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嘉陵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嘉陵静流
热度 2 huailu49 2019-11-30 10:03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1954 次阅读|5 个评论
如何把嘉陵江的水引到汉江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18-4-3 10:43
如何把嘉陵江的水引到汉江 陕西的引汉济渭工程不久就会完工了。这个工程会把汉水的水向关中平原输送 15 亿立方每年,而汉水又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所以引汉济渭必然引起南水北调的水量不足问题,所以向汉水补充水就成为很重要的事情。一般来说,直接从长江的三峡大坝向丹江口水库补充水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也有其它办法,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从嘉陵江向汉水补充。 引汉济渭工程由三个主要设施组成,一个是黄金峡水利枢纽,该工程位于洋县县城正东 40 公里处(北纬 33 ° 13 ′ 58 ″,东经 107 ° 55 ′ 20 ″海拔 420 米),在这里修建一座水库,最大坝高 68 米,抬升水头到 460 米,安装一组水电站,钻通一个隧洞;另一个设施是三河口水利枢纽,坝址位于佛坪县与宁陕县交界的子午河峡谷段,在椒溪河、蒲河、汶水河交汇口下游 2 公里处(北纬 33 ° 20 ′ 30 ″,东经 108 ° 02 ′ 59 ″海拔 551 米),位于黄金峡水利枢纽东北方向大约 18 公里处的河床上。从黄金峡水利枢纽通过隧洞引水到三河口水库,由于海拔从 460 米抬升到 550 米,所以需要使用电力抽水。然后通过长隧洞把水引到关中周至县城正南的马召镇黑河水库右侧支沟黄池沟沟口(北纬 34 ° 03 ′ 30.07 ″,东经 108 ° 13 ′ 00.83 ″海拔 518 米)。隧洞全长 81.779 公里,分段采用内径为 6.76 米× 6.76 米的马蹄型断面和 6.92 米 /7.52 米的圆型断面。其中从汉江支流子午河自流调水 5 亿立方米,从汉江干流黄金峡水库提 117 米引水 10 亿立方米;工程设计最大输水流量 70 立方米每秒,水库总库容 9.39 亿立方米,泵站总装机功率 15.65 万千瓦,电站总装机容量 18 万千瓦,静态总投资 168 亿元。 \0 \0 我对引汉济渭工程的质疑主要是为什么要抽水抬升水头,难道不抬升水头 117 米不可以吗?从汉江干流黄金峡水库提 117 米引水 10 亿立方米,这一项需要多少电?理论上一度电可以提升水头 360 米,但是实际上由于水的阻力电机的损耗,一度电可以提升水头 200 米,所以引水 10 亿立方米大约每年消耗电力 5 亿度。尽管在汉江上修建梯级水电站可以有充裕的电力,但是我以为这依然是一种浪费。当然,设计者的设想是从汉江把水引到黑河,直接使用十年前已经修建成功的黑河引水工程把水引到关中各地。假如是我,我不会使用这个已经成为事实的方案。 我的方案是:以洋县县城(北纬 33 ° 12 ′ 45 ″,东经 107 ° 32 ′ 18 ″海拔 460 米)的汉水河面海拔 460 米为控制高程,在关中平原和秦岭交界地区寻找海拔低于 460 米的地区作为出水口,结果在西安西南的户县草堂镇(北纬 34 ° 02 ′ 33 ″,东经 108 ° 44 ′ 01 ″海拔 425 米)和天桥镇(北纬 34 ° 03 ′ 20 ″,东经 108 ° 34 ′ 46 ″海拔 438 米)找到了恰当的河流,海拔恰好低于控制高程 22 —— 35 米。以草堂镇为出口,以 460 米高程为控制点,在汉水上寻找恰当的地方修建水库,水库为了接纳更多的水源,在黄金峡以南的两河交叉口唐经寺(北纬 33 ° 10 ′ 04 ″,东经 107 ° 56 ′ 22 ″海拔 405 米)修建水库,水库坝高 60 米,然后从附近选择恰当的进水口,隧洞长度大约 100 公里。全程自流,落差 30 米左右,可以使用贯流泵加速。 从汉水引水到关中以后,汉水的水量需要嘉陵江来补充。很久以前,嘉陵江和汉水是相连的,后来嘉陵江改道,所以从嘉陵江到汉水存在一条古代的河床可以作为引水渠道。而勉县县城(北纬 33 ° 09 ′ 01 ″,东经 106 ° 40 ′ 18 ″海拔 548 米)以东的汉水河床为最佳的出水口。从嘉陵江引水到汉江,有两条比较好的路线,一条路线是从略阳县附近(北纬 33 ° 19 ′ 10 ″,东经 106 ° 08 ′ 44 ″海拔 642 米)通过水渠和隧洞结合的方式引水到勉县境内的汉水上。海拔从 640 米下降到 550 左右,可以全程自流,路线长度大约 50 公里,嘉陵江上游每年的径流量大约 70 亿立方,引水量不大。另外一条路线是以四川广元的宝珠寺水库(北纬 32 ° 42 ′ 30 ″,东经 105 ° 32 ′ 17 ″海拔 590 米)为引水点,沿着古代河床向东偏北方向一直到达勉县县城以东,宝珠寺水库水库海拔 590 米,勉县县城以东海拔 530 米,有 60 米的落差,所以可以全程自流。路线总长度 120 公里。由于宝珠寺水库位于是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上,所以引来的水并不是嘉陵江主干道的水,而是白龙江的水,从宝珠寺水库到勉县的水渠恰好经过嘉陵江的主干道(北纬 32 ° 53 ′ 34 ″,东经 105 ° 53 ′ 52 ″海拔 553 米),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坝,抬升水位就能够减少隧洞长度。 其实从略阳县到勉县的水渠和从宝珠寺水库到勉县的水渠可以同时动工。因为隧洞的过水量是有限的。这样从嘉陵江引水到汉水,然后从汉水引水到关中,形成了一个系统。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35881 次阅读|3 个评论
汉水名称的来历及其与西汉水和天水的关系
热度 3 jiasf 2016-8-1 22:51
古代汉水与长江、黄河、淮河齐名,有江河淮汉四大河流之说(与江河淮济四渎不同)。 汉水名称的来历很显赫。天上有银河、银汉。古代秦岭西部的周秦先人,以天上之银汉,命名地上如银河璀璨的汉水。 为何今汉中不在汉水的中游而在汉江的源头?为何在嘉陵江的上游还有一条河流叫西汉水?为什么西汉水源头甘肃陇南西和县县城所在地叫汉源镇、今汉水南源玉带河陕西汉中宁强县县城所在地也叫汉源镇?为何西汉水源头天水齐寿山名叫幡冢山、今汉水源头宁强县代家坝附近也有山名 幡冢山? “ 50年代勘查宝成铁路略阳和宁强段地形时,专家确认这里的古河道遗迹是连接汉水和西汉水的故河床,汉水的发源地应该是西汉水的源头甘肃省天水境内的嶓冢山。据史学家和地质学家分析推测,西汉水和汉水分流的年代大约在南北朝,分流的原因有三种可能性:1、战争割据中人为改道流入嘉陵江;2、地质结构中岩石浸溶凹陷发生河床改道;3、地震裂隙造成断流改道。” 原来西汉水当年就是汉水。只不过因为河流改道,汉水的上游被截断了,改流到嘉陵江。“汉中”也从汉水偏中的位置,变成了位于现在汉水的源头地区。 因为年代久远,后人不知道发生的变故,牵强附会先秦文献,把原来真正的汉水源头的地名用在了今天汉水的源头地区。于是出现了山、河、城镇同时同名的现象。 明了汉水名称来自银汉、汉水原来的上源就是发源于甘肃天水的西汉水,才能理解天水之所以命名为天水——汉水之源,乃天河之源也! 汉民族称谓来自汉朝。汉朝的称谓因为刘邦被项羽封在汉中为汉王。汉民族跟汉水关系深远!中国本称华夏,古代以秦岭为华山,汉水为夏水,所以汉水也是华夏之渊源。
个人分类: 知识点滴|32450 次阅读|11 个评论
贺重庆大学北京校友会30周年庆
caoyuanzhiye1 2015-6-8 08:28
贺重庆大学北京校友会 30 周年庆 清华大学 张伟 ( 重庆大学校友 ) 双喜重庆三十载, 白发红颜梦尤在, 最是少年校园好, 嘉陵江边长遗爱。 渝州京都两在心, 创业开拓皆有情, 白屋书生吴芳吉 (1) , 尤赞巴郡女子清 (2) 。 注 (1) 吴芳吉,重庆大学创校元老, 教授,爱国诗人,精神文明代表。 (2) 巴清,寡妇,重庆长寿人,秦朝 首富,传秦始皇陵墓由其提供水银, 物质文明代表。
个人分类: 传统智慧|2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充旧事 2008-01-29 08:37
taodeng 2014-2-6 20:19
野游 雨霁虹销静不风,兴浓闲出苑门东。 空田蛙息牛耕水,冷泽鱼沉鸭散棚。 错落农家翠竹里,纵横乡道赤泥中。 笑追野犬过山去,景色翻新喜意浓。 嘉陵江 春风岸草郁葱茏,蟹屿螺洲水蓼红。 白鹭翩跹临野渡,沙滩游众乐无穷。
个人分类: 行旅之诗|1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顺庆旧游 2008-01-02 17:00
taodeng 2014-2-6 20:12
双女石渡口 平沙鸥复下,远岸稻新抽。 撑破琉璃碧,轻盈一扁舟。 清泉寺 果树围金顶,僧房筑石台。 红尘飞不到,日日众鸥来。 白塔 铁刹出朝雾,铜铃任晚风。 连山起俊秀,叠映水波中。
个人分类: 行旅之诗|17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汉江喊“渴”?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3-4-25 11:14
对南水北调的周期性抗议每隔几年就要爆发一次。去年汉江中下游,特别是鄂西北地区,出现历史性伏旱,加之入冬以来,汉江流域少雨雪,这不汉江又开始“喊渴”了。 汉江虽渴,但与分水岭以北的河流相比,水资源还是充沛的 ,汉江水量与黄河相仿,但后者的流域面积和人口都比前者多很多。不过在长江流域内,汉江的水量并不算充盈,径流深仅高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但汉江径流仅有长江入海径流的 6% 。另外汉江处于南北方气候的过渡带,气候多变,水旱灾害频发。水灾主要发生在梅雨季节、伏汛和秋汛期。梅雨主要出现在汉江中下游,是长江主汛期洪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伏汛和秋汛则以上游秦巴山区来水为主。而旱灾则以伏旱和冬春连旱最为常见。 丹江口水库汇集上游鄂豫川陕甘五省及重庆市,主要是陕南的径流,占到了汉江全流域径流的六成,南水北调最大规模达到丹江口径流的四成,或者说汉江全流域径流的 1/4 ,但一期工程引汉水量约每年 95 亿立方米,约相当于汉江总水量的 1/6 。 另外,陕西省尚规划有省内南水北调,即从陕南汉江、嘉陵江干支流提水,通过秦岭隧洞进入渭河流域,年调水量总计约 10 亿立方米,似乎也应该在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中考虑。 为了避免调水后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减少导致汉江中下游水位下降,并造成航运、取水、生态(生境)等各方面的不利影响,拟在汉江中游建立王盘洲、兴隆等航电枢纽进行补偿,抬高水位,渠化丹江口至兴隆江段。兴隆枢纽以下通过开挖从荆州到潜江的江汉运河向汉江下游补水。 但汉江水量毕竟有限,扩大量调水就需要以三峡为水源引江济汉。其实,目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是江水北调方案缩减而来。但三峡死水位只有 145m ,低于加坝后的丹江口水库,三丹区间不可能全程自流,需在引江渠渠首或渠尾建立泵站。调水路线可进一步分坝下引水和为库区提水两类。坝下引水要在荆山、武当山东麓开凿绕岗渠道,渠隧结合,并跨过黄柏河、菹水、漳水、蛮河、南河等多条河流,引水渠出口在丹江口坝下,经扬水站进入水库,或由渡槽过汉直接进入引汉干渠,也可以在三峡坝下扬水,沿高位渠线自流进入丹江口库区,同时,三丹大渠可为经过的鄂西诸河补水,扩大鄂西丘陵岗地的灌溉面积。 库区扬水的取水口主要在主要有大宁河、香溪河三峡等入库支流,在库尾建立抽水站,提水经长深隧洞通过神农架山区核心地带,放水口在堵河等丹江口上游支流。近年来也有人提出不经过丹江口水库的引江入汉、济渭、入黄方案,即由三峡库区重庆开县小江抽水开隧洞过大巴山入汉水支流任河,放水进入丹江口水库,或渡槽过汉,开凿输水隧洞过秦岭,最后经渭入黄,经小浪底水库调节后还可以向华北平原供水,从而避免加高丹江口水库和由丹江口到黄河的输水大渠与穿黄工程的建设(但实际上已无必要)。 另外,还可以从西线向汉江补水。嘉陵江上游及其支流西汉水历史上曾是汉江流域的一部分,后为古嘉陵江袭夺。但今汉江源头距嘉陵江不远,在陕西省西南部略阳、宁强境内,嘉陵江与汉江之间还有 1 公里 左右宽的谷地,分水岭之上还有河相卵石沉积层,即汉江古道也。 沿汉江故道,并不需要太大的工程,就可以实现从嘉陵江上游及其西汉水向汉江上游的跨流域调水。调水线路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嘉陵江的另一条支流——白龙江流域。而且白龙江源头已经靠近黄河上游的松潘草地距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入黄口不远,且之间没有高山大川阻隔,只需要几十公里的渠道和隧洞就可以与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相连。中国降水格局往往出现“南旱北涝”与“南涝北旱”交替出现的格局。如果打通与白龙江的联系,西线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可以向黄河流域调水,当黄河流域发生洪水,出现“南旱北涝”格局时,可以将长江上游以及澜、怒二江(甚至黄河上游)的一部分径流引入嘉陵江流域,或南下为川中旱区供水,或向东进入汉江流域。同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还可以向大渡河放水,并通过“引大入岷”和都江堰工程,向川西平原和成都供水。 由此可见,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水资源跨流域战略调配的中枢,而丹江口水库则是整个南水北调系统中最重要的调节枢纽 。 汉江虽渴,但最渴不在汉江沿线,而是鄂北、鄂西丘陵岗地。汉江中下游,特别是江汉平原,地下水位浅,是著名的水袋子, 降雨多于潜在蒸发能力,多洪涝渍害,排水比抗旱更加重要,即使不引入外部水源,当地降雨也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 我一向认为长江流域打井抗旱更加靠谱。由于江河水量充沛,长江流域灌溉自古以来以地表引水为主,但以地表水源为主的大型灌区用水计划性、周期性较强,适合于规则灌溉的大宗作物,但是近年来湖北农作物结构不断多样化,棉花、油菜、花生、土豆、生姜、蔬菜等旱作经济作物的比例不断增加,经济作物需水灵活多变,并不利于纳入大型引水灌区的轮灌制度,而地下水源能更好的适应这种需水要求。同时地下水源也利于解决大型灌区内部少数“水中旱地”的需水。 地下水开发条件最后的是河流两岸阶地、山前冲积洪积扇以及平原内部的掩埋型古河道、古冲积扇。而河湖相冲积平原虽然地下水浅,但粘土地层富水性较差,为扩大集流半径,可以采用大口井、辐射井等井型。 山丘岗地虽然一般地层富水性较差,地下水埋藏较深,但地下水分布不均,在河谷洼地等负地形,也容易集中地下潜流,形成地下水富集带,而且一般水质好,适合人饮和工农业生产。 为利用地表和地下径流在冲积平原和山冲中,还可以开挖陂塘。在冲积平原挖塘不仅能降低地下水位,塘土还可以垫高田面,起到消除涝盐渍灾害的作用。而且水塘本身还可以发展水产养殖。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6779 次阅读|1 个评论
加强嘉陵江水源的监测预警 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cdcldb4595 2011-10-27 17:07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饮用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切实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嘉陵江流经我市七县(市、区),是我省内河航运中一条重要的大动脉,是我市沿江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为了保障南充人民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切实加强嘉陵江水源的监测预警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一项紧迫任务,必须引起各级党政高度重视。 一、嘉陵江水源污染现状 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属的藻林坝交界处进入四川境内,从广元流经苍溪,阆中、南部、仪陇、蓬安、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至武胜出川经合川、重庆等十二县(市、区)汇入长江,全长 1006km ,流经我市 7 个县(市、区) 542km ,占全长的 54% ,源远流长,奔腾浩淼,为我省最大的内陆河流之一,是我市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供水源。 1.1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嘉陵江是南充人民的母亲河,它与南充人民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然而据调查统计表明,从沿江城市每天排入嘉陵江的工业废水总量 30 万吨左右,生活污水数十万吨,这些工业废水中含有不同程度的有害物质,主要为酚、氰化物、铬、汞及贵重金属的铜、锌、镍和化工原料,酸碱、油脂、各种染料、农药、甲醛、硝基、胺基类化合物等等。主要来源于机械、电镀、仪表、造纸、化肥、化工、石油、炼染、丝绸、塑料等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其中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加上城市生活污水中大量的微生物和有机物直接排入嘉陵江,嘉陵江正在成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倾泻场,一直以来直接被南充人民作为饮用水源的嘉陵江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南充地区卫生防疫站 70 年代中期领导组织沿江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对嘉陵江阆中、南部、蓬安、南充段 13 个采样断面连续三年的水质监测,采集水样 558 件,获得检验数据 6189 个、检测指标包括水温、浑浊度、色度、 PH 、总硬度、溶解性固体、 BOD 、 DO 、 COD 、挥发性酚、氰化物、汞、砷、总铬共 14 项。结果表明五种有害物质在嘉陵江水样中均检出了阳性水样,绝大多数断面都受到酚的污染,甚至部分水样超过卫生标准限值 24 倍,枯水期污染比丰水期严重、氰化物、汞、总铬在南充段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然而沿江各城市对嘉陵江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废水排出口下游形成岸边型带状或扇形污染带,有的江段水面水质呈现不同颜色和水面遍布泡沫,除产生不良的感官性状外,其色度、 PH 、 DO 、 BOD 和某些有害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甚至还不乏死鱼、晕鱼现象发生,据渔业部门反映,渔产量明显减少,嘉陵江中某些较为珍贵的天然鱼种(如江团)已濒临绝种的危险,更有甚者,发现捕捞的个别鱼类内脏变形,颜色异常,显然工业废水的污染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仅管这些监测指标在当时监测仪器落后,指标有限,但就是这些监测数据反映了嘉陵江水质的卫生状况和污染概况,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饮用水质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历史数据和科学证据。遗憾的是各沿江卫生监测部门由于监测经费紧张和监测仪器不足等诸多原因致使这项前无古人,惠及后人的嘉陵江水质监测工作被迫休矣,那么嘉陵江水质动态变化如何?污染现状又如何、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究竟处在何水平? 1.2 嘉陵江水源污染突发事件频发 近年来嘉陵江的水源不断遭到突发性公共事故的污染,距我市远的城市江段不说,就我们南充市境内近几年发生的几起典型污染事件,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吧:( 1 ) 1994 年 4 月 5 日高坪自来水公司在更换安装水源水管道施工中,将氮肥厂排污渠破坏造成含氮废水直接排入该公司在嘉陵江的取水断面,导致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受氨氮污染,经南充市卫生防疫站监测结果表明,自来水中的氨氮含量超过国家标准 129 倍,由于嘉陵江水源的严重氨氮污染,造成高坪城区五万居民的停供水、对居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此,当时《健康报》还进行了报道。( 2 ) 2004 年 8 月 30 日南充炼油化工总厂因油管垫子破裂造成 18.5 吨柴油泄漏经桓子河直排嘉陵江 , 造成下游生活饮用水取水源水质的石油污染,经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嘉陵江水样监测,结果表明石油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水源水限值 24.3 倍,导致南充六合集团生活用水水源石油污染,被迫停供生活和生产用水数天。( 3 )最近南部嘉陵江段发生的石油污染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江水不同程度的影响。再者嘉陵江流域还经常发生船舶漏油,农药沉船等事件造成对嘉陵江水质的事故性污染,使嘉陵江水质不堪重负。 综上所述,我们的母亲河——嘉陵江水质不容乐观,目前,源源不断的各种工业废水和人们不计后果向江水大量倾倒垃圾的行为,使原本已受到污染的嘉陵江水更是雪上加霜,然而,我们 如果熟视无睹,顺其自然的话,那么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 沧浪之水清兮 , 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浪漫情怀,必将成为历史的慨叹!因此,为了保护嘉陵江水资源有效利用降低和消除水源污染,保护南充人民的身体健康,了解并掌握水质的预见性和江水水质的动态变化,对嘉陵江水源水质作出科学的评估,必须加强南充嘉陵江水源水质的监测和预警。 二、加强嘉陵江水质监测和预警的建议 2.1 充分认识嘉陵江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对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非常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把它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认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 2005 年 8 月 17 日国办发 45 号“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的具体措施和对策,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因此,建议南充市人民政府,沿江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责任制,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各级各部门明确相应的职责,密切配合,加大工作力度,通力协作做好嘉陵江水源的保护工作。 2.2 认真组织编制《嘉陵江水污染防治规划》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按照该法第十条(四)项之规定,南充市人民政府应依法编制《嘉陵江水污染防治规划》并将嘉陵江水污染防治纳入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和年度计划加以实施。使之进一步明确嘉陵江水源保护,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措施。 2.3 建立长期的嘉陵江水质监测系统 , 为水污染突发事件预警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数据 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质种类多,数量大,仅有机化学污染物全世界检出 2221 种,自来水中检出 765 种,其中 20 种为确认致癌物。 26 种为可疑致癌物, 18 种为促癌物和辅癌物, 48 种为致突变物。就现有监测仪器、方法灵敏度和检出下限而言,水中能检出的这些有机化合物只是“冰山一角”微不足道。而且,近年来备受科学界广泛关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ndocrine disruptors,EDs )是对 21 世纪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据调查研究表明在水中能够检出 EDs 约有 22 种,而检出频率较多的为壬基酚,双酚 A 、邻苯、二甲酸二基已基酯,因此,建议建立“南充市嘉陵江水质监测系统”每年从地方财政拨付专款给予重点支持,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期开展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增添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制订科学的监测方案,领导沿江县(市、区)疾控中心将被迫停止的水质监测工作重新开展起来,为嘉陵江的旅游开发和科学研究提供预见性基础数据。 2.4 筛选、甄别和确定嘉陵江水中主要污染物 筛选和确定水源水中优先污染物对预警和评估嘉陵江水质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以《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国水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中所列化学物质作为初筛的主要依据,组织卫生、环保、科研、驻市高等院校的专家筛选、甄别确定“嘉陵江水中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作为调查和监测的基准数据。 2.5 加强嘉陵江水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预警研究 建议将嘉陵江水污染与人群健康影响的预警研究列入南充市科研项目,组织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环保、生物、渔业、科研、高等院校多学科的专家联合开展综合性科学研究,探讨饮用水对人群健康慢性健康危害(滞后效应),采用环境流行病学、生物监测等方法揭示水环境介质与人体健康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嘉陵江水质污染所致人群健康危害的预警系统,以提高决策部门在可能产生健康危害之前采取必要干预措施的科学评价和预见性。 2.6 加强嘉陵江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的监测 我市嘉陵江流域内七个县(市、区)城市均饮用嘉陵江水质为水源,为了降低和消除水源水对居民饮用水污染的健康危害,必须加强水源水质的定期监测,根据即将颁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常规和非常规项目 106 项指标,评价饮用水水质是否优劣,将执行这个新的标准进行监测和评价,但各级卫生监测机构目前还难以进行全项目的监测,尤其是新标准中农药、环境激素、持久性化合物这些评价饮用水安全的主要指标不能监测,主要原因是监测经费严重不足和仪器设备十分落后,建议财政应加强对卫生监测仪器设备和经费投入,使之尽快适应开展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项目的检测工作。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日数据说话
xupeiyang 2011-9-21 07:44
中新网9月21日电 国务院“7 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21日通报了事故调查进展情况。截至目前,调查组已召开分析会、论证会、研讨会等 各种会议200余次,调阅相关资料近1300件,调查询问和谈话近300人次,形成各种专项调查报告及相关文字材料近200万字。 《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发布 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将达74.5岁   5岁以下儿童每日死亡700余人 中国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 目前居世界中等水平,产科出血成孕产妇死亡首因。 9月以来,长江支流汉江、嘉陵江和黄河支流泾洛渭流域先后出现大洪水。 四川、陕西等9省市因灾死亡、失踪101人。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7523万人,因灾死亡440人,失踪15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011.9亿元。 统计局局长释疑:统计数据为何老打架? 全国4000名采价员在近5万个采价点上对600至1000种规格品进行价格调查 9月20日上午,第二届“中国统计开放日”上,有人提问: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物价水平一路上涨,CPI也成了百姓热议的关键词。为啥CPI数据和我的感受不一样呢?到底这CPI是怎么来的呢? 汇丰最新的一项面向亚太区富裕人士的调查显示,中国内地的富裕人士的 流动资产平均值达到103万人民币 ,这意味着这一群体可用于投资的财富均值首次突破百万;同时,中国内地受访富 裕人士的平均年龄为36岁 ,在所有受访国家和地区中最年轻,而超过九成的内地富裕人士都参与投资,在调查涵盖的亚太区8个市场中比例最高。 按照中国膳食营养指南推荐,成人应当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200-400克水果。一项针对上海市白领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 仅有30%左右的人每天能够摄取足量的果蔬。 同时,约 4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膳食不平衡 ,主要原因是在外就餐比较多。 世界最矮女人患病仅69厘米高 自信爱跳舞(图)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三十一:一江“毒水”向东流
热度 2 蒋高明 2011-8-9 18:29
蒋高明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北宋李之仪这首《卜算子》令无数相爱的痴女醉男为 之倾倒。“我”、“君”两人,一住江头,一住江尾,双方空间距离并没有阻断他们之间的悠长相思,联系他们的纽带是长江,同住长江之滨,能够“共饮长江水”。然而,今天 的长江之水再也不能够“共饮”了,而充满的是一江“毒水”。 在长江之上游,嘉陵江的水还有点蓝,但长江的水已经蜡黄蜡黄。沿江而下,裸露的荒山、被洪水冲入江中的白色泡沫塑料等不时可见。长江已患“早期癌症”,污染如不能尽快 从根本上得到遏制,5至10年后,长江很可能会重蹈黄河和淮河的覆辙。 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只有在江中心长兴岛一带,才能取到三类水作为上海市的饮用水源。长江水质进一步恶化,严重威胁到沿江两岸人民的饮水安全。长江两岸的取水口, 现仍有500多个,部分取水口因水质污染已延伸至江心。随着污染进一步加剧,这些取水口向何处去将成大问题。 据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陆健健等有关专家介绍,长江流域年污水排放总量多达250多亿吨,占全国40%以上,其中80%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长江。近年 来,国家在长江的污染治理上虽然进行了大量投入,但长江水污染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目前长江干流60%的水体,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江部分支流的污染和流域内湖泊的富 营养化问题也很突出。据国家环保部提供的数据,长江38条主要干流上的72个监测断面,能达到三类以上水质的断面已只有46个。与此同时,长江流域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的4000 多个湖泊,半数以上也都已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等,均达到了富营养化程度。 由于长江水量大,尚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因此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污染的严重性,然而,严酷的现实是,长江污水排放总量远远超过黄河、淮河。国家水文局监测资料显示,长江流 域现在一二类水体的比例已只占31%,三类水占34%,其余都是四类、五类和劣五类水。五年后,长江70%左右的水体都变成三类以下水体,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是因为,三类水体变 成四类和五类水体的速度很快,通常也就是三五年时间。 如果长江70%左右的水都变成四类、五类和劣五类水,首先带来的灾难就是长江中部分水生生物将面临灭绝危险,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会被破坏,食物链会断裂,蓝藻等会大面积暴发 ,生态平衡会被彻底打破,长江也将由目前的一江“毒”水,变成一江死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长江口能观测到的水生底栖动物共有126种,到2002年,能观测到的已只剩下52种。大量有机物被带入东海,使得近年来我国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大面积的赤潮频 繁暴发。长江的生态平衡系统若被彻底打破了,长江成为第二条淮河,只是早晚的事情。 那么,造成长江水质严重恶化的源头是什么在哪里?首先是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污染。长江流域废水排放总量已达167.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76.6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 90.9亿吨。其次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是长江流域的另一个主要污染来源,主要包括:化肥、农药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农业固体废弃物、农村生活污水和山林地 区径流污染等。第三是航运量激增带来大量船舶污染。长江是横贯我国东西的水上运输大动脉,航运业十分发达,常年在水上运营的船舶有21万多艘,这些船舶每年向长江排放的 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达3.6亿吨,排放生活垃圾7.5万吨。 国家不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长江水污染保护吗?长江沿岸不是上了许多许多污水处理设施吗?其实那些设施最后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是为了应付上面来检查时用的 ;有的污水处理厂从国外买来的甚至因为污水处理设备时就是落后技术,处理出来的污水根本无法达标;更有严重者,有些企业为了逃避环保罚款,竟一次性投入,将排污口通过 江底管道从长江中心排放,直接污染长江。 在很多企业甚至政府官员眼里,河流就是免费运输污染物的运载“工具”,湖泊、池塘也是藏污纳垢的地方,至于污染物最终到了哪里,那不是企业的事情,而是环保部门的事情 了。中国沿长江分布了5大钢铁基地(重庆、攀枝花、武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1万家化工企业(占全国化工企业的50%)都沿长江分布,很显然,人们是考虑了长江免费运载污 染物的这一功能。这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是最能够赚钱的,赚钱是他们企业的事,治理环境是国家的事。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140 次阅读|2 个评论
真实的三峡[转载]
热度 5 halcon 2011-5-21 20:05
三峡工程在一片争论声中开建,中国那些御用专家们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三峡建成之后,将发挥防洪的效能,且三峡防洪功能是第一位的,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江洪水的威胁。会成为调节四川盆地气候的空调。夏天它能使沿江地带降温;冬天则因这个大空调而不再寒冷,三峡区域将呈现冬暖夏凉的气候特征。三峡大坝不会碍航,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畅通无阻,万吨轮将直达重庆……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最后却发现原来那很多描绘不过是谎言。原来“空调论”虽然是真的,装的却是个夏热冬冷旱涝咸至的“反空调”。 终于蓄水成库了,由02年的135米而到05年的155米,媒体和专家照例按宣传口径发布普天同庆一片欢腾的报道。质疑和清醒的声音的发出和传播都是那么地困难,几乎湮没在一片喝彩的主流声音中了。网上倒是不乏反对的声音,但多为不谙内情的人的发言。虽不乏局部的真知灼见,但往往热议不到全盘的点子上。 那些主流派专家们,照例出来进行粉饰工程。你说不好他就说好,你挑问题他就来给你个七虚三实且不无误导的“解答”,反正一般网民们,也不可能生而知之对这些专业知识有深入了解。就算你质疑,也往往抓不到他的痛脚。 但是自然地质地理和大小气候的改变,却不因争论谁对谁错而稍有停留。因此,我一直试图揭示些什么。 近年长江科考的发现,对 长江的成因 有了直观的证据。在科考队发现,宜宾以上的向家坝坝址,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的另一构造与地形捩点,那里地面以下2500米有断层存在,地表现有水温达到摄氏七十多度的温泉。而三峡的长江古河床已抬升到海拔巫山等地1350米的高度(河面高度不足100米);在江汉平原,同期沉积则埋藏于地面以下1000米左右,而且这一区域至今还在强烈下降。强烈上升区与强烈下降区之间的转折部位恰在三峡出口的南津关附近,那里有个明显可见的九蜿溪断裂,从总体上看对南津关以上40公里的三峡大坝坝基很不利。 所以,哄哄外人的“三峡坝址是坚固的花岗岩地质”的说法,可以休矣!你不能以局部的坝址地质来偷换概念,诱导成是整个库区的地质,这是对全国人民的欺骗!三峡成库是个整体概念,它是在一个上千公里范围内发生在一个地球版块上的大工程,说地质,要全面地论证南北的支流和回水所至的地质情况,也要从东到西论证从坝头到库尾的地质情况。你说三峡坝址是坚固的花岗岩地质,那从这往上不过几十公里的巴东,却是有名的地质破碎地震带。三峡工程改变的、成库后地表要承受的,绝不是只有三峡大坝那点“坚固的花岗岩地质”。 在2007年4月14日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发布。该报告主编之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教授表示,报告指出,三峡水库建成后,有可能诱发构造性和非构造性地震。翁立达指出,对三峡水库而言,危害最大的是 构造型地震 ,在第二库段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建始断裂北延和秭归盆地西缘一些小断层的交会部位,有可能诱发水库地震。事实上已经多次诱发地震了,只是震级还没到过高烈度。 参与过多次长江科考、有“世界河王”美誉的杨联康(国家国土资源部研究员)近年多次对外界指出: “不能只用地质学家的平面视角,因为它几乎与三峡峡谷毫无关系,只可以适用古比雪夫、阿斯旺等众多平原水库,而按照地貌学家的观点,三峡的问题恰恰出在250万年来峡谷迅速抬升,邻区明显沉降上,即这是一个时间、空间的四度空间问题。” “不宜照抄所谓‘国内外工程实践表明由水库造成的触发地震,一般不超过这一地区天然地震震级’结论。因为中国大河存在世界最严峻的新构造运动形势。” 根据他的调查:古长江已证实抬升为1250米,而在清江与长江三峡的分水岭上,古长江河床抬升到了1800米以上。(记者注:在远古长江故道的清江沐抚大峡谷两旁山顶上,本人也发现了1600米山顶上存在古长江河床)。而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使用的抬升高度仅300米,对于论证地壳活动性属严重失误。此结果明显影响对诱发地震强度的认定,有过于倾向问题不大的不科学态度,必须重视研究搞清楚! 2003年6月份三峡蓄水成库,三个月后的9月15日20时30分,大坝以西直线距离300多公里的长江南岸鄂西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一口废弃多年的古盐井突然发生强烈天然气井喷。这个井口直径6.25厘米,底部有4个气体喷口同时穿越地层向上喷发,日泄漏量约4万立方米,喷发的气体高达20米,震耳欲聋的气流声在几百米外都能听见。(在长江南岸方斗山背后。与长江直线距离不过几十公里。) 2003年12月19日20时31分,三峡水库诱发了蓄水成库以来最大的地震——大坝以西直线距离80公里巴东小溪河西岸马鬃山村,发生了烈度为2.5级左右的地震。三天后,距大坝以西直线距离300多公里长江北岸开县天然气发生井喷,导致244人死的严重矿难。(与长江直线距离也不过数十公里。) 2006年3月26日,开县再次发生井喷,火焰高达百米,数日方反压制服。(与长江直线距离同为几十公里。) 苏小渝摄。重庆人热得钻地了!抗战时和深挖洞时的防空洞派上了用场,自然的凉风是每个人所企盼的。 上述的这些事例,一直被当作单个偶发的事例,没有将它联系到三峡蓄水和对自然生态的多重改变来看。据我多年调查的研判:这些偶发事件,都与三峡蓄水后地表水压陡然增强有关。三峡蓄水之初的蓄水高程是海拔135米,库容123亿方,而到今年工程全部竣工时,蓄水高程将达到海拔175米,库容为393亿立方,是此前库容的三倍多,相应来说,对地表地层的压力也增大了几倍,岩溶地形的断裂、岩隙、溶洞为库水高强的下压力渗流,三峡可能面临更为诱发地震、压迫川东天然气田导致井喷的严峻形势。最近的地质调查发现,川东鄂西存在着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田,可以说地底下尽是天然气包。二次蓄水发生的几千次中小地震是一种信号,这是地层在积蓄能量,一但蓄水175米的高压强到来,可能发生变数的风险就会增高。 科学研究已清楚表明,修建大型水库一定会诱发一定程度的地震。监测结果显示,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三峡地区微震活动频度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在巫山-秭归-长阳一带。二次蓄水几个月后,据湖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0月27日18时52分04秒,在湖北省随州市三里岗附近发生4.7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地区震感强烈,个别土坯房倒塌,小部分房屋开裂。震中周边地区襄樊、锺祥、荆门、荆州、宜昌、天门、武汉、黄陂等地有感。其后当地又续发至少50次微震。10月28日13时,随州市三里岗附近再次发生4.2级余震,震中区震感强烈。 这次地震是二十多年来发生在湖北境内最大的一次地震。地距三峡大坝不过几百公里,有地质学家认为和三峡水库的建成有关。 一个地质学者告诉我:“蓄水三个月半年到三两年,就发生这么多事故,和我们论证三峡工程时,对地下情况调查不明有关,三峡工程上得太仓促了啊。井喷在蓄水前期就一再发生,显而易见是库水压迫岩溶地形裂隙孔洞,形成地下水渗压压迫地下气田所致。而蓄水三年间发生这些变故的时间,对于地质时间来说,就相当于人之一秒。换言之,等于说在地质的时间里,蓄水才一秒钟,地下就发生反应了。” 那么,就到该反思三峡工程上马不科学不民主的时候了。反对意见那么高,不明情况那么多,14个专项论证报告,有五个报告专家组不签字,都挡不住政治工程的强硬上马。可能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在地质情况如此不明,超过1/3工程论证报告专家组不签字的情况下,还能强行上马。论证时,反对者排挤出去,赞成者拉请进来,排除异已意见,一切皆往有利论证,最后得出的结果可想而知。象水坝实力很强的美国,其论证方式却相反,人家是要把反面的可能一一证倒了,才可能心里有底工程上马。 换种思维看问题: 当年全国人大票决三峡工程时,2000多个代表们,有几个人对地质、水工、大坝方面有专业知识?既没有,负责任的态度就应该是投弃权票,因为你不能对你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表态和行使表决权,如果你这么做了,你这是对国家的渎职,你这是对人民的犯罪 !但三峡票决只有100多票反对,600多票弃权,高达1000多票赞成。当然再以进程的眼光看,这已经是多年被讥为人大表全票通过敲橡皮图章的一种进步了。民主制度方面的缺陷带来的制度恶果,最后在桩桩件件事情上得到了体现,三峡即是其一。最终国家被利益集团绑架了。 按说三峡水库建成了,水面增加了,气候应该更加湿润才是。却不想蓄水156米,首先是二场川东百年不遇的洪灾,这黄万里先生早已指出过的了,是蓄水抬高水位后,将下游的洪水挪到了上游,因为洪水下泄被抬高了的库水顶,库尾闾的地方不光形成拦门沙淤塞严重,而且将形成由此自上的洪水下泄困难问题。三门峡造成陕西关中平原洪患就是已经证明了的一例。 接踵迎来的又是川东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高温酷暑天气连创四川最高记录,不但持续时间长,而且气温更是破记录的达到45度(重庆人认为这还只是敢公布出来的数据,他们身体感受的温度要远远超过报出来的气温)。重庆遭受百年未遇大旱,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7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业损失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2000万亩,粮食减产超过3成,有820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去年夏天到今年春天,大旱一直持续着,重庆长江段成了一条细流,上游金沙江的梯级水库却还在“按计划”蓄水。三峡下游的洞庭湖,自打三峡蓄水起,就开始露出干涸面目,以往烟波浩淼的东洞庭,如今干得几乎徒步可以涉过。鄱阳湖也迎来了干旱。二湖流域可是自古“江南”这个慨念的核心区啊! 不管作用多大,三峡成库事实上改变了整个长江流域生态。 不是说冬暖夏凉么?会增加降雨么?怎么修了三峡工程气温反而升高得更厉害?政府和那些专家们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对此作出解释?这些专家们在左推右搪中找不出合适的理由。如果说三峡对气候没有影响,那是瞎说。因为前一段就是这些权威部门言之凿凿地说三峡将对气候产生影响(冬暖夏凉空调说),现在突然说没有了,那不是证明此前是狗戴嚼子——胡勒么?如果有影响,为什么不像所说的降温作用,而是持续高温干旱? 最后御用专家们总算找到借口了,那就是“全球大气候转暖”,简言之就是四川大旱和三峡工程无关,是整个地球变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认为,四川高温现象是在大系统背景下造成的,今夏副热带高压“西深积点”普遍高于往年,整体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向偏西偏北偏移,且持续时间也很长。他认为目前流行的“木桶效应”说并无充分科学依据。   张强说,三峡流域长度虽长,但宽度并不大,对沿途流域气候的影响很小,对四川盆地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而且据科学模拟三峡试验表明,三峡大坝的修筑不但不会导致周边地区乾旱,反而会提高降水约百分之十左右。特别是最近重庆遭遇特大山洪暴雨,关于三峡工程改变自然的反击很强大,御用专家们似乎找到的有力证据。 不信?那你有本事证明给我看? 这反击的就是北京地理环境学者王红旗抛出的“木桶理论”,认为四川盆地形似一个木桶,最短的一块板就是长江三峡这个海拔多几十米到100多米的峡江缺口:四川盆地周围高山环绕,仅有一条长江与外界连通,而三峡是四川盆地的唯一缺口,是它与外界水汽交换的重要通道。现在在这个缺口上突然被人为加了一道200米高的“悬崖”,就不可避免地要阻碍长江的水汽流通。 生活在长江川江边的人都有体会:以前从宜昌到重庆段的长江上,江风非常大,并且是从下游向上游吹,蓄水后明显感觉上风没有以前大了。到蓄水156米后,很多时江风几乎没有了,这无疑证明了三峡大坝的阻风效应。 王红旗没有注意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江风凉爽,是低进的,冷空气比重大,所以总是处于地面或河面的最底层流动,它带来川东和四川盆地降雨的另一个必要前提:不是有了积雨云和输送了水汽进去就会形成降雨,降雨的原理是冷暖气流错锋形成的,没有地面的凉风,中高层的积雨云是形不成滴降到地面的,往往它就飘走了,飘到周边地区去了。比如湖北江汉平原和秦岭大巴山地,降雨量就比蓄水前的往年多了将近10%。这个预计增量却是原来专家们预计在三峡重庆区间的增量。 所以无论你山头上是否寒风呼啸,山谷峡江里面却热浪滚滚,大气候对小气候不起作用。以前峡江里冷湿气流上升,在三峡的山头遇上暧湿气流,冷凝形成片片雾锁峡江的“巫山云雨”,只能成为记忆了! 这个原理和中国北方近几十年干旱类似,北方的植被河流被破坏了,地表温度相对就上升了许多,积雨云飘到上空,却眼巴巴地瞧着它飘走,形不成降雨,却形成了干旱的恶性循环。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越是森林植被和原始地貌维护得好的地方,降雨量总是那样丰富。中国古人将这叫作“接地气”,云层接不到地气就形不成降雨。按现代科学解释就是必须给出降雨前提——错锋,地面温度过高,往往形成向上的干暖气流顶托,暖湿气流形成的积雨云下不去,冷暖气流错锋形成冷凝降雨无法达成。 这里我试解一下川东去夏今春的高温干旱原因。 修三峡大坝前,长江之水一泻千里。从青藏高原上汇积的雪水奔腾不息,给四川盆地带来清凉水源的同时,也将四川盆地内的热量带走。同时反向支持了凉风水汽自三峡进入川东和四川盆地。这种冷暖流交错造成了这一线的丰富降雨,三峡区间和川东重庆,历来是降雨丰富的地方,一般年降雨在1500毫米左右。 蓄水以后,上千公里江流变得非常缓慢,库区内的700公里水基本上是死水一潭,完全丧失带走热量和散发的能力。流动的水在流动过程中温度不会上升太大。快速流动的水不但可以保证自身的冷却,还可将周围的热量带走和释散,对周围环境起到天然调节。但一潭死水就不同,因为它不流动,所以在阳光照射下会很快升温。热量不被水流带走,便持续积累在水库内部。 峡江逼仄的地势使得静止的水库不但降不了温,反而成了个“聚热器”,夜晚在陆地气温下降后,水库仍会向周围环境释放白天饱含吸取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大,这也是农民在夜晚向稻田里面放水,以防止稻田被冻的原因)。这就有如在四川盆地口安装了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板,持续不断对周围地区加热,地理环境又导致形成难以释散的河谷闷热小气候,导致水库沿江的峡江地区气温升高,而高温又促使水库内水蒸汽继续蒸发,就在四川盆地入口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高温水蒸气带,形成历久不散的“桑拿天”。 重庆大旱,发射火箭弹增雨也无济于事。 同时三峡大坝将最重要的与流流相反方向流动的冷湿凉风阻挡了。有专家说三峡大坝阻挡不了大气候,但三峡大坝却能阻挡最重要的在峡江底部流动的湿冷凉风,再加上闷在峡江盆地里的湿热就如同火炉般,将任何籍此进入四川的冷湿气流加热或削减、顶托掉。透过三峡进入四川的冷湿气流都将被这个湿热气压带消弱。四川盆地没有被大坝堵死,也将被这个火炉毁掉:没有风进入相对封闭的峡江,空气不流通散热不畅,外来的冷湿气流又被阻隔,热量无法排出,反而在盆地及出口处不断聚集,雨又降不下来,高温干旱就势不可免,四川真的就成一个火炉了。 这里我引用来自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和Terra 卫星研究数据(应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国家大气研究中心(PSU-NCAR)的第五代Mesoscale模型(MM5)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独立卫星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清晰表明:在2003年蓄水水位从66米提升到135米之后,由于三峡大坝建设引起的土地使用变化已经增加了大巴山和秦岭之间的降水,并且减少了三峡大坝附近地区的降水。研究同时也分析了厄尔尼诺影响以及其它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可以排除这种因素。 2009年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地区的长江水面宽度将从平均0.6千米扩大到1.6千米,水域面积的增加将增强当地的蒸发,降低当地的温度。结果,当地上空的水汽将更加稳定,导致长江660千米长的水路的水汽垂直运动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的垂直运动加上复杂的地形将影响三峡地区之外几百公里的地域。 反正三峡工程上马且峻工在即了,反对已经没有用了,专家们又开始“及时”地站出来引导舆论讲真话了:不要对三峡工程蓄洪能力期望过高,三峡的库容其实有限。全盘推翻了论证上马时“三峡工和建成之日,即是长江告别洪患之时”的说法。然后发现三峡大坝碍航,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事实上被人为破坏了。 自从三峡大坝建起后,坝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道路被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垄断经营:参观的游客每人要交105元的门票,公众无偿出钱建成的三峡大坝,成了少数利益团体牟利的“摇钱树”,对当地民间旅游业造成冲击;三峡总公司对三峡专用公路和坝区道路的封闭性管理经营,使得目前每年多达40余万台的大型货运车辆,被迫实行“水陆水”翻坝转运,使运输时间由陆路行走仅需半小时增加至13小时,增加运输成本、制约经济发展、影响民众生活。100多名学者专家出来呼吁,要求利益集团还路于民。 博弈对峙中,秘而不宣的补救措施出来了,有报道说,有关方面准备在宜昌到三峡大坝区间,再修一条几十亿元的专用公路,一时舆论大哗。因为已有一条穿越三峡西陵峡区间的三峡工程专用公路,它是由国家投资的纳税人钱,不过为了保证工程进展顺利而临时享有专用权,终究是要还路于民的,但现在竟然成了被利益集团绑架的私家路了。 再而后船闸通行能力只能达到设计的一半,所谓“万吨轮直达重庆”也因为百桥锁江(桥面和水面的净空高度不够)和三峡大坝的拦阻,成了纸上的画饼,再次证明了“为通过而一切皆往有利方向论证”的不科学、反民主,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 最新补充(2011年5月20日记):07年冰灾的冬寒湿气来自三峡区间,西北风将之刮向贵州湖南湖北,以湘南的南岭北坡冰灾最为厉害。就是南来湿冷气流被西北寒潮吹到南岭,为南岭北坡千余米高山阻隔,于是湘南的冻雨比北面的湘事湘北厉害得多。南岭最高峰的莽山一带,鬼子赛后山一对树龄达三千年以上的情侣松,雄株因冰灾折腰。也就是说,这一年那小区域气候迎来了三千年未有之剧变!如此的突变不是因三峡改变气候又是谁?而后,莽山几乎隔年就要迎来冰挂。这是以前极罕有的。 部分内容节选自赵世龙未出版作品《我们竟然百孔千疮》。
3227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4: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