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黑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否定了义和团,也不能证明殖民者入侵是正义、合理的
热度 10 jiangming800403 2016-9-4 12:01
即使义和团运动愚昧、落后,也不能证明西方的殖民者入侵是正义的、合理的 。在西方殖民者面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几乎没有做多少抵抗,但仍然几乎被亡国灭种,虽然他们已经在美洲大陆生活了超过一万年,而今年印第安人大概只占美洲总人口的10%,在某些地方,印第安人的数量比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还少,甚至完全被清除了。由于大量的印第安人被屠杀,欧洲殖民者为了经营种植园和矿山又从非洲掠夺黑人作为奴隶(此外还有少量几乎处于奴工状态的亚洲人甚至是欧洲白人),从而开启了罪恶的“三角贸易”,持续了四个世纪的非洲猎奴战争和奴隶贸易,改变了世界的人种格局,也使整个非洲大陆成为了欧洲的殖民地,整个非洲损失了超过一亿的青壮年男女劳动力,这也是非洲长期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从客观上讲,新大陆发现以来,西方的殖民活动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殖民者本身却是非正义、非人道的。为殖民者对亚非拉(包括中国)的殖民入侵涂脂抹粉,实际上就是在重复一个“狼和小羊”的童话。 但狼吃羊需要理由吗?高加索人是天生的殖民者。正因为如此,高加索人占据了世界上最好的土地,高加索人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在三大人口中比例最高。 早在公元前2000年,他们就侵入非洲的努比亚和撒哈拉地区,南亚次大陆;高加索人在历史上建立了波斯、马其顿亚历山大、罗马、东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等 地跨亚欧非三大洲、以地中海为内湖的 大帝国 。欧洲人 在十六世纪以后更开始了长达400年的全球殖民活动,侵入了新大陆 ,替代了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土著居民,从而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种族。 并不是所有的高加索(欧罗巴)民族都皮肤白皙、金发碧眼 ,高加索(欧罗巴)人种又分为黑发褐眼的南方支系(地中海-黑海-伊朗-印度)和金发碧眼的北方支系。大概只有属于大西洋-北海支系的日耳曼人以及北方俄罗斯人才拥有真正的金发碧眼。实际上很多斯拉夫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蒙古利亚人种的影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同志的母系就有卡尔梅克(蒙古)血统。 实际上, 高加索人种在体质上并不符合进化生态学的阿伦定则(但是符合贝格曼定则) ,生活在较高纬度寒冷地区的居民,反而四肢修长、长露窄脸、高鼻梁,这 相对增加了体表的散热面积,这似乎说明北方的高加索人种并不是在寒冷的欧洲北部地区连续进化形成的,而是冰期结束以后由其他地区迁移而来,是外来民族的白化类型,适应了高纬度地区较弱的太阳辐射。 (a)印欧人的早期扩张 印欧民族出现在历史上的时间比较晚。大概从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纪才出现在史籍和传说故事中。在印欧人之前, 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地中海东岸古典文明的创立者主要属于亚非(含闪语系)的先民 (古埃及人、腓尼基人、亚述人),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 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的早期居民是肤色较深的民族 。 北高加索和黑海北岸的森林是古印欧人的家园。 印欧民族(雅利安人)兴起以后,以高加索为中心,向南进入伊朗高原的米里、波斯等民族建立米底亚王国和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等王朝,攻灭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国家,形成有史以来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向东南入侵南亚次大陆,攻灭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原始城邦,将黑皮肤的印度土著民族排挤到半岛南部,形成了印度教种姓制度,并建立了印度历史了难陀、孔雀、笈多等王朝;向东进入中亚锡尔河、阿姆河流域绿洲,乃至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深入到塔里木盆地,与匈奴争夺中亚霸权;向西,经过安托利亚半岛扩张到地中海沿岸,并通过土耳其海峡和黑海北岸两条路径向欧洲迁徙。 印欧人在亚洲主要有印度、伊朗两大语族和人口较少的亚美尼亚语族,其中印度语族人口超过10亿,与汉族语系的汉语族人口差不多,远远超出其他语族,伊朗语族使用人口也超过1亿(主要包括波斯人、库尔德人、普什图人、塔吉克人);在欧洲有拉丁(罗曼)、日耳曼、斯拉夫三大语族,以及希腊、阿尔巴尼亚、凯尔特、立陶宛等较小的语族。 今天在欧洲、中亚和北亚、新大陆使用欧洲三大语族的人口超过10亿,其中英语是最通用的国际语言,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超过4亿(英国6000万、美洲超过3亿、大洋洲2000多万),德语和其他日耳曼民族语言的使用人口超过1亿,整个日耳曼语族的总人口在5亿以上;罗曼语族总的使用人口也在5亿以上,讲法语和意大利语的均有6000多万人,而以伊比利亚诸语为母语的人口与英语相仿,也超过4亿(主要在拉丁美洲),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的斯拉夫诸语也有超过2亿人口使用。 印欧人与欧洲史前人类都不同,不仅不同于尼人(尼安德特人),也不同与克罗马农人。 尼人可能是欧洲直立人的直系后裔,一直生存到末次盛冰期。而克罗马农人可能是先于印欧人进入欧洲的现代智人。今天欧洲和高加索地区仍存在一些非印欧民族,主要有法国与西班牙之间比利牛斯山区和比斯开湾南岸的巴斯克人、高加索山区的格鲁吉亚人和若干小民族,以及欧洲东北部乌拉尔语系的若干民族。实际上, 在末次盛冰期以前,印欧人分布的东部边缘—— 阿尔泰山 -萨彦(南西伯利亚)地区还存在着另一支不同于现代智人的人种——丹尼索尔人。 (b)罗马帝国和中世纪 500年的时间里,罗马从亚平宁半岛中部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发展成为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今天 罗曼语各族也是集中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内 ,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安道尔、圣马力诺等;其中西班牙、葡萄牙语是拉丁美洲,法语是非洲西部和中部重要的国际语言。 罗马帝国北部以不列颠岛中部-莱茵河-多瑙河为界,在罗马时代,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波罗地人、斯拉夫人都是生活在北方森林中的“蛮族”部落。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波罗地人、斯拉夫人都曾经是典型的北方欧罗巴人——身材高大、四肢修长、颅长脸狭、鼻梁高耸、体毛茂密、皮肤白皙、金发碧眼。 以高卢人为首的凯尔特人曾经是占据了阿尔卑斯山及以北从大西洋海岸到莱茵河流域和多瑙河上游包括不列颠群岛的广阔区域 ,高卢人曾 是罗马的北方劲敌 ,并曾围困和攻陷罗马城。 凯尔特人被罗马帝国征服以后,迅速罗马化和日耳曼化。现今的凯尔特民族只存在于西北欧的边缘地带如爱尔兰、苏格兰和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半岛 。 凯尔特人东北,从多瑙河流域到北欧的日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森林在罗马帝国时代被称为日耳曼尼亚,日耳曼人有很多部落,如东哥特人、西哥特人、勃艮第人、汪达尔人、伦巴底人、法兰克人、盎格鲁、萨克森人、朱特人等。日耳曼尼亚以东则是古斯拉夫与波罗地人的土地,并且与乌拉尔语系各民族交错杂居。 在罗马帝国时代,日耳曼部落还处于父系公社晚期,崇尚英雄、英勇善战,罗马人从未征服日耳曼尼亚,在罗马帝国晚期,很多日耳曼部落成为了罗马的雇佣军。 在来自东方的亚洲游牧民族(阿勒泰民族)的压力下,斯拉夫、日耳曼诸部落纷纷西迁,从而开始了日耳曼人的民族大迁徙,进入罗马境内的日耳曼部落最终摧毁了西罗马帝国。 日耳曼人的民族迁徙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主要是日耳曼人,如东哥特、伦巴底、勃艮第、西哥特、汪达尔人,长途跋涉,甚至渡海到达非洲(汪达尔人),洗略罗马帝国,并分疆建国,但旋起旋灭,先后被东罗马、阿拉伯帝国攻灭,本民族也消失在地中海人种(罗马人)的汪洋大海里,第二种是一部分西部日耳曼人以日耳曼尼亚为依托蚕食罗马帝国的土地(主要在以前属于凯尔特人的地区),这主要是法兰克人;第三种主要是盎格鲁、萨克森人、朱特人他们渡海进入了不列颠岛,最终发展为现代英格兰人。 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建立了查理曼帝国(大概相当于中国的中唐时期),这是罗马帝国瓦解后,欧洲西部第一个大帝国。查理曼帝国从大西洋和北海岸边向东延伸到奥得河流域和多瑙河中游,与西斯拉夫的“摩萨公国”为邻,向南越过阿尔卑斯山,几乎囊括整个意大利半岛,向西南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比利亚北部,顽强对抗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对欧洲的扩张。查理大帝身后,他的三个嫡孙瓜分了帝国,形成东、西、中法兰克王国,这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和意大利的国家雏形。 而留居日耳曼尼亚未迁徙的北部日耳曼人形成了中世纪的维京人和诺曼人(北欧海盗),最终演变成丹麦、瑞典、挪威、冰岛四个北欧日耳曼国家。 在亚洲游牧民族(阿勒泰人)一次次又一次的西迁浪潮面前,欧洲东部的斯拉夫民族首当其冲,东斯拉夫人(主要是南方俄罗斯和乌克兰族)不可能避免的混入了一些东方要素,保加利亚人实际上是伏尔加河畔保加尔人和突厥人的混血民族。同时,斯拉夫人向西压迫波罗地人,西部斯拉夫人的“摩萨公国”也曾经是查理曼帝国的东方劲敌。 由于受到斯拉夫、日耳曼人与北方的乌拉尔语系民族三面夹击,波罗的人最终被压迫到波罗的海东岸一隅。 在仅有的两个现代波罗的人国家中,立陶宛历史上与波兰关系影响,拉脱维亚与德意志的关系密切。当然在现代德意志民族统一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普鲁士公国实际上属于日耳曼化的立陶宛人,历史上曾经是波兰的藩臣,德国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边缘群体可能更能表现出主体人群的大民族性。 10世纪以后,一批斯拉夫部落迁移到多瑙河南岸,并且在东罗马帝国疆域内裂土建国,最终形成现代的南部斯拉夫民族国家。同时属于乌拉尔语系的匈牙利(马扎尔人)也从东欧平原迁徙并定居在中欧的多瑙河中游盆地,在西部和南部斯拉夫人的土地之间打下了一根楔子。并使得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西部斯拉夫民族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亚洲游牧民族(阿尔泰民族)在不断的西迁浪潮中一部分为高加索人所同化,如不知所踪如匈奴人、柔然-阿瓦尔人;另一部分虽然保留有阿尔泰民族的语言,但人种上已经印欧化,如小亚细亚的土耳其人,印欧血统大概已经占了九成,文化上也接受了阿拉伯人(属于高加索人种的亚非语系民族)创立的伊斯兰教。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上帝信仰体系实际上一脉相承。而且,被认为是东方宗教的佛教实际上也是进入到北印度的印欧人创立的。印欧人创立的宗教还有印度教(印度)、锡克教(印度)、拜火教(波斯)、摩尼教(波斯)等。 作为 印欧人建立的第一个大帝国——波斯 (伊朗)始终是希腊、罗马的东方劲敌,虽然最终伊斯兰化,但波斯帝国延续了将近3000年。自阿契美尼德王朝起,历经了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朝)、阿拉伯帝国、突厥人和蒙古人(塞尔柱人、伊尔汗国、帖木儿帝国)、英俄殖民者入侵,但生生不息,屡次复国,先后建立了安息、萨珊、萨曼、萨法维(萨菲)、阿夫沙尔、赞德、卡扎尔(恺加)、巴列维等王朝。当然,突厥和蒙古人西征之后,波斯史与中亚突厥民族已经有了密切的联系,波斯帝国晚期的阿夫沙尔、卡扎尔(恺加)、巴列维等王朝的建立者都是带有突厥血统的军人。现代伊朗人口中有接近1/3属于突厥(主要是阿塞拜疆和土库曼人)民族。1979年波斯帝国的末代王朝——亲西方的巴列维王朝被伊斯兰革命推翻,成立了以什叶派教义为最高指导但有自由的议会和总统选举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在伊朗高原的东南方向,进入次大陆的印欧人经过1000多年城邦时代的发展,在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河以后,第一次出现了大一统的帝国,即奴隶制的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期,孔雀王朝几乎了统一了除了半岛最南端的整个次大陆。公元以后,印欧人的另一支系——中亚的贵霜帝国(大夏,也就是在中国西北地区被匈奴人击败的大月氏人后裔)崛起,并侵入北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向南直达温迪亚山,贵霜帝国(大月氏)是丝路贸易上重要的中介者,在佛教向东方最早的传播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月氏人的贵霜帝国衰落后,在大体相当于中国的东晋和南北朝时期,次大陆本土又崛起了一个新的印欧人大国——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时期古印度的奴隶制开始瓦解,封建制开始形成。在古代印度史上,笈多王朝的版图仅次于孔雀王朝,但更为强盛。从孔雀王朝到笈多王朝是南亚佛最为辉煌的时期,通过海外贸易与佛教的传播,笈多王朝的影响扩展到了东南亚地区,中国高僧法显也是在这一时期去印度求法并渡海东归。 贵霜帝国以后,次大陆的北方劲敌是嚈哒。在嚈哒的压力下,笈多王朝日趋瓦解,嚈哒最终虽然为突厥和波斯萨珊王朝东西夹攻下的败亡,但次大陆也分裂了重新回到小国万邦的时代,这一分裂就是上千年,玄奘西游时候见到就是这样的景象。而此时,中国结束了三国、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强大而统一的唐帝国创造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最高峰。贞观年间,名相良将如云,其中有一位并不出众的外交家——王玄策,在出访中印度玛卡达国时候受辱,一怒之下,从吐蕃和泥婆罗借兵两万,横扫中印度,扬天威于异域,俘虏其国王而还。 这时候也是佛教在次大陆的落日余晖,此后印度教(婆罗门教)复兴,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向东扩张到印度河畔,伊斯兰教开始在次大陆传播,并以印度为跳板进入了东南亚。 此后从西部(伊朗)和北部中亚进入印度的入侵者主要是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和蒙古人。突厥征服者先后在北印度和中印度建立七个德里苏丹国。而在古代历史上最后一次统一的是突厥化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儿王朝,奥朗则布大帝(大约相当于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大帝——清世宗乾隆皇帝)几乎征服了除了最南端的印度半岛。奥朗则布大帝身后,莫卧儿王朝朝政动荡,地方封建割据复起,泛海东来的英国殖民者,恩威并使,征服了整个次大陆,这也是现代印度国家的基础。 在庞大的印欧民族集团的西南部——亚欧非交接的地中海地区,生存者另一支高虽然加索人种——亚非(含闪民族),他们主要族群是阿拉伯人(包括犹太人)和库希特人(埃塞比亚、索马里,具有黑白过渡的特点)。 亚非(含闪民族)可能属于高加索人的古老支系,也是中近东地区灿烂的早期文明主要创立者,但是公元前六世纪以后,亚非(含闪)民族开始受到印欧人(波斯、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和东罗马)的征服和统治。 公元七世纪在阿拉伯半岛诞生了伊斯兰教,以武装传教基础,形成了庞大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极盛时候,地跨亚欧非三大洲,与大唐帝国、吐蕃、拜占庭帝国、查理曼帝国为邻,东起青藏高原,西到大西洋东岸,北起欧亚草原,南到撒哈拉沙漠。伊斯兰教也取代了地中海-中近东地区的东方基督教、伊朗高原的拜火教和摩尼教、中亚及南亚、东南亚部分地区的佛教、印度教,并成为伊朗和突厥民族的主体信仰。 阿拉伯帝国最终在东方突厥人与蒙古人的压力下崩溃,十五世纪以后、现代以前,大多数阿拉伯部落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 C)印欧人的近代殖民扩张 中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商业首先在地中海西部兴起, 罗曼系民族成为了新航路最早的开辟者,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成为了最早的封建殖民帝国 ,不仅从亚非海岸掠夺奴隶和香料,而且在新大陆(美洲)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 印欧人开始了第二次也是全球性的扩张。高加索人也成为了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种 。 但伊比利亚的海上霸权随即转移到大西洋岸边的日耳曼人(尤其是英格兰)手里,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全胜时期殖民地遍及全球,包括英属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马来亚、印度、阿拉伯领地,非洲东部、南部和西部的大片土地,相当于地球总面积的1/3,是英国本土的100倍,英语也成为了世界性的语言。今天大洋洲2000多万居民中大部分都是欧洲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后裔,美洲10亿人中欧洲移民后裔80%以上是欧洲移民后裔和混血种人(印欧混血、黑白混血)后裔。非洲黑人后裔和印第安原住民占10%几,还有一部分是新移民(主要来自亚洲)。美国、加拿大、拉美南部的阿根廷、智利、乌拉圭,以及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人口中的欧洲后裔比较多;北美主要是德裔、英裔、法裔、荷兰裔、苏格兰裔、爱尔兰裔、意大利裔;西班牙裔主要集中在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和中美洲、南美南部和安第斯山地区,西班牙语也成为了西半球的国际语言;葡萄牙裔主要集中在巴西东南部沿海,阿根廷还有较多的德裔和意裔,加勒比地区也有一定的英裔、法裔和荷兰裔。从墨西哥到秘鲁的科迪勒拉山地国家印欧混血种人较多,只有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两个南美内陆国家,印第安原住民还具有主体民族的地位。 东斯拉夫人的带头大哥俄罗斯民族自15世纪从蒙古金帐汗国恢复自由和独立以后,随即向东扩张,鲸吞西伯利亚和中亚,从北亚的土著民族中征收皮毛贡负,并于18世纪扩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西海岸,俄国形成了地跨欧亚美三大洲,几乎环北极分布的北方帝国。在十九世纪欧洲殖民化的高潮中,作为地中海北岸的国家,法国和意大利也跨过了地中海向非洲和地中海东岸地区扩张,直到今天非洲法郎区和中非法郎区和法国的关系仍然密切,巴黎是通往非洲的门户,法语仍然是非洲重要的国际语言(法语国际组织还包括欧洲的比利时和罗马尼亚、亚洲的印支国家),法国还是“非洲宪兵”。 16至19世纪欧洲国家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和殖民地战乱频仍,早期是伊比利亚、荷兰、英国之间的战争,而重点是英法之间的战争;英国实行大陆均势政策,法、奥、普(德)、俄之间,以及欧洲国家(主要是俄、奥)与奥斯曼帝国之间也征战不断。 海外殖民扩张和频发战争推动了军事工业以及其背后的机械、钢铁、造船、采矿工业和土木工程的不断进步。同时,殖民地的收入,特别是源源不断来自美洲的贵金属,不仅转化为伊比利亚封建主的奢侈型消费,也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扩大再生产注入了燃料,最终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使西欧地区首先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在伦敦附近和英格兰中部高地、莱茵河流域、西里西亚和波西米亚形成了人类第一批工业基地;随即工业革命进入美洲,主要是新英格兰、五大湖流域和阿拉巴契亚山地。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相继发生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主体实际上是日耳曼民族集团中两个亲缘关系很近的民族盎格鲁-萨克森人(英、美)和德意志人。 我们应该可以确信:10万年以来,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人类交往应该比较频繁,现代智人应该曾经多批走出非洲,以东北非为跳板,沿着印度洋海岸到达南亚、东南亚并最终进入澳大利亚;或者沿着地中海东岸进入欧洲或者到达高加索地区;在非洲大陆内部班图人由赤道附近一支向南扩大到好望角。到达高加索地区的非洲人,在某种突变作用下,形成了印欧人,特别是金发碧眼皮肤白皙的北方类型。印欧人是伟大的殖民者,在5000年的时间内扩散到了北至北极圈南到印度半岛,从大西洋东岸到恒河口的广大区域,全球殖民化的时代又分布到新大陆。当然在走出非洲的过程中,非洲智人也可能与亚欧地区的早期人类发生过基因交流,不同类型之间的非洲人之间也肯定存在过杂交,并产生了一系列过渡类型。 当然,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人类证据既不能完全肯定也无法全面否定“走出非洲说”,但蒙古利亚人种的演化似乎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近300年以来,科技革命和工业文明极大的改变了世界;近30年来信息与生物技术革命又开始突破工业文明的极限,并带来了对人类起源和进化新的认识。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出生率、死亡率降低,过度繁殖、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机制似乎已经终结。人的自然进化可能正在告一段落。但是难产对新生儿颅骨直径的限制也不再起作用,未来巨大婴儿的比例可能会不断增加。在伦理上富有挑战性的基因修饰技术也很可能成为人类进化的一个新途径。但是即使人类在体质上停止进化,人类的文化还会不断发展下去,因为现代工业和科技革命已经突破了人的生理机能对认知自然的限制。 在二十一世纪人口增长最为迅速的可能是非洲的尼格罗人种和高加索人的南支。在二十一世纪末,苏丹尼格罗人、班图人、阿拉伯及库希特人都将突破10亿,蒙古利亚人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可能维持在20%左右,金发碧眼的北方印欧民族将成为少数民族。 实际上,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一心想移民那个两三代人以后注定成为有色人种占多数的国家。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56861.html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1249 次阅读|35 个评论
从历史上黑人被掠卖想到的
热度 2 jefei 2011-3-5 19:02
今天做实验时,徒然想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当年被白人掠夺贩卖到美洲的黑人的后代对其祖先的悲惨遭遇是希望其发生还是希望其不要发生呢?考虑到现在非洲的贫穷落后和美国的富庶强大,我想应该有相当一部分心里还是希望其祖先被掠夺贩卖的;但若是现在非洲强大而美国弱小,估计他们又会相当仇恨当年贩卖黑奴的那些人。挺讽刺吧?生命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也不例外。人同此心,无分肤色。 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史,也是一部华人迁徙史,尤其是在中原战乱时。现在炎黄子孙遍布天下,海外华人华侨众多,故国对于他们只是一个遥远的回忆。若中国强大,则他们会引以自豪,也会乐意回国发展或充当故国与现在国交往的桥梁,若中国弱小,则会尽力融入当地社会,耻于提及,其祖先出国越早,这种状况应该越明显。因而,若要利用好这些资源为民族复兴效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发展,要显现出勃勃生机,而这里的基础就是本国民众。华人华侨可成为强大的助力却不是根本,将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真可就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自己的事情毕竟是要自己做,别人会帮你但不会替你做。
个人分类: 我的看法|370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