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抗病毒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抗病毒

相关日志

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简介
TopEditor 2020-4-24 13:47
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 刘勇 与你相约“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简介” 周六晚9:00,不见不散!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9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临床试验显示HIV药物对COVID-19无效
热度 2 zhpd55 2020-3-23 11:16
临床试验显示HIV药物对COVID-19无效 诸平 Fig. 1 Thi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shows SARS-CoV-2 -- also known as 2019-nCoV, the virus that causes COVID-19 -- isolated from a patient in the US. Virus particles are shown emerging from the surface of cells cultured in the lab. The spikes on the outer edge of the virus particles give coronaviruses their name, crown-like. Credit: 据《医学快报》2020年3月20日 报道 ,中国的一组医生和研究人员发现,对HIV感染者有效的药物对导致新冠肺炎的病毒COVID-19无效。图1(Fig. 1)是从美国新冠肺炎患者中分离出的SARS-CoV-2(也称为2019-nCoV,一种导致COVID-19的病毒)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病毒颗粒从实验室培养的细胞表面浮出。病毒颗粒外边缘的尖刺使该病毒被称为冠状病毒的原因。 中国的一组医生和研究人员发现,对HIV感染者有效的药物对COVID-19无效。该小组在《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上发表的论文中,介绍了他们对中国武汉的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以及他们从中获得的经验——Bin Cao,Yeming Wang,Danning Wen,Wen Liu,Jingli Wang,Guohui Fan,Lianguo Ruan,Bin Song,Yanping Cai,Ming Wei,Xingwang Li,Jiaan Xia,Nanshan Chen,Jie Xiang,Ting Yu,Tao Bai,Xuelei Xie,Li Zhang,Caihong Li,Ye Yuan,Hua Chen,Huadong Li,Hanping Huang,Shengjing Tu,Fengyun Gong,Ying Liu,Yuan Wei,Chongya Dong, Fei Zhou,Xiaoying Gu, Jiuyang Xu,Zhibo Liu,Yi Zhang,Hui Li,Lianhan Shang,Ke Wang,Kunxia Li,Xia Zhou,Xuan Dong,Zhaohui Qu,Sixia Lu,Xujuan Hu,Shunan Ruan,Shanshan Luo,Jing Wu,Lu Peng,Fang Cheng,Lihong Pan,Jun Zou,Chunmin Jia,Juan Wang,Xia Liu,Shuzhen Wang,Xudong Wu,Qin Ge,Jing He,Haiyan Zhan,Fang Qiu,Li Guo, Chaolin Huang,Thomas Jaki, Frederick G. Hayden,Peter W. Horby,Dingyu Zhang,Chen Wang. A Trial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Severe Covid-19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March 18, 2020. DOI: 10.1056/NEJMoa2001282 . 布里格姆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林赛·巴登(Lindsey R. Baden)和埃里克·鲁宾(Eric J. Rubin,埃里克·鲁宾也是NEJM的主编)在同一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评论,讨论了该团队在中国的工作——Lindsey R. Baden, Eric J. Rubin. Covid-19—The Search for Effective Therapy.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March 18, 2020. DOI: 10.1056/NEJMe2005477 。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Respiratory Diseases)、临床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Clinical Medical Sciences)、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中国医学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地坛医院(Beijing Di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Peking University Clinical Research Institute)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清华大学医学院(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Pathogen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武汉金银潭医院(Jin Yin-tan Hospital, Wuhan)、英国兰卡斯特(Lancaster University)、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以及美国的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Virginia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参与了此项研究。 最近,在 医学界 ( medical community )注意到,COVID-19和HIV背后的病毒都需要一种称为蛋白酶(protease)的酶才能具有传染力。先前的研究发现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lopinavir)和利托那韦(ritonavir)对治疗HIV 患者 有效,这使许多人怀疑它们是否也可能对引起COVID-19感染的SARS-CoV-2有效。为了确定是否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武汉团队开始了一项临床试验。 该试验涉及将199例COVID-19晚期病例的患者,将其分成两组,一组接受 标准护理 (包括 补充氧气 ),另一组接受标准治疗以及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的给药。最后,对94名患者给予了蛋白酶抑制剂。不幸的是,研究人员发现使用这些药物没有益处。那些 服用药品的人的 情况并不比那些没有 服用药品的人 好。 但也有一些警告。首先,所有的患者都处于疾病的晚期,这使得任何治疗都不太可能帮助他们。第二,试验规模很小。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药物确实缩短了那些存活下来的病人一天的临床改善时间。不幸的是,只有在出现症状后12天内服用药物的患者才会出现这一天的改善。林赛·巴登和埃里克·鲁宾指出,试验结果的好处是,同样的药物仍然有可能帮助那些在感染后更早接受药物治疗的人。他们还指出,该团队在中国表现出的勇气,也让世界各地的其他团队能够在未来的试验中使用他们的数据。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原文或者相关报道。 Follow the latest news on the coronavirus (COVID-19) outbreak
个人分类: 新观察|5295 次阅读|5 个评论
疫苗的病毒载体与合成载体
jintuo 2020-3-19 07:30
清华长庚医院的陈旭部长做客央视今日关注,提示美国 Moderna 公司的新冠病毒的 mRNA 疫苗进入人体试验 “ 实在是太快了 ” ,暗示 Moderna 公司及批准试验的 FDA 不像中国及陈薇团队那样严谨,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性评价。我觉得陈部长对核酸递送载体不够熟悉,产生了误解。以下做个简要的解释。 1 、美国 Moderna 公司的 mRNA 疫苗和中国陈薇团队的重组疫苗所针对的靶点都是病毒表面的 S 蛋白;其目的都是通过在人体表达 S 蛋白,产生抗体应答和一定的特异性 T 细胞。 2 、无论是病毒的基因(也是 RNA )还是科学家据此构建的 mRNA 均不能自己进入细胞,都会被人体的 RNA 降解酶降解,都需要把他们装在纳米颗粒中对其施行保护,并送入人体细胞。 3 、这些纳米颗粒叫作核酸载体。陈薇团队的载体是腺病毒,需要把新冠病毒的 S 蛋白的基因整合到 腺 病毒的基因中; Moderna 则是把 S 蛋白的 mRNA 包裹进脂质分子构建的合成载体中。两者的区别在于病毒载体与合成载体。 4 、 腺 病毒载体曾用在疫苗中,脂质分子的合成载体也曾成功地用在 siRNA 药物中,几年前由另一家美国公司 Alynam 开发上市。 5 、疫苗递送比药物递送容易: a )前者剂量小,后者剂量大; b )前者的受者 —— 免疫细胞相对主动;后者的受者 —— 病态细胞不主动。 6 、一期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安全性考察,为二期试验划定能够允许的剂量上限;人类对病毒载体的剂量和长期影响比较小心,因其终归是病毒,万一变异了呢?所以一期临床试验时间较长;合成载体的没有这样的顾虑,一期试验只考虑化学毒性,可在短时间完成,特别是所用的脂质分子构建的纳米颗粒载体已在 siRNA 药物上应用。 7 、如果病毒较大(基因较多, CMV ,新冠属于这类),疫苗需要多个抗原蛋白,脂质体载体可以简单的混合包裹不同种类的 mRNA ,而将多个基因整合进腺病毒没有这么容易。 8 、最后的效果如何得看二期临床试验。
6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鹤楼观海:海洋岩藻多糖的增强免疫、抗病毒功效
热度 2 JKelp 2020-2-10 11:38
从中医和现代科学两个角度分析,海洋岩藻多糖的增强免疫、抗病毒功效 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姜进举 肺,喜温润,恶湿寒。新 病毒起自潮湿阴寒之地(冬季没有集中供暖),恰逢无太阳黑子期(11-12月),则特定的时空因素(客观环境)是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地球上潮湿阴寒,莫过于冬天的大海,冰冷刺骨。而 海藻中的褐藻(昆布、裙带菜等),喜欢生长于异常寒冷的海水中(冬季生长,喜欢高纬度海域和寒流经过海域),自诞生至今已有亿万年,历经多次生物大灭绝而依旧繁盛不衰,是地球上最古老、适应能力最强的生物之一(海藻吃过的盐比人类喝过的水多N倍)。 褐藻 必有对冲潮湿阴寒的物质基础。褐藻黏液中的岩藻多糖是藻体的保护膜,科学发现岩藻多糖可增强免疫力、抗病毒。 褐藻表面黏液中的岩藻多糖就是褐藻的软盔甲、冲锋衣,天然地具有对抗冰冷盐水、紫外线、海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的生理作用。岩藻多糖是褐藻黏液精华,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表面也是黏液,以黏液补黏液,符合传统医学“以形补形”的理念(例如黑豆补肾、核桃补脑)。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大量研究发现,岩藻多糖具有 多靶点、多层次、系统性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例如,岩藻多糖对胃肠道调理效果极佳(清幽门螺杆菌,增厚胃黏膜,对抗肠炎,调节肠道菌群),用中医说法这是岩藻多糖有很好的养护脾胃效果;脾胃后天之本,脾胃属土、肺属金,脾土生肺金,养脾胃就是补肺,岩藻多糖可通过养护脾土起到补肺之功。 更关键的是 ,研究表明(如下文献所示)岩藻多糖能显著抑制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逆转录病毒、艾滋病毒HIV(是逆转录病毒、RNA病毒),对病毒所致呼吸道炎症有显著缓解改善。 而新官病毒就是一种RNA病毒。 前阵子,确诊感染的北大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服用抗HIV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效果很好,虽然并非对所有患者适用,但显效了说明适用于一部分患者。类比的,岩藻多糖有抗HIV效果,或许对部分新官病毒感染者也有一定效果。
5549 次阅读|7 个评论
武汉不明原因肺炎与近期资本市场的表现
mimu 2020-1-4 14:17
2019 年 12 月 31 日,受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消息的影响,中国股市抗病毒概念股拉升,其中鲁抗医药和联环医药开盘后不到半小时拉升至涨停板,当日收盘,鲁抗医药 (600789) 、联环药业( 600513 )、香雪制药 (300147) 、莱茵生物 (002166) 、四环生物( 000518 )、海王生物( 000078 )、东北制药( 000597 )、珍宝岛 (603567) 、以岭药业( 002603 )以及康芝药业 (300086) 等多只个股涨停。天康生物( 002100 )、未名医药( 002581 )、达安基因( 002030 )、华兰生物( 002007 )、天坛生物( 600161 )、万孚生物( 300482 )等也实现不同程度上涨。 2020 年 1 月 3 日,鲁抗医药 A 股开盘 7.35 元,全日下跌 3.56% ,股价收报 7.31 元。但自 2019 年 12 月 31 日以来,鲁抗医药收盘价仍然连续三日收于年线( 250 日均线)之上,高于 2019 年 12 月 31 日收盘价 7.21 元。整体来看, 12 月 31 日涨停的抗病毒概念股股票,最近 2 个交易日均未出现明显调整套人行情,只是在高位横盘,看来是在等待武汉市卫健委的消息通报。 2020 年 1 月 3 日 17 时,武汉市卫健委再次发布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截至 1 月 3 日 8 时,共发现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 44 例,其中重症 11 例,较之于 2019 年 12 月 31 日的通报均有一定幅度增加。不知道周一资本市场会如何解读这个通报。
38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垂盆草:本土多肉植物之一
mimu 2019-12-14 21:16
垂盆草 也是 武汉本地常见的 本土原生多肉植物之一 。与之类似的 佛甲草,已在前面一篇博文介绍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4206do=blogid=1208700 )。 秋冬天光线好的时候,垂盆草也会上色,卓显多肉植物的本色: 和佛甲草一样,花期也是在5-7月: 垂盆草可以作为草坪草,应用在在屋顶绿化、地被、花坛等城市观景建设中。但顾名思义,垂盆草更是一种非常适合使用吊盆养殖的吊兰植物,将其悬挂在空中或者放在高处,爆盆的枝叶悬垂下来犹如瀑布一般,非常的漂亮。 垂盆草( Sedum sarmentosum ),和佛甲草一样, 都 是景天科佛甲草属的多年生多肉植物。 垂盆草历史上有很多别名,很多估计都是和佛甲草混用的,如石头菜、佛指甲等等;据考证,宋代《履巉岩本草》中的山护花与《本草纲目拾遗》中的鼠牙半支可能便是 垂盆草。 传统中医认为,垂盆草属于利水渗湿药,性味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功能主治为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临床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等疾病。民间曾有很多验方:在被毒蛇咬伤之后,可以将干净的垂盆草捣烂,敷到被咬伤的位置,进行治疗;在被明火或开水烫伤后,可以将它捣烂外敷到被烫伤的部位,进行治疗;若是身上出现了痈肿的问题,可以将它煎制成药服用;也可以用来治疗带状疱疹(冯幕芬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 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垂盆草不同提取部位具有抗病毒、抗氧化作用、免疫抑制等作用。目前市场上仍然 有多种垂 盆草制剂在销售。但在乙型肝炎的治疗上,一般认为, 垂盆草更多的是护肝作用而非直接抗病毒作用。 垂盆草也是可以食用的,作为景天科的植物,食用还是比较安全的。 垂盆草平时可以和红枣搭配在一起煮茶喝,在制作时,需要准备红枣50克,新鲜垂盆草50克,白糖适量,把红枣去掉枣核以后切成块儿状,把垂盆草也清洗干净,放在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一起煮制,煮到汤汁余下500毫升时加入白糖,让白糖化开,去掉垂盆草,取出吃枣喝汤,能有效预缓解体倦无力和脾胃虚弱(谨慎采用)。
4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银旋花
mimu 2019-12-13 22:45
银旋花( Convolvulus cneorum ),旋花科旋花属植物。花白色,喉部黄色,花径2.5~4厘米,喇叭形,腋生,一般于春末至夏季开放;叶银绿色。原产地中海周边贫瘠的山地,也叫山地旋花或肯尼旋花(音译);因叶型狭长,所以也叫橄榄叶旋花。 我国原产常见的与之类似的旋花科旋花属植物是银灰旋花( Convolvulus ammannii Desr.)。银灰旋花花冠直径仅约1~1.5厘米,所以也叫小旋花,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朝鲜、蒙古、俄罗斯等国家也有分布,这个从种加名阿玛尼可以看出来。 银灰旋花的植株矮小,枝叶银灰色,植株整体素雅精致,是一种很有市场开发潜力的植物,可用于盆栽,也可以作为地被植物用于园林景观中。和常见的旋花科植物不同,银旋花和银灰旋花都不是藤本植物,而是丛生的小灌木至亚灌木。 银灰旋花属典型旱生兼性盐生植物,pH值达到9时也可生长,是草地退化和盐碱化的重要指示物种之一,也可以作为盐碱地区的牛羊饲料。 银灰旋花的全草煎服可用来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提示这一物种可能含有一些抗病毒活性物质。目前还没有查到开展有相关研究工作。
5763 次阅读|1 个评论
佛甲草:本土原生多肉植物之一
mimu 2019-12-3 22:47
本土原生多肉植物,国内的很多,多数都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武汉本地常见的,有佛甲草、藓状景天、垂盆草、瓦松、费菜等,在一些山地、岩坡都可以见到。 佛甲草,多附石向阳而生 佛甲草( Sedum lineare Thunb.),是景天科佛甲草属的多年生多肉植物,关于它的形态,《本草纲目》的记述详细而准确:“佛甲草,二月生苗成丛,高四、五寸,脆茎细叶,柔泽如马齿苋,尖长而小,夏开黄花,经霜则枯,人多栽于石山瓦墙上,呼为佛指甲”。佛甲草多生长于山坡或岩石上,也叫“石头菜”,生命力顽强,经驯化繁育后可大量栽植,是目前市场化比较成功的一种本土原生多肉植物。本地常见的有一种垂盆草形态上与佛甲草较为相似,从叶子的形态可以进行区分:垂盆草叶子宽、扁,佛甲草叶片狭长,而且偏圆。佛甲草在我国东南、西南地区均有广泛分布,日本、越南等地也有分布。 宋代苏颂(1020年-1101年)等编撰的《本草图经》记载更早一些:“佛甲草,生筠州。多附石向阳而生,有似马齿苋,细小而长,有花黄色,不结实,四季皆有,采无时”。明《救荒本草》也有佛甲草的记载,目前食用佛甲草已经听说得比较少了,倒是越南义安还以此为特色食品,佛甲草采摘后在水中浸泡约1小时,煮熟后即可凉拌调食,也可以炖汤、炒食或蒸食。 中国传统中医药认为,佛甲草具有清热、消肿、解毒等功效。目前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如“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筛选”实验曾发现,佛甲草、槟榔、石榴皮、骆驼刺、溪黄草等5种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抗HBV活性。
6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魂花-常绿大戟
mimu 2019-11-16 20:59
常绿大戟( Euphorbiacharacias ),俗名地中海大戟( Mediterranean spurge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原产地在地中海地区。这种植物的典型特征是其黄绿色的杯状聚伞花序。 常绿大戟以丛生灌木的形式生长,开花的时候无数朵杯状小花聚集在一起,很震撼人心,这大约便是其得名千魂花的原因。 在当地传统医药中,很早便被用来治疗一些病毒性皮肤病。目前大戟科植物的抗病毒作用也是研究热点之一,其有效成为可能为某些 二萜酯类及 新蒽醌类等化合物。 大戟属有很多著名的观赏种类,如铁海棠、一品红、彩春峰、水母大戟、龟甲龙等等,本地野生的 大戟属植物以泽漆、乳浆大戟、通奶草、斑地锦及地锦草等较为常见。 科学网李世春老师曾经发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21-1107939.html
67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萝藦寻香远,芄兰自悠悠
mimu 2019-11-14 17:21
在武汉东湖的子湖喻家湖与华科之间,曾有一块小小的闲置山坳,其间分布着若干鱼塘,那里曾是武汉最有名的观鸟圣地之一,因当初是一位网名叫“僵鱼”的网友发掘出来的,所以也叫“僵鱼塘”。后来因为修建高铁的缘故,这块非常适合于自然教育的土地已经基本废掉了。 记得有一年秋天快开学的时候,我在“僵鱼塘”入口处等人,突然袭来一阵阵浓郁的芳香,寻着香气看去,原来是附近的茅莓之类的灌木丛上绽放着一簇簇紫色的小花,形状像海星一样的花瓣上密生着白色的绒毛,看上去很怪异的样子。当初我并不认识这种植物,问了一下同行的博物达人,才知道名叫“萝藦”。 “萝藦”这名字听起来也同样怪异,难道是来自于西域或者海外的物种?仔细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萝藦原来是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出名的植物,古名叫做“芄兰”,《国风·卫风·芄兰》所说便是这种植物。 诗文如下: 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此诗大意是: 萝藦枝叶繁茂,少年佩戴上了如萝藦果一样的角锥,配饰角锥就长大成人,你怎么反而不懂我的心思了,瞧你潇洒得意、垂带飘飘而行的样子。 萝藦枝叶繁茂,少年佩戴上了射箭拉弓的扳指,戴上玉扳指就长大成人,你怎么反而不懂得与我亲热了,瞧你潇洒得意、垂带飘飘忘形的样子。 这首诗假借女儿家埋怨少年遗忘旧情,实际上是讽刺卫国年纪最幼的公子朔,非法窃取国君之位,其实根本够不上君子的品行。诗词中的“觿( xī )”是当时一种打开绳结用的锥子,只有成人才可佩带,其形状与鹳鸟的长嘴近似。芄兰的蓇葖果也是如此,故芄兰古时又名“雚”,读音、含义都与“鹳”字相通,加上这种植物又与兰草一样具有芳香,所以芄兰古时实际名为“雚兰”,后来谐音讹传为“芄兰”。芄兰即为萝藦的考证可见于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芄兰,一名萝藦,幽州谓之雀瓢”。萝藦一名亦见于《唐本草》,究其得名,藦是古代的某种 草本植物 ,藦前面加一个萝字,强调是一种爬藤的藦,也就是一种藤蔓草本植物的意思。 萝藦的果实辨识度很高,两个分裂的心皮各自形成一个开裂的果,因此称为蓇葖果。《救荒本草》中称它为:“婆婆针线扎儿”;《袖珍方》中称它为:“婆婆针线袋儿”;《本草纲目》中称它为:“婆婆针线包儿”,我也依稀记得鄂西北农村针线包的样子确实与萝藦的果实形状有相似之处。夹竹桃的果实也与此相似,所以萝藦科并入夹竹桃科也有其形态学基础。等秋冬时节果实成熟后,外壳会裂开,可见里面的褐色种子长有泛着丝光的白毛,像蒲公英一样风一吹就会随风漫天飞舞。萝藦未成熟的嫩果瓤其实是可以食用的,吃起来有一种清新爽口的感觉,还有着丝丝的甜味,只是萝藦科也好、夹竹桃科也好,果实多少有一些毒性,可不能多吃。说起来,很多儿时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说不定就吃过这东西,只是名字对不上号罢了。 萝藦的叶子为卵状心形,在不见花果时也可以作为鉴定的可参考特征之一。因其叶片肥大,古时也作为蔬菜食用。 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中关于萝藦有记述如下:萝藦作藤生,摘之有白乳汁。人家多种之,叶厚而大,可生啖,亦蒸煮食之。 明朝朱棣的《救荒本草》也有记载 : “救饥,采嫩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邪气,淘净,油盐调食。” 相对于食用,萝藦的药用价值更为引人注目。萝藦全株可以入药,具有强身健体,行气活血的作用。萝藦的果壳,中药称作“天浆壳”,可治劳伤、虚弱、腰腿疼痛、缺奶、白带、咳嗽等;根可治跌打、蛇咬、疔疮、瘰疬、阳萎;茎叶可治小儿疳积、疔肿;种毛可止血;乳汁可除瘊子。据说萝藦的滋补效果很好,堪与枸杞媲美,素有“去家十里,勿服萝摩枸杞”之说,近些年枸杞大热,只是知道萝藦也具有这方面保健功能的人倒是不多。萝藦的乳汁可除瘊子也值得一说。萝藦科植物折断茎叶会有白色乳汁, 《名医别录》等典籍之外, 《本草纲目》中明代李时珍也有如下记述:“根与茎叶,断之皆有白乳如构汁”。因此,萝藦也有浆罐头、羊婆奶、奶浆藤等别名。曾经见过一篇早期文献“萝藦汁治疗带状泡疹”(梁兆松, 1976 ),提示萝藦汁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惜未见后续研究,这一研究方向还是值得保持关注的。芄兰这一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植物,未来或许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夹竹桃科 萝藦属植物华萝藦可参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1205724.html 科学网有不少老师也发过 夹竹桃科植物 萝藦的博文: 戎可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9438-1127770.html 张珑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2763-109632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2763do=blogid=937798 李二岭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75593-1104908.html 栗茂腾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19332do=blogquickforward=1id=1116721
4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9(第12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第二轮会议通知
greenbz 2019-7-18 13:07
各企事业单位: 2019(第12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由中关村汇智抗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南昌大学和南昌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共同主办,将于2019年10月24日-25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本次大会将以“新形势、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以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为背景,对抗菌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进行解读,对国内外抗菌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介绍,对抗菌产业发展焦点、热点、难点进行解析,对抗菌行业年度新闻进行发布、年度优秀企业进行表彰,以进一步扩展抗菌行业的社会影响力,推动抗菌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组织机构 (一)共同主办 中关村汇智抗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 南昌大学 南昌临空经济区管委会 (二)协办单位 江西赣大材料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三)承办单位 北京云记科技有限公司 二、时间地点和地点 (一)会议时间 2019年10月24日-25日(23日报到) (二)会议地点 江西省南昌市▪香格里拉大酒店 三、会议内容 (一)会议主题 新形势、新机遇、新发展 (二)会议议题 (1)国内外抗菌相关最新国家政策、行业法规和产业规划解读。 (2)不同国家和地区抗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前景剖析。 (3)新技术、新需求、新应用和新发展方向探讨。 (4)抗菌标准、抗菌产品质量控制以及抗菌产品性能评价。 (5)抗菌技术及其在医院/医疗中的应用。 (三)会议形式 ( 1 )主题报告 大会将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就国家科技发展政策、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及相应的产业发展机遇及策略等进行主题报告。 大会将邀请SIAA(日本抗菌制品技术协议会)、JTETC(日本纤维评价技术协议会)、KIAA(韩国抗菌制品技术协议会)、IAC(美国抗菌协会)、IBRG(国际微生物老化工作组织)等国外抗菌行业组织,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抗菌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介绍。 ( 2 )现场发布 ( a )“影响中国抗菌产业年度评选” 大会将现场发布“影响中国抗菌产业年度评选”之“年度10大新闻”,对2018-2019年度抗菌产业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年度重点新闻进行回顾。 大会将现场发布“影响中国抗菌产业年度评选”之年度影响力/创新力企业,对在2018-2019年度的行业先导企业或者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进行表彰,以鼓励先进,弘扬榜样力量,推动产业发展。 ( b )《 2019 年中国抗菌产业研究报告》 大会将现场发布《2019年中国抗菌产业研究报告》。该报告将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抗菌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全景式描述,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为行业从业者洞悉产业发展提供素材。 ( c )《抗菌知识手册》( 2019 年版) 大会将现场发布《抗菌知识手册》(2019年版)。该手册将从微生物、抗菌定义和理念、抗菌标准、抗菌检测、抗菌产品选购等角度进行解说,以便更好地普及抗菌知识,推广抗菌理念。 ( d )抗菌产品团体标准 大会将现场发布联盟制定实施的抗菌产品团体标准,并对这些团体标准进行专业解读,对联盟团体标准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定进行介绍。 ( 3 )圆桌论坛 大会将邀请来自行业领导型或创新性企业以及年度获奖单位的代表,就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市场营销、品质管理等话题展开思想交锋,以启迪与会代表,带动行业发展。 ( 4 )专业分会场 大会将设置“抗菌技术在医用领域的应用”分会场,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就抗菌医用敷料的应用及监管现状,抗菌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价,医院内感染控制状况,烧伤与整形科、牙科等对抗菌技术的需求及应用现状等展开专业探讨。 大会将设置“抗菌标准、检测及质量控制”分会场,对国内外抗菌标准体系及相关法规、抗菌产品检测要求等进行专业解读和交流。 ( 5 )实地考察 大会将组织与会代表走进南昌临空经济区,对南昌临空经济区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产业进行现场沟通和交流。 ( 6 )现场展示 大会将设立现场展位,对抗菌相关新技术、新材料、工艺、新设备等进行展示。 四、已确定的部分报告(更多报告陆续确认中) 国家科技政策与抗菌产业发展——赵 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研究员)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情势下的产业发展机遇——一带一路研究领域知名专家 抗菌技术及其在健康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策略及建议——张 萌(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抗菌技术及其在房产领域中的应用策略及案例——同曦集团相关业务版块负责人 日本抗菌产业发展状况介绍——平沼 进(日本抗菌制品技术协议会 专务理事) APEC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功能性加工纺织品的试验方法和认证方法在APEC区域内的能力构建——须曾继光(日本纤维技术评价协议会 参与) 中国抗菌产业发展状况介绍——中关村抗菌产业联盟/抗菌协会专家 抗菌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价——奚廷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教授) 抗菌医疗器械的应用及监管现状——徐丽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全国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结果——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领域知名专家 耐药细菌感染的噬菌体治疗——童贻刚(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授) 抗菌技术在烧伤整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胡骁骅(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 主任医师) 基于QCM-D技术分析不同牙科材料表面获得性膜吸附和细菌附着的研究——桑 婷(南昌大学口腔医院 副主任医师) 梯度纳米结构钛的低温表面渗铜及渗铜层性能——胡 剑(华东交通大学/江西赣大材料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教授) 联盟团体标准发展规划及管理规定——谢小保(中关村抗菌产业联盟团体标准化委员会/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主任委员/研究员) 抗菌标准化体系及抗菌检测要求——陈 健(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工程师) 五、参会须知 (一) 请各参会单位填写参会报名表,并邮件(ciaa2001@126.com)发送至会务组。 (二)参会费用 (1)参会费用:包括会议场地费用、资料费用、餐饮费用、专家费用等 (2)参展费用:会议同期设展,展示抗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抗菌产品、品牌和企业形象,以及抗菌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等。 (3)大会还提供会刊广告等相关宣传方式。 (三) 请将会议相关费用汇款至大会指定账号: 户 名: 北京云记科技有限公司 账 号:11050161510009100115 开户行: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 备注:汇款时请注明用途,并及时将汇款回执发送至ciaa2001@126.com。 六、 会务咨询 电话:010-82543777/15652838082/18814881688 传真:010-82543499 邮箱:ciaa2001@126.com 网址:www.kjj.com.cn 附件 附件1: 2019(第12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第二轮会议通知 附件2: 2019(第12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参会回执表
个人分类: 会议展览|2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点枇杷花下雨
热度 2 mimu 2019-1-29 09:26
这几天武汉小雨,很有些清冷。下班的时候从枇杷树下走过, 适逢几滴雨水从树上洒落下来, 突然想起这个场景和古人的一句诗很是切合:“几点枇杷花下雨”。这句诗出自清朝诗人龚自珍《清平乐二首》,原句是“人天辛苦,恩怨谁为主。几点枇杷花下雨,葬送一春心绪。” 龚自珍的这首词很可能是感慨自己和著名女词人顾太清之间的传言,有些烦恼,不过放在春节期间还要操心写本子的研究人员的角度来看,也很应景,“问他谁冷谁温”,当春节期间别人正在觥筹交错、看晚会、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你还要操心经费和文章,其中冷暖,除了自己又有谁知道呢。 冬天开花的植物不多,大家通常对梅花、腊梅、山茶、水仙等比较熟悉,孰不知枇杷也是颇为抗寒的冬花之一,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就曾经写道:“满寺枇杷冬著花”。枇杷与大部分果树不同,在深秋或初冬开花,武汉这边的花期为10月 至 1月,春节期间尚可见到零星开放的枇杷花。这也是枇杷这种植物的特色之一,“秋萌、冬华、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 枇杷的花五出,花瓣为白色或淡黄色,但因花梗密生有驼绒色绒毛,整个花序看起来并不太精致,也不显眼,香气也素淡;加之冬天寒冷,大家在室外大多行色匆匆,不是经常留意身边草木的人还真不容易观察到。 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山海经·南山经》是比较早提到“枇杷”一名的,“在蜀伏山,山南之西头滨西海也。多桂,桂叶似枇杷,”这里枇杷虽然是用来注解桂树,却也表明《山海经》成书时的汉朝当时已对枇杷这种植物较为熟悉了。枇杷的叶子是很有特色的,枇杷的叶子大而长,呈长椭圆形,状如弦乐器琵琶,所以得名。关于枇杷和琵琶的名称,有一首诗写得很是风趣:“琵琶不是此枇杷,只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这首诗的出处有多个版本,在此不再考证。 历史上枇杷也曾有好几个别名,如芦橘、金丸、芦枝等,其中以芦橘更为知名一些。芦橘一名在唐朝诗人李白、李商隐、钱起、戴叔伦等人的笔下已有出现,后来芦橘尤以宋朝文豪苏轼《食荔枝》中的“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而广为人知。枇杷的英文名是 Loquat ,来自芦橘的粤语音译,据说便是因苏轼的诗句而来。需要注意的是,古人所说的山枇杷指的实际上是杜鹃花,这从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一句中足以看出差异来。 枇杷是蔷薇科苹果亚科的枇杷属( Eriobotrya )植物的统称,我国有13种,如枇杷( E. japonica )、台湾枇杷( E. deflexa )、怒江枇杷( E. salwinensis )等。我们常说的枇杷主要是指枇杷( E. japonica ),原产于中国东南部及秦岭一带,现在湖北、四川等地仍然有野生的枇杷植株。李白曾经在诗中说“卢橘为秦树”,显然是有科学依据的。后来枇杷虽然广为栽培,但在北方地区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明朝时仍然有“北客由来自不知”的说法。 在汉朝的时候,枇杷已经是一种主要的水果了,汉武帝刘彻在《柏梁诗》中曾经列出当时一些著名的水果有“枇杷橘栗桃李梅”。历代提及枇杷果实的诗词也很多,其中宋朝诗人戴复古《初夏游张园》“摘尽枇杷一树金”一句,颇得世人喜爱,中国岭南派国画大师赵少昂先生擅绘枇杷果,便常以“摘尽枇杷一树金”为题。 食用之外,枇杷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我们现在熟知的“川贝枇杷膏”,虽然不同厂家生产的成分略有区别,但主要成分都含有川贝、枇杷叶等。川贝枇杷膏主要作用为润肺化痰,因为最近流感爆发的缘故,前一段时间曾经在美国市场上热销,但是在川贝枇杷膏能否抗流感病毒这个问题上,还有一定的分歧,目前虽然也有实验研究来探讨枇杷制剂抗病毒这一问题,但还不够深入。 “卢橘垂残雨”,在唐朝诗人钱起的笔下,阴雨绵绵后的枇杷树也是一派萧然,龚自珍的“几点枇杷花下雨”不知道是否是受到钱起的影响,有些黯然伤神,但龚自珍毕竟是一位热血诗人,深知国家的命运才是匹夫之责,所以才能写下《己亥杂诗》,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中国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也并不容乐观;所以习总书记也对中国科技寄予厚望,要求中国的科研人员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 ,为国计民生出力 ;我们科研人员自己也要走出实验室和象牙塔,切莫“枇杷花里闭门居”;我们的科研体系和人才制度,也确实到了需要摒弃唯文章论,切实执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候了。
2078 次阅读|2 个评论
桔梗
热度 6 mimu 2018-12-1 20:47
说到有地方特色的菜品,桔梗绝对算得上是其中一个。记得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位来自东北的赵同学带来了一些凉拌桔梗给大家品尝,我才知道原来桔梗是可以当菜吃的。现在在武昌水果湖周边也有几家朝鲜凉面馆卖有朝鲜泡菜的,偶尔也会点一份凉拌桔梗,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饮食文化。 于我而言,桔梗其实是一种打小便非常熟悉的植物。在我十岁左右的时候,便在家附近开辟了几平米荒地,在上面种植了几种采自 于 野外的野花,诸如桔梗、百合之类。还记得在野外采集桔梗并不容易,尤其是在非花期的时候,辨认桔梗和沙参等类似植物绝对是一个技术活,确实如宋朝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在《北窗》中所说的那样:“空花根蒂难寻摘”,加上桔梗在野外分布的密度不高,每发现一株都是一份莫大的惊喜。蓝紫色的桔梗花在草坡上开放的时候,很沉静,独自伫立的样子很有点抑郁的气质;没有完全开放的花苞也很有特色,有点像小铃铛或者说是古代僧侣戴的帽子,桔梗花也因此有“铃铛花”和“僧帽花”的称谓。 图二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作者刘军。 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s )是桔梗科桔梗属的单属种植物, 原产地在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 。 桔梗 在朝鲜、韩国和日本文化中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朝鲜 半岛 ,桔梗除了做泡菜,《道拉基》这首朝鲜民歌想必大家也很熟悉,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就有不少国人听过这首歌;前几年随着韩国“阿里郎”组合走红,有更多的年轻人认识了这首歌。“道拉基”就是对韩语桔梗的音译,歌词大意是:“道拉基,道拉基,桔梗长满山野,只要挖出一两棵,就可以装满我的小菜筐”。在日本文化中,桔梗花更是作为物哀文化的象征之一,在多部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 桔梗也和 胡枝子等 其他六种秋天开放的芳草被合称为“秋之七草”。 日本平安王朝诗人纪有则曾经写有一首《桔梗花》, “桔梗开花日,秋来已有声。四郊多白露,草叶色将更。”在中外描写桔梗花的诗词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桔梗在中国文化中通常都是以中草药的身份出现的。在《山海经》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到桔梗,却在《 山海经·西山经 》提到一种名为“蓇蓉”的可以用来避孕的植物,“其本如桔梗”,这至少意味着此时国人已对桔梗的根本有了充分的认识了。西汉时司马相如曾经撰写有 《凡将篇》,作为当时 地方官学及私学的识字启蒙教材,“ 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全都是当时比较重要的一些药材。以药名作为识字启蒙教材,桔梗等中草药在中国古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此图来自网络。 桔梗入药一般都是取根晾干备用,桔梗的得名也和它的根有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 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 ”而且 桔梗二字不念“橘梗”,而是读作“结梗”,应当也是与 此有关。《神农本草经》、 《别录》等著作 也有关于 桔梗入药的记载, 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金匮要略》中 的 桔梗汤,“治肺痈咳而胸满”,也就是用来治疗肺部感染等 呼吸系统疾病, 在中医药历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桔梗汤除了医学典籍中可以常常见到外,在诗词中也是屡见不鲜,宋代诗人晁补之就写有“肺病恶寒望劝酬,桔梗作汤良可沃”的诗句。 桔梗含有桔梗皂甙等可抗菌消炎的有效成分,用来治疗肺部感染也是有科学基础的,不过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 不能用于注射,临床报道也有 低血压反应等毒副作用,大概这也是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的主要原因。作为泡菜食用的桔梗,一般在制作时会加盐反复揉搓、浸泡,大部分 桔梗皂甙已经流失,另外桔梗皂甙在进入 消化道后即遭水解破坏而不再具有 溶血作用,所以食用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 肺结核及胃溃疡有出血倾向者则应谨慎食用或言不宜食用。 汉成帝时刘向编写的 《别录》中,曾经提到过桔梗的一种特殊功用:“下蛊毒”;《千金方》中有一味治疗蛊毒的方剂八物茜根汤,其中之一也有桔梗。所谓蛊毒,抛开封建迷信因素,与传染性病的相关性很大,我在《嘉草如茜》一文中曾经提到过这一看法。因此桔梗在抗病毒、抗菌方面的作用值得开展实验研究予以验证。桔梗皂甙等有效物质抑制细菌性病原的报道已有不少,但是桔梗在抗病毒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实验报道。考虑到同科的半边莲已开展有相关醇提取物抗禽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研究,桔梗的水煎剂及有机溶剂提取物是否具有抗病毒作用,或者是在抗病毒过程中仅仅起到辅助输送作用,相关研究也很值得期待。
13304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