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细胞能控制细胞吗?---揭开人眼的神秘面纱(11)
dsm9393 2017-12-9 14:59
细胞能控制细胞吗? Can cells control cells? ------ 揭开 神经元细胞 根据细胞体发出突起的多少,从形态上可以把神经元分为 3 类:  ( 1 ) 假单极神经元 ,胞体近似圆形,发出一个突起,在离胞体不远处分成两支,一支树突分布到皮肤、肌肉或内脏,另一支轴突进入脊髓或脑。  ( 2 ) 双极神经元 ,胞体近似梭形,有一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分布在 视网膜 和前庭神经节。  ( 3 ) 多极神经元 ,胞体呈多边形,有一个轴突和许多树突,分布最广,脑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一般是这类。根据神经元的机能,可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联络(中间)神经元 3 种。神经元的功能总体来说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传导兴奋。 神经胶质细胞 也称神经胶质,是广泛分布于 中枢神经系统 内的, 它不同于神经元细胞, 除了 神经元 以外的所有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大约是神经元的十倍。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 。 胶质细胞虽有 突起 ,但不具轴突,也不产生动作电位。神经胶质细胞可吞噬因损伤而解体破碎的神经元,并能修补填充、形成瘢痕。大脑和小脑发育中细胞构筑的形成都有赖胶质细胞作前导,提供原初的框架结构。神经轴突再生过程必须有胶质细胞的引导才能成功。 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都起源于胚盘 外胚层 神经上皮组织(小胶质细胞可能起源于 中胚层 ),其中的胶质母细胞发育成大胶质细胞和 脉络丛上皮细胞 ,围绕神经管腔表面的部分 神经上皮细胞 分化成室管膜和脉络丛上皮细胞, 神经母细胞 发育成为神经元; 神经嵴 则分化为 外周神经系统 的胶质细胞。 视网膜上特定位置的感光细胞, 在中心区为视锥感光细胞,在其外围是視杆感光细胞。 在大脑视觉中枢特定位置有对应的神经元,两者形成神经回路。由于感光细胞和神经元相距较远,发育过程必须经过精确协调,才能正确建立神经回路,形成健全的 视觉系统 。研究发现,感光细胞会分泌特定的 生长因子 ,经过神经胶质细胞的 “中 转 ”,使大脑目标区域里的细胞分化和发育成相应神经元。 也就是说,胶质细胞与感光细胞、神经元细胞共同构成神经回路。这里说的神经回路与莫泽夫妇所说的映射神经回路是不同的。后者是记录神经元放电的轨迹。 另外,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着重细胞结构及其关联,主要阐述生命特征,通常以营养、生长之词描述。如果换个視角,将视感系统看成超级阵列扫描天线,就会想到这上亿感光细胞要同步运行,平行排列,垂直于球面形视网膜,这控制信号从哪里来?这篇文章揭示了这种关系。 研究人员说,这个意外发现意味着 研究大脑发育时必须改变以神经元为中心的固有观念 。如果不考虑神经胶质细胞,就无法理解与神经元生长有关的一些根本问题。 笔者认为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神经回路被认为是生物医学的基本要素,这一要素的核心是神经元放电,将神经元放电引到计算机记录,变成虚拟时空的神经回路。这种神经回路与視感系统中神经回路是不同的。笔者在过去博文中曾提出过, 映射神经回路需要证明其正确性和普遍性。 证明的方法是在人眼中,因为人眼的视神经在视网膜前方,即朝外方向。但中枢神经是看不见的,需要用透明脑方法 “点亮”。 如今这篇报道己经证明映射神经回路没有普遍性。至于虚拟神经回路与实际神经回路是不是一回事,还要进一步验证。 用神经元概念和神经元映射的神经网络来解释生命体是有问题的。笔者认为生物学界固守细胞和基因两个基本点想解释生命系统是有问题的。笔者最近讨论盲人有视力问题,用视觉通道和细胞分等级的说法,显然单纯用细胞是说不通的。 不仅如此,这也表明生物医学界应重新审势視感系统。这不是件小事情。 这篇文章还揭示:如果眼球看成龙伯透镜,即变折射率透镜,亦称水晶体。眼球与视网膜组成超级阵列扫描天线系统,感光细胞是阵列超宽带单元,这就构成宽角扫描。这与天线学科现在广泛关注的龙伯透镜扫描天线有一大区别,这就是人眼的眼球是动的,而天线学科则将龙伯球固定,移动的是单元。至今无人提出转动龙伯透镜的方案。现在热衷于人工电磁材料制作平面结构,不像微小光学学科研制的是球壳结构形成球形的方案。这篇文章间接证明人眼是天线,这天线单元是通过胶质细胞连接形成控制回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过去说不清楚这种关系。 参考文献 【 1 】 大脑 “后勤”细胞也参与指挥神经元发育 , 来源: 新华网 , 2017-09-03 。 【 2 】神经元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 百度词条。
个人分类: 小宇宙探索|3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每日一图|科普神经科学](9)神经细胞的好伙伴--神经胶质细胞(续)
platinum129 2011-3-7 16:55
(9) 2011-03-07 神经细胞的好伙伴---神经胶质细胞(续) 为什么说胶质细胞是神经细胞的好伙伴?
个人分类: 科普|0 个评论
[每日一图|科普神经科学] (8) 神经细胞的好伙伴---神经胶质细胞
热度 2 platinum129 2011-3-6 22:53
[每日一图|科普神经科学] (8) 神经细胞的好伙伴---神经胶质细胞
(8) 2011-03-06 神经细胞的好伙伴---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系统是由细胞组成的,但是在前一周里,我们只谈到了主要完成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神经细胞.实际神经系统的细胞组成里面神经细胞恐怕只占有一少半,其它的细胞种类虽然一般认为并不直接参与神经系统的认知功能,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更有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与之相关. 1846年,德国病理学家,医生Rudolf Virchow首先报道了神经系统中存在除了神经细胞以外的细胞类型,并且推测它们的功能是"像胶水一样"把神经细胞粘合在一起,因而给这些细胞命名为神经胶质(neuroglia,即neuro glue).著名的神经科学先驱Ramon y Cajal使用改进过的银染色法最先报道了神经胶质细胞中的一类---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如下图左上).后来,Cajal的学生Rio Hortega利用碳酸银浸染法观察到了另外两种神经胶质细胞---寡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图左下)和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图右中的红色细胞). 上面提到了三种细胞也就构成了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分类,其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寡突胶质细胞还可以被统一称为大胶质细胞.其实,将所有这些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放在一起作为整个神经系统来讨论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合适的,大胶质细胞跟神经细胞一样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外胚层;然而小胶质细胞则不然,它们不仅功能类似于循环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而且也来源于造血干细胞,也就是来自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中胚层(感谢waun的提示,关于小胶质细胞的来源,目前还有争议).至于这些细胞类型各自的功能我们将在以后进行讨论. 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数目,其实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概念.过去认为神经胶质细胞的数目远远大过神经细胞,这在人类大脑皮层中是正确的(胶质细胞数目大约4倍于神经细胞数目),但在其他的脑区则有很大区别,比如说小脑里面的神经细胞数目就远多于胶质细胞数目(也是大约4倍).综合在一起,目前看起来总的神经细胞数目和胶质细胞数目相近.不同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数目也有差别,以大脑皮层为例,寡突胶质细胞约占胶质细胞总数的76%,星形胶质细胞约占17%,小胶质细胞7%. 爱因斯坦是公认的,十分聪明的科学家.在他死后他的脑组织被人保存了下来供科学家研究.1985年一份来自UC Berkeley的研究发现爱因斯坦大脑左半球顶叶皮层中的神经胶质细胞数目比常人多出73%,难道说胶质细胞数目的多少与人类智慧程度有什么样的关联关系吗?这个问题至今无人能够确定答案.
个人分类: 科普|8401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