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擦边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于想理解我的理论的科学家请注意——擦边球现象
jiazhang55 2017-3-3 20:39
我的理轮和现在的大多数理论都是擦边而过,即如果深入思考,会进入某一个理论,但返回来看有不是这个理论。 说白了,它就是一个四不像。当然,如果要创造大统一理论,如果从现今某一个(或几个)理论出发,恐怕要费死劲。因为,现今发现的理论和现象就一大堆,更不要说没有发现的了。当然,我的理论必须简单,因为任何复杂的现象,都是由最简单开始。 我的理论最核心的就是(1,c)和单位圆了。当然,我并不会试图将他与其他理论靠近或支持,因为,那样恐怕是费20年都弄不完,我要从相对论一直到群论,都解释一遍(先学一遍),与其那样,我倒不如想一想,我的理论有哪些实际应用,这样更有价值些。
个人分类: 交流感受|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纳什均衡在科研协作中的应用
duke01361 2015-6-28 08:04
纳什均衡在科研协作中的应用 我其实并不知道纳什均衡的细节,只是大约知道是说一种多人合作过程中,每个人利益如何达成最大化的问题。突然就想到了科研合作问题。 有一次英国纽卡索大学的人来访,试图与我所在的一所大学合作,来人和我谈了这个意愿,我心里觉得达成协作的可能性不大。尽管我们都没有直接把这个关切说明,但很明显,两所大学不可能达成协作,就像两个门不当,户不对的男女谈婚嫁。 关于门当户对这个协作原则,国立新加坡大学的一位朋友说得特别赤裸裸,说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只想往上看,也就是只想巴结比自己好的大学和科研院校,比如MIT等,因此,新加坡国立大学和MIT联合计划等等确实是存在。 我所在的国内的大学里都都有联合办学项目,而且都是经过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的联合办学项目,分别授予双学士或双硕士。而我们这些大学的协作院校说白了都是一些低端院校。没有一所在自己国家属于前50的大学。我觉得这也基本符合门当户对的原则?但我更觉得其实不是这样,更多的是狼和狈的协作。说白了就是打擦边球... 纳什均衡在大学之间的协作的前提是“门当户对”,具体到不同单位之间的协作也有个旗鼓相当和门当户对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相属的,相互差不多的单位或个体之间的“抱团取暖”,这在春秋战国期间叫做“约纵”! 不说这些协作的前提条件,专说能够达成协作的“纳什均衡”问题。门当户对的个体之间达成协作,彼此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个更值得关注的技术问题。 只有多赢才能协作或合作下去。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2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叙利亚到达战争边沿,外媒嘲笑中国只能打擦边球
热度 7 laserdai 2013-8-29 00:05
我以前多次啰嗦过,2008的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如此下去,世界必然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战。废话少说,现在叙利亚就处在战争边沿,美国等西方国家磨刀霍霍。此时此刻,对遥远东方的中国来说怎么样?不妨看看西方媒体的一些观点,值得讨论。 路透社星期三(28日)发表长篇分析文章,阐述中国在叙利亚危机中所暴露出的软肋。 文章说,叙利亚危机愈演愈烈,就在西方国家商讨是否对阿萨德政府进行军事打击之际,中国仍保持其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 然而, 中国所谓“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意味着即使北京想插手,其实也可能无能为力。这就是 第一条大软肋——政治软肋 。 澳大利亚一名军事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中国大力发展隐型战机、航母,并开始注重海上力量,但 人民解放军的实际作战能力有限,如果叙利亚真的开战, 中国也只能远远看着, 只能打点擦边球, 充其量是个摆设 。中国战舰虽然参与了索马里海盗巡逻护航行动,但当2011年利比亚危机,中国从利比亚撤侨时,也只能作为运输船只而已。 这是第二个软肋----实际作战能力 。   第三个软肋 : 中国的石油利益 。中东的局势以及石油对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没有中东的石油供应,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嘎然停止, 仅今年头7个月,中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就达8300万吨,占其总进口量的一半。 虽然中国在叙利亚本身没有什么经济利益,但叙利亚对中国来说具有战略和外交意义。 叙利亚局势势必会影响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由此影响中国的能源供应 。 中国少将罗援曾表示,由于中国在中东的石油利益,因此千万不要以为叙利亚和伊朗问题与中国无关。 第四个软肋:外交手段欠缺。 中国在中东地区没有其他几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那样经验丰富。 中国坚称它既不支持也不保护阿萨德政权,之前所以否决联合国对叙利亚的决议案是因为觉得这会进一步恶化叙利亚局势。 中国社科院中东事务专家殷罡表示, 中东地区的稳定对中国有利,中东局势不稳中国遭殃 ,但是 中国却没有能力维持那里的稳定,中国不可能用军事手段来保护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中国保护其在中东利益的最佳选择是扩大其石油进口的来源,不要局限于中东地区。 第五个软肋:中国不熟悉中东。 中国少将徐光裕则说, 中东是一个神秘的地区,中国对那里知之甚少 。以今天中国解放军的作战能力不可能有能力参与中东的战事。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中立立场”。 第六个软肋:中国依靠美国 。目前,中国只能依赖美国维持中东的稳定,以确保中国从该地区进口的石油不受干扰,尤其是经过霍尔姆斯海峡的石油运输。伊朗过去曾威胁过,如果一旦发生战争,它将关闭霍尔姆斯海峡。 中国一位熟悉中东事务的外交消息来源说,中国应该重新调整其战略思维,不能依赖美国来确保中东地区的局势稳定了,因为迟早中国会醒悟自问:“美国人为什么会保护我们的石油呢?”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2920 次阅读|19 个评论
围观:潜规则和监管漏洞既是发财机会也是丧命之路
wya 2012-3-23 09:28
博主注: 制度不健全的怪圈: 部分胆大者利用潜规则和监管漏洞,大打擦边球,谋取巨额收益-------金融体制不健全,以及实体经济的不完善,导致他们暴富得来的钱财没有投资途径------地下钱庄和民间借贷发达,或者疯狂炒作各种商品,如房产、农产品等----------缺乏制度保障,跑路或者被杀成为失败者的出路。 http://news.163.com/12/0322/14/7T74NG2O00011229.html 山东一名县政协常委赴江苏讨债被枪杀 宋佃涛的死亡,不过是为近年来国内此起彼伏的民间借贷乱象平添了一笔血债而已。尽管桓台此次“意外”事件有别于此前各地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或老板跑路,但其背后涌动的,依然是残缺的金融体制下民间资本盲目无序疯狂逐利的暗流。 当地政府低调的处理方式,让惊恐焦虑的投资者颇多微词。一些投资者自发组建了QQ群,在网上七嘴八舌地商量着对策。3月5日,一支上百人的队伍打着向县委书记求救的横幅涌至桓台县委,讨要说法。 部分情绪激动的群众,与维持秩序的警员发生了肢体接触,横幅被没收。面对质问,当值官员表示,无法给予任何承诺。 最终,警方以“案件还在侦破阶段”为由相劝,众人无奈散去。 http://firefox.huanqiu.com/china/roll/2012-03/2547154.html 南昌驻南京办事处不足10人 盖23层办公大楼 三个疑问    办事处盖楼用地不用经过招拍挂?    办事处:手续齐全,符合规定    专家:政府机关可以申请土地划拨,但不能用于出租、开酒店等商业用途    南京工业大学天诚不动产研究所副所长吴翔华认为, 用于商业用途的土地均应进行招拍挂,国家有关土地法规对于划拨用地有明确的要求,如对于政府机关、学校、部队等建设项目,往往采取划拨的方式,南昌市政府驻南京办事处申请办公楼项目,用地可以划拨。但按规定,在划拨用地上建设的项目不能用于商业开发,否则建设单位应补交土地出让金。 但事实上,在这方面违规的项目比比皆是。就南昌大厦这一项目来说,23层楼不可能全部用于办公,除办公外的楼层或房间用来做什么?如果将来用于出租、开酒店等,那么就是违规的。    小小办事处用得着盖23层楼?    办事处:吸引企业入驻,打造交流平台    专家:打政策“擦边球”     这样做是不是普遍现象?    办事处:很多外地在宁办事处都这么做    专家:没有相关部门监管,南昌大厦暴露行业管理漏洞   按照南昌市驻南京办事处的说法,南昌大厦建成后吸引企业入驻办公,不少外地在宁办事处也是这样做的。办事处还表示,他们都是严格按照国家与南京当地政府的规定做的,并办理了相关手续。   吴翔华告诉记者,这名负责人所说的情况的确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但这并不代表这种做法就是符合规定的。像有的政府机关盖大楼,土地是国土部门划拨的,但政府机关只是自用一部分,其余部门用来对外出租,收益用于部门的福利,这是违规的。不过,目前这种现象没有相关部门管理,也可以说,这是房地产业中管理的一个空白。 因为根据现有的法规,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是分割的,就这一问题来说,国土部门在划拨项目用地、办证时,按照“综合办公楼”的程序划拨土地、颁证,实际上建设单位领到证后,往往变更项目用途;规划部门只对项目的位置、高度、采光等进行审核,对于项目用途也不管;税务部门则负责收税,同样不管具体用途。   吴翔华说,南昌大厦项目很有代表性,目前的法规虽然规定了划拨用地建设项目的适用范围,但并没有规定这些项目改变用途后应由哪个部门进行管理和查处,这是法规上的漏洞,也是行业管理的漏洞。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主施一公淡定,博主王飞跃打擦边球
热度 5 lix 2011-12-10 04:35
昨天偶遇施一公博主,他显得真心诚意的淡定。 刚才看到王飞跃博主的博文: 为了最好的纪念 ,日期是 2011-12-10 02:42 纪念什么?从两幅照片的标题来看,是 “王飞跃代表接受 INCOSE Pioneer Award ”和 “王飞跃代表接受亚太系统工程学会首届系统工程开拓奖授” 这里,中文的含糊性发挥了作用。“代表”可以是名词,一种头衔。也可以是及物动词。 从文字上看,王飞跃博主的博文讲得很清楚,应该是及物动词: 王飞跃代表钱学森接受 INCOSE Pioneer Award 王飞跃代表钱学森接受亚太系统工程学会首届系统工程开拓奖授 但是,目前的照片标题很容易误导读者,例如评论: scavenge 2011-12-10 03:21 王老师无数次的为国争光,一次次的不断突破,自首个国际智能交通团队奖、首次将国际人工智能大会 IJCAI 移师中国,到今年的系统工程开拓奖,王老师真称得上是别无他求,只想做好科研。这样的成绩都没有评上院士,院士的评选制度和规则看来是应该改一改了。 这个评论就明显把动词当名词了,而且和院士的评选制度和规则联系起来了。 较之于施一公的淡定,雅俗立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689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学网】上梁不正下梁歪
热度 29 dabaoski 2011-3-7 00:22
最近科学网上有关“混日子”的话题很热,各位大侠畅所欲言,文章很多。对这个问题,反面教材同学也感触良多,但遗憾的是我的看法中绝大部分不适合在网络上公开表达,所以只好打打擦边球,随便说几句无关痛痒的。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个真事: 在中国某省级大学的物理学院,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该学院所有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无论是否学生独立完成,无论学生是否是主要贡献人,论文的第一作者都一定是导师(事实上该学院研究生发表的论文中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独立完成的) 。这是这所大学的这个学院的“潜规则”。 任何一个经受过正规严格科学训练的人,任何一个有着正常科学道德和价值观的人都知 道这个潜规则是不合理的,是有违科学道德的“学术腐败”行为。 但是在这个地方,这 样的潜规则就是“学术惯例”,就是“规矩”,就是“大过天的王法”。如果你在这里 不想遵守这样的游戏规则,那么你只有一个选择:卷铺盖卷滚蛋! 或者套用这个地方的人的话: 俺们这里就这样,你不愿意就别来呀!研究生不想这样干 ,你就退学呀!没人逼你来这里读书。 所以在这个地方,基本上就是人吃人,大鱼吃小鱼,教授吃研究生。 —————————————————— 中插一句: 我声明这是真事,但是我不会说这是哪所学校,因为我一旦说了,这篇文章就不再是一 篇评论,而是一个严肃的指控,对于严肃的指控,需要证据的支持,但遗憾的是我没有 证据,也不可能有证据:你想想啊,谁敢作证?这个地方的哪个研究生敢公然跟自己的 老板,自己的学院做对的?这不是找死呢? 所以,我没有证据,你也别跟我要证据。我还是一贯的态度,我只负责写我的,你爱信 不信,反正我写文章也不跟你收钱,你说是吧? —————————————————— 现在回到上面的故事,让我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所大学和这所大学的教授们“教”给了年轻人什么? Neil的答案是: 1、 一个字:“恨”。 到过这个地方的每一个年轻人,由于这种学术惯例的存在,使得年轻人的正当权益被公 然践踏,他们的工作成果被头顶上的人生吞活剥,他们的内心深处势必是有所积怨的。 但这种积怨却没有任何发泄的途径,毕竟研究生是弱势群体,他们什么都不能改变,也 什么都不能说,甚至连写博客都会因为“老板们”的干预而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所以留 在年轻人心中的只剩下一个字:恨。 他们恨这个地方,恨这所大学,恨这所大学的教授们,恨这个剥削人的制度,同时也因 为这个制度的存在是如此“公然”且“合理”而借以恨这个国家。 这里的年轻人,就是喜欢外国,就是觉得外国的月亮是圆的。这是因为他们去过外国, 见过外国的月亮吗?不,不是。他们觉得外国好,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祖国太黑暗, 而且是明目张胆的黑,这使得他们对这里失去了希望。 2、 一个字:“悔”。 来这个地方读书的年轻人,最早都有对科学的憧憬,都有成为科学家的梦想,都有对崇 高学术工作的向往,但是来这里读了几年书,却发现活得实在是憋屈,头顶上的一帮教 授名义上是学者,但其实眼中除了“名”就是“利”,个个都是依靠剥削别人而生存的 寄生虫。 于是怯懦的年轻人觉得也许是自己有问题,也许是自己的价值观不对,也许是自己不适 合搞科研,他后悔选择走这条道路,于是也便终生放弃了科学的梦想。 3、 一个字:“假”。 到了这样的环境中,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有勇气和能力去反 抗,也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有勇气选择“退学”这样的道路。大部分年轻人还是“能忍则 忍”。尽管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会因这样的环境大打折扣,尽管在这个地方呆着人会变 得抑郁,但是绝大多数年轻人还是能够坚持下来,拿到学位走人的。 只不过,每一个到过这个地方的年轻人,他们的价值观都会受到污染,他们都会在潜意 识里明白,在中国,要生存,就得腐败。在中国,要想做学术,就得搞学术腐败。 将来有一天,当这些年轻人称为教授,成为老板以后,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 己的学生,他们也会霸占自己学生的学术成果。 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老师教给他们的东西,这就是在他们求学过程中,他们的教 授向他们言传身教的东西。 即所谓: 上梁不正下梁歪 。 ————————————哥是华丽的分割线—————————— 我记得在2005年的时候,北大物理学院有一次办讲座,请来了我们敬爱的周光召先生和 陈佳洱先生,那时候我是一个北漂,在北大混日子,也去旁听了讲座。 讲座内容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周光召先生在讲座中着重强调了有关学术道德的问题,在 讲座后,我有幸向周先生提了一个问题: 对于一个中国的研究生,如果他的导师把论文的第一作者抢去了,他该怎么办? 周先生当时回答我: 他可以向所在学校或研究院所的学术道德委员会投诉,检举揭发这 种学术不端行为,因为这就是学术道德委员会的职责所在 。 我当时觉得周先生的话蛮有道理,可是今天,在我接触中国学术圈几年后,我觉得周先 生的建议脱离实际,万不可取。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很简单的一个现实: 作为中国的一个研究生,你根本不可能因为你的导师抢了你文 章的第一作者这么“屁大一件事”就把他搞倒。而搞不到他,你自己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 或者更详细的说: 1、 中国的学术道德委员会,最基本原则是什么? 是维护学术尊严和学术道德 ?错! 告诉你,中国的学术道德委员会,最基本原则都是四个字:息事宁人 。 你把你导师抢你文章第一作者的事告到学术委员会,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因为在中国, 这种事情根本就不算一个事,或者说,太普遍。 毫不夸张的说,可能在中国任何一个科研单位都发生过这样的事,那么多人都这样干, 学术道德委员会能管得过来吗?再说了,你以为学术道德委员会就一定是一群好鸟吗? 你以为他们当中就没有人造过假做过弊当过学术流氓吗?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 所以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如果你没有搞倒侵犯你权益的导师,那么你猜猜看自己今后还有好日子过吗? 有?你再猜猜。 3、科学网有教授写文章,说如果遇到垃圾老板,就一定要离开他,赶紧换导师。可是导 师哪是那么容易换的? 中国的学生,换导师很难。难在哪里? (1)中国是一个建立在人际关系上的国家,很多时候人际关系没搞好,也就断了自己的 后路。 什么意思?就是说:当你和你的老板闹翻,决定换老板时,却发现其他导师都因为顾忌 跟你老板的关系,没有人敢收留你。 一个学校,如果所有老板都不收你,你怎么办? 退学呗。所以你老板没换成,把自己给换了。 (2)周围人的眼光和评论足够秒杀你。 当你因为某种原因和你的老板闹翻,决定换导师的时候,你会发现周围很多人会对你抱 有不友好的眼光,因为中国人强调尊师重道,同时也认为年轻人吃苦是应该的。所以如 果你跟导师闹翻了,周围不明真相的群众大多会用这样的经典句式问候你: 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别忘了你读研究生的资格是你导师给你的,没有他你根本上不 了研究生 。 …… 你这个年轻人太不像话了,一点苦都吃不了,就知道抱怨。像你这样的到哪个导师组里 都好不了 。 …… 第一作者写导师的名字怎么啦?别忘了他是你的师傅。 …… 情何以堪?内牛满面。 (3)说一个我不太愿意相信的事实:你换一个老板,很可能将来会发现这个新老板还不 如以前那个呢。 刚出虎口又入狼窝的故事,我可是没少听过。 4、所以,现在看来,如果你“不和谐”,那么后果很可能是你自己今后也没办法继续学 业,或者即使能够继续学业,你的人生也会因此受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相比起把第一 作者让给导师来说要大得多,此时再看,后者反而不算是什么事了。 所以,你瞧,周先生的建议,对于研究生而言,并不是一个好建议。可是,这到底是为 什么呢?我想,这也许是因为真正有效合理的科学管理监督体系,在我们的国家,并没 有真正形成罢了。 研究生是弱势群体,是最容易遭受不公,最容易被欺负,被剥削的群体,但遗憾的是, 我们的制度并不保护弱势群体。 其实这是一句废话,但除了这句话,我也说不出更有用的话。 5、有人可能要质疑我: 你怎么就能如此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认定学术道德委员会不会给学生做主呢? 很简单一个逻辑:如果在一个大学(就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大学),导师抢学生第一作者会成为学术惯例,这必然意味 着这所大学绝大多数教授都在作弊,按我的意思,这些教授都没有资格成为教授,都应 该被开除。 但是,请问,假如你是校领导,或者你是学术道德委员会的成员,那么你有勇气和魄力 把你学校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老师都一次性开除吗? 我相信你没有,如果换做我,我也没有。因为这样做,“政治压力”太大了。 政治压力是什么意思,我不解释,相信你懂的。 ————————————哥还是华丽的分割线—————————————— 为什么导师抢学生的第一作者,在中国不算什么大事?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问题,我没有答案,但它让我想起前一阵子和一个朋友聊天,聊起国 内发生的一些乱象,我的朋友说了很经典的一句话: 其实外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 我相信我绝大多数读者们都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过这句话,每当你抱怨什么的时候,周围 总会冒出一个人跟你说一句: 其实外国也一样 。 仔细琢磨一下,你会发现其实这是很有问题的一句话。 如果我跟你说有些中国人居然在 吃屎,你回答我其实外国人也吃,可这是否意味着吃屎是“正确”的?“应该”的呢? 你明白了吧? 屎应不应该吃,和有多少人在吃,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不能说因为在外国也有人吃屎, 中国人吃屎就是正确的行为。对吧? 我这话说得恶心,但比喻很恰当,在中国的学界,很多人就是把屎当饭吃,而且还吃得 津津有味,吃得琅琅上口,吃得如痴如醉。 每当别人说他在吃屎,吃屎是一件恶心事的时候,他都会自我安慰的说: 其实,外国的教授也吃屎。 呃…… 写完这句话,我居然笑了,呵呵,不写了,这篇就扯这么多吧。
个人分类: 科学网评|8417 次阅读|5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