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无极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请君勿以吹毛求疵为快
热度 1 koochilim 2015-3-11 21:18
这种感觉很强烈,就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无极限的挑别人的毛病,标榜自己的异见,却不够重视别人的初衷和好心的忠告。 先是柴静的《穹顶之下》被指责数据不实,动机不纯,虽然口口声声说要防治雾霾,自己开豪车,抽大烟,云云。我只看到一个媒体人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肩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自己的行动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呼吁社会各界认识雾霾,包括它的形成、来源、危害。最终,一夜间大家都在谈论雾霾,并注重个人的防护,这种社会效应恰如其分地说明她的工作初见成效。防治雾霾本省就是一件需要每一个普通公民参与的事,既然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不就已经迈出第一步了吗?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或者原本就不是这个事件需要探讨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放大和深究了,不是跑偏了吗? 再则,《寂静的春天》据说也曾经遭到各界的抨击,当然这种抨击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其损害了某些部门和群体的利益。我想作者也没有想到这些附件的问题,初衷只是单纯地想呼吁大家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人类可能会面临的环境问题。 当一个作品,包括影视作品和我们的科研成果,都有其主要的出发点和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能够较为有效的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就已经是不小的成功。我认为任何一件事物都置身于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中,扮演者多样的角色,想要一次性的解决所有涉及的问题,恐怕是不太现实,唯有step by step。 这就像一篇好的文章,可能围绕一个问题可以阐述得十分精彩,但是当你不断外延后难免会滋生出各类没有解决、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但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就知道,问题要一个一个的解决,留有问题,恰好给了后来者指路。作者提出的问题解决了,那就是出彩! 也好比一部电影,导演是想通过一些夸张的手法表现和传递正能量,或者歌颂某位英雄人物。但是却总有一些我称之为无聊的挑剔分子关注与那些细节的地方,纠结于一个大尺度的镜头,或者是虚拟的场景,大开骂口,各种喷,毫无顾忌所谓的主题、思想和内涵。 最后,我只想说所有的基于事实的夸张处理、艺术加工都是为了服务于主题,大可不必将精力集中于此。关注作者的初衷,领会作者的思想,这才是我们作为一个听众、读者和观众应当关注的地方。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是艺术; 源于事实,高于事实,只为给你生动感官体验; 倘若局限于现实,想必又会嫌弃于平淡、枯燥、呆板了吧!
个人分类: 心得体会|321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分享】4D打印——想象力无极限
zhanglsci 2013-11-14 20:01
当人们还在惊叹于3D打印技术的时候,Paul Conneally正在研发一种更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4D打印。这所谓的“第四维”就是时间。这种新兴技术将能打印出可以自我重塑或者自我组装的物体……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三維打印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斯凯拉-蒂比茨正致力于塑造未来的发展方向——四维打印, 所谓的第四维就是时间. 这种新兴技术将会让我们打印出可以自我重塑或者自我组装的物体。想象一下吧:一个打印出来的立方体在你眼前完成自我折叠,或者一条打印出来的管道可以根据需要自我膨胀或者收缩。
24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耻无极限
热度 11 pingcn 2011-12-5 08:42
电脑换了个大硬盘,装了个新系统。 回来用了用,发现不好用,开机太慢、 于是昨天去让“专业人士”给重做了系统。 在那里时候,发现开机速度很快。 于是心满意足回来了。 晚上发现,还是会变慢,想着——可能是家里网络的问题吧,可是今天到单位,发现,依然很慢。 单位是光纤啊,不应该这样啊。 于是拿传说中的LM软件360杀了一番, OMG,结果还真是让人大跌眼镜——C盘里面6个木马!!! 简直被气死了,这些专业人士就是这么坑姐的~~~~ 我以为我自己不专业,于是寻求专业的帮助、解决方案,结果,比自己瞎折腾还更严重! 我是不是得把自己所有的密码都修改一遍? 越想越生气,把他们家列入黑名单,再不跨入他们家店里一步!
209 次阅读|18 个评论
速度没有极限
热度 5 xu782219 2011-9-24 21:00
速度没有极限 根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这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今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23 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们发现中微子以比光速快 60 纳秒的速度运行。如果此次研究结果被验证为真,意味着爱因斯坦错了,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有错误。 早在 2003 年,剑桥研究所博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帝国学院的讲师乔奥·马古悠 (Joao Magueijo) 就写了一本书“ FASTER THAN THE SPEED OF LIGHT ”(《比光速还快》),认为现在的光速不是极限速度。他的想法受到《发现》《纽约时报》《物理学文摘》等报刊的好评。今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中微子的超光速现象,应该就是乔奥·马古悠想法的证实。 不管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为真为假,光速都不应该是极限速度,因为宇宙中速度本没有极限。就像物质无限可分一样,速度没有极限。零物质(Zero Matter)的运动是不需要时间的,速度可以说是无限大。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92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其实你不知道你有多能干
lifescience1 2011-6-4 08:54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我们有多能干,只有当你做了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其实我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挑战很多人认为是挑战极限的事情。 人类的极限是无极限 。在挑战之前认为是极限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认为那是我们的极限,似乎还有点不可超越的极限。当你被别人攥住推上极限运动(事情)的时候,你的心里还是有余悸的,当你硬抗着完成这项运动(如过山车、大风车)的时候,到终点的时候,我们还会有点认为,就这样结束了,似乎没有过瘾,原来认为是极限的事情也就仅此而已,仅此而已吧了。 当我们把最具有挑战(先前认为是不可超越、不可完成)的运动(事情)完成之后,再去做一些普通的运动时,我们反而觉得太平淡了,不够刺激,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也许在生活中也是那样,当我们把具有很高难度的事做了之后,再做其他的事的时候我们就会很轻松的做得很完美。 其实原来你不知知道你有多能干,.......后来你知道,其实我能做很能干! 我们不要被我们脑海中固有的思维所统治,打破一下你会有新的惊喜和更大的收获! 相信您自己! 声明:图片源自网络,传播知识之用(非盈利性目的)
个人分类: 我的思想|4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文)预测方法无极限
热度 1 hillside 2011-5-11 13:18
  “预测”是一个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预测又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然而又很诱人。 《预测业神话》给预测泼了一盆冰水,可能并没有什么降温效果。因为地球变化、天气冷暖、经济兴衰、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组织行为等领域都离不开预测。即使不准,有也比没有好。正如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计划又不可弃之。关于民主,有一句名言,民主不见得是最好的制度,但绝对还是最环的制度。我想套用一下:计划(规划,其实英文中是一回事。因为我们的所谓“计划”往往流于为民作主 (不是民作主) 的计划)不见得与将来的现实步调一致化,但计划绝对强于没有计划。   正如画鬼容易画人难,神仙本是凡人造。在将来姗姗来迟之前,谁也无法有足够的把握。因而,关于预测,每当有相关数学方法问世,总有人迅速进行尝试。目前的现状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听到一个说法:美国媒体受众已经习惯于将科学社区看成球场或戏场。因为球场上你来我往,各有粉丝,往往互不相让。在美国,只要有一个或一群科学家声称某事发生,总有另外一个或一群科学家进行反驳。典型例子见于全球气候变化的争辩以及气候方面的IPCC4的报告。   因此,预测方法没有常胜将军,无人或无法一统天下,暂且称之无极限了。   说了半天,还没有谈到水文,近于博士买驴。幸好博文不是高考作文,不太担心跑题。因为预测范围很广,类型各异,可谓一言难尽。水文预测的讨论以后再作补充了。
个人分类: 水文科学|212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食品安全糟糕无极限
热度 1 neurojun 2011-4-20 08:17
中国食品安全糟糕无极限 叶檀 2011-04-19 09:07:01 评论 (0) 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 食品安全是社会诚信的底线,从三聚氰胺到染色馒头,食品变成化学试验品震惊社会,社会的诚信安全底线摇摇欲坠。 有法不依,监管失灵,从监管者到制造者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呵护诚信的行为得不到基本鼓励,产权保护失灵造成食品劣胜优汰,是食品安全崩溃的三大主因。 造假成本过低,激发了人性中最恶劣的一面。 中国不乏成阶梯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围绕食品安全法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条件、程序,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执行。 再严格再完善的法律条文也无法抵挡一次恶劣案例的示范。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的法律处理表面非常严格,实则是抓大放小,既未追溯三聚氰胺的源头,也没有追究三聚氰胺的厂家与化学家们的责任,法律既象征性地处罚了违法使用三聚氰胺的厂家,却同时抑制了保障自身权益的结石宝宝家长的维权行为,给不法厂家们划出了一条明确的造假处罚底线——销售者可能被判处死刑,食品生产厂家被判处无期,官员可能异地为官,而绝大部分的利益链条上的人不会受到触动。 另一起更恶劣的事件是双汇瘦肉精事件。中国最大的猪肉深加工企业使用瘦肉精被曝光,截至2011年4月12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肯定了河南瘦肉精案的查处工作,通报称,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6名,收缴瘦肉精400余公斤,捣毁生产窝点1个,摧毁销售网络2个,查获一大批生产设备及销售票据。 无论有多少人受到惩处,风暴眼中的双汇至今置身于法律之外,甚至通过一系列的公关活动,把双汇塑造成受害者形象,按照双汇董事长万隆公布的数字,双汇能够计算的损失已超过121亿元,给品牌形象带来严重损害,而双汇作为最重要的食品加工企业理应承担的责任却无制度理会。其他大型猪肉深加工企业本应在此次瘦肉精事件中受到洗礼,却完全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南京瘦肉精流传非止一日,但该事件在“南京市政府表示,将密切关注猪肉市场供应情况变化,积极做好猪肉市场供应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市民食用放心猪肉”的表态中匆匆落幕。 监管法律执行不力是一个因素,而执行成本过高是另一个因素。今年中国全国两会期间,有媒体报道称,目前中国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约有44.8万家,其中80%为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食品经营主体约323万家,有证餐饮单位约210万家,无证照的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则难以计数,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点多面广,小、散、乱的特点突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后,取消了对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食品卫生许可和工商登记,而包括河南省在内的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目前仍未出台,没有规则,毫无责任心、利益熏心的监管者理所当然地不承担安全责任。 生产厂家之所以敢拿人命当儿戏,就是因为法不责众的心理。而正常的逻辑是,正因为食品安全处置成本高,此时必须使用高效手段,也即全面而深入的媒体监督。 按照食品安全法,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但很多时候,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的监督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与一定范围,当更多的媒体准备追究那些生产有毒食品的化学家们,那些以造假为生的地区,为受到毒害的人伸张正义,却受到了来自资本与权力的双重阻碍。 社会监管被排除在外,食品安全监管只能以运动方式进行,这导致成本居高不下。2009年2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食品安全法,当年9月便在全国范围开展了食品安全法的执法检查。今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截至4月16日,检查组已分三路完成对四川、上海、湖北的执法检查,接下来还将分赴内蒙古、吉林、江苏、陕西等地进行检查。如果此类执法检查能够收效,中国将成为世界最高效的国家。但事实上,中国却是检查机构最多、而执行效率较低的国家。很多基层的质量检测者把安全印章当成了致富的工具。 食品安全并非无解之结,中国的出口食品安全比内销食品的安全系数要高得多。出口的食品管理一竿子管到底,从销售一直管到农场的源头,高质量的食品得到了高售价,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发挥了正面作用。而内销食品恰好相反,普遍的食品安全危机无法塑造令人放心的绿色食品品牌,各方展开了残酷的价格竞争,在恶性竞争体制下降低成本成为常见手段,而大一统的市场因此被分割的小农场取代,越来越多的高收入人士宁可投资农场,以高价吃上放心菜。 企业拿准政府会维护民族食品企业的形象不会让食品企业破产,正因为有这样的底气,中国的食品行业形象越来越差,价格无法提升,导致优汰劣胜。最终的结果是,连食品安全监管在国内隶属严格的上海也出现了染色馒头事件,且堂而皇之地流入大型超市,国内的食品安全环境糟糕无极限。 只有在管理上一竿子插到底,实行真正的全民舆论监督,让造假者心惊胆战,让诚实商家收获品牌溢价,中国的食品危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个人分类: 热点新闻|1929 次阅读|2 个评论
骑着自行车上月球或将实现——顺风路,月球梯,一根绳子连天地
热度 3 sheep021 2011-3-8 17:05
美国太空电梯研究公司“电梯港”日前宣称,他们可能要在10年之内造出一架“月球电梯”,人类将来有一天将有望乘坐这个超级电梯到达月球。太空梯将利用太阳能或激光能沿缆绳上下运动。 笔者不知道有没有人说他们这一说法是伪科学。 再加上这一最新发现: 宇宙经络初探——宇宙中也有顺风路,太空之旅也可零能耗 梦想是创新的动力, 有了顺风路,月球梯,一根绳子【有形的或无形的】连天地,骑着自行车上月球还能有什么问题? 当然,自行车不会是你现在用的脚踏车。而是可以接近光速快速飞行的自行车也是有可能的哦 不要让眼前的技术阻碍了你的想象! 宇宙没边缘,想象无极限。 只要心不死,一切皆可能。 附件一: 从太空天梯到月球电梯 神奇绳子连接天与地 http://www.kexue.com 2010-08-20 08:23:44 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资料图片   将新闻进行到底   风靡一时的香港漫画《老夫子》,有这么一个画面:主人公老夫子将灯光对准月亮,然后钻进灯柱里往上爬。这时他的朋友过来抬手将灯光偏向别处。老夫子还没实现他登月的愿望就掉了下来。   漫画看似滑稽荒唐,天底下哪有人能爬到月亮上去?   老夫子是沿着光柱奔向月球,但现在有人要用绳子搭建电梯的方法实现,这些“绳子”有这么厉害?。   用什么材料做如此电梯的缆绳是个十分困难的课题。这样,近期他们研究的重心,不是太空天梯,而是月球电梯——    从“太空天梯”到“月球电梯”    美国太空电梯研究公司“电梯港”日前宣称,他们可能要在10年之内造出一架“月球电梯”,人类将来有一天将有望乘坐这个超级电梯到达月球。   这个决定其实是该公司“宏伟”计划的第一步:早在2003年,该公司就投入过巨资研究从地球通往太空的天梯。太空梯基本上就是一条长长的缆绳一端固定在地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地球同步轨道的平衡物(如大卫星)上。在引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相互作用下,缆绳被绷紧,太空梯将利用太阳能或激光能沿缆绳上下运动。   我们先不去想他们为什么要搭建这样一座不可思议的“电梯”,第一个问题是,他们到哪儿去找那么结实的绳子呢?   用什么材料做如此电梯的缆绳是个十分困难的课题。也正因此,近期他们研究的重心,不是太空天梯,而是月球电梯——从月球上空5万公里处垂向月球表面的“电梯”。   若要应用于太空梯,柴隆纤维有一个致命弱点必须克服——降解太快,太空梯缆绳不像很多简单部件那样可以在失效之前随时更换——   “柴隆”:一毫米细丝吊起450公斤   因为月球的引力仅为地球的1/6,所以“月球电梯”对缆绳强度的要求将远远小于从地球表面通向太空的。科学家已经选用了一种日本生产的高强度、高耐热性的复合纤维——“柴隆”(Zylong)。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华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根直径为1毫米的‘柴隆’细丝可以吊起450公斤的重量。”   “柴隆”被称为21世纪的超级纤维,是化学成分叫做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的纤维的商品名。   PBO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发展航天航空事业而开发的复合材料用增强纤维,具有十分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物化性能。日本东洋纺公司2004年实现了PBO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并命名为“柴隆”。   “‘柴隆’纤维的力学、耐热、阻燃灯性能都具备用来打造‘月球电梯’缆绳的条件。而且相比于碳纳米绳来说,在原料价格和加工成本上,‘柴隆’也比碳纳米绳要低得多。”   “但是,若要应用于太空梯,柴隆纤维有一个致命弱点必须克服——降解太快!毕竟,太空梯缆绳不像很多简单部件那样可以在失效之前随时更换的吧。”李华说。   迄今为止,科学家仍然无法用碳纳米管编织出长长的缆绳,在长的缆绳中,实现碳纳米管的结构完整性和强度的一致性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碳纳米绳:一毫米细丝承载60吨   2003年,该公司研究从地球通往太空的天梯时,也找到了可能制造天梯缆绳的材料,那就是在1991年发明的碳纳米绳。“据说直径1毫米的碳纳米绳可以承载60吨重量。”   李华博士介绍说:“碳纳米绳是一种用纳米碳管组成的纤维‘编织’而成。纳米碳管是一种管状的纳米级石墨晶体,是单层或多层石墨片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管。”   这种“纳米绳”虽然很细,但刚度和硬度都很大,因为它们是由纳米碳管构成的,而纳米碳管的直径是一根头发直径的五千分之一,其强度是钢的100倍,弹性应变量可达钢的60倍。   李华继续说道:“然而迄今为止,科学家仍然无法用碳纳米管编织出长长的缆绳,在长的缆绳中,实现碳纳米管的结构完整性和强度的一致性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另外,理论强度最高的单壁碳纳米管的价格还在数百美元每克,可见制造出一条10万公里长的碳纳米管缆绳,显然更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造价。   “月球电梯”的设想相当伟大,但也存在相当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想象着人类只需经过几次换乘,就可以直达月球。这也许最终只是个美好的梦想。   “柴隆”是极其理想的纺织原料,碳纳米管具有的超强超韧性能,以及导电导热性能使其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复合材料以及涂层材料中——   神奇材料日常用处多   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材料的要求自然都不可能像太空梯那样严格和极端。那么“柴隆”和“碳纳米绳”(或者更广泛的说,碳纳米管)这些神奇的材料有哪些大显身手的机会?   李博士一一介绍说:“‘柴隆’是极其理想的纺织原料,其长丝可用于轮胎、胶带(运输带)、胶管等橡胶制品的补强材料,各种塑料和混凝土等的补强材料,弹道导弹和复合材料的增强组分,纤维光缆的受拉件和光缆的保护膜等。‘柴隆’的纱线可应用制造消防服、炉前工作服、焊接工作服、耐热工作服、防切割保护服、安全手套和各种运动服等。而碳纳米管具有的超强超韧性能,以及导电导热性能使其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复合材料以及涂层材料中,如增强增韧树脂、导电复合材料、导热涂料、导电浆料等等。”    相关链接   太空材料“身份”多   除了打造月球电梯的缆绳,从当年的太空材料演化而来的材料也很多。可以说在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各个行业各个方面不胜枚举、俯拾皆是。   有几个有趣的例子:美国航天局制陶研究中心与美国Ceradyne公司合作研制的多晶氧化铝(TPA),用来保护热能追踪导弹上的红外线天线半透明罩,目前被用来制作成了透明牙套,还广受欢迎。   美国宇航局发明的一种特殊特种涂料,以保护其空间设备免受其害,特别是航天员的头盔。   后来一家太阳眼镜制造商将这种特殊塑料涂层用于太阳眼镜,使得其耐划痕能力比普通眼镜强十倍以上。   能让宇航员采集到月球岩石和土壤的样本的电池驱动的磁式自动钻能在有限的空间环境内工作,它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可以减少自动钻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电量,最大限度地延长了电池的寿命。   现在这项技术原理早已发扬光大,并利用此发明了重量轻,电池驱动的各式各样的无线工具,如轻量式无线医疗仪器、手提式真空吸尘器等,直接服务于消费者。    背景阅读   美国宇航局专家称,通过对月球上不同地方的土壤和紫外线发射水平进行研究,它们可以确定何处月球土壤中含有氧气。美国航宇局专家吉姆加尔温称,专家利用天文望远镜对月球阿里斯塔尔赫环形山进行了观察,这一环形山位于月球亮区与暗区的边界。很早以前天文学家就认为,这一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结构。在这一地区天文学家发现了大量的“钛铁矿石”,将这些矿石加热或通电,就可以从中分离出氧气。分离出来的氧气可以用来呼吸或者制造火箭燃料。   有关科学家声称,如果这一造氧科技可行,那么月球上的造氧工厂将会非常庞大。它包含一个专门挖掘月球泥土的采矿厂,这些月球泥土将被送进一个巨大的“月球造氧机器”,该机器中进入的是泥土,吐出的将是氧气。从月球上挖土将会比地球上更轻松,因为月球的重力比地球小得多。 附件二: 日本欲造“ 太空天梯 ”3.6万公里缆绳接卫星(图)--新闻中心_中华网 日本欲造“太空天梯”3.6万公里缆绳接卫星(图) 2008-09-23 08:40:12 中国新闻网 【 大 中 小 】 查看评论 艺术家笔下想象计划中的太空升降机月台外形。 太空梯想象图 中新网9月23日电 日本科学家寻求把科幻变为现实,借助纳米技术的新发展,研究打造“太空电梯”。宇宙电梯协会已在日本成立,第一届“太空电梯”国际会议也将于今年11月在日本召开,商讨为建设太空电梯定下时间表。而有关太空电梯的两大工程学突破将是研发重点。 据香港《文汇报》23日援引日本媒体报道,“太空电梯”实际上是从距离地面3.6万公里的静止轨道卫星向地面垂下一条缆索,并沿着缆索修建往返地球和太空的电梯型飞船。为保持平衡,卫星背向地球的一侧也要架设数万公里缆索,这样整条缆索全长将达约1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亮距离的四分一。据估计,“太空电梯”的总建设费用约为1万亿日圆。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028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