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限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京“房事”随想——我们和幸福之间隔着不仅是一座房子的距离
热度 10 flysky97 2017-3-19 12:18
北京“房事”随想 ——我们和幸福之间隔着不仅是一座房子的距离 文/齐云龙 这个北京的三月不寂寞: 一边是周围敌对国家虎视眈眈,一边是国民的爱国热情生机勃勃…… 一边是两会报道“好消息”频传;一边是朋友圈“房事”热炒! 一边是如何两年买三居这样的“技巧”,一边是清华北大中科院的“科研人员”纷纷逃离北京…… 每年春暖花开之时,通常便是房租上涨之季…… 住房就更成为令无数人为之心痛的“中国梦”! 房子是近几日朋友圈热炒的一个话题,对于新来的限购,段子手们如此调侃: 北京,首付提了10%! 多么可笑的新政策,姐是差那10%的人吗? 我差的是90%!一年忙到头,每天用6位数的密码保护2位数余额,好累~ 在《 一个诺奖级经济学难题: 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住房值钱 》这篇文章里介绍了更多的背景。 关心房价的,主要是两个人群:买家和卖家。一个盼着越降越好,一个希望越涨越好! 而两者通常又代表了社会的贫富两个阶层,实际上在大城市,想买房的则更是以中产阶层为主,房价对于贫者像是天文数字,对于房子只能是幻想…… 对于大城市病,北京疏解人口当然以低学历人口为主,其实, 我反而觉得大学才是源源不断的人口增长动力。 试想,一线城市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通常都会选择在自己学习了几年的城市优先择业——从而每年大部分的北京高校毕业生留京!也从而带来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继而吸引其他人员的流入! 当然, 哪一个城市都想据高端人才为已有, 无论是昔日繁荣的中关村,还是今天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科技城”、还有全国各地大学要面对的评审、 本科教学评估、双一流遴选,都需要人才(听闻一些边远地区大专院校今年以优厚待遇大量聘任博士生 ,详见附文)。 资源不宜太集中。 无论官办,还是民办,很多“大学”都愿意选在繁华都市——中科院在北京的布局仍然在加重,科技城这一次选择了北京的怀柔,而意欲扛起民办改革创新大旗的“西湖大学”也选了热点的天堂之城杭州!——杭州已经因为阿里集团等的入驻而日渐成为全国电子商务中心以及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如果西湖大学真得势不可挡,那在另一个问题上却无异于火上浇油。 后补: 也许,应该坚持一点不知道的话就不要乱说 ,对于 上文中科院的布局,我或许是犯了错误 ,而另据网上传闻,中科院似乎是要把位于海淀和石景山的部分城中地块用于出卖而转战怀柔,如果这样看,中科院的规划也符合北京的要求,只是想到,连中科院都要通过地产来运作资本,想来确实是有些可笑又可悲! 每当回忆旧时的大师、大学,有一个名字时常被提及, 那就是西南联大! 那么西南联大到底是怎样成就的呢?与地域的关联大吗? 在我看来, 欲作学问,首要清静 !而大学和科研机构选址,如能偏安于寂静山水间最佳(在这儿忽然想起了北京西郊被称为史上堪称名校博士扎堆,甚至被戏称“清华北大分校”,“最强科研实力寺庙”龙泉寺)。 理论性学科与实验性学科当然可以区别对待, 但是现代社会物流、信息流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地域本身的影响慢慢变小 ,大学在热点城市的集中不见得是好事。多样化的社会结构中,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看来更为妥当! 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改变目前的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国家已经在这条路上积重难返。 能改变现状的,似乎有两种:一者是(贸易)战争,一者是科技革命! 战争似乎一向都是别人家的,但是却真得离我们并不遥远,尤其是当国内局势不稳定的情境之下。而科技革命似乎才是整个人类的未来,无论是3D打印技术,还是网传“第四代房”的模型,共享时代、网络时代的来临…… 在人员动态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很多新的进步都在深刻改变原来“定居”的观念。 为什么房子更新换代不能更快一些呢 ?这些年来,给大家带来最大好处的就是IT业的科技进步,正是因为产品不断迭代,并且保持高速度,才有今天人们使用起来更加人性化,而不断更新投入也促进了产品技术的进步。 房屋以历史悠久为佳?产权以更长为好?只是人们追求稳定的一种一厢情愿或者奢望而已。 在可能的情况之下, 人们都会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的空间 ,就象候鸟,在寒冷的冬天可以选择温暖的南方,而在火热的夏季,他们可以选择凉爽的北方!——春节期间,央视曾经报道了在海南购房的“候鸟”一族,尤其以东北地区原住民为主。 还有一个段子是同事发到朋友圈的:打车到清华,车上聊某人前几年就买房了,真是人生赢家。出租车大爷默默听了很久说:我家拆迁分了几套房子,但我就是一开车的,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你们清华北大毕业,人生目标就是在北京买套房,而不是思考这个国家的未来,那这个国家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北京的春天和秋天都很美,只可惜,那段时间都太短! 太远的事情,就像空中楼阁,无论多么美,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但是最可怕的,是我们因为梦想太过遥远而失去了奋斗的动力!知乎的一篇《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北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的帖子被关注。这个话题在2016年7月就有了,但是却在今年3月被引爆。 细想想,如果不是北京,我又该在何处?如果不是现在的工作,我的竞争力又在哪里?不觉间,一股寒意升上心头!感觉自己在这个城市已然难以生存下去了。 《清华硕士、中科院科研人员等为何纷纷逃离北京?大城市房价在扼杀年轻人未来?》 这篇文章揭示出的一个问题是,即便通过努力获得了北京户口,也还是要面临房子和未来孩子升学的问题,而即便是在北京,也还是有着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 北京这边最糟糕的还不是房价,而是教育。 两个城区占了全部教育资源,其他城区反而连地方城市都不如。” “北京录取率高,清华北大的更多。但是那是平均数,实际上呢?除了老西城和海淀两个区,其他区县加起来连这两个区的零头都没有。远郊区县更是一年一个就值得张灯结彩,大拉条幅。往往还是在外地读书又有北京户口的孩子回京高考给这些区县“贡献”的名额。” 只要资源不均的问题存在,房子这样的问题也便如影随形难以消弭! 我们的幸福与否,有时候不仅仅是隔着一栋房子的距离,现在中西部的挖人抢人也正如火如荼……就让这场抢人大战来得更猛烈些吧!! 教育资源不均背后牵着的还有贫富的差距 ——如果全中国的教育资源都能做到平均,有钱人家还是会把孩子送出到国外…… 公平做到无法绝对!难题如何破解? 教育模式改变?房子建造技术革命?……一个个难题该如何破解, 就算是诺贝尔奖级别,似乎也不足以标示其深层的重量! 如果我们以为,袖手旁观就可以了,发展中的问题终究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那未免太过天真,那注定会伤害很多人,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的未来! 限购——只能是刚刚开始…… 相关链接: n 清华北大硕士、中科院科研人员等为何纷纷逃离北京?大城市房价在扼杀年轻人未来? n 一个诺奖级经济学难题: 为什么学历不值钱学区住房值钱 n “ 北上广深 ” 变 “ 北上深杭 ” ? - 广东频道 - 国际在线 n 清华北大分校?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北京龙泉寺_ 儒佛道频道_ 腾讯网 n 中国最强科研实力寺庙北京龙泉寺到底有多牛- 搜狐 n 第四代房己来临,你还在买第三代房吗? n 广西多所高校高薪突击招博士为何扎堆 “ 抢 ” 博士?- 广西人事招聘网
个人分类: 人文|4617 次阅读|24 个评论
限购不如从购房资金来源入手
热度 8 gaoshannankai 2016-10-5 21:13
看到各地的限购热,真的好笑,单身限购一套, 他爷爷奶奶名字都用上,你知道一家有多少人,这些官员阿。 真的是脑残。 国家层面会不会对房地产进行外科手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1006623.html 好好看看我这篇博文, 短时间内能够如此快速推高房价,用屁股想一下,势必有非法资金流入。 国家层面可以对房贷等银行账号进行从严管理,除了国家统一的房屋长期贷款, 任何消费类或其他贷款,以及私人借贷或理财都不能通过虚假材料等方式进入 房地产领域进行购房等活动。 二手房不贷款,新房必须核对资金来源,除了长期房屋贷款和现金 禁止其它来路的资金。 根本上, 政府是房地产泡沫的推手 从1996亚洲金融危机开始,某某总理为了防止经济下滑。 确立了房地产成为支柱经济的计划,开始搞房地产泡沫。 为了配合这个计划,实行了很多法律不许可的政策。 第一,停止福利分房,这其实是对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违约行为, 已经排队眼看就要分到房子的人,突然被终止了一个既定的合约; 第二,房地产商空手套白狼,只要一点点钱行贿地方政府,就可以 拿到批条,然后银行贷款,然后拿地,自己不用出资,就能发大财。 这叫什么,这叫商业欺诈,或者合同诈骗; 第三,实行房地产预售房制度,没有房子,可以收老百姓的买房钱, 拿着政府给的地,让承包商垫资,自己不花一分钱,吃大头。这叫什么, 从法律上这叫做非法集资,除了银行,任何法人单位都没有资格这样吸纳储蓄。 这些才是房地产泡沫真正的根源,正是这种制度,造就了中国 的怪现象,土地是国家的,资金是国家的,政策也是国家的,房地产 只要搞好和政府的关系,躺在床上就可以赚大钱。还有更牛逼的,居然 不用行贿。当前这种模式,房地产商赚钱唯一的投资和成本就是行贿, 如果连行贿都省了,那么就是明着抢劫啊。
1832 次阅读|10 个评论
既然承认是货币原因,为什么却头痛医脚?
热度 4 zhgzhang 2016-9-26 13:21
南京也忸怩作态假惺惺重拾限购。 既然发改委都承认是货币现象,为什么不用货币手段,而用对维持和推升房价有明显作用的限购?已经到了这种疯癫状态,如果不想痛下决心拨乱反正,与其用这种不疼不痒甚至推波助澜的下三滥手段,不如放任不管,让市场自己选择!
2290 次阅读|5 个评论
取消限购,为时尚早
duzhanchi 2014-6-28 17:37
2010 年4月,《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出台, 祭出限购政策。时隔一年, 2011 年4月,呼和浩特市区实行住房限购措施。 三年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6月13日下达(呼政办发 10号):《关于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简称为《实施意见》),27日正式公布于众。 据悉,下发此文的主要原因是, 目前呼和浩特市可售库存住宅已高达12万套,而平均月成交量仅1000套,这意味着即使不再盖楼也需12年才能 售罄,确实惊人。 似此,政府和房地产商怎能不着急呢?故此,取消限购亦在情理之中。 问题在于,在《实施意见》)中, 放开住房限购的理由是,为 “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但是,这些理由难以成立。因为: (1)放开限购之后,在目前情况下, 民间投资渠道不畅,通货膨胀压力较大, 有钱者必然购买多套住房。这不仅不能 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反而会促进这种需求的发展。 (2)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首先要建立一个 完全的竞争市场。 但当下我国楼市并不健康, 土地是国家垄断的资源,根本谈不上竞争。房价为什么奇高?主要原因是地价奇高;地价为什么奇高?主要是因为垄断。且在垄断条件下又采取竞价,如此这般,地价节节攀登势在必然。地方政府为什么不把地价定得低一些呢?因为政府缺钱。为什么缺钱?因为当地既缺少 实体经济,亦未推行房产税和资源税,况且机构臃肿,开支庞大,所需之钱从何而来?只有 卖地赚钱,最为便当。在这种条件下放开限购,怎会 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3)由市场配置资源是有前提的,比如:健康的市场,健全的市场机制等。在当下,这个前提尚不具备,在遏制投机投资方面又缺少税制等手段。这样,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如何能够充分发挥? 公众不仅希望地方政府早日走出土地财政的困境,而且希望房价尽快合理回归。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最为重要的是,积极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为房地产市场调控做好技术支撑,建立 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 。切不可轻言取消限购,否则,无处可投的闲散资金一旦涌向楼市,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将毁于一旦。
个人分类: 评论|26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汽车限牌限购类似计划生育强制人口数量控制,是计划经济的后遗症
wya 2014-5-4 09:22
江苏是科学、民主决策的先锋! 直接将杭州、北京、天津的军! http://news.163.com/14/0504/02/9RCAUNPM00014Q4P.html 南京不会突然限牌 否则将会被追责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克希接受现代快报专访称,江苏对机动车限牌早有规定 限牌需过三关,必须征求公众意见,必须经人大常委会审议,必须提前30天向社会公告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专访了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克希。他明确表示, 南京绝对不可能像 杭州 那样突然限牌,因为江苏省地方性法规对限牌有明确规定 :限牌与否必须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并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即便审议通过限牌,也必须提前30天向社会公告。“这个地方性法规,就是给南京市民吃一颗定心丸,大家没必要因恐慌而导致不理智消费。”他说,即使南京要限牌,也会提前30天发公告,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购车。 南京不会突然限牌,至少提前30天公告 现代快报:五一小长假三天,南京车市史无前例的火爆,大家担心南京要实行机动车限牌,所以跑去抢购,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讲,您认为南京有没有可能出现杭州那样突然限牌的情况? 刘克希:没有可能,南京没有任何可能。 杭州 之所以能一夜之间突然限牌,是因为浙江省、杭州市的地方性法规对限牌没有特别规定,而江苏省的地方性法规却对机动车保有量限牌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 这就是去年11月29日修订的《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条例》,规定如果对机动车保有量进行限制,必须走相应的程序,而全省13个市和所有县(市)人民政府都必须遵守,所以在杭州出现的事,在南京绝不会重演,南京绝对不可能出现突然袭击搞限牌的情况。 为什么要出台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呢?为了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防止地方政府搞突然袭击,消除外省市已经出现的造成老百姓的恐慌心理、导致老百姓没能合理消费, 而提前扩大污染环境的结果 ,所以我们的地方性法规增加了这三个程序。 谣言为何止不住?达到什么条件会限牌? 现代快报:南京限牌的谣言传了两年多,最近传得特别厉害,包括南京市的相关领导都曾讲过,南京不会限牌,可老百姓就是不相信,为何总是辟谣老百姓却死活不信?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政府该做些什么? 刘克希: 个别老百姓不相信政府的辟谣,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条,就是我们有的地方政府公信力不太好,比如前几天还在讲不限牌,可过了几天突然限牌了,老百姓也是消极地吸取了这些教训。 不过,我认为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或者说是个例,群众应当相信政府的声音,至少要相信我们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在全省都必须一体遵循,任何市县违反了,都是非法、无效的,是要被追究责任的。 现代快报:3月底杭州宣布限牌时,不少媒体通过数据对比,想看看南京什么时候会达到跟限牌城市一样的情况。您认为南京达到什么条件后,会采取限牌措施呢? 刘克希: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城市规划等,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根据南京将来的发展, 十年后、几年后或在几个月后,都有可能会限牌,只是我不知道,其他任何人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时间。 博主注: 看来一个城市具体何时进行汽车限牌限号是没有任何数据依据的,只听领导的一句话! 但不管怎样,南京人是最幸运的! 执法犯法的典型!政府 公信力就是这样炼成的: http://news.163.com/14/0504/02/9RC9TOAP00014AED.html 新京报讯 5月2日晚,昌平区太平庄东路与太平庄中二街交叉路口,一辆白色捷达车被掀翻在马路中间。目击者称, 捷达车系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执法人员查扣黑车时所用,是套牌车,且车上还有多个车牌。 对此,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表示,前晚确实扣留了一辆黑车,但执法过程不存在违规。被掀翻的捷达车并非执法总队车辆,而是跟随执法人员到现场的停车场工作车。对于为何捷达车车型及车牌号与年检证不符,记者未能获得答复。 对于当事白色捷达车车型及车牌号与年检证不符一事,记者未能获得答复。 昌平警方表示,涉事人员目前正接受调查,白色捷达轿车 已移交给交管部门 处理。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汽车限购城市推广新能源车不但是“抢劫”行为,而且加剧停车难
热度 2 wya 2014-3-10 12:48
博主注: 1、目前,买电动汽车的主要三类人: (1)摇号久摇不中,急需用车的刚需人群 (2)已经有一、二辆燃油车,买第二、第三辆车的中产阶级、有钱人 (3)其单位或小区为新能源试点工程,已经具备充电条件,更有优惠购车政策的特惠群体 2、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有待提升 有没有机构测试过电动汽车的碰撞标准,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被追尾时,后座电池箱是否更容易起火、爆炸? 电动汽车为增加其续航里程,普遍体积小重量轻,其安全强度能有几何? 3、小区充电桩的安装无法保证 物业没有义务和积极性去协助安装充电桩,除非他们以此为名加价征收停车费、管理费、电费。 4、加剧小区的停车难 如果都把电动汽车作为第二辆车购买,势必会把原先潜在的购买意愿激发出来 一个政策出台,不能利用政府限购私家车政策来趁火打劫,把刚需用车人群作为不成熟电动车的廉价试验品! 如果没有私家车限购,看看究竟有几个人心甘情愿的买电动汽车 ????????????? http://www.beijingev.com/?News/news_detail/class_id/1/id/557.html 北京首批电动车中签者部分提车 2014-03-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在 2 月 26 日北京市举行的首期新能源汽车购车摇号中,已经有 1428 个申请人获得新能源汽车配置指标。从事 航天工作的王铁铮 正是其中之一。   他说他在摇号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对北京市现有的电动汽车进行了多方位的对比考察,对看中的电动汽车进行了试乘试驾等等。最后,自己和爱人都觉得现在这款电动车的外观和性能不错、价格适中。为了购置这辆车,他还估算了自己每天上下班和接送孩子的活动范围半径,确定了这款车确实能完全适合自己的需要。于是,交车仪式上他很激动,觉得像是多日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   其实,早在 2013 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就向全市征集首批电动车购买使用的志愿者,共有超过 100 位志愿者先行先试购买了新能源纯电动轿车,成为第一批纯电动汽车“吃螃蟹的人”。   据调查显示,北京市首批电动车购买志愿者覆盖了符合北京市摇号资格的五类人群,他们具备学历高、社会地位高、公民责任意识高的“三高”特征。 电动汽车多数为家里的第二辆或第三辆车。   交车仪式上,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可峰说,一些有新能源车型的汽车公司为了鼓励更多的人购买自己的电动汽车,对于首批摇号产生的消费者将有特殊政策。比如,他们不仅会代车主协调安装充电桩的一切事宜、费用全免,还随车赠送使用方便的充电宝。同时,首批电动车主的售后保养费用有可能会被免除,还可能被赠送质保期内 (5 年或 10 万公里 ) 的电费。”   “我买电动车,一年最少能省一万元”   作为北京新能源汽车摇号中签后的第一名用户,王铁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从下决心到真正成为一名电动汽车的车主,不过短短一个月。   记者:您为何决定购买电动汽车?   王:原因很简单, 一是摇了一年都摇不上号 。二是虽然现在做管理工作,但以前一直做航天相关技术,对技术非常感兴趣。电动汽车出来后,我一直在关注。也会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我觉得电动汽车在技术上是可以信赖的。另外,我和家人都比较注重环保的生活方式。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严重的环境和交通问题。一听说北京宣布电动汽车可以单独摇号了,我就把购车申请从汽油车转到了电动汽车。从决定到交款,只用了一个多月。   记者:在目录车型中,您为何选中这款车?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王:首先考虑车子本身。目前可供选择的两款车,我详细比较过了。两款车在技术方面都没问题,但另一款车比现在这款重了很多。我觉得车子太重,肯定费电,也可能会有其他问题。另外,车价也差了不少。现在这款车去掉补贴后,我实际支付 13.98 万元,别一款车则要小二十万元。性价比不合理。   记者 :既然家里还有一辆车,这辆电动汽车您准备如何使用?   王: 我想以后主要是用来上下班和接送孩子。 我家离单位往返大约 20 公里,加上送孩子上下学和去兴趣班,绝对不会超过这款车的最大行驶里程。   记者:您如何解决充电问题?   王:我家住旧宫, 有固定车位 ,我打算安一个充电桩。销售人员表示可以帮我协调各个部门,尽快把充电桩装上。负责安装的公司这两天就会上门去做安装前的评估。安上了充电桩,我只需每天回家充电就行了。   记者:您有算过电动汽车比汽油车节省多少费用吗?   王:我粗算了一下,一年最少也能省一万元吧。而且,电动汽车保养简单,不用换机油、润滑油什么的。细算下来,估计省的费用会更多。    充电桩充电 一度电不超 8 毛钱   对于电动车车主们最关心的充电问题,北青报记者采访了专门负责北京充电桩安装的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强告诉记者,要安装充电桩首先得有固定车位。其次要取得物业的同意。安装公司可以陪用户去物业对充电桩的安全性进行解释。物业同意安装后,公司将派专业人士去现场评估。   一般来说,评估工作主要针对电源和路由,即车位附近是否有配电设施、电源容量是否符合要求、如何将电引到车位上等。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就可以安装充电桩了。大约三天,充电桩就可以安装完毕,投入使用。   从早期在北京的安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需要安充电桩的车位都在地库里,安装起来相对容易。不需要破坏路面,只需要从空中将电从配电设施里引过来,同时加装保护管即可。少数几例地上车位安装充电桩的情况,也因配电设置离车位很近,在地下埋管破坏路面并不严重而顺利进行。   不过,可以预见,北京将会有更多的私人电动汽车用户,车位在地上,配电设施又离得远的情况也会出现,因此,华商三优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准备拿出一个针对此情况的标准方案,做到既保证安全又不破坏景观。充电桩安装好之后,安装公司会定期派人巡视,并保证 7 天 24 小时接听故障报修电话。不过从已经安装的几千充电桩来看,只要按照说明书操作,发生故障的概率很低。   充电桩安好了,电费如何计量?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可峰介绍,从前期用户反馈的信息来看,如果直接用家里的电源,电费当然按生活用电算, 但由于北京实施阶梯电价,如果电动汽车每天晚上都充电的话,那肯定要超过一档或者二档,因此,可以大致按最高档算,也就是一度电不到 8 毛钱。但如果是从物业接过来的电源,具体收费则由物业方决定。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432 次阅读|10 个评论
限购不如限行
niuyy 2014-1-14 08:59
越限购越想购,限购不如限行: 比如全国范围内按照尾号限行(海南台湾钓鱼岛除外): 周一1和6禁行 周二2和7禁行 周三3和8禁行 周四4和9禁行 周五5和0禁行 周六1,2,3,4,5禁行 周日6,7,8,9,0禁行 如果污染拥堵依旧厉害,那就一天限三个数: 周一123禁行 周二456禁行 周三789禁行 周四012禁行 周五345禁行 周六678禁行 周日901禁行 如果污染拥堵依旧厉害,那就一天限四个数,以此类推,大家一起做健康游戏。 根据经验,一两天不开车憋不死人!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各方利益纠葛,研究成果如何可信?需要第三方评估。
wya 2014-1-2 10:26
博主注:既然官方都承认对雾霾等大气污染底数不清,机理不明,为何还以此为借口在大城市对数百万私家车限行、限购??? http://news.163.com/14/0102/07/9HILQLBG0001124J.html 环保部官员:不清楚雾霾到底有哪些贡献源 “老实说,中科院结果是怎么出来的,我们并不清楚。我们也说不清楚雾霾的产生到底有哪些贡献源。”针对中科院有关北京雾霾6大贡献源的结论,环境保护部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日前对《第一财经( 微博 )日报》记者如是回应。 “做雾霾的源解析,需要一年以上时间的监测,获取大量的监测信息,要做大量的源分析,还要有一定的研究模型。选哪些监测点也非常重要。”朱建平说。 2013年12月30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对外公布,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这些源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认为,北京“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对雾霾的平均贡献只有4%,这与此前多家研究机构的结论大相径庭。 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颜梓清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影响北京空气质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她说:“根据美国、日本等国治理空气污染的经验,以及这些国家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主要是控制机动车排放总量,重点是削减在用机动车污染量。” 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韩应健也认为,机动车是大城市的主要污染源。目前,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一些地区频繁发生细颗粒物(PM2.5)污染问题,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密切相关。 张仁健等人的研究显示,如果将燃煤、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三个来源合并起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 据张仁健所在的课题组介绍,科研人员对2009年~2010年不同季节在北京城区采集的121对特氟龙和石英膜PM2.5样品进行分析,获取了北京四个季节PM2.5的质量浓度、29种元素、9种离子和8个组分有机碳无机碳等资料,探讨了不同季节影响北京PM2.5的主要贡献源。 “源解析需要选择合适的点位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监测,一般是要有一年完整的观察期。”朱建平说,只有摸清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才能有的放矢,“而目前,只是主观地认为可能有哪些因素,各个方面都在控制。” 在环保部日前召开的《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启动会上,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也承认,“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是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 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朱建平告诉记者,环保部对雾霾来源的研究相当重视,明确要求2014年6月底前,北京、天津、石家庄要给出源解析的初步结果。2014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要完成源解析的初步工作。 http://news.163.com/14/0102/11/9HJ48QDM00014JB5.html 北京环保局:PM2.5中汽车尾气排放不可能只有4%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哈尔滨开始既"限购"又"限建" 地方房产调控新招?
songhaiyu 2013-3-26 21:15
博主评价:中心城区限制建设,能够从“数字”上减低整个城市的房价,但可能会提升中心城区的房价,特别是中心城区的二手房肯定要推高,从而拉大区域差异。 2013-03-26 08:14:48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一、二线城市都在绞尽脑汁给住宅用地放量之时,哈尔滨却选择“限建”。   近日,哈尔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放出消息称,2013年,哈尔滨中心城区除棚户区改造项目外,不再供应商品住宅建设用地;与此同时,哈尔滨计划将楼市限购范围首次覆盖全市八区,将此前不限购的呼兰、阿城两区纳入限购范围内。   如果说抑制需求的“限购”可以为增加供应提供空间,那既限购,又限建,供需两端都挤压的政策令人感到较为惊讶。   哈尔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人士对本报记者回应称, 限制主城区开发并非是单一的限制商品房住宅建设,只是希望把哈尔滨开发建设的重点向群力、哈西、哈南等新区转移 ,适度向南布局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符合整个城市战略规划。   在浙江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杨遴杰看来,这或许是地方落实国五条细则要求的一个畸形的调控雏形,“国五条要求各地要完善房价问责制,并且给于地方一些基于当地情况,制度调控政策的权利,哈尔滨推出的限购扩围和限建等政策, 挤压供需两端市场,虽然短期内能冷却市场,但长期来看,却将推动哈尔滨主城区房价上涨 。”   “双限令”背后的房价上涨逻辑   数据显示,2012年哈尔滨楼市“量价齐增”,其中,商品房成交近9万套,同比上涨39%。   “哈市楼市火热,确需调控。”某咨询公司负责人宋延庆对本报记者强调,但关键是调控的措施是否合理。   根据哈尔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工作会上发布的消息,哈尔滨市将严格控制中心城区房地产开发建设,中心城区除棚户区改造项目外,不再供应商品住宅建设用地。   事实上,此次哈尔滨市中心城区的“限建”政策并非“突发奇想”,早在2011年中旬,哈尔滨市《哈尔滨市优化中心城区功能规定》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时即有,中心城区实施分区人口密度和建设强度规划控制,划定中心城区内除优化城市功能的建设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含棚户区改造项目)外,不再批准建设住宅项目。   黑龙江省华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地产策划师邱景博表示,市场最根本的矛盾是供需关系, 在“限建”背景下,未来中心城区只剩二手房,一旦实行20%个税转让,供需缺口下,主城区的房价也将节节攀高 。   而让杨遴杰不解的是,在限制开发的同时,哈尔滨又要求严格限购。   此前不在限购范围内的呼兰、阿城两区将从今年起被列入限购范围,也就是说,哈尔滨2013年的楼市限购范围将首次覆盖全市八区。   在杨遴杰看来,这或是各地落实国五条的畸形调控个案,“为避免房价过高受到问责,通过行政手段短期抑制市场过热,但长此以往,市场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放大。”   库存高企   对于哈尔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的回应,宋延庆亦认为,调整城市功能分区,促进城市功能转变升级也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方向。   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在近期“幸福街市”菜市场开业典礼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亦表态,目前各地都力推城镇化,城镇化就意味着覆盖的行政区域更广,也需注重片区经济的平衡发展。   上述哈尔滨真观智业的一位研究人员表示,限购扩容至阿城和呼兰区也有利于平衡区域房价。   “随着哈尔滨北跃、南拓战略的实施,阿城和呼兰区周边的楼市也越加火热,再加上其他区域限购传递过来的购房需求,这两个区域经过两年的时间,房价上涨飞快,限购不扩容,市区的购房资源分配和区域发展也将不均衡。”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与此同时,上述哈尔滨真观智业的一位研究人员也指出,目前哈尔滨的楼市库存量高企,短期来看,供需矛盾放大推高房价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其提供给本报记者的数据,2013年,哈尔滨在售商品房项目的剩余库存量约为3132万㎡,按照现在市场消化的情况来看,消化掉现有项目库存量将需要长达42个月的时间。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政治、经济)|1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莫言难道真的在北京被限购啦?!
热度 2 lbl604 2013-3-12 18:28
之前在博客上转载了一篇新闻“ 莫言拟用奖金北京买房, 潘石屹 : 有北京户口吗?” ,觉得很有意思。今天又看到一篇新闻,说是莫言对住建部长“发飙”了,强烈要求取消外地人限购,让人不禁联想到之前的新闻,难不成,莫言真的在北京被限购啦?!新闻有时候还真的很有意思,呵呵。 新闻全文: http://xinxiang.house.sina.com.cn/news/2013-03-11/095911985.shtml ――――――――――――――――――――――――――――――――― 莫言在住建部部长面前“发飙”提案取消外地人限购 一般不发言的莫言两会上提出两个提案:一、北京一定要取消暂住证制度!简直是对外地人莫大的侮辱!二、取消外地人限购的政策,外地人凭啥不能在自己的首都 买房 ?有钱凭啥不让买?这是市场经济嘛?这是自由平等吗?
个人分类: 闲谈|2159 次阅读|4 个评论
111岁的营养学家谈豆浆与牛奶
热度 8 dawnshower 2013-3-4 16:17
最近搜文献,搜到一位奇人:郑集。1900年出生,国家一级教授,南京大学博导,中国生物化学、营养学、抗衰老学奠基人。1993年,他捐出全部房产,2009年计划捐出全部财产,提供营养学和抗衰老学作研究基金。2009年,他还开通了博客,获“中国中老年博客大赛特别奖”。2010年,他出了一本《最好的医生是养生——111岁养生大师谈营养》。 这本书与时下养生书籍不同的是,作者郑集确实是一辈子都在研究营养学。我在读秀上查他的论文,1950年以前,他就发表了近40篇关于国民营养的论文与科普文章。书中有一节谈到牛奶和豆浆的问题。以下摘抄他的原文: 豆浆的优点是含有较多的铁质和维生素B1,缺点是:(1)豆浆所含的糖类不是婴儿必须的乳糖;(2)豆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不如牛奶蛋白质高;(3)豆浆中维生素A、C和D含量都很少。 关于豆浆缺乏乳糖一项,如果是给成人及一两岁以上小孩吃的话,那是无妨害的,因为成人及稍大的小孩,都不必一定需要乳糖,吃豆浆时加上点白糖或一般人常用的饴糖都可以。蛋白质的缺乏,在大人和小孩,如果略加点鸡蛋混食,即可补偿起来。 根据作者和同事们研究的结果,鸡蛋和黄豆混起来吃,可以使大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增加很多,不但不比牛奶差,而且还更好 。钙质的缺乏可以加食点乳酸钙。维生素A、D的不足,则可以用蛋黄来补偿,如果加鸡蛋混食,这个问题就已经一并解决了。维生素C的问题,吃点水果及新鲜素材即可补足。 *********************************************************************************** 补充: 1、总是有谣言说“豆浆不能和鸡蛋同食”、“豆浆不能加糖”,所以这里推荐一篇云无心的文章,为豆浆正名。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3680 )。另外,早在上世纪30年代,社会上就广泛流传“食物相克”之说。郑集从180多对所谓的“相克食物”中选取了流传最为广泛的14对进行研究。他首先以大鼠、犬、猴等动物为实验对象,进而对人体实验,以科学为依据证明了这14对食品均无相克现象。 2、对于补钙的问题。一定要补充乳酸钙吗?食物里添加豆腐、豆干、西蓝花等含钙量较高的蔬菜,也能达到补钙的目的吧。而且植物来源的钙对于骨健康状况而言,似乎更好。 http://bbs.sciencenet.cn/blog-609193-600006.html 3、郑老谈到,“成人及一两岁以上小孩”可以用豆浆代替牛奶,那么较小的婴孩怎么办呢?其实这个话题俺是没有发言权的,大学舍友们和研究生舍友们都已经生小孩了,纷纷在网上晒小孩照片,而我还在学生宿舍晒被子 ,所以我没资格谈论这个话题。但是,为了那些吃不到洋奶粉、又不敢吃国产奶粉的宝宝,俺还是转帖一段吧,欢迎有育儿经验的网友们拍砖。《郑玉巧育儿经·婴儿卷》里谈到,“3个月以前的宝宝,不能完全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质,无论吃多少牛奶都不会完全吸收,吃多了就排泄出去。可是3个月以后,他们能够相当多地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质。”3-4个月大时,“如果宝宝实在不吃牛乳,就给宝宝喂辅食,米粉、菜汁、菜泥、鸡蛋等。”4-5个月大时,水果、菜、蛋、谷类都能慢慢添加了。11-12月时,可以吃豆制品,但是要少,“豆制品虽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是所补充的主要是粗质蛋白,婴儿对粗质蛋白的吸收利用能力差,吃多了会家中肾脏负担,最好一天不超过50克豆制品。”……这本书对每个月份的婴孩,都专门有一小节谈到“如果不愿意吃牛乳,应该怎么办”。对于那些受困于奶粉限购令的父母,应该有所帮助。
个人分类: 科普|1204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林轩:购房者已变成政府的长期租客
songhaiyu 2013-3-2 16:37
2013年03月02日00:54 华夏时报   林轩    “当昆明人遇见警察——打一国产运动品牌。”这是几年前一位昆明网友因“纸币开手铐,鞋带自缢”事件有感而发创作的一个谜语。谜底是“李宁”,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中国,还有一个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都“神奇”的房地产市场。    当你辛辛苦苦地工作若干年后,却发现收入涨幅远远赶不上房价涨幅,只能望“楼”兴叹。在动用了自己、父母、爷爷奶奶三代人的积蓄后,你终于凑够了首付款。你以为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其实不过是从“短期租客”变成了“长期租客”——房东是政府,租期为70年。你在“长租”的房子里居住,每年或许还要缴纳数目不菲的房产税。70年以后(很可能因质量问题坚持不了70年),你儿子或孙子是否还要交一笔钱将“长租”的房子再买下来,目前还尚未可知。    当然,会有人感谢你的。因为你同时为中国GDP、地方税收、开发商的腰包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在一会儿冷风劲吹,一会儿热浪翻涌的中国楼市,你的心始终踏实不下来。没买房子前,你忧虑房价狂涨;买房子后,你又担心房价大跌。你很想弄清楚政策将引领房地产市场走向何方,最后却发现这个市场信号很混乱,偌大的中国楼市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政策“实验场”。    在这个市场,“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被发挥到极致。十年以来,每年都有不少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措施出台,调控手段令人眼花缭乱。一些政策由于不遵循市场规律,如2005年大幅提高住房流转环节的税负,在实际效果上起到了助推房价上涨的相反作用。    不仅游戏规则让人摸不透,不少政策还喜欢和民众不断地玩“躲猫猫”,此次的房产税改革尤为典型。继重庆、上海之后,房产税究竟将在哪些城市扩大试点范围,目前传言满天飞。房产税改革作为一项涉及很多人利益的公共政策,公众却对政策是否会出台、何时出台一无所知。    当然,这并不是说,政策出台前一点信号都看不到。“新国十条”出台前新华社连发6篇社论,央视主持人提出尖锐质问“房价是总理说了算还是总经理说了算”,这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号。    在本轮调控中,部分信号自相矛盾,比如一面说支持改善性需求,一面却在贷款上“认房又认贷”;一边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一边却又放缓热点城市的供地。    与之相比,一些地方政府更“聪明”。比如,几年前北京市建委曾出台过一项政策,罚捂盘惜售的开发商三个月不许卖房。这下开发商可乐坏了,本来捂盘是违规的,反倒因这项规定而名正言顺了。    2010年1月海南政府出台的某些政策,与当年北京市建委“有一拼”。国际旅游岛规划获批后,海口、三亚等城市的房价应声跳涨,个别楼盘甚至一天上涨5000元。爆炒之中,三亚发布外地人紧急限购令,规定一人最多只能买五套房。这回,连清醒的人也迷糊了:一人最多能买五套房,这到底是限购还是鼓励炒房?    十年前,大大小小的房地产论坛就在讨论楼市泡沫,十年后,泡沫没有破,而且像皮球一样被人踢来踢去。经历了好几轮治标不治本的调控,中国房地产市场陷入到“越调越涨、越涨越调”的怪圈之中,功能紊乱,越病越厉害。(作者系本报记者)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政治、经济)|1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外超市限中国人购买奶粉让谁蒙羞
热度 1 蒋高明 2013-2-26 11:05
蒋高明 不久前,媒体报道新西兰拟限中国人购买奶粉。由于国产奶粉屡屡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为了后代健康,中国的年轻妈妈们省吃俭用,托人在国外高价购买洋奶粉已成风气。最近,笔者与某县一名女镇长聊天,得知她们也开始购买洋奶粉。 中国消费者从新西兰超市大量采购奶粉,终于让这个乳业大国开始 “ 吃不消 ” 了。新西兰贸易部长格罗泽近日透露,为了确保本国消费者能买到奶粉,新西兰将采取严格措施打击在该国超市大量购买奶粉出口中国的行为。目前,新西兰部分超市已有明文规定,每人每次不得购买超过 4 罐奶粉。 无独有偶,洋奶粉抢购风也刮到了欧洲其他国家。为了买到放心奶粉,中国的年轻父母们把目光投向了乳业大国荷兰,奶粉代购业生意兴隆。近日,多家荷兰超市的奶粉一上架便被搬空。为了不让本地婴儿断粮,荷兰各大中型超市都施行了严格的针对中国人的限购政策。 即使已经回归祖国的香港,也开始对来自大陆的奶粉购买者采取限购措施。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奶食品产业怎么啦?洋人限制中国购买样奶粉,这个事件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外国超市限制中国人购买奶粉到底让谁蒙羞? 一让食品监管部门蒙羞。尽管我国针对食品安全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条文,尽管有关质量监管部门不断发出了食品安全可放心食用的信号,也采取了具体行动打击食品造假与食品投毒犯罪,但屡屡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还是让那些监管部门难堪。因为,食品监管总是在媒体曝光后。有人说“食品质量是监管出来的”,这句话也对也不对。须知道,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造不造假?食品里面添加了什么?谁也不如企业明白,全国几十万家食品企业,如何监管得过来?今天,一些监管部门与食品造假部门建立“猫鼠同盟”,食品质量检查时为企业通风报信,为的是企业上贡的那些好处。长期以往,食品监测形同虚设。 二让中国奶食品企业蒙羞。国人花高价购买洋奶粉,这是多么大的市场啊,可中国的奶食品企业却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市场被他人占领,自己只能占领一些下游市场。上面说道,食品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这是个良心行业,需要老老实实做食品,来不得半点虚假。为什么三十年前中国的食品企业不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呢?因为当年的食品企业是不会为了钱而造假的。向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用废旧皮革做酸奶,奶制品中重金属超标,企业昧着良心赚钱,却把消费者赶到了国外。企业宁愿花大价钱请明星做广告,请“专家”搞危机公关,为什么就不能自己专注做放心食品呢?诚然,中国的奶食品产业复杂,优质植物蛋白原料缺乏,奶农管理成本高,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就怕认真,如果中国奶制品企业认真做好食品,困难还是能够克服的,消费者还是能够支持的。 三让中国食品专家蒙羞。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件,总有那么一些专家跳出来替企业解围,说什么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食品,是中国人对食品质量要求太苛刻了,三聚氰胺只要不超标吃一点没事,面粉增白剂无害,酒中的塑化剂喝一点没事,甚至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也是脂肪少吃没事,转基因食品比绿色食品还安全,吃含转基因 Bt 毒蛋白大米比喝凉水还安全,草甘膦比食盐还安全,等等等等。这些昧着良心说出来的话,要不是企业给予了大量好处,哪些人会冒着挨骂的风险出来搞危机公关吗?由于专家不自爱,专家被网友们讽为“砖家”,教授成了“叫兽”。敢问那些食品专家,你们能够阻挡中国消费者抢购洋奶粉吗?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些放心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工艺呢?须知道,只有在健康的环境下,用健康的办法才能够生产健康的食品啊。说别的没用啊。 四让中国消费者蒙羞。外国人的食品不卖中国人,这是典型的消费歧视。 “ 中国人请回到中国去 ” ,这样的逐客令发生在 21 世纪的文明世界是多么不和谐啊。其实,中国消费者不明白的是,国外的劳动力成本更高,为了节省成本,他们才研究出了集约化养殖技术,添加剂和转基因也都是发达国家先搞的。所谓安全,仅仅是制定了一些标准,国外企业认真遵守而已,洋食品照样会有安全问题的。只不过他们的食品相对安全而已,而真正放心的安全食品是距离越短越好的,舍近求远可解一时之急,并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 五让全体中国人民蒙羞。作为有着 五千年 农业文明的大国,我们何以沦落到跑到洋人家门口买食品的地步?中国人有着优秀的作物栽培技术,有着悠久的动物饲养技术,有着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国人理应消费自己的产品,中国企业要做好国产品牌,科学家要讲真话做有意义的科研。中国早在几十年前就解决了吃饭问题,几十年前中国大陆很少有食品质量问题。全社会应当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吃饭要看别人的脸色?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认真吸取教训,痛定思痛,从食品安全的源头抓起。具体到奶食品产业,要从优质高蛋白植物饲料抓紧,培育优质奶牛品种,科学养殖,严格控制添加剂、激素与抗生素使用,早日让那些焦躁不安的妈妈们买上放心的国产奶制品。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678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一个大学教师眼中的未来房价趋势
zjohnliu 2012-8-14 11:45
By Bushi009 ( http://kechengshanzhuang.soufun.com/bbs/2811862888~-1~3693/81014525_81014525.htm ) 首先声明一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来自农村,已在城市成家,拥有自己的住房,对农村的情况及城市都熟悉,由于工作原因,每年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熟悉,对学生工作几年后的情况也很清楚,我所在的城市是成都,所在学校是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生就业及毕业后收入情况一般在中等水平。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关房价的讨论,看到充满常识性错误言论的所谓专家文章,大量不理性的谩骂、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选择性地使用材料、活跃的刚毕业年轻人急于买房,占领网络主流,听不到理性的、以事实为依据的声音。我感到有必要告诉大家,特别是年轻人真相,不要被误导。   在此我说明一下,我对经济感兴趣,也炒过股,不过不成功(亏了,现在没炒),收入一般,家庭月收入一万左右(我和太太收入差不多都5000元左右),有二套住房。   其次成都当前以2.5环为市中心区及郊区的界线,2.5环均价在7500左右,2.5环以内均价应在10000左右,2.5环以外均价应在5500左右。成都房价在全国在中等水平,有典型意义。   由于来自农村,我对家乡情况很了解,每年寒假及暑假都回去看看,老家的人也经常找我,很多老乡及毕业工作的学生买房都经常咨询我意见,慢慢几年下来,在老乡及学生中有点名气,咨询我的人越来越多,促使我研究楼市,也对当前房地产有较深刻的了解,在此表达一些我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1 、当前房价基本正常,并不是大部分人买不起房   实际上近20年来房价增长速度都在正常的增长速度上下变化,有些年份快了些,有些年份慢了些。其标准应该是中等收入家庭(二人挣工资),在去除基本生活开支后,2到3个月节余收入买一平方;以当前收入10年可以在城市边缘,交通及生活方便的区域购买一套50-80平的住房(以中位数65计算)。例如成都65*7500=48.7万元,首付15万,贷款35万,30年,月还款应该在2000元左右。   一般工薪阶层取中位数收入3500元(一般本科毕业工作2-3年成都地区,月收入在3000-4000元),正常开支二个人谈朋友合租一间住房(一套房子中的一间),成都市区大约550元左右,郊区350,取中值450元,正常开支吃二人合伙1000元、交通通信等零用二人开支1000元,一个月可以余4000元。一年余5万元左右,2-3年可以付首付买房。购到房子入住后,每月还按揭后,有5000元左右可供开支,会有一定节余,考虑到收入增长因素,10左右可以还清。例如我们2000年时家庭收入3000元(月收入1500左右),成都房价2000左右,除了正常开支,也是2到3个月节余收入买一平方,当时也觉得压力大,实际上最后六年就还清了,因为收入增长。因为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收入增长也是肯定的。   大家可能说成都房价低,北京、上海、广州太贵了,实际上也是一样,一般本科毕业工作2-3年,月收入北、上、广4000-8000元,取中位数6000元,假如二个人租一间1000元房子(合租城郊结合部,条件尚可),正常开支吃二人合伙1600元、交通通信等零用二人开支1200元,一个月可以余8000元。二个月节余16000元,可以购买在城市边缘,交通及生活方便的区域房子一平方,其余计算同上。   以上分析是在没有负担家庭父母费用,以及父母没有资助的情况下,如果有负担就要慢一点,如果家庭父母有资助就要快一点。大学刚毕业学生,父母都还可以工作(在农村也可以自食其力,打工也有点节 余),有一定收入,儿女要购房成家,多少都会支持一点。同时当前农村收入在提高,一般也只有二个小孩,经济一般都有点节余。当然,过10-20年后,子女也会对父母有养老的支出,实际上,基于中国传统,一般子女负担父母的并不多。   平均65平的住房偏小,小套二可以满足小家庭的要求,10年后,小孩读小学时,也许你有能力换大房子了。我们就是这样过来,开始成家一间小工房(12平),小孩读小学时才有自己的第一套50平的小套二。   最后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我的学生大学毕业,工作2-6年,都和女(男)朋友80%在城市买房了,并不是大部分人买不起房,你可以和周围了解一下,大学毕业几年购房比例有多高就可以验证我的观点,唯一和我说的不符的是,很多并不是象我说的买65平左右,在城郊结合部的小房子,而是市区大房子,使得压力太大,抱怨连天,实际上是年轻人太浮躁,超前消费了。 当然以上收入是平均数,如果你低于此,说明你努力不够或你不适合在城市发展,你可以回小地方。如果你高于此,说明你有更好的选择。 2 、收入预期及实际变化;不能静止地说不吃不喝多少年买一套房:   中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收入增长也较快,前20年由于人口结构及收入分配不公造成增长不理想,就在不理想情况下,实际上收入也在增长,以一般本科毕业稳定工作2-3年的人为例(我经历了整个历程,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每月收入1985年:60元;1990年:100元;1995年:500元;2000年:1500元;2005年:3000元;2010年:5000.   由于计划生育造成人口结构原因,劳动力已经从无限供应正在转化为有限供应,市场的力量会使收入进入较快的增长周期,大家留意一下,最近二年,农民工的收入增加很多,成都有点技术如装修工一天收入不少于150元,在农村80元一天很难请到零工。同时政府开始大力进行收入分配改革,以及通胀的因素,未来10年将是普通员工收入大幅提升的黄金10年。当90年收入100元时,我们很难想象2000年的1500元,同样2000年收入1500元时,很难想象2010年的5000元。同样你可以大胆现象一下10年后,你收入会是多少------10000元或20000元。   最后你在想象一下,如果10年后,个人一般月收入1-2万元,家庭月收入2-4万元,房价会如何,稳定,让大家很轻松地买房子,买个2套3套。显然不可能,因为没有土地修那么多房子,也没有那个发达国家让你很轻松买房子,所以结果只会是房价也同步涨,一样二个人2-3个月的节余,大约可以买一个平方,市场才能平衡,那时房价该多少-----2万到5万(成都的价格)。别的地方,你自己算吧。 10后经济发展到了较发达程度,增长速度下来了,城市化也差不多了,人口也稳定了,收入增长也比较慢了,房价稳定了。 3 、农村人员进城大量在城市立足部分已买房,不是伪城市化(不可能在城市买房):   说明本观点非常简单,如果你来自农村,或者对农村熟悉,你可以自己理解我说的以下观点,或者你生活圈子在城市对农村不熟悉,建议你和周围来自农村的同事了解,验证我一下观点。 大家先看以下三点事实:首先第一点,现在农村年轻人基本上都进城打工。第二点,现在农民一般只有二个小孩,大部分一个男孩。第三点,现在年轻的农民都在城市打工,将来他们也不会回农村。   结论是最近10年有30%左右农村家庭正在不可扭转地城市化,我本人对我老家熟人调查,也和来自不同地方农村的同事调查聊天,近20年已有30%左右农民在城市安家,当然他们还保留农村的住房及宅基地,部分家庭老人还在农村。现在城市化形成梯度,乡下到县城、地市、省城比例逐渐步减低,即到县城最多,地市次之、省城教少。县城到地市、省城,地市到省城。   进城的方式中,多年经商的大部分已近城。打工的个别技术较好或进入管理层的大部分已进城。子女读书进城或在城市打工并站住脚,不管他们是是否已经买房,他们都不会回到农村,现在农民一般只有二个小孩,大部分一个男孩,女孩出嫁,农村家庭一般以男孩为中心,该男孩在哪儿成家,意味着家庭中心就移到哪儿;年轻的不回农村,年老的在农村,随着时间推移,年老的生活无法自理及去世后,自然完成城市化过程   先和大家讲一个我们家的故事,80年代改革,我们家在农村修了一栋土墙房子,10年收入没了,95年我们家在镇上修了一栋砖瓦房子,10年收入没了,2006年我和我哥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让父母养老,现在情况是80年以前祖上留下的老房子由于无人居住已经倒塌(期间修过几次,后来想明白不修了),80年代修的也已破烂不堪,估计也快不行了,镇上的房子,现在卖不了几个钱,只好免费让人住(代为照看).   以上故事的结论是由于农民意识问题,前二十年打工挣的一点钱,都花在老家盖房子,大大影响了在城市买房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农民已经认识提高,子女较少,随着子女进城打工,也不会回农村事实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在农村修房子没有意义,全家集中力量让子女在城市立足,城市化进程开始进入提速阶段,这也是当前房价高升的主要原因。   因为农民在农村修房无法按揭,实际上,他们有能力在农村修房,就意味着,有能力和子女一起努力在城市付首付,购买房子;假如农民都认识到这一点,对城市住房需求是非常可怕的,赶紧买房吧。   也许有城市的无聊经济学家会说,农民在农村不修房,他们住那儿,我告诉你,请你到农村看看,关门闭户的房子、或一栋大面积的房子,只住一二个老人小孩比比皆是。老房子没人住倒塌的比比皆是。想住房子,亲戚免费或象征性付一点租金,随便找到房子住   中国的传统习惯,父母会尽一切能力为了子女,集全家打工之力,在城市立足买房,是可以办到的,这一点在农村大家会认为理所当然。   我也是农村进城的人员,我的根也在农村,告诉农民兄弟: 除非你有把握你修的房子会被征用,或者可以经商、周边将来发展前途好,有增值空间,不然不要在农村修房,修了将来也会一钱不值,因为你的子女在农村没法生存发展,他们也不会回去了,农村不可能承载太多人的富有梦想,农村资源只需要小部分的劳动力。能在大城市买房不要再县城或镇上买房。因为只有能提供就业机会的地方,人气才会旺,你的子女才可以生存立足,不然房子毫无价值。看看台北人口占台湾的一半,汉城人口占韩国的2/3。东京占1300万,占日本人口的11%。中国不会一个中心城市,但将来人口集中在几十个中心城市是必然的。 4 、要考虑生病、子女上学、父母养老、没钱买房:   假如你准备好你可能生病要用的钱、将来小孩要用的钱、将来父母养老要用的钱,那你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因为你是以现在的低收入应付将来的通胀、收入的提高及各种费用的提高,你现在准备的钱,到将来一钱不值,也永远办不了你计划想办的事情。你想象一下,很多老百姓在80年代90年代节约存钱,以当时收入存款一万二万都很难,留到今天价值很小,实在太亏了。当前应该是倾全家之力在你可以立足的城市买房。   生病不用考虑,实际上年轻人概率上就很少生大病,你看看你的周边同事和你周围的熟人,有几个生了倾家倾家荡产的大病,其概率比同性恋吸毒都小。你可以网上搜一下,我国吸毒有一千万左右,比例近1%吧,同性恋远远大于吸毒,你用考虑吗?如果真的发生不幸的事情,那也只认倒霉,要解决生病的问题,最佳的应该是基本的医疗保险。   小孩上学问题也不用考虑,实际上你让小孩读一般的义务教育学校就可以了,小孩的成才关键还在于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有多少农村条件很差的小孩一样成才,现在高考实际上,大城市考不过农村。当然现在有高价幼儿园、高价私立中小学,你没必要去读。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5年以后高校入学率会提高到40%,当10几年以后,现在年轻人的子女可以随便上大学了。只要家庭教育好,正常有学校上学,将来就没问题。我自己就是从一个条件很差的农村学校出来的,考上一本学校,你自己身边也应该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自己的小孩也是按片区划分读书,一样健康成长学习。   有关父母养老问题,请大家了解一下周围熟人同事,经济上是父母帮助小孩多还是反之,我想大家很快会得到父母帮助小孩多的结论。原因的产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父母帮助小孩成家立业的传统,当小孩进入中年,父母进入老年以后,子女孝敬照顾父母。   实际上当前农村进城打工的孩子、城市中的独生子女,农民自己想一下,想在你给了父母的钱多,还是了父母支持你的的钱多,应该是后者。50岁左右的父母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可能有在经济上对你的支持(不同人家庭经济不一样,父母抚养你成年,应该说尽到职责,支持力度有大有小,没有支持也是合理的),但是一般不需要你经济上的负担。在过10来年后,父母需要你的照顾,但经济上也不会对你有太多的负担,主要应该是关心、照顾及及时的问候及亲情。父母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子女成家立业,当前应该是倾全家之力在你可以立足的城市买房,将来你在父母老了需要照顾的10来年,你才有条件照顾他们。    5 、黑灯看住房空置率,不对,空置率高吗?不高,而且在正常范围,也有原因:   比如老公房老小区,你晚上去看,黑了多少灯;我告诉你一样高,你不信晚上在你所在城市马上去看,一样有1/3左右不亮,我专门研究过,今年夏天,网上大抄空置率时,我专门花了一周的晚上8:00到10:00在成都的老城区看过。但我告诉你,几乎100%都有人住,不管是租出去,还是自住,肯定有人住,除了个别重新专修或者出租换租过渡期的除外。因为老公房老小区以前修好就可以住人,可以不装修,又很好租,配套成熟,我问你,有谁自己不住,也不租,和自己的钱过不去,出租房子又不是多麻烦的事情,便宜一点一下就租出去,没那么傻得人。 当然新小区由于装修的原因,入住率本来就应该逐步提高(有些是自住,但由于小孩入学、退休养老、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暂时空置),其次确实也存在一定比例的 投资 投机购房,随着5年左右的市场消化(投资及投机的抛出)及配套成熟,入住率自然会达到正常水平,谁也不会让几十、几百万的资产长期毫无效益,哪怕一点租金也可以,除了个别短炒,马上想出手的以外。 6 、中国收入低,中国房价收入比奇高,国外便宜,不对,请看一下数据:   要注意一点的是中国东方文化,亚洲的日本、台湾、韩国、香港和中国城市化进程及房价是我们的未来。   回答本问题非常简单,网上搜一下台湾、韩国、香港普通工薪收入以及他们的房价,考虑到他们生活成本比我们高的因素,基本就能得出二个人2到3个月工资,除开基本开支,节余买一平方房子(实际他们都办不到,大概3-4月二个人节余才能买一平方)。考虑到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适当的溢价(或就叫泡沫)也是正常的。得出如下结论,现在中国北、上、深、杭、广房价有点偏高或正常,成都、武汉等二线城市房价有点偏低或正常。   请看我搜的权威数据:   台湾一项民间调查显示,亚洲八大国际城市的房价年涨幅排名中,香港、深圳、北京包揽前三名,分别为22%、19.28%和17.61%。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房屋旗下的亚洲房市风险管理顾问公司调查显示,在此项排名中,一年来东京房价下跌6.98%,首尔下跌3.04%,是八大城市中仅有的两个房价下跌城市。   调查说,八大城市的房价均价中:   香港以每坪(一坪约为3.3平方米)202万元(新台币,下同,折合每平方米13.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居首。东京以每坪172万元居次(折合每平方米11.4万元人民币)。第三至五名分别为新加坡112.9万元(折合每平方米7.5万元人民币/平方米)、韩国首尔86万元(折合每平方米5.7万元人民币/平方米)、台北46.9万元(折合每平方米3.1万元人民币/平方米).   深圳以每坪36.62万元(折合每平方米2.38万元人民币)、上海以33.76万元(折合每平方米2.23万元人民币/平方米)、北京则28.58万元(折合每平方米1.88万元人民币/平方米)的均价分列六至八名。   收入情况比较:   台湾:2010年12日月“日前经建会公布「历史新高」数据指出,今年每人平均薪资达4万4千元。但行政院主计处调查显示,今年月收入不到3万元的受雇者将近360万人,其中更有103.8万人不满2万元。这不仅说明经济M型化的趋势,也突显作多多、赚少少的「穷忙族」(working poor)大幅增加。”。台湾月收入三萬元台币相当于1000美元,换算为人民币6800元。平均薪资达4万4千,相当于11000元人民币。   香港韩国:香港和韩国全职工作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15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平均月薪12500元人民币。当然低收入也很低,香港10-15%的低收入阶层月收入5000人民币左右。 请看一下报道(网上可以搜):“香港首个最低工资即将拍板,消息透露,行政会议今(9) 日将讨论最低工资金额,估计行会将接纳临时最低工资委员会时薪28 元(港元,下同) 的建议。最快明年上半年,全港31 万4600 名时薪低于28 元的基层员工,将可获加薪。饮食业呼吁雇主全盘考虑节省成本方法,不一定先从裁员减薪着手,不要让最低工资令劳资关系变成战场”。   按一周上五天,一个日月上22天,一天8小时计算日月薪最低为:28*8*22=4828港元=4345元人民币。 7 、房地产泡沫,也许有,但不大,也许就没有,不用争论,能买赶紧买:   战略上说,房价随之收入提高及城市化进程一直会保持上升趋势,办得到一定创造能力就买。战术上说,房价因国家政策及市场因素会有波动,要找适当的买点。   短期房价上我不好预测,但我认为基本就能得出二个人2到3个月工资,除开基本开支,节余买一平方房子一个月一平方的规律会一直起作用。房子任何时候都会让你觉得买起来很困难,因为没有那那么多房子,必须通过高价平衡。你在看一下收入的变化,想想以后可能的房子价格:   以一般本科毕业稳定工作2-3年的人为例(我经历了整个历程,一个普通大学教师),每月收入1985年:60元;1990年:100元;1995年:600元;2000年:1500元;2005年:3000元;2010年:5000.   人人都有房子住不可能,例如一个农村大妈到城市当保姆,一个农村青年他到城市打工,政府就该解决房子,那个国家那个城市能办到。如果北京、上海做到了居者有其屋;农民们马上全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实际上现在农村壮劳力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好找的很,大不了工资低点,只要有独立住房的,能享受他们的各种福利就行了,总比在农村刨土强。最后大城市装的下吗?   也许你会说,我大学毕业,我工作几年,就该有房子。不对,我告诉你,你并不比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高贵,如果政府解决你们住房,那凭什么不给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何况他们很多人有一技之长(如电工、泥瓦工、焊工等),收入并不比你低,工作比你们辛苦,农民比你能吃苦节约。他们如果醒悟过来,他们一样有能力在城市买房子(就把他们在老家盖房的钱当首付就可以了). 8 、要有自己的思想、多从身边调查得到结论,不要被媒体和论坛上的一些观点左右   现在只要骂开发商的,骂房价高的都是对,容不得理性的声音,有点像文化大革命。主流媒体已被绑架,各种违反常识的声音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央电视台,从所谓的专家口中出来。例如:   6千万套空置房电表不走,居然网上到处流传,大家津津乐道。请问全国总共修了多少房子、全国电表联网了吗(实际上一个城市、一片街区都没联网?你了解现在城市电表智能电表比例有多高吗?明显的一派胡言。   30万收入买不起房(2011、2号中中央二台专家),你看看身边已买房或正在买房的人,他们收入有多少就行了?30万能买不起一套普通住房吗?   全国90%的人买不起房,你看看自己身边熟人,已买房或正在买房及计划的人比例有多高,自己有房的比例有多高?年轻大学毕业5年以上买房的比例有多高,成都不会低于80%,一线城市可能少一些,但他们可能也在二三线城市买有房子,已买房的比例也不会低于40%,不用急于反驳我,你先周围了解一下在说。   很多人住房困难,现在城市原居民大多都有房子,比例不小于95%,新城市人5-10年基本都有自己住房,有二套房的人也不在少数,难道不能一个侧面说明房价的合理性吗。   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买房,你看看自己身边已经买房的熟人,他们过得幸福吗,我想大部分都幸福,虽然部分人压力很大。当大部分都没出现还不起按揭情况,当前房地产个人按揭是银行最优良的资产。银行提前还贷要排很久队,说明随着收入提高,很多买房人有余力提前还贷。你看看自己身边已经买房的熟人,提前还贷比例有多高,我的调查了解,比例高达80%以上,如果不行,问下银行的朋友就知道。 9 、最后四忠告:   (1)来自农村的孩子一定让家里不要在农村建房。除非你有把握你修的房子会被征用,或者可以经商、周边将来发展前途好,有增值空间,不然不要在农村修房,修了将来也会一钱不值。把农村建房的钱作为首付的一部分,在城市买房。   (2)移民城市,集全家之力在城市买房,你甚至你的父母(有些城市可以随亲)可以享受城市的一切福利。如果暂时不行,赶紧考虑政府的经适房、限价房,今年要大量修,是好机会。   (3)不要买车及时髦数码产品,一辆车子一套小房,你想一下,买车的钱做首付,养车的钱当按揭,买一个郊区的40平小房子可以吧。刻苦耐劳节俭,至于时髦数码产品,那完全是为产品研发作贡献,那一样东西过二三年不大减价。200元左右的手机不能用吗?够用就行。   (4)最后记住一点,大学4人一间房,吃食堂,500-600元左右一月生活费(当前我们学校,沿海要高一些,平均不会超出1000元)过的很充实开心,你在城市上班了,和女朋友租一套房子中的一间,可以自己做饭,吃、住都比你刚离开的学校好,且可口、节约,为什么不行?开始存钱,准备下手买房吧。    10 、对政府的建议   (1)不要被民粹主义影响政策,不要把网络调查拿来说事,网络调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批年轻的、在网络上非常活跃、思想极不成熟的愤青观点,也包括一批无所事事、以上网打发时间不认真学习或工作的学生及无业游民的观点,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希望以科学的民意调查了解社会实际。   2)经适房、限价房是明目张胆的集体腐败。多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以经适房、限价房的名义修房分给职工,领导都是150、200的大房子。他们那一家没有二三套房子。管理好国营部门的住房福利腐败,他们都是中高收入阶层,每年大家拼命通过关系进去,出现了大量官二代、垄二代、垄家族。只有切断其利益(最大是住房及高收入),才能达到正常的用人的生态平衡。   (3)直接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减低收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纳入社保,如果影响他们工作积极性,愿离开的可以让他们提前退休(每个月发2000-3000元生活费),也比每年让他们高收入、高福利消耗国家财产好。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难道招不到人。请问一下,企业员工每年要从工资里自己交社保,退休收入只有公务员(一分不交社保)的几分之一,这是什么道理?   (4)在人治大于法,社会充满人情关系,社会海量信息大量存在,人与人间相互不了解、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下,收入不透明的情况下。经适房、限价房的所谓公示能管理好嘛?只能发展部分廉租房,以备个人应急及过渡用。   (5)一般刚进城人员应大量靠市场租赁房解决。在抑制投机的前题下(可以购房1年内出售非个人唯一住房,收益90%作为税收,以后逐年递减。每年政府公布市场价格行情,如果房东和卖家联手出售故意报低价,政府优先购买作为廉租房源,以此规避税收漏洞).   鼓励靠个人投资解决住房问题,个人投资住房出租回报很低,他们愿意做这种事情,政府应该欢迎,他们效率高,也免了政府管理的腐败漏洞,以及廉租房源的政府投资问题,何乐而不为?   政府对困难人员的补助,通过现金发放,当家庭收入提高后,随时可以停止发放,经适房、廉租房的退出难题。   现在的政策大量修经适房、限价房、廉租房会存在大量的腐败,也是政府资金难以支持的,将来会出现难以退出问题,特别我国法制观念不前,关系后门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不改,将来会出大乱。看看现在的大量经适房流入谁的手里就知道了。   (6)现在很多所谓经济学家强调农村土地收益应该归农民所有,这不妥,也违背公正原则。现在最富有的人群是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大量的偏远农民不能得到实惠。我认为应该坚持现有的国家征收,保障失地农民有尊严的生活,处理方式应该是按年龄发放固定工资,保证他们有二到三套安置住房,安置住房多少年内不允许出售(可以出租)。这样他们有住房及固定收入,生活无忧,也可以融入城市。不能一次性给予大量安置费,他们的 理财 能力差,很易出现坐吃山空,以后难以生存的问题。现有的按面积赔偿制度,起到很不好的示范作用,违章建筑大量出现,小产权大量出现等问题。   (7)小产权大量出现,问题出在政府及地方官员,房子要开工修一二年,当地官员不知道,太令人难以理解,大街上一个小贩你都可以罚款,修了几年的房子你不知道,管不了?肯定有大量腐败,也很好查,希望政府大力查,不然又是一个大不公的问题   (8)中国的现状,不适合发展个人小汽车,交通、能源都是大问题,应该对购车重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让有钱人买车,补贴普通百姓。以前鼓励汽车消费的观念太短视了。   以上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但也不排除我理解有误或不全面,欢迎大家转载及讨论批评,如果同意我的观点,请转交你的朋友,让跟多的人认识现实,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个人分类: 它山之石(转载)|2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需要管理学:公民是社会的产物
热度 8 王铮 2012-7-16 07:05
社会需要管理学:公民是社会的产物 所谓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发言:“限购限贷是对公民权利侵犯。” 他说:“首套房刚需,第二套投资,第三套投机?一天仨馒头刚需,第四个浪费,第五个 囤积?一年五身衣服刚需,第六件显摆,第七件奢侈?一周一次房事刚需,第二次好色,第三次淫荡?刚需、柔需能准确定义吗?即使能定义,为什么和凭什么要限 制、打击后者?自由选择是消费者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里,许小年采用了一个带有性色彩的比喻为他的言论推广唤起了更多人兴趣。然而,他的比喻不是科学论证,而是庸俗论述。就是这个庸俗论证,也缪论。首先,“房事”,是一个很私人的事,它不会因为次数频繁掠夺别人的福利,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本身具有互惠性质。公民的住房在土地资源有限条件下,变成了具有公共关联性的事,不同的人通过竞争购买有限的住房几乎没有互惠性而是具有独占性,二者没有可比性。其次,再说馒头,如果馒头供应充分,你可以吃若干个,可是当红军过草地时,一个人每天只可能有一个馒头甚至更少时,你要吃四个馒头,就威胁到别人的生命。我国,这个有 5000 年文明史的国家,也是在一块有限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生育了 5000 年的国家,没有哥伦布去发现美洲,没有甲午战争去侵略过邻国,我们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限购而不是禁止,是对公民共同权利的保障。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收入差距扩大,国家通过限购限贷来保护大多数公民权利不被少数公民侵犯,就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防止社会涌现革命从而中断发展的必要管理措施。 我们要保护公民的利益,但必须是在看清公民是社会的产物前提下,让全社会公民利益协调,让社会公民都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因此不能无限扩大一部分公民的利益。一部分经济学家,看到了资源的稀缺性,强调可以通过市场来调节,认为市场万能。但是他们没有看到资源的有限性,有限不是稀缺,渡渡鸟绝灭了,市场永远创造不出渡渡鸟。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一个资源有限的需求,人类只能同舟共济,承认自己的公民身份是社会的产物,让自己的发财的愿望、占有的愿望,控制在一个有限的,不威胁其他公民生存的范围内。许经济学家所谓“限购、限贷、限价、限行、限娱都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侵犯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和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权利可以让渡,但必须是自愿的和有补偿的。”只看到了个体,没有看到“公民”是社会群体,不限购、不限贷、不限价、不限行、不限娱更是都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所谓“权利可以让渡,但必须是自愿的和有补偿的。”说得有道理,一般公民,有居住的权利,有出行的权利,你多占了有限资源的土地,你的大排放汽车不限行而污染了环境,你就需要补偿社会,需要在贷款上付出更多代价,需要付出更多税赋。 公民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学,而且需要管理学。
个人分类: 中国发展问题|4840 次阅读|13 个评论
愚昧的住房“限购”思考
热度 3 liwei999 2011-11-30 16:36
愚昧的住房“限购”思考。 作者: mirror (*) 日期: 11/28/2011 23:08:56 人世间,很多事情搞不明白。但是不能 凡事儿都要等到搞明白了才行动,因为毕竟人生有限。谈恋爱,不能等到都明白了以后再去谈。因为“都明白了”也就没有必要谈了。由此看来,换个思路很重要。总是要定义什么叫做社会主义,搞了许多年没有整明白,当然也就搞不好。换个思路,改说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了,就有出路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就要让部分人先富起来,不能都穷着。有人富了,当然会有不平,因此需要有个“平衡”机制——对富有的人多收税就是了。收税的“缺点”就是要不断维持、证明政权的正统性。过去皇帝的时代,正统性是由血统来维护、证明的。今天,恐怕是要靠选举。 住房“限购”思考,是要定义社会主义式样的思考,没有出路。住房问题的解决办法是要在税制上调整。税理的思考是:维持最低生活的各项条件不能上税,此外的都可以上税。上税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年年收。比如说住房,买的时候有个税,然后一套住宅100平米以下的,每年征收一个“意思意思”的税钱,随着住宅的折旧,税钱就可以降下来。对同一个所有者的第二套以后的住宅实行累进税,其效果会比“限购”有效得多。富人死去的时候,必须要考虑通过征收遗产税的办法“摆平”富人一辈子的收入。百姓们也不要听说收税就担心。征税的起点可以放宽,放到多数人不必为上税担忧的水准。 其实国人的知识界大可不必去追求炸药奖之类的东西。搞好自己的税制,让老百姓和富人都觉得合适、合理,也是个“重大贡献”。因此,大可不必建立一个什么生命科学研究所,用1/3的费用,建立一个 税制研究所 ,对国人的和谐社会要有用得多。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352 次阅读|2 个评论
房屋限购废不得
热度 6 王铮 2011-10-28 09:20
房屋限购废不得 住建部宣布,住房信息系统完善后将取消限购。住房信息系统完善是一件很快的事,这意味着限购令在今后两三个月就要取消,几乎春节结婚的人,打住吧。 现在我们来看看限购过程:房价高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民生,制定限购政策,房地产商任某乡一个青蛙鼓气说,他打赌,房价 10 年不会降。没想到胳膊拗不过大腿,房价还真停滞了,房地产商顶不住,宣称房价十年不会跌的任某撰文说房价跌了人们承受不了,可是房价真下跌,乌鸦嘴, 10 月出现结婚潮,上海一些购买了 n 套房的居民围房地产商,痛斥房价下跌,房地产商哭哭兮兮,有人曝光,这是房地产商导演的戏。好,这时系统演化到了一个分叉点。仿佛回到了一个历史的就节点上。 1949 年,共产党刚进上海,在国民政府留下的通胀基础上,资产阶级封锁粮食,粮价上涨,看你共产党的好戏。结果,共产党搞统购统销,粮食问题解决了,囤积粮食的资本家跳楼了。他们不跳楼不行,因为共产党政府里没有他们的代言人,他们习惯了的投机倒把被设定为犯罪。历史回到了 2011 年,现在不一样了,人大有常委发言了,系统演化要像另一个分支,限购政策要被废除了。可是我说,限购政策去不得。 我先看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在最近几年,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资金朝房地产转移,生产其他产品的中小企业贷不到款,新兴产业囊中羞涩,产业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国家经济被房地产绑架。限购制止了产业的畸形发展。一个转变产业结构的期望开始出现,人民币升值,出口没有下降。出口的不是房地产,欧洲向中国求援,这大概是 1750 年以来的新鲜事。 作为区域管理学家,我一直警告,前几年房地产的畸形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危害,还是社会的危害。房地产的突飞猛进,社会的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连同美女、帅哥哟。接着城市居民发展二套房,城市居民收入分化,城市的新进入者,这些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绝大多数挣扎在贫困线上,越来越高的房价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剩女、剩男生成。农民工,这个中国最具有创造力的工人阶级,没有能力进入城市,不仅拉不动消费,而且积累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孩子入学难、留守儿童,还有所谓全国最安全的城市,等等。限购,制止了社会的两极分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小伙子可以对同居的姑娘说,我们可以买房结婚了,不用蜗居。 现在限购开始有成效了,资产阶级有些吃不消了,经济转型就要开始了,于是旧的利益阶级、旧的产业结构结成了一个神圣同盟反攻了。 1948 年蒋经国上海打老虎失败,人们都怪宋美龄,其实宋美龄、孔令侃、杜月笙的网络太强大了,蒋经国必败,国民政府必败。可是我们现在的政府是人民政府,现在国际的经济形势对我们有利,人民政府败退的可能性不大。是的,限购可能抑制了经济增长,可是退一步,天地宽,产业结构转型,社会分化停止、剩男剩女结婚,这有什么不好,好得很。 限购令,废不得。从经济学看,从社会学看都废不得。 我说过我不懂政治学,不过这一次我要冒充懂,限购令一费,相当于政府有叫了一次“狼来了”。如果产业结构不调整,社会分化不制止,豺狼虎豹还真的来了。政府也就望狼兴叹了。
个人分类: 中国发展问题|3852 次阅读|14 个评论
买?卖?
热度 2 xmx81 2011-3-9 07:37
限购还是限售,是个问题?首套自住房放宽的同时,限购又限售结果会怎么样?
个人分类: 微博|2371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