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垃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垃圾

相关日志

丢垃圾、发表论文所想到的——永远选择最重要的
oaiwqiyao 2012-11-18 10:06
清理垃圾时发现,前段时间或者就在最近买的、存的、放的一些东西其实根本就是垃圾,可是当时觉得是多么的重要啊。一个人需要的和占有的东西其实非常少,生活必需品,如房子、车子、书籍、手机、电脑、一些衣服之外就没有什么更多的需求,当然,家庭是所有需求的最大需求。赶紧的,清理出一大堆垃圾,比如磁带、录音机、书籍、旧衣服,各种包装箱子等等。所以,今后有一些原则,如电子产品,一定买品牌、结实耐用的,要不就使用率比较低,或者淘汰快。其实家里有那么多电脑,Kindlefire也未必要着急买。 同样,回顾自己5年来的科研经历和发表文章,发现,自己真是非常多idea啊,文章也是非常多啊。可是,却没有一篇是足够的impact,如溶藻弧菌群体感应的文章,当时要是憋一憋,发表在AEM上是完全可能和足够的。很大的问题是照顾了学生,让他们顺利毕业,结果都发表一些杂碎,当然,也满足了自己publication的欲望。可是结果到头是失望,因为时间和机会过去了。所以,一定要让自己focus起来,结果慢一点出来。看看冯耀宇的简历就知道,都是发表在AEM以上的顶级期刊,每年好像就是2-3篇文章,可是5年下来就有17篇之多好文章。因此,慢工出细活,多想想自己每要发表的任何一篇文章,还可以有什么可以做的,做得系统一些,完整一些,提升档次。发表文章就是这样,你越想发一个杂志就越要慎重,只有数据足够好、足够多时才有可能中,因为我们没有reputation做保证。这样,未来10年内国家杰青才有可能。最近3年内,着重把Microbiology, AEM, J bacteriology, Infect Immun和Vet Res突破掉。再上到mBIO, Environ Microbiol, JBC,ISME J, Mol Microbiol, Nucleic Acid Res,Cellular Microbiology, Cell host Microbe, Genome Biology, PLOS Pathogen, PNAS等。 总之,最关键的是安排好学生,规划好自己。永远选择最重要的。 附一个博文: 科研生活:学会长跑 精选 已有 4414 次阅读 2012-11-17 11:10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 关键词:长跑 科研 早上去加油,听到收音机里面播出了一段消息,全国高校大多数取消了3000米以上的运动会比赛,原因在于没有几个人参加。学生说太枯燥了,没什么意思。我想这种现象可能不仅仅是在运动领域,在科研领域,在生活中,都有类似的现象, 没有几个人愿意跑长跑,都希望跑100米,如果可能,最好来个一米跑。 我在大学跑了四年10000米长跑,能力虽不算好,也总在学校的长跑队待着,成绩也不大好,总能跑进前七名。但是长跑给我带来的绝对不是好的身体,还有更多。实际上,从科研的角度看,各种距离的跑都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对于重要的新课题,长跑能力则是基本条件之一 。如下问题值得思考。 一、不要急于跑到终点。 人的一生就是在活着,而活着的本质在于运动,这里说的运动不再是狭义的身体运动,而是生命的运动。只要生命不息,运动就不会停下来。做科研更是如此。我们加入选择了一个课题,做了一两年就到头了,然后呢?我们就不做科研了?实际上,科研就是我们的生活,做出了不管是好坏的成果,都只是过去。就好比,即便获得了诺贝尔奖,也需要继续做科研,因为除了科研,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找不到更好的生活方式。走入科研将近20年了,开头的几年,总觉得课题做起来很费时间,总希望几天就能拿下来。不错中间也有很多成果花的时间不多,显得很省事,历史已经证明,那些所谓的成果只能算是科研练习,还算不上什么好东西。前几年突然明白,我为什么希望早点完成课题,完成之后? 一个好课题,最好能够做一辈子而不至于死亡。 如果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地换课题,那就会觉得特别累,而且没有成就感。 二、长跑的后天因素更明显。 短跑、拳击等力量、速度型的运动,跟人的天赋能力有较大的关系,可是长跑的关系并不那么明显。这里面更多的是能力和心理。长跑最需要的就是耐力,而耐力并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记得大学刚入学就参加全校10000米长跑,很多人高马大的很壮的同学都参加了,一开始我很害怕。但是后来发现,他们一开头虽然跑的不错,后来就陆续离场。坚持到终点的人很少,这不是身体真的不能坚持那么点的运动量,而是我们没有耐心去跑。用100米的想法去跑一万米,那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科研也是如此,如果选择的课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课题,那么就要做好长跑的打算,准备好耐心。 三、长跑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很多人说长跑是枯燥的,实际上,这是没有入门的表现。不错,在长跑的很多时段,人会有不同程度的麻木,用惯性在跑。但是其根本的价值在于,人在长跑的饿过程中,自我的不断调整,不断地冲刺,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向自我挑战。就是既要节约体力,又要发挥体力。 每一次长跑都是一个艰难的心路历程。每一圈都有不同的感受。 做复杂有挑战的课题更是如此, 会有多次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也会有多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这样的反复正是人的精神需要的有效刺激。 四、长跑能带来激情。 人只有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潜力在于不断地挖掘。人在挖掘自己的潜力的时候才有更好的激情,而更好的激情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开始长跑之前,都要做点热身准备,不光是准备好身体,更要准备好心理。这种心理就是自我挑战的心理。做科研也是如此,遇到一个挑战性课题才觉得自己的价值有了体现,才有真正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专注的投入和好的产出。 五、只有长期不断地积累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速生的东西从来都不是长寿的东西,这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经过长久艰苦努力创造的结果大多数也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如果就希望立竿见影,其实就等于放弃了真正的科研。我经常跟学生说,很容易就做出来的东西,基本上不是好东西,就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尤其是系统性的克服困难,才可能是好东西。 长跑是很好的身体锻炼,也是很好的心理磨练,经过了这样的磨练,人似乎才更健康。科研的心理也需要经过长跑的锻炼才能更加健康,但是前提是我们要准备去长跑。 如果我们连长跑的勇气都没有,那我们就不要期望我们能够得到好的科研成果。生活也是如此,不要急于跑到终点,享受中间过程,不断地掌握跑的技巧,挖掘自己的潜力,最终得到正果。 身在其中,撰文以自勉。
个人分类: 如何达到自由学术王国|1 次阅读|0 个评论
PRL高攀不上,不知名的垃圾杂志整天求投稿
njnuzhangwei 2012-11-17 20:09
如题。
2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仓廪实而知礼节
pinjianlu 2012-10-6 22:49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先圣先贤们认为老百姓不需要言传说教,只要腰包鼓了,素质就提高了,可真是这样的吗?当你看到那些开着豪车,随地吐痰的、满地丢垃圾的,你就会认为如果没有教育,这个民族就算出了再多的富翁,有钱人都买了多贵的私人飞机,也不会成为一个强大和受人尊敬的民族。 最近的新闻都很有意思,8天的大假本来是让大家有钱了,有个时间可以出去旅游,但是车祸、撞船等事故老是出现在眼帘里。高速路上成了停车场,完了之后满地大小便和垃圾。在高速路上堵车的时候,国外是不允许占用应急车道的,可国内呢?! 听说长城上满墙都是人,海滩上遍地都是人和垃圾。我呢,嫌烦,嫌脏,就不想到处去走了,在家里呆着,拿着山寨手机,听着最炫民族风,一笑而过。 多地景区垃圾遍地 长假成清洁工噩梦 http://news.163.com/photoview/00AP0001/28036.html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3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都叫院士,水平和素质却大不相同
热度 9 wya 2012-9-7 13:32
敢说真话、实话的院士是好样的! 说官话、不懂装懂乱发言的院士最终被人民唾弃!!! 甲方: 院士:中国在著名文献系统上论文85%都是垃圾 http://discovery.163.com/12/0907/08/8APO72DP000125LI.html?from=index “但是,我们发表在SCI上有用的论文却寥寥无几,15%都不够,另外85%都是垃圾论文——就是发表一篇论文,有点创新,讲了自己的观点,然后有了个试验数据,那就说是创新了。” 钟世镇 说,我们大声疾呼要搞转化医学,就是希望任何的学术研究都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乙方: 工程院院士:转基因大米试验合理合法 http://news.163.com/12/0907/03/8AP6T5FH0001124J.html 9月6日, 工程院院士李连达 表示,美国机构在中国儿童群体进行的“黄金大米”试验符合中国法律,也符合国际惯例,临床试验已证明试验安全。他称,这项测试目的明确,科研设计合理,试验结果也达到预期目的,从科学角度看不存在原则性错误,也不存在追究责任的问题。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961 次阅读|24 个评论
一件“皇帝的新衣”
热度 20 Taylorwang 2012-8-16 12:11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有时也有一定的道理,虽然我不相信有什么“上帝”。人的认识水平,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有限的,当你看到一个事物或现象,自认为眼见为实,而到处宣扬,且理直气壮时,若这个现象是其他人为的假象,你就变成了一个骗子,可能主观上你并不想骗,只是你被其他人骗了,但又不自觉地做了骗子的帮凶。 前三年参加了一个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会议,有个北京来的大学教授在会上宣读了她的研究论文,结论是垃圾渗滤液反渗透的浓水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设施没有任何影响。她还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吸附模型。当时我总感觉到这种结论是错误的,但她论文中有二年的现场实验跟踪数据,信誓旦旦地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我没有一手数据,我也相信她不会在数据上做手脚,故不好反驳她,但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反渗透处理工艺本身不能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它只是一个物理浓缩过程。它的优点是只要反渗滤系统开动,其淡水的水质很好,一定能达标排放,但其浓水将渗滤液中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及无机盐浓缩了,再将这个浓水回灌,理论上讲会在填埋场形成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及无机盐的积累,虽然垃圾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这种积累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许会有一个上限,如盐的浓度,就不会超过其饱和浓度,但随着回灌时间的延长,其浓度应不断增加。作为目前我国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流工艺,其在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之所以能得到大规模推广,我想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反渗滤系统的出水(淡水)是可以稳定达标的,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二、因为进口设备定位的利润较高,国内有一大帮素质较高的人,参与这个设备的推广应用; 三、也正因为利润高,它的商业营销成本也可大幅增加,只要有较高的营销成本,什么关系都能打通; 四、国内环保界某高层人士,在看到反渗透处理渗滤液的漂亮出水后,曾讲过,垃圾渗滤液只能用膜进行处理。 若膜法没有浓水的问题,即使它的投资及使用成本再高,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一定会作为处理工艺的首选。 尽管有教授的研究论文,以及膜供应商的各种研究报告,证明膜的浓水回灌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没有影响,但有经验的环保工程师和环境工程领域的专家都对这个结论都表示怀疑。 今年以来,我们陆续地接触到一些使用双膜法运行的垃圾填埋场,一个是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另一个是广州番禺的火烧岗垃圾卫生填埋场。特别是火烧岗垃圾卫生填埋场,采用了反渗透的工艺,浓水回灌进填埋场。这个工程是广州亚运会期间才启动的,算起来系统才运行了几个月,反渗透的浓水,已从启动运行初期的 COD 2000 mg/L 左右,升到 4000-6000 mg/L ,总溶解盐的增长更快,比回灌初期增长了 3 倍。回灌水已影响了生化及后续膜处理系统的运行,膜通量也在不断下降。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佛山的垃圾填埋场都用膜法处理,都存在了废水越来越浓,盐越来越多,废水越来越难处理的迹象。 这三个垃圾卫生填埋场,都在广州附近,处理系统都受到当地环保部门严格的监管,不存在偷排现象。 了解了这些情况,一种观点在我脑中越来越鲜明了,那就是:只要不存在偷排现象,膜的浓水回灌就会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产生影响,就会使渗滤液的盐及不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浓度越来越高,处理难度越来越大。这话反过来讲行不行呢?即 只要是用膜的处理系统,若运行数年,膜的浓水回灌,对处理系统没有影响,运行方一定有“偷排”,无论是偷排渗滤液也好,还是偷排反渗滤的浓水。 有了这个想法,我在给全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培训课时,问了二个运行垃圾填埋场来参加听课的员工,他们就是用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我问他们浓水如何处理,他们讲,回灌了。我讲对处理系统有没有影响,若没有影响就一定存在偷排。他们心照不宣地笑了。 从原理上来讲,可能全国都存在类似的问题。那个教授也许真的安排自己的研究生去垃圾填埋场取样做了实验,在他们做实验的那几天,没有偷排,或白天他们做实验,没有偷排,他们不在那边的时候,晚上他们不做实验的时候,可能就偷排了。只要存在偷排,就不可能存在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及无机盐的积累,这样,当一年以后,再去取样做实验,结果就是浓水回灌没有影响了。他们的数据是真实的,但结果是荒谬的! 对干旱地区,用反渗滤,将渗滤液浓缩了,淡水回用,浓水能通过当地的气象条件直接干燥固化,可能还是可行的。若垃圾渗滤液的浓水回灌而导致渗滤液的偷排,则这套昂贵的反渗透处理系统只是一个摆设而没有实际作用了。 我们国家这么大,全国已上反渗透膜法的渗滤液处理厂应有数百家,可悲的事,一个负责人被人误导的错误谈话,导致了一个错误行业的兴起,这笔浪费的费用将达数百亿元,更不要说每年还要装模作样的运行费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垃圾渗滤液采用反渗透法来处理,而又不对反渗透的浓水进行深度处理,这种反渗透的处理工艺,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10214 次阅读|47 个评论
[转载]网络垃圾信息,我也全能包容
热度 1 xupeiyang 2012-8-2 07:31
网络信息时代,最多的是信息,一天的信息量是前20年的总量。 毫无疑问,网络垃圾信息占绝对数量,但我们也要容忍。 没有垃圾信息,哪来有用信息呢。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3497 次阅读|2 个评论
捡垃圾成功者---写给我的研究生(三)
热度 23 hanshiqing 2012-7-31 11:21
捡垃圾成功者---写给我的研究生(三) 韩世清 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 我老家有位表兄,捡垃圾成功了人生。 而这十年中,我内心最佩服我的这位表兄亲戚。 这位表兄,可能大我近 20 岁,由于家里条件差他没有上过学,不认识汉字。我小时候家在南京郊区的江宁最偏远农村,这表兄在生产队劳动,住在2间小小低矮的瓦房里,老早就娶妻生子了,一男一女。后来,分田到户,他就忙着几亩田,养些鸡和鹅鸭,孩子上学,老婆身体不好,日子清苦。 99 年我去美国留学的时候,他到了县城东山,在城中村租了一间平房,开始了捡垃圾的生活。每天带着几个麻袋,一杆破称,在县城到处转悠。 02 年我回国,那时候江宁已经撤县设区,东山成为南京的新市区。春节他到我家给我父母拜年,听他谈了他的生意经,如何克扣斤两,如何巴结门卫保安进入小区或厂子收垃圾。我看他的手,黑黑的污染物浸透在龟裂的手指沟里,想必他生活艰辛。 又过了一年,我从上海休假回家,听说他花 7 万元在东山买了套商品房(当时房价九百每平),这钱是他捡垃圾赚的,没有贷款。这时他儿子大学毕业工作了,这房子给了儿子,自己还住在城中村的租房内。儿子工作努力有出息,并且很快娶了老婆,后来又给他生了个孙子。 又过了两年, 05 年我回南京工作,听说他花了十几万又买了一套商品房,自己住着,这次钱不够全付,贷了银行款几万元(现在早已还清了)。她的女儿在苏州上日语大专已经毕业了,留在苏州一家日资公司做翻译,后来在苏州新区找到如意郎君成家了。 如今,地铁和市内高架已经通达江宁,东山附近成了新南京包括老南京市民向往的生活工作地区,房价已经飙升到一万五每平,好多硕士博士毕业的高级打工者也望房兴叹了! 这老兄早已不再捡垃圾了,他已经不愁生活,不愁子女,他开始了养老的城市生活!并且每周去教堂礼拜开始了有信仰的人生。关键是他对什么社会现象都能谈论起来头头是道,一个不识字的人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捡垃圾的经历和生活让他悟透了很多的道理。 这其实就是成功者啊!---老来生活衣食住行无忧,子女教育培养的好,还能同时深刻感悟生活!要知道表兄是文盲农民一无所有起步啊!我每次见到他,都不敢怠慢,我很尊重地和他交谈,听他的看法。 回看自己,当年以为留学读博士后多么的了不起,其实也是个捡垃圾的,也靠捡垃圾的钱买了房子。不过,表兄捡的是生活垃圾,我捡的是科研垃圾,化学垃圾,我每天在文献堆里在实验室里捡垃圾。想想他,想想我,我们有相似之处,是靠自己的勤奋自立。所以我也应该知足了。
个人分类: 科研与研究生培养|10084 次阅读|39 个评论
妄想执著是垃圾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7-30 16:58
毛毛虫变蝴蝶 —癌细胞变快乐佛细胞 道证法师讲述 林美瑛·李曜安·蔡佩芹·妙音· 东吴大学净智社·林嘉雯·蔡淑女敬记 癌细胞可以变成快乐的佛细胞 李木源居士(癌细胞变功德林) 超越血癌的博士(放生—放慈悲心生,放己重生) 欢喜心的力量 两位乳癌患者的启示 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超越肝癌的勇者 妄想执著是垃圾 ‘快乐无忧是名为佛’,以前我们在医学院讨论过这句话,有位同学说:‘那不稀奇,我也会,我现在快乐无忧,现在就是佛了!’大家都笑起来。另外有一位学长回他一句话说:‘明天教授把你当掉了,女朋友又把你抛弃了,看你还会不会快乐无忧?保证你会怨天尤人,绝对不会快乐无忧!’太家都笑,那位同学自己也笑著说:‘说的也是,我这个佛很短暂啊!是个泡沫佛,像个肥皂泡沫,随时随地都会破灭的。’,其实佛本来就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觉悟而快乐无忧,但是我们心里充满了妄想执著,每天都烦恼挂碍,被乱七八糟的思想牵引著,所以无法快乐无忧,本来有的佛性力量和潜能也都发挥不出来。其实我们也可以选择—把妄想执著当作垃圾一样丢掉,来享受清净自在的本性,这是没有人可以阻拦的,但是我们很莫名其妙地很喜欢‘占有’,就是占有著痛苦、黏在痛苦上不能自拔也甘心。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3204 次阅读|8 个评论
从杨卫校长玩牌到刘岩评语!我怎么跟这货干上了呢?
热度 9 jove985 2012-7-23 12:56
从杨卫校长玩牌到刘岩评语!我怎么跟这货干上了呢?
引言: SCIindex 2012-7-23 10:35 一所垃圾大学!大学垃圾,和掌门人垃圾直接相关。 2000年,浙大想把我作为高端人才引进,我和这所大学当时的人事处长杨文海通了电话,得出的结论,吹的,实际上,很垃圾,所以没有去。 如今,我已经当选为世界上当选难度仅次于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院----欧洲科学和艺术学院的院士,和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大学教授高锟一起,成为这个世界著名科学院科学部,和技术学部仅有的两位中国国籍院士。我今年才44岁,是这个科学院10年来当选的最年轻的院士。 我庆幸,当年没有去浙江大学。 我在浙大学习过一段时间,对浙大有所了解。浙大这几年在杨校长的精心代领下的确做出了不少成绩,但的确也有过失比如学生和老师压力过大,但我觉得没有十全十美的校长,杨校长的功劳抵过过失,杨校长很平易近人也很实在没有架子。所以我认为杨校长是一位合格的大学校长。 从图片来看 杨校长玩游戏是在休息期间,我想这无可厚非,请各位观察,不论什么会议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在看手机? 你们也参加过会议 你们都是从头到尾仔细倾听吗?所以,不要揪着小事跟自己过不去 这只能说明你宽己严他。 这位博主,我实在不敢恭维,作为晚辈,我也实在不能在此批评您什么。但是作为同行,我觉得您现在的位置和您的人品实在不般配,您没能来浙大是浙大学生的福气。 当然,我也为您的学生感到悲哀,您的学生在人生的重要关口遇见了您这样一位极品导师实在是人生之大不幸!在此为您的学生默哀三分! 浙大教育我们先做人在做事,我认为人品是比所有其他东西都要宝贵,如果没有合格的人品我想您的同事,学生都会很排挤您吧。人--还是活在集体当中 我觉得您活的很累,当然周围的人会更累,因为您太奇葩了! 不论你事业做的多大,但我认为都不会长久的,您得了那么多奖状和头衔都是空有虚名罢了! 在此,我深深的为您感到悲哀! 在此,我为您的学生默哀三分! 在此,我为您的同事感到伤心! 在此,我为您的家人感到无耻! 在此,我为您的父母感到羞耻! 这是真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2312-246659.html
8523 次阅读|47 个评论
[转载]深圳唯冠是什么垃圾公司?
热度 1 daladala 2012-7-9 17:15
它生产了什么手机或平板了? 要说样品,我也会给你造一个。 要有消费者买到你的产品, 否则就是一个皮包公司。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艾玥:中国企业“咬”苹果,是流氓还是维权? 正文 我来说两句 ( 752 人参与) 2012年07月09日09:07 来源: 南海网 作者:艾玥 打印 字号   据媒体报道,上海智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智臻网络”)在上海一家法院起诉苹果公司手机iPhone 4S的Siri侵犯了其发明专利。这家开发“小i机器人”语音助手服务的公司要求法院判处苹果侵权,并承担诉讼费用。与此同时,江苏雪豹日化有限公司(“江苏雪豹日化”)起诉苹果公司侵害其“雪豹”商标权,要求苹果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并赔偿50万元人民币。目前,该案已被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受理,将于7月10日开庭。   上周一(7月2日),广东高院刚刚宣布苹果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与深圳唯冠的和解iPad商标纠纷,随即第二天就传出另外两起针对苹果的侵权诉讼。 全球知名的苹果公司,在华频频遭遇诉讼,究竟是国内企业越来越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还是如有人质疑的,为了盈利炒作,而采取“流氓式创新”要咬苹果一口?   这一连串的针对苹果公司的诉讼,时机的巧合让人不禁怀疑有炒作,以此借“苹果”出名。但更令人深思的是,在世界专利领域傲视群雄的苹果公司,在中国却频频败走麦城,一再遭遇频繁发生的知识产权诉讼,这究竟是中国知识产权的觉醒,还是树大招风,国内企业都想咬一口?   撇除道德因素,从法律层面上讲,在iPad商标案中,苹果公司确实存在着律师尽职调查不到位、在商标转让程序上存在漏洞,没有到国内工商部门盖章和商标部门办理转让手续等问题,6000万美元,也是苹果公司为其疏忽付出的一笔不小代价。   这场案件刷新了中国商标诉讼赔偿的记录。虽然唯冠公司希望赔偿4亿美元(约25.5亿人民币),但经法院调解,最后付出的6000万美元(约3.8亿人民币)费用,仍创造了国内商标侵权的记录。此前,2009年7月,苹果与汉王公司达成“i-phone”商标的转让协议,涉及金额约2500万人民币。不少知识产权律师表示,iPad商标这一战役过后,势必将推高国内商标侵权的赔偿金额。   当然,此案也反映出国内企业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唯冠的代理律师马东晓就表示,这起案件的一大启示就是,知识产权对企业很重要,国内企业一定要抢先布局,企业要有抢先的意识、积累的实力和布局的眼光,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   然而,正如著名的知识产权律师、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游云庭评论所说,iPad商标在国内虽然是唯冠公司注册在先,但品牌的美誉度主要是苹果创造,唯冠公司什么都没有做,就因为一个在先注册的商标和一次不诚信的拒绝履行合同行为就可以拿到高额的品牌溢价,显然对苹果不公。   虽然区区六千万没有对苹果公司来说是九牛一毛,也物有所值,但这一先例却可能让中国企业的整体交易成本上升,因为诉讼中暴露出了在中国经营业务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商业惯例和司法标准问题,以及中国企业履行合同的诚信问题。这些都将加大外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交易中的不信任感,影响中国企业整体信誉,从而提高中外企业交易的成本。   近年来,涉及中国的知识产权案件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自身对知识产权问题也应更加重视,确保行为合规,以免陷入商战纠纷。如在商标权问题上,今年2月,美国篮球传奇人物迈克尔吠丹起诉国内乔丹体育公司侵权,未经许可,滥用其姓名和形象以谋取商业利益。从某个角度来说,“乔丹体育”借用乔丹的名号在体育用品行业行销,本身就是侵权。值得反思的是,在乔丹诉乔丹体育侵权时,国内却在大谈“保护民族企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唯冠式维权,可能激发了更多抢注潜在商标的热炒。而没有实质创新,单靠模仿抄袭和抢注商标这类非正当手段来牟利,并不是一个真正推动企业创新的长远行为。这时候你可能得到了6000万美元,从长远来看,唯冠失去的会更多。   为何美国在科技和互联网业上,会出现IBM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雅虎、Google公司和苹果等世界名企?因为他们代表着科技不断的创新浪潮,能一再保持世界领先的创新,永远走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上。   一方面,美国开放和创新的环境,与金融、风险投资的结合,足以推动产业更新。另一方面,美国良好的法制可以促进企业强大,而且通过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等来严格规避企业做大后滥用垄断地位,确保市场竞争自由,推动更多的企业创新。   只有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又同时自身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如是,对中国的企业来说,道理也一样。    新闻回顾:    江苏雪豹起诉苹果商标侵权 仅索赔50万只为维权
3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内含子不是垃圾
热度 1 weiwu207 2012-6-30 22:11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而原核生物结构基因只有外显子。过去人们认为内含子是进化过程中留下的垃圾,就像人的阑尾一样,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内含子可以是调节基因,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内含子在必要时能作为外显子表达出蛋白质;作者的研究也显示:一种催乳激素受体基因内含子也能在外显子突变时补充到编码序列中。我写这段小文是告诉人们,不要过分相信教科书,科学在发展,人们会逐渐更新原有的认识。
20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扔垃圾
热度 2 ECT 2012-6-17 11:32
垃圾总是要扔掉的 不然你会很累 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 我们也要学会扔掉 扔垃圾也要有技巧 扔得确到好处才对 心理上的垃圾更是如此 不扔你会崩溃 我们常说两扇门 上班关掉家里那扇门 下班关掉班上那扇门 不能相互影响 人就那么一点精力 用到这多了 用到那里就会少 如再被垃圾占据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不划算了”
1948 次阅读|3 个评论
nature系列杂志,没有一个是垃圾杂志
热度 2 xupeiyang 2012-6-4 11:20
请你打开看看,哪个是属于垃圾杂志? Nature Communications Country : United Kingdom Subject Area : Biochemistry,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 Chemistry | Physics and Astronomy Subject Category : Biochemistry,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miscellaneous) , Chemistry (miscellaneous) , Physics and Astronomy (miscellaneous) Publisher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Publication type : Journals. ISSN : 20411723 Coverage: 2010-2011 H Index : 9 1. Natur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 Nature Genetic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 Nature Medicin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 EMBO Journal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 Nature Biotech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 Nature Neuroscienc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7.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8. Nature Immu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9. Nature Cell B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0. Nature Reviews Cancer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1. Oncogen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2.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3.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4. Nature Material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5.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6. 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7.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8.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9.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0.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1.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3. Molecular Psychiatr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4. Gene Therap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5.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6.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7.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8. Leukemia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9.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0. EMBO Report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1. Nature Method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2. Molecular Therap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3.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4. Nature Nanotech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5.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6.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7. Modern Path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8. Nature Physic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9.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0. Heredit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1. Nature Protocol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2. Genes and Immunit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3.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4. Spinal Cord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5. Cancer Gene Therap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otence Research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7. Ey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8.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49. 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0. Pharmacogenomics Journal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1.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2. British Dental Journal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3. Journal of Perinat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4. Nature Geoscience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5.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6.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7. 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8.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59. Nature Chemistr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0. ISME Journal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1.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2.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3.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4. Nature Reviews Ur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5. Mucosal Immu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6.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7. Lab Animal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8. Nature Communications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69. Evidence-Based Dentistry . United Kingdom.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search.php?q=Nature%20Publishing%20Grouptip=pub 自然出版集团对饶毅教授近日在科学网所发布的言论深表遗憾?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372do=blogid=578579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73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垃圾论文有高下之分吗?
热度 7 陈小斌 2012-6-1 23:25
我的上篇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148do=blogid=577353 )已经表明,有些技术研究领域,研究成果虽然没有什么用(包括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但却可以发表出一堆论文。有人说(好像杜立智老师博客里曾经说过),所有论文中99%以上都是垃圾论文。我给出的两个例子应该算是垃圾论文产生的方式之一吧。 好像是谁采访过一名老外,问及论文评价的问题,回答说,SCI因子主要是评价学术期刊的,而难以用于评价一篇具体的学术论文。她还提到,即使是Nature上的部分文章,在SCI影响因子的统计期限内,也可能没有一次引用。确实,论文应该有自己的统计评价因子。论文本身的引用率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完全反映一篇文章的价值,但作为统计参数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体现一篇论文的影响力的。这一点我还是承认的。 99%的垃圾论文,这么大的比例,一定不是全部发表在一般刊物上的,一些牛刊上的垃圾论文一定也为数不少。 那么,这些垃圾论文,这些既没有什么用、也没有任何人引用的垃圾论文,是否也有影响力的高低之分?比如牛刊物上一篇0引用垃圾论文是不是比一般期刊上0引用的垃圾论文更加出色?更加拥有学术价值或者应用价值? 如果觉得这个问题难以回答的话,那么,牛刊上(包括NS这样的顶级牛刊)那些既没有什么用、又没有任何人引用的垃圾论文,是否比一般期刊上的优秀论文——比如说引用10次以上,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的论文——更有价值?如果你觉得自己回答正确的话,那如何看待当前数SCI数的成果评价方式呢?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4589 次阅读|18 个评论
五分钟大谈科学:垃圾DNA的唯信息论
热度 8 tianyizhang6 2012-5-13 21:54
无维老弟对垃圾 DNA 感兴趣,俺就试试聊聊吧。 DNA 序列可以简单地分为编码 DNA (外显子,编码蛋白质)和非编码 DNA (外显子以外的部分)。按俺的理解,垃圾 DNA 就是这非编码 DNA 。非编码 DNA 主要有以下几个用途(有待补充): 1) 提编码 DNA 的安全性。编码 DNA 只占总 DNA 少部分,所以被突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2) 大大提高编码 DNA 的多样性。把一段 DNA 看成一根绳子,如果 DNA 都是编码 DNA ,那它的输出是一定的,只有一种信息;如果把这跟绳子砍成十九段,去掉 9 段,把剩下的十段拼接起来,那不同的拼接方式意味着不同的基因输出。所以,通常来说,一段 DNA 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的编码基因。也有极端的,例如编码 DSCAM 的 DNA 序列可以产生 38000 种编码基因。 3) 非编码 DNA 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可以编码多种 RNA 。这些 RNA 可以调节基因的稳定性,基因的表达量,甚至可以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这又大大提升了编码 DNA 输出的复杂度。 当然,以上只是非编码 DNA 的一些用途,它们的更多的特性还有待研究。 生物的编码方式与电脑很不一样,无维老弟慢慢比较吧。
个人分类: 分子遗传|5454 次阅读|17 个评论
我丢的垃圾到底是可回收的,还是不可回收的?
热度 2 tanli212002 2012-5-2 23:25
垃圾分类对垃圾的处理、资源化利用无疑是有利的。但是,当我在丢垃圾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很迷惑——我丢的垃圾到底是可回收的,还是不可回收的?跟我有同样迷惑的人肯定不是少数,“相关部门”是不是应该 更明白地指出什么是可回收的,什么是不可回收的 。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在 消费品的包装上注明该包装应该丢在哪个垃圾桶中 。
2859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