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科学发展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科学发展

相关日志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贡献
fqng1008 2019-6-24 20:57
一、 拒斥形而上学 反形而上学并非逻辑实证主义的创举。诚如卡尔纳普所说 : 从古希腊的怀疑派起,到 19世纪的 经验主义者 为止,有过不少反对形而上学的人,各式各样的批评都提出过。逻辑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有它自己的特点。首先 , 逻辑实证主义之所以反对形而上学 , 不是因为它的学说是和我们的经验相矛盾的,也不是因为它的问题超出了人类理智的界限 , 而是因为形而上学的命题是无意义的。其次,在怎样反形而上学问题上,逻辑实证主义不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而是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主张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 什么是形而上学 ? 对此 , 卡尔纳普的回答是 : 我将把所有那样一些命题叫做形而上学的,即这些命题宣称表述了某种在全部经验之上或之外的东西的知识 , 例如 , 表述了事物真实本质的知识,表述了自在之物、绝对者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的知识。艾耶尔也把形而上学定义为一种对实在的本性的探索。他指出形而上学主要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假设 , 即哲学能够给我们提供关于超越于科学世界和常识之外的实在的知识。可见,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一切关于世界的 本原 、本质的命题,一切关于超验的实在的知识都是形而上学。 逻辑实证主义之所以拒斥形而上学是因为 , 形而上学命题割断了和经验世界的联系,在经验上、理论上,即在认识上是无意义的。所谓形而上学命题没有经验意义,它是指这类命题所涉及的对象不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既不能通过经验予以证实 , 也不能通过经验予以否证。换一句话说 , 即形而上学命题不能在经验范围内确定其真假 , 而一个没有真假值的命题由于没有断定性的内容,因而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知识 , 即对增进我们的认识毫无帮助。在逻辑实证主义那里,意义一词总是从认识性的意义这个观点上来理解的。据此,形而上学命题都是一些无意义的伪命题。卡尔纳普说,我们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些论题 , 我们是拒斥这整个问题。 那么,什么命题是有意义的呢 ? 凡是有真假值的命题就是有意义的。有意义的命题分为两类,即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分析命题的真假可以借助逻辑规则推论出来,因为分析命题里谓词的含义就包含在主词中 ; 综合命题的真假可以通过经验予以检验,因为综合命题陈述的是 经验事实 。如果一个命题既不是真的,又不是假的 , 那么它在认识上就是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命题既不能根据逻辑规则也不能根据经验事实判定其真假,它既不是真的 , 也不是假的 , 而是没有真假值即没有意义的伪命题。所以 , 艾耶尔说 , 形而上学命题没有意义这一事实,并不仅仅是从它们没有事实内容这一点推论出来。它是从没有事实内容这一点结合它们不是先天命题这一点而推论出来的。卡尔纳普也说过 : 形而上学的命题没有意义 , 因为它们不涉及任何事实,这个看法 , 休谟已经表述过了。我们同意休谟的这个观点 , 把这个观点翻译成我们的术语就是 , 数学和经验科学的命题是有意义的 , 所有其他命题都是没有意义的。关于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以及这两类命题都是有意义的观点,它是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理论依据。 既然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 , 为什么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人 , 其中包括卓越的有识之士,在形而上学上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和热忱呢 ? 对此 , 卡尔纳普指出 , 形而上学命题虽然在认识上没有意义,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并不排除它有情感上的意义。因为形而上学确实表达了什么,它们就像笑、抒情诗和音乐一样,表达了人们的永恒的情感或意志倾向,表达了一个人对人生的总态度。既然如此 , 那么逻辑实证主义为什么不拒斥抒情诗而只拒斥形而上学呢 ? 对此 , 卡尔纳普的观点是 : 形而上学和抒情诗之间虽有着巨大的类似性,也有一个决定性的区别,即抒情诗是文学作品 , 没有人会到抒情诗里去寻找科学知识。然而,形而上学家们却相信,他给人们提供了某种真理性的知识。关于这一点 , 形而上学家们不仅欺骗了别人 , 也欺骗了自己。卡尔纳普指出 , 形而上学的非理论的性质本身并非是一种缺陷 , 所有的艺术都具有这种非理论的性质而并不因此就失去它们对于个人和 社会生活 的高度的价值。问题在于 , 形而上学具有一种欺骗和迷惑人的性质 , 即它给予知识的幻相而实际上并不给予任何知识。卡尔纳普说 :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拒斥它的理由。逻辑实证主义认为,自古以来,人们都没有弄清楚形而上学命题的这一性质,都在那里盲目地无休止的争论,争论了几千年而毫无结果。逻辑实证主义则第一次弄清了形而上学命题的性质,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这一争论。 那么,逻辑实证主义是怎样拒斥形而上学的呢 ? 在这个问题上,卡尔纳普的《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一文是颇具代表性的。 卡尔纳普的论点是 : 逻辑分析揭示了形而上学的断言陈述是假陈述。他指出 : 语言包含词汇和句法。因此,假陈述有两类 : 一类是包含一个被误认为有意义的词 ; 另一类是组成句子的词虽然有意义,以一种违反句法的方式凑在一起,因而并不构成一个有意义的陈述。 我们先来看第一类假陈述 , 即一个句子包含了一个被误认为是有意义的词 , 而实际上这个词没有意义 , 只是一个假概念。那么 , 一个词的意义是什么呢 ? 卡尔纳普指出 : 决定一个词的意义的是它的应用标准 (即它的基本句型、真值条件、证实方法所结成的可推关系)。应用标准是决定意义的充分条件。说到底 , 一个词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否为经验所证实。例如 , X是一块金钢石。在这个句子里 , X是用来指称金钢石的,而金钢石属于事物范畴,可以用经验来检验其真假,因而是有意义的。许多形而上学的词并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因而是无意义的。例如X是世界的本原。在这里 , X是用来指称本原的,而本原这个词就是一个无意义的词。因为形而上学所谓的本原,即起源于、先于,并不是指时间上在先,而是指形而上学方面在先。由于这个形而上学方面又是没有标准的 , 因此本原这个词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假概念,包含这种假概念的句子就是形而上学的假陈述。 再看第二类假陈述。在这类陈述中 , 组成句子的词虽然有意义,以一种违反句法的方式凑在一起的,也是无意义的。卡尔纳普指出 : 语言的句法规定了哪些语词组合是允许的 , 哪些是不允许的。然而 , 自然语言的语法句法并不能完全消除一切无意义语词组合的任务。例如 , 凯撒是一个质数这个句子虽然符合自然语法规则 , 但却显然是一个无意义的假陈述 , 因为人的名称和数的名称属于不同的逻辑类型。卡尔纳普指出 , 这一事实说明 , 从逻辑观点看来 , 语法句法是不适当的。如果语法句法准确地符合逻辑句法 , 假陈述就不会产生了。当然 , 许多形而上学的假陈述不像上述例子那么明显 , 那么容易看出来。卡尔纳普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为例,它指出这个命题就包含着两种基本 逻辑错误 : 第一个错误在我在这个结论中。因为存在不是一种性质 , 它只能与谓词连用而不能与名称 (主词 专有名词)连用,不能说我存在、 “ 上帝 ” 存在、神秘力量存在。第二个错误在于从我思过渡到我存在。因为,从我思得到的结论不是我在而是存在着思维的东西。通过上述分析 , 卡尔纳普得出如下结论 : 有 意义的形而上学 陈述是不可能有的。 拒斥形而上学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纲领性口号 , 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目的之一。因为只有拒斥了形而上学,才能使哲学从传统的知识体系转变成一种逻辑分析的活动,才能通过逻辑分析澄清有意义的概念和命题 , 为事实科学和数学奠定 逻辑基础 。 二、 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 所谓意义标准 , 指确定一个命题有无认识意义 , 即确定一个命题是否为真或为假的可能性的标准。如卡尔纳普所说 : 知道一个句子的意义就是知道它会在哪种可能的情况下是真的 , 它会在哪种可能的情况下是假的。一个有可能确定其真假的命题就是有意义的 , 反之则是无意义的。因为一个没有真假值的命题,没有断定性的内容 , 不能为我们提供任何知识。在逻辑实证主义那里 , 意义标准是拒斥形而上学的理论依据,它是区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如前所述 , 逻辑实证主义把有意义的命题分为两类 : 分析命题或数学和逻辑的命题、综合命题或经验科学的命题。他们认为 , 分析命题包括重言式和矛盾式两种类型。重言式是同语反复 , 是永真的 , 如所有的鳏夫都是男性的 ; 矛盾式是永假的 , 如有些鳏夫不是男性的。由于分析命题的真假可以通过逻辑规则推论出来 , 即从逻辑关系上就可以确定其真假 , 所以分析命题具有 逻辑意义 或形式意义。综合命题是经验科学的命题。由于这类命题是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 , 其真假可以通过经验予以证实 , 因此具有经验意义。逻辑实证主义把确定综合命题即经验科学的命题是否有意义的标准 , 称之为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或经验意义的标准。 那么 , 怎样确定一个经验科学命题的意义呢 ? 对此 ,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原则 , 即可证实性原则或经验证实原则。所谓证实原则 , 指的就是 , 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 , 是否是一个经验科学的命题 , 就看有没有办法用经验去证实它或否证它。可以证实或否证的命题就是有意义的 , 反之就是无意义的。据此 , 一个命题的意义就在于证实它的方法。石里克指出 : 陈述一个句子的意义 , 就等于陈述使用这个句子的规则 , 这也就是陈述证实 (或否证)这个句子的方式。一个命题的意义 , 就是证实它的方法。证实原则就是确定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 , 是否是经验科学命题的标准。换一句话说 , 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就是证实原则。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卡尔纳普所说 : 认识论的两个主要问题就是意义问题和证实问题 33 ; 33 ; 在某种意义上 , 这两个问题仅仅有一个答案。如果我们知道是什么事情使一个语句被发现是真的 , 那么我们也就晓得它的意义是什么了。 因此 , 一个语句的意义在某种涵义上是和我们决定它的真或假的方法相等同的 ; 而且只有当这样一种决定是可能的时 , 一个语句才有意义。 此外 , 证实原则要求的只是原则上的可证实性 , 即当且仅当一个句子在原则上可以被证实 (或否证)时 , 它才是有意义的。所谓原则上的可证实性 , 是指证实的逻辑的可能性 , 而不是指实践的可能性。石里克说 : 必须强调指出 , 当我们讲到可证实性时 , 是指证实的逻辑可能性 , 除此以外 , 没有任何别的意思。艾耶尔也指出 , 有一些有意义的论及事实的命题 , 即使我们想去证实也不能证实 , 这只是因为条件暂不具备。但是 , 我们在理论上可以想像到 , 一旦条件具备 , 我们就可以证实它。因此 , 我认为 , 那个命题如果不是在实践上可以证实的 , 那末 , 它是原则上可以证实的 , 因此 , 那个命题就是有意义的。注意 , 在逻辑实证主义那里 , 证实原则只是意义标准 , 不是 真理标准 。它不是用来判定一个命题之实际上为真或为假的方法 , 而是用来确定一个命题之为真或为假的可能的方法。作为意义标准的证实原则是探究真理的必要条件 , 即首先要确定或澄清一个命题的意义 , 然后才能判定它是否为真理。 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就是证实原则。根据这一原则 , 石里克指出 : 一个命题的意义 , 就是证实它的方法。卡尔纳普也说过 : 对于一个既定的命题进行逻辑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找出证实那个命题的方法。既然一个命题的意义就在于证实它的办法 , 那么什么是一个命题的证实方法呢 ? 或者 , 用什么方法去证实或否证一个命题呢 ? 在这个问题上 ,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案。 卡尔纳普在回答什么是一个命题的证实方法时指出 , 我们必须区分两种证实 , 即真接证实和间接证实。所谓直接证实 , 就是将待证实的命题与我们当下的经验作比较。任何一个对于当前的知觉有所断定的命题 (如这朵花是红的) , 都可以用我们当前的知觉直接地予以检验。所谓间接证实就是指 , 对于一个不可能直接证实的命题 P , 只能通过真接证实那些从 P以及其他已经证实了的命题推导出来的命题 , 来予以证实。可见 , 所谓间接证实 , 最终还是归结或还原为直接证实 , 只不过多了一套 逻辑推演 的过程。在卡尔纳普看来 , 一切经验科学的命题都可以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方法予以证实 (或否证)。 除上述方法外 , 有的逻辑实证主义者还提出用逻辑推导关系来确定一个命题的意义 , 即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 , 取决于能否从该 命题逻辑 地推导出一类可观察的命题。 例如 , 魏斯曼提出的可证实性标准的表达式是 : 任何命题 S要在认识上是有意义的 , 必须有观察命题 O33 ; 33 ; O的一个无矛盾的有限集 , 使 S推导出O33 ; 33 ; O的合取式 , 并且由后者推导出 S。例如 , 要确定命题 (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是有意义的 , 必须能从 S推导出一系列观察命题O(这是一只天鹅 , 并且是白色的 ),反之 , 也能从这些观察命题 O推导出命题S。魏斯曼的这个可证实性标准的表达式显然要求太高 , 科学理论中的很多命题都无法达到。于是艾耶尔又提出了一个较为缓和的可证实性标准的表达式 , 即 : 任何命题 S要在认识上是有意义的 , 必须有观察命题 O33 ; 33 ; O的有限集 , 使 S推导出O33 ; 33 ; O的合取式 , 而 O33 ; 33 ; O则确证S或给S以一定的概率。这个表达式只要求由S推导出观察命题 , 但不要求由观察命题推导出 S , 观察命题只要能确证 S , 即给 S以一定的概率 , 使 S具有或然性 , 那么命题 S就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 , 艾耶尔的这个表达式不要求命题 S被完全证实。逻辑实证主义认为 , 科学理论是相对的 , 永远不能完全地被证实 , 否则科学就不能发展了。 艾耶尔的表达式比魏斯曼的显然要宽缓得多 , 所以叫弱可证实性标准 , 魏斯曼的表达式则被称为强可证实性标准。艾耶尔对可证实的这个词项的强意义与弱意义的区分作了如下说明 : 一个命题被认为是在那个词的强意义上可证实的 , 如果并且仅仅如果它的真实性是可以在经验中被确实证实的话。如果经验可能使它成为或然的 , 则它是在弱意义上可证实的。 作为意义标准的经验证实原则 , 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核心理论 , 是他们用以拒斥形而上学和奠定科学知识基础的方法论原则。但是 , 由于证实原则在实际运用中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理论困难以及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 因此 , 这一原则被不断放宽。可以说 , 逻辑实证主义在证实原则上的分歧和论争是导致该学派分化和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语言的逻辑句法 根据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 , 确定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的方法就是把命题同经验事实相对照。纽拉特、卡尔纳普等人很快发现 , 这个方法存在两个问题 : 首先 , 从理论上说,科学命题是不可能被完全证实的 ; 其次 , 把命题同经验事实相比较 , 仍然带有唯我论的形而上学遗迹。于是卡尔纳普等人抛开命题的经验内容 , 转向了对语言的逻辑句法的研究。 所谓语言的逻辑句法 , 指的是关于一种语言的形式的理论。对语言形式的研究就是只涉及语言的形式 , 而不涉及其内容 , 即主要研究语言中的规则、定义、句子及其组成的各个符号的种类和排列等 , 而不涉及这些符号或句子的意义。卡尔纳普指出 , 形式的语言应被理解为说话的规则系统。一个形式的语言的规则系统包括形成规则和变形规则。形成规则和语法相似 , 某一系统的形成规则 , 决定着该系统的句子如何能由各种不同的符号构造出来。例如 , 一个主词符号 S可以与一个谓词符号P用系词是连接起来 , 组成 S是P这样的句子。变形规则和演绎逻辑相似 , 它规定如何将给定的句子变形为其他的句子 , 也就是说 , 规定了如何从已给定的一些句子推演出其他的句子。例如 , 从所有的 S是P可推出这个S是P , 或者从所有的 a都是b和所有的b都是c可推出所有的a都是c。卡尔纳普认为 , 形成规则和变形规则是构成一个语言系统的两类基本规则 , 某一语言系统的逻辑句法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由于逻辑句法的规则完全不涉及句子的具体含义 , 而只是用纯粹形式的方法来表达 , 因此 , 确定了某一语言系统的形成规则和变形规则 , 就可以确定哪些句子形式是该语言系统所允许的或有意义的 , 哪些句子形式是该语言系统不允许的或无意义的。 至于一个形式的语言的规则系统是怎样确定的 , 卡尔纳普主张用容忍原则或语言形式的约定论原则。根据这一原则 , 任何一个语言系统 , 只要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和自足性 , 就有其存在的权利。人们完全可以任意选择采用任何一种语言系统 , 因为不同的语言系统并无正确或错误之分 , 只有相对于某些特定的目的来说 , 是否方便与合适的问题。 卡尔纳普把语言的逻辑句法看做是关于一种语言的形式的理论 , 因此 , 对语言的逻辑句法的研究 , 也就是对作为一个规则系统的语言形式结构进行分析。对一个语言系统进行逻辑句法的分析 , 首要的一点就是区分两种不同的说话方式 , 即形式的说话方式或实质的说话方式。形式的说话方式只涉及语言的表达形式 , 即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形式 , 而不涉及语言所表达的对象。形式的说话方式采用的是句法句子 , 如玫瑰花这个词是一个事物词。实质的说话方式从它的表达形式上看似乎涉及的是对象 , 但严格说来 , 只涉及这个对象的名称。所以 , 实质的说话方式采用的句子 , 看似真对象句子 , 其实是假对象句子。如玫瑰花是一个事物 , 这个句子和真对象句子 , 如玫瑰花是红的 , 从表达形式上看似乎都涉及到玫瑰花这个对象 , 但实际上玫瑰花是一个事物只涉及了玫瑰花这个名称 , 而没有涉及它的任何性质 , 如颜色、形状、气味等。采用假对象句子说话就是实质的说话方式。 卡尔纳普指出 , 使用假对象句子或实质的说话方式 , 经常会导致误解、混乱和无谓的争论 , 在哲学的领域中尤其如此。传统哲学中的许多无谓的争论都是采用实质的说话方式引起的。例如 , 实证论者主张事物是感觉材料的复合 , 实在论者主张事物是物理要素的复合 , 于是就会发生对于事物到底是什么这个假问题的无休止的争论。解决这种争论的办法就是把实质的说话方式翻译为形式的说话方式。形式的语言习惯的表达式如下 : 一个物理对象的名字 (例如月亮这个语词)是可归约为感觉资料谓词(或知觉谓词)的。卡尔纳普认为 , 如果我们把实质的说话方式翻译成形式的说话方式 , 就有可能把这两个对立的命题调和起来 , 消除关于形而上学假问题的争论。 这种用形式的说话方式代替实质的说话方式 , 用句法句子代替假对象句子的方法,即是逻辑句法的分析方法。其具体方法就是 , 用事物指称来代替事物 , 用关系指称来代替关系,用数字指称来代替数字,用时间指称来代替时间 , 等等。卡尔纳普认为 , 通过这种翻译成形式的说话方式的方法,我们就使逻辑分析摆脱了一切语言以外的对象本身的提示 , 因而我们就只管语言表达的形式了。 卡尔纳普指出 , 只要把哲学局限于对语言的逻辑句法的分析 , 就可以不涉及与对象有关的问题 , 从而避免陷入唯我论。同时 , 确定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 , 也不在于看其是否与经验事实相一致 , 而是看其是否处在一个有关的语言系统中。 四、 现象主义和物理主义 现象主义和物理主义是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内部的两种倾向 , 也可以说是该派自身演变发展的两个阶段。逻辑实证主义认为 , 哲学的任务就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 逻辑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澄清科学的概念、命题的意义 , 从而为科学知识奠定基础。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 即选择什么样的语言作为一切科学知识的普遍语言,或者换一句话说,作为科学知识基础的语言究竟应当使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言。正是在这个问题上,逻辑实证主义内部出现了现象主义和物理主义的分歧。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 , 现象主义在逻辑实证主义内部占主导地位。现象主义主张用现象语言作为科学知识的基础。现象语言是以个人主观的感觉经验为基础的语言。现象主义的基本特征就在于从感觉、直接经验、所与出发 , 把主观的感觉经验看做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他们认为 , 主观感觉、直接经验是自明的、无可怀疑的 , 不需要任何检验和证明 , 也不是从什么命题推论出来的。因此 , 一切科学命题归根结底都可以还原为表示主观的感觉经验的命题。根据现象主义的观点 , 整个世界就是感觉经验的逻辑构造 , 一切科学知识都是借助逻辑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 , 科学知识应采用以感觉经验为基础的现象主义的语言。 物理主义产生于 30年代初 , 其倡导者是纽拉特 , 在他的影响下 , 卡尔纳普不久也转向了物理主义。于是 , 在维也纳学派内部出现了以石里克、魏斯曼为代表的现象主义和以纽拉特、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物理主义之间的争论。物理主义主张以物理对象而不是以感觉材料作为科学知识的基础,主张以表述物理对象的物理语言作为一切科学的普遍语言 , 并试图以物理语言为基础实现科学的统一。 物理主义指出 , 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是物理的事物和事件。因此构成科学知识的命题不应当是表述个人直接经验的感觉命题 , 而应当是表述所有人都能观察到的物理事件的记录陈述。感觉命题采用的是现象主义语言 , 记录陈述采用的是物理主义语言。所谓物理语言 ,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物理学中所使用的描述物理事件的语言。由于物理事件是处在一定的时空之中的 , 因此物理语言也就是对物理事件的时空点的描述。物理语言的特点是使用度量概念 , 如温度、速度、体积、比重、压力等。 卡尔纳普指出 : 物理语言是普遍的和主体间的。这就是物理主义的论点。物理主义之所以主张用物理语言作为一切科学的普遍语言 , 就在于物理语言具有普遍性和主体间性。所谓主体间性指主体之间可以互相了解、互相交流。比如 , 这块黑板有多长,不必争论,只要用尺测量一下就行。现象语言就不具备这一点,因为现象语言是以个人感觉为基础的 , 我的感觉别人无法了解,反之亦然 , 所以现象语言是不能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私人语言。卡尔纳普认为 , 物理主义语言的最重要的优点之一 , 就在于这种语言有主体间的交流性 , 也就是说 , 它原则上能够使所有使用这种语言的人都观察到为这种语言所描述的事件。所谓普遍性 , 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用物理语言来表述 , 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物理的事物和事件。物理语言即关于物理事件的记录陈述不仅适用于物理学 , 同时也适用于一切其他学科。 与物理主义有密切联系是科学的统一这个论题。物理主义主张用物理语言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语言。纽拉特说 : 统一科学的统一语言就是物理学的语言。卡尔纳普也认为 : 物理学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 , 这就是说,科学的任何领域内的语言可以保存原来的内容翻译成为物理学语言。致力于科学的统一,它是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卡尔纳普在《哲学和逻辑句法》 (1934年)一书中指出 , 各门科学为了实践的目的,的确可以被分开,它们都立足于同一基础上,归根到底 , 它们构成统一的科学。他还强调 , 统一科学并不意味着科学的所有分支的对象都是属于同一种类 , 而是意味着科学的各个分支的名词是逻辑的一致的。这就是说,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 , 统一的科学应当是建立在统一的语言的基础之上的。 现象主义和物理主义争论的实质是 , 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语言的命题或句子应是表述感觉材料的现象语言 , 还是表述物理对象的物理语言。纽拉特、卡尔纳普等人认为,现象主义是方法论的唯我论,物理主义是方法论的唯物论。当然,从现象主义转向物理主义并不意味着是从 唯心主义 转向了 唯物主义 ,因为现象主义和物理主义的分歧,只是方法论意义而非 本体论 意义上的,分歧的实质仅在于哪一种语言更适合作为科学的基础语言。 五、 发 展 20世纪30年代末 , 随着 维也纳学派 的解体 , 作为一个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也就分化瓦解了,该派所倡导的逻辑实证主义精神仍继续存在。二战后,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转到了美国,以 蒯因 为代表的 逻辑实用主义 就是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5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认知科学与心智的发生进化论
benlion 2019-1-30 10:42
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到现代的教育学理论 O 网页 与管理模式 O 网页 发展,儒家 O 网页 理性主义与自立精神,不同于神秘主义与造偶像运动。 神经系统与智力发育的基因表达是可调控的,在营养和教育的双重作用下,也就是遗传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且,系统医学与系统遗传学的思维起点,也就是基因相互作用和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研究。 1 )经典遗传学与杂交育种、 2 )分子遗传学与基因重组技术 O 网页 和 3 )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分别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上。 由于筹备国际转基因协会与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 BjZeng 与美国 l.Hood 的通讯是联系 Palmiter ,那时 Hood 也在做转基因 O 网页 ,在 2000 年与 M.Tomita 联系,则是因为 Tomita 与文特尔发表 e-cell 模型的论文;但是,国际上要到 1999 年 BjZeng 建立 biosystem network 网站和在国际刊物发布筹备国际会议与协会之后,才开始了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概念探讨与体系建立。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500 年 O 网页 - 不只是几年历史事件 O 网页 - 尼德兰革命 O 网页 - 1566 年的世界到底在发生些什么? O 网页 - 中世纪和中世纪之前,查理曼欧洲和不列颠,并非是发达与文明的中心,而且,在民族起源上也是后来的,之前是希腊化与罗马(罗曼民族)的地中海文明。 还央格鲁-撒克逊是来自北海区域,北欧维京人和亚瑟王的电影里有描述,在维京人( 9 世纪斯拉夫的俄罗斯起源也有其来源)之前有阿提拉帝国 - 来自亚洲的匈奴。 英伦三岛,其中的英国是央格鲁-撒克逊两个部落,与德国西北部和丹麦区域的是同一个民族,从德国到英国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的语言 - 低地德语,介于德语与英语之间,就如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汉堡包这类食物的方式,其实也是源于东方的鞑靼人。至于英国的纺织业、炼钢和运河这类工程技术,是经意大利而来源于中国。 当然,近现代科学与工业,实际上主要就是以这个区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可以说宗教改革以来的 500 年就是北海区域与英吉利海峡这个区域的历史,美国是其历史的延伸。 我的研究是 - 关键原因是勇敢开拓,这本身就是科学与企业的特征。 不敢探险不敢冒险,就不可能有这个历史过程,即,探险与冒险,才是根本上的特性。 功利主义与名利主义太过盛,保守和唯唯诺诺的拜偶像,就不可能有发达的科技与工业。 大规模的海归潮,从事教学与文化的社会发展,尤其是这个时期应该做的,介绍发达社会的科技体制与产业模式,才是最大实现回归的价值;因为,科技能否发达,尤其离不开其相应的学术文化与管理体制。 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文明的成果不会消失,而创造成果的民族却是有可能;所以,才会有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人类一万年的文明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总之,需要有危机意识。 科学史和科学哲学 — 拯救折翼的科学家 O 网页 - 6 本科学史名著 O 网页 - 之所以对量子场论等感兴趣,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研究出发点,包括,量子纠缠与 EPR 效应,尤其是外尔规范场论有关对称与不对称,也包括,埃舍尔的绘画艺术。而且,在本世纪伊始,我的生物系统英文网站,也出现在美国物理学家的弦论网页的链接列表里,这件事引起我的好奇;因而,再度做了有关科学与技术的历史考察。 附 - 万物起源 O 网页 — 从宇宙大爆炸 O 网页 到文明的兴起 O 网页 - 通往万物之理的第一步 — 量子引力 O 网页 - 薛定谔的情感世界 O 网页 - 『信息论之父』香农的数学与理工之恋 O 网页 - 进化论 和 熵 之间不得不说的秘密 O 网页 - 图论对进化生物学的启发 O 网页 细说化学发展简史 O 网页 - 波义耳 - 马略特定律 O 网页 - 光谱学起源 O 网页 — 牛顿分光实验 O 网页 - 光学中的物理学史 O 网页 - 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化学 O 网页 - 中国古代化学史 O 网页 - 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 O 网页 数学模型之美 O 网页 - 物理学中的架构和美 O 网页 - 追求对称美 O 网页 :规范理论的诞生 O 网页 - 从电磁场说起 O 网页 - 光是粒子还是波 O 网页 - 你真的了解多普勒效应吗? O 网页 - 光电效应的意外发现 O 网页 - 实验发现外尔 O 网页 费米子 O 网页 - 费米:理论与实验的双科大师 O 网页 - 比尔 · 盖茨:此生未遇的良师 O 网页 — 费曼 O 网页 - ( 2019 年 1 月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科学与历史|2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话说物理学基本原理
zhulin 2017-4-20 22:59
在科学发展的每一个层次上,我们都把一些东西当成表象,而把另一些东西当作本质来解释它们,但当我们进入到更深一个层次中时,原来的本质变成了表象,我们用更普遍的原理当作本质。无论如何,众多的科学解释最后总会收敛于越来越简单的原理。我们把物理学看成大树,那么树根就是基本原理。大树是从根部一点点成长起来的。 物理学原理应该是简单自明的,必须是包含物理概念,(长度,时间,质量等)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这种简单性是基于我们人类头脑思维认知理解世界的基本要求。 由于历史或其它条件所限,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一定深刻,所以在某一阶段的所建立起来的原理不一定尽善尽美,都有它的局限性,但当新的原理出现后,则原有的原理只是新原理的导出结果或局部原理,这个新原理替代旧的原理,应该是更简单,更基本和涉及更广泛的物理概念。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产生于自然现象,且需要试验数据支持,否则毫无意义,这些数据归纳总结后需要用数学关系式来表达。在物理学核心原理建立后,仍然有这样那样的疑问,人们通常用其它一些原理对其进行说明,是可以的。也说明那个核心原理的数学表达不是完全简单自明。 物理学原理从它建立的那天起,就必须接受人们的质疑,它必须要能够证伪,否则就成为说教或玄学。判断一个原理的对错无法从理论上否定,但可以从它的推论,和主要结论等用实验数据否定它,或限定它的适用范围。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归——未来中国科技教育界的方向
热度 3 jinjingguo 2017-3-26 10:52
好久没有在此发表言论了,忙于教学,忙于科研,忙于学院行政事务,还忙于政治理论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两学一做活动等)。静心看书,静心研究,静心教学的期盼总是难以实现。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和科技界总体上来说,慢慢回归理性,但路仍然漫长。马上就要开十九大了,我相信十九大以后,我国教育和科技界的改革步伐会加快。我感觉“回归”仍然是未来的方向。所谓回归就是说科学家的主要精力要回归到对科学问题探索,而不是没完没了的各种考核表格的填写、各种奖项的申报、各种所谓的评估,当然还要克服以SCI/EI论文发表数量为评价科学家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依据。高校教师应回归到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常态上。要回归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多少年形成的行政主导的惯性体制要改变阻力一定很大,不能期望一下子就到位,所以还要有耐心。也许五年以后会有根本改观,但那时我已经完成使命退休,未来年轻一代会享受回归的好环境。无论如何,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对我国科学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应该充满希望。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1538 次阅读|2 个评论
回归——未来中国科技教育界的方向
热度 1 jinjingguo 2017-3-26 10:49
好久没有在此发表言论了,忙于教学,忙于科研,忙于学院行政事务,还忙于政治理论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两学一做活动等)。静心看书,静心研究,静心教学的期盼总是难以实现。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和科技界总体上来说,慢慢回归理性,但路仍然漫长。马上就要开十九大了,我相信十九大以后,我国教育和科技界的改革步伐会加快。我感觉“回归”仍然是未来的方向。所谓回归就是说科学家的主要精力要回归到对科学问题探索,而不是没完没了的各种考核表格的填写、各种奖项的申报、各种所谓的评估,当然还要克服以SCI/EI论文发表数量为评价科学家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依据。高校教师应回归到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常态上。要回归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多少年形成的行政主导的惯性体制要改变阻力一定很大,不能期望一下子就到位,所以还要有耐心。也许五年以后会有根本改观,但那时我已经完成使命退休,未来年轻一代会享受回归的好环境。无论如何,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对我国科学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应该充满希望。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937 次阅读|1 个评论
黄荣彬“医学不是医”评论:科学发展医都属于科学!评论集合1-44
热度 2 ericmapes 2017-1-17 17:02
黄荣彬“医学不是医,是医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医都属于科学!评论1-44集合 黄荣彬“医学不是医,是医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医都属于科学! 张德礼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43885do=blogid=1028149 ) 评论( 44 个评论) !-- 编辑 -- 删除 回复 举报 张德礼 2017-1-1718:04 比个例子,注射器针头中如有乙型肝炎病毒带毒者的组织未清洗干净,煮沸法消毒不能杀死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说明组织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用这样的煮沸消毒注射器针头再给其他人打针或采血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这也是为什么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的原因。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7:47 博主回复(2017-1-1717:41):生物体或组织器官对化学单体保护作用肯定是有的,只是大小说话。 ===从能量上看,没有保护作用。分子变化发生化学键断裂,生物学作用力都是弱作用力。 博主回复(2017-1-1718:07) : 比个例子,注射器针头中如有乙型肝炎病毒带毒者的组织未清洗干净,煮沸法消毒不能杀死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说明组织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用这样的煮沸消毒注射器针头再给其他人打针或采血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这也是为什么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的原因。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7:43 博主回复(2017-1-1717:40):概念如此,我认可。但仍有区别,甚至可能比较大。 ===生物化学是化学,不是普通化学,不是无机化学,(因为有差别),可以用欧拉图表示清楚的。 博主回复(2017-1-1718:15) : 好的,认可.但是,生物化学虽然是化学,却是生物化学,是在生物体状态下的化学反应及其动态变化.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7:39 我要另起一个话题,生物化学学科大都放在生物学机构里,以致很多人认为生物化学是生物学,而化学生物学学科大都放在化学机构里,很多人便认为化学生物学是化学。 这种认识是基于行政管理属性而非事物自然属性,造成一定混乱。 博主回复(2017-1-1718:10) : 不过,有逻辑常识,就不会搞错! 我当然认为,化学生物学是生物学,生物化学是化学。生物信息学是信息学,信息生物学是生物学。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7:35 但比普通或无机化学复杂多样性可能强。 ===这个复杂性不是化学和生物学的本质区别,生物化学还是化学,不是生物学。化学生物学是生物学。 博主回复(2017-1-1717:40) : 概念如此,我认可。但仍有区别,甚至可能比较大。 !-- 编辑 -- 删除 回复 举报 张德礼 2017-1-1717:29 但比普通或无机化学复杂多样性可能强。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7:29 生物学对象不是化学对象,生物学对象由化学对象组成。这个我也有个图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博主回复(2017-1-1717:30) : 那就贴出或独立发文.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7:27 生物化学是化学。 博主回复(2017-1-1718:16) : 生物化学虽然是化学,却是生物化学,是在生物体状态下的化学反应及其动态变化. !-- 编辑 -- 删除 回复 举报 张德礼 2017-1-1717:21 生物体或组织器官对化学单体保护作用肯定是有的,只是大小说话。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7:12 博主回复(2017-1-1717:07):那是在生物体或组织器官中,与化学单体所处环境氛围不同。 ===但是,青蒿素是化合物,化合物由大量的单一分子(青蒿素分子)组成,起治疗作用的青蒿素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强的作用力(化学键)决定分子结构和性质。从能量角度来看,在化学环境下使分子发生分解的条件,在生物体中也会使该分子发生分解。 博主回复(2017-1-1717:41) : 生物体或组织器官对化学单体保护作用肯定是有的,只是大小说话。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7:06 单体,是生物学的语词,涵义和化学有差别。 博主回复(2017-1-1717:22) : 是的。单也有联系,生物化学吗!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7:03 博主回复(2017-1-1716:56):有理。单体到某温度灭活其作用,未必整体中单体可被灭活,这点需要指出。 ===在化学(分子)层次说,这个没有道理。 博主回复(2017-1-1717:07) : 那是在生物体或组织器官中,与化学单体所处环境氛围不同。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6:59 西方人没有中医,也繁衍生存,甚至比中国人生存的更好。 ===这个对照(穆勒五法的求异法)可以得出中医对中国人的繁衍没有贡献。 在科学的医学诞生之前,人类的繁衍,和其他动物一样,靠多生孩子。现在好了,要计划生育了。 博主回复(2017-1-1717:19) : “这个对照(穆勒五法的求异法)可以得出中医对中国人的繁衍没有贡献。”错了,肯定有贡献,只是大小问题。后来西医引进中国,现在西医比中医对中国贡献明显大。 “在科学的医学诞生之前,人类的繁衍,和其他动物一样,靠多生孩子。现在好了,要计划生育了。”当然,多生再自然淘汰吗。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6:43 我有青蒿素化学结构测定的原始文献(pdf文件),没办法给您。 博主回复(2017-1-1716:53) : 这个我早就看过了,首篇发表在1977年科学通报上。其它的,可发到我的E-mail:ericmapes@126.com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6:40 博主回复(2017-1-1716:32):科学历史很短,人类社会,在科学未出现前,总得治病生存吧! ===其他动物没有医,也一样繁衍生存。 西方人没有中医,也繁衍生存,甚至比中国人生存的更好。 博主回复(2017-1-1717:12) : 涉及因素复杂多样没法讨论。 西方有西方的传统医。 并且还先有科学与医学。 博主回复(2017-1-1716:51) : 中国人在中国,当然更多采用中医中药方法了。至于动物,那就靠自然选择了,不是都活得好好的。 并且,活下来的动物,在正常环境条件下,野生性决定其适应性及抗病力都比温室人类更强大。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6:29 方舟子:青蒿素和中药有多大关系 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由于拉斯克奖被许多人认为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屠呦呦的获奖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内有的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有很多化学药最初都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达菲,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中药。 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使用的、用来治疗相同疾病的药物。中医虽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让人误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即便黄花蒿被用来代替青蒿使用,里面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为中医是把药物煎成汤药来治疟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叶、鳖甲、丹皮、花粉煎成的青蒿鳖甲汤),而一旦加热到60摄氏度,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死虐原虫了。 青蒿素的发现是许多人分工合作、相互竞争的结果,究竟谁的功劳大,至今争论不休。不过,大家都公认屠呦呦起到的关键作用就是发现青蒿素受热就失去活性,想到了要用乙醚提取。屠呦呦称,她是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说法,才恍然大悟不能加热青蒿。由于这个故事,人们会说青蒿素的发现至少受到了中医的启发,葛洪也因此成了“东晋名医”。其实葛洪是个炼丹的术士,《肘后备急方》则是收集民间的偏方,并没有用到阴阳五行、辨证配伍,与中医中药没有关系。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这个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所以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两杯水(东晋的“升”很小,当时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能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如果葛洪只记载了青蒿能治疟疾,我们也许能认为有其合理性。但是葛洪共在书中搜集了43个治疗疟疾的偏方,其中有草药,也有巫术。青蒿一条是其中很不起眼的,只出现了一次(而草药“常山”出现了13次),也没有说其疗效有多灵。 即使葛洪记载的青蒿偏方真的对治疗疟疾有效,它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照,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间,也差不多被淹没了。虽然某些中医典籍中也会抄录它,但是并不看重它,只是作为文献备考。中医和民间仍然不停地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808个可能抗疟的中药,而同时的云南小组搜集的中草药单方、验方竟多达4300余个。这么多的偏方正说明没有哪个有突出的效果,否则就都用它了。而当时的实验也证明它们无一有效。 的确,虽然偏方如此之多,在历史上中国古人从来就没能抗击疟疾,每次疟疾流行都死人无数。直到1950年,全中国还有疟疾病人3000万,每年病死数十万人。有人以青蒿素的发现来说明“西医西药没进入中国时,中国人也活得好好的”,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事实是,没有一种中药能够有效地治疗疟疾,这个史实很能证明这一点: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所有宫廷御医和民间中医都束手无策,最后是靠吃法国传教士提供的金鸡纳树皮粉末治好的。从金鸡纳提取的西药奎宁进入中国后,成了最受热捧的、最著名的药物之一。在京剧《沙家浜》里,新四军赖以治疗疟疾的药物是奎宁,而不是青蒿或别的中草药。 青蒿素是“文革”期间集中全国力量用人海战术研发出来的。动用了数十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后才发现了青蒿素。中医和中医典籍提供的众多药方没有派上用场,和拿着一本《中国植物志》一个一个往下筛选的效率差不多。有人从青蒿素的发现认识到“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中药中当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还未被挖掘出来的化学药,但是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恰恰说明想从中医典籍的记载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药物极为困难。青蒿素发现之后的40年间,虽然有无数的科研人员试图从草药中再创奇迹,却再也没能找到第二种能被国际公认的新药,也就并不奇怪了。 博主回复(2017-1-1716:56) : 有理。单体到某温度灭活其作用,未必整体中单体可被灭活,这点需要指出。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6:26 肯定是青蒿(植物)有效才去分离青蒿素的, ===非也,从原始文献看,最早青蒿素是从黄花蒿里得到的。 博主回复(2017-1-1716:45) : 有理。单体到某温度灭活其作用,未必整体中单体可被灭活,这点需要指出。 博主回复(2017-1-1716:36) : 我这只是逻辑武断,我没有进行此项研究。 有请全面深刻介绍情况后,我才可以参与就事论事(以您提供资料为准)的判断和讨论。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6:25 而青蒿素化学药就不同,它和来源无关,也可以化学合成,只要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纯度合乎标准,疗效都是有保证的。没有药材地道不地道的问题。 中医经常是这样的:治好疗病,是中医的功劳,(谁知道是不是自愈),治不好病,是药材不地道。 博主回复(2017-1-1716:32) : 科学历史很短,人类社会,在科学未出现前,总得治病生存吧! 博主回复(2017-1-1716:32) : 所以,中医与中医药不是科学,也不够科学吗!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6:21 中药都是长期实践经验证明有效才使用的, ===不用科学方法验证,时间再长,也是没有验证。 博主回复(2017-1-1716:30) : 从科学角度是这样,没有经过科学验证。 但是,科学历史很短,人类社会,在科学未出现前,总得治病生存吧!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6:19 也可能某些青蒿植物是化肥施肥的,大棚里种植的,里面根本没有青蒿素,这青蒿还有疗效吗?中医药现在不是遇到这个问题了。 博主回复(2017-1-1716:27) : 您提此问题很正常,本来也不是问题,如此楼刚回答的。 博主回复(2017-1-1716:26) : 任何中草药(比如人参,西洋参,柴胡,冬虫夏草)都讲究生长环境、地域、生长期、采集时机、部位、炮制加工方法等的。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6:17 博主回复(2017-1-1716:10):青蒿(植物)当然有效了,起主要决定性作用的是青蒿素。 ===青蒿不等于青蒿素。即使青蒿里含有青蒿素,它的浓度远不够起疗效。 博主回复(2017-1-1716:22) : “===青蒿不等于青蒿素。即使青蒿里含有青蒿素,它的浓度远不够起疗效。” 我没有进行此项研究,从整体与局部关系看,肯定是青蒿(植物)有效才去分离青蒿素的,所以青蒿(植物)应该是有效的中草药。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6:14 博主回复(2017-1-1716:09):但对中草药,特别是动物药,不得这么说! ===这就不够严谨了。 对化学来说,分离提纯化合物是很容易的,不做到纯净物,现代医学是不认可的。 博主回复(2017-1-1716:19) : 那是化学或药物化学,但在70年代末以前并不容易,中药都是长期实践经验证明有效才使用的,当然不够科学才是中药。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6:04 博主回复(2017-1-1716:02):这个肯定的,也有报道。 ===那中医怎么能说是中医的贡献呢? 博主回复(2017-1-1716:12) : “===那中医怎么能说是中医的贡献呢?” 可能写错了,修改重发!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5:54 所以,青蒿植物无效,就不必讨论了。 博主回复(2017-1-1716:10) : 青蒿(植物)当然有效了,起主要决定性作用的是青蒿素。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5:53 当然,我们前面已有共识,传统医药的疗效由于药物成分实验因素的原因无法用双盲对照实验证明疗效的,未经证明有效即视为无效。 博主回复(2017-1-1716:09) : 但对中草药,特别是动物药,不得这么说! 正因为中草药有效才用着,特别是动物药显效快捷!只是不清楚或不太清楚为什么中药、方剂或中成药有效?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5:50 博主回复(2017-1-1715:46):这个我就不知道了,连此历史书籍都未查阅过,没有资格参与讨论!您如有,请直接粘贴上来? ===还有一个例子,屠呦呦当年就不是直奔青蒿植物而去的,而是筛选了很多植物。 博主回复(2017-1-1716:02) : 这个肯定的,也有报道。 地质勘探,不就如此吗? 黄金与钻石在哪儿? 谁能直奔目标,找到矿还得提炼呢!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5:48 我只认为医学是科学,就这还是有争议的。 ===并非所有的医学都是科学,等价于,有的医学不是科学,(对当关系推理),传统医学是医学,但不是科学。 博主回复(2017-1-1715:59) : 对的,赞成。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5:44 这也是科学网交流讨论的社会责任,尽管在博客中未正式发表,其实也是公开发表看法。 ===赞同,同感。也正由于如此,才不断地码字。做逻普,和做科普一样,是学者的社会责任。 博主回复(2017-1-1715:57) : 我在教师年末工作总结中社会服务拦目指出,在科学网就科教社会热点问题发表系列评论性博文。因此,我是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来行使的。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5:23 博主回复(2017-1-1715:18):原本只知道有效,究竟为什么有效,有效在哪儿,原来都不知道。 ===青蒿植物治疗疟疾有效,如何证明?用科学归纳法了没有?没有。所以它的疗效并未得到证明。我倒可以举例证明它无效。康熙皇帝的疟疾不是青蒿治好的,而是洋人的金鸡纳霜。 博主回复(2017-1-1715:46) :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连此历史书籍都未查阅过,没有资格参与讨论!您如有,请直接粘贴上来?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5:20 博主回复(2017-1-1715:14):青蒿用于中医处方,当然是中药。 ===确实。实际上,所有能被用来治病的东西管它有效无效都被中医用来做药了,这样的中医药还被说成是科学的医药,够荒唐的了。 博主回复(2017-1-1715:44) : 对的。我从来不认为中医学与中医药学是科学。 我只认为医学是科学,就这还是有争议的。 其实,并不重要吗! 比如,病毒学归生物学,还是非生物学? 的确有争议,存在两种观点,我给本科生都会说清楚的。只是主流意见把它放在生物学或医学中。 争议中医药是否属于科学?特别好,好得很! 这说明大家都认可科学,想沾科学的光!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5:17 中医由中医学,中医药,中医术等组成,中医学不是中医药,这是性质命题,但,中医学指导中医药,这是关系命题。离开中医学指导的用来治病的植物不能称为中医药,否则西方人治病的植物也可称为中医药了。 博主回复(2017-1-1715:35) : 完成正确,赞同,我也此意。 我们的讨论,不只是相互看的,全球华人,至少懂汉语的人都会看到。 这也是科学网交流讨论的社会责任,尽管在博客中未正式发表,其实也是公开发表看法。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5:11 西方现代医学----指医学,最多西方医学(以区别传统中医) ===现代医学是科学的医学,具有科学的特征,科学没有国界,现代医学也没有国界,所以,不必加西方限制。 现在中国人在中国境内也对现代医学作出贡献,如青蒿素,它是现代医药里的化学医药,不是西药,不是中药。 博主回复(2017-1-1715:30) : 对我,您没有白说,我接受,并尝试推广之。 博主回复(2017-1-1715:29) : 我百分之三百赞成您此段解说,但并未被科技医疗国际圈广泛认可统一使用,为了避免麻烦或误解,交流时才那样使用的。 看来发明权重要,最初在西方,从欧洲德国,到北美,再到亚洲等。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5:05 凭什么说青蒿是中药? 博主回复(2017-1-1715:18) : 原本只知道有效,究竟为什么有效,有效在哪儿,原来都不知道。也不能因为知道有效单体成分是青蒿素了,青蒿就不是中药了! 即使青蒿素,用于中药方剂中,也是按中药对待的。 博主回复(2017-1-1715:14) : 青蒿用于中医处方,当然是中药。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5:03 从青蒿提取青蒿素,而青蒿是中药, ===用的是化学的方法,化学是现代的东西。为什么说青蒿是中药,不说它是植物? 博主回复(2017-1-1715:13) : 中医处方中用到青蒿,所以说蒿素是中药。 没必要说它是植物,因为中药来源于动物、植物等一切生物,甚至矿物,但那都叫中药。 来源于植物的中药最多,统称中草药。 来源于动物的,统称为动物药。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5:02 博主回复(2017-1-1714:46):演说家或演讲必备的! ===非也,逻辑学是做学问的学问,缺乏逻辑学,科学研究的品质一定不高,胡乱推理的事情一定发生。国内学界就是这种状况。 博主回复(2017-1-1715:06) : 非常正确,逻辑学是科学研究甚至一切学问探究所必须的,但也不配出“演说家或演讲必备的!”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4:21 逻辑学是做学问的学问,逻辑学的知识体系基本结构是概念,命题,推理,我们还只停留在概念,还未涉及命题和推理。 博主回复(2017-1-1714:28) : 是的。我知道逻辑学很重要。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4:19 所谓的现代中医,和中国传统医没有本质区别,不应称为现代中医,现代中医是空概念。 博主回复(2017-1-1714:27) : 赞成。我仔细阅读评论全文,没有使用“现代中医”提法。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4:17 不按西方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发展的现代医不是科学 ===不存在不按西方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发展的现代医。 博主回复(2017-1-1714:42) : 我感觉您是把时间上属于现代的医都称现代医,比如20世纪70年代从青蒿提取青蒿素,而青蒿是中药,蒿素素才能发挥疗效,并测定化学结构,进而获得诺奖,那这不成为现代行为了吗? 同时,蒿素素用于复方治疗疟疾效果更好,为方剂或中药,属于中医药发展,不能算科学。 这样,在现代,对该医药(蒿素),用西方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结果发展了科学,同时也完善传承中医药使其增加科学元素,但仍不归科学范畴。这就是我用词“现代医”的原因,对吗?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4:14 逻辑学中的语词排除修饰成分,只有限制成分。您的文章里,很多语词都不规范,例如,科学发展医,西方现代自然科学,西方现代医学,等。 博主回复(2017-1-1715:02) : 科学发展医----指用西方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医。此处“科学”即自然科学,当然是“西方现代”的,可以省略,甚至“科学”即可,就指“自然科学”。 西方现代自然科学----指科学,最多自然科学(以区别社会科学)。 西方现代医学----指医学,最多西方医学(以区别传统中医)。 博主回复(2017-1-1714:54) : 如5楼回复,为强调使然。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4:10 我还没有感到谁驳倒过我,我学的逻辑学知识,很多人不具有,在这点上我有优势。 博主回复(2017-1-1714:46) : 演说家或演讲必备的! 博主回复(2017-1-1714:45) : 这也是大专辩论赛必用技,当然是每个科技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的,怎奈......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2:59 这不失为一种尝试 ===这不是尝试,这是逻辑学知识。 博主回复(2017-1-1713:46) : 这个我知道,是按逻辑学知识尝试分类,看可否认可。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2:53 按照概念的有关知识,如果“西方现代自然科学”这个语词表达的概念存在的话,而且这个语词的构成语词之间都是限制作用而不是修饰作用,那么,就应该存在西方现代社会科学,西方古代自然科学,西方古代社会科学,东方现代自然科学,东方现代社会科学,东方古代自然科学,东方古代社会科学,等事物,而且它们都是不相同的事物。可是,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东方现代自然科学,是同一种事物,可见,西方现代自然科学这个语词里面存在“不当限制”。 博主回复(2017-1-1714:53) : “可见,西方现代自然科学这个语词里面存在‘不当限制’。”赞成此推论。本来科学一般就应该指自然科学,当然是现代的,并且原始产生于西方,只是因为讨论中,往往因为概念纠缠不清,为了强调才采用“西方现代自然科学”的,简称科学,最多自然科学。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2:45 同在科学网,不必把引用文章的内容全部搬过(有时还有修改),只要给出链接即可。 博主回复(2017-1-1714:02) : 正因为在修改中,所以才要搬过来,固定为当时内容评论。 同时,也给有连接,读者可去看修改情况。 并且,科学网公开程度高,我还要发在新浪微博上,就必须全文照搬,言之有物,针对性就强,特别具体,而不至于因被评论原文修改发生歧义。 这就是我一贯这么做的原因,属于严谨,特别清楚、详细、具体注明出处,就不涉及侵权问题。 附议还好。批评性评论,如果我对了,还真不好意思!被评论文作者,可能难以接受。但绝非针对作者个人,而只是针对作者博文评论,属于学术讨论,甚至必要辩论所必须。 当否?请回复评论。 删除 回复 举报 黄荣彬 2017-1-1712:33 科学发展医都属于科学,这是性质命题还有关系命题?如果是性质命题,可改写为这个形式:所有的科学发展医都是科学,可以用欧拉图表示,在科学这个大圆圈里画一个科学发展医的小圆圈,可是,科学是学,科学发展医(如果有这个东西的话)是医,学不是医,大圆圈都不交叉,大类都不同,小类就更不同了。 如果是关系命题,科学的组成部分有科学发展医,当然,科学的组成部分还有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机构,科学家,倒还没听说有科学发展医。 博主回复(2017-1-1718:28) : 是性质命题。此评论有价值。 “科学发展医都属于科学”后面有范畴两个字受标题字数所限省略了。 科学发展医都属于科学(范畴),但结果未必都是科学的,所以不敢说科学发展医都属于科学(范畴),结果就是科学。 如果是这样,我早就直接说科学发展医就是科学,即医学科学了。 正如您所说,科学发展医是医,首先是医,也有科学部分,那就是医学(科学)。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819 次阅读|9 个评论
黄荣彬“医学不是医,是医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医都属于科学!
热度 1 ericmapes 2017-1-17 12:11
针对黄荣彬“医学不是医,是医的组成部分”评论:科学发展医都属于科学! 黄荣彬发表博文“医学不是医,是医的组成部分”图示:“ 现代医是医;传统医是医;中国传统医是东方传统医,是传统医,是医;现代医不是传统医。 医学是学;医学不是医。” 这不失为一种尝试。医术应该分医诊、医疗等。 按此图示,中医僵化,西方传统医已经死亡。 按西方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发展的现代医是医学,在科学范畴。 不按西方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发展的现代医不是科学。 从而判断(西方现代)医学(MedicalScience或Medicine)是科学(Science),而中医不是科学。 那中医现代化,特别是科学化,即按西方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发展的中医(部分新内容),就算科学。 比如,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等发现青蒿子素治疗疟疾(有效)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属于医学科学。 把青蒿(甚至青蒿素)以方剂或(多味)中成药按中医理论治疗疾病就不算科学。 再比如,中医药(方剂)的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发展结果当然是中医药生物信息学与系统中医药学。 符合西方现代自然科学部分就是科学,补充完善中医(理论)或中药部分仍归中医或中药。 这样,可以结束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医学是科学,以及中医、中药不是科学。 中西医如此结合也就顺理成章,中医药科学化名正言顺,中医药精髓或宝藏得以传承保存并发展光大。 该吃饭了,就此止笔。妥否?有请拍砖! 附上: 医学不是医,是医的组成部分 黄荣彬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26289do=blogid=1028107 医学不是医,是医的组成部分 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事物,有实的也有虚的,它们都有属性,它们及其属性都是人类大脑的思考对象。 人们在思考这些对象时,首先会按照它们的特有属性进行划分(分类,二者有点区别)。我们用一个平面代表所有的事物,平面的边界在哪,我们不知道,事物总共有多少,我们也不知道,所以,用一个平面来代表所有事物,刚好匹配。 在这个平面上,用一个圆圈可以表示以事物的某种属性进行划分的一个类,圆圈内的事物都是这一类事物的成员。在一个圆圈内的同一类事物还可以按照它们的某种属性进行再一次分类,即可在一个圆圈内在画小的圆圈,类推,大圆圈表示大类(属),小圆圈表示小类(种),小类的事物成员是大类的事物成员。 一个事物的个体是可以分解为其组成部分的,分解以后的组成不是就不是原来的事物了。 划分(分类) ----------------------------------------------------------------------------------------------- 白马是马;白马不是黑马;马头是头;马头不是马。 现代医是医;传统医是医;中国传统医是东方传统医,是传统医,是医;现代医不是传统医。 医学是学;医学不是医。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700 次阅读|44 个评论
国家主席智囊团中需要一位卡诺式科学家
热度 1 jitaowang 2017-1-3 08:51
三年前 12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深改组 将对 “ 全面深化改革 ” 这一国家级、民族性巨大工程提供宏观规划和顶层设计。作为深改组组长的习近平把这项工程列为: “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 ‘ 两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 同时在三年中 , 也摸出一套一套 “ 战术打法 ” ,习近平在总结中给出了三副锦囊妙计。 问题导向 牵住改革 “ 牛鼻子 ”. 试点先行军 直接关系改革成效 . 钉子精神 落实改革成果 . 在我的博文 “ 借鉴西方几百年近代科学发展驱动力 - 科学家的知识产权 , 名至实归 ” 中提出 “ 借鉴西方 ”, 没有提及任何国家或政权 . 因为这在当时的 “ 西方 ” 根本不是问题 . 在法国 , 德国 , 英国等都一致认同的 ; 而且和政权变动 ( 例如法国大革命 ) 也毫无关系 . 同时要说明 , 在我的博客中 , 以理工科基础理论为主要对象 , 也涉及工程技术领域 , 但是完全不涉及文科 ( 当今文科中的政治因素太复杂 ). 对一个中国科学家对 2016 年的天宫二号, 辽宁舰, 歼 -20 和高铁等举世瞩目的成果感受很深。习近平说过: “ 改革 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 习近平还说过: “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改革开放也是如此。 习近平还说: “ 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 13 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 I. “ 问题导向 牵住改革 ‘ 牛鼻子 ’ ”, 面上科学家的第一层次的深痛感受 : 对 2015-12-14 日李明阳的博客 “ 有帽子的教授是个宝,没帽子的教授是棵草!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1020644.html 阅读人数达到约 1.5 万人次 , 认同律也极高 . 2016-12-30 日 李明阳的博客 “ 撑死的、饿死的,国家重大专项评审有感 ” 同样有很高的认同率 . 甚至国内有关部门公然提出 :“ 院士 ” “ 要退休 ”, “ 要年轻化 ”, 这不是把 “ 院士 ” 公然当作 “ 官职 ” 来对待又是什么 ! 应该说, 这就是 “ 问题导向 牵住改革 ‘ 牛鼻子 ’ ” II. “ 问题导向 牵住改革 ‘ 牛鼻子 ’ ”, 面上科学家的第二层次深痛感受 : 最近徐匡迪工程院院士不愧原来也是一名高校的科学家,又把问题严重性说得更深 . ==== http://mp.weixin.qq.com/s/mDEDGx4XqVazueHxA_-qhg 中国工程院院士爆金句: 中国颠覆性技术是被专家“投”没的 2016-12-02 “颠覆性技术,这种创新在目前的行政审批和评审制度下,是难以实现的。”与会代表近 200 人,来自海内外的院士就有 40 多人。 所以,听徐匡迪做报告的台下听众,有相当数量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国家科学基金委的负责人——在各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评审中,他们的作用举足轻重。 哪个科研项目可获支持,扶持力度多大,院士们都是具有“话语权”的评审专家。 或许是徐匡迪感到“个人意见”说出来后得罪人,发言末了,他频频向台下的学术同道们作揖,而他得到的则是全场长时、热烈的掌声。 ==== III. “ 问题导向 牵住改革 ‘ 牛鼻子 ’ ”, 从大局处方解决方案也就随之而成。 一句话: 国家 “ 深改组 ” 中需要引入一位卡诺式的真正科学家。我相信这样一改,我国对借鉴西方几百年近代科学发展驱动力 - “ 保护科学家的知识产权 , 做到名至实归! “ 的看法和对待科学发展政策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仅如此, 即便在未来可能的中美知识产权外交争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注: 1824 年法国的科学家卡诺( 24 岁)提出了全新的基础理论 “ 卡诺定理 ” ,得到公认,成为一门研究热机学科 “ 热力学 ” 的第一块起步点。)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13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值得期待
lulingkxw 2016-8-9 07:51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值得期待,欢迎,欢呼。中国科技创新的时代或真的即将到来。 基础理论创新难,因为反传统的阻力大 万众创新,需要为创新者开辟新的生存和发表空间。从科学发展历史来看,传统学派不会欢迎、支持自己的反对派。新旧学术思想的斗争会比较激烈,新的思想前进的阻力会比较大。从这一点看,基础理论的科技创新比较难。 而技术创新因为有市场利益的驱动,反传统的力量不可阻挡,新技术取代传统技术,新产品取代旧产品,市场说了算,不会留情。 但许多关键技术往往受制约于基础理论的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来倒逼基础理论创新是有可能的。但不是捷径,更不是唯一的途径,只是其中一条途径。 无论从思想的自由度或参与科研的人数来看,创新的大源头在民间。国家政策可注意鼓励民间科学家的研究发表哦,为民间创新提供较为有利的环境,例如立项研究、交流和发表、评奖等。只有这样,才可以加快我国的科技创新步伐。 转贴: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8/353202.shtm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近日印发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 《规划》强调,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确保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的蓝图,确立了“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与2015年相比,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高到6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5.6%提高到20%;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翻一番,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 《规划》提出建设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并从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系统布局高水平创新基地、打造高端引领的创新增长极、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建立现代创新治理结构、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努力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 《规划》围绕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重点强化六方面的任务部署。一是围绕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加强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布局。二是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三是围绕拓展创新发展空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围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五是围绕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六是围绕夯实创新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 《规划》从落实和完善创新政策法规、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等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强调完善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体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等。 更多阅读 著名专家解读《“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个人分类: 科普策划|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