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科学发展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科学发展

相关日志

科学发展、产业创新与技术平台
benlion 2012-4-28 15:29
科学发展、产业创新与技术平台
中国的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一是全面提升大学教授水平和培养研究生能力,二是建立独立客观公正的人才和基金评审机制,三是重心放在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孵化与产业化发展。 近现代 5 百年的西方文明,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市场经济、启蒙运动,建立了大学教育、政府管理和股票市场、大众媒体的现代社会体制,知识发现和实业发展构成社会进步的信息文本与物化信息的经济形态。 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前是君权文明,欧洲在 1500 年之前的同期是神权文明,近现代文明属于商权和民权的科学与工业文明形态,从神权到君权、从君权到商权是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是工业文明的显著特征。世纪之交,国际上发生了新的科学革命而处于技术革命时期 – 第 4 次科技革命,将带来新的产业革命 – 第 3 次工业革命。 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构成 21 世纪的知识与实业经济核心,体现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的交叉与综合。以系统生物学、系统遗传学、系统医学和系统生物工程为特征,计算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纳米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构成系统生物技术的基础。 新的技术革命是推动科学创新和产业进步的关键,面向基础研究类技术、软件与设备和面向应用制造类设备、仪器与技术的创新,将革命性推动知识、实业经济的发展。 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往往是在科技和产业革命时期转移,比如,蒸汽机工业革命在英国起源,电气化工业革命发源于德国,在第 2 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走向了世界强国,第 3 次工业革命 – 将是中国走向科技与经济全面创新的关键时期。 德国重要的是建立了工业和研究型大学,美国结合了英国和德国教育体制,而又产生了爱迪生、贝尔的工业实验室模式;因此,建立创新型科技园区*,将应用和工业研究机构等转型到初创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平台,将提升创业资金产出和企业成功孵化的效率。 注*:以 北京 - 天津华北、上海 - 广州东南为创新区域,建立 科学、工程研究机构为中心的科技园,以爱迪生、贝尔实验室为模式建立知识 - 资讯产业和发明工厂 - 制造产业 。
6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系统生物学研究综述文献引证与计量分析
热度 1 xupeiyang 2012-4-26 10:18
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系统生物学不同于之前的任何一个实验生物学——仅关心个别的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的基因、所有的蛋白质、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系统生物学不是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转录本组学或代谢组学,但是现阶段流行的这些生命科学领域都与系统生物学密切相关。正是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型大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孕育了系统生物学。反过来,系统生物学的诞生进一步提升了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命科学研究能力。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2-4/201242494747976.htm 主题=(Systems Biology) 精炼依据: 文献类型=( REVIEW ) 时间跨度=所有年份. 数据库=SCI-EXPANDED. 此报告中的引文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文献。执行"被引参考文献检索",可查看Web of Science未收录文献的引文。 找到的结果数: 9253 被引频次总计: 389719 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总计: 380718 施引文献: 335908 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 332097 每项平均引用次数: 42.12 h-index: 246 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CitationReport.do?product=WOSsearch_mode=CitationReportSID=Y26g7l5A5N7kGkbJ7pPpage=1cr_pqid=4viewType=summary 字段: 作者 记录 计数 %,共 9253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NIELSEN J 17 0.184 % PALSSON BO 15 0.162 % LEE SY 14 0.151 % KELL DB 13 0.140 % FUSSENEGGER M 11 0.119 % VAN OMMEN B 11 0.119 % GOODACRE R 10 0.108 % KITANO H 10 0.108 % SILVER PA 10 0.108 % WANG Y 10 0.108 % PAUS R 9 0.097 % VODOVOTZ Y 9 0.097 % WEBER W 9 0.097 % WEISSMAN IL 9 0.097 % WESTERHOFF HV 9 0.097 % ZHANG J 9 0.097 % AEBERSOLD R 8 0.086 % ALBERGHINA L 8 0.086 % DUNN WB 8 0.086 % GHOSH S 8 0.086 % HOOD L 8 0.086 % KUMAR S 8 0.086 % PANDEY A 8 0.086 % RUTKA JT 8 0.086 % WANG E 8 0.086 % 字段: 国家/地区 记录 计数 %,共 9253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USA 4381 47.347 % ENGLAND 975 10.537 % GERMANY 900 9.727 % FRANCE 528 5.706 % CANADA 527 5.695 % ITALY 426 4.604 % JAPAN 379 4.096 % AUSTRALIA 335 3.620 % NETHERLANDS 282 3.048 % SPAIN 265 2.864 % SWITZERLAND 250 2.702 % PEOPLES R CHINA 196 2.118 % SCOTLAND 185 1.999 % INDIA 147 1.589 % SWEDEN 147 1.589 % AUSTRIA 129 1.394 % BELGIUM 126 1.362 % SOUTH KOREA 106 1.146 % DENMARK 102 1.102 % ISRAEL 101 1.092 % BRAZIL 91 0.983 % RUSSIA 84 0.908 % POLAND 76 0.821 % GREECE 62 0.670 % NEW ZEALAND 57 0.616 % 字段: 基金资助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9253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NIH 252 2.723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172 1.859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77 0.832 % NSF 63 0.681 % EU 61 0.659 % EUROPEAN UNION 59 0.638 % 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47 0.508 % WELLCOME TRUST 45 0.486 % EUROPEAN COMMISSION 42 0.454 %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2 0.346 % BBSRC 31 0.335 % 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30 0.324 % CANADIAN INSTITUTES OF HEALTH RESEARCH 25 0.270 %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22 0.238 % EPSRC 21 0.227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20 0.216 %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 0.216 % EUROPEAN COMMUNITY 17 0.184 % BIOTECHNOLOGY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15 0.162 % BMBF 15 0.162 % CNRS 15 0.162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15 0.162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14 0.151 % 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14 0.151 % 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DFG 13 0.140 % 字段: 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9253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HARVARD UNIV 281 3.037 % UNIV CALIF SAN DIEGO 139 1.502 % UNIV TORONTO 126 1.362 % UNIV CALIF LOS ANGELES 114 1.232 % STANFORD UNIV 105 1.135 % UNIV CAMBRIDGE 103 1.113 % UNIV CALIF SAN FRANCISCO 102 1.102 % UNIV CALIF BERKELEY 98 1.059 % MIT 89 0.962 % UNIV OXFORD 87 0.940 % JOHNS HOPKINS UNIV 83 0.897 % UNIV MANCHESTER 83 0.897 % UNIV PENN 83 0.897 % UNIV TEXAS 82 0.886 % UNIV WASHINGTON 82 0.886 % DUKE UNIV 79 0.854 % UNIV MICHIGAN 72 0.778 % UNIV LONDON IMPERIAL COLL SCI TECHNOL MED 71 0.767 % YALE UNIV 70 0.757 % UNIV ILLINOIS 69 0.746 % UNIV CALIF DAVIS 68 0.735 % UNIV WISCONSIN 66 0.713 % UNIV EDINBURGH 65 0.702 % UNIV PITTSBURGH 64 0.692 % WASHINGTON UNIV 64 0.692 % 字段: 出版年 记录 计数 %,共 9253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2011 1055 11.402 % 2010 1024 11.067 % 2009 962 10.397 % 2008 874 9.446 % 2007 719 7.770 % 2006 664 7.176 % 2005 600 6.484 % 2004 478 5.166 % 2003 397 4.291 % 2002 325 3.512 % 2001 318 3.437 % 2000 295 3.188 % 2012 249 2.691 % 1998 218 2.356 % 1999 218 2.356 % 1997 183 1.978 % 1996 159 1.718 % 1995 132 1.427 % 1994 109 1.178 % 1993 101 1.092 % 1992 78 0.843 % 1991 60 0.648 % 1990 14 0.151 % 1988 4 0.043 % 1986 3 0.032 % 字段: 来源出版物 记录 计数 %,共 9253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115 1.243 % METHODS IN ENZYMOLOGY 108 1.167 %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62 0.670 %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59 0.638 % DRUG DISCOVERY TODAY 54 0.584 % 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BIOLOGY 51 0.551 %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50 0.540 % IMMUNOLOGICAL REVIEWS 46 0.497 %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45 0.486 %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44 0.476 % EXPERT OPINION ON DRUG DISCOVERY 44 0.476 % METHODS IN CELL BIOLOGY 43 0.465 % BIOESSAYS 42 0.454 %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42 0.454 %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41 0.443 % EXPERT REVIEW OF PROTEOMICS 40 0.432 %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39 0.421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37 0.400 % PROTEOMICS 37 0.400 % IMMUNOLOGY AND CELL BIOLOGY 34 0.367 %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34 0.367 % PHARMACOLOGY THERAPEUTICS 33 0.357 % TRENDS IN MICROBIOLOGY 33 0.357 %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33 0.357 %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32 0.346 % MOLECULAR BIOSYSTEMS 32 0.346 % CIRCULATION RESEARCH 31 0.335 %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1 0.335 %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0 0.324 % DEVELOPMENTAL DYNAMICS 30 0.324 %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30 0.324 % PHYSIOLOGICAL REVIEWS 30 0.324 % PROGRESS IN BIOPHYSICS MOLECULAR BIOLOGY 30 0.324 % SEMINARS IN CELL DEVELOPMENTAL BIOLOGY 30 0.324 % FRONTIERS IN BIOSCIENCE 29 0.313 % TRENDS IN CELL BIOLOGY 29 0.313 % TRENDS IN ECOLOGY EVOLUTION 29 0.313 % FEBS LETTERS 28 0.303 % NEW PHYTOLOGIST 28 0.303 %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28 0.303 % CURRENT TOPIC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27 0.292 %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26 0.281 % SCIENCE 26 0.281 % CURRENT DRUG TARGETS 25 0.270 % 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 25 0.270 %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24 0.259 %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YTOLOGY A SURVEY OF CELL BIOLOGY 24 0.259 %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24 0.259 % PHARMACOGENOMICS 24 0.259 %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SYSTEMS BIOLOGY AND MEDICINE 24 0.259 % 字段: 学科类别 记录 计数 %,共 9253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2020 21.831 % CELL BIOLOGY 1097 11.856 % PHARMACOLOGY PHARMACY 891 9.629 % NEUROSCIENCES NEUROLOGY 668 7.219 % BIOTECHNOLOGY APPLIED MICROBIOLOGY 620 6.701 % CHEMISTRY 478 5.166 % IMMUNOLOGY 477 5.155 % GENETICS HEREDITY 467 5.047 % ONCOLOGY 456 4.928 % PLANT SCIENCES 423 4.571 % MICROBIOLOGY 420 4.539 % RESEARCH EXPERIMENTAL MEDICINE 348 3.761 % BIOPHYSICS 290 3.134 % LIFE SCIENCES BIOMEDICINE OTHER TOPICS 283 3.058 % DEVELOPMENTAL BIOLOGY 260 2.810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 247 2.669 %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 240 2.594 % HEMATOLOGY 220 2.378 % CARDIOVASCULAR SYSTEM CARDIOLOGY 214 2.313 % SCIENCE TECHNOLOGY OTHER TOPICS 192 2.075 % PHYSIOLOGY 191 2.064 % PATHOLOGY 171 1.848 % EVOLUTIONARY BIOLOGY 137 1.481 %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130 1.405 % PHYSICS 119 1.286 % TOXICOLOGY 118 1.275 % AGRICULTURE 112 1.210 % ZOOLOGY 112 1.210 % SURGERY 106 1.146 % UROLOGY NEPHROLOGY 101 1.092 % ENGINEERING 98 1.059 % VIROLOGY 97 1.048 % PARASITOLOGY 80 0.865 % VETERINARY SCIENCES 80 0.865 % MARINE FRESHWATER BIOLOGY 76 0.821 % REPRODUCTIVE BIOLOGY 76 0.821 % RADIOLOGY NUCLEAR MEDICINE MEDICAL IMAGING 72 0.778 % ENTOMOLOGY 68 0.735 % MATHEMATICAL COMPUTATIONAL BIOLOGY 63 0.681 % ANATOMY MORPHOLOGY 61 0.659 % PEDIATRICS 61 0.659 % MATERIALS SCIENCE 60 0.648 % BEHAVIORAL SCIENCES 58 0.627 %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58 0.627 % PSYCHIATRY 57 0.616 % INFECTIOUS DISEASES 50 0.540 % DERMATOLOGY 48 0.519 % OBSTETRICS GYNECOLOGY 47 0.508 % NUTRITION DIETETICS 46 0.497 % COMPUTER SCIENCE 43 0.465 %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26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梁光烈强调努力开创民兵建设科学发展新局面
whyhoo 2012-4-20 15:50
国防部网讯 据解放军报昆明4月19日电 成都军区民兵工作会议19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推动新形势下民兵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期间,梁光烈听取了成都军区和西南五省(区、市)民兵工作情况汇报,观看了云南省民兵建设调整改革纪实和边防民兵参与处置突发事件演练录像片,观摩了云南省民兵转型建设队伍展示,对近年来军区和五省(区、市)民兵工作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梁光烈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要深刻认清民兵的地位作用,深刻理解民兵职能使命的新拓展,准确把握民兵工作的新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拿出有力措施,进一步推动民兵建设创新发展。 梁光烈强调,加强新时期民兵工作,必须立足平时、着眼战时,大力提高民兵建设的质量效益。要以军事斗争准备需求为牵引,优化队伍结构,调整编组方式,加强装备保障和军事训练,着力提高民兵科技参战支前能力。要针对西南地区灾害事故多、应急救援任务重的特点,突出新型应急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应急装备器材,强化针对性训练和联演联训,不断提升民兵应急救援专业水平。要适应西南地区维稳处突的要求,加强民兵教育管理,引导他们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巩固基层政权、维护一方平安中的独特作用。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切实搞好民兵建设的综合保障。 梁光烈指出,贯彻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关键要以更有力的领导、更有效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抓落实。要坚持军地齐抓共管,认真落实双重领导制度,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一同筹划部署、一同检查督导、一同抓好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加强统筹指导,科学制定规划计划,确保建设任务逐级逐项落实。要重视抓好对基层人武部的指导帮带,抓好专武干部选拔配备和素质培养,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不断提升基层人武部建设水平。 副总参谋长孙建国,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治委员田修思和西南五省(区、市)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原文见 http://news.mod.gov.cn/headlines/2012-04/20/content_4360086.htm
个人分类: 国防|1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受难的理想主义道路?!
热度 1 guoweihehe 2012-4-18 21:27
一、前言 在对科学目的的理解上和科学追求的实践中,一直存在两种大异其趣的道路:理想主义的道路和功利主义的道路。不论大科学和小科学,还是学院科学和产业科学之争,本质上都是科学道路的理想主义道路和功利主义道路之争。前者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为科学而科学;后者坚持科学的目的是谋取物质福利,科学就是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是征服自然,也可以是为国家民族繁荣富强的。 当今社会,科学的功利化现象极为严重,表现在:科学所生产的知识不是社会和公众普遍享有的,而是出于各种即时的和实用的意图,力图垄断某些知识产品和技术专利,获取巨额的商业利润。研究结果被视为知识财产,不仅由于它的象征价值,而且由于它的金钱价值。现在知识产权代替了诸如金融资本、自然资源和土地这样的传统要素,成为工业发展的驱动力。由于知识的资本化变成经济增长的基础,科学政策和工业政策因而合二为一。在此种背景下,很多人认为理想主义道路是科学发展中的受害者,是需要拯救的对象,而理想主义道路得到发扬光大的话,可以拯救现代科学的异化发展。从科学发展史上来看,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如果我们承认科学的多侧面性。此文无意为功利主义道路辩解什么,只是面对现实的思考。 二、历史上的理想主义道路 1 、从科学发展历史上看,理想主义一直力图和功利主义相分离,基本上都是科学排斥技术——或者说纯科学排斥应用科学。 将纯科学视为至高无上的观点在希腊世界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在那里,实用技艺都是由地位低下的人所掌握,而体力劳动越来越多地由奴隶承担。这一点极大地加深了将探究从实际应用中剥离出来的哲学目的。结果,在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思想体系中,实际应用就被排斥在正统的自然哲学目的之外,拒绝把实际应用作为理论探索的目的,并且坚信哲学探索有着属于自己的“报偿奖赏”。古希腊世界衰落的时期,很多学派把哲学看做一种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取得心灵宁静的方法,而不是看做一种求知的方法,探索和应用间的鸿沟也在进一步加深。 在随后的每个时期,为自己为求知的信念也在欧洲科学家们的思想中回荡。伴随着柏林大学的创立( 1809 年)而出现的纯粹的和无私的研究理想,表达了对培根的实践知识的眼光以及英国和法国启蒙运动的功利主义的拒绝。 18 世纪末和 19 世纪初的德国学者被认为是道德和理智的文化载体,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20 世纪中叶,这种思想依然盛行。 C.P. 斯诺在《两种文化》( 1964 年)一书中,描述了其同事——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的看法:“我们正在从事的科学在任何想到的情况下都不具有实际用途。我们越坚持这一主张,越感到自己优越。”在《无尽的前沿》一书中万瓦尼儿·布什宣称:“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任何追求即时应用的人……都终将白费心机。” 2 、 两种主义的相对分离对于科学精神和科学规范的确立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夸大这种相互分离、认为两者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的观点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 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学派为了找寻治疗外伤、骨折和疾病的外科手术及医疗方法,已经深入到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广阔领域,把探索和领会转化为实用技术。自 19 世纪以来,许多根本性的知识是头脑中想着某种特定用途的基础研究产生的,基础研究可以同时是好奇心和用途双重驱动的。 19 世纪微生物学的崛起(主要是巴斯德等的研究模式)是典型的代表。现代生物学很难符合传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目标只能两者择一的观点。 3 、这种相对分离何以成为可能? 希腊在古埃及等文明的实用技艺和知识的基础发展出对于一般知识的追求。 19 世纪,职业人员(大学教授)的出现,在机构上加强了科学研究应当为认识本身而进行的观点。战后美国对基础科学投巨资的主要理由,是希望在科学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于苏联的地位,并且相信这些基础科研最终可以产生技术的突破,以赢得军事技术上的优势。这是政府支持科学的一个合法性根据。 三、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了很多仅仅依靠理想主义道路无法解决的问题 3.1 、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在古希腊,只有公民才有空闲的时间,无需为生活所困扰,专心从事思辨活动。即使到了 18 、 19 世纪的英国,许多科学进步都是由出身好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取得的,其中有些一直在大学里任职。在 19 世纪,机构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科学家们越来越能在大学里得到资助,科学也日益成为更高级的学者阶层的职业。这时候,虽然具有贵族身份的人员比例可能在下降,但是大学教授的职位足以保证其衣食无忧。在 20 世纪,平民出身的人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体,科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存在。 3.2 、科学研究的资助方式发生了变化:最初少数贵族所从事的活动,因为人数的增加,不可能再仅仅依靠少数资金资助而进行。而且随着科学活动的深入,在研究过程中对于仪器的依靠增加,也相应地需要加大投资。举个例子:在经典的小科学领域——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由于采用了功能核磁共振仪( fNMR )直接观察神经活动,人们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一台这样的仪器价值高达 2500 万人民币,这常常不是某些个人或机构能够负担的,常常需要动用真个社会和国家的力量来实现。这样相应地要求科学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是可以理解的。 3.3 、科学研究的研究内容发生了变化:战后美国对基础科学投巨资的主要理由,是希望在科学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于苏联的地位,科学发展完全笼罩在国家安全领域的阴影之下,追求“高”、“新”、“尖”。随着冷战的结束,科学研究应扩展到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保护资源环境等国计民生领域。 四、可能的解决方法 两种道路的和解其实是可能的。这种传统的对立不像想象的那么不可弥补。相反,科学史上记录了很多由认识追求和应用考虑共同驱动的科学进步,自 19 世纪以来,许多根本性的知识是头脑中想着某种特定用途的基础研究产生的,基础研究可以同时是好奇心和用途双重驱动的。对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关系来说,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单向线性关系,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科学研究流向技术,同样技术发展也会反馈回科学研究,也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源于基础研究。 在《巴斯德象限——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一书中,作者斯托克斯提出了一个新的科学研究模型——科学研究的象限模型。如果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两坐标轴分别表示研究的动机(好奇心驱动型还是应用驱动型)和知识的性质(是否具有基础性和原理性),那么就会在最常见的研究类型或象限——玻尔象限(第一象限,代表好奇心驱动型纯基础研究)和爱迪生象限(第二象限,代表为了实践目的应用研究)之外会出现一种新的类型——巴斯德象限(第三象限,代表由解决应用问题产生的基础研究)。之所以称作巴斯德象限,是因为巴斯德在生物学上许多前沿性基础工作的动力是为了解决治病人的实际难题。在科学研究的象限模型中,每一个象限不是相互隔绝的,而是存在着复杂的双向联系。 如何平衡呢?其实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几种类型的科学活动的比例。大力开展巴斯德象限内的应用基础类研究是互相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功利主义者不能视坚持科学精神气质和理想主义科学观的人是高人一等的异类,更不是故作姿态的伪善者。理想主义者也没必要要求所有的人都不考虑功利的原则。
个人分类: 科学凹下去|449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刘淇:保持党的纯洁性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whyhoo 2012-4-16 10:0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   当前,首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带来的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面对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历史重任,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极端重要,十分紧迫。   只有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新的发展阶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面临着“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党的纯洁性。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讲,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这段讲话,振聋发聩、发人深醒,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不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夺取政权、建设国家的重要法宝,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石。只有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统筹解决好群众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多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才能提高公信力,才能打牢群众基础,夯实执政根基。   只有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切实做到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首都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北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还存在一些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存在广大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住房、交通、医疗、提高收入,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要切实把发展的目标定位在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身上,使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福祉高度融合,这就涉及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是否纯洁的根本问题。只有保持党的纯洁性,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才能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发展更好地惠及人民;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做表面文章,不摆花架子,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事。   只有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当前,全市党员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影响党的纯洁性的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在北京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模糊、态度摇摆;有的作风不正,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有的为政不廉,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有些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不够,等等。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的纯洁性,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严重影响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各项工作,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保持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    二、认真落实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各项要求   结合首都工作的实际,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把践行“北京精神”作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抓手。保持党的纯洁性首要的根本的是要保持思想纯洁。保持思想纯洁,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加强党性修养,加强道德建设。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总结提炼了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在全市上下掀起了践行“北京精神”的热潮,引起强烈反响。在新的形势下,践行“北京精神”,有助于落实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各项工作。要通过大力践行“北京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竭尽全力做好首都的各项工作。要通过大力践行“北京精神”,切实增强党性修养,解决好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做到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脚踏实地地推动发展,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办事。要通过大力践行“北京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永葆共产党人的纯洁性。   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重要组织保障。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把好入口,疏通出口,加强管理。要通过改革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把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集聚到首都各项事业中来,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管理上提出了由职务管理转向以职责为中心的管理,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制定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广聚优秀顶尖人才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这方面的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纯洁性。   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载体。创先争优的过程,就是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纯洁性的过程。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调动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实施好创先争优“领航工程”、“聚力工程”、“先锋工程”,进一步在全市党政机关中开展以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促发展、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两促”活动,在全市新闻、理论、文艺战线中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及推广基层党组织创造的党员承诺制、基层组织次序动员机制等好做法、好经验,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始终保持纯洁性。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重要的体制保证。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制度建设尤为重要。要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和落实党务公开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更加注重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认真总结和运用“廉洁奥运”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深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抓住规范权力运行这个关键,运用科技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平台,建立健全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体系、权力运行规范化运行体系、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体系,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形成早发现、早提醒、早报告、早解决的预警机制,保证权力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制度保障。    三、党员领导干部要做保持纯洁性的表率   保持党的纯洁性,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在各级岗位上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这样的地位和责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保持党的纯洁性中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要以思想纯洁的要求把握自己。思想纯洁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保持思想纯洁,首先要增强党性观念,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深入践行“北京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要加强道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道德情操方面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表率。   要用作风纯洁的要求规范自己。作风纯洁是衡量和检验党员领导干部纯洁性的重要标准。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地投入党和人民的事业,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团结带动广大群众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要把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发扬敢于碰硬、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回避,较真碰硬;在复杂情况面前主动伸手,担起责任;在解决难题时勇于创新,找出新办法。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能够站得出来,主动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困难的地方去,到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努力开创新局面。   要用清正廉洁的要求约束自己。清正廉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本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之风,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树立节俭意识,自觉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风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履职,切实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组织纯洁性工作,把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完成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中当先锋、做表率。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全党重大的政治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高度重视,自觉地落实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各项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实践提高首都科学发展水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作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8/201204/t20120412_150800.htm
个人分类: 政治|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科学网的建议】 像博客版块样开个基金板块?
热度 1 jimmy198360 2012-4-9 12:58
在科学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学和公益性应用性的研究中,资助尤其重要,但是研究人员自身无法拥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持自己的研究,另外很多资金或者财富充足的人本身有没有研究能力。这样就需要一个渠道来实现财富充足的人的资金能用于这些造福全人类的公益性的研究资助,西方在长久的科学发展中,形成了成熟的私人科学基金制度和传统,也形成了相对好的风气,因此西方欧美国家的学术基金来源及其多元,一方面是政府主导的科学基金,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企业和公益团体,以及私人形成的民间和私人基金。这样多元的资助来源和传统,为学术自由和多元多样创新提供了很充足的空间。 相比之下,国内科学基金几乎一家独大,绝大部分由国家主导,不是说这样的主导本身不好,但是就会导致相对很不完善,而且研究的自由度和方向容易单一而且长期被少数方向所掌控。 因此,个人建议,科学网的辛苦的编辑和运营者们花一部分大力气策划和开辟并着力运营一个基金板块。 对于板块内容: 1)介绍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优秀的基金制度; 2)罗列并推介国外面向全世界的各种基金(私人,民间的或者政府的);以便于国内人员申请,造福大家。 3)罗列并推介国内的各种政府的尤其还有民间的学术基金,并着力推动并牵线搭桥让更多的财富充足者建立私人基金制度。 暂时想到,大家可以完善. 舆论的自由,再有研究资助的自由,善莫大焉~ 当然也希望有志的IT人士以创业的形式建立这样的网站,如需帮助,个人愿意倾力协助.
319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春晖万里沐边关——全军边海防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综述
whyhoo 2012-4-5 21:44
这里有雪山巍峨、大海浩瀚、马蹄声碎、驼铃叮当;这里有光纤纵横、天路扶摇、卫星俯瞰、银鹰飞翔…… 万里边关,国之藩篱。一草一木的沧桑巨变,折射着民族沉浮、国家兴衰。 科学发展的春晖,照耀万里边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伴随着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全军边海防部队全面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万里边关发生了划时代的深刻变化,边海防工作呈现整体推进、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广大官兵忠诚于党、信念坚定,以昂扬的斗志聚精会神投身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的伟大实践,书写着爱党报国、爱军精武的崭新篇章。 随着本报一批批记者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深入边海防采访,他们带回了当代戍边官兵讲述的一个个春天的故事…… 戍边人守卫着国家繁荣,国家发展带来了边关新貌—— 军民融合,携手筑起新长城 2011年春日里的一天,驻南沙群岛赤瓜礁的指导员何志春掏出手机,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 在内地看来寻常的一幕,对于南沙守礁官兵来说,却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至此,中国移动的手机通信信号覆盖我军驻南沙全部岛礁。这意味着,天涯孤礁从此进入信息时代,官兵思乡只能望穿双眼等家信的日子一去不返。 佳讯频频传,盈盈一水间。时隔不久,西沙永兴岛又传出喜讯:中国工商银行西南中沙群岛支行与内地银行系统联网。从此,西沙官兵用上了银联卡。四级军士长关延国高兴地说:“以前探亲休假往家带工资,总是怀揣一包人民币下岛,现在一卡在手,安全又轻松。” 一幕幕喜人新景,像南海的春潮,一潮刚落一潮又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边关,与祖国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军地双方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积极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军民融合式发展为全军边海防部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古以来,西北边关雪域高原的很多生命禁区也是“信息盲区”。兰州军区乘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采取军民合建的方式,在大西北边防铺设通信光缆42条,总长达2万公里,在全军率先实现了光缆通信覆盖全区所有边防营连和执勤哨所,形成了上联总部、横贯友邻军区、下通战区所有分队,重点地区有迂回路由的光缆通信网络。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上青藏高原,更是难上加难。从2007年11月28日开始,驻藏部队同时启用贡嘎、林芝、邦达民航机场和青藏铁路“三场一线”输送老兵下山、新兵上山。过去驻阿里地区官兵回一趟内地老家要徒步、骑马、乘汽车、坐火车,一路奔波20余天才能到达。阿里昆莎机场开通后,官兵现在坐飞机回家实现了“万里边关一日还”。 ——内地课堂书声琅,边关寂寥数寒星。多少年来,边防官兵难以和都市的同龄人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总参谋部联合国家教育部启动实施士官远程教育“八一工程”,先后有12万余人参加网上学习,其中在边海防部队建立的266个教学站点,使3.2万余名边海防部队士官接受了远程教育。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长久以来,戍边官兵的安居梦难圆。成都军区尝试军队住房社会化供应,让万余名驻雪域高原和云南边防的部队干部在成都、昆明等大城市拥有了自有住房。从此,他们的子女可以与都市的孩子们一样共享现代文明成果,边关军娃的笑声洒在了都市的上学路上…… 军民融合建设大边关,演绎着神奇的故事,述说着时代的变迁,也在边防官兵心中激起层层热浪—— 西沙群岛守岛官兵过去吃菜难、用水难。2007年4月,国家科技部援建西沙的“海岛蔬菜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在永兴岛动工兴建,西沙官兵吃菜从此实现自给。国家海洋局为西沙群岛捐赠海水淡化设备,日产淡水100吨。依托民用技术,西沙还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独立应用型海岛风、光、油互补发电系统,官兵坐上了电瓶车、洗上了热水澡、用上了新能源。 多雄拉山高耸摩天,雅鲁藏布江汹涌奔流。曾几何时,西藏墨脱是全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县,送往墨脱的所有物资补给都靠人背马驮。2009年4月20日,国家总投资9.5亿元、全长117.2公里的墨脱公路开工建设。次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咽喉要道、全长3310米的嘎隆拉隧道成功贯通。至此,墨脱迎来了融入全国公路网的新时代,边防官兵的交通、生活有了大的改善。 心系万里边关发展,情牵戍边官兵冷暖。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陆海并重、科技强边、重点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边海防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10年来,国家边海防委员会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边境沿海地区初步搭建了以国道、省道、县道为主线,以乡道和边防公路为支线的边海防立体交通网络。仅云南、广西两省区,巡逻路的修建就使1000多个村寨结束了不通公路的历史。国家还建设边境铁丝网7500余公里、边境管理辅助标志3000余座,竖立修复各类界桩7000余个,一批桥梁、码头、直升机停机坪等设施相继落成,边海防部队执勤管控条件实现了从零散、单一、不配套,到规模、多样、成体系的历史性跨越。 一网连边关,天涯若比邻,戍边人紧握钢枪心明眼更亮—— 信息时代,钢铁边关更巩固 风吹草动、兔起鹘落尽收眼底。在当代边防史的取景框里,这已经不再是新闻。 初春时节,记者在总部机关看到,中哈边境新欧亚大陆桥国门口岸、云南西双版纳界碑前巡逻的边防官兵、沿海岛屿海防连队戍守的礁岩岸线……祖国万里边疆的官兵执勤实况一一显示在荧屏。遨游在太空的遥感卫星发来的照片上,边疆一山一水清晰可见。 在今天的祖国万里边关,除少数连队外,我军边防连以上单位均已连通光缆,数十座视频监控中心、数百座视频监控站以及无数“电子眼”环布在边海防线上,边防团、军分区、省军区、军区乃至总部机关,都可对边海防重点地段实施同步监控。 一网连边关,天涯若比邻。伴随着全军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古老的边关耸立起一座座“信息化烽火台”,我军管边控边方式、边海防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也驶入了信息化轨道、发生了巨大变化。 ——西部边陲,新疆军区博尔塔拉军分区江巴斯边防连执勤分队依然踏雪巡逻,但伴随戍边官兵几十年的巡逻日志本不见了。巡逻官兵走到哪里,身上携带的卫星定位仪和巡边地理感应系统,都会将官兵的行动信息在网络上自动生成备案,戍边人有了记录守防历史的新型“电子巡逻日志”。 ——长白山下,一只比东北虎还要珍稀的远东豹刚刚跨过边境觅食,就被某边防团视频监控系统发现。目前,我国陆地边境的重要通道和重点地段,全部实现了24小时电子监控。指挥所一旦发现情况,就能迅速通过有线、无线和卫星通信手段指挥部队及时处置。 ——万里海疆,海军实施“蓝网工程”,官兵地处偏远岛礁也可与外界便捷交流,即使军舰航行在茫茫大海上,开展政治教育也可随时获取丰富的网络资源。讲台在都市军营,课堂在海疆岛礁,部队的政治教育、文化生活步入了一个新天地。目前,南沙守礁官兵可以看到74套清晰的卫星数字电视节目,可以上网看到当天的《解放军报》和《人民海军》报网络版。放眼全军边海防部队,政工网入连队、进班排,政治工作网络化蓬勃兴起,“万里边防一堂课”蔚成景观。 ——北疆戈壁,全军首批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落户内蒙古军区阿拉善军分区,实现了从胶片时代向数字电影时代的跨越,戍边官兵结束了看电影影片传递周期长、取送困难的历史。国家数字图书馆落户位于神州“北极”的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为官兵带来数据总量近3TB的图书、视频和图片资源,官兵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每天实时阅读到200余份电子报纸…… 信息化带动机械化,我军建设科学发展的大战略,正一天天在边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骏马奔驰保边疆》,曾是戍边人最爱唱的一首歌。近年来,一批新型巡逻执勤装备陆续配发万里边关,成为官兵管边控边的得力助手。 初春,被称为“雪海孤岛”的红山嘴边防连再降大雪,但官兵巡逻执勤没有中断。指导员刘占锋告诉记者,上级配发了新型全地形巡逻车、雪地摩托等新装备,5米厚的积雪也挡不住他们。以往骑马需要10个小时到达的点位,现在3个小时就能够到达。 目前,我国边防大部分管段实现了乘车巡逻,边防连队普遍配备了装有无线通信和指挥终端的新式巡逻车。我国边防许多地区已实施直升机巡逻,一些部队还实现了机上视频采集系统与监控中心联网,地面人员的眼睛也能随着直升机飞越万水千山,俯瞰万里边关。2012年3月18日,广州军区某陆航旅两架直升机搭载某海防团官兵在万山群岛海域展开巡逻,开启了我陆航部队执行海防巡逻任务的先例。 从兴凯湖到班公湖,从额尔古纳河到北仑河……一艘艘新型边防船艇陆续服役。目前,我陆军新型边防船艇已经形成一个适应复杂水域、满足不同需要、装备性能优越的兴旺“大家族”。 中印边境班公湖上,某新型边防巡逻艇开创了小型船艇在高海拔低压缺氧条件下高速滑行的先例;中俄界湖兴凯湖上,我军列编的第一艘地效翼飞行器掠水飞行,沈阳军区某巡逻艇大队士官张勇,光荣地成为我军首位地效翼飞行器驾驶员。 信息化让世界更精彩,合着时代节拍,遥远的边关气象万千。10年来,军委、总部大力推进边海防信息化建设,不仅使边海防部队防卫管控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创新、文化生活的改善和丰富步入了全新的阶段。 目前,全国边海防地区已铺设边防光缆3万余公里,边防连以上单位和70%的哨所、海防团以上单位以及74%的海防营连接通光缆;边海防团以上单位和大部分边海防连队开通了电话交换网、军事综合信息网和电视电话会议系统3个业务网系。全国边境沿海重点地区100%实现监控系统覆盖。边海防地区建立视频监控站700余套、监控中心近200个,为部队配发北斗导航装备5000余台,大大提高了管边控边能力。 靠奋斗战胜苦,用发展改变难,道不尽万里边关新变迁—— 高山海岛,处处唱响“南泥湾” 万里边关,一个个边防哨所都有自己的名字。抚今追昔,许多名字里蕴含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艰辛—— “波林”,藏语为偏僻遥远与世隔绝的地方。 “雀干托盖”,哈萨克语意思是极度缺水的地方。 “哈桑”,蒙语意思是道路狭窄艰险的风口。 “斯姆哈纳”,哈萨克语寓意为“破旧的铁皮房子”…… 如今,这些最初以条件艰苦特点命名的边防连,已经“名不符实”:波林边防连官兵,早就用上了军事综合信息网;雀干托盖边防连,有了一眼日出水量120立方米的水井;哈桑边防连,一条条宽阔的边防巡逻路替代了羊肠小道,巡逻车直达哨所;斯姆哈纳边防连,官兵住上了冬暖夏凉的新式营房。 东海小岛,除湿机、干燥器等设备让雾岛哨兵远离潮湿侵扰;神仙湾哨所,官兵戴上单兵呼吸增氧器,穿上充电保温马甲;喀喇昆仑山,空喀山口哨所使用的“软体太阳能装置”,像帆布一样打开来,太阳一照马上就能有电;大兴安岭军分区北极哨所,哨兵冬季执勤穿上了特制防寒外套靴…… 许许多多情深意长的变化,发生在戍边官兵身上—— “看,我的头发是不是变得乌黑发亮?哨所的水是从半山腰泉眼里通过4级水泵站输送上来的,喝了再不会掉头发了!”初春时节,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某哨所中士陈建波,端起一杯从饮水机中接的水慢慢品尝。 这位哨长,曾经喝了近6年的雨水。他告诉记者,哨所地处山巅,没有水源,官兵以往长年饮用雨水,头发脱落、指甲凹陷。为了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官兵们曾从山下把石头背上哨所,泡在水缸里…… “如今,水缸里的石头不见了。”陈建波开心地说。 保温圈舍内牲畜肥壮,日光温室里蔬菜葱郁,绿色长廊中瓜果满架。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军边远艰苦地区部队肉、菜自给率不断提高。新疆军区自产蔬菜保障期延长了3个月,西藏军区部队从内地调运干菜和罐头的数量减少了75%。 自2004年全军实施边远艰苦地区部队“菜篮子工程”以来,全军边海防部队副食供应基本实现了“淡季不淡,四季有鲜”。去年,总部还为边海防一线巡逻分队执行任务途中不能回单位就餐的人员,每人每天增补8元伙食费,用于解决边境巡逻人员热食保障难的问题。 火龙果、香蕉、木瓜、提子……种类繁多的新鲜水果,让远离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的永暑礁官兵乐了。海军借鉴远航食品保存方法,使送上岛礁的水果储存期大大延长。在永暑礁代职的海军某基地干事王鑫兴奋地说:“看来,上礁前专门准备的维生素药片用不上了!” 过去,官兵在高原哨所得了阑尾炎都得过一次“鬼门关”。现在,直升机可快速飞临边防连队,边防一线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可以直通北京,优质的医疗资源为边防官兵的生命健康撑起了保护伞。800多个远程医学站点,覆盖了从漠河到西沙的边海防部队,大大提高了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水平。驻喀喇昆仑山和阿里高原的边防部队,已连续20余年没有因急性高原病导致官兵死亡。 从北京到边疆,万水千山暖流奔涌、情深意绵。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推出了增加基层干部和边海防官兵岗位津贴、调整执行边境巡逻任务人员伙食补助标准、调整边海防干部和士官家属随军政策等改善提高边海防官兵工作与生活保障水平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四总部组成联合工作组奔赴边疆,实地察看边远艰苦地区连队和哨所,仅近5年军委、总部就投入数十亿元用于改善边防一线部队生活设施。而今,边海防部队营房设施基本配套,军需、油料、物资保障有力。全军边海防部队85%的一线连队基本告别吃水、用电、洗澡、看病等难题。 后记 在采写这篇稿件的日子里,有3个细节让记者深受触动,久久难忘。 ——戍边人最懂关爱的温暖。神仙湾哨所的官兵们说,这些年,登上神仙湾的将军们大多是流着眼泪上山,流着眼泪下山。为啥?他们把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时刻记挂在心上。他们每来一次,山上的条件就改善一分。他们走后,战士们也常常念叨他们、想念他们,盼着他们下次再来…… ——戍边人最懂祖国的繁荣。乃堆拉哨所的官兵们说,原来的乃堆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2006年7月6日,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在中断44年后重新开放,公路修上高山之巅,商品柜台琳琅满目,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站在界碑身边,官兵的胸脯挺得更高了! ——戍边人最懂使命的分量。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二连班长杨祥国率领的巡逻小分队,依然要走一条这样的巡逻路:中途有200多处危险路段,要翻过3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趟过10余条冰河,跨过8处泥石流冲沟,登上37处断崖、26条悬梯,步行6天5夜才能完成巡逻任务。就在这戍边的10年,杨祥国曾60多次往返在这条160公里长的巡逻路上,47次遇险,身上留下21道伤疤…… 走边关,访官兵,记者感慨万千—— 这10年,边关变化很多。但无论条件怎样改变,边关自然环境的恶劣与险峻无法改变,边防官兵赤心向党的坚定信念始终不渝,卫国戍边的牺牲奉献精神始终不变。 共和国的边关卫士,就像哨所前那亭亭的白杨,沐浴着春晖,坚强地挺立,用年年萌发的新枝绿叶,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原文见 http://news.mod.gov.cn/headlines/2012-04/05/content_4356051.htm
个人分类: 国防|1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快速写入多个格式化tiff文件的matlab程序
热度 4 zxczxc0417 2012-3-20 00:11
最近在工作的时候需要在一个tiff文件中写入10000帧以上的内容,以前都是用了matlab自带的imwrite函数,这个函数的优点是现成又好用,可是问题是这个函数的通用性太强,速度慢的要死,即使是个很小的tiff文件也要写上十几分钟,如果又上百个这样的文件,那真是一种煎熬。这个问题主要出在tiff文件的格式本身,tiff文件中yao找到某个帧就必须要从第一帧开始,它的数据结构就像一个链表。详细信息可以参考我的博文之前两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下几种方法: 1. 把u盘上的数据拷贝到计算机的硬盘上 2。在内存中虚拟一个硬盘 3。修改matlab的程序 4。自己编写程序加速 第一种方法很好,能加快不少速度,如果文件的个数不是很多,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不过一个文件也要写上十几分钟,文件越长越大,耗时越多。 第二种方法只能提高一点点,基本没用。不知道为什么,即令人惊讶有令人奇怪。虚拟硬盘的读写速度比普通硬盘要快很多,有兴趣的可以去google一下。我感觉可能还是跟tiff文件的格式有关,也就是说虚拟硬盘和普通硬盘在寻地址方面的速度相当。 第三种方法很难做到,我顺着matlab的函数imwrite顺藤摸瓜一直找下去最后找到了c程序及其dll的库文件,c的脚本文件很大,很复杂,要让我修改那些不是不可能,但是我的感觉是代价会很大。 第三种方法应该说是目前为止我所能找到的最好方法。写一个文件差不多30秒吧,比十几分钟的标准时间算是快多了。 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我的文件中每个帧的大小个格式完全一样,所以可以用基本的写文件函数fwrite来操作文件,那样的速度会提高很多。借此机会我也好好学习了一下tiff文件的格式,算是基本上搞懂了。于是乎制作了一个最简单的tiff文件写入函数。这个函数实际上由三个子函数构成: make_tiff_start : 负责tiff文件的开头写入 make_tiff_mid : 负责中间各帧的接入 make_tiff_end : 结尾帧的写入 下面是这三个子函数的matlab代码 ------------------function make_tiff_start----------------- % write a head of tiff file % infile is the input movie file, should be tiff format % outfile is the output tiff file, should be tiff format function make_tiff_start( infile,outfile); fid1 = fopen(infile, 'r'); fid2 = fopen(outfile, 'w'); % write the image file header (IFH) c = fread(fid1, 1,'short'); fwrite(fid2,c,'short'); fwrite(fid2,42,'short'); fwrite(fid2,8,'long'); fclose(fid1); fclose(fid2); ------------------function make_tiff_mid----------------- % x is just read from tiff file % outfile is the file name for output, should be tiff % index_frame is the index number for this frame. you must sequencely input the frames. % That is from 1 to N function make_tiff_mid( x, outfile, index_frame); DirE = struct('tag',{},'type',{},'counts',{},'voffset',{}); = size(x); % ImageWidth ; % kuan du % ImageLength ; % gao du fid2 = fopen(outfile, 'a'); % build the image file directory for new movie direc = 11; DirE(1).tag = 256; DirE(1).type = 3; DirE(1).counts = 1; DirE(1).voffset = ImageWidth; DirE(2).tag = 257; DirE(2).type = 3; DirE(2).counts = 1; DirE(2).voffset = ImageLength; DirE(3).tag = 258; DirE(3).type = 3; DirE(3).counts = 1; DirE(3).voffset = 16; DirE(4).tag = 259; DirE(4).type = 3; DirE(4).counts = 1; DirE(4).voffset = 1; DirE(5).tag = 262; DirE(5).type = 3; DirE(5).counts = 1; DirE(5).voffset = 1; DirE(6).tag = 273; DirE(6).type = 4; DirE(6).counts = 1; DirE(6).voffset = 8; % need modify DirE(7).tag = 277; DirE(7).type = 3; DirE(7).counts = 1; DirE(7).voffset = 1; DirE(8).tag = 278; DirE(8).type = 3; DirE(8).counts = 1; DirE(8).voffset = ImageLength; DirE(9).tag = 279; DirE(9).type = 4; DirE(9).counts = 1; DirE(9).voffset = ImageWidth*ImageLength*2; DirE(10).tag = 284; DirE(10).type = 3; DirE(10).counts = 1; DirE(10).voffset = 1; DirE(11).tag = 296; DirE(11).type = 3; DirE(11).counts = 1; DirE(11).voffset = 3; % read the movie and write to my movie i = index_frame; fwrite(fid2,direc,'short'); DirE(6).voffset = 8 + (i-1) *( 2 + direc*12 + 4 + ImageWidth*ImageLength*2 ) + 2+direc*12+4; for j = 1:direc fwrite(fid2,DirE(j).tag,'short'); fwrite(fid2,DirE(j).type,'short'); fwrite(fid2,DirE(j).counts,'long'); fwrite(fid2,DirE(j).voffset,'long'); end offset_next_IFD = 8+i*( 2 + direc*12 + 4 + ImageWidth*ImageLength*2 ); fwrite(fid2,offset_next_IFD,'long'); % write the data of image fwrite(fid2,x','short'); fclose(fid2); ------------------function make_tiff_end----------------- % input the last frame for tiff file % x, outfile, index_frame have the same meaning in make_tiff_mid function make_tiff_end( x, outfile, index_frame); DirE = struct('tag',{},'type',{},'counts',{},'voffset',{}); = size(x); % ImageWidth ; % kuan du % ImageLength ; % gao du fid2 = fopen(outfile, 'a'); % build the image file directory for new movie direc = 11; DirE(1).tag = 256; DirE(1).type = 3; DirE(1).counts = 1; DirE(1).voffset = ImageWidth; DirE(2).tag = 257; DirE(2).type = 3; DirE(2).counts = 1; DirE(2).voffset = ImageLength; DirE(3).tag = 258; DirE(3).type = 3; DirE(3).counts = 1; DirE(3).voffset = 16; DirE(4).tag = 259; DirE(4).type = 3; DirE(4).counts = 1; DirE(4).voffset = 1; DirE(5).tag = 262; DirE(5).type = 3; DirE(5).counts = 1; DirE(5).voffset = 1; DirE(6).tag = 273; DirE(6).type = 4; DirE(6).counts = 1; DirE(6).voffset = 8; % need modify DirE(7).tag = 277; DirE(7).type = 3; DirE(7).counts = 1; DirE(7).voffset = 1; DirE(8).tag = 278; DirE(8).type = 3; DirE(8).counts = 1; DirE(8).voffset = ImageLength; DirE(9).tag = 279; DirE(9).type = 4; DirE(9).counts = 1; DirE(9).voffset = ImageWidth*ImageLength*2; DirE(10).tag = 284; DirE(10).type = 3; DirE(10).counts = 1; DirE(10).voffset = 1; DirE(11).tag = 296; DirE(11).type = 3; DirE(11).counts = 1; DirE(11).voffset = 3; % read the movie and write to my movie i = index_frame; % write the last one fwrite(fid2,direc,'short'); DirE(6).voffset = 8 + (i-1) *( 2+direc*12+4 + ImageWidth*ImageLength*2 ) + 2+direc*12+4; for j = 1:direc fwrite(fid2,DirE(j).tag,'short'); fwrite(fid2,DirE(j).type,'short'); fwrite(fid2,DirE(j).counts,'long'); fwrite(fid2,DirE(j).voffset,'long'); end offset_next_IFD = 0; fwrite(fid2,offset_next_IFD,'long'); fwrite(fid2,x','short'); fclose(fid2);
个人分类: 天下大事|5531 次阅读|4 个评论
怎样评价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水平?
热度 1 hdmutong 2012-3-18 21:57
怎样评价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水平? 刚才看了王修慧老师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745do=blogid=548766 摘其一句如下: “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学术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学术论文上,也不仅仅体现在获批科研项目上(这后者大家更清楚怎么回事儿),更体现在对科研思想的把握上,体现在对未来科学发展的洞察力和睿智的判断力上”。 你是否感觉精辟? 我觉得理论上很精辟,但是实践中不易判断。 对科研思想的把握,对未来科学发展的洞察力和睿智的判断力, 这些东西是怎么体现的呢?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3739 次阅读|4 个评论
O.国际地质科学发展动向-引自董树文
wzhq20082008 2012-3-13 16:37
O.国际地质科学发展动向-引自董树文
3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0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
crickxiang 2012-3-13 11:06
科技以人为本,在生命 科学 领域更是如此,每一位科技人物都在推动着生命科学发展的巨轮向前滚动,他们的发现也许带来一个领域的变革,他们的成果也许将改变世界,他们的人生经历也许曾深深的触动你,抑或是你成功的范本,这些弄潮儿的荣辱沉浮为这一领域留下难以磨灭的集体记忆!      继 生物 通与多家网站和学术机构合作成功举办了2007,2008年和2009年十大科技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之后,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每年固定的大型网络互动调查活动。在2010年岁末,“赛默飞世尔特约之2010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经过两个月的读者投票和参考专家意见,最终已评选出2010年度的十大风云人物,评选结果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朱健康      今年4月,美国加州大学植物细胞生物学教授朱健康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在美国科学院迄今为止总共2076名院士中,42岁的他是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位在中国内地接受大学 教育 的美国科学院院士。   裴端卿   iPS技术这颗耀眼的新星发展迅猛,令人欣喜的是,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不落人后,一些代表性人物更是在iPS技术发展领域获得了许多飞跃性的成果,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裴端卿教授就是其中的耕耘者之一。2010年裴端卿研究组揭示了形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过程的启始机制,这可以说iPS研究中的一项里程碑成果。   饶毅   回国即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被认为是新时期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今年饶毅与施一公在《Science》杂志发表社论,探讨国内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引起了各界的关注,科技部也对此进行了回应。   张学军   这位早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后又扎根于这片热土的科学家在皮肤病遗传学研究领域获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今年又接连在NatureGenetics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发现了银屑病、白癜风等疾病的易感基因,赶超国际科学发展的步伐。   潘文石   现年73岁的北京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潘文石教授在野生动物研究、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了许多积极努力与突出贡献,今年荣获了由凤凰卫视等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语媒体机构推选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颜宁   这位清秀的清华女教授2010年获得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陆续在Nautre,JBC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其中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文章,结构生物学领域公认的重点及难点: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   管坤良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管坤良教授主要从事细胞生长调控,肿瘤生物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的信号传导途径等方面的研究,今年在Science杂志发文,在全世界首次发现乙酰化修饰是生物代谢的重要调控手段,为开发调控代谢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包括肿瘤在内的新的治疗手段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获得了Science杂志的高度评价。   鲁白   这位神经生物学家早年曾与饶毅教授创办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戈登会议,与蒲慕明教授等人创建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近年来他辞去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神经发育研究室主任职位,回国定居,出任中国葛兰素史克研发中心生物学副总裁。今年这位科学家不仅在学术成果方面硕果累累,而且其多篇探讨......   张辰宇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辰宇教授研究组2010年获得了miRNAs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他们发现了miRNAs作为一类全新的、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的信号分子的最新作用,这对于miRNAs,以及信号传导来说意义重大。   许田   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的许田教授是华人生物界的著名科学家,他曾发明了在全世界果蝇实验室中被广泛使用的镶嵌体分析技术,这篇文章也是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被引用最多的文献之一。今年许田教授研究组提出了癌症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改变了传统……   
个人分类: 浙江大学|5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聚焦重庆热点 共话科学发展
whyhoo 2012-3-12 10:49
重庆频道消息 9日,重庆代表团全团会议对外开放。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薄熙来,全国人大代表、市长黄奇帆与境内外86家媒体的150多名记者,就重庆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缩差共富、民主法治建设等话题,坦诚对话,深入交流。 上午9点,代表团开始审议。黄奇帆、杨庆育、陈万志、韩德云、杨天怡、王越、陈忠林等代表发言,结合重庆实际,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0点20分,主持会议的陈存根代表说:“海内外记者朋友非常关心重庆,希望与重庆代表交流,下面就把时间留给记者朋友,欢迎大家提问。”话音刚落,现场记者便踊跃举手,争“抢”话筒。 听说今天的会有四、五百位记者报名采访,可重庆厅只能容纳150多位记者,很抱歉! 看到大家踊跃提问,薄熙来说,看到这么多记者朋友参加重庆团的开放活动,很高兴,感谢大家对重庆的关心!一个地方要发展,总是希望有更多朋友的关注和帮助。这么多记者朋友关心重庆,不仅可以把重庆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社会大众,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过去,新闻界的目光更多集中在东部沿海,重庆作为一个西部的山城,直辖以来发展加快,新闻素材也多了起来。听说今天的会有四、五百位记者报名采访,可重庆厅只能容纳150多位记者,很抱歉!不能满足众多记者朋友的要求,但感谢大家对重庆的关心! 简单地说,民主就是要充分尊重大家的意见,法治就是要按规矩办事 中央电视台记者鲁健“眼疾手快”,第一个“抢”到话筒。他说,去年重庆市委专门召开全会,出台了“民主法治15条”,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其中在政务公开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薄熙来说,这些年,重庆市委召开多次全会,先是出台了“民生10条”,接着提出“共富12条”,去年又搞了一个“民主法治15条”。为什么?因为我们一定要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道路。民主法治的内容很具体,简单地说,民主就是要充分尊重大家的意见,法治就是要按规矩办事。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所遵循,有所约束,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肆意妄为。 黄奇帆接过话头说,近年来,重庆出台一系列措施,促进政务公开:一是政府决策程序公开。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和各种专题会做了哪些决策,确定了什么事项,都向社会公开。二是政府主动向人大、政协通报情况,接受他们的监督。三是政府接受舆论监督。重庆每个月都有新闻发布会,各委办局还有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各类信息。四是公开项目审批程序。5年来,全市精简审批项目700多项,并对外公示审批程序,让企业、单位和个人一目了然。五是落实行政问责制,问责分七类,都作了制度安排。总之,政府依法行政的要害就是推动政府工作法制化。 5年前的今天,锦涛总书记就是在这里提出了“314”总体部署,为重庆的发展定向导航 人民日报记者关心重庆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进展? 黄奇帆说,锦涛总书记为重庆作出了“314”总体部署,要求我们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同时还对农业、工业、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要求。 5年来,重庆在这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从经济中心的角度,去年,我市GDP进入了“万亿俱乐部”,是全国7个GDP过万亿的城市中唯一的内陆城市。经济中心必须是交通枢纽。现在,重庆有8条铁路通向全国,还开通了“渝新欧”欧亚大陆桥,成为联系欧洲与中国的“桥头堡”,从开放的“腹地”变成“前沿”。经济中心还有一个金融中心的概念。现在,我们的银行、证券、保险在中西部地区是最好的,金融聚集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经过5年努力,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已初见雏形。 从增长极来说,最近5年,重庆GDP和工业产值都翻了一番多,GDP增长率始终处在全国的前列,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国第一,体现了增长极的活跃。 此外,在推进城乡统筹改革中,我们为农村做了5件突破性的事:一是在中西部率先实现了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二是推行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三是通过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四是推动农村“三权”抵押融资贷款;五是努力推动农村流通组织,带动“两翼”增收。总体而言,对“314”总体部署,我们系统落实,全面推进,使之成为重庆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 薄熙来说,5年前的今天,锦涛总书记就是在这里提出了“314”总体部署,为重庆的发展定向导航。刚才奇帆同志对“314”的概念和效用做了系统介绍,很客观。重庆这些年之所以能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两件“法宝”:一是锦涛总书记的“314”总体部署。 二是国务院为重庆量身定制的“3号文件”。从地图上看,重庆虽说是直辖市,其实是个“小省”,还带着14个国家级贫困县和4个市级贫困县。在这种情况下,“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从战略定位和政策措施上,给了重庆一系列重要支持,为重庆增添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从2007年起,重庆人均GDP一年上一个台阶,由2008年的2000美元,2009年的3000美元,2010年的4000美元,到去年突破5000美元,年均增加1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也大幅提高,呈现了城乡同步协调发展的局面。重庆人民不会忘记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在重庆市委、市府的施政纲领里占有重要位置 重庆是我国第一个把基尼系数纳入政府工作考核指标的城市。新华社记者抓住机会“一探究竟”:这基于什么考虑?与重庆提出的“缩差共富”有什么联系? 薄熙来说,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在重庆市委、市府的施政纲领里占有重要位置。现在,我们的基尼系数已经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怎么样?作为人民政府,这是我们关心的重中之重。 薄熙来说,关于共同富裕,共产党的领袖们有过很多经典论述:马克思讲,“新社会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公平分配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实现形式,都不能偏离共同富裕这一“总趋向”。毛主席在建国之初就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小平同志反复告诫:“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也都一再强调,一定要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 薄熙来说,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追求,也是几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从重庆的实际来看,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还有“一圈”和“两翼”之间的区域差距是比较突出的。差距过大不仅影响社会公平,也影响相当一批人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共同富裕,大多数人的生活有改善,对前途有信心,维稳成本也会随之降低。重庆这些年进行了一些探索,把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目标,按照几代领导人的教诲,认认真真地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果。 黄奇帆说,一个社会有没有做到共同富裕,着重看三件事:一是能不能广泛就业,二是能否解决住房问题,三是社会保障是否健全。这三件事如果基本到位,那么整个社会就比较稳定。用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的状态,是世界通用的办法。重庆既然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自然要有具体的量化考核,所以我们也引入了基尼系数。通过去年一年的努力,重庆的基尼系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对走以民生为导向的共富之路,信心更足了。 改善民生,不仅是一大善举,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重庆的发展让香港紫荆杂志社记者印象深刻。她说,众所周知,这些年通过“五个重庆”、“唱红打黑”,重庆搞得风生水起,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也不断提高,很想了解一下重庆未来发展的愿景。 薄熙来说,正如你所说,这些年我们提出了“五个重庆”的建设,而且每个都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后来又出台了“民生10条”、“共富12条”,这些不仅是给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也是发展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的体会是,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要同步推进,二者可以兼得。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就是科学发展。讲到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有些同志有个思维“逻辑”,认为总得先把“蛋糕”做大,才谈得上分“蛋糕”;总得把经济发展起来,才有条件考虑分配。这看似有理,但我不是这样理解。只有“蛋糕”分得好,大家才有积极性,“蛋糕”才有条件做大。目前,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出口已经绷得很紧了,今后的发展能否持续,推动消费、启动内需至关重要。如何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民生、促进共富是关键。但如果出现两极分化,穷人想消费却缺钱;富人虽然有钱,但人数不多,消费总量有限;这就会遏制社会消费,也会影响经济发展。 薄熙来说,这些年,重庆把做“蛋糕”和分“蛋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改善民生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推动发展,有了一些体会。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年均增长30%以上。这说明,舍得给老百姓花钱、办事,百姓的幸福指数随之提高,经济也能快速发展,政府也就越有钱。所以,推进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众的数量,是一个地方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不仅是一大善举,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重庆的共富发展战略中,城乡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特别重大的事情 中国改革报记者问,下一步重庆在城乡统筹、缩差共富方面将出台哪些新的政策?重庆老百姓从中会得到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黄奇帆说,在重庆的共富发展战略中,城乡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是特别重大的事情。在这方面,我们除了过去几年已经做的事以外,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在“十二五”时期还要重点做好五件事:一是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重庆农民现在一年6000多元的收入,97%是务农收入和财政补贴,财产性收入不到3%,希望2020年以后,农民财产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30%。;二是增加农民的金融融通能力,大力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融资,2010全市农民贷款才30多亿,去年已经发展到180亿,相信今年重庆农户贷款会增加到300亿,2015年争取到1000亿;三是解决好农民的不动产问题,我们希望在五年内进一步改善农村危旧房,过去五年差不多解决了几十万套,今后五年再搞一批,形成2000多个农民新村,使农户的住房得到改善;四是进一步提高农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现在我们农村的养老、医疗保险已实现全覆盖,但是一个比较低水平的覆盖,现在整个重庆老百姓的养老经费、医疗经费的支出,在1万亿GDP中不到1000亿。一个合理的社会,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量应该在15%甚至20%左右。五是要持续、稳定地推进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如果把这五块事做好,相信重庆的农村应该会有好的发展。 农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这一老一少都一定要照顾好 针对有记者提出的“留守儿童”状况问题,薄熙来说,重庆有大量壮劳力到沿海打工,年轻人走了,村里留下不少老人,我们称为“空巢老人”,孩子则叫“留守儿童”。这一老一少都一定要照顾好,绝对不能小视。历任市委、市政府都很关心这个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做了不少事。这些年,我们又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推行留守儿童“蛋奶工程”,由政府财政掏钱,保证130万“留守儿童”每人每天喝上牛奶,吃上鸡蛋,还有“营养午餐”。对“空巢老人”,我们也有相应的照顾措施。这些工作是政府理应承担的责任。重庆的未来寄希望于这些孩子,让他们每天都能吃上一顿好饭,再加上精神上的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将来就能更好地建设家园。 重庆的政法队伍,百姓是基本满意和拥护的,我也充满信心!绝不能因为个别人、个别事的发生,就否了大家的功绩。 不少媒体对重庆的“打黑除恶”很感兴趣。薄熙来说,“打黑”是必要的,而且要坚持,有黑必打!一定要为广大人民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清明的社会环境!我到重庆工作后,接到过不少群众举报,控诉黑恶势力的种种恶行。“打黑”是要碰硬的,是要得罪人的。是装聋作哑,回避矛盾,还是认真对待、敢于碰硬、为人民负责?我们选择的是后者。 薄熙来说,重庆的“打黑除恶”,有中央的大政方针,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由政法委协调,公、检、法、司加上纪委,多家共同努力。“打黑”之初,我们就提出“七不政策”,即“范围上不缩小、也绝不扩大”,“定性上不压低、也绝不拔高”,要做到“不枉、不纵、不漏”。就是说,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案。涉及到重大案件,我们还要按照严格的程序,上报最高检察院和法院,重要干部的问题都上报中纪委。“打黑除恶”是为了让全市人民共享太平,为了重庆能有一个清明的发展环境。尽管任何事情都难以做到100%正确,但我们一定要向着100%的目标来努力,要求各级政法部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把每一个案子都办细办实,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检验。 薄熙来说,市政府还下了本钱,在主城建了500个交巡警平台,不仅保障了安全,还能及时方便地服务百姓。重庆也被评为全国治安综合治理最好的城市之一,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如果大家去重庆实地看一看,走在大街上随便拉个市民问一问,你“赞不赞成‘打黑除恶’”啊?你对重庆的社会治安满意吗?相信多数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也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重庆的政法队伍是好的,对广大公安干警,包括检察、法院、司法的广大干部,百姓是基本满意和拥护的,我也充满信心!绝不能因为个别人、个别事的发生,就否了大家的功绩。 虽然有种种风险和阻力,但我们仍要“打黑”,要向人民负责。 有记者问到薄书记对打黑是否有压力。薄熙来说,对于“打黑除恶”的复杂性,我们一开始就有思想准备。“打黑”势必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外界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已经进入黑恶集团的那些人,社会联系还蛮广泛的,有些人还会造舆论。虽然有种种风险和阻力,但我们仍要“打黑”,要向人民负责。我听说有人正给重庆“泼脏水”,包括给我本人,造谣说我儿子开了什么“红色法拉利”,完全是无稽之谈!我的夫人开来,师从于我国著名法学家王铁崖大教授,20年前就是个很成功的律师了,但她担心有人造谣生事,早早就关掉了正办得红红火火的律师事务所。这么多年来,就是看看书,搞些艺术,做做家务,默默地陪伴着我。对她做出的牺牲,我十分感动,也很歉疚。 报刊、电视是广大群众的教科书,每天都在影响着市民的精神世界 中国青年报社记者说,从去年3月起,重庆卫视进行了改版,禁止插播商业广告。一年时间过去了,效果如何?听说对收视率有一些影响,能够长期坚持吗? 薄熙来说,重庆卫视改版,取消媚俗的娱乐节目,黄金时段不播电视剧,停播商业广告等措施,短期内对收视率会有一些影响。去年,重庆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但卫视的收视率只排在全国中等水平。但我认为这样做没有错,要坚定信心走下去。为什么?因为报刊也好,电视也好,除了提供信息,它们还是广大群众的教科书,每天都在影响着市民的精神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精气神!这种作用潜移默化,给人的印象日积月累,有些还终生难忘。现在不少人有个习惯,有空就打开电视,边干事边看电视。我们的电视不只是满足大家的娱乐和商业需求,还要给群众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和知识,要自觉地传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播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和开创能力。要传承、要传播,就得有版面、有时段,重庆卫视的改版,就是把传播先进文化摆在了特别重要的位置。相信随着节目质量的不断提高,重庆卫视会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现在就有些朋友告诉我,他们已形成锁定重庆卫视的习惯。 薄熙来说,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其中一个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些年,重庆除了卫视改版,还开展了“唱读讲传”活动,即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经过几年努力,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百姓踊跃参与,令人振奋。重庆不少中小学生已经能把大段的诗文,比如岳飞的《满江红》、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从头到尾背下来,一气呵成,不卡一点壳儿。前不久,重庆组织了一次“唱读讲传进香江”活动,也得到了香港广大市民的欢迎。“唱读讲传”已经成为重庆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些政策是持续发酵,不是给一笔钱用完算数,在今后十年、二十年会持续发挥作用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说,3年前,国务院为重庆出台了“3号文件”,最近几年重庆经济增速很快,这与“3号文件”有没有关系?这种高速增长的速度,能否持续下去? 黄奇帆说,国务院给我们的“3号文件”,有12条干货,含金量极高。我们当时算了一下,这些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如果用十年时间实现的话,差不多有六七千亿元。现在可以向大家宣布,这12条政策已全部不折不扣地操作到位。国务院发了文以后,国家发改委五六十个部门都跟重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15%所得税,现在已经在实施;三峡库区1240亿后扶资金,重庆涉及1000亿;保税区和两江新区也已经到位;还成立了七个交易所。这些都对重庆经济高速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奠基作用。两江新区不叫特区,不特而特,特中有特,比特区还特,给我们带来巨大动力。两个保税区带动了1亿台笔记本电脑、3000万台打印机、5000万台监视器的生产。如果说没有国务院的这些政策,我们许多亮丽的指标是出不来的。这些政策是持续发酵,不是给一笔钱用完算数,在今后十年、二十年会持续发挥作用。 “走出去”天高地广,大有可为,可以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招好棋 这些年,重庆“走出去”异军突起,引起广泛关注。中国日报记者问,重庆作为山城,在“走出去”方面,相较于其他城市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短板? 薄熙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引进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走出去”却比较少。我在商务部工作期间,国务院就有要求,积极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当时,中国外汇储备刚过万亿美元,一些经济界的朋友就强烈表示,“走出去”对中国既有条件,更有必要。国务院十分重视,还曾出台了具体政策。现在,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了,这么大的外汇储备,如何更合理地使用,自然要高度重视。“走出去”可以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招好棋。 薄熙来说,重庆连续两年对外投资50多亿美元,对市政府这方面的工作,市委高度评价。我们在巴西买地种大豆,收获后一船一船拉回国内,有效地满足了内需;还在澳大利亚的铁矿、圭亚那的铝矾土矿方面签了合同,为重庆的企业发展提供了资源,都取得了成功。一些地方比较重视“引进来”,总认为把钱拿到家,把项目摆在家门口,心里才踏实。其实,“走出去”天高地广,大有可为。这些年,重庆也注意“引进来”,当年实际利用外资由2007年的10亿美元,上升到去年的106亿美元。我们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实现“有进有出”的双向开放,使对外开放的路子越走越宽。 老话讲,“30年河东,30年河西”,未来30年,相信西部会有更大作为。 去年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川日报记者十分关心成渝合作,希望了解重庆将如何推进成渝合作,又将如何面对两地之间的竞争? 薄熙来说,我们在中学地理课上就知道,巴蜀古来是一家,成渝两地血脉相连,有着天然的亲情和历史的联系。最近几年,四川发展很成功,很多经验值得重庆学习。重庆也愿意和成都及四川各市更好地合作。实际上,今后成渝之间合作的领域和项目会越来越多。老话讲,“30年河东,30年河西”,改革开放头30年,东部沿海地区一路高歌猛进,取得很大成绩;未来30年,相信西部会有更大作为。而在西部,川渝两省市人口众多,又有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和人才条件,互利合作,加快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完全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 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做好了,有利于城乡统筹,有利于农民工群体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启动内需,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重庆正在推动的户籍制度改革,是农民日报记者的关注焦点。他的问题很具“挑战性”:重庆提出到2020年实现1000万农民工转户。有人置疑,重庆作为西部城市能否承载?如何维护转户农民的利益? 黄奇帆说,关于户籍制度改革问题,过去一年多,重庆实现322万农村居民转户,把过去十年的历史欠帐还了一下。过去十年,我们形成850万农民工,其中400万在沿海,450万在重庆。他们已经在城里工作三五年,也愿意在城里落户,如果不给他们城市居民同等待遇,比如他们小孩在城里出生,到15岁读书要付择校费,考大学要回农村,是不合理的一种规定,将影响农民工的生活待遇。把他们就地落户,是我们在还欠账。过去一年多,我们把历史积沉的问题基本解决,今后是常规的、持续的、制度化的安排,估计每年有50万左右,到2015年估计还会转200万,“十二五”期间能转500万,“十三五”期间还会有两三百万。这样,到2020年,重庆的城市人口将增加到2000多万。 黄奇帆说,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不是农民到市民简单的身份转化,而是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这些人在城里找到了工作,城市需要他们才转的。所以,我们转1000万农民工,不用担心有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这些转户农民原先就有工作岗位,还在城里工作了三五年,应该落户,也需要落户。农民工转户的确有成本问题。一般来说,在重庆,一个农民工转户至少需要十几万元,沿海可能还要更高。我们一年多转了320多万人,就需要4000亿的投入,好像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做事不能囫囵吞枣,不能只算大账,搞官僚主义。这个事情一分为三,政府、企业、社会各需要承担一块儿。而且,承担的数字不是一年到位,是15年到20年。比如养老保险是缴交15年的过程,如果一分为15年,或者20年的时候,实际上企业承担的一千几百亿,就变成一年100亿。而这个成本,不管从道德上、法制上,都该让企业承担,所以重庆政府执行这个制度的时候,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基本没有意见,很好地在实施。将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做好了,有利于城乡统筹,有利于农民工群体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启动内需,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房产税是一种直接税,是调控房地产的一个重要手段;今后如果房产税普遍推开,我国间接税和直接税两个税种会此消彼长,发生结构转换,最后实现总量平衡 去年,重庆和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征收房产税,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试点效果究竟如何?房产税的税基、税率今后会不会调整?新华社记者就这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提问。 黄奇帆说,说到房产税,大家首先要确定这个税种的性质,它是一种直接税、资本税,是一种对财富拥有者持续征收的税,如果财富增值一倍,税收也会增加一倍,而且它对财富的闲置也会是种约束,所以对房地产调控一定是有作用的。当然房地产调控不是靠一个措施能解决的,房地产还是商品、金融品、不动产,需要综合利用供求、地价、金融等多种经济杠杆来调控。 黄奇帆说,房产税这个税种起步小,但年年都要征收,日积月累,一二十年后会形成很大的规模。美国50个州的州税,1/3是物业税收来的,而目前我国地方税1/3来自房地产方面的间接税,包括交易税、契税、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等。今后,如果房产税征收普遍推开,我国间接税和直接税两个税种会此消彼长,发生结构转换,最后实现总量平衡。 黄奇帆说,去年,重庆开始征收房产税,征收对象有3000多幢别墅、7000多套高级公寓,占重庆商品房总量的10%左右。我们在10月份集中征收,征收对象 97%交了税,收了差不多1个亿,说明大家对房产税总体上是能够接受的。至于重庆现在征收的房产税税率税基会不会调整,要在试点取得经验后进行总结。我们现在还没有考虑这件事。 重庆正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这是发展的后劲,因为有文化的市民是更高的生产力 3个小时很快过去了,不少没“抢”到话筒的记者,还纷纷举手要求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结束前,薄熙来说,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是积少成多,不断打基础、上台阶的过程。重庆能有今天的发展势头,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德邻、海清、国强、叙定、镇东、汪洋、鸿举等直辖以来历任书记、市长的努力,也得益于这些年来几大班子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的工作,还有老同志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通过多年的改革开放,重庆正走上优质高效发展之路,社会日趋稳定,就像国强书记讲过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心齐气顺,风正劲足,越干越有信心,人民群众也得到更多实惠。重庆的实践证明,西部也可以实现大开放、大发展,而且有些指标还可能在全国领先。 薄熙来说,近来不少朋友一提重庆,往往就是“唱红打黑”。为了重庆风正劲足,这两件事没错,还要坚持。同时,重庆也在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并已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公租房建设、发展微型企业等多个方面。我们坚持走民生导向的共富之路,同步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重庆正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这是发展的后劲,因为有文化的市民是更高的生产力。希望媒体的朋友们继续关注重庆,也欢迎大家有机会到重庆去。不管对重庆有什么想法、看法,都希望大家提出来,以促进我们的思考,激发我们的思想活力。 原文见 http://chongqing.zaobao.com/2012/03/content_13745126.htm
个人分类: 政治|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314”总体部署引领重庆科学发展
whyhoo 2012-3-9 13:11
重庆频道消息 5年前的3月8日,参加全国“两会”重庆代表团讨论的胡锦涛总书记,作出“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发展导航定向。 这是重庆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314”总体部署,寄托着党中央对重庆的殷殷厚望,将重庆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314”总体部署,绝不是简单的数字组合,它既彰显科学的执政理念,又有科学的制度安排,要求重庆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探索创新转型的发展方式,寻求资源要素的优化组合,在跨越式发展中,实现“加快”和“率先”的目标。它本身就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活的灵魂”,追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这是重庆战略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 重庆市情特殊,历史欠账太多,特别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融为一体,城乡二元结构异常突出,老工业城市要调整结构、升级改造,落后的乡村要脱贫致富,“后三峡时代”移民遗留问题仍需关注解决……重庆好似中国的缩影,解决重庆的问题,实现科学发展,就是为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探路。 2007年,适逢直辖十周年的重庆,经过“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处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面临着“未来向何处去”的重要选择。此时,来自中央的顶层设计——“314”总体部署,在巴渝大地上矗立起一座灯塔,为重庆的未来发展指明航向。随后,国务院为重庆量身定制的3号文件,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予了重庆国家层面的强力支持,赋予先行先试的权利,为重庆的战略转型、加快发展搭建起一个宽广平台。 市委书记薄熙来曾形象地比喻,“314”总体部署,是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特制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尺子。用这把尺子量,就能将重庆置于国家发展的大局来定位,我们就会有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因为“314”总体部署是科学的、具体的,而且要求高、任务实,是国家战略,必须完成。 依循科学发展的路径,重庆历经5年奋斗,“314”总体部署各项任务都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并催生了民生导向、缩差共富的“重庆实践”。 “314”总体部署,体现着党中央对重庆发展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科学发展的殷切期望。 重庆要完成“314”总体部署赋予的重大使命和艰巨任务,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不仅要有科学发展的世界观,更要掌握科学发展的方法论。“重庆实践”,就是对“314”总体部署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是重庆在创新探索中走出的一条民生导向、共富发展的新路子。 5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按照“314”总体部署的要求,紧密结合重庆实际,“五个指头”一齐使力、协调发力,着力创新突破,以开放促开发、以改革促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加快”、“率先”之势。去年,重庆的GDP迈进“万亿元俱乐部”,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重庆经济对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大大增强,周边省区市在经济上主动融入“重庆都市圈”。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成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破冰之举”,“三权抵押”解决了农民融资难问题。“圈翼”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既做大了“一圈”,又带动了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发展。我市出台的“民生10条”、“共富12条”、“民主法治15条”等,更是强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探索出了一条民生导向、共富发展的新路子。今日之重庆,犹如凤凰涅磐,展翅飞翔。 “314”总体部署,必将继续指引重庆未来的科学发展。 回眸过去,是为了放眼未来。全面完成“314”总体部署,重庆任重道远。 “314”总体部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要把“顶层设计”与“底层执行”有机统一起来,选准关键点,找准切入点,抓好着力点,做大增长点,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以局部突破带动整体发展,以创新思维带动发展转型。 我们要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敢想敢闯敢试的大无畏精神,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推进重庆的各项改革,妥善处理好当前与长远、质量与数量、速度与效益、发展与民生的辨证关系,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按照小平同志“共富论”的要求,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总体发展战略中,深入推进“缩差共富”的改革试验,破解这道世界级难题;要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携手并进”;要继续推进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要继续完善住房供给“双轨制”,大规模建设公租房,让“居者有其屋”;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要继续推行林地、宅基地、承包地“三权”抵押贷款,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要大力扶持发展微企,引入国资“社会分红”的创新机制。 温总理说:“目标不是决定一切的,但是它就像一艘航船中的罗盘一样,如果一艘航行中的船没有罗盘,它就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航行,什么时间到达。有一句谚语:这样的船只有逆风不会有顺风。”“314”总体部署,就是重庆发展的罗盘,将伴随着重庆发展的全航程。我们当不负重望,沿着“314”总体部署指引的航道,劈波斩浪,攻坚克难,昂首前行,率先抵达全面小康社会的彼岸! 原文见 http://chongqing.zaobao.com/2012/03/content_13654379.htm
个人分类: 政治|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深情厚爱铸长城——党中央中央军委推进部队基层建设科学发展纪实
whyhoo 2012-3-8 10:17
基层连着中南海,党的关怀暖军心。   从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到改善官兵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从推进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到激励官兵成长成才……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度重视部队基层建设,推动基层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迈上新台阶。   春节前后,军队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小分队走进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记者欣喜地看到,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心和关怀下,基层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来自中南海的滚滚暖流,使全军官兵倍感温暖、备受鼓舞,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信念更加坚定,爱军精武、奉献军营、建功立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部队基层建设方向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更加激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把思想政治建设抓得更加科学、扎实、有效,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成为必须着力解决的时代课题。   2007年年初,北国春城,天寒地冻。正在吉林考察工作的胡锦涛主席,来到以学理论闻名全军全国的沈阳军区某部“红九连”。在与官兵交谈中,他仔细询问连队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情况,叮嘱连队干部继承和发扬学理论的光荣传统,用理论学习成果建连育人……   在基层连队、在领导机关、在军队的重要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反复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军,不断强化军魂意识,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铸牢军魂,是人民军队历经风浪不迷航的根本保证。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军队理论武装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军队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从修订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到修订《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从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到抓好“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都向着一个中心目标聚焦——确保部队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官兵正确的人生航向,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全军部队10多万个党组织、百万余名党员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履行使命见成效”的总要求,全面展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让理论走进官兵、让官兵掌握理论。近5年来,全军军以上单位举办理论培训班5000多期,团以上领导干部轮训率在92%以上,领导干部为部队作辅导报告8万余场次……   今天,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地位更加牢固,科学发展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牢牢把握的主题。   核心价值观是一支军队具有强大战斗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力量源泉,是广大官兵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2008年12月,胡锦涛主席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精辟概括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一个月后,胡锦涛主席来到北京军区某部二营四连的战士宿舍。在详细询问战士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后,他对大家说,培育好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仅对于部队建设有长远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进步也非常重要。他勉励大家:在部队日常的学习、工作、训练和生活当中,认真地实践、自觉地培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   如春风劲吹,似春潮涌动。全军各级坚持把学习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基础工程、灵魂工程,大事大抓,强势推进;广大官兵坚决响应,积极践行,座座军营呈现出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火热图景。   武警驻河北某部4连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英雄连队,在70多年的战斗历程中,形成了“无坚不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近年来,连队党支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加强全面建设,连队先后多次立功受奖,被武警部队授予“基层建设标兵连”荣誉称号。   2011年农历大年三十,正在河北保定考察工作、看望慰问群众的胡锦涛主席,专程到4连同官兵们一道过年。在观看了战士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后,胡锦涛主席与大家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拉家常。   胡锦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部队是一所大学校,大家要珍惜大好时光,立足本职岗位,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学科技、学管理,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国家和军队需要的有用人才。他希望大家牢记使命责任,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现代化武警部队建设实践,努力做思想政治过硬、军事技术精湛、作风纪律严明、完成任务出色的党和人民忠诚卫士……   凝神聚气铸军魂。在军事斗争准备前沿,在国防科研与军事理论研究高地,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一线,在保卫祖国安全的每一个岗位,“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已深深融入官兵血脉,形成坚定信念,化作人生追求……    开展学习成才活动 提升官兵全面素质   ——党中央、中央军委始终把官兵成长成才摆在部队建设突出位置   2010年1月26日,正在陕西考察工作的胡锦涛主席专程来到兰州军区某部,看望慰问基层官兵。   新兵到部队后,训练、学习、生活怎样?走进训练场,胡锦涛主席一边观看新兵队列训练,一边听取部队领导对新兵情况的介绍。他勉励新兵们,在部队更好地成长,做到勤奋学习、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团结友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在刚刚被中央军委授予“科学发展好九连”荣誉称号的三营九连,胡锦涛主席充满深情地说:部队既是一个大熔炉,又是一个大学校。我们讲大熔炉,就是要使官兵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作为大学校来讲,就是要使官兵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在2005年年底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明确提出:“要努力促进和实现官兵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使官兵得到全面锻炼,实现全面发展——这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也是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所在。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倡导下,全军各级把推动部队建设与提高官兵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统一起来,采取一系列举措,开展学习成才、争当新一代革命军人活动,为官兵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针对官兵成分结构新变化,各级把抓好在职科学文化教育作为促进官兵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2006年以来,全军部队有近25万名官兵参加了军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2万多人取得本科学历,1.9万余人取得学士学位。   着眼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各级共开办计算机、军事高科技知识等各类培训班1.2万多个,近80万名官兵掌握了一门以上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托中央电大建立士官远程教学培训站点近700个,形成基本覆盖全军的远程教育体系。   与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步伐相适应,基层部队的学习和教育也插上了信息化翅膀。目前,全军政工网联通全军100%的师级以上单位、95%的旅团级单位和85%以上的建制营连……形成了上联总部、下通基层,全军各大单位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   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是官兵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必要基础,党中央、中央军委把心理服务作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环节。   2008年5月,面对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13万子弟兵奔赴灾区,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拯救生命的战斗。在大灾大难面前,一些年轻官兵见到以往未曾见过的惨烈场景,心情一时难以平静。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胡锦涛主席立即要求各级有针对性地帮助官兵解除思想负担,减轻心理压力,医治身体疾患,使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号召,一支支心理服务小分队迅速奔赴灾区,深入救灾一线开展心理服务。以此为发轫,全军各级认真贯彻胡锦涛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对开展心理服务工作展开一系列探索。四总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总政召开全军心理服务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目前,全军医院、疗养院等卫生机构共开设心理科或心理门诊258个、心理咨询站(室)1510个,建制团以上单位普遍开设心理咨询室,全军二级心理咨询师达2100多人……   人才是建军之本,成才为官兵所需。近10年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在提高官兵素质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全军各级不断加大人才建设投入,累计投入23.5亿元,为部队建设聚才育才、官兵岗位成才创造良好条件。坚强有力的举措,不断推动着基层官兵成长进步、全面发展。    关心官兵切身利益 解除官兵后顾之忧   ——党中央、中央军委千方百计改善基层部队物质文化生活条件   2012年春节前夕,因大雪封山,阿里军分区62名准备探亲休假官兵无法成行。他们当中,有3人妻子即将分娩,两人父母正在医院等待手术,1人患病急需治疗。   戍边官兵的困难牵动着军委、总部和部队各级首长的心。   兰州军区将这一情况上报后,总部有关部门连夜召开会议,迅即作出安排。1月16日,62名官兵乘上为他们安排的民航专机,踏上了与亲人团聚的旅途。   官兵利益,枝叶关情。从吃饭穿衣到住房出行,从用水用电到生活设施,党中央、中央军委样样牵挂在心。这几年,军委、总部先后启动实施了一系列惠及基层官兵的暖心工程。   ——军服是军人身份的重要标志,也是凝聚军心士气的重要因素。从2007年7月起,全军官兵陆续穿上了07式军服。这次换装在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最系统,共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700多个品种。也正是在这次换装中,全军军官第一次配发了礼服,第一次实行礼服“单量单裁”、常服“单量套裁”。   从增加翘度、更显挺拔的大檐帽,到采用猎装式的春秋常服,再到军官胸前的姓名牌、胸标和级别资历章,军人职业特点和人文关怀体现在新式军服的一处处细节设计之中……   ——餐桌连着官兵的幸福指数,连着部队战斗力的生成。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军委、总部不断提升官兵饮食品质,出台新的食物定量标准,食物品种由11类增到13类,并增加牛奶、水果等食物品种,动物性蛋白质由26%提高到41%,调整提高米面供应质量等级,全军官兵吃上国家粮食标准最高质量等级的米面油豆。   ——安居方能乐业,宜居才能兴业。全军各级多方筹措资金改善营院环境,建成了一大批功能配套、安全防护、信息智能、生态低碳、军营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营房,较好地满足了官兵训练、工作、学习和生活需求。   2011年3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国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发展形势,对军人家属随军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全军符合家属随军条件的干部士官新增近10万人。军委、总部同步出台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启动新增家属随军人员公寓住房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整建制、分批次解决新增家属随军人员住房问题。   ——改善基层部队医疗条件,保持官兵身体健康。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关注下,全军各级加速推进医疗保障信息化进程,远程医疗系统把全军各级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连在了一起,确保患病官兵即便身处边防哨卡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专家诊治。针对部队医疗保障需求不断增加、医疗消耗逐年增大的实际,全军卫生系统统一提高了医疗保障标准,普通士兵人员标准近5年增长30%,保障用药品种扩大到2135种,首次制定了医用耗材保障目录702种。   ——工资津贴是官兵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是军人共享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在集中财力保障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参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调整改革军队工资制度,全军官兵工资收入水平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明显提高。   ——适应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求,军队逐步建立起以军人伤亡保险、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和未就业随军配偶社会保险为基础的军人保险保障体系。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本领,被誉为利国利军利民的时代创举。妥善做好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提高优抚对象生活保障水平,制定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解除了官兵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增强了全军官兵的荣誉感、自豪感。   北京到神仙湾的距离,从来没有如此的近。   2009年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在总参某通信团长途电话站看望慰问官兵的胡锦涛主席,专门要通了神仙湾哨所的电话。   当得知海拔5380米高的哨所上,氧气已接到了班里、通到了床头,边防官兵的指甲不再凹陷了,嘴唇也不发紫了,过年还能吃上饺子、新鲜蔬菜和水果,胡锦涛主席十分欣慰。   神仙湾哨所的变迁,是全军基层部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缩影。像神仙湾哨所一样,全军90%的基层连队已经告别吃水、用电、洗澡、取暖和看病难等“老大难”问题。   2011年年初,一则喜讯从边关传来——连接西藏墨脱边防连等几个偏远地区边防连队的光缆传输系统工程完工,全军边防部队连以上单位全部联通光缆。   以人为本暖兵心。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深情关爱,不仅增添了绿色军营的吸引力、凝聚力,也为绿色军营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推进基层建设全面进步 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   ——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深情厚爱化作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0年3月,北京处处涌动着春的气息。   3月12日上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后,亲切会见了部分来自基层和一线专业技术岗位的代表,与大家倾心交谈,互致问候。   走到白永会代表跟前时,胡锦涛主席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这是我们再次见面。”   2006年9月,胡锦涛主席视察霍尔果斯边防连,时任连队指导员的白永会曾向胡锦涛主席汇报过连队建设情况。此次临来北京开会前,边防连官兵特意嘱咐他见到胡锦涛主席时,一定要代他们问好。   听到来自基层官兵的消息,胡锦涛主席动情地说:“你们守卫在祖国的西北边防,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很辛苦。请转达我对全体戍边官兵的亲切问候。”   连续多年,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后,都要同来自基层部队的代表交流,询问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部队建设情况。   又是一年春来到。2011年3月12日,胡锦涛主席又一次来到军队基层人大代表中间。   当马瑞奇代表向胡锦涛主席报告所在单位先后4次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党支部被表彰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时,胡锦涛主席语重心长地勉励他——   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任何时候都要抓紧抓实抓好。希望你们深入贯彻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不断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和官兵全面发展……   亲切的关怀、殷切的嘱托,铭刻在代表们的心里,传递到万里边关,激发起广大官兵无私奉献、卫国戍边的豪情壮志——   在黑龙江畔,边防战士邰忠利勇救落水群众而献出年轻生命的动人故事,被边疆军民广为传扬;在西沙和南沙,长期坚守在“高温、高湿、高盐”环境中的守备官兵,在岛礁上刻下了忠于祖国、不辱使命的铮铮誓言;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瘦弱的女军医彭燕坚守高原12年,走遍那曲所有牧民聚居区,义务巡诊25000多人次,挽救危重病人42名……   亲切的关怀、殷切的嘱托,铭刻在代表们的心里,传递到全军和武警部队,凝聚成广大官兵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全面搞建设、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全军部队基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仅最近4年,就涌现出4万多个基层建设先进单位、130多万名“优秀士兵”,英雄模范层出不穷……   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新一代试飞英雄,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把勇敢者的足迹留在了蓝天上:试飞3个机种26个机型,安全飞行2250小时,成功处置15次空中险情……   2006年3月25日,胡锦涛主席在视察空军某部时亲切会见了这位一次次征服飞行禁区的试飞勇士,称赞他说:“你不愧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新型高素质试飞员,不愧是我军飞行员的优秀代表。特别是你牢记使命、为国奉献的政治觉悟,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临危不惧、勇攀高峰的英雄气概,值得全军学习。”   3个月后,李中华与来自全军和武警部队的9名战友一起,站在了首届全军青年十大爱军精武标兵的领奖台上。闪耀在他们胸前的,是胡锦涛主席亲笔题写章名的“爱军精武标兵”奖章……   和李中华一样,方永刚、向南林、刘义权、武文斌、何祥美、江汉刚、庄仕华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闪耀在时代的星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官兵爱岗敬业、献身使命的热情。   从金戈铁马的沙场演兵到特殊战场的反恐维稳,从风雪边关的默默戍守到走出国门的远洋护航……全军和武警部队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在这里举行。   在“军事过硬 钢铁长城”展厅内,一张巨幅中国电子地图边缘上3个正在缓缓移动的“小红点”,吸引了前来参观的军委领导同志的目光。当得知,这3个“小红点”分别代表着内蒙古军区满都拉边防连、新疆军区阿拉山口边防连以及福建省军区某部3支正在执行边海防巡逻任务的小分队时,军委领导同志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深情厚爱铸长城。在卫国戍边的战位哨卡,在波浪翻卷的湛蓝海疆,在广袤无垠的万里长空,在环境恶劣的大漠深山,在执勤维稳的任务一线……全军将士正在把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丹心,化作共和国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yw/201203/t20120308_143869.htm
个人分类: 国防|1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需要开启政治普选的漫长之旅:代表能代表谁
Zhanglincn 2012-3-4 03:58
科学需要开启政治普选的漫长之旅:代表能代表谁
科学的发展有其基本的规律,其运作机制非常明显(理论创新-技术实现-经济投资-市场利润-反馈投资-理论创新-....),所以科学的进步和创新不会随着时间而停止和改变,只要某个社会体系不出现动荡,这个社会内的科学发展会按照其规律前进。一个国家如此,整个地球更是如此! 然而科学发展的快慢在各个国家却不尽相同,其快慢却是通过社会进行调节,而这个调节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状态。世界科学发展中心的转移无一例外都通过社会变革和政治发挥调节作用,没有一个社会纯粹是靠科学家努力做科研而最后成为科学中心的,虽然这必须是一个必要条件,但绝对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当社会政治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智力的最大潜力的时候,这个社会的进步才是快速的,而这个最大潜力的发掘就是要靠社会政治的公平和民主来实现,因为一个优秀科学家生下来首先是从一个普通公民开始的,如果社会没有公平对等到机会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那优秀的人就不会源源不断的冒出来连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所以社会的公平和民主,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经济进步重要因素。从中国目前的发展现实和所面临的瓶颈来看,社会政治的落后是主要原因。如果社会能让真正有能力和水平的人保持在政治决策和管理的岗位,那社会必然会得到持续高速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要让公民享有充分平等的政治权利,目前中国已经到了开启全民普选进程的时刻了,虽然这个道路漫长,但开启的时间不能继续拖延。 科学只在科学框架下是很难得到快速发展的,科学家必须参与到政治的诉求中去获得科学发展的强大社会支持,这个支持不仅仅是合理的经费分配,更是社会公平环境下不断成长起来的智力资源。 然而这样温文尔雅地用科学说话,有些文官体制下的文化人还是看不到普选的意义,说那是劳民伤财毫无意义之举。那么就什么都不要说让我们一起欣赏下面的图片吧。人大代表能代表的是什么人,顺便有个著名的皇帝代表也有一个著名的立场,他有句名言,看到百姓没有粮食吃饿死了,不能理解,就说:既然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呢?
个人分类: 生活娱乐|2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重庆科学发展
whyhoo 2012-3-3 19:43
重庆频道消息 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南方。老人一路走,一路看,话语不多,却又振聋发聩:“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由此,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 20年后,当中国改革涉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新的国际形势之际,西部的重庆——少年邓小平登船赴法求学之地,正高擎改革开放的大旗,沿着民生导向、共富发展之路,奋力追求科学发展的梦想。 一个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一个曾经背负着诸多沉重包袱的老工业基地,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的特殊直辖市,探索改革开放的新路是十分艰难的,但重庆步伐坚定。 自2007年起,这个年轻的直辖市推进“五个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货运大通道,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引进来”、“走出去”……重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许多改革从“跟跑”变为“领跑”,并基本建成了内陆开放高地。全市经济也呈现出“加快”、“率先”之势,去年,GDP迈进“万亿俱乐部”,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实现了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又好又快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 以开放促开发,以改革促发展,重庆闯出了一条内陆开放之路、深化改革之路、科学发展之路。 当生日歌响起时,年轻的直辖市在欣喜之余,也清楚地看到,要深入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还要付出更多辛勤的汗水 2007年,年轻的直辖市迎来了10岁生日。 回顾10年风雨路,可谓“万事开头难”、“创业维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张德邻、贺国强、黄镇东、汪洋4位书记,蒲海清、包叙定、王鸿举几任市长,历届市委、市政府一茬接着一茬,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创业,“费尽移山心力”,奋力迈出了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全市GDP年均增速10.2%,民主法治与社会事业也全面进步。 10岁的直辖市重庆,成功走出了困境,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取得重要成果,人均GDP迈上了2000美元大关。党中央、国务院也寄予厚望。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作出了“314”总体部署,希望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当年6月,国家还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唯一的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的改革试验区。 日子比以前好过了,手里也多了不少优惠政策,的确令人振奋。但重庆人也清醒地看到了问题: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消费的拉动不足;又地处内陆,在开放的“三线”,出口拉动几乎为零,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重庆还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贫困面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生态环保任务艰巨,社会保障也亟待加强。 环顾四邻,重庆也有不小的差距。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重庆直辖10年的发展速度是快的,但重庆快,别的地方也不慢。2006年,重庆人均GDP达到12457元,但排在前面的内蒙和新疆,分别比重庆高了7000多元和2500多元。重庆要实现中央要求的“加快”和“率先”,并非易事。 当生日歌响起时,年轻的直辖市在欣喜之余,也清醒地发现,要深入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还要付出更多辛勤的汗水。 “重庆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就要扩大开放” “发展才是硬道理!”那么,重庆新一轮大发展的动力何在? 实践证明,中国之所以创造连续30年近10%增幅的世界经济奇迹,归根结底靠改革开放。重庆直辖10年的大发展,也是因为改革开放。在经济全球化、贸易国际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关起门来搞发展,都不会有大出息。 走过10年直辖路后,重庆要有更大作为,实现“突围”,必须通过开放发展生产力,利用全球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缩差共富、公平正义。正像小平同志所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薄熙来2007年底履新重庆。在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就旗帜鲜明地举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他说:“重庆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就要扩大开放,这是巨大的动力。” 之后一个月,薄熙来先后会见12家跨国公司代表、重庆港澳政协委员和渝中区人大代表,反复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即便是参加全市政法工作会,他也特别指出,“重庆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不失时机,取得成功,必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下大力气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努力成为吸引和汇聚国内外各种发展要素的‘热土’。而政法战线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将重庆建成外来投资者的安全区、放心区。” 此时的重庆,迫切希望装上开放这架“大马力发动机”,实现加速腾飞。薄熙来说:“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下,才能有效聚集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经济要素,为我所用;才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结识高手、良师,激活智慧,快速进步。国内外如黄金般宝贵的发展机会,也只有在开放环境中,才能分享。”他还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打乒乓球,如果只在家里和老婆、孩子打,也会赢得开心,但难有长进。敢于和强手交锋,就是输了,也会进步。” 于是,一场“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大讨论,在巴渝大地展开,电视台还为此搞了辩论大赛。讨论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合力,也让大家感觉“输不起、坐不住、等不及”。接着,在2008年7月,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专题研究扩大开放,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明确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 “30年河东,30年河西”,改革开放头30年看沿海,沿海各省市发展得很好。未来30年,西部地区将大有作为,重庆对外开放海阔天空 搞开放、搞改革,不能光喊口号,不能靠头脑发热,关键在于科学的设计和扎实的行动。必须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大胆地试,科学地闯,才能趟出一条新路。 重庆不靠海、不沿边,对外开放确有客观难度。比如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就面临着交通、市场、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仅一个交通,重庆距离东部沿海2000公里,距欧亚大陆桥北线也路途遥远,而加工贸易对物流成本十分敏感,西部要像东部那样,大进大出,并不现实,也缺乏优势。 大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改革开放头30年看沿海,沿海各省市发展得很好。未来30年,在广袤的西部,也需要出现几个开放高地,这对于全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开发,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换个角度,创新思维,对外开放也可以海阔天空。 在东部沿海,由于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搞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物流成本相对较低。而西部的优势在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较低,且供应充足。如果实现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研发、配套、生产集中于一地,仅有市场在外,对笔记本电脑等高附加值产品来说,西部就拥有了比较优势,而物流成本也不再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一思路,就是重庆创造的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 几年干下来,这条内陆开放的新路子走通了,而且越走越宽。目前,重庆吸引了惠普、宏碁等全球5大笔记本电脑品牌商,富士康、英业达等6大代工商,40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一个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年产量超1亿台、产值超千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正在西部迅速崛起。 对一个系统来说,一个“点”的突破将引起连锁反应,制度创新也是如此。“凤”来得越来越多,“巢”自然也需要筑得更好、更大。迅速成长的笔电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催生了内陆首获批准的两路寸滩和西永两个保税区。而加工贸易的货物出口,进而又带动了重庆首创跨关区便捷通关联动模式,跨关区实现了“一卡通”。为占据加工贸易“微笑曲线”的高端,重庆还率先开展加工贸易离岸金融结算,惠普亚太结算中心、宏碁和华硕第二运营总部等相继落户。当年对外引资由2007年的10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100亿,国内外众多客商,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又促使国家最终下了决心,在重庆设立中西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重庆搭起了一个又一个内陆开放的大平台。 随着渝新欧铁路的全线贯通,重庆从开放的“三线”一跃而成“一线”,变成了内陆开放的前沿 重庆创造的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改变了世界加工贸易布局,而渝新欧国际货运大通道的开通,则真正改变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过去,打开中国经济版图,东部沿海是对外开放的“一线”,是“窗口”和“桥头堡”,西部地区则被称为开放的“三线”,基本与“口岸”无缘。其中的关键在于交通。中西部的商品出口,或者运往上海、广东转口,然后飘洋过海;或者走铁路到哈尔滨,通过欧亚大陆桥北线,之后再耗时20多天,才能到达欧洲。 其实,西部并非没有铁路通往欧洲,但受传统思维的限制,以及繁琐的海关关检、复杂的铁路物流转运,“新欧亚大陆桥”虽屡被谈论,却始终未变成现实。这些年,重庆协调沿途5国海关和铁路部门,推动达成便捷通关协议,实行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五定班列”,还合资在重庆注册物流公司,专司这条铁路的物流运转。 “软件”到位,盘活了既有的“硬件”。去年,渝新欧国际货运大通道正式开通。从重庆出发的货物,可直抵德国、比利时、荷兰和波兰,且运行时间比欧亚大陆桥北线缩短了七八天。由于政策绑定,全国各地要通过这条铁路把货运到欧洲,或者分流从欧洲回运的货物,均须在重庆报关。渝新欧铁路的开通,让重庆从开放的“三线”一跃而成“一线”,变成了内陆开放的前沿。 对此,重庆市长黄奇帆曾有过一段表述:“开通渝新欧铁路,听起来简单,实则需要大量的协调、讨论和复杂的运作。如果没有开阔的眼界,根本就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即使想到了,也很难做到。”重庆的实践,再次证明了一点:睁大眼睛看中国、看世界,对看准了的事情、正确的事情,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终将有所作为。 (标五)在“走出去”方面,东西部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天高地广。重庆大胆探索,形成了“有进有出”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创新、创造开阔了思路,改善了环境,推动了大开放、大发展。2011年,重庆提前一年完成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利用外资,从2007年的10亿美元,提高到106亿,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对外贸易总额超过350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7年的1‰提高到1%;外地货物经由重庆转口的货运量占比达到32%;离岸金融结算从无到有,不断扩大,结算额达到2011亿元…… 重庆的对外开放,不仅“引进来”,还“走出去”,实现了有进有出、内外互动。2010、2011两年,重庆启动海外投资项目110亿美元,在全国独树一帜。 中国人有个传统,讲究勤俭持家,喜欢存钱。具体到对外开放,不少地方重视招商引资,对到海外投资却兴趣不大,总觉得把钱攥在手里,把项目摆在身边,心里才踏实,干起来才实惠。而且,由于对世界各地的经济规则不太熟悉,海外投资信息不够丰富,项目选择和运作上也缺乏经验,更使不少企业顾虑重重。结果,中国外汇储备以每年40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去年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外投资额却相形见绌。“走出去”这一重大的国家战略,步履维艰,各地均无实质性的突破。 当前,世界各国遭遇危机,渴望资金和投资,而中国又“不差钱”,正是“走出去”的好时机。对西部地区来说,在“走出去”方面,与东部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又无地域的劣势,又可以使海外的矿产、土地和高科技产业为我所用,真是天高地广! 重庆开始积极谋划。为降低投资风险,重庆确定“三不原则”,即不运作“体外循环”项目,不支持“卖苦力”的工程承包,不投资虚拟经济项目。而是面向国内市场和重庆需求,策划实施矿产资源、粮食安全、资源加工、装备技术、园区开发等领域的项目。比如,到巴西和阿根廷买地种粮食,收购澳大利亚铁矿、圭亚那铝土矿,到英国收购机电项目等。科学的谋划与运作,让重庆抓住机遇,获得了急需的资源、技术和人才。去年,海外收获的20万吨大豆,已运回国内。 (标六)公租房建设,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居有定所,则人心安;人心安,则百业兴 开放促发展,也推动了改革。面对诸多热点难点问题、体制机制性障碍,重庆人敢想敢干,科学谋划,稳步推进,很有成效。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成绩举世瞩目,但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和矛盾。比如,区域、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三农”问题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等。 改革势在必行!那么,作为西部的直辖市,重庆在全国改革大局中如何定位?能够发挥何种作用? 西部地区的改革分为3类:一是跟进型,即将先发地区的成功经验用于本地。二是特色型,针对本地特殊的问题推行改革,但不具有全国意义。三是“领跑”型,在全国率先推动,创造的经验具有示范推广价值。这些年,重庆除了跟进和特色型改革,还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契机,在民生改善、缩差共富领域大胆探索,许多改革从“跟跑者”变为了“领跑者”,创造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 公租房建设便是其中之一。老百姓过日子,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当今中国,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住房问题比较突出。单靠商品房供给,低收入群众难以承受,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房源少,保障范围有限,还存在权力寻租,难以根治住房难。 对单轨制住房供给的制度缺陷,中央充分重视,国务院也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解决。重庆开全国先河,率先探索建立城市住房“双轨制”模式。2010年,重庆正式启动大规模公租房建设,计划3年建4000万平方米,目前已累计开建2871万平方米,配租11万套,规模、进度和配套水平全国领先。 为防止利益输送,并避免公租房变成“贫民窟”,重庆把握了5个关键环节:一是租住对象明确,即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城市住房困难户;二是与普通商品房“混建”,住房品质、配套服务和物业管理不亚于中等商品楼盘;三是租金较低,每平方米平均10元;四是严格实行“封闭运转”,退出公租房产权,只能交回公租房管理局;五是融通模式科学合理,向国家社保基金、商业保险机构、国家烟草公司等融资。 公租房建设,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良好的制度设计、充分的保障范围,使占城市总人口30%-40%的低收入群众,不再担心住房问题。居有定所,则人心安;人心安,则百业兴。 (标七)重庆推动的农村产权改革,明确了土地使用权的财产权性质,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中国改革,难点在“三农”,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问题是资金短缺。 《宪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的耕地、林地、宅基地,无法作为抵押品,通过银行贷款,获得发展急需的资金。同样因为这一点,长期以来,中国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田间耕作和外出打工,基本没有财产性收入。 新近颁布的《物权法》为难题的解决带来了转机。重庆依照《物权法》,创新地提出:“所有权和使用权都是财产权”,并分离量化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财产占比。在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三权”进一步确权到户基础上,明确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宅基地集体和农民分别得15%、85%,林地和承包地集体和农民各得20%、80%。这一规定,实化了农民的土地和房屋财产,使其可自主用于银行质押融资、入股股份合作社、变现为转户进城的原始积累。 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明确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激发了生产活力,那么,重庆推动的农村产权改革,明确了土地使用权的财产权性质,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此外,为了防止贷款风险,消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重庆还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三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可能产生的贷款坏账,由银行、政府、农户各承担三分之一。二是,由市国资委筹集30亿元,组建了兴农融资担保公司,各区县成立子公司,形成“伞形”担保体系。 明晰财产权,健全风险预防机制,迅速激活了“三权”抵押贷款。目前,重庆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180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1000亿元。借此,农业发展获得了企盼多年的“源头活水”,而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也成为可能。 (标八)重庆农民工一年半转户322万人,风平浪静。温家宝总理评价说:“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是一种积极探索。” 在经济学家眼中,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除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外,解决农民工身份,减少农民,推动城市化进程,也是非常紧迫和现实的问题。 中国有2亿多农民工,多数在东南沿海打工。在城市,他们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待遇;在农村,青壮年离家后,造成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如同“候鸟”,春去冬来,每逢节日都给运输系统带来很大压力。特别是“农民工二代”,已经远离乡土,习惯城市生活,却面临城市融不进、家乡回不去的尴尬境地。但是,农民工变市民,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变换,它涉及到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多方面配套,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重庆也有800万农民工,其中三四百万在重庆城区打工。面对问题,是念“拖字诀”,还是用“闯字经”?决策之前,黄奇帆算了一笔账:如果300万农民工转户,每个人需要配套10多万元,总计3000多亿。但3000多亿不是一年拿出,而是在15年到20年里分期投入,这样,每年需要投入两三百亿。再者,改革成本不是由政府“一肩挑”,而是由企业、政府、社会分担。此外,每位农民进城,只要每人每年增加一万元的消费,300万农民工每年就可以带来300亿的消费。算细账,农民工转户成本并非无法接受,如果考虑农民减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有利可图”。 于是,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并设计了5条政策:一是以农民工就业和自愿为转户前提,在主城区工作5年以上、区县城工作3年以上就可以转户。二是农民工转户进城,就业、养老、住房、教育、医疗“五大保障”一步到位,也就是俗称的穿上“五件新衣服”。三是承载地以工业园区、主城区和区县城为主。四是改革成本由企业、政府、社会各大体承担三分之一。五是建立农村资源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和平台,也即俗称的宅基地、林地、承包地“三件旧衣服”,农民工可自愿决定是否“脱掉”,如果“脱掉”,还要给予足够的补偿,消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由于制度合理,重庆农民工一年半转户322万人,风平浪静,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主要做法被纳入国家户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温家宝总理评价说,“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是一种积极探索”。 或许商人的嗅觉天生敏感,他们从重庆在风平浪静的改革中,迅速捕捉到了商机。于是,2011年4月,西永微电园出现了这样一幕—— 来渝考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问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你在沿海有很多工厂,为什么又跑到重庆投资呢?” 郭台铭答:“一是重庆建设公租房,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可以专心做生意;二是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解除了员工的社保、医疗、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三是重庆打黑除恶,建设‘森林重庆’,发展环境好!” (标九)重庆无中生有,创建七大要素交易市场,宛如增添了7个“极核”,将各种经济要素凝聚于己,又辐射周边 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要成为经济的“中心”和“增长极”,必须具备强大的要素集散能力,必须建设定位明晰、制度科学、运营规范的要素市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历经几年奋斗,重庆创建了土交所、药交所等七大要素交易市场,交易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正逐步成为区域性要素集散中心和定价中心。 其中,农村土地交易所是全国唯一的。重庆利用级差地租原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办法,将闲置的农村宅基地等复垦为耕地,产生建设用地指标,并将其设计成“地票”公开交易。这样一来,不仅确保了耕地总量不减,农村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还具有了同等收益,而且“地票”净收益,85%补偿给农户,15%给集体。截至目前,重庆累计交易“地票”8.9万亩,农民直接增收124亿元,还为农民新村建设提供了22亿元建设资金。 药交所也是一大创新。它日益显示出五大功能:一是价格发现和定价功能,通过统一采购抑制了虚高的药品价格;二是减少中间环节,预防腐败;三是市场调节功能,优化了资源配置;四是体现了结算功能,加快资金流动,降低了交易成本;五是推动重庆成为药品交易高地的功能。去年,药交所交易额达50亿元,药价平均下降28%,为群众节约药费10多亿元。到2015年,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届时,药价还将大幅降低。 如此等等,重庆“无中生有”,创建七大要素交易市场。这宛如增添了7个“极核”,将各种经济要素凝聚于己,又辐射周边,从而为“西部地区的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夯实了地基。 (标十)重庆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为开放而开放,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重庆改革“成绩单”里,还有很多属全国“率先”或“首次”的项目—— 在全国首开微型企业发展先河。采取“1+3+3”政策措施,即“1”名带头人出资本金,带动8-10人,成立微型企业。给予“3”条扶持政策:财政补贴3万-5万元;按资本金1∶1的比例提供银行贷款;给予注册资本金等额的税收优惠。提供“3”项服务:建立创业培训平台,提升创业者创业能力;搭建与龙头企业的对接平台,让微型企业进入大企业供应、采购链;搭建创业基地。短短一年多时间,重庆发展微型企业5万多户,带动40多万人就业。 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出台了“民生10条”和“共富12条”,并在全国首次把基尼系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还制定了缩小基尼系数的时间表。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去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占比由2010年的43%提高到了44.2%,基尼系数从0.438下降到0.421。表明重庆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出现逆转。 …… 审视这些年重庆的改革与开放,逐一剖析每项政策的机理与效能,可以清晰地发现:重庆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为开放而开放,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改革开放,努力改善民生、缩差共富、推动科学发展。 如何衡量一个地区的改革开放是否成功?邓小平说,主要看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拿出重庆的“答卷”,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逐一比对,答案不言自明。 如何看待重庆探索与实践的意义?此时,就需要重温邓小平另一段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此比对,答案同样不言自明。 20年前,邓小平视察南方,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如今,我们需要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谱写更加精彩的篇章。这是当代国人不可推卸的、神圣的责任和使命! 原文见 http://chongqing.zaobao.com/2012/03/content_13415117.htm
个人分类: 政治|1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文化、制度与中国科学发展——王扬宗
xinge0926 2012-2-24 15:47
文化、制度与中国科学发展 王扬宗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变革铸就了中国科学的曲折发展道路。当中国经济正在崛起、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今日,充分吸收现代科技制度文化,加强科技体制建设,仍然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个半世纪的坎坷历程 近现代科学形成于16~17世纪的欧洲,中国早在明末清初即已接触哥白尼、伽利略的科学成果,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却是十分曲折的。从清末道光咸丰年间西方近代科学输入算起,已超过了一个半世纪。这160多年的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个50年,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指导思想,近代科学知识和技术逐步传播开来,但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仅限于器物层面,科学本身仍隐身于传统经学的“格物致知”名下,而与科学有关的制度,如近代大学和专业学会、国立研究机构等,几乎还没有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至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人们的认识也还相当肤浅。 在第二个50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建立了现代教育制度,将科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批留学生在欧美科学发达国家跟随著名科学家学习深造后归国,将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科研体制移植到中国,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初步奠基。而连续不断的内忧外患和社会变革,严重挤压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空间,新生的中国科技界还十分弱小。 到第三个阶段,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科学和技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经过二三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科学技术事业。但在科学事业得到国家强有力的领导下迅速发展的同时,科学与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高度结合以及对科学的滥用等也从深层次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和“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使中国丧失了一两代科学家。“文革”结束后,刚刚在“科学的春天”被摘去“臭老九”帽子的科学家又面临着“不冒泡”的批评压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技体制的改革着眼于经济建设,现代教育体制和现代科研体制的建设则显得相对迟滞,以至于“中国特色”至今仍然是我国科教体制的基本面。而科学的精神——理性的精神、求真的精神、质疑的精神、批判的精神等等,往往在全能的科学主义普照下遁入阴影之中。 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是非 晚近的一百多年,也是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之时。因此,科学在中国还没有成熟就承载了过多的重负。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之中,有识之士始终将科学技术置于重要地位。从清末的“求强求富”,到民国的“科学救国”思潮,从20世纪50年代的“向科学进军”运动,到20世纪末的“科教兴国”政策,无不寄托着现代中国人对发展科学技术、以求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渴望。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迟缓:我们在接触近代科学近100年后才开始出现真正的职业科学家;最近的两个世纪,中国本土科学家对世界科学的贡献还很微小;中国既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也没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中国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家至今仍寥寥无几。尽管最近的一些年中国科技发展迅速有目共睹,目前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单篇论文被引用率仍相当低。总之,中国的科技竞争力还在低位徘徊。本土科学家诺贝尔奖的长期缺失,“钱学森之问”引发的全社会共鸣,就是这个尴尬现实的反映。 何以如此?这就不能不反思一个半世纪的功利主义科学观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是非功过了。 功利主义科学观以工具主义、技术主义为主要特征,自培根以来就大行其道,科学被视为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和技术在帮助西方征服东方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后发国家正是由此深切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因此大都将发展科学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国策。中国尤为突出。从“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发展到“科教兴国”,科学技术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巨大。以服务于国家需求为导向的科学政策,成就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杂交水稻、载人航天等杰出成果,实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技术的突破发展,奠定了当代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基础。这一伟大成就,对比于此前100年的缓慢发展,是不容低估的。 然而,强烈的功利主义时常遮蔽了科学的理性精神、批判精神、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甚至使科学沦为技术的附庸,造成特定条件下政治或经济对科学事业的过度干预和科技界自主性的丧失,形成了中国科技界特有的政治文化,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离等问题,妨害中国科学家以追求学术卓越和人民福祉为目标。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对科技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片面理解导致科技发展方针的摇摆不定和对科技基础培植的忽视,政治正确的政策指向塑造了科技界的官本位文化和对科技体制建设的认识不足,与国际科技界的疏离和偏重集体主义、群众路线的科研方式难以造就科学大师。这些都是中国科技与国际科技前沿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制度建设与科学发展 在全球化的现时代,在中国经济总量上升为全球第二、世界的科技竞争与合作呈现新态势的今日,反思一百多年来中国科学发展的坎坷历程,管见认为,克服功利主义科学观的片面性,加快科技体制建设和改革,重拾科学的人文精神、批判精神和启蒙精神,意义十分重大,任务十分紧迫。 国家与社会现实需求导向的科技发展方针,虽然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等原因,但其局限性现在看来是昭然若揭的。急功近利地对待科技事业,为特定的经济或政治目标而发展科学,最终都不可能使科学得到正常的、可持续的发展。功利主义科学观还严重低估了科学本身的价值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导致科学精神在中国长期不振。坦率地说,中国科技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贡献并不符合国人的期待。但这也毋庸苛责。今天我们应当以更平和从容的心态,审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问题。科学技术不只具有生产力的属性,正如恩格斯所说,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因此必须从基础上加以精心培植,应对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予以同等的重视。其中,科技体制建设尤为关键。 与科技有关的制度是近代科学发展以来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科学传统与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中国所固有的。制度的移植和建设较之知识和技术的引进复杂和困难得多。八九十年前,蔡元培、丁文江等先贤创建我国的国家科学院时,十分重视制度建设,视之为“百年大计”。他们经过近20年的精心探索,为中研院建立了一套保障学术自主和追求学术卓越的体制。民国20多年,我们仿效西方初步建立了现代大学和科研体制,20世纪中国的绝大多数学术大师都是在那个时候成长起来的。解放后,我们改弦更张,试图摸索一种新的体制以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但却走了很长的弯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而言,科技体制建设仍显得比较迟缓,至今未能建立起适应现代科技事业发展的科技体制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在科技立法方面,从顶层设计到机构立法,都很不健全,不是付之阙如,就是质量不高,甚至塞进体现部门或个人利益的内容。尤其是近10多年来,国家对科技事业的投入逐步加大,但体制建设和立法都缺乏实质性的进展,科技界的矛盾十分突出,社会公众对我国科技界产生了信任危机,从去年两院院士增选过程中人们的种种质疑可见一斑。 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重视政策而忽视制度、重视人治而忽视法治的倾向。这一问题,在科技方面也有所表现。在科技经费的分配、重大课题项目的立项、科技成果的鉴定、科技奖励、职称职务的升迁、科技规划的制定和评议、学科与机构的评议等重要环节,往往缺乏严密的规程,或者不过是贯彻长官意志的橡皮图章。一些好说话、愿配合的或对此有兴趣的院士或著名专家就成为这一类活动的出场专家。本应该制度化的权力转变为行政官员和专家们的隐性权力。这种隐性权力缺乏规则,难以约束。中国科技界的诚信危机由此而生,也由此而愈演愈烈。 中国传统社会里信任的维系主要依赖于人际信任和道德楷模的“示范作用”。但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由于社会变革使得思想教育和道德说教很难奏效,要求科技界的领导和专家们具有高人一筹的道德和思想境界也是不现实的。以院士问题为例,近些年来,中国科学院学部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和制度,对院士的职权、院士选举以及学术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加以规范和约束,用心很好。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专家们的隐性权力,并不来自于学部,甚至也不是来自于院内,而是由于我国科技体制方面的缺陷特别是权力结构失衡造成的。因此,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建设现代科技体制,对科技体制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制订统一的基本制度,对领导者和管理者建立可操作的监督机制,保障学术自主、专家治理和国家利益的平衡协调,使隐性权力转化为显性权力,从而使科技界的权力得到规范和监督。其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就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已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思想,现在应该是到了逐步付诸实施的时候了。 科学是近代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制度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充分吸收科技先进国家的科技制度文化,加强科技体制建设,引导科技界尊重科学传统和科学规范,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科学以探索真理为根本目标,必须尊重科学本身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术自主,激励学术创新,防止学术腐败,杜绝对科学的滥用,才会拥有更健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这是中国科学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更好地发挥科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作用的重要保障。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 http://www.cas.ac.cn/xw/zjsd/201202/t20120206_3434644.shtml
1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whyhoo 2012-2-16 20:49
本网北京2月15日讯 记者于呐洋 日前,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发出通知,决定2012年在全国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据了解,开展这一活动是为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推进“六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据悉,“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这一主题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一是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使宪法的基本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一步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社会氛围。二是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加深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深入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三是深入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任务,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学习宣传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相关法律法规。四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以主题活动为平台,引导全社会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推进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推出精品、创出名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   为确保这一活动顺利推进,2012年,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将组织开展“法律进学校”大型活动,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法律进农村”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全面开展。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还将在各地、各部门推荐的基础上,建立全国“法律六进”活动示范点。此外,全国普法办将组织人员,对各地、各部门主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并在各地、各部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总结。   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要求,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各地、各部门、行业和单位特点,确定每一“进”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精心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载体,加强分类指导,确保主题活动取得实效。要深化“法律进机关”。认真落实机关学法用法制度,把法律知识纳入日常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和考核;在机关组织开展“读书学法”活动,为每个机关公职人员配备岗位必备的法律书籍;加强机关法制学习园地建设,营造机关浓厚的法制学习氛围。要深化“法律进乡村”。切实加强农村法制辅导站、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栏等建设;加强农村“两委”干部、“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组织文艺团体、法制宣传志愿者等深入农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结合农民群众需求,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送法活动;利用农村广播网站、农民夜校等开辟学法专栏,结合实际向农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要深化“法律进社区”。大力推进社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每个社区至少要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橱窗或宣传栏;加强社区法制宣传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在每个社区建立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社区法制宣传活动,为居民学习法律提供方便。要深化“法律进学校”。积极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大力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积极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学法用法活动。要深化“法律进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学习制度,加强法制培训和考试考核;加强企业职工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形式,丰富企业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为企业职工学法提供便利。要深化“法律进单位”。积极引导单位职工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积极通过公示牌、宣传册、触摸屏、开放日等形式,向社会宣传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公园、车站、机场、港口等公共活动场所管理单位,要设立面向公众的法制宣传橱窗或宣传栏,定期开展宣传活动。   通知强调,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主题活动纳入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整体部署,对主题活动的每个步骤、每项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既要组织开展好日常活动,又要组织开展好有声势、有影响、效果好的集中宣传活动,确保活动有声有色。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需要出发,努力推进主题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方面优势,推进主题活动取得实效。要及时宣传各地、各部门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典型经验,努力扩大活动影响,为主题活动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原文见 http://www.moj.gov.cn/index/content/2012-02/16/content_3354166.htm?node=7318
个人分类: 政法|1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