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统一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安全和卫生(健康),作为学科,是一个整体!
Greg66 2016-4-29 23:01
安全和健康(卫生),作为学科,是一个整体 安全,一般认为研究急性事故 卫生(健康),一般认为研究慢性事故/事件 急性、慢性,没有严格时间界限,没有严格分界,安全科学、健康(卫生)科学也就没有严格严格分界,完全可归为一个整体,可以叫做安全学科(safety sciences)或者健康(卫生)学科(health sciences),或者叫安全健康学科(safety and health sciences)。叫什么名字,本身并不重要。 我国的安全生产法(治理安全事故)、职业病防治法(治理慢性事故/事件),目前是分着的,但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其统一的可能性,统一终将实现。国际上都是OHS Act(甚至可以是EHS Act。虽然国际上没有EHS Act,但EHS统一由一个部门管理确极其普遍),没有单独的职业安全法或者职业健康法。 结论:安全科学(健康科学、安全健康科学),没必要分为安全工程、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卫生管理。
个人分类: 1|3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身体的渺小和心智的伟大(矛盾统一体);(3+2)和(3*3)
热度 1 geneculture 2015-5-5 07:26
每一个体乃至每一族群甚至整个人类就其身体来说,与浩瀚的宇宙相比较,都是十分渺小的。既然如此,为何从古至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或曾经会,或将来会,自命不凡,甚至狂妄到不知天高地厚呢?那是因为其心智的缘故。对此类情形,古人云:孤陋寡闻,井底之蛙,等等说法足以叫人自省。今晨灵感:1,融智驾驭融资,可简化为(3+2=5)这个式子中3主导并引领乃至驾驭2的情形,这对塞尔科技公司的智慧城乡一体化示范基地和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涉及的两大类企业家人才智库两个系列的项目“蓝图-模型-范例-落地”事宜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2,言、智、字的本位学说,以及(3*3=9)这个式子表达的三大范畴以及三类主体纵贯“九级融智台阶”的过程甚至比前面(3+2=5)那个式子表达的智慧驾驭资金从而横跨“五大融资要素”的过程还具有挑战意义,不仅对社会实践具有高屋建瓴的前瞻性指导作用,而且,还对信息基本定律这样非常根本的理论表述也可发挥大道至简、殊途同归的优化作用,这对塞尔研究中心{以“双字棋盘”为根,用“棋谱聚集”做本”}也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最后,我想说,“纸上谈兵-沙盘演练-经典范例”甚至比“(后续一系列落地项目的)推广普及”都更具有价值,同时,也更具有挑战性。--邹晓辉Geneculture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83 次阅读|1 个评论
声义统一体
sjiong 2012-9-17 16:48
声义统一体
   声义统一体是有声语言真实的细胞。    发音、听音等一系列神经生理机制支撑了有声语言。在大脑中,发音、声音、感知、语义等方面的关系肯定是复杂的。走出大脑之后,人与人之间全靠声音的环节建立信息交流的关系。语音的核心是声音,不是发音。即使是正常人,听觉感知对声音都有一定制约关系。那种制约关系是人间相似的。正常人的发音能力对言语声音的制约极其有限。也就是说,周围人都能够使用的语音,我们都能够学得会。    能指和所指都是抽象的属性。能指是使用信息波的依据。    有声的或书面的“人”字就是一种符号。可以泛指交际中所有的、频繁出现的“人”。    如果说语言学的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那么就要注意,它不是用一般的事物互相代表来代表去,而是选择了一种非常特殊的事物——信息波(例如有声的语词“太阳”tàiyang),去代表一般事物(例如现实的“太阳”)。(在日常生活中那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我们难以从信息文明的必然王国解脱,就是因为信息空间出现了互相代表来代表去的混乱。什么叫“咝音”?那个“咝”既是对象,又是表述方式,也就有了混乱。那就是语言学的困窘。天上有“轰隆隆”的雷声,肺部有“罗音”。“罗音”是什么?好在现在科学昌明,信息空间自由王国的追求必须用科学表述去实现。“罗音”的科学表述就是主持医师现场指导和医学院学生灵性的结合。)    统一体是语言细胞能够生存的形式。它是虚体能够生存的依据。    语言的现实性只能够从言语交际过程去探索。语言文字的历史不能够脱离人的因素独立存在。抽象的语言文字历史是不存在的。
5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熊猫的境界"
sulihong 2012-7-31 23:48
熊猫的境界 金属研究所 杨锐 大师走了,留下一道题目,十三亿人都在追问,问得撕心裂肺。其实,怪谁呢?从根上说,要怪恐怕只能怪大家自己,若不是都望子成龙,能有这样严酷的考试和补习制度么?能有这样全民闹心的教育现状么?这本是一个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的上下游,一个矛盾统一体的正反两面。正应了鲁迅那句名言: 有什么样的国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政府。 一个闹哄哄的场面,无论其后果是假药、假酒还是假论文,终归源于每个参与者和看客内心深处的噪动与侥幸。 同一方水土,却也养育了心态极其平和安详的大熊猫。那种看破尘世的不紧不慢,绝不从众的特立独行,旁若无人的随心所欲,仰望星空的旷世寂寞,恐怕比任何一位学术大家都要来得彻底,若能得其万一,大师之问应该会迎刃而解吧。只可惜,这个稀有物种赖以存活的生态被我们折腾得差不多了。 每近年根,名家们都会在媒体上预测还需要多少年本土才能冒出一根苗儿得那个什么奖。我常想,等大熊猫从目前的两三千个增殖到二三十万个的时候,那个万众瞩目的什么奖是不是就会不请自来呢?
个人分类: 评论|0 个评论
“博学”是科学创新的基础
热度 1 kejidaobao 2012-7-26 14:28
文/眭 平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的是治学的几个主要层次。“博学”需广泛涉猎,兼容并包,以达博大精深的境界。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但博学是创新的基础,越过博学阶段,为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创新人才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不仅要有精深的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邻近学科知识和尽可能多的其他知识。当我们翻开科技发展的史册,不难发现科技史上绝大多数科学大师都是兼容并蓄、博学多才的“博学”者。这已成为科学史上一大事实。 “博学”动机多来源于“兴趣”和“需要”。关于“兴趣”的作用已见诸多文章论述,这里不再累笔,仅探讨一下“需要”。 一是科学探索需要博学知识。因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体;科学之所以可以分解为单独的门类,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当人类对于客体的科学认识逐步提高后,科学必然会走向汇合贯通。基于科学分化和综合的矛盾运动形成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科学上“分久必合”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这种规律下,要求科学探索从多学科多领域,用系统论的观点,动态地考察科学认识过程,把握事物之间、学科之间、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达到系统的科学认识。这就要求科学创造者应具有“博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索和科学创新。 二是科学思维需要博学知识。因为“博学”能带来更多的信息,信息多能使思维开阔,突破条条框框和陈规旧律,促使信息和思想交叉、融合,从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在科研活动中,倘若你把思想仅局限在本领域,其作用显然是有限的;而你将它与其他领域的科学思想进行碰撞,往往可能激发出耀眼的火花,拓展出新的科学认识和方法。从思维方式上,科学探索不仅要求研究者积极接收其它领域信息,在信息系统中达到转换思路的目的;而且要求研究者要努力摆脱定势的、僵化的、受条件限制的思考,进而产生思维的突变。 三是科学方法需要博学知识。科学史表明,科学与方法同生共长、形影相随。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的结果。没有研究方法就没有科学。因此,在从事科学研究时,必然要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博学”使你不仅能用不同层次的科学方法(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方法、专门研究方法)指导科学探索,还能将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交叉融合运用,所以,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博学的人更加游刃有余。 科学创新也是一种科学探索,有上述便可引出“博学”对科学发展的创新作用。 一是“博学”能使科学者对科学认识系统化、整体化。科学探索的对象是大自然,而自然界本身就是统一的、系统的整体。它要求如实地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考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中解决科学提出的问题,用整体的和动态的观点求得最佳解答。“博学”能帮助科学者从学科多领域多角度认识和研究大自然规律,并能将头脑中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单元或方法单元联结起来,达到疏通思想的作用。同时,“博学”还能使多学科多领域的信息和情报互通有无,只有互通有无才能集思广益、触类旁通、相得益彰,达到思想互补、方法互补的作用,从而缩短认识周期、获得全面客观的认识,达到对科学认识的系统化、整体化。 二是“博学”能促使科学者在科学创新活动中进行大跨度思维。思维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因为跨度大,人的思维不受各个学科研究的角度、方法的局限,易于把一个学科的最新成果、原理、方法、规则等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达到知识成果共享、互相激发,从而有可能使被囚禁已久的思维能量突然释放出来,迸发出灿烂的光华。而且,运用大跨度的思维方式,跨度越大越能够向全方位敞开视角,这就便于人们纠正偏见,充分发挥全面认识的能力与功能,获得高于任何一门科学的见解,显示出更高一级的更带普遍性的理性认识,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实现创新。 三是“博学”能把在科研中原来旧的“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式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式。传统的各学科所采用的基本上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式,它们利用本学科的基本原理研究本学科的问题,它们彼此划界,严格限定研究的范围,在本身的学术框架内活动,并产生关于界定为本学科的知识。然而,对于人类关心的一些根本问题,例如宇宙起源、生命起源、人类起源等等综合性的根本问题,单学科研究显得无能为力。而科学者的“博学”能促使学科交叉,并带来“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式,它从各学科不同的侧面或视角展开对同一问题的研究,从而促进不同领域的知识交融,大大拓展和加深对相关问题的了解。 四是“博学”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催化剂”。科技史表明,科研中的许多创新成果,特别是重大创新成果,往往是在多学科多领域研究之中取得的。如牛顿在他的多领域研究的过程中,运用自如地借用相关学科的方法、原理和概念解决了当时科学上的许多重大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诺贝尔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与医学)颁发一百多年中,几乎所有获奖科学家的研究领域均跨分支学科,其中还有近1/3的科学家跨学科研究。可见,“博学”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是极大的。因为“博学”能把各种观点,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学说都兼收并蓄,把那些杂陈并立的各家之说置于多维的参照系之中,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比较、交叉、融合式的研究,提出创新的观点或获得新的成果,从而有效地开拓各学科的边缘地带。(责任编辑 王芷)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纵横捭阖|442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医如何解释癔病?
热度 3 xupeiyang 2012-3-1 13:38
有位网友的儿子得了癔病,22岁。 咨询什么是癔病? 看看中医的解释吧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它由脏腑、经络等许多组织器官所构成的。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中医十分重视人的“七情”,以“形神合一”的医学观来解释人的癔病发生机制,认为人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医学将神分属于五脏,任何因素影响到心藏神功能,都可出现心神失主,意识不同程度的丧失,语言错乱,行为、精神失常,情感障碍等表现,导致神志病的发生。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情感活动也会出现异常表现,长期致病会连及其他脏腑功能出现异常表现。通过调理心神、清心 调神 剂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情感活动也随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神志”即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情感活动,是属于人的大脑的特殊机能活动,祖国医学认为“心藏神”、“肾藏志”,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正常生理状态下互相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神”是人的精神和思维活动,是心的重要生理功能。心病则神明失其所主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甚至谵狂、昏迷等神志病。   1;心神失养:心要进行正常的神志活动,必须依赖机体的阴精、阳气、津血以养。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虚、血虚、阴精或阳气不足,都可以出现心神失养;如劳倦伤脾,气血化源不足或思虑过度,血液暗耗,气血不足以养心,则失眠、健忘心神恍惚等。   2;心神被扰: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陷心包,邪热扰心见心烦不寐,时有谵语;内伤杂病有实有虚,实多由痰火或心肝火热所致,痰火扰心,出现胆怯易惊,噩梦纷纭,甚至发生精神狂躁等神志不宁;虚多为心、肝、肾阴虚火旺,虚火扰心,出现神志不宁,虚烦不得眠等。   3;心窍闭阻:心窍阻塞,神机被遏,温病邪热,煎熬血液,热瘀互结,闭阻心窍,则神昏谵语与唇青色紫等;痰迷心窍神机不运,多嗜睡、呕吐痰涎、举止失常、语无伦次、喃喃自语、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不清、神志痴呆等。 心,脑,神并治疗法治疗癔病   癔病在中医当中亦称脏躁,又叫癔病性神经官能症。临床表现包括精神、神经和躯体多种症状,但各种检查时未能发现相应的器质性改变。其临床特点是:   (1)常有戏剧性表现,生动夸张的表情动作。常因受刺激后,立即发病,表现大哭、狂笑、打滚。表现幼稚,喜怒无常,做作等为其特点。有的病人可出现意识朦胧状态,或癔病性木僵等。   (2)在身体症状方面,最常见的是“抽筋”和“昏厥”。病人表现为痉挛发作。发作时慢慢倒在地上,痉挛无规律或四肢挺直。并可出现瘫痪、站立不能、失语等。体格检查无相应的病理反射和器质性病变。   (3)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和某些感觉器官的障碍,如在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下,可突然失明或失听、检查时其官机能完全正常。还可以表现癔病球或“ 梅核气 ”,食管有异物感等。检查相应部位无阳性所见。精神恍惚或神情忧郁、烦躁不安、悲忧欲哭、喜怒无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本病属于中医的“脏躁”范畴,系脏躁中的“心神惑乱证型”本病症首先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指出本病多发于女性,其次为男性,以“喜悲伤欲哭”为特征;并观察到本病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变幻多端,用“象如神灵所作”做了恰当的概括。《医宗金鉴》谓:“脏,心脏也。心静则神藏,若为七情所伤,则心不得静,而神躁扰不宁也。故喜悲伤欲哭,是神不能主情也;象如神灵所凭,是心不能神明也。”我院神经内科专家总结古今医学前辈治疗癔病的经验和理论,经多年研究以及结合现代癔病得病的特点提出一个崭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心,脑,神并治疗法”以养心安神。调神、调魂、调魄。营养、修复神经为主,运用该疗法才能达到临床治愈癔病。“心,脑,神并治疗法”经临床反复研究、反复筛选最后才应用于临床。本院认为癔病、病程往往迁延数年,只要选对方法是可以治愈的。应针对病因病症采用专病专方个性化治疗,才能达到彻底治愈。“心,脑,神并治疗法”在治疗癔病方面因其独特的治疗原理,使癔病患者告别了神经疾病痛苦。临床治愈率高达99%。成功打破了"癔病"这一被西医视为顽疾的病症。3-5天见效,治疗效果理想显著。不但能达到心、脑、神同治,并且能调节、营养、修复神经系统。使患者很快恢复正常工作及学习。“心,脑,神并治疗法”治愈癔病是依据中医对癔病治疗的辩证理论,结合中医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并吸收中医治疗神经疾病经验,经反复临床试验研究而成。能在较短时间内使癔病患者恢复正常。并且疗程短、见效快。临床治愈率高,作用迅速,疗效可靠,是当今治疗癔病的最理想手段。
个人分类: 中医药学|8090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医“气”的概念与定义(中外学界的定义)
热度 7 xupeiyang 2011-7-5 11:23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气 英文名称: qi 定义: 中医学中指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根本、最微细的物质,同时也具有生理机能的含义。 在中医学术语中,气与不同的词合用表达各种不同的意义。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 (一级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二级学科);气血津液精神(三级学科)  气是流动着的世界三元素“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 气的基本概念   (一) 气是构成 宇宙 的最基本物质。 气在宇宙中有两种形态: 1. 弥漫而剧烈运动的状态,由于细小、弥散、加上不停的运动,难以直接察知,故称“无形”。 2. 凝聚状态,细小而弥散的气,集中凝聚在一起,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故称“有形”。   (二)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三) 气是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 的最基本物质。 http://baike.baidu.com/view/60989.htm 主题词: 气△ 英文名称: QI (VITAL ENERGY) 树状结构号: TA12.15.15+ 标引注释: 属气血; 指流动于体内, 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 或泛指脏腑机能 历史注释: 95; 1987-1994气(中医) 检索注释: 用气(中医)检索1995前文献 树形结构1 气血津液 气血 气 宗气 中气 正气 原气 营气 卫气 经气 精气 http://sinomed.imicams.ac.cn/zh/m/detailz.jsp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2011 MeSH MeSH Descriptor Data Return to Entry Page Standard View. Go to Concept View ; Go to Expanded Concept View MeSH Heading Qi Tree Number I01.076.201.450.654.558.520.300 Tree Number K01.752.730 Annotation Qi defic goes here Scope Note 概念与定义 The vital life force in the body, supposedly able to be regulated by acupuncture. It corresponds roughly to the Greek pneuma, the Latin spiritus, and the ancient Indian prana. The concept of life-breath or vital energy was formulated as an indic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man, originally directed externally toward nature or society but later turned inward to the self or life within. (From Comparison between Concepts of Life-Breath in East and West, 1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Comparative History of Medicine - East and West, August 26-September 3, 1990, Shizuoka, Japan, pp. ix-x) 中文翻译定义见: 气(中医) http://epub.cnki.net/grid2008/MainWordDict/dict_search.aspx?Page=10topicType=%e4%b8%bb%e9%a2%98%e8%af%8dsearchWords=QI Entry Term Ch'i Entry Term Life-Breath (Philosophy) Entry Term Vital Energy (Philosophy) See Also Yang Deficiency See Also Yin Deficiency See Also Yin-Yang Allowable Qualifiers HI History Note 2002(1997) Date of Entry 19960610 Unique ID D019413 MeSH Tree Structures Social Sciences Anthropology 人类学 Anthropology, Cultural 文化人类学 Culture 文化 Medicine, Traditional 传统医学 Medicine, East Asian Traditional 东亚传统医学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中国传统医学 Qi 气 Meridians Yin-Yang 阴-阳 Humanities Philosophy 哲学 Esthetics + Ethics + Existentialism Life + Logic + Metaphysics Philosophy, Dental + Philosophy, Medical + Philosophy, Nursing + Postmodernism Qi气 Symbolism + Thanatology Utopias Vitalism Yin-Yang http://www.nlm.nih.gov/cgi/mesh/2011/MB_cgi
个人分类: 中医药学|5529 次阅读|13 个评论
做人和做事杂议
热度 2 peinikanhai 2011-6-11 22:00
做人和做事,是一个统一体,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做人是基础。可是好多人并不真的晓得这个道理。 人品老实厚道,做事一般不会耍滑取巧。 做事拈轻怕重,唯恐自己吃苦,一般可以从做人方面找到原因。 做一个真我的人不易。 很欣赏说真话,干真事,做真人。 虽说代价很大,但我仍然坚持。 心口如一,怎么做人,就怎样做事。 我,就是我。
个人分类: 感悟随想|2986 次阅读|5 个评论
four-element universe(宇宙新四元论)
snowboyice 2011-3-12 21:46
宇宙是物质-能量-信息-意识的四元统一体(Four-element Theory of Universe: Matter-Energy-Information-Consciousness (MEIC)),根据自相似原理,在宇宙中的其他任何子单元都具有MEIC四个层次。宇宙的演化将通过 物质-能量-信息-意识 循环和交换完成,这就意味着能量不能解释的过程可以通过其他过程来辅助完成,可以推理能量的隧穿过程也许是通过交换信息来完成的。在这个框架下,事物的高级复杂运动清晰可见,这样的视角可以更好的把握宇宙、人类、自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