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核辐射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核辐射

相关日志

白衣防辐射?
songshuhui 2011-3-28 22:01
Fujia 发表于 2011-03-22 05:41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又将“辐射”一词提升为热门话题。一时间,翩翩白衣成了流行色,“孕妇专用”的“防辐射服”炙手可热。然而,白色衣物是否便是乌蚕宝衣?“防辐射服”能否成为金刚护甲? 白色衣服“仅能”反射可见光 人视觉所见的白色,源于物体表面几乎将所有可见光线反射回来,这与是否反射核辐射没有任何关系。核辐射的能量大大高于可见光,物体反射或阻挡核辐射的能力与其颜色并无联系。 日常衣物的白色来自纺织染整工序中的漂白或添加荧光增白剂。漂白衣物时,加入的过氧化物破坏纤维原本所带的发色团,使其失去颜色。而添加的荧光增白剂则可吸收紫外光,并发射出蓝光,使织物在人眼中显得更加洁白。但荧光增白剂并不能吸收高能量的核辐射。 防辐射服“只为”电磁辐射 防辐射服的原理是在织物中加入金属。金属有导电性,可以屏蔽部分电磁辐射。手机信号等电磁辐射的波长远高于核辐射,对人体也无甚危害。普通金属电子数不大,对伽玛或x射线的高能核辐射并没有阻挡效用。 市面上防辐射服的制造方法不一,或为纺织纤维表面镀金属,或为金属纤维与纺织纤维混纺而成。织物中所含金属越多,则其防辐射性能也越好。然而金属可大大增加织物的重量,影响穿着的舒适感,织物的孔隙也显著减少其防辐射功能。更重要的是, 在衣服的领口、袖口等地方,电磁波可轻易侵入人体。如果“防辐射服”不将人体完全包裹住,其屏蔽效果便非常微弱。 如何挡住核辐射? 核电站所发射的辐射大约包括α、β、γ与衍生的x射线。这其中,α与β粒子对人体造成伤害更为巨大。如若进入体内,它们难以穿透身体,只能将其全部 能量用以与身体各组织碰撞。但它们也很容易被截留,能量最低的α粒子可以轻易被一页薄纸挡住,β粒子也仅需1厘米厚的塑料便可被抵挡在外。织物的密度与厚 度可以决定其是否能阻挡这些高能例子。 高能的γ与x射线则可由真正的“防辐射服”——铅服来阻挡。铅拥有很高的电子数,这些数目众多的电子可以大幅度阻挡伽玛与x射线的行进。这种沉重的防护用铅服便是放射专业人员的工作服。但一般γ与x射线能量极高,可以直接穿透人体,短期暴露并不对人体有太大伤害。 如果核辐射来临,逗留室内是最好的选择。大部分阿法与贝塔粒子可以轻易被家中墙壁隔离在外。户外活动需避免将皮肤暴露在外,增加穿着衣服的厚度。怀疑已被核污染的衣物应当迅速更换丢弃。 您也可能喜欢: 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 谁最需要防辐射? 后辐射时期海鲜,吃不吃? 那些食物真的能防辐射吗? “盐”尽于此 无觅
个人分类: 专题|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辐射如何威胁健康?
songshuhui 2011-3-28 21:49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11-03-18 16:47 原文: How Radiation Threatens Health : Scientific American By Nina Bai | March 15, 2011 | 9 翻译:fujia 校对:白鸟 民众对福岛辐射的忧虑日益增加。我们是否可以衡量辐射照射后短期与长期的健康影响?科学美国人讲述日本所面临的核辐射疾病与其他威胁背后的科学。 3月11日地震海啸后,福岛第一核电站危机的发展已经引发人们对核辐射健康影响的忧虑。核辐射的“危险”水平是多少?它如何危害人体健康?急性的或长期低剂量的辐射会造成什么后果? 尽管为了给受损的反应堆减压已经有放射性蒸汽释放出来,而且三次爆炸造成了更多的辐射泄露,但这样的辐射峰值并不持久。迄今为止,报道的最高辐射水 平为3号堆于3月15日上午10.22所记录的400毫希(毫希是电离辐射的单位,1毫希相当于100雷姆,1雷姆为x光和伽玛射线辐射照射的单位剂量) (译者按:现在的最高辐射指标已经超过本文数值) 。随着与出事地点之间的距离增加,辐射程度显著降低。位于福岛西南220千米外的东京的辐射量只是略微高于正常值。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健康物理学家与辐射安全主管Susan M. Langhorst说:“我们离辐射超标还远得很,人们无需忧虑。”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副主席Abel Gonzalez曾研究过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灾难。他表示如今日本关于核泄漏辐射水平信息并不全面,于是对“最差情况”的估计还难以进行。 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与其剂量、类型与持续时间有关。 辐射剂量 人们平均每年接受0.2-0.3毫希的背景辐射(编者注:原文数字如此,疑有误,人们平均每年接受的辐射应在2.4毫希左右,范围基本上在1-10毫希之内。),它们来自宇宙射线、建筑材料与环境中的自然放射性物质。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建议,在此背景辐射水平之上,公众每年可多承受不超过1毫希的辐射。美国规定辐射工作人员的辐射上限为每年50毫希,但很少有工人 接受的辐射水平接近这个数值。对于接受辐射治疗的病人,目前没有严格的上限规定,Langhorst称医护人员有责任衡量在诊断与治疗中使用辐射的风险与 收益。例如一次CT扫描的辐射量可超过1毫希。 Langhorst说,辐射疾病(或急性辐射综合征)通常发生于全身辐射水平超过3000毫希以上,为每年公众允许辐射上限的3000倍。美国疾病 控制与预防中心称,辐射病的最初症状为恶心、呕吐与腹泻,可在几分钟或几日内出现。在之后的几小时至几月中,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比如食欲不振、疲劳、 发热与胃肠道疾病,甚至癫痫发作或昏迷。 辐射类型 目前情况下值得忧虑的是电离辐射,它由重同位素——如碘131和铯137——自发衰变而生成。(同位素同属于某一化学元素,其原子中中子数目不同, 于是原子质量也不同。)这种辐射能量较大,可通过去除电子得到正电荷而电离原子,受攻击的原子将可能与活组织中的原子或分子发生有害的化学反应。 电离辐射有很多不同形式:γ和x射线中原子可释放高能光粒子,这些高能量粒子可以穿透人体。α和β粒子辐射的能量较低,一页纸片便可以阻挡住它们。 然而,如果人体摄取或吸入放射性材料,低能的α和β粒子更为危险。这是因为大部分γ和x射线辐射将直接穿过人体,并不与身体组织反应,因为从原子水平来 看,人体其实大部分是空旷空间。但α和β粒子并不能穿透人体组织,其全部能量将用于与人体内的原子碰撞,可能造成更大损伤。 此次福岛的状况中,检测到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31与铯137可放出γ和β射线。这些放射性元素为核电站裂变发电时的副产品。 日本政府已经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半径20公立内的180,000民众疏散,要求30公里内的民众停留家中,关闭所有窗户,户外活动之后应迅速更换衣服,清洗暴露在外的皮肤。这些措施主要为了减少摄取或吸入可释放β射线的物质的概率。 暴露时间 几分钟内单次高剂量的辐射比长期间多次摄取同等剂量辐射要更加危险。世界核协会称,单次1000毫希剂量辐射可能造成短期辐射疾病并降低白血球数目,但并不致命。单次5000毫希剂量辐射可能在一月内使半数受辐射个体死亡。10000毫希将使人们在几周内死亡。 长期低剂量辐射的影响则更难以评估。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可能造成致癌的突变,特别是对于胃肠道、生殖细胞与骨髓等细胞分裂速度较高的组织。 但癌症概率的增量很小,这在没有广泛研究大量接受核辐射人群的情况下很难确定。Langhorst举了个例子,接受10毫希全身核辐射的1万人中,罹患癌 症的人数可能增加8人。但通常1万人中癌症的发病率预期为2000到3300人。“你怎么确定增加的8个癌症病例呢?”Langhorst问。 切尔诺贝利的教训 Gonzalez称,切尔诺贝利中一些抢救工人接受了几千毫希的辐射,许多人在核电站的酷热中“几乎裸身”工作,使得污染物颗粒可能直接通过皮肤被吸收。而本次日本工人应该有很好的防御措施,至少可以防止皮肤的直接辐射。 核电站所有者东京电力公司已经疏散大部分工人,但仍有50位工人停留于核电站内,抽取海水进入反应堆进行冷却,以防止更多爆炸。这些工人有可能接受 了高程度的辐射,冒着极大的健康风险。Gonzalez说:“作为预防措施,工人接受的辐射上限应定为100毫希,而且应轮班工作。”工人应佩戴个人检测 器,计算辐射率与总剂量,达到最大辐射剂量时发出警报。“如果工人所接受的辐射达到1000毫希,情况就很危险了。” 切尔诺贝利灾难之后有上千个孩子得病,但他们并不是因为直接受到辐射或吸入了放射性颗粒而受伤害。真正的祸根是被铯137污染的食用牛奶。切尔诺贝 利爆炸释放的铯137同位素污染了奶牛食用的草地,放射性物质蓄积在了牛奶中。对此一无所知的家长给孩子喝了受污染的牛奶。“这肯定不会发生在日本。” Gonzalez说。 在医院或核电站中经常与放射性材料打交道的专业工作人员,则需遵守最小有效剂量原则:“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低”。辐射水平的上限设置得相当保守,远低于辐射病或对人体有长期健康影响的水平。短期接受超过上限几倍的辐射,并不一定有危险。 新闻中,美国海军正在转移舰队至核电站的上风向,日本政府开始分发碘化钾药片,新闻图片中身着防护服的检查人员用盖革计数器测量婴儿的辐射程度。这 些也许会触发公众的恐慌。但Gonzalez说,到目前为止,这些措施都是基于“最小有效剂量”原则的行动,或者说是“好的额外预防”。小心驶得万年船。 您也可能喜欢: 切尔诺贝利探秘 辐射伤害知多少?(下) 辐射伤害知多少?(上) 核辐射影响人体健康知多少? 甚高能gamma;射线的天空 无觅
个人分类: 专题|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那些食物真的能防辐射吗?
songshuhui 2011-3-28 21:37
云无心 发表于 2011-03-16 09:14 每 到什么公共安全事件发生,万能的“保健品”、“膳食补充剂”或者“健康食品”们总会跳出来“大显身手”。在平时,以防“电脑辐射”“手机辐射”“太阳辐 射”为诉求的各种“健康常识”广为流传。而在万众关注日本核电站泄漏的时候,那些“防辐射食品”迅速华丽变身,纷纷具有了“防治”核辐射的功能。 实际上,这不是中国人的爱好。在国外的网站上,也很容易找到“防辐射食谱”。一般来说,国外的“防辐射食物”比较广泛,只是列出若干类食物,比如矿 物质、抗氧化剂、绿色蔬菜、发酵食品、膳食纤维、海生植物、必需脂肪酸等等。这些食物基本上本来就是通常所说的“健康食品”,不管它能否防辐射,作为均衡 饮食的一部分都应该吃的。 而中文版的“防辐射食物”一般就比较具体,往往是那些老牌的、万精油似的“保健品”,比如螺旋藻、蜂王浆、花粉之类。这大概也符合中国人的消费观念 ——“防辐射”这么重要的功能,怎么也得是那些“高档”的东西效果才好;而既然这些东西这么“高档”了,那总是“没准能够”防一下辐射。 在健康领域,食品成分降低“辐射”对于身体损伤的研究还真是不少,不过一般是针对紫外线、X光这样的辐射,对于核原料放射性还真是不多。有许多食物 成分,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甚至多糖等等,有一些初步的动物实验,显示“可能有作用”。只是这些作用一直也没有得到很充 分的证实,而且它们本来就是人体需要的常规营养成分——不管能否抗辐射,人体都是需要的,但是吃太多也没有显示出额外的好处来。所以,它们的“抗辐射”功 能,也就一直处于“你想它们有,它们就可以有”的状态。 跟核电站泄露有相似之处的辐射是癌症病人的放疗。在靠谱的放疗指南中,确实有放疗中和放疗后的饮食注意事项。不过这些饮食指南并不是治疗手段——甚 至连“辅助治疗”手段都不是。放疗中和放疗后,人体会受到一些损伤,病人的食欲、吞咽、消化等身体机能会变得与平时不同。这些饮食指南的目标,是帮助病人 正常进食,保证充分的营养摄取。 对于放射性治疗的病人,额外补充维生素以及其他抗氧化剂是“影响放疗效果”还是“减轻放疗副作用”,都没有尘埃落定,医学界尚有争议。2007年, 一本探讨癌症的“替代与传统疗法”的杂志《癌症综合治疗》上发表了一篇文献综述,认为目前公开发表的实验证据多数支持“不影响放疗效果而减轻副作用”的结 论。那么也就是说,如果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以及其他抗氧化剂的食物,或许会有一定效果。不过这其实跟什么都没说差别也不大——那些富含维生素或者其他抗氧 化剂的食物,本来就对健康有利,有没有辐射来袭都应该多吃的。 面对灾难的恐惧,使我们极为希望自己能够做点什么来对抗灾难——至少在心理上,这可以减轻“听天由命”的无力感觉。这样的心态本来无可厚非,不过如 果有人利用公众的这种心态推销东西就比较可恨了。到底有没有什么食物吃了就可以有效的“防辐射”?现实比较残酷,在靠谱的学术资料或者核灾难应急程序中, 都没有用食物来防治辐射的内容。积极有效的方案是——“避免食用被辐射污染的食物”。 即使是写进了标准手册的碘片抗辐射,也并非完全有用。首先,它只对放射性碘有效,而对其他放射性物质无能为力。其次,服用过多的碘本身又会带来其他 的健康风险。美国政府曾经囤积了大量碘制剂,预备在核电站遭到恐怖袭击或者熔毁之后发放给附近居民。2008年1月,政府决定改变方案,不为核反应堆10 英里(大约16公里)之外的居民发放。当时的总统小布什的科学顾问说:碘片给核反应堆10英里之外的居民提供的保护可以忽略。核管理委员会(NRC)一直 反对广泛发放碘片,他们认为“撤离居民”和“避免被污染的食物”是更加有效的途径,而广泛发放碘片会给公众带来困扰。 参考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其实公众大可不必恐慌。日本的核反应堆距离他国本土都相当遥远,核辐射的扩散情况完全处在严密监测之下。即使有足够强度的 辐射能够扩散到其他地方,人们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撤离。在目前的经济和技术力量之下,保证被扩散地区的居民及时撤离,和避免被放射性污染的饮食,都不难做 到。 所以,大家要做的就是:该干嘛就干嘛,该吃啥还吃啥,关注事态发展就可以了。 您也可能喜欢: 白衣防辐射? 谁最需要防辐射? 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 后辐射时期海鲜,吃不吃? 辐射伤害知多少?(上) 无觅
个人分类: 专题|7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核辐射影响人体健康知多少?
songshuhui 2011-3-28 21:32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1-03-15 04:05 原文 在此 作者 Richard Warry 翻译 Seren 校对 Ent 福山核电站发生了据称是“氢气爆炸”。 日本政府已经要求福山核电站周围二十公里以内的所有居民撤离。该核电站有三个反应堆发生了爆炸,并且已检测到一些辐射泄漏。显然,当局的迅速反应可以将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为当地平民祈祷之余,我们在这里也释放一组和核辐射有关的人体健康知识吧。 Q: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 A: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它有一系列症状。 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往往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显示任何症状,然而往往在几周之内,又有新的、更加严重的症状发生。 如果接受了高等程度的辐射,以上所述的所有症状都可能立即出现,并伴随着全身性的、甚至可能致命的脏器损害。 接受4戈瑞(Gray,简写为Gy,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标准单位)的辐射后,大约一半的健康成年人会因此丧命。【译注:目前日本报告反应堆周边的辐射约为千分之一Gy。】 相比之下,治疗癌症时,放疗的辐射剂量往往达到每次1-7戈瑞,但是这些辐射被严密地控制,并往往只作用于特定的身体部位。 Q:如何治疗辐射病? A:为了将后续辐射污染降低到最低,首先要去除衣物鞋帽,接着用肥皂和清水缓和地洗涤皮肤。 已有药物可增加白细胞数量,以减少骨髓受到辐射伤害所带来的影响,并且降低免疫系统受损后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 Hide quoted text - 有些特殊的药物也能缓解辐射物质对内脏的损伤。 Q:辐射是如何影响健康的? A: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它能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可能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我们的身体会尝试修复这些损伤,但是有时损伤过于严重或涉及太多组织与脏器,以至于不可能修复。而且,身体在自然修复过程中,也很可能产生错误。 最容易为辐射所伤的身体部分包括肠胃上皮细胞以及生成血细胞的那些骨髓细胞。 健康受损的程度取决于一个人暴露在辐射中的时间以及辐射的强度。 Q:辐射最可能导致哪些长期的健康损害? A:最大的长期健康风险是癌症。通常当体细胞受损或老化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自我消除。当这种自我消除的能力消失时,细胞获得“永生”,可以不受控制地不断地分裂,这就演化成癌症。 我们的机体有许多机制来阻止细胞癌变,并替换受损的组织。 然而辐射所带来的损害可以严重搅乱我们机体中的这些机制,从而让癌症风险大大提高。 此外,如果机体不能很好的修复辐射带来的对化学键的破坏和改变,我们的基因里有可能会产生突变。这些突变不但增高自身的癌症风险,还有可能被传递下去,使得辐射的作用在子孙身上也展现出来。这些作用包括较小的头部与脑部、眼部发育缺陷、生长缓慢和严重的认知学习缺陷。 Q:辐射面前,儿童是否格外脆弱? A:总的来说,是的。因为孩子生长迅速,他们体内正处于分裂的期的细胞也多得多,从而因辐射而产生错误与损伤的可能性也大得多。 1986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在附近儿童中发现甲状腺癌的风险显著提高。 这是因为泄露事件中的辐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碘元素,而碘元素在甲状腺中的含量特别高。 Q:日本当局如何才能尽可能降低辐射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A:曼彻斯特大学的辐射专家Richard Wakeford教授声称如果日本当局反应迅速的话,绝大部分的人将不会受到影响。 他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和紧急应对人员会接受高程度的辐射。 他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撤离附近的居民,并保证他们不会接触受到污染的食物。最大的危险来自于放射性碘元素,一旦进入人体,可能导致甲状腺癌。 为了降低这一风险,人们可以服用含有非放射性碘元素的碘片,这将阻止身体从外界吸收碘元素。 日本人的饮食中碘含量本来就较高,这也会有所帮助。 Q:福山和切尔诺贝利比较起来如何? A:教授Gerry Thomas曾研究切尔诺贝利泄漏事件的后果,他说:“(福山的)情况变得像切尔诺贝利那样糟糕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切尔诺贝利事件里,蒸汽引发的爆炸使得反应堆核心完全暴露出来,大量放射性物质播散到空气中。” Thomas教授补充说,虽然切尔诺贝利事件缺失导致了甲状腺癌风险增加,但是只有那些住得特别近和当时年纪小的人才受到了影响。 您也可能喜欢: 那些食物真的能防辐射吗? 白衣防辐射? 带上眼镜看近视 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 你家宝宝吃什么(上) 无觅
个人分类: 专题|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早晚要毁于核科学
热度 37 周可真 2011-3-28 05:50
27 日看了凤凰电视台播出的“科技无限——致命核辐射”的节目,其中主要讲了 1986 年 4 月 26 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大爆炸及其后果和影响 ,还附带讲到了原子弹的发明及 1945 年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所投的原子弹的长期影响,并介绍了钚元素对人体的毒害机理,还提到了美国曾经发生的几次核泄漏事故——包括四颗氢弹随爆炸的飞机掉到地面和水里的事 ,等等,内容非常丰富,主要表达了该节目的编辑对人类利用核能的担忧。该节目最后讲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4 号核反应堆尽管被用钢筋混凝土浇注的 “ 石棺 ” 盖住,但难保 “ 石棺 ” 不会有坍塌的一天。 且不说切尔诺贝利 “ 石棺 ” 万一坍塌,被困住的 170 余吨核辐射物体就可能破壳而出,造成新的核灾难,最近因地震引发的海啸所造成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而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共有四百余座 ,谁能保证这些核电站将来不会再出切尔诺贝利或福岛这样的纰漏?就算不出这样的纰漏,被掩埋的核废料就万无一失了?有的核燃料在反应后放射性能衰退,但有的核燃料放射性需要几万年甚至更久时间才能降低到天然铀的水平,万一核废料处置不当或其处置技术存在着至今尚未发现的缺陷,则世界上有这么多并且还会日益增多的核废料岂不是给未来的人类埋下了无数随时都可能爆炸的“核弹”?再说,世界上还有难以确计其数的核武器 ,谁又能保证这些核武器将来不会有被用于实战的一天? 核电站、核武器都是属于“真科学”的核科学的杰作!它们对人类所构成的现实的危害或潜在的危险,都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华杰先生所说的“ 真科学比伪科学危害大 ”。我甚至担心人类早晚要毁于核科学。 这次爆炸所产生的当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 500 倍,也就是说,它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500 颗在广岛投放的原子弹。爆炸破坏了核反应堆,使反应堆内的铀燃料( 180 吨二氯化铀)的 3% (约 5 吨)被释放到大气中。事故发生后,仅当时在现场抢险的工作人员因遭受核辐射而死亡的就达 31 人,有的工作人员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就死去。据当时国际医学专家预计,遭受核辐射的人以及其后代可能有 10 万人会患癌症。到目前为止,先后己有约八千人死于辐射导致的各种疾病。爆炸最终导致 2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今天的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受到的核污染最严重。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 15 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 694.5 万人。 参见:《寻找失落的氢弹》, http://www.dokg.com/war/weapons/20102132341704.html 。 截止 2009 年 7 月底统计资料,全世界有 441 座核电站(其中有 5 座长期关闭)。核电站数量美国 103 座、法国 59 座、日本 55 座、 俄罗斯 31 座、韩国 20 座、英国 19 座、加拿大 18 座、德国 17 座、印度 16 座、乌克兰 15 座、中国 10 座、瑞典 10 座、西班牙 8 座、 比 利时 7 座、中国台湾 6 座、捷克 6 座、斯洛伐克 5 座、瑞士 5 座、芬兰 4 座、匈牙利 4 座、阿根廷、巴西、保加利亚、墨西哥、 巴基斯 坦、南非各 2 座,亚美尼亚、立陶宛、荷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各 1 座。 参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502917.html 目前已确信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为:美国(约 6000 枚战略核武器及 1670 至 3300 枚战术核武器)、俄罗斯(约 5500 战略核武器 及 3000 到 4000 枚战术核武器)、 法国( 384 枚战略核武器及 60 到 80 枚战术核武器)、英国( 185 枚战略核武器)、 印度( 30 到 100 枚核武器)、巴基斯坦( 15 到 50 枚核武器);到目前还不能确信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是:以色列( 100 到 200 枚核武器)、 朝鲜( 1 到 2 枚核武器)。参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30928.html?fr=qrlcid=211index=1fr2=query 中国究竟有多少核武器?据说是 450枚。参见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3791965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4309 次阅读|94 个评论
妖“盐”背后的传播逻辑
热度 4 jiahepeng 2011-3-27 08:06
在日本发生 9.0 级世纪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泄漏以来,有关核辐射污染中国的各种流言大行其道,先是有下雨天不要出门的短信,随后则是席卷全国的碘盐抢购风潮。 虽然有关部门及时行动,平息了谣言,但是公众的不安仍然随着事态的发展而积聚着,表现在网络跟贴上,各种焦虑之辞充斥坊间。 关乎科学素质? 面对流言四起的情况,很多专家和科普工作者认为公民盲从流言来采购食盐等行为源于中国公众的科学素质低下,并呼吁要大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抢购碘盐并不能表明中国人科学素质低。“被公认为素质高的美国民众也开始疯狂抢购碘片”,科学网网友、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曾庆平表示。 同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与科学传播系教授李大光 在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也说, 人在恐慌的时候会有一些非理性的思考和言论,这是超越文化的 。 没有必要一定要上升到什么素质等等高度上认识这个问题 。 也有分析说,用抢购碘盐这样低成本的行为为自己的信心加码,这也是很正常的反应。 这些说法都非常有道理,但并不够。在美国,以及在遭遇这次重灾的日本,抢购行为是局部的,而且并不持久。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东京市民在震后并不疯狂抢购日用品,而是在当局报道东京自来水辐射物质超标后,才把货架上的矿泉水席卷一空。而在中国,即便是远在内地的成都,距离核泄漏发生地有数千公里,碘盐也被大量抢购。 质疑导致恐慌 在中国环保部门连续多日报道环境监测表明没有辐射超标后,且在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3月24日发布权威报告,表明未来三天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中国无影响后,网络上仍然充满了质疑声音。 而就在这些质疑声音中,我们可以找到让我们进一步理解该问题的线索。在网易3月24日转载的上述新华社通稿《目前日本核事故对中国环境和公众健康无影响》的文章后,几小时内,网络评论达578条,相关跟贴为6819条,有16305人参与了讨论。而这些公众声音压倒性地质疑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的权威报告。随机连续选取几条网络评论,就可以看到下述表述: “怎么肯(可)能呢,这么长时间没影响到中国太荒唐了”;“没错,都跑美国去了”;“就算有,敢说吗?”“希望请外国专家来进行检测,每天公布实际情况”;“还是一衣带水好啊,比美国和冰岛强多了”;“未来三天对中国海域环境无影响。3日后呢?“不影响中国!这句话感觉就像妓女说我不是婊子一样。” 从中可以看出,一种对权威机构和正统信息发布不信任的情绪跃然纸上,正像网络上最近广泛流传的一个帖子指出的那样,“政府说不要抢购盐,就是说快去买吧。” 当然,从严格学理的角度上讲,不能说这些跟贴就一定代表着普遍的民意,也许沉默的大多数才是民意的真正代表。但问题是,社会集体性行为,总是由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主流的声音所驱使,这种声音,如果不是政府和权威专家的正面号召和动员,那就可能是网络上压倒性的某种民意。 多重因素的叠加效果 造成这种不信任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早在非典时期,最初信息不透明一度让民众对政府信息发布处于不满和不信任的地步。其后,在4月22日处理时任卫生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长孟学农的分水岭后,全社会对信息透明的预期迅速增高。 但是此后,多个事件导致了政府信息发布延迟,有些时候则是政府承诺难以兑现。这些因素与对社会的不满、新生代的生活压力、社会不公平的蔓延、以及(在笔者看来相当重要的)媒体的管制合在一起,不断侵蚀着社会民意对政府信息的信任。 在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上所有的细节分析是本文难以涵盖的。但是就媒体管制这一环节,我们则可以说,大量媒体,特别是党报系列的媒体往往表现为政府发布信息时的传声筒。而在中国特定的市场化超越民主化的改革进程中,自由派媒体(这个词在中国实在难以被准确定义)往往表现为对政府声音的质疑。这种情况,加上媒体庸俗化(表现为都市报的泛娱乐化)和激烈竞争导致的内容精确性的缺失,日积月累,带来的就是对很多政府声音的不信任。 不幸的是,这种不信任形成的时候,公众并没有普遍具有了理性判断的基础和习惯。这也就导致了通常处于政府一边的官方专家的声音,也一并被当成质疑对象。对于这种不信任,常规的科普教育已经很难起到作用。因为这样一种不信任恰恰是针对权威,而教育式的科普,特别是在特定时间这种科普的知识与政府发布敏感信息联系在一起时,自身就会被质疑。 这样,当这种不信任和民众缺乏进行科学判断的能力联系在一起时,抢购碘盐这类行为就会时有发生。 媒体解决之道 社会情绪对权威和政府发布信息的不信任由来已久,很难指望它们会在一夜间烟消云散。但是负责任的媒体、科普工作者和科学界通过持续地培养公众理性判断的能力,培养公众尊重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并将之与对权威和政府信息缺乏信任这种情绪脱节,至少可以减少抢购碘盐这类行为发生的频率。 对于媒体报道而言,尊重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就是既要遵循证据、遵循公认的规范,又不能简单地人云亦云,而是要充分展示问题的多个方面,全面分析其利弊。 以发展核能为例,如果要坚持基于证据的思想,那么这种提法就是有问题的,即“一向被标榜为核能最安全的日本都出现福岛核电站事故,那么其他地方迟早也会出现事故。”日本出现这次事故,并不表明中法发展核电就一定会出事故。 对于媒体而言,要遵循公认的规范,就应该充分考虑让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例如,一些民间科学家尽管工作精神很值得钦佩,但是他们并没有资格来告诉我们哪个核电或者水电的选址会带来地震,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的、经过很多严格科研和程序的工作,在当今社会,这类问题已经不可能由民间科学家来承担。 媒体也应该展示事物的各个方面,并认真分析其利弊。毫无疑问,发展核电有其弊端,在福岛事故后,人们就要更加关注其安全隐患的弊端。但是这个时候,也要充分展示其益处,并最终让公众看到其现实利益是否能抵消其潜在风险。 通过全面展示各种声音并使之形成一种建设性的对话氛围,通过遵循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通过基于证据的态度,我们的媒体事实上是在进行一场公众教育,这种公众教育能够让读者更加愿意以一种参与式的态度进入到公共事务中,不会因为公共事务的决策权和发布权在谁的手里就抵制这些事务并对任何官方信息不信任;愿意对事务的利弊进行合理的讨论和理性的权衡,而不会以谩骂来替代辩论。 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实现,但是为了减少谣“盐”,为之持续的努力是值得的。
个人分类: 科学传播|4706 次阅读|4 个评论
日本的核辐射飘到黑龙江了
热度 3 chenzhongx 2011-3-26 22:46
今天看新闻,日本的核辐射飘到黑龙江的东北角了,哎,祸从天降。拿着地图看了半天,觉得离哈尔滨也不远了,尽管我同情日本地震,但殃及同胞,更快连累到无辜的我,很是气愤。 前两天看过一份材料,说日本其实没必要搞那么多核电,且其中的很多,包括福岛第一核电站就是技术很老,很不安全的那种,例举了当地居民的种种不幸,窃以为以日本的技术,这些本应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 报导说剂量不大,但现在官方报道总是不能让人信服,总觉得他打了折扣,但咱也不能不出门牙,所以总是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挂不得媳妇前两天不知道哪根弦搭错了,一个劲的给我唱神曲《忐忑》
3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医生大逃亡,患者自生自灭
热度 1 welcomezp 2011-3-25 08:51
日本,医生大逃亡,患者自生自灭
3月19日,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福岛县大熊町的双叶医院,在地震以及海啸之前收到避难通知, 14日再次收到核辐射危机通知后,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立刻全员逃亡,留下所有患者在原地自生自灭。 报道称,三天后也就是16日自卫队找到他们的时候,一共还剩下330名病患,其中有128人是连路都不能走的重症病患,而医院相关人员一个也有看到。到17日,共有14人已经死亡。 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对这所医院的相关人员展开调查。 图片来自于网络 致谢
个人分类: 看日本|3738 次阅读|1 个评论
您该知道的核电站与核辐射
热度 1 txlu 2011-3-24 14:51
你该知道的核电站与核辐射.pdf 北京时间 3 月 11 日中午 13.46 分,日本夲洲到东部海域发生 9.0 级强烈地震袭与巨大海啸,并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与核泄漏危机,引起了广大群众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与核辐射危害的深深忧虑 …… 。
3588 次阅读|1 个评论
谣盐产于吃盐者,谣盐止于有盐者
热度 1 冯用军 2011-3-23 13:11
得盐者不一定得天下,但得天下者必先得盐。 ——冯用军 谣盐产于缺盐者,谣盐止于有盐者。抢盐者无脑,食盐者必有盐。 ——冯用军 一粒沙子看世界,是黄谎的世界;一粒盐里看世界,是纯洁的世界。 ——冯用军 妖“盐”惑众,管仲以盐帮齐起家、唐朝盐商黄巢借盐起义、楚青为争巴东盐场大举出兵、乾隆十下江南都是江淮盐商友情赞助、日本鬼子入侵中国更是派飞机轰炸自贡盐场...西方很长一段时期,盐更是硬通货。 当前,由于日本海啸引发的核电站氢爆炸和核辐射物质放射,造成了严重的核泄露事件,引起了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东南地区民众的恐慌,较多城市出现了食盐被抢购,和短暂的断货现象,就连路过打酱油、买紫菜、捡海带都被抢购了(听说还有人下海采摘的),而且部分盐商主动或被动涨价,1块钱1包的盐能涨到10元、100元!结果,2天之后,又有一拨人开始退盐,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退盐潮。 抢购食盐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出于对核辐射的恐慌心理和对防核辐射的无知、部分非法商人的炒作、部分人故意散布谣盐、政府有关部门不作为与乱作为、部分科技工作者的失职。 其实, 作为一名四川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食盐产量充足,光我们四川自贡的井盐开采了上千年都没问题, 抢购食盐毫无必要,更不要恐慌,而是要淡定,食盐也无助于防核辐射,如果核辐射真来了,过度食盐者可能先亡,理由是:    1、全国每年的食盐总消费量基本稳定在750万吨(这个量跟人口成一定比例,只要人口不发生大的改变,就不会有大的波动),而全国一年的盐产量超过4100万吨,绝大部分用作化工原料,一旦有需要,这些产能很容易生产出足够的食盐。   2、目前全国的食盐里面,海盐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大家平时吃的大部分都是井矿盐,主要原因:一是海盐中含杂质较多,要提纯成本较高,不经济;二是海盐场占地太大,现在海边的滩涂都很值钱,都在逐步转向海鲜养殖和土地开发,制盐利润率太低了。事实上,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海盐场早就式微了,这纯粹是经济规律使然。   3、井矿盐的储量非常非常非常丰富,随随便便一个盐矿的储量就几亿吨几十亿吨,全国人民吃个几百年不成问题,分布也很广, 四川 、湖北、湖南、陕西、江苏、河南、江西这都是大产区,运输不成问题。   4、 中国 的食盐流通目前还是国家专营,价格控制很严,不用担心有人炒作价格上涨的问题,即便暂时被抢购一空,以各地盐业公司的供应能力,也很快就会保证供应。专营体制虽然有种种弊端,但是在保证食盐供应这一点上,还是很有优势的。 问:井矿盐有无可能被辐射污染, 答:井矿盐不存在辐射问题,理由如下: 1、井矿盐都是内陆水体沉积而成,基本上不与其他矿物质共生,也就是说,这地方原来是一个大海,后来海水被地壳埋住了,水分蒸干后留下的就是盐,所以盐矿一般一大片都是几百米厚的盐层,其中没什么矿物杂质,辐射无从谈起。大家有空可以搜索自贡井盐的片子来看看。 2、井矿盐都是用水采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在盐层上打两根管子进去,一根注入清水,另一根出来的是饱和盐水(别忘了盐是溶于水的),然后将这些饱和盐水蒸发掉,就得到盐,不是煤矿铜矿那种开采方法,所以整个生产过程中也不存在辐射的可能。 问:如果有人哄抬食盐价格怎么办 答:盐价哄抬不起来,理由如下: 1、食盐流通目前是国家专营,零售价格是国家定好的,任何人高价卖都违法,大家随时可以举报。 2、只要中盐公司不发生大的腐败,以其下属各地盐业公司的供应能力,如果敞开供应,几乎可以无限量供应,谁也无法买断。
个人分类: 和谐世界研究院|1569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本九级地震及演化事件应对”研讨会周三举行
陈安博士 2011-3-21 20:40
“日本九级地震及演化事件应对”研讨会周三举行
  2011年3月11日,日本,里氏九级大地震!   海啸与核辐射泄漏危机接踵而至......   未来,全球范围,大灾巨灾仍会不约而至,突发事件必将不期而遇,人类又该如何应对?   无法预告的是天灾,可以作为的是应急!   快速响应、高效应急、科学处置、协同应对,成为地震后一个又一个关注焦点。   3月23日18:30开始,将有一次关于日本地震的专题研讨,欢迎有兴趣者光临并发表看法.......   地点:中关村北一条15号,主楼713会议室(地图蓝色星星处)   联系: change1970@163.com   论题:   1,地震速报:时间、介质、人群   2,地震应对:响应、指挥、协调   3,地震之后:海啸、核辐射、恐慌   4,震灾主体:灾民、政府、媒体、企业、国际力量   5,地震评价:震前、震中、震后   6,地震机理:孕育、发生、发展 行车路线: 1、 开车路线:具体地点在北四环中关村二桥和三桥之间的位置,如果从东边的保福寺桥过来,则继续前行通过中关村三桥,再前行 300 米,到达中关村北一街,右转,向北行驶 100 米;如果从西边的中关村一桥开车过来,则行驶到中关村三桥的位置,掉头,再行驶约 300 米,到达中关村北一街,向右转,前行 100 米。看到一座乳白色圆顶的欧式建筑,上面还有一些雕像,圆顶建筑北侧相连的欧式风格乳白色大楼就是我们所的大楼。从楼的东门进去。 2,公交路线:坐车到达北四环边上的中关村一街站,在路北的站牌西侧有一条向北的路,是中关村北一街,顺着中关村北一街向北走 100 米,即可看到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3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杜鹃遭遇了核辐射?
热度 6 gfcao 2011-3-21 19:09
杜鹃遭遇了核辐射?
校园内杜鹃绽放,洁白如雪,奇怪的是有些花瓣居然半红半白,这是什么缘故?莫非核辐射来了?要不要浇点盐水? 这茶花虽然有点蔫,好歹没长出毛来。
个人分类: 休闲|3969 次阅读|9 个评论
核辐射、地震、海啸120问
热度 3 yejian 2011-3-20 19:54
第1问: 晋惠帝围猎上林苑,恰百兽遁迹,无所获。唯蛤蟆成群迁徙,遂捕蛤蟆数只,欲盐煎,食椒盐蛤蟆。左右遍寻盐未得,惠帝问:何不水煮?何不食肉糜? 遂加海带数片捣烂,水煮以食肉糜。 出版说明 2011 年 3 月 18 日 ,日本政府宣布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从 4 级提升为 5 级,意味着“有限的核污染泄漏到工厂外”。 比福岛更严重的核事故只发生过两起: 1957 年苏联的克什特姆核事故,几十吨核废料发生爆炸并散播至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被定为 6 级核事故; 1986 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 8 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污染,被定为最严重的 7 级核事故。 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庄。福岛地震这样的灾难,让人类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地震引发的海啸已经冲击了万里之外的夏威夷,造成数亿美元的损失,并杀死了几千只海鸟,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对 50 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海啸预警。日本和我国隔海相望,洋流和盛行西风更是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在地球进入新一轮地震活跃期之际,人类应该如何去面对类似的全球性灾难? 王朔有本书名为《无知者无畏》,并不意味着无知者不慌。我们编写出版这本小册子,就是希望让公众了解地震、了解海啸、了解核辐射。小道消息在理性面前没有市场,现实的危险则可运用知识进行规避。我们不需要莫名地恐慌。 《核辐射、地震、海啸120问》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
47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受控核聚变发电成功以后
热度 5 baolintan 2011-3-20 00:20
如果受控核聚变发电站研究成功了,地球有哪些变化呢? 1 我们再也不怕核辐射了 这次日本9级地震加海啸,把本来建得很结实的福岛核电站变成了一场核灾难,也许这场灾难在目前还仅仅只是开始,它的影响很可能还要持续很多很多年。我在想,如果受控核聚变发电研究成功了,我们还怕核辐射吗? 结论应该是:不怕! 没有学过核物理的人可能会觉得很奇怪,既然是核电站,为什么就不怕核辐射了呢? 因为受控核聚变电站和目前靠核裂变反应产生能量的核电站不同,反应是在高温等离子体中进行的,如遇意外,反应堆受损的话,等离子体的温度会自然迅速降低,核聚变反应也就自然终止了。根本不需要外来力量给它降温冷却什么的,哪还有什么辐射啊? 也许有人会问,反应堆受损,核燃料跑出来不可怕吗?不可怕!因为核聚变的燃料是氘和氚,氘是没有放射性的。氚虽然有放射性,可是在反应堆里的装料是很少的,大自然完全可以承受。举例来说,将来的一个大型受控核聚变电站,假定反应堆内的容积为100立方米,要产生核聚变反应的话,要求把聚变燃料氘和氚的温度加热到一亿度以上变成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密度也需要达到每立方米中的粒子数超过10^21个。可以估算,这时整个反应堆里氚的总量不超过0.5克。这部分氚即使全部跑出来,也将会迅速扩散到周围大气中。氚虽然有放射性,但是它的半衰期只有12.5年,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而且 氚只发生β衰变,只放出带电的电子,是很容易控制的,没有中子那么大的危害,只有当大量吸入氚时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也许还有人会说,从反应堆里跑出来中子怎么办?聚变反应都自动停了,哪里还有中子? 所以啊,为了人类未来的健康和安全,民间和政府都需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去研究受控核聚变的问题,让人类尽早远离核裂变(目前的核裂变电站,每一个机组里面的核装料都是5-10吨左右,而且其燃料是放射性的铀或钚,铀235的半衰期是7亿年,铀238的半衰期是45亿年,钚239的半衰期是24100年,数以吨计的这些裂变核材料一旦扩散进入空气、海洋和土壤中,人类几乎是永远都清除不了)! 2. 世界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 以化学能源为主体的当今社会,因为燃烧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气、以及生物质材料等)产生的三废排放(废渣、废水、废气)越来越逼近地球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许多地方已经绿水青山不再!当核聚变发电成功并大规模应用以后,人类将进入以物理能源为主体的真正的电力时代,到那时,人类污染排放量将比现在少许多个数量级,世界各地的人类家园将重现青山绿水的美景。 3. 世界政治版图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核聚变发电所用的主要燃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氚则需要利用金属锂来产生。这时控制锂资源能就成了关键!到那时沿海国家,只要拥有锂资源就能源无忧,石油再也不可能成为控制他国命脉的工具。彻底改变当今世界以石油为武器控制他国经济命脉的现状!到那时,世界各大国之间政治斗争的武器或许将转向其他资源,比如说锂资源的争夺!
14873 次阅读|6 个评论
可怕的恐慌,我经历日本地震后的启示
热度 2 welcomezp 2011-3-19 10:57
这次日本9.0级地震,确实是个巨大的灾害。9级地震后的,又发生里陆续几百次余震。之前海啸是个最大的问题,现在余震小了,海啸也没什么畏惧了。现在时后续的核辐射问题,3月18好已经灌水冷却了,希望能够一切恢复正常。这次在日本亲身经历了9.0级的地震,看到日本人震后的淡定,感到自己在突然变故面前,慌张的可笑。 感谢国内亲人和朋友对我的关心。考虑到核辐射很厉害,他们建议我撤退。我周围的一些同学都撤了,有些是因为家里人要求回来,有些是因为自己恐慌,尤其是看到国内的新闻,有被新闻报道吓到的感觉。我知道一个国内同学在报社工作的,大学是中文专业的,从高中进入文科就不学物理了。这次地震以后,她的报道里有很多关于日本核辐射严重性的文章,很吓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是学生物专业的,不太懂物理学,所以我的博客里没有写过关于核辐射方面的预测。在这个关键时刻,我觉得国内核物理学专家们需要站出来说话了。 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但是我害怕深夜独自去坟场散步。 当面对人生中苦难的时候,我们需要亲自观察周边环境,有独立判断的能力。最大的恐惧不是灾难,而是心中有鬼。 这次经历地震,我学到一句话:保持谨慎冷静的态度是应对突然变故的最好方式。 下面转载一些可参考的消息 ‘可怕的不是核辐射 而是恐慌本身’ 日本核泄漏冲击波正在影响更多人的生活。与官方消息同步更新的,是五花八门的谣言。“辐射云4天抵达美国、加拿大”的说法令人吃惊,而多地疯抢碘片碘盐更让人无语。回想2003年非典时期,也有部分人听信谣言,“抢盐抢成小盐商”。虽然上当多次,恐慌为何仍继续? 详细阅读 http://news.sohu.com/s2011/dianji628/ 日本国内朋友测量核电站到自己地方直线距离: http://www.benricho.org/map_straightdistance/ 日本国内实时风向: http://www.jma.go.jp/jp/amedas/205.html?elementCode=1 日野监测站的放射线剂量: http://www.hir-net.com/link/weather/tokyo.html 东京都内防射线剂量检测 http://113.35.73.180/monitoring/index.html 日本全境放射性物质检测图 http://maps.google.co.jp/maps/ms?hl=jaie=UTF8brcurrent=3,0x34674e0fd77f192f:0xf54275d47c665244,0msa=0msid=208563616382231148377.00049e573a435697c55e5ll=39.13006,140.229492spn=17.158657,39.111328z=5
个人分类: 看日本|3017 次阅读|1 个评论
抢碘盐的事情不能怪民众无知
热度 22 cutefay 2011-3-19 09:44
这次日本核危机导致中国某些地方民众抢碘盐,我觉得这件事情不能怪民众无知。民众会做出这种举动也是符合人的本性的。那问题出在哪里?我觉得是政府对此事的危机管理做得不够好,再加上一些媒体、不是专家的专家、不法商贩等的推波助澜。 这次抢碘盐事件是民众公众恐慌的直接体现。对于公众恐慌突发事件而言,其发生的一般性机理是这样的: (1)恐慌的起源 当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相关的突发事件发生后,事件本身就可能引起较大的恐慌,诸如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这些突发事件之所以在群众中产生强烈的反响,一是因为它确实与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二是因为其突发性与其造成伤害的不可预见性使人们从心理上感到危机就在身边,感觉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人就是下一个受害者。 (2)恐慌的传播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由于公众认识的局限性、片面性以及权威信息发布的滞后性,产生了大量的流言和谣言。一方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危机时刻大肆制造、传播对某些人或者某些组织有利的流言、谣言。另一方面,一些过分害怕的群众不自觉地成为流言和谣言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恐慌的接收者 大多数的公众缺乏危机意识以及在危机发生后的应变能力,危机一旦出现,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弱,非理性因素显现出来,失去了理性思考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些可能危机生命的突发事件中,很多人会给自己施加心理暗示,让自己处在恐慌之中。 以上是公众恐慌事件的一般性规律,是必然的。政府等应急管理者所做的,就是要采取措施对公众恐慌传播链上的某个或者某些环节施加作用,从而减缓或阻止事件的扩大。 这次舆情传播主要的原因在于民众对碘抗辐射方面知识的缺乏,认为吃碘盐可以抗辐射。然而这怪民众无知吗?我觉得不能这么讲。试想一下,倘若你从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得知吃碘片可以防核辐射,你是不是就会自发想到自己应该多吃点含碘高的物质呢?当你想到含碘高的物质的时候,是否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加碘盐?所以,民众去抢购含碘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并不是民众无知的体现,而恰恰是民众掌握着一定的信息(例如知道吃碘片可以防核辐射),用自己已有知识去分析判断的结果。但因为这信息是不全面的,所以导致了民众后面的分析也会跟着错误。 民众不是专家,政府不可能要求民众什么都懂。现在由于科学研究的学科专业越来越细,别说是外行人,就是大同行,也未必真正懂得本行的很多细节的知识。例如,食盐和碘片中的碘是什么存在方式,食盐和碘片中碘的含量各是多少,我想,即使我们科学网上的人,如果不从网络等途径获得一些专家的解释的话,也鲜有人知。此外,由于政府的公信力下降,进一步推动了舆情的发展。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媒体和某些“专家”在此次恐慌事件中起到了严重的“传谣”推波助澜作用。昨天看新闻上说有一些错误的专家说法给民众以误导。例如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委员会委员在接受采访时对媒体说可以喝碘酒防护核辐射;浙江大学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副主任说戴上围巾就可以防核辐射;浙江海洋学院某教授说“海洋本身就有保护跟防御的功能,碘对辐射也有防御作用,所以,核辐射根本不可能影响到食盐”。专家传谣的这事情一方面是怪某些专家学艺不精,但更重要的应该怪媒体没有选对专家以及这些不是专家的专家真敢乱说。例如对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委员会委员来说,他可能是个管理方面的专家,未必很懂得专业知识;搞核能的人可能只在放射性物质如何聚变裂变方面是专家,关于核知识的防护,未必是专家。另外一方面,一些媒体的错误报道也让民众心理恐慌更严重,例如“70%的留守工作人员会在两周内死亡”,都是错误的报道。 对于政府的恐慌事件应急管理者来说,应该对公众恐慌突发事件的机理有所了解,然后以此为基础做分析和预测,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预测预警,以做好防范。就这次事件来说,在媒体公布吃碘片防辐射时,应急管理者应该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析。分析应该基于民众没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事实,也要基于灾害容易产生心理恐慌的事实,去分析民众为了自保而可能采取的行动。其实这也不难分析,只要围绕“碘片”进行分析,就不难分析出民众有可能去抢购食盐了,在此基础上再设计相应的应急管理策略。此外,政府还应该在舆情类突发事件方面的应急预案方面也多做些工作,从互联网上搜索,很少找到关于舆情突发事件的预案。
个人分类: 应急管理|7035 次阅读|37 个评论
骗子邻居
热度 3 yangze 2011-3-19 09:05
核辐射的恐慌让我带着儿子和老婆回国,回到老婆的老家,中国北方的一个小县城,暂居在一位亲戚家中。偶然间听到亲属对其一位“传奇色彩”的邻居的描述,深感国内在外表越来越光鲜的同时,社会的信任感仍糜失,基层公检法和官员的贪腐仍然严重。 这位邻居是个61岁的老头,20-30年前可是当地黑道的风云人物,养了一群打手,做着黄赌嫖的生意,积攒了颇为丰富的家产,在这个小县城里已经置办了5处房产。人老了以后,这些招摇的东西不干了,也学精了,授意一个马仔开了一家皮包公司。这皮包公司可谓大小通吃,大的手法是放风炒作一个项目,例如炒作一块地皮盖房,吸引各处特别是外地的企业来接活,然后他们会对其中一家企业说,我看你们公司资质不错,项目我给你们了,交点定金吧。中标企业于是交了50万(当然人家给税务局做明账的时候不会列出50万)。这交出去的钱就像泼出去的水,可是永远要不会来了,项目自然也不会开工。不过这皮包公司还稍懂法律,他们知道定金如果都不还,真逮住了是要判诈骗罪的,因此他们会还4-5万,这样在法律上他们就是经济纠纷了。小的手法就直接了,叫一车煤,40-50吨,然后给人家打张永远不能兑现的白条。因为骗的时间长了,小县城的当地人都知道他们的底细了,因此皮包公司目前大部分都在哄骗外地公司和个人。至于当地的公检法,皮包公司早就打理好了,有举报的人到了公安局,公安局是研究研究再研究,反正永远研究不出结果。 可乐的是这位做黑社会的父亲,却养了一位十分好心肠的儿子。儿子被安排在待遇丰厚的电力局工作,可是他很看不惯父亲的这一套,两个人像仇人一样,虽然住的地方只有几百米,却几年不见面。儿子常对父亲说,我是信佛的,我要为你赎罪!久而久之,这位信佛的儿子终于疯了,一到晚上就来出来到街上晃悠,见到没有人养的野猫野狗,就抱回家,让老妈养着。结果老头家现在都养着20多条野狗了,一进他家二十多头狗冲出,家中散发中浓厚的狗屎味,这可苦了老头的老伴,从凌晨起来就要为20多条狗准备吃的,忙活大半天。老头老伴出门,总是老头牵一只大狼狗,老太太牵一只小狗,后面还跟着2只狗。 冥冥中似有定数?
个人分类: 吉卜赛生活|5989 次阅读|3 个评论
也说一句关于核电站的事情
热度 17 陈安博士 2011-3-19 06:09
  尽管切尔诺贝利的阴影依然没有散去,福岛核辐射的气息越发地紧张,可是,如同旗帜鲜明地赞成转基因食品一样,我也依然赞同核电站。   当然,如何安全地使用核能,这确实是需要更多考虑的问题,但是,任何技术都不是万无一失的,都是有条件安全。   可能有朋友会说,那你去住核电站周围好了。   或者说,在你家楼下建个核电站好吗?   我的回答是:可以啊,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不过,如果有朋友说那你去切尔诺贝利好了,或者现在就给你一个签证,去福岛买套房子吧。   那我不干!即便是白送我一套房子我都不去,因为那是事故已经发生了的地方,已经确证不再安全,此时,住那边去,得带上多少袋加碘盐呀,太沉,带不动。      技术在带来进步的同时,利用不当一定会有风险。   但是,这和我们经常举的那个著名例子一样,有一个应用安全的问题,对了,那个例子说的是菜刀,菜刀本来是切菜的,可是有时候操作不小心就会掉在地上,或者干脆有人拿来去杀人也未可知。      核电站也相当于一把菜刀,99%的时候是用来切菜的,而且很安全。      当然,俺们也不是说不赞成更安全,谁不喜欢安全啊?!不过,如何确保安全是另外一个问题,有赖于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尽最大的努力去确保它,可以再提高标准,比如这次出现了九级地震,那就研究在9.1级地震之下如何确保核电站的安全好了,建设标准高于现在发现的最厉害的灾害事件。      肯定有朋友会忧虑如果万一下次发生的是9.2级地震呢,你弄的这个9.1级地震安全设防标准不是还不够吗?      那又要争执所谓绝对安全问题,那么,任何一门技术能否有绝对安全呢?,就如菜刀,能否加个保护套,使得你一旦用刀,双手就一定会在刀的上方,而绝不会放在刀的下面,万一一个不小心还是会出现问题。这是一个机制设计的问题,不过如果要这样的一个标准,就一定会增加刀的成本,此时也许就可以考虑经济因素了。你还可以要求这样的刀即便突然落地,也因为有套的保护而绝对不会伤及脚丫子,这也涉及到所谓的机制设计的标准问题,如果一定需要,我个人相信应该会有这样的巧妙机制存在,可以被设计出来,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可能原来一把刀10块钱,加了这样一个绝对安全套的刀,就卖150元了。      而你还得在用刀的过程中,保证套不会被破坏。不会因为环境的原因造成腐蚀或磨损,减少其使用寿命。      中国目前看到日本的核辐射泄露问题,会进一步加强对于核电站建设的审批,这当然希望能够保证安全,不过,完全废止核电而重新使用火电的意义不大。而另外我们知道的是,水电目前还无法满足需求。
个人分类: 物论|6188 次阅读|23 个评论
也谈日本福岛的核辐射与中国的“盐荒”
热度 4 luweidong 2011-3-19 00:24
一周前的一个清晨无意中打开电视得知日本发生了地震,紧接着之后的时间,国内的媒体几乎是24小时关注日本发生地震这个事件,之后的这几天自己每天大清早一起来就赶紧打开电视看新闻几乎成了当天必做的一件事,听气象专家说洋流的流动方向啊,风向等最近这段时间都是向东的,想必应该对我国应该没有什么大碍。因此除了希望福岛的核电站能早日消除核辐射外,没有考虑太多。但是这几天突然有人说商场的盐都卖空了,自己几乎不信的去了商场一趟,果然如此! 家人也打电话说赶紧买一两袋盐以备不时之需。 因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从事嗜盐微生物的研究,多少跟盐有点关系,知道国内生产的盐中有80%左右是矿盐,只有不到20%是海盐,所以并不担心因为海盐今后可能存在的产量下降对生活的影响。所以也告诉他们不用担心。 (1)盐跟大蒜之类的商品不一样,属于 政府定价 商品。(2)海盐在国内盐产量的比重仅约为20%。 并不是海盐都用做食盐,海盐也用作其他用途,如:碱业的生产过程。另外,很多人认为海边城市居住的人吃的食盐都是来源于海盐也是误解。例如:青岛的食用盐很多是来源于潍坊等地用地下卤水制成的食用盐。 未完待续。。。。。
5283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