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日本福岛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日本福岛

相关日志

内陆核电安全吗?
热度 1 zhao1203 2017-2-24 14:51
赵顺安 我国核电站目前都建设在沿海,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已经大规模进行了内陆核电的前期,其中已经确定的内陆核电厂址有湖南的桃花江、湖北咸宁和江西彭泽,进行前期可行研究的厂址不下二十个。正在我国核电大干快上时,遇到了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一下把内陆核电的热度降至了零。原因其实是对核的恐惧,特别内陆核电站周边人口多,核电所要用的冷却水取自长江。大家对核电若事故发生后的影响范围不可预知,便使厂址附近居民产生恐慌。目前,我国核电政策基本是十三五不会开始内陆核电的项目,仅在沿海建设。那么内陆核电与沿海核电在技术上有什么差别呢?内陆核电安全吗? 1、核电站的系统组成 核电站从建设、运行直到退役由前期的核原料采集生产供给系统、核反应堆系统(核岛)、发电与送电系统(常规岛)、核废料处置系统及电站退役处置组成。这五个系统中核原料的供给系统和核废料处置可与厂址不在一起,其它系统是核电站 建在哪,这些系统就在那。 2、内陆核电与沿海核电的技术差异 核岛系统包括有核反应堆、供热系统(运行时,堆热导出系统)和冷却系统(停堆、事故时导出堆热系统)。这个系统对于内陆核电与沿海核电来说没有什么差别,若稍有差别就是冷却系统正常停堆时可采用海水冷却,事故失效后所采取的措施与内陆核电无差别,内陆核电的冷却系统停堆时须采用冷却塔。 常规岛系统沿海核电一般采用直流循环系统,即直接采用海水冷却汽轮机乏汽。内陆核电须采用循环冷却塔(水资源问题须采用),一般直流冷却较循环冷却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稍好。 而有关核电站退役的事,目前我国还没有,因为核电寿期是60年,延寿可达70年,我国建设的核电站都没有达到退役。无论是内陆还是沿海正常退役后仅是位置不同而已。 其它系统的技术与厂址无关。 3、内陆核电与沿海核电的危险性 核电站正常运行没有核的辐射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不会影响周边环境,不会对周边居民生活有任何影响,而且与煤电比它是清洁能源。 核电的危险是核电站发生核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容易发生事故危险就大些。事故发生一般是由天然灾害(如地震、海啸、超级龙卷风等)、外来攻击、人为误操作、机械故障、运行工况变化等。从引起事故的原因方面看,内陆与沿海其实没有谁比谁更好或坏,沿海的自然灾害可能比内陆的机率还多点。其它非自然的原因与厂址无关。 核电站发生核事故后的影响方面,内陆影响要比沿海大。严重核事故(核泄露)时,核电站不再是清洁能源,它会对周边产生较大的影响。如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造成电站周边近百公里成为无人区,对土壤空气等都会产生污染,而且处置这些核事故的代价是非常之大。整个核电站要被封闭,因为核的辐射衰减期可达千年至万年,而封闭材料的寿期不过百年,在这期间要不断地进行封闭材料更新。而沿海稍好些,核污染的相当一部分可进入海洋,核素物可由海洋渐渐稀释。 4、内陆核电可建于无人沙莫 前水利部长汪恕城提出在沙莫地区建设核电城的设想,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主意。这样将最坏的事发生后产生的不利后果减小到最小。 沙莫建核电城,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电源的点太集中,输电距离过大,遇战争容易受攻击;其二是常规岛的中若采用湿冷,水资源问题不易解决,采用空冷可节水,但空冷的运行稳定性差,容易造成常规岛的事故,进而增大引发核事故的机率。不过这些问题还是可以进一步的技术研究得以解决。总之沙莫建核电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3211 次阅读|1 个评论
以生命的名义致敬五十义士 (文摘 徐百柯)
xuxfyuwp 2014-4-25 14:21
最高贵的牺牲往往并没有仪式般的送别。这是发生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故事,检测出辐射强度超标后,人员迅速撤离,但有50个人留下——维持核电站运作的最少人数。 50人中大部分年龄在50岁以上,有的即将退休。其中,20人是自愿留下的,另30人由公司指派。 他们被视为“拯救日本于核泄漏灭顶之灾的最后唯一的依靠”。数十小时内,他们裹着防护服和面罩,在因失去电力导致的一片漆黑中,在机器错综复杂如迷宫的设施内,在巨量的辐射里,穿行、匍匐、暴露,进行注入海水的作业。这是防止炉芯核燃料熔毁的最后防线。 作为专业人员,他们比任何外人都了解核辐射的可怕后果。无论如何,这都意味着一种牺牲:即便不至于因强辐射而立即致命,也无人能预料幸存的结局意味着什么,或许是漫长的痛苦,或许是终其一生被死亡阴影笼罩的恐惧。 所以他们被称为“敢死者”——无论生死,抱定赴死的决心。 大灾难中的死,有时或显得平庸。然而这50人——无论他们的命运最终如何——揭示了死亡最高贵的面相,那便是为拯救同类而甘愿接受牺牲的命运。尤其是自愿留下者,他们揭示了人类意志最伟大的一面,以自由意志进行自由选择,再以生命的代价去承担和完成这种选择。 很少有这么少的人保卫这么多的人,除了好莱坞末日灾难片以外。全日本、全世界都在不断增长的恐惧中盯着福岛,等待着他们以牺牲所换来的结果。 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核电站内留守人员“暂避”这一消息时,美国CNN的评论员“几乎失去理智”:“但愿这是口译失误。不能撤离现场!”确实,世界在屏息凝视这场灾难,一旦失控,或将波及全球。 德国媒体评论:牺牲不能超越死亡,但是却能超越折磨和死亡带来的痛苦。无论是出于爱国、出于善心还是出于责任感,整个世界都要向这些人表达最深切的敬意和感谢。 灾难史上,由长者而不是青年承担拯救使命,此类情形并不多见。这使得发生在福岛核电站的事,蒙上了一层特别的高贵的光晕。已知信息中,似乎没有人说出这句话,“因为我老了”,但我们都能知道,他们是以年龄和生命阅历累积起的勇气,来承担这一使命的。 灾难史上,因未被记录而无名的英雄有过,但几乎被全世界媒体记录却仍旧默默无名的英雄,并不多见。这50个留下的人,因其平静与沉默而显得高贵。这是一群“在缄默之中被要求舍身的人”,没有名字,甚至没有面目。 从他们发给亲人的短信中,能依稀触摸到“勇敢而颤抖的灵魂”:“我不回来了……”、“好好照顾妈妈,我已接受了命运,就像接受死刑一样。” 他们本是平凡之人。一个日本女孩在微博中写道:听到半年后就要退休的父亲自愿报名时,我哭了。他说“现在的决定可能改变核电的未来,这是我的使命”。平时觉得父亲似乎不是那种能做大事的人,但今天,我真为他感到自豪。祈祷他平安归来。 在核电站暗影中隐现的脸,那些防辐射面罩后的脸,那些满是皱纹的脸,至此加入人性词典中对“高贵”这一词条的注释。 灾难激发人性,无疑,善恶两面兼而有之。在此,我愿赞美那善的面相,以及能迸发出惊人勇气的心。 不要只哀叹灾难在重复,人类那高贵的勇气不也一样吗?25年前,曾有过一群“清理者”,正是这些人“拯救了欧洲”。切尔诺贝利,这个名词指向灾难,指向恐惧,但也指向最深沉的勇气。 1986年,也有一支由老专家组成的志愿者小组前往切尔诺贝利。根据联合国机构的一份报告,3个月后,这批人中就有28人因过量核辐射死亡。 发生核爆炸的苏联反应堆如今沉寂在石棺里。石棺上刻着现场参与建造者的名字。这些名字,毫无疑问,大多与死亡和无尽的痛苦相联。切尔诺贝利的陈列馆里,能见到信纸上小儿子稚嫩的笔迹:妈妈在哭,爸爸快回来……下面画着小男孩所理解的撤离路线图。 这一次,没有送别,但愿有仪式般的凯旋。核电站内敢死者人数,先是增至180人,再增至580人。愿他们平安归来。 (原文写于2011-04-05 17:08:05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文摘|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生物放大作用的一个案例:放射铯在日本福岛县山林生物体内显著聚
chenhuansheng 2013-3-4 13:47
“青蛙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居于昆虫之上,而螽斯科和步甲科昆虫的生活环境相似。此次研究发现一种趋势,即越是位于食物链上层的生物,其所含放射物浓度越高。” 放射铯在日本福岛县山林生物体内显著聚集 新华社电 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和北海道大学的研究小组3月2日宣布,他们经调查发现,在福岛县二本松市山林内栖息的某些生物所含放射铯浓度高达每千克样本数千贝克勒尔。日本政府制定的一般性食品放射性标准值仅为每千克样本100贝克勒尔。 该研究小组去年8月在发生泄漏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以西约40公里的二本松市大泽川地区采集生物样本,测量了干燥状态下每千克样本的放射性铯137的浓度。 结果发现,这种放射铯的浓度在每千克蛙类样本中为2397贝克勒尔至6732贝克勒尔,在小河蟹样本中为2843贝克勒尔,螽斯科昆虫(蝈蝈属于螽斯科)样本为4313贝克勒尔,步甲科昆虫(别名步行虫)样本为957贝克勒尔。 研究小组指出,在未受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直接影响的上述地区,从生物样本中检测出如此高浓度的放射铯难以想象。 在距离二本松市约180公里的群马县绿市大谷山地区,研究小组发现此地部分生物所含放射铯浓度较高,其中蛙类所含放射性铯137的浓度达每千克样本396至903贝克勒尔,在螽斯科昆虫样本中为403贝克勒尔。 青蛙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居于昆虫之上,而螽斯科和步甲科昆虫的生活环境相似。此次研究发现一种趋势,即越是位于食物链上层的生物,其所含放射物浓度越高。 东京农工大学副教授五味高志指出,考虑到土壤和河流中放射物移动和食物链因素,与核泄漏相关的放射物对生物的影响有可能因时间推移而显现,因此有必要继续调查。 研究小组指出,此前日本科研人员掌握的陆地生物所含放射物数据很少,此次调查将为了解放射物如何在山林生物体内聚集提供线索 。(蓝建中) 《中国科学报》 (2013-03-04 第2版 国际)
2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促进反应堆研发,有序发展核电
kejidaobao 2012-8-2 15:42
自从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人们开始了对核反应堆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空等领域。从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至今,核能发电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发展起来,并逐渐在能源领域占据重要位置。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再次引起了公众对核能安全的关注,并对核能安全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为新堆与研究堆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核电除具有无可比拟的经济优势外(1kg铀裂变时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500t标准煤),还具有清洁优势,其不排放二氧化碳,正常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核电自诞生以来,已经发展了三代。第一代核电站是早期的原型堆电站,即20世纪50—60年代前期开发的轻水堆核电站;第二代是大型商用核电站,即20世纪60年代后期—90年代前期开发建设的,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核电站都属于第二代核电站;第三代是指先进的轻水堆核电站,即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开始运行的核电站。第三代核电站在二代成熟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不断提高了“概率安全”,是当今世界核电发展的主流。 而第四代核电技术是未来核能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它具有经济性高,安全性好、废物产生量小、可控性进一步增强的特征。国内各大核能研究机构加强了对第四代反应堆的研究,包括实验快堆、高温气冷堆、裂变-聚变混合能源堆、小型核反应堆、核动力堆等,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国内第一座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石岛湾核电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已经开工建造。为了更好、更安全地利用核能,需加强新一代反应堆的基础研究,如与反应堆质量和寿命有关的材料学研究、核反应堆新概念、新技术、新工艺研究等。 2012年5月,为了展现新堆与研究堆的科研成果,把握发展方向,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在西安召开全国新堆与研究堆第八届学术会议。会议围绕“国内外新堆与研究堆发展概况与动态、设计与分析、建造、运行与管理、老化管理、延寿与退役、核安全文化与应急响应”等议题展开。本期第19—55页刊登了关于“新堆与研究堆”的专题论文,对新堆与研究堆的研究成果进行报道。本期封面展示的是大亚湾核电站外景,图片来源 http://www.dnmc.com.cn/n29036/n34893/n35216/325554.html ,由金功博设计。(本刊记者 刘志远)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3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日本福岛核事故说起
热度 5 scicul 2012-5-31 10:20
《科学文化评论》第 8 卷第 2 期 从日本福岛核事故说起 柴之芳 作者简介 :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本文是作者在 2011 年 6 月 25 日在中国科技馆的报告,根据记录整理,作者审定而成,略去了部分内容及大量的图表。 日本福岛核事故牵扯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他们发生事情跟我们息息相关,尽管这个事情已经过去 3 个多月,但还没有划句号,而且划句号的时间可能要很久很久。 今天我的报告主要讲三方面的事情。第一,简单回顾一下这个事故,和它的现况及教训;第二,日本这次核事故对我们国家核电发展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从日本的事故,吸取经验教训,明确我国核电发展战略;最后试图回答几个问题,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放射性,这次福岛核电事故到底有多大,诸如此类。 一 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回顾及其教训 这起事故发生在 3 个月之前,当地时间是 2 点 46 ,北京时间是 1 点 46 , 9 级地震,随后是 10 米海啸,最高是 38.9 米,造成日本历史上空前的地震和海啸的大灾难。 大家可以看到地震前,当地一片繁荣,而海啸以后,完全成了废墟,正常的生活被破坏。日本有多少核电站呢?日本是一个岛国,整个国土面积是 36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两个河北省,这样小的国土面积上竟有 55 座核电站,供应了日本三分之一的电源。应当说日本的核电站星罗棋布,密密麻麻。 福岛第一核电站有六台核电机组。地震发生的时候, 1 、 2 、 3 号在发电,反应堆在工作, 4 、 5 、 6 号是维修状态。地震发生时, 1 、 2 、 3 号的控制棒立即启用,吸收中子,然后反应堆就停堆了,非常完美,而且有备用的柴油机,供应冷却水,使反应堆的堆芯的温度降下来,这些都做到了,但是问题是没有想到事后的海啸。地震后 30 分钟,海啸淹没了备用的柴油机,使得它没有电源了,冷却系统不能工作,堆芯温度越来越高。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的海啸浪高是 14.7 米 ,而防海啸的堤坝只能防 5.8 米 ,因此导致后面一系列的事故发生。 3 月 12 号,温度越来越高,而且反应堆里面有很多氧化锆材料。锆是很好的催化剂,使水分解形成氢气,发生了氢爆炸。三个机组都发生了类似的爆炸,其中 3 号机组更为猛烈。 4 号机组停堆没有工作,但是有个乏燃料池,像一个煤球烧过以后剩下的叫做乏燃料,核燃料烧过以后有很多没有反应完全,需要回收可以利用。但是核电站里面不是这个情况。乏燃料池温度越来越高,没有冷气系统, 5 、 6 号机组乏燃料池温度也升高。 上述的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这也是中国最担心的事情:怕放射性物质飘到我们这来,或者通过海洋循环污染我们国家的近海以及整个南部海域。爆燃、温度升高,导致堆芯熔化,结果把安全壳熔毁了,这样泄露不是少量而是大量的。实际上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就有人建议,备用柴油发电机不能工作,赶紧用海水冷却,当时的决策者有一点舍不得,如果用海水浇灌冷却反应堆,反应堆以后就不能用了。完全是从经济利益考虑,还侥幸把事故躲过去,反应堆将来能继续用、能继续发电、能继续挣钱,结果错失了最佳时机, 3 月 12 号浪费掉了。 3 月 13 号不行了,事故越来越严重,只能决定用海水浇灌,错失了良机。 3 月 18 号以后,外面的电力逐渐恢复供电,冷却系统能够工作了,工作以后,情况得到了控制,但是不能说有所改善。 3 月 21 号,又冒黑烟了,大家非常害怕,以为是安全壳熔毁了,里面大量的放射物质扩散到外面,实际上不是,可能是一些电缆线燃烧以后冒的黑烟,后来 2 号机组冒白烟,是水蒸气,不是大规模的放射性泄漏,尽管整个放射性的剂量很高。 到现在 6 月份, 3 个月过去了,整个评估的情况是这样的: 1 号机组堆芯燃料破损一半以上, 2 号机组 35% , 3 号机组 35% , 4 号机组因为停堆,把燃料卸下来放在水池里,所以它没有堆芯破损。 放射性污染的情况是, 6 月 18 号,福岛是 1.7 个 μSv/hr ,一个 Sv 什么意思呢?是 1 千克 的组织,吸收 1 焦耳的能量,我们叫一个 Sv ,现在福岛地区是 1.7 个 μSv/hr ,有人问这个剂量是大还是小?应该说这个剂量是小的,我们坐一次飞机在 1 万米 高空剂量就要跟它相当,甚至有时候还大一点。在日本另外一个县,是 0.12 ,其他地方在 0.1 个 μSv/hr 水平。 从日本全国情况来看,目前福岛高一点,其他地方没有多大的危险性。我们也可以看到饮用水中碘和铯的情况,现在都低于每升水 1 个贝克勒尔( Bq ,即 Becquerel ), 1 贝克勒尔相当于每秒钟放射性衰变 1 次,当然是很弱的放射性。 食品的情况,蔬菜、香菇、草莓、鱼、海鲜、牛奶,现在测的数据越来越多,或者是低于我们仪器的探测下限,或者低于日本有关的放射性允许的标准以下。 离福岛第一核电站不同距离的海水放射性,从 3 月份到 6 月份一直在下降。一个星期之前的情况是放射性最高的地方为 500Bq 以下的水平。如果远离一点,就比这个低得多。更远的,有可能影响到别的国家,甚至韩国或者我们中国,甚至菲律宾,应该来说非常低,基本在每升海水 30 个以下。 当时我们非常担心,日本的福岛核电站放射性泄露出来,是不是会漂到我们这里?可以看到根据 4 月 5 到 7 日的大气环流图,对我们中国的影响非常非常低或者忽略不计。 从现在的情况来讲,碘 131 的放射性已经很弱了,它的半衰期只有 8 天,三个月过去了,现在应该是千分之一以下,碘 131 如果现在还有残留,剂量是很低的。 日本的福岛核电事故定位是 7 级。国际有一个核辐射事件分级,总共 7 档,最高 7 级。福岛核事故最开始是 3 到 4 级,后来到了 4 级,到了 5 级以后一下跳到到了 7 级。 从 0 到 3 级我们一般叫做事件,如果是到 5 到 6 、到 7 就是事故。七级事故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是释放的碘 -131 达到 10 16 Bq 。从这个标准来讲,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到 7 级了,但并不是全球的影响。日本人一开始很保守,后来又一下跳到 7 级。当时我们非常的担忧,日本发生事故,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我们当时分析,一种是事态可控,就是慢慢地冷却系统,使之降温,这样的话事情可以控制下来,不会导致大量放射性释放。 第二种结果是极端情况,根本不能降温,甚至更为严重的是整个反应堆的堆芯熔穿,这样会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出来。如果正好又碰到 8 级或大地震,雪上加霜。即使这样,我们也认为,不会像切尔诺贝利事故一样。 从这次核电事故里面吸取哪些教训?第一,我们觉得日本错失良机,第二,一开始政府没有介入,完全是企业行为,这样严重的核事故,让民营企业做显然是错误的。另外,当时心存侥幸,灌海水太慢,恢复外部供电措施也太晚。 还有一个可以作为比较的,第一核电站附近有福岛第二核电站。第一核电站 6 个机组,第二个核电站 4 个机组,这两地之间只有一到两公里,福岛第二核电站同样经受 9 级地震,也有海啸,却没有发生什么事。最近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又实地作了考察,仍然好好的,核电站基本没有受损,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第二核电站备用柴油机的地势高,海啸过来没有被淹没,所以没有受损,尽管反应堆停了,冷却系统能马上工作,躲过了一劫。第一核电站防波堤太矮了,只有 5.8 米 ,而实际上这个点的海啸是 14.7 米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地势高度的影响造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国际原子能机构最近派了一个专家组去考察,认为形势依然严峻,国际核安全框架需要重新评估。几天以前,将整个去日本考察的结果出了一个简报,内容共六条:第一条,日本对核事故响应符合规范,第二条,核电站的职工有献身精神。其余几条都是建议,对日本提出一些批评。事后响应计划不够好,评估的体系和方法没有定期更新,对极端情况没有很好考虑,现场的紧急响应中心没有建立。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的一些问题。 在 6 月 20 号开幕的国际原子能机构部长级的核能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加强核安全标准,定期检查全世界所有的核电站,以及核的监管部门必须独立,加强全球的应急响应系统,最后开创一个核能技术达到力所能及的安全的新纪元,有更好的核安全标准,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核能。我们看到东京电力的监管部门就不是独立的,它的一些独立董事都是从日本的政府部门退休后到了里面,与政府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这样必然影响到监管的严格性和独立性。 二 对我国核电发展战略的启示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为各国加强整个核燃料循环系统的安全研究敲响了警钟。人类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开发利用核能。 日本福岛核事故会对全球核电发展已产生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和短期的。当然有不同的观点,现在不好说,再过半年、一年,我们可以观察这个影响到底怎么样。现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国家是德国,德国的总理已经说了,他本人学核物理的,去年的时候通过了德国所有的核电站延长使用 8 年到 12 年,现在说不延长了,至少目前暂停,但是德国电不够怎么办?向邻国进口核电,实际上还是依赖核电。像法国、比利时、捷克的核电比例都很高,德国从国外购电,很多实际上还是核电。 我们讲核裂变,铀 235 的原子核发生分裂,一个中子打在铀 235 里面产生 2 个碎片,同时放出中子,产生链式反应,同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爱因斯坦的一个简单公式计算出来的一个核子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 931 百万电子伏特,那么大的能量,这个核能是化学能的多少倍?约 10 6 倍。我们讲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等,都是化学反应,能量为电子伏特,而核反应是百万电子伏特,所以核能的能量密度是当前现有能量中密度最高的,这是它能得到发展、得到利用的一个重要理由。 除了裂变还有聚变能,现在还在研究中,希望能够实现。一个简单的例子,太阳能,我们利用的太阳能实际上就是核聚变能。太阳里面无时无刻不断发生的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然后辐射到地球上。当然还有一个核衰变能,国外一项新发明是将很弱的放射性核素放在我们的手机里面,只要我们手机装了很少量对人体没有危害的放射性核素,然后一辈子就再也不用充电了,现正在研发。 核能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核电站在北美密密麻麻,美国有 110 座,全球 440 座,欧洲也多。法国的核电供应全国电力的 78% ,日本是 30% 。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核电都是大发展,经济落后的地方都是没有的。我国正处于发展过程中。 我们在去年下半年改变了发展方针,以前是积极发展,去年下半年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发展核电,一个是安全,一个是高效。现在的核电站都在海边,一个是海水冷却,少量的放射性在海里面,利用海洋稀释。世界上绝大部分核电站都在海边。 我国核电安全标准很高,远离火山、地震高发区,核岛整个反应堆的堆芯建在完整的基岩上,没有断裂带。抗震标准、防洪标准等都要高一级,另外有应急预案。 从日本的事故中我们必须进行再评估、再研究,这就是为什么国务院在福岛事故发生以后,很快说我们现在终止批准任何新的核电站建设,对所有新的核电方案进行重新评审,老的进行检查,对安全设计进行认证等等。但是我国也有自己的问题,问题在什么地方?一是核安全机构是不是独立于工业部门的监管部门,尽管我们在环保部下面有核安全局。 另外,群龙无首,现在核电集团有三大公司,即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广东核电发展公司和国家核电集团,后者专门负责最新的 IP1000 的第三代核电。 影响核电安全因素很多,有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的,还有自然灾害、恐怖活动等。我国核电的严重性在于,一些地方贪图 GDP 的高速增长,而建一个核电站数百亿,对地方的 GDP 推动非常有好处,这是房地产之外新的生长点。以大跃进的方式发展核电,造成贪大求快,急功近利,过于追求利润,甚至官商勾结,贪污腐败。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煤矿事故频发,建筑质量低下,豆腐渣工程屡禁不止,因此,我国公众对我国核电安全十分担忧,不是没有原因的。 核电事故风险,包括健康、社会、环境、心理、政治等等。出现核电事故,甚至危及政府的稳定。福岛一出事情,听说中国的盐被抢光了,美国人就感到奇怪。食盐抢光怪谁?怪老百姓还是怪我们,应该怪我们这方面的科学普及做得不够,公信力不够,不应该怪老百姓。应该加强科普及政府的公信力。 关于我国的核电发展,我的基本观点是:我国核电发展战略不应该受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核能对于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的减排具有双重的贡献,所以应该是国家能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动摇地坚持,但前提是确保安全。 我要说一个国际上很著名的人物摩尔( Patrick Moore ),这个人是全球绿色和平的发起人,他说, 30 年以前他认为什么核电、核能、核技术,对人类来说都是核的大屠杀,相当于原子弹一样。 30 年过去了,他说他的观点变了,认为核能是把我们人类从第二次大的温室气体灾难中拯救出来的唯一大规模的、且具有经济性的能源。 美国的一些议员在福岛核事故后指出,核能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安全、最清洁、最有效的能源。为什么这样讲?对我国来说,,作为燃煤大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世界第一,酸雨影响国土面积三分之一,中国很多城市在卫星上面看不见。我们一座百万千瓦级的燃煤电站,每年燃烧排出的二氧化碳甚至于天然放射元素铀,都远高于核电站。 我们原来计划到 2020 年的能源需求是多少?大概 30 亿吨煤,但现在已经超过了。在电力方面,我们需要 1 千座百万千瓦的电站。如果这样下去,到 2050 年每个人 3 吨煤,中国 13 亿人口,就需要将近 40 亿吨到 50 亿吨的煤,显然我们国家承受不了。 温家宝总理在去哥本哈根会议已经承诺,到 2020 年,比 2005 年单位减排 40% 到 45% ,怎么实现?如果不依赖核能能不能做到? 核能的优势在哪?同样的功率,都是百万千瓦的电站,我们低浓铀,一年我们只要 25 吨燃料就够了,而燃煤要 350 万吨。 我们的低碳什么情况?二氧化碳量排放,煤最高,每个千瓦时多少?大概在 1000 克 。核电多少?只有 20 克 ,比风电、太阳能还要少,这是核电很大的优势。 我们再来做一些比较,矽肺病,煤矿,一个百万千瓦的电站运行,造成煤矿工人的死亡率大概是 21.6 ,而铀矿大约是 4.4 。意外死亡率,煤电对核电大体是 35 对 0.6 。辐射剂量特别有意思,燃煤电厂产生的排放到空气中的放射性远高于核电站排放到空气中的放射性,当然前提是核电站是正常运行,不是像日本福岛事故一样。煤大概是 90Sv ,核电站只有 2 个单位,差了 45 倍,为什么呢?煤里面还有天然放射性元素铀、钍和钾,燃烧过程中放射性元素会扩散到空气中。而核电站是密闭系统,铀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面运行,只是用冷却剂把里面的能量带出来,所以排放到空气中的主要是非常微量的一些惰性气体的放射性。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福岛核电事故以后也提出论美国的能源战略怎么办?美国核电站有 110 座,供应了美国五分之一的电力。奥巴马指出,“核能不会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对于担心气候变化的人来说,应该认识核能,如果它是安全的,对气候变化问题将做出重大贡献。我们将综合调查结论和日本的教训,设计和制造新一代的核电站。”所以,日本核事故以后,美国的核电发展步子并没有停下来,只是加以评估,现在还在积极往前推进。 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出,福岛核电事故以后,核能前景仍然是光明的。因为核电的基本推动力没有变化,一个能源需求,一个二氧化碳减排,核电仍然是许多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选项。当然,我们必须要强调安全第一。根据我们国家核电发展方针,在 2020 年之前,基本上是压水堆或者轻水堆为主,现在慢慢往第三代核电站就是 IP1000 过渡。在安全性等方面比以前有所加强。现在的趋势是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第四代反应堆也已在研发阶段。 核电站的特点是“四高”:高门槛、高风险、高投入、高效益。我们应该在国家层面建立最高级别机构,依法制定发展战略。 我国现在存在堆型多的问题,有法国、俄罗斯,美国的等,堆型太多,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会出现问题,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此外,还要加强与公众沟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高多种灾害共同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三 对几个问题的回答 福岛核事故促进了核知识在全国的大普及。很多公众成了核专家,网上各种各样的传言都有,比如这次 9 级地震是日本在搞核武器实验,暴露了日本的野心等等。 下面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次核事故有多大?放射性的影响有多大?上世纪 50 、 60 年代苏联人、美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很多核武器试验, 造成了全球放射性污染, 那么总体情况怎么样呢?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北半球当时受核试验影响最大,大量的放射性沉降物降落在北半球,有多高呢?大概每平方米 1000 - 3000 贝克勒耳,而日本现在多少呢?日本这次大概是在 1.5 到 4.5 贝克勒耳,一比较大家可以看出来,日本福岛核事故跟上世纪 50 年代相比,大概在千分之一的水平。 另外日本这次核泄露的碘- 131 大概为 10 16 次方,就是万万亿贝克勒耳。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几十分之一。但上世纪核武器试验远远比它厉害,约是日本核事故的 1 百万倍。因此对全球影响最大的是上世纪 50 年代、 60 年代的核试验,生活在那个时候的人体内都吸收了大量的放射性,只是当时没有说这个事而已。对当代年轻人来说躲过了这个,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瘦肉精、三聚氰氨一类的更大危害。 还有放射性物质排放到海水里面这一问题。英国跟法国,他们有核燃料后处理工程,以前偷偷往海里排放放射性废水,特别有意思。大西洋的洋流不是往公海方向,而是到波罗的海,让德国人特别恼火,经常监测,英国经常被抓到,当然现在已经不干了。那个时候是上个世纪 80 年代。排放了多少呢?整个排放量远远超过日本福岛核事故排放到海洋里边的放射性。 第二个问题与放射性危害相关,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到底死了多少人?有的媒体说 7000 人,有的说 50 万人,也许更多,这篇文章不是登在一般的小报上,而是发表在《科学时报》上,这可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的报纸。 2011 年 3 月 20 号科学时报第 3 版上有篇题目叫“核殇”的长篇大论,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至少死了 50 万人,也许更多已经死掉了。还有更离奇说法,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当地的老鼠变得跟小猪那么大,这是辐射基因突变所致等等。实际情况怎么样?在 1986 年发生切尔诺贝利的时候,当场死亡 28 人,其中有 2 个是大火烧死的。因为前苏联政府想隐瞒,核电站爆炸以后没有告诉工作人员这是反应堆爆炸,而只是说厂房着火了,所以第一批进去的消防人员没有很好的辐射防护措施,有两个当场被烧死了,那批人受的辐射剂量非常大。 从 1987 到 2004 年,又有 19 人死亡, 19 加 28 ,去掉两个,一共是 45 个人死亡。国际上的权威报告指出后来的 19 个人死亡并不能与辐射直接相关。此外,在白俄罗斯,没有发现癌症发病率增加的科学证据。 第一份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日内瓦的 45 位专家,在 2006 年发布的。还有一份国际原子能机构( IEEA )的 36 位专家的报告,经过了长达数年的工作得到的结论。还有今年 4 月份联合国的报告,一共是 178 页。 1986 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到现在做了总结,数据在这个地方。这是今年 4 月份最新的数据, 134 位抢险人员患了急性放射病, 28 人当年死亡,截止到 2006 年,又有 19 人死亡,但原因多种多样,一般不能认定与辐射暴露直接有关。 人们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做了非常详细的医学观察和统计资料。最严重的是剂量很高,达 6 个希伏特以上,大概有 10 余人,刚开始进入现场的这批 10 个人里面 9 个死了,后来受暴露的在 4 到 6 个希伏特,死亡率为 20% ,剂量为 2 个希伏特时,死亡率不到 5% ,如果 2 个希伏特以下,则当场死亡为零,后期死亡也很低。 另外比较了俄罗斯的抢险工人和对照人群比较,结果抢险工人死亡率和正常的死亡率相比居然是小于 1 。从 1990 年一直到 1999 年, 10 年的统计,抢险工人死亡率比正常工人还低一点。这至少可以说明,切尔诺贝利事故没有导致抢险工人死亡率增加。 还有癌症发生概率,统计时间从 1990 年到 2000 年,比较抢险工人得癌症的概率,和俄罗斯其他地区几乎相当。 核污染五个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等,与对照地区相比也是接近 1 左右。被污染地区的附近的居民,与俄罗斯远东等远离核事故的居民,没有什么统计学上有异议的差异。唯一发现有害的是儿童的甲状腺癌,尤其是俄罗斯, 1986 到 1997 年,乌克兰这个数据不高,但俄罗斯很高,大概每 10 万儿童有 10 个俄罗斯小孩有甲状腺癌,这是切尔诺贝利最严重的危害性。发生事故以后,大家服用碘还是对的,如果我们有一些碘,可以把放射性的碘置换出来,但食盐起不到什么作用。此外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报告,没有发现抢险工人其它严重疾病。从 1986 年以来对这些地区的调查,没有发现死亡率、白血病、实体瘤等显著的变化。 最后一个问题,放射性到底有多可怕?我想讲的一个科学常识是,天然放射性普遍存在,我们头顶有宇宙线,脚底有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铀、钍和钾- 40 ,我们无时无刻不受到辐射照射,这是没有意识到而已,所以放射性是不可避免的。 放射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忽视的基本部分,甚至有人说,没有放射性没有生命,这个话不是一点科学证据没有,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重大问题,即生命起源问题。 核辐射离我们远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身在辐中不知辐”,只是我们感觉不到而已。 我们一年接受的放射性有多少?平均在 2 个毫希沃特左右,其中有 0.4 来自于宇宙线,有 0.5 来自土壤层,还有 0.3 来自于人体中的,我们人体里面有钾- 40 ,我们服用食盐有氯化钾,钾里面有钾- 40 ,钾- 40 就是放射性的。另外还有很大的一个来源,约有一半左右来自于氡。此外,买建材不要买天然的花岗岩,要买人造大理石,经过加工以后,里面的铀含量较低。 一万米高空的飞行,一小时多少放射性剂量? 10 个毫希伏特,福岛地区多少? 1.5 毫希伏特,我们坐飞机,从北京到上海两个小时,我们受到的剂量为 20 毫希伏特,相当于福岛地区的 10 倍以上。我们做 X 光胸部透视, 0.4 到 1 个毫希伏特。特别是现在 CT 剂量很高,我们做一次脑 CT 是 7 个希伏特。 核电对外界贡献的年剂量有多少?约 0.002 个毫希伏特,尽管全球有 440 个核电站运行,产生的就这么多。我们抽烟的情况呢?每天抽 20 支烟,一年可达 1 个毫希伏特,香烟里面有 Po - 210 及其放射性子体,所以戒烟是很有必要的。 这张图是地球上天然本底辐射的情况,可以看到无处没有辐射,有一些地区辐射本底相当高,我们国家也有,例如阳江地区,达 3.5 个毫希伏特,伊朗的一个地区居然高达 10.2 毫希伏特,个别地区甚至达到 260 毫希伏特,当地老百姓怎么样?他们是不是得了病啊,例如白血病,实际情况并没有。 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Rosalyn Yalow ,研究了美国的一些放射性很高的地区,比正常地方高了 10 倍,但是癌症死亡率反而低了。放射性没有坏处居然有好处,比其他低放射性地区低了 15% 。中国、巴西、印度也都有这个情况,这是全世界大量的研究结果。 我们国家疾控中心辐射医学研究所的魏履新先生,一辈子研究高辐射本底对人体的危害,出了一本书《中国阳江高本底辐射研究》,他的研究时间长达 16 年,调查了 1698508 人。这样大的标本,最后结果是高剂量辐射地区的人群与对照地区人群的发病率之比非常接近于 1 。如果大于 1 ,说明放射性确实有危害,癌症发病率高,但是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现在谁都不敢说,低剂量放射性对身体一定有好处。但至少可以说在这样的低剂量水平,没有看到对人体有威胁,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结果。 大家以前设想,放射性越高,人越危险,可能发病或者死亡,原则上是正相关的。但是至今没有什么实验结果支持这个假设。反而我们有什么结果呢?低剂量是有益的,当然这个也要打一个问号, 需要长期的研究。 下面有两个结果,第 1 个是日本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大家知道长崎原子弹爆炸当时死了很多人。但是日本医生在 1981 年发表了惊人的数据, 他们做了什么实验呢?他们一直在长崎地区跟踪人的寿命,从 30 岁、 40 岁、 50 岁、 60 岁、 70 岁、 80 岁,一直到高龄的日本人,统计结果怎么样呢?几十年期间的每年死亡率,长崎地区居然低于非原子弹爆炸区。 还有在美国,美国科学家做肺癌实验与氡辐射剂量及死亡率的关系,理论上应当是是正相关的,即氡水平越高,则肺病发病率越高。 实际结果呢,反而相反,真是不好理解。辐射生物效应到目前还没有得到一个明细的科学结果,因此我们无端恐惧是没有必要的,我们抱着平常心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生物体对核辐射有自动防御的机制,有人甚至提出没有放射性就没有生命。 120 亿年前宇宙大爆发,一直到 46 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整个宇宙环境是放射性的,有大量的宇宙线。我们的生命大约起源于 30 亿年以前,包括人类起源于 200 万年前,一直在放射性的环境之中,我们生物体早就有了一套自动的防御机制存在。只有当放射性剂量过高时,我们的防御机制失效了,就要得病甚至死亡。 最后介绍站在新疆罗布泊第 1 颗原子弹试验爆心的这四位大名鼎鼎的核科学家,很遗憾其中有两位刚刚去世了。第一位是何泽慧老先生,她是一辈子搞核物理实验,放射性不知道吃了多少,今年是 97 岁( 6 月 20 日去世)。第二位是 1934 年生的陈佳洱院士,北大前校长,现在仍健在,很少生病。第三位是搞放射化工的 汪德熙先生 ,一辈子和核燃料打交道,去世的时候 93 岁。最后是杨承宗先生( 5 月 27 日去世),到今年 9 月份正好 100 岁,也是一辈子和放射性打交道,在居里夫人实验室,当时拿着中子源直接用眼睛看,居然活到了快 100 岁。放射性怎么看?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最后要问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到底会不会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答案是毋庸置疑,没有影响。那么无核世界能否实现?答案也是毋庸置疑,无法实现。 作者简介 :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本文是作者在 2011 年 6 月 25 日在中国科技馆的报告,根据记录整理,作者审定而成,略去了部分内容及大量的图表。
5171 次阅读|5 个评论
日本预演“无核时代”
kejidaobao 2012-5-25 14:33
文/杨书卷 5月5日,距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后的1年2个月后,日本最后一座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停止发电,至此为止,日本国内55座核反应堆全部停止运营,整个国家首现“无核状态”。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日本不断升级核电规模,使其支撑起整个国家1/3的电力供应,早已是不折不扣的“核电”大国。但是,作为迄今为止唯一遭受原子弹危害的国家,日本的“核梦魇”一直深藏于心,而2011年3月海啸后的福岛核电站泄漏,无疑重新唤起了社会的“核恐慌”。反核者提出的“我们应当重新思考,在地震多发的列岛上建核电站是否恰当”的质疑,正让日本上下重新审视发展核能的政策。迫于公众压力,日本核电机组一个接着一个地停机,最终全面停运。 无疑,这是核电发展史上的一次标志性事件,虽然仅可能会是一个短暂的“无核期”,但也足给我们举出一个绝无仅有的范例:如果没有核能,世界将会怎样? 日本综合能源调查会基本问题委员会预测,如果不能找到新能源来填补目前“脱核”造成的空白,到2030年,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的GDP将下降5%;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要求企业与民众为可能的轮流断电做好准备,尤其当闷热难忍的夏天到来之时,电力供应至少会有15%的缺口; 液化天然气是主要的核能替代品,液化天然气价格提高意味着电力企业承担的采购成本激增52%,日本以出口经济为导向,但在2011年因耗费数十亿美元进口替代发电燃料,经历了该国30多年的首次贸易赤字; 如果所有核电站都不重启,日本的九家地方电力企业,本财政年度就会面临合计2.7万亿日元的净亏损,因为以火力发电为主,温室气体排放也出现了急剧上 升…… 核能已深入于日本经济的血脉,核电缺失无疑对日本的影响巨大,但如果日本上下齐心协力,确保供电稳定,“挺”过这个无核之夏,则就能证明“日本可以没有核电”,这或许将对日本未来的核电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不过现在看来,“无核状态”似乎难以坚持。就在5月14日,日本福井县大饭町议会成员达成一致意见,认为有必要启动该地的两个停运核反应堆。这是核电站全部停运以来首次有地方议会机构同意重启核反应堆,原因是今年可能又是一个难以忍受的炎热之夏(综合新华社、日本共同通讯社、路透社消息)。 日本如何预演“无核时代”,还是未知之数,但无论结果如何,都将给全球的核能发展带来诸多启示。面对纷繁复杂的核能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5月10日的《中国科学报》上发表文章称:“人类不可能弃核,必须驯服核能。” 杜祥琬认为,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看做是广义的太阳能,而太阳能直接源于核能,人类与核能天然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另一方面,地球上可控的核能发展,将经历由“核裂变能”走向“核聚变能”两大阶段,目前是利用核裂变能,而未来的核聚变电站将为人类提供可永续发展的核能,从以上两重意义上说,人类无法弃核,而驯服核能,确保安全,是人类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相对于因放射性污染而饱受诟病的“核裂变能”,清洁的“核聚变能”无疑是最佳的核能归宿。但是,虽然目前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氢弹的爆炸。但是要想产生“受控”核聚变,还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障碍。其中,就有一种神秘的现象——“热密度界限”,长期以来导致科学家无法实现可控自持续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实验中的高温带电气体即等离子体的温度和密度足够高时,包含在其中的原子核就会结合并释放出能量,但当等离子体达到神秘的“热密度界限”时,等离子体就旋转形成闪光,温度下降,使核聚变无法继续进行。美国能源部物理学家David Gates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Louis Augustin 使用数学推导,发现这一现象是等离子体内那些微小的、如同气泡的、被称为“岛屿”的区域所带杂质造成,而如果能向等离子体的“岛屿”注入能量让其具有更高的密度,就能实现核聚变所需的1亿摄氏度的温度。 这个理论被有趣地称为“10分钟‘啊哈’时刻”,如果实验验证是正确的话,那么将帮助人们消除核聚变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使受控“核聚变”再现曙光(5月3日《科技日报》)。 在消除核裂变污染中,还有一个让人举手相庆的好消息。美国圣母大学教授Thomas Schmidt领导的科研团队最近研制出的一种晶体化合物,每个晶体都包含有“通道”和“笼子”,这些通道和笼子上有数十亿个细小的微孔,能将核废料中的大约96%的放射性离子除去,为困扰世界多年的核废料“变身”扫清了障碍。 全球30个国家目前约有436个核电厂,而从1943年到2000年,全球的核反应堆和核武器测试产生的核废料已达成百吨,其中含有的高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长达数几十万年。而如何安全、永久地处理核废料一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除了将高放废料保存在地下深处的特殊仓库中永久保存之外,至今也没有找到核废料的最佳处理方案,而这一名为圣母大学硼酸钍-1(NDTB-1)的晶体化合物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令人欣喜的核废料处理新路,也可能是最佳之路。 原子弹的出现是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科学家手中第一次有了足以摧毁整个世界的力量,过去科学家可以不对人们如何利用他们的无私发现负直接责任。但从彼时起,一个科学家已不能仅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他必须承担某种程度的社会责任,应承担一种具有前瞻性的事前的伦理责任,而在现时的核能发展中,科学家有责任说服持谨慎态度的公众,重启核电拥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个人分类: 科技风云|1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证据显示小日本福岛放射性物质已经传播到千里之外对健康构成威胁
zhenghaoran 2012-3-11 10:22
Plutonium spotted far from Fukushima 08 Mar 2012 | 14:11 GMT | Posted by Geoffrey Brumfiel | A paper out today in the journal Scientific Reports shows evidence that radioactive plutonium spread tens of kilometres from 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lant. The new work could lead people to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health risk, but that is not the case. Plutonium is a radioactive element that is made inside nuclear reactors. Unlike some of the other contaminants to come from Fukushima, it is not volatile, and it is much harder for plutonium to escape from a nuclear reactor during a meltdown. That doesn’t mean it can’t happen: when Chernobyl’s Unit 4 reactor exploded in 1984, it released a large quantity of plutonium in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Plutonium can be dangerous. When it decays, it usually releases heavy particles such as electrons and helium nuclei. These particles aren’t particularly dangerous outside the body, but if plutonium is ingested they can cause genetic damage. The new paper shows that minute quantities of plutonium from Fukushima have spread far from the plant. In samples taken to the northwest and in the J-Village, where workers live, the authors found trace amounts of plutonium in the surface soil (see map). Looking at the ratio of plutonium-241 to plutonium-239, they were able to conclude that the plutonium came from Fukushima rather than other sources, such as old nuclear-weapon tests. The additional exposure from inhaling this loose plutonium at the S2 site is around 0.5 millisieverts (mSv) over 50 years. This dose — 0.5 mSv over half a century — is five times higher than the government’s current estimate for plutonium exposure from the accident, but it doesn’t mean there’s a health risk. Over the same period, the average person on Earth would receive 120 mSv from natural sources of radiation. Even for those who worry about low-dose radiation, it’s safe to say that this additional plutonium exposure won’t have an impact. Nevertheless, the measurements are interesting. The distances at which the team finds the material imply that plutonium was ejected during the hydrogen explosions in the first days of the crisis. And the relatively low levels (around 10,000 times lower than Chernobyl) suggest that the heavily shielded concrete casings around the reactors did offer some protection from the worst of the fallout. There’s another reason this work is important. As we report this week, mistrust is running high among residents in Japan. Independent measurements such as these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in providing residents and evacuees with the information they need to get on with their lives. In this case, the measurements show little additional risk. But news of plutonium, no matter how small, will no doubt be dispiriting to the residents of Fukushima.
7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方韩之争,我们每个人都该反省
rbhuang5907 2012-2-12 22:43
◇◇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方韩之争 我们每个人都该反省   作者:奇葩美玉   为什么日本福岛地震的时候,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抢购食盐?为什么一个连鬼 都骗不了的什么狗屁气功却有多的骇人的信徒?甚至有人甘愿以死捍卫。为什么 我们的股市连国外的三流赌场都不如,还有无数的人在里面血战?大做白日梦?   如果这些都是事实,那么韩寒成为青年偶像,意见领袖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或者,如果世界上哪一个犄角旮旯,不发达边远小国的,不识几个字的国民对世 界上人口最多,发展速度最快,历史最悠久之一的中国出现韩寒事件目瞪口呆, 我也一点都不奇怪。   为什么变成这样?我之所以用变成,是因为我们的确曾经站上世界文化的巅 峰;我们的确曾经是文明的发祥地;我们的确源远流长,直至今天还在享用前人 智慧的恩泽。但看看我们今天,我简直无从谈起。那是用十本巨著也罄竹难书的。 但这不是我今天要展开的话题。   我们有全世界最多的大学,我们有全世界最多的大学生,研究生,最多的研 究机构。却让一个中学都没毕业的人做我们许多人的思想代表,意见领袖,青年 先锋。我们真的都脑残了吗?当然,我并不是说一定要在大学或研究机构才可以 有学识,有见识,有真知灼见;才能获得各种类型的知识和成功。也不是说年轻 是无知的同义词。毋庸置疑,在社会这所大学里照样可以学习和成长。年轻人中 也不乏才俊。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从大学退学,现在左右我们的工作 方式;萨冈在十八岁写成《你好!忧愁》,《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塞林格很年轻 的时候成书;张爱玲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写出很精彩的故事。但要记住,除却天才,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勤奋和好学,孜孜以求。他们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之 外,在学习,在读书,在研究,在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我们天天把一分天才加 九十九分努力挂在口边,把只有专注和勤奋才有收获作为左右铭。但观察一下韩 寒,他专注于什么?赛车。他也的确收获了冠军。可喜可贺。可这些与读书写作 有什么关系?我们简单地想想,一个痴迷于赛车的人有多少时间读书和写作?而 且写作数量惊人,一挥而就。他可真是超级天才。我们公认的天才托尔斯泰,一 部《战争与和平》改了七稿都还不满意。我们的超级天才韩寒几十万字的长篇小 说一气呵成。只是改改标点符号而已。白痴都不相信的事我们这里居然粉丝云集, 多种统计数据雄踞榜首。天哪!醒醒吧!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天才传世作家的手稿 你去看看吧。   回到我最前面说到的现象。问一下为什么?   为什么?   一、我们填鸭式的教育造就出来的不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所以,他们无 从判断韩寒作品的来龙去脉;   二、我们在大学和研究机构里的人很多不是在做研究,而是在混吃等死,得 过且过,人云亦云;或者攀龙附凤,追寻仕途;或者另辟蹊径,追求财富。他们 对韩寒没有兴趣,任由他自由驰骋,天马行空;   三、独立的,号称自由主义的群体对很多现象不屑,或者见怪不怪,或者在 象牙塔里优哉游哉。他们看不起韩寒,对其放任自流;   四、不提倡独立思考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没有独立见解和缺少分析能力的为数 不少的人像哄抬物价一样把假神供上圣坛;   五、因为没有特立独行的土壤,所以很多人对一个有些特立独行的人加倍的 膜拜,奉若神明;   六、我们懒惰、中庸,也没有被鼓励去独立思考,所以,在语境逐渐宽松的 时候也不去过多发表意见,宁愿听一个人的独角戏;   七、我们要买房,要买车,要送孩子去国外上学,要付昂贵的医药费,我们 有生存压力,我们要奔小康,中康,大康。所以金钱至上,物欲横流。读书、学 习、思考太奢侈;   八、我们已经习惯了随波逐流,我们已经习惯了人云亦云,我们已经习惯了 弄虚作假,我们已经习惯了中国特色;   九、一切速成。早教,胎教,拔苗助长;选秀,选美,迅速成名;制假,造 假,快速变身。快文化甚嚣尘上;   所以,出现滑天下之大稽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韩寒给我们开了一 个国际玩笑。忙于生存的大众也就算了,但把众多自以为有学养的的人玩于掌心, 的确有点让人灰心。   所以,所以,我们扪心自问:方舟子和韩寒在那边战争,我们是不是也该好 好反省反省!他不是自己制造的,而是我们制造的。   2012年2月8日 (XYS20120210) ◇◇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1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日本福岛近海发生里氏5.8级地震 东京有震感
杨学祥 2012-1-13 03:55
日本福岛近海发生里氏5.8级地震 东京有震感 http://www.e23.cn2012-01-12 中国新闻网 摘 要:据日本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12日,日本福岛近海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等地有震感。,日本福岛近海发生里氏5.8级地震 东京有震感   中新网1月12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12日,日本福岛近海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等地有震感。   据报道,当地时间20日中午12时20分许,日本福岛县近海和茨城北部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公里。日本气象厅称,受此地震影响,茨城县有4级地震,福岛县和宫城县,以及山形县等地震测得为3级。   东京地区也有震感。由于地震发生瞬间后,各大电视台发出了“地震紧急警报”,也让许多人虚惊一场。   东京电力公司称,福岛第一核电站没有受损的报告。东北新干线和东海道新干线也没有停驶。气象厅称,此次地震不会诱发海啸。   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http://news.e23.cn/content/2012-01-12/2012011200523.html 伊朗发生里氏5.0级地震 2012年01月12日09:17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德黑兰1月11日电(记者 何光海 杜源江)据伊朗地震中心网站消息,伊朗北部的马赞达兰省11日发生里氏5.0级地震,目前暂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0时38分。震中位于马赞达兰省首府萨里市以南的马尔齐科拉附近,距首都德黑兰约150公里,震源深度为16公里。   伊朗位于众多地质断层上,地震频繁。由于伊朗部分地区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一些震级不高的地震有时也会造成重大损失。2003年,克尔曼省巴姆城发生里氏6.3级地震,导致3.1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巴姆城人口的四分之一。 (责任编辑:王泓漓)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6857701.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9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专家认为受福岛核辐射儿童无癌症之虞
dema1947 2011-8-17 16:15
日本专家认为受福岛核辐射儿童无癌症之虞 马德 翻译 原文网址: http://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20793-radioactive-fukushima-children-given-cancer-allclear.html 作者:Rowan Hooper/New Scientist 2011.8.16 据日本国家广播公司NHK报道,福岛县1149名儿童中有半数在甲状腺中检测出放射性碘。 日本广岛大学的田代小智在日本儿科学会于东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称,这次测定的最高核辐射程度为35毫西弗(millisieverts)。而辐射量在100毫西弗(millisieverts)以下被认为没有危险性。田代说,甲状腺癌发病率未来不会有增加的趋势。 由于公众普遍对核辐射存在恐惧心理,田代小智的发言看来不会令受辐射儿童的父母放心。不过,可以用来对照的是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后的造成的灾难。 切尔诺贝利电站发生核爆时,大约有1.76 × 1018 贝克(becquerels,译注:放射性活度单位)的碘131进入了大气(译注:碘131是人工放射性核素,核裂变产物,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不会存在。碘131带有强能量射线,这些射线可以穿过人体组织,导致人体的DNA发生断裂,随后产生一系列的后续反应,如细胞表达异常,细胞变性或者坏死,或长时间细胞异化后形成恶性肿瘤)。据日本核能与工业安全局(NISA)提供的数据,由于福岛第一核电厂反应堆部分熔毁而逃逸的碘131为1.30 × 1017贝克(becquerels),小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1/10(参见世界原子能协会提供的报告)。由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最初测量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为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一半。与之相比,已于1963年被禁止的大气层核武器试验的碘131释放量为6.75 × 1020 贝克(becquerels)。 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格里-托马斯(Gerry Thomas)是切尔诺贝利组织库的管理人员(译注:切尔诺贝利组织库建于2000年,属于国际项目,目的是收集在童年时期或青春期受到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癌症患者的甲状腺组织。有了这些素材和患者数据,就可以较好地从分子角度对癌症,特别是由辐射引发的甲状腺癌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她认为没有理由为田代提供的数据担心,她说:“我同意日本专家的意见,就目前所测定的辐射程度而言,不会造成未来甲状腺癌症发病率增加的风险。” 关于切尔诺贝利的问题 托马斯(Gerry Thomas)指出,切尔诺贝利核扩散可能增加儿童甲状腺癌症发生率的风险性预测,唯一能得到生物学效应证明的只是那些当时直接暴露在核辐射下的儿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大约有1000万儿童暴露在高浓度的碘131污染区,而且其中许多人受到的辐射程度超过日本核事故辐射最高纪录的100倍。从1986年以来,已经发现6000个甲状腺癌症发生的病例,其中可能在今后30至50年致命的重症占1/100。迄今为止,由于切尔诺贝利核辐射引发甲状腺癌而导致死亡的病例为15人,不过托马斯说,这也不意味着在日本也一定会出现导致死亡病例。 “第一,(福岛核事故)受到核辐射的程度不是很严重。第二,比较及时地提供了碘剂。第三,日本人崇尚自然,他们的许多食物中含碘量很高。最后一点,甲状腺癌症已经不属于不治之症,而且在日本具备高效率的检测手段和高水准的医疗技术。” 甲状腺具有接受、储备和供应碘元素的功能(译注:碘元素是形成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这使得它特别容易受到辐射碘的侵害。通过服用含稳定性碘的药品,使腺体内充满稳定性碘元素(译注:即碘-127,该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与之相应的碘-131,具有放射性,是不稳定碘),即可阻止放射性碘的侵入,而正是这一点避免了日本未来的灾难。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只有很少比例的灾区人口服用了稳定性碘剂,而他们接受这种必要的预防性措施时已经太晚。据托马斯说,“绝大多数灾区人口根本没有能够服用碘剂,而且他们不得不继续吃受到污染的食物——最要命的是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孩子——他们喝的也是受污染的牛奶。” 孩子更容易受到核污染的侵害,这是因为他们的甲状腺正处于发育过程,如果长期受到放射性的攻击,致癌因素会不断积累,这就容易引起突变。 期刊参考:Clinical Oncology, vol 23, p 251 【马德译自New Scientist网站】
个人分类: 译稿|44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福岛事件或致全球核电重新洗牌
kejidaobao 2011-6-21 11:30
本刊记者/李 娜 近几个月来,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善后局面迟迟难以得到控制,日、德、意等多国神经紧张,有的国家甚至开始重新考量本国的核电发展规划。不过,改变核电发展规划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各国对自身的核电发展又有不同态度,全球核电局势可能面临重新洗牌。 福岛事件难善后 福岛核事故发生已3月有余,但是核危机不仅尚未解除,甚至局面愈来愈难以控制。 东京电力公司4月17日公布了救险时间表,计划用3个月时间向1号和3号反应堆内注满冷却水,通过“水棺”方式实现对燃料棒的冷却;在6—9个月内使反应堆进入冷停堆状态。 然而5月12日,东京电力公司原子能及选址代理总部长松本纯一向媒体公开承认,1号机组反应堆“堆芯熔毁”,压力容器底部的配管焊接部有多处熔化并出现漏洞,漏洞的直径总长约数厘米。此前1号机组停留在“燃料棒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的层面。随后,2、3号机组也出现了堆芯熔毁,且反应堆压力容器也已破损,作业进程将大幅延迟。因此到5月30日前后,东电内部持“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不可能在年内平息”观点者越来越多。 6月7日,日本政府的原子能灾害对策总部汇总了有关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报告。报告指出,福岛核电站1—3号机组燃料棒熔毁后坠落,一部分可能已通过压力容器上的漏洞堆积在了安全壳的底部,发生了“熔穿”。 因事故难善后,核辐射影响严重。据最新消息显示,已有东电员工确认遭受超量核辐射,从距福岛第一核电站约2—3公里的福岛县大熊町采样的土壤中检测出了微量的放射性物质锔。 各国纷纷作出不同反应 福岛核事故像一条导火索,引爆了德、美、日、欧盟、中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核电安全乃至核电发展的讨论,甚至影响了一些国家的核电发展决策。 目前,明确表示放弃核电的国家有德国和瑞士。5月25日,瑞士联邦政府表示,瑞士现有5座核电站将于2019年至2034年陆续达到最高使用年限。之后,瑞士将不再重建或更新核电站。5月29日,由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执政联盟经过近12个小时的磋商,最终就德国放弃核电时间表达成妥协。根据这一计划,德国将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6月12—13日,意大利就是否放弃核电发展计划进行全民公投。14日公投结果发布,意大利宣布与核能永别。 美国和法国则对发展核电持坚定立场。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久,美国就表示将会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新核电站的建设。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为了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存度、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计划筹资进行约30年来的首项新核电站建设。此外,法国作为世界上核能运用最广泛的法国,目前拥有58所核电站,供应电力占总需求的80%,虽然法国政府已经表态要在国内乃至整个欧盟进行核电站安全彻查,而且明确指出不合格的核电站立即关闭,但是政府也表示不会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法国的能源政策。 还有一些国家还没做出明确表态,但发展核电问题也已进入国家决策讨论层面。日本媒体6月7日报道称,首相菅直人等高官正在考虑是否在明年4月前关闭所有核电站,但由此造成的电力短缺和其他能源消耗支出大幅增加,是关闭所有核电站的两大障碍。中国在福岛事件发生后,政府当即宣布暂停审批新的核电项目,国内也出现关于发展核电的争论之声,最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公开表示不能放弃核电发展,而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也在媒体上回应称,中国核电在搞大跃进,根本不顾安全。 是催化剂也促进反思 “德国反核是有传统的。国内的绿党多年来一直反核,福岛事件作为一剂催化剂更为其增添了砝码。而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两次受到核危害的国家,包括早先的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和今次的福岛核电站事件。因此国家对于发展核电的决策、民众对于发展核电的态度也都是有迹可寻的。”上海交通大学核电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王德忠教授认为对于本身有反核传统的国家来说,福岛核事故的确加速了一些反核决策的产生。另据记者了解,瑞士也是如此,20年前瑞士国民极力反核,后因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多年未发生重大核安全事故,才逐渐开始接受核电,但此次福岛事件还是令瑞士下定决心放弃核电。 但是,对于一些主张发展核电的国家和新兴的核电国家而言,福岛事件有另外一重意义。王德忠教授表示,每一个核事故的发生都引发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核能,警示人们要通过技术来保障核电更好地运行。比如福岛核事故是在一种灾难叠加的背景下发生的,9级地震本身已属罕见,之后的海啸更是导致了应急设备被破坏,这警示人们要反思之前的考虑是否全面。而且从能源需求来看,对于一些国家而言,发展核电也是一种必然要求。比如中国,王德忠教授认为,核能是唯一一种可以大规模替代火电的电力资源,“因为目前中国的电力资源中约有70%—80%来自火电,水电和风电受地域限制、太阳能利用率不高,所以中国要保证能源供给、兑现减排承诺,只能发展核电。我们不能因为遇到了核事故就因噎废食,不发展核电了,而是应该更加科学地发展核电,反复考虑怎样更安全。”不过,王德忠教授主张,中国的确应该放慢核电发展的步伐,提高生产装备的制造能力,提高装备质量,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发展核电。 值得一提的是,核事故的善后处理也将影响人们对核电的态度。日本原子能灾害对策总部的分析报告指出,日本政府与东京电力公司在应对核事故时职责分工不明确,最初阶段两者之间未能充分沟通想法,影响了事故的处理。王德忠教授告诉《科技导报》,如果一开始用更完善的方案处理事故,尽快把事故控制在一定范围,事态就不会越来越严重。如果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事故,相信也会增强人们对于核电的信心。■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2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法科学家评估日本福岛核危机
zhpd55 2011-6-3 07:43
法科学家评估日本福岛核危机
9.0级地震引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已经有2个多月了,法国科学家2011年5月23日在《环境与科技》(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1 45 (10), p 4193)网站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报告,对于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其电厂附近的野生生物的影响进行评估,指出有些物种可能已经吸收到的辐射剂量远超过敏感物种的安全水平。 这项报告由法国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所(French Institute of Radioprotection and Nuclear Safety)的 Jacqueline Garnier-Laplace, Karine Beaugelin-Seiller以及Thomas G. Hinton合作完成。这也是首次对福岛核事故的生态后果作出的评价。关心福岛核事故的朋友们不妨可以看看Garnier-Laplace和她的同事研究报告。 原文下载: http://doc.sciencenet.cn/upload/file/20116374917265.pdf
个人分类: 新观察|4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福岛发生5.1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杨学祥 2011-5-25 12:56
日本福岛发生5.1级地震 当局称不会引发海啸 2011年05月25日10:24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25日清晨5点36分,福岛县海滨路发生地震。震中也位于此地,震级为5.1级,深度10公里。受此影响,福岛各地的震级为3级。东京有轻微的震感。   据日本气象厅说,这次地震不会引发海啸。 http://news.qq.com/a/20110525/000720.htm 墨西哥发生里氏5.0级地震 -------------------------------------------------------------------------------- http://www.jmnews.com.cn 2011-5-25 12:21 新华社   新华社墨西哥城5月24日电(记者陈寅)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亚州24日发生里氏5.0级地震,目前暂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报告。   墨西哥国家地震局测定,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24日14时01分,震中位于圣罗萨莉亚市东北69公里处海域,震源深度为10公里。   据当地媒体报道,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圣罗萨莉亚市、索诺拉州瓜伊马斯市均有震感,但未引起居民恐慌。当地民防部门人员在市区内进行了巡视,未发现建筑物受损。   墨西哥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东部,多个板块在此交汇,为全球地震高发区之一。 http://www.jmnews.com.cn/c/2011/05/25/12/c_6425835.shtml 中国地震台网: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0级地震 2011年05月05日 23:37:2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震中北纬38.2、东经144.0),北京时间5日22时58分发生里氏6.0级地震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5/05/c_121383829.htm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1-05-25 05:32:31 3.0 25.0 98.7 10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 地图 2011-05-24 20:52:00 3.9 30.1 85.5 6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 地图 2011-05-24 11:40:48 6.0 39.8 143.2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5-24 07:13:22 3.4 42.0 82.3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地图 2011-05-23 21:22:27 4.2 39.5 74.7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地图 2011-05-23 16:38:46 3.9 42.0 82.3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地图 2011-05-23 05:07:14 4.3 23.9 121.1 8 台湾南投县 地图 2011-05-22 18:52:04 4.5 42.0 82.3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地图 2011-05-22 15:46:28 4.0 36.3 78.4 1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地图 2011-05-22 13:52:47 3.0 37.1 84.8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 地图 2011-05-22 09:34:12 5.2 24.1 121.7 10 台湾花莲县 地图 2011-05-22 04:31:17 3.7 22.9 103.6 7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交界地区 地图 2011-05-21 20:28:47 3.0 32.8 105.5 6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地图 2011-05-21 03:43:15 6.0 -7.2 146.9 10 巴布亚新几内亚 地图 2011-05-21 01:44:36 3.8 34.6 89.6 8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地图 2011-05-20 18:32:30 3.0 36.2 119.0 6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 地图 2011-05-20 04:15:24 6.0 39.1 29.1 10 土耳其 地图 2011-05-20 02:02:23 3.2 42.1 83.4 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地图 2011-05-19 04:06:00 3.0 40.8 80.1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阿克苏市交界 地图 2011-05-18 06:18:17 3.8 42.0 82.3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地图 2011-05-16 02:37:12 6.3 -6.1 154.4 40 所罗门群岛地区 地图 2011-05-15 15:05:30 4.3 32.6 105.4 12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地图 2011-05-15 05:07:23 6.0 36.5 70.8 200 兴都库什地区 地图 2011-05-14 10:07:17 3.3 32.8 90.7 10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地图 2011-05-14 06:47:55 6.0 10.1 -84.3 70 哥斯达黎加 地图 2011-05-13 14:48:11 4.3 41.9 82.3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地图 2011-05-13 02:20:30 3.2 41.8 79.4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温宿县交界 地图 2011-05-11 21:47:59 3.2 41.7 81.2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地图 2011-05-11 06:40:09 3.6 40.6 91.9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 地图 2011-05-10 23:26:04 6.1 43.3 131.2 560 中、俄交界 地图 2011-05-10 16:55:11 7.0 -20.2 168.2 30 洛亚蒂群岛地区 地图 2011-05-09 16:31:34 3.1 33.8 98.9 4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 地图 2011-05-09 16:12:14 3.7 41.0 83.6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 地图 2011-05-09 07:31:00 3.7 43.3 83.1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 地图 2011-05-07 08:21:08 4.1 31.5 103.8 16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交界 地图 2011-05-07 07:20:56 3.1 26.7 103.0 18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交界 地图 2011-05-07 05:58:20 3.1 26.7 103.0 15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曲靖市会泽县交界地区 地图 2011-05-07 03:32:05 3.0 32.3 104.9 18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广元市青川县交界 地图 2011-05-06 22:29:03 3.2 41.9 83.2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地图 2011-05-06 18:48:12 4.1 31.3 103.6 15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 地图 2011-05-05 22:58:20 6.0 38.2 144.0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5-05 18:51:06 3.3 45.4 124.9 5 吉林省松原市市辖区与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交界 地图 2011-05-05 04:57:23 4.5 30.7 80.6 35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 地图 2011-05-03 07:10:59 3.2 40.4 77.2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地图 2011-05-03 04:28:26 3.5 34.2 88.7 25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地图 2011-05-03 00:19:51 3.0 42.1 84.1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 地图 2011-05-02 13:48:39 4.4 33.7 98.9 10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 地图 2011-05-01 14:55:54 3.6 43.7 85.2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 地图 2011-04-30 16:35:38 5.0 24.7 121.8 60 台湾宜兰县 http://www.ceic.ac.cn/ 2011年5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2011-4-11 16:11 2011年5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杨学祥 2011年1-5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5月是第五个强潮汐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地球转速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容易激发突发事件。 潮汐组合A:2011年5月3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较大,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42129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可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潮汐组合B:2011年5月11日为上弦,日月小潮,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56度,两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大 。 潮汐组合C:5月15日为月亮近地潮,17日为日月大潮,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3.40006度, 三者两两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5月2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0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弱,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减少,变化幅度增大,容易激发突发事件。日月大潮向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靠近,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和地球自转加速,可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3193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爆炸式核反应堆
热度 2 iwesun 2011-5-19 18:00
爆炸式核反应堆
爆炸式核反应堆   看着发发一天到晚发发,俺十分眼热。   俺也搞一个,爆炸式核反应堆。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让大家再次注意到核安全。   许多科学家都说,核技术是如何如何安全,混凝土多厚多厚。   这次,日本出问题,很小儿科的问题,证明了一个真理。    存在=炸弹。    是炸弹,就一定要爆炸的。   这是铁律,你无法违反。   既然一定要爆炸,干脆你就设计成爆炸式。   也就是说,你要预留好反应堆的爆炸空间,省的到时候后真爆炸了,你措手不及。   值不值得画个图啊?   还是画两笔吧。   正常的时候,一切正常,不用俺多说。    一旦反应堆,非得爆炸,你就让他炸,不让炸也不对。   你得预留一些爆炸的通道,让反应堆能在可控的方式爆炸。    真的爆炸了,就绝对安全了。   至于,你设计多大的爆炸通道,和多长多远,多少个?   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就不老俺们神仙劳神了。 -------------------------------------- PS:   咪咪狗: 什么鬼点子啊,根本不行的。核爆,不可能做到反应完全。要不然,也不至于有核爆之后的核污染了。    Me: 你要他完全反映干啥?密封在管道里就行了。 咪咪狗: 哈哈,什么样的管子能受得了核爆?   管子?哈哈,知道不,东北前几年流行一句土话,“大管子”,知道是指什么吧,不用我解释的,你聪明。    Me: 废话,你有不是真的原子弹!是核事故爆炸。 空间可以承受一切爆炸。
305 次阅读|25 个评论
日本福岛核危机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影响
热度 2 muchunyang 2011-4-9 10:29
日本福岛核危机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影响
一般认为,会导致以下连锁反应: 日本福岛核危机-全球核电建设低迷-中国谨慎建设核电-电动汽车电能来源依赖火电-失去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的意义! ① 日本福岛核危机:引发全球在建、拟建核电项目的搁置。我国近年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因此,我国核电的发展将可能受到影响。 ② 中国的电能来源:主要以煤电为主(80%),其他(约20%):核电、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 ③ 而火电的煤炭利用效率(用于火力发电的煤炭占全年煤炭使用量的1/5左右)很低,首先煤炭转化为电能,再输送(电能损耗),再给电动汽车充电,电能再经机械转化为汽车的推动力,这个过程的能量损耗比直接采用内燃机(汽油或柴油,甚至是天然气、代用燃料,如酒精等)的效率要低。这意味着对环境的污染并没有实质改善,因此,也就失去了通过电机拖动方式代替内燃机推动方式的意义。 ④ 另外,电动汽车本身的技术也存在瓶颈,例如:电池技术、充电技术等。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可以预见,在短期内: a)内燃机仍然将作为主要的汽车动力来源方式,尤其是中重型商用车、客车,解决石油危机的可能方式有可能转向可再生的代用燃料内燃机; b)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可以考虑采用风能、太阳能的利用,但这受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影响和限制; c)对于氢电池,存在储存和使用的安全问题,造价也高,而且氢的收集也是一个问题(不能依靠电能分解)。
4809 次阅读|6 个评论
能源发电未来或呈多元格局
kejidaobao 2011-4-7 16:08
本刊记者/李 娜 日本福岛核事故为各国敲响警钟,各国纷纷进行核电安全检查并审慎考虑各自的核电发展计划。核电事故固然带来巨大损失和深远影响,但是或许会对今后能源发电的格局产成一定影响,可再生能源的角色定位被再次放大。 可再生能源争取发展机遇   可再生能源是指具有自我恢复原有特性,并可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氢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因具有清洁性、可再生性等多种优势,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一直受到各国支持,但是由于存在技术瓶颈、投入高、推广难等各种因素一直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此次核事故的冲击,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求再次显露出来。   福岛事件后,中国政府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要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在建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估,存在隐患的要坚决整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停止建设;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中国核电发展显然会受到影响,也会间接影响中国“十二五”期间的碳减排指标,不过影响程度目前难以判定。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公开提出,如果国家核能发展受到影响,原定的核电规划指标不能完成,则可以加快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来弥补非化石能源发展的滞后,以实现“十二五”的碳减排指标。 而美国福尼亚的立法机关近期则通过一项法案,正式将33%的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写进法律。该地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最初设立是到2010年达到20%。 可再生能源受重视程度在福岛核事件之后在个别地方显现出来。据2011年3月26日《环球时报》报道,德国近期改选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用户猛增。仅3月16日一天,德国环保电力主要企业之一德国生态电力公司新签约1400个,这个数字比3月初日均签约量的10倍还多。 发展瓶颈难突破 虽然优势独特,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 中国核工业研究所研究员鲍云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劣势。首先是风电的局限性:一是风电不像火电或核电那样稳定;二是风力发电受时间限制,用电高峰时如果没有风就产生不了电能,而非用电高峰时如果大风来了,触电能力却不够,就会对电网冲击较大;三是风电面临入网困难的问题,如果风电多了面对电网扰动增加,电网稳定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风电发展过多,也会产生空气扰动等问题。 而太阳能发电的缺点则在于造价昂贵。首先,太阳能的能量密度很低,光电板不可能把整个城市遮挡起来。第二,有些国家的技术还难以达到发达国家那样,把玻璃窗贴上太阳能发电薄膜。第三,光电板造价较高,用太阳能发出的电,要比传统能源发出的电贵得多。另外,太阳能也有一定污染,在制造太阳能光电板的过程中,电镀、多晶硅的生产都会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 风能和太阳能的发展限制在日本体现得非常明显。日本作为岛国,建设风力发电站必须承受台风的影响,成本就会增加。日本普及太阳能的最大障碍是蓄电池的储电量不够大,家庭安装太阳能电池成本太高。 此外,潮汐能、海浪能也存在其本身的弊端。潮汐能是从海水每天有规律的涨落中获得能量。波浪能是由风能和海平面相互作用形成的动能,这两种能源都需要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有较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领水资源,英伦三岛的地理条件非常符合要求,但是目前仍存有阻碍因素:项目从研发到产生商业效益的周期长、设施建设成本比较高、维护保养投入大等,加之人们对新技术的不信任等都影响它们的使用广泛性。 能源发电或将形成多元格局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各种能源发电的大概比率是石油发电36%,煤炭发电26%,天然气发电23%,水电和核电6%,其余就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除了传统能源,近年核电发展迅速,然而福岛事件使核电发展不得不放缓脚步,可再生能源优势凸显。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和核能发电形成竞争局面吗? 鲍云樵认为,从目前来看,核能还是未来的“发电大户”,如果将来解决了受控核聚变发电的关键技术问题,就不会产生污染,而且还能利用海水中的氘和地球上存在的锂来发电,这两种元素的储量十分丰富。鲍云樵接受《环球时报》时指出,今后的能源发电必然是多元化、多能互补的结构。哪种能源发展较快,要取决于其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的竞争力有多大。 美国《大众科学》网站3月27日报道的最新消息或许预示着今后能源发电的多元结构局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aniel Nocera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性能稳定的可以发电的人工树叶。这片人工树叶与天然树叶的吸收和代谢系统一样,但是是由硅、电子装置和各种能够促进装置内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制成,利用阳光将水分解为氢和氧,进而用这些氢和氧在隔开的燃料电池中发电。据悉,将这片树叶置于阳光下的一加仑水(约合3.78升)中,就能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家庭提供一整天的基本用电。 虽然目前这片树叶主要还是在实验室中展示魅力,离实际应用尚有距离。但是这显示了人们探寻更理想能源的不懈努力,再过一百年甚至几百年,谁将是人类的能源之王将难以预测。■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2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展现世界对中国的期待
kejidaobao 2011-4-7 16:06
文/杨书卷 就在日本地震带来的福岛铀核电站事故引发全球“核电危机”之时,外国媒体注意到了一则来自中国的新闻,它在几周前并不惹人注目,但现在却被视为未来通往“核安全”的最先进技术之一:中国正准备建设一种更安全、更清洁、最终也更便宜的“钍”核电(3月20日英国《每日电讯报》)。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2010年9月向公众透露了这一信息:将选择“钍基熔盐反应堆系统”作为一项未来的科研任务。钍基反应堆产生的有害废料要比铀少得多,而且,如果反应堆过热,它有一种“自救”能力,一旦发生危机,反应堆剩余释热也会比铀反应堆少得多,因此不会像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俄罗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日本福岛核电站一样容易失控。 更令人欣喜的是,钍可以烧掉旧反应堆里的钚和有毒的废料,减少放射毒性并充当生态清洁剂。我们知道,钚与其他放射性元素如碘、铯相比,其危险性在于它对人体的毒性更强,而且这一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很长,在处理上更为困难。日本有关方面也表示,此前福岛第一核电站区域内土壤和附近的海水中已被检测出了放射性碘和铯,但29日首次检测出钚更“表明了事故的重大性和严重性”(3月29日新华社电)。 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物理学家就研究过钍燃料,但该计划后来被搁置,因为钍不能产生用于核弹的钚。但现在看来,这恰恰成为钍在民用核电中的巨大优势。此刻,中国正准备在“钍”核电发展中后发而先至。 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文章对中国的努力进行了高度评价:“如果中国发展钍基反应堆的努力取得成功,将极大地改变全世界的能源版图,它可能标志着能源政策的战略领导地位正从缺乏生气、安于现状的西方转向一个愿意打破成规的崛起的技术大国。” 外国媒体对中国不吝溢美之词,起源于中国科研实力的大幅增强。在过去10年里,中国投入了大量经费用于科学研究,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虽然这一过程中也矛盾纠结,问题重重,但所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现在,中国正依靠自己的科技实力,在世界科技舞台中扮演更有份量的角色。 核能虽然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但具有核污染的危险性,其“清洁性”是相对的,有些对环境保护严格的国家如德国,并不将核能列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如光能、风能、地热能无疑是更佳的选择。但现阶段的技术却无法使之产生大量的集中化的、有保证的工业电力,不过,世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正带来更多的希望曙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家Daniel Nocera声称,他的研究小组在可持续能源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突破,一种真正的实用型的、价格低廉的“人造树叶”首次由他们开发成功,其光合作用效率是自然界树叶的10倍,并且将来还能进一步提高。 这种“人造树叶”设备由硅、电子元件、催化剂等构成,把它放入4.5升水中并暴露在阳光下,产生的电力足够支持一个发展中国家家庭一天的用电量。Nocera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发电站。对于印度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来讲,‘人造树叶’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可以作为一种廉价的家庭电源。”Nocera及其团队下一步的目标是努力提升“人造树叶”材料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自然界由光合作用推动,而未来世界可能由‘人造树叶’的光合作用来推动。”Nocera的断言也许还有对自身技术的过分自信,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确实代表了人类对无任何污染的“光能”成为新能源主力的极度渴望(3月29日《科技日报》)。 中国科学家在光能利用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常文瑞院士课题组经过5年多的研究,率先独立解析了来源于高等植物菠菜的次要捕光复合物CP29晶体结构。自然界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是从捕光开始,CP29是最大的蛋白,不仅捕获太阳能并将能量高效传递到反应中心,还在能量传递中起到桥梁作用。对于CP29这些蛋白复合物精确三维结构的研究,将对阐明光合作用的分子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利用、模拟光合作用,实现“人工光合作用”意义非凡。 在一向薄弱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中国也有了令人激动的进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苏刚及其博士生李伟等提出用于研究量子多体关联系统热力学性质的新方法,被命名为线性张量重整化群(LTRG)方法,该成果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RL)杂志。 强关联量子多体问题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但应用最广泛的算法“蒙特卡罗”方法,其研究的系统尺寸不能太大,同时也会遇到“负符号”等 问题;最为准确的密度矩阵重整化群 (DMRG)方法,在推广到更高维的情形时则会遇到瓶颈。苏刚等提出的LTRG新方法不仅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而且比基于DMRG技术的算法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易于编程,计算量相对较小,为当前“热度”高涨的量子计算奠定了有效的方法基础。 中国自身科技力量的攀升,展现出“突破的力量”,也为世界的前行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如果在“能力”与“责任”中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也将使更多的国家从中受益,英国《卫报》驻华记者Jonathan Watts认为:“中国的决定对世界很重要”,中国的科技影响力正在开始“走出去”,世界期待着下一个“中国故事”。■
个人分类: 科技风云|27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不得不报废
热度 1 xupeiyang 2011-3-31 07:48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2344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本首相菅直人累死啦 死亡11232人 放射碘超标3355倍
xupeiyang 2011-3-30 12:37
日本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1232人死亡 29日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水口附近采集的海水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其中的放射性碘浓度已达法定限值的3355倍。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2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丢手绢-为何我国福岛核辐射剂量保密?
热度 1 冯用军 2011-3-29 20:10
这个“神马”的有关部门只是说,黑龙江、渤海湾、华东沿海等地有日本福岛核电站氢爆的核辐射物质漂浮这些地区的上空,说是很微量的,但是微量到多大剂量啊?没有人公布。 多少毫西弗、多少毫伦琴?没人告诉我们。 搞得在北京人心惶惶,都不敢出门了。 建议这个“神秘”的有关部门或“某负责人”出来告诉下具体的辐射剂量,这可事关人民的身体安全啊,身体都不安全了,财产怎么安全?谢谢了。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2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保障安全的条件下有序发展核电
热度 2 kejidaobao 2011-3-28 10:58
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连续发生了爆炸和火灾,关于“核泄漏”的恐慌传遍全球,在核电站看似平静的外表下,蕴藏了巨大的能量及不可预测的危险。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使核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事故突发后,如何有效快速地应对,使损害最小?如何面对核泄漏带来的污染和辐射?核安全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大,煤、石油等常规能源储量已明显不足,而且其使用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多问题。核电站以核反应堆为载体,将核燃料添加其中,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而产生热量,使核能转变成热能。加热产生的蒸汽通过管路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从而使机械能转变成电能。核能发电具有不造成空气污染、无二氧化碳排放、燃料成本低等优点,但是由于核反应堆内有大量放射性物质,一旦核电厂发生事故,这些物质将施放到外界环境中,对生态及公众造成很大伤害。 目前,中国核电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为了保障核电站的正常、安全的运行,相关单位制定了一系列防核扩散标准及核电厂事故应急划分准则。其中,应急计划区的划分是核电厂应急计划制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在应急干预的情况下便于迅速组织有效的应急响应行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对环境和公众可能产生的影响。多数情况下,需要采取应急响应行动的区域可能只限于相应的应急计划区的一部分,但在发生非常严重的核事故的特殊情况下,也可能需要在相应应急计划区之外的部分地区采取防护措施。 本期第22-25页刊登了黄挺、曲静原的“核电厂应急计划区划分中严重事故准则应用方式研究”一文,以压水堆芯熔化释放类事故为研究对象,对事故谱后果进行计算,明确了“大多数严重事故序列”和“后果最严重事故序列”的含义。封面图片为核电站,本期封面由金功博设计。 (本刊记者 刘志远)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2781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放射性污染物,到底还是来了
热度 9 boxcar 2011-3-26 20:56
刚才看到 QQ 弹出的新闻,“ 黑龙江东北部空气中发现来自日本极微量放射物 ”。 “ 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26日权威发布:3月26日,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初步确认系来自日本核电站事故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其对当地公众产生的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 关于这则热门新闻,当然有很多猜疑的声音,其中提到的“十万分之一”,可能最让人困惑。 我简单说两句自己的理解: ( 1 ) 本底辐射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和地面的放射性物质 ,不管有没有核电站事故或者大气层核试验,这些辐射都是有的。其中宇宙射线在高山和高空更强些,地面的放射性物质也很常见,一般的天然石材以及各种建材中都多少会有些辐射。 ( 2 ) 这里说的 “ 本底的十万分之一 ” , 其 意思应该是根据检出的碘 -131 量(这个可以很灵敏)计算其所造成的辐射强度是本底的十万分之一,也就是说 目前这些飘过来的放射性污染物 没并造成辐射的明显增加。 ( 3 )虽然飘在空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不大, 但 人 还是要尽量避免吸入和吸收 (进入甲状腺) , 前面我曾经说过,如果放射性污染物如影随形地跟在我们身上,总归是对健康很不利的。所以, 啥也别说了,大家准备戴口罩吧。 ( 4 ) 好在碘 -131 的半衰期比较短, 所以 应该不会有大碍 ,不必过分紧张或恐慌。如果是其他半衰期很长、又极易被人体吸收却又难以排出的同位素,才是真正危险的。 ***************************** 参考: 【 1 】 黑龙江东北部空气中发现来自日本极微量放射物 http://news.qq.com/a/20110326/000718.htm?qq=0ADUIN=1073471827ADSESSION=1301128437ADTAG=CLIENT.QQ.1881_MarketingTip.0
个人分类: 科普|6591 次阅读|18 个评论
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与基础工业的本原性问题:安全设计分析理论方法
热度 1 caoyuanzhiye1 2011-3-21 15:33
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与 基础工业的本原性 问题: 安全设计分析理论方法本身也有缺陷 核电站设计中安全分析设计是重中之重,基于概率风险分析是主要的理论与方法,无论是一代沸水堆、二代、三代、四代堆,在概念上经历主动安全防御、能动保护、非能动保护和本质安全设计追求。但是作为一个具体 工程 必须将概念落在实处的具体的每一个环节 / 细节,安全分析设计尤为重要。 基于概率风险分析的复杂系统可靠性(或安全分析)分析理论与方法的核心技术和概念是 故障树分析方法 ,它在 60 年代中期保障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此后,故障树分析方法成了航空 / 航天可靠性分析、核电安全性分析的世界性的法定标准。对于复杂系统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可靠性。 故障树分析方法 有 4 大优点:( 1 )引入人为因素对系统故障发生的影响;( 2 )故障传播过程和相互作用关系明确;( 3 )直观图形表示;( 4 )具有严谨的数学逻辑基础,通过最小路径、最小割集的代数运算,可以精确的计算出系统的可靠度(有 99.999% 要求例)。但是建树结果与质量(正确性\一致性\相对完备性)决定于建树者的技术素质、责任心和机构的审查管理制度, 故障树分析方法 本身对于建树结果和质量不提供科学保障(就是说:个位和小数点后 9 是有疑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三里岛核电事故、美国挑战者航天飞机爆炸、飞机失事等有其必然性,可以说未来类似事故一定还会发生。我国鑫诺 2 号卫星失败后,有关研究院组织专家组开展 故障树可靠性分析 工作,各个专家建立的故障树都不同,品质更不一致,所以探索研究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新理论与方法,该方法本身如果能够对可靠性分析结果和质量提供科学保障,且工期和费用可控制,将具有巨大的学术意义和使用价值,是 基础工业的本原性 问题。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支持.
329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问与答
shixiuchao 2011-3-20 13:46
1. 核电站事故有多危险? 它会发生什么类型的辐射照射? 在反应堆的堆芯损坏事故中,包含核裂变产物的混合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到外部。 放射性铯和碘是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对人员的照射,一方面来自于放射性烟云所致的低剂量外照射,另一方面来自通过吸入和食入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和水产生的内照射。此外,救援人员、第一响应者或核电厂工作人员也会受到较高剂量的职业外照射或内照射。 放射性碘( I-131 )半衰期是 8.3 天。这就意味着,大约三个月后,几乎所有的放射性碘将衰变完而消失了。 Cs-137 的半衰期约为 30 年。根据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总量,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去污和必要的减少辐射措施(如农业,林业等)。 2 . 采取何种公众保护措施可减少这些辐射? 预防或减少外照射的主要防护措施是疏散附近人口,掩护较远地区人口。 摄取放射性碘会影响甲状腺,特别是对 0-18 岁的人群。因此为防止放射性碘的内照射危害,应根据国家应急计划中的相关标准服用稳定性碘( KI )。如果发生放射性沉降,应禁止食用叶类蔬菜。本地产的牛奶和乳制品也应被禁止,而由进口产品及婴儿配方奶代替。 国际上认可的 KI 甲状腺阻断推荐剂量为 50mSv 。(《核或辐射应急准备》 IAEA 安全系列 No. GS-G-2.1 ,由 WHO 共同主办。 IAEA ,维也纳( 2007 ), P15 ) 3. 碘片( KI )能防辐射吗?它是如何防辐射的?应该服用多少量? 生理学上,人体碘的主要来源是甲状腺的吸收,甲状腺靠碘来产生甲状腺激素。KI是稳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 切尔诺贝利的经验表明,放射性碘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导致超过5000个儿童甲状腺癌病例的发生,受照人群的年龄均在0-18岁之间。因此,碘化钾分配的首要对象是幼儿和怀孕妇女。 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这就是为什么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将与其它防护措施(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 接触放射性碘可导致甲状腺癌显著增加,特别是幼儿。吸入和食入的放射性碘在甲状腺中蓄积。在暴露前预防性服用碘化钾,可防止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并降低甲状腺癌的长期风险。 为了充分发挥稳定碘对碘甲状腺阻断效果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后尽快服用稳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后几小时,通过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状腺对 50% 碘的吸收。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剂量的稳定碘就足够了,它可以起到 24 小时持续保护作用,在含放射性碘同位素的烟云来袭时对甲状腺起到了充分的保护作用。然而,在长期持续性释放状况下,则有可能出现重复照射的情况。 再次强调,只有在暴露于放射性碘之前就服用碘化钾,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 4. 哪里有碘化钾可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是否有库存? 各国政府负责在其国家库存碘化钾。预存碘化钾药片是对任何一个运营核电厂的要求,也是其应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 没有库存。 5. 这次事件是否会影响日本以外的人员? 这将取决于气象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风向、风速和降雨等)。在多数情况下,基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它是不可能对邻国造成重大影响的。 6. 撤离多远才是安全的? 在通常情况下,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生。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来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 ( 例如风向和降水 等 ), 并依据爆炸的中心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 7. 世界卫生组织 在核应急中承担什么角色? 在联合国里,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是国际核事故的应急协调领导机构。这在 2010 年国际组织联合响应核应急合作计划里有明确规定。 根据现行的职责划分, 世界卫生组织 负责核应急情况下涉及公众健康行为干预中的健康效应评估和提供技术咨询、建议或帮助(在被请求或允许提供帮助的情况下)。 8. 辐射应急医学响应和援助网络( REMPAN )是什么? REMPAN 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包括辐射应急医学、剂量学、公众健康干预、长期监护和随访等专业在内的 40 多个机构组成的全球网络。它为世界卫生组织应对辐射应急准备与响应的提供技术支撑。 9. 核电站会完全炸毁吗? 据日本当局报道,爆炸发生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面,辐射水平在持续下降。 10. 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首先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 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11. 与怀孕有关的风险有哪些?应该怎样降低这些风险? 由于碘片具有阻断甲状腺碘吸收的作用,对怀孕妇女服用碘片要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孕妇甲状腺摄取放射性碘的几率较普通成人要高,其次,胎儿的甲状腺应给予保护,特别是在怀孕后的第二、第三孕期。然而,除此以外,在当前情况下并没有特别的医学理由表明要避免怀孕。 12. 我需要服碘片吗? 见问题 3 。 13. 这些烟云能飘浮多远 ? 这个是很难预测的。它取决于风速和其它气象条件。 14. 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会造成多大的辐射剂量,它对健康有哪些不利影响呢? 取决于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总量,公众受到的剂量可能会在较低甚至很低水平的范围。世界人均天然辐射本底剂量是 2.4mSv/ 年,地区差异造成各地区的值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伊朗、印度一些地方高达 200mSv 。 当全身照射剂量大于 1Gy 时,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病等健康效应。然而,对于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的输运后,是不大可能出现如此高剂量照射的情况。 15. 剂量与远期效益有什么联系? 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通过对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接受放射诊疗的病人、职业受照人群以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照人群的辐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身辐射剂量低于 100mSv 时,未发现明显的辐射致癌效益。 在对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遭受辐射后数年里,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在 10 年后患癌症的风险增加。在核事故情况下,如果放射性碘沉积在甲状腺中,它会导致甲状腺局部剂量效应,而不是全身效应。 切尔诺贝利 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 0-18 周岁的儿童爆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 5000 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心理影响。这主要是缺乏风险沟通机制所导致的。因此,在核应急状态下,建立一个良好的公众交流机制非常重要。 16. 低于多少剂量可以认为对健康没有影响? 流行病学统计研究表明,当剂量低于 100mSv 时导致癌症的风险没有明显增加。然而,电离辐射的线性无阈模型是辐射防护的基础。这就意味着,理论上任何剂量的电离辐射均可导致一定的生物学效应,但是这种效应还无法在人类身上进行验证。因此,我们无法说那个剂量水平就是绝对的零风险。在电离辐射防护中应尽可能遵循防护水平最优化原则( ALARA 原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5年内日本站起来
热度 1 冯用军 2011-3-19 15:33
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5年内日本站起来
仙台灾后的日本: 海外的日本人纷纷报税,石油石化公司纷纷降价,食品店将所有食品捐往灾区,东京居民纷纷点上蜡烛,南部民众关闭了加热器等用电设备、工人继续安心在他们的岗位上生产、学者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打渔的渔夫照常出海、学生照常上课、司机照常开车——因为他们都知道,灾区更需要 汶川灾后的中国: 黄光裕等被抓、一批重量级贪官被曝、发改委不断提高油价、蒜你横豆你玩姜你军裸照门、学费房价医药款上涨、富人更多的奢侈消费、官二代富二代更加嚣张——因为他们都知道,钱权不用过期作废 皇帝不急太监急,香港人抢购3个月的奶粉、3个月的大米、赶到日本寿司店和料理店吃最后一顿晚餐。 谣言传播万遍,中国人在抢购碘盐中等着核辐射,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浙江1男子吃盐太多送医院致癌不治身亡,日本紧急选拔该男子为日本本土仙台地震之外死亡的第一个地震受难者;一中国富婆给日本的儿子写信,核辐射日本不安全赶紧回国,回国前能丢的都丢掉,反正咱家有钱,为啥?因为国内的食盐、泡菜、榨菜、海带、咸菜啥的都没有了,你就带着你和20箱盐回国就好。 爱我中华、报销祖国、杀尽奸商、斩尽贪官、消灭无良心无道德砖家、均贫富、造共和,人民当家做主,中国挺起。 抵制日货,抗日无罪,看看唐宋以来的历史,有多少倭国倭寇入侵祖国的血淋淋的耻辱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国耻就在眼前,有多少我们惨死在日本鬼子屠刀下的亲人的亡灵还未安息。 我承认: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和历史,但当代的我们不可能吃老本躺在祖宗的成就上睡觉,正如王刚所说,至今引以为豪、巧夺天工的成就都是古代中国人和近代中国人的,当代的我们要以国耻感、使命感、责任感勇担历史重任, 抓紧一分一秒,更加奋发而为 。 我提议:虽然日本和资本主义国家都对我们或多或少地犯下罪恶,但我们更应该自我奋起,师夷长技以制夷,越是先进的文化科技、越是顶尖的世界文明成果,我们就要谦虚地学习、谨慎地学习、小心地学习, 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一切条件、不怕付出任何代价即使是生命的代价去学习那些最核心、最基础、最前沿的科学技术 。 虚心使人进步,学习强大中国,创新成就民族 ,只有我们中国人自己强大了、中国的人民富裕了、不法贪官富豪都被惩处了、高药价高房价高教育价高油价等消失了、野蛮拆迁违法拆迁冤假错案杜绝了、直选政府官员变公仆廉洁了、公司都流着道德血液了、人民真正当家做主了,我们才能有一个更和谐、更安全、更民主、有尊严的健康生活。 我践行: 务必全心全意为人民为人们服务,务必一心一意廉洁从政经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系,我们党、我们政府才能真正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和平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日本会再次从地震中站起来。 聪明的日本人的有关保险公司,其实早就在中国保险公司购买了大批的再保险,因此,这次地震的保险买单很多都是由中国支付。加上各国的大批捐资捐物,其实,这次日本福岛核试验引发的核地震是稳赚不赔,虽然死了不少日本人、毁了不少物资,但日本政府会祭奠这些人, 在这次日本仙台核地震中牺牲的他们被日本人视为英雄 ,日本菅直人内阁又可以再任一段时间,走下坡路的日本会再次被激发生产力和创造力、受巨大冲击的日本人会再次发威和空前团结,降低了全世界特别是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的仇恨,日本重新获得一个较长期的和平发展机遇期,第3代或第4代核电新技术将用于建设仙台核电站,日本灾后大规模重建,经济再次从负增长、长期衰退和通胀中走出来,重新向被中国夺去的全球第二冲击,不出5年 。 【关东大地震后只用了3年、阪神大地震只用了2年】 不要忘了致命地震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 失去的终究会回来、日本终究会去夺回来,日本海“笑”——焉知非福?地震仅仅毁去了日本4%的经济总量,而中国保险公司的再保险买单和各国捐赠(钱和物)超过4%的损失。 当我们某些国人在大笑的时候,日本人却在扎扎实实地工作,基础研究突破、应用科技领先,早日侵占月球、火星,高高在上,俯瞰地球上的国人,人家是高人一等。经济实力决定中国昨天的实力,科技实力决定中国今天的实力,教育实力决定中国明天的实力,人才实力决定中国未来的实力,只有我们和平崛起了、和平强大了,小日本才会重新向唐朝下的倭国一样重新臣服于我泱泱华夏、大中帝国! 美国经济复苏, 日本最关键、最先进的制造业并未受到重大毁损 ,芯片产业、汽车业、电子行业、重型制造业、太阳能板产业、显示器产业、加工业、先进医药业、钢铁业、矿冶业、精密加工等产业链上游和核心知识产权并未受到致命打击,全球对日本芯片的需求将继续上涨,尤其是中国等产业链中下游国家,都会支持日本复苏,不然我们的一些制造业就无法生产出产品,比如中国代工的apple电脑、ipad、照相机、打印复印机、电视、施工机械等,当然,皮鞋、衣服等例外。日本是一个净出口国家,连食物、奶粉都被外国认为更安全,中国很少出口到日本,因为我们几乎没掌握多少核心知识产权和掌握产业链上游的发言权, 很多中低端的制造业国家都要等着日本的关键部件去开锅,日本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高端先进制造业的命门,如果不出意外 , 仙台核地震后的日本将在5年内重新站起来 ! 一味的鼓吹核电多么的先进的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是让人唾弃的。如果核电真的那么安全,为什么不建在北京附近? 日本鬼子的日本东京电力公司,都敢欺瞒日本政府和民众福岛核电站发生20多年的核安全事故,何况是建在中国的国有控股的中广核集团,为了最大可能地攫取利润,他们的血液里连一个道德的基因都没有,谁敢确保他们不欺骗政府、欺骗我等平头老百姓?再说,核电这么专业,核电站建设这么多巨资,即使中广核用豆腐渣工程欺骗我们、欺骗政府也看不出来,即使有人看出来,由于腐败充斥其间,那些既得利益的如冯毅、孙华山、杨长利、寇 伟、 朱志远 等所谓核砖家,他们会说出来吗?肯定不会,跟谁都有仇,他们跟钱、权、色有仇吗? 人类有史以来的核电站事故都是发生在号称最先进的核科技国家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美国——三里岛,现在轮到日本——福岛,我们宣传目前核电站技术世界先进,那下一个?这些巨大的核灾难的发生,哪一个不是那些所谓的核砖家引诱政策制定者(核部门)和商人(核公司)勾结攫取昧心钱而引发的人祸? 核事故,下一个会是中国吗? 图件来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转载请说明出处。 http://www.eq-igl.ac.cn/html/8a834a81158a15aa01158a1bbbd40003/_content/11_03/18/1300441503304.html 加拿大 嵇少丞 制图
个人分类: Nature Journal|3437 次阅读|1 个评论
也谈日本福岛的核辐射与中国的“盐荒”
热度 4 luweidong 2011-3-19 00:24
一周前的一个清晨无意中打开电视得知日本发生了地震,紧接着之后的时间,国内的媒体几乎是24小时关注日本发生地震这个事件,之后的这几天自己每天大清早一起来就赶紧打开电视看新闻几乎成了当天必做的一件事,听气象专家说洋流的流动方向啊,风向等最近这段时间都是向东的,想必应该对我国应该没有什么大碍。因此除了希望福岛的核电站能早日消除核辐射外,没有考虑太多。但是这几天突然有人说商场的盐都卖空了,自己几乎不信的去了商场一趟,果然如此! 家人也打电话说赶紧买一两袋盐以备不时之需。 因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从事嗜盐微生物的研究,多少跟盐有点关系,知道国内生产的盐中有80%左右是矿盐,只有不到20%是海盐,所以并不担心因为海盐今后可能存在的产量下降对生活的影响。所以也告诉他们不用担心。 (1)盐跟大蒜之类的商品不一样,属于 政府定价 商品。(2)海盐在国内盐产量的比重仅约为20%。 并不是海盐都用做食盐,海盐也用作其他用途,如:碱业的生产过程。另外,很多人认为海边城市居住的人吃的食盐都是来源于海盐也是误解。例如:青岛的食用盐很多是来源于潍坊等地用地下卤水制成的食用盐。 未完待续。。。。。
5283 次阅读|5 个评论
也说说“盐荒”
gaoshenkung 2011-3-17 21:18
日本地震了,日本海啸了,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了,香港人民开始抢购日货了,浙江人民开始抢购碘盐了,然后中国人莫名其妙地慌了。这几天,国内新闻热词经历了从“地震”、“海啸”到“核危机”、“核泄漏”再到现在的“盐荒”,还造就了一个新词“盐重”。好似现在中国百姓都不惧怕什么核危机了,就怕没盐吃。看来,吃饭比什么事都大。 关于“盐荒”,长这么大我听我爷爷讲过一回,大概是我们那块“过老日”(即抗日战争期间)的时候出现过,具体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不得而知。再就是,“非典”期间闹过,但很快就平息下去了,弹压手段呢,很简单,就是增加供给,据说,县里来了两大卡车盐,事情就过去了。再就是这回了。今天下午,上网浏览了一下新闻,政府安抚民众的“辟谣”新闻占据了各大网站的头版头条。但是,人们对此毫不领情,“盐荒”似乎有扩大的趋势。好似中国人哪个时候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忧国忧民”。大家怕核辐射,大家怕没盐了没法吃饭。从现在的情形来看,前者都不是主要的,后者才是食盐抢购风波的元凶。不是盐“荒”,而是人们心慌,这背后暗藏着对政府调控的一种不信任。 我对盐的感觉是:如果不是吃饭盐放多了,我就不知道盐是咸的。“盐荒”发生了,我才知道 自家门口就产盐 ,而且产量还很大,我们吃的盐绝大部分是井矿盐。哎呀,吃了这么多年盐,竟然不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太可怕了。忽然,我又有点关心起家里来,家乡也闹“盐荒”了吗?离日本还远着呢。赶紧到 家乡网站 一看,县盐业局已经发通告了,看来家乡也“盐荒”了。看来这“盐荒”有从沿海向内陆扩张的势头。 附 镇平县盐业管理局公告 镇平县盐业管理局公告 近日,我县部分地区出现了食盐抢购风,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借机散布食盐要涨价,这纯属谣传。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食盐的更高要求,省盐务局又推出一种食盐升级换代产品——绿标盐,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纯绿色食品盐,绿标盐的上市不会影响老包装 625g 纸塑盐的正常供应。镇平盐业局为保证食盐的正常供应,将加大调运力度,备货充足,一定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请大家不要恐慌;同时我局将配合物价、工商部门对囤积居奇,哄抬盐价的不法商户进行严厉打击行为,确保盐业市场稳定。今天,省盐业局还公布了举报监督电话人民群众如果遇到哄抬食盐价格行为,可拨打 0371-65907207 进行举报。 镇平县盐业管理局 2011 年 3 月 17 日
4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50壮士死守福岛核电站 5名丧生 22人重伤 2人失踪
热度 2 xupeiyang 2011-3-17 18:50
50壮士死守福岛核电站   在15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2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后,在现场抢险的数百名工作人员被迫撤退,但有一支由50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的精英队伍仍坚守在核辐射严重超标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他们被西方媒体称为“福岛50壮士”。《纽约时报》15日称, 这50个已经做好慷慨赴死准备的无名英雄或是在日本核危机中力挽狂澜的最后希望。    自愿留下   《纽约时报》描述,“福岛50壮士”的工作环境极度恶劣:他们身穿白色密封防护服,戴着舒适度极差的呼吸器,背着沉重的氧气瓶,在黑暗、狭窄、犹如迷宫一般复杂的机房通道里爬行,能依赖的照明只有便携电筒,耳边时不时传来核反应堆外壳泄漏的氢气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导致的爆炸声。   福岛核电站的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没有给出这50个人的名字,也没有告知他们将暴露在核辐射下多长时间。报道说,他们大多是自愿留下,有些则是被指派坚守。15日和16日两天,这支孤军奋战的“福岛50壮士”不停将海水灌注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2、3号机组三个震后“高烧不退”的核反应堆上,阻止其释放出可能危害数百万人的成千上万吨核辐射微尘。    冒死抢险   《纽约时报》披露,“福岛50壮士”已经意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巨大危险,他们将面临终身的健康问题,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日本卫生厅15日宣布将核电站留守工人接受核辐射的法定限制由原本的100毫西弗上调至250毫西弗,是美国核电站工人法定限制的5倍之多。   据悉,一名健康的成年男性在没有防护措施情况下极端时间接受100毫西弗辐射的话会导致不育。    地震发生后,福岛核电站已有5名工作人员丧生,22人因各种原因受重伤,另有2人失踪。一名工作人员因突然的呼吸不畅昏厥而送院,另一名工作人员则因过量核辐射而接受治疗。另有11名工作人员因3号机组的氢气爆炸而受伤。    特写   59岁老工人主动报名   14日,网友NamicoAoto的一条微博广泛流传:“父亲明天就要被派去支援福岛原子能核电站了,听到半年后就要退休的父亲自愿报名参加救援时,我哭了。在家里看上去不可靠的父亲的话让我觉得自豪,希望父亲平安顺利。”   这条微博随后被日本媒体所证实,NamicoAoto的父亲是东京电力公司一名59岁的老员工,已经担任核电站运输工作40年之久。据日本时事通讯网报道,这名老员工已于15日早上从家里出发,他嘱咐家人不要相送,“不过是跟平时一样去上班而已”。   背景   不同的灾难 相同的英雄   日本核危机爆发后,很多核专家表示,福岛核危机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不能相提并论;不过,这两个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却存在共同之处。   目前为止没有“福岛50壮士”的详细个人资料,但有媒体报道他们多是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前苏联也有一群由老专家组成的志愿者小组前往切尔诺贝利。根据联合国科学委员会的一份报告,3个月后,这批敢死队中就有28人因过量核辐射死亡,其中19人因核辐射灼烧大面积皮肤引发感染而死,另有106人则患上各种核辐射疾病,甚至患上血癌而死。 J172   辐射量为常态6600倍   据共同社最新消息,当地时间15日至16日,日本各地纷纷检测到疑似从福岛第一核电站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日本文部科学省16日宣布,在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约21公里处的福岛县浪江町附近检测到每小时330微西弗的辐射量,这相当于正常情况下的约6600倍。而这一地区属于政府要求躲在室内的区域。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200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问与答
xupeiyang 2011-3-17 18: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2011-03-1520:40:00 1. 核电站事故有多危险? 它会发生什么类型的辐射照射? 在反应堆的堆芯损坏事故中,包含核裂变产物的混合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到外部。 放射性铯和碘是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对人员的照射,一方面来自于放射性烟云所致的低剂量外照射,另一方面来自通过吸入和食入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和水产生的内照射。此外,救援人员、第一响应者或核电厂工作人员也会受到较高剂量的职业外照射或内照射。 放射性碘(I-131)半衰期是8.3天。这就意味着,大约三个月后,几乎所有的放射性碘将衰变完而消失了。 Cs-137的半衰期约为30年。根据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总量,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去污和必要的减少辐射措施(如农业,林业等)。 2 . 采取何种公众保护措施可减少这些辐射? 预防或减少外照射的主要防护措施是疏散附近人口,掩护较远地区人口。 摄取放射性碘会影响甲状腺,特别是对0-18岁的人群。因此为防止放射性碘的内照射危害,应根据国家应急计划中的相关标准服用稳定性碘(KI)。如果发生放射性沉降,应禁止食用叶类蔬菜。本地产的牛奶和乳制品也应被禁止,而由进口产品及婴儿配方奶代替。 国际上认可的KI甲状腺阻断推荐剂量为50mSv。(《核或辐射应急准备》IAEA安全系列No. GS-G-2.1,由WHO共同主办。IAEA,维也纳(2007),P15) 3. 碘片(KI)能防辐射吗?它是如何防辐射的?应该服用多少量? 生理学上,人体碘的主要来源是甲状腺的吸收,甲状腺靠碘来产生甲状腺激素。KI是稳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 切尔诺贝利的经验表明,放射性碘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导致超过5000个儿童甲状腺癌病例的发生,受照人群的年龄均在0-18岁之间。因此,碘化钾分配的首要对象是幼儿和怀孕妇女。 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这就是为什么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将与其它防护措施(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 接触放射性碘可导致甲状腺癌显著增加,特别是幼儿。吸入和食入的放射性碘在甲状腺中蓄积。在暴露前预防性服用碘化钾,可防止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并降低甲状腺癌的长期风险。 为了充分发挥稳定碘对碘甲状腺阻断效果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后尽快服用稳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后几小时,通过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状腺对50%碘的吸收。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剂量的稳定碘就足够了,它可以起到24小时持续保护作用,在含放射性碘同位素的烟云来袭时对甲状腺起到了充分的保护作用。然而,在长期持续性释放状况下,则有可能出现重复照射的情况。 再次强调,只有在暴露于放射性碘之前就服用碘化钾,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 4. 哪里有碘化钾可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是否有库存? 各国政府负责在其国家库存碘化钾。预存碘化钾药片是对任何一个运营核电厂的要求,也是其应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库存。 5. 这次事件是否会影响日本以外的人员? 这将取决于气象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风向、风速和降雨等)。在多数情况下,基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它是不可能对邻国造成重大影响的。 6. 撤离多远才是安全的? 在通常情况下,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生。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来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例如风向和降水等),并依据爆炸的中心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 7. 世界卫生组织 在核应急中承担什么角色? 在联合国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国际核事故的应急协调领导机构。这在2010年国际组织联合响应核应急合作计划里有明确规定。 根据现行的职责划分,世界卫生组织负责核应急情况下涉及公众健康行为干预中的健康效应评估和提供技术咨询、建议或帮助(在被请求或允许提供帮助的情况下)。 8. 辐射应急医学响应和援助网络(REMPAN)是什么? REMPAN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包括辐射应急医学、剂量学、公众健康干预、长期监护和随访等专业在内的40多个机构组成的全球网络。它为世界卫生组织应对辐射应急准备与响应的提供技术支撑。 9. 核电站会完全炸毁吗? 据日本当局报道,爆炸发生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面,辐射水平在持续下降。 10. 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首先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 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11. 与怀孕有关的风险有哪些?应该怎样降低这些风险? 由于碘片具有阻断甲状腺碘吸收的作用,对怀孕妇女服用碘片要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孕妇甲状腺摄取放射性碘的几率较普通成人要高,其次,胎儿的甲状腺应给予保护,特别是在怀孕后的第二、第三孕期。然而,除此以外,在当前情况下并没有特别的医学理由表明要避免怀孕。 12. 我需要服碘片吗? 见问题3。 13. 这些烟云能飘浮多远? 这个是很难预测的。它取决于风速和其它气象条件。 14. 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会造成多大的辐射剂量,它对健康有哪些不利影响呢? 取决于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总量,公众受到的剂量可能会在较低甚至很低水平的范围。世界人均天然辐射本底剂量是2.4mSv/年,地区差异造成各地区的值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伊朗、印度一些地方高达200mSv。 当全身照射剂量大于1Gy时,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病等健康效应。然而,对于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的输运后,是不大可能出现如此高剂量照射的情况。 15. 剂量与远期效益有什么联系? 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通过对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接受放射诊疗的病人、职业受照人群以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照人群的辐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身辐射剂量低于100mSv时,未发现明显的辐射致癌效益。 在对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遭受辐射后数年里,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在10年后患癌症的风险增加。在核事故情况下,如果放射性碘沉积在甲状腺中,它会导致甲状腺局部剂量效应,而不是全身效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18周岁的儿童爆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心理影响。这主要是缺乏风险沟通机制所导致的。因此,在核应急状态下,建立一个良好的公众交流机制非常重要。 16. 低于多少剂量可以认为对健康没有影响? 流行病学统计研究表明,当剂量低于100mSv时导致癌症的风险没有明显增加。然而,电离辐射的线性无阈模型是辐射防护的基础。这就意味着,理论上任何剂量的电离辐射均可导致一定的生物学效应,但是这种效应还无法在人类身上进行验证。因此,我们无法说那个剂量水平就是绝对的零风险。在电离辐射防护中应尽可能遵循防护水平最优化原则(ALARA原则)。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英文原文: http://www.who.int/hac/crises/jpn/faqs_2/en/index.html )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福岛核电站50勇士与核灾难的殊死决斗
热度 3 xupeiyang 2011-3-17 16:53
在过去24小时之中,日本的福岛50勇士与核灾难作背水一战的殊死决斗,竭尽一切力量给反应堆降温。 他们之中已有7人倒下,2人失踪。 这50勇士是一支总共有180人组成的先遣军中轮流派出去的。 这180人周围20公里之内已经是一个面积12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 这180人没有电灯,没有清洁的饮水和饮食(一切都遭到严重污染),没有暖气和住所,没有一切后勤供应,只有手电筒、水龙头、胶皮管道和简单的工具。 他们面对的是四座十层楼高的反应堆,上千吨的核燃料,剧毒的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的空气,大爆炸的威胁,疲倦的袭扰,死神的频频造访,还有那个优柔寡断,举棋不定,不知所措的日本政府的瞎指挥。 他们在为日本几千万百姓的健康和安全做最后的拼搏。 他们也许可以活到领取诺贝尔和平奖的那一天,也许连后天都撑不到了。 形势越来越严峻。 如果说昨天还有专家为这个事故的等级是5级还是6级互不服气的话,今天这个核事故毫无疑问已是6级了。 如果核事件等级也可以像地震级别那样分到小数点那么细的话,我可以说这起核事故至少已经达到6.5级。 切尔诺贝利应该还是7.0级。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勇士们拼了他们的性命,这一切的努力似乎都在失败。 福岛核电站很难有救了。换句话说,局势已经基本上可以说是失控。 美国称福岛核事故状况比日本官方说法严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16:45 中国新闻网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主委亚兹柯表示,美、日双方对灾情的评估落差甚大。   15日上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2号及4号机组先后爆炸,东京监测到超标20倍微小放射性物质。民众再次涌向超市抢购粮食大米和食水,货架呈十之九空。中新社发 洪少葵 摄 日本民众涌向超市抢购,粮食大米和食水十之九空。中新社发 洪少葵 摄   中新网3月17日电 据台湾《联合晚报》17日报道,美国核管理委员会 (NRC)主委亚兹柯16日在国会听证会表示,日本福岛核电厂4号反应堆废燃料棒储存池的水已经干涸,灾情比日本官方说法严重,而美方建议福岛核电厂附近美侨撤离范围比日方宣布范围广,美、日双方对灾情的评估落差甚大。   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干事长天野之弥则表示,他准备前往日本,掌握第一手信息。天野之弥认为,日本福岛核电厂的情势发展“非常严重”,但还不是断言“失控”的时候。   亚兹柯在美国众院能源及商业委员会小组听证会表示,除了地震、海啸发生时正在运转的1到3号反应堆,4号反应堆也值得担心。4号反应堆虽停机,但废燃料棒最近才取出,因此温度和辐射强度高于其它反应堆的废燃料棒。    “福岛4号反应堆废燃料棒储存池没水 现场辐射读数非常高。”   他说,4号反应堆废燃料棒储存池没有水,现场辐射读数“非常高”,可能影响抢救人员善后能力,因为现场短期内会有致命的辐射量。如果亚兹柯说法正确,抢救人员将无法阻止废燃料棒过热、最后熔化,废燃料棒外壳也会燃烧,把辐射物质释出到广大区域。如果亚兹柯说错,意味美国政府出丑出大了。   亚兹柯表示,他的信息来自派到东京的NRC人员和专家。   亚兹柯说:“我希望我的信息错误。这对日本是可怕的悲剧”。    没钢壁的废燃料棒…   和受损1到3号反应堆的燃料棒比起来,福岛4号反应堆废燃料棒出事的威胁一样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反应堆心的燃料棒被厚达15厘米的钢壁包围,位于反应堆围阻体顶端的废燃料棒没有,而且4号反应堆围阻体有破洞。   废燃料棒的多种辐射物质中包括铯-137(caesium-137),半衰期长达30年。切尔诺贝利核电厂1986年灾变后,最大的辐射污染源就是铯。   铯的辐射线可穿透皮肤,因此民众即使未呼吸吸入也会受影响。如果释出铯,核电厂周边不能住人,影响范围取决于释出量和当时风向、风速。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3323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核危机最坏情况是?
tarimriver 2011-3-17 15:08
日本福岛核电厂局势揖让没有得到控制,核辐射在增加,如果福岛核电站各机组完全失控,辐射危害的程度和范围将会是多大? 如果日本东部都陷入核辐射之中,会不会发生极端分子抱着与世界共存亡的决心制造更大的核爆炸核辐射?日本有50多个核电站,会不会被绝望的极端分子一并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如果真是这样,其危害程度有多大?应该有个评估。
26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务院紧急召开会议全面审核核电站项目
冯用军 2011-3-16 23:53
看来科学网博客威力就是大啊,11日来,我多次提出党中央国务院:1、全面公开检查现有运行的核电站,对外公布检查结果;2、全面公开检查在建的核电站,对外公布检查结果;3、全面审核十二五期间准备建设的核电站。 中广网北京3月16日消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 会议指出,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和关东首都圈发生里氏9级强震,并引发海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日方正在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缓解事故影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异常,国内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处于安全状态。根据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组分析,福岛核电站目前泄漏的放射性物质经大气和海洋稀释后,不会对我国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核电发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会议决定:(一)立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通过全面细致的安全评估,切实排查安全隐患,采取相关措施,确保绝对安全。(二)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核设施所在单位要健全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运行管理。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指导企业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三)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要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在建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估,存在隐患的要坚决整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停止建设。(四)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会议要求继续加强辐射环境监控预警和重点区域的应急移动监测,及时发布监测情况。加强与日本有关方面合作,积极协助在重灾区的中国公民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区。 责任编辑:NN025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个人分类: 国家评价研究院|15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核集团官员 中国核电站比世界高
冯用军 2011-3-16 15:30
来源:华尔街日报 http://cn.wsj.com/gb/20110316/bch115624.asp 东京电力公司就是家宝同志批评的没有流着道德血液的黑心公司,中国很多,日本也不少。 日本核危机很可能使中国宏大的核能计划受到更严密的审视。中国同样处在地震多发区,而且曾有过安全与透明度方面的问题。 自上周五地震和海啸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Fukushima Daiichi)危机以来的这些天,中国官员坚定地重申他们发展核能的决心。他们说要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但也说中国的现代核项目不存在那些日本正面临的风险。 国有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周一发表的声明中,该公司高管徐 说, 中国国核电站“门槛”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 。 但日本出现的问题在中国国内引起人们对核能风险的新一轮关注。周二,尽管中国有关部门进行了安抚,但人们对日本核泄漏辐射物质可能散播开来的担忧还是在中国一些沿海城市引起焦虑。政府通过短信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公众说,日本的核泄漏不太可能影响到中国。据报道,部分居民将孩子留在室内,出行以公交车取代步行,有些人甚至出国。 中国最活跃的微博服务新浪微博屏蔽了汉字“核泄漏”的搜索,显然是为了帮助抑制恐慌蔓延。 中国正处于核电站建设热潮中,在建核电站25座,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有13座。中国的计划是将现有装机容量增加近七倍,即从目前的108亿瓦增至2020年的860亿瓦,并将核能占中国能源产量的比重从1%左右增至5%。 核电是中国政府致力于减少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的核心策略。中国需要进口很多这类燃料。核发展计划是2011年至2015年间十二五规划的一部分,全国人大在周一正式通过了十二五规划。 包括德国和瑞士等国在内的政府说,由于日本发生核危机,他们正在重新评估本国的核计划。台湾原子能委员会(Atomic Energy Council)核管处副处长徐明德周二说,台湾计划对其三座核电站的风险进行特别评估,尽管官员曾说他们不打算减少台湾对核能的使用。印度环境森林部长拉梅什(Jairam Ramesh)周二说,印度也不会修改其核能发展计划,但可能会加强核电站的安全设施。 中国有许多断层线,近几十年来也发生过几次大地震。中国现有及计划建设的核电站大部分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最近大部分地震活动都在西部省市。 但中国最大的核电开发机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本周说,计划在西南的重庆市新建一座核电站,重庆距2008年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的震中约480公里,那次7.9级地震导致近9万人死亡或失踪。公司说希望在未来五年内开建这座核电站,但这座核电站似乎不在监管机构已经审核通过的70多座计划建设的核电站之列。 中国沿海也曾遭到重大地震袭击。1976年唐山发生的7.5级大地震被认为至少造成25万人丧生,摧毁了位于中国东北海岸附近的整个唐山市。唐山距离大连目前正在建设的红沿河核电站约300公里,中间隔着渤海。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高管徐 在声明中说,中国核电站选址均远离地质断裂带,而且建在稳定的基岩上,抗震和防洪标准更高,这些标准受到国家核安全局的严格监控。 专家说,中国官员说得没错,中国核电站系统不太可能面临与日本东北部核电站同样的问题。中国目前在建的核电站有25座,预计很多将使用东芝公司(Toshiba Corp.)控股的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的第三代AP1000型反应堆,这种模型使用的是将冷却水冲入反应堆的被动安全系统,而不是那种在日本核电站中出现故障的水泵。 尽管如此,日本金融机构野村(Nomura)的分析师周二在研究报告中估测,中国已规划完毕或在建的核电站当中,有41%使用的技术稍显陈旧。他们说,如果对于安全的关注让核电站更快地采用第三代技术,近期核电站委托建设可能会出现延后。 安装合适的设备并不是中国面临的唯一挑战。批评人士称,中国现有核电站的运营商有时并不愿披露问题。大亚湾核电站运营商去年5月否认香港媒体有关辐射泄漏的报道。该核电站距香港约80公里。几周后,广东省政府承认辐射水平有所上升,但并没有达到核事故的水平。 此外,中国核工业的情况也不为外人所知,包括如何处理铀和放射性废物以及中国核应用与武器研发的关系等。 接触中国核工业的核专家说,中国政府内部关于核电项目的推出速度存在分歧,尽管发展核电的项目受到高层的支持。一位专家说,预计中国会更强调项目的安全性,速度次之。据英国伦敦世界核能协会(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公布的一份总结报告显示,中国国务院研究室在今年1月的一份报告中提醒那些热衷于核电站快速扩张的有关省份和企业,这种快速扩张在2020年之前可能需要花费1,500亿美元。 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前不久援引有关数据,表明中国政府每年对每个现有核电站安全方面的花费只有50万美元左右,而美国每年投入到每个核电站的安全费用大约是700万美元。这篇报道援引国家核电技术公司(State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Corp)专家委员会成员郁祖盛的话说,中国需要在投资计划和人力开发方面进行改进。 中国公之于众的继续推进核电站项目的决心不免让人想到近25年前中国的态度,当时中国准备启动第一座核电站。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Chernobyl)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不到两周,中国国家核安全局的一位高级官员说,那场灾难不会影响大亚湾核电站的启动计划。 而实际上,八年之后,大亚湾核电站才开始发电。 James T. Areddy / Brian Spegele
个人分类: Science Journal|2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丁咚: 核泄漏:过度现代化的恶果
zhilinyang 2011-3-16 11:36
因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引发的恐慌情绪随着放射性物质的扩散不断发酵弥漫,除了日本国内随时处在危险之中,还连累了其周边国家。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三号、四号机组相继发生爆炸,泄露的放射性物质乘北风向日本各地扩散开。报道称,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关东地区,已检测到比通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质。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韩国气象局 15 日发布气象模拟结果显示,日本发生爆炸事故的核电站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大部分将飘向太平洋。中国、韩国等周边国家核安全部门加强了本国的核安全监测和对放射性物质扩散的防范。    人们将日本此次核泄漏事件与名闻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相提并论。当年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在世界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很自然与日本在地震中出现的核泄漏联系在一起。    与人类历史上现代化运动并行不悖的是另一股思想潮流,即反现代化运动,反对过度利用地球,过度开发资源,过度纵欲享受。核泄漏事件不啻为人类过度追求现代化的一项恶果。过去数百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明发展不断跃升,在一切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特别是在 20 世纪,一个世纪的发展成果,相当于数千年发展成果的总和。    具有辩证意味的是,人类在文明领域取得的每一项现代化成就的背后,都潜藏着可能构成严重伤害的因素,甚至是致命的因素。比如人口的不断膨胀,工业化的进展,对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剥夺,都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地球上可耕种面积大幅度减少,沙漠化日趋严峻,环境污染的威胁越来越大,在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现代化的巨大成果,以及由此带来的丰富、便利和享乐的同时,也丧失了健康、安宁和随意淡泊的心境。    历史上反对过度现代化的不乏其人,卢梭就曾生活在远离尘嚣的丛林“隐庐”之中,几乎与世隔绝,著书立说 ; 梭罗更是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在瓦尔登湖过着简单纯朴的生活,并将在此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汇集成书,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中国的老子也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是中国反现代化潮流的鼻祖。进入当代,更多的反对过度开发地球、造成环境灾难的人组织起来,形成政党、非政府组织或者小团体,他们定期聚会,讨论问题,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或者采取请愿行动,或者走上街头表达抗议。    但由于人的天性的贪婪以及大自然看上去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的诱惑,人们对自然的攫取并无停止步伐的意思,反而愈演愈烈。当前正发生在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就是过度现代化的一个典型结果。    核技术的成熟,首先出现在二战末期,当时是用来作为战争的手段使用的,嗣后几十年,各国特别是大国纷纷跟进核技术武器化的研究,使核武器的现代化程度愈来愈高,破坏力越来越大。最为有名的例子是美苏争霸,各自生产了足以毁灭地球数十次的核武器,他们都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以使人类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研制核武器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了其另一项功用,即可以取代传统的能源,产生电能,不仅清洁,而且低耗高效,对于像日本这样的资源贫乏的国家来说,它所具有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各国又把精力转向核能的电力开发上,核电站应运而生,而且大有取代煤、水等传统发电技术的趋势。    核能的大量和平利用,加上原来在各国已经部署的数量惊人的核武器,无疑让人类处在愈加危险的境地。在没事的时候,它们看上去如此“安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它们的弱点立即暴露无遗。比如向地震这样的不可预测的灾难,就有可能使核能变成恶魔,对人类构成致命的威胁。    坊间流传 2012 的魔咒兴许不是臆测,或者真有可能降临人间,以惩罚世间欲望无度的人们 ......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个人分类: 沉思录|2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三号机爆炸是什么性质的爆炸?
热度 4 周少祥 2011-3-15 15:45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三号机爆炸是什么性质的爆炸?
下图是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爆炸照片,与1号机组爆炸完全不同。1号机组的爆炸能看出来是厂房爆炸,可能是官方所说的氢气爆炸,威力比较小;而3号机组的爆炸不象是厂房的爆炸,象是什么东西在厂房内爆炸直接向上冲破厂房?——不是核岛,是什么呢? 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爆炸
4158 次阅读|10 个评论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也有爆炸,释放放射性使各国关注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3-15 14:07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也有爆炸,释放放射性使各国关注 这张日本共同社 3 月 13 日发布的资料照片是 2008 年 10 月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外景,从左至右依次为 4 号、 3 号、 2 号和 1 号机组。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5日说: 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当天上午发出爆炸音,可能是核反应堆中的控制压力池出现损坏。 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当天召开记者会宣布: 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的核燃料棒露出水面约2.7米,露出长度差不多是核燃料棒的一半。 发出爆炸音后不久,福岛第一核电站四周监测到965.5微希弗的辐射,之后下降到882微希弗。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说,上述辐射的数值不会立即对人体产生影响。 当天上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正门附近监测到每小时8217微西弗的辐射,这一辐射数值相当于普通人1年从自然界遭受辐射的8倍多。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也在记者会上说: 覆盖核反应堆的设备一部分出现了损坏,核反应堆容器有无法完全密封辐射的可能性,核电站四周的辐射数值没有明显上升,不会立即对附近居民的健康产生影响 据英国广播公司 14 日报道,日本大地震带来的危机引发了有关核能安全的广泛关注,德、意、韩等国纷纷表示将重审各自的核电站计划。 德国总理默克尔决定,就延长该国老旧的核电站再做考虑。 瑞士决定,在彻底的安全审查之前,停建新的核电站。 意大利的反核示威者则加紧对政府施加压力,意大利政府将于本周开会讨论未来核电站的选址。 印度表示,将检查其核电站,以确保经得起地震和海啸的考验。 韩国也表示,将审视自身的核计划。韩国原计划建造 14 座新核反应堆。 但是美国白宫表示,奥巴马总统仍然致力于保留把核能作为美国能源来源多样化的一部分。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就此表示,核能仍然是奥巴马整体能源计划的一部分。 我国环境保护部 ( 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 14 日晚就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释放情况回答记者提问说:自 3 月 12 日 起 ,环境保护部已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结果在环境保护部网站上公布。目前我国各地辐射环境监测均未发现异常,我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正常状态。
个人分类: 其它|17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前后比较
xunjing 2011-3-15 12:23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前后比较
图1为福岛第一核电站全景图。 图2为第四机组爆炸前的景象。 图3为第四机组爆炸后的景象。 图1 图2 图3
3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法国核安全局认为日核电站爆炸为化学因素导致,
yangyingguo 2011-3-14 20:37
法国核安全局认为日核电站爆炸为化学因素导致,
法国核安全局认为日核电站爆炸为化学因素导致   新华网巴黎3月12日电(记者李学梅)法国核安全局12日说,发生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爆炸是“化学因素”引起的,而非核爆炸,因此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不可同日而语。   法国核安全局主任奥利维耶·古普塔当天对媒体说,根据目前情况来看,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爆炸的原因是氢气和氧气发生剧烈反应,而且受到影响的反应堆早已关停,因此这次事故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完全不同。   受11日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随后1号机组发生爆炸。目前,核电站区域内辐射剂量仍大大超出正常值,核电站冷却遭遇难题。 media_span_ur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13/c_121181236.htm') 核电站爆炸
个人分类: 新闻快递|3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海啸核爆炸,谈X11色变之原因探析
热度 3 sheep021 2011-3-14 12:22
日本福岛核电站再次爆炸 50公里外有震感 6人受伤 【滚动】 911之后,越来越多的11 与事故关联起来。以至于每到了11号,都心中不安。每年12次担心,竟然还真有撞对的时候。 3月11日,在上班的路上,我还在心里打鼓呢——今天又是11号。 11,有啥奇特之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数个圆满之数,谓之十全十美。并说,谦受益,满招损。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凡事都要留有余地。物极则反。11则是物极之意。 11,即是“要要”,这个词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当前人类贪得无厌的心理——永不知足,一味索取。 11,横着看就是一个“二”,1+1=2. “二货”就是傻的意思。道家是“一以贯之”,佛家说“不二法门”,说一不二。俗话说“大智若愚”,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二货”。 科学技术,看似有用,实则大害 核武器,核电站,几乎成了人类的绝技,但其杀伤力也是惊人的、无与伦比的。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385 次阅读|4 个评论
视频:日本福岛核电站最新情况 3月14日08:06
xupeiyang 2011-3-14 08:15
视频:旅日学者介绍福岛核电站最新情况 http://video.sina.com.cn/p/news/w/v/2011-03-14/080661280755.html 日本两座核反应堆形势严峻 可能被永久性掩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3-14/0809637520.html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262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