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年龄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年龄

相关日志

院士70岁退休,但100岁也可以当选院士!
热度 16 zlyang 2015-3-23 11:00
院士70岁退休,但100岁也可以当选院士! 院士是对专家学术水平的承认,和年龄无关。即放开院士当选年龄,即活着就行。 但干活要有力气,岁数不能太大。 类似地: 诺贝尔奖得主没有年龄限制,尽管TA要在一定的年龄退休 。 相关链接: 新华网,2015-03-18,院士将统一70岁退休 其评选标准和条件有哪些? http://www.js.xinhuanet.com/2015-03/18/c_1114680121.htm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透露,中央已批准相关改革方案,规定院士统一70岁从工作单位退 休。“考 虑到当前我国两院院士中年龄75岁以上院士所占比例较大,凡是达到新政策规定退休年龄的院士可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办理退休手续。其中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70岁以上院士可经有关部门批准,将退休年龄延长到75岁 。”   在此之前,我国没有院士退休的明文规定,一些单位在院士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会根据院士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让其本人自由选择是否退休,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单位和地区从自身利益出发,如通过院士争取更多的国家科研项目和经费资源而拒绝院士的退休申请,此种做法曾引发社会争议。   2013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 确要求“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其中“院士退休”是指院士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在其工作单 位办理退休手续。   院士70岁退休政策将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这项政策强调了去行政化、去利益化,旨在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本质,同时也将为更多的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2014-04-10,《自然》文章:时间滞后将威胁诺奖地位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0410/c1057-24870188.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1709.shtm 等待诺贝尔奖的平均时间继续呈指数态增长,而且随着等待时间的变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平均的领奖年龄也在增加——到本世纪末,甚至将超过他们的预期寿命。
4586 次阅读|36 个评论
年龄不是问题,能力才是问题
热度 6 zhangjiuqing 2015-2-28 09:44
年龄不是问题,能力才是问题 浙江大学先在网上公告说聘年轻美女担任“教授、博导”,引来争议后又改变了其称谓“特聘研究员,具有招博士生资格”。 在科研舞台上,担任科研负责人、担任博士生导师的年龄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看看世界上最成功的科研实验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算一算历任主任入职和离职的年龄,并没有规定的界限。 在任时期 姓名(生年-卒年) 1871年 - 1879年:詹姆斯·麦克斯韦(1831-1879) 1879年 - 1884年:约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1842-1919) 1884年 - 1919年:约瑟夫·汤姆孙(1856-1940) 1919年 - 1937年:欧内斯特·卢瑟福(1871-1937) 1938年 - 1953年:威廉·劳伦斯·布拉格(1890-1971) 1954年 - 1971年:内维尔·莫特(1905-1996) 1971年 - 1982年:派帕德(1920- 2008) 1983年 - 1995年:萨姆·爱德华(1928-) 1995年 - 今: 里查德·弗伦德(1953- ) 汤姆孙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第三任主任时,只有28岁。他最大的贡献除了自己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外,就是领导实验室培养了最多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89 次阅读|6 个评论
你多大了,手机告诉你。。。
热度 4 boxcar 2015-2-21 19:16
前些天鼓捣自己的红米Note手机,偶然发现其相机有个好玩儿的功能,在搞自拍的时候会在识别了面部位置后顺便显示一下“年龄”。好吧,头摆的正一点儿,就三十几岁,仰得过猛或者低得太狠就四十多岁。 过年回家聚会,顺便向家庭其他成员宣布了自己的这个新“发现”(他们没机会发现是因为用的手机不同,苹果三星华为啥的)。于是,我的这个挺低档的手机立马成了抢手货,大家纷纷要用它测试一下自己的年龄。结果发现,80老父测出来的年龄居然只有50多,姐姐们测出来的“年龄”要年轻得多,手机显示姐夫们的“年龄”倒是比较符合实际,而很其实年轻外甥的测出来的年龄居然偏大。 我们甚至要用这手机去测试一下姐家那只大白猫的年龄,很遗憾,手机居然为我们如此调理它感到了“不爽”,忽然决定罢工,不再显示“年龄”了。。。
个人分类: 杂谈|328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历史上最年轻的10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热度 21 xbyang 2014-10-13 08:59
  在演艺界有一家来自张爱玲的名言:“出名要趁早。”那是说演艺明星们吃的都是青春饭,要抓紧青春年少的时候多多出演。然而,这句话却不适合科学界。科学家们往往要坐数十年的“冷板凳”,才能赢来一朝的功成名就。对于想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来说,更是要苦苦等待,因为诺贝尔奖大多只颁发给那些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科研成果,少数重量级的科学家甚至等不到那一天就去世了。当然,也有一些幸运儿,“年纪轻轻”(相对于其他获奖者)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1劳伦斯·布拉格(1890-1971),获奖年龄:25岁 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劳伦斯·布拉格,他在1915年和自己的父亲分享了 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成果是发现了关于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定律。他的获奖成果是1912-1914年和他父亲一起完成。“拼爹”加上快速获奖,令劳伦斯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也是迄今唯一一名在20多岁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恐怕今后也很难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布拉格获奖时只有25岁,而现在的青年学子25岁时大多刚刚硕士毕业或者正在攻读博士,别说诺贝尔奖了,如果在Nature、Science发一篇文章都会兴奋好几月。看来,在科学界“拼爹”也是很管用的。不过,劳伦斯并非是个他爹帮他在论文上署名的“公子哥”,而是有真材实料的科学家,在X射线衍射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比他爹小多少。在获得诺奖之后,劳伦斯也没有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继续勤奋耕耘,终成大家都心服口服的科学大师。 2维纳·海森堡(1901-1976),获奖年龄:31岁   维纳·海森堡是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的获奖理由是“创立量子力学,以及由此导致的氢的同素异形体的发现”。实际上,早在1925年,海森堡就在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论新释》的论文,将一类新的数学量引入了物理学领域,从而创立了量子理论。可见,海森堡的获奖成果在24岁时就完成了。 3李政道(1926- ),获奖年龄:31岁   李政道是一位科学天才,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李政道在29岁时就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正教授,是该校200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第二年,也就是1957年,31岁的李政道就登上了科学顶峰,获得该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获奖的还有年轻的杨振宁(35岁),获奖理由是“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敏锐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 4卡尔·大卫·安德森(1905-1991),获奖年龄:31岁   193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校博士安德森在研究宇宙射线的过程中发现正电子。4年后,即1936年,他因这项成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当时他只是一名助教。在获得诺奖后的3年,即1939年,他才评上正教授。(这要是在其他国家,恐怕就没有这么缓慢了。看看下面班廷的经历就明白了。) 5 保罗·狄拉克(1902年-1984年),获奖年龄:31岁   狄拉克曾经是一名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1921年,19岁的大学生狄拉克就大学毕业了,而且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毕业生,获得布里斯托大学工程学院第一级荣誉工程学士。然而,悲催的是,这位优等生却找不到工作,因为在当时英国战后经济衰退的环境下仍无法找到工程师的工作。形势逼人,狄拉克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选一个能找到工作的专业,再读一次大学。(就像我们如今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继续读研一样。)他的第二次大学专业看上去似乎也不热门,是剑桥大学的物理系。幸运的狄拉克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他在物理学方面的天赋让他先后在研究所和大学里都找到了工作。1933年,年轻的狄拉克和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薛定谔(46岁)一起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 6弗雷德里克·班廷(1891-1941),获奖年龄:32岁 班廷年轻时在多伦多大学求学,开始学习神学,后来转学医学。1916年他获得了医学学位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年中,作为一名军医在海外服役。行医后不久,班廷对糖尿病发生了兴趣,糖尿病主要生化症状是出现高血糖,结果尿中出现葡萄糖。在那个时代,糖尿病意味着慢性死亡。从1921年开始,班廷回到多伦多大学,说服生理学教授麦克劳德和他一起研究糖尿病。1922年,他们的研究小组就从动物胰腺中提得可供临床应用的胰岛素,为临床治疗糖尿病作出贡献,因此他们一起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之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多伦多大学升他为正教授,加拿大议会授予班廷终身年金,并建立班廷研究基金,还在多伦多大学建立班廷-贝斯特医学研究所,任命他为所长。(大概安德森会羡慕班廷的好运吧。) 7鲁道夫·穆斯堡尔(1929-2011),获奖年龄:32岁   穆斯堡尔的获奖成果是在博士阶段完成的。与其他年轻科学家相比,穆斯堡尔似乎有些大器晚成,他在1948年19岁时中学毕业后居然没有考上大学,在工作一年后才考上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物理学。1955年至1957年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在海德堡的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医学研究所做出了一系列的发明,并于1957年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伽马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现象,这种现象被命名为“穆斯堡尔效应”。由于这项工作,穆斯堡尔同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霍夫施塔特一起获得196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8乔舒亚·莱德伯格(1925-2008),获奖年龄:33岁   莱德伯格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早。1944年,19岁的莱德伯格就大学毕业了。他在哥伦比亚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同时取得动物学(医学预科课程)优等成绩。大学毕业后,莱德伯格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进修医学,1946年转到耶鲁大学,成为塔特姆教授的博士研究生,研究细菌基因。1948年,23岁的莱德伯格年纪轻轻就获得了博士学位。1958年,莱德伯格因攻读博士期间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而和导师塔特姆一起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多名年轻科学家的成功说明:跟对导师很重要!此外,找到一个天才的合作者也很重要!) 9布赖恩·约瑟夫森(1940-)获奖年龄:33岁   约瑟夫森的获奖成果也是在攻读博士阶段获得的。在22岁,尚是一个博士生时,他就预言约瑟夫森效应,推动了固态电子学的发展,并凭此赢得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约瑟夫森博士毕业后移居美国,在依利诺大学当研究助教授。1967年返回英国剑桥大学,在卡文迪许实验室任研究助理主任。1972年任高级讲师。在他获得诺贝尔奖时,他还只是一名讲师。获奖第二年,即1974年,33岁的他就升为正教授了。约瑟夫森在博士毕业之后的研究乏善可陈,因为他后来的兴趣转移到玄乎的“精神和物质统一计划”上了。 10玛丽·居里(1867-1934),获奖年龄:36岁   居里夫人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了,是不少女性科研工作者心中的偶像。1903年,居里夫人和老公居里先生一起因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年仅36岁,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她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在当时,或许有人会认为居里夫人是“妇凭夫贵”,她获奖是因为“找了一个好老公”。其实,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成就大于她丈夫。(这可能是源于她丈夫在获得诺奖3年后就不幸去世了吧。)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继续从事放射性研究。1911年,在距离第一次获奖仅仅8年之后,44岁的居里夫人再一次获得化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钋和镭。(历史上两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只有3个。除了居里夫人外,另外两人是: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因发明世界上第一支晶体管和提出超导微观理论分获1956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由于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和确定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及结构而分获1958和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说明:本文列举的前9名年轻诺奖得主按照年龄顺序。由于居里夫人第一次得奖时(36岁)是历史上诺贝尔科学奖女性得主中最年轻的,因此我有意把居里夫人加入到前十的行列。比居里夫人得奖时更小(34-35岁)的男性科学家还有一些,比如:沃森(34岁获奖)、唐纳德·格拉泽(34岁)杨振宁(35岁获奖)〕 (该文已经发表于《科学画报》微信。您想每天的零碎时间都有机会阅读到精彩的科普文章吗?请拿起您的手机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科学画报微信。也可以通过添加科学画报或kxhbcx的方式关注。 )
46136 次阅读|28 个评论
科学网上无‘老’者
热度 23 lin602 2014-9-16 14:14
科学网上博主有不少真实年龄过七十了,这是出生年龄。 但是,从心理年龄来说,科学网上的博主都是‘年轻人’,没有达到老年人的标准。 能够到科学网上来写博文说自己的观点,来评论其他博文,这本身就是心理上没有老的表现。 大家看,科学网上有多少官员?官员们不敢写,写了担心‘说错话’影响了前途。 科学风上有多少‘前怕狼后怕虎’的博主,写东西战战兢兢的?许多胆小怕事的,不愿意甚至不敢到科学网上来动笔。 许多年龄较大的博主,写出来的博文有的是‘趣味生动’,有的是‘生龙活虎’,有的是‘绵里藏针’,有的是‘刀光剑影’,甚至少量的还‘针针见血’。 科学网尽管是喝茶的地方,但来的客人(博主)都是生龙活虎的‘年轻人’。 在这个地方,生日年龄与心理年龄经常不一致。 许多担心影响‘前途’的人,不会来写博文的。
3620 次阅读|46 个评论
说说年龄的几个问题
热度 11 fdc1947 2014-8-16 07:27
说说年龄的几个问题 有很多事情如果较着真地去问一个为什么,还真是一件有点麻烦的事情。比如说,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年龄,年龄就是年纪,就是岁数。但是,细细追问一下,什么是年?什么是岁?为什么说年龄?年纪?龄、纪各是什么?这里还是有些问题的。 日升日落,人们最容易感觉到,这就是日。月圆月缺,古人亦容易发现,这就是月。春夏秋冬,这个循环人们也容易感觉到,这就是年。月缺月圆,这日子容易定准,所以一月之中的天数较为好定,而寒暑冷热春夏秋冬的日子就不大好确定。一开始, 中国的古人大概以农作物的收获来定义“年”。 “年”字的写法,就是“ 秊”。 上面一个“禾”底下一个“千”(也有人认为上面是禾下面是人)。 年就是收成。 五谷都成熟就是“有年”,五谷丰收就是“大有年”。 但是,每年气候不同,农作物成熟的时间也会相差一些天,因此,用它来作时间的标准就不大准确。准确的办法还是看天,看天上的星星。人们发现天上的绝大多数星星位置是固定的,但是也有一些星星并不固定。有一颗星的位置,每十二年绕天一周,人们称它为岁( 歲 )星,岁星就是木星。人们就用它来纪年,所以,年就是岁。根据它,人们定下来一年时间的长短。这就比较精确了。就像 《尚书·尧典》所说:“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 也就是说,有的年份12个月,有的年份多一个月,平均起来是366天,这样能够符合四时变化的规律,这就称为“岁”。 我们人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命历程。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以日为时间计算单位的,称这孩子“几天”了(过去老话称“几朝”了)。往往等过了“百日”,生命历程就以月为单位了,就开始称孩子“几个月”大了。过了一周岁,就逐渐向以年为单位作过渡了。过了三周岁,就极少再讲月了,都以年为计算单位。 生命历程以年(即岁)为计算单位,就得到了我们的岁数,亦称年纪、年龄。 纪,原义为“别丝”(见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丝总有一个头,把它找出来,就能够“别理丝缕”,这样,“丝缕之数有纪也”,这就是“纪”。 把我们生命历程之年“纪录”下来,而且分辨清楚,就是叫年纪。 年纪又称年龄。龄,从齿从令。自古以来,牙齿是与我们的生命历程有紧密相关的器官。不但人是如此,动物也是如此。牲口市场上掰开牲口的嘴,一看牙齿,便知牲口是几岁的了。什么年纪的人就该做什么事。过去,每个时节会发生的和需要做的事称时令,每个月有月令。 鉴于以上两点,人们造出来一个龄字。这大概就是称岁数为年龄的原因 。 那么,年纪应该怎样计算呢? 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并不是随便十二个月之间的间隔都可以称“年”的。 所谓年,就是国家规定的也就是皇历上颁布的从正月初一到除夕中间的时间间隔。 也就是说,年的系统是国家规定的“时间坐标轴”。 这一点一定要说清楚。 这样, 某一个人生下来的那一年,便是他的第一年。我们的岁数便从这一年开始算起,他就是一岁。无论这个人是正月初一生的,还是大年三十生的,统统称为一岁 。 新年一过,到了第二年,所有的人便都增加了一岁。那一岁的,便成了两岁。同样的过程,又变成了三岁、四岁,如此等等。因此, 这样计算得到的人的岁数与生日无关。 数千年来,我们的先人都是这样来计算他们的岁数的,从文献上可以看到的古人的岁数即他们的年龄都是这样的。 现代人把这种方法得到的年龄称为虚岁 。我曾经遇到过不少人,他们已经搞不清楚什么是虚岁了。他们用自己的周岁往上“虚”一岁或“虚”两岁的办法,也弄不清楚怎么个虚法。还有一些人用什么十月怀胎来解释这种“虚岁”与“周岁”的差别,那基本上是不靠谱的。 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来说,所谓虚岁,其实质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其岁数的数目是一个“序数字”。 所谓序数字,就是第一、第二、第三如此等等。 人出生的当年,即第一年,就是一岁。第二年,就是两岁,第三年就是三岁。 事情就是这样简单。 用序数字来纪年,中西方都有这个传统。中国的君主纪年就是这样做的。更早的记载我不知道,鲁国的编年史《春秋》是从鲁隐公元年开始的,鲁隐公继位的那一年,便是元年,以后二年、三年如此等等。以后的每一位君主都是这样纪年的,直到君主制的消灭,而消灭了君主的中华民国也仍然是这样的纪年。西方的纪年则是从传说中的耶稣诞生开始纪年。这种纪年的数目都是序数字。 用序数字纪年是没有零年的。我记得当初苏州在1986年纪念建城2500周年时,就犯了一个错误。 当时已经决定下来了,筹备已经开始了。有人发现,伍子胥建苏州城在西元前514年,到1986年,中间只隔了2499年。这可是一个大问题。但是,人还是会想办法的,就是去掉一个“周”字,改成“纪念建城2500年”。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实际上已经把基数字换成了序数字。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但是,如今我们讲年龄在很多地方是只讲周岁了。因此就出现了零岁,即不到一周岁。那些讲授育儿经的读物上都是说0到N岁的。 讲周岁,“年”的定义就不是固定在皇历上的从年初一到大年夜的“框框”,而是365日或366日的时间间隔。 我们把刻度为年的这把尺子去量度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量得数目的整数部分就是他的周岁年龄 。 很多地方对小孩子并不说一周岁,两周岁等,而是说一期岁,两期岁等。这里的“期”音jī(机),过去写作朞或稘。稘,“复其时也”,与周而复始的周一个意思。 过去,父母或尊长去世了,儿孙们要为他们服丧。服丧的年限是有规定的。例如,儿子为父亲的丧期是斩衰(穿着不缝边的粗麻布衣服)三年,孙子对祖父是齐衰(缝上边的粗麻布衣服)期年,等等。 这里的期年就是一周年,三年实际上就是两周年另一天 。 年就是岁,可是周岁可绝不可以说成周年。这一点一定不能搞错了。搞错了弄得不好是要“吃耳光”的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4343 次阅读|19 个评论
说一个招‘拍砖’的观点
热度 20 lin602 2014-8-10 11:58
现在许多人都在分析美国为什么强大,为什么技术进步,为什么有活力。 不少观点是对的,民主,自由,以人为本,加上资源丰富。 我们看看人类文明的历史:古埃及是文明记录最早的,但领风骚几千年就不行了。中国、印度、两河流域与埃及称为世界四大古文明,现在这四个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怎么样? 以时间为序,波斯、希腊、罗马、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都先后称雄,他们在人类历史上占领过最高点,而现在的德国,日本,俄罗斯(可能会对俄罗斯有不同观点)直到现在的美国,他们的技术、经济、军事、文化都抢尽世界的风头,特别是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我没有见过这些文明越过越年轻,也没有见到‘回光返照’,而是越过越老,越来越没有活力,就象一个年长者与年轻人一起活动时的场景。 我的感觉是: 文明及文化是有年龄的! 年长者眼睛花、腿不灵、牙松动、说不定血压也不低。而文明与文化是不是也有这现象? 提反对意见欢迎,但要文明讨论。 但是,今后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行,人类文化及文明会有新的改变。慢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也慢慢趋同。当然只是时间问题。
2650 次阅读|43 个评论
周岁与虚岁的科学定义
热度 3 rongqiaohe 2014-4-25 09:15
我国传统计算年龄的方式为“虚岁”,即出生就记为一岁。 周岁算 法,出生时为零岁,之后每到当事人的生日增加一岁。 从发育生物学的观点来看,虚岁更为合理,因为一个人的形成应该从受精卵形成时算起。但是,虚岁,虚了两个多月。然而,周岁虚了九个多月。谁合理,一目了然。 按照生殖科学的规律来看,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来定义年龄,则有以下定义: 周岁:从母亲体内出生的那一天,计为0岁; 虚岁:从父亲体内出生的那一天,计为0岁。
个人分类: 浅谈|5549 次阅读|4 个评论
[冯言冯语]60岁以上的奇葩美国总统知多少?
冯用军 2014-2-27 14:46
老冯故事会iStory of Feng之美国总统——自古英雄出中年 唐山市著名教育专家、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家 中国最年轻大学评价专家 冯用军 国家应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去历练,而不要搞成老年政治寡头政治阶层固化 另外,看看80后金三(小熊熊)并不逊色于金二(熊二)金大(熊大) 39岁的佛罗伦萨市长马特奥·伦奇成为意大利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孔老二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 而 耳顺,七 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讲六十岁能民主,听得进去各种意见 美国历届总统当选总统时的年龄:60岁以上的可以说是奇葩了。 任次 总统 就任总统时年纪 1 乔治·华盛顿 57岁67天 2 约翰·亚当斯 61岁125天 3 托马斯·杰斐逊 57岁325天 4 詹姆斯·麦迪逊 57岁353天 5 詹姆斯·门罗 58岁310天 6 约翰·昆西·亚当斯 57岁236天 7 安德鲁·杰克逊 61岁354天 8 马丁·范布伦 54岁89天 9 威廉·亨利·哈里森 68岁23天 10 约翰·泰勒 51岁6天 11 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 49岁122天 12 札卡里·泰勒 64岁100天 13 米勒德·菲尔莫尔 50岁183天 14 富兰克林·皮尔斯 48岁101天 15 詹姆斯·布坎南 65岁315天 16 阿布拉罕·林肯 52岁20天 17 安德鲁·约翰逊 56岁107天 18 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 46岁311天 19 拉特福德·伯查德·海斯 54岁151天 20 詹姆斯·阿布拉姆·加菲尔德 49岁105天 21 切斯特·阿兰·阿瑟 51岁349天 22 史蒂芬·格罗弗·克利夫兰 47岁351天 23 本杰明·哈里森 55岁196天 24 史蒂芬·格罗弗·克利夫兰 55岁351天 25 威廉·麦金利 54岁34天 26 西奥多·罗斯福 42岁322天 27 威廉·霍华德·塔夫特 51岁170天 28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56岁66天 29 沃伦·加马利尔·哈丁 55岁122天 30 卡尔文·约翰·柯立芝 51岁29天 31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54岁206天 32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51岁33天 33 哈里.S.杜鲁门 60岁339天 34 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 62岁98天 35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43岁236天 36 林登·贝因斯·约翰逊 55岁87天 37 理查德·米卢斯·尼克松 56岁11天 38 杰拉德·鲁道夫·福特 61岁26天 39 吉米·厄尔·卡特 52岁111天 40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69岁349天 41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64岁222天 42 威廉·杰弗森·克林顿 46岁154天 43 乔治·沃克·布什 54岁198天 44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 47岁169天
个人分类: 世界竞争力研究院|1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采访: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热度 3 wonsure 2014-2-11 18:32
记:老大爷,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什么?我耳朵不好! —————————————————————————— 记:老大爷,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我退休过了。 —————————————————————————— 记:同志,你好 答(一小摊贩):怎么的,啥意思?啥意思?我没违法呀! —————————————————————————— 记:阿姨,你好,能问个问题吗? 答:别拍,别拍,我头发这么乱。 —————————————————————————— 记:你好,能问个问题吗? 答:我是打酱油的。 —————————————————————————— 记:你好,能问个问题吗? 答:我是打工的,别乱问,别乱问。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I am sorry,I am sorry。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哪个台的?XX一的? 记:嗯 答:我很幸福。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采访收费吗? 记:不收 答:不收啊,等会儿,我打个口红。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哎呀,吓我一跳! 答:别录这玩意儿,别录这玩意儿。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一小朋友):这真麦克风还是假麦克风啊?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上不上电视呀? 记:上,上 答:不好意思,我脸都红了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一小摊贩在点钱):什么!?刚才数到几了,四百——九十三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XX台的? 记:。。。 答(掏出手机):来,合个影,合个影。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你问懵我了,你问懵我了,啥时候播呀?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我是种地的,来城里看孩子。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我是临时工。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延长?还是早点退吧,期待明天更美好!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一小朋友):我不知道,我还小! —————————————————————————— 记(在一高校):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我工作后再说吧,工作不好找啊,人太多了。 —————————————————————————— 记(在一高校):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都说毕业就失业,啃老到啥时候呀?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同意,同意,紧跟XXX。声明,声明,我不是公务员!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这事,我能决定吗? —————————————————————————— 记(在一旅游景区):小朋友,你哪里来的? 答:妈妈肚子里。 记:。。。 —————————————————————————— 记(在火车站售票区):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什么!延长退休? 记:嗯 答:你看,接受采访被插了队。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我是个华侨。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同意吧,我没工作,父母有。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什么?退休?退休什么意思,你们是干嘛的?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先活到60再说吧,看这环境!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采访我有意思吗?!你没见我在轮椅上!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我问你个问题吧? 记:你说,你说 答:老人没工作,和年轻人没工作,哪个好些? 记:。。。
3749 次阅读|7 个评论
年龄
热度 1 heitiedan2012 2013-11-8 05:56
到了一定年纪,在想到年龄的时候,往往会与生死在一起思考。小时候,也就是 60 年代之初,读《科学家谈 21 世纪》,心想,那 21 世纪离我得有多远哪,少说也得有三十多年。十多岁的孩子,要让他想到三十多年后的事情,让他怎么想,也是无法想象的。十几岁的人,想到五十郎当岁的样子,也总是无法想象的。 从十多岁到二十多岁,感觉生活中总是阳光,总是朝气。虽然生活中也有不愉快的事,那么那种不愉快都是些小事,今天想来,跟儿童时的无忧无虑也差不太多。现在有些 80 后说他们小时候是无忧无虑的,那么今天 60 多岁的人看三十岁以前的生活,其实也差不多是无忧无虑的一样。估计到了 80 多岁,如果能活到那个岁数的话,那么看五六十岁的生活虽然不好说是跟童年时的无忧无虑一样吧,但也会认为那时的所谓忧虑其实也算不了什么,或者说几乎就是什么都不是。 对死亡的恐惧,似乎是在十多岁时就有了,后来可能纠缠到三四十岁,具体的时间已经记不清楚了。只是在偶然想到的时候,内心一阵发慌。只是这样的情况并不经常,所以对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困扰。 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其实觉得自己没什么想法,因为那时候个人的生活很少有部分能由自己完全支配,或者至少自己当时选择的机会很少。你被分配到一个单位,你就踏踏实实地在那个单位老老实实地干活吧。别的什么也别想,因为想也没用。你想读书,可是那时上大学是单位选送的。你在单位的领导眼里不得烟抽,你要想被选送上大学,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你如果想调动工作,那个难度跟等着被选送上大学基本差不多,而且如果没有极为充分的理由,如父母身体不好,家离单位太远,需要自己照顾等理由,那你是永远没有可能被调走的。而且你要想调动到你理想的单位,那就更加困难。因为你能调动的,只能是你系统内的单位,这些单位是不是比你现在的单位更好,更优越,也是很难说的。因为除了极少的可能之外,你被调去的单位可能还不如你现在的单位。 突然间,听说可以报考大学了,这就是一个机会。但是当时并没有对这个机会有多么深刻的感悟。只是觉得有了读书的机会,这是不应该放过的。因为当时我们即使考上大学,毕业后回到原单位的可能性还是要超过 90% ,后来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但是当时已经三十多岁了,只是感觉自己的心理还有一种年轻人的精气神,不甘心在这样的单位里混过余生。也就是还想折腾折腾。结果就几次三番地报考研究生。终于在最后一次被允许的年龄里,侥幸考上了。 读完研究生,已经小四十岁了。这时已经发现,自己余生的时间已经可能比前面走过的时间要少了。三十岁以前,想到如果到了六十岁,还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可是过了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已经可以确定后面的时间肯定少于前面的时间了。不过,这时对生死已经看得比较淡然了。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唯一想到的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四十多岁时,已经没有太多的想法了。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好一点,这样自己看着也高兴,当然也有一定的成就感。其实,越到后来,成就感这东西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个时间就没有虚度,自己的生活就会有意义。这恐怕是人生最根本的意义了。 年纪越大,对死亡的态度也越加淡然。说老实话,从退休的那天起,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随时迎接这一天的突然降临。心理既然已经有了这个状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个问题也就不再挂在心里了。每天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生活充实一些,做一些在我们这个年龄能算得上是有意义的事情。 年龄,不过是时间的一种刻度形式。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多的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里也会有一种紧迫感,总是希望不要白白浪费时间,总是希望能做更多一点的有意义的事情。不过,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对时间利用的效率肯定大不如过去,这个状态也似乎不好改变,所以一切也只有听其自然。 古人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白驹过隙这样的说法,都是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而不免让人有一种感慨和遗憾。有这样的感慨,有这样的遗憾,总比没有要好些,它会让我们更珍惜我们现在还拥有的时间。
2923 次阅读|1 个评论
各类基金不宜再资助‘六十岁’以上的人
热度 19 lin602 2013-6-7 22:40
我认为,各类基金不宜再资助‘六十岁’以上的科研人员,不管他是什么职称与职务。包括院士。 科研人员的黄金年龄是30-55岁,最多60岁。 在60岁退休的中国体制下,退休年龄后的人创造力严重不足,精力难以保持,这是人的特点所决定了的。 如果这些老科技人还想做科研,一是可以参预做科研,二是用以前剩余的经费,三是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四是写书写小册子,五是做企业顾问。 项目负责人的年龄太大了。他们垄断了中国大部分的科研经费,而这批人的创新能力已经严重不足。中国的科研经费花不到刀刃上。 分析一下诺贝尔奖获得者得奖年龄,及做出实质性工作的年龄,做出突出贡献的年龄基本上或大部分是在六十岁以下。
4623 次阅读|47 个评论
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青年
热度 2 chemicalbond 2013-5-14 07:35
下面这个新闻肯定会让和很多人开心 :-) 感谢WHO,让我一下子年轻了起来。 顺便恭喜1922年出生的杨振宁先生,已经是长寿老人了。 参考 http://news.xwh.cn/news/system/2013/05/13/010352442.shtml 世卫组织确定新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2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年龄、性别与美貌
xuxiangtian 2013-3-27 18:30
英国《每日电讯报》上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女人30岁时最美,41岁开始出现衰老迹象,53岁外貌不再性感,55岁步入老年;男人34岁时最帅气,43岁开始显老。男人衰老速度似乎比女人更慢些,男女最具魅力年龄相差4岁。 转载于许培扬研究员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674119.html
个人分类: 新闻快递|1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60岁,美国20岁--出国嫁个高富帅!
热度 2 lin602 2013-3-19 07:20
看看历史,人类文明起源及发达进程顺序: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希腊--罗马---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比较粗略,而且包括这些文明的周边国家)。 再比较这些国家的自然环境、经济及政治军事,基本上也是这样的顺序。 人有年龄,有出生、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死。 文明有没有年龄?我是做自然科学的,没有专门研究文明与社会问题。但我的直感,文明与文化同样有年龄(我也不是受那个文章所影响,只是自己想到的)。 文明时间越久,人类活动时间越长,对自然的破坏越严重。人类首先在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居住与生存(埃及、印度、中国、两伊地区,不太冷,气候适合生存,越到北方越冷),自然环境好,所以人口增加越多,人越多,对自然的破坏越大。现在这些地方人口密度还是非常大。 文明时间越久,文化中朝气的东西也越少,电影中表现的罗马时期的元老院,看看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高官家庭的奢豪,官场上的腐朽,这其中就隐含着文化的‘老去’与‘下坡’。 美国的发达,是欧洲人通过掠夺将一个欧洲最先进的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与美洲最肥沃土地与自然条件相结合的‘混血儿’。如果放在世界文明史上来考量,他们的‘年龄’是20岁。中国嘛,我的感觉是60岁的老人。 出国梦----我的理解是,就象‘挑一个高富帅嫁出去’! 看看中国西部许多贫穷地区,因为穷,不少光棍找不到老婆,许多本地的女子嫁到外面去了。 庞大的农民工洪流涌向发达地区。 庞大的中国人流涌向发达国家。
3675 次阅读|4 个评论
您介意自己的年龄吗?
热度 55 baoyongli800 2013-3-15 09:40
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对自己的年龄便十分敏感,不仅仅是女性,男性亦是如此,而且以我在科网两次被“痛揙”的经历以及多年的耳闻目睹,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男性在年龄问题上还是相当计较的。虽然自己经常调侃:老了老了。但一旦被别人真真切切地说出来,那是相当地不爽 。 去年,一起合作多年的 Z 教授来长, 和同事一起为其接风洗尘 。 Z 教授很显年轻,属于英姿勃发的那种,席间 Z 教授聊到他们学校开运动会的事。前年运动会时,他被安排在男子田径中年组,结果他得了个冠军,大有公瑾当年的豪情。去年运动会时,组织人员自然是热情相邀,但当他从相关人员口中获悉被编在男子田径老年组时,登时心潮起伏,愤而罢赛 :我才刚刚 50 ,生日还没过呢!怎么就成老年人了? 一男同事某次乘轻轨,上车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空座,于是径直向空座走去,这时看到一个小女孩也有此意,同事决定将座位让给小女孩,这时小女孩的妈妈说话了:“孩子,让爷爷坐吧!”,同事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早已怒火万丈 。事后和我们说起这件事时,说那个妈妈一看素质就不高,长得也不咋地。我这个乐呀!心想:如果那个妈妈让小女孩说“谢谢叔叔!”估计你就会觉得那个妈妈真是温柔可爱;如果她让女儿说”:“谢谢哥哥!”估计在你眼里她就会变成仙女了 。 几天前,因为业务关系加一男同胞为好友,因为彼此之间比较熟悉,所以便很好奇他的 QQ 信息,于是点开个人资料一栏,当看到“男, 31 岁”时,顿时哑然失笑,哥呀!现实真的就那么残酷吗? ............ 女性对年龄的重视是大家公认的,师妹的老公就曾多次嘲笑师妹:总是在和岁月进行无力的抗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让女人的美丽年华那么短暂呢!即使韶华已逝,也希望能通过掩耳盗铃的方式蒙蔽一下自己,如果你不懂得这种微妙的心理,那损失可是惨重滴。 我一好友有一次去买鞋,正在欣赏自己喜欢的款式,年轻的女服务员过来搭讪道:“您可以看看这边的鞋,比较适合你们中年妇女”,女友深感不悦 ,转身就走,而且决定再也不去这家店买东西了。看来这个服务员还得加强对女性心理学的学习呀!多向那些追在人后面一口一个“姐”叫着的年轻销售人员取取经才是,如果无法取得真经,那就保持沉默吧! 不过也有很享受这种年龄感的。我有一当医生的老乡,刚大学毕业那会儿就秃顶了。有一次他和主任同时出门诊,患者进门的时候,看看他,又看看他们主任,然后径直奔他而来:“我得让这位老教授给我看看”,弄得他们主任脸红一阵儿白一阵儿的,他心里这个乐呀!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在患者的眼里,他看起来比主任靠谱。 虽然不同的人判断年龄的能力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讲,年轻人的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年轻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有一次,和几个好朋友聚餐,席间大家都夸 T 师兄年轻,这些年好像没有变化,师兄说:“大家虽然都说我年轻,但年轻人在称呼我的时候从没叫错过,年轻人在判断年龄上还是准呐!保养得再好人家也看得出来”。 老公家有遗传的少白头,因此两鬓有许多白发。有一次接诊一个小患者,小家伙一点也不怕人,他妈妈把他拉到老公面前说:“快过来,让爷爷给看看”,这个小朋友打量了一下老公说:“不对。你不是爷爷,是叔叔,其实你挺年轻的,就是头发白了”。嘿嘿!年轻人的眼睛是雪亮滴!小朋友也是不打诳语滴! 对于年轻人的眼力,我也是有亲身体会的。记得几年前,老板的朋友来实验室,想要点细胞和质粒,老板让他来找我,他看到我之后直夸我年轻,说以为我是个博士生呢!说实话当时心里美美的 。晚上下班的时候心情依然很靓,脚步轻快地往家走,这时一个貌似大学生的女孩拦住我问:“阿姨,我要去欧亚,得坐哪路车呀?”当时便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年轻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再想起老板朋友的话,头脑中立刻浮现出电影“甲方乙方”中葛优和刘蓓上街献爱心的那段对白。 葛优:“听这锣鼓点儿,多好听啊,这民族的就是有魅力!这位大姐,您有 40 吗?” 满脸皱纹的大妈: “我都78啦!” 刘蓓:“那可不象,您要是再穿得艳点儿,说您38都有人信!” 这时,镜头晃过脸笑得如核桃仁般的大妈的脸。 昨天下午,省科委的项目在机关楼会议室审计。负责主审的那位大姐翻看着我的项目任务书,当看到主要研究人员一栏的时候,看看我说:“哎呀!你都是教授啦!太年轻了”。回到办公室,和一女同事提起此事,同事说:“你的确年轻,和我第一次看见你时没什么变化”,不会吧?那可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眼眶便有些发热, 不是因为岁月无痕,而是因为人间有爱 。 其实,说你年轻的人都是上帝派来献爱心的,应该为人家心地如此善良而感动;说你老的人是因为人家童言无忌,应该为人家不懂掩饰的纯真而喝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206 次阅读|131 个评论
有感于不同年龄段想法的差异
热度 6 cutefay 2013-2-18 12:36
大年初一那天看到江苏春晚上有F4的出现,于是饶有兴致地找出F4当年的《流星花园》回顾了几集。现在看《流星花园》,和当时十多年之前在大学看的感觉有很多不同了。当时的我二十岁出头,正是对偶像剧追风以及爱幻想的年龄,而现在,失去了那种追星的兴趣,思想也变得现实多了。 1、对演员长相感受的差异 当年看《流星花园》,觉得大S好漂亮啊,长得很清纯可爱。而现在则觉得大S还是挺难看的,真不算美女。当年还觉得道明寺的扮演者言承旭非常帅气,非常有男人味,而现在对这种长相的帅哥不感冒。 2、对剧中人物性格感受的差异 当年看《流星花园》,非常喜欢杉菜的性格,也非常喜欢道明寺的那种为了爱情执着的白痴性格,还喜欢花泽类的那种温柔的默默守护一份爱情的性格。而现在看来,杉菜性格优柔寡断,蠢人一个,很长时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爱情,一看那剧情就觉得很纠结。对于道明寺的性格,现在觉得他太冲动不稳重了,是个典型的任性大男孩的性格,而不是负责任的男人的性格。现在对花泽类似的性格也不感冒。反而我更喜欢西门和美作那样的性格,觉得他们二人的性格才更正常一点,讲义气、重情义、对事情分析与判断力强,也不花心。 3、对剧中爱情故事感受的差异 当年,很喜欢那种白马王子配灰姑娘的爱情故事,这也是典型的偶像剧的特点。而现在的我则更喜欢白马王子配白雪公主似的爱情搭配,因为我觉得门当户对的爱情更现实可靠。现在看《流星花园》,觉得道明寺和小滋很般配,花泽类和藤堂静很般配。小滋和藤堂静的性格中体现了一种大家闺秀的宽容大方的风度,反而是灰姑娘杉菜,则经常显示出小家子气。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822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