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年龄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年龄

相关日志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39)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9-3-12 07:46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39) (三十九)年龄与努力的成效关系 蒋继平 2019年3月12日 在人的一生中, 绝大多数人都在一直努力, 希望通过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在我已经走过的64个春秋中, 也是一直在努力。 可是, 我的经历告许我, 同样的努力在不同的年龄会有明显不同的成效。 在青少年时期, 只要我学过的知识, 比如说, 数学公式, 在三个月之内绝对不会忘记。 顺便吹一下牛皮, 我小时候的记忆力特别好, 而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现在的我, 不管学什么东西, 最多只能记住三天。 三天后不重复应用这样的知识就会忘记, 又得重新学习。 再来说锻炼身体。我在30岁到40岁的时候锻炼身体, 每次锻炼后身体会有明显的反应, 凡是锻炼部位的肌肉都会有明显的感觉, 日子长了就会长出新的肌肉来。 所以, 夫人给我买的衣服都显得很小, 尤其在胸围的地方更是扣不上纽扣。 现在我用同样的时间来做同样的锻炼, 几乎一点儿反应也没有, 锻炼部位的肌肉没有明显的感觉,练来练去也不见锻炼部位有任何新的肌肉长出来。 由此可见, 努力的成效与年龄成负相关。 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努力的成效越来越低。 鉴于此, 我们应该在年轻时尽量努力, 那个时期的努力可能会获得明显的成效。 虽然年龄大了也可以继续努力,但是, 其努力的效益远远不如年轻时。 不过, 要是你还是一个年轻人, 你是根本不可不能有这种体验的。所以, 对于年轻人来说, 可以不去学成功人士的经验介绍, 因为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 但是, 对于过来人的人生体悟, 也许会有一些启发作用。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17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导师的年龄对研究生的影响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9-2-23 09:47
导师的年龄对研究生的影响 蒋继平 2019年2月23日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尤其是看到一些关于研究生自杀的负面新闻更是觉得师生关系对于一个研究生是多么的重要。 今天我就师生关系中导师的年龄对于研究生的影响作为一个话题来谈谈我个人的认知。 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论这个话题。1. 实验室设施。 2. 课题选项。 3. 工作热情。 4. 生活性情。 首先来说实验室设施。一般来说, 年龄大的教授的实验室比较老旧, 年轻教授们的实验室比较时髦。 这是因为老教授们的实验室是很早以前就造好了的, 年轻教授们的实验室是新建的。 总的来说, 新的实验楼的仪器设备和布局比较先进和高级。 其次来说课题选项。 大体上来说,年龄大的研究生导师的课题是比较固定的, 也是比较陈旧的。 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很长时间了, 不可能随时变换研究方向和项目, 更为重要的是, 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主要在几十年来积累起来的基础上, 对一些新的知识技术不够熟练。 年轻教授的课题选项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可以跟踪新的科研潮流, 而且他们的知识和技术也容许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然后来说工作热情。 通常情况下, 年老的教授已经失去了拼争的意愿和锐气, 只是想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一些无足轻重的贡献。 他们通常只对研究生做一些理论上的指导, 不会经常与研究生们一起在实验室奋战。但是, 年老的教授们因为德高望重,名声在外, 其社交圈子比较广。 这点对研究生有一定的好处。与此相反, 年轻教授们为了自己的前途, 一定会奋力拼搏, 昼夜奋战, 做实验, 写论文, 与研究生在一起做实验的时间会多得多。但是,与年轻的导师在一起, 要出成果或者扬名天下, 一定得靠自己和导师的共同努力。 最后来说生活性情。 这个很明显, 老教授们已经在心理上相当成熟, 性格稳重, 态度温和。 他们会像父母对待孩子那般来与研究生相处。 年轻的教授可能情绪容易激动, 而且很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很大而脾气急躁。 他们与研究生的关系更像是兄弟姐妹, 而不是师长的身份。鉴于此,要是师生是异性, 有可能造成师生恋的结局。 综上所述, 导师的年龄对研究生的学业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 老教授和年轻教授在实验室设备, 课题选项, 工作热情和生活性情四个方面有一些差异, 各有千秋。 研究生们在选择导师时可以根据这些差异来选择最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教授来作为导师。 这样的话对于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习生涯比较有利。
个人分类: 研究生|57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孩子在什么年龄开始学习骑独轮车比较好?
yanjx45 2019-2-2 07:58
前面的一篇博文中,我介绍了 全球最年幼的独轮车骑手。 其中介绍的当然只是个别特例,他们在 2 岁半时就学会了骑独轮车。这样的儿童可能属于特殊的天才,而绝大多数的儿童,是不大可能在这个年龄学会骑独轮车的。这里介绍的能学会骑独轮车的最低年龄是2岁半,这个年龄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肯定不是开始学骑独轮车的最适年龄。 一般情况下,认为学骑独轮车的最小年龄是 5 岁或身高在 1.05 米以上的儿童。而年龄更大、身体发育正常的少年、青年以至中年人,都是适合学骑独轮车的。 从科学和经验的角度看,孩子到底在什么年龄开始学骑独轮车比较好? 美国著名的独轮车职业教练、专著《 Learn To Ride The Unicycle Quickly and Safely(快速和安全地学骑独轮车 ) 》的作者 Gregg   Vivolo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 “ 骑独轮车是一项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技能,平衡能力本身就是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部分。并不是所有儿童的平衡能力在同一年龄都会达到相同的水平。如果一个特定的孩子没有达到骑独轮车所需的平衡能力,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他很难在这个年龄学会骑独轮车。 当然,总会有例外情况,有时候一个尚未达到足够平衡能力的孩子会在尝试学骑独轮车时发展它。实际上,试图学骑独轮车可能会帮助孩子比在自然状态下更快地发展平衡能力。 根据我教孩子骑车的经验,大多数孩子如果在发展到足够程度的平衡能力之前尝试学习骑独轮车,结果往往会感到气馁和沮丧,学习骑行对于他们并不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几乎总是失去练习的欲望,必须“被迫”练习。在我看来,对于这类小孩,最好是等待 3-6 个月,并在孩子的平衡能力有进一步发展时再试一次。如果孩子还没准备好,就再等 3 到 6 个月。 根据我的经验,我发现年龄 7 到 8 岁是大多数孩子尝试学习如何骑独轮车的适当年龄。在 7 或 8 岁时,大多数孩子的发育状况是都具备了学习骑独轮车所必需的平衡能力。在这个年龄,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心理素质也达到一定程度,能够理解并欣然接受这样的现实:如果他们想要学会骑独轮车,那将需要一段时间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实践。” 根据我多年对独轮车运动的了解和切身经历,我很赞同 Gregg   Vivolo 的上述观点。我的一个孙子是8岁多时开始学骑独轮车的,学习的欲望从一开始就非常强烈,学习的进度远远超出我的预期。而对年龄还不到6岁的更小的孙子则很难真正吸引他们对独轮车产生持续的兴趣。 而且太小的孩子开始学习骑独轮车往往需要特制的车轮直径小于16英寸的独轮车,这类小尺寸的独轮车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市场上能购买到的独轮车的最小直径通常是16英寸,较流行的独轮车通常直径都是20英寸或20英寸以上。 相关链接: 独轮车上的博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464150.html ) 科学网博客圈老年组帅哥之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650344.html ) 中国七旬独轮车手,美国校园矫健身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878157.html ) 报喜:孙子和孙女都学会了骑独轮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884602.html )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119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到底多大算“青年”?
热度 4 ncepuztf 2018-10-23 22:52
1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男的35岁以上就不算青年了,不能再申请。 单位组织的运动会,青年组也是年龄最大限35周岁。 青年教师“教学合格证”考取通知也明确 青年 最大35周岁。 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也是鼓励青年教师,在申报当年1月1日,申请者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要求40岁以下教师参加。 3 学校通知:组织相关师生集中收看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 报 告会,各院系青年教师 代表(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参加,青年应上限为45岁。 由以上可知, 35,40,45岁 都可能是青年的高限,不妨叫 青青年,中青年,老青年 。 以上上限年龄的提出也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长的,似标志着老龄化的到来。 我所在系2年后在职教师几乎全部超过40周岁,估计到时候青年标准会与时俱进。 看到一张图,如下: 想起一首歌: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
个人分类: 说说|2095 次阅读|8 个评论
这是我看到的对高血压最科学的解释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8-8-2 08:03
这是我看到的对高血压最科学的解释 蒋继平 2018年8月2日 今天在微信订阅号人民日报的健康栏目看到一篇文章, 文章的题目是:【健康】全了,各年龄段血压,血糖, 血脂,尿酸对照表,快告许家人。 这篇文章在谈论高血压的话题时, 引用了中国高血压国家中医院临床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杨传华的数据。我看了杨主任的两份表格, 觉得是我看到的最科学的对高血压的解释。 下面我把杨主任的有关高血压的数据如实登录在此, 供大家参阅。 表一。各年龄段正常血压参考对照表(杨传华) 年龄段 (岁) 高压- 男 低压-男 高压-女 低压-女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3 表二。 高血压诊断的一般参考 (杨传华) 血压类别 高压 低压 理想血压 120 左右 80 左右 正常血压 130 以下 85 以下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94 轻度高血压 140-159 90-99 中度高血压 160-179 100-109 高度高血压 180 以上 110 以上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大于140 低于90 低血压 90 以下 60 以下 因为我十几年来一直患有高血压, 所以, 对高血压的相关信息非常关注,经常查找有关资料。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内, 为了对付高血压, 我在美国看了许多医生, 也住院两次。我在超市购物时, 也会利用超市提供的免费血压测量仪进行自我检测。 我的经历告许我, 西医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这种诊断和治疗采用同一个标准, 不分年龄和性别, 也不根据导致高血压的原因来治疗。 实际上, 西医对导致高血压的原因没有确诊的把握。 我在超市的自动血压检测器上测试时, 凡是血压读数超过120, 但是不到130 时,仪器就会告许我, at risk (存在风险),凡是超过130 时, 仪器就会显示:Risk: High (高风险)。这种提醒实在不科学,它不分年龄和性别, 用统一的标准对待所有的人。这给测试的人一个很大的心理压力。我个人认为这是药房的故意行为, 他们已经将医学变成商业行为, 为的是推销他们的药品。 看到杨传华主任的对高血压的解释, 我非常赞同。觉得是真正科学的数据。
个人分类: 健康养生|3766 次阅读|19 个评论
新年说年
热度 4 fdc1947 2018-1-1 08:27
新年说年 2017 年过去了,2018年到来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想起来一些与年相关的事情以及表示“年”的汉字和词语。 我们常常说,年复一年,日子过得很快。现在的人们都知道,一年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围绕太阳一周又一周,引起了地球上的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并不知道这些。但是我们从几个汉字可以看出来,他们正是通过自身的生活及周围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来认识“年”这个关于周围世界的变化周期的。 年字的篆字写法,上面是一个“禾”,底下是一个“千”。楷书化了以后写为“秊”,现在的《新华字典》上还收录着这种写法。 它的原意是谷物成熟,禾是谷物,唐诗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句子,正好可以作年字的诠释。 《春秋谷梁转》称:“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又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到现在我们仍然说“大年”(丰收)、“小年”(歉收)。 在温带地区,谷物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我国很早以来就一直是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谷物的成熟对于古人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这样,“年”字就作为一个时间长度的单位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春秋》是一个编年史,劈头第一句就是“元年,王春月”。几千年来,用“年”字表示年这个时间单位,一直是使用最普遍的。 我们用来表示地球公转一周这个时间单位的汉字,还有其他,其中用得较多的一个是“岁”。 用岁表示年这个时间长度单位,表示了人们的另一种认识方式,那就是天文。 古人看天,没有什么灯光的污染,晚上抬头便是满天星斗。岁(繁体字歲)是木星最早的名称(木星的称呼倒是后来的,有了五行学说之后的事情)。古人观察到,天上的绝大多数星星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称为恒星。但是有几颗星星的相对位置却在变动,古人认为这些星在天上运行,称为行星。其中有一颗被称为岁星的行星,每十二年绕一周天,回到原来的地方。对远古人来说,这是比较精确的结果了。于是,古人把周天的分成十二等分,每一等分称为一“次”,(实际上是把黄道附近的恒星星座即二十八宿分配在这十二个区域里,作为标记并赋予名称)这样,岁星运行到了某一“次”便称为“岁在某次”,作为那一年的名称。一岁就对应着庄稼的一次成熟,也就是一年。 在古人那里,岁字用得很多,三年称三岁。五年称五岁。去年称去岁。白居易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像这样的用法,到了现代汉语中就用得较少了。现代汉语的口语中,岁大多在表示年龄的时候用,十岁、十一岁、六十岁、七十岁如此等等。 认识周围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很明显的标志是气候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就是一个周期的循环,所以,人们也常常用以表示年这个时间周期。用得最多的是“春秋”,“几春秋”就是几年,一直到现在,流行歌曲都还在唱“几度春秋”。 上面说过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就是一年一年地说历史。表示年,也可以说“冬夏”,不过好像不如说春秋的多。当然,还可以说“寒暑”,这与冬夏一个意思 。 人们有时候嫌春秋是两个字,太多了些,便只用一个春字或秋字。人们自叹“虚度年华十八春”,十八春便是十八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就是三年。我年轻的时候,最重要的口号之一便是“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这样 ,人们就从生物的成长周期、天文以及气候三个不同的方面分别认识和表示了“年”这样一个“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 。 人们用来表示年的文字, 用得多的,还有一个“载” 。三年五载就是三年五年。 载字现在有两个读音,一个读去声(与再同音),如装载、满载而归等这些与“车”有关的字都读去声。其派生出来的意思,如怨声载道、风雨载途等当然也是去声。载歌载舞按照习惯,也是去声。 载字的另一个读音是上声(与宰同音),表示年的意思,如三年五载就要读上声。“刊载、登载”也要读上声。文字的读法是习惯。大家都这样读,然后规定下来,就是标准,没有什么更多的道理可说。 现在的问题是:载字为什么也能表示年,它怎么体现了时间的周期性? 载字有一个义项是“开始”,《广韵》:“载,始也。”《诗经·豳风·七月》有诗句“八月载绩”,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道:“八月之中,民始绩麻(老百姓开始纺麻)”。从“开始”引申为“一年之始”,再引申就是“年”。 至于为什么会有“开始”这个义项呢?这是文字学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假借”。古人常常这样做,说白了,就是用同音字写一个别字,写得多了便大家承认,而且都这样写。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这样解释“载”的这种假借:“假借之为始,才之假借也。才者,草木之始也。‘夏曰载’,亦谓四时终始也”。载字的篆字,从上到下三个部分,上面一个“才”,中间一个“戈”,下面一个“车”,以才为音。才的原义是草木发芽(开始),这样,就用“载”表示在开始这个意义上的“才”。又《尔雅》说:“初、哉、首、基、肇……始也”,《尚书》中的“哉生明”就是“才生明”,哉、载都是假借了才,表示开始的意思。载字就是由“开始”(“四时终始”)这个意思引申出“年”。当然,他们传说的夏代以前就把年称为载,这是汉代人的说法,我看不必当真。 以上所说这些表示“年”的汉字,不但作为时间周期的单位,而且也用来表示“岁数”。 年和岁自然不必说,年岁、幼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都与岁数有关。辛弃疾的词句“壮岁旌旗拥万夫”气势恢宏,壮岁就是壮年。 春秋也常常用以表示岁数。年轻力壮为春秋鼎盛,年老力衰为春秋已高。有意思的是春好像只用于年轻人,“青春整二八”就是十六岁。 另一个表示岁数的汉字是“龄” 。现在的普通话中说“年龄”比“岁数”更加普遍,也似乎更加正式。龄属齿,牙齿是表示年龄的一个重要指标。婴儿生乳齿,以后换齿,到老年大多齿落。过去人在一起比年龄,按年龄大小做某件事称序齿。这样,龄属齿就很自然了。一个人从幼龄到老龄,差不多就是人的一生了。 问人的年龄常常说“贵庚?”这里的庚也是指年龄 。 《西游记》里说王母娘娘的蟠桃“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同庚就是同年。《红楼梦》六十三回群芳夜宴,行酒令,袭人抽到的花签上写有“座中同庚者陪一盏”,而“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 为什么天干用字“庚”可以有年龄的意思,我没有看到前人的解释。前人只是说庚有这样的含义,一个是“庚者,更也”,变更,更替,年龄倒是一年年更替的。另一个解释说:“庚,秋也”。庚五行属金,西方、秋都属金,既然庚是秋,用秋表示年,也有道理。两种说法似乎都说得通。 新年来到的时候,我想到的与年和年龄相关的字,就是这些。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幸福、一切顺利。
个人分类: 汉语言|7723 次阅读|7 个评论
东西部人才招聘中的差别:谁更人性化?
热度 1 xuecw 2017-6-1 10:34
偶尔翻看各地的高校招聘,发现东西部高校人才招聘中,有些细节方面的差别。 年龄方面,许多西部高校要求博士:往届毕业生年龄为1977年以后出生,应届毕业生年龄不限。这样的计划都来自省人事厅的统一规划。且进人计划中没有博士副高以上的超过40岁以上的人才需求部分。大概是考虑到此部分人才也没有返回西部去的。自然可以推论,这把年纪要回到西部的可能也是不怎么样的人才。总之,西部艰苦,只要年轻的人才。 而东部高校则各年龄层次的都有,有些高校应聘高级职称的上限为55岁。大概考虑到高级职称越来越难评。 另外,看到杭州人力资源网上某些事业单位的招聘,有一条是“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觉得很人性化。但是许多城市已经没有这一条了。 想起十多年前西北某高校硕士毕业的同学,多半去了广东等东南省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东部地区能够解决家属工作调动,西部地区的地方高校一般都不能解决家属工作。
个人分类: 高教评论|352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长的岁数以及关于年龄的若干问题
热度 7 fdc1947 2016-12-25 08:57
不长的岁数以及关于年龄的若干问题杂说 又快到腊月、近年底了,根据传统习惯,过年就长一岁,哪里会有不长的岁数呢? 有的岁数似乎真的不长,比如,在我们所填的一些表格上就是如此。有些表格或类似的东西是要我们填写的,其中往往有一项——年龄,要求我们填上当时的年龄。填上了,它就不长了。 记得几年前,我到医院看病,用的是我过去的病历,那病历用过许多年了,病历封皮上面有年龄一项,填写的时候我才56岁。看完病,医生在处方上的年龄一项中,也给我填上了56岁,我也只好拿着56岁人的处方抓药去了。十多年这个岁数就不长了。 我想,各位的许多表格大概也是如此。当然,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有幸看到自己年轻时候所填的表,就可以想到,哦,这是我在哪年哪年填的表。但是,自己看自己表格的机会毕竟不多,看到别人的表格,就会有些麻烦了:他到底多大岁数了?有的表上有填写日期,还好办一些,找一找,找到了填写日期就好办。很多表没有填写日期,那就麻烦了。 所以, 我看这种需要填写那里的地方,还是把“年龄”一项改成“出生年月”,如果为了简单,至少改成“出生年份” ,这样问题就会少一点。 填写年龄或回答别人问年龄的时候也会有问题,那就是所谓 虚岁与周岁 。 也先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吧。还是前几年,学校组织体检,其中外科内科等,那都是走走过场、随便问几句话的科目。一位大夫有点相识但不很熟,进去坐下,那大夫就问了一句:“退啦?”“退了。”“你今年多大了,就退了?”“六十七了。”“哦,你比我大一岁。”说完这几句,大夫低头看我的体检表,上面有我们出生年月日。“不对啊!咱俩同岁,我还比你大呢!”这大夫好像吃亏了似的。——他大概也是退休后被临时找来帮忙的。我说的是虚岁,他理解的是周岁。 如今有些人虽然年龄不小了,可是对于虚岁周岁的来历也还是搞不明白。即使说周岁,实际上也弄不清楚到底怎么算。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上,所谓岁数就是指现在是出生后的第几个年头了。同一年出生的,就称同岁。 这里的年,是指夏历的年,比如,今年(丙申年)出生的人,就是一岁,无论是大年初一还是年三十生的,都属猴,都是一岁 。去年(乙未年)生的,就是两岁,都属羊。所以,只需要问属相是什么,就知道岁数了,差不多年龄的人,属相生肖相同,就是同年(同岁)。 这个纪年的办法很好,不必记岁数,只记得属相即可,而属相是一辈子不变的。两个人比大小,只需要一比属相,就比对出来了。属相相同,再看生日。年龄大的,便好像尊贵一点(这一点比外国人重要得多),这个可以理解上面所说那位大夫为什么觉得自己小了就不乐意。 当然, 记自己的年龄总是容易的,而记别人的年龄就不容易 。用记生肖的办法,就容易得多了。当年我母亲能够把她的三代子女及其配偶好几十个人的年龄都记得清清楚楚,靠的就是记住了生肖属相。 有人说,那记忆出生年份不是与记忆生肖等价吗?从记忆的角度看,完全不同,记忆那么多数字与记忆生肖完全不可以比较,更不要说生肖只有十二个,而人的模糊记忆完全可以区别相差十二岁的两个人。 用这个方法纪年,是一到过年,便全国人民都长一岁。有一副非常有名的春联,上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看古人所写的某某人年谱(年表),都是这样写:某某年,一岁,某甲生于哪里。某某年。二岁,某甲的家庭如何了,等等。古书上写的某人,只要是涉及岁数的,什么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都是指称出生后的第几年。这个方法,中国人用了几千年。 但是,西方人记年龄的方法就与我们不同。他们把过了一周岁生日才称为一岁,过了十周岁生日才称为十岁。他们没有过年共同长一岁的规矩。 他们每个人长岁数的日期是自己的生日。 辛亥革命以后建立民国,民国以日本人为榜样,在各方面都学习西方。日本人学习西方,基本上都成功了。旧历废除了,传统医学不再作为正式的医学了等等。我们中国人就不同了,基本上都是进一步退半步甚至退一步。旧历废除了,有人反对,于是退半步,政府办公用阳历,民间习俗用夏历。既过阳历年,又过传统年,改一个名称称春节。传统医学废除了,有人反对,于是退一步,又把“废除”废除了。民国做事多半途而废,连文字也是如此,日本人把一些汉字简化了,而且规范化了,成了“当用汉字”。民国就没有这个本领,汉字简化半途而废,如今国民党的不肖子孙为简化字骂共产党,谁知道他们的“祖宗”才是“始作俑者”。年龄也是如此,民国也搞西化,也没有搞成,于是把传统年龄称为“虚年龄”,把西方年龄称为“实足年龄”,如今普通话分别称虚岁和周岁。 虚年龄(虚岁)和实足年龄(周岁)哪一个更好? 各有长处,各有短处。说不上哪一个更好。 有人说,周岁更准确,根据虚岁,大年三十生的,到第二天年初一就是两岁了,好像说不过去。但是,根据周岁,元旦生的,到了12月31日,仍然是零岁,也有问题。所以,无论虚岁还是周岁,或者人们发明的任何一种岁数,只要是岁数,它们的最大误差都是一年差一天,不可能有哪一个更准确。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又是虚岁又是周岁,说话的时候未免麻烦一点。就像我们说过年,又是阳历年、又是传统年,有时候也要多说几个字才能够分得清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像我们说吃药好要说清楚是西药、中成药还是汤药一样。我们办事情就是进一步退半步,自己给自己找的麻烦。 当然,这种麻烦对于某些人来说倒是一个机会,便于他们为在年龄问题上造假提供了一个借口。前些年,有人的年龄经常随着政策而变,查问起来,那就是一会儿说是虚岁,一会儿说是实岁,虚虚实实,来来去去,能够相差好几岁。 有人说,西方人讲多少周岁,中国人不讲,是因为西方人重视生日,过去中国人不重视生日。还说古人只说生辰,诞辰,那是时辰,不是日期。由于“百度”上这样说了, 现在不少人都跟着这样传,那纯粹是毫无根据的乱说。 先说皇帝的生日,各代皇帝基本上都把自己的生日当成节日。史书上多有记载,例如,唐明皇八月初五生日,就把那天定为“千秋节”, “ 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宋代 太祖的生日二月十六为长春节,太宗的生日十月初七为寿宁节,真宗的生日十二月初二为承天节,如此等等。 清代皇帝的生日称为万寿节,不但在京城庆贺,全国各地大小官员都要带领老百姓庆贺,为此,各地都建“万寿宫”供奉皇帝的长生牌位以供大官带着小官去磕头。 百姓也重视生日,看《红楼梦》里说过生日的情节不计其数。例如六十二回叙说大家给宝玉过生日, 恰逢这一天又是平儿、宝琴、邢岫烟的生日,探春笑道:“ 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她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大太太和宝姐姐,他们两个遇得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宝玉马上说,她和袭人是同一天生,所以袭人记得清楚。可见不但主人过生日,连丫鬟也过。所以,说中国古人不注重过生日是没有道理的乱说。 至于生辰、诞辰的辰,就是指日期。辰可以作日解。 《左传·成公九年》记载“ 浃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浃是十二地支,辰是日,浃辰就是十二天,从某一个地支比如从子日到亥日,从丑日到下一个子日等等。过生辰、诞辰都是指那一天,绝没有指哪一个时辰的。 总之,中国人重视过生日,不是受西方人的影响,而是古来就是如此。但是, 中国人的过生日,只是过生日,主要是庆寿,并不因为过生日而增长岁数。 最后说说“周岁”。古人说“周岁”就是指一周岁,或说“朞(音 jī ,亦写为期)岁”。用不着说“一周岁”,周就是指一周。古代汉语中没有见到那一个成年人说四十五周岁、五十周岁的。说四十周岁、五十周岁等都是现代汉语。 另外,“周岁”与“周年”绝然不同。周岁是小孩子一周岁,周年是人死了一周年。 一个用于生辰,一个用于死日,绝不可混淆。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8406 次阅读|16 个评论
导师与研究生不是同时变老
热度 5 wangdh 2016-10-24 12:14
导师与研究生不是同时变老 王德华 前些日子读到一句话,意思是作为研究生导师一定要记住:“研究生总是处在相同的年龄,而导师却在一年年变老” 刚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还是有些触动的,琢磨了许久。是啊,一届一届的研究生总是处在相同的年龄段,而导师则在每年的送老迎新中,一年年变老。这个事实就要求导师每年都应该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方面做出调整。 心态需要调整 :导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很多事情会有新的认识、理解和感悟,会有新的经历,处理问题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学识和见识等方面也会有些改变和提升,也就是说逐渐成熟起来。但对于每年新招收的研究生,却没有这个变化。由于他们的年龄相对稳定,导师在心态上,在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方式和交流方式等方面,是需要进行一些调整的。 保持热情和激情 :导师对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学术规范,研究积累,甚至研究组的文化、传统,研究组的规矩等,尽管对不同届的研究生已经讲过很多很多遍了,但对于每年的研究生而言都是第一次。导师需要保持初始的热情和激情,要不厌其烦,要耐心。有些事情还需要反复唠叨。 保持学术兴趣 :导师随着阅历增加,对生活的理解深刻了,对专业方向的理解加深了,视野也更加宽远了,对学术的兴趣也更加浓了。这些改变一定会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师生关系 :随导师年龄的增长,师生之间年龄的差距逐渐拉开,个人见识和兴趣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也渐渐拉大,师生关系的很多细节也就发生了变化。学生在很多方面会觉得导师落伍、固执、保守,导师也会觉得学生越来越不实际,幼稚、空想,很多方面也越来越看不惯。这就是人们说的代沟问题。一个有利的方面是,导师的个人经历和指导研究生的经验逐渐丰富起来。 年龄的不对等增长,是每个导师和研究生都会面临的一个现实,对年长的导师尤其突出。导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研究生也应该了解导师的这个特点,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导师,也应该在很多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师生要最大化发挥双方优势的地方,如导师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看问题越来越敏锐,研究生一直拥有年轻人专有的聪慧、活力和阳光等,相互促进的地方结合起来是最佳状态。 作为导师,提醒自己是有必要的:研究生永远处在青春年华,你却在逐年变老。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7977 次阅读|8 个评论
诺贝尔物理/化学/医学奖获奖最佳年龄分布
热度 8 zhpd55 2016-10-7 20:34
诺贝尔物理/ 化学/ 医学奖获奖最佳年龄分布 诸平 1901 年以来到 201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以及生理或医学奖共颁奖 325 次,共计有 590 人次获奖,那么这些获奖者在获奖时的年龄分布有何规律?究竟何时年龄段获奖人数最多?即不同学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最佳年龄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1 平均年龄 1901-2016 年诺贝尔奖当中的物理 / 化学 / 医学奖的颁奖次数与获奖者以及平均年龄统计结果见表 1 。 表 1 1901-2016 年诺贝尔物理 / 化学 / 医学奖统计结果 奖项分类 物理学奖 化学奖 医学或生理学奖 合计 颁奖次数 110 108 107 325 获奖者 / 人次 204 175 211 590 平均年龄 / 岁 55 58 58 57 总年龄 / 岁 11305 10178 12203 33686 2 获奖年龄分布 由图 1 可知,物理学奖得主获奖时年龄在 45-49 岁之间的人数最多;而化学奖得主获奖时年龄在 50-54 岁之间的人数最多,但是,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要更大一些,高峰期是在 60-64 岁之间,这些也可以视为获得诺贝尔奖的最佳年龄段。除此之外,物理学奖获奖时的次佳年龄段是在 40-64 岁之间,获奖人数仅次于最佳年龄段,而且基本相当(除最佳年龄段 45-49 岁之外);而化学奖获奖时的次佳年龄段在 55-64 岁之间,也是获奖人数较多的年龄段;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时的次佳年龄段是在 45-59 岁之间,获奖人数仅次于最佳年龄段,而且获奖人数较多。 图 1 1901-2016 年诺贝尔物理 / 化学 / 医学奖得主年龄统计结果 3 阶段性平均年龄变化 由图 2 可知, 1901-2016 年诺贝尔物理 / 化学 / 医学奖得主10年分段平均年龄统计结果显示, 3 个奖项的共同特征是10年平均年龄在逐渐增大。 图 2 1901-2016 年诺贝尔物理 / 化学 / 医学奖得主阶段性平均年龄统计结果
个人分类: 新观察|9494 次阅读|14 个评论
诺贝尔奖:出成果的年龄(已知)与发表的期刊(未知)
zlyang 2016-10-7 12:01
诺贝尔奖: 出成果的年龄(已知)与发表的期刊(未知) 诺贝尔科学奖的代表性成果,都发表在哪里? 科学家出重要成果年龄变大,如 2011年PNAS的《Age dynamics in scientific creativity》, 应该可以统计一下。 统计一下诺贝尔科学奖的代表性成果发表的地方,应该对我国科技论文的合理评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http://www.pnas.org/content/108/47/18910/suppl/DCSupplemental Benjamin F. Jones, Bruce A. Weinberg 有没有现成的研究结果或数据? 相关链接: 2016-10-03 ,“ Zenas 公理 ” 2016年进一步被外国人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06491.html 2011-11-20,科学家出重要成果年龄变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09890.html Benjamin F. Jones, Bruce A. Weinberg. Age dynamics in scientific creativ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2011, 108(47): 8910-18914 (NOV 22 2011) http://www.pnas.org/content/108/47/18910.full http://www.pnas.org/content/108/47/18910/suppl/DCSupplemental Ewen Callaway. Young scientists lead the way on fresh ideas. 18 February 2015 http://www.nature.com/news/young-scientists-lead-the-way-on-fresh-ideas-1.16934?WT.ec_id=NATURE-20150219 Analysis of millions of papers finds that junior biomedical researchers tend to work on more innovative topics than their senior colleagues do. 武夷山,2012-10-18,科学计量学开放基金申请本月底截止,有意者抓紧时间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23753.html 2012-09-25, 世界科学大奖成果,都发表在哪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16591.html 刘立,2016-10-03,掀起你的盖头来:大隅良典获诺奖 的两篇论文面上分析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1006541.html 刘君 2016-10-5 02:08 话说某211大学某学院的一把手受到屠呦呦光辉事迹的启发,担心自己学院发表的“具有极高影响力,但只发表在了低档次期刊的重要成果”被埋没掉。于是就出台一项规定,只要是本单位署名的的文章,不管是发表到多低档次的刊物上,只要是作者本人认为非常重要,那就可以直接申请做全单位学术报告。如果反响很好,单位就会后续把此人给捧起来。 然后呢?就没然后了。。。 杨正瓴 2016-10-6 12:09 【不管是发表到多低档次的刊物上,只要是作者本人认为非常重要,那就可以直接申请做全单位学术报告。如果反响很好,单位就会后续把此人给捧起来。】 这是个好主意! 博主回复(2016-10-6 12:12) : yes, it is a good ide a. 其它链接: 张蕾,光明日报,2014-04-10,《自然》文章:时间滞后将威胁诺奖地位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1709.shtm Santo Fortunato. Prizes: Growing time lag threatens Nobels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08/n7495/full/508186a.html Nature 508, 186 (10 April 2014) doi:10.1038/508186a Published online 09 April 2014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08/n7495/full/508186a.html 等待诺贝尔奖的平均时间继续呈指数态增长!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5071 次阅读|1 个评论
[讨论] “天才儿童出生 父亲年龄较大”是真的吗?
热度 16 zlyang 2016-7-5 13:21
“ 天才儿童出生 父亲年龄较大 ” 是真的吗? 天才儿童出生 父亲年龄较大 , 医生在线网 ,2011-09-20,来源:华商网 http://yunfu.51daifu.com/2011/0920/4C0AD3DCC174T417024.shtml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想让自己的宝宝出生后就是个天才。那么纵观天才孕育规律,你能找出那些模仿的痕迹呢? 法国遗传学家摩里士的研究成果表明,男性精子素质 在 30 岁 时达到高峰,然后能持 续 5 年 的高质量。 我们还调查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家庭出身、双亲匹配,出生环境及孕育他们时的天体运行、季节变迁、父母体多种生物种钟的运行等等,总结出怀生天才儿童的符合节律优生学理论的条件。 规律一、天才儿童的98.8%是男性。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1901-1985年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医学或生理学奖三种自然科学奖得主。总人数共330名。(人次大于此数。因有同一人两次获得者。如居里夫人,曾获得物理和化学奖各一次)获奖的330人中,男性326,女性4。男性为总数的98.8%。 规律二、天才儿童的93.3%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    330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有308位出生于医生、文化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教师等家庭,为总数的93.3%。 规律三、天才儿童孕育时,其父亲年龄较大。   ●调查发现:天才儿童孕育的父亲年龄在 32-48 岁(四八至六八)者,点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强;   ●父亲年龄在 30 岁(而立之年)及以上者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强;   ●百分之百的父亲年龄大于男子性成熟的 24.6 岁。   如小布拉格(Willian Lawrence Bragg,1890-03-31 ~ 1971-07-01,获1925年诺贝尔物理奖),其父孕育他时28岁。 又如尼•玻尔(Nids Henril David Blhr,1885-10-07 ~ 1962-11-18,获1922年物理奖)其父孕育他时32岁;阿 • 玻尔(尼 • 玻尔之子,1922-06-19,荣获1975年诺贝尔物理奖),其父孕育他时36岁;伊伦娜 • 居里(1897-09-12 ~ 1956-03-17,获1935年化学奖),其父孕育她时38岁;费米(Enico Fer-mi, 1901-09-29 ~ 1954-11-25, 获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父孕育他时44岁。 规律四、天才儿童父母门当户对 他们的出身、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工作性质、年龄、气质(性格)、血型等协调匹配非常好。 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伊 伦娜 • 居里,她的母亲是居里夫人(Marie Sklodlwsl Curie, 1867-11-07 ~ 1934-07-04)父亲是皮埃尔 • 居里(Pierre Curie,1859-05-15 ~ 1906-04-19)教授。 其父母的出身, 一位是医生,一位教师,门当户对;父母的年龄差 是8岁又176 天,且男大于女,年龄相当,他们的气质是一阴一阳(心理学是为“ A+B ”),性格协调;都学的是物理专业,又都是物理学硕士,且共同研究放射性,文化程度既相当工作性质也相同。工作中,皮 • 居里负责理论方面,综合、提炼实验数据,撰写论文,充分发挥其情商高极之特长。居里夫妇在放射性研究中工作协调非常好,对事业成功很有利,对子女的潜移默化教育效果也非常好。他们都喜爱远足旅游,兴趣爱好一致……居里夫妇生育一位诺贝尔奖金得主,一位文学家。两个女儿与其多种生物钟的运行协调匹配有密切关系。 相关链接: 蒋永华,2016-07-05, 男婚女嫁:绝配的年龄差距男比女大15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946-988771.html 感谢您的评论!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7789 次阅读|46 个评论
012三十五岁以后的性和谐
ggjjhh 2016-1-13 15:42
三十五岁以后的性和谐 金华 译 纽约有一对20岁结婚的夫妻,性生活一直很完满,但30岁以后,丈夫不再用深情的目光看着妻子,每当她踌躇地想引起性生活时,他总是叉开话题。性生活越来越少,俩人的感情出现裂痕。 相反,一对加利福尼亚夫妻进入40岁后,他们的性生活却变得更和谐了。他们虽然不再象新婚夫妇那样经常在卧室中嬉戏,却感到灵与肉交织的烛光从没有现在这样明亮。 如何看待这两对夫妻之间的差别?“关键在于知识和理解力。”北卡罗来纳州性治疗和研究协会主席、临床精神分析专家萨莉·舒马赫说,“一对夫妇进入中年,他们的身体、生活习惯和性反应都要发生变化。”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会经历生理的、精神的、和激素的变化,并逐渐地、微妙地波及身体的各个系统,包括最活跃的性器官--大脑。“能够反思自己和配偶发生了哪些变化的男人和女人就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舒马赫说,“甚至可以改善他们的性生活。” 对妇女来说,变化来自更年期。更年期是由于雌激素减少,导致停经,一般发生在50岁之前。但这一过程通常开始于45岁左右,持续四至五年。在这一生理变化阶段,妇女的阴道组织变薄、干涩和润滑缓慢。在身体发胖的同时生殖器官却失去保护性的脂肪。曾经是令人愉悦的性结合现在却可能感到不舒服,甚至很痛苦。不了解这些自然的生理变化,她可能抱怨丈夫太粗暴而拒绝性生活。她的丈夫可能错误地认为她对自己失去了兴趣。 男人也要经历激素的变化。影响男人性冲动的睾丸激素在20~30岁时达到巅峰,以后逐渐减少。法国一项对20~60岁的1408名男子的研究表明,40岁以后睾丸激素减少25%。纽约西奈山医学院“人类性能力研究项目”成员苏尔·夏威比较了77名45~74岁的已婚男性,结论是性的兴趣、需求和能力随着睾丸激素的下降而递减,尽管性的满意程度变化不大。由于血液流动的改变,中年男子的勃起不如年轻人那样坚实有力。 然而,这些变化不应妨碍完满的性生活。例如,如果女方感到不适,双方可以变换一下位置,或者使用价格不贵又很容易买到的医用润滑剂。40多岁的男人不太坚硬的勃起也不会影响他达到性高潮。纽约男性功能障碍研究协会负责人、泌尿专家E·道格拉斯指出,“假如勃起的比例是0到10,那么6或7就足以使一些男人及其配偶感到满足。” 专家们认为,夫妻双方只要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就能加深双方的感情,获得更美好的性生活。中年人要想使性生活更完满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节奏。“在年轻人中间,性是快速而猛烈的”,斯坦福大学的人类生物学教授赫朗特·卡察督廉说,“就象鞭炮那样容易点燃和爆发”。20多岁的男人可以在2到3分钟内达到高潮,而他的妻子需要2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兴奋的顶点。“她还处在兴奋之中,而他却早已经结束了。” 但是,当男人变老时,速度的变化就从“快板”变为“慢板”。由于血液流动变慢,40~50岁的男人达到高潮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样,丈夫的节奏更是适合妻子,双方更容易演奏出“和谐的乐章”。1994年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20岁的女人在性生活中能够达到性高潮的比例在所有研究对象中是最少的,而40岁的女人达到性高潮的人数最多并且持续时间也长。如果一位丈夫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使妻子快乐,他自己也会更加快乐。 2、采取行动。“年轻的男性看到乳罩就可能勃起”,美国性教育和治疗专家委员会主席朱迪思·塞弗说。但35岁以后,妻子的亲吻和爱抚比他所见到的东西更容易使他动情。25~29岁的男人看到裸露的妻子有51%人动情,而40左右岁的男人能动情的只有40%。纽约性和婚姻诊疗专家雪莉·祖斯曼说,“一旦夫妻双方懂得动作比线条更能引起配偶注意,他们的性生活将会得到戏剧性的改进。” 3、保持平衡。不少男人记得,刚结婚时他始终是“带头人”,紧紧地把妻子搂过来,低语着情话。但是20年后,她却常常是“积极分子”。 激素的变化使夫妻在跷跷板上位置发生了变化。男人和女人都分泌睾丸激素和雌激素,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成比例地变化。男人雌激素增加、睾丸激素下降会使他更乐意顺从妻子,而女人雌激素下降、睾丸激素增加时,她可能变得更武断。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必要的激素,维护身体健康。 4、大胆尝试。随着夫妻双方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多和彼此信任程度的加深,在对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性生活看法上忌讳较少。“刚结婚时,我难以想象自己会说‘摸我这儿’”,一位女性说。“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我们之间的差异反而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情意。” 祖斯曼认为,“应该转变观念了,或者说用新观点看老问题。”她要求自己的病人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夫妻生活中去。“你们在一起淋浴吗?”祖斯曼问道。夫妻俩面面相觑,妻子腼腆地回答,“我们曾经这样做过”。“再试试。”这位诊疗专家建议说。他们采纳了医生的建议,的确管用。“生理上的结合不是一切”,祖斯曼说,“它象一句关于旅游格言:到达终点只是欢乐的一半。” 5、以少胜多。芝加哥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25~29岁的人每周性生活两到三次者占50%,而40左右岁的人这一数率下降为30%。还有45%的40左右岁的人每月只有两、三次性生活,但认为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生理上都能够得到满足的人数却大大多于年轻人。 当频率降低时,夫妻双方应当认识到,每一次结合会变得更有特殊性,片刻时光都是期盼而有意义的。在稳固的夫妻关系中,很少强调多么经常,更强调多么美好。“我发现,40岁左右的人往往能记住令人消魂的‘这一时刻’或‘那一时刻’,相反,对年轻的夫妻来说,可能都是模糊的。”祖斯曼说,“它不再是每天的生活,但却意味着更多。” 译自:美国《读者文摘》1995年第11期第10-16页。 原载:《大家健康》1996年第9期第24-25页。(编辑:李峰)
个人分类: 已发译文|1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年如‘水’是一种生活之道
热度 1 lin602 2015-12-9 23:41
近期时常想这样一个问题,接近退休,如何生活? 今天晚上与年龄相仿的朋友散步聊到这个问题,刚刚一美国同学与我电话也说上这个话题。 我觉得,用‘水’的风格与特性作为自己对待生活的标准,可能最为合适。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六十耳顺,内含着一个意思,听什么都觉得不刺耳。因为生活的磨砺已经让自己看懂了人生,特别是对年轻人或身边的人,可以从两面性、双刃剑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各人说的话,同时更有一种宽容的态度来看待与对待不同的看法与意见,因为我们都犯过错,都有过过失。这种风格其实如‘水’。 年轻时如‘火’,激情四射 ,天生我材必有用!中年如‘山’,遇事扛得住,泰山压顶不弯腰!年老要如‘水’,顺其自然。 年轻人喜欢咖啡或可乐,中年喜欢浓茶,而年老要喜欢‘纯水’,无味!这不完全是口味,而是对待生活的一种选择。权、钱、官、利、物,房、车都是身外之物,LV包与几十元的小包应该都差不了多少,都可以装钥匙与手纸甚至手机,甚至在眼中没有差别。‘真水无香’---无香才不厌。 大家见过水面的倒影,象镜子一样。但是,一定要风平浪静,没有下雨,更不投石(利益),这水面才有镜子的功效。 如果在当今物欲横流、风云变幻、权钱当道的年代,能够心静如止水,可以看到世界的美,看到人性的美,心平气和地快乐地生活着,让生活更加美好与享受。 一个年龄一个风格,一个年龄一个追求,一个年龄一个心境! 如‘火’的年龄如果如‘水’让人觉得没有朝气,相反,如‘水’的年龄如果如‘火’,则可能‘自找苦吃’,甚至让人觉得还没有完全成熟。 不早了,该睡觉了。
24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年龄与科学创造力关系
热度 1 st69786 2015-11-9 00:02
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年龄与科学创造力关系 贺飞 马信 北京大学 张端鸿 同济大学 【按】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先生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学家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全中国人的光荣和骄傲。为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10月8日,中国科协会同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办“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适逢这一喜事,为进一步挖掘科学历史、总结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宣传中国科学家的成就,《科技导报》2015年第20期出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特刊。 【摘要】分析了诺贝尔科学家得主的年龄和创造力关系,探讨了科学家一般是在什么年龄产生其诺奖重大突破的、科学家的科学创造力高峰在不同学科是否存在差别、不同学科的科学创造力高峰是如何随时间演化的等3个问题,讨论了影响科学家科学创造力高峰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得主, 科学创造力, 年龄 点击下载全文: 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年龄与科学创造力关系.pdf 引用本文: 贺飞, 马信, 张端鸿. 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年龄与科学创造力关系 . 科技导报, 2015, 33(20): 72-75.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84 次阅读|2 个评论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热度 5 rongqiaohe 2015-11-4 08:30
二胎全面开放了,有些大龄,甚至更高龄的夫妻想要第二胎。。。 【身边的范例一】:一对夫妇40左右要了孩子。儿子刚上大学,快60岁的父亲脑溢血,住了院,家庭乱成一团,后边的事情无法收拾。。。 【身边的范例二】:我们都五六十岁了。最近一次同学聚会,有位生第二胎的同学打电话,说她来不了,她感叹道:“这辈子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要了第二胎,我都五六十岁了,还在为孩子的小升初奔忙,急得火上头。。。这辈子就为孩子活着了。。。” 【身边的范例三】:几年前,一位朋友二婚,有了孩子。有一次,大家在一起,他饶有兴趣,见人就谈:“我五岁儿子很聪明”。然而,我们这帮五六十岁的人,已经没有兴趣听他唠叨这样的话题了。他发现大家有些“冷漠”。于是,五十多岁的他,只好找80后,二十多岁的年轻夫妇去聊天。可是80后的年轻人觉得怪怪的,从习惯上又接纳不了他。。。 年轻人带孩子,熬一夜,第二天中午迷糊一阵就恢复过来了。 老年人带孩子,熬一夜,第二天昏昏沉沉,第二天中午睡不着,血压升高了,血糖升高了。。。 请记住“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是符合生命科学规律的。
个人分类: 浅谈|3559 次阅读|5 个评论
对称、美、年龄
smallland 2015-9-18 17:48
进化心理学研究对称与美,似乎有点过分。比如,拿精密卡尺测量两边的耳朵,然后测百米速度;样本多了,应该有规律。显然,一边耳垂多出一点,不影响速度,不像高速运行的车辆,差一点就跑偏--人的速度毕竟没那么快。 其实,除了明显的先天畸形,遗传因素与美的程度,其关系可能被夸张了。更多的不对称,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因素加上自身因素决定身体两边的对称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出现不对称。当然,保持对称的能力肯定与遗传素质有关系。 在选择配偶时关注对称(当然不是刻意关注,只是一个无意识的判断)与年龄有关,就可以推论:雄性比雌性更在意对称问题。幼体很少有明显的对称问题,如果不是遗传因素造成的,不对称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明显。40岁能保持童颜,但不容易隐藏对称问题,比如眼睛一个大一个小或偏脸。 雌性更在意雄性的能力和财富,年龄不是问题,是否对称也就不重要了。
2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辞官”与“辞职”的年龄建议
热度 3 lilianda 2015-5-4 08:01
“辞官”与“辞职”的年龄建议 李连达 李贻奎 近年不同行业、不同机构、不同人群的退休年龄不尽相同,有些混乱。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辞官”年龄以 60 岁为宜 建议各行各业,省部级及以下的各级行政领导,一律以 60 岁为宜。只有上限(辞官的最高年龄),不设下限(辞官的最低年龄)。其目的是防止当“官”成瘾,留恋特权,无限期的“以权谋私”。 60 岁“辞官”应作为硬性规定,不宜“灵活掌握”。 二、“辞职”年龄以 60-70 岁为宜 “辞官”不等于“辞职”,不担任行政领导职务,还可以做普通劳动者,继续为人民服务。例如教育部长、学校校长“辞官”后,可以做教师;卫生部长、医院院长,可以做普通医生;文化部长可以做演员(如英若诚);卡特总统、基辛格总理可以做教师。国内外不乏先例。 “辞职”(退休)年龄下限为 60 岁,是对劳动者权益的界定,必须年满 60 岁或工作一定年限以上,才能享受退休的各种优惠条件。“辞官”(退休)年龄上限为 70 岁,则是劳动者继续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尽义务的最高时限,也是对老年劳动者的关怀和爱护。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及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有些人虽已至“古稀之年”,但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有能力有愿望继续为人民服务,发挥余热,多干几年。另一方面,我国很多行业缺少老教师、老医生、老工人、老艺术家、老专家、老工艺师等。他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能力很强,是经过几十年、千锤百炼的能手,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宝”,弃之不用,岂不可惜!在健康和自愿的原则下,允许他们为人民服务到 70 岁,是否可以考虑? 三、特殊职业劳动者的特殊考虑 有些职业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危害严重,如矿工、核电站、雷达站、毒性严重的化工厂等,职业病高发(如尘肺、核辐射病、化学中毒等),这些劳动者的退休条件、待遇、年龄等,应另作规定。
283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