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年龄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年龄

相关日志

[转载]诺奖得主告诉你:几岁拿诺贝尔奖最合适?
redtree 2020-10-4 23:22
诺奖明天开始陆续揭晓!诺奖得主告诉你:几岁拿诺贝尔奖最合适? 因为疫情,2020年的诺贝尔奖将在10月5日明天开始,分日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公布各个奖项的得主。 那么问题来了,几岁拿诺贝尔奖最合适? 去年4月,Nature Index 刊登了丹麦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的物理学家拉斯姆斯·比约克(Rasmus BjΦrk)关于诺贝尔奖得主年龄的调查结果。 比约克根据诺贝尔基金会官方披露的数据,整理了178名诺贝尔物理、化学、经济、和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和发表他们获奖成果时的年龄。 从图片可以直观地看到,平均而言,物理学家是最早出成果的,42岁就能进行改变世界的科学发现;然而他们的等待时间也是最长的,平均要再等近24年,方能接过属于自己的诺贝尔奖章。 在所有诺贝尔科学奖领域里,物理学家进行他们的获奖研究时年龄最轻,化学家则相对大器晚成。图|Rasmus BjΦrk 化学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获得诺贝尔奖,这已经是分析数据中,诺奖得主里等待时间最短的了。图|Rasmus BjΦrk 01 意气风发奎洛兹:我29岁就有了重大发现!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要首先给大家介绍的一位WLF会员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不多不少等了24年。 在第三届WLF紧锣密鼓的筹备期间,奎洛兹在与WLF的网络连线中,表示从他得知自己获奖到典礼这个过程是一段非常美妙的体验,他也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科学热情带给更多的人。 奎洛兹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图|WLF独家 1994年,28岁的迪迪埃·奎洛兹离博士毕业还有6个月。他正在为自己的博士课题烦躁:探测到恒星上的一颗轨道行星。 探测行星需要很长时间,但他很快就要毕业了,他总觉得自己要完不成了。然而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他发现在他颇为熟悉的恒星飞马座51外面有着什么东西。 刚开始,奎洛兹慌张了,他觉得一定是仪器坏掉了。后来,他反复推敲思索,排除了所有可能,在心中写下了答案:他发现的是一个行星,正在绕着飞马座51运行。也就是说,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已知的围绕着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的系外行星! 他还是怀疑自己搞错了,焦虑万分地将他可能搞了个大新闻的消息告诉了导师马约尔(Michel Mayor)。 奎洛兹笑着回忆,当时马约尔非常淡定地安抚了他,给了他很多的信心。马约尔对他说:“哦,是吗,也许你是对的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吧。” 马约尔来实验室和奎洛兹一起研究数据,并且找到了扎实的证据论证了奎洛兹的观点:这真的是一颗行星。于是,在奎洛兹29岁时,他们一起公布了这个重大发现。 但是奎洛兹后来才知道,马约尔当时并不相信奎洛兹的说法,他只是想向学生展示友善,不要打击到学生对于科学的热爱。 奎洛兹说自己真的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能够跟随着非常棒的导师,一起有最疯狂的科学探险,一起获得了重大突破。接着很多人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在其后用各种技术方法发现了成千上万的行星,一起让行星探索的领域更加蓬勃壮大。 饶是如此,奎洛兹也要等到53岁时,才拿到属于自己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章。 02 最年长诺奖得主古迪纳夫:我的年龄刚刚好 WLF曾向大家推送过现年98岁高龄的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约翰·班宁斯特·古迪纳夫(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的故事。 这位因为姓氏原因被称为“足够好先生”的科学家,去年成为了诺奖史上最年长的得主,今年仍然在科研路上辛勤耕耘,5月份连发两篇《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新型电池材料的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有望极大地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并增强电池性能。 “足够好先生”出生于1922年——石油时代初期。以比约克的研究数据来看,到50来岁才因为能源危机,开始思考如何将电力储存在微小的包装中的古迪纳夫显然已经落后了。这个年龄段,对于很多人而言,已经是功成名就、知天命的年纪了,而古迪纳夫刚刚摸到了他事业的新方向。 在70年代,德克萨斯州的监管机构鼓励使用煤炭发电。而现在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家开始关注环境影响。 2015年,93岁的古迪纳夫决定创造一种更安全、更低成本、更轻巧的固态电池。即使和年轻时一样,他惊世骇俗的想法又遇上众多的不理解与冷遇,他仍然又一次充满激情与干劲地投入了新的领域。他在接受QUARZ采访时乐呵呵地表示世界需要一种超级电池,能够更好地解决能源争端和缓和气候危机,而“我今年只有93岁,我还有很长的时间来努力,我希望能在我拿不动薯条之前解决这个问题。” 他曾经的脑洞带领着我们步入了新科技的时代,我们现在才能拥有锂电池供电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和电动汽车。 或许仍然年轻、仍然火力全开的古迪纳夫会带给我们新的“足够好的“技术,永久地解决燃油问题。 2019年,97岁的古迪纳夫在诺贝尔获奖感言中这样说道:“活到了97岁更让我明白,我可以做成任何事情。” 古迪纳夫在获得诺奖后,仍然活跃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开发新的聚合物。 而古迪纳夫在之前的《纽约时报》中也这样调侃:“我总是在正确的时刻,遇上恰好的机会。我真的十分感激在我的人生的不同时期都能有大门向我敞开。我这个年纪有新的想法真的是最合适的,因为我压根不担心丢工作!” 要成为诺贝尔得主,每个人经历的路并不相同。有的人如威廉·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23岁就发现了关于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定律,25岁与父亲一同成为了1915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至今,布拉格仍然是最年轻的科学领域诺奖得主。 也有像古迪纳夫这样的人,在漫漫人生路中不畏惧改变,也不害怕流言蜚语,在即将百岁的高龄仍能够轻松自在地说一句:我的年龄刚刚好。 或许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最好的年龄。只要你愿意,任何年龄,都是最好的年龄。 作者:Kai 来源: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题图丨本报资料图片,摄影:陈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2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人员规模及年龄、教育结构分布
WHQ2015 2020-2-29 21:04
1、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 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万人,其中女性14927万人。在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年龄35岁及以下的6023万人,年龄在36至54岁之间的14848万人,年龄55岁及以上的10551万人。 表1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单位:万人、% 2、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 2016年,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包括本户生产经营人员及雇佣人员)1289万人,其中女性609万人,年龄35岁及以下的272万人,年龄在36至54岁之间的751万人,年龄55岁及以上的266万人。 表2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单位:万人、% 3、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 2016年,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1092万人,其中女性444万人,年龄35岁及以下的215万人,年龄在36至54岁之间的668万人,年龄55岁及以上的209万人。 表3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单位:万人、% 注: 1.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指在农业经营户或农业经营单位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累计30天以上的人员数(包括兼业人员)。 2.四大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3.中为咨询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语学习的最佳年龄和临界年龄
huangker 2020-1-19 20:33
夸克科学院分享第四期 分享主题:英语学习的最佳年龄和临界年龄 主讲人:黄传科 时间:2020年1月19日,20:00 地点:夸克科学院微信群 主讲人简介:中科大硕士,中科院博士 夸克科学院编程和电子电路主要教师 曾任私立学堂骨干教师,负责学生运动,科学等全方位教育 参加过6次马拉松,曾经从安徽骑行到成都,历时21天 主要内容: 1、语言学习最佳年龄和临界年龄的说法 2、孩子成长需要足够的实物,语言能力也一样 3、儿童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缺少正确的教法 家长们大家晚上好,我是黄传科,英语资料正在整理中,弄出来之前,我们还是来讲一讲英语学习的关键性和重要性,人都是有惰性的,只有涉及到关系自身重要性的东西后,我们才会去认真执行,那我们还是来把这些重要性,原则讲透吧。前几天我看到,衡水中学的学生日常生活时间安排表,可以发给大家看一下。 早上5点半起床,洗漱整理内务;然后5:35往操场跑,请注意5:40,五分钟之后非值日生离开宿舍;5:43分值日生离开宿舍等等。关键我们看看吃饭时间,吃饭时间好像只有几分钟?高三学生吃早饭时间,6:30,到6:34高二学生吃早餐,6:38高一学生吃早饭,七点回到教室,这个时间分得特别细,精确到分钟,晚上22:10分睡觉。据说他们大便时间、小便时间都有严格要求。24小时无死角管理,成绩、德行、卫生全部良好管理,发呆、吃零食都属于扣分范围。 如果将来我们的孩子也要面临这样的竞争,胜算的把握有几分呢,与其到时候拼了命去勉强应付,倒不如提前做好布局。如何提前做好规划,尤其是在现在中考,高考录取率有很大调整的情况下,是非常关键的,有这样思考过的家长可以发表一下你们的想法,改天我也写一份我的想法可供大家参考。今天不是有家长问语文怎么学的吗,其实这个就是语文,写得好,考虑得周详,就是思辨能力强,实际做事的过程中才会得心应手,这个跟古代的策论有点像,当然我也学得不好,只不过沾了一点边而已。 好了,我们现在继续讲一下英语学习的一些原则性问题,英语学习的成效好坏,决定于几个主要的因素: 一:年龄 语言学习有最佳年龄和临界年龄的说法。最佳年龄是指具有最高的语言敏感度,只要给一个合适的语言环境,就可以自然地学好语言。临界年龄是指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就很难学习新的语言了。英语学习的最佳年龄是八岁以前,临界年龄是 12-14 岁。在合适的年龄内学习英语才会有理想的效果。 二:语言浓度:孩子的成长需要足够的食物。语言能力的成长也一样:孩子必须在具有足够浓度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如果学习量太少,就如同食物不足的孩子一样,绝不会停下来不长,而是成长为病体。现在小学学生英语教育的教材,就严重偏少,只是当个兴趣玩玩而已。 三:正确的教学方法:儿童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然而缺少师资,特别是缺少正确的教学法,导致错误的英语学习方式,反而害人。因此相当多数的英语教学课程可以说在误人子弟。选择原版的视听英语教程,比上培训班效果更好! 我们今天主要来谈谈年龄因素,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英语最好?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一是认为语言学习越早越好,所以孩子还没出生,有人就开始做英语胎教了。更多的家长在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把英语和汉语一起教给孩子。另外一种意见相反:母语都没有学好,过早学习外语,会妨碍汉语的学习,还不如等汉语打下较扎实的基础,中学以后再学英语也不迟。这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太早和太晚都不合适。学英语有一个最佳时间,错过后会大大影响学习的效果。 语言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八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可以很轻松地掌握任何语言。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管放到任何地方,都能很快地学会当地的语言。十二岁之后,学习新语言就会变得比较困难,勉强学会也带有原来的口音,甚至不少人根本就学不会当地方言,但可以听懂。所以很多人青年时期移居外地,但几十年后都保持自己的家乡口音无法改变,如诗句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这充分说明学习语言跟年龄有很大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超过十二岁就学不会英语,即使成年后也有可能学会方言和外语,但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很难保证语音的纯正,会有浓厚的口音。如果早一点学英语,就可能在不经意中很快学会外语,比成年后再用十倍的努力还学得好。 语言学家们把语言学习最敏感的年龄称为语言学习最佳年龄,有两种说法:一是 3-6 岁,二是指 4-8 岁。在这个年龄段学习语言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时把 12-14 岁称为语言学习的临界年龄。意思是过了这个年龄后,就很难学会一门新的语言了。它不仅是根据经验得出的判断。最新的神经语言学,根据大脑的发育过程,也支持了这种说法。大脑科学家们发现,每种语言都有一个专门负责的大脑区域,在一定的年龄段,无论何种语言都会很快留下记忆,并迅速掌握这种语言,这种就是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但是过了一定的年龄,大脑的语言区就全部被原来学会的优势语言(如母语)占据,没有给其他语言留下空间。此时学习新的语言,不得不利用原来的语言大脑空间,因此学习起来异常困难,这就是语言的临界年龄。因此,小孩比博士学外语更快就是这个原因。 长期以来,我们英语学习的重点是放在中学以后,小学阶段仅仅是象征性质的学习。结果普遍错过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甚至过了临界年龄之后才加强英语学习。这是造成我国英语学习投入很大,成效极低的另一大原因。 语言其实是很复杂的,绝对不亚于任何专业课程。所以让孩子在可以轻松学会的时期内学好外语极为必要。正确的做法是:让博士专攻专业学习,让博士小的时候学通外语。而不是现在这样,小的时候不加强语言学习。考上大学,读了博士后又拼命学英语,现在博士评级都是要考英语的。我国的英语学习体制受限于对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认识不足,导致在英语学习上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惊人浪费。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最后的结论就是:第一:学英语的时间不能太早,如果连基本的汉语交流能力都没有,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会导致幼儿语言认知体系的混乱,母语和外语是由不同的大脑部位来储存的。所以要等孩子具有一定的母语能力后才能开始学英语。例外的情况就是:家长的外语很好,又有时间陪孩子练习语言,能在家里创造双语环境,早一点学当然好。 第二:学英语也不能太晚,一旦错过语言学习的最佳时间,将导致今后必须花很多倍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相同的技能,对孩子的长期发展来说很不利。特别重要的是:孩子如果在英语学习上感到困难和遇到挫折,特别是不如别的孩子学得好,将严重影响自信心,造成对英语的恐惧感(很多人对英语都有畏难情绪),这样学习的效率会很低,仅仅靠刻苦努力是学不好英语的。
个人分类: 教育理念|89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语言学习的两个关键因素
huangker 2020-1-17 20:46
夸克科学院分享第三期 分享主题:语言学习的两个关键因素 主讲人:黄传科 时间:2020年1月17日,20:00 地点:夸克科学院微信群 主讲人简介:中科大硕士,中科院博士 夸克科学院编程和电子电路主要教师 曾任私立学堂骨干教师,负责学生运动,科学等全方位教育 参加过6次马拉松,曾经从安徽骑行到成都,历时21天 主讲内容: 1、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年龄因素 2、学习贵在效率——方法因素 家长们大家晚上好,我是黄传科,前面分享的关于语言学习方式应该遵守的一些原则,前面大概也介绍了语言学习的一些影响因素,我认为其中有两点因素最关键,年龄因素和方法因素,关于这两个因素就来深入探讨一下。 我们先讲年龄因素:之前我们讲了孩子的语言学习有个敏感期的,如果在这个阶段学习新的语言,则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从孩子四五岁开始就正式进行系统的启蒙教育,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基于正常人类大脑认知理论的智力发展而来的。这样教有很多教学手段比较独特,类似于培养研究生,不能像学校那样批量化的统一讲课,只能小班模式的培养,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是精品,在学习力,学习态度和兴趣上都要比普通的学生要高很多。 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中,三至六岁是一个关键期,如果得到了良好的培养,会取得非常惊人的进步,所以这一阶段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十二岁以前是语言的敏感期,及时采用最自然的方式,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进行语言学习,不仅可以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英语和汉语能力,而且可以取得智力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小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快就能学会那个地方的方言,但我们大人去学习的话,则要困难很多。因此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把英语掌握了,那么他以后的学习就要轻松很多,至少在英语方面可以节约出量的时间,尤其是初高中阶段。有人或许会给我讲,我的孩子就是想通过考试,会说英语不一定就会考试,可以说这么讲话的人没有怎么去研究英语考试的试卷,限于篇幅和本次讨论的主题,我这里就不深入分析了,改天写篇文章深入分析一下。其实很多会说英语的孩子,不仅英语考试成绩好,而且综合素质都很高。但是在十二岁以后运动和艺术上的发展已基本定型,难以取得突破了。这个阶段家长们就不要把孩子送去培养唱歌画画方面的爱好了,除非以后想专门从事这一行,这一行是极需孩子的天赋,而且成才率极低,偌大个中国出现郎朗这样的人才极少。 十二岁以后,大脑发育基本定型,特别是语言学习已经过了临界期,学好英语要比语言敏感期要困难一些。特别是孩子的个性和学习倾向也基本形成,只能根据孩子的情况专门进行个性化辅导,而不能依据最佳发展原则随意塑造了。因此年龄因素对于孩子的成才至关重要。 对于在孩子的教育年龄问题上,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应该不管他,让孩子尽情的玩,大了自然懂事。在中学后再加码学习,甚至一些家长化费极大的代价陪读,希望临阵磨枪,把孩子送上好大学。 但是在教育上,对孩子教育的最佳时间,也是最关键的时间是十二岁以前。每一个孩子小时候都有旺盛的求知欲,也有极强的学习能力。我们看到小孩子都喜欢跟着大一点的孩子到处跑,而大一点的孩子反而不待见他,觉得他太low了,但小点的孩子还是喜欢跟着,这个就是因为他觉得大一点的孩子比他厉害,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可以说孩子生下来就有着极强的学习力的,只是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把孩子变得不那么喜欢学习了,要么就是压抑被迫着去学习。 如果不在这个关键时间内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将来要花很多倍的力量来弥补,可能还无法弥补的。孩子长大后学习失败,家长再怎么努力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而且家长可能终生受累。在孩子的升学,就业等问题上束手无策,孩子也将受到极大的人生打击。因此宁肯在孩子十二岁以前多花些功夫,十二岁以后就基本可以不操心孩子的学习,十二岁以后最需要关注的,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心理问题。报道很多小孩在这一时期与家长闹一些小矛盾后就自杀,实际上就是心理问题。 总结起来说,我认为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教育,实际上是幼儿园和小学基础阶段的教育,应该用最优秀的老师,用最好的教学手段来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比大学更重要。 第二就是方法因素:所有的孩子都有童年,所有的孩子都在学校学习。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长大后都很杰出,因为孩子很少受到良好的教育方法训练。根据一万小时理论,从小学到高中12年,我们投入到英语和语文上的时间恐怕不止一万小时了吧,但是又有多少人把英语和语文学得非常好呢。学了很多年英文,报纸看不懂,日常很多的生活用品不会说,更别说用英语交流了,这个是大家所共知的,但语文呢,很多人即使大学毕业了还是不能够流利的写出一篇流利的文章,或者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我们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 中科大有个著名的校友何江,哈佛大学博士,现MIT博后,首位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中国人,他从小出身湖南的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但他的中文和英文都非常不错,前段时间我听他分享他的学习经验,他之所以英文和语文很好就是在学习英文的时候,更多的是找英文经典原版文章或者书读,中文也是古代经典书来读,在经典上面下死功夫,所以他沉淀的内容才比较深厚。经典的书籍都是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智慧的结晶,学习他们的东西,肯定是要比我们的课本有深度并且有营养。 我们很多人都有几个学习认识的误区:首先就是认为学习是痛苦的,只有刻苦才是学习,殊不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可以很有趣和很轻松。另外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学习就是读书,读教材。殊不知书本学习仅仅是学习的一小部分,有很多更好的学习手段。第三个学习的误区就是认为: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花大量时间学习。殊不知学习的关键是效率,如果掌握方法,一天等于别人一个星期。就如同很多学生一个星期学完小学一个学期的英语教程,一年学完三年的小学数学,显然是依靠效率而不是熬时间。 所有的学习,都是通过大脑来进行的。学习就是大脑的事情。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就是要研究大脑的学习机制,提高大脑的学习和记忆的效率。国外一直很重视这些工作,各种超速学习法的理论依据,都是建立在大脑科学基础上的。可是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中,很少有人去研究大脑生理科学和认知理论对学习的帮助。 学习的效率还决定于学习者的个性特性和心理特质,然而中国教育根本忽视儿童的个性特征。以统一的教学模式来面对不同的孩子,结果当然是教的很辛苦,学的很吃力,学习效率不高很自然!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效果非常低,很多时候老师讲课,学生看似听懂了,实际上根本没有掌握,因为他没有主动思考。因此我们夸克科学院的老师很多讲完原理后,很多时候会让学生对讲的内容让学生动手训练,或者让学生上台来给下面的学生讲一下,让下面的学生给他挑毛病,或者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其实最好的提高就是自己,这些学习效果要比单纯的授课效果要高很多,同时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 因此家长们要给自己的孩子辅导英语,最好有两三个小伙伴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练习,让他们之间相互挑毛病,策划电影片段进行表演等等,这样他们会觉得英语学起来非常有趣,很开心,再加上家长的一些激励,比如出国的时候让他当导游,他们会越学越愿意短时间把英语掌握好。这样一个正向的激励,快点的几个月或半年多可以学会英语,慢一点的话一年。但这个练习的过程一旦开始就不要停,停了后,又要从头开始,相当于前期积累的语言习惯都打水漂了,但是一旦真正学会了的话,则很难忘记。就像我学会了游泳,但很多年没有游泳了,但现在一碰到水,我还是能够非常灵活的在水里游动起来。学习英语也是如此,要么不开始,一旦开始后,就争取拿几个月一年时间,掌握英语。 另外中国的传统教育不重视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虽然学校配备了这些工具,但是学习手段与几十年前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这也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因此要达到快速学习语言的目的,必须采用先进的大脑科学研究的结果。必须了解大脑的认知理论,同时重视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达到。只有建立在智力开发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最为高效和最有趣味的学习。
个人分类: 教育理念|4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