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极限运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资深独轮车手,新秀扭扭滑板(Ripstik)。
热度 1 yanjx45 2019-12-27 17:06
资深独轮车手,新秀 扭扭滑板( Ripstik ) 。 我在 20 年前 55 岁时学会了骑 独轮车 ,从此坚持每天骑行,至今已骑行了 20 年 ,几乎从未间断。如今虽年龄已七十有五,仍持之以恒地坚持 每天 骑独轮车一小时,行程约 10 公里。    独轮车 10公里 是国际独轮车马拉松比赛的一个正式项目。本人有可能是世界上 独轮车马拉松运动 的最老骑手 ( 参见博文: 每天刷新"独轮车马拉松最老骑手"的世界纪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1084380.html ) 。 在正式退休后的 5 年多的时间里,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协助两个儿子带小孙子,还要管理一个 博客 和一个 公众号 ,没有时间关注其他新的运动项目。 今年四月以后,完全免除了带孙子的任务,有较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段时间,身体状况调整得越来越好,感觉精力充沛,以至总是 跃跃欲试 ,想尝试参加一些考验体能、需要一点冒险精神、有点剌激性的 极限运动 。 今年 7 月初,我在武汉 只身横渡了长江 。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这次只身横渡确实称得上是 一次壮举 。已有十多年未曾渡江,而且以前虽然曾多次渡江,但多半都是随众渡江。这次 只身横渡 途中还是出现了至少两次险情和若干次小的意外,都是凭借 冷静的头脑 和 顽强的斗志 才终于 化险为夷 。以后此类单枪匹马的冒险还是要更加谨慎。 但这次只身渡江的 冒险成功 ,仍极大地提升了我 对自己体能的自信心 ,并进一步激发了我对 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运动项目 的兴趣。 最近半个月来,我又迷上了一个新的运动项目: 扭扭滑板 ,英文名 Ripstik 。 此类滑板国内也有不少年轻人在玩,在 极限体育用品 商店有售。 较早流行的 普通的滑板 是 4 个轮子,前进主要靠一只脚蹬地。这种滑板保持平衡比较简单,较容易入门,当然如果想玩各种高级的花样也不容易。 而这种较近期才广泛流行的 扭扭滑板( Ripstik ) ,下面只有两个可扭动的轮子,站在上面要保持平衡就不容易(参见本文开头的照片),而且前进和变换方向全靠身体的扭动,任何时候脚都不能沾地。 玩这种滑板有点像 逆风驾驶帆船 的架式,既需要体力,还需要有灵活性和技巧。这是此项运动的难点,也正是其魅力之所在。 扭扭滑板 (Ripstik) 由 美国 RAZOR ( 锐哲 ) 公司生产,中文名也有称为 二轮活力滑板 的。美国生产类似产品的厂家不少,商品名各不相同,如 caster board ( 脚轮 滑 板 ) 、 vigorboard( 活力滑 板 ) 等 , 国内也有大量的仿制品。 我已经开始学玩 扭扭滑板 两周,每天大约一小时。现在已基本入门,正是兴趣最浓的时候,练习此滑板已成为我每天雷打不动的生活内容之一。 刚开始尝试时,曾有激烈的思想斗争。这项运动, 难度-危险程度 绝不在骑 独轮车 之下 ,稍微失去平衡,马上就可摔个四脚朝天。 20 多年前学 独轮车 ,已经是鼓足了超凡的勇气了,并一直坚持了下来。如今 20 年过去了,已经是当仁不让的 老迈年高 了,还能有当年的勇气和实力吗? 老年朋友圈中都在盛传对老年人的一个 忠告 : 老年人的骨折很可能是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发生骨折等于就是敲响了死亡的丧钟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竭力避免,一定不能做可能摔跤的动作,更不要说去参加可能有风险的运动了。 但在老年时学会一项 有一定惊险性的运动项目 对我也有很大的 吸引力 啊。 这种吸引力有时甚至是 不可抗拒 的 。 客观分析了一下我所具有的 有利条件 。 我多年经常参加 游泳、长跑、登山 等 大运动量 的运动, 心肺功能 较健全,特别是多年一直坚持每天长距离骑 独轮车 ,偶尔摔打几下是常有的事, 我的骨头还是比较耐摔的 。因长期开展 技巧性运动 ,必要时或者关键时刻 头脑清楚 , 反应敏捷 , 有可能避免严重的伤害 。我今年还曾 只身横渡长江 ,具有相应的远超我这个年龄的人平均水平的体力和应对各种体力上的挑战的 积极心态 。 我曾完全独立而且是安全、快速地学会了骑独轮车,这种经验应该可用于学习玩 扭扭滑板 。 我学骑独轮车的 主要经验 是: 1 , 找到一个合适的有安全保障的场地。 2 ,每天满怀信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向前推进。 3 ,每天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借鉴网上他人的经验。 解决好安全设施和场地问题,几乎就成功了一半。 开始两天我在住处旁的一个过道上找 初次尝试 扭扭滑板 的感觉,过道的一边有一面墙可利用来在移动中扶着避免摔倒。 后来骑自行车到附近的公园 寻找更合适的场地 ,路上经过一个排水渠上架的 专供人行的水泥桥 。桥面长约 25 米,宽约 2 .5 米, 两侧有木制栏杆 , 在不同高度都非常方便抓握 。 真是天助我也 ! 这应该是天下最优设计的用于安全学习 扭扭滑板 的场地 ! 初学者 可以扶着 木质栏杆 缓慢来回移动练习,稍有把握后就可离开栏杆继续练习, 两边的栏杆都可提供保护 。在这个意外发现的场地,可不离开滑板在桥面上来回反复练习,安全很有保障。 当然也必须 眼明手快 ,而且只有 胳膊刚劲有力 才能避免摔跤。必须在失去平衡后的最短时间内及时 抢抓 住木栏杆, 稍有闪失,就会摔个四脚朝天 。如果摔倒了,也要 及时顺势 做 侧滚翻 的动作,才能将 硬着陆 转化为 软着陆 ,从而避免造成身体的 不可逆损伤 。 最初的一周平均每天摔跤一次 ,好在结果 疼痛时间 都未超过一分钟。 后来就可保证不摔跤了 。 经过两周每天约一小时的练习,目前可以算已经 入门 。在缓坡上可自由向下滑行,能控制滑行方向。在平地上可短距离主动扭曲前行。 下一步 是学习如何提高扭曲前行的 速度和距离 。 目前我还只是在这个小桥和附近的熟悉的一段人行道上练习,希望过不了多久能在小区内 所有的道路上 随意滑行,到那时才能正式宣布我基本学会了玩 扭扭滑板 。 这确实是一个 可全面锻炼全身每一个部分 、具有挑战性、因而非常 引人入胜 的运动项目。 学会玩 扭扭滑板 ,这将是我人生历程中的又一个 里程碑 。目前我已经非常有 成就感 了。 扭扭滑板 必将和 独轮车 一样,成为我今后的生活的一个 有机组成部分 ,我深信 因人制宜的积极的体育运动 是 增进身心健康 和 延年益寿 的 有效手段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250 次阅读|1 个评论
龙庆峡游记(七):极限,你敢挑战吗?
热度 5 taol 2012-5-30 13:19
龙庆峡游记(七):极限,你敢挑战吗?
不清楚是不是北京周边有很多极限运动的地方。我知道的十渡和这次去的龙庆峡都有极限运动,如蹦极。龙庆峡这个还有更惊险的,走钢丝?我历来恐高,看到这种极限运动只是羡慕,感到很刺激的同时自己绝不会上去试一试的。不知道哪位老师或者同学有蹦极的体验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 真的很高。 相关博文:龙庆峡游记系列 龙庆峡游记(一):沿途的蓝天白云 龙庆峡游记(二):索道缆车 龙庆峡游记(三):龙庆峡外景 龙庆峡游记(四):千古之谜——古崖居 龙庆峡游记(五):一线天、游鱼 龙庆峡游记(六):青山绿水泛舟
个人分类: 摄影|3800 次阅读|10 个评论
在极限运动会场玩速降
热度 2 xuyingxiao 2012-5-1 21:17
五一,江湾体育场,起亚 X Games世界极限运动大赛亚洲站。 江湾体育场,始建于1935年,在其不远处的新江湾前几年刚建成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可的世界最大、功能最全的极限运动场。 在据称是上海最高的速降台(其实只有6米),我第一次玩速降。 比这高很多的攀岩俺都没怕过,难道会怕这速降?一开始看别人玩甚至觉得没什么意思,只是本着不玩白不玩的态度,俺去排队了。 以前一直以为速降有像变速箱一样的机构来自动减速,站到了高高的速降台边缘,才发现速降其实就是一根绳子中间折一下便于减速。左手只用来控制平衡,是死是活就靠垫在屁股下的右手握紧绳子来控制了。发现这一点时还是有一点恐慌的,终于发觉速降还是蛮刺激的。有机会又有钱的话该到野外山地真正速降去。 后来再看别人玩,发觉应该腿踩墙面跳跃着下降,我是全程都没有用腿,完全垂直降落了。于是再去排队,潇洒点重新降落了一次。 各种各样小活动,各种奖品,有点像在国外的感觉了。 比赛重点看了极限单车腾跃赛,选手们不断挑战高难度动作,俯冲,腾跃,落到下一段滑道再俯冲,摆荡到最高处再腾跃3米、4米。全场一直在惊呼,也不断有选手动作失误从最高处垂直落下顺着滑道滚落。看完这个最刺激的比赛再看其他比赛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大部分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选手,没弄清楚为什么美国选手也是参加亚洲站的比赛。 准备不足,相机竟然没带存储卡,只得用可怜的内存拍摄。比赛刚开始电池竟然没电了,取出备用电池,竟然也是没电的。只得每拍几张就把电池取出,让电池歇歇回过劲来拍几张再取出歇歇...... 正门,陈毅题写的馆名。 滑板车儿童练习场 迷你射门 滑板街道赛场 滑板U台赛场 极限单车腾跃赛
个人分类: 生活|3233 次阅读|3 个评论
其实你不知道你有多能干
lifescience1 2011-6-4 08:54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我们有多能干,只有当你做了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其实我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挑战很多人认为是挑战极限的事情。 人类的极限是无极限 。在挑战之前认为是极限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认为那是我们的极限,似乎还有点不可超越的极限。当你被别人攥住推上极限运动(事情)的时候,你的心里还是有余悸的,当你硬抗着完成这项运动(如过山车、大风车)的时候,到终点的时候,我们还会有点认为,就这样结束了,似乎没有过瘾,原来认为是极限的事情也就仅此而已,仅此而已吧了。 当我们把最具有挑战(先前认为是不可超越、不可完成)的运动(事情)完成之后,再去做一些普通的运动时,我们反而觉得太平淡了,不够刺激,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也许在生活中也是那样,当我们把具有很高难度的事做了之后,再做其他的事的时候我们就会很轻松的做得很完美。 其实原来你不知知道你有多能干,.......后来你知道,其实我能做很能干! 我们不要被我们脑海中固有的思维所统治,打破一下你会有新的惊喜和更大的收获! 相信您自己! 声明:图片源自网络,传播知识之用(非盈利性目的)
个人分类: 我的思想|4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