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农艺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黄永丰 和他的酥梨人生
caotiansheng 2011-4-5 10:17
黄永丰( 1956 —),男,安徽省砀山县人。中共党员。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代表。 1979 年 7 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后留校任教四年; 1983 年调至砀山果科所工作; 1986 年调至砀山县农业园瓜菜办公室; 1989 年任砀山县植保站长; 1998 年任砀山县水果办公室副主任; 2003 年任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总农艺师、高级农艺师至今。 研究方向和成果:砀山梨种质资源保护与改良;砀山酥梨生态环境的改善;砀山以梨为主的地方特色文化发掘与保护;砀山果园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等。工作中曾经撰写过《砀山梨历史探索》、《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的研究特点与工作任务》、《砀山酥梨不亲和性探讨》、《砀山梨的发展与河流》、《砀山水果生产与循环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砀山梨小食心虫的重发与防治》、《砀山酥梨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砀山酥梨》、《放心果的生产与技术》等十多篇学术著作与论文。在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的研究与保护方面有较为深厚的造诣。 从事果树技术工作 30 多年,长期工作在水果生产第一线,为水果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在水果、蔬菜等方面获得农业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十余项科技进步奖励。曾获安徽省塑料大棚菜生产配套技术推广二等奖、沙区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三等奖、安徽省无公害富士苹果生产技术推广金桥工程一等奖。
个人分类: 淮河文化研究|3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书良 和他的酥梨人生
caotiansheng 2011-4-5 10:14
蒋书良( 1948.11 —),男,中共党员。安徽省砀山县人。 1981 年 1 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园艺系,分配到砀山园艺场生产科任技术员。 1984 年任园艺场生产副场长。 1998 年任园艺场党委书记,除党务外仍负责全场生产,同年获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 年调到县水果办公室任副主任,指导全县果树生产。 2007 年调至县农委技术推广中心至今。 1985 年取得农艺师职称, 1994 年晋升为高级农艺师, 2008 年 1 月晋升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2004 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83 年赴陕西果树研究所研修 6 个月。 1985 年被农业部派往意大利学习果树栽培及水果加工 3 个月。另外赴北京农业大学学习果树病虫防治和到广州国家培训中心学习现代农业。 在负责果业生产期间所做的实际工作主要有: 1. 推广酥梨变化密植。 1998 年酥梨价格上扬,为迅速扩大面积和产量,积极推广酥梨变化密植,达到 2 年生长, 3 年结果, 4 年丰产,丰产期比以往提前 3~4 年,为果农增收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为提高酥梨品质而组织开展的研究工作。树体光照强度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以有机肥为主的测土配方施肥研究;树体标准留果量,提高脱果率技术研究;科学预测预报及综合病虫防治技术研究;果实套袋及改善外观色泽技术研究等。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志的经验集成应用于生产,使砀山园艺场酥梨屡获国内外大奖,有力指导了全县酥梨的生产。 3. 组织攻关无公害生产。参与无公害酥梨生产技术研究并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在全县推广实施,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指导全县酥梨无公害生产,使园艺场、良梨镇酥梨获绿色食品认证。 4. 制定酥梨生产标准。 1998 年承担省酥梨标准制定,任技术组组长,本标准由省质检局批准并实施。在此基础上, 2004 年建设“砀山酥梨标准化示范区”,担任技术指导委员会主任。该示范区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认定为“标准化示范区”。 5. 做好原产地认证工作。该项工作由其负责去北京进行技术答辩, 2003 年顺利通过答辩,国家质检局认定“砀山是酥梨原产地”。 6. 组织酥梨品牌创立和申报。为了提高酥梨声誉,推广销售,非常注意创立名牌。在园艺场负责生产期间,培育的“砀园”牌酥梨,多次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华名果”称号。 7. 组织产品销售。 1993 年,首先提出设特级果,适应了高消费群体要求,迅速打开市场。 1996 年,将酥梨出口香港时间从 8 月 8 日改为 8 月底,酥梨成熟度、品质大为提高,受到香港客商和市民的欢迎,并通过香港转口到其他国家,从而打开了国际通道。 1999 年,亲自到越南推销砀山酥梨并从越南辐射到东南亚国家。 8. 组织产业化经营。 1984 年,首先在园艺场建立了冷库,通过机械冷藏储藏砀山酥梨,大力推广自然通风窖储藏,拉长了酥梨供应时间。 2004 年,参与全县小冷库建设。近年积极参与引进酥梨加工企业并为其搞好技术服务。 9. 提出酥梨生产结构调整。 2003 年,首先提出了“酥梨 3211 工程”,得到县委县政府认可,在全县实施推广。 10. 技术服务。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科研成果、实践经验,融合其他同志的技术知识进行集成。经常下乡讲课培训果农,为普及果农酥梨科技知识服务。 主要论文论著和科研成果: 组织和参与《梨树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放心果生产技术》和《砀山酥梨》等著作的撰写。 主持的“砀山酥梨高密栽培”项目获省农村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的“砀山酥梨高接换头技术研究与推广”研究项目获县政府科技一等奖。 参与的“砀山酥梨优质无公害技术研究”研究项目获省农村科技进步三等奖。
个人分类: 淮河文化研究|2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阚知 和他的酥梨人生
caotiansheng 2011-4-5 10:13
阚知( 1948.12 —),男,安徽砀山人。 1967 年中专毕业, 1968 年下放到砀山赵楼公社衡楼大队,利用生产之余,搜集整理当地流传的“果树谚语”和“修剪口诀”,并于 1972 年打印成册,在安徽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果会上展出。 1979 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他被重新分配到砀山果园场工作,历任技术员、生产队长、分场副场长、科研所长等职。 1994 年被评为高级农艺师,系砀山园艺学会理事。曾在《落叶果树》、《北方果树》、《西北园艺》等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 12 篇,各类科技报刊上发表“科技小品”近百篇,并多次参与砀山梨有关技术书籍的编著。 2002 年,担任“ ISO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主持制定近 10 万字的《质量方针》、《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并多次参与砀山梨有关技术书籍的编著。 40 余年来,阚知除坚持从事果树技术工作外,还热衷于文化民俗的研究, 1990 年被吸纳为宿县地区作家协会会员, 1992 年加入安徽省散文学会。十几年来,曾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 30 多万字。 1998 年加入省民俗研究会,曾在徐州、宿州等地市级报纸上开辟专栏,发表“民俗趣谈” 72 篇,在合肥《庐阳医界》上发表系列“砀山中草药传奇故事” 16 篇。 主要科研论文、著作和获奖成果有: 《失效退菌特最低临危线试验方法》,《农林科学实验》 1981 年 1 期。 《如何掌握果树病虫防治中的经济阀限》,《农林科学实验》 1982 年 6 期。 《中国水果名称探源》,《科技发展与改革》 1990 年 6 期。 《砀山酥梨的采收时间与价格的平衡》,《价格月报》 1993 年 6 期。 《高接酥梨树栽培管理特点》,《落叶果树》 1998 年 3 期。 《砀山梨套袋的弊害及原因》,《落叶果树》 2001 年 6 期。 《波尔多液对砀山梨外观颜色影响情况》,《安徽植保》 2002 年 11 期。 《果园病虫测报的指示物》,《西北园艺》 2003 年 8 期。 《梨树叶灼病的调查分析》,《山西果树》 2005 年 3 期。 《影响酥梨销售的几个误区》,《西北园艺》 2008 年 1 期。 2000 年参与《砀山酥梨精品园管理技术》一书的编写工作,中国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2004 — 2005 年,参与《巴溏暗斑螟的发现、发生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该项目获“安徽省农垦 2005 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 — 2007 年,参与安徽省农科院组织编写的《砀山酥梨》一书,待出版。 2007 年,参与《魅力砀山》一书的编写,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个人分类: 淮河文化研究|4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王钦孔与他的酥梨人生
caotiansheng 2011-4-5 10:08
王钦孔( 1942.6 —),男,中共党员,安徽省砀山县人。高级农艺师。 1962 年考入安徽农业大学园艺系果蔬专业, 1966 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从事果树科学研究工作。后为建设梨乡砀山,于 1972 年主动要求调回家乡砀山工作,到生产实践的第一线,砀山梨集中产区良梨乡从事梨的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将自己所掌握的园艺科技知识投身于实践,用科研成果推动砀山果树产业尤其是梨产业经济的发展。 1982 年至 2002 年,先后被选任为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的行政领导, 2002 年至今,任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园艺学会梨分会常务理事。但他为官不忘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采用政技结合,长年在一线工作,规划抓实施,坐点示范,从上个世纪的 70 年代至 90 年代,他先后组织带领科技人员,对全县果树进行两次科学的规划,为全县果树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实施方案。经过他的努力,砀山果树种植面积从 12 万亩发展到 36 万亩,其中 90 年代达 70 万亩,其中梨的种植面积为 50 万亩。 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出科技成果,为全县果业发展做出样子,指出路子。如闻名全省的白腊园村、张马吴庄村、万楼樊庄村,都是其蹲点示范起来的先进典型。 1980 年前后,当时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未很好解决,农民渴望种粮,全县原有的以大队为单位的梨园场眼看就要被刨光种粮。在此紧急情况下,王钦孔把以果树技干为骨干、农民果树技术员为主力军的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 200 多人的果树技术服务公司,迅速下派到全县各乡村,义务抢救果树,使得果树免受了一场劫难。后来这些果场成为新时期果业发展的示范点、辐射点、带动点,他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作用,具有战略眼光。王钦孔被群众称为亲民、爱民、为民的好干部,他十分热爱果树事业。当时在“以粮为纲”的背景下,他和果农群众一条心,爱果、护果、发展果,始终坚持砀山酥梨的科学研究和生产组织工作。 为适应砀山梨果业发展的需要,王钦孔冲破障碍,从 1978 年至 1984 年多路引进科技人才,多方筹措经费,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砀山果树科研所。在省、地、县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经过科研人员的长期努力,果树科研红红火火,成果丰硕,也因此吸引了全国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同行们的注意,得到他们的大力赞扬。 王钦孔一边总结果农多年来的经验,一边从产业经济发展中寻找新的课题,不断试验、创新,再去指导实践,刻苦钻研,吃苦耐劳,取得了 10 多项科研成果。鉴于他对果树事业和砀山整体经济的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安徽省人民政府于 1992 年授予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果树专家”称号。 主要科研成果和获奖情况: 主持砀山酥梨贮存保鲜技术研究。与同志们一起获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宿县地区一等奖,随后 1996 年还获宿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奖,打破了酥梨不能贮存保鲜的传统说法,使酥梨能常年供应市场,增值增效。其时这项成果技术推广很快,在全县果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获得上上下下的好评,其成果编入了《中国技术成果大全—— 1989 》。 主持老梨树更新复壮技术。他突破习俗的束缚,与老梨农一起,对老梨树枯衰、果少、质劣的问题,大刀阔斧进行改造并更新复壮老梨树。经三年研究,提出一套科学的“三步更新法”新技术,使产量翻番上升,品质大大提高,效益大大增加,农民称之为“老梨树返老还童,焕发青春”。 1974 年至 1975 年经过他的多方努力,用自己的科技成果撰写脚本,自己出经费,国家专门为此拍摄了一部“改造老梨树”的科教片电影。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把此片定为全国发行的百部科教汇映片之一,且交流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1992 年至 1998 年,两次参加制定《砀山酥梨地方标准》。组织砀山酥梨正名商标的报批及国家标准计量局的认定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主持“良梨早酥”、“砀山早梨”两个早熟新品种的研究工作。他和其他科技工作者一道,精心组织了酥梨良种选育,采取芽变选种, 1973 年至 1974 年在全县范围开展了大规模的梨芽变选工作,筛选出了 13 个优良变异枝和单株。随后又采用辐射育种、杂交组合的手段,选育出“良梨早酥”、“砀山早梨”两个早熟新品种。上市率高,经济效益好,受到消费者欢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 主持酥梨科学组装配套新技术的研究工作。他和合作者一起,科学组装配套新技术,使酥梨优质丰产栽培得到成功,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 主持大棚栽培蔬菜技术研究工作。为开发砀山蔬菜的增产潜力, 1979 年与有关科技人员一起,研究组装出竹木式塑料大棚栽培蔬菜技术,使蔬菜设施栽培得到大面积推广,菜农经济效益提高,改变过去顺季节为反季节栽培,在当时属于较为创新的技术,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四大棚菜基地之一,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在沙区葡萄优质栽培技术、农业果树综合区划、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红富士苹果早期丰产、金帅苹果大面积密植早结果、果品商品基地规划等,也分别获得 8 项科技成果奖。 组织专家撰写《砀山梨》。 1974 年,他和其他同志合撰《砀山梨》,由安徽人民出版社于 1976 年出版发行。此书是砀山酥梨较系统的专门著作。此外,他还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一批专业研究论文,还编写很多果树资料发至全县果农参考使用。
个人分类: 淮河文化研究|5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唐良成 —— 酥梨培植专家
caotiansheng 2011-3-31 22:23
唐良成( 1937 —),男,中共党员,安徽省砀山县唐寨镇油坊村人。 1958 年宿县农校毕业。安徽省砀山果园场高级农艺师,安徽省农学会会员,砀山县文庄果科所专家组成员。安徽省砀山果园场技术职称中级评委委员,安徽省农垦事业管理局技术职称高级评委委员。 1958 — 1996 年,安徽省砀山果园场技术员、副科长、科长、场长科技助理。 主要科学研究成果有: 1984 年,参加《砀山酥梨》一书组编工作。 1982 年,宿县地区农业局编写《果树资料汇编》,收录论文 1 篇。 1988 — 1992 年,参与主持“杂交高接砀山酥梨”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 年,参与项目“梨树黄化病矫治新技术推广应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 年,参与国家项目“砀山酥梨低产园改造”,获部级三等奖。 1999 年,被砀山县果科所聘为果树专家组成员,负责全县果树技术推广工作,经常到各乡镇给果农讲授技术课,深受果农的欢迎。 2000 年 1 月,参加《砀山酥梨精品园管理技术》一书的编写工作。 1998 年,个人业绩被收入人事部组织编写的《中国专家大辞典》一书中。
3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