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司法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清明法礼—缅怀新中国的商鞅君:魏文伯长辈
热度 17 kiwaho 2016-4-5 04:12
魏文伯(1905--1987 )湖北新洲双柳人,是咱魏淌村走出去的革命前辈,早年参加南昌起义,与同时代的先驱们一起南征北战,于上世纪中叶,成功地在神州大地集体铸就了共和的新“炉灶”。 民国旧秩序并没有留下多少可资改良的法礼体系,共和建国后的新炉灶亟待补上这一短砖。酝酿2 年多后,魏文伯于1952 年参与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法礼学专门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并兼任第一任校长。 之后,他历任司法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署华东分署检察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央华东局副书记/ 书记、中纪委副书记兼秘书长、司法部部长,直至仙逝前的中顾委委员。 春秋战国时代的商鞅堪称政法治国的祖师爷,秦国正是因商鞅变法而使国家日益强大,最终实现统一中国的基业。 新中国刚诞生后,由于来不及拿出一整套成熟的法典治国,民国也没留下啥干货,临时完全照搬商鞅的那套做法也不失为好的权宜之计。 于是,商鞅经典的“户口制”、“迁徙投宿介绍信制”、 “徭役制”等很快借用到位,其中,商鞅低级的“徭役制”,被改良为主人翁式的“徭役制”— 大生产、大跃进运动。 如此这般下来,国家治理得还凑合,生产力发展后劲足的势头也显现。身为司法部负责人的魏文伯意识到,中国法礼的完善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并着手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 如今公民平权的呼声日高,户口制的影响力逐步式微,大有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徭役制”已被工程招投标制取代,另保留仅限犯人专用的劳改徭役;而迁徙投宿介绍信制则早已于1985 年被更先进的身份证制取代。这也可算是魏文伯的法礼门徒们几十年努力的结果吧。 历朝历代礼部尚书,虽然不乏重视法律教育和人才培养之人,但只有魏文伯做到了:深入研究商鞅的法治精神,重建修补中国的司法制度,尽其所能实践依法治国,创立政法大学,推行法制教育,大批培养律师、政法管理人才群体。 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曾风趣赠予华东政法大学领导班子一幅对联:“宇超超北海;文伯伯南宫。” 。注:李宇超时任副校长。这里还有个典故: 宋朝士大夫称礼部为南宫,而礼部专司教育、礼乐、传承和外交等。 魏文伯先辈一生廉洁奉公,对5 子女更是严格要求。其中一子在上山下乡期间,回我村当知青,经受了现代年轻人难以想象的各种磨练,颇得乡亲们的好感。 很早很早以前,咱们村里人都没见过电视长啥样。多亏魏文伯从上海托人给村里捎回一台大电视机,从那时起,天一黑大伙儿都挤到大队部门口看电视,直到电视逐渐普及,大伙儿才各自回家看电视。如今那已成为一段难忘的美好往事。 家乡的山水总是会在外出闯天下的长辈们心中萦绕,魏文伯也不例外。有一次,他乘军舰从上海直驶家门口的叶家洲码头省亲,走家串户问寒问暖,乡亲们甚是感动。恳亲聚会时,他不麻烦警卫员跟随,甚至乡亲们中有人直呼他的乳名,他也不怪罪。 礼乐崩坏的10 年浩劫,他也被迫害。我对 那些年的某次露天电影至今 印象很深: 好不容易盼村里放场电影,当年我还是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天真地搬个板凳去看电影,说好的《智取威虎山》,不知何故临时被换成了血吸虫防治科教片,并在片头第一幕就是大标题“打倒魏文伯”,以及他接受造反派批斗的镜头。乡亲们都愕然? 那阵子,他好像担任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组长。村里也有一些该病患者,我大哥就是患者之一。没多久,魏文伯派来的外地医务专家,和本地的赤脚医生一起协作,经免费诊治后,绝大部分患者病愈了。 为了人民的安康,他亲笔挥毫以遒劲的大楷书法,编写了厚厚的血吸虫防治科普读物:《送瘟神三字经》。该书 拓印本 在疫区人手一册广为发行,起到了巨大的防疫效果。意外收获是,很多读者不知不觉迷上书法,不懈临摹终有小成。 没想到他好不容易从零搭建起来的司法雏形,在文革中毁于一旦,他这个管辖着比当年楚国还大的中央华东局书记,一下子成了被打倒批斗的对象,他的战友陈丕显等等,一个个也不能幸免。无序政治生态就是这样残酷! 四人帮垮台后,国家又惦记起这个宛若商鞅再世的老革命,在魏老74 岁高龄之际,让其再次掌鞭司法部,重整朝纲。没法子啊,公检法都砸烂了,司法人才青黄不接,只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魏文伯1987年谢世前两天写下了诗篇《党政分开》,也是他的政治遗嘱: “党政分开是正常,领导方针不可忘;改革要求奠基稳,民风就靠党风强。” 这绝不是魏老临终前的醒悟,而是自从新政权开张大吉的第一年,他就秉持实践党政分家这一思想。第一任司法部长史良女士乃民盟知名人士,共产党一方的魏文伯当时为副部长兼党组书记。按党指挥枪的老套路,似乎民盟代理人是个花架子。这样理解就错了,魏文伯当时就有党政分家的想法,自然是认真协助史良部长推行政务,党委放权让民主党派的部长施政,他则潜心研究未来司法体系的建设以及人才教育培养。 解放初镇压2百万反革命以及民国原政府人员,是在对民国政府苦大仇深的史良部长主导下的,也是民盟替共产党分忧解难的表现。为了毛主席说好的各民主党派协商共和的新政权站稳脚跟,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魏文伯一辈子为人刚直不阿,生来无媚骨,惟有岁寒心。他的民望度与其用百分比表达,不如用科技界术语“信噪比”分贝更好,那肯定位于 寥寥可数的 高分贝区,足可见其德高望重! 理想的乌托邦是不存在的,但窃以为只要人心思齐励精图治,完全可以看得到这样江山社稷: 法礼清明,阳光社会,从善如流,国泰民安! 本文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图1 、华东政法大学 图2 、年富力强的后生领导与行动不便的老先生合影,右2 为魏文伯老人 图3 、魏文伯的书法一瞥。他与毛泽东是书法“票友”,时有切磋交流。 图4、魏文伯编写的科普读物以大楷书法挥毫而就,不用铅字排版而直接拓印出版。 图5 、申城青浦区的魏文伯和夫人李静一墓碑 参考文献: 魏文伯子女的文章: 《山上有红叶 --纪念父亲魏文伯诞辰一百周年》 中国新闻网: 魏文伯藏毛泽东手稿《满江红和郭沫若》被发现 百度 百科: 史良( 第一任司法部部长) 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创始人魏文伯简介 中国近代史学家陈冠任的博客: “邓小平派来俩老头在自家办公重建司法部” 博主其它文章: 为何社会性大工程总是很难推动?
4381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载]新食品安全法纳入全民普法规划
gdn 2015-7-28 02:21
为进一步做好新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普及工作,2015年7月16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法宣传普及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新食品安全法的公布,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食品安全难题的积极探索,是在食品安全工作中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际行动,对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知》提出,宣传普及新食品安全法,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重点宣传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实施科学严格监管、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强化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等内容。   《通知》要求,各地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普法依法治理职能部门要结合新食品安全法宣传普及活动,创新食品安全宣教工作机制,把学习宣传新食品安全法列入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新食品安全法宣传普及工作,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与科学常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知》强调,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宣传普及新食品安全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食品安全工作和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将宣传普及落实情况作为对部门和地方食品安全工作和普法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定期督查实施情况。
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食品安全法纳入全民普法规划
gdn 2015-7-28 01:58
为进一步做好新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普及工作,2015年7月16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法宣传普及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新食品安全法的公布,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食品安全难题的积极探索,是在食品安全工作中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际行动,对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知》提出,宣传普及新食品安全法,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重点宣传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实施科学严格监管、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强化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等内容。   《通知》要求,各地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普法依法治理职能部门要结合新食品安全法宣传普及活动,创新食品安全宣教工作机制,把学习宣传新食品安全法列入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新食品安全法宣传普及工作,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与科学常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知》强调,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宣传普及新食品安全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食品安全工作和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将宣传普及落实情况作为对部门和地方食品安全工作和普法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定期督查实施情况。
5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谷歌要求FTC及美司法部调查专利流氓私掠行为
huapei1989 2013-4-7 09:23
北京时间4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专利流氓(patenttrolls)让科技公司感到无可奈何——他们从其他机构、发明者手中购买专利,并发动诉讼获利。 谷歌 ( 微博 )认为这些诉讼增加了创新成本,不过希望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司法部,首先将矛头转向这些专利的制造者,并展开调查。 专利流氓在全球可谓臭名昭著,他们自己很少参与研发,只是购买一些含糊、笼统的专利,并起诉其他公司要求巨额赔偿。不过谷歌却指出,美国政府应该转移一下注意力,转而调查创造了那些专利的公司。 “专利主张实体(PAE:PatentAssertionEntities),给创新产业增加了了巨额的成本。”谷歌在一份与黑莓、Earthlink、红帽(RedHat)的联名信中写道,“一些别有用心的公司,将这些PAEprivateer当作了竞争武器,从而加剧了产业的创新成本。” 造成这样的问题,部分原因在于PAE可能会过分激进,而使用这些专利也会产生多层费用。虽然在文章中,谷歌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援引的文章,却暗指 微软 、 诺基亚 都雇用了privateering。 今年2月末,谷歌曾经抱怨现行专利系统,过分高估了专利想法的产生和概念,而给那些真正有能力将这些功能实现的人,加重了负担。就在上月,谷歌还在努力推行一种专利许可模式,希望能够有效、负责地使用专利。谷歌承诺,不会起诉开源开发者,并要求其他公司也这样做。 http://tech.qq.com/a/20130407/000029.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1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对华高技术封锁:通用商业机密间谍案华人夫妇被定罪
热度 3 laserdai 2012-12-2 02:15
美国司法部在过去三年指控华裔或中国公民寻求自位于美国的公司获取商业机密供中国政府或企业使用的案件达到十多起。 在今年10月份,全球最大的衍生产品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 一名前软件工程师在芝加哥认罪,被控下载他的雇主超过一万份包括源代码的 文件,以支持中国一家交易所的交易活动 。 今年9月份,曾在L-3 Communications空间与导航部门供职的 一中国 公民在新泽西州纽瓦克被定罪,罪名是传输被盗财产以及拥有精密导航 设备相关商业机密 。 现在,杜姗姗与秦裕在2010年7月份每人被控三项罪名,包括窃取商业机密 与电信诈骗。秦裕还被控妨碍司法。 2012年12月1日, 美国底特律一家法庭裁定,前通用员工美籍华人夫妇杜姗姗与秦裕窃取商业机密。 美国的检察官在开庭时称,家住密西根州的前通用员工美籍华人夫妇杜姗姗与秦裕,被美国联邦法庭指控窃取 通用商业机密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并企图出卖给中国企业。 美国政府指控说,通用汽车前员工杜姗姗 复制了该公司在混合动力汽车 电机控制方面的机密信息 ,并将文件提供给她的丈夫秦裕。检方指控秦 裕利用这些商业机密,寻求与通用汽车的竞争对手奇瑞汽车等建立合资 公司或寻求得到工作( 通用泄密门 )。 检方称,通用汽车声称所涉及的商业机密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两名 被告均辩称无罪,他们的律师称涉案信息并非商业机密、并非窃取而且 对其他公司没有用处。 杜姗姗是一名电气工程师,自2000年至2005年3月份在通用汽车工 作。 美国政府指控她寻求调到该公司的混合动力汽车项目组工作,以便 接触混合动力汽车电机控制方面的信息 。 美国政府声称,杜姗姗后来开始向她的丈夫提供通用汽车的文件,让他 们共同所开的公司Millennium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MTI)使用。美国政府称,杜姗姗负责复制材料,秦裕则制定计划通 过在中国的一家合资公司出售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据起诉书显示,在通用汽车在2005年1月份晚些时候寻求让杜姗姗辞 职之后,上述过程加快。检方在庭审开始时表示,在杜姗姗的电脑中发 现了16,262份通用汽车的文件。 “ 这些从来都不是商业机密,”秦裕的律师Frank Eaman在周四庭审 结束时的总结陈词中表示 。 这些材料未标为机密,说明这些文件无足轻 重,他说,“他们把这些材料给了杜女士—-一位低级别的工程师。” 事件追溯: 通用泄密门 2010-07-26, 车坛上演谍战风云:杜姗姗夫妇窃取商业机密,通用在美国正式起诉奇瑞 http://news.showche.com/2010/0727/7042.html http://auto.huanqiu.com/news/Manu/2010-07/960072.html 前日,各大媒体曾报道了杜姗姗夫妇窃取通用商业机密一案,现在案情有了最新进展。 近日,家住密西根州的美籍华人夫妇杜姗姗与秦裕日前在美国联邦法庭被指控窃取通用商业机密,并企图出卖给中国企业。 据联邦司法办公司透露,杜姗姗2005年从通用离职时使用硬盘复制了大量混合动力技术相关文件,并交给其丈夫秦裕,用于秦裕自己的企业Millennium 国际技术公司。其后该公司企图将所盗窃文件出售给通用中国的竞争对手奇瑞,结果未遂。而杜姗姗夫妇在2006年发觉被调查时曾企图销毁证据。 而奇瑞和通用的表现同样耐人寻味。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兼新闻发言人金弋波明确表示奇瑞与此事无关,且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奇瑞或者公司内部员工与杜姗姗夫妇有接触。 而通用汽车却在美国对奇瑞提起诉讼,指责其涉及海外泄密事件。 另外,通用中国接到北美总部的指示,已在国内积极展开调查。据悉,奇瑞从2001年开始研发电动车,目前电动技术基本趋于成熟,今年9月奇瑞自主开发的首款纯电动车S18将上市销售。这些一连串反应表明,或许通用怀疑泄密事件与此相关也不得而知。 再提陈年旧事 美国政府找茬奇瑞 http://auto.china.com.cn/news/domestic/20121129/411676.shtml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2006年案发,到2010年第一次起诉,再到2012年旧事重提,“通用泄密门”一事已经经历了6个年头。 6年来的反反复复不禁让人猜测,通用汽车或者是美国政府究竟要做什么呢?   2010年案件最为敏感的时期,就有奇瑞的相关人员向媒体表示:“同样发生在四年前的还有奇瑞QQ与通用Spark之间的知识产权纷争。四年前的事情现在又重提,还故意将对象指向奇瑞,这有些奇怪。”   记者注意到,2010年正是中国汽车市场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的开端,而现在在美国众多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举投资的同时,中国内地车企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分析人士就认为,通用与奇瑞的关系似乎并非简单的两个企业之间的关系。中美两国在新能源领域之间的竞争或许也是多次发生类似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就在“通用泄密门”被重提之后,美国大学知识产权论坛一位名为Jess Robinson的大三学生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当我看到这件事时,我感到奇怪,为什么作为原告起诉杜姗姗、秦宇的并非是受害者通用公司,而是美国政府。这显然是一件特殊的案件,或许直到美国政府将自身所持有的通用股票尽数抛售之后,才不会对通用的‘损失’负责。”
个人分类: 高技术与经济|3736 次阅读|4 个评论
通告:沈斌倜律师转入中闻律师事务所办公
shenbinti 2011-5-20 23:36
通告:沈斌倜律师转入中闻律师事务所办公 各位亲爱的网友、朋友: 大家好,因为业务发展需要,沈斌倜律师加入中闻律师事务所任合伙人律师,办公地址变更为北京市东直门外大街 46 号天恒大厦 A 座 8 层,邮编: 100027 。 中闻律师事务所现在拥有数百名执业律师,在诸多法律服务专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人员规模目前在北京排名前十。 中 闻律师事务所的专业特许资格: 从事外贸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改制业务资格; 从事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法律业务资格; 从事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版权代理业务资格; 中国司法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资格证书; 中国司法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从事涉及境内权益的境外公司相关证券业务资格; 中国司法部、国家科委、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颁发的从事集体科技企业产权界定法律业务资格证书; 中国司法部、国家计委颁发的从事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招投标法律业务资格;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的破产管理人(机构和个人)资格。 中闻律师事务所的社会责任 中闻律师事务所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 为您服务 ” 、 “ 有法大家帮 ” 栏目以及北京多家电视频道的法制节目提供经常性法律咨询,并承担向全国提供日常繁重的免费电话法律咨询工作。同时,中闻律师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积极捐款救助贫困、受灾地区并参加其他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中闻律师事务所积极承担一个现代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中闻律师事务所在当前追逐物质利益的社会风气下有所担当的行为体现。 中闻律师事务所多位律师荣获国家司法部、北京市司法局等机关的多项嘉奖,包括 “ 全国优秀律师 ”、 “ 十大人民调解员 ”、 “ 优秀政协委员 ”、 “ 优秀共产党员 ”、 “ 司法行政先进个人 ”、 “ 社会主义建设者 ”、 “ 北京市优秀刑辩律师 ”、 “ 北京市律师行政应诉工作服务团成员 ”、 “ 公益法律服务先进个人 ” 、 “ 北京市杰出律师奖 ” 、 “ 优秀律师专业委员会主任 ” 等光荣称号。 沈斌倜律师感谢各位网友对我的厚爱和支持,在新办公地址,沈斌倜律师将仍一如既往竭尽所能为你们提供最专业、最优质的劳动法服务,并追求卓越。感谢你们与我一路同行。 ---------------------------------------------------------------------- 我的更多文章: 沈斌倜律师参加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成立十周年大会暨2010年年会 (2011-03-19 23:11:23) 沈斌倜律师出席全国律协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委员会工作会议 (2010-12-20 22:46:58) 沈斌倜律师出席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 会“集体劳动争议处理与劳动关系的转型及挑战”学术研 (2010-12-11 22:51:17) 北京劳动法沈斌倜律师受《华夏时报》访谈加多宝劳资纠纷 (2010-12-04 12:38:46)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沈斌倜、曾素贞律师加多宝更改工时劳资纠纷 (2010-12-01 14:18:41) 沈斌倜律师入选“中国公益律师培训二期”全国30名优秀律师之一 (2010-10-31 22:59:59) 《工人日报》今日全文刊发沈斌倜律师劳务派遣相关论文 (2010-08-31 22:00:51) 沈斌倜律师就“洋黑工”受事件《法制周末》采访 (2010-08-23 20:52:44) 沈斌倜律师受《时代周报》采访谈中兴通讯“末位淘汰” (2010-03-29 22:23:25) 贺沈斌倜律师当选第八届北京律协青联会委员 (2009-11-17 18:11:57)
个人分类: 北京劳动法沈斌倜律师动态|1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药家鑫一审获判死刑,这下好了吧?
热度 14 hongfei 2011-4-22 23:27
药家鑫一审获判死刑,这下好了吧? 2011.04.23 人们对于一个制度和一种理想的信念,其实是很难因为某件具体的事情而改变的。不然的话科学网上的侯成亚先生也不会隔三岔五地就要回忆一下他自己上大学时候在人大三红的浪漫时光,告诉王铮先生文化大革命其实还是给他自己留下了些美好而温馨的回忆。 有人说如果药家鑫不判死刑,就说明中国的司法制度滥得不可救药。现在药家鑫一审判了死刑,在这些人眼中,中国的司法制度应该就不是滥得不可救药了吧? 《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一审宣判死刑》新闻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4/246456.shtm 陈永金《正义与法律的胜利!》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380do=blogid=436031 其实,司法制度滥不滥,并不是真正的问题。 记得多年以前读共和国前司法部长史良的回忆录,看到她说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八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的议案决定撤销司法部和撤销监察部时,她自己对于中央的正确决定非常支持。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她老先生迫于某种淫威而不得不说的违心话,但我当时的确感到很疑惑:这是什么司法部长啊?国民党时代敢于反对专制的大律师,共和国的时候自己的司法部被撤销还说表示支持,她老人家一辈子究竟追求些什么呢? 说实话,这种事儿要是换了我,宁愿自我放逐,违心表示支持的话我也不会说。在其他事情上我不一定有什么原则,但在自己一辈子从事的事业面前不行。 1979年9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决定加强司法行政工作重建司法部,中国终于又成了一个有起码正常司法形式的社会。虽然有时候有点滥,但也总比没有司法制度要好。当然,由于这个司法制度原则上并不是独立的司法制度,所以全世界有点见识的人常常也经常批评它。 美国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法官需要老百姓投票选举的地方。对中国这样只有村长近年来才需要选举的地方,这当然是无法想象的事情。这种制度是不是好,本身就非常值得争论,但要在中国推行,自然不可能。 美国的司法制度的最大坏处,是坏人受到的惩罚相比之下往往很轻,而好人也不是一定不受冤枉。而中国的司法制度的好处,是坏人受到的惩罚肯定很重,好人也不一定会受冤枉。这种差别,也许是坏人总是喜欢往美国跑的原因之一吧。当然,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坏人也是多了一点。 仁人志士常常都会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结果地狱里面都是些仁人志士,坏人反而都跑到天堂里面去了。 什么时候仁人志士都愿意跑到美国,而坏人都向往中国,那就好了。
个人分类: 自言自语|6643 次阅读|21 个评论
重庆红色风暴 势不可挡
热度 1 xupeiyang 2011-3-29 08:23
看、读、听、唱、讲、访、辩、传、写、做“十大行动”,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灵。  3月27日,国家司法部副部长陈训秋和陕西、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6省市监狱劳教系统官员来到山城重庆,召开了主题为“红色文化进监所”工作座谈会。在重庆的监狱系统,“红色文化”已成为改造教育“失足者”的一种载体。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9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加快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管理制度
热度 1 kejidaobao 2011-3-18 15:48
文/易 斌,朱忠军,刘 平,于云江,孙 鹏,张天柱,周宜开,徐顺清,彭良斌 中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环境污染健康损害问题日益增多,环境污染健康赔偿或补偿难题成为导致社会群体性事件暴发的诱因,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受损。在环境污染损害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加快建立环境(生态)损害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环境(生态)损害评估管理制度已刻不容缓。 1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管理的现状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管理尚属空白。在司法系统内,以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2005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司法鉴定管理制度,不包含对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管理。在全国范围内,至今没有一家经司法部授权的专门的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在环保系统内,环境事件处理处置中的鉴定评估工作机制没有建立,也没有专门的鉴定评估机构,更没有针对鉴定评估活动的监管措施。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基础能力亟待加强。从损害判定方面看,不少特殊损害领域的辨别标准和鉴定方法尚属空白。从鉴定评估技术规范方面看,没有统一性的程序与技术体系,鉴定评估结论的可比性差、公信力不足。从专业队伍及能力方面看,专业鉴定队伍严重匾乏,多数鉴定评估任务找不到合适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管理方面看,由于缺乏监管,无法对相应从业机构和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参与鉴定评估的机构和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责任意识不强,错鉴、误检、以及由此引发的重鉴现象屡屡发生。 2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管理制度的需求迫切 是健全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需要。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是环境司法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相关技术能力和评估机构的发展是适应国家法制建设、推动环境司法工作深入开展的重点领域。 是转变环境管理思路、推行环境经济政策的需要。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我国环境管理手段正由主要针对常规污染物的达标、减排为目标的排放控制管理,向以损害为出发点的风险控制管理转变,由以行政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社会等多种方式转变。“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推动环境污染风险与损害评估管理,深入开展相关基础能力建设及科研工作。 是环境维权的需要。明确污染责任、量化损失大小,是处理赔偿或补偿问题、维护环境权益的前提。随着人们环境权益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争议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对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规范化管理投以了极大的关注,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客观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制度和机制。 3 建议 我国在渔业水污染事故鉴定管理、医疗事故鉴定管理和司法鉴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对成熟的管理制度体系,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管理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根据已有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现有政策条件,对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管理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1) 遵循的原则。一是明确管理责任主体。由环保部门逐步健全损害鉴定评估相关工作机制、相关技术体系,对鉴定评估活动进行技术监督,由司法部门对鉴定评估机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备案管理,并做好两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二是采取鉴定评佑机构与监测、检测单位和机构分离的模式。鉴定评估机构可以将监测、化学分析、损害诊断等技术活动委托给其他专门性实验室或技术单位完成,充分利用已有相关行业专业机构。同时,应重点要求环保系统内符合一定条件的监测单位、科研院所必须接受环境监测、检测委托任务。三是鉴定结论实行专家合议制。环境污染损害的综合评估,需要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化学、医学、农业、林业、畜牧兽医、环境法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参与,应采取专家组作出鉴定评估结论的工作模式,经合议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同时,加盖鉴定机构的鉴定评估用章、由鉴定机构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法律法规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制度建设提供保障。在加快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有关法律和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管理办法,明确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管理主体及其职能定位,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并协调处理好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管理与现行司法鉴定管理的关系。 3) 加快制订发布相关技术规范。加快相关技术规范的研究和论证,制定专门性的技术规程,对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适用范围、评估方式、认定原则等内容进行规定。 4) 推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的全面建设。现阶段以环保系统内部的监测机构、科研单位等为依托,联合组建专门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构,接受各级环保部门临时性移交的鉴定评估任务,也可接受人民法院、以及社会性委托,从事鉴定评估业务(开展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评估工作时应依照司法鉴定的已有规定进行)。在条件成熟时,对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实施统一的司法鉴定资质管理。 5) 开展试点示范、培训、交流和宣传活动。鼓励具有条件和基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管理试点示范工作;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摘自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调研动态》2010年第17期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395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