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挑战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杨韵芳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作品不存在抄袭》的评述
热度 6 liwei999 2014-6-26 21:39
对《杨韵芳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作品不存在抄袭》的评述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25/2014 06:11:31 《杨韵芳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作品不存在抄袭》 的跟帖里,给了一个评论:恕镜某直言,如果不是在整体性能上对原来的发明有足够的优越性,仅仅是动力改变的话, 被说 “抄袭”也是无奈。 大学生能做出实在的东西来,绝对是要鼓励的。先帝早就说过了: 抄一遍也好 。这是镜某看过两个录像后的感想。 问题在哪里呢?镜某的措辞是 被说 “抄袭”。这是个事实的表述。博主的帖中也说了【“周先生”似乎将此帖子发到了“新语丝”,请方舟子先生打假】。可见 被说 “抄袭”的事情是存在的。“杨韵芳的作品没有抄袭”的主张是否能成立,就要看博主的辩护水平了。镜某以为辩护较比无力。 说“抄袭”,好像有些沉重了。但是如果镜某做评委,如果不能证明后发的“电驱动”大象鼻子在诸性能上都可以优于先发明德国人的气动的大象鼻子的话,给特等奖是不可能的。 作为机械手的作品,其 创意 也很重要。 仿象鼻机械臂 就是个创意,至于如何驱动的乃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了。辩护帖子对此行为认为是 借鉴 ,镜某很不以为然。 扯到专利保护的具体事情,博主的辩护还算是有“道理”,但那是属于“法庭斗嘴”的世界标准。 这个事情如果 没有获奖的话 , 被说 “抄袭”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也就不会有《杨韵芳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作品不存在抄袭》这样的辩护帖。因此,作为杨韵芳的挑战杯项目指导教师,镜某认为还是有些责任的。因为作为老师,不单是要教技术,也要教 审美 。这个比赛的名字叫“挑战杯”,学生作品的“创意”与这个题目搭配么?? 再重申一遍,动手做东西的学生没有过错。毕竟是她亲自做的。作为项目指导教师不能指出这个作品没有“创意”乃是水平有限。给这个作品特等奖的评委们就更没有审美的水平了。这是天下的清华大学啊,做事情不至于如此没有品味吧?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7846 次阅读|12 个评论
张文增:杨韵芳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作品不存在抄袭
热度 34 wenzeng 2014-6-23 17:19
今天接到系里老师的电话和邮件,说网上有人指责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2012级本科生杨韵芳获得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作品——多自由度柔性仿象鼻机械臂(简称ET手臂)抄袭了德国Festo公司2010年的获奖项目。 我上网看了自称“周先生——一个资深自动化行业从业者”的这篇帖子(见附录1),其中,对方并未给出什么证据来指责抄袭,仅凭个人主观断定“二者基本原理一致,基本结构一致”,然后就非常迫不及待、草率贸然地得出“根本是赤裸裸的抄袭”这样不负责任的错误结论,并请网友去看两个作品的对比,认为网友自然会得出所谓抄袭的结论,并且网友“周先生”似乎将此帖子发到了“新语丝”,请方舟子先生打假。由于该网页被大量转载,可能引起了不少不明所以网友的错误认识,也可能影响到清华大学的声誉,因此 ,我作为杨韵芳的挑战杯项目指导教师,必须即时给出一个澄清,以避免更多人产生误会。我的结论是不存在任何抄袭! 我的回复如下: 1 、德国费斯托(FESTO)公司于2010年12月14日申请了国际发明专利“可利用流体运行的操纵器”(US20120210818A1和CN201080057286.7),并研制了一种气动仿象鼻机械臂(简称气动象鼻手),并获得了“GERMAN FUTURE AWARD”(德国未来奖)。从网上公布的产品和专利的权利要求书(见附录2)所保护的范围来看,该Festo象鼻手是流体驱动的,必须有密闭的流体腔,而且要有良好的流体控制系统;而杨韵芳作品ET手臂是电机驱动的,采用柔性杆和螺杆来传动,无需流体腔,无需流体控制系统。二者从驱动原理、传动方式和必要组件上均完全不同。ET手臂完全不在Festo发明专利保护的范围内,也不是从Festo发明专利的装置上无需智力劳动显然就能够想到的。 2 、杨韵芳ET手臂的发明过程中查阅过传统象鼻手方案(包括Festo象鼻手),前人的技术中的一些长期公知的基本原理完全是可供后人借鉴的,这与抄袭是无关的。正如站在巨人肩膀上,就是抄袭巨人吗?而且在挑战杯答辩的从始至终(初审答辩、二审函评材料、终审答辩)中,杨韵芳并不避讳谈到传统象鼻手已经有一些方案,在前言部分的技术背景介绍中,总是给出Festo象鼻手的图片,并明确地指出其采用气动方式带来的许多不足之处。 3 、再来看看长期公知的一些基本原理。事实上,Festo公司的专利为何没有保护更大的范围,而必须限定在流体腔采用流体来驱动和传动,这是因为这些最基本原理并不是Festo的创新,试举几个基本原理:(1)“三点构成平面”,(2)“远程驱动减轻臂部重量”,(3)“通过绳索远程拉动某个点的位置来实现平面的驱动”, 这些都是长期公知的基本原理, 大量出现在传统机构中, 人人皆可使用。 4 、杨韵芳象鼻手作品已于4月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专利的保护范围见附录3),并且在专利的技术背景部分明确指出了Festo象鼻手 的不足之处:“由于空气压缩机体积庞大,所以整个系统占地面积大;另外该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昂贵;还存在气密性等问题,能耗也高。 ” 5、杨韵芳的ET手臂比Festo的象鼻手具有如下优点:制造成本低、维修成本低、体积小巧、重量轻、结构简单、控制容易、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算法简单、控制响应快等突出优点。 因此,我的结论是不存在抄袭。 附录1:网友质疑帖子 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ed98310a0101ph4t.html 原帖内容如下: =========================== 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作品竟然是抄袭德国FESTO公司10年的一个获奖项目(ZT) 在清华大学第32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机械工程系大二学生杨韵芳的作品“多自由度柔性仿象鼻机械臂”获得了特等奖。但这个作品根本就是德国FESTO公司2010年的一个project,而且该project还获得了当年的“GERMAN FUTURE AWARD”。   对比这两个作品发现,二者基本原理一致,基本结构一致,根本是赤裸裸的 抄袭。果壳网旗下的“万有青年烩”竟然给骗子封为什么“美少女机械师”来搞 演讲,难道是要教这些学生怎么抄袭吗?   现在贴一下二者的链接,相信你会一目了然的。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thu/8913/2014/20140610091900695143637/20140610091900695143637_.html http://my.tv.sohu.com/us/215525699/69935856.shtml FESTO 的链接: http://www.festo.com/cms/en_corp/9655_10218.htm#id_10218 周先生 一个资深自动化行业从业者 (XYS20140621) 本文摘自《新语丝》: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5/qinghua.txt =========================== 附录2:Festo公司的流体象鼻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 (1)Festo 公司申请的发明专利US20120210818A1的主权项如下: “1. A fluidically operable manipulatormade up of several manipulator segments stacked along an extension curve, each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onnecting plate and at least two fluidically connecting plate separated fluid chambers spaced apart on the connecting plateat right-angles to the extension curve, wherein each of the fluid chambers has at least one elastically deformable wall section which is designed to make possible,on pressurization of the respective fluid chamber with a fluid ,a change in volume of the fluid chamber for a linear movement substantiallyparallel to the extension curve, and wherein a main extension surface of theconnecting plate is provided for an arrangement at least substantially atright-angles to the extension curve, and wherein the two or more fluid chambers are made integral with the connectingplate or plates. ” (2)Festo 公司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与上述专利为等同专利,即内容是 一致的) 主权项如下: “1.一种可利用 流体 运行的操纵器,其由多个沿着延伸曲线(10)以堆叠的方式布置的操纵器节段(5;70;80)形成,所述操纵器节段(5;70;80)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联接板(19;73)和至少两个横向于所述延伸曲线(10)成间距地布置在所述联接板(19:73)处的在 流体 方面分离的方式构造的 流体腔 (20;71;81),其中, 所述流体腔(20;37;71)的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可弹性地变形的壁区域 (25;72),所述 壁区域 (25;72)构造成,在利用 流体加载 各个 流体腔 (20;37;71)时 流体腔 (20;37;71)的 体积变化 成为可能以用于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延伸曲线(10)的线性运动,并且其中,所述联接板(19;73)的主延伸面(26)设置成用于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延伸曲线(10)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 流体腔 (20;71;81)与所述至少一个联接板(19;73)一起构造成单件。” 图1 德国Festo公司研制的仿象鼻机械臂及其发明专利附图 附录3:杨韵芳申请发明专利“一种仿象鼻机械臂单元装置”的保护范围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171742.0)主权项如下: “1 、一种仿象鼻机械臂单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至少2个人工肌肉组件、至少两个中间件(6)和一个末端件(8);所述人工肌肉组件包括驱动器(2)、传动机构(3)和柔性螺杆组件;所述柔性螺杆组件包括柔性杆(51)和螺杆(52);所述驱动器(2)与基座(1)固接,所述驱动器(2)的输出轴与传动机构(3)的输入轴相连,所述传动机构(3)的输出轴与柔性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柔性杆(51)的另一端与螺杆(52)的一端相连;所述螺杆与末端件形成螺纹传动关系;所述中间件设置在基座(1)和末端件(8)之间,多个中间件(6)沿柔性杆方向依次布置,所述中间件(6)上至少有两个通孔,所述每个柔性杆(51)分别依次穿过各中间件(6)的通孔,相邻中间件(6)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弹簧(7),所述弹簧(7)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相邻中间件(6)。” 图2 杨韵芳研制仿象鼻机械臂及其专利附图 2014年6月23日
个人分类: 大学生研究训练|30354 次阅读|87 个评论
[转载]我校学子全国“挑战杯”赛场喜获佳绩
yuliping 2011-10-21 22:57
[转载]我校学子全国“挑战杯”赛场喜获佳绩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学子喜获佳绩,我校报送6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并以总分210的成绩,进入了全国“挑战杯”竞赛联合发起高校,实现了我校“挑战杯”竞赛的历史性突破。 由商学院赵丙奇、俞立平、熊德平等老师指导潘程晨、陈丽丹、俞莹莹、刘娅婷、商海锋、朱焕焕、向钰洁、叶一栋等同学完成的作品《标会:标出了什么?会了谁?向何方?—基于浙江温台地区165个标会1464个参会人员的分析》获得一等奖;由材化学院郭志勇、王邃等老师指导杨飞、李敏同学完成的作品《超高灵敏度汞离子检测试纸条》、由医学院刘昱老师指导张栗、赵春同学完成的作品《毒品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糖原合酶激酶(GSK-3)在病毒依赖中的作用》获得二等奖;由教师教育学院张锋老师指导申之美、牛忠辉、邱俊杰、蒋赛同学完成的作品《心理距离对行为表征的影响:评价内容效价的作用》、由机械学院束学道老师指导肖旻、漆良涛、魏新红同学完成的作品《高颈法兰封闭轧制工艺及模具》、由海洋学院蒋霞敏老师指导毛欣欣、傅财华、郑海斌、石灏、王腾飞、林清菁同学完成的作品《浙江沿海典型大型海藻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获得三等奖。另外,我校还推报了1项“挑战杯”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项目,由建工学院张殿发老师指导林雄斌、王建庆、徐谅慧、徐丽丽、颜子斌、邵晓婷同学完成的作品《出尽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以宁波市为例》获得“世园会”专项竞赛三等奖。 据悉,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辽宁省政府共同主办。本届“挑战杯”共有1935所高校在网站报备作品,共报备作品16976件。其中入围国赛的作品近1400件,获奖作品1115件,比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各等次奖分别约占进入终审决赛各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 以上内容摘自宁波大学网站——2011.10.21俞立平于宁波
个人分类: 教师生涯|34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特大喜讯:商院学子摘获“挑战杯” 全国一等奖
yuliping 2011-10-21 22:42
2011 年 10 月 19 日 ,来自第十二届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现场的消息 , 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辽宁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 “ 挑战杯 ” 竞赛终审决赛在大连理工大学落下帷幕,宁波大学商学院参赛作品《标会:标出什么?会了谁?向何方? —— 基于浙江温台地区 165 个标会 1464 个参会人员的分析》摘得全国一等奖,刷新了我校学生在全国“大挑”赛场上的最佳成绩,是学校、学院实施学生科研训练平台后重要成果标志。 《标会:标出什么?会了谁?向何方? —— 基于浙江温台地区 165 个标会 1464 个参会人员的分析》作品成员由我院潘程晨、陈丽丹、俞莹莹、刘娅婷、商海锋、朱焕焕、向钰洁、叶一栋八位同学、赵丙奇、俞立平担任两位指导教师,熊德平、陈昆亭、燕小青、陈铨亚、张聪群、张宇萌、朱顺林、朱一鸿、王朝晖、丁元耀、胡亮、吕建锁等老师参与了指导工作。作品从学校 SRIP 起步,经历了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资助、省级“挑战杯”, 一路来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学院、学科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历经三年时间最终进入全国赛。项目组学生成员踏踏实实,深入温台地区利用各种条件、克服各种困难开展调研工作,获取了大量可靠、重要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和无数次修改、完善中完成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调研报告成果,得到了国内行内专家的首肯。充分展示了商院学子“脚踏实地、挑战青春、创新未来”的精神风貌,充分反映了近几年来我院在实施学生科研实训平台下学院、学科、指导教师的全力支持、付出和平台机制建设的良好成效。 据悉,“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挑战杯已成为近两千所高校参与的科技盛会,历经十一届的沉淀与雕琢,历经二十二载的创新与探索,已经发展成为覆盖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地区,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大规模科技创新赛事。本届“挑战杯”共有全国 1935 所高校的 16976 件作品参加角逐,最终入围终审决赛参加现场问辩的作品 637 件,我校共有 6 件作品参赛,其中 3 件作品入围决赛。 以上内容转载自宁波大学商学院网站。——俞立平,2011.10.21于宁波
个人分类: 教师生涯|30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EVIOU蜂窝式中文滑行输入法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
qizhwei 2011-10-19 23:56
这次比赛,经历了很多困难,同学们还是很不错的,浩亮 嘉斌和 承彦等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学院领导、学生工作的老师和团委的支持下 ,终于捧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这个殊荣! 目前创新的氛围还是很浓厚,学生的点子也比较多,思路活跃。但最终成为一个可以推广的产品,还是有很多路要走。即使有了原型,也有不少知名度,离产品也是很长距离,不但是投资和营销的问题,就是技术本身也是需要改进,适合推广。 可喜的是目前国内有很多创新大赛,也有不少天使投资,也为一些创新型产品找到了出路。美国这边体制比较完善,从实验室到市场是一条龙服务,产生了很多像intel google apple facebook这样的公司。他们这边是正反馈的,有了好主意,有了好原型,然后就有风投,最后有市场。结果是更多的好产品。 也希望国内的环境也逐步完善起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创新型产品出现了。 再次祝贺我们小组获得比赛!
个人分类: 杂感随谈|4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十二届挑战杯决赛作品展览“观后感
Moviez 2011-10-19 16:31
昨天,有幸参观了在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决赛作品展览,由于是临近闭幕,很多展位都开始撤摊了,还好,几个不错的展位还是一睹为快了,并与相关的同学进行了短暂的交流。挑战杯被誉为中国高校的科技奥林匹克,从俺走马观花地实际考察中,参赛者以本科大四生为主,作品以实际应用为主,当下流行的3D可视化、无线、物联网等技术随处可见;抗震救灾、文化建设、城乡文明、低碳环保等和谐理念得以贯彻。作品的水准已经初步具备了实用价值,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商业化了! 展位最火的当属中心A区的3D虚拟技术体验了,那里人头攒动,“交通”基本瘫痪了,俺见缝插针,最后挨到了前台,过了一把第一视角射击游戏瘾,头盔的方向感应略显迟缓,但前进后退还是很快的,因为是按钮控制,还有个背包。。技术虽说还比较粗糙,但是基本轮廓还是有了,下一步细节进行用心的改进,并加以小型化,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的。 紧挨着这个展台的是定向广告的设计了,简单的说就是通过视频捕捉,确定目标的性别,年龄甚至情绪信息,然后“对症下药”,播放目标性很强的广告;目前对性别识别准确率比较高,现场测试还不错,不知道这个创意是否世界首创,但是目前有几家广告公司相当有兴趣,市场很有希望啊。 手机视频监控设计的那个小伙有点意思,说自己的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是全场最低的,几十块钱,最少可以同时监视四个采样区,可惜的是样品没带来,闲扯了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俺就走开了。物美价廉总是受大众欢迎的,希望他能走得更远。 矿井探测车的设计也比较有意思,作为矿井的先遣部队,实时探测矿井的关键信息,无疑对灾难频发的矿业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安全保证。目前已经在部分矿井试用了,真希望更多的人为悲剧可以避免。 还有很多:借助花卉做原料发电,使用木渣生产生物油,沙漠地带的土壤保护棒等等,当然也有时下大家关注的泄漏原油的回收装置,最有趣的消息是关于利用地沟油生产工业胶的点子,一派意见是技术含量不高,一派意见是贴合大众生活值得推广,有分歧是好事,希望有一个恰当的评价。 当然更多的摊位是只见铭牌不见人了,最遗憾的是跟自己相关的两个设计都人去位空了,俺只好捡了份产品宣传单回来慢慢研究了。两个小时连中心展位都看不过来的,本来还想照相留念的,可是没有时间啊,白带了相机;要是看完全场八大展区,一个周也未必够啊,贪多了,哈哈~ 参赛者的热情洋溢、娓娓动听的演示,令俺感动,高兴,真希望他们踏入社会大舞台后还能保持这种创新精神,这种敢做敢为的气魄,为快病入膏肓的大环境打一剂良药,让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重新焕发青春!
个人分类: 会议活动|10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服学生在“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创佳绩
Bjqdsx 2011-7-19 10:12
北服学生在“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创佳绩 【新闻中心讯】根据赛事组委会近期公布的消息,在刚刚落幕的第六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中,我校学生作品喜获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由北京团市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市学联联合主办,竞赛吸引了来自近 60 所高等院校的 4000 余名学生参与,参赛作品达 658 件。我校已经连续三年获得该项赛事的三等奖及相关荣誉,此次是我校学生作品首次在此赛事中获二等奖。 此次全市作品均为盲审送样,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为参与好本届首都“挑战杯”,并以此为契机促进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培育和体系的完善,校团委通过校内“挑战杯”系列赛事、本科生 SRT 计划、课外学术科技兴趣团队、院系推荐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优秀作品,先后共有近 30 个学生课外研究项目参加选拔。在此基础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的多位专家、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帮助参赛项目进行改进、提升,最终确定了 13 件参赛作品。这些作品包括科技发明、科技创新、市场调查等各方面的学术成果。其中,三件获奖作品分别是:获得自然科学类二等奖作品——《胶原蛋白纳米纤维制备及新材料应用》(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邓颖杰,指导教师:龚龑和李昕副教授),这个奖项是我校学生在自然学科竞赛中成绩的突破;获得科技类三等奖作品是《三维观察服装造型与人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服装也是科学!》(作者: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高燕、代璇、李璐,指导教师:崔明海副教授)、《《虚拟世界中的化工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郝云鹏、褚佳跃、伊苏婉、卢思奇、蓝望晨、谢思源,指导老师陈昀教授)。 本届首都“挑战杯”二等奖项目《胶原蛋白纳米纤维制备及新材料应用》的获奖同学邓颖杰说:“整个科研过程中,两位指导老师孜孜不倦、循循善诱,让我体会到拥有不同学术背景、学科知识交叉在科研中的重要性。我们的研究论文在“挑战杯”比赛之前就被国内会议论文正式发表了,参加此次竞赛也令我觉得受益匪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用科研助推创新(中国教育报)
麦立强 2010-5-20 20:47
用科研助推创新 武汉理工大学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黎江东 高国伟   一位在校大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在四川地震灾区汉源县创造性地修建了两座无止桥,从志愿者变为援建工程师,并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他就是武汉理工大学公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秦豹。   秦豹仅仅是该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坚持用科研引领教学,以科研服务教学,大批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站在教学第一线,并将学术和科研成果以及他们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应用到教学中,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建立250多个校外实验创新基地   张凯、周海波、胡莹是武汉理工大学2000级学生,2005年他们的研究成果液滴检测计数器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张凯说:这项专利是我们3个人大学4年在学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的最大成果。   据了解,该校27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基地成为本科教学的重要场所,全校11类、36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中,有8类、15个由国家、省部级科研基地作为支撑单位,占41.7%。近年来,学生凭借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科研创新,荣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2项;完成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训练计划项目74项;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奖60多项。   此外,随着科研能力的不断增强,该校与三大行业的1000多家企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科技合作,并建立了25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是学校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的场所,而且成为本科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练兵场。在这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极大增强。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唐浩林是该校2008年留校青年教师,中国太阳能协会会员。在校学习期间,他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项目和湖北省攻关项目研究,在燃料电池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10篇,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唐浩林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老师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得益于学校相关学科的跨学科优势与团队协作,更得益于学校为我们创造了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环境。   武汉理工大学十分注重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并引导优秀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科研课题。目前该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面开放,其中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几乎全部来自教师的科研课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来自真实科研项目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占总选题数的90%以上。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骨干教师倾心指导学生创新   在武汉理工大学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该校的科研骨干也是教学骨干,科研创新团队也是优秀教学团队。该校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说:一堂课往往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教学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决不能因科研或其他任何借口而误人子弟!   据悉,该校全面推进六名工程培养体制,其中教学名师培养工程为首要工程,教学名师绝大部分从学校科研骨干和科研创新团队中产生。同时该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形成了以本科生研究生科研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任该校材料学院教授的麦立强,在学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在导师、首席教授陈文带领下,指导了5名本科生和3名研究生,他指导的本科生郭万里,在本科阶段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且论文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此外,郭万里在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并获得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目前,该校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有两人,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奖的有5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的有7人,他们既是学校的科研骨干,也是学校本科教学的一线教师。在武汉理工大学,科研引领教学、科研服务教学,科研教学实现着良性互动。   据统计,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近300项。学生李一设计的热望电动概念车,在上海F1参加国际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获得了最佳原型概念设计奖。 2010年05月19日 14:23:25  来源: 中国教育报 http://www.edunews.net.cn/gjnews/20100519/142325.html
个人分类: 新闻关注|2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指导学生获第11届“挑战杯”一等奖
zhumengjin 2009-11-2 12:04
第十一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成绩公布。 本届竞赛共有内地 432 所高校的 1106 件作品、港澳地区 15 所大学的 53 件作品进入全国决赛。竞赛评审委员会共评出特等奖作品 29 件,一等奖作品 100 件,二等奖作品 283 件,三等奖作品 747 件。 我与余教授合作指导的本科生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一等奖,超过了我的预期。在此对他表示祝贺,并希望该同学以后到北大攻读博士学位时能在科研方面取得好成绩。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4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挑战杯”究竟挑战的是什么……?
liwusi 2008-11-25 13:07
挑战杯大赛是要挑战中国教育体制、学科与学位设置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要挑战中国高校、教师、学生画饼充饥、弄虚作假和深化学术腐败的道德底线? 两年前我作为指导教师参赛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时,我的良心好像病了一样难受,两年后我又作为指导教师参赛大赛才发现了病因:首先,或许是大赛的主旨出了问题,决策者只有良好的愿望,但缺乏从手段到目的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至于主旨模糊;其次,或许问题不在决策者,而在执行者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最后,就是外国可以成功的东西却不适合中国国情,以至于种下的是龙牙,收获的是跳蚤。 一、大赛的主旨是遴选优秀的企业家还是创业的大学生? 在管理学中,目的是通过手段做出的。只要是竞赛首先就要遴选出优胜,而判定胜负又要有一个量化标准,形成量化标准的指标体系(指标的内涵、数量、权重)则反映遴选的功能指向让优秀的企业家胜出?还是让创业的大学生落败。 或许有人会问:谁说优秀企业家与创业的大学生就不能使用同一个衡量标准(指标体系)?各位领导千万不要这样问,因为这已经不是不懂管理科学、而是没有常识了。众所周知,优秀的企业家可以没有学历学位,可以没有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但决不能没有实践经验。实践经验使他们成熟稳健而又不失大胆创新、周密严谨而又不失大刀阔斧,由此而获得成功的优秀企业家,世上俯拾皆是。创业的大学生较之优秀企业家,所缺者恰恰就是实践经验及其成熟稳健、周密严谨;所长者则是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若侥幸未失创造天性,也能科学预期、高端立项、大胆策划、异想天开。他们的创业或许会由于幼稚、不周密严谨而受挫,但是他们必然会在创业的受挫、失败中逐渐走向成熟稳健、周密严谨,逐渐走向成功。别忘了我国的改革开放还是起始于摸着石头过河呢!如果您学过管理学,就一定可以根据上述的分析,得出两个具有显著差异的衡量标准即两套指标体系。 二、不同学位、学科同台较量,可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标准? 虽然挑战杯大赛不是新世纪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而是一个衡量、反映培养效果的展示环节,但是竞赛对于培养新世纪创业人才却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若竞赛选用了一个公正的好的衡量标准,就会推动参赛者诚实勤奋、自强不息,朝着新世纪创业人才的方向发展;若竞赛选用了一个歧视的坏的衡量标准,也会导致参赛者欺诈懈怠、投机取巧。让学士、硕士、博士同台竞争而忽略其之间的等级差距;让13个学科门类数百个专业方向学生自由组合同台竞争可有一个共同的游戏规则?好在中国人早就学会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通融之道,就像中国既为人类发明出公平先进的考试晋升(科考)体制,也同时开创了大规模有组织作弊的社会越轨行为一样,只要乘上指导教师的参数,学位、学科间的差距就被抹平了!只要乘上参赛高校名称的参数,金奖银奖的差距就拉开了! 可是,一个坏的衡量或评价标准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呢?正如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谈及高校教学评估时所言:被誉为象牙之塔的高校都为了应付教学评估而全校上下齐动员地弄虚作假,将来由谁来培养诚实的中国人呢?当我看到一些参赛学生衣着华丽、精心化妆、面带微笑、流畅地背诵一番后,再向那些根本没有认真听的评委献上私下里准备的果篮时,我的心碎了。如果挑战杯大赛真能促使大学生创业,那我们的高校和教师又将引导学生去创(画饼充饥、投机取巧)什么业(弄虚作假、学术腐败)呢? 三、大赛主办者青、科、教、学的创业结构功能指向是在挑战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功能? 青、科、教、学的大赛主办者结构具有很强的功能耦合特点:共青团给予政治上的支持,科协给予科学技术上的支持,教育部给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学联负责大学生的组织动员,因此大赛理应整合出明确的结构功能指向大学生的创业。但是,为什么不是大学生的就业呢?千万不要告诉我那是为了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太虚了,太假了!就好像当年我们认为高举宝书高喊语录就能够打倒封资修一样的虚假。况且新世纪创造型人才并不等同于创业人才。 纵观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其培养出的学生的去向均以就业为主,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才能出少数创业者。因为有史以来,可以让人创业的客观环境并不常见,而对创业者的限制条件又极其苛刻,需要创业者有极强的独立人格、组织能力、挑战精神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正如中国的古人所言:天降大任于斯人(机遇),必先劳其筋骨(物力、财力),苦其心智(情商、智商)。这些条件均非在校大学生所能具备,故各国高校必须以培养就业者为目标。 中国现今的国情是否适合创业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完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秩序较乱,社会经济的管理水平低下,法制也不健全,再加上道德沦陷、腐败滋生等世风日下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中国的高校是否具备培养创业者的功能、手段和环境?在中国的标准化批量生产模式下制造出来的学生,还能保留多少个性、差异和自由?高校又能靠什么来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组织能力、挑战精神和承担风险能力的大学生?在上述情况下,把大学生推出校门去创业,无异于把小红帽推给了狼外婆。 四、中国传统文化是否能让大学生从小就有经营意识、独立人格和创业素质? 中国封建社会,有文化有出息的小孩从小就被灌输钻营意识,才能进入社会的最高阶层士;没文化的本分人则进入中间阶层农、工;而有点文化却没出息的人,钻营不成沦为经营意识,就只好成为社会最底阶层的商。士打着修身、齐家、治国的招牌,以读书做官行钻营之道,忍得十年寒窗苦,一朝中举当官便可光宗耀祖、泽济后人;有些靠经营发了点儿财、便想跻身上层社会的人(如西门庆之流),也必须转经营为钻营,依附官府花钱买个出身。只要是中国人,就不仅要鄙视经营意识,而且还不许有独立人格。在中国,上致皇上下到庶民都要依附组织家、国、天下,三纲五常为中国人的大义,要舍生取义。独立人格已经有悖于大义了,更何况独立人格、组织能力、挑战精神和承担风险能力的创业素质。中国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谁一旦有了创业素质,那么他一旦占山,便可成王;一旦落草,亦能为寇;即使在家,也会是分家另过的不肖子孙。因此,封建礼教防独立人格与创业精神如防洪水猛兽,一旦发现势必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这也是明清以来,中国的商业、手工业和钱庄票号等无论有多发达,也难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也难以发展资本主义的主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不允许孩子从小养成经营意识、独立人格和创业素质;而移民文化的美国,却是以创业精神开拓疆土,以自由独立建立国家,以经营竞争富民强国,美国天然就是创业者的摇篮。许多美国人从小就直呼长辈的名字,干家务要报酬,刚上大学就打工要自食其力因此,即使美国的高校进行的也是就业素质教育,但它们的学生天生就可能成为创业者。就让大学生的创业大赛待在美国吧!去激发美国人的创业潜能,张扬美国人的创业文化,整合美国人的创业知识与技能我们不要看着眼红,人家的好东西我们未必拿的来,别忘了中国的成语:江南为桔,江北为枳。
个人分类: 管理类|4349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