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火山喷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冰岛火山再次狂喷和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0-5-9 08:45
点评: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7日再次剧烈喷发。对应6-9日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B:2010年5月6日为日月小潮,5月7日为月亮远地潮,2010年5月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02度,三者弱叠加,达到潮汐最小值,赤道潮汐变化幅度较大,可能影响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冰岛火山再次狂喷 欧洲航空再受威胁 2010年05月08日13:07新华网我要评论(3) 字号:T|T 新华网北京5月8日专电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7日再次剧烈喷发,腾起灰黑色蘑菇云,欧洲航空业再度受到火山灰威胁。 冰岛地质学家比约恩奥德松说,自7日凌晨开始,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爆发加剧,之前的火山口岩浆形态物质的喷发过程已停止,取而代之的是爆炸式喷发,火山灰腾起,呈蘑菇云状。 他说:随着爆炸式喷发的活跃,火山灰可能不断增加,可能再度威胁欧洲航空安全。不过现阶段,我们观测到的火山灰密度还没有超过上一次。 4月14日,该火山大规模喷发,致使欧洲大部分地区航空运营受到影响,几乎中断一周时间,对航空业构成严重打击。 为应对冰岛火山新一轮喷发,欧洲航空安全组织7日向各航空运营商通报了火山灰密度及高度等信息,要求各航空公司自行评估是否有修改或取消航线的必要。 http://news.qq.com/a/20100508/000848.htm 潮汐组合B:2010年5月6日为日月小潮,5月7日为月亮远地潮,2010年5月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02度,三者弱叠加,达到潮汐最小值,赤道潮汐变化幅度较大,可能影响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2010年5月14日为日月大潮,2010年5月1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5.05029度,两者叠加,潮汐南北振荡幅度大,可能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2010年5月20日为月亮近地潮,2010年5月21日为日月小潮,2010年5月2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12度。三者叠加,赤道潮汐变化较大。 潮汐组合E:2010年5月28日为日月大潮,2010年5月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5.02793度,两者叠加,潮汐南北振荡幅度大,可能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215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征联:冰火两重天,川海三番地
huabolin 2010-4-22 15:23
对联:冰火两重天,川海三番地。 海指海地、青海, 番与翻谐音, 冰岛火山喷发,火山灰携带水汽烟雾一起冲上蓝天; 四川、海地、青海先后发生大地震,夺去生命无数。
个人分类: 诗词对联|43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冰岛火山新裂缝导致更大规模喷发和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0-4-3 04:26
冰岛火山新裂缝导致更大规模喷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20:52 CCTV《新闻联播》   冰岛菲姆冯德尔斯火山目前又出现了一道300米左右的新裂缝,喷发现象更为剧烈。   菲姆冯德尔斯火山位于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在休眠了近200年后,于3月20号午夜开始喷发,地质学家担心喷发可能会引起附近火山喷发,造成更大破坏。   4月2日东方卫视转CCTV《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以上视频。   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下一座火山20日午夜喷发后,当地政府21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疏散附近数百名居民。全部国内航班和部分国际航班临时取消。烟尘漂浮4公里高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admin/editpost.aspx 2009年12月-2010年3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间隔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0年3月为最后一个强潮汐月。潮汐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A: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其后一天3月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107度,当日同时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3月7日为下弦,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5.57037度,潮汐南北振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潮汐组合C:3月12日为月亮远地潮,3月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34度,16日为日月大潮,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3月2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42011度,23日为上弦,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潮汐组合E:3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02度,30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由于3月21日为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当月亮赤纬角为最小时且为日月大潮时,日、地、月在赤道圈成一线排列,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因此,潮汐组合A、C、E特别值得关注。此时由于太阳潮的叠加,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潮汐变化的影响最大。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497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冰岛南部火山发出警报:北极圈的应力积累和爆发值得关注
杨学祥 2010-3-21 15:20
冰岛政府官员21日说,该国南部霍尔斯沃德吕尔地区一座火山当天开始喷发。这是潮汐组合C激发的结果,表明当地的地应力已经积聚了大量能量。这是自然发出的警报,北极圈的应力积累和爆发值得关注。28-30日潮汐组合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赤道圈扩张,两极圈收缩,可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 附件: 冰岛南部火山喷发数百名居民撤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1日13:41 新华网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3月21日电 雷克雅未克消息:冰岛政府官员21日说,该国南部霍尔斯沃德吕尔地区一座火山当天开始喷发。   冰岛民政部门官员格维兹门松说,火山喷发地附近约500至600名居民已撤离家园,以避免火山喷发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   霍尔斯沃德吕尔地区居民说,他们可以看到火焰和熔岩从火山口喷出。   据当地媒体报道,至少5架航班受火山喷发影响已改变航向。科研人员已赶赴火山喷发地附近区域进行观测和研究。   据悉,该火山上一次喷发时间是19世纪20年代。   冰岛是欧洲最西部的国家,靠近北极圈,面积10.3万平方公里。该国冰川面积约占8000平方公里,几乎整个国家都在火山岩石上,大部分土地不能开垦,被称为冰火之国。 http://news.sina.com.cn/w/2010-03-21/134119909611.shtml 潮汐组合 C : 3 月 12 日 为月亮远地潮, 3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034 度, 16 日为日月大潮,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D : 3 月 22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5.42011 度, 23 日为上弦,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潮汐组合 E : 3 月 28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9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002 度, 30 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由于 3 月 21 日 为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当月亮赤纬角为最小时且为日月大潮时,日、地、月在赤道圈成一线排列,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因此,潮汐组合 A 、 C 、 E 特别值得关注。此时由于太阳潮的叠加,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潮汐变化的影响最大。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4976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6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火山作用的双重性:短期致冷和长期致热
热度 1 杨学祥 2010-1-31 06:19
火山作用的双重性:短期致冷和长期致热 杨学祥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在一项中研究发现,恐龙灭绝很可能是因为 6500 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大爆发。火山爆发喷射出来的大量有毒气体,摧毁了恐龙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最新一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英国的科学家公布了他们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们表示, 6500 万年前,形成印度德干岩群的一系列火山喷发还向大气中喷入了大量的硫磺,这给地球气候造成了毁灭性影响。在分析 5.45 亿年前地球大量物种被扼杀灭绝的历史事件中,火山喷发是两个主要解释之一。还有研究人员表示,远古时代有一段时间地球上的火山非常活跃,火山活动本身也许并不能造成恐龙的灭绝。但在火山爆发的时候释放出大量的铱元素,这种元素会导致恐龙蛋不能孵化出小恐龙,所以最终导致恐龙的灭绝。科学家们发现在恐龙大量灭绝的地层里,这种铱元素特别丰富。英国开放大学的火山学家史蒂夫 - 塞尔夫说:当时,形成德干岩群的火山喷发所释放气体可能损毁了地球上的生命,从而导致了大规范的物种灭绝。尽管这一说法还未有确证,不过确有历史事件的支持。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重大的物种灭绝,神秘的是,几乎所有灭绝事件发生的同时都陪随着巨大泛布玄武岩地区的形成。每年从火山喷发中喷涌到大气中的硫是人类近年来在发电站中烧煤,以及通过其它工业活动产生的硫的 10 倍。其后果是大气中的硫酸浓度升高,酸雨分布更加广泛,从而导致地球上的气候逐渐变冷,气候循环的正常模式也遭到破坏 。 火山作用短期致冷和长期致热 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短周期的对应关系是: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 1~3 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 。 但是,火山长周期的对应关系却是:火山活动峰值与全球无冰期对应,而谷值与大冰期对应。根据物体加速吸能、减速放能的质量 - 速度 - 能量转换原理,引力场作功要消耗场空间的能量。太阳系轨道速度在远银心点达到最小,向空间释放最多的能量,形成一亿年前白垩纪的无冰温暖气候(仅地球本身因减速所释放的能量可使全球增温 17 度);太阳系轨道速度在近银心点达到最大,从空间吸收最多能量,形成了第四纪的大冰期。长周期的火山强烈活动是地球内部积累了大量能量的结果 。 据 Gerlach 的估算,全球陆相火山以宁静方式放出二氧化碳的速率为每年 792 百万吨,而陆相火山喷发出的二氧化碳的速率仅为每年 66 百万吨 。前者是后者的 12 倍多。宁静方式火山放气没有明显的火山灰,其增温效果显著。热点放气也只有增温作用。据曾小苹、汤懋苍和郭维栋等人的研究,在地幔排硅作用中硅石和碱类作用生成水,热水汽通过构造带上升到云层,参与大气降水,甚至造成气象灾害 。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地球强构造运动的热点,也是全球降水最多、热带森林纬度最高的气候变化启动区 。藏东南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地热通量可达每平方米 25 瓦,比平均大地热流值约大 500 倍,实测地下最大气体排放量为每年每平方公里 216000 吨 。 海水因为含有平均约 3.5% 的盐分,所以它的最大密度约出现在摄氏负 2 度左右,恰好与海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很接近 。两极临近结冰的海水密度最大,源源不断地沉入两极海底,自转离心力使较重的海水向赤道海底运动,形成全球巨厚的海底冷水层。由于太阳辐射不能进入这个领域,冷被安全地封存在海底,冷水领域还不断扩大。赤道海水表层热水在上、冷水在下,垂直方向只有热传导、没有热对流。随着海洋冷水区的不断扩大和赤道海洋表层热水区的不断缩小,赤道和两极的温差也不断加大,形成中、高纬度地区的冰盖和冰川。我们称这个过程为海底藏冷效应。它是海气相互作用的典型范例,大气中的冷能由此而进入海洋。冰雪反射太阳辐射,随着冰雪面积的不断扩大,地表接受到的太阳能量越来越少,使大气和海洋越来越冷,冰期有一个长期的冷积累过程 。 由于内核相对地壳地幔的差异旋转,太阳辐射达到最大值时使核幔角动量交换达到高峰,部分旋转动能转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赤道区(此处核幔速度差最大,积累的热能最多)。超级热幔柱(羽)由核幔边界赤道热区升起,在海底赤道区喷发,加热了底层海水,并引发赤道和两极之间的海洋整体热循环,降低了赤道和两极大气的温差,使两极的海温和气温逐渐上升到冰点以上,消除了海洋藏冷效应的冷源,形成全球无冰温暖气候,产生晚白垩纪赤道海洋表层低温之谜(当时温度为摄氏 21 度,比现代低 6.5 度,见图 1 )。我们称这个过程为海洋锅炉效应 。有证据表明,随着热幔柱喷发强度的减弱,近一亿年间海洋底层水冷却了摄氏 15 度,大气冷却了 10~15 度 。这是典型的地、海、气相互作用。计算表明,一亿二千万年前形成翁通爪哇海台的海底热幔柱喷发,其释放的热量可使全球海水温度增高 33 度 。有证据表明 , 在古新世末不到 6000 年的时间内大洋底层水增温 4 度以上 。海底火山活动引发的深海热对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 自然形成的温室效应远大于人类活动 近期发现海洋气体水合物蕴藏的碳为地球上所有已知天然气、原油和煤的碳量的二倍,从中逃逸出的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远大于人类活动 。海洋锅炉效应是地下和海洋中温室气体进入大气的原因,核幔角动量交换和地球形变又是海洋锅炉效应的原因 。 表 1 天文周期与地质旋回 时间 太阳系 太阳 全球 太阳 万有引力常数 热 幔 柱 喷 发 (Ma) 位置 辐射量 气候 引潮力 G ( 10 -8 cm 3 /gs 2 ) 形成物 体积 ( 10 6 km 3 ) 140 远银心点 最大 温暖期 最大 7.00         120  靠  变  变 变 变 翁通爪哇海台 36 110 近       凯尔盖朗海台 65 银         德干暗色岩 变           55 心       北大西洋火山 小 边缘 15     小  冷 小 小 哥伦比亚河溢 1.3 流玄武岩 -8 近银心点 最小 大冰期 最小 6.67 近 6 亿年以来北美火山活动有明显的近似为 3 亿年的银河年周期变化。与人预料相反,其峰值对应远银心点的温暖期,其谷值对应近银心点的大冰期 。据 Coffin 和 Eldholm ( 1993 )海洋考察结果,巨大火成区所显示的大陆溢流玄武岩和大洋溢流玄武岩的喷发强度也有相同的周期变化(见表 1 ) 。伴随太阳系由远银心点向近银心点的运动,溢流玄武岩的喷发强度逐渐减弱。与之相对应,近 1 亿年间海洋底层水冷却了 15 度,气温冷却了 10~15 度。异常高温、火山喷发和热幔柱活动与银河年周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在白垩纪最为明显。 图 1 海底藏冷效应和海洋锅炉效应 Dirac ( 1938 )、 Brans 和 Dicke ( 1961 )、 Shapiro 等( 1971 )、 Hoyle 等( 1972 )都认为万有引力常数 G 随时间变化而减少。据 Steiner ( 1967 )的计算 , G 值还有空间上的变化,在远银心点比在近银心点增加 5% ,使远银心点处日地距离减少 5% ,太阳光度增加 35% ,日月引潮力增加 20% ,这是远银心点处白垩纪全球温暖期产生的另一个原因。 图 2 1.5 亿年以来海平面变化、全球气温变化、黑色岩、大规模生物灭绝 图 3 1.2 亿年以来热幔柱喷发的规模比较:规模变小与气温变冷对应 温室气体增减的非人为原因 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非人为原因: 1. 火山喷发 2. 煤炭和石油等自燃 3. 海洋气体水合物(固体甲烷)释放 4. 森林大火 5. 海水温度增高,气体溶解度降低,水中温室气体排放 6. 陨石撞击地球激发大规模火山活动 大气中温室气体减少的非人为原因 1、 降水增加,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变为酸雨,流进海洋 2、 森林、绿色植物和海洋藻类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 3、 动物的大规模灭绝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4、 海洋温度变冷,溶解温室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5、 温室气体与地表物质结合生成碳酸盐。 6、 动植物遗体被构造运动掩埋,深藏地下。 历史数据表明,目前气候变暖的规模远小于历史时期,全球波动变暖是近百年来的事实,但不是近千年来的事实, 15-17 世纪的小冰期全球异常寒冷。 近 1 亿年间海洋底层水冷却了 15 度,气温冷却了 10~15 度,温室气体的浓度降低为原来的十分之一,海平面降低了 200 -250 米 。火山喷发和热幔柱活动与气候变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气候变暖并没有超过历史规模,变暖灾难的预测缺乏历史证据。 气候的自然调节:全球变暖云量增多遮蔽阳光增多降水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全球变冷。 参考文献 1. 刘妍。据称 6500 万年前火山喷射毒气致恐龙灭绝 ( 图 ) 。青岛新闻网 2008-03-25 09:37:53   新浪科技。 http://news.qingdaonews.com/content/2008-03/25/content_7827942.htm 2. 任振球。全球变化。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 99,209 3.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 45 (增刊): 33~42 4. 杨学祥。与地球膨胀有关的数值估计。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9 , 19 ( 4 ): 80~85 5. 杨学祥,陈殿友,宋秀环,等。太阳系行星公转速度变化与低温灾害。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9 , 29 ( 4 ): 344~348 6. 杨学祥,张中信,陈殿友,等。地核能量的积累与释放。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6 , 16 ( 4 ): 85~92 7. Gerlach T.M. Present-day C O 2 emissions from volcanoes. EOS, 1991, 72(23):249,254~255 8. 曾小苹,林云芳,续春荣。地磁前兆异常在气象和地震灾害链中的应用。同 24 。 247 9. 汤懋苍,钟大赉,李文华,等。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是地球热点的证据。中国科学。 D 缉。 1998 , 28 ( 5 ): 463~468 10. 郭维东,柳艳香,汤懋苍。 98 中国大洪水的地下激发因素。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 249 11. 张家诚,等。气候变迁及其原因。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6 。 172~174 12. 杨学祥,陈殿友。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 44 13. Claude J.Allegre, Stephen H.Schneider.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Scientific American. 1994,271(4):44~51 14. 杨学祥。降水能源变化与未来地下水危机。科学。 1999 , 51 ( 1 ): 46~48 15. 汪品先,翦知湣。寻求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第四纪研究。 1999 ,( 1 ): 1~17 16. 杨学祥。对冰期和小冰期气候变化因素的探讨。自然杂志。 2000 , 22 ( 6 ): 358~362 17. Erwin Suess, Gerhard Bohrmann, Jens Greinert, Erwin Lausch. 易燃之冰 . 科学 (Scientific American 中文版 ). 2000,(2):7~12 18. 杨学祥 , 陈殿友 . 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 , 20 ( 3 ): 39~48 19. Coffin M F, Eldholm O.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Scientific American, 1993, 269(4):26~33 20. Steiner J. The sequence of geological events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Milk Way galaxy. Jour. Geol. Soc. Australia. 1967,14: 99~131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4595 次阅读|3 个评论
厄瓜多尔中部山区顿古拉瓦火山开始喷发和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0-1-30 13:51
厄瓜多尔中部山区顿古拉瓦火山开始喷发 2010-01-30 00:19 来源: 人民网   人民网1月12日讯 据南方电视台报道,基多国家地质科学研究所说,位于厄瓜多尔中部安第斯山区的顿古拉瓦(印第安盖丘亚语意为火的咽喉)火山昨天凌晨开始喷发熔岩和灰烬,将比1999年的喷发量更大。   该机构指出,现在该火山的活动是温和的,但其趋势将会增加,最近24小时火山喷发了炽热的熔岩,升起水汽和烟柱,高达3000米。火山灰已经落到附近的一些村庄。火山海拔5029米,距首都基多135公里。最近两周火山活动增加,随后降低喷发量。面对这种形势,顿古拉瓦省当局已经启动紧急计划,疏散了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在有危险的地区还有50户居民。2006年8月该火山曾大量喷发,造成6个农民死亡。(管彦忠) http://news.dayoo.com/world/57402/201001/30/57402_100831071.htm 2010年1月潮汐组合:强降雪集中在潮汐组合时期 杨学祥 由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和2010年7月至11月为强潮汐时期。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逐渐加强,可激发冬季和早春的寒潮,使流感爆发达到高潮。 由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超过3天,2010年4月至6月为弱潮汐时期。春季中后期冷空气活动较弱,变暖和干旱的可能性大,需提前做好准备。2010年1月的潮汐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A:2009年12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78936度,2010年1月1日为日月大潮,2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叠加,潮汐南北振荡最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激发寒潮的可能性大。 潮汐组合B:2010年1 月7日为下弦,即日月小潮;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161度,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C:2009年1月15日为日月大潮,12日月亮赤纬角也达到最大值南纬25.79849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2010年1月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1度,23日为上弦,即日月小潮,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E: 2010年1月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7854度,2010年1月30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振荡较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激发寒潮的可能性大。 本月强潮汐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季节性厄尔尼诺的增强,流感爆发也进入高潮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944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1302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哥伦比亚和刚果火山爆发敲响自然灾害警钟:潮汐预警
杨学祥 2010-1-3 12:59
昨日哥伦比亚、刚果分别发生火山爆发 2010-01-03 11:00:02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 开心 人人 豆瓣 白社会 Digg MySpace Yahoo! Buzz Linkedin Mi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