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纸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浮力杂谈
热度 7 youmingqing 2017-12-28 11:37
静止流体的内力垂直于作用面,单位面积的内力称为压强或压力,其数值与方向无关;由竖直柱体的力平衡可知,两点压强差就是高度差与流体重度的乘积,等价于单位体积流体的重力势能与压强之和处处相等。这就是帕斯卡 (Pascal , 1623-1662) 定律,据此积分流体作用于固体表面压强得到“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量” ,即浮力定律或阿基米德 ( Archimedes,287BC-212BC )定律 。与流体压强相比,浮力与生活有着更密切的关系,因而更早得到注意。 1 金冠澡盆的故事 许多科普读物都基于金冠澡盆的故事介绍浮力 定律 ;不过,一些 叙述似不够准确,如: 有一天他从澡盆里跳出来,跑到大街上大喊:“我找到了!”因为他坐进澡盆时,看见了水从盆缘溢流出来,于是想出了计算制作 国王皇冠 用了 多少黄金 的方法——把皇冠放入注满水的容器中, 溢出水的体积相当于皇冠的体积 。这就是 人尽皆知 的 浮力定律 。 金冠的故事 出现于公元前 1 世纪罗马建筑师维特鲁乌斯 MarcusVitruviusPollio 的著作 ,但 未见于 阿基米德的著作。称,叙拉古 Syracuse 国王耶罗二世 HieroII 作了一个花环状金冠 GoldenWreathorGoldenCrown ,准备奉献给神祗,因担心金匠以银换金,请阿基米德检测;后者依据澡盆中体验,测量金冠以及等重纯金和纯银置入盆桶中溢出水量而得到体积,判断金冠掺银。 文献 述及金匠被杀、其母以空心金球证明 阿基米德的判断有误,竟 称 “ 这是科学史上一个有趣的故事,其真实性很难证明,也无须证明 ” ,真伪不辨也实在令人叹息。 又 , 阿基米德在 75 岁时喊出“请不要动我的图” 后为入侵的罗马士兵误杀,但得到礼葬。 众多科普书籍、文章均称,基于排水试验阿基米德总结出浮力定律 ,但未说明如何总结;文献 引述溢出法后,又称 “他分别称出浸在水中金块、银块和王冠的重量,由此测定了它们在水中减少的重量。或许他同时使用了这两种方法”。 现在互联网提供了众多文献 ,如 1586 年 GalileiGalileo 的文章 TheLittleBalance 和 1589 年 GiambattistadellaPorta 的著作 NaturalMagic 片断, 均置疑维氏所叙。 金、银的比重是 19.3 和 10.5 。已出土的桂冠最重 714g ,但可能有少量叶片脱落 。设桂冠重 1000g ,若为纯金则体积 51.8cm^3 ;若含有 30% 的银,则体积 64.8cm ^3 ,增大1 3cm^ 3 。容纳金冠的水盆其直径为 20cm ,面积为 314cm^ 2 ,则浸入金块或金冠引起的水面高度变化分别是 0.165cm 和 0.206cm ,相差仅 0.041cm ,难 以测量或觉察;而以溢出法直接测量体积,因水表面张力所引起的液面凸起在 20°C 时可达到 0.385cm , 同样 难以确定金冠与纯金的体积差异。更为重要的是,上述测量方法没有固体受力的素,似乎不能引伸出浮力定律。 杠杆平衡对重量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因而以杆秤直接称量金冠和等重纯金在水中的重量,即可确定体积是否存在差异。此外,若两物体在空气和水中都能使相同力臂的杠杆保持平衡,则比重相同;因而确定桂冠是否被掺杂只要有纯金样本作为比对即可,而不必要求两者等重。 万有引力定律或许与牛顿被苹果所砸相关,但其真正建立则是“基于 Kepler 三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推演”;与此类似,浮力定律的建立可能与阿基米德在浴盆中感受到浮力相关,但其真正确立则是 “基于实际称量后的逻辑分析” 。相关论述可简化为 “ 物体在液体中受力与其外表面材料无关,而置换为该液体时应处于平衡状态,因而受力就是相应液体重量,且通过其形心即浮心 ” 。 当然,应用浮力定律时要求物体在液面以下的全部表面都与液体接触。 约 400 年后的“曹冲称象”即以舟称物 ,利用了船体吃水深度与承载对应、等量置换、化整为零等概念, 与船排开水的重量即浮力定律似无直接关联,不宜过度解读而失却科学精神。 2 浮力现象的若干事例 现在标准衡器是台秤而非杆秤,因而浮力测量也略有不同。如不考虑盛水容器重量即 “去皮” 并折算重 0.2g 系线影响后,一个新鲜鸡蛋放在容器底部时重 56.9g ;而 悬在水中时台秤读数为 53.3g ,该值就是 鸡蛋对水的作用力 即 浮力的反作用力。依据浮力定律可知,其体积为 53.3cm ^ 3 、比重为 1.07 。 冰密度随结构而略有变化,纯净冰块的密度约 920kg/m^3, 海水的密度约 1025kg/m^3( 据 Wikipedia) ,冰山出露部分约占总体积的 1/9 ,所谓冰山一角。依据浮力定律,冰的重量等于其排开水的重量,因而融化之后正好充填其水下部分体积,并不会引起水面的上升。不过,南极冰架压在陆地上,断裂后将在水中浮起而引起海面上升,并不要等到冰块融化。 干燥纸张可以浮在水面之上,吸水之后小纸片会沉到水底,除非纸中孔隙被手指油腻封闭。 不过,纸团吸水之后逐步展开,通常总会隔离少许空气,能够长时间浮在水面上方(打印纸或报纸 6 小时以上);若被刺破透气,则缓慢沉降。此外,纸团沉降必然引起水体流动,也就受到水体的阻碍,加之 茶杯内壁的吸附作用,似乎不易沉降到杯底。 此事与一段文学公案有关,且试验容易,可结果却因人而异呢。 当然,这就引起种种争执—— 都是有图有真相啊 。 倒扣的酒杯、茶杯也能浮在水面。杯中空气受压,压力增高,对内壁产生支承力,同时使 杯中水面低于杯外(下图可见),即空气也能产生排水作用 。这仍可以浮力定律说明:杯和空气与两者所排开水的重量相等。需要注意的是,若倒扣时杯中空气较多,则杯体重心较高,可能失稳倾倒而沉入水底。 过犹不及呢。 3 落水跳水而不溺水 游泳已成为体育比赛项目,室内泳池也在城市大量建设。不过,2011年中秋节 曾在电视中看到湖南邵阳渡船沉没、中学生大量溺亡的场景,大学生落水而亡也时有耳闻。想来父母入城、河流污染等诸多原因,乡村孩童已不能在河中自由戏水 。或许中小学的自然或物理课程应该介绍相关知识以应对突发险情。 倘若突然落水而完全不会游泳,应仰头而稍稍露出水面, 肢体本能地扰动 ;千万不要费力挣扎使头乃至脖子露出水面而减少浮力;身体在水中稳定才能张口呼叫而不呛水。 人体密度与水相当,肢体对水略作扰动就能浮在水面, 对此充满信心是获救的根本保证。笔者幼时生吞小虾后被推入河沟,在众人 “会水了” 的叫声中游到对岸:没有恐惧、没有惊慌,只有本能的反应。 人在水中走动时因浮力很容易双脚悬空而类似于跑;又因浮力作用点在人体重心下方而使人趋于倾斜 — —水深过胸就会漾起来,若不会游泳且又应对不当则会呛水出险。相关事件媒体时有报道,如身高 1.66 米女大学生在 1.2 米深泳池溺水 。 这只是一个力学问题,不必从溺水者身体是否有患寻求解释。 此外, “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说的大约是跳水。 大学毕业生在西湖、高中毕业生 在某校人工湖跳水拍照,旁观者求救不及而亡;笔者祖父也曾亲见同村青年从渡船跳水而亡。以 头下脚上的方式进入水中, 深度可达到 5m ,肺胃等器官所含气体受压而体积减小,损失浮力; 若肌肉因深部低温刺激而痉挛,肢体不能扰动水体就会吞水而永沉。至于 跳入池塘而陷于淤泥、跳入水库而撞上岩石,则更是危险啊。毫无疑问,只有身体适应水温之后且环境熟悉方能跳水。 不过, 尽管有大量溺水事故缘于跳水,但跳水真是难得引起事故 :著名的 海因里希 ( Heinrich,1886-1962 ) 法则称 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可能有 29 次轻微事故和 300 起未遂先兆呢。 这也是安全教育难以得到广泛响应的原因之一。 4 结语 科普读物以金冠澡盆的 故事 介绍浮力定律 似 稍欠准确;而金冠含金量的确定需应用浮力定律、杠杆原理等,且牵涉到表面张力以及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分辨率等概念,值得仔细讨论。此外,中学物理和流体力学都讲授浮力定律,教师可依据同学接受能力及课时情况适当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和应用事例。 1 希思 TL . 阿基米德全集 . 朱恩宽,李文铭等译 .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55-263. 2 欧几里得 . 几何原本 . 燕晓东译 .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5.82 3 武际可 . 力学史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108-109. 4 www.cs.drexel.edu/~crorres/Archimedes/contents.html 5 董寅生 . 欧几里得 ? 阿基米德 !. 咬文嚼字, 2015 , (6):47-49 6 张瑶,傅在琦 . 从浮力定律看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30(5):37-39 7 王渝生 .“ 尤里卡 !”—— 浮力定律的发现 . 科技导报 ,2008,26(2):34 8 王洪鹏 . 从经验上升为理论 —— 由曹冲和阿基米德谈起 . 科技导报 ,2010,28(5):45 9 弗 • 卡约里 . 物理学史 . 戴念祖译 .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5 10 刘延柱 . 天平、杆秤和天平动.力学与实践, 2011 , 33(5):88-90 11 刘大为 , 刘可晶 . 对“人链”的力学分析 . 力学与实践 ,2016,38(4):469-471. 12 www.morningpost.com.cn/2015/0522/645539.shtml 尤明庆. 浮力杂谈 .力学与实践,2017,39(6):632-634. http://lxsj.cstam.org.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46759
个人分类: 力学科普|13083 次阅读|21 个评论
做了个纸团沉水的实验,基本可以认定韩寒是包装出来的
热度 6 firefive 2012-2-5 00:37
有人质疑韩寒的杯中窥人的命题作文有假,说纸团不可能在一个小时内沉到杯底,或是根本不可能沉下去。为了验证到底能不能沉下去,今早就做了个简单的实验。 用一个碗,盛上水,拿了两种纸,一种为普通A4纸,另一种则是撕了一片报纸(选这两种纸而不是卫生纸,是因为这两种纸的可能性最大),揉成团后放到盛了水的碗里。开始时间9:29 am。 纸团有些散开,9:40 am; 纸团早已经湿透,也散得不成样子了,但还是漂在上面,10:09; 还是漂在上面,为了实验能更明显一点,将已经湿透的纸,捞出来,重新揉成团,然后扔里碗里。纸团以很快的速度又散开了,继续漂在上面,10:26 am; 继续漂在上面,10:36 am; 实验结束,将纸捞出来,挤干水,扔垃圾桶,洗碗。。。 结果已经出来了,别的纸我没做实验,但这两种纸是肯定不会在一个小时内沉到杯底! 实际上,别说一个小时,一星期它也不见得能沉下去(因为经常在河里、池塘里看到有纸漂在上面)。 这个简单的实验结果表明,韩寒“杯中窥人”的作文写作过程极有可能是捏造的! 最后,欢迎指正!
个人分类: 个人感想|5479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