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蓝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之重器 海上巨无霸
dsm9393 2017-11-8 11:30
国之重器 海上巨无霸 都世民 近日央视新闻报, 中华已有国重器, 東方屹立海巨人, 称呼其名叫蓝鲸。 蓝鲸身高一一八, 平台横长一一七, 九十三米是横宽, 重约四万二千吨, 近七亿美元造价, 技术水平领全球。 蓝鲸神通特广大, 开发海底可燃冰, 最大钻深一万五, 四万多根的管路, 五万 mcc 报验点, 电缆拉开有多长? 一百卄万米总长, 日产一点六万方, 南海资源等价量: 六百五十亿吨油, 一百卅年足可用。 旗开得胜出燃气, 海域连续获稳产, 迎着风暴不停机, 浪高七米又何妨, 巍然不动立海上, 抗天斗地世无双!
个人分类: 文化|1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动物博物馆中蓝鲸
热度 1 黄安年 2011-8-4 06:52
国家动物博物馆中蓝鲸
国家动物博物馆中蓝鲸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8 月 4 日发布 走进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央大厅时 , 展示的几个蓝鲸标本十分引人注目。以下照片 9 张是即时拍摄的。 *************** 蓝鲸百科名片 蓝鲸亦称“剃刀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属于哺乳纲、鲸目、鲤鲸科。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目前已知蓝鲸至少有三个亚种: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 B. m. musculus ;栖息在南冰洋的 B. m. intermedia 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 B. m. brevicauda (也称侏儒蓝鲸)。在印度洋发现的 B. m. indica 则可能是另一个亚种。与其他须鲸一样,蓝鲸主要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也包括鱿鱼。 中文学名: 蓝鲸 拉丁学名: Blue whale 别称: 剃刀鲸 二名法: Balaenoptera muscul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亚纲: 真兽亚纲 (Eutheria) 目: 鲸目 (Cetacea) 亚目: 须鲸亚目 科: 鳁鲸科 (Balaenopteridae) 属: 鳁鲸属 (Balaenoptera) 种: 蓝鲸 亚种: 南蓝鲸、北蓝鲸、小蓝鲸 分布区域: 北极到南极的海洋   蓝鲸(学名: Balaenoptera musculus )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属于须鲸亚目。蓝鲸被认为是地球上曾经生存过体型最大的动物,长可达 33 公尺,重达 160 吨。   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目前已知蓝鲸至少有三个亚种: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 B. m. musculus ;栖息在南冰洋的 B. m. intermedia 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 B. m. brevicauda (也称侏儒蓝鲸)。在印度洋发现的 B. m. indica 则可能是另一个亚种。与其他须鲸一样,蓝鲸主要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也包括鱿鱼。   直到 20 世纪初,在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海域中,蓝鲸的数量是相当多的。在超过 40 年后,捕鲸者的猎杀使它们几乎灭绝。直到国际社会在 1966 年开始保育蓝鲸后,蓝鲸的数量才逐渐上升。一份 2002 年的报告估计目前世界上蓝鲸的数量在 5,000 至 12,000 只之间,并分布在至少 5 个族群中。最近对于侏儒蓝鲸的研究显示这个数字可能是低估了实际的数量。在捕鲸活动开始前,蓝鲸最大的族群是在南极海域,估计大约有 239,000 只(范围介于 202,000 与 311,000 之间)。目前在东北太平洋、南极海与印度洋的数量已经比以前要减少非常多(大约各只有 2,000 只)。在北大西洋则有 2 个更大的集团,在南半球至少也有 2 个集团。   栖息地: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南极附近海域较多。 分类和进化   蓝鲸是须鲸科目的其中一个物种,这个科的成员还包括大翅鲸、座头鲸、塞鲸、布氏鲸与小须鲸。须鲸科被认为早在渐新世中期就和须鲸亚目的其他科分离。但是对于须鲸科的成员何时彼此分离演化还是未知的。蓝鲸通常被归类在须鲸属的其中之一,虽然有学者将它归类在另一个单型属-蓝鲸属( Sibbaldus )中,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并没有被其他学者接受。 DNA 序列分析显示,蓝鲸比其属中的其他物种在种系上更接近座头鲸和灰鲸。如果进一步的测试可以证实这种关系的话,将有把须鲸重分类的必要。   蓝鲸是鳁鲸属七个物种中的一种。但是 DNA 测序分析表明,蓝鲸比其属中的其它物种在种系上更接近驼背鲸和灰鲸。关于蓝鲸 / 鳍鲸杂交的成年后代至少有 11 项文献记载。目前也已知有蓝鲸与大翅鲸之间的杂交种。阿伦逊和格尔伯格 (1983 年 ) 认为蓝鲸和鳍鲸的差别类似于人类和大猩猩的差别。普遍认为鳁鲸科早在渐新世中期就和须鲸亚目的其他科分离。但是不知何时这些科的成员彼此分离。   与蓝鲸相关的动物种系树一些权威把该物种分为三个亚种: B. m. musculus ,包括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种群; B. m. intermedia ,包括南大洋的种群; B. m. brevicauda (也称侏儒蓝鲸),包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种群。更早的权威把把印度洋种群单独列为一个亚种称 B. m. indica 。但和其他三个亚种不同的是,最后一个亚类的名称并未出现在濒危物种红色列表上。目前两种分类方法仍旧受到一些科学家的置疑;遗传分析却表明只有两种亚种。   蓝鲸的物种名称 musculus 来自于拉丁语,有“强健”的意思, 但也可以翻译为“小老鼠”。林奈在 1758 年的开创性著作《自然系统》( Systema Naturae )中完成了该种类的命名,他可能知道这一点,然后幽默地使用了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双关语。蓝鲸在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记》中被称为硫磺底( Sulphur-bottom ),因为矽藻附着在蓝鲸的皮肤上,使得它们的下侧呈现橘棕色或淡黄色,因此其也称为磺底鲸。其他常见的名称还有西巴德鲸、塞巴氏须鲸( Sibbald's Rorqual ,由罗伯特·西巴德所命名),大蓝鲸( Great Blue Whale )与大北须鲸、巨北须鲸( Great Northern Rorqual ) ,不过近几十年来这些名称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目前权威专家将蓝鲸分类成 3 或 4 个亚种:北蓝鲸包括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的族群、生活在南极海的南蓝鲸、在印度洋与南太平洋被发现的侏儒蓝鲸与一个仍有疑问的亚种 : 大印度蓝鲸,它们也是在印度洋被发现的,尽管之前这个亚种被怀疑可能就是侏儒蓝鲸。 生物分布   世界性分布,以南极海域数量为最多,主要是水温 5 ~ 20 ℃的温带和寒带冷水域,有少数鲸曾来游于黄海和台湾海域。蓝鲸是最重要经济种之一,脂肪量多。国际上规定用蓝鲸产油量作换算单位,即 1 蓝鲸 =2 长须鲸 =2.5 座头鲸 =6 大须鲸。从现代捕鲸开始的年代起,就对蓝鲸竞相滥捕,在高峰期的 1930 ~ 31 年度,全世界一年就捕杀蓝鲸近 3 万头。 1966 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蓝鲸为禁捕的保护对象。未开发前蓝鲸至少有 20 多万头,现在估计最多有 13000 头。根据国际捕鲸委员会 1989 年发表的统计报告说,蓝鲸现在只有 200 ~ 453 头幸存者。这是根据在南半球经过 8 年的调查得出的,已经濒临灭绝。   禁止捕鲸以来,全球蓝鲸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大概 3000 - 4000 头。从受胁物种红色列表创立开始,蓝鲸就已经被列为红色列表上的濒危物种。位于太平洋东北部的蓝鲸种群是最大的,由大约 2000 个体组成,集中在阿拉斯加到哥斯达黎加之间,但在夏季常见于加利福尼亚。这个种群是长期以后蓝鲸数量回升的希望。有些时候他们会漂泊到太平洋西北部;曾有记载出现在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端之间。   南大洋蓝鲸种群的数量在 750-1200 头之间,该种群迁移的方式还没良好理解。它们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区别于斯里兰卡东北沿海时常出现不确定数目的种群。南大洋种群的一部分蓝鲸接近南太平洋的东海岸。在智利,人们发现了蓝鲸聚集于智鲁岛沿岸觅食,因此智利鲸类保护中心,在智利海军的支持下,对其进行广泛的研究和保护。   在北大西洋生活着两个蓝鲸种群。第一个位于格陵兰,纽芬兰,新斯科舍和圣劳伦斯湾。估计有 500 头左右。第二个更靠东,春季出现在亚述尔群岛,而七八月份则出现在冰岛;据推测鲸群沿大西洋中脊在这两个火山岛之间活动。除了冰岛,虽然及其少见,蓝鲸还出现在更远的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科学家不清楚这些蓝鲸在哪里过冬。整个北大西洋的种群数量在 600-1500 之间。   人类对蓝鲸种群的恢复造成威胁,多氯联二苯化学品会在蓝鲸血液内聚集,导致蓝鲸中毒和夭折,同时日益增加的海洋运输造成的噪音 (the noise pollution) ,掩盖了蓝鲸的声音,导致蓝鲸很难找到配偶。 蓝鲸雌大于雄,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背鳍小,高约 0.4m ,位体后 1/4 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 15% 。尾鳍宽为体长的 1/3 至 1/4 ,后缘直线形。蜇沟 55 ~ 88 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 270 ~ 395 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淡,口部和须黑色。   蓝鲸和其他种类的鲸不同,其他种类显得矮壮,而蓝鲸则身体长椎状,看起来像被拉长。头平呈 U 型,从上嘴唇到背部气孔有明显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鲸须板密集,大约 300 个鲸须板(大概 1 米长)悬于上颚,深入口中约半米。 60-90 个凹槽(称为腹褶)沿喉部平行于身体。这些皱褶用于大量吞食后排出海水 ( 参见“捕食”一节 ) 。   蓝鲸背鳍小,只有在下潜过程中短暂可见。背鳍的形状因个体而不同;有些仅有一个刚好可见的隆起,而其他的鳍则非常醒目,为镰型。背鳍大概位于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当要浮出水面呼吸时,蓝鲸将肩部和气孔区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鲸类(如鳍鲸和鲳鲸)要大得多。这经常可作为识别海洋物种的有用线索。 当呼吸时,如果风平浪静,蓝鲸喷出的一道壮观的垂直水柱(可达 12 米,一般为 9 米)在几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蓝鲸的肺容量为 5,000 升。   蓝鲸的鳍肢长 3 - 4 米。上方为灰色,窄边白色。下方全白。头部和尾鳍一般为灰色。但是背部,有时还有鳍肢通常是杂色的。杂色的程度因个体而有明显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则是深蓝,灰色和深蓝色相当程度的混合在一起( grey-blue )。   蓝鲸和其他鲸交互时冲刺速度可达 50km/h ( 30mph ),但通常的游速为 20km/h(12mph) 。当进食时,速度降到 5km/h(3 mph) 。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蓝鲸当下潜时会抬起他们的尾鳍,其他的大部分蓝鲸则不会。   蓝鲸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动物,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曾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龙—长臂龙体重的 2 倍多,非洲公   象体大小比较蓝鲸是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大动物。来自恐龙时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龙,阿根廷龙估计有 90 吨( 100 短吨)。最大的蓝鲸有多重还不确定。大部分的数据取自 20 世纪上半叶南极海域捕杀的蓝鲸,数据由并不精通标准动物测量方法的捕鲸人测得。有记载的最长的鲸为两头雌性,分别为 33.6 米( 110 英尺 3 英寸)和 33.3 米( 109 英尺 3 英寸)。但是这些测量的可靠性存在争议。美国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 NMML )的科学家测量到的最长的鲸长度为 29.9 米 (98 英尺 ) ,大概和波音 737 或三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   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 50 个人。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 400 升( 100 美国加仑)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 24 小时增加 90 公斤( 200 磅)。   由于蓝鲸巨大的体积,我们不能直接称它的体重。大部分被捕杀的蓝鲸都不是整头上称的,捕鲸人在称重之前将其切成合适的大小。因为血液和其它体液丧失,这种方式低估了蓝鲸的体重。即使这样,有记载 27 米 (88 英尺 6 英寸 ) 长的鲸重达 150 - 170 吨 (160-190 短吨 ) 。 NMML 的科学家相信 30 米 (98 英尺 ) 长的鲸估计会超过 180 吨( 200 短吨)。目前 NMML 科学家精确测量过的最大的蓝鲸重达 177 吨( 197 短吨)。   雌大于雄,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背鳍小,高约 0.4m ,位体后 1/4 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 15% 。尾鳍宽为体长的 1/3 至 1/4 ,后缘直线形。蜇沟 55 ~ 88 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 270 ~ 395 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淡,口部和须黑色。   蓝鲸和其他种类的鲸不同,其他种类显得矮壮,而蓝鲸则身体长椎状,看起来像被拉长。头平呈 U 型,从上嘴唇到背部气孔有明显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鲸须板密集,大约 300 个鲸须板(大概 1 米长)悬于上颚,深入口中约半米。 60-90 个凹槽(称为腹褶)沿喉部平行于身体。这些皱褶用于大量吞食后排出海水 ( 参见“捕食”一节 ) 。   蓝鲸背鳍小,只有在下潜过程中短暂可见。背鳍的形状因个体而不同;有些仅有一个刚好可见的隆起,而其他的鳍则非常醒目,为镰型。背鳍大概位于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当要浮出水面呼吸时,蓝鲸将肩部和气孔区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鲸类(如鳍鲸和鲳鲸)要大得多。这经常可作为识别海洋物种的有用线索。 当呼吸时,如果风平浪静,蓝鲸喷出的一道壮观的垂直水柱(可达 12 米,一般为 9 米)在几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蓝鲸的肺容量为 5,000 升。   蓝鲸的鳍肢长 3 - 4 米。上方为灰色,窄边白色。下方全白。头部和尾鳍一般为灰色。但是背部,有时还有鳍肢通常是杂色的。杂色的程度因个体而有明显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则是深蓝,灰色和黑色相当程度的混合在一起。   蓝鲸和其他鲸交互时冲刺速度可达 50km/h ( 30mph ),但通常的游速为 20km/h(12mph) 。当进食时,速度降到 5km/h(3 mph) 。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蓝鲸当下潜时会抬起他们的尾鳍,其他的大部分蓝鲸则不会。 生活习性   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 krill )。一头蓝鲸每天消耗 2 ~ 4t 食物。 蓝鲸摄食时游速 2 ~ 6km/h ,洄游中 5 ~ 33km ,被迫逐时最大 20 ~ 48km 。一般进行 10 ~ 20 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 12 ~ 20 秒,深潜水可持续 10 ~ 30 分钟。喷出雾柱狭而直,高 6 ~ 12m 。蓝鲸大约 10 岁性成熟,北蓝鲸于秋末冬初产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 7 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 10 ~ 11 个月,仔鲸长 6 ~ 7m ,重约 6 吨。哺乳期半年,断奶时长可达 16m 。对最高年龄的估计从 30 年到 80 ~ 90 年不等。鲸会通过叫来求偶 . 繁殖情况   蓝鲸大都在冬季繁殖。母鲸怀胎一年后才生小鲸。刚产下的幼鲸体长就有 7.5 米左右,重约 6 吨,经过 24 小时的喂奶,它的体重就能增加 100 公斤左右,平均每分钟增加约 75 克。幼鲸经过 7 个月的哺乳后,体重可达到 23 吨左右,体长约 16 米,并开始学着张嘴吞食各种浮游生物。小蓝鲸要 5 岁才算成年。 捕食特征   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蓝鲸所吃的这类浮游生物因海洋区域不同而属不同的物种。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虾, Thysanoessa raschii, Thysanoessa inermis 和 Thysanoessa longicaudata 是蓝鲸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 Euphausia pacficia, Thysanoessa inermis, Thysanoessa longipes, Thysanoessa spinifera 和 Nyctiphanes symplex 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极,南极磷虾, 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 和 Euphausia vallentni 是蓝鲸的主要食物。 蓝鲸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虾群,这意味着蓝鲸白天需要在深水(超过 100 米)觅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觅食过程中蓝鲸的潜水时间为一般为 10 分钟。潜水 20 分钟并不稀奇,最长的潜水时间记录是 36 分钟(西尔斯 ,1998 年)。蓝鲸捕食的过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虾,同时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后挤压腹腔和舌头,将海水经鲸须板挤出。当口中海水排出干净后,蓝鲸吞下剩下的不能穿过鲸须板的磷虾。 生命周期   蓝鲸在秋后开始交配,一直持续到冬末。我们对交配行为和繁殖地还一无所知。雌性 2 - 3 年产一次崽,经过 10 - 12 个月妊娠期后一般在冬初产崽。幼鲸重约 2 吨半,长约 7 米。约 6 个月后幼鲸断奶,此时幼鲸的长度已经翻了一倍。蓝鲸一般 8 - 10 岁性成熟,此时雄鲸长度至少 20 米(南半球更长)。雌性相对体型更大,约 5 岁性成熟,此时长约 21 米。   科学家估计蓝鲸的寿命至少到 80 岁;但是由于个体记录无法回溯到捕鲸时代,所以要确定鲸的确切寿命还要经过很多年。单一个体最长记录的研究是 34 年,在东北太平洋(西尔斯 1998 年报告)。蓝鲸的天敌是逆戟鲸。 Calambokidis 等人( 1990 年)调查发现 25% 的成年蓝鲸都有逆戟鲸攻击留下的伤痕。但是攻击造成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   蓝鲸搁浅并不多见,由于其特殊的群体结构,因此从来没听过蓝鲸群体搁浅。但是当搁浅确实发生时,会倍受关注。 1920 年一头蓝鲸在苏格兰外赫布里底群岛路易斯岛海滩搁浅,它的头部被捕鲸人射中,但鱼叉没有爆炸。和其他动物一样,蓝鲸本能地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呼吸,搁浅可以让它不至于溺死,路易斯岛上两根立在大道边的鲸骨头吸引了大量游客。 蓝鲸发声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声的动物。卡明斯和汤普森( 1971 年)及理查德森等人( 1995 年)表示,通过距离蓝鲸 1 米参考压力一毫帕的测量,估算蓝鲸的声音在源头处可以达到 155-188 分贝。即使考虑到水和空气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标准参考压力,空气中的等价声音范围仍有 89-122 分贝。作为比较,风钻的声音大约 100 分贝。但人类可能无法体会到蓝鲸是声音最大的动物。所有的蓝鲸种群发声的基频在 10 - 40 赫兹,而人类能够察觉的最低频率是 20 赫兹。蓝鲸的声音持续时间为 10 - 30 秒钟。有记录斯里兰卡海岸外蓝鲸的声音重复唱 4 个音符的“歌”,每次持续两分钟,使人想起驼背鲸之歌。研究者认为,因为这种现象没在其它种群中看到,它可能为 B. m. brevicauda (侏儒)亚种独有。 科学家并不知道蓝鲸为什么要发声,理查德森等人( 1995 年)提出了下面几个原因:    1. 保持个体间的距离    2. 同类和个体识别    3. 环境信息传递 ( 例如觅食,警告,求偶 )    4. 保持群体联系 ( 例如雌性和雄性间的交流 )    5. 地貌特征定位    6. 食物定位   (从 2002 年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生物意见书论文改编)   蓝鲸歌声为何越发深沉   上世纪 60 年代,一些科学家认为将大量扩音器放入世界上的海洋记录蓝鲸的歌声将是一个非常酷的做法。 40 年之后,一些已对蓝鲸歌唱研究了 40 年之久的人得出了一个奇怪的发现,世界上每一头蓝鲸的歌声每一年均变得越发深沉。但对于其中的原因,他们并不清楚。   尽管语言或者所在地存在差异,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每一年的说话速度均变得越发缓慢,越来越像詹姆斯·厄尔·琼斯。这种变缓幅度很小,每年只减少不到一个赫兹,但整个趋势却较为稳定并且具有持续性。   从全球气候变暖到噪音污染不断加剧,人们认为很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这种现象。但全球变暖对海洋造成的影响并不能解释通,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海水酸性和密度的变化上,蓝鲸发出的声音并不会因此发生较大变化。   相比之下,噪音污染可能是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读者不妨想象一下,在人头攒动的酒吧,我们只能提高声调才能引起服务生的注意。假设蓝鲸无法接受高音调的叫声,这也并不意味着生活在这颗被诅咒的星球上每一个海洋的每一头蓝鲸同时以同样的方式改变它们的行为,并且是在长达 40 年内。 种群和捕鲸   蓝鲸不容易捕杀和保存。蓝鲸的速度和力量意味着它们通常不是早期捕鲸人的目标,他们选择捕杀抹香鲸和露脊鲸。当这两种鲸数量减少后,捕鲸人选择捕杀须鲸的数量增加,包括蓝鲸。 1864 年,挪威人斯文德·福因用专门设计捕捉大型鲸鱼的鱼叉装配了他的轮船。虽然最初很麻烦,但这种方法很快流行起来, 19 世纪末,北大西洋的蓝鲸数量开始减少。   由于蓝鲸的皮下有一层厚厚的脂肪,可以做肥皂,鞋油等。因此蓝鲸遭到了捕鲸人的大量捕杀。   蓝鲸的捕杀量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到 1925 年,美国,英国和日本跟随挪威,加入了捕杀蓝鲸的行列,他们用“捕鲸船”捕杀后将蓝鲸升到巨大的“工厂船”进行处理。 1930 年, 41 艘船共宰杀了 28,325 头蓝鲸。二战末期,蓝鲸种群已接近灭亡, 1946 年首次引入了国际鲸鱼交易配额限制。这些配额是无效的,因为约定并没有考虑到不同物种的区别。数量稀有的物种可以和数量较多的品种进行相等程度的捕杀。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 1960 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开始禁止捕杀蓝鲸,此时已有 350,000 头蓝鲸被杀,全世界的种群数量已经减少到不到 100 年前的 1% 。目前,世界只生存着不到 50 头的蓝鲸。 趣味阅读   蓝鲸不但是最大的鲸类,也是现存最大的动物,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哺乳动物。一般体长为 2400-3400 厘米,体重为 150 , 000-200 , 1000 千克,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 25 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 2000-3000 个人的重量的总和。所幸的是,由于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费力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另外庞大的身躯还有助于保持恒定的体温。蓝鲸全身体表均呈淡蓝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细碎斑纹,胸部有白色的斑点,褶沟在 20 条以上,腹部也布满褶皱,长达脐部,并带有赭石色的黄斑。雌兽在生殖孔两侧有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头相对较小而扁平,有 2 个喷气孔,位于头的顶上,吻宽,口大,嘴里没有牙齿,上颌宽,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须板,每侧多达 300-400 枚,长 90-110 厘米,宽 50-60 厘米。在耳膜内每年都积存有很多蜡,根据蜡的厚度,可以判断它的年龄。在它的上颌部还有一块白色的胼胝,曾经是生长毛发的地方,后来,毛发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块疣状的赘生物,成了寄生虫的滋生地。由于这块胼胝在每个个体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着不同形状的“帽子”,所以可以据此区分不同的个体。背鳍特别短小,其长度不及体长的 1.5% ,鳍肢也不算太长,约为 4 米左右,具 4 趾,其后缘没有波浪状的缺刻,尾巴宽阔而平扁。整个身体呈流线形,看起来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称为“剃刀鲸”。   蓝鲸的身躯是如此的巨大,以致于一条舌头就有 2000 千克,头骨有 3000 千克,肝脏有 1000 千克,心脏有 500 千克,血液循环量达 8000 千克,雄兽的睾丸也有 45 千克。如果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 200-300 米,血管粗得足以装下一个小孩,脏壁厚达 60 多厘米,雄兽的阴茎长达 3 米。它的力量也大得惊人,所发出的功率约为 1500-1700 马力,堪称是动物世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蓝鲸分布于从南极到北极之间的南北两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极附近的海洋中数量较多,但热带水域较为少见。在我国见于黄海、东海、南海,包括台湾南部及西南部水域。尽管体型巨大,平时行动缓慢,常常静止不动,却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灵活地摆动,既是前进的动力,也起着舵的作用,前进的时速高达 28 公里。   蓝鲸栖息的海湾大多由陆地的河水中冲入了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使水质十分肥沃,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来了身体闪耀着钻蓝色光芒的大群磷虾。不可思议的是,蓝鲸这种超大型的动物竟然就是以鳞虾这种微小的动物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个,第一胃为食道部分膨大而变成的,所以胃口极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虾约 200 万只,每天要吃掉 4000-8000 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 2000 千克,就会有饥饿的感觉。磷虾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动物,广泛分布于南北极海区,正是由于如此丰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里没有支持体重的限制,所以蓝鲸才能发育得这样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时间张开大口游弋于稠密的浮游生物丛中,嘴巴上的两排板状的须像筛子一样,肚子里还有很多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的褶皱,能扩大又能缩小,这样它就可以将海水和磷虾一齐吞下,然后嘴巴一闭,使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小虾小鱼,吞而食之。蓝鲸的食物还有其他虾类、小鱼、水母、硅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蓝鲸,体型比生活于南极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认为这与其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 1000 多千克,能容纳 1000 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 10-15 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时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从鼻孔逐出体外,然后再吸进新鲜氧气。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先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逐出体外,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时,喷射的高度可达 10 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人们可以根据蓝鲸喷气时发出的声音、喷潮的高度和形状,来确定它的位置。蓝鲸生活在各大洋中。我国海域极为少看到,黄海和南海曾有出现过蓝鲸的记录。它潜水一般不超过 100 米,但有的个体可潜至 500 米深,潜水时间可持续 10 ~ 20 分钟,随后是连续 8 ~ 15 次喷气。   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 30-40 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虽然有人曾见到 50-60 只蓝鲸成群活动,但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 2-3 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 3 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 3 米左右。   蓝鲸在冬季繁殖,雌兽一般每 2 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 10-12 个月,每胎只产 1 仔。幼鲸重约 2 吨半,长约 7 米。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兽要将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气,以后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兽的一对乳头长在生殖孔的两侧,哺乳的时候游在海水的上层,幼仔则紧跟在雌兽后方的下面,因为幼仔没有能动的嘴唇,不能自己衔着乳头吮乳汁,雌兽就凭借肌肉的收缩,将乳汁直接喷射到幼仔的嘴里,这也是它对水中生活的一种很好的适应。蓝鲸乳汁中的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 10 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 1000 千克以上,所以发育得很快, 8 个月以后,可增加到 15 米,体重增长到 23 , 000 千克,可以自己张嘴吃各种浮游生物了。到了 2 岁半至 3 岁时,体长即可超过 20 米。性成熟的年龄约为 8 一 10 岁,寿命一般都在 50 岁以上,最多可以活到 90-100 岁。   在所有动物中,蓝鲸发出的声音最大,蓝鲸在与伙伴联络时使用一种低频率,震耳欲聋的声音。这种声音有时能超过 180 分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听到的喷气式飞机起飞时发出的声音还要大,灵敏的仪器曾在 80 千米外探测到蓝鲸的声音。 罕见的交通事故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 2009 年 6 月,美国俄勒冈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圣巴巴拉海峡发现了一只浮在海面上的巨型蓝鲸,并确信该蓝鲸是与航道上的某艘船只相撞后身亡。    据报道,该大学的海洋哺乳动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乘坐小型研究船“太平洋风暴”号出海考察时,发现了这惊人的一幕。蓝鲸的肚子朝天漂浮在水面上,这是有史以来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被路过的船只撞死事件。   研究人员认为,鲸可能受到从洛杉矶开出的货船猛烈撞击后死亡,当时圣巴巴拉海峡航道非常繁忙,船来船往。该大学的工作人员尚未就此发表评论,这些拍摄图片首次出现在《国家地理杂志》网站上。   “太平洋风暴”号长达 84 英尺 ( 约 25 米 ) 。研究人员通过现场对比目测,该鲸的长度大约是 22 米。画面惊人,看起来令人难以置信。 其他威胁   与船只发生碰撞或受困、纠缠在捕渔设备中时,蓝鲸可能会受伤,海里越来越多的噪音使他们难以互相沟通,甚至可能丧命。人类对于蓝鲸的潜在威胁包括制造会在蓝鲸体内累积的化学物品多氯联二苯( PCB )。   随着全球暖化导致冰川与永久冻土层快速融化,并导致大量的淡水注入海中。有人担心一但流入海中的淡水量超过临界点,将会导致温盐环流瓦解。考量到蓝鲸根据海水温度的迁移模式,环流瓦解将导致温暖与寒冷的海水环绕全球,这可能会对蓝鲸的迁徙造成影响。蓝鲸夏季时处在寒冷、高纬度的海域,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的食物;而冬季时则位于温暖、低纬度的海域,在这里它们可以交配与生产 。   海洋温度的改变也会影响蓝鲸的食物来源,暖化趋势也会减少盐分的分布,这将会对的分布与密度造成重大的影响。的种类 须鲸: 黑露脊鲸 | 南露脊鲸 | 北极露脊鲸 | 小露脊鲸 | 露脊鲸 | 灰鲸 | 蓝鲸 | 小须鲸 | 座头鲸 | 长须鲸 | 鳁鲸 | 布氏鲸 | 小布氏鲸 | 塞鲸 齿鲸: 白暨豚 | 印度河豚 | 恒河豚 | 亚马孙河豚 | 马德拉河豚 | 拉普拉塔河豚 | 真海豚 | 短喙真海豚 | 长喙真海豚 | 宽吻海豚 | 亚马孙白海豚 | 虎鲸 | 海豚 | 中华白海豚 | 巨头鲸 | 大吻领航鲸 | 长肢领航鲸 | 短肢领航鲸 | 瓜头鲸 | 北极虎鲸 | 伪虎鲸 | 侏虎鲸 | 江豚 | 白暨豚 | 白鲸 | 布氏长喙鲸 | 抹香鲸 | 小抹香鲸 | 倭抹香鲸 http://baike.baidu.com/view/22039.htm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10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Dr.You获胜者]蓝鲸问题 Explorer
eloa 2009-1-24 22:54
Dr.Who 发表于 2009-01-09 18:30 1、请自由发挥自我介绍 工程物理本科,工程力学硕士,目前计算力学工作中。正在计划PHD,但连追逐哪个专业方向都计划不出来,喜欢的学科太多了,狂热爱好的却反而似乎没有。读科普,读科幻,读诗词,估计将来某天会写出点值得一看的东西。酷爱飞翔、酷爱探索,目前为止飞翔经验限于滑翔伞,探索经验限于地面实验室;希望有一天能获得一个在星舰舰桥工作的职位。 2、网络上怎么能找到你 不用QQ很多年MSN也基本不上了Blog从来就没有花时间写过,也许真应该捣腾一个?还好Email还是天天查看的: zhangyuanzhang@vip.sohu.com 。 3、你认为什么是好科普 小时候津津有味地看叶永烈的《石油的一家》,还不知道什么叫科普,但认为那绝对是好书。稍大一点看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深深被其吸引,认为那绝对是好科普。我想要称作好科普的话,第一要知识准确,至少在一定范围内准确;第二要有吸引力,这一方面来自文字功力,另一方面来自对读者范围的准确划定。如果科普的内容还包含超越知识细节的方法论探索,深入的哲学思考的话,我想,那就可以超越好而接近不朽了。 4、去太空的话想做什么 满足好奇心。我觉得这一句就可以最准确地概括我去太空想做的事情。拓展人类认识的疆域,寻找别的生命形态,欣赏宇宙异象等等。当然要做好应对各种危险的准备,向深空出发前似乎还可以去动物园看看。 5、请你推荐大家一本书 继刚才什么是好科普的回答,推荐《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显然里面的知识不可能是最新的了,但这就是那种接近于不朽的作品。该书介绍了人类如何以科学方法为工具,努力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包涵了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各个分支的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阐述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在阿西莫夫的时代,那些还只能称作初显端倪,而在今天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中,他的著作仍足以被评价为富有教益。 我是飞天蓝鲸的分割线 兔子同学从北京太空港坐上飞船,到动物园玩了一天,显然这个太空动物园里动物不少。不过兔子却只记得蓝鲸了,那么,在考虑如何发射之前,我们也先来看看蓝鲸吧。 蓝鲸:地球最大与最重的动物,拉丁文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真核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鲸目须鲸亚目鳁鲸科鳁鲸属。蓝鲸共有三个亚种,住在南半球的南蓝鲸最大,成熟体长22米以上;生长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北蓝鲸略小,成熟体长20米以上;而定居于印度洋和东南大西洋的亚南极海域的小蓝鲸最小,成熟体长约为19米。蓝鲸物种名称musculus在拉丁语中有强健之意,也可以理解为小老鼠。林奈在给蓝鲸命名时很幽默地使用了这个双关语。而我们今天将要发射的蓝鲸航天员,就得挑选蓝鲸飞行员中最强健的小老鼠了。家住南极的那位长约33米,重达170吨的,显然就先不用报名了。那么,我们大约可以选拔到体长接近20米,体重小于100吨的强健且小老鼠似的蓝鲸作为代表,然后开始航天员特训。 为什么要航天员特训?我们这位蓝鲸代表可以不用操作飞船,但却必须得学会几招绝活,不然还真是很难坚持乘坐人类的化学火箭进入低地球轨道。目前人类使用过的最大号的运载火箭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使用的土星5火箭,这可是全长110米,芯级直径10米,起飞重量三千余吨的庞然大物。而且很幸运,土星5拥有118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刚好可以满足我们的蓝鲸代表的要求。可是土星5的芯级直径仅有10米,第三级的直径更是仅有6米,以现有技术水平,想要把载荷舱拉长倒不是十分困难,可要重新设计更大直径(20米)的火箭来让蓝鲸乘坐就实在有些不可行了,太粗的火箭会让箭体的结构性能极难达标。还好我们的蓝鲸身体直径不到5米(这已经很胖了),我们就不用重新设计更大芯级直径的火箭了。但这位蓝鲸航天员得学会以正确的姿势进入直径不到6米的灌满水的圆筒中,并且在这个筒式座舱中保持一个正确的姿势以便对抗起飞时的加速度。同时还得有一个有效地呼吸器:正常的蓝鲸可以潜水一刻钟,最高纪录为36分钟。要让蓝鲸深吸一口气,钻进筒式座舱,憋到火箭进入地球轨道那就太为难蓝鲸航天员了。 那么,在发射中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火箭以很大的加速度起飞,整个筒式座舱都感受到巨大的后坐力。现在这个座舱里面主要是蓝鲸航天员,余下的空间自然就是水了,注意火箭的总运载能力是118吨,也就是说,这个筒子里面除了蓝鲸以外可没有多少水。如果这位航天员想在座舱里翻身,那是完全不可能嘀。简要回忆一下初中的物理公式:浮力等于密度乘重力加速度乘体积,在座舱里的蓝鲸感受到了更大的加速度,水也同时感受到了,所以蓝鲸受到的浮力仍然等于体重,这可是个好消息,但这远远不是全部。座舱底部的水压,与座舱顶部的水压之差,可不是地球表面二十米水深的压差。即使以航天飞机发射约5g的过载来估计,座舱顶部水压如同海面,而底部的水压如同百米深的水下,这种感觉可不好受,不过受过特训的蓝鲸航天员应该可以忍受这点小小的不适。座舱里的水感受到了火箭加速,蓝鲸体内的水也感受到了火箭的加速,这些水,嗯,主要是血,会在蓝鲸体内向座舱下部运动。筒式座舱中的不同位置的水压差就如同一件巨型抗荷服,避免了血液过度向蓝鲸的尾部移动,不过仅仅有这件抗荷服还不足以保证蓝鲸的脑部能供血充分。这时候就需要展示特训的乘船姿势了:头向上向后仰,肚皮对着斜上方向,尾巴尽量向身体卷起,自然顶住座舱底板。呃,因为加速度的影响,这个自然顶住其实将会受不小的力。如果姿势保持得不错,当然,座舱里会有一些架子帮助保持姿势,那么,脑部缺血现象就不会太严重,坚持到火箭入轨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呼吸器自然得对着航天员的鼻子,并且紧紧地、密闭地联系上,大概得和我们的潜水面罩效果差不多才行。 这样的姿式呆在筒式座舱里当然不好受,而且适应接下来的太空失重环境又是新的挑战。不过,考虑一下太空动物园的待遇:无数兔子同学这样的粉丝坐了汽车坐飞船来为你喝彩,我猜蓝鲸航天员报名站会排起长队的。 如果太空动物园不是这么着急要把蓝鲸接上去,那么,就不必把土星5这样的化学火箭改装改装硬把航天员塞进去了。在化学火箭以外,目前人类比较可能的发射方式还有:太空梯。 这一概念由俄罗斯火箭科学家Konstantin Tsiolkovsky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提出。20世纪70年代,这一概念因在科幻作家克拉克的作品《天堂的喷泉》中精彩呈献而开始引起广泛的注意。20世纪80年代开始,太空梯成了一个在事实、逻辑上有充分依据的科学与工程概念。其概念十分简单明了,在地球赤道上建造一个地面站,由该地面站上方地球同步轨道上的空间站放下一条足够长的缆绳,将缆绳固定在地面站。用一个爬升器沿缆绳移动,完成运输物资与乘客的任务。 在不远的将来,(据最乐观的提升港公司(Lift Port)说,是2031年),蓝鲸航天员就可以乘太空梯出发了。不用面对巨大的加速度,那旅程将会舒适得多,而且票价也还会便宜很多,提升港公司目前的预期是100美元/1公斤,那么这张票大约12 000 000美元,比土星5每次发射大约5亿美元的开销可是便宜多了。想想看,5亿美元,动物园鲸鱼馆得卖多少门票才能赚回来啊。 如果动物园被兔子等蓝鲸粉丝一再强烈催促,决心尽快引进蓝鲸,不去等那个太空梯完工。那么,现实的选择莫过于运送胚胎了。如果动物园下订单,随便哪趟神舟都能顺便带上几打胚胎,然后就要看胚胎培养水平了。虽然在没有母鲸的条件下这胚胎培养工作难了点,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果能成功地培育出雌性幼鲸,再过5年动物园就有威风凛凛的成年蓝鲸了(雄鲸的话得再等3-5年)。倘若今年就建好蓝鲸馆,那大约2015年动物园就能大卖蓝鲸馆门票了。何况在失重环境下长大的蓝鲸,您觉得会有多长?兔子同学一定会继续写道:蓝鲸可真大呀。 当然,如果动物园觉得蓝鲸馆的门票不太好卖而把这个计划一拖数十年的话。也许人类就有了传送机了,一次空间折叠操作就能直接把在地面建好的蓝鲸馆连馆带鲸移动到太空动物园。如果这个动物园还碰巧使用1g的重力镀层的话,蓝鲸大概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吧?就不用这个费劲地培养蓝鲸航天员了。 如果人类对蓝鲸馆实在兴趣缺缺,认为传送机传送蓝鲸馆耗能太过浪费,把这个计划又一拖数十年的话。也许人类就有复制机了,把蓝鲸的每一个原子的位置、能量等等信息记录下来,将这些数据发往动物园,然后,动物园就按这些数据在池子里复制出一条一模一样的蓝鲸。如果对这些数据作些修改,那没准还能复制出一条更大的蓝鲸,或许还会成为银河最大与最重动物的有力竞争者。今年七月号《科幻世界》中的《鲸之寐》,尹冰峰讲述了一个星海之王银河鲸的故事,也许可以说是一个星际版的鲸与捕鲸船的故事。当然,那些银河鲸不是蓝鲸,甚至都不是真核域生物。不过,在沙美西亚III恒星系的独特结构下,借助天体引潮力,它们能够在特殊的日子将自己发射到宇宙当中。 我是Dr.You的分隔线 规则说明: 1)别小看我们!这里绝不会出现人一共有几颗牙齿这样的简单知识型问题,不会有怎么样动心脏手术这样的专业问题,也不会出现打呵欠会传染吗这样被解答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型问题,你也不要以为求助google或wiki甚至百度百科就可以获胜。每周,我们严阵以待,琢磨出最精怪最有趣的问题,来刁难Dr. YOU。 2)你可以在主贴下尽情讨论。但是, 只有当答案超过500字(一个问题),并发送到songshuhui.net@gmail.com ,你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胜者(可以随意挑一个问题回答)。你有一周的时间充分思考、寻找资料。 松鼠小贴士: 如何把答案写得长?最好不要仅仅给出答案的核心部分,而应该将其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你最好深入查找专业资料,将问题理解透,再用通俗有趣的语言表达出来(设想你面对的读者是完全的外行)。涉及原理之处可试试多用比喻。 3)每周,我们将就每道问题评出一到两位优胜者,回答的顺序、文字的通畅以及长度都将被考虑到。他会被宣布成为本轮的Dr. YOU,松鼠会将对他进行一个简短的访问,在一周时间内,他是本博客的明星,这可是绝佳的宣传自己博客或网站的机会! 我们还将为他送上一份精美的礼品,它可能是一件有趣的科学玩具,也可能是松鼠会制作的纪念品。除此之外,你还将获得直接进入论坛橡树大厅版块的机会。在申请成为正式松鼠时,这也会是一个强有力的帮助。 松鼠小贴士: 我们无比鼓励看到一个问题的多角度解答,例如,回答人为什么有两个鼻孔时,您可以考虑动用建筑学知识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答。所以,不要觉得某个问题与你的专业领域无关,或许你能给出出人意料的漂亮解答,让所有人都吃一惊! 4)答案将由当期责任编辑整理修饰,发表在平面媒体上。该文字版权归科学松鼠会所有。 5)我们也欢迎读者来提问题,可以留到: http://songshuhui.net/forum/forum-1/page-1 。一定要够精彩哦!
个人分类: 我是Dr.You|1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Dr.You】第十期 巧设计,巨鲸傲游宇宙;推原理,天槎长会周公
eloa 2008-12-2 15:24
sheepwhite 发表于2008-12-1 星期一 2:01 甲:这不是兔子吗 乙:这不是羊白吗 甲:兔子,我可有日子没见你了。最近忙什么呢? 乙:也没忙什么,这不嘛,就是写了个科幻小说 甲:诶哟,科幻小说可不好写 乙:可不是吗,我这一天写不好就茶不思饭不想,哗啦哗啦往下掉头发 甲:那你可辛苦了 乙:为了艺术献身嘛 甲:我可太崇拜你了 乙:不要下跪 甲:谁要跪了!要不这么着吧,你能给我讲讲你写的小说吗? 乙:不行,有版权的。都谈好了,轻型纸印刷,很快就出版,捧手里翻着那舒服(手指做动作) 甲:你这是翻书呢? 乙:我查版税钱呢 甲:咳,你急什么。你呢,现在就当打个广告,等出版了我肯定去买,怎么样? 乙:好吧,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啊(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打开) 甲:怎么还随身带着 乙:小说的名字叫做《太空旅行记》 甲:这题目可不小 乙:星期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路边的柳树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 甲:诶?这开头有点熟 乙:好天气带来了好心情。今天,我要去做一次太空旅行。 甲:我想起来为什么熟了,和我上幼儿园的侄女写的日记一样 乙:你侄女也去太空旅行了? 甲:她上周日去动物园了 乙:不许捣乱!还要不要听了 甲:好,好,你继续 乙:我刚来到北京太空港坐上飞船,飞船就起飞了。我和大多数乘客一路上都坐在座位上睡觉,睡醒时发现已经到达了终点站动物园 甲:还是去动物园了啊?坐车就睡觉,和我侄女一样 乙:太空动物园!而且是坐飞船上去的,人坐飞船就打瞌睡,这是自然现象! 甲:哦,我没坐过飞船。你还是继续吧 乙:在动物园里,我最喜欢的是蓝鲸,蓝鲸可真大呀。玩了一天之后,我又一路坐飞船打着瞌睡回到了北京。 甲:啊?这就完了? 乙:怎么完了呢?还有呢今天虽然很累,但是我很高兴,因为我去了太空玩。这才完了。 甲:就这个啊?你茶不思饭不想,哗啦哗啦往下掉头发,就写了这么个东西? 乙:这怎么了?你还写不出来呢 甲:我是写不出啊,这种小说只有你能写。就你这大作还很快出版? 乙:人家出版社说了:你这小说要出版?等猴年吧!我觉着猴年反正也快了 甲:人家这是砢碜你呢!你这小说没法发表,写的不象话 乙:诶?你这话我可不爱听了,有意见你提,怎么叫不像话呢 甲:首先吧,你这没写别的,光是来回坐飞船睡觉 乙:坐飞船睡觉是正常的,你坐汽车火车不睡觉吗? 甲:睡过,坐汽车火车睡觉那是正常的 乙:人坐在交通工具上都睡觉,这么说吧,我骑自行车都睡觉 甲:啊?你功夫好,我们比不了。可是这些也不能说明人坐飞船就打瞌睡吧 乙:得,这个先放一边,你也别光抓住打瞌睡不放。还有别的毛病吗? 甲:你这小说,也没多少毛病可挑,就那么点儿字。你给我解释一下这个吧,蓝鲸是怎么到太空去的? 乙:这个容易啊,蓝鲸为什么到太空去了,那是因为大象在冰箱里,只好让蓝鲸上去 甲:什么乱七八糟的!我是问你蓝鲸是怎么上去的,不是问它为什么上去 乙:哦,发射呗,坐太空船 甲:蓝鲸可离不开水,离水就活不成 乙:那就放水里发射,飞船里放一大水缸 甲:放一水缸?飞船发射时候一栽歪,水洒了,水在飞船里到处流,飞船重心一偏,直接撞月亮上了 乙:那也好,咱们国家就载鲸登月了 甲:好什么?蓝鲸得活着上去,你给说说到底怎么做到的 乙:蓝鲸怎么上太空啊,就是(开始拍头) 甲:别拍了,再拍散黄了 乙:啊,我知道了。这个蓝鲸啊,本来是没法发射到太空去的,但是咱们太空港的主任叫花无缺,世界上没有花无缺做不到的事,所以蓝鲸就上去了 甲:(拍乙的脑袋) 乙:你干嘛打人! 甲:你还是散黄算了,太可气了。有你这么乱写的吗 乙:诶诶,我打刚才开始听你说的就有点生气了。你这人看不起艺术,看不起想象力,你这得枪毙,你知道吗? 甲:这就枪毙? 乙:枪毙五分钟的! 甲:咳。你还是算了吧。你要真想好好写这个小说呢,我找人帮你想想主意 乙:什么人? 甲:你看这不,科学松鼠会,Dr. U栏目,咱们让读者朋友帮你想想 乙:好 甲:现在有两个问题 乙:第一个问题: 我们坐汽车火车旅行都容易打瞌睡,那么坐飞船太空旅行是不是也会容易犯困(不是指冷冻休眠)? 甲:第二个问题: 把蓝鲸发射进太空怎么做到? 可以参考这里的讨论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21732/ 乙:请给我们这位大作家多出出主意。参加方式如前。谢谢大家 本期编辑:羊白,兔子等着瞧 请发邮件至 songshuhui.net@gmail.com ,让你的答案来得更猛烈些吧!(答案最好在500字以上) PS:我们的问题是科学的,科学的!所以,也请我们的Dr. You本着随和好玩的写作态度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要是谁想趁机搅浑水嘿嘿,拿弹弓子崩你们家玻璃。 传说中的 分割线什么是Dr. You 我们都曾梦想过成为万事通,就像机器猫的口袋,能应付朋友提出的所有问题;我们也曾时不时冒出古怪问题,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未获解答,随着少年(或成年)梦想慢慢灭掉。 事实上,由于个体知识的局限,谁都不可能真正包治所有疑难杂症。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汇聚在一起,真有可能无所不能。在这个栏目里,松鼠想和读者们一起来打造一位真正的问不倒先生,姑且叫他Dr. YOU吧,你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有机会成为他! 每周,我们会在这里提一到两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能够解答,就给我们来信吧,在这一刻,你就是所有人眼里最牛X的Dr. YOU。 规则说明: 1)别小看我们!这里绝不会出现人一共有几颗牙齿这样的简单知识型问题,不会有怎么样动心脏手术这样的专业问题, 也不会出现打呵欠会传染吗这样被解答过无数次的陈词滥调型问题,你也不要以为求助google或wiki甚至百度百科就可以获胜。每周,我们严阵以待,琢磨出最精怪最有趣的问题,来刁难Dr. YOU。 2)你可以在主贴下尽情讨论。但是, 只有当答案超过500字(一个问题), 并发送songshuhui.net@gmail.com,你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胜者(可以随意挑一个问题回答)。你有一周的时间充分思考、寻找资料。 松鼠小贴士: 如何把答案写得长?最好不要仅仅给出答案的核心部分,而应该将其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你最好深入查找专业资料,将问题理解透,再用通俗有趣的语言表达出来(设想你面对的读者是完全的外行)。涉及原理之处可试试多用比喻。 3)我们将就每道问题评出一到两位优胜者,回答的顺序、文字的通畅以及长度都将被考虑到。他会被宣布成为本轮的Dr. YOU,松鼠会将对他进行一个简短的访问,在一周时间内,他是本博客的明星,这可是绝佳的宣传自己博客或网站的机会! 我们还将为他送上一份礼品,它可能是一件有趣的科学玩具,也可能是松鼠会制作的纪念品,也可能是科普杂志和书籍。除此之外,你还将获得直接进入论坛橡树大厅版块的机会。在申请成为正式松鼠时,这也会是一个强有力的帮助。 松鼠小贴士: 我们无比鼓励看到一个问题的多角度解答,例如,回答人为什么有两个鼻孔时,您可以考虑动用建筑学知识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答。所以,不要觉得某个问题与你的专业领域无关,或许你能给出出人意料的漂亮解答,让所有人都吃一惊! 4)答案将由当期责任编辑整理修饰,发表在平面媒体上。该文字版权归科学松鼠会所有。 5)我们也欢迎读者来提问题,可以留到: http://songshuhui.net/forum/forum-1/page-1 。一定要够精彩哦!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150.html
个人分类: 我是Dr.You|1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揭秘世界十大巨型动物
woodenson 2008-11-25 18:12
在生态环境网上看到的,转过来共赏! 你想知道世界上十大巨型动物都是些什么吗?请看下面介绍: 1、最大的动物:蓝鲸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也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最长者是1904到1920年间捕于南极海域的一头雌鲸,长33.58m,体重170吨。有记载的最长的鲸为两头雌性鲸,分别为33.6米和33.3米。美国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的科学家测量到的最长的鲸长度为29.9米,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公斤。 蓝鲸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鲸目、长须鲸科、长须鲸属。由于多年来世界各国在各大海洋中竞相猎捕,现在体长在25米以上的蓝鲸已经很少见了。另外,鳞虾的大量捕捞,也使蓝鲸的觅食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半个世纪以前,全世界的蓝鲸大约还有30万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只,而现在仅剩有大约2000只了。尽管自1932年以来,国际上就已经对每年捕杀蓝鲸的数量作了限制,但是这种世界上最大动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险。 2、最大的陆地动物:非洲大象 世界的大象分两种,一种叫亚洲大象,一种叫非洲大象。亚洲大象也很大,但是,它在世界陆地上还不是最大的动物。那么.世界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谁呢?是非洲大象。主要区别在于它们非洲大陆形状一样的大大的耳朵,而亚洲象的耳朵较小,较圆。 一头非洲雄性大象,长到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它的身长就达到了八米以上;身高达到四米上下体重达到七至八吨,即一万四千斤至一万六千斤。非洲大象,同亚洲大象相比.共特点:不仅寸大、体重,而且不论雄象、雌象都生长象牙;耳朵既大也圆;睡觉的姿势,不象亚洲象站着睡,而是卧下睡。 不然,它不能安然地进入梦乡。非洲大象出生以后,哺乳期大约为两年的时间;长到十二岁至十五岁时,才是婚配的年龄;二十四岁至二十六岁时才停止长个。 在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中,大象的怀孕期是比较长的,一年半至两年才能生下小象。这小象一落地,就有一米高,二百斤重。在自然界里,象的繁殖率比较低,大约要相隔五、六年的时间才生育一次。它们能活多长时间呢?在正常的情况下,其寿命可达六十岁,有的可活到一百岁的高龄。据资料记载,最大的普通非洲象是一只雌象,体重13.5吨,身高(从象鼻到象尾)4.2米。 3、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北极熊 北极熊是世界上第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雄性北极熊身长大约240-260cm,体重一般为400-800公斤。而雌性北极熊体形约比雄性小一半左右,身长约190-210cm,体重约200-300公斤。到了冬季睡眠时刻到来之前,由于脂肪将大量积累,它们的体重可达500公斤。北极熊虽然周身覆盖着厚厚的白毛,但皮肤却是黑色的,我们从它们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上就能窥见皮肤的原貌。而黑色的皮肤有助于吸收热量,这又是保暖的好点子。北极熊的毛也非常特别,它们的毛中间是空的,这样的构造可以把阳光反射到毛发下面的黑色皮肤上,有助于吸收更多的热量。另外,皮肤下面厚厚的脂肪层进一步把严寒隔绝在了身体外面。 北极熊被我们分为六大种群:俄罗斯弗兰格尔岛-阿拉斯加西部种群;阿拉斯加北部种群;加拿大北极群岛种群;格陵兰种群;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俄罗斯法兰兹约瑟夫群岛种群以及西伯利亚北部至中部种群。 目前生活在世界上的北极熊大约有2万多只,数量相对稳定。为了保护它们的生存,早在1972年,美国就颁布过法律,除了生存需要,禁止捕猎北极熊。而到了1973年,北极圈内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和前苏联更进一步签署了保护北极熊的国际公约,公约除了限制捕杀和贸易以外,还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其栖息地以及合作研究的条款。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猎物也相应减少,另外,即便游泳技术再出色,它们也无法长时间地待在海里,日益开阔的海面更增加了它们溺弊的危险。北极熊的未来恐怕不得不依赖需要人类更多的保护措施。 4、最大的爬行动物:湾鳄 湾鳄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其分布在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北部一带。成年雄性湾鳄平均身长4.8~5.5米,重770千克。最大者体长超过7米,体重超过1.5吨。现今最大的湾鳄体长7.1米,生活在印度的奥里萨邦。而历史上所被证实的最大的湾鳄则出自澳大利亚,体长达8.6米。雌性湾鳄比雄性小很多,通常体长在2.5至3米间。湾鳄与其他鳄鱼相比颈部鳞甲较薄,身体宽度较大。 湾鳄属凶猛的大型鳄鱼。具地盘意识。拥有适应高盐度水质的生理结构。湾鳄位于湿地食物链的最高层次,有些地区甚至比老虎更为可怕。幼体以捕食昆虫、两栖类、甲壳类、细小的爬行类及鱼类为主,成体会捕食体形更大的动物,但主要以泥蟹、龟、巨蜥及水鸟为食物,部分体形更大的成体甚至会捕食水牛,牲畜、野猪及猴子。5-6月交配,7-8月产卵。在淡小江河边的林荫丘陵营巢产卵。每巢有卵50枚左右,卵壳白色钙质,卵径8厘米。母鳄厮守巢旁,时时甩尾洒水润巢,约75-90天孵出小鳄。在澳大利亚,湾鳄更曾有食人,甚至袭击船只的记录,故又名为食人鳄。 湾鳄体大,皮张质量好,价值高,鲜肉味道鲜美,尾部尤佳,皮可制革。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饲养湾鳄。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南亚,甚至连本身不产鳄的欧洲也都有规模性的养殖场。 5、最高的陆地动物:长颈鹿 长颈鹿是非洲的一种特有动物,长长的脖子,抬起头来,最高的雄长颈鹿身高可达6米,因此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长颈鹿还是世界上身体最高的珍奇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生活在非洲热带、亚热带广阔的草原上。但是,长颈鹿的祖籍却在亚洲。据古生物学家研究认为,长颈鹿起源于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一些地方,从两千多万年至二三百万年前,曾经生活着长颈鹿的祖先,不过颈和腿没有现代那么长。后来,由于地球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食物缺乏,脖子短点的长颈鹿因为够不着高树上的树叶而相继死去,脖子长点的则顽强地生存下来。 长颈鹿是胆小善良的动物,每当遇到天敌时,立即逃跑。它能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奔跑。当跑不掉时,它那铁锤似的巨蹄就是很有力的武器。长颈鹿除了一对大眼睛是监视敌人天生的瞭望哨外,还会不停地转动耳朵寻找声源,直到断定平安无事,才继续吃食。长颈鹿喜欢采食大乔木上的树叶,还吃一些含水分的植物嫩叶。它的舌头伸长时可达50厘米以上,取食树叶极为灵巧方便。由于腿部过长,长颈鹿饮水时十分不便。它们要叉开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而且在喝水时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所以群居的长颈鹿往往不会一起喝水。 6、最大的鸟:鸵鸟 鸵鸟(又名非洲鸵鸟)是现存体形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产于非洲。属鸵鸟目Struth-ioniformes鸵鸟科Struthionidae。雄鸟高约2.75米,重达155公斤。颈长几乎占身体的一半,雌鸟稍小。鸵鸟卵是现代最大的卵。雄鸟体羽大部呈黑色,但翅和尾呈羽白色;雌鸟大部褐色。头和颈的大部分淡红至浅蓝;稍有绒羽:头小,喙短而稍宽;眼大,褐色具浓黑色睫毛。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群居,日行性。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能跳跃达3.5米。以植物的茎、叶、种鸵鸟(Struthio camelus),左边的是雄鸟。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 鸵鸟常结成5~50只一群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鸵鸟用强有力的腿(仅有两趾,主要的趾发达几乎成为蹄)逃避敌人,受惊时速度每小时可达65公里。若被逼于绝境,脚踢对手。鸵鸟主要以植物为食,没有水也能生活很长时间。雄鸟互相争夺3~5只雌鸟,发出吼叫和滋滋声。中世纪骑士喜用鸵鸟羽毛装饰头盔。鸵鸟皮可制柔软、细致的皮革。因此在南非、美国南部、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鸵鸟养殖场,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後,这行业衰退。鸵鸟皮可制柔软、细致的皮革。鸵鸟经训练后可供乘骑及驾单座两轮车。鸵鸟对豢养条件不容易适应,可活50年。鸵鸟是不能飞行鸟类的典型。各地的鸵鸟在皮肤颜色、体形大小和卵的特征方面稍有差别,以前认为,这是不同的种,其实只是鸵鸟的亚种。 7、最大的两栖动物:中国娃娃鱼 中国娃娃鱼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体重64千克,身长 1.83米。娃娃鱼学名大鲵,是中国独有的珍稀两栖有尾动物,主要栖息在洞穴、暗河中,它有3.5亿年的历史了,素有活化石之称。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化石出土於中国内蒙古,距今约1.65亿年。1988年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之列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娃娃鱼呈棕楬色,背有黑色斑块,头为扁圆状,生有成对的疣突,有四只脚,身长约一公尺,体重则约为5~6公斤,生活在山中清澈、低温的溪流中,在夏天末期产卵,约2~4个星期就可孵化。 由于娃娃鱼生存年代久远,被认为具有神奇的疗效,且拥有丰富的无机盐、氨基酸、蛋白质与脂肪等营养成分,因此价格昂贵,常遭人类捕捉来食用或观赏,再加上生活环境遭受破坏,几濒临灭绝。目前在中国,贩卖野生的娃娃鱼是违法的,但人工养殖的则不在此限(但有数量管制)。 8、最大的鱼:鲸鲨 鲸鲨俗名豆腐鲨、大憨鲨,属于全球性洄游鱼种,为已知体型最大的海洋鱼类,有着13.6米的身长和22000千克的体重。鲸鲨隶属鲨目须鲨目鲸鲨亚目鲸鲨科,体灰色或褐色,下侧淡色,具明显黄或白色小斑点及窄横线纹。口巨大,附着在前方。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到温带海区。此种大鲨不但是鲨中的最大型,也是所有鱼类中最庞大的。但它的性情很温顺,不攻击人。鲸鲨的游动速度缓慢,常漂浮在水面上晒太阳。以浮游生物、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小鱼为食。产量不大。吃食时,张开大口,把水和浮游生物一起吞进去,用鳃滤过食用,空长300多列6000多颗牙齿,并没有作用。 鲸鲨为卵生,其卵30厘米长,9厘米宽,比驼鸟卵还大,据说是现生动物中最大型的卵。鲸鲨的肉可供食用,皮可制革,鳍可加工成鱼翅,肝提取鱼肝油,骨、内脏制鱼粉。鲸鲨真是一身是宝。 9、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巨型鱿鱼 这种巨型鱿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之一,也是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属于头足纲、枪形目、巨型鱿鱼科,许多中文文章里也把它称为大王乌贼。其实鱿鱼与乌贼是有区别的,就普通大小的鱿鱼和乌贼而言,它们在外貌上很相似,但又有明显的不同:鱿鱼身体狭长,有点像标枪的枪头,所以又叫枪乌贼。鱿鱼的触手没有乌贼的触手长,而且不能全部缩到身体内。不过由于大王乌贼这个词汇用得比较久,所以许多正式的文章上也很常见,大概也算合法名称了。 巨鱿的两只捕食性长触手上末端膨大,上有强大吸盘,而吸盘环上长有利齿,其它8条触手上也有长利齿的吸盘,这使得猎物一旦被抓住就难以逃脱,而尖而有力的喙状嘴以可怕的效率解决无助的猎物。但它们巨大的身躯无法让它们变成无敌的动物,相反,它们却是抹香鲸最喜爱的食品,在死亡的抹香鲸胃里常能见到难消化的巨鱿的喙,而且许多抹香鲸的身体上都有巨鱿吸盘上利齿留下的圆圈状伤痕。巨型鱿鱼身长可长到14米。有记录的最大的巨型鱿鱼身长10米,体重494克。 对于这种动物科学家知道得还不多,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从没见过野生的活体,我们所了解到的东西都来自冲到海滩上的巨鱿尸体,更多的是来自渔民拖网中的尸体。它们是食肉动物,根据对它们胃中食物的研究,它们应该不是挑剔的食客,几乎什么都往肚子里塞。它们有进化完善的大眼睛,视力相当好,而它们生存的深层带中有大量生物是发光的,这些巨鱿就利用自己的大眼睛循光而去,轻而易举地捕猎。 这种巨型动物是许多古代海怪传说的主角,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有沉船的船员报告说他们的难友在夜晚的黑暗中被这些生物吃掉,也有报道说有巨鱿跑到海面,把小船上的人拖进大海。尽管所有的那些报道都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在许多图画中它们都被画成可怕而强大的掠食者。 10、体重最大的昆虫:巨人甲虫 听名字就知道很牛了,没错它就是世界上块头最大的昆虫巨人。巨人甲虫,原产于非洲的热带雨林,从尺寸、重量和体积来看,它都可以算是最大昆虫的之一。成熟的巨人甲虫身长可达11.5厘米厘米、重115克。幼虫时,体重可以达到4盎司(约113.4g),但当它们变为成虫后,体重将减轻一半。成年的巨人甲虫有盔甲般的外壳,当它们展开两对翅飞翔的时候,可以发出玩具直升飞机似的响声。雄性巨人甲虫的头部有Y形的角,这是它在争夺觅食地和交配时与其他雄性甲虫战斗的强有力的武器;雌性巨甲虫头部为锲型,可以帮助它们在产卵时挖土打洞。在野生环境下,巨人甲虫一般以成熟的水果和树木汁液为食;圈养时,一般以猫食或者狗食作为饲料。(来源:搜狐科学尚力)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1226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