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非洲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当非洲大象遇上中国蝗虫
热度 23 ecoliugy 2014-9-16 17:57
大姚的宣传,似乎只换来了更多的杀害 今天看到一篇 PNAS 文章,题目为《非法盗猎导致非洲象种群降低》。以数据剖析了非洲大陆上,大象死亡率与非法盗猎间关系,还展示了海关查到的象牙数据。事实上,要得出 “ 非法盗猎是导致非洲象种群下降的主要因素 ” 这样的死结论,从生态学或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说是不容易的。导致非洲象种群下降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比如生境丧失,大象没地方过活了。又比如气候变化,交通设施建设等等。 因地区差异,气候差异,地理人文差异巨大,数据错综复杂,可以想象很难得出一条死结论。虽然是 PNAS 文章,但结果依然有讨论的余地。 然而,象牙非法贸易引发的盗猎,导致大象种群下降,似乎又是个常识。对于大众来说,似乎也没必要纠结数据背后的逻辑关系。何况很多非政府组织,早已发表了大量的报告。从非洲象数量、分布、种群密度、盗猎数量、贸易路径、地区差异等等,众多角度早就把这些问题阐述得差不多了。(在此啰嗦两句愚见:在保护生物学领域,完整的报告价值远高于文章。中国众多保护生物学家家似乎至今还没搞明白。) 作为陆地上最为庞大的哺乳动物,非洲象吸引了世人和保护生物学家的眼观。有关非洲象的文章不计其数, nature 更是情有独钟,非洲热衷于非洲象的研究;非洲象的保护问题也早已提上日程,从研究到呼吁,从国家领导到当红巨星。 可能老百姓耳朵都听取老茧了,但不得不承认,当非洲象遇上中国蝗虫的时候,那些呼吁都只被当做了耳边风。巨星姚明那句 “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 的广告词,只换来了更多非洲象被残杀的结局。 总体说来,非洲象总数约为 20-40 万头,相当多的大象并不确定。非洲象由于个头巨大,需要很大的生境才能生存,数量并不大,最多的博茨瓦纳、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每个国家也不到 20万 头。偷猎对非洲象的影响无疑是极为严重的。在非洲政局动乱的地区,如东非和西非,动乱严重的国家,偷猎也很猛。偷猎之后,象牙主要输出给了中国人。非法走私贸易的象牙,通过东南亚入境中国大陆,成了高富帅、暴发户洗钱、行贿或炫耀的资本。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2010 年成了非洲象偷猎的转折年。不仅偷猎数量急剧上升,而且首次出现不可持续的局面,大象繁殖率赶不上盗猎速度了。在此之前,欧美殖民的时代,非洲象还能苟延残喘,得到了欧美人的保护;而随着近些年中华帝国的崛起,中非贸易、建设投资和人员流动的加剧,可以想象非洲象的未来。相信不用几年,庞大的非洲大象就会被中国蝗虫轻轻松松 nèng 死,书写出非洲大陆《象之隐退》的全新壮丽篇章。 颇具讽刺意味的象牙艺术 一些有关非洲象的事实: 1. 别看大象那么庞大,但要搞清楚它的数量是很难的。可确切肯定的非洲象数量为 42 万头,当约有 20 多万头的数据并不确定。 2. 非洲大象分布情况:主要在坦桑尼亚、赞米比亚、肯尼亚、刚果、莫桑比克、南非等国家。 3. 非洲南部和东部地区的大象密度最高。 4. 战乱的国家,偷猎大象就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东非和西非国家。 5. 2002 到 2011 年盗猎数据表明,非洲大象盗猎越来越猖獗。其中中非一如既往的猛烈,中非和西非增长迅速,而南方增长率相对较轻。 6. 象牙在非洲的贸易路线图。 7. 象牙贸易的终极目标是华人,象牙经过东南亚的新加坡、菲律宾和香港和越南中转之后,流入中国和泰国。 8. 由象牙贸易引发的盗猎一直存在,但 2010 年陡增后,大象种群更新似乎失去了可持续性。
18872 次阅读|26 个评论
OUT OF AFRICA(19)象主题文化
papaya313575 2012-1-7 20:24
OUT OF AFRICA(19)象主题文化
艺术设计中,为表达某一理念,总少不了突出某种主题,而主题元素间,又总存在着彼此的呼应。 这个理念,我想无论平面设计(如书刊)还是立体设计(如建筑)都是少不了的。 太阳城值得称道的东西太多,这里简单列举他们的象主题文化——大象厅。 某一入口处,象列阵守候呢 阳台浮雕有象 墙上挂画有象 墙角支柱是象 象脚和象牙装饰 门扣也是象 象雕塑
个人分类: 游走的花|3720 次阅读|0 个评论
OUT OF AFRICA(5)非洲草原象和森林象
热度 6 papaya313575 2011-12-14 12:01
OUT OF AFRICA(5)非洲草原象和森林象
自去年做了“亚洲丛林之王的前世今生”的两期杂志专题,了解到目前世界还剩两种象——非洲象和亚洲象,而非洲象分森林象和草原象。森林象主要分布于西非茂密的森林中,相对于非洲草原象而言,森林象的象牙更长、更直,耳朵圆形而不直立。草原象则主要分布于南部和东部非洲,草原象比森林象高一米,体重是森林象的两倍。 近日读到一则科研新闻:最近的一项遗传学研究发现,森林象和草原象之间的差异就像现代非洲象与古代猛犸长毛象之间的差异那么大。非洲森林象和非洲草原象或许是两个物种。 我此次在非洲的大草原和森林里四次见到了非洲象,根据简单个人判断,这两种象我应该都见到了,如下图(鉴别有误,欢迎指正) 一只离群的草原象(肯尼亚) 草原象小家庭(肯尼亚) 原来这个家庭有5位成员(肯尼亚) 追逐嬉戏(肯尼亚) 在南非偶遇一只公象(独象),猜测是草原象 在南非偶遇一只独象,猜测是草原象 森林象的一个大家庭,浩浩荡荡地走出森林,前来饮水食盐(肯尼亚) 两只小森林象在玩耍呢(肯尼亚) 一只森林象公象(独象)(肯尼亚)
个人分类: 游走的花|10490 次阅读|12 个评论
Movement patterns of African elephants 非洲象的运动模式
热度 1 entomology 2011-8-25 14:00
Duffy KJ, Dai X, Shannon G, Slotow R, Page B. 2011. Movement patterns of African elephants (Loxodonta africana) in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Wildlife Research 41(1): 21–28.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the daytime movements of African elephants (Loxodonta africana) in different habitats in the Pongola Game Reserve, South Africa. On average adult males moved faster than females in all habitat types except when grouped together (then females moved at the faster male pace). Elephants demonstrated distinct movement patterns in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All the movement parameters indicate that the elephants turned less the further they were from a large permanent body of water (Jozini Dam) and for male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to the females.Male and female elephants turned more in habitat types that had favourable resources such as forage and shade, than they did in unfavourable habitats.Thus, the elephants used a directmovement strategy – turning less –when needing to get to a destination more quickly (e.g. toward water or mates), rather than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ir speed.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se elephants are optimizing energy efficiency while still varying their foraging approach and search intensity. Patterns of movement through a habitatwill affect ecological impacts in that habitat and so habitat-relatedmovement pattern studies of this type could assist landscape planning (e.g. waterhole design and distribution) and large herbivore conservation. Key words: animal speed, energy optimization, habitat selection, path analysis, sinuosity, turning angle, water availability. 全文下载 Fullte xt
个人分类: Movement Ecology 运动生态学|4784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揭秘世界十大巨型动物
woodenson 2008-11-25 18:12
在生态环境网上看到的,转过来共赏! 你想知道世界上十大巨型动物都是些什么吗?请看下面介绍: 1、最大的动物:蓝鲸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也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最长者是1904到1920年间捕于南极海域的一头雌鲸,长33.58m,体重170吨。有记载的最长的鲸为两头雌性鲸,分别为33.6米和33.3米。美国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的科学家测量到的最长的鲸长度为29.9米,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公斤。 蓝鲸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鲸目、长须鲸科、长须鲸属。由于多年来世界各国在各大海洋中竞相猎捕,现在体长在25米以上的蓝鲸已经很少见了。另外,鳞虾的大量捕捞,也使蓝鲸的觅食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半个世纪以前,全世界的蓝鲸大约还有30万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只,而现在仅剩有大约2000只了。尽管自1932年以来,国际上就已经对每年捕杀蓝鲸的数量作了限制,但是这种世界上最大动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险。 2、最大的陆地动物:非洲大象 世界的大象分两种,一种叫亚洲大象,一种叫非洲大象。亚洲大象也很大,但是,它在世界陆地上还不是最大的动物。那么.世界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谁呢?是非洲大象。主要区别在于它们非洲大陆形状一样的大大的耳朵,而亚洲象的耳朵较小,较圆。 一头非洲雄性大象,长到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它的身长就达到了八米以上;身高达到四米上下体重达到七至八吨,即一万四千斤至一万六千斤。非洲大象,同亚洲大象相比.共特点:不仅寸大、体重,而且不论雄象、雌象都生长象牙;耳朵既大也圆;睡觉的姿势,不象亚洲象站着睡,而是卧下睡。 不然,它不能安然地进入梦乡。非洲大象出生以后,哺乳期大约为两年的时间;长到十二岁至十五岁时,才是婚配的年龄;二十四岁至二十六岁时才停止长个。 在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中,大象的怀孕期是比较长的,一年半至两年才能生下小象。这小象一落地,就有一米高,二百斤重。在自然界里,象的繁殖率比较低,大约要相隔五、六年的时间才生育一次。它们能活多长时间呢?在正常的情况下,其寿命可达六十岁,有的可活到一百岁的高龄。据资料记载,最大的普通非洲象是一只雌象,体重13.5吨,身高(从象鼻到象尾)4.2米。 3、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北极熊 北极熊是世界上第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雄性北极熊身长大约240-260cm,体重一般为400-800公斤。而雌性北极熊体形约比雄性小一半左右,身长约190-210cm,体重约200-300公斤。到了冬季睡眠时刻到来之前,由于脂肪将大量积累,它们的体重可达500公斤。北极熊虽然周身覆盖着厚厚的白毛,但皮肤却是黑色的,我们从它们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上就能窥见皮肤的原貌。而黑色的皮肤有助于吸收热量,这又是保暖的好点子。北极熊的毛也非常特别,它们的毛中间是空的,这样的构造可以把阳光反射到毛发下面的黑色皮肤上,有助于吸收更多的热量。另外,皮肤下面厚厚的脂肪层进一步把严寒隔绝在了身体外面。 北极熊被我们分为六大种群:俄罗斯弗兰格尔岛-阿拉斯加西部种群;阿拉斯加北部种群;加拿大北极群岛种群;格陵兰种群;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俄罗斯法兰兹约瑟夫群岛种群以及西伯利亚北部至中部种群。 目前生活在世界上的北极熊大约有2万多只,数量相对稳定。为了保护它们的生存,早在1972年,美国就颁布过法律,除了生存需要,禁止捕猎北极熊。而到了1973年,北极圈内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和前苏联更进一步签署了保护北极熊的国际公约,公约除了限制捕杀和贸易以外,还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其栖息地以及合作研究的条款。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猎物也相应减少,另外,即便游泳技术再出色,它们也无法长时间地待在海里,日益开阔的海面更增加了它们溺弊的危险。北极熊的未来恐怕不得不依赖需要人类更多的保护措施。 4、最大的爬行动物:湾鳄 湾鳄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其分布在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北部一带。成年雄性湾鳄平均身长4.8~5.5米,重770千克。最大者体长超过7米,体重超过1.5吨。现今最大的湾鳄体长7.1米,生活在印度的奥里萨邦。而历史上所被证实的最大的湾鳄则出自澳大利亚,体长达8.6米。雌性湾鳄比雄性小很多,通常体长在2.5至3米间。湾鳄与其他鳄鱼相比颈部鳞甲较薄,身体宽度较大。 湾鳄属凶猛的大型鳄鱼。具地盘意识。拥有适应高盐度水质的生理结构。湾鳄位于湿地食物链的最高层次,有些地区甚至比老虎更为可怕。幼体以捕食昆虫、两栖类、甲壳类、细小的爬行类及鱼类为主,成体会捕食体形更大的动物,但主要以泥蟹、龟、巨蜥及水鸟为食物,部分体形更大的成体甚至会捕食水牛,牲畜、野猪及猴子。5-6月交配,7-8月产卵。在淡小江河边的林荫丘陵营巢产卵。每巢有卵50枚左右,卵壳白色钙质,卵径8厘米。母鳄厮守巢旁,时时甩尾洒水润巢,约75-90天孵出小鳄。在澳大利亚,湾鳄更曾有食人,甚至袭击船只的记录,故又名为食人鳄。 湾鳄体大,皮张质量好,价值高,鲜肉味道鲜美,尾部尤佳,皮可制革。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饲养湾鳄。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南亚,甚至连本身不产鳄的欧洲也都有规模性的养殖场。 5、最高的陆地动物:长颈鹿 长颈鹿是非洲的一种特有动物,长长的脖子,抬起头来,最高的雄长颈鹿身高可达6米,因此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长颈鹿还是世界上身体最高的珍奇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生活在非洲热带、亚热带广阔的草原上。但是,长颈鹿的祖籍却在亚洲。据古生物学家研究认为,长颈鹿起源于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一些地方,从两千多万年至二三百万年前,曾经生活着长颈鹿的祖先,不过颈和腿没有现代那么长。后来,由于地球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食物缺乏,脖子短点的长颈鹿因为够不着高树上的树叶而相继死去,脖子长点的则顽强地生存下来。 长颈鹿是胆小善良的动物,每当遇到天敌时,立即逃跑。它能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奔跑。当跑不掉时,它那铁锤似的巨蹄就是很有力的武器。长颈鹿除了一对大眼睛是监视敌人天生的瞭望哨外,还会不停地转动耳朵寻找声源,直到断定平安无事,才继续吃食。长颈鹿喜欢采食大乔木上的树叶,还吃一些含水分的植物嫩叶。它的舌头伸长时可达50厘米以上,取食树叶极为灵巧方便。由于腿部过长,长颈鹿饮水时十分不便。它们要叉开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而且在喝水时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所以群居的长颈鹿往往不会一起喝水。 6、最大的鸟:鸵鸟 鸵鸟(又名非洲鸵鸟)是现存体形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产于非洲。属鸵鸟目Struth-ioniformes鸵鸟科Struthionidae。雄鸟高约2.75米,重达155公斤。颈长几乎占身体的一半,雌鸟稍小。鸵鸟卵是现代最大的卵。雄鸟体羽大部呈黑色,但翅和尾呈羽白色;雌鸟大部褐色。头和颈的大部分淡红至浅蓝;稍有绒羽:头小,喙短而稍宽;眼大,褐色具浓黑色睫毛。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群居,日行性。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能跳跃达3.5米。以植物的茎、叶、种鸵鸟(Struthio camelus),左边的是雄鸟。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 鸵鸟常结成5~50只一群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鸵鸟用强有力的腿(仅有两趾,主要的趾发达几乎成为蹄)逃避敌人,受惊时速度每小时可达65公里。若被逼于绝境,脚踢对手。鸵鸟主要以植物为食,没有水也能生活很长时间。雄鸟互相争夺3~5只雌鸟,发出吼叫和滋滋声。中世纪骑士喜用鸵鸟羽毛装饰头盔。鸵鸟皮可制柔软、细致的皮革。因此在南非、美国南部、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鸵鸟养殖场,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後,这行业衰退。鸵鸟皮可制柔软、细致的皮革。鸵鸟经训练后可供乘骑及驾单座两轮车。鸵鸟对豢养条件不容易适应,可活50年。鸵鸟是不能飞行鸟类的典型。各地的鸵鸟在皮肤颜色、体形大小和卵的特征方面稍有差别,以前认为,这是不同的种,其实只是鸵鸟的亚种。 7、最大的两栖动物:中国娃娃鱼 中国娃娃鱼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体重64千克,身长 1.83米。娃娃鱼学名大鲵,是中国独有的珍稀两栖有尾动物,主要栖息在洞穴、暗河中,它有3.5亿年的历史了,素有活化石之称。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化石出土於中国内蒙古,距今约1.65亿年。1988年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之列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娃娃鱼呈棕楬色,背有黑色斑块,头为扁圆状,生有成对的疣突,有四只脚,身长约一公尺,体重则约为5~6公斤,生活在山中清澈、低温的溪流中,在夏天末期产卵,约2~4个星期就可孵化。 由于娃娃鱼生存年代久远,被认为具有神奇的疗效,且拥有丰富的无机盐、氨基酸、蛋白质与脂肪等营养成分,因此价格昂贵,常遭人类捕捉来食用或观赏,再加上生活环境遭受破坏,几濒临灭绝。目前在中国,贩卖野生的娃娃鱼是违法的,但人工养殖的则不在此限(但有数量管制)。 8、最大的鱼:鲸鲨 鲸鲨俗名豆腐鲨、大憨鲨,属于全球性洄游鱼种,为已知体型最大的海洋鱼类,有着13.6米的身长和22000千克的体重。鲸鲨隶属鲨目须鲨目鲸鲨亚目鲸鲨科,体灰色或褐色,下侧淡色,具明显黄或白色小斑点及窄横线纹。口巨大,附着在前方。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到温带海区。此种大鲨不但是鲨中的最大型,也是所有鱼类中最庞大的。但它的性情很温顺,不攻击人。鲸鲨的游动速度缓慢,常漂浮在水面上晒太阳。以浮游生物、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小鱼为食。产量不大。吃食时,张开大口,把水和浮游生物一起吞进去,用鳃滤过食用,空长300多列6000多颗牙齿,并没有作用。 鲸鲨为卵生,其卵30厘米长,9厘米宽,比驼鸟卵还大,据说是现生动物中最大型的卵。鲸鲨的肉可供食用,皮可制革,鳍可加工成鱼翅,肝提取鱼肝油,骨、内脏制鱼粉。鲸鲨真是一身是宝。 9、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巨型鱿鱼 这种巨型鱿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之一,也是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属于头足纲、枪形目、巨型鱿鱼科,许多中文文章里也把它称为大王乌贼。其实鱿鱼与乌贼是有区别的,就普通大小的鱿鱼和乌贼而言,它们在外貌上很相似,但又有明显的不同:鱿鱼身体狭长,有点像标枪的枪头,所以又叫枪乌贼。鱿鱼的触手没有乌贼的触手长,而且不能全部缩到身体内。不过由于大王乌贼这个词汇用得比较久,所以许多正式的文章上也很常见,大概也算合法名称了。 巨鱿的两只捕食性长触手上末端膨大,上有强大吸盘,而吸盘环上长有利齿,其它8条触手上也有长利齿的吸盘,这使得猎物一旦被抓住就难以逃脱,而尖而有力的喙状嘴以可怕的效率解决无助的猎物。但它们巨大的身躯无法让它们变成无敌的动物,相反,它们却是抹香鲸最喜爱的食品,在死亡的抹香鲸胃里常能见到难消化的巨鱿的喙,而且许多抹香鲸的身体上都有巨鱿吸盘上利齿留下的圆圈状伤痕。巨型鱿鱼身长可长到14米。有记录的最大的巨型鱿鱼身长10米,体重494克。 对于这种动物科学家知道得还不多,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从没见过野生的活体,我们所了解到的东西都来自冲到海滩上的巨鱿尸体,更多的是来自渔民拖网中的尸体。它们是食肉动物,根据对它们胃中食物的研究,它们应该不是挑剔的食客,几乎什么都往肚子里塞。它们有进化完善的大眼睛,视力相当好,而它们生存的深层带中有大量生物是发光的,这些巨鱿就利用自己的大眼睛循光而去,轻而易举地捕猎。 这种巨型动物是许多古代海怪传说的主角,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有沉船的船员报告说他们的难友在夜晚的黑暗中被这些生物吃掉,也有报道说有巨鱿跑到海面,把小船上的人拖进大海。尽管所有的那些报道都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在许多图画中它们都被画成可怕而强大的掠食者。 10、体重最大的昆虫:巨人甲虫 听名字就知道很牛了,没错它就是世界上块头最大的昆虫巨人。巨人甲虫,原产于非洲的热带雨林,从尺寸、重量和体积来看,它都可以算是最大昆虫的之一。成熟的巨人甲虫身长可达11.5厘米厘米、重115克。幼虫时,体重可以达到4盎司(约113.4g),但当它们变为成虫后,体重将减轻一半。成年的巨人甲虫有盔甲般的外壳,当它们展开两对翅飞翔的时候,可以发出玩具直升飞机似的响声。雄性巨人甲虫的头部有Y形的角,这是它在争夺觅食地和交配时与其他雄性甲虫战斗的强有力的武器;雌性巨甲虫头部为锲型,可以帮助它们在产卵时挖土打洞。在野生环境下,巨人甲虫一般以成熟的水果和树木汁液为食;圈养时,一般以猫食或者狗食作为饲料。(来源:搜狐科学尚力)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1226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