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记者招待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习马会后海峡对面的记者招待会呢?
热度 3 lvnaiji 2015-11-8 08:00
吕乃基 习马会在举世瞩目中圆满结束,开启了两岸关系的新局面新天地,与此同时也极大压缩了台独势力的空间,基本上框定了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习马会为海峡两岸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也为化解南海与东海事端提供了更大的回旋空间。 习马会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中的智慧和胆略,体现了传统文化以柔克刚与和合的强大生命力,为世界上有着类似遗留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树立了一个典范,进而为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一个范例。 一个小小的期待: 根据事先安排,在会后由各自分别举行记者招待会。已经看到国台办张志军的记者招待会,但未见台湾的记者招待会,甚至只字未提。不知何处可以获悉有关信息?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2594 次阅读|6 个评论
普金总统前天是否创了一项世界纪录?
热度 1 zhangxw 2014-12-20 19:02
普金总统前天是否创了一项世界纪录? 昨天(2014.12.19)看电视,知道俄国总统普金此前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在卢布迅速贬值时的这个记者招待会自然吸引了很多记者。但是从当时的图像和报道看,出席的记者居然有1300人的水平。 在我印象中可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么多记者参加的记者招待会。 所以我问:普金是否创了一项世界纪录,历史上还有谁的记者招待会居然有1300人?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2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读”记者招待会外媒提问次序
热度 7 lvnaiji 2013-3-19 09:01
吕乃基 两会已经落幕,围绕最后一场记者招待会的议论方兴未艾。本文试图“解读”招待会的题外音:主持人选择的外媒(含港台)及其次序。 第一位是新加坡!意外,或许是神来之笔,或许是…笔。为什么是新加坡?由此向世界传递什么样的信息?首先是开放。第一位获准提问的记者不是国内主流媒体。至于选择新加坡,或许其文化介于中西之间,立场相对客观之故。 第二位美国,意料之中。美国,是中国未来的道路上最大的影响因素。 第三位台湾,同样意料之中。关乎同胞之情和统一大业。 接下来该是欧洲了吧。果然不出所料。意外的是法国记者关心的是中国的雾霾。 欧洲之后是香港。虽然这里可以有多选,例如俄罗斯、非洲等,不过此时选择香港也是情理之中。 最后,甚至作为候补的是俄罗斯。这是中国最大的邻国,而且现阶段在意识形态、体制和全球事务上有诸多共同之处。当然,俄罗斯完全不必为候补而耿耿于怀,李克强的回答足以让其释怀:中俄之间没问题。剩下的就是把生意做大。新当选国家主席紧接着出访的第一站就是俄罗斯,还有什么好说的? 招待会结束。 当然还有弦外之音。 日本。不要说提问,在整个招待会上,所有的提问,无一人提起日本;所有的回答,无一字说及日本。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2397 次阅读|7 个评论
温总理记者招待会的“精神”
热度 19 lvnaiji 2012-3-15 09:18
吕乃基 今日,两会已散,其“精神”正在“蔚然成风,推向全国去”。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或建言、提案,或答记者问,兼有“旗袍”等种种花絮。不过,较之最后的记者招待会,这些大概也只是传说和花絮。记者招待会同样年年都有,不过今年感到不一样。人之将…其言也善。作为最后一次这样的记者招待会,温总理“其言也善”。 博主的体会是,温总理的直言,以及在直言背后所隐含的背景。 最深的感受,乃至有所震撼的是,如果不推进政治改革,不仅经济改革会停滞倒退,而且不排除再次文革。不少人意识到,改革开放的停滞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但主要是在经济层面,出于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是以利益集团为一方与社会其它部分之间的冲突。但文革不同,本来意义的文革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原以为经过 80 年代的思想解放,特别是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后,意识形态的争论已经淡化,现在看来错了。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姓资姓社的争论从未停歇,在红歌声声中可闻一斑。温总理在回答问题时一再提起 30 多年前关于文革的决议绝非偶然。令人痛心的是,国人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竟然至今仍未接受深刻教训。今日还会有新的问题,如果真的文革重来,那么必然不会如半个世纪前纯粹是意识形态,而今必然与经济利益捆绑。君不见,作为垄断行业守护神的国资委(参见: 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切入点 ),在反驳世行报告中高举宪法的大旗,似乎真理在他们一方。很难想象,打着意识形态的大旗,加上利益驱动的烈焰,这样的“文革”会是什么模样。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一定比半个世纪前的文革惨烈。 温总理对王立军事件的回应同样令人肃然起敬。王立军事件后,媒体不是讳莫如深,就是反常和连篇累牍地报道重庆领导人的活动,似乎这样就能把重庆抹红,而不仅是唱红。然而,抹红也好,唱红也好,都不能掩盖事件的真相。温总理在这样的场合作这样的表态,足见事件性质之严重。这些有意添加的红色——当然是意识形态,很可能会在温总理提示人们要警惕的“文革”中扮演特殊的角色。 “文革”并不可怕,王立军事件的内幕也必将大白于天下。揭示了潜在问题的严重性,问题就未必发生。温总理挑明了这一点,国人,至少其中的绝大部分,不会让文革重来,“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温总理的回答更坚定了国人的信心。房地产调控、增长速度,明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决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收入分配方式。 指出潜在的危险,揭示问题实质,确定前进方向,我想,这就是温总理记者招待会的精神。 蔚然成风,推向全国去的,应该是这样的精神。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5496 次阅读|28 个评论
奥巴马在几分钟前深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证实本·拉丹已经被打死
热度 3 黄安年 2011-5-2 11:59
奥巴马在几分钟前深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证实本·拉丹已经被打死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5 月 2 日发布 笔者刚刚看完奥巴马在深夜(北京时间 11 : 40-50 )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本·拉丹已经被炸死的事实。自 2001 年“ 9 · 11 ”以来,历经十年 , 本·拉丹终于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近郊的寓所被美国军队打死。这件事必将对国际反恐形势、对奥巴马和美国政府产生重要心理影响。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变化。 ******************8 CNN 确认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已经死亡 2011 年 05 月 02 日 10:46 来源:凤凰网专稿      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资料图)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最新发布的消息,三个消息源告诉 CNN ,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 Osama Bin Laden )已经死亡。消息源称,美军已经获得了本·拉登的尸体。   美联社 5 月 1 日晚间报道,据一位知情人士称,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已经死亡,美国已经得到了他的尸体。美国总统将发表全国电视讲话。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1_05/02/6112357_0.shtml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215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