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打乒乓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庄则栋“我只知道怎么打乒乓球"
LongLeeLu 2013-2-15 02:39
[转载]庄则栋“我只知道怎么打乒乓球"
庄则栋 | 1940-2013乒乓冠军、外交功臣庄则栋病逝 DOUGLAS MARTIN 报道 2013年02月13日 Zhang Hesong/Xinhua, via Associated Press 庄则栋(右)1961年在北京。他当时获得了三次世界冠军头衔中的第一个。 1971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一位美国运动员误上了中国队乘坐的大巴。由于中国队被告知不要与西方人讲话,于是车上出现了令人尴尬的沉默。10分钟过去了。中国最优秀的运动员站起来,向这位美国人打招呼,并送给他一条围巾作为礼物。 这名美国人名叫格伦·科恩(Glenn Cowan),翻译问他是否知道这个中国人是谁。 按图放大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72年,一名小粉丝在亲吻庄则栋。 “知道,他是世界冠军庄则栋,”科恩回答道。“我希望贵队表现出色。” 当时,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正希望改善中美关系,虽然两国在越南战争中是敌对的两方,实际上自共产党1949年在中国掌权以来,一直是激烈对抗的敌手,但两国都迫切希望找到一个地缘政治上的平衡物来牵制苏联,按照这种思路,如果两国能交好,就有望达到这个目的。 美国《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在关于这两名运动员邂逅的文章中提到一篇报道,报道称,毛泽东躺在床上看到科恩和庄则栋打招呼的新闻照片,大声说道,“天哪,庄则栋!” 世界锦标赛之后,毛泽东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此举向美国政府发出信号,显示中方愿意解冻中美关系。10个月后,美国总统理查德·M·尼克松(Richard M. Nixon)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1979年,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庄则栋上周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他的一生饱受中国现代史的狂风冲击,相对而言,大巴上的碰面是比较和缓的一刻。在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于1966年掀起的一场剧烈的群众运动,目的是彻底清洗中国的资本主义痕迹)期间,他受到批判(理由是他过于注重赢球),并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但是,通过与毛泽东的夫人建立友谊,他重新获得了地位,被任命为国家体委主任,并成了执政机构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委员。然而,毛泽东夫人失势后,他的命运再次跌落。他被分配去扫大街,作为一种“自我批评”,他曾尝试自杀。 后来,他再次恢复在中国社会的体面地位,成了一名乒乓球教练,并执迷于书法。 在中国,乒乓球不仅是一项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毛泽东将乒乓球定为国球,部分原因是这项运动花费低廉,连农民都可以参与。此外,当时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是少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非台湾的中华民国)代表中国的体育管理机构。 庄则栋分别在1961年、1963年和1965年获得三次世界冠军,由此成为国家英雄。 他在提到自己首次夺冠时说,“太好了。当时我们正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核武器,我就像个初生牛犊,什么都不怕。毛泽东在电视上观看了我的比赛。之后有人告诉我说,他一直在说,‘一定要赢,庄则栋。’” 庄则栋说,在那个年代,乒乓球和政治及历史不可能分开。这也是毛泽东更加强调的一点,用他的话说就是,“把乒乓球看作是资本主义敌人的头,用社会主义的拍子打球,你就为祖国得分。”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宣布了庄则栋的死讯,死因是直肠癌。 庄则栋于1940年8月25日出生在中国扬州,十几岁时加入中国国家乒乓球队。他发明了一种用反手猛烈击球来配合强有力的正手击球的技巧,这种技巧被很多人模仿。美国曾10次夺冠的选手迪克·迈尔斯(Dick Miles)称这种技巧为“乒乓球项目中运用最完美的动作。”20世纪60年代,庄则栋和另一个中国人李富荣曾主导世界乒乓球坛。 然而,乒乓球运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作小资产阶级娱乐,因而遭到禁止。一些资深选手自杀,很多人担心从人们视线中消失的庄则栋也不在了。但他却在1971年的一次表演赛上现身,接着带领乒乓球队在日本夺冠。毛泽东似乎至少将外交突破的一部分功劳归功于庄则栋。《纽约时报》曾引用他的话说,“这个庄则栋不但会打球,还会办外交。” 当庄则栋得到毛泽东妻子江青的赏识时,曾有传言称两人关系暧昧。他否认了这种传言,称他们的关系像母子一般。在江青的提携下,他晋升为体育部长,并于1975年成为中共中央委员。他组织了多次群众大会,其内容经常包括批判、殴打以及自我批评。 他在2007年称,“我做了很多可怕的事,现在很后悔。” 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江青和她的同伙(即所谓“四人帮”)倒台,庄则栋被软禁了两年半,之后被下放到山西省,五年后才回到北京。 庄则栋曾说,当他给科恩围巾时,从未想过政治。 他说,“我只知道怎么打乒乓球,怎么从球台这边接球打到那边。有时候球会掉下来。有时候还会出界。” 翻译:陈柳、张亮亮
个人分类: Memoir|1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冲突”后的自我反思
热度 1 tengyu2011 2011-12-19 00:56
最近不知道是不是进入了“学习倦怠期”,临近期末了,依然没能恢复学习的状态。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都是有点不太认真的感觉,似乎在崇尚一种逍遥和无为的价值观。然而,这种价值观与之前我一直崇尚的积极认真做事的心态相去甚远。这种对生活和学习不认真的后果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甚至产生了连锁后果!今晚发生的“冲突”就是其中一表现。 今晚去图书馆做逻辑学题,做了一个钟左右,接到了一个同学的电话。聊了好久,回到原来座位上拿起书就回宿舍了。回宿舍不是因为同学找我有什么事,纯粹是不想学习,一种不认真的心态在主导我。回到宿舍约了三个同学去打乒乓球,同学们都很爽约。我和一个同学对打,一开始我是有意不拼球。原因是想起了上次我和这个同学打球的时候,我一发球,他就拼回来。本人技术不行,接不了,所以只能捡球。后来连续我一发球他就拼球,捡了好几个,心理就觉得不爽,觉得这不是在打球。如果我发球,他接几个再拼,本人毫无怨言。但我一发球,他就拼球就觉得不爽!于是他发球,我也拼回去,两个人就在那里拼来拼去的,完全不像在打球,只有捡球的份。为了这次不再产生这种不愉快,我打了好几个回合只有挡,从不拼球。可他还是在那里拼,越拼越起劲。和之前一样,我也是不断在捡球,但还是能克制自己不能和他互拼。到了捡到生气的时候,我跟他说有点累了,换个人和他打。我休息了一小会,就和另外一个同学打了一个多钟。一个钟后,又换回我和他打,他还是老样子,我一发球,他就拼。无奈啊!本人技术不过关,只能捡球,等连续捡到第5个的时候,我和他说你这样拼我只能回拼了。话一说出口实在是想告诉他这样打法没多大意思,老是在捡球。没想到他越拼越起劲了,这时怒气使我做了一件让今晚发生冲突的举动——我把拍放下来说,不想打了。他一看我放拍,问说怎么回事?我说这样拼法不像在打球,我还说了好多,其中还提到上次我和他互拼的事。原本我放拍下来只是想跟他说这样不是在打球,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他认为我放拍下来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是对他的极不尊重。越说越激动,还扔拍和踢桌。和他同班相处了半年,也知道他比较容易激动。但那时我心中也是一肚子火,觉得越说好像越错在我?只是他的激动和举动确实震慑到我,我的情感和理智似乎也在告诉我如果硬碰硬,对大家没什么好果子吃。毕竟都是成年人了,不能伤了和气。还好有其他两位同学在场做个调和,借他们的南北方人观念存在差异之说,我退了一步,跟他说我放下拍单纯确实是不想打,同时也想告诉他我们不是在打球。但是,我不知道北方人是否真是把放下拍是对对方的一种极不尊重。一开始他不听这些,在那里说了好多。似乎后来他也冷静了好多,或许是咱平常为人还不是让他反感至极吧!我跟他说我不是扔拍不打,我只是纯粹把拍放下说不想打了。也许我的动机是对的,做的方式却错了。最后我和他谈了好久,在南北方观念存在差异上达成共识,双方都做了让步,握手言和。 回到宿舍良久,刚刚发生的事情一直环绕在脑海里。也许自己确实做错了,他说他本科经常和同学发生言语冲突,他认为只有哥们才能这样,对不是朋友的人才不屑一顾。或许是北方人的风格吧,南方的我还是崇尚凡事好好说,语气对了,说话才不会人身攻击。还好,最起码今晚我做到了,就事论事,不以其他的事情攻击人家的人格。没有使事情发展到不可调和地步,这个双方都有作用力在里面。我在想如果今晚我认真在图书馆继续做逻辑学题,就不会跑去打球了,也就不会出现今晚这不愉快的一件事。人都是在不断地反省中成长,错不错也已经发生,关键是如何在新的一天里去学会成长!
个人分类: 感受生活|3646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得其乐
dingdingtutu 2011-12-10 05:44
早晨叫一丁同学起床,有些不情愿,可忽然又说:对了,我们今天有一节我最喜欢的课,我一定要早点去学校!顺利起床。我接着问是什么课呀?“体活课呗,我最喜欢了。因为打乒乓球,我最拿手了!”原来是这样呀。的确,这学期他们的体活课都是乒乓球,可大多数同学只是练盆球,他因为已经专门练了快一年了,可以对打,经常有老师和他打,可能由此增加了信心吧。我连忙说:“看见了吧,还是技术高好吧,你会越来越喜欢的。” 让他练球是因为我们一直认为乒乓球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项目,尤其他的眼睛还有弱视,刚刚矫正过来,要防止视力下降,练乒乓球对视力会有好处。可刚开始练时很枯燥,只是练一个动作,随着技术的熟练,他真是越来越有劲头儿了,我们常常鼓励他,教练也开始夸他了呢!实际上,能够天天坚持练球,对意志也是一种磨练,从最简单的事做起,有始有终,从中获得成就感,体验每一个小小的成功,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实际上,让孩子坚持,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常有家长也不能做到这点。我在别人的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恒心,总也不是最好,但总是坚持到最后的一个;做事效率不是最高,也不是很聪明,但同学中能象我这样一直往前走的人还真是不多了。对孩子我也是用我的行动去影响他。从每天坚持治疗眼睛,到每天坚持练乒乓球,这都是得家长跟着,虽然也是出于无奈,但事实是:我们做到了,而且都有成效。 爱好是什么,一件事做得好了,就有可能成为终身爱好。在一本书中也看到这样的观点。这看似有些偏颇,但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真是挺多。 慢慢体会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
wmy9039 2011-12-7 09:09
昨天晚上,我独自倒童玲乒乓球俱乐部打乒乓球,刚好两个学生刚结束准备走,我邀请了他们和我一起打,他们在打球时,敷衍了事,不停地讲话,我几次想制止他们,始终没有说出口,唯恐他们不大了。联想到上次在实验室和一名学生因为灭菌锅的事,我应该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能着急,否则,别人认为你软弱可欺。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2 次阅读|0 个评论
打乒乓球有感
wdyxtu 2011-10-27 21:11
近日与室友乒乓球对决,不胜。晚上睡觉前争论一翻,在我们约定比赛的五个项目——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和象棋——目前竟然只有象棋还保留了一点优势,其它项目优势不在,怎不令我忧虑呢? 乒乓球是我的传统项目。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痴迷,高中的时候每个周末都去打球,那个时候条件较差,球拍很一般,而且学校只有两个木的球桌,每次人很多,好不容易等到自己上场,往往只有几分钟的表现时间,之后又是漫长的等待。球技在班上还算可以,但是放到全校来看,就只是中下级别了。而且我们只是业余,要是遇到专业训练过的,往往一败涂地。好在我一向是“钓胜于鱼”。记得那个时候有个高高瘦瘦的家伙,留着很长的头发,沉默寡言,颇有几分金庸小说里面所描述的侠士之风,但是不知其姓名。他有一招绝技,反手横拉,球速很快,落点在对方反手死角,而且球外旋,破难对付。那个时候没见过什么世面,他这一招颇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每次打球回来反复琢磨,但是始终不得要领,以至于上课的时候都走神遐想。但是这一招至今都没有突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决赛,王浩对阵马琳,王浩最突出的技术就是反手拉球,已经是出神入化,大惊,岂非我梦寐以求的绝技?可惜王浩战败不敌。窃以为,王浩之败在于缺少变化,而马琳恰好灵机应变,回避锋芒,颇像田忌赛马,用自己的“下等马”巧妙取胜。所以招法固然重要,但并非取胜关键所在。 到了湘大打球条件稍好,大一大二的时候恰好有乒乓球具落部,聚集了湘大在这方面的几乎全部人才。具落部分三个等级,高级班,中级班和初级班,以我近十年的打球历史,在具落部居然只能学初级班,真是大失所望。初级班里面也有一些高手,常常不敌,但是大多数还是比较菜的。每次上课,初级班中像我这等真正的热血青年往往盯着高级班的看,或者用个不太恰当的词——欣赏。还真是不得不服。孔子说:十步之泽,必生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处处皆是人才辈出矣!时间久了,估计教练发现了我等偷学之辈,就偶尔叫我们和他过招,顿时喜出望外,受宠若惊,无奈功力实在太差,往往只能接住两拍,很少撑过三招的。还好教练细心教导,指导姿势,如何气运丹田,手臂自然发力等等。经过教练指导,才发现自己近十年的琢磨,几乎未成入门呢。后来又在具落部学习了两个学期,水平没有什么本质提高,还是停留在业余之内。只有一件事一直让我“耿耿于怀”。那其实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下午,我又到具落部去打球了。时间还早,才来了几个人,有个文新院的我认识,也是初级班的,但是水平不错。他正在和另一个身穿黑色运动衣的女选手练球,看到我来了就打了个“ Hello ” , 也许是他累了,也许是注定那一天下午注定要发生一件难忘的事,以至于很多年后写回忆录的时候不得不提到。反正就是他下去了,要我和那个女生练练。练了几把,感觉实力比对手差很多,毕竟人家是高级班的,但是我决定全力对战,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亮剑。也许是对方感觉到了萧萧寒气,顿时也打马精神。对方提议我们战三局。战斗一开始,对手的接发球和攻击路线和刚刚练球完全不同了,变化多端,很少有重复,我是应接不暇,难以招架,很快第一局败下阵来,比分是可怜巴巴的 11:3. 第二局又开战了,本想在这一局挽回一点败势,总不能在一个女生面前输得太难看了吧?哪知道这一局更加难以支撑,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在一阵惊讶之后,比分定格在了 11:0 这个让人难忘的瞬间。从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毕竟只是业余的,还是体会打球的快乐为好,至于胜负,不提也罢了。 读博以来,重抄旧业。打球条件也好了很多,有了乒乓球室。老师里面有个高手,湘大第一高手,代表湘大比赛夺过冠军。经常见面,每次和我们打球,就说:来,我先让你们六个,看你们可以打赢我不?真是气煞我也,遂与室友商议,我等总是败绩,莫非是球拍不如?问了问老师球拍值钱几何?答道:区区两千而已。大惊。又商议到:等助教的钱发下来,去买个两百的业余五星级红双喜,再去挑战,凭着我等的年轻锐气,轮番对战,就不信没有战机。可惜助教的钱学校拖着迟迟不发,为之奈何?
3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小镇巴格特海德(Bargteheide)观国际象棋比赛
热度 1 rczeng 2011-9-23 22:19
德国小镇巴格特海德(Bargteheide)观国际象棋比赛
小马的老婆小齐与我是同事,在同一层楼。他的孩子爱好国际象棋,水平位居全德(国)少年组前5位。为了提升孩子的象棋水平,他们花高薪专门聘请大师级教练来家辅导,并对每次授课进行了录像。后来,因为我爱好摄影,他把他的三脚架借给我用了一年。虽然照相机不好,水平一般,可大多数片子都是用小马的三脚架拍摄的。 为了赢得积分,提升段位,孩子必须定期参加在德国甚至欧洲举办的各种国际象棋比赛。一般比赛时间安排在周末。所以,周末他常常驱车带孩子出去比赛。 小马家住在离研究所不远的村里。在家的日子,几乎每晚来与中国留学生打乒乓球。2006年5月27日是我去德国的第80天,这天又是周六,小马周五晚上告诉我他将带孩子去小镇巴格特海德(Bargteheide)参加国际象棋比赛,如有兴趣,可随他一起去看看比赛。周六一大早随他一家三口去巴格特海德,小镇在汉堡与吕贝克之间。驱车约一个多小时我们就达到目的地。 会场在一所学校里,只有一间大会议室大小。第1次近距离观看国际象棋比赛,挺有意思。有许多成人参加,这种比赛似乎不分男女老少。我心想,这不是大人欺负小孩吗? 比赛开始了,孩子与一位中年男子对垒。每走一步,按一下计时器。刚开始,节奏非常缓慢,到外面转了一圈,一步棋还没有走动。我还为孩子担心,以为会输掉这盘棋。中间我到镇上晃悠了2个小时,11点半回到赛场,桌面上的棋子还有一大半没有动静,马上进入读秒阶段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连孩子的教练也过来了。我的心紧了一下,男子以极快了速度按着计时器,似乎要打乱孩子的节奏,乱中取胜。令人惊讶的是,孩子竟然胸有成竹,从容应对。两只手在读秒计上来回穿梭。大家屏住呼吸,只听见读秒计滴答滴答的声音。2分钟之内,对方举手投降。最后围观的人群报以热烈掌声,教练也露出了愉快的笑脸。 1 穿红色衣服的中国小男孩 2 3 4
463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