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非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所谓探索性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更宜译作"试探性"
热度 1 hillside 2013-2-18 15:38
为了说明什么是探索性数据分析,先引用一段网络文字( http://www.eepw.com.cn/article/113459.htm )。 “所谓探索性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以下简称EDA),是指对已有的数据(特别是调查或观察得来的原始数据)在尽量少的先验假定下进行探索,通过作图、制表、方程拟合、计算特征量等手段探索数据的结构和规律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特别是当我们对这些数据中的信息没有足够的经验,不知道该用何种传统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时,探索性数据分析就会非常有效。探索性数据分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提出,其方法由美国著名统计学家约翰·图基(John Tukey)命名。 EDA的出现主要是在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时,往往还无法进行常规的统计分析。这时候,如果分析者先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辨析数据的模式与特点,并把它们有序地发掘出来,就能够灵活地选择和调整合适的分析模型,并揭示数据相对于常见模型的种种偏离。在此基础上再采用以显著性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为主的统计分析技术,就可以科学地评估所观察到的模式或效应的具体情况。 所以概括起来说,分析数据可以分为探索和验证两个阶段。探索阶段强调灵活探求线索和证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而验证阶段则着重评估这些证据,相对精确地研究一些具体情况。在验证阶段,常用的主要方法是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在探索阶段,主要的方法就是EDA,下面我们重点对EDA做进一步的说明。 EDA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在分析思路上让数据说话,不强调对数据的整理。传统统计方法通常是先假定一个模型,例如数据服从某个分布(特别常见的是正态分布),然后使用适合此模型的方法进行拟合、分析及预测。但实际上,多数数据(尤其是实验数据)并不能保证满足假定的理论分布。因此,传统方法的统计结果常常并不令人满意,使用上受到很大的局限。EDA则可以从原始数据出发,深入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而不是从某种假定出发,套用理论结论,拘泥于模型的假设。 二是EDA分析方法灵活,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统计方法。传统的统计方法以概率论为基础,使用有严格理论依据的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处理工具。EDA处理数据的方式则灵活多样,分析方法的选择完全从数据出发,灵活对待,灵活处理,什么方法可以达到探索和发现的目的就使用什么方法。这里特别强调的是EDA更看重的是方法的稳健性、耐抗性,而不刻意追求概率意义上的精确性。 三是EDA分析工具简单直观,更易于普及。传统的统计方法都比较抽象和深奥,一般人难于掌握,EDA则更强调直观及数据可视化,更强调方法的多样性及灵活性,使分析者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数据中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显示出其遵循的普遍规律及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促进发现规律,得到启迪,满足分析者的多方面要求,这也是EDA对于数据分析的的主要贡献。” 引入上述的一大段言论,意在探讨“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汉译如何适宜。 在中文语汇中,“探索”是一个非常宽泛与笼统的词。举个极端的例子:曾有一份中文名为《探索》的杂志将创办者带入了死胡同。中文的”探索“可以是全过程的、全面的、完整的研究,而不仅仅是前期的、初步的分析与研究,而”探索性数据分析“只是充当先行者的角色,是为后续的统计分析服务的。“试探”则带有明显的尝试性、初步性,与英文的“Exploratory”在“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意图传达的含义更加吻合。 稍扯远一点,这涉及到英文的“Exploratory”的意蕴与中文“探索”的意蕴有较大差异。 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阅读《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汤国安、杨昕编著)中“探索性数据分析”时觉得不很贴切,不如“试探性数据分析”来得直白、通俗。 网搜发现,冠以“探索性数据分析”的著作与论文已有不少,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探索性数据分析》( David C.Hoaglin)可能是这方面最早的译著。鉴于“探索性”含义多元,不如“试探性”来得通俗易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比宽泛的“社会主义”直白。 从表面上看,“探索性”数据分析并无大碍,但换个角度看,不妥似乎就骤增了。有“探索性分析”,后续性的统计分析就属于“非探索性分析”。然而,将其他分析方法归类为“非探索性分析”,必然是个荒唐的推论。科学研究整个都可视作探索性过程,“探索性”对应之“非探索性”之不宜与乖谬可见一斑。 所以对“探索性”作类似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的联想,与最近阅读了多篇抨击“非典”期间对于“非典”的误用、滥用的评论与研究论文有关。 比如,《青年参考》2003年11月19日发表了纪念非典一周年的文章,第一节的小标题为“记忆,从正名开始”。现摘要如下:“在SARS一周年这个特殊的时段,进行一番思考、评论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对媒体来说,首先是忠实地记录历史。其价值在于,忠实记录永远比评论和思考更有历史的穿透力。因此,在推出SARS周年特刊之际,我们以为,真正的记忆当从对这场瘟疫“正名”开始。今天,在各种场合被混用的“非典”和SARS是两个具有完全不同病原学术内涵的医学术语。非典型性肺炎是人类已经比较认识的疾病,而SARS则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首字母缩写。它描述了疾病的严重、急性和呼吸道三个重要特征。“非典”并非SARS的准确翻译。遵从科学和准确的称谓原则,作为一份有责任感的报纸,我们严格统一使用“SARS”,是为忠实地记录历史。遗忘,往往是从语焉不详和游移暧昧的称谓和描述开始的。” 从网络上获取的《中国统计》1997年06期发表的 《探索性数据分析》(作者陈忠琏)一文的摘要称:“‘探索性数据分析’和‘稳健统计方法’在应用统计中占重要地位。然而这两个名词也许对不少人来说是陌生的,这没有关系,请浏览一下即将出版的《探索性数据分析》一书的前七章,也许就使你疑云尽释了。面对刚刚搜集到的一大堆统计数据,也许是一片混沌...” 我想,即使我看了“《探索性数据分析》一书的前七章,也许就使你疑云尽释了”我也不会“疑云尽释”。当然,看英文原版可能不会有相同的疑问。此文推介的应是David C.Hoaglin的著作。我不知“稳健统计方法”的英文模样,看上去也也有些生涩与别扭。不过,这是题外话了,本文重点是就“探索性数据分析”发表个人观感。欢迎有兴趣者进行点评,各抒己见。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杂谈|28036 次阅读|4 个评论
口罩随想
热度 3 wangdh 2013-1-30 23:34
口罩随想
口罩随想 (王德华) 近期连续雾霾的京城,不少人又戴起了口罩。 早先的记忆,口罩似乎是保暖用的。记得在严寒的冬天,出远门的时候,有个厚厚的棉口罩戴上,可以保暖。口罩的中间部分感觉很厚实的。小时候也戴过这样的口罩。我的经历是,寒冷的冬天戴棉口罩,开始还是很暖和的,感觉很舒服,但很快就感觉到口鼻部都很凉。由于呼出的热气很快被冻冰,湿乎乎的感觉自然很难受。 口罩的另一个功能,似乎是防毒。夏天,在农田里给黄烟、棉花打农药的时候,还有将“六六六”粉与种子等混合搅拌的时候,还有是从塑料皮囊里倒氨水的时候操作人员,会戴着口罩。 口罩还有防臭的功能。常见的是从厕所里挖大粪、挑大粪的时候。挑粪工是经常带个口罩的。 最常见的就是在村里的卫生所里和乡里县里的医院里,大夫和护士们,一般都戴着口罩。感觉那是一种很卫生的状态,戴口罩可预防疾病传染。医生和护士们戴上口罩,看起来很神圣的样子。 再有就是一些种类的农活,如尘土多、灰尘多、煤烟多等,从事这些工作的时候,人们也往往会带着口罩,防呛。 平时很少见到大街上有戴口罩的。 2003 年北京的那个春天,那个夏日,北京城到处都是戴口罩的人,很是壮观,也难以忘怀。那个夏天,北京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据说降到了历史最低。北京人成了全国最不受欢迎的人,走到哪里都成了“贵宾”。 北京的雾霾天气,据说是 PM2.5 的缘故,很多人又戴起了口罩。通常一旦有流感或者其他传染性疾病流行,人们就会戴上口罩。心理感觉提高了安全度。 有人说戴口罩没有作用,也有人说管用。不管怎样,至少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这也很重要。 印象中口罩多数白色的。后来见到有花色的,浅蓝色的,还有黑色的。吊带也不是挂在脖子上了,而是直接挂在耳朵上。老式的少见了,花样多起来了。进步和发展是必然的事情,一成不变的事情很少。 我不喜欢戴口罩,总感觉呼吸不舒服。即使在那恐怖的 2003 年,尽管单位专门发放了保质保量的口罩,也没有戴过。这自然不是个好习惯。有些事情,没有吃过亏就总是怀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这实在要不得,但遇事又很难改变这些不好的习惯。等自己真正看到了黄河水,也许就很容易改变态度了。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固执,顽固得让人讨厌。话说回来,如果所有人的行为表现和思想认识都一样,这个世界是不是就太单调了点。 (非典期间的婚礼。照片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10426 次阅读|7 个评论
杨焕明这个流氓,有着不同寻常的杀伤力!
热度 2 sheep021 2012-11-2 14:05
一觉醒来发现有人说杨焕明是流氓。 杨焕明者,何许人也,俺还真不知道,赶紧百度一下(本来喜欢用狗,但狗已经死了),才知道这个所谓的流氓竟然是 华大基因的董事长。 最有意思的是,《生命世界》2012年第10期,也就是最新一期的封面内容就是介绍华大基因的,取得的成就是非常大的,内容很多,俺记性不好,印象深的有两点: 1、某年月日,主力南下,在深圳成立 华大基因研究院 2、某年月日,完成炎黄一号基因测序(印象深主要是担心他这个结果会不会被人利用,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儿) 而说到华大基因,俺还有一件事情印象很深刻: 深圳 华大基因 等中德机构合作“ 毒黄瓜 ”疫情原因破解 _魅力深圳_深... 2011年6月4日 - 华大基因研究院表示,德国大肠杆菌疫情暴发之后,该研究院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对该细菌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便尽快寻找到致病机理。在获得病毒样本后三天的时间内,华大基因完成了对该新型大肠杆菌的基因组测序。经过初步信息分析,发现该菌株是一种新的兼具侵袭、产毒、肠出血等特征的大肠杆菌 当时很奇怪,德国为啥要跟中国的华大基因合作破解毒黄瓜难题,而不是某些基因技术更先进的国家。 后来才知道,中国的基因研究水平早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了: 在抗击非典行动中,带领年轻人团队,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在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研究及建立诊断方法上又做出了贡献,使我国的基因组研究走向了世界,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与有关部门的肯定。   杨教授及其团队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以及家猪、家鸡、家蚕基因组等重大项目使我国的基因组研究得以跻身于世界前沿。 其实,说一个人是流氓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起码,说明他有实力。没有点实力,敢做流氓吗? 如果没有其他证据能证明其人品不好、或有作奸犯科之事的话,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流氓的,呵呵。如果再多一些这样的流氓,世界列强也不敢随便欺负中国了不是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75 次阅读|3 个评论
战非典,送瘟神
热度 1 sheep021 2012-9-15 18:28
一、高强 《满江红 战非典》 2003 年,抗非典胜利之后,高强再次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这一次,他的心情与 4 月 20 日那场新闻发布会截然不同。他的开场白充满诗情画意:“今天早上,我就感到北京的天空格外蓝,北京的空气格外清新,北京的太阳格外灿烂,今天应该是一个好日子,应该值得记住的日子。”他用了五个“不能忘记”,表达了对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工作者、国际社会、新闻媒体的感激之情。 晚上,高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即兴写了一首《满江红》: 癸未年初,春来慢,乍暖犹寒。清平日,蛰虫突变,乱我中原。瘟情如潮卷南北,硝烟遍地染河山。问苍穹,何时定风波,天下安。 东风唤,赐利剑;赴疆场,战凶残。赖万民相助,何惧狂澜。人生能有几回搏,哪怕马革裹尸还。唱一曲,壮士别燕丹,奏凯旋。 见: 抗击非典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 十年回眸 · 重大 事件亲历 二、毛泽东《送瘟神》 毛泽东《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56 次阅读|1 个评论
澳洲往事(一)非典
热度 1 xiaoyanghe 2012-8-11 15:59
2002 年 12 月,我正准备启程经广州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访问,接到朋友黎阳的电话,告诉我广东正爆发(流行)一种怪病,提醒我小心一点。当时没太注意,心想,我是远去万里之外的澳洲,此病与我何干? 时间很快就到了 2003 年 3 月初,在澳洲就已经时不时可以听到国内有某种传染病的传闻。当然,国内的媒体还是岿然不动,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报道。由于通信已经是很方便的,我们在海外的中国人只好不时提醒在国内的家人要小心。同时,在一个办公室的几个人,有来自天津理工大学的孙老师、大连理工大学的李老师、中国石油大学的博士生邢伟、在读博士,台湾人陈文雄( James )以及印度人 Rama 。除了 Rama 外,大家都会时不时地议论国内的疫情。 James 也会时不时抨击中国政府的隐瞒与欺骗,对此,我们无可奈何,只能听着。 接着,疫情传播到了香港、加拿大、台湾、越南 …… 海外媒体“清晰地”描绘着疫情传递的线路,中山医科大的刘教授在给重症的肺炎病人动完手术后已经感到不适,还是和妻子一起去香港参加侄子的婚礼;后来参加的人中有多少人感染了;在某某酒店的电梯里他们遇到来自加拿大的谁谁以及越南的谁谁和台湾的谁谁 …… 等等。 那段时间,中国政府在海外的形象确实是一落千丈。 其实,疫情传播的线路未必就一定是这样的;中国也未必就一定是真的是非典的发源地。但是,对疫情的隐瞒以及不作为使得中国政府无颜面对世界各国。 4 月初, James 要去大陆,没想到,才过了几天, James 又出现在了办公室。我问他何故?他说,大陆政府太不象话了,明明疫情已经很严重了,政府还是装得没事一般,他在上海机场想戴口罩,工作人员也不许他戴,他只好提前回来了。 事情就这样无可奈何,我们远在天边,除了提醒家人小心,别无他法。 就这样,各国媒体都在抨击中国政府,有关国内疫情的消息不断在网上(非大陆)流传。 4 月 17 号,我忍不住给卫生部的热线打电话,询问情况。接电话的人还是像没事一样,他说,可能是有一点疫情,也不排除媒体的炒作。 疫情还在发展,北京的 301 医院也住了不少非典的病人,媒体提出去医院采访。医院为了隐瞒,在媒体记者到达之前,将病人装上救护车,到外面躲避。谁知媒体也不傻,早在门口等候,抓个正着,该拍的都拍了,然后跟着救护车在市里巡游。 4 月 18 号(记不清了)凤凰台也忍不住了,直接报道了一位老军医骂时任卫生部长张文康是林彪的学生。 4 月 19 号,我再次给卫生部的热线打电话,接电话的还是同样的口吻回答。我说,我是在澳大利亚的华人(他似乎肃然起敬了一点),凤凰电视台上,那位老医生的话是不是真的?他打哈哈说,你自己理解吧。然后,我说到,希望政府以后以一种真实的态度面对公众,不要欺骗,他也允诺。 4 月 20 号 ,新华通讯社发布中共中央决定,张文康被免去卫生部党组书记的职务,孟学农被免去北京市委副书记的职务;此后,两人的部长、市长职务也跟着被撤去。一场抗击非典的战役在中国大陆上展开。事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政府此时似乎又反应过度了,动员了相当多的社会资源来阻止疫情的传播,到处是风声鹤唳,听说是很多单位也组织起来,严禁外人进入;只要是稍有发热就会被隔离。 话说这位孟兄,实在是官运不佳,先是因非典被解职(多少有点冤枉),后来 03 年 9 月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 07 年任山西代理省长,没多久, 08 年 9 月又因襄汾尾矿溃坝事件被解职。 时间一晃已经将近是 10 年了,明年应该是有一场纪念活动。是继续丧事当成喜事办,把抗击非典事件看成一场伟大的胜利,看成制度优越性的证明?还是认真地反思些什么?我们等着吧!
个人分类: 往事|2860 次阅读|4 个评论
宫式“非典”对于中国科学的时代价值
hillside 2012-2-4 14:39
据网络报道,2002年1月25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宫鹏在《自然》发表文章,就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国科学研究的影响发表看法。他认为,孔子和庄子文化崇尚孤立,抑制好奇心,对科学研究没有好处。文章说,中国科研质量需要提高,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学术不端,另一个是文化。孔庄文化鼓励小尺度和自给自足的做法,阻碍创新、商业化和技术发展。这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在中国科学界,人人都想做前沿研究,另一个就是缺乏工作分工。对于如何破除这些文化障碍,文章认为,首先,在教育系统早期就应建立科学精神,学校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其次,中国应该鼓励合作研究,细化分工。最后,中国应努力帮助科学家参与国际项目,并吸引外国科学家到中国来。 文章最后说,这种改变虽然艰难,但是为此付出是值得的。 文章在国内遭到了一些人士特别是人文领域研究者的反驳:清华该教授根本不懂中华文化;同时,也引起了诸多网友的非议之辞:出什么事,都推给祖宗! 自从钱学森之问之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着作出回答。在人文科学与科学哲学领域对传统文化进行非“典”式的批判或批评已并不新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是一个常问常新的话题。宫式非典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宫氏文章的价值在于提出问题,而不在于说什么。我们关注是应当是他的问题,而不是他提供的解释。这与《自然》一贯以权威示人的形象是两回事。《自然》、《科学》的自然科学可能是比较严谨的,发表的人文、社会科学言论只能姑妄听之而已,不可太当真。 一些人一听到“非典”就大惊失色,避之唯恐不及。其实,“数典忘祖”不可取,“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可取。非典不代表弃典、抛典,而是有舍有取、进行扬弃。这依赖于通过广泛的辩论与讨论,以求达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共识、改革弊端,而不是执着于细枝末节进行指责。 我认为,问题并不于所谓传统文化之优劣,我想分歧各方对于此点其实心知肚明。我更相信是所谓曲笔写法,借古人说事而已。正如“孩子摔跟头,过不在早已存在的地面,而只能怪当下的自已立足未稳。”颇有意味的钱学森之问非未形成众问,至今仿佛仍是绝响,因此,应当将宫氏的“非典”观点看成对钱氏提问的延续,他的具体观点并不需要深究。只有汇成“提问”的问题流,中国的科学及至社会才可能前进得更快、更持久。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26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谁还为当年非典中的英雄哭泣?
pengfeig1223 2012-1-12 22:15
谁还为当年非典中的英雄哭泣? http://benjren.fyfz.cn/art/1046032.htm 博主按:一篇发表在法律博客中的博文,看后非常震惊,全文转帖。我们这个体制对医生这个职业群体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保障是否存在巨大缺陷,如果再有“非典”,我们还能要求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吗? 向当年非典中的英雄致敬,希望他们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盼顶,希望各位尤其是学医的能多发表意见。 他们绝大多数都患有股骨头坏死和肺部疾病,据说,是在非典质量期间适用大量抗生素所致。 第一次听说非典后遗症是在TVB电视剧中,一个医院的片子,侠骨仁心?冲着黎姿去的。在电视剧中听说了非典后遗症,在法证先锋2里面,好像最后几集中也有个角色得了这种病,腿不太好使了。当时只是以为TVB自创的或是偶尔有人得了,没在意。直到看了个新闻专题,才知道非典后遗症如此严重。 这群人主要面对的困难一方面是后遗症本身造成的身体健康问题, 一方面则是由此带来的诸多现实生活困难。 对于前者,不必多说,医学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后者。 不难想象,身体健康的恶化,尤其大量人群是股骨头坏死导致不能从事重劳动,失业不可避免,相当多的人家庭也破碎,离婚成了多数人的现状。够惨的,可也不可怕。毕竟,这些问题并不出人意料,并不超出人们的想象。 最可怕的,最让人心寒的,最让人害怕的,是这些: 他们的病例被封存,不得调取; 他们的疗养院院被严格限制,不能选择任意医院; 他们的不能按照劳动法律所规定的内容获得合法的伤残赔偿而仅仅享有最低保障;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病因究竟是什么; 他们的诉求根本不被理会,法院完全不予以受理; 他们甚至不如艾滋病人,尽管他们的疾病根本不具有传染性,他们成了社会的隐私;还有太多的他们不能怎样,可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 他们被隐没、藏匿、抛弃。 好吧,第一反应是从法律层面思考的,他们的诉求其实很简单,想知道自己的后遗症究竟怎么造成的。这需要调取病例。可医院拒绝了,称病例被封存。 奇谈怪论了!!!世界之大,怎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自己的病例自己不能获取,被“部门”封存??? 不说愤青的话了。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病人对自己病例享有查阅复制权,医院对病人有告知义务,违反义务造成损失的,须承担侵权责任。涉及医疗的相关管理规章也都规定了类似的条文。这是一个国家对病患的最基本法律保障。依照哪条法律法规医院乃至政府部门可以封存病人自己的病例呢? 非典期间有大量医务工作者患病,他们,也成为非典后遗症人群中最最可悯的人群。 为了照顾医治他人,自己却被传染, 他们在那时没的选择。得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论是依据劳动法还是劳动合同法,他们均属于在工作期间因从事工作行为患病导致残疾,他们不仅应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更应获得劳动伤残赔偿! 连农民工工伤,开发商都不敢不赔!可他们却失去了最基本的应得赔偿。而依据法律,无论这笔伤残赔偿无论是在编人员还是临时工作人员,只要存在劳动合同或事实劳动关系,都不影响他们就此获得赔偿。可偏偏大量的在医院临时工作人员尤其是临时护理人员,因为是临时工没有事业编制,户口不在北京而在原籍,不要说伤残赔偿,连最基本的医疗保险都无法获得!他们成了不幸中的最不幸者。北京官方记录的非典后遗症患者只有300多人,这是户口在北京的,那些不在的,就不知有多少人了。而回原籍,当地政府部门根本不承认他们。让他们去死吗? 艾滋病患者尚且和总理握握手,有个红丝带,他们呢?! 他们中有人想通过法院起诉来获得应得的补偿 ,但是,法院不予立案。于是,去上访。可惜,他们的脆弱的腿根本支持不了他们脆弱的身体, 别说举个标语,连跪着身体都承受不了。自然,没人去理他们。 媒体大众似乎也对他们没有什么太多的兴趣。这是他们更可悲的地方。连获得同情获得社会扶助的机会都被剥夺了。 其实,分析起来,原因简单的很。不必大肆批评哪个部门,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是刽子手。是我们自己用冷漠慢慢的谋杀了他们。 对于我和我身边绝大多数人而言,非典仅仅是大学封校的那对生活。聚会时谈论起来,更多的是回忆被封校的时候家里人从外面送吃的,在寝室偷着用违禁电器吃火锅,突然间校园里蹦出来那么多对地下情侣,突然间满校园都在举办舞会,还有就是从楼上向楼下扔暖瓶,扔书本。想的,都是快乐,非典,几乎成了一段独特却快乐的记忆。 活着的健康的人无法去体会那些非典患者的痛苦,知道的,更多是钟南山,是国家花了多少人力物力救活了他们。更多的,是感谢国家在那段时间采取了果断措施没有让非典蔓延并救活了那么多人。那些在幸存下来的人留给我们的印象,也大多是新闻中他们抱着鲜花从医院走出,或是捧着鲜花赠送医生的幸福画面。谁还在意他们以后的生活?这恐怕也是他们不幸的原因之一。 没有人愿意真的回想那段生活,活下来的人,也没办法去抱怨谁,毕竟,是政府挽救了他们的生命。他们没办法像农民工像乙肝、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是保卫自家房子的“钉子户”乃至被城管追着打的小商贩一样,去控诉谁。毕竟,似乎大家乃至他们自己都觉得,活着就好,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毕竟没有治疗非典的经验,在后遗症和生命之间,医生一定选择生命,政府一定要先保住老百姓的命!命都给你救活了,你还抱怨? 大致在这种逻辑下,他们被隐秘了。为什么不让复制自己的病例? 解救他们所有不幸的那把钥匙,就是他们自己的病例。只有获得了病例,才能确定他们是否被过度治疗,是否在治疗中存在事故,才能对他们这群非典后遗症患者作出统一的法律定性,才能确定他们是否是伤残、工伤。没有病例,他们就是单一的股骨头坏死,或是肺病患者,尽管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是非典后遗症群体,政府也变相的承认。但是,那仅仅是我们知道,不是法律确认这一特殊群体。没有病例,即使起诉,他们起诉的对象是谁呢?医院?医疗事故?原工作单位?工伤赔偿?一切都没有根据。 怨不得法院不予立案,我是法官,我也拒绝受理。没有诉因啊。你说你是非典后遗症,这是专业的医疗术语吗?是法律确认职业病吗?你起诉医疗事故或是原工作单位,你的病例呢,不能你得个病就怪罪医院吧?我知道你是非典后遗症还是风湿引起的股骨头坏死? 估计不存在任何书面文件要求封存病人自己的病例。你只知道相关部门封存了病例,哪个部门,自己去找吧。 也就因为这, 他们普通的康复治疗不能在就近的社区医院治疗,而必须做几个小时的车到指定的医院。为什么?想来是怕外界知道。知道他们的存在,意味着可能就会慢慢知道了当年在非典治疗期间,相关部门犯了什么错误,医院犯了什么错误。 不是赔不起,是不愿意战胜非典这个巨大的政绩被一小撮人打上污点!! 为了面子,为了大家都开心,他们,被隐藏了。 愤怒的不是他们得了非典后遗症,愤怒的是这样的逻辑。 即使给了他们病例,医院又有多少责任?侵权法规定了,因现有医疗水平无法预测的医疗风险导致的伤害,院方无责任。在那种紧急状况下,任谁做医生,谁当领导,都要先保住命!我是患者,我也希望先让我活下去!社会主义优越性在非典期间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没有当机立断的隔离、封闭等各种限制措施,非典不知道要蔓延到何种程度。政府何止无错,完全有功!即使今天众多非典后遗症患者集体起诉相关部门,胜诉的都不会是他们。这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法治。恰恰我们有法可依,才能确定他们会败诉。相关部门完全能够讲得清楚。医院更是谈不上存在医疗事故。即使医生提前预知会存在后遗症,但在紧急情况下,仍以抢救生命为首要原则。任何国家都是这样。 但是, 医院不承担医疗事故责任不代表可以推卸用人单位责任,这是两种法律关系。政府在处置非典期间的正确,不代表可以依次回避社会保障责任,这也是两种法律关系。何况,国家,差这点钱吗? 可是,为了那些说出来会被屏蔽的原因,一切都被隐藏了!不承认是工伤,更别说是工伤致残,估计甚至不承认存在医学或法律上的非典后遗症,那意味着当年的错误被揭开。 但愿我是小人之心。 反正没人愿意真的回忆非典,反正大家感激活着就好,在我们共同冷漠下,他们,被遗忘,被刻意的隐藏。 他们愿望如此简单: 别指定医疗医院,在附近的社区医院治疗,他们就是烤烤电,游游泳,没任何传染的,至少离家近点。 承认他们是工伤,给他们应得工伤保险伤残保险,至少,他们和农民工一样。 可能的话,帮忙给安排个能干的工作,国家对残疾人本来就有就业扶持政策。 没打算起诉谁医疗事故,知道活着就好,知道当初的迫不得已。别紧张。 他们是那些当年被我们称之为英雄的人,那些站在非典第一线战场的医疗工作人员,是当年的医生,是当年的护理,是当年送非典病人去医院的出租车司机。 过去的我常说,文字上常写,中国的事情急不得。不能做愤青。法制不是几年能构建的,法治思想不是几十年就能深入人心的,法治进程要结合国情,要一步步来。现在想想,哎…… 我们真的要以牺牲个体利益来换取缓慢的进步吗?何况,牺牲的个体利益又为换取了什么? 孟德斯鸠说在民法慈母般眼中,每个人就是全世界。 都知道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为了表面的和谐,就可以回避内部的矛盾吗?官员们讲,却连最基本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都搞不清楚。 回避、隐藏,只要不闹大就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了追求表面的和谐回避深层的矛盾。解决矛盾远远比隐藏矛盾要难的多!是对执政者真正的考验 。想想动车相撞后有部门领导想就地掩埋车体,哪一引起公愤的事件,不都漂浮着回避矛盾这四个大字吗?为什么改革停滞不前,为什么行政体制改革深入不下去更别说政治体制?政府缺乏破釜沉舟解决矛盾的勇气!缺乏勇于面对多年改革积累错误的勇气!用党章的话,缺乏自我批评!多难兴邦。可问问哪个国人愿意生活在多难的国家?何况,都是天灾也就罢了,人祸呢?从上到下,面对矛盾第一反应不是从深层次解决矛盾,而是从表面掩藏掩盖矛盾。 也许就是在这种逻辑下,这群以曾经的英雄为代表的人群,成为了社会特殊的弱者——连呐喊都无法呐喊的弱者。 想想很害怕。今天的他们,也许哪天就会是我们。 再有流感的时候,又封校了。 宁可丢工作,也不敢让身边的亲人去坚持岗位。不怕生病不怕奉献,怕的是在这之后,你我被抹杀,被隐藏。 想起一位描写二战屠杀的作家写下的话,记不清了。改写一下大致是,当我们用冷漠去面对所有遭受不幸的人并对自己说这不是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最后一个不幸的人可能就是自己,而那时,早已没有人为我们呐喊。 博主按:应该是 二战期间一个叫马汀。尼莫拉的牧师 在被杀之前写下的墓志铭: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 GCZY 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 GCZY 者 ;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想起鲁迅先生那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也许需要孔子孟子,可更需要的是商鞅王安石,需要的是敢于面对一切的扛把子!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引虎驱狼——莫名其妙的非碘盐
sheep021 2011-1-6 14:18
说起非典,人人都不陌生,说起非碘盐,估计都是老人们的幸福回忆了。 这年头,想买一包非碘盐都是难事。本人曾按图索骥,按政府公布的非碘盐销售网点去买非碘盐,买到的竟然是钾盐!美其名曰低钠盐,简直无语。 现代的人是不是掺假习惯了,不掺点外物,都不知道怎么生产了? 站在超市的货架前,明朗满目的盐,添加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纯盐。为何不能自自然然地出售纯盐呢? 缺典会生病,补碘过度依然会生病。就像补钙过度会不成胆结石一样。补来补去,只不过是引虎驱狼罢了 一、 碘盐 全民补碘 15 年: 碘盐 致病疑云 _ 财经 _ 凤凰网 2009 年 5 月,一项 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 调查由卫生部 ... 然后,盐业的垄断专营制度,使得市民极难在市场上买到非 碘盐 。 ... 碘盐 之惑:到底是身体需要碘还是市场需要碘? 吃 碘盐 女子仍患大脖子病医生称 碘盐 高温会挥发 - 搜狐新闻 2008 年 11 月 11 日 ... 就是说,每天吃 69 克 的 碘盐 就行了,不能摄入太多。 69 克 的 碘盐 就是两粒花生米那么大的 ... 医生,我天天吃的都是加 碘盐 ,为什么还会得病呀 ? 小刘问。 ... 二、 非碘盐 过犹不及,原本预防大脖子病的 碘盐 ,反而可能因食碘过量,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 ... 上海代表委员呼吁勿再强迫市民吃 碘盐 三、 莫名其妙的非碘盐 认识到碘盐的潜在危害,根据 上海市非 碘盐 供应点一览 提供的线索,本人开始采购非碘盐,本来以为说就是不加碘的食用盐,结果拿到货后更迷惑了: 非碘,低钠盐 。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食用盐的成分就是氯化钠,低钠,怎么低啊?再看袋子上的原料说明,更莫名其妙了: 主要成分:食用盐,氯化钠,氯化钾 这个成分说明,把我彻底整糊涂了。大学毕业的我,竟然不知道啥叫食用盐了? 更恐怖的是对氯化钾的不了解。为啥要加入氯化钾? 网上搜索发现,这玩意儿更不能多吃:纯净的氯化钾是没有毒的。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用氯化钾代替氯化钠(食盐)食用。但钠是人体重要元素,不能用钾代替 四、粗盐与细盐(精盐) 我国食盐按加工法分,有粗盐与细盐(精盐)两种,它们的品质区别如下: (1)粒形:粗盐是未经加工的大粒盐,形态系颗粒状,形态大,细盐是大粒盐经过加工的盐,形态系片状,形态小。 (2)咸味:粗盐杂质中含有酸性盐类化合物(硫酸镁与氧化镁),这些酸性盐分子水解后,会刺激味觉神经,因而会感到粗盐比细盐的咸味大。 (3)香味:粗盐中的氯化镁再受到热量时,会分解出盐酸气,盐酸气能帮助食物中蛋白质水解成味鲜的氨基酸,刺激嗅觉神经后,会使人感到粗盐比细盐的香味浓。 (4)氯化钠:食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能帮助人体起到渗透作用,如食物经过消化变为可溶体后,必须有足够的浓度,才能经过各种细胞渗透到血液中,使其中的养分送到人体各部组织,所以,氯化钠的作用很大。通常粗盐中含氯化钠85%~90%,细盐在96%以上。 (5)可溶物:食盐的主要化学成分,除氯化钠以外,还含有水、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硫酸钙、碘等微量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在粗盐中存在有一定的数量,但是在细盐加工中被清除掉了。 从以上两者比较来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粗盐,比专食细盐,对身体健康更有好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9 次阅读|5 个评论
只要有机会,中医就会说话!
sheep021 2010-9-13 14:55
从非典到H1N1流感,从千百年实践到神舟七号航天员保健,中医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在大病大疫面前,常常没有中医说话的声音。如这次蜱虫叮咬为病的问题,现代医学忙了几个月(或几年),还没找到敌人是谁,只能有抗生素乱杀一气。但又迟迟没有听到中医的声音。我不知道各级政府派出的专家组中是否有中医医生。但我知道,中医治病可以直接辨证施治,而不管敌人是谁,只要他敢闹出动静,就可以根据风吹草动,判断出敌人的位置,果断出手,一枪毙命!所以在疫情和急病处置中,常常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开方下药,药到病除。 这次防疫工作中,为何不让中医说话? 建议如有此类事件,同时派出中医和西医两个工作组,独立工作。患者可以自由选择接受哪个工作组的治疗方案。以实战成绩,比比看。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溜溜吧。 淘尽黄沙始见金:中医、甲型H1N1流感的一点想法 流感日日有,病毒年年新 。依靠抗病毒药物治疗流感,似乎永无终时,因为病毒总是会变的,所以要日复一日地研究新的病毒,研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所以,药物种类与日俱增。 而中医药走的则是另外一条路,抓住生命的核心问题:气。以不变应万变。就像一个武师,不管对手是谁,我只练好自己的功夫,自然可以所向披靡,处处克敌。所以,自古以来,常用中药的数量也就百十来味。《伤寒论》中也就113个方子。 不过,简单的东西,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否则也不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名句了。 当年非典流行,让国人认识到:关键时期,中医还是管用的,能力挽狂澜,救人性命。 去年,甲型H1N1流感又肆虐全球,各国政府严阵以待。 但用中医药治疗的,似乎只有中国。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医药防治流感具有广阔前景 以统计和历史观点研究中医的疗效 甘肃省卫生厅| 中医中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效果好 卫生部印发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10年版)》的通知 实践证明,在中医药的帮助下,中国人打好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这一仗。而这一仗,也必然是中医药的翻身仗。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中医的生命竟然与大灾大难相联系起来了。谁让他能治病呢。大灾大难就像是一个大筛子,通过震动,去伪存真。淘尽黄沙始见金,没有汹涌的波涛,怎见灿灿的黄金? 附1:蒲辅周医案 1956年,河北某地暴发流行性乙型脑炎 ,当时的名医蒲辅周老先生用专治高热、大汗、大渴等证的方剂白虎汤治疗,效果显著;但事隔不久,北京也暴发了大规模的乙脑,当人们再用白虎汤时,效果就不那么灵验了,这时蒲老在方中加入苍术一物,立时疗效大增,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据蒲老分析,前一次乙脑流行,病人外感温热病邪者多,白虎汤清热泻火,遂随手而愈;后一次流行,由于气候潮湿,病人感染了湿热夹杂的邪气,仍一味清热便力不从心,方中加入芳香燥湿的苍术后,方子变得既清热,又除湿,这才是针对病机的治法。 附2: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956年,恰逢毛主席染病发热,他不喜吃中药,也没有找中医诊治,在治疗过程中,一直采用西药抗生素及解热药对症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并日趋严重,最后昏迷不醒.所有的西医专家权威们,额冒冷汗,束手无策,在这绝望时刻,只得求助中医了.中医界非常有名望的老中医蒲辅周,挺身而出,为毛看了舌胎、摸了脉,诊断出毛的病是阳明经证,开出了阳明经证的名方--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一剂药后,毛神清气爽,继续调理,很快康复.事后,毛的医疗小组组长王 医生 握着蒲辅周先生的手说:"蒲老,你救了我们,主席的病如果治不好,我们下不了台呀!"蒲辅周回答说;"明白了就好,以后再不许说中医的坏话了."王医生点头如捣蒜.                      毛泽东吃了西医的亏,得了中医的好处,顿然醒悟,发出了"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发掘,加以提高的指示. 附3: 中医能够治疗非典 为什么钟南山让女儿采取中医治疗非典呢? 5月12日《现代教育报》做了一期《中医能够治疗非典》的整版长篇报道报道中有几个事例令人深思   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临床治疗非典型肺炎的过程中,采取西医确诊,中医药治疗的方法,取得显著疗效,到4月14日,一附院共收治非典患者36例,无一例死亡,绝大多数已痊愈出院,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患者平均退烧时间为3天,平均住院时间不到9天,医护人员无一人受到感染 二、在北京近日召开的专题学术交流会上,来自广东抗击非典第一线的中医专家们指出:中医通过辨证施治调动人体的组织能力能够抗病'杀敌'对病原体不明的疾病,中医有其独到的优势,广东中西医并举治疗非典病人退热快、疗程短的经验就说明 乙肝有抗体会传染吗 了这一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总指挥吴仪于5月8日下午与在京知名中医药专家进行座谈吴仪也强调,中医是抗击非典型肺炎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充分认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广大中医药医务人员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共同完成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使命   三、广州中医药大学二附院的叶欣护士长和邓秋云护士长在感染非典后进行治疗的情况也引起我们深思在感染了非典以后,叶欣护士长一直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始终没有好转,最后不幸殉职而邓秋云护士长,在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的指导下,停用了一切抗生素和激素,全部采用中医治疗,结果完全康复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成员马奎尔博士2003年4月7日在广东省实地考察时由衷地发出赞叹:中医治疗非典型肺炎的效果非常神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詹姆斯博士在广东省中医院一附院考察时,也对中医治疗非典的良好疗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平均退暖时间缩短至7天、住院时间为18天左右跟其他医院相比,这一经验值得研究与学习      邓老就说:对于这种疾病的攻克,中医自有其优势非典型肺炎是温病的一种,而中医治疗温病历史悠久,并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因此对于中医而言,非典型肺炎并不是个了不起的病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采用中医药,完全可以治好非典抗生素和激素,不宜用于此次非典的冶疗过分使用,会留下后遗症根据广东省中医院的临床经验,那些病死的患者往往与抗生素用多了有关 附4:    中医药对 神舟七号 航天员显著疗效欧美难比 在外太空工作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学监督保障医生李勇枝说,在太空中产生的健康问题包括但不局限于脱水、水分过多、头晕、疲劳、呕吐、骨内钙质流失、免疫系统紊乱、贫血和神经崩溃。   然而,内地科学家正利用丰富的传统医学知识,最大程度地减少执行太空任务对航天员的影响,这一研究可能很快就可以造福地球上的生物。   李勇枝说,美国前参议员杰克加恩1985年乘坐了发现号航天飞机,由于失重、太空辐射及环境封闭,患上因太空飞行造成的一系列疾病。即便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航天员,疾病有时也会危及整个太空任务。   李勇枝说:要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我们有中医药。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比利时卢万天主教大学联合开展的研究表明,与俄罗斯和欧洲宇航员相比,中国航天员重返地球时的身体状况较好。   联合报告称:进入太空后不久,中国航天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就呈现出与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员完全不同的情况。   这项研究发现,在结束太空任务后,中国航天员的力气更大,站、坐、走动的难度更小。报告称:他们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显然比飞行次数大致相同的俄罗斯和欧洲宇航员要强。   李勇枝说,费俊龙、聂海胜2005年随神舟六号在太空飞行了5天,他们的体检结果也比很多美国宇航员要好。对比显示,美国宇航员每次心跳的供血量较少,因此在返回地球时心跳加快。   李勇枝说:中国航天员在返回地球时(心跳)几乎没什么变化。她说,秘密就在于他们一直在服用中草药,其中一种叫太空养心丹,用于预防在失重情况下突发心脏病。但李勇枝说,这些中草药主要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   李勇枝说,航天员是最强健的,只要进行了长期准备,他们的身体能够抵御大多数疾病的侵袭。而与中草药相比,很少有其它疗法能更有效地满足这种需求。   她说,人们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分子层面,针对某个器官或某种细胞来解决问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疾病不是由单个原因造成的。因此,中医理论采用综合方法,调整人体与外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中药配方几乎没有副作用,因为它们注意各种原料的阴阳平衡。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使用的传统方法不局限于药物。中医按摩和针灸也能让航天员保持最佳状态。   李勇枝说,内地的航天科学家对航天员健康状况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这项研究的最终受益者将是地球上的所有人。 附 5. 甲流疫苗一针见效 未现罕见不良反应 http://discover.news.163.com/09/0915/10/5J8CO7JA000125LI.html 常见不良反应为局部疼痛红肿   颜江瑛说,经过专家的审评和前一阶段的临床实验分析后发现,目前这两个疫苗的不良反应情况和季节性流感疫苗基本相同,而且在接受临床实验的这些样本病例分析当中,还没有发现罕见的不良反应,也还没有发现严重的休克等情况。   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疼痛、红肿,全身的不良反应是流感疫苗常见的偶尔发热、头疼等等,这和其他的季节性流感疫苗都是相似的。但是大面积人群使用以后的情况目前还不好说,如果这个疫苗本身还存在我们对它认识上的不足,大面积出现罕见的不良反应,我们会及时叫停。 附6 . 中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存争议 http://discover.news.163.com/09/0915/10/5J8CO7JA000125LI.html 全球各国疫苗接种都已进入倒计时,但一些专家如钟南山都持保留态度,他说:我觉得还需观望,疫苗安全性问题的观望时间还要更长一点。1976年的猪流感疫苗阴影,还没有完全散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82 次阅读|21 个评论
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
tarimriver 2010-2-27 23:13
我们中的不少人都经历了充满恐怖的2003年的非典,当然在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最后战胜了SARS,这也算是科学技术的力量。非典患者一部分人依靠激素坚强的挺过来了,但今天的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形很值得我们思考。 我没有想到激素有如此强大的摧毁威力,那我们成天吃的激素喂养出来的鸡、鱼、猪肉又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卫生部我们的质检等机关对这些问题正真关心过吗? 科学或许能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但对具体的生命个体来说却不容乐观。有人说转基因粮食吃吧,没有问题,等以后有了问题科学会解决的,但如果是你吃了转基因食物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灾难,你有把握说科学能百分百救你? 人类的发展,就是将和谐的自然搞的面目全非,将生态环境破坏的一塌糊涂,然后,无数老百姓因此遭受地狱般的痛苦,如三聚氰胺,如非典。而所谓专家门则卑鄙无耻地说没有问题,不会有害,要相信科学,科学会解决一切问题的。这些话其实他自己也不相信! 下面是转载的一篇文章: 非典后遗症患者生存调查:骨头如石膏般脆弱 http://forum.china.com.cn/viewthread.php?tid=636310extra=page%3D1 #  英文《 中国 日报》2月25日深度报道:方渤曾经被英雄的光环笼罩着。据中国日报网报道,七年前的非典抗战中,他战胜了致命的病毒,在媒体的聚光下成为了抗击非典胜利的希望,被鲜花和祝福环绕着。   七年后,已经58岁的方渤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非典幸存者。曾经救了他一命的激素疗法让现在的他疾病缠身。   他的两髋各爬着一条30厘米长的大疤──股骨头置换手术留下的痕迹。2003年他接受的激素疗法给他留下了骨坏死的后遗症。他的双膝和双肩也受到了后遗症的影响。   我全身的骨头变得跟石膏一样脆弱,他说。这个退休的 北京 厨师如今尚能走路却 生活 在无止境的病痛中。骨坏死不会马上杀死我,却能慢慢折磨我的后半生。   在非典大爆发的时期,中国 大陆 有超过5000人被感染,其中349个人死于非典。   非典夺走了方渤的妻子和妻姐。在接受了40天治疗痊愈出院后,方渤捐出了他带有抗体的血清并且表示愿意在死后捐出遗体用作医学研究。   我又健康啦,他在接受 央视 面对面节目采访时说道。我想帮助人们抗击非典,就像大家帮助我一样。我相信我未来的生活还是美好的。   但是六个月以后,他被诊断为骨坏死。05,06年他分别做了两侧的股骨头置换手术。去年,医生从他破碎的右肩关节取出了指甲盖大小的碎片。   每个媒体报道都说人们不会遗忘,不会遗忘我们。但是我做完手术躺在床上的时候,他们都在哪儿去啦?方渤哭了出来。面前病床上散落着的是他搜集的剪报,报道着他曾经惊人的康复和帮助他的医生们。   在北京像方渤一样的非典后遗症患者有300多位,其他城市也有一些,不过数量较少,陈卫衡医生介绍说。陈是望京医院骨科大夫,他解释说半数以上的非典病例都在北京,其中的一部分由于治疗副作用患上了骨坏死,肺纤维化和抑郁症。   这些后遗症不能被完全治愈,患者必须面对终身用药,他说。   这一回与病魔的斗争方渤只能孤军奋战了。他的7个亲人当年都感染了非典并都受到了后遗症的影响。他大多数时间都在望京医院度过。就算是大手术过后,他的家人也很少来看他。我的家人连自己都很难照顾,又怎么来照顾我呢?他说。   他唯一的伙伴是他的病友──跟他同一个病房的非典后遗症患者。   如果我们都残疾了呢?谁来照顾我呢?51岁的李朝东说道。他和妻子鲍宝琴都是后遗症的受害者。没有人告诉我关于激素疗法的副作用,但是我已经不想追究了,毕竟这种疗法救了我的命。我现在只关心,我的后半生怎么半?   去年,住在北京的方渤跌到在公寓里却无力爬起来。他的患病的手脚无法支撑他的体重了。绝望地躺在地上的时候,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却发现就算是自尽自己也无法做到了。这对于他来说是个更大的打击。我当时就想从11楼跳下去,但是我怎么做到呢?我连爬起来都做不到。我以为非典是一场噩梦,但是我错了。最大的痛苦来自非典之后。   2004年, 政府 组织了对于非典幸存者的调查,两年以后发布了一份包含300个后遗症患者的名单。   名单是动态的,如果发现了新的患者会随时补充进来,陈医生介绍说。主要的后遗症有骨坏死,肺纤维化和抑郁症,政府会报销名单上的人用以治疗后遗症的全部医疗费用。   望京医院是北京十几所非典后遗症患者定点医院之一。常来我医院这里治疗的大概有4、50个人,最严重的患者全身有29处坏死,陈医生说。   他介绍说,3个月一疗程的治疗大概花费在1万元左右,如果要做关节置换手术的话,花费会在5万以上。   政府对于每个非典死者付给5000元丧葬费。从2008年起中国红十字协会每年给每个后遗症患者一些补助。给有工作的4000元,没有工作的8000元。   平摊下来,我们每个月可以得到300到600元,方说。连伙食费都不够,更别说请护工了。而且,我们也不知道这些补助能持续到什么时候。   在做完手术以后,后遗症患者需要24小时护理的护工,如果今后瘫痪了更是需要全职的护工。虽然方每个月自己还有2000块的退休金,政府也帮他出了治疗用的医药费,方渤还是负担不起1500块钱一个月的护工。   方渤又开始抽烟了。他原本已经戒烟5年了。虽然他知道抽烟会加重肺的负担,可他说他离不开抽烟了。   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的时候,他带着氧气管却仍旧抽着烟。护士进来给他量了体温又离开了,什么也没有说。护士们已经放弃说服我戒烟了,他们知道这是我唯一发泄情绪的方式了。骨坏死带来的压力太大了,如果我连烟都不能抽我估计会真的发疯的。   08年方被诊断为抑郁症。去年,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他用破酒瓶戳伤了自己的额头。   06年8月,方和其他几个病友对北京110多个后遗症患者做了问卷调查。他们发现百分之八十八的人有骨坏死症状,八成由于骨坏死丢了工作或者失去工作能力,百分之七十四患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六成家庭在过去七年中遭遇了离婚。   SARS 改变了患者的生活,龙梅,45岁的北京居民告诉记者。她是方的邻居,她的前夫,汪永红,也在政府的救治名单上。后遗症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歧视甚至比肉体的病痛更加折磨人。我前夫在非典病愈后发现人们居然不敢跟他一起坐电梯。一看到他,人们都下意识地后退一步。非典带给人们的恐惧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汪最后不得不放弃坐电梯,每天爬楼梯回到在11层的公寓。这样的运动更加重了他的骨坏死。   06年,龙和汪选择了离婚。龙说,非典过后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无止境的治疗和手术把我们的生活和婚姻都摧毁了,她说。离婚后,我作为健康的人可以继续新生活,但是患者们永远都无法摆脱这个噩梦。每一天都是一场折磨,最后的解脱只有自杀。   龙后来又再婚了,但是她仍旧照顾她的前夫。我不忍心丢下他不管,但是我不能后半生都生活在非典的阴影里,她说。   2004年,她写信给政府希望政府能够关心非典后遗症患者,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方渤和其他十几个病友开始上访,希望死者家属能够得到30万的补偿金,并且希望政府提供后遗症患者护理服务。卫生部在2005年只是同意了报销三项主要后遗症的费用。   仅仅治疗是不够的,他们需要能够照顾他们后半生的人,吴佳萍说。她25岁的女儿也是后遗症的受害者。我女儿连抱起自己儿子喂奶的能力都没有。我现在能照顾她,但是我去世以后谁照顾她呢?他们需要政府的政策来保障他们的生活。   作为望京医院的医生,陈卫衡2003工作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说政府当年的举措的确拯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尽管有些幸存者如今遭遇了很多问题。   激素疗法的副作用在 世界 范围内都是存在的,他说。而且当时为了救命,使用这种方法也无可厚非。而且,比起其他激素疗法的后遗症患者,非典患者的恢复和治疗已经算是好的了。   陈在2003年就撰文提醒政府激素疗法可能带来的后果。但是政府由于没有应对这种问题的经验,所以花费了几个月才做出反应,他说。   他认为目前的治疗工作效果不错,但是他希望政府资助下的免费治疗能够持续下去。   每周二,陈医生在望京医院开设专门针对后遗症患者的免费门诊。他使用中药疗法来缓解骨坏死的痛苦,延缓手术的时间。这是伴随一生的病痛,无法被完全治愈,只能延缓病情的恶化,他说。这些患者的要求并不过分,我想可以考虑能否接受他们的请求。   但是,方已经放弃了他的上访,因为他的身体已经开始变得虚弱了,精神状态也与以前不一样了。   我知道我已经成了政府和 社会 的包袱了。我只能索取而不能给予了。但是我没有办法啊。我已经失去了自救的能力了,他有些哽咽。   虽然身体不方便,方还是申请成为2008年 奥运 会的志愿者,并且在去年的60周年 国庆 时参与了自愿者工作。 我也想对社会有所回报,他说。由于健康原因他无法承担全职的志愿者工作,但是他还是得到了一块表作为纪念品。他一直珍惜地戴着它。   这些后遗症患者在当初接受激素疗法的时候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冒了医疗风险的,人民 大学 社会保障专业教授郑功成说。   这种疗法拯救了他们,但是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不被感染,郑教授说。他们为了公众利益冒了医疗风险,所以政府和社会应该照顾他们的后半生。仅仅把他们从非典中拯救出来是不够的。   他希望政府能够为这些幸存者建立单独的救助机制,包括治疗计划和足够负担他们下半生的财政预算。   大多数后遗症患者失去了工作和劳动能力,他们不能救助他们自己,所以只有政府和社会能够帮助他们,他说。中国的医疗保障总的来说是在逐渐变好,但是我认为这些受害者要求更多的照顾是情理之中的。政府应该慎重考虑他们的请求。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5048 次阅读|14 个评论
非典后遗症患者生存调查:骨头如石膏一般脆弱
chrujun 2010-2-26 12:25
非典后遗症患者生存调查:骨头如石膏一般脆弱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25日深度报道:方渤曾经被英雄的光环笼罩着。七年前的非典抗战中,他战胜了致命的病毒,在媒体的聚光下成为了抗击非典胜利的希望,被鲜花和祝福环绕着。 七年后,已经58岁的方渤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非典幸存者。曾经救了他一命的激素疗法让现在的他疾病缠身。 他的两髋各爬着一条30厘米长的大疤股骨头置换手术留下的痕迹。2003年他接受的激素疗法给他留下了骨坏死的后遗症。他的双膝和双肩也受到了后遗症的影响。 我全身的骨头变得跟石膏一样脆弱, 他说。这个退休的北京厨师如今尚能走路却生活在无止境的病痛中。骨坏死不会马上杀死我,却能慢慢折磨我的后半生。 在非典大爆发的时期,中国大陆有超过5000人被感染,其中349个人死于非典。 非典夺走了方渤的妻子和妻姐。在接受了40天治疗痊愈出院后,方渤捐出了他带有抗体的血清并且表示愿意在死后捐出遗体用作医学研究。 我又健康啦,他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时说道。我想帮助人们抗击非典,就像大家帮助我一样。我相信我未来的生活还是美好的。 但是六个月以后,他被诊断为骨坏死。05,06年他分别做了两侧的股骨头置换手术。去年,医生从他破碎的右肩关节取出了指甲盖大小的碎片。 每个媒体报道都说人们不会遗忘,不会遗忘我们。但是我做完手术躺在床上的时候,他们都在哪儿去啦?方渤哭了出来。面前病床上散落着的是他搜集的剪报,报道着他曾经惊人的康复和帮助他的医生们。 在北京像方渤一样的非典后遗症患者有300多位,其他城市也有一些,不过数量较少,陈卫衡医生介绍说。陈是望京医院骨科大夫,他解释说半数以上的非典病例都在北京,其中的一部分由于治疗副作用患上了骨坏死,肺纤维化和抑郁症。 这些后遗症不能被完全治愈,患者必须面对终身用药, 他说。 这一回与病魔的斗争方渤只能孤军奋战了。他的7个亲人当年都感染了非典并都受到了后遗症的影响。他大多数时间都在望京医院度过。就算是大手术过后,他的家人也很少来看他。我的家人连自己都很难照顾,又怎么来照顾我呢?他说。 他唯一的伙伴是他的病友跟他同一个病房的非典后遗症患者。 如果我们都残疾了呢?谁来照顾我呢?51岁的李朝东说道。他和妻子鲍宝琴都是后遗症的受害者。没有人告诉我关于激素疗法的副作用,但是我已经不想追究了,毕竟这种疗法救了我的命。我现在只关心,我的后半生怎么半? 去年,住在北京的方渤跌到在公寓里却无力爬起来。他的患病的手脚无法支撑他的体重了。绝望地躺在地上的时候,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却发现就算是自尽自 己也无法做到了。这对于他来说是个更大的打击。我当时就想从11楼跳下去,但是我怎么做到呢?我连爬起来都做不到。我以为非典是一场噩梦,但是我错了。 最大的痛苦来自非典之后。 2004年,政府组织了对于非典幸存者的调查,两年以后发布了一份包含300个后遗症患者的名单。 名单是动态的,如果发现了新的患者会随时补充进来,陈医生介绍说。主要的后遗症有骨坏死,肺纤维化和抑郁症,政府会报销名单上的人用以治疗后遗症的全部医疗费用。 望京医院是北京十几所非典后遗症患者定点医院之一。常来我医院这里治疗的大概有4、50个人,最严重的患者全身有29处坏死,陈医生说。 他介绍说,3个月一疗程的治疗大概花费在1万元左右,如果要做关节置换手术的话,花费会在5万以上。 政府对于每个非典死者付给5000元丧葬费。从2008年起中国红十字协会每年给每个后遗症患者一些补助。给有工作的4000元,没有工作的8000元。 平摊下来,我们每个月可以得到300到600元,方说。连伙食费都不够,更别说请护工了。而且,我们也不知道这些补助能持续到什么时候。 在做完手术以后,后遗症患者需要24小时护理的护工,如果今后瘫痪了更是需要全职的护工。虽然方每个月自己还有2000块的退休金,政府也帮他出了治疗用的医药费,方渤还是负担不起1500块钱一个月的护工。 方渤又开始抽烟了。他原本已经戒烟5年了。虽然他知道抽烟会加重肺的负担,可他说他离不开抽烟了。 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的时候,他带着氧气管却仍旧抽着烟。护士进来给他量了体温又离开了,什么也没有说。护士们已经放弃说服我戒烟了,他们知道这是我唯一发泄情绪的方式了。骨坏死带来的压力太大了,如果我连烟都不能抽我估计会真的发疯的。 08年方被诊断为抑郁症。去年,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他用破酒瓶戳伤了自己的额头。 06年8月,方和其他几个病友对北京110多个后遗症患者做了问卷调查。他们发现百分之八十八的人有骨坏死症状,八成由于骨坏死丢了工作或者失去工作能力,百分之七十四患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六成家庭在过去七年中遭遇了离婚。 SARS 改变了患者的生活,龙梅,45岁的北京居民告诉记者。她是方的邻居,她的前夫,汪永红,也在政府的救治名单上。后遗症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歧视甚至比肉体 的病痛更加折磨人。我前夫在非典病愈后发现人们居然不敢跟他一起坐电梯。一看到他,人们都下意识地后退一步。非典带给人们的恐惧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 的。 汪最后不得不放弃坐电梯,每天爬楼梯回到在11层的公寓。这样的运动更加重了他的骨坏死。 06年,龙和汪选择了离婚。龙说,非典过后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无止境的治疗和手术把我们的生活和婚姻都摧毁了,她说。离婚后,我作为健康的人可以继续新生活,但是患者们永远都无法摆脱这个噩梦。每一天都是一场折磨,最后的解脱只有自杀。 龙后来又再婚了,但是她仍旧照顾她的前夫。我不忍心丢下他不管,但是我不能后半生都生活在非典的阴影里,她说。 2004年,她写信给政府希望政府能够关心非典后遗症患者,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方渤和其他十几个病友开始上访,希望死者家属能够得到30万的补偿金,并且希望政府提供后遗症患者护理服务。卫生部在2005年只是同意了报销三项主要后遗症的费用。 仅仅治疗是不够的,他们需要能够照顾他们后半生的人,吴佳萍说。她25岁的女儿也是后遗症的受害者。我女儿连抱起自己儿子喂奶的能力都没有。我现在能照顾她,但是我去世以后谁照顾她呢?他们需要政府的政策来保障他们的生活。 作为望京医院的医生,陈卫衡2003工作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说政府当年的举措的确拯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尽管有些幸存者如今遭遇了很多问题。 激素疗法的副作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存在的,他说。而且当时为了救命,使用这种方法也无可厚非。而且,比起其他激素疗法的后遗症患者,非典患者的恢复和治疗已经算是好的了。 陈在2003年就撰文提醒政府激素疗法可能带来的后果。但是政府由于没有应对这种问题的经验,所以花费了几个月才做出反应,他说。 他认为目前的治疗工作效果不错,但是他希望政府资助下的免费治疗能够持续下去。 每周二,陈医生在望京医院开设专门针对后遗症患者的免费门诊。他使用中药疗法来缓解骨坏死的痛苦,延缓手术的时间。这是伴随一生的病痛,无法被完全治愈,只能延缓病情的恶化,他说。这些患者的要求并不过分,我想可以考虑能否接受他们的请求。 但是,方已经放弃了他的上访,因为他的身体已经开始变得虚弱了,精神状态也与以前不一样了。 我知道我已经成了政府和社会的包袱了。我只能索取而不能给予了。但是我没有办法啊。我已经失去了自救的能力了,他有些哽咽。 虽然身体不方便,方还是申请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者,并且在去年的60周年国庆时参与了自愿者工作。 我也想对社会有所回报,他说。由于健康原因他无法承担全职的志愿者工作,但是他还是得到了一块表作为纪念品。他一直珍惜地戴着它。 这些后遗症患者在当初接受激素疗法的时候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冒了医疗风险的,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教授郑功成说。 这种疗法拯救了他们,但是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不被感染,郑教授说。他们为了公众利益冒了医疗风险,所以政府和社会应该照顾他们的后半生。仅仅把他们从非典中拯救出来是不够的。 他希望政府能够为这些幸存者建立单独的救助机制,包括治疗计划和足够负担他们下半生的财政预算。 大多数后遗症患者失去了工作和劳动能力,他们不能救助他们自己,所以只有政府和社会能够帮助他们,他说。中国的医疗保障总的来说是在逐渐变好,但是我认为这些受害者要求更多的照顾是情理之中的。政府应该慎重考虑他们的请求。(中国日报记者 彭奕宁 编辑 裴培) http://www.chinadaily.com.cn/zgrbjx/2010-02/25/content_9498898.htm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1002/0225_17_1555146_1.shtml
个人分类: 我的教学|2377 次阅读|1 个评论
雷气通心、五运六气及其他
sheep021 2010-1-5 12:1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 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雷气通心---春节放鞭炮的好处 春节燃放鞭炮,沿袭了几千年,忽然间变成了封建迷信与陋习,曾经受到严格禁止,说为了安全,那现代医学证明吸烟有害健康,怎么还在生产烟草制品? 中医 理论:雷气通心。经常有报道,说某某由于打雷或听到鞭炮声,眼睛视力恢复、多年的哑巴开了口、植物人苏醒。现代医院在抢救病危之人时,也采取电击方法,来唤醒心脏。 我们看看有多少好处吧: 之一 过年时,大家几乎都放下了工作与忙碌,心也收了回来,心要旷神才怡,也就是心旷神怡,爆炸能打开空间,让心情舒畅,很多人都赞同的。前面讲的心脏程序也提到了。如果心回来后,心脏空间小,心情受压抑,必然出现各种恶性事件,大家回忆一下禁止鞭炮的那几年,在春节期间全国出现了多少恶性事件,都是憋出来的毛病。 之二 集中时间,高密度强度的燃放,震动的大气层,对来年的降雨有利。大的战争过后,多是雨雪天气,人心也影响天气。 之三 春节是春天的开始,各种病毒菌在严寒的冬天大部分被冻死了,但有少部分还生存着,此时强烈的音响与震动,又再一次地杀灭过冬的病毒,来年可以减少传染病的流行。 之四 隆隆的枪炮声,就是最好的国防教育! 之五 让这些行业加强了安全检查与预防。燃放鞭炮是有危险的,明知有危险,你还不注意,这就不对了,这些人长大后如果从事危险行业,如化工、军工等,那就是潜伏的危险,通过小时候的训练,可提高安全意识。曾有统计过年不让放鞭,大年三十、初一那几天受伤的人大大减少,说明禁止是对的,但结果到了正月十五,各地踩踏事件发生了,真是民间俗语的验证: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之六 过年要有动静,在静静地过年,很可怕。该有的声响你凭个人力量是不能抗拒的。 平衡总音响减少事故发生, 中国 有两年禁止鞭炮最厉害,是在 1995 、 1996 年春节, 1997 年后就不知何原因不再强令禁止了。那两年全国大范围禁止鞭炮,在春节前夕,没有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但我们放了个几亿美元的大两响,发射卫星的火箭爆炸了,之后全国各地的煤气管道、化工厂发生了远远多于其它年份的爆炸事故。这里不是迷信,有些事情本来就说不清楚的,就当偶然吧。 之七 春节是春天的开始,地气开始上升,通过震动先唤醒一下种子,到了惊蛰那天,天还要打雷的,为新的一年生命的繁殖做准备。 所以冬天打雷不好,俗话说雷打东,十个牛栏九个空。因为相当于天气给生物传递了错误的信号,把本该是睡觉的信号发成起床信号了。 实战经验- 1910年的东北鼠疫 鼠疫在20世纪中叶抗生素问世之前,医生对之并无特效办法。倒是中国人,医生伍连德曾经成功阻止了20世纪初中国东北鼠疫的...假如那个鞭炮大放特放,那个意义就不简单了,绝不是一般的放鞭炮振作人心之举。鞭炮大放特放,空中弥漫硫磺硝烟。防疫处让民众大放 鞭炮 ,说的是驱除邪气, 行的是火药烟气消毒。 ----------------------- 思考 : 据伍连德医生的自传记载:说起来也奇怪,或许是天意,从一月三十一日起,死亡率便降落,至三月一日而完全停止。 这些令人恐怖的瘟疫总是突然而来、戛然而止。 其实这里的戛然而止与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手足口病有点像,说没就没了,好像是时间到了一样,本人不懂五运六气,但根据流行病的突然而来、戛然而止这一特征,估计与运气有关,那么这次甲型H1N1流感呢?也可能随着运气的转变,说没就没了啊, 虽然病毒还在,但随着适应其发生发展的运气的终结,疾病也就不再流行了。 所以, 1910年的东北鼠疫 防治中火药消毒之说亦不可信,归根结底还是天意,即运气,因为2003年、2008年并没有实施漫天消毒措施。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300多名非典后遗症患者仍遭病痛折磨
xupeiyang 2010-1-4 11:20
2010年01月04日 07:42 中国网 方渤在做烤灯治疗,他闭着眼睛,却一直在说话。他说自己曾是名人,作为被成功治愈的非典病患上过央视。 方渤就要上手术台了,李朝东虽然自身行动不便,但他还是尽力帮方渤穿好衣服。为方便做手术,方渤提前剃了光头。他说这样可以清清爽爽过年。 方渤、李朝东、陈波、李桂菊他们是300多名登记在册的非典后遗症患者。2004年,国家卫生部正式成立非典后遗症专家组。2007年,北京市将望京医院作为治疗非典后骨坏死疾病的市级定点医院。在册的非典后遗症患者大部分都得到了政府提供的免费治疗和生活补助。 2009年的最后一天,58岁的方渤一早起来,静静地坐在病床上等待着自己的第三次手术。为了这次手术,他特意剃了光头。做手术时,医生会剃掉他一部分头发。他索性提前剃了个光头,清清爽爽地过年,把烦恼留在今年。 2003年的非典,让方渤痛失心爱的妻子。他有幸得救,却患上了被称为不死癌症的股骨头坏死。这种后遗症普遍存在于非典幸存者身上。 尽管政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帮助,但让方渤担心的是,自己终有一天会变老,万一有一天瘫痪,就不得不想办法筹钱请雇工。 张金萍已经出院,但每周二都会来望京医院看门诊。望京医院每周二下午开设免费门诊,集中接待非典后遗症患者。 郑素玲用双拐支撑着自己,但她撑不了多久就必须躺下来。她说自己不愿意把生命都浪费在床上。 在望京医院骨科病房里,和方渤有着相似经历的非典后遗症患者有9人。但这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时不时有人出院,有人入院。目前北京登记有非典后遗症患者约300人。 非典导致的家族式灾难,让患有后遗症的同一个家族的患者不得不选择轮流住院。裴亚君说:家里还必须有一个人操持。 裴亚君的行动几乎完全不能自理,她的妹妹裴亚英就住在隔壁病房,同样患病的丈夫曾有份工作,但现在失去了劳动能力,只能捡捡废品。 不过裴亚君并不是很孤独,一同住院的其他姐妹也会照顾她。其实说不上谁照顾谁,大家是相互照顾。 每天晚上,大家都会聚集在一起,谈谈一天的感受,聊聊明天的治疗。然后是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彼此提醒以后的治疗要注意什么。 根据病情,非典后遗症患者约有半数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定点免费治疗。除了股骨头坏死外,肺部纤维化及精神抑郁症也都纳入了免费治疗的范围,还可以报销之前发生的用于治疗非典后遗症的医疗费用。 市政府在提供免费治疗的同时,还对在册的非典后遗症患者提供不同等级的生活补助,有工作单位的每年每人4000元,无工作单位的补助8000元。 和很多非典后遗症患者一样,裴亚君的两侧股骨头全部坏死,被重新置换。一般人工股骨头科学上的使用期限是15到20年。 李桂菊趴在病床上看杂志。这样的姿势对于她而言只能坚持几分钟。她一家三口都有非典后遗症。 每天当有拜访者离开医院时,李朝东和其他能走动的患者都会走到走廊里挥手道别。他们希望天天有人来看望他们。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1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一组有趣的反烟数据
lix 2009-10-11 11:10
有网友提醒我,科技日报09年9月1日第二版有一组比较新的吸烟导致死亡的数据:吸烟导致欧盟年死亡70万人。一些因为吸烟而过早死亡的人甚至减少了20多年寿命。 这些个数据是挺吓人的,但仔细再一看:欧盟总人口约5个亿。所谓年死亡70万人大概是0。14%。欧盟全人口死亡率是多少?吸烟人口比例是多少?没说。 但是说了这70万人中有30万人是在70岁前死亡的。占欧盟70岁前死亡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平均减寿23年。非吸烟70岁前死亡人口平均减寿多少年?没说。 这70万人中有40万人是在70岁后死亡的,平均减寿约8年。其它数据一概没有,比如占70岁后死亡总数的比例?70岁后的预期寿命?这40万人的平均死亡年龄?。。。 这些数据的奇怪缺失使得其结论毫无说服力,跟希特勒反烟意识形态主导下的第一批数据一样荒谬。 黄老邪声明:无意鼓励别人抽烟,只是不愿意受骗。
个人分类: 怪哉虫儿|5148 次阅读|6 个评论
医疗,你关心什么?
热度 1 sstone2009 2009-9-22 12:00
此次到商丘,又一次感受到医疗条件的地域差距,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能够做的十分有限,十分无力,我所能关心的十分肤浅,似乎仅仅可以想一想而已。 有些现象不知道如何解释,有些问题不知如何阐述,有关医疗的复杂性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和关心。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随着媒体的关注异常热切地关心着医疗改革方案。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真的关心着医疗的发展和未来?以我所知,广大农民才是最需要获得医疗关注的群体,医疗费用、医疗条件、医疗技术、医疗观念、健康意识可是,他们是怎么体会和思考的,他们期待着什么?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异常关注着天价医疗事件。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真的了解的真相?有没有想想,到底是什么才会导致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异常关注着医务人员在非典战役中的无私、献身和伟大,为那些在医疗现场的努力工作的医务人员而感动,为那些为救治病员而染病牺牲的医务人员而流泪。可是,有多少人至今还真正记得几年前的往事,还能客观地看待医生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医生的职业特点? 医疗是一个异常庞杂的工程。面对医疗,我们应该关心什么?怎么关心? 医疗,你关心什么?
个人分类: 随笔|2851 次阅读|2 个评论
港府欺骗公众,需要学习技巧
lix 2009-8-30 06:14
在 举报香港卫生署伪造统计数据欺骗公众 中,网友 看了就说 评论道: 香港这个地方过去不了解,后来看了很多哪里上流社会的相关报道,于是就一个感觉了:哪里就他妈是个黑社会! 这个难说,香港的很多方面还是值得内地学习的。但在欺骗公众的技巧上,香港卫生署应该好好向内地学习。比如吸烟史的数据,内地就是不公布。实在舆论压力大,就这么说: 最近,有人观察到:广州和北京的非典患者中,吸烟的患者人数相对较少。他们据此认为:吸烟可以防治非典。一些地方的单位甚至将香烟作为防治非典的物品发放给职工,一些原本不吸烟的人也因此开始吸烟。 对此,XX大学医学院XXX学专家XXX教授明确表示,吸烟可防非典这一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他说,从目前内地的 4000余例临床病例情况来看,的确不吸烟的患者人数较多,但对于一种全新的传染病来说,4000余例的基数可能因为太小而具有随机性,因此并不能说明问题,更无法据此得出准确科学的论断。 XXX表示,随机性同时还与非典表现出以家庭和医院聚集感染为主要特征的群体分布有关。他说,不排除不抽烟的非典患者将病毒感染给与其密切相关的人群,而这些人群很可能也多为抽烟较少的医卫人员或受不抽烟影响的家庭等。 YY医院感染科主任YYY也认为:目前接诊的病人数量很少,因此无法就此推断出吸烟不易得非典。他说,由于非典型肺炎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也正在进行中,因此还没有足够的调查数据能够说明吸烟可以预防非典型肺炎。 这才是内地水平。滴水不漏。黄老邪都抓不出任何错,只好由他们说。但是,作为2003年战斗在抗非典科研前线的一员,根据自己的亲身观察,黄老邪愿意确认这篇5月13日报导的观察是真实的。如果今后再有未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公众完全有权采用烟薰、醋薰等方式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同时耐心等待砖家们弄清楚究竟是什么病毒,该怎么防治。
个人分类: 怪哉虫儿|424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举报香港卫生署伪造统计数据欺骗公众
lix 2009-8-28 00:00
2003年,非典肆虐神州大地。在没有有效控制或治疗这类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之前,公众的自我防护是至为重要的。在4月份,人们已经注意到,抽烟者受感染的比例较低。 在没有任何数据支持的情况下,香港卫生署突然正式出面澄清:发言人今天指出,近日有传言指吸烟可预防感染非典型肺炎,完全是一种谬误(人民网香港4月18日电 http://news.sina.com.cn/c/2003-04-18/17391005316.shtml )。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更为严重的是,香港卫生署在5月份获得流调数据之后,选择性公布调查结果,并伪造统计数据,涉嫌欺骗公众。 香港卫生署称:5月份SARS患者与吸烟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在1088名15岁以上受访的患者当中,有210人曾有吸烟习惯,占总数19.3%。 注意到:调查样本分为三部分:15岁以上有吸烟史,15岁以上无吸烟史,15岁以下。 香港卫生署称:香港自3月12日爆发SARS疫情以来,累计有全部1755宗感染个案,其中有296人死亡, 注意到:这是全部调查样本的数据。 香港卫生署称:若以患者中吸烟人数占19.3%计算,即有57人因吸烟习惯并感染SARS而死亡。 注意到:57人因吸烟习惯并感染SARS而死亡这个数据是应用排除了15岁以下样本计算的比例于全部调查样本的数据来算出的。假定15岁以下患者很少有吸烟史,这就是一个严重偏高的结果。如果香港卫生署是故意的,就涉嫌伪造统计数据欺骗公众。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6月25日在立法会回复议员发问表示,这些受访的SARS患者中,有275人是医护人员,撇除这批医护人员后,15岁以上的SARS患者中,有25.2%曾有吸烟习惯。 http://news.china.com/zh_cn/hmt/1004/20030626/11495499.html 注意到:杨永强局长表明,还可以进一步用同样手段伪造数据,把因吸烟习惯并感染SARS而死亡的人数再多算到75人。因而可以确认伪造57人这一数据是故意的。 特此举报。 (第一稿,欢迎拍砖)
个人分类: 课件科普|7806 次阅读|3 个评论
现代医学发达是好事还是坏事?——从流感病毒想到的
famingkuang 2009-5-7 17:49
现在医学的发达能使象非典、禽流感、猪流感这样的事件有效的控制在小范围内,从而避免它们象几个世纪前那样变成大瘟疫漫延开来,使世界人口在短期内迅速减少 1/3 或 1/4 。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是绝对的好事,因为生命得以保存,但从整个生物链来看却是坏事,而且是大大的坏事。它使得生物链出现了不可控制的断裂,使某种生物一枝独秀,破坏了整个系统的统一性和稳定性。把整个系统都拖进不可预知的危险之中。 但愿人类的智慧能超过上帝的智慧,最终能将人类从危险中解救出来。
个人分类: 反思|1034 次阅读|8 个评论
美国科学家合成各类非典病毒
Medicine 2008-11-27 09:08
2003年的非典疫情在几个月间肆虐北美、南美、欧洲和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那场疫病的非典病毒如今已经不在人身上继续传播,但在蝙蝠等动物身上仍很常见,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和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科学家在报告中介绍说,他们重建的是蝙蝠身上的非典冠状病毒。 科学家认为,2003年曾肆虐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非典病毒与蝙蝠身上的这种病毒是同一种类。蝙蝠身上的非典病毒发生一定变异后,会感染到人身上,并不断传播。重建非典病毒后,科学家就可以进行各种试验,分析非典病毒入侵宿主的机制,了解动物身上的非典病毒如何从一个物种传播到另一个物种。 未来的新型病毒会变异,当年的一些疫苗或治疗方法可能不管用,所以科学家们设计并合成各类非典病毒,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对重建的非典病毒进行试验,进而能够以更高效率找到有效的非典疫苗和疗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