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特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组会随感
热度 6 Rein 2012-3-3 13:51
今天的组会是每周例行的组会,没有什么特别的。如果硬要说有什么特别的话,就是我这个项目的负责学长下个星期要毕业论文答辩,所以没有来,也许以后永远都不会来。所以,组会就是我一个小朋友面对N个教授…… 最近的研究工作其实很单调。有个金光闪闪的学长带着,每周见个3次面,每次一二三四给我一条一条布置我该做什么任务该怎么组有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所以绝大部分时间就是写代码做实验完成学长布置的任务。 偶尔,比较勤奋的时候,任务提前完成,还没来得及等到学长下一步指示的时候,会思考一下在学长指示以外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做,然后偷偷做点实验测试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偶尔自己想出的方法确实效果更好,然后就整理成slides在组会上提出讨论,argue一下争取被采纳。 今天组会呢,和以往一样,又给我一二三清清楚楚布置了一大堆任务。估算了一下,不多不少,下次组会前刚好能完成。可是让我深思的是,昨天我在想这个问题该怎么做的时候,想了很久,得出个结论:不知道这个问题还该怎么做,大概已经做得差不多,可以去进行下一步或者开始写论文了。但是今天组会,N个教授都很有默契地认为我该做这个做那个还能给我布置无数任务。感觉自己缺乏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的项目还能往哪个方向发展,或者说自己给自己布置正确任务的能力。 本来感觉自己和本科做研究的时候比,已经好多了,可以更全面地客观地整体地评价自己的工作,到底有什么优点,到底有什么缺点。不像以前完全看不见自己的毛病。但是,要知道下一步做什么,好像不仅仅是发现优点和缺点的问题~~优点和缺点是一个比较高层面的问题,今天要做什么,明天要做什么,要把论文写出来一共要做些什么东西,最近的实验结果意味着什么,需要怎么改进原来的计划,一个组会就可以发现我比那三个教授差个十万八千里。 我也不太清楚怎么去培养这种能力,但是我显然不甘心就束手待毙了。苦思冥想,靠着笔记和代码log,列了个项目status和学长指令对照表……虽然由于历史久远这个表格不能反应全貌~~但是据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仔细研究别人怎么给我布置任务的也许能够归纳出点方法论或者逻辑啊思路之类的层面的东西~~ 顺便说一句~~看到好多快毕业的博士生~~不客气地说有的人毕业已经金光闪闪有的人明显已经矬掉了~~感觉读博士就是温水青蛙式的教育~~要么读出来就牛了,要么在这种慢性环境下就废了~~牛校也不例外~~所以为了N年后不要流浪街头,还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
个人分类: 个人感想|8461 次阅读|7 个评论
还没有学会就成专家了
wangzheBJTU 2012-2-29 21:10
郭德纲评论相声界时有一段非常适合学术界,其大意是:有些演员还没有学会说相声就出名了,从此到处抛头露面,招摇撞骗,再也没有机会去学说相声了,再没机会去提高了。大家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也是这样的,特别是在那些钱多人傻的行业里。
21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挑战地震科学难题
kejidaobao 2012-2-28 11:43
1975年2月4日19:36,在中国辽宁省海城、营口一带(40°41′N,122°50′E)发生了一次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6、21km,震中烈度9度强。此次大地震震惊世界,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成功的地震预报,拯救了众多生命。但是,地震预测仍是极具挑战性且尚待解决的世界性科学难题。37年后的今天,汶川大地震的惨痛使我们提及地震预报这个世界性难题,防震减灾事业仍然任重道远。 目前,地震预测尚处初期科学探索阶段,特别是短期与临震预测水平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世界上的多震国家如俄罗斯、美国、日本和中国均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地震预报探索。最严峻的现实是,世界各地发生的一系列灾难性地震几乎都是在毫无预报的情况下发生的。通过地震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地震预测特别是中长期地震预测取得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空对地观测技术和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地震预测研究开拓了新领域。一些国家已应用现有卫星信息开展包括GPS、热红外、电离层、InSAR、重力、电磁波等方面研究,并初步显示出与地震活动有区域性和地方性异常相关联。20世纪后期,一系列全球性重大地球科学计划的实施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为人类探索地球、了解其内部结构提供了大量科学资料,并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新的基础。例如,在全球范围内法国建立了GeoScope台网,美国建立了IRIS台网;中国建立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以及GPS观测网络、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地震前兆台网等;又如法国的GeoScope计划,日本的海神计划,美国的地球透镜计划(EarthScope,EarthScope计划由USArray计划、SAFOD计划、PBO计划和InSAR计划构成)。中国正在实施的973计划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则从中国大陆强震的特殊背景出发探寻大陆强震预测理论,发展预测方法并应用于重要经济区的强震灾害评价。 面对国家的重视及明确的任务,经过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的地震预报已居世界先进行列。本期第18—25页刊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的文章“大地震时空窗口研究”,阐述了制约发震时空窗口的诸多因素,该文初步研究认为:条环交会、差异活动和深震与天外来客事件等是制约发震时空窗口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在2011年3月11日M9.0东北日本大地震观测中得到了印证。封面图片为地震发震的地方时分布。封面设计金功博。 (本刊记者 朱宇)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30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二星捧月迎龙年
热度 1 lhj701 2012-2-26 21:27
二星捧月迎龙年
二星捧 月迎龙年 今晚家人外出归来,说天空特别清亮,看到了很亮的星星和月亮。看了新闻才知道原来是金星、木星,二星捧月,喜迎龙年。 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表示,“金木合月”又叫双星伴月,金星和木星与一弯娥眉月组成“天空笑脸”,低挂在西方的天空。据了解,从2月初开始,金星就加速向木星“靠近”。到2月底,当月相为娥眉月期间,月球也会加入金星和木星的聚会,形成“金木合月”天象。2月25日,娥眉月将先接近金星;26日,月亮会位于木星和金星之间;27日,行星之王——木星将与月亮女神相会。 据称上一次出现此观是2008年12月1日晚,2012年2月26日再次出现奇观,看来是 二 星捧月,喜迎龙年 。 期盼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008年,在广东观测到的“双星伴月扮笑脸”天象奇观,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社会新闻|5057 次阅读|2 个评论
怀念一位老邻居
热度 2 pcao79 2012-2-10 13:13
楼下的一位邻居老人,姓杨,72岁,上周六夜里一点多,突然气喘不过来,他爱人敲门,让我送他去医院。当我把他送到医院的时候,老人看起来十分平静,急诊科医生接着去测心电图、抽血化验,由于医院不允许有多人陪护,加之老人自己没有太多难受,我就驱车回家了,由于工作忙碌,也没有捞到时间去看看这个老邻居,中途只是打了一次电话咨询了一些情况。不幸的是,前天回家,在楼梯口闻到一股香味,我已知道老人已经离去。突然伤感起来。杨老儿孙满堂,个个家庭条件优越,但老两口更愿意自己生活,天天早晚锻炼,生活特别有规律。老两口对我们特别好,平时关心许多,记得前年,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我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经常给我们买菜,甚至给我们做饭,甚是感动不已。老邻居走了,我很怀念他,每次抱着儿子在楼下玩耍,他都喜欢弹着手指头逗我儿子玩,不停的夸赞小朋友可爱,长的好。父亲晚上陪我去买了花篮,父亲在上面题字:敬献杨老,千古。
4438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添比较:最圆最亮的月亮出现在十七的夜
热度 2 Fangjinqin 2012-2-8 01:54
新添比较:最圆最亮的月亮出现在十七的夜
最圆最亮的月亮出现在十七的夜 前天 CCTV 说 : 今年很特别, 15 的月亮是 17 最圆最亮,于是我 17 日半夜起来一看,真是如此 ! 马上出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千古绝句 , 并且拿来普通照相机拍了几张,但是拍得不怎么样,不知道为什么还出现了条状流光,就作为今年元宵节的补充纪念吧。 我国人民对于月亮的探索和追求主要表现在大量诗歌和历法上,非常令我钦佩。 80年代我曾经在美国德州的咖啡厅外孤独赏过中秋月,90年代在加拿大亭院也遥望太空沉思,国外的月亮更亮吗?如此等等。下面摘要一些 在历代诗词名篇中赞美 “ 明月 ” 的诗句, 以寄托“月亮知道我的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 当时明月在,曾照 彩云 归。《 晏几道 )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 )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黄庭坚 ) 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贺铸)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贾至)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个人分类: 诗词欣赏|449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哈文呐,你可长点心吧!
热度 2 zw373737 2012-1-29 17:57
哈文呐,你可长点心吧! 久泰萍   今年,赵本山遗憾缺席春晚,也让观众觉得似乎小品难以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和鼎盛时期的16个语言类节目相比,今年的7个节目少了一半还多。1月28日晚,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接受央视新闻频道栏目《面对面》采访时说,语言类节目的衰落,是小品缺乏市场的推动。(2012年1月29日《北京晨报》)   哈文不如直说“小品已经没市场”得了。对哈文这段表达怎么理解?笔者认为,表面看似乎有道理,但实质上是表里不一。   说似乎有道理,在于哈文承认了小品是支撑语言类节目的柱子,陈佩斯、朱时茂、赵本山、宋丹丹缺席春晚,柱子不行了,语言类节目就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尽管她曾说用主持人串词弥补,也没能奏效,反倒让观众反感。   我觉得哈文这话更多的是表里不一。小品不是没有市场,似乎在央视没市场。事在那摆着呢!小品和相声原本就深受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其笑料包袱就来自民间,观众盼望看小品。赵本山开在各地的“刘老根大舞台”,把二人转与小品结合了,不是照样火吗?前几年相声也说没市场,可郭德钢的相声咋火呢?再看看地方春晚,小品特别是赵本山的小品不照样火吗?如果没市场,电视台咋还在播?   说“语言类节目创作本身就有瓶颈”,也得分怎么看。其瓶颈不在于王朔、冯小刚做不做小品,而在于小品创作的环境是否宽松,符合大众心理和口味。哈文也承认,“现在网络又这么发达,段子、笑话又这么多,大家已经不靠春晚这一个平台获取这类东西(笑料)。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荒谬的事情也很可笑”,这说明小品创作有浓厚的生活源泉,小品不应该没市场,而现在之所以让哈文感到“小品已经没市场”了,恰恰是央视春晚对小品创作的苛刻标准——本来小品仅仅是让老百姓乐合乐合,但是现在的小品太多的考虑了主流。笔者绝不反对考虑主流,但也绝对不能一概否定大众娱乐这个必要因素。   也许,就因为上述原因,让哈文左右为难——又想创新,又顾虑主流,于是,便弄出一大套自圆其说的理由。   春晚还得办,估计哈文也不可能不愿意做春晚总导演.但一定要记住:春晚的生命在于适合大众口味,舍此,挨骂是必然的。   哈文呐,你可长点心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5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别太在乎自己!
gangli1978 2012-1-22 16:32
小和尚有三个师兄,师兄们每天都是默默地做事,从来不多说话。小和尚却不同,小和尚总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小和尚扫了地,就会去对师兄们说他扫了地;小和尚挑了水,就会去对师兄们说他挑了水;小和尚念了经,也会去对师兄们说他念了经;小和尚很想师兄们夸他几句,可师兄们却总是不理他。 这天,小和尚穿了一件新衣服,是师父给他的。小和尚去对大师兄说:“大师兄,你看,我今天是不是有点特别?”大师兄正在扫地,他没有理小和尚。小和尚上前去拉着大师兄的手说:“大师兄,你就看看嘛!”大师兄就看了小和尚一眼,说:“没什么特别!” 小和尚不高兴了。小和尚走开了。小和尚去找二师兄。小和尚说:“二师兄,你看,我今天是不是有点特别?”二师兄正在挑水,他没有理小和尚。小和尚就上前去拦住了二师兄的路,说:“二师兄,你就看看嘛!”二师兄这才看了小和尚一眼,说:“没什么特别!” 小和尚更不高兴了。小和尚跑开了。小和尚去找三师兄。小和尚说:“三师兄,你看,我今天是不是有点特别?”三师兄正在念经,他没有理小和尚。小和尚就上前把经书拿开了,说:“三师兄,你就看看嘛!”三师兄这才抬头看了小和尚一眼,说:“没什么特别!” 小和尚气呼呼地跑了。小和尚实在太生气了,三个师兄居然都没有注意到他今天穿了新衣服,这新衣服简直就是白穿了。 小和尚去了师父那里。小和尚满脸委屈地说:“师父……”师父问:“你怎么了?”小和尚说:“我穿了新衣服,可三个师兄都没注意到!”师父说“你就为这事生气呀!他们认认真真地干他们的事,哪里会注意到你的新衣服呢!一个人,不要太在乎自己了,把自己看得很重要,结果就只能让人失望!” 小和尚恍然大悟,不再生气了。 从此,小和尚也像师兄们一样默默地做事,尽力把事情做好,不再多说话,不再哗众取宠。许多年过后,小和尚成了寺院的住持。而这,是小和尚从来没有想过的,太意外了。 成了住持的小和尚在他禅房里的墙壁上写着:一个在乎自己的人,别人往往不在乎他;一个不在乎自己的人,别人往往很在乎他。
1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龙年快乐:我的2012中国年饭
热度 2 罗岚 2012-1-21 09:46
龙年快乐:我的2012中国年饭
到年底,特别是中国年,人口大国吃喝起来不得了。 超市里的商品,平时我们不经常接触、餐馆里准备的食物好像特别便宜:显然的事情,公款吃喝范围的食物在定点的餐厅里身价百倍,从超市购买的人群属于准备自给自足类型的农历年餐,超市没有涨价,老外很理解中国的个体。 很简单,买的都是半成品,只需要蒸煮、不用煎炒,即将实现: (1)鳝鱼 + 鸽子 + 海参 + 2块猪排骨 = MINI 龙凤斗 (2)清蒸黄花鱼,边缘科研吃边缘鱼,希望边缘科研也流行、实用 (3)好几个类型的海鲜,名字随着包装的扔掉也忘了,味道鲜美,剩了一盘到年三十 (4)龙形状的馒头,非常可爱,吃了三个,还剩一个到新年初一 (5)粉蒸牛肉,小孩喜欢吃,南瓜垫底有些甜味 (6)中国东北大米 + 泰国糯香米 = 黏度、香味合适可口的米饭 我的餐桌小,摆不下了,这样都非常丰盛:2012 农历龙年,深刻记忆。 下图是我的年饭残余结果,龙馒头冷冻有些裂缝,蒸热就 SEAMLESS 了,最后的咸菜解腻,米饭和粉蒸牛肉没有展示:拜托南京的博友们帮忙问候一下东南吴健雄学院的班主任,我和小孩还在等通知呢!谢谢大家。
397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引用]张寿武:从田埂上走出来的国际数学大师
xiasw 2012-1-9 15:20
“中国数学需要简洁” “很多中国数学家的算功是最好的,但不知道算什么;很多西方数学家知道算什么,但算功不好。”在美国、法国呆了将近20年的张寿武这样比较国内外数学家的差异。“简洁化数学,这是数学发展的动力。国内的数学大多停留在数的上面,太琐碎,追求程序性的计算,可读性很差,面越做越窄,很难提出伟大的思想。这种数学的生命力不强。”张寿武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想当数学家:“因为那个时候我知道我算东西比别人快,特别喜欢口算,那时我知道做数学要有耐心,这是与其他小孩不一样的地方。我特别喜欢做数学的过程,我对结果本身其实不在乎,我发现所有的数学题目做完后实际上都没有意思,我非常喜欢做数学的过程,坐在那里慢慢地思考,重新规划,把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弄成一个很小的问题。有些数学家喜欢将事情弄得越玄乎越好,阳春白雪,这不是我的风格。我觉得数学最妙的地方是:正确是基于简单的理由,而不是复杂的理由。实际上数学与科学和文学一样,能够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东西。”“我对做数学的过程和其中的道理更感兴趣,我对技巧没有太大兴趣,我做数学没有记住任何技巧,到现在也不知道做数学有什么技巧。”“从小学到高中,我的大部分书都是在田埂上念的,我念书不痛苦,只是高中时痛苦了3年的时间,现在的学生们要痛苦12年的时间。”张寿武认为,数学课比较枯燥无味,有很多原因是老师没有花功夫,“他们喜欢拿个备课本在上面,好处是他们在黑板上不出错,缺点是学生什么也记不住。在给学生讲课时,我宁愿在黑板上出错,也要把最精彩的东西讲出来,如果让我在黑板上的完整与精彩之间作选择,我觉得精彩比完整更重要。”张寿武提议说小学可以不用学太多数学,要多学一点音乐、体育和外语;初中开始念多一点数学,大学集中重点学。“少一点死记硬背,多一点人文方面的东西,不要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我不反对奥数,反对奥数的训练方式。”“数学跟任何学科一样,需要传承,不是一个人生下来就有的能力。有一个生命力强的好题目,就成功了99%。但在国内,题目是个大问题,差题目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个人分类: 他山之玉|2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毛泽东《实践论》
wmy9039 2012-1-8 21:23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毛泽东曾以这篇论文的观点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⑵。   然而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呢?这只要看一看认识的发展过程就会明了的。   原来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例如有些外面的人们到延安来考察,头一二天,他们看到了延安的地形、街道、屋宇,接触了许多的人,参加了宴会、晚会和群众大会,听到了各种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这些就是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这些事物的外部联系。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也就是延安这些各别的事物作用于考察团先生们的感官,引起了他们的感觉,在他们的脑子中生起了许多的印象,以及这些印象间的大概的外部的联系,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论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 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 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 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合乎论理的结论来。《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 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 夫。这是认识的第二个阶段。外来的考察团先生们在他们集合了各种资料,加上他们“想了 一想”之后,他们就能作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 的”这样一个判断了。在他们作出这个判断之后,如果他们对于团结救国也是真实的话,那 末他们就够进一步作出这样的结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能够成功的。”这个概念、判断 和推理的阶段,在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的 阶段。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 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重复地说, 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 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 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 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辨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 前期,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辨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 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的运动。列宁说过:“物质的抽象, 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 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 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 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的阶段。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 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 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 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 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 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 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 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 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 以实现这些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 “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如 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 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各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 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是有些 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 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 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 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 子的组成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 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 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 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 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末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一 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 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识的来 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 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 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 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为了明了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运 动,下面再举出几个具体的例子。 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在其实践的初期--破坏机器和自发斗争时期,他 们还只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只认识资本主义各个现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联系。 这时,他们还是一个所谓“自在的阶级”。但是到了他们实践的第二个时期--有意识 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由于实践,由于长期斗争的经验,经过马克思、恩格 斯用科学的方法把这种种经验总结起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以教育无产阶级,这 样就使无产阶级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理解了社会阶级的剥削关系,理解了无产阶级 的历史任务,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 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也是这样。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 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并 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 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 我们再来看战争。战争的领导者,如果他们是一些没有战争经验的人,对于一个具体的 战争(例如我们过去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刻的指导规律,在开始阶段是不了解的。他 们在开始阶段只是身历了许多作战的经验,而且败战是打得很多的。然而由于这些经验(胜 仗,特别是败仗的经验),使他们能够理解贯串整个战争的内部的东西,即那个具体战争的规律性,懂得了战略和战术,因而能够有把握地去指导战争。此时,如果改换一个无经验的 人去指导,又会要在吃了一些败仗之后(有了经验之后)才能理会战争的正确的规律。 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的一句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 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 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及至把工作的情况和环境给以详 细分析之后,他就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做这项工作。如果这个人在这项工作中经过 了一个时期,他就有了这项工作的经验了,而他又是一个肯虚心体察情况的人,不是一个主 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自己做出应该怎样进行工作的结论,他的工作 勇气也就可以大大提高了。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 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 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 不跌交子的。 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第二步,是 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 (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 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必须着重指明。第一个,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这里再重复说一说,就是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 心论者。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 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 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 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 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 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第二是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 证法。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 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不知道感觉材料 固然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我这里不来说经验只是所谓内省体验的那种唯心的经验 论),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要 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 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 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改造过的认识,不是更空虚了更 不可靠的认识,相反,只要是在认识过程中根据于实践基础而科学地改造过的东西,正如列 宁所说乃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庸俗的事务主义家不是这样, 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 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 步。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 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 理(对于唯物的唯理论和经验论而言,非指唯心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对于一个小的认识过程(例如对于 一个事物或一件工作的认识)是如此,对于一个大的认识过程(例如对于一个社会或一个革 命的认识)也是如此。 然而认识运动至此还没有完结。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 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 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 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 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 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 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 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 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 践这一个飞跃。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 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这就是检验理论 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的东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 题,在前面说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运动过程中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 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 达到预想的目的。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 说的时侯,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 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侯,而且在于为尔 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侯。辩证唯物论之所以为普遍真理,在于经 过无论任何人的实践都不能逃出它的范围。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 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 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 和基本的观点”,理由就在这个地方。斯大林说得好:“理论若不和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 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说到这里,认识运动就算完成了吗?我们的答复是完成了,又没有完成。社会的人们投 身于变革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实践中(不论是关于变革某一自然过程的实 践,或变革某一社会过程的实践),由于客观过程的反映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使得人们的 认识由感性的推移到了理性的,造成了大体上相应于该客观过程的法则性的思想、理论、计 划或方案,然后再应用这种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于该同一客观过程的实践,如果能够实 现预想的目的,即将预想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在同一过程的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 体上变为事实,那末,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例如,在变革自然的过程 中,某一工程计划的实现,某一科学假想的证实,某一器物的制成,某一农产的收获,在变 革社会过程中某一罢工的胜利,某一战争的胜利,某一教育计划的实现,都算实现了预想的 目的。然而一般说来,不论在变革自然或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们原定的思想、理论、计 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事,是很少的。这是因为从事变革现实的人们,常常受许 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到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 程度的限制(客观过程的方面及本质尚未充分暴露)。在这种情形之下,由于实践中发现前所未料的情况,因而部分地改变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的事是常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 是有的。即是说,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部分地或全部地不合于实际,部分错了 或全部错了的事,都是有的。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 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 想的结果。但是不管怎样,到了这种时候,人们对于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 识运动,算是完成了。 然而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没有完成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 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 应跟着推移和发展。依社会运动来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不但在于当自己的思想、理 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时须得善于改正,如同上面已经说到的,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 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 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 情况的变化。革命时期情况的变化是很急速的,如果革命党人的认识不能随之而急速变化, 就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然而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事是常有的,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受了许多社会条件的限制的缘 故。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 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 然停止在旧阶段。一切顽固党的思想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他们 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他们只知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了,企 图把它向后拉,开倒车。 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 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 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 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 相脱离为特征的。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不能不坚决反对这 些错误思想。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 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 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客观过程的发展是充满着矛盾 和斗争的发展,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 的运动,都或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 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 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 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 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 道理。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 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 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种根据科学认识而定下来的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在世界、在中国 均已到达了一个历史的时节--自有历史以来未曾有过的重大时节,这就是整个儿地推翻世 界和中国的黑暗面,把它们转变过来成为前所未有的光明世界。 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 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地球上已经有一 部分实行了这种改造,这就是苏联。他们还正在促进这种改造过程。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也 都正在或将要通过这样的改造过程。所谓被改造的客观世界,其中包括了一切反对改造的人 们,他们的被改造,须要通过强迫的阶段,然后才能进入自觉的阶段。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 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 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 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 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个人分类: 思想灵感|1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题(写给新年的诗歌)
swjyeah 2012-1-5 20:50
在生命的长河里,什么是最珍贵的? 每个人的回答注定了其特别的悲欢. 而我偏偏喜欢的是一切不虚伪的深沉的眷恋, 是一切不做作的热爱, 是一种无所强求的关怀. 无论,何时与何处,总有坚持伫立的依靠. 不是金钱,不是权势,不是绚烂. 我之所求,如哲人所言,"神会了解一切",那便足够. 即使在泥泞的荒野,也有淡淡的香气,笼罩在夜色的苍茫中. 寂寞中有深情的盼望,孤独中有不懈的光芒. 千古之诗词,被哪个温婉的少女吟唱? 一切奋斗是一种轮回,轮回就是一种奋斗. 破一切执着,留一份坦诚. 生命就是,智者的道和愚者的网. 一生,与道合一; 于是无私无我,而安然处一切境. 君子固穷,而勇猛精进. 精进而无执,得无穷趣味. 谁是望尽天涯路的人呢? 一切在绵延中累积, 那就是优雅的转机. ///////////////////// 附 李商隐的词,以况心意.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半瓶水咣当
hpyang 2012-1-5 09:24
女儿回来过寒假,周围的朋友邻居,还有学弟学妹们都来看她,和她了解MIT的情况。其中有人问,MIT出了那么多人才,是不是他们都很聪明?女儿回答说,“他们和我差不多,也和你们差不多。都是一般的人”。 还有人不死心,有没有个别的,特别特别的聪明。女儿说,有,但是,这样的人我们看不到。他们都是一头扎在书本里,或是在图书馆里,或是在实验室里,有成绩的人,我们是看不到的。 我就想,那些华人(从大陆出来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们,在他们成为院士以前,有几个人知道他们。倒是那些一瓶水不满,半瓶水咣当的人,本事没有多大,成天价在网上,吹牛掐架,捣鼓的震天响,论的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谁谁是一流的科学家。
3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特别的日子
热度 2 whitesun 2011-3-30 06:10
虽然昨天很忙,很累,而且也是1点多睡的,但是早上4点多就醒了,实在睡不着,硬等到5点半起来。整理一下思绪,计划办事的顺序等等。 今天也许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从此我将经历另一番科研工作,进入进行较高水平的研究工作的阶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今早9点第一次和合作者共同学习论文,这在2年前就开启的一项计划,然而今天才算真正开始执行。另外,今天也是我申请一个项目的关键时刻,要找各类人物签字,办成后意味着身份的转变。这2件事足以表明今天的特殊性。 特此留念。 2011.03.30 6:10
个人分类: 科研实践|339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