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选择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选择

相关日志

没有坚持,何谈成功!
热度 5 tshenbin 2015-8-28 10:06
很多人抱怨没能成功是因为“时运不济”,没有机会;亦或是悔恨当初做错了选择,没能把握住机会。是这样吗? 我们自己、甚至是一些所谓的成功学讲师,总是认为成功重在面对选择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有人认为在决定成功的因素中,“选择重于努力”。 事实真的如此吗?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自身经济学家在《开讲啦》曾经做过一个题为《经济人生》的演讲。他说在各自人生的发展大方向确立之后,就要“在这个大方向上消灭选择”,这样,“在明确大方向,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你突然会发现你的能量,你的才智比想象的高,你能干成很多自己以前认为干不成的事情。” 事实也是如此。 回首我们走过的路,每一个人生的路口、每一次面临所谓的机会,有多少人没有纠结、没有为了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寝食不安? 有的专家在研究领域成果突出、在圈内小有名气,于是识才爱才的有关部门要提拔重用、放到领导岗位。一边是驾轻路熟、基础深厚的业务领域,一边是胸中无数、不甚了了的管理岗位;一边是坚持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边是抓住就会平步青云手中有权;一边是曲高和寡享受寂寞,一边是杯斛交错前呼后拥……如何选择?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选择,孰优孰劣,多数根本无法判断。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所选择的,往往会成为最为艰难的,而你所放弃的,往往假以时日总会被臆想成更恰当的。这也就是多数人总在“吃后悔药”、悔不当初的原因。 而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每个选择都不会是直通成功的坦途,只有踏上去了,才知道个中的苦;而多数人看向别人的眼光,通常只发现成功的荣耀与光环,却少有人探究路上的辛劳与付出、坚守与磨难。 很多人惊羡传奇数学家张益唐在孪生素数领域取得的“惊世骇俗”的成就和获得的诸多奖项,却很少人知道这位年近六旬的数学家在 2013年以前所承受的磨难。2015年8月24日,在清华大学的《我的数学人生》演讲中, 张益唐先生 提到,在美国博士毕业以后曾经“很多年没找到工作,弄到最后,差不多沦落到街上要饭去了”。然而,在面临生活压力的时候,也就是凭着既没有向艰难的学术之路妥协、也没有向功名利禄屈服的坚守,才最终使他 在孪生素数猜想迈出革命性一步,成为享誉国际的数论成功者。 平心而论,在如今这样的太平时期,对大多数人来说,制约他们成功的不是没有机会,而是驻足于机会面前,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最终荒废于纠结中而失去靠近成功的机会罢了! 每个人面对选择时总会本能的试图趋利避害。问题的关键是形势的变化往往超越了人们的判断。在选择的时候,谁也无法说清到底哪一个更适合自己。而可供选择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容不得过多的权衡与犹豫。所以,以其纠结于孰优孰劣、 患得患失 ,不如 当机立断根据自己的 人生大方向作出选择,果断消灭那些虽然充满诱惑但背离理想的选项,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朝向目标的不断努力之上。 所谓祸福相倚,在既定的目标之下,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其相应的好。同时,每一个选择背后,也必然有其相应的坏。有时候,为了长远目标,甚至不得不放弃眼前牵绊前进步伐的利益。只有选择了自己真爱的、感兴趣的,才会坚守、才会为之持续 努力 。而坚持的越久、努力的越多,也就越接近成功! 当年林肯确定了从政的道路,在经历了企业倒闭、情人去世、11次竞选失败后,他终于从议员成为总统,而正是这种坚守、执著的精神,才使得他在废奴的路上取得了成功而名垂青史;试想如果当年张益唐在颠沛流离之时放弃了自己的数论,那很有可能美国的唐人街就只是又多了一个打工仔而已……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条路,生命有多久,这条路就有多长。但是,没有确定目标的人生不过是用生命来漫无目的的散步而已,只有终点而谈不上成功。人生路上多岔道,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要 没有站在分叉路口纠结、迷漫,而是 认准长远目标、作出适当选择,剩下的就是义无反顾的坚持向前——哪怕脚下的路可能崎岖、可能泥泞,只要向前,你也就接近成功了……
个人分类: 一样生活别样情|6481 次阅读|9 个评论
知天命之年也应该抓周
热度 1 liu005777 2015-7-30 09:57
——刘全稳 1 . 自三国时代起,抓周就已成为我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家庭聚会活动并一直持续至今,极具申遗价值。 早晨在我当回笼族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几十岁的自己离开原东家就要满一年了,应该有个活动志庆一下,于是想到了自己的小孩过周岁,顺理便想到了抓周。 我们家一般不过周年庆,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家原来一直很穷小孩多过不起养成了习惯。我小孩上小学时问我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每年都过周岁吃蛋糕?我给她讲,之所以人们要过周岁,是因为过去生活困难医不起、加上当时医疗水平低、医术差,小孩难以成活,一般人家都要给小孩过个满月、百日、周岁、十岁,庆贺孩子的健康成长。小孩过了十岁表示已经成活了也就没有必要再过周岁了。但是人到了六十岁,过了一甲子,很不容易,值得庆贺一下,在以后七十周岁、八十周岁等,每逢十、五等周岁,都是大喜事,因为一般人活不到这个年纪,也值得庆贺。小孩以此为内容写了我们家不给她过生日的作文,为此还被老师用来教育班上其他同学,不要总是要求父母每年都给自己过生日。 我的记忆中不仅只有我,兄弟姐妹几个都没有过过任何一个纪念日。拿什么过它?哪有心思过它?平常有件补丁叠补丁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衣服穿过每一天就不错了,如何再出新花样过个别样的生日?要说生日,那绝对只是在老娘的脑海里嘴巴上,当天若是记起了也只是说说而已——今天是谁谁的生日。 我的小孩就不同了,她出生在乌鲁木齐,从出生开始就是我姆妈带着。及至我的小孩过周岁,我的姆妈说什么现在不同以前了,一定要给羊羊抓个周,看看这个孙子未来会怎样。 我反对说乌鲁木齐不兴抓周,我姆妈说家里东西都有,又不需要借这借那,又没有亲戚礼到,又不用请客吃饭,抓个周怕什么?再说,抓周很灵验的。 想到自己没有给小孩洗过一次尿布,对姆妈的这个要求应该予以满足,再说也是为了自己的小孩,关键是姆妈说的也对,现在不同以往了。 在展开的折叠桌上,我们摆了玩具剪刀、算盘、笔、尺子、等等能体现工农兵商学各行当的物件,姆妈又特地从厨房拿来一根中间绑了红线绳的大葱,放到了桌子上。抓周开始前,请来了前湾(我姆妈称前一栋楼为前湾)与羊羊同龄的经常在一起的小朋友鹤鹤一家,我当摄影师,当小孩抓到什么的时候,我就摄下这一瞬。 当小孩举起那根大葱的时候,我的姆妈高兴而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夸她长大会有出息,会很聪明的。(此处省略若干字) 当一个人开始比较多地谈论自己的小孩如何如何的时候,那就是这个人开始变老了的时候。这点我清楚。 显然我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人系列。写抓周的初衷是为了什么呢? 2. 也许是因为我儿时没有做过抓周,我的智商与情商都发育得很晚,尤其是理想一直在变来变去,每到关键时候做出的选择总是与家人的期盼不同。 记忆中,我最先的理想是长大后学门手艺,当个瓦匠木匠篾匠什么的,有衣穿有饭吃就行了,因为我的法伯就是木匠师傅,法伯家比较富裕。所以,当上学时我也不肯上学,只是发现小朋友都上学去了自己没有玩伴了才穿着开裆裤上学的。上学后学了几个字就产生过想当个兵或当个老师什么的想法。 后来发现武汉来的知识青年女老师很漂亮,唱歌很好听,说话很迷人,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土,才懂得除了农村这世界上还有城市与大城市,尽管每天都与小朋友们玩“城乡”牌香烟壳做的纸三角。等到上高中时国家恢复高考、有了吃商品粮的女同学,才知道了“城乡”是什么,并且差别之大那么厉害。这时我的理想是一定要跳农门,否则,怎么能够消除之于我的城乡差别,娶个吃商品粮的姑娘? 高考失败了两次,按照家庭的实力和父母的期盼,我第一次考不上就应该回家务农,但我偏偏就是不干。第三次终于考取,按照家人与亲戚们的意见,我应该报湖北电力学校和沔阳师范,因为这两所学校我们有人相助,可我偏偏选择了广东石油学校。毕业分配的时候家人希望我到江汉油田,可我却选择了遥远的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如此让人摸不着头绪,难道真的是因为我小时候没有抓周的缘故? 我的老娘是一字不识的全文盲而非常迷信,家里人生病后的第一选择是问菩萨,尤其是她中年时一场跨时几个月全沔阳县各个医院都治不好疼得差点要了她命的病,最后竟然被天门县一个隐藏得较深的巫婆用一个鸡蛋一碗水诊断出病因并依嘱逐步治愈后,就更加迷信了。所以她非常相信祖宗留下道道,非常相信“娃(当地发音 á )看小时”之说,完全相信抓周活动能揭示人的一生走向。可是,她怎么当时就不给我们兄弟姊妹抓抓周呢? 按照我娘的说法,我之所以从广东到新疆再到四川再到广东,这样飘忽不定,都是儿时没有抓周定调的结果。 我姆妈说,羊羊小时候抓周就表现出了聪明,所以她就能够一路高升到国外去,你们小时候没有抓周,所以只能在国内混。我说难道国外就高?她说国外就是高,要不怎么叫西方,西方就是高,要不水怎么从西往东流,你哪时候见到过襄河里的水往西流了? 3. 今天我又给老姐打电话询问姆妈的身体状况,姐姐说姆妈记忆力下降很快,连自己的姆妈和儿子的名字都记不得了,怕是过不了今年。我说瞎说,至多也就是患个老年痴呆,一时半会不会要命。 我要老姐经常问老娘一些问题,以免她丧失记忆,到时候连我们都记不起来,比方说现在就替我问问老娘——我小时候抓周没有?没想到我姆妈说抓过。我问抓的是啥?姆妈想了一会说不记得了。我姐说抓个鬼的周,那时家里穷得像个鬼,哪有心思给你抓周。我说比我条件好的弟弟妹妹都没有抓过周,怎么可能为我抓周,给你和哥抓个周倒是有可能。 人家(土音g à )几十岁的人都可以补办一个结婚照,要不你就补一个抓周,我们也可以借机会还你一些人情。见我没头没脑提抓周这个事,我姐说。 你在鬼嚼(土音 jiăo ),哪有给大人抓周的,抓周都是小娃们的事。要是大人都可以抓周,你家的人情就负担不起了。我说。 可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如果真给我补办一次抓周,我会怎样选择我的余生爱好?这的确是个好问题。 比起无意识的婴儿抓周,我这五十多岁的人是有意识的,抓周时一定是挑选自己适应的东西。 小孩抓周寄托的是家人的期盼,五十多岁的人抓周更多寄托的是自己的期许。 小孩抓周表现的是个人无意思,集体有意识,而几十岁的人抓周则一定是大家都有意识与意思。 所以,我建议每个人在三十、四十、五十岁时分别抓周一次。这是未尝不可的事。抓周这事要真的申了遗,我看值得全民参与,兴许对拉动GDP 有所裨益。 4. 私下里,我盘算着真的来给自己抓一次周会是怎样的情况?摆在我面前的有很多可选择的东西: 有些话再不说就晚了 。是时候该果断地说出心里话了,要不等到像老娘那样大脑偏瘫、思维间断、吐字模糊时,就真的晚了。别人不明白你心中所想、所求、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又怎么会顺着你的思路走?既然有明确需要的人,给谁都是给,给有诉求的还会避免不必要的纷争产生。可以肯定,因为自己不明确,人生中一定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平常接受要谦虚谨慎、逢人只说三分话的教育多了,在为自己留余地、备后路、避压力的同时,也使自己缺失了很多奋斗的志气与目标、丧失了一些机会、留下了一些遗憾。比方说给自己喜欢的女孩递条子、再比方说那次单位组织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还有那次号召大家踊跃竞聘处级干部岗位等等,都是一次次机会,我如果也明确了、参与了,至少能在对方心里、组织部门和领导心中混个眼熟、留下印象,等下次有机会了就好办多了嘛。 有些事再不做就没用了 。其实每个人都是有自知之明的,有些事自己完全可以做到,偏偏看到别人不做,自己也放弃了,转头空使自己哀叹;有些事在自己决心“暴灯”的时候被别人捷足先登了,悔之晚矣;有些事完全可以先应承下来再慢慢攻克的,为此拒绝了很多资源与资本;有些事并不是非要专业人士做才行,自己也是可以做好的,如此下来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拓展;有些事仅仅是领导安排用来观察人的动机的,自己没有领会而应对失策,让人对自己捉摸不定的同时也没有很好地表现自己。 还存在该表的决心没有表 。对待部门、上级、同事、朋友、相好等等,只要是能够体现美好的东西、事件等,一定要勇敢地把决心表了。不要让人对自己雾里看花。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嘛,顶多就是丧失几天的功夫。 还有些想要做的事 。烟,酒,牌,麻将,游玩,耍弄,好吃,攀比等,好歹也都尝试过了。其实,一切还真是应验了老师说过的那句话——你花钱费时不辞辛苦地去,就是为了能说“你说的这个地方我去过”这句话。真的,人生在世都是在努力体会一切别人体会过的东西。真正搞原始创新的没有几个,搞原始创新?除非ta 儿时抓周抓到了空中楼阁。要不好些明星总要去体会抽的感觉?都是空虚时间太多了。 但是,我还是不想做一些事的,毕竟自己的能力有限,眼光不那么趋同,加上还存在一些任性。 5. 五十多的人,离开东家已经一年了。想抓周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一个人具有的选择很多的时候,就是他止步不前的开始。这句话我给自己的学生说过多次。五十多的我现在抓周就面临着这个问题,我面临的选择太多了,所以我该止步了。 放眼眼前的选择,我还想研究牛顿、爱因斯坦,我也想发发《自然》《科学》,当然我也想获诺贝尔奖、当院士,我还想当教育家、战略家。谁叫我儿时没有抓周呢?所以我强烈建议给婴儿抓周时不要放很多的东西,以免诱惑太多,让儿输在起跑线上。 五十岁的人抓周,因为面临退休,应该主抓三样,不要什么都要。一是抓保持心情愉快,我的校花师姐的座右铭 是 “开心每一天”,我的理解是一定要逆来顺受面对一切,否则何来每一天都开心?二是抓坚持锻炼身体,身体好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不好不仅给国家社会增添负担,重要的是给自己的亲人增加忧愁。三是抓培养退休后的爱好,一个人如果没有一样打发时间的爱好,退休时会很失落、退休后会很郁闷,已经抓到的东西没有物质条件享用,多没意思? 有位高人曾经对我说:有人退休十多年没干活了,居然评上了院士,竟然又分了办公室到办公室工作去了。这位高人说这话时刚退休,几年后他也步后尘当院士恢复工作了。我能不能因为沐浴了高人的指点而也能享受这一殊荣?我的余生还是可以为革命工作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有杨诺奖一半的补充工作年限也是可以的。 如果自古华山一条路只能选择一样,那就选择一个陪老婆好耍的项目吧,为了这跟了我便完全丧失了自我的老婆,把退休后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她吧。虽然买不起私家飞机但买个越野车还是可以的,开车到铁岭等大城市旅旅游看看古战场尝尝各地风味,不亦乐乎?
个人分类: 杂谈|3154 次阅读|2 个评论
用工业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热度 1 blato 2015-7-25 17:10
今天看新闻: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提出:用工业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http://news.sina.com.cn/c/2015-07-25/094032146553.shtml 看完视频后的直觉是:低效率的,传统的农业模式,将被抛弃,被历史淘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开始影响目前中国农业的发展。 以前,我对农业的基本认识是: 1、农业是国家的基本产业,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2、农业需要大规模的投入,而且产出周期长,回报率低。 3、农业的发展只可能有两条路:要么细分给国民,即个体农户;要么规模化,即农场、农业大户。前者,适应低水平的经济阶段,后者适合较发达的国民经济水平。 作为农业、种业一员,受总理提议的启发,今天又提出以下三个大的问题,几个小问题,供大家探讨: 一、关于现代种业 1、何谓“现代种业”? 2、“现代种业”是个什么样子的种业? 3、目前的种业,最应该改善种业的哪个部分,以接近“现代种业”? 4、目前的中国种业发展中的障碍有哪些?种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二、按照大家熟知的木桶理论: 5、农业是目前中国经济中最低的一块板,最致命的一块板吗? 6、种业是农业经济中最低的一块板吗? 7、育种是种业的最低一块板吗? 8、选择是育种过程中的最低一块板吗? 9、目前的遗传学理论能有效支撑选择育种吗? 10、目前的基因工程理论能有效支撑遗传学在育种中的应用吗? 三、关于育种: 11、育种确实有科学理论支撑,但目前的国内育种,是不是更多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12、育种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觉,大家有没有? 期待大家共同探讨!
1115 次阅读|1 个评论
写在毕业季——前路:因为“情怀”所以“任性”
热度 15 flysky97 2015-7-12 10:28
写在毕业季——前路:因为 “情怀” 所以 “任性” 文/齐云龙 前言: 人生没有彩排的机会!大多时候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这篇文字里写的是一个自以为是又“任性”的小人物的“情怀”…… 虽然,他并没有值得夸耀的成就! 但是,他会为自己对“情怀”的追求而内心坦然, 会因为自己执著的“任性”而无怨无悔…… 又是毕业季,升学,就业…… 站在十字路口,面对人生的选择,我们该何去何从? 你又会如何决定?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I4MDU2Mg==mid=209107220idx=1sn=b3c147bb6034661e4c8f3b705e12d8c1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写在毕业季——前路:因为 “情怀” 所以 “任性” 一、抉择 这是一个特别的季节:中考、高考、升学、就业、相遇、离别……这个季节有无数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走向各自不同的方向;这个季节又会有太多的回忆,太多的向往,太多的梦想,太多的迷惘…… 我们很多次重要的人生转折,都发生在这个季节 ! 我们往往并不能预料,是哪一个选择,悄然改变了我们的整个人生,而我们又该如何去选择? 我常把这个季节当作人生的驿站,每当这个时候,很多人在静下来会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五年前,我辞掉了工作,脱产在中科院乖乖做了三年苦行僧式的研究生……两年前的夏天,我没有继续做科研,也放弃了之前无数汗水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选择一个全新的开始!从玉泉路到了中科院的奥运村园区,做了一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配送员。 那时我加入的团队还名不见经传,而遗传所、动物所、微生物所等都有我的同学,也有我曾经担任过助教的老师,经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继续做科研?不继续科研后悔不后悔?有人暗露不屑,也有人羡慕我终于脱离苦海。圈内的朋友通常会觉得无所谓,而外面的朋友也会为我惋惜:你那么努力,那么优秀,为什么要离开科研呢?——这就 好 比是围城内外之别,或者人们总是会 觉得另 一座山的风光会更好…… 或许,对过去的不满足是我这一切选择的根源!今天,似乎可以这样来解释: 因为“情怀”所以“任性” ……我无法评价这样做是对是错,只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内心坦然,是否无怨无悔! 二、情怀 这是一个更加追求“情怀”的时代……对于 “ 情怀 ”,词典里这样解释:充满着某种激情的心境,而英文无论是“feeling”还是“affection”似乎都不足以表达其中意味,当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心有戚戚: 拥有一种高尚的心境,无论现实如何功利,你都能在心里有一个更诗意的世界,那个世界便是“情怀”…… “ 情怀 ”有时候会体现为“ 激情 ”但又不同于“激情”,“激情”通常只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或者冲动,迅猛、激烈,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而“情怀”则更在于 日积月累,细水长流 ,更体现人类生命的终极目标和追求…… “ 情怀 ”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可贵了呢?或许源于河南省实验中学老师顾少强颇有“情怀”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句彪炳史册的辞职理由。 散文集《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的作者、新生代美女作家 周冲 给出《 我为什么离开体制 》的原因,也是因为“情怀”! 中国科学院大学吴亮其副教授,将文学“情怀”倾于理科思维之内,前不久出了一份 “中科院年度最浪漫、最具 人文情怀 的期末考试卷”,引得坊间一片哗然…… “情怀” 有时候是对过去的怀念,而有时候却是对未来的向往;常常是对浪漫的幻想,对理想的追逐。对“情怀”的追求是因为一种心灵的自由,不拘于物,不拘于俗,甚至也不拘于那些复杂的心念。 对“ 情怀 ”的追求,更在乎个人的思想自由,在乎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乎自己内心世界的成就感,更深层次的还有对于不完美世界改变愿望…… 个人的小“情怀”,过去不为社会所重视,而没有个人“情怀”的人通常也不会有大爱,伟大的“情怀”更有对他人的关爱与怜悯之情,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没有“情怀”的人注定只是沽名钓誉之徒,只想满足一己之私!没有“情怀”的人注定无法毅然决然地为他人做出哪怕一点牺牲。 填报志愿,选择工作,我们通常都太在意别人的意见,太在意社会功利的标尺,有多少时候,我们 更 在意自己内心“情怀”的指引? 三、任性 “ 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也不是谁的替代品,更不是谁能退 而 求其次的选择。我只是我一个莫名开心又突然难过的疯子,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自己随心所欲,我不会按照任何人的想法去生活。” “ 任性 ” 一词,多指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原本多是贬义,在当今越来越强调 个性张扬 的时代里更侧重于 率性而为 ,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流行词之一。两会翻译张蕾将其为英文“ capricious ”,意为“ 变化无常的、变幻莫测的、多变的” 。但细细品味,其实在中文中别有味道: 有时候是轻松的调侃,有时候是幽默的自嘲,有时候是可爱的娇嗔,也有时候是美好的向往 。 这是一个更自由、开放、文明、多元的世界,应该允许以多种方式存在和生活,旁人不必多嘴多舌;这是一个更个性化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他人干涉,真正做回自己,不必为他人所累;生活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不必太在乎金钱和名利,人生还有一种价值,那就是生活得自由愉悦。 当下有多少人为名利所束缚,又有多少人为名利所累? 想一想,人生在世,无奈也好,难免也罢,吃了多少不想去吃的饭,见了多少不想见的人,做了多少不情愿的事,说了多少违心的话,又屈从于多少所谓的“潜规则”。很多时候,我们需要 “任性”,不带假面具,不忘初心,勇敢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 传统的教育,都是要我们隐忍,不可太“任性”,而这样又摧残了多少花样的年华?扼杀了多少天性? “任性”的人,也许是因为他们的世界有着某些不尽人意之处——可是,这个时代里绝大数人对着不如意的人生却选择了继续忍下去……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的追求是一种“任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放手也是一种“任性”;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狂傲是一种“任性”;“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书生意气也是一种“任性”;铁肩担道义、笑傲江湖是一种“任性”、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也是一种“任性”;快刀斩乱麻的决绝是一种“任性”、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坚持又何尝不是一种“任性”…… 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任性”! 四、代价 只有偶然成功和轻易得手才会燃起人们的虚荣心,而一个人在和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命运抗争中倒下去时却能显示他高尚的心灵。诗人有时也创作这种亘古以来一切悲剧中最壮美的悲剧,而生活却上千次创作了这样的悲剧。 与“ 情怀 ”和“ 任性 ”密切相联的是 理想与现实 !往往是理想很美好,而现实很残酷! “ 情怀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奢侈品”,并非每个人都有资格享受。为了“情怀”,可能需要放弃很多东西!想要“任性”,世界也不是由我们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对 人生“情怀”的追求,未必会让我们拥有华衣美食,香车豪宅,但是却给我们精神世界更大的自由!而这也许正是物欲横流的时代里知识分子最大的追求之一! 曾经有无数人在讨论,该不该去读硕士,读博士?尤其对于女孩子,经常有人会说,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这样的坚持是为了一种“ 情怀 ”,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看到近日“最牛博导”的毕业致辞,“娶妻当娶女博士”,似乎好多人可以扬眉吐气了…… ) 最近还流行“ 有钱就是任性 ”——而有钱与否或者幸福与否常常只是一个比较级!我们大多数人无非都是比上不足而比下有余!不甘平庸的生活,向往自由,追求成就感……似乎大家在这方面的“情怀”并无二致,只是作为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追求表现得比平常人更义无反顾、更加“ 任性 ”! 人生,大多时候都是平淡无奇,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却并没有看到别人的付出!追求“情怀”的“任性”,有时候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同样是顾少强,她放弃的是稳定的工作和众多亲朋好友的指责,还放弃了某个旅游公司高价的代言;周冲,也一样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原本让人羡慕的身份和地位…… “任性”代表着不墨守成规、不按部就班,敢于和过去的得到说再见,敢于把自己不断清零…… 追求个人“情怀”的“任性”,不是不顾及他人……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决定并有不同的选择。说走就走固然是一种洒脱,但在自由地释放自我的时候,同样需要考虑到他人,毕竟身处在这个社会网络中,我们个人的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他人……所以,对某些“情怀”的追求,甚至是我们牺牲自己,努力成就他人! 生活于斯世,无论富贵贫贱,年龄老幼,人们只有对未来充满激情,人生会更幸福!在某个时候,也会想起考研时、读研时曾经拼搏的那些日日夜夜,还会有些怀念! 在这两年里,我看惯了中科院研究所里节假日还在继续实验的忙碌、我看惯了配送人员冒着似火的骄阳或者刺骨的寒风为课题组送货,也看惯了各公司的业务人员晚上12点还在处理网上的订单…… 我感慨:能自由地追求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一种幸福!为了“情怀”的“任性”,才会无悔! 五、前路 究竟是做“大池塘里的’小鱼’”,还是“小池塘里的’大鱼’”?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而我的选择是,无论如何, 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一定要和优秀的人在一 起 ! 当周围都是为了梦想而打拼的人,你也会对未来充满激情! 我感到幸运的一点在于,这是一个每一刻都能让我体验到改变的团队,这是一个“每天都在上台阶”的团队……而他们常常都有着自己的“情怀”和“任性”: 陈太波——放弃了某公司高薪聘请,团队创立之初,独自挑起了营销推广的任务! 王晓芳——拿到中科院遗传所的博士学位,在团队成立之初便加入了CASMART; 任蜀豫——拿到中科院微生物所的博士学位,在团队成立之初便加入了CASMART; 程艳军——放弃了中科院遗传所的科研助理的工作,选择了挑战未知; 王静——中科院遗传所博士后出站后不畏别人的眼光,坦然地从配送开始做起; 唐航——中央财经大学MBA毕业后放弃高薪选择了不及原来薪水零头的工作,而加入CASMART; …… 这个团队里有年近花甲、退休后又加入CASMART依然活力四射的长者,也有初入职场、热情洋溢的青年才俊…… 有时候,很多人都不禁会有疑问,大家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你不进步,世界不会等你!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每一天都在燃烧着激情、梦想……我感到有幸的是,跳进来的是一个每天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行业,而恰恰又与科研密不可分……在风口浪尖之处,我更加深切地体验着世界的变幻! 如今,原本是从基因组所一个垃圾房做起的事业已经越来越大了,有谁能预料,未来这里不会是下一个奇迹? 人生当中,真正可以让我们选择的重大机会并不多!又是毕业季,又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挥手告别昨天,从这里出发,历经风雨,历经磨砺,人生终会有自己的辉煌。假如有一天你能重回原点,内心的世界一定比现在更精彩! 不破不立, 人在旅途,“痛才是经历,变才是命运,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有舍才会有得”。 放弃你不喜欢的人生角色,追逐内心的“情怀”,因为“情怀”的“任性”,才能更触到心灵自由的天空! 莫忘初心,没有“情怀”的人,他的心已死; 时光如电,已无年少轻狂,再不“任性”,我们就老了…… 近日,在网上看到清华才女颜宁和她的闺蜜李一诺合写的纪念文章,大概也是在暗示一种“情怀”。 所谓: 利禄诚可贵, 功名价更高; 若为情怀故, 二者皆可抛。 前路,也许荆棘丛生,但也必定花香满径……
个人分类: 人文|17244 次阅读|49 个评论
学术论文 - 地震动记录调整中反应谱控制周期及有效性分析2015
ChenboBlog 2015-7-7 12:27
地震动记录调整中反应谱控制周期及有效性分析 陈 波,徐超,温增平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 ) 地震动记录调整中反应谱控制周期及有效性分析_陈波.pdf 陈波,徐超,温增平. 地震动记录调整中反应谱控制周期及有效性分析 . 工程力学,2015,S1:1-10+26. 摘 要: 反应谱控制周期是调整地震动记录时拟合目标谱所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对此还缺乏统一的定量依据。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对不同周期对应的加速度反应谱向量与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讨论了对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有重要贡献的反应谱的周期特征,并引入反应谱形参数 R T1,T2 ,对 Sa(T1) 的控制作用进行解耦,最后结合大量的统计分析和归一化处理,建议了地震动记录调整中所需要控制的关键周期范围。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低层结构,结构基本周期已能基本满足要求;对于中高层结构, 0.2T1~2T1 是比较合适的控制周期范围。 关键词: 地震动调整;加速度反应谱;控制周期;相关性分析;谱形参数;解耦 注:本文系全国第23届结构工程会议获奖优秀论文,全文在2015年工程力学 增刊发表。该成果希望能在工程实践和地震动选波规范中得到应用。
5086 次阅读|0 个评论
难以界定的选择逻辑
热度 8 xuxfyuwp 2015-6-9 21:14
前两天在一次会议休息期间,与几位来自不同省份的代表谈论长江 “ 东方之星 ” 号沉船事件,一位来自天津的代表谈到一位亲戚家发生的事,这位亲戚为了让常年很少出门的父母能有机会出去看看,特意为他们买了船票,父母本不愿去,没经住劝说,难得出去一游,最终如期成行,但没能回来,这位亲戚现在后悔死了,如同是自己害死了父母。 另一位记不清是来自何地的代表接着话茬说,看来对待父母一定要顺着来,孝顺,孝顺,一要孝,二要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有 “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 ” 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老人有老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只要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千万别强求。这些事后的论断,听着似有些道理,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不太通了,显然这不应是顺从或不顺从的问题。 一位来自上海的代表则谈了另一相关事例,他的一家邻居老两口与另几个家庭的老人约好一起去游长江,买的也是这趟游轮的票,但被女儿知道了,从票价上看认为太便宜了,肯定条件和服务都不会好,担心父母受委屈,就没让去。由于老两口与其他几位老人是牌友,准备上船后一起打牌消磨时间,这家老人撤出了,另几家也随之放弃,最终规避了这场灾难,躲过一劫。这位邻居家的女儿无意间成了这几位老人的救星。 除了这些议论中谈到的事,在新闻报道中还可以读到一些场景,如有位儿子对失去父亲表示了深切的悔恨: “ 父亲一辈子为我活着,我却送他上了这条船。 ” 另一位年轻男子撕心裂肺地跪在地上哭喊着: “ 爸妈我错了,我不该让你们去玩的! ” 我能理解这些晚辈们的深切自责,但凭心而论,他们真有什么错吗?为父母创造些条件出门看看、四处走走又有哪里不对。即便老人们有些不适应、不情愿,儿女们的初衷也没有任何可被指责之处。我也为那位阻止了父母上这趟船参加旅游的女儿感到庆幸,虽非真有什么预感,但确实避免了几位老人遭遇灾难,而其中的情理逻辑却又不知该怎样解释。船票价格低,可以放弃不去,但绝不该因服务条件差一些而连安全也失去保障,这不该是做出选择的缘由。 对于以上叙事或报道所反映的实情,静心思考一下,无论是那些躲过此劫的万幸者,还是未能生还的遇难人,结局显然都是事先难以预料的。出门旅游,可以采用简朴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优质条件,甚至享受豪华设施,这仅是在价格成本上有所差别,而不应因此而降低生命安全的底线。若在这一基本保障方面有任何松动,无疑应被一票否决,不存在选择的余地。 鉴于此,在这一令世人震惊的事件中,对于事先做出的任何选择及面对最终发生的结局,情感上的表达都可理解,但对错的论断则难以做出。旅游不是探险,不能在安全上赌运气,本是不该发生的灾难,又如何界定选择的逻辑呢?
个人分类: 杂感|5007 次阅读|7 个评论
选择能力:个人进步的一个标志
热度 1 lvnaiji 2015-6-9 10:07
吕乃基 博主 选择权: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一文不仅被授予小红花,而且出乎意料地置顶,感谢编辑mm,这也是“选择”。 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是给予个人以更大的选择空间,然而反过来说,选择权越大,对个人的要求也就越高:你,会选择吗?如果说个人思索拥有的选择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那么,选择能力就是进步的社会对其中的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个人进步的一个标志。 首先,选择就是价值判断,在众多选项中取舍,不外乎长远还是眼前,全局还是局部,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选择具有标准,最低标准是不能违背底线,最高标准是与社会的进步乃至终极关怀相一致。其次,选择要考虑可行性,这就是计算,在轻重缓急间按收益代价(风险)比排序。本文不讨论价值判断,仅涉及“计算”。计算的涉及面同样面广且复杂,有待逐一细察。 此处的难度之一是信息。当事人要做出看来正确的选择,必须要有充分的信息。可是,何为“充分”,是否就是多多益善?在认识上似乎可以这么说,然而在行动上就未必。信息越多,找到精确解就越难。这就提示,在认识和实践中的信息适度问题:信息不足无法认识,信息过度难以行动。 要是在菜场设一大屏幕,列出本菜场当日100种菜的价格、产地、含铁、含硒、含维生素ABCD、含某某因子(源于广告词),是否转基因,用没用农药,残留期多长,运输价几何,如此云云,而且与股市一样在滚动之中。买菜的老太太当即晕倒在大屏幕前…… 选择,是特定主体在特定语境下的判断和能力。一方面,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具有特定目的的实践活动是处于特定语境之下,或时过境迁,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由这一特定的目的回过头来设定认识的时空和范围。各位做课题写文章,资料既多多益善,又适可而止。不同的实践目的,对信息具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战场上,高级指挥官把握全局,需要的是宏观信息,而一个深入敌后的侦察员需要了解当地气候和地形等诸多细节。中央领导高瞻远瞩,顶层设计;村干部事无巨细,家长里短。 这就是分形(参见 教育中的分形 )。处于那一级的分形,就需要相应的信息,这就是信息适度。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516 次阅读|2 个评论
面对气候变暖应做无悔选择
热度 11 xuxfyuwp 2015-4-14 20:40
  前不久在一次科技期刊的审稿会上,有篇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文章引起了编委们的关注,文章来自国外,对气候变化持完全否定意见,不承认目前存在气候变暖问题。为了能以适当的方式回应,专家们用了较多时间讨论。   到底该如何看待气候变化这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的总体意见应该说是基本一致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争议,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治、经济等领域,都能听到不同的声音。该如何对待这些争议,在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又该如何采取恰当的行动,是值得探讨的。   讨论中,丑纪范院士最后发表的一段话,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丑院士谈到,为了研判气候变化问题,他曾与相关专家讨论过,有些问题确实还很难说搞清楚了。为此,前些年他曾专门向资深气象学家叶笃正院士请教过,问他怎么看。叶先生当时谈了三点意见,应该说很到位,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叶先生的意见是:全球气候变暖是事实,用不着过多争论,如不是做专门研究,不必去细抠那些变化曲线上的具体数字,有些预测模式也未必可靠,仅凭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感觉,依据可以看到的事实,如持续出现的暖冬,冰川大面积退缩、融化等,就可以做出判定;   变暖原因有可能是人为造成的,工业化过程中向大气排放了那么多温室气体,怎么会没有影响呢?但是否完全归结为人类影响,人类影响的因素占比有多大,存在着不确定性,历史上也出现过气温升高的阶段,有些事实我们可能并没有观测到,机理也尚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是该如何行动。既然存在气候变暖是人类活动影响的可能,我们就应该负责任地去应对,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出无悔的选择。如果将来有人证明变暖主要不是人类影响的,我们采取减排措施,改善了能源结构,调整了产业布局,优化了发展模式,即便付出了一定代价,也不算错。若确实是人类的问题,我们现在不作为,出现了难以挽回的后果,则后悔都来不及。   这几条意见表达很清晰,并不高深,属于简单道理,但点出了处理气候变化问题的合理选择。既然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环境的未来存在长远的不利影响,我们掌握了变暖的事实,虽然对其原因尚不能完全确定,总要做出行动的选择。该怎样选择?考虑到目前科学界的主流意见,也关注到不同看法的存在,结论是要积极应对,宁可信其有,对未来负责,将来不后悔。“无悔”是点睛之笔,以简驭繁,体现了科学大家思考问题的智慧和负责的精神。 《人民日报》 2015-04-11
个人分类: 文章|4111 次阅读|15 个评论
做好自己比作出正确的选择更重要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5-3-30 09:42
做好自己比作出正确的选择更重要 蒋继平 2015 年 3 月 29 日 人生面临着很多选择, 比如说, 上哪所大学,读什麽专业, 大学毕业是工作还是继续读研。 面对这些选择, 有的人很纠缠, 往往举棋不定, 难以做出果断的决定。 当然, 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 认真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和身处的环境, 然后根据这些分析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对人生的成败是很重要的。 不过, 从我个人的经历和感悟来说, 做好自己比作出正确的选择更重要。 1977 年, 中国在文革后首次恢复全国高考,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新中国历史竞争最为激烈的高考。 我当时一共填了三所大学, 分别是,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和南京工程学院, 还有第四志愿是随国家分派。结果, 因为考试意外失利, 我没有到达以上三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被分派到南京农学院植保系。 当我拿到这个录取通知书的时候, 我内心有两个打算, 一是去南农报到,将来做一个有知识的农民; 二是不去南农, 明年再考,争取进综合性名牌大学。 我有第二个打算是因为我知道我自己的实力, 我那次考试失利完全因为考试的前夜和连续几天的生活环境实在恶劣,我的床正好面对一个破门的大缝,寒冷的冬风整夜地吹向我的身体, 冻得我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在这种几夜没有睡眠的情况下, 我平时最拿手的物理和数学的解题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 考试成绩不理想, 但是, 还是达到了进入南农的标准, 而且据说是高于南农的平均数。 不过, 后来想想, 自己已经年纪大了, 而且如何能够保证明年一定能够靠出高分呢。 所以, 我还是怀着不情愿的心情去南农报到了。 这个无奈的选择决定我一辈子的职业命运, 一个终身与农业结缘的人生。 大学毕业, 因为我的表现和成绩还算可以, 所以, 系里的有些教授和同学都鼓励我考研, 他们中的一位几乎给我预先留了一个研究生的位子。 结果我自己分析我的处境, 认为年记已经不小, 是成家立业的时候了, 读了研究生,必定会影响到结婚生子的时间。 所以, 这次是我自己主动选择放弃考研。 到了杭州, 我面临出国留学还是留在所内当一个中层领导(系主任的职位)的选择。 我又认真地分析了我的优缺点, 认为我的个性才能非常不适合当领导, 但是非常适合做科研。 所以, 我断然拒绝当领导, 而积极准备出国留学。 后来, 经过非常艰苦的努力, 终于实现出国留学的愿望。 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 我面临更多的选择, 尤其是获得了洛克菲勒奖学金后, 许多同学和教授都劝我重新选择专业和导师。 因为我的专业课题实在古老没有前途, 加上我学的真菌学对于中国学生是加倍的困难。 我在真菌学课程上花了几倍于生物化学的时间, 结果我在真菌学上得到的 B-, 而生物化学是 A. 鉴于这样的原因, 我发现一些中国学者纷纷从农学专业转向电脑和其他专业。 面对这样的机遇, 我选择了坚持下去的道路。 获得博士学位后, 我在应聘中一直一帆风顺, 从来没有被要求作应聘报告和面试,而且, 面临几个招聘单位的青睐,对于这样的选择机遇, 我很少考虑自己的利益, 只是把重点放在可以使我发挥才能价值的方面。 从已经走过的人生道路来看, 我深深感到, 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固然重要, 但是, 在做出了选择后, 坚持做好自己才是最关键和重要的因素。 只要你能做到真正地做好自己, 即使当时的选择不理想, 还是能够做出相应的成就和贡献的。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3050 次阅读|6 个评论
选择
热度 4 wangdh 2015-2-27 12:54
选择 (王德华) 看到朋友微信上的一句话: You make your choices and you live with them,and in the end you are those choices . 就是说,人生在世,很多事情,很多时候,你需要做出选择,你必须做出选择。你一旦做出选择,你就需要带着她们继续生活。最终,你的人生就是那些选择。或者说,你的那些选择,组成了你的人生。 还看到一句话: We can't always choose our circumstances, butwe can choose how we handle them . 意思是我们不能总是幸运能够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但是我们有能力选择如何面对所处的环境。 动物行为学研究表明,行为决策是有生物学基础的,有进化基础的。人类在各种条件下做出的决定,应该也是有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基础的。祖先经历的环境变化,经历的生活磨难,会在我们的血脉里留下痕迹。贫乏的生活经历,对于生存没有多少帮助。丰富的经历,冒险的经历,极端环境的挑战,只要能够活下来,就会积累了生存的技能。 想起电影 《妙笔生花》( The Words )里也有一句相似的话,是一位由于丢失自己酷爱的书稿、失去女儿、失去妻子家庭而贫困潦倒的老者对因剽窃了这位老者的书稿而正如日中天的一位年轻人说的: “ We all make choices in life. The hard thing is to live with them . ” 意思是, 我们在一生中都会做出很多选择。带着这些选择继续生活,才是人生中最难的事情。 ” 能够面对自己的选择,能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确实是需要点勇气的。所谓的敢做敢当。一直能够做到从容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就应该算是完美的人生,没有成果和失败之说,只有丰富满足和缺憾可怜之别。 毫无疑问,人的一生会有很多选择。我们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心境下,不同的眼界下,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做出不同的选择。在有很多种选择的时候,要做出选择是很难的事情,有时候很折磨人。很多时候,当没有任何选择的时候,更是很痛苦的事情,需要强大的心理和实力去面对。经历过极端,一切就是平常。 人们没法选择什么时机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法选择来到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那是父母的事情,是他们的选择。没有生活能力的时候,也无法自己决策一些事情,进幼儿园,背起书包开始上学,基本都是父母和老师给代为决策和选择。所以,小孩子盼着快点长大,盼着能够自己选择的那一天的道理。 终于,你开始了自己的选择。你选择了读研。你选择了经商。你选择了做科学。你选择了你的伴侣。你选择了你的各种类型的朋友。你选择了你的后代什么时候来到人间。 在大自然中,一个生物体的命运受自然选择的限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简单理解就是天择,最适者生存。生存是需要技能的。技能,有遗传的部分,有学习的部分。 还是电影《妙笔生花》中那位老者的话: “ 我们在一生中都会做出很多选择。带着这些选择继续生活,才是人生中最难的事情。 ” 个人是这样。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10656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中国要不要走美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5-2-23 00:32
中国要不要走美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蒋继平 2015 年 2 月 22 日星期日 在我以前写的 和 的两篇博文的评论中, 有的读者要求我谈谈对中国农业的看法, 尤其是要我分析一下中国是否应该走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今天利用周末的个人时间, 简单概要地来发表一下个人的浅见。 大家一定懂得, 在进行一项选择或者决定的时候, 一定会遇到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子。我们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首先受到个人意识的影响。 这个个人意识就是主观的因子。一般来说, 个人意识的选择通常是建立在客观条件上的。 对于中国是否应该走美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样的问题, 我们同样面临主观和客观两个要素。 由于博文的篇幅关系,我这篇博文先谈主观方面的内容。所以, 我的话题是 { 中国要不要走美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 对于这个问题, 我认为最好的答案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世界大势来进行相应的分析探讨。 首先, 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现代化为人类带来高效率, 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正确道路。 因而,中国走现代化之路, 当然包括农业,是顺应世界潮流,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 其次, 中国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国情有点特殊, 人口多, 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 人均可耕地面积更加有限。 这与美国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因而, 现在的中国农民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很小, 单家独户的农作方式是中国农业的主流。 因为这种小规模经营的方式生产效益低下 ,加上农产品的收入不高, 所以,农民仅依靠农业收入来维持生存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农村的结构改革,改变单家独户的小农经营方式, 向现代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这是社会趋势所迫。与其被动地应对这种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不如主动地引导这种改革。 鉴于这样的认知, 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没有其他选择的选择。 再者,由于中国政府实行一胎化人口政策, 中国社会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时代, 农村的青年人一部分上大学进城, 一部分作为农民工进城打工, 剩下的农动力不足, 很难应对艰苦的田间劳作。 因而,进行适当的机械化和规模化运作是符合农村实际的, 也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的一个必要措施。 这是要走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必要前提。 最后, 农民的过度分散经营导致政府部门很难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 这个结果非常严重。 个体农民很难掌握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 由于中国的农民数量巨大, 要对这样的庞大的群体进行有效的监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中国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就成了当前社会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食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代规模化经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是对全体中国人民有益的一个选择。 有了上面的分析, 我们很容易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中国一定要走美国式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不过, 中国能不能照搬美国的农业模式? 对于这个问题, 我将在下一篇博文中与大家一起探讨。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5143 次阅读|3 个评论
既然选择了,就需面对
liangh610 2015-1-25 10:54
每天从一教中间的楼梯走上六楼的实验室,有时就会想,每天都重复相同的动作,相同的事情,通过并不明亮的楼梯,转几个来回走上六楼的实验室,大部分的时间都坐在实验室面对着电脑,太阳从实验室窗户的一边走到另一边,直到消失,再下楼回家,这就是我的人生吗。 今天从家里出来,无意间又想到这个问题,似乎有了些答案。既然你选择了这种生活(不管是你选择了生活,还是生活选择了你),你就必须面对(也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如果不喜欢,你可以换一种生活,这无关乎这种工作本身。因为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科研或是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这样,每天70%-80%的时间都是在电脑旁,或是查资料,或是写文章,它不可能让你每天跑跑颠颠,东游西逛。如果你说你喜欢旅游,你的理想就是环游世界,那你干嘛不去做一个旅行家或是摄影师什么的。如果你坐不住板凳,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你换一个工作。 所以对于你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可单调、无味的,同时也不要总想入非非想着怎么改变,怎么奇特。它不可能给你成百上亿的身价,给你无求的时间让你周游世界,这些都不是这种工作的属性,看清这一点,或许能让自己更释然与沉静一些。 至于如何找到那个适合、又让你此生乐此不疲的事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这里暂不讨论。
个人分类: 个人心得|2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您有能力获得博学位但会主动放弃吗?
热度 21 jiangjiping 2015-1-2 01:06
当您有能力获得博学位但会主动放弃吗? 蒋继平 2015 年 1 月 1 日 今天是 2015 年 新年第一天, 放假休息在家,利用个人的业余时间来谈谈个人最近面临的一些困惑。 在谈论这个话题前, 首先祝各位读者新年幸福快乐, 吉祥如意! 前几天儿子和女儿回家和我们欢度圣诞节。我们确实过了一个非常和谐美好的节日。 在此期间, 我们谈到了女儿大学毕业后的选择问题。 我们一边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 慢慢地享受着桌上的美食。我首先提出了这个话题, 我问女儿今年五月底大学毕业后将何去何从? 女儿以她一贯的文静但是比较自信的神态有条有理地跟我们简要地介绍了她目前面临的处境。她说她目前有三个选择: 第一, 今天( 2014 年 12 月 29 )已经接到一家私人公司的电话录取通知。 她给了一个具体的数字, 我根据她提供的数字, 到网上查找这个工资在美国的相对水平。 根据网上的信息, 这家公司给我女儿提供的工资待遇相当于美国正教授( Full Professor )的平均中位数工资( Average Median salary )。 这个平均中位数意思是, 拿到这个工资, 意味着有一半的正教授的工资低于这个数字, 有一半的正教授的工资高于这个数字。当然, 这里的平均数是包括各个专业的, 也是全国范围的。 第二, 一个顶级国家实验室让她做在职研究生。具体地来说,这家实验室给她一份工作, 与此同时, 为她提供读研究生的一切费用。但是, 工资只有那家私人公司的 2/3 。顺便说一下, 这家实验室的保密程序很严密,进了这家实验室, 与外界的交流很受限制, 而且本身在实验室的行为也很受限制。她对这家实验室比较了解是因为她在一年前的暑期实习中在那里实习了两个月。 第三, 攻读博士学位。 女儿说她学校的一些教授认为她一定有能力获得博士学位, 所以, 只要她愿意,她可以很容易申请到读博士的资格。 当我听了女儿的回答(汇报), 我继续问她有没有申请读博士, 或者说, 有没有教授已经同意让她读博士。 她有些为难地表示, 已经有一位教授有意收她为研究生, 但是, 她不太感兴趣。 原因有两个: 1 。 这个教授只能提供一半的学费, 另一半要靠她自己来承担。 2 。 这个教授是本校的职工,而本校的一些其他教授认为,读研究生不应该选择本校的教授, 应该换一所大学。 但是, 更为重要的是, 她对读博士没有多少兴趣, 所以, 她一直没有主动申请。 根据女儿提供的信息, 我们三人(她妈, 她哥和我)互相讨论应该选择哪一项。 作为父亲, 一家之长,他们当然非常尊重我的看法, 所以, 他们都希望我谈谈看法。 我如实道出我的心里话。 我说:“要是仅从经济上来考虑, 那么, 读不读博士确实无关紧要, 但是, 学位是一个人身份的标记, 是金钱不能衡量的东西。 所以, 要是我的话, 我会选择继续读博士, 而且要趁年轻, 到年纪大了, 读书就比较困难。” 因为我一向实行民主平等的作风, 在家中也是如此, 所以, 我很希望听听儿子的想法。 这是因为他在美国长大, 受的是美国的教育, 平时的工作环境都是西方文化背景。 因而, 我要儿子谈谈他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儿子说:“在美国, 尤其是从事工程专业的( Engineering ),一般不重视雇员的学位, 而着重个人的能力, 才能是第一位的,工作成效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是提薪晋级的唯一依据。 只有大学的教授, 明确需要博士学位, 还有职业医生, 不但必须具有高等学位, 还要有行业执照。 ” 儿子的回答巧妙地回避了与我的直接对抗, 侧面地鼓励她的妹妹选择那家私人公司 。 她的妈妈在这件事上与我一样感到困惑, 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凡事都希望十全十美。 可是,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 所以, 所有的选择都有利也有弊,关键是两者相权的问题。 好了, 由于篇幅关系, 我不多说了。 到今天为止,我们一家人还没有达成共识, 当然, 女儿她自己的选择是最关键的。 不过, 她只有不到 10 天的时间来作出关系她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决定。 这是因为那家私人公司要她在两个星期内作出答复。 敬爱的各位读者, 要是您具有获得博士学位的能力和机会, 您会主动放弃吗? 希望好心的读者分享你们的观点, 谢谢!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3380 次阅读|44 个评论
就业建议(后篇)——有关导师选择
热度 2 iceburg 2014-12-25 20:37
在谈论导师之前, 先科 普下科院的总体氛围。中科院既然敢号称 中国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 ,那自然不会只限于口头上宣传,在实践中也基本沿着科研这条路在运行,或者说也只走科研这条路,对国家层面的方针、对学生的就业则视而不见,也对导师自身的品德以及素养很少涉及。这也是为何好多同学在呼吁就业环境的改善,好多院士则在呼吁好多优秀毕业生为啥不继续搞科研等等,这些原因我想大家或许懂的。 科院导师一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对待导师,有些同学很快乐,而更多的同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说的你的导师有问题,我说我导师更BT,俨然在比谁的导师更极品这一问题,当然也不排除学生自己的因素,所以,在科院的话我建议大家有这样一种乐观态度, 幸福是需要对比的 ,你们只需找到一个更悲催的存在,然后就会感受到,嗯!原来自己的导师不是最差啊,这样你几年的硕博生涯就会快乐很多。而之所以导师篇在我毕业后三个月才出台,也是因为我需要酝酿些情绪,从我之前导师的BT残虐中缓口气,从而让我的描述趋向客观,不再带有一些所谓的感情倾向。 基于学术能力和个人魅力,从个人角度给科院的导师划分为四类,分类的形成自然是借鉴我所接触到的研究员,但最终成文毕竟是经过提炼与升华,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同时声明,ABCD本身不代表任何排序,只能说不同类型的同学适合不同类型的导师。 1)A类导师——不可多得的人生导师 泛泛来讲,A类导师是大多数同学的首选,他们学术思维活跃,科研能力强大,同时对学生负责,人格完善;他们有超强的学术能力和人脉资源,对诸位同学的未来同样充满助力,是不可多得的人生导师。这样的导师不仅可以指明学术前沿和研究方向,同样可以拨开未来人生的迷雾,让大家在迷茫中寻找到希望,但受限于科院系统本身制约,此类导师大多醉心科研,生活层面稍微缺乏色彩,适合那些对学术有着无限追求,同时追求自身品格提高的同学选择。 2)B类导师——充满挑战的良师益友 理论上,B类导师是性情中人,性格中有些高傲以及些许书生气,生活中充满激情与挑战,多是那些年轻导师,这些导师多有国外背景,科研能力强大,在跟随科研的路上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守候,所以在情绪方面会存在一些难题,但此类导师同样关注生活,毕竟年轻,更多的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但也充满挑战。无疑,个人是倾向于选择这样的导师,不仅有合理的学术交流,同样有思想碰撞,在科研中充满生活气息,期待那些时刻不忘激励自己,同时有着积极生活态度的同学选择。 3)C类导师——保驾护航的优秀平台 C类导师在科院比较普遍,虽然学术能力一般,但可以提供给学生任何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学生保驾护航,此类资源如果利用恰当,大家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科研训练(毕竟AB类导师很多指导也是有限),同时提高了自己科研方面的综合素质,诸如基金申请、项目申报、会议组织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安心科研的话,诸位同学的成就同样显著,这样的导师,适合那些学术能力平稳,自控能力强,同时对未来有自己规划的同学选择。 4)D类导师——心理韧性的绝佳陪练 D类导师在科院属于奇葩类的存在,有些同学动辄把自己的B类导师归为极品导师,那是你们没认识到D类导师的存在。当然此类导师也并非一无是处,那些期待突破自己,期待提高人生难度,提高自己内心坚韧度的同学可以选择,因为你从此类导师手下毕业后,此后哪里都是天堂。 无论如何,选择完导师之后,科研素养以及就业选择还是看个人,不管诸位同学选择留在科院还是去其他高校,如果有能力,希望你们能成为A或B类导师,如果没有能力,也希望你们能成为C类导师,能很好的为以后的学生保驾护航,提高科院的存在感和认同感。 原帖可见我在百度贴吧首发的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3344340193
个人分类: 观点荟萃|3050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研道路何去何从?
热度 6 xin 2014-11-20 20:06
自然基金失败以来,先后遭遇陆先生驾鹤西归,博士后六年终成正果,教学上诸多不顺等事情。近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反省自己,不断地思考科研何去何从,彷徨挣扎、痛苦不已。今日,茅塞顿开,一身轻松,一吐为快。 痛苦源自哪里?痛苦源于对别人有过高的期待;痛苦源于对人心的揣测,交际上的紧张;痛苦源于急于求成,心气太高,现实与理想落差太大;痛苦源于对自己,对环境缺乏客观认识,过于主观和幼稚化;痛苦源于将自己的希望与梦想,生硬的与别人捆绑;痛苦源于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痛苦源于得不到、已失去;痛苦源于主观思考太多,顾虑太多,心事重重,终日惶恐。总之,牵挂太多,顾虑太多,过得不自在,活得不潇洒。 从今天开始,在科研上,我要做个逍遥派。不再苦恼于科研方向,也不再疲于跟风。从今天开始,我喜欢做什么研究,就做什么研究,我行我素,无牵无挂。从今天开始,只做现实的、可做的科研。不要再勉强自己、难为自己。从今天开始,要将科研当做一个乐意参与、乐在其中的游戏。如果感到累,感到无趣,就索性放弃,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到兴奋的东西研究。 从今天开始,只做那些我认为有意义的研究。生命有限,而可做的研究实在太多。因此,我要选择那些我认为最重要的、最有趣、最有价值的研究。不在因为科研道路而烦恼,也不要为科研的硬件和软件而困惑。从今天开始,要将科研当成一种爱好,当成一种乐趣,一种随心所欲的、自我陶醉的、自我认为高尚的事情去做。要尽量的摆脱小我的功利,尽量的保留科学研究的自然纯真。 要以好奇心为驱动力,以自然美好和国家需求为出发点,基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科研经验积累,选择那些认为重要的、有趣的、当前能做的、可做的事情,不急不躁、坚持不懈,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带着简单与朴素的心情,充满乐趣地开展研究。 希望未来的科研道路是一个自主选择的道路,希望自己能有所收获,也希望自己能以文会友,收获知己和朋友,慰藉单调、乏味,却也不乏挑战、兴奋的生活。科研道路要遵从自然而然,不要刻意去设计,要勇于面对未来。要不怕失败,不怕牺牲,要愿意付出时间,愿意接受自主选择所带来的可能的失败,以及失败所带来的一切后果。 从今天开始,要从自己的主观出发,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出发,选择自己能做的事情。从今天开始,只做自己最渴望做的事情,那些自己感兴趣、有好奇心的事情。从今天开始,也要适当的选择挑战,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避免过于依靠经验而去科研。我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心,拓宽自己的视野。要始终保持好奇心,让自己生活充满乐趣、惊喜和挑战。 从今天开始,我要感恩所经历的事情,所遭遇的人。从今天开始,不要再有怨言,更不要有抱怨。要理性的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工作,避免情绪化。从今天开始,努力的做好自己,努力的做好科研,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科研生命负责。从今天开始,将不快深埋内心,要以笑脸迎人,不断输出正能量,感染身边的人,感动自己。 从今天开始,心里的雾霾散尽,金色的阳光照耀内心。从今天开始,我要过朴素的、简单的生活,与自己的学生和孩子,生活在阳光下,自然中,做一个简单的、幸福的人。 后记:写完之后,感觉我写的可能太肤浅了。青年教师如何确定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如何长期坚持某个领域做下去。青年教师如何融入团队和集体,如何展开自己的科研活动。感觉这是一个大问题,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不仅是我个人工作以来长期面临的难题,其实,这可能代表了一个群体的困惑。如果您有什么见解,请您拍砖,畅所欲言。
4285 次阅读|24 个评论
选择读博的时候,你了解吗?
热度 61 LUNAone 2014-10-26 05:17
读博士真的是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在国内读博。面临毕业,生存两大压力,首先是毕业,现在国内博士生毕业都要求有SCI论文,每天出了各种工程项目要忙还得想着发论文。焦头烂额自然不说,年纪轻轻的女孩子,头发一大把一大把的掉得吓人,很多男生也早早的谢顶。其次就是生存,国内的博士生地位相当尴尬,算不上工作,因为工资实在是很低,像中科院这种高一点的地方也才2000+,更不说某些高校的了实在低的吓人,往往博士生还一大把年纪。 说到这个,我至今很纳闷为啥国内这么多人读博士,我自己当初也是没想清楚贸然就选择了硕博连读,自己对自己的专业还不了解,更谈不上热爱,我就选择了这个要自己投入五年或者更长青春年华的方向。我想很多其他的博士研究生也是这个情况吧,特别是硕博连读的同学。后来想反悔都不能反悔了,处于一很尴尬的境地,想转硕需要4年的时间,想继续读,做着自己都不喜欢,不能说服自己付出激情的事情实在是很痛苦的过程,想考研重头再来,貌似时间成本又太高。我们的基本教育,本科教育都没有把我们教育成对自己未来有想法,有思考,有规划的人,至少学校没有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引导,这是教育很失败的地方。今天碰到一个小姑娘,高中毕业就来法国念本科,跟我说道学校的每个假期都会要求学生参与一个蓝领和自己专业相关方向的实习,以便了解自己方向和其他方向的区别,有助于学生在大三大四的时候选择自己专业的时候能够清楚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值得中国教育学习的地方,让学生是在理解自己选择的意义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应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规划是非常意义重大的吧。 另外,我发现我身边的好多博士都越读越懒了。好多当然看着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师兄师姐们最后都读得没有啥想法了。我记得我刚刚选择硕博连读的时候,虽然还不清楚自己做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可是我还是满腔热血的,误以为自己智商很高,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就是到如今,我也想着自己毕业后能做点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可是我身边的好多博士,当然不是全部,就想着混个博士毕业,然后去个高校当老师,因为当老师有假期。然后去跟本科生讲课,讲的课也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没有一点关系。可是刚刚去学校的青年教师,工资那么低,也没有太多的启动资金让你继续做科研。感觉几年的辛苦专研究为了最后那一张博士文凭。 在法国这段时间,也认识了很多在国外读博士的中国同学,感觉他们比国内的博士同学幸福好多好多。首先,法国的博士生是工作,因此他们享受与其他职工一样的五险一金等保险和福利。另外他们工作没有期刊论文要求,也很少有博士延期毕业的说法,往往一个博士会跟着一个专门博士课题做,课题项目的经费是3年的,项目结题,博士就可以毕业了,没有特别多的要求。不过感这里的博士研究生做事都好慢好慢啊,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很轻松惬意的样子。这点很不解,可能跟文化氛围差异的原因有关吧。这里的很多人都很清闲,去个商店,门卫都会跟你简单聊聊和问候。相反,国内的上班的人,大多都很忙,也没有心思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猜测现今世风日下,世态炎凉也许跟人们太忙有关。不过法国的治安也不是太好,很多抢包包的。有意思的是他们这里常常举行游行,包括这种黑户,天天嚷着要权力,政府也挺包容的。哎,跑偏题了。不过我总希望我自己,我身边的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能够都找到自己喜欢事情,并且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过程中,自己的付出能给社会,给自己带来应有的价值。
34801 次阅读|75 个评论
幸福和痛苦属于个人的选择
jiangjiping 2014-7-28 05:46
幸福和痛苦属于个人的选择 蒋继平 2014 年 7 月 27 日 托尔斯坦有一句名言: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的这句话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言, 是因为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从而产生共鸣。 我今天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对托尔斯坦的名言进行一点变动应用。 我要说的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幸与不幸, 人的幸福和痛苦属于个人的选择。 幸福和痛苦在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标准, 这个标准在各人自己的心里。对于同样的一件事, 有的人认为是幸福的, 而其他人认为是不幸的。 比如说, 当新闻媒体报道有的老人在 90 多岁高龄仍然坚持上班后, 一些人对这样的老人的命运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这样的老人是幸福的, 原因是: 90 多岁还能坚持上班, 那么证明他们的身体健康状态非常良好, 要不然, 不可能做到这点, 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我对太太说, 要是我到 90 岁还能上班, 我一定觉得我是非常幸福的人。 而另一些人认为这样的老人是不幸的。 他们的观点是:这么大的年纪, 应该在家休息, 享清福, 现在还要上班, 累不累?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很累, 很不幸? 从上面的例子很容易看出, 幸福与痛苦其实没有衡量的标准, 只是人们的立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的感觉。 说得直截了当一些, 幸福和痛苦仅仅是人的一种自我感觉。人的自我感觉是受到人的心态影响的。因而,人的心态决定着人的幸福感。 人的心态取决于的人生价值观。 因为人的人生价值观不一样, 所以, 人的心态会有很大的不同。 心态好的人, 一般以积极正面的态度看待世界事务; 而心态不佳的人,较易用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现在有一些人, 总是觉得生活在痛苦之中。 我认为, 这种感觉是您本人的心态问题, 是您的人生价值观的问题, 其实,你的处境也许是不错的。 是幸福, 还是痛苦, 关键是你自己如何选择的问题。 这个选择,在我的人生感悟中, 是建立一个有利于幸福的参照系。 我觉得人生的幸福和痛苦通常是因为攀比造成的。 要是你在攀比中觉得自己不如攀比的对象, 那么你一定会觉得很失落, 进而会产生痛苦的心情。 所以, 要获得人生的幸福, 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攀比策略。 我自己建立的攀比策略是, 活着对于死去的人就是幸福, 所以, 只要活着, 就是幸福,四肢健全对于身体残缺的人就是幸福,无病无痛对于生病和有伤痛的人来说就是幸福, 有力气干活对于无能力干活的人就是幸福, 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生存和劳作的人对于不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和劳作的人就是幸福,有孩子需要承当家长责任的要比没有孩子不需承当家长责任的更幸福, 有机会孝敬老人的要比没有机会孝敬老人的更幸福, 有意愿有机会分享自己人生经历的要比那些不愿意分享自己人生经历的更幸福。 我不会与别人比财富, 比地位, 比才能 。 道理很简单, 世界上万事都有自己的特色, 与其比优势, 永远是愚蠢之举。 我不能与鱼在水中比游泳, 不能与鸟在天空比飞行,更不能与草木比不吃饭。 我自己认为还是很聪明的, 所以, 我采用了正确的攀比参照系。 说实话, 在这样的心态下, 我现在生活得很幸福。 也可以这么说, 除了自由和幸福, 我现在几乎一无所有。 也许正因为一无所有, 才能活的轻松自在。 当然, 非常明显的是, 这种轻松自在必须建了在良好的心态之上。这种良好的心态就是没有贪婪的欲望, 没有妒嫉,宽容待人, 淡定处事,以苦为乐, 超越自我!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26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美在选大学上的区别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4-7-4 04:00
中美在选大学上的区别 蒋继平 2014 年 7 月 3 日 不管是在中国, 还是在美国, 希望和有能力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的高中毕业生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 那就是选择一所适合自己将来发展的大学。不过, 据我从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 对于这个共同的问题,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选择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我这里谈论的中国人和美国人包含高中生和他们的父母以及老师, 同时也是指社会中的主流, 不是个别人群。 这个在美国尤其如此,我说的美国人是指美国的主体人群, 尤其是白人, 不是华裔之类的少数民族。 在我得到的信息中, 我觉得中国人选择大学的主要依据是大学的排名, 即所谓的名校情结。 一般中国人都对名校有特殊的向往意识。 只要能够被清华和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录取, 他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进入这样的学府, 不管经济上是否有困难, 也不顾专业是否是一流的。这种名校情结, 不但高中生本身有明显的症兆,而且他们的父母和他们的老师也是如此。 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 美国的高中生选择大学主要看重专业的排名, 还要考虑将来的就业前景, 他们的名校情结很淡薄, 他们的父母更看重学校的质价比, 也就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费的比例值。 因为美国有很多私立大学, 各个大学的教学质量和收费标准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考虑质价比是一个明智的举措。 除了名校情结的明显差异外,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选择大学时, 学生,家长和老师对选择的决定权有很大的不同。 总的来说, 中国的学生一般听父母和老师的意见, 根据父母和老师的意愿来选择, 很少有独立主见的自我决定权, 而美国的学生一般自己决定进那个大学, 他们很少征求父母和老师的意见。 这个可能跟美国的学生可以自己获得学生贷款有关, 他们在经济上不一定受制父母。 还有可能跟社会文化有关。 美国人讲究民主平等, 即使在家庭中也是如此。 父母很尊重子女的选择, 老师更不会干涉学生的选择。 还有一点是, 美国的高等教育的信息是很公开的, 公众可以自由获得这样的信息。 大家根据这些信息, 知道大学排名只是一个总体情况, 不代表名牌大学每个系都是最好的。 许多大学都有自己的强项, 而每个专业的强项才是真正的强项。 这是因为毕业招工作时, 用人单位首先看的是专业是否对口。 事实明摆在那里, 任何一个单位机关招人, 广告提出来的应聘要求是专业, 而不是某某大学的学生, 是不是? 我虽然已经离开了中国很多年, 对中国现在的招聘活动没有多少实际经历, 可是, 我仍然相信中国的任何单位招聘时首先会考虑专业对口, 然后才会考虑是那所大学。 要是在美国,同一个专业的两个博士, 一个毕业于常青腾名牌大学, 另一个毕业于一般公立大学,可是,就这个专业来说, 这个常青藤大学没有那个普通公立大学强, 那么, 这个普通公立大学的博士在应聘中很可能获胜。 不知道中国会不会是同样的结果。 据说在目前的情况下, 凡是 985 和 211 的大学毕业生特别占优势, 不管是什么专业。 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个人分类: 万花镜|203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