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故乡高安的概况和历史沿革
热度 1 chenfap 2014-1-29 08:11
故乡高安的概况和历史沿革 1927 年1月我出生于江西省高安县县城之中。大约一千年以来,高安县城及农村一直是我家祖先的 祖居地 。我自出生后至1938年,长期随我家长辈住在高安县南城上坊(现高安市筠(jūn) 阳街道锦水路西头)一栋由祖父于1928年新建的房屋内。我整个童年,包括唸小学和唸初中一年级都是在高安县城度过的。虽然1938年之后,至今70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外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户口不在高安;但按照我国习俗,高安市仍是我的故乡。 高安市是县级市,既可称之为市也可称之为县。高安县位于江西省的中部稍偏西北,赣江的一条大支流锦河从县境中部流过。高安县城位于高安全县的中间位置,锦河由西到东从县城中部穿过,把县城分成南北两城;早在宋代,就在两城之间跨越锦河修有一座石桥和一座用木船和木板连接而成的浮桥,最近几年又增建了两座近代公路桥。正在修筑的杭昆高速铁路也经过高安市。高安南北两城原来都筑有城墙,南城的城墙在清代咸丰年间为太平天国军队所拆毁用以加固和增修北城的城墙;我小时候常听见大人们闲谈‘拆南城修北城’的故事。 高安是农业大县,农产丰富。早在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就建有县治,县名建成。在唐代‘建成’与太子李建成同名,因避讳而改名高安,这个名称具有县城地势较高从而安全之意。唐代(618-907)开始在高安县城建立州治,辖(xiá) 附近数县,州名 曾先后称为米州(因出产香米闻名)、筠州(因出产筠竹)、后改名瑞州,因在州治后山碧落山上发现一株大灵芝,取瑞气来临之意。我家祖居所在的碧落巷(现碧落南路)就位于碧落山下。 高安县城位于江西省会南昌的西南方,距南昌50余公里,扼(è) 赣湘交通的要道,在赣湘铁路修通之前,南昌与长沙两 省城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经过高安的大道,后沿该大道修成赣湘公路;因之,高安县城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宋代以后便不断经历战争。据县志所载:南宋时(1127-1276)1131年,叛将李成趁金兵入侵时,勾结大盗马进,攻占江西洪州(今南昌)、筠州(高安),后岳飞领兵大败李成、马进,攻克洪州、筠 州;南宋末年, 1260 年、 1275 年,元兵先后两次进犯高安;元( 1271-1368 )末红巾军起义,于 1352 、 1354 年先后两次围攻瑞州城;元末朱元璋与陈有谅争霸, 1358-1362 年朱元璋所部与陈有谅所部曾数次争夺瑞州县城;明( 1368-1644 )代中期 1510-1512 年,高安陈福一、罗长一起义,屯兵华林寨(华林为高安西北部大山,常为造反农民或豪强、大盗所据),聚众万人,曾两度攻陷瑞州城,并连陷附近数县;明末 1643 年,张献忠率农民造反军进犯江西,盘踞宜春、吉安一带,明将左良玉领兵经瑞州往 剿 (jiǎo) ,驻瑞州十余日,两军均四出烧杀淫掠;太平天国( 1851-1864 )反清( 1643-1912 ),太平军先后三次攻占瑞州,第一次于 1853 年,占领 7 天,第二次于 1855 年 12 月 -1857 年 9 月,由石达开领兵攻占瑞州,据守一年零九个月,第三次于 1861 年 5 月 - 同年 8 月,由李秀成领兵攻占瑞州,据守三个月; 1926 年 9 月国民革命军攻克高安后,其总司令部及蒋介石由湖南到达高安,在高安部署攻打南昌战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1937 )时期, 1930 年 7 、 8 月间,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军团攻克和进驻高安县城并发布进占南昌牛行车站的命令。以上战争都发生在南宋之后,我族祖先移居高安是在北宋末年,移居高安之后,我族祖先便与当时高安住民接连受到上述战争的影响。 1949 年在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政权迅速崩溃,非常理想的是高安未战即获得解放。 高安所经受的最大战乱是日本侵华战争,1939-1945年高安一直处于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前线,敌我在高安形成历经6年多的拉锯战,日本侵略军先后七次侵犯高安,在高安犯下了许多严重罪行,高安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重灾区。据《高安县志》所载,“日本侵略军在高安共杀害我同胞49018人,其中杀死36536人,杀伤12482人;奸淫妇女15300余人;烧毁房屋30100栋,合186557间;粗略估计总共损失高达583亿元(按当时物价估算)”。1941年3月中至4月初,高安前线日军分三路向上高发动全面攻势,妄图打通赣湘公路;遭到中国守军的包围痛击而失败,这就是有名的上高会战。实际上主要战场大多位于高安县境内。这次会战中溃退日军大肆焚烧民房,我家上坊住宅两栋正屋共二十四间住房也被日寇全部烧毁。 从以上所述,可以肯定,在抗日战争中,日寇在高安犯下了非常严重的罪行。日寇的侵略罪行也深深地伤害到我们的家族,我的三伯父是中学职员,由于战时物价上涨,生活困难,染上肺病,贫病交加,无钱治病,于1943年在43岁时过早地逝世;他的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儿在战时长期寄养于高安农村,也因病缺医少药,不幸死去。我家上坊住宅被日本侵略军烧毁,影响也很深远。由于失去住房,加以工作地点的要求和其它原因,我祖父以下的后代,都已离开了高安。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53 次阅读|2 个评论
行走高安。。。人像一组。。续。。。。。
热度 1 cxpan 2011-4-15 21:27
行走高安。。。人像一组。。续。。。。。
2587 次阅读|3 个评论
行走高安。。。人像一组。。。。
热度 2 cxpan 2011-4-13 21:55
行走高安。。。人像一组。。。。
296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