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长方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快评】嫦娥三号预定着陆区为何是横向长条形?
slrseer 2013-12-14 22:05
看直播画面,三姑娘的预定着陆区是一条横向的长方形。最终,着陆点在预定区域的最右端。 预定着陆区域为什么是长条形? 一开始,笔者以为是“降落跑道”。但它与飞行轨迹是垂直的,若为跑道应当是顺着飞行轨迹才对。 后来想到,嫦娥三号绕月的轨道,每环绕周期都向左摄动。如果放弃首次落月机会,则下一次落月点就在上次的左边,所以预定区域是从右到左的长条形。
个人分类: 职业病|3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故宫一块汉白玉石雕重200吨
xupeiyang 2012-12-7 20:16
这块堪称世界之的最长方形巨大石雕,雕雕刻有九条腾飞的巨龙,出没于流云之间,下面为海水江崖,石雕的四周雕刻有卷草纹图案,整块石雕构图严谨,形象生动,雕饰精美,蔚为壮观,她是我国古代石雕艺术中的瑰宝,也是明清皇宫里的重要景点。 紫禁城“云龙阶石” #天天有图# 紫禁城“云龙阶石”位于故宫保和殿后面的御路上,它是目前保存最大的一块汉白玉石雕,重约200吨。这块产自京西房山大石窝的石雕为明代遗物,与紫禁城同年代所建。清朝乾隆25年(公元1760年),乾隆皇帝令石匠们将所刻纹饰去掉,重新雕刻云龙图样。 #描坤行中掠影#
个人分类: 美丽中国|26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笔记》读后
sstone2009 2012-2-23 21:30
周二,从海口回苏州的路上,把朱锡庆的《知识笔记》(朱锡庆.知识笔记.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1.)读完了。书的最后一页应该是322页,是白页,也没有页码,左上角有个长方形的仿宋体印章“新疆远航书店”,这个印章提醒我,这本书是春节前在乌鲁木齐机场候机时候买的。候机总是会有一些多余的时间,我有点习惯在机场书店转转,看见一两本吸引我的书,还会忍不住买下来。我想,《知识笔记》一定也是吸引了我。 书里夹了五张登机牌,1月7日乌鲁木齐至兰州,2月12日无锡至广州,2月16日广州至无锡,2月20日上海浦东至海口,2月21日海口至上海虹桥。每次旅行,我把这本书带上,登机牌既是行程的记录,也是书签。最早看书,看到一个地方,就会折个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在书里折角,而是用书签。随手拿来可以夹在书里的车票、纸张、名片,都可以成为我的书签,登机牌也是很好的书签。 这本《知识笔记》我看得很认真,手头有笔的时候,还在一些自认为有趣的句段划了线。比如有引《庄子》里的故事,轮扁说桓公看的书“不过是圣人的糠秕,那些精微之数依然丢失”(P27)。这个故事作者是用来说明语言并不能完全地传递知识,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就无法用语言达到完全的表达。在谈到南方的一些工厂的时候,作者说“每一个有同情心的人都不忍目睹那些‘血汗工厂’的情景,但是你要看到这些工厂的作用,是这些工厂而不是高谈阔论的那些人提供了农民的出路”(P224-225),这是十分公允的评价。关于品牌,作者认为“很多人以为品牌只是一个符号,殊不知它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一个商誉系统生产出来的一种知识产品,其作用是节约人们的搜寻成本和考核成本”(P299)。 这是一本很中肯,很娓娓的书,我十分喜欢。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多次想起了中断的《完美医疗原理》,我似乎应该尽快地接续起来。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3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脱坯搭炕(唐山系列010)
热度 1 gl6866 2011-8-14 12:42
家乡这么一句俚语,说什么庄稼汉有三大累:“耪大地、脱大坯、XXX”,前两者与盖房无关。一个是大田的活,一个是炕头的活。可是“脱大坯”则要在自己家门口干。房子盖好了,灶台砌好了,锅也支上了。这样就能烧火做饭了吗?不行,还差远了。为什么?没有烟道。家乡的烟道与城里的不一样,它不是直上直下的,而是九曲十三回,要经过炕的一道道的隔断,最终把热气腾腾的“能量”转到房间顶头的烟囱处再冒出去。这个在农村都是常识,我不清楚其他地区的炕是用什么材料,我的家乡用的是粘土脱的坯。这个活真不好干,而且极其累人,所以将其列为三累之一,不无道理。 脱坯用的材料大致分为三部分,首先就是粘土,其次是麦秸,第三是麻团。要把粘土用水和好,而且不能和成稀泥,要有相当的粘度和韧性,再把麦秸和麻团一点点掺入粘土中,用钉耙、钢叉和铁锹将这三种成分搅拌,这个过程很漫长,做这个活的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成就一个炕所用的土坯要几十块,工作量大,又值秋暑,酷热难当。有经验的乡亲看着粘土和得差不多了,就来到最后一道工序。脱坯!所谓“坯”就是一个木制长方形的模具,把粘土一锹锹填入坯中,这还不算完,还要用小铲子将坯内的空隙捣实,这样脱出来的成品土坯才能用。 脱坯也有讲究,先要在地上铺上一层细沙,将来翻动土坯时就不会太费劲。另外在每块土坯没有出模具之前,要有抹子将粘土抹平。整个土坯大约有十五公分左右厚。一块坯脱好后,要小心翼翼将模具平着取下来,由于粘土不干,这个取模具的活也需格外小心。万一失手,这块土坯就算报废了。在退去模具时,人要弓腰成九十度左右,力气大的就蹲在地上,完全靠自己的臂力将模具退下来。无论是那种方式,都不容易。和泥、搅拌、脱坯都是巨累的活。 刚刚脱出的土坯要经过太阳晒,这是个巧活。太阳毒的时候容易把土坯晒裂,所以要将所有的土坯苫上麦秸编结的帘子。只有在早上和下午才把苫子拿开,让不那么毒的太阳晒晒。土坯就这样平躺在沙土上晒上若干天,然后再把它们都竖起,继续通风阴干,最终土坯的硬度就能够达到搭炕的要求了。土坯是搭炕的主要材料,炕的内部结构的材料都是由土坯构成,而炕的表面也是。由于是粘土,保温效果好,睡到早晨炕也还是热乎的。 我家的炕是东西走向的,东面和西面各有一个不高的烟囱。炕的北面用的是红砖砌成,炕头是一块宽约十五厘米通体的木板条。搭炕我们不会,请乡亲帮忙,即便这样新搭的炕也是不能睡的。因为塔好炕后还要在土坯表面抹上一层薄薄的粘土,因此要连续烧上几天,使得土坯和炕表面上的湿气彻底干燥。灶台后面有一方孔直接与炕的入口贯通。几天之后炕便可以睡人了。但是有一点还是挺有意思,那就是烟囱,有时刮大风,烟会从炕里倒灌出来,熏得人无法呆在屋里。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般来讲,一个炕可以用个二到三年,然后就要“翻修”,先把表面上的土坯揭开,然后将炕内的草木灰慢慢清除掉。这样翻修的炕便和新搭的炕一样好用了。从老炕里掏出的草木灰可是好东西,至少是好肥料。 《唐山系列》相关博文 000、唐山大地震祭(2011年7月28日) 001、初到唐山第一冬(2011年7月31日) 002、卑家店与万福庄(2011年8月2日) 003、革命歌曲与涮羊肉(2011年8月2日) 004、家乡的副业生产(2011年8月3日) 005、临时安置房的邻居们(2011年8月6日) 006、康大丫头(2011年8月7日) 007、盖新房(2011年8月8日) 008、西不压东(2011年8月11日) 009、八印锅(2011年8月12日) 011、院墙的苦恼(2011年8月14日) 012、白薯窖(2011年8月18日) 013、 唐山七中(2011年8月21日)
个人分类: 唐山系列|486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殷周时期的人殉制度
热度 7 hcy98765 2011-6-15 14:01
中国殷周时期的人殉制度 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一带,古称“殷”地。从清朝末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和当地居民就不断从这里发现奴隶社会的文化遗存。据史籍记载和对发掘文物的考证认定,这里是殷商王都的废墟。 殷墟西北冈一带是商代的奴隶主墓葬区,从其中一座墓葬的发掘情况即可以看出当时奴隶主的墓葬规模与人殉和杀殉奴隶的一般情形。这是一座墓室加墓道平面图呈“亚”字形的大墓,四条墓道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开,大小不等,全墓总面积为七百多平方米,深十米,墓室中有木建椁室,称为木室,木室中间是正室,这是安放死者棺材的地方。正室南北长,东西两厢又各出一个耳室,正室和耳室之间设有隔断装置。墓室底部共有九个呈长方形的小坑,中央一个,四角各一个,椁室和墓室四角之间各有一个。每坑内殉葬一人,伴随一犬,九人中有五人俯身,上下肢皆屈,全部是壮年男子,各持一戈,他们应该是墓主人生前的近身武装侍从。 椁室外侧殉葬一人,椁室顶部共殉十一人,其中有棺木者六人,皆仰身直肢葬。在这些殉葬者旁边发现有绿松石碎片和铜器碎片,当为首饰或帽饰之类的残留部分,其中一人随葬铜戈。这些人生前大概是墓主人最亲近的侍从。其余五个殉葬者有仰有卧,同木器、台架混在一起,他们大概是管理仪仗和搬运礼器的仆从。 在墓道的夯土中发现的殉葬者有七十五人以上。这些殉葬者有两种情况,一种的有墓坑,并随葬成套的铜礼器,这样待遇的有两人,这两人生前可能是墓主人的随从,另一种是砍头殉葬的,分别埋在不同深度的夯土中,一共七十三人。当时大约每筑一、二层夯土,就杀一批奴隶殉葬。这些被砍头殉葬的奴隶,人头骨都排列得很整齐,头顶向上,面朝墓坑,他们多数是未成年的青年人,其中有几个是儿童,连天灵盖还没有长满,就做了统治阶级的殉葬品,由此可见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对奴隶的残忍程度。 还有一些奴隶是异穴殉葬的,在主墓的东侧有人坑二十二个,马坑七个,内容不明的坑二个,共计三十一坑。据不完全统计,共殉人六十八个,马十八匹以上。人坑中每坑一至七人不等,马坑中马匹数量也不等。这六十八人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禁卫军。按以上对这座奴隶主贵族墓的不完全统计,全墓内外共殉一百六十四人,实际上当不止此数。 当然,这座墓在殷墟墓葬中并不是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的商王陵墓,甚至此墓杀殉奴隶的数目也不是最多的。在武官村发现的一座奴隶主贵族大墓,仅大墓附近就有二十七座葬坑,共杀殉二百零七人。 在殷商时代,不仅大奴隶主贵族的墓葬中有殉葬人,一般的墓葬甚至中小型墓葬中也有人殉现象。1971年,在殷墟后冈村,发现了属于一般的小奴隶主的商代墓葬三十五座,大部分有被杀殉的奴隶,最少的一人,最多者八人。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即人殉制度是奴隶社会墓葬的特征。 在商代不仅墓葬、祭祀要杀殉大批奴隶,在建造宫室、宗庙时奠基、置础、安门、落成等,都要杀死大批奴隶举行仪式。在小屯发现商王宫殿遗址,发现正房屋基下埋有奴隶和狗作为奠基,大门内外两侧埋有持戈牵犬的守门奴隶,屋基之中埋有奴隶和牛羊,作为基础的祭品。宫室落成,在房基前后埋葬大批车、礼器、牲畜和奴隶,以庆祝成功。经发掘知道,被用作王宫建筑祭品的奴隶就近千人。 公元前1066年前后,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起周王朝。 西周灭商只是朝代更替,并没有引起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西周和殷商一样,仍然是奴隶社会。西周初期的墓葬制度基本上承袭了商代的制度,所以在西周初期的墓葬中人殉现象还是很普遍地存在着。在《墨子·节葬篇》里说到西周的殉葬情形:“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士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由此看来,西周仍然有杀殉奴隶的制度。但从墨子谈到西周杀殉奴隶的数字来看,比起商代已有所减少。 杀殉奴隶制度是极其野蛮残忍的制度,它是奴隶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有人否认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是不实事求是的,也是不应该的。 ( 摘转自蔡希勤著《中国墓葬文化》,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
4770 次阅读|2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