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张三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又是一年清明时
热度 3 张三火 2015-4-6 12:51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节如期到来,凄风冷雨也应约而至,使明媚的春光顿时隐匿,阴寒之气席卷各地。这是这一年春季的气候特点,春风中雨水较多,雨后降温带来凉燥的天气比较明显,以春天刮西风和西北风为异常气候,谨防受其伤害哦!正常的春暧升温气候还要等待时日,在刮起西南风或东南风的时候到来,升温也会非常明显。因此,三火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在清明时节要重视养生保健! 清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最佳时节 u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本年度在公历4月5日。 u 清明,对于农业、气象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此时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u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出一派春和景明的清新气象。 u 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要换去冬天的陈浊,迎来春天新生的气息。 u 清明 时节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实施防病健身等养生方法的最佳时节。 • 清明时节的保健运动 u 清明节的习俗很丰富,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一系列体育健身活动。 u 1 、荡秋千 古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而且能够愉悦精神,培养勇气,至今为人们所喜爱。 u 2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用皮革做成。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踢足球运动。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u 保健意识:充分活动四肢关节,起到强壮筋骨,增强体质的作用。 u 3 、踏青 即春游。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草长莺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呼朋唤友,相约出游,在明媚的春光里,沐浴春风,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感受鸟语花香,呼吸清新空气,使陈积了整个冬季的污浊得到排解和荡涤。 u 4 、 植树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在清明植树的习俗。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 年,我国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 u 保健意识:活动肢体,愉悦身心,维护生态。 u 5 、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够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u 养生意识:放风筝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最佳活动,对眼、颈、腰、四肢的保健均有好处。现在各地举行风筝节,使这一传统习俗得到普遍重视和弘扬。 u 清明节的传统风俗活动种类繁多,还有斗鸡、拔河等。许多活动随着岁月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变化,至今仍有所保留并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为人们喜爱的保健运动。 • 结 语 J 中医养生智慧给每个传统佳节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J 不要让传统佳节变成胡吃乱喝的危害健康节! 传承中华养生文化,人人有责!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875 次阅读|5 个评论
大爱中成药(11):保和丸
热度 15 张三火 2014-1-8 15:02
周日那天,三火开始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出专家门诊了,以后每周日都要出诊一天的,当然,出差、休假除外。第一天出诊,不一会儿就来了十几个患者排起队候诊,由于电脑系统没有完整录入我的信息,导致一个多小时接不了诊,但是那些信任我的患者却一直耐心等候着, 真让人感动啊!也有几个等不住的,气呼呼的拿着病志本走了,另找他人去。三火觉得挺过意不去的,惹人家生气!都怪之前有关部门没有协调好。 那天出诊给三火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面黄肌瘦的年轻女患者,她高高瘦瘦的,才30岁出头,却是面色萎黄、没有光泽,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的样子,诊脉也是弦细无力的虚弱脉象。问诊才知道,她自产后6年身体渐渐变差,不工作在家带女儿,每日都与她那个不爱吃饭的女儿生气!每餐给孩子喂饭都要一个半小时以上,又急又气,气得自己也吃不下饭,变得焦虑、疲乏、少气、体重减轻、胸乳胀痛、月经不调。现在孩子被婆婆接走两个月,她准备与老公去云南旅游,可是没有力气,所以先来看中医吃药调理下。三火要说的不是她的毛病,她的这个毛病容易治疗,三火开了药,她吃后一周就能好许多的,呵呵。我要说的是让她身体变差的那个不喜欢吃饭的孩子!这个孩子虽然不在她身边了,但是不爱吃饭的毛病不能自行好转。孩子需要吃“保和丸”,遗憾的是医院的药房里竟然没有这个我大爱的中成药,告诉她到药店去买,然后带给孩子吃。 一、来源: 保和丸来源于《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丹溪翁)创立的方子。虽然是以消导药为主组成,但是作用平和;并且能够消积和胃,使胃气和顺,所以叫做“保和丸”。 现在将此药归类为伤食类非处方药药品。 在药店就可以自由买到。 二、药物组成: 山楂 (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 (制) 100g ;茯苓 100g ; 陈皮 50g ;连翘 50g ;莱菔子 (炒)50g; 麦芽 (炒)50g 。 三、功效: 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配伍行气、化湿、清热,药性平稳,药力缓和。 四、制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25~155g制成大蜜丸,即得。 五、制方原理: 本方病证多因饮食不节或过度,造成食积内停,胃失去和降(不能正常向下蠕动),气机不畅所致。治疗宜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方中重用山楂酸甘微温,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为君(主)药。配以神曲甘辛而温,消食和胃,能化酒食陈腐等食积;配莱菔子辛甘下气,麦芽长于消面食之积,宽畅胸膈,消除胀满,为臣药。以上药味合用,可消化各种饮食过量而产生的积滞。因为食积于胃脘,能够生湿生痰,因此佐以半夏辛温,燥湿祛痰,降气散结止呕;加入陈皮辛苦温,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甘平,健脾和中,化痰利湿;食积停滞,郁而化热,又用连翘苦寒芳香,散郁清热。诸药配伍后,可使胃中食积消化,胃气和顺,食欲转佳。 六、临床应用: 方中焦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合称“焦三仙”,是大山楂丸的主要组成,这三者加白砂糖就是大山楂丸了。像三火这样出身在中医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好吃的不能多吃,如果万一吃多了,一定要在饭后吃上大山楂丸,严重时要吃保和丸,所以这两种药就是医生为小孩子必备的常用品,尤其是逢年过节时。现在的小孩子不爱吃饭,许多都是喂养不当造成的,多是饮食不当或过量在先,调理失宜在后,长期失治误治,孩子不爱吃饭就给补锌补钙补维生素,怎么能补得过来呢!孩子不吃饭,就是一种病,叫厌食,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一定会影响生长发育的。同事家的孩子10岁时不好好吃饭,总喜欢吃冰淇淋,大便干结,长的瘦小,我让她给孩子吃保和丸,两周就有明显改善,教“生化”的同事很服气!以后这个孩子吃饭好了,个子长起来了,当我见到他时,已经是健壮的少年了! 中国的父母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从小不爱吃饭的孩子没等跑就已经输了,而且还可能赔上父母的健康!
个人分类: 大爱中成药|16092 次阅读|52 个评论
如何向民众传播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
热度 5 张三火 2014-1-8 12:11
那天,三火受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的委托,在吉林省中医药科普培训班上介绍如何向广大民众传播《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总结了一下三火我这些年不懈努力所做的那些工作,尤其是公益性的系列性讲座、电视节目录制等,形式还真是挺多样的, 虽然做的这一切算是份内的事,但也是要付出许多时间与精力的,但愿有心的人能够从中更多的受益啊,也不妄我这一番苦心和一颗医者仁心,呵呵。 详情请见附件中的PPT 如何向民众传播《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ppt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3769 次阅读|17 个评论
陈热闹的亲妈认真看了热闹干妈张三火的著作《食饮有节身体好》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3-4-8 12:24
   张三火的专著为什么不能象林光常和张悟本的那么畅销?【这是一个假设,因为俺没做市场调查,只是脑子里这样想,所以,有可能与事实相悖。】    这是一个问题,这又不是一个问题。    其实,林和张的书(以及宣扬的东西) 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而他们的符号食品“地瓜”和“茄子”又是非常大众化,是个人就能买到和吃到的,林以地瓜开道,张用茄子做媒,结果就忽悠得全国人民没了方寸。在此名声之下,那些糊涂虫还不是想给他开什么药方他们就会去买什么药嘛。    虽然都是讲医学与饮食的,上面提到的那两位是江湖术士,而我们亲爱的陈热闹的干妈张三火毕竟是严谨的学者了,她不可能用这些市场营销的策略去推销自己的主张和著述,也不可能从全书中提炼出一个“地瓜或茄子”类的东西作为学说的代表,可不就只能在我们这般科学家伙中才能有些市场嘛。    再回头看张三火的书,可以看到里面包含的两个主要内容:    1,饮食的问题阐述,第一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饮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刻画与总计。如节假日的吃喝情节、盲目食疗、不良习惯等,都是张三火要讨伐的对象。    2,健康的饮食策略,分为三个部分,俺总结一下就是“节制饮食”、“平衡饮食”、和“健脾益胃”三个部分。    哪天,陈热闹她妈也来我的办公室,一眼就看到我案头上的这本张三火的书,最近她也比较操心吃饭的事情,所以就好好地读了一遍,因为我的讨论班持续时间很长,她居然读到可以和我讨论,可见认真程度。   陈热闹的亲妈对张三火的书中提及了几乎常见的所有粮食、蔬菜、水果、肉类感到惊讶,认为怎么会对这么多的食品都有所研究呢,其实俺看这个问题很简单,张三火在书的封面上就说了“编著”,肯定集成了很多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呀,所以,这些食品就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研究,只要从别人的研究成果中抽取出所需的部分即可。而从读者的角度上说,则是一本书可知几乎所有食物的事情, 大大地占便宜。    这里简单介绍下张三火对于肉的理解,她给出了五种肉(老蒋看到此处可以停止了):狗肉、羊肉、牛肉、鸡肉、猪肉,每种肉都进行了简要介绍,当然,最开始的介绍还是来自《黄帝内经》,即: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    俺很奇怪的是,为什么张三火把狗肉放到了第一位,这是故意的还是咋的?俺当然知道朝鲜族同胞喜欢吃这玩意儿,而东北则居住了很多朝鲜族同胞,莫非其他东北聚居的民族也大受影响?
个人分类: 书论|3717 次阅读|1 个评论
把张三火写的《吃饭圣经》挂到墙上
热度 19 陈安博士 2012-7-14 14:29
  俺娘谆谆教导我说:喝了茶不能吃桃,会拉肚子。   可是对此俺一直心存疑惑,甚至,俺在青春叛逆期的时候,甚至还想着要故意在俺娘面前吃下五个桃并喝下三杯茶,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实验一直没做。   后来,陈热闹的妈妈怀陈热闹的时候,俺们又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儿,俺受了学生的贿赂,是几只螃蟹,吃还是不吃?成为一个巨大问题!因为俺们某日看到过这样的提示:吃螃蟹化小孩。怀孕期间吃螃蟹(尤其是螃蟹腿)特别容易造成流产。   虽然陈热闹的妈还是没忍住,但是,绝对没敢吃螃蟹腿,只吃了蟹黄的部分。而陈热闹也安安稳稳地生下来了,不过我这心里却是七上八下的。   现在看关于不同食物间的搭配禁忌,我觉得应该有一定的实验依据,至少是部分依据(如俺娘吃桃和喝茶的个人两次以上的经历),而其间也许有一些科学道理,但是并没有更多地被细致阐明过。   比如,方舟子同学就说食物间毫无禁忌,他也愿意在任意的场合下做同时吃所谓禁忌食品的现场实验。   但是,我个人觉得,也许因为不同食品间的某些元素在一起碰上会产生不友好的生化反应,给人体带来不适,但是这个最好在科学上研究清楚,而不只停留在个人经验和推理方面。   三火同学为了让大家真的用她的《吃饭圣经》,特地附了一张图,上面是各种食物的特性以及相生相克关系,俺们已经挂于家中显要位置,假设三火是对的,以后将在厨房烹饪和饭桌吃食的实践中不断验证和补充她的知识。  
个人分类: 书论|6295 次阅读|25 个评论
倡議:《食飲有節身體好》學習心得徵文比賽!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2-5-2 23:58
三火的新书在当当网上有卖的了! 科學網上雖然有不少網友對中醫有看法 但是三火老師依然人氣很旺備受歡迎 可見醫術高明醫德人品人緣好 對於中醫的普及作用非常之大 估計很多人都會從網上購買此書認真閱讀 這不僅是因為三火老師的個人魅力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保健價值為眾網友所需要 其實 一個人自己讀或者單獨向三火老師請教 不如大家一起來讀互相交流學習體會 三火老師可以答疑解惑 也可以對徵文進行評獎 這是一個形式新穎充滿人情味具有科學網特色的科普活動 對於活躍科學網氣氛也大有好處 建議科學網編輯部大力支持給予一定的方便 比如開設專題對於相關文章在加精戴花方面予以傾斜等等 至於獎品嗎 我建議可以贈送一本三火老師其他的著作 最好是下一本中醫科普著作 當然絕不能少了我這樣的最佳創意獎得主 編輯部MM如果一定替本文加精戴花 我同樣也不會謝絕的
个人分类: 科學傳播|3203 次阅读|16 个评论
请教张三火老师关于中药各种煎法的药效问题
热度 3 sivaxin 2011-8-22 10:14
这几天看迟菲的博客,张三火老师进京义诊,风生水起,造福不少科学网上的老师,可惜我不在北京,无缘感受张老师现场细致的望、闻、问、切。因父亲对中医颇有兴趣(年轻时考过中医学院的研究生,还出过一本《伤寒名方解析》,小时候生病后常用中药调理,药方皆出自父亲之手),所以我对中药不陌生,特别喜欢中药的一味味药名,觉得连起来便是一首首朴拙诗句:连翘、银花、大生地;紫草、黄芩、太子参。 个人觉得中药是调理身体平衡的好方法,但一定得长期吃,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我这样不善厨艺的女孩来说,煎中药却是一项费力之事,所以常常只能在假期回到家时用中药调理,因为坚持不久效果总是甚微,回到学校上班上课便根本没有自已煎药可能性。于是便想有没有供如我这样的懒人服用的中药,发现还真有相应的服务。 一是,代煎,不少医院都有这样的服务,根据所配的药方将药汤煎好,再灌进一袋袋封装的塑料袋内,拿回去服用时只需在微波炉里稍稍加热,剪开一个小口,便可一饮而尽。个人认为这种方法挺方面,但也有几个疑问待解:一是,有同事觉得待煎出的药汤比自已煎的要淡,担心疗效变差;二是,塑料袋在微波炉中加热,会不会释放出有害物质,毕竟如今塑料制品很不让人省心,担心喝中药调理,反而中毒。 二是,免煎中药结晶颗粒冲泡,这也是今年暑假回家时在中医院得知的服用中药的简便之法。由三九药业将一味味中药全部制成了结晶颗粒,再封装成一小包一小包,有些是10g,有些是15g.于是开完药方抓药时,便拿到一包包的颗粒,用温水冲泡后服用,有点像板蓝根,倒是挺简便省事。只是也有个疑问:这种中药颗粒与原本的草药的效果是否有区别,能否达到原本疗效。 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还是期望三火老师能进行一番科普解答,先谢过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84 次阅读|5 个评论
从张三火老师的讲座以及义诊中的体会
热度 8 cutefay 2011-8-20 21:23
昨天没能去听成张老师的讲座,很遗憾,好在今天上午还有一场,可以弥补我的遗憾。 今天去听讲座,除了见到几位老博友以外,还认识了几位新的博友,昨天也是如此。非常感谢张老师、武夷山老师以及蒋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好的沟通平台。 这篇博文就说说我从张老师的讲座和义诊中得到的一些对我个人的健康体会吧!俺有很多影响健康的生活习惯,下面每一条都是针对我不好的生活习惯的建议。 1、喝水最好喝温开水,不要把菊花茶、枸杞、西洋参之类的一直当水喝。喝水要小口喝,不要一下子喝很多。(这是张老师针对我个人喝水总是加泡很多东西,每天总喝很多水的建议) 2、我不需要补什么,什么东西都不要吃多,吃多了会胖。 3、要多坚持运动。但对身体不要乱按乱刮。(俺皮肤薄,一刮一按就容易伤着皮肤。今天俺按了几下鼻翼,用力过重,就立刻红了一块) 4、要11点睡觉,早上早起。(平时我一般十二点以后才睡觉) 5、早上要吃饭,一日三餐要有规律,少吃肉,多吃点谷物。 6、少想事,多注意劳逸结合,适当放松,做事不要太急躁。 7、要多晒太阳,不要怕被晒。 8、要注意手足保暖。 BTW:我上一篇博文说是现场直播,无奈手机贴不了照片,只好作罢。现在贴照片了,欢迎大家观看。 张三火老师清华讲座(现场直播)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79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做个践行者——记三火关爱博友健康行
热度 6 hujunping 2011-8-20 14:42
做个践行者——记三火关爱博友健康行
自从三火老师提出“ 关爱博友健康行” 初步计划的时候,我就翘首期盼,觉得这与自己一贯以来秉持的一种观点不谋而合:用“践行”的方式让公众切身认识和体验。“说得比唱还要好听”,这句话常含有一些贬义在其中。其实,我们提倡,不仅要基于事实说得明白在理,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用行动来加以证实,做个积极的践行者。 昨天一大早就到了三火老师讲座所在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这次活动得到了武夷山老师的大力支持,讲课场地宽敞明亮,设施条件非常先进,硬件条件一流。三火老师不愧是教师出身,结合自己临床工作的丰富经验,将春秋战国时期编著的《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深入浅出地侃侃而谈,不知不觉约两个半小时的讲课时间就过去了。最后还有听众提问。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听众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及时问,讲座结束后的三火老师又被热情的听众团团围了起来。 中午得到了武老师的盛情招待,科学网上的一些博友们一起聚了聚。武老师、刘立老师都是之前有过接触。三火老师、陈辉老师、王英安老师等都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却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现在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以文会友”。下午见到了迟菲,一个非常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的女孩。三火老师正是看到了她的一篇博文才下了来一趟北京的决心,她也是功不可没啊。武老师也是践行者,从点的菜单来看,就做到了“食饮有节”、“谨和五味”。 下午是三火老师义诊时间。我也成为幸运者之一,让三火老师亲自号脉。正如 迟菲的博文所 说,三火老师号脉非常地仔细。她号脉有个特点,就是一直保持微笑,还轻声地与我们交流一些日常起居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老中医那样,一脸的严肃,沉默不语的那种凝重。开完药方后,三火老师嘱托我要注意休息,可以把身体养得更健壮一些。 三火老师给我号脉 我密切关注了博友们号脉的全过程,并给每人都拍摄了照片。昨晚,整理好照片后,就发送给了三火老师。今天,她在清华园还是一天的劳累。估计等她回到长春后会慢慢整理出这次“关爱博友健康行”的一些体会和感想。大家密切关注吧。 三火老师在讲座中还提到一个细节,因为患者很多,她年过古稀的老师每次出诊都要看很多很多的病人,每次都累得自己从座位上站起来都站不住脚;为减少上厕所,医生们都几乎很少喝水。我想说,让社会都来关爱这群可爱的人吧。他们是最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养生之道,却常常不得已。社会管理专家们可为他们支点招吗?
个人分类: 长河之石|4366 次阅读|9 个评论
张三火老师清华讲座(现场直播)
热度 11 cutefay 2011-8-20 09:15
张三火老师清华讲座(现场直播)
讲座照片,就贴这三张大纲性的照片吧!因为还未征求三火老师同意,实质内容先不贴。 中午一起吃饭的博友们(感谢蒋老师的盛情招待) 下午的义诊场面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5228 次阅读|23 个评论
参加张三火老师义诊体会
热度 23 cutefay 2011-8-19 21:27
参加张三火老师义诊体会
本来今天上午要去听张老师的讲座,结果所里老师找我有事,没能去成,只能下午直接去参加义诊了。在这里也向张老师以及武夷山老师说一声对不起了。不好意思提前也没有说一声。 下午到了会议室,见到了张三火老师和她的研究生、武夷山老师、陈辉老师、王英安老师以及胡俊平、桑新华。张老师的气色很好,皮肤白里透红,看起来很年轻。 义诊时,张三火老师把我排到了第一个,真是感到荣幸。张老师看病的望闻切听是我见过的中医中最好的,她很认真地给我把脉,问了我很多问题,也听我自己说了很多,还看看我的舌象,手按了按我感觉不适的颈椎、腰部等。我之前见过的中医,一般号脉最多5分钟,之前去看的一个京城比较有名的大夫,不听我的任何说辞,号脉不到1分钟,就给我开药方,开的中药让我喝着总感觉不大放心。而张老师给我开的药方,我很放心。因为我知道张老师是真正了解到我的身体状况,开的药方肯定很对症。她足足跟我沟通了有将近半个小时呢! 我之前的那篇博文“通过一件事情感受中医和西医的不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071do=blogid=469920 )中提到了有三个中医给我号脉,对我的身体状况说法很不一致。一个看不出来有什么病,一个把我浑身说的都是病,还有一个认为我没有病。当时张老师评论说:“三个中医只有一个说了谎,你识别不出吗?不是中医学本身有问题,是从事中医行业的个别人有问题!所以,找中医看病也要有个识别能力。”当时我真的是识别不出来。 今天听张老师一说,我才知道,是第二个把我的病说得很严重的中医说了谎。例如,她说我有胃火,并且脾、肺、肝、肾都有点问题。但今天张老师则并不认为我这么多地方都有问题,她认为我不是胃火,而是肝火。我平时想事多,工作压力比较大,做事情风风火火比较急躁,这都是肝火旺的表现。 另外,张老师说,像我这样经常做梦,但是做梦不影响睡眠的人,做梦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的。 就先写这么多吧!一会儿贴照片。 张三火老师给武夷山老师号脉 BTW:丑化先说在前头,俺不希望反对中医的人过来找茬。你信不信中医那是你的事情,别拿中医是不是科学这样的话题来挑刺。我不管中医是不是科学,只要它能够让我身体更健康,那我就愿意采用这种方法养生,我要的是效果。我爱喝中药调理那是我的事情,只要我觉得好就行。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5765 次阅读|38 个评论
关爱博友健康行活动时间安排(已更新)
热度 34 张三火 2011-8-16 19:58
自“ 张三火关爱博友健康行活动计划 ”公开以来,在热心博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具体的时间安排及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已经初步拟定: 一、8月19 日(周五): 上午9:00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层多功能厅 (北京复兴路 15 号,中央电视台西侧) 讲座—— 怎样吃出健康 ; 下午2:00给特邀博友义诊 ,地点在梅地亚宾馆会议室。参加义诊的博友有: 迟菲、武夷山、陈辉、石红、杨玲、王英安、吴中祥、 胡俊平、桑新华。 怎样吃出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提纲) (一) 吃出来的疾病知多少? (二)怎样才能吃出健康? l 谨和五味 —— 各种食物搭配合理 l 食不偏嗜 —— 各种口味适当调和 l 食不过量 —— 各种饮食摄入适量 l 食知所宜 —— 食应节气寒温适中 l 食无所犯 —— 食不欲杂勿犯禁忌 (三)维护健康的倡议 二、8月20 日(周六):上午9:00在清华大学讲座(地点是清华东门逸夫楼1512报告厅,清华东门进去右手边第二栋楼,上台阶右手边进去上电梯第5层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下午1:30给博友义诊 ,地点在清华大学(地点同上)。参加义诊的博友是:蒋劲松、赵明、刘立、柳海涛、张珑、郭利萍、平文丽、张开明、王号、杜辉、 张志杰、王军波、孙军昌。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提纲) (一)人的自然寿命 —— 天年 (二)全方位提出关于人类养生的重要法则 (三)养生应该内外兼顾 (四)预防为主的 “ 治未病 ” 思想 (五)人类早衰的根本原因 以上博友名单根据邀请回复和博友自愿报名形式而产生,如果有所遗漏,请及时与我联系哦! 说明:1、清华大学的具体教室待定下后,将会通知此处。 2、附件中有参加义诊用的门诊记录单,有需要者请自行下载填好后发到我的邮箱(电子邮箱在记录单的下面)。 门诊记录单.doc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5502 次阅读|72 个评论
我爱张三火
热度 18 陈安博士 2011-7-7 13:50
【Blog主人按:我觉得张三火与我应该成为科学网上观点虽有不同,可是可以相互欣赏和宽容的典范】 一   今天被张国荣和辛晓琪的《深情相拥》一歌闹的,心里突然涌出万千的柔情。   按我的个性,此时是大批生产风花雪月博文的时候。一切学术乃至应急管理全部避到幕后。   是的,大家都看到了,我要具体说说以下这件事:我爱张三火。 二   在详细地论证我爱张三火之前,我要先说说蒋科学。   老蒋最近终于开始理我了,让我有点感动。   应该说,我和老蒋是科学网较早见过的一对网友,而且还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搭配了一把,以最短时间完成了迟菲同学设置的“动作+猜测”游戏,可谓最佳拍档。   老蒋的个性也是很强的,不过大家都能喜欢他。当然,也许正是因为他的个性较强,所以,才引来了大家的喜欢。君不见,在科学网上颇有几个人品极差的学者(这里不点名,大家自己有判断),但是因为个性强烈,所以也不断地被人关注并支持,让我有时候会怀疑科学网上诸位的基本判断力有问题。   后来想明白了,只要有个性,就比温吞水要为人关注,或爱或恨,而难有中间感情。   老蒋就是一个个性鲜明人品也很好的为科学网上诸位都能接受的人,我本人也很喜欢他。   可是,某天我发现他开始不理我,后来推断应该是方舟子的事情,我支持方舟子的一些做法: 不管你是何人,我反对你错的那一方面,那怕你对的方面占99%,但是对不起,我就是反对你错的那1%。   而且,有时候,方舟子把这样的反对会从观点到人,这个虽然有时候会误伤,不过,因为他本人不具备什么世俗和学术的权力,所以,他反对你,你也一样可以反对他。如果你没有功夫,就可以不理他也无妨。   老蒋则应该是因为我对老方的基本支持的态度而疏远了我,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因为此事,我还特别和刘立说过:因为大家对某个人的态度有差异而产生嫌隙,是很不值当的,当这两个人本来还算哥儿们的时候就更不应该了。我们做生活中的哥儿们,与我反对你却支持的某一根葱有何关系呀!!我支持我的,你反对你的,我们一起吃饭聊天时依然愉快,况且了,大家持不同意见的那位我们俩又都没见过,不得算是我的朋友,如果因为他的存在而闹得我们产生距离,怎么想都不应该。 三      说上面这一段,是因为我和张三火也有类似的问题。   三火姐姐是从事中医工作的,在我看来,是个温和的中医主义者。尽管她也不会排斥现代医学,但是依然会对中医情有独钟。   我本人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被我那天天担惊受怕的爸爸妈妈带到不同的医生面前,不管中医西医,哪个有名声就去找哪个,我爸爸甚至说,我有些毛病就是被一些看上去很奇怪的方子治好的。   但是,学问做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还是觉得中医很多做法应该去接受现代医学的检验,让其成为可反复、可重复利用的东西,而不是在任何两个医生那里用起来都会有些许差异而显得不够精确的东西。   正如食品配方一样,好多店都做桃酥,可是配方总有细微差异,也许这边手一哆嗦,下去的材料竟然有了几倍的差异,但是也许从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更好吃的配方,天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创新。不过,即便可能存在类似创新的可能性,其可操作性还是要比精确配比要有差异,每次都要凭手上的那一哆嗦的差异而带来不精确,对于食品上也许没有太大问题,不致命,可那究竟是药呀,治病甚至救命的,如果总要依赖那一念之间或经验积累的基础,可靠性就实在是太低了。 四      三火的观点比较温和,并不会绝对地排斥现代医学。但是,看她的文章,还是坚持认为中医的一些做法很应该用于人身上,而且积几千年的做法和经验,总还是有些伟大的。她有她的坚持,不过这些坚持并不会影响她的宽容。大家看房龙对于异端的故事性描述,再看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应该明白所谓“捍卫你说错话的权利”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所以,尽管她有自己的坚持,但是因为三火的温和,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和她有过真正的冲突,她也是知道我的基本观点的,和她并不相同。也所以,在这一点上怕我们永远都是不会达成一致的。   不过,哪天我见了三火同学,我会让她给我把把脉,把我对于健康的感受向她请教,而且即便这么做也不意味着我在改变自己关于中医的基本观点。 五      因为这些温和,宽容,我就玩笑地对她说:做我家陈热闹的干妈吧。   她最初没有看到这一提议,看到的时候却是我和她在中医观点有冲突的那一刻,她还特意去看了我那篇号召她来承担起陈热闹干妈责任的那篇文章,并理科很痛快地答应了这一看似玩笑其实很是用心的“号召”。 六   能愿意主动做陈热闹的干妈,这样的女人我能不爱嘛!   陈国文(丫头)也是陈热闹的干妈,而且还是陈热闹当面叫过的。不过却因为不知来由的冲突,我毫不犹豫地解除了和她的好友关系。   因为在我的心里,两个人观点相同与否,大家分别支持谁或反对谁,与两个人建立起的关系并无矛盾。可是,丫头却无法这样认为,至少她自己要从语言到行为上一致起来。   这样的倔强搞得我顿觉无聊无趣起来,如果连这点宽容心都无法具备,还玩什么科学,什么人文,甚至还什么“老庄”这类本来应该任其自然的玩意儿,干脆去创立个“坚决支持AA反对BB教”得了。   不仅我和丫头会冲突到成为陌路,科学网上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因为观点差异,因为支持或反对某个人或观点的不同态度,就反目成仇或者一开始就为仇不交友,让我这看管网上风云的人也不禁摇头。 七        于是,知道张三火的心很宽广,且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这就不仅仅因为她愿意做陈热闹的干妈了。   张三火对于生活的热爱也是显而易见的,我本人其实对世界是持冷眼旁观态度的,而从张三火的文字里,我竟然能受到热情感染。   这与彼此的知识拥有量多少就无关了,而只与用心与否有关。   从她在澳大利亚拍回的照片,对自己模样的捯饬上,能够清楚地看到生活在她心上没有留下刻痕的纯正。   这样的女人是格外难得的。科学网上出来表达得女人们都各有自己梦想的世界是再正常不过的,否则她们不会来这里,而在这所有梦想女人里,三火有尤其有烟火气的,她给人的亲切感就比其他女人还要强烈些。 八      如此,让我如何不爱她?!
个人分类: 人论|5268 次阅读|40 个评论
狂旱狂涝水淹京城,是气象武器还是中医武器
热度 1 sheep021 2011-6-24 12:36
北京一夜变南海(图) 燥极而泽,自然之理。若是气象武器,也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因为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翻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今年的运气在这里摆着呢: 辛卯岁,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中见少羽水运。岁水不及。气化运行後天。燥化为天气。玄化为左间。明化为右间。故天气急而其政切。苦化为地气。柔化为左间。动化为右间。故地气明而其令暴。阳专其舍。炎暑盛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於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则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谷白丹。间谷命太徵者。其耗白甲品羽。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介虫静。羽虫育。是乃岁物之宜。介虫耗。寒毒不生。是皆地气所制。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清热之气。持於气交。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栗癃闭。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後而暴。介虫乃殃。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 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 。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 。厉大至,民善暴死。 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 ,民病寒热。 四之气,寒雨降 ,病暴仆,振慄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 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 ,民气和。 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 ,民乃康平,其病温。 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 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 张三火: 根据中医运气学分析指导2011年(辛卯)养生保健的要点 由于上半年寒冷干燥,……下半年的气候应该是更为复杂多变,寒热交替,还会有雨湿盛行、大风等天气出现,防寒的同时,也要注意在气温升高时防热邪伤人,在雨水湿气严重的时候防湿邪伤脾及四肢肌肉,在大风天气里防止风伤肝及筋脉。 由于气候寒冷,受害的五脏是肾,所以手足不温或冰冷(中医称为寒厥)就是重要的表现。还容易发生腰、骨关节病痛,腹胀、腹泻,尿频、尿多或淋漓不畅,耳鸣耳聋、肢体浮肿、畏寒怕冷等病证。因此,平时就有上述症状的人,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找中医治疗,不然,会在本年度更加重病情。 三之气 ( 小满日至大暑前 ): 这段时间,天气会出现一会儿凉,一会儿热的情况, 凉燥与火热交替出现,燥热过度就会出现下雨,人们要注意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天凉要加衣,天热要防暑,下雨要防雨淋。 体质虚弱、容易苦夏的人,在此时尤其应该注意调养。 知道中医运气学的厉害了吧,说中医不科学,啥叫科学? 知道为啥有人处心积虑,三番五次要抹黑中医,取缔中医了吧? 说极端天气是是气象武器,还不如说是中医武器呢。因为气象专家事前并不知情,而中医的《黄帝内经》里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几千年如一日,六十年一轮回。毫厘不爽,分毫不差…… 再谈一个案例 老师好。 近日,嗓子干,有时打个哈欠都感觉嗓子干干的。但口中还是挺润的。 一说话就容易咳嗽,一点痰也没有,也没痰音。 原本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后来一说,单位好几个人都这样,看来与气候有关了。 这个是不是用麦门冬汤: 麦冬20 制半夏10 党参10 炙甘草10 大枣10 粳米10 这个时候出这个病够奇怪。 绰约仙子 17:55:31 阳明燥金司天啊,不奇怪的。现在是三之气,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为阳明燥金,自然就这样了。轻的话,喝秋梨膏吧。重的话,养阴清肺丸或百合固金丸。麦门冬汤不错,但要加桑叶、玉竹、沙参,咽喉肿痛的话,可加牛蒡子10 亦动亦静 20:50:20 哦,忘记少阳相火,客气为阳明燥金了。一开始想到的是“津液不能上乘所致” 是不是要用肉桂之类。后来一想夏天了。而且相火不降也可能导致不升 外面大雨滂沱,竟然咽干无水,哈哈。大自然够奇怪了 网上搜搜,医院会说这是“慢性咽炎” 绰约仙子 20:53:05 燥胜则干,热胜则肿 火胜则涸 亦动亦静 20:55:06 现在口腔里还很润,不渴。若是持续发展,是不是就是满口干燥,口渴饮饮了 绰约仙子 20:55:52 不一定哦,主要是脾虚的原因,多涎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网群英烩 张焱 —— 张三火 最像中医的医生
热度 5 readnet 2011-6-16 00:11
王号 最像中医的医生——张三火老师印象 看张老师的博文,写得都很平淡,既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疑难杂症的治疗经过和案例。 文如其人 ,张老师自己说,她在门诊上也是这个样子,平平淡淡,个人介绍上也没什么特色,如专治疑难杂症,或“肿瘤专家”、“胃病专家”“肺病专家”“儿科专家”等等。所以,有些患者一看介绍,心里就打嘀咕了,这位医生行不行啊,可能就要绕着走了。 张老师出版的 《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养生之道 》, 内容非常丰富,让我第一次发现内经中竟然藏着这么多与长寿有关的内容。 但 这本书更像一本学术著作,而不像一本通俗的流行著作。我曾经说,张老师若能用更煽情的文字来写,销售量肯定大增。张老师说,如果那样的话,就不是我了。 现在回头想想,那些煽情的中医普及书籍,虽然更通俗易懂,但也把中医的辩证论治给丢掉了 。很可能在全国挂起一阵某某方子养生热,但也容易遗患无穷。比如,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 山药薏米芡实粥不是万能药 ,而且很多人吃了以后还有副作用——千万不要相信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虚假宣传哦。喝水也会有副作用的。 老师说:“这也是我为什么从来不说谁吃什么好的原因”。 第一次 领教张老师的手艺。去年秋天,我女儿 脚痒难忍 ,日夜抓挠,涂药,泡洗,用了很多方法能不管用。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我十分着急,就在网上发了个帖子。张老师回了一句话,我就请张老师开个方子。张老师有仔细地询问了一下孩子的情况,开了个很简单的药方。没想到, 当晚就见效了——大大减轻,孩子能睡个安稳觉了。3服药喝完,彻底治愈了。嘿,谁说中医慢呢? 这个脚痒,去医院西医开的几个药膏都没见笑哦。 第二次 领教张老师的手艺。我自己 牙龈爱出血 ,一刷牙就容易出,有时厉害些,有时好一些。西医也说90%的人都这样,不算病。但张老师知道后说,本来就瘦,天天失血,更容易伤阴,还是给调理一下吧。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小毛病竟然还可以调理好。 没想到,吃了两三个方子后,还真的不出血了 。遗憾的是,过了一个春节,又犯了,呵呵,这个毛病与身体健康状态是联系在一起的。事情繁琐,也没好意思再请方子了。张老师还用丸药帮我调理了脾胃,效果较好。 第三次 领教张老师的手艺。春天,女儿 感冒流鼻涕 ,没太在意,打算让她自己恢复。结果拖了很久,也没好,每天都有浓黄的鼻涕流出来。有一天,班主任老实说,你孩子的鼻涕也该看看医生了吧。哈哈,我这在想起该给他吃点中药了。又请了三服药,还没喝完就止住了。 孩子高兴地说,以后有病还是请张老师开药吧,不要掖着藏着了 。 有人也许会问了,上海那么多好医生,为啥舍近求远,不在本地看呢?还能把脉啥的。嘿嘿,俺也这么 想了很多年了,从普通门诊、专家门诊都特需门诊,大专家也看了不少,可惜,没见啥效果 。有一次,我老婆还差点被一个假中医专家给吓死,至今想起,还心有余辜啊。被逼无奈,自己看了很多中医书,可惜中医难懂,至今还稀里糊涂,出手张口就错。 若说 张老师用药有啥特点,还真不好说,用药都很平淡,没有猛药、贵药,如附子、人参等等。但就是见效,而且张老师用药,见好就收,不主张长期大量用药 ,这与大量开药,开贵药,让病人常年吃药的专家们截然不同。但是, 仔细想想,这还真是内经所倡导的中医治病思想 。 并 不是所有的中医都像个中医,但张老师是最像中医的医生 。 张焱的博客 全部博文 | 张焱讲养生 | 教与学 | 临证心悟 | 中医研讨 | 生活观察 | 征集书名 已有 1382 次阅读 2008-8-27 09:25 | 个人分类: 教与学 | 关键词:书名,中医养生 我在编写《内经与养生》一书过程中,对《内经》中所涉及的养生学论述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认识。结合当今实际,这些养生观点更具有珍贵的指导价值。所以,初步打算编写一部适合于指导现代人养生的书,把《内经》中的理论,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目前,已着手准备编写。苦于书名难以确定,特此发贴征集一下,希望大家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助我一臂之力哟! ——这是我在自己专业的论坛“轩岐在线”( http://125.32.126.150/bbs/ )上发的帖子,当时收到了一些书名,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后来,我把书名暂定为《内经养生观》。现在,这本书有望被权威版社选中出版,可是编辑觉得书名有些学术化,因为本书要面向大众读者,普及中医养生知识是我的愿望和责任。所以,还要发出这个征集书名的请求, 请所有的朋友帮助我,因为我更相信大家的智慧! (以下是本书的目录,仅供参考) 第一章 《内经》中的养生水平到底有多高? l 真人的养生水平 l 至人的境界 l 圣人的作用 l 贤人的标准 l 养生的意义 第二章 实现“ 天人相应”究竟有多难? l 必须掌握适时养生的原则 l 认真遵循顺时养生的规律 l 怎样维护生态平衡 l 全面了解地域环境 l 掌握气候变化规律 第三章 因人而异的养生学思想 l 男女性别不同,养生各有侧重 l 年龄时段不同,养生要点各异 l 不同体质人群,养生方法有别 第四章 全方位提出防病抗衰的保健原则及方法 l 正确运用养生保健方法 l 强筋壮骨,顺时避邪 1、 导引按摩 2、 五脏六腑的保健 3、 五体及官窍的保健 4、 面部的护理 l 怎样吃出健康 1、 五味入养五脏 2、 五味偏嗜致病 3、 谨和五味——食饮有节,合理膳食 l 生活起居需要注意什么 l 避免过劳伤身 l 减少嗜欲,节制声色 l 内养精神以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 保持恬淡虚无的平静心态 2、 培养宁静志远的人生信念 3、 建立心安不惧的坦然正气 4、 追求德全不危的康乐人生 第五章 社会人文因素对人类养生的影响 l 社会因素对养生质量的影响 l 人文因素与养生 l 道德修养与养生 l 民俗习惯与养生 第六章 保全形神的防病养生观 l 治未病思想 l 人类早衰的原因 1、 以酒为浆 2、 以妄为常 3、 嗜欲过度 4、 生病起于过用 《黄帝内经》是一部什么书 已有 1153 次阅读 2010-9-8 19:56 | 个人分类: 教与学 | 系统分类: 科普集锦 | 关键词:《黄帝内经》,中医,经典,医家之宗 《黄帝内经》,简称 《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医学典籍。 正因为《内经》的成编,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国数千年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被后世医家尊为“医家之宗”。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医经》(第一卷),主编是陈农(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这样评价: “《黄帝内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医学著作。该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线索,贯穿全书所有的内容,具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 黄帝内经 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一书的作者——陈全功说: “《黄帝内经》为什么能经历三千年的沧桑风雨而不凋落,而是越来越显示出其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黄帝内经》揭示了自然界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老老实实按照这些规律去观察、研究人体生命运动,去探讨生命运动的奥秘,因此它总结出了一整套深刻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唯物辩证思想理论体系。…… 举世无双的《黄帝内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和医学科学巨著。……这么一部唯物辩证哲学与人体生命科学交相辉映的不朽杰作,理所当然应该在世界医学史上享有更崇高的地位。” 全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9卷,81篇,共计18卷,162篇。 (一)《内经》是一部医学基础理论书 《内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发展史上所出现的许多著名医学家和不少医学流派,从其学术思想和继承性来说,基本上都是从《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是中医学最基本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之一。 《内经》的理论之创见和完整性,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直到现在,中医方面带有根本性的医学观点,基本上还未超出《内经》的范畴。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年出版的《黄帝内经》(附白话全译),编者在前言中写到:“书中贯彻始终的生命观念,迄今仍比现代西方医学高明。” 李惠治(“发展祖国医学的若干基础问题”,北京中医, 1 : 44 , 1987 。)讲得好:“……为要了解一门学问,首先就要学习它的语言,就像不懂计算机语言的人无法理解计算机一样,不懂中医的语言又怎能真正掌握它呢?因此,一切想要研究中国医学精粹与发展前途的人,务必先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而后则不难认识其价值。 ……不但要专心致志、虚怀若谷地学习中医教材和一些入门书籍,而且要阅读原著。”(何足道《中医存亡论》 ) (二)《内经》又是一部临床医书: 书中叙述了多种疾病,对其病因病机、治则以及自然环境对疾病及人体的影响等,均有分析与认识,是世界医学文献中极其珍贵的部分。 据余瀛鳌重订的《内经类证》分析统计,《内经》中所有病证可分为 44 类, 311 种病候,包括内、妇、儿、伤、针灸、推拿各科。具体的治疗措施中,《内经》载方 13 首,已有方名及组成。且有针具及各种针刺补泻手法,以及按摩、导引、精神疗法等各种治法。 《黄帝医术临证切要》作者王洪图教授(北京医药大学)在著作中论述了《内经》与临床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重要观点: 1、 《内经》指导临床实践——学以致用 2 、通过实践理解《内经》——理论升华 3、不断学习新知识——开拓视野 (三)《内经》还是一部百科全书: 《内经》还具有百科全书的特点,足以体现那个时代的科学水平。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我国古代哲学、汉语、数学与人文、天文、气象学、历法学、生物学、心理学、乐理以及方法论等多方面内容。 正如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所论及:“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阐发玄微,垂不朽之弘慈,开生民之寿域。” 何足道(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著《中医存亡论》称:“《内经》集古代东方文化中优秀的哲学、天文、地理、气象、伦理、文学、医学等各种相关知识于一体,是中医体系奠基之作。” 傅景华说:“传统的东方文化是中医学术的渊源。” 李良松著《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阐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之间的互相密切关系。 雷顺群等著《内经多学科研究》,结合十九种现代科学研究,对中医进行研究。 《黄帝内经》到底是一部什么书? 我要告诉大家:《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教人怎样治病的医书,更是一部教人怎样不得病的宝典! 其实, 要想学明白中医,要求学习中医者应该做到“文、医、史、哲四位一体”,这是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如果中国古代的文史哲知识匮乏,想学习中医是很难的,连书本上的字面意思都不能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复杂高深的医理了。 寻找一个能看病的中医需要多少年? 2008-8-22 21:29 今天出诊回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上午,在我所诊治的患者中,有两位患者的情形,深深刺痛我的心! 一位是我的学生介绍来的一个男生,因为事先他在电话里说了一下这孩子的情况,大致是:一个男孩子,一米六八,体重七十六斤(38公斤),严重营养不良。虽然,心中有了个印象,但见到这个孩子时,我还是非常吃惊!他叫志龙,我说:你真是个瘦龙啊! 志龙是由他的父母及我的学生共三个人陪伴,来诊室看病的。在我到之前就已经等在那里了。诊室里还有两个利用假期见习的学生——“仁者”和萌萌。一见到我,萌萌就急着说:“老师,你猜他有多大年纪了?”我笑笑,没有回答,尽量保持不动声色以掩饰内心的惊讶。当志龙坐在我的面前,由我察色按脉、问诊,面对这个与我的儿子同龄的孩子,心中一阵阵酸楚——他原本应该同我的儿子一样健康强壮的(我儿子一米八,72公斤)。志龙虚弱苍白瘦小的脸上满是疲惫,他是刚从大学军训上请假过来的,他坚强地硬撑着参加军训。坐在这儿,还要用肘支撑头部,不然就想趴在桌子上了。这孩子刚出生时六斤重,一切正常。可是因为母乳不足,他又死活不吃牛奶及奶粉等代乳品,所以总是吃不饱,他的父母就想办法喂他一些能吃的。我了解那个年代,米粉什么的还很少,他们就左喂右喂最终把孩子的脾胃给弄坏了,经常腹泻,而且长期食欲不振甚至厌食。由于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经常生病,得过心肌炎、支气管哮喘。小时候,经常找附属医院的儿科专家刘坚教授,后来人家退休了,再就没找到能给他治病的中医。孩子就带着这样的身体,读过初中、高中,上了大学。我检查志龙的胸廓,那是我所见过最狭小的,根根细肋显见,他的脊柱严重侧弯变形,四肢肌肉极度消瘦,脖子很长,喉结突显,连气管的环型都能看到……。我在辨证诊断时给他写出四种病证,论治从调理脾胃入手,养胃阴为主。他的父母反复说:“孩子这样,都是我们的错。不过, 我们也一直在找中医,可是找不到真正能治病的啊!” 以前经常听患者说找中医如何难,尤其是找像我这样的真正中医更难等类话语,并不太在意,今天却是着实触动了心灵深处 。我痛心的是,原本志龙不应该是这样的 。若是当年遇到我,我可以在他母乳不够吃时给他的母亲催乳下乳;可以在他第一次伤脾胃时给他及时调治;可以在他一岁以后给他健脾开胃、让他吃饭香甜;可以在他体弱多病时给他扶持正气、增强免疫力;可以在他中考、高考时给他健康指导,帮他填精补肾、强壮筋骨…… 难道找一个我这样的中医需要20年? 这是一个孩子多么重要的成长时段啊,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 唯尽心力,期望能够多挽回一些 。 其后陪女儿前来诊病的武女士,56岁。本 没想自己看病,因为已经不把自己的病当回事了 。她在看我诊治她女儿病的全过程后,觉得自己的病也有了希望。她让 我看了舌象,那是严重的剥脱苔,舌体胖大隐青,舌苔前半部白厚腻后半部剥脱!切脉:两寸滑象,关尺皆弱。询问症状,述说 自从42岁开始出现更年期综合症至今已有十四年,百药尽尝,时轻时重,痛苦不堪,许多医生给她开一些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成药,还有的让她吃龟板之类的补药,却反而加重病情,直至失去治疗信心,只好让时间来减缓病情……。 又一例, 找了十四年! 其实, 她的病证是由于肝郁日久化火,并严重损伤了胃阴所导致,治疗只需清肝火养胃阴就行 了。武女士感慨的说:“中医难学啊!” 是啊, 中医精深,所以难学也难成。 清代名医叶天士对子孙们说:“医学亦(特)难也 。 必天资敏悟,又破万卷书,而后方可济世救人。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真心期待“仁者”和萌萌能够潜心读书,用功习医,学业有成! IP: 202.86.190.* 举报 訪客 2010-7-17 23:27 本來我一直认为,医者最重要的是医德,原來是錯的,是医德医术並存,我一直沒想到這回事,我一直在想,我久病成医,將來肯定有医者父母心的医德,但是看了你這文章,我明白了真正成医除了医德还要"破万卷书"...不是单純天資敏悟就可以了, 枉我生活一直鋒芒畢露,卻沒想到要刻苦潛修... 博主回复:勤勉很重要,不然的话,徒有仁心没有仁术,也是救不了病人的。 IP: 202.86.190.* 举报 訪客 2010-7-17 20:14 “医学亦(特)难也。必天资敏悟,又破万卷书,而后方可济世救人。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看到博主你這句話,我激動了,我患了16年的慢性濕疹,一直尋不到治本方法,卻想考進北中醫大學學習醫術自醫。本來很沒希望,感覺讀完出來是糊口也是問題,看到你這句話,我想我能了.... 博主回复:一定能的! 不是医术不行,而是医者不行。 没有一定的功夫,什么事也解决不了。 掌握皮毛,只能应对平常小病而已,况其中还有一些可以不治自愈的呢。 IP: 119.166.89.* 举报 方圆之地 2009-12-26 23:11 我们必须客观的评价中医,西医和中医相比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就看如何发挥了。但中医的地位在国际上还是不行,主要原因是它比较宏观,缺乏有效的数据证据,好像难以信服,外国人和西医人士就只认死理,如果能把中医再系统化,规范化,而不是过多地依赖经验,可能会更服人。更易推广。个人想法,如不妥请见谅。 博主回复:中医不能像西医那样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成为西医不能认可中医的一个大问题,也是障碍中医前行的主因。但是,中医诞生的时候,是在中国古代科技背景下,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古代的文、史、哲基础上,与当时的天文、地理、气象、文化、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紧密联系,现在人却要将其连根拔起,直接移植到现在的时代背景中来,本来就元气大伤,又要想当然的左改右删,最后已经是奄奄一息了。今天我看了一个29岁的女子,面色苍白,身体瘦弱,偏食、食欲不振,少气乏力,一派气血虚的表现,她说:前几天检查没发现贫血呀!其实,中医发现气血虚的时候就会及时调治了,人已经有许多症状表现出来了,可是血象还在正常范围。如果真的哪天发现血象都异常了,那在中医看来病情已经更加深重了。量和质之间的差别,才算表现出来了。定量并不能及早发现疾病,使疾病得到及时治疗。但愿现在的定量水平再提高一些,使中医发现的那些异常也能得到证实,为什么一个劲儿的强求中医适应现在的指标,而不能更加完善现在的一些定量指标呢。有些所谓的正常值的范围跨度非常大,难道男女老少、肥瘦强弱、白黑黄色人种之间都不会存在差异吗?感觉还是比较模糊一些。而真正的中医总是因时因地因人考虑问题,分析病机,指导治疗和养生的。 IP: 119.166.89.* 举报 方圆之地 2009-12-26 23:03 中医很多,把每个病人都看好的少,把每种病看好的更少。中药效果慢,说这话的人是对中医不了解。我觉得中药效果在某些病上效果很快,而且很容易调理过头。中医我觉得要是找准了治疗,效果很好。但找准太难啦。 博主回复:嗯,你说的很在行哦! IP: 221.8.15.* 举报 中医 2009-9-15 20:42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IP: 125.32.126.* 举报 邪医 2008-10-16 09:58 现世中医因种种原因学到的和悟到的很是局限。 通常有一个弊病。认死理。 因而造成中医看病成了缘分的匹配。 原本医生的思维应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变换的,但现在的情况是,医生的思维是固定的,万病同治。继而造成了找中医难,找与自己有缘的中医更难的情况。 (本人并无冒犯中医的意思,只是借此说说自己谬论而已。如有冒犯,请多包含) 博主回复:而现在的中医自身不自强、不努力,不学无术者大有人在的情况,应当是问题存在的根源。 IP: 58.46.144.* 举报 零星小雨 2008-10-15 17:14 想不到会这么快收到博主的回复,心理真的很高兴.我先说说一些其它情况:在97年10月学校体检时他的视力左右眼都是1.0,但也就是在这次体检中他被查出有沙眼,医生开了眼药水进行治疗.随后不久,有一次他在家上电脑我发现他看电脑比以前近了,就带他上医院做了检查,视力只有0.4和0.5了,眼压高时达到时30多.我们这边的医生说医生说他是先天性的开角性青光眼,随即我带他去了湖南的长沙湘雅\广洲的眼科医院检查(都是西医)得到是结论是高眼压症.据他自已说也没有十分明显的胀痛感觉,有时感觉胀痛.他不太喜欢看太小的字.有时眼内无故充血有血丝,过段时间又好了.去年7月放假后他去外地旅游了一段时间,回来测眼压正常(也隔了一段时间没用药.但过了几个月又反弹,眼压有22左右.现在一直在用降压药. 博主回复:哦,难为这孩子了,病了这么久了。我还要需要了解其它方面的事情,因为中医是整体观念,不会只着眼于眼睛这一个方面,还要求因的。我的QQ:248417985,邮箱是:zyanzi596@163.com 方便的话,还要更详细的说明。 IP: 58.46.144.* 举报 零星小雨 2008-10-15 17:12 想不到会这么快收到博主的回复,心理真的很高兴.我先说说一些其它情况:在97年10月学校体检时他的视力左右眼都是1.0,但也就是在这次体检中他被查出有沙眼,医生开了眼药水进行治疗.随后不久,有一次他在家上电脑我发现他看电脑比以前近了,就带他上医院做了检查,视力只有0.4和0.5了,眼压高时达到时30多.我们这边的医生说医生说他是先天性的开角性青光眼,随即我带他去了湖南的长沙湘雅\广洲的眼科医院检查(都是西医)得到是结论是高眼压症.据他自已说也没有十分明显的胀痛感觉,有时感觉胀痛.他不太喜欢看太小的字.有时眼内无故充血有血丝,过段时间又好了.去年7月放假后他去外地旅游了一段时间,回来测眼压正常(也隔了一段时间没用药.但过了几个月又反弹,眼压有22左右.现在一直在用降压药. IP: 58.46.144.* 举报 零星小雨 2008-10-15 11:32 张医生,看了你的文章感觉你是一位能看病的好中医.也是我一直想要寻找的.我想咨询一个问题:小孩眼压高能用中医进行调理吗?小孩今年15了,发现孩子眼压高快两年了,一直采用西医治着,(滴眼药)西医说他是高眼压症.盼回复! 博主回复:当然能调理了!他近视眼吗?还有什么症状呀?经常眼睛胀痛吗? 中医需要详细了解病情,通过辨证,才能治疗。 IP: 59.60.10.* 举报 稻草人 2008-10-9 10:26 疯狂爱上内经啊,博主仁心医术,可惜好的中医真的不好找,西医已经只知道头痛医头了,除了不断的CT ,抽血,开药,他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医人了。 想见博主。。。。 博主回复:呵呵,感叹中医之难得,西医之恐怖! 现代医学是很发达,但是,破坏性的手术治疗和损害性的诊查方法,还有昂贵的医疗费用,都是人们不愿意接受的。最可怕的还是那种把人体化整为零的观念。 举报 张三火 2008-9-22 20:47 今天,志龙又来复诊了。他现在已经三周没有腹泻了,大便一天一次,食欲有所增加,人也精神一些了,脸上有了光泽,用他的话说:“有劲儿了。”最令人高兴的是他的体重长了五斤!我和他的家长,都感觉很欣慰。 举报 iceinriver 2008-9-22 19:44 小女明年中考,168/45kg,经常感冒,能否给与个把建议? 博主回复:这孩子有些瘦弱.经常感冒应该是卫气虚所致.可以到药店买“玉屏风散”服用。尤其是当气候异常变化时,更要注意增减衣物,尽量不要着凉。 举报 chensuiyang 2008-8-27 11:25 "母乳不足,他又死活不吃牛奶及奶粉等代乳品,所以总是吃不饱",这是不是病根?吃五谷,治百病。连五谷都不吃,自然连饿病都治不了,人还是要得一点病才好,例如馋病。 志龙可怜。 博主回复:那个时候他还很小,吃不了五谷呢。只是他的母乳不足,应该想办法补充代乳品,最起码要保证孩子每天成长的需要。 馋病也不好治哦,许多的病都是因为嘴馋导致的呢,病从口入,可不仅仅是指细菌从口而入,而是指许多疾病是由吃喝而造成的。不可贪吃贪喝哦!呵呵 IP: 219.239.98.* 举报 曹 2008-8-23 17:19 的父母反复说:“孩子这样,都是我们的错。不过,我们也一直在找中医,可是找不到真正能治病的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何不找西医呢? 博主回复:这些年找不到可信任的中医,当然都是找西医看的病哦! IP: 137.189.221.* 举报 呵呵 2008-8-23 14:09 楼主又来宣传伪科学了。 他的父母反复说:“孩子这样,都是我们的错。不过,我们也一直在找中医,可是找不到真正能治病的啊!” 就是这20年的中医把他治成这样的。 博主回复:他小时候只是找刘坚教授看中医,后来刘教授退休了,就没找中医啊,基本上都是找西医治的病。 IP: 125.70.254.* 举报 cd 2008-8-22 22:57 中医都是全能的。 举报 王铮 2008-8-22 22:00 中医的问题就是如何规范的传承,到目前为止中医还是经验科学,没有分解到技术上,这是学好中医的困难。如我爷爷曾祖父去世后没有人带她,他识药,会看舌象,就是不会把脉,结果继承不了。 博主回复:中医虽然是一种医技,但是背后有精深的理论支撑,而这些理论都深藏在古典医籍之中,这应该是现代人接受中医的最大障碍吧!光凭技术和经验是不行的,面临的疾病有可能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所以,真正的中医,还是依靠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这也是继承中医的根本所在。经验只能借鉴一下,不能照搬,临床上没有完全一样的病。即使同是感冒还要分风寒、风热等,还要因时因地因人而治宜。 举报 刘玉平 2008-8-22 21:51 邓公说: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 要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医! IP: 129.234.184.* 举报 无名 2008-8-22 21:36 赞一个! 白领人群看过来 已有 85 次阅读 2011-6-16 19:55 |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 关键词:白领人群,养生 (博主说明:这是给白领人群准备的养生提纲,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哦,呵呵!先谢谢了! ) 给白领人群讲养生(提纲) 一、 白领人群的健康危机 (一) 长期紧张焦虑,造成身心疲惫 1、 竞争时代,工作学习压力大 2、 处心积虑,长时间用脑过度 3、 患得患失,精神过于紧张 (二) 工作过于忙碌,严重影响人的自然生命节律 1、 经常熬夜加班,工作起来不分昼夜 2、 长期身处办公室内的恒温环境,远离大自然 (三) 缺乏运动,危害白领的身体健康 1 、少动久坐会损伤肌肉,使人倦怠乏力、肌肉松弛 2 、嗜睡多卧伤气,使人气短懒言、抗病力弱 (四) 白领人群健康出现危机的信号——健康测试 (五) 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也是属于疾病状态——有效防治亚健康 二、白领人群的养生要点 (一)把自己还原成自然人,不再做工作狂 (二)了解自己的血肉之躯,谨防生命透支 (三)愉悦心情,让快乐成为一种能力 (四)合理膳食,注重营养均衡 1 、重视一日三餐的质量和数量 2 、科学对待饮水及各种饮品 3 、怎样才能吃出健康 (五)将健身运动进行到底 1 、适当的肢体运动是亚健康的克星 2 、选择有氧运动,保持住青春鲜活魅力 3 、掌握简易自我按摩方法,调息通络 三、白领人群的脏腑维护 (一)保护心脏功能最为重要 1 、为何三十岁的人却是六十岁的心脏? 2 、你的心是你生命的根(心是生命之本,是五脏六腑的主宰) 3 、谨防劳伤心神 (二)肾是智能和体能的发源地 1 、肾精决定着人的生、长、壮、老生命过程 2 、肾气盛衰与生殖机能密切相关 3 、肾气强弱与衰老之间的关系 4 、肾虚的表现 (三)肝,决定着人体的耐受能力 (四)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 (五)肺是气之本 四、白领人群的养生智慧 (一)生活规律,起居有常 1 、按时作息 2 、保证充足的睡眠 (二)劳逸结合,防止劳伤 1 、五劳所伤 2 、过劳死 3 、过逸也伤人 (三)内养精神,调适情志 1 、放松心情,摆脱焦虑 2 、安居乐业,处世不惊 3 、随遇而安,适应环境 4 、心胸开阔,宁静致远 (四)改善周边条件,优化工作环境 1 、防辐射 2 、防噪音 3 、改善室内空气条件 (五)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1 、吸烟的危害 2 、喝酒的危害 3 、大吃大喝的危害 五、白领人群如何保护头面部器官 1 、头是精明之府,是智慧的源泉 2 、眼睛是心灵之窗,汇聚五脏六腑的精气 3 、面部色泽可反映出脏腑经脉气血的盛衰 4 、发由精血所生,是健康的标志 5 、鼻为肺之窍,是呼吸通畅的保障 6 、守口如瓶,唇齿相依 7 、耳是肾窍,耳聪则肾气充 六、白领人群如何保养形体 1 、颈部的保养——谨防颈椎病 2 、胸背部的维护——保护心肺功能 3 、腰部的保养——预防腰肌劳损 4 、加强四肢运动功能的维护——预防肥胖症、肌肉萎缩
个人分类: 科网群英烩|5666 次阅读|16 个评论
最像中医的医生——张三火老师印象
热度 14 sheep021 2011-6-14 21:58
看张老师的博文,写得都很平淡,既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疑难杂症的治疗经过和案例。 文如其人,张老师自己说,她在门诊上也是这个样子,平平淡淡,个人介绍上也没什么特色,如专治疑难杂症,或“肿瘤专家”、“胃病专家”“肺病专家”“儿科专家”等等。所以,有些患者一看介绍,心里就打嘀咕了,这位医生行不行啊,可能就要绕着走了。 张老师出版的《黄帝内经中的长寿养生之道》,内容非常丰富,让我第一次发现内经中竟然藏着这么多与长寿有关的内容。但这本书更像一本学术著作,而不像一本通俗的流行著作。我曾经说,张老师若能用更煽情的文字来写,销售量肯定大增。张老师说,如果那样的话,就不是我了。 现在回头想想,那些煽情的中医普及书籍,虽然更通俗易懂,但也把中医的辩证论治给丢掉了。很可能在全国挂起一阵某某方子养生热,但也容易遗患无穷。比如,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 山药薏米芡实粥不是万能药 ,而且很多人吃了以后还有副作用——千万不要相信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虚假宣传哦。喝水也会有副作用的。 老师说:“这也是我为什么从来不说谁吃什么好的原因”。 第一次领教张老师的手艺。去年秋天,我女儿脚痒难忍,日夜抓挠,涂药,泡洗,用了很多方法能不管用。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我十分着急,就在网上发了个帖子。张老师回了一句话,我就请张老师开个方子。张老师有仔细地询问了一下孩子的情况,开了个很简单的药方。没想到,当晚就见效了——大大减轻,孩子能睡个安稳觉了。3服药喝完,彻底治愈了。嘿,谁说中医慢呢? 这个脚痒,去医院西医开的几个药膏都没见笑哦。 第二次领教张老师的手艺。我自己牙龈爱出血,一刷牙就容易出,有时厉害些,有时好一些。西医也说90%的人都这样,不算病。但张老师知道后说,本来就瘦,天天失血,更容易伤阴,还是给调理一下吧。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小毛病竟然还可以调理好。没想到,吃了两三个方子后,还真的不出血了。遗憾的是,过了一个春节,又犯了,呵呵,这个毛病与身体健康状态是联系在一起的。事情繁琐,也没好意思再请方子了。张老师还用丸药帮我调理了脾胃,效果较好。 第三次领教张老师的手艺。春天,女儿感冒流鼻涕,没太在意,打算让她自己恢复。结果拖了很久,也没好,每天都有浓黄的鼻涕流出来。有一天,班主任老实说,你孩子的鼻涕也该看看医生了吧。哈哈,我这在想起该给他吃点中药了。又请了三服药,还没喝完就止住了。孩子高兴地说,以后有病还是请张老师开药吧,不要掖着藏着了。 有人也许会问了,上海那么多好医生,为啥舍近求远,不在本地看呢?还能把脉啥的。嘿嘿,俺也这么想了很多年了,从普通门诊、专家门诊都特需门诊,大专家也看了不少,可惜,没见啥效果。有一次,我老婆还差点被一个假中医专家给吓死,至今想起,还心有余辜啊。被逼无奈,自己看了很多中医书,可惜中医难懂,至今还稀里糊涂,出手张口就错。 若说张老师用药有啥特点,还真不好说,用药都很平淡,没有猛药、贵药,如附子、人参等等。但就是见效,而且张老师用药,见好就收,不主张长期大量用药,这与大量开药,开贵药,让病人常年吃药的专家们截然不同。但是,仔细想想,这还真是内经所倡导的中医治病思想。 并不是所有的中医都像个中医,但张老师是最像中医的医生。 -------------------------------------------------------------------------------- 转载张老师一篇博文。这是从陈辉博客里抓回来的【 科网群英烩 张焱 —— 张三火 最像中医的医生 】,原文我似乎还没看过。 寻找一个能看病的中医需要多少年? 已有 2338 次阅读 2008-8-22 21:29 | 个人分类: 临证心悟 | 系统分类: 生活其它 | 关键词:找中医难 今天出诊回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上午,在我所诊治的患者中,有两位患者的情形,深深刺痛我的心! 一位是我的学生介绍来的一个男生,因为事先他在电话里说了一下这孩子的情况,大致是:一个男孩子,一米六八,体重七十六斤(38公斤),严重营养不良。虽然,心中有了个印象,但见到这个孩子时,我还是非常吃惊!他叫志龙,我说:你真是个瘦龙啊! 志龙是由他的父母及我的学生共三个人陪伴,来诊室看病的。在我到之前就已经等在那里了。诊室里还有两个利用假期见习的学生——“仁者”和萌萌。一见到我,萌萌就急着说:“老师,你猜他有多大年纪了?”我笑笑,没有回答,尽量保持不动声色以掩饰内心的惊讶。当志龙坐在我的面前,由我察色按脉、问诊,面对这个与我的儿子同龄的孩子,心中一阵阵酸楚——他原本应该同我的儿子一样健康强壮的(我儿子一米八,72公斤)。志龙虚弱苍白瘦小的脸上满是疲惫,他是刚从大学军训上请假过来的,他坚强地硬撑着参加军训。坐在这儿,还要用肘支撑头部,不然就想趴在桌子上了。这孩子刚出生时六斤重,一切正常。可是因为母乳不足,他又死活不吃牛奶及奶粉等代乳品,所以总是吃不饱,他的父母就想办法喂他一些能吃的。我了解那个年代,米粉什么的还很少,他们就左喂右喂最终把孩子的脾胃给弄坏了,经常腹泻,而且长期食欲不振甚至厌食。由于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经常生病,得过心肌炎、支气管哮喘。小时候,经常找附属医院的儿科专家刘坚教授,后来人家退休了,再就没找到能给他治病的中医。孩子就带着这样的身体,读过初中、高中,上了大学。我检查志龙的胸廓,那是我所见过最狭小的,根根细肋显见,他的脊柱严重侧弯变形,四肢肌肉极度消瘦,脖子很长,喉结突显,连气管的环型都能看到……。我在辨证诊断时给他写出四种病证,论治从调理脾胃入手,养胃阴为主。他的父母反复说:“孩子这样,都是我们的错。不过,我们也一直在找中医,可是找不到真正能治病的啊!” 以前经常听患者说找中医如何难,尤其是找像我这样的真正中医更难等类话语,并不太在意,今天却是着实触动了心灵深处。 我痛心的是,原本志龙不应该是这样的。若是当年遇到我,我可以在他母乳不够吃时给他的母亲催乳下乳;可以在他第一次伤脾胃时给他及时调治;可以在他一岁以后给他健脾开胃、让他吃饭香甜;可以在他体弱多病时给他扶持正气、增强免疫力;可以在他中考、高考时给他健康指导,帮他填精补肾、强壮筋骨…… 难道找一个我这样的中医需要20年?这是一个孩子多么重要的成长时段啊,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 唯尽心力,期望能够多挽回一些。 其后陪女儿前来诊病的武女士,56岁。本没想自己看病,因为已经不把自己的病当回事了。她在看我诊治她女儿病的全过程后,觉得自己的病也有了希望。她让我看了舌象,那是严重的剥脱苔,舌体胖大隐青,舌苔前半部白厚腻后半部剥脱!切脉:两寸滑象,关尺皆弱。询问症状,述说自从42岁开始出现更年期综合症至今已有十四年,百药尽尝,时轻时重,痛苦不堪,许多医生给她开一些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成药,还有的让她吃龟板之类的补药,却反而加重病情,直至失去治疗信心,只好让时间来减缓病情……。又一例,找了十四年!其实,她的病证是由于肝郁日久化火,并严重损伤了胃阴所导致,治疗只需清肝火养胃阴就行了。武女士感慨的说:“中医难学啊!” 是啊, 中医精深,所以难学也难成。 清代名医叶天士对子孙们说:“医学亦(特)难也。必天资敏悟,又破万卷书,而后方可济世救人。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真心期待“仁者”和萌萌能够潜心读书,用功习医,学业有成! 相关链接 : 解剖一只麻雀:一样的脚痒,不一样的中药
个人分类: 大医将成|2234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