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速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小议铁路恶性事故和速度
黄安年 2011-7-26 21:32
小议铁路恶性事故和速度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7 月 26 日发布 黑七月里 , 高铁事故频发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 , 其中有一种说法以为是铁路速度太快所致 , 更有媒体称要反思经济发展的速度 , 并讽刺挖苦发展高速铁路的做法。 笔者以为 , 我们如果客观冷静分析的话就会看到 : 当今世界铁路事故最多的恐怕非印度莫属,印度铁路的速度比中国慢得多 , 为何事故不断?可见减速解决不了事故的根源 。 在我国高铁发展前 , 也发生过恶性铁路事故,那次的车速并不快,照样出现恶性事故,可见恶性事故和速度并没有必然关系。 以为减速就会减少事故率的理由并不能令人信服,至于作出中国经济必须减速的结论更是有点借题发挥,把事故政治化了。 笔者没有无需安全行驶的丝毫意思,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安全行驶、万无一失放在首位。 笔者的问题是,不管什么速度,追尾现象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这样的事故本来在试验阶段、模拟阶段需要反复检验的,我不清楚,铁路技术部门有没有做过雷击情况下确保行驶安全的试验 ? 如果没有经过反复检验有没有必要搞什么献礼工程 ? 技术责任明确 , 人为责任需要清晰,系统管理责任需要分清。
2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荷兰的火车
热度 13 Nancyback 2011-7-26 21:29
荷兰的火车
20 年前在荷兰 Twente 访学。对荷兰的一切都感觉新鲜。记忆犹新的,是对荷兰铁路和火车的极大兴趣。记得为了了解荷兰的铁路和火车,多次购买周末票,周游全国。 当时对国内的火车和铁路,记忆印象极坏,购票极难,极其拥挤,极其脏乱差,极不舒适,坐火车常常极度疲劳。还记得 85 年从天津去厦门听课,单程净坐火车 60 多个小时,往返中间分别在南京和上海小住“调研、休整”。也是在那一次,证实了红宝书中的“泥腿子”概念。火车经过江西,漫长的旅程,上上下下的都是腿上,鞋上带泥的“老俵”。“老俵”们上了车,不是就坐,而是蹲在火车的板凳上。那一段火车上,记得都是木板凳,木板凳经过了江西,就不能坐了,只好跟“老俵”们学,蹲在板凳上一路到厦门。车上没的吃,没的喝,到大站赶紧买点吃的。另外一个极其不好的记忆,是冬天坐火车去大连,火车上的厕所,大小便冻成了一堆,门关不上。那次还没有买到座位,差不多一昼夜的车程,就站在大小便冰堆的旁边。当然,不必说去青岛,在 25 次特快上面被码成沙丁鱼中的一条, 13 个小时纹丝不能动,下车的时候活动了好久腿才听使唤能够走路。 到荷兰,坐上火车,疑似到了天堂。 赞叹不已的,是荷兰的火车倒车比公共汽车还方便,常常是铁路管理者算计好了,倒车时,从原火车上下来,站台对面停的,就一定是要倒的火车,两车交错停车时间一般不超过 5 分钟。开始一次不知道,下车还去看时刻表,导致错过了当班火车,问明白后,按照线性交通规划原理算一算,发现是可行的,不过必须在修路时就设计好,大吃一惊,这可是全国的铁路啊。 肃然起敬的,是荷兰火车的厕所,不仅一尘不染,毫无气味,还分别有几种卫生间用纸,从不断档。毫不夸张的说, 20 年后的今天,京津城际和谐号的车上厕所,卫生和舒适程度,比起那时的荷兰火车厕所,还是差的远。 啧啧称奇的,是荷兰火车能够通达几乎每一个小镇,这使得荷兰成为一个自行车王国。荷兰人虽然人均拥有汽车量,排在世界前列,但是开车的时间却很少。荷兰人在自家镇上生活,骑自行车,城际旅行坐火车,有很多年轻人带上自行车坐火车,因此火车上有自行车的架子。中老年人,当然不便带自行车上火车,但一般到别的城市开学术会议,荷兰的教师们总是习惯问一句学生们,你们搭不搭车?要搭车,我就开车去。要不搭车,就坐火车去。 20 年前虽然还没有倡导低碳经济,但荷兰的同行们,已经非常重视开车的环境负面影响。 荷兰的火车,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 在荷兰坐火车感到很悠闲,很享受。很少有坐满座位的时候。车上总有一个流动售货车,售卖极好的巧克力等小食品和极其飘香的咖啡。 想起荷兰火车,还想起了多个有趣的故事。 一天午饭,组里同事闲聊,记得说了一句,“荷兰的火车哪点都好,就是太慢了,才反应过来 Enschede 到 Amsterdam 走两个半小时,才开了 200 公里不到,还号称是快车,Intercity”。荷兰同学说“我们的火车不能开快了,太快了就显得我们国家更小了”。 20年前在荷兰的火车上,资深留学生徐先生,讲了一个关于荷兰火车的故事,以印证荷兰科学家(人才)的社会地位。他说,在 60 年代初, Delft 大学的教授, Journal of Catalysis 的创刊主编 de Bour 从海牙家里出来,坐火车去 Delft 上课坐过了站,告诉列车员他是 Delft 大学的教授,要到学校去上课,到鹿特丹再坐回来肯定赶不上了,列车员紧急请示调度室,火车为 de Bour 教授临时停了车,在大学校园旁边请教授下了车。看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个月底,又听 Delft 大学退休的 van Dick 博士讲了一遍同样的故事,只是细节稍有不同。 今年 6 月 19 日至 26 日,应邀到欧洲催化学会联盟在 Rolduc Abbey 修道院举行的针对博士生、博士后和新从业者的夏令营讲课。再次体会了荷兰的火车和铁路,发现荷兰路上跑的,绝大部分还是20年前的火车。去的时候是星期天,赶上铁路大修,从阿姆斯特丹机场坐了一小时多火车后,下来换上铁路提供的大巴,多半个小时后又回到火车上,坐到目的地城市 Heerlen 化了 4 个多小时。 23 日晚上, Eindhoven 大学的 Hans 教授宴请我们师生,然后坐火车从 Eindhoven 到 Twente ,又犯了一次 20 年前第一次在荷兰坐火车的错误,中间错过了一班转车,化了接近 5 个小时,深夜 1 点多才到,实际上那一段要是走直路,也就 100 多公里。荷兰火车还是真慢,不过是真方便。 当然,荷兰不只有这么慢的火车,现在阿姆斯特丹到巴黎的一条线,据说已经和法国速度接轨,从阿姆斯特丹经 Enschede 到柏林的一条线,据说也已和德国速度接轨,达到了新干线速度,在这两条线上,火车的外形也分别接近法国和德国的火车。但是在荷兰境内的当地火车,仍然是把火车当大巴使。 速度并不快的荷兰火车 倒客的铁路大巴 可以上自行车的火车门 夏令营结束,主人宴请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和中国天津的师生 2011 年 7 月 26 日于天南大联合楼。
10702 次阅读|28 个评论
测不准原理的一个经典情形
luocun 2010-9-16 05:07
警告: 俺的物理水平,从 俺关于荡秋千的问题 可见一斑。此博文纯属胡思乱想,阅后如有任何不良反应,后果自负。 假定我们通过摄影来测量一个运动物体──比如在真空中无重力的条件下飞行的乒乓球──的速度和位置。在乒乓球飞行过程中,以一定的曝光时间(t)拍一张照片。然后,我们可以根据照片上乒乓球成像的位置来确定乒乓球在拍照时的位置。不过,由于曝光时间大于0,所以乒乓球的成像不会是圆,而更像一根火腿肠,所以我们也可以根据这根儿火腿肠的长度和曝光时间的关系,来确定乒乓球的速度。 俺断定:位置和速度在这里存在测不准原理所描述的那种关系。 为什么? 要准确定位乒乓球的位置,当然是曝光时间越短越好。这样的话,火腿肠就越短,在飞行方向上的位置误差就越小。为了讨论方便,假定位置的误差(s)和曝光时间(t)成正比: s = h 1 t (1) 这里h 1 是个常数。 要准确定位乒乓球的速度,当然是曝光时间越长越好。这样的话,火腿肠就越长,在曝光时间内飞行方向上的位移的测量误差就越小,速度也就可以测得越准确。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咱们可以假定速度的误差(v)和曝光时间(t)成反比: v = h 2 / t (2) 这里h 2 也是个常数。 把两个式子联系起来看:要想通过缩短曝光时间(t)来准确测量位置(1),速度的误差就增加(2);反之,要想通过增加曝光时间(t)来准确测量速度(2),位置的误差就增加(1)。把两个式子乘起来,就得到: s v = h 1 h 2 (3) 然后,或者是由于h 1 和h 2 可能有内在联系,或者是干脆就把h1 h2给个新名字,我们可以用h来代替(3)中的h 1 h 2 : s v = h (4) 于是就得到了咱们的测不准关系。由于曝光时间t在(4)中并不出现,所以我们知道要想通过调整曝光时间来同时降低两个误差是不可能的。 因为俺觉得上面这个(经典?)情形很直观,所以俺觉得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奇怪的,也不应该是量子领域的专利,那么量子力学描述的世界是不是也并不太奇怪呢? 最后说明一点,俺讲的并不是 茅于轼先生所说 的那种任何观察所必需的观察者、观察仪器和观察对象之间泛泛而言的相互作用。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430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沼气工程建设进入了“大跃进”时代
caoman 2010-8-5 18:46
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两年内投资四万亿扩大内需的政策,重点用于十大行业。其中包括沼气工程,仅农业部 08年底就将投入 30 亿只用于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并要求在一个季度内花完。使沼气工程建设速度剧增(较以前至少十倍以上),沼气工程建设进入了大跃进时代。 建设沼气工程是解决环境、能源、食品安全和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毫无疑问加速沼气工程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如何避免蜂拥而上(如虚报规模)、违规操作(如无证施工)、粗制滥造(如偷工减料)重蹈大跃进的覆辙,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急待解诀的问题。概括起来讲是加速建设带来的工程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危及生命安全,简单有效的规避办法是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管理规范的专业公司承接 。沼气是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施工不规范、操作不当等都能引起设备爆炸、甲烷中毒等造成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近些年因重大安全事故下台的官员接二连三)。有资质的公司应有正规的管理和训练有素的员工,为维护资质一般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是犯安全生产方面的错;有经验的公司不会摸索着做事,经验意味着以前犯过的错不能再犯,特别是在大干快上时期经验教训尤为重要;管理规范的公司不会乱施工,更加关注公司的形象及员工的安全。国内具备此条件的公司不多,应有选择的谨慎加以利用时应谨慎选择。 质量问题导致投资浪费,简单有效的规避办法是选择养殖规模大、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企业承建 。一般沼气工程投资涉及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工艺技术落后、原料不足、配套设备不齐全等都能导致工程废置造成浪费,浪费是最大犯罪!养殖规模大的企业粪污原料充足,工程建设规模能跟上去,保障了规模效益,有效益企业自然不会停用,规模不到不要勉强,拿国家的钱需要成本,结果是拿了钱带不来效益还要搭进钱;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眼光,这些企业不会轻易的倒闭,也不会轻易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克扣沼气工程投资,致使工程规模偏小或选用不当的价格低廉的工艺、设备。国内养殖企业遍布各地,目前规模普遍偏小,应在项目建设前多方了解、实地考察、慎重考虑。 质量问题延及运行管理,简单有效的规避办法是政府同时出台运行管理办法和扶持产品政策并留有相应资金 。沼气工程三分建七分管,运行管理不善或者不运行、不管理会带来新的质量问题。出台运行管理办法,可以指导养殖企业进行正确的管理,现状是只知道建而不管怎么用,对未来一片茫然;出台扶持产品政策可使企业不但重建而且重用,确保持续运行而不一时的应景之作,沼气工程产品包括沼气、沼渣、沼液,沼渣、沼液的扶持政策还是空白;留有相应资金指在出台运行管理办法和产品扶持政策时以经济杠杆为中心,所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有效的经济杠杆可带来积极的、持续的运行管理。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比较欠缺,完善工作需马上提上日程。 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业,要认识到机会同危险并存,在加速建设沼气工程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其中的隐患,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拉动经济、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解决环境、能源、食品安全和三农问题目标的实现,避免大跃进悲剧在新时代沼气工程建设中重演。
个人分类: 环境科学|2981 次阅读|2 个评论
理所当然吗?——说说一道中学物理题
热度 2 jixuanhou 2010-7-31 09:48
这是一道中学物理题:如图所示,有一根长度为 L 、线密度为 的柔性链,上端固定,下端与台秤的托盘相接触。在 t =0时刻松开链子,问此后任意时刻t时台秤的示数是多少。 一般人看了这道题就拍手道:这还不简单吗,链子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用冲量定理一下就解出来了。 于是就很快得出,在链子下落过程中,台秤显示的数值等于已经落到秤盘上的链段的重量的3倍;在链子完全下落以后,台秤显示的数值等于链子的重量。 然而现实中链子下落真的是这么 理所当然 的自由落体运动吗?实验结果就 理所当然 的是这样的结果吗? 最近在Am. J. Phy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1】,就重新研究了一下这么简单的物理问题,但是他们的实验结果可就不这么理所当然咯。 文章作者们用两种不同的链子来做这个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显示了台秤的实验结果和 理所当然 的理论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值和理论值只有在短时间内符合,但是当链子快要下落完成时,实验值明显高于理论值。同时链子下落过程要比预计的快,也就是说链子的下落实际上并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下图是下落的链子与自由落体的小球的比较。 为什么链子下落的会比自由落体快? 两种因素是可以排除的: 1、空气阻力。空气阻力只能让下落变慢,而不是下落变快。 2、张力传播速度。链子上端被放开,这个信号要传播到链子下端是需要时间的。但是这个因素对下落过程来说,影响不超过3毫秒。然而实验结果发现链子下落时间提早了38毫秒。这个因素完全被排除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文章里是给了一个解释。鄙人仔细研读了文章并做了推导,发现文章给的解释并不是完美的,会有诸多漏洞。所以鄙人还是不愿意完全接受他们的观点。所以最后的解释还是留给各位大侠吧!本文就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Eugenio Hamm and Jean-Christophe Gminard, Am. J. Phys., Vol. 78, No. 8, August 2010
个人分类: 科学视角|1008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哈哈体验京津城际快速列车 称速度比美国快
黄安年 2010-5-9 07:27
哈哈体验京津城际快速列车 称速度比美国快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9 日发布 昨天一早我们带小外孙乘坐京津京津城际快速列车往返 , 体验中国铁路速度。在美国他有乘坐铁路的印象,总觉得很快 , 由于没有坐过中国的快速铁路 , 在开往天津的和谐号动车( 9 : 30-9 : 58 )上 , 问他 : 是中国的火车开得快 , 还是美国的火车开得快?他脱口而出 , 美国的火车开得快。我说 , 火车马上就要开了 , 你看究竟美国还是中国的火车开得快。从北京到天津是时间只用了2 8 分钟,最高时速度 331 公里,在车上他东张西望 , 什么都感到稀奇 , 边看边吃根北京产的带刺黄瓜 ( 比美国黄瓜好吃多了 ) ,吃完不多一会儿就快到天津了。在由天津回北京的车上 (16 : 30-16 : 58) ,我又问他同样的问题 , 是中国的火车快 , 还是美国的火车开得快?他这次却说 : 原来是美国的火车开得快 , 现在是中国的火车开得快。这话说的很贴切,是有了对比说出来的 , 火车速度在一定意义上是个时空发展速度,推而广之也是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发展速度的反映。 京津城际快速列车我们坐过多次,但是带哈哈坐,还是第一次 , 从早晨 7 : 00 家中出发 , 经 5 号线地铁(天通苑北 -- 东单)、 1 号线地铁(东单 -- 西单)、 4 号线地铁(西单 -- 北京南站) 8 : 30 就抵达北京南站 , 乘坐地铁到北京南站对我们来说也是第一次 , 感觉非常方便 , 对于人大、北大、清华的人来说 , 更是快捷得多 , 这 4 号线唯一甩掉的是人北清师中的北京师范大学。地铁在地下直接接连快速列车极大地有利于疏散,有朝一日 , 北京站也能够改造做到这一点就好了。 我们来到售票处时,最近的一次开往天津的车是 9 : 30 ,(除正在检票的 8 : 45 外 ,8 : 55 , 9 ; 15 的已经售完)如果我们赶上 8 : 55 分的就会节省半个小时了 , 利用这个机会带哈哈参观北京南站大厅,丝毫没有拥挤的感觉,比北京站舒敞得多。 回到北京后 , 我们改乘 4 号线地铁(北京南站 -- 黄庄)、 10 号线 ( 黄庄 -- 安贞门 ) 、快速公交 3 支线(五路居 -- 天通苑环岛),回到家中 18 : 45 分 , 多用了 15 分钟时间 , 看来走地铁 5 、 1 、 4 路线为最佳选择。 附随机拍摄的照片10 幅。 补充:由于笔误28分钟写成58分钟,致歉意,9日12:15分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分钟科普——第二个拔枪胜算更大
savior15 2010-4-13 19:12
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在被动卷入一场枪战时,反应速度比主动发起枪战要更快。史蒂夫米尔斯基报告 (枪声) 嘘,伙计,躺好了,别想说话。我知道你在疑惑什么。 你带着西方第一快枪手的名号来到这个小镇,并且我还让你先拔枪, 你却还是中弹倒在这儿了。哎,你如果懂点神经科学你也许就会知道出 手快不一定就能赢,伙计。你问我为什么?这是《皇家学会学报》上刚 出来的一项研究,别担心,就是份英国期刊。研究表明,你先抽枪时, 我的反应速度会比我自己先抽枪时要快10%。这与神经系统的组织方式 有关。(神经系统对于事先不知情的事情的反应速度,比自己思考一个 计划并且执行它时要更快。)而这快了10%的反应速度(平均约21毫秒) 完全超越了你那微不足道的拔枪优势。 据说那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也曾纳闷,为什么在西部电影 里,第二个拔枪的总是能赢。那么,现在我们知道了。 好了,你个偷杂志的贼,把你从我这偷走的《科学美国人》还给我。 李璐洁译自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odcast/episode.cfm?id=gunfight-tip-faster-to-draw-second-10-02-03 原文如下: (Gunshot.) Shhhh, just lie still, son, dont try to talk. I know what youre wondering. You come into town with the fastest draw in the West and I let you draw first and still youre still the one lying here a bullet in ya. Well, if only youd studied some neuroscience youd know that being the fastest aint necessarily gonna help you, son. Why, a study just come out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 Thats a Brit journal, dont worry about it. Showed that I can go 10 percent faster reactin to you drawing your gun than if I just tried to draw my own gun first. Has to do with the way the nervous systems . And that 10 percent more, why it more than made up for your puny advantage. They say the great physicist Neils Bohr wondered why the ones who drew second always seemed to win in Western movies. Well, now we know. Now gimme back my issue of Scientific American what you stole, you magazine rustler. 扩展阅读: http://news.bbc.co.uk/today/hi/today/newsid_8493000/8493203.stm 来自 BBC 的深入分析: Professor Andrew Welchman , who lead the research, puts this down to the quick and dirty nature of instinctive responses. Reacting to your opponent's movement turns out to be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e consciou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volved in choosing to draw your gun. In our everyday lives some of the movements we make come about because we decide to make them, while others are forced upon us by reacting to events, he says. As a general strategy for survival, these reactive responses seem pretty useful, he says. It could mea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when you are trying to avoid an oncoming bus. http://www.torontosun.com/news/columnists/thane_burnett/2010/02/03/12724066.html
个人分类: 译悦|448 次阅读|2 个评论
通过什么改变使得狭义相对论趋近于牛顿力学理论?
chenfap 2010-3-20 07:57
通过什么改变使得狭义相对论趋近于牛顿力学理论? 首先要指出,本文所说的牛顿力学理论是指牛顿动力学理论,不包括牛顿引力理论,这是 因为狭义相对论不能讨论引力现象。广义相对论在极限情况下如何趋近于牛顿动力学理论和 牛顿引力理论的问题留待以后讨论。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85 次阅读|6 个评论
那么快作甚?
manrongchen 2010-3-18 08:44
要那么快作甚? 2010 年 3 月 14 日有媒体报道: 后年南京到北京只要 3 小时 , 3 月 15 日报道,政协委员,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黄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新一代火车机车组要进入实验阶段。新一代火车机车实验时速必须达到 420 公里,以达到将来的运行时速 380 公里。 看起来是好消息,我不以为然。要那么快作甚? 按照常理:简单追求快,会出现安全性的问题,我们不可牺牲安全性来追求速度。生活节奏快了,人们的心理问题就来了,大家都受不了太大压力。房子盖得太快了,下层水泥尚未凝固好,上层的砖瓦钢筋就堆积上来,吃了力的楼板受不了,裂缝、倾斜,甚至垮塌。大桥建设太快了,结构没有充分稳固,有的尚未建好就出现垮塌事故。大学招生增长的太快了,质量一定下降。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速度心魔之中。看看人家法国人如何盖房子(顾玉清《羊城晚报》):一个地上 4 层地下 1 层的楼房,面积约 1 万平米,施工正常上班,周六周日照常休息。大半年过去了工程还没见露出地面。巴黎圣母院 1163 年开建, 1345 年收工,前后 182 年,实际上工程还没有竣工。法国房地产和建筑专家阿兰 贝沙德说,上世纪 70 年代,法国建筑行业也曾经有过高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建筑的崛起如雨后春笋,但很快暴露了一系列质量问题,涉及到修复和赔偿的事,扯皮成为常态,一拖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 1978 年政府出台了《建筑保险法》,对建筑行业的保险和责任严格的规定。一旦建筑商丧失了资质和诚信,就要承担罚款、破产、坐牢等法律责任。 南方有句俗话:螃蟹欢狠了掉爪子。 我们不会是急着赚钱 买车 撞车吧? 温总理一句话:中国真正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虽然我们任重道远,但这不是盲目提速的理由,因为欲速则不达!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05 次阅读|4 个评论
mirror - 1+1=4?的话题
liwei999 2010-3-10 19:44
1+1=4?的话题。 (573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27, 2009 01:42AM 能正确说出波的能量密度与波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很好。能量与波振幅的平方成正比是个陷阱。 但是两个密度相加意味着什么呢?=4的道理就在其中了。以前论证过加法和乘法的问题。两倍是乘2,三倍是乘三。但也有一倍的说法。这时就要用加法了。也就是说一倍就是两倍。 量里面有示强性的量(intensive)和延展性(extensive)两种,也有不具有单位的纯数量。密度是示强性的,不可加。10%浓度的盐水加多少也是10%的浓度。 速度是个容易出错的单位。比如从北京到天津去是距离是100公里。去时260公里小时,回来240公里小时。问平均速度是多少。答250就是250了。250是速度的平均,不是平均的速度。 弧度的糊涂。 (46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27, 2009 01:58AM 量角度用度。一周360度,直角90度等等的,从小学就用了。感觉就是跟cm一样的单位。到了中学度就要实数化了。导入了弧度量角,使人们糊涂。说不糊涂的往往是没有整明白。连度量衡的单位里,弧度(rad)也是最近才给注册上的户口,从前都是暂住证(辅助单位)。 弧度的定义是一个弧度是一米半径对一米圆弧的角度。单位米对单位米,约分后单位就没有了。但说没有了也不是回事儿,总不能曲直不分么。那么就叫糊涂好了。站直了就是一排糊涂,找不到北了就是一塔糊涂。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跑多快?
liuxiaod 2010-2-11 05:39
小的时候都用白炽灯,一拉灯绳,灯就亮,我以为电要从挂灯绳的开关那里跑到灯泡,那么电能跑多快呢? 我做了很多次实验,发现从拉灯绳到灯亮几乎同时,也就是说电跑的非常快,这大大超出一个5岁孩子的常识,想不到有跑那么快的东西,我怀疑自己拉灯绳拉的不好,于是让我爸拉,那天我做在屋子里等父亲,没有开灯,父亲一进屋,首先拉灯绳,灯一亮,看到我正在他对面两眼望灯泡,感到很奇怪,问我干什么呢? 我说就在等你拉灯绳呢,父亲弄清楚我的想法以后,告诉我不可能测出来,因为电跑的实在太快了。 我对电跑多快还是没有感性认识,不过我认为,只要电在跑,就一定有快慢,也就一定能测出来,这个问题想了好几天,后来发现即使电不用跑很快,灯泡也能马上亮,为什么呢?如果在开关和灯泡之间电已经排好队,一拉灯绳,开关处的电就往前走,于是所有排好队的电都往前走,那么原来排在灯泡跟前的电马上就到灯泡了,即使电走的很慢也没有关系。不过这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在关灯以后,开关和灯泡之间是否还有电?父亲说关灯以后就没有电了,于是我只好认为电的速度非常快。 20多年后,我在美国读博士,需要用50ns的信号延迟,老板让我做15米的延迟线,我终于对电跑多快有了直观的认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机场快轨上的瞎想
qianlivan 2010-2-3 11:13
早上从机场回来坐的机场块轨。天刚亮,脑子还不清醒,基本没法想太多问题。于是就观察一下快轨的路线,思考点相关的问题。 首先是快轨进隧道时,耳朵有一种被压迫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气压变化的时候都会有,例如飞机起飞,火车从丘陵地区上云贵高原。不过今天这种压迫感有一点不一样,感觉好像是波动的,不是持续的(变化频率可以被感知,不是声音的频率)。似乎是因为列车在隧道里激发起了某种振荡。我猜这个频率和卡尔曼涡街有点什么关系(当时就想到这儿,下面的是在网上查的公式)。涡流的脱落频率可以用流体运动速度v,涡街发生空间的宽度d表示为 f=St v/d 其中St是个量级为1的常数(约等于0.2)。假设列车时速90km/h,也就是25m/s,隧道宽度是5m,那么频率大约是1Hz,和感觉差不多。不过鉴于脑子不清醒,这就是瞎想。 再有就是中途和对面的了列车错了一下车,对面的列车飞驰而过,两秒中就消失了。我考虑了一下速度的计算。假设列车长100m,由于在两站之间,两列车都应该以几乎差不多的速度运行,因此可以计算列车的速度为100m/2s/2=25m/s,也就是90km/h。 再次声明,脑子不清楚,以上都是瞎想。 2013年7月1日补记:这些天早晨坐八号线从林萃桥到森林公园南门之间有一个急弯,拐弯的时候也能感觉到耳膜受到周期性压迫,似乎是激发了卡尔曼涡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首次成功量化植物基因突变速度 为开发长效除草剂指明了方向
bnx 2010-1-7 11:27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首次直接测量了植物突变过程的速度。该研究用全新视角展现了进化的基本过程,解释了除草剂为何使用几年后就会失效等问题。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日的《科学》杂志上。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动力。个体之间具有遗传差异,那些能更好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机会传承其基因,让进化生生不息,但是,基因变化的速度迄今为止还不清楚。   马克斯普朗克发展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德特勒夫魏格尔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跟踪5组拟南芥30多代的遗传发育,研究比较了每一代的基因与上一代的区别,首次量化了植物基因变化的速度。   研究者通过对整个基因组进行广泛的比较发现,在短短几年间,5组拟南芥中,平均每组有20个DNA的组成部分碱基对发生了改变。新的突变数目似乎非常低,不过,这一进程如果在一个物种所有个体中同时运行,遗传物质整体就会显示出令人惊讶的变化:如果有6000万个拟南芥,那么其基因组几乎每一个位置平均要发生一次变异。   对于科学家来说,在大约1亿2000万个碱基对中发现这些微小的变化,确实犹如大海捞针。为了把真正的突变可靠地从试验误差中区别出来,科学家们不仅使用新方法来搜索、跟踪基因突变,还对每个基因组进行了30次完整测序。   魏格尔教授的新数据表明,与拟南芥有相同来源但在很多特征上都非常不同的姐妹物种拟南芥荠,并没有像此前认为的只分离了500万年,而是在2000万年前就已经分离了。   除了基因变化的速度,该研究还让科学家们重新认识了新的突变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研究人员发现,并非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变都均匀分布。基因组碱基对的4种不同类型(A、G、C、T),有6种变化可能,但是其中一种却占了所有突变的一半。   该研究结果可很好地解释大面积使用的除草剂在几年之后就会失去效力的原因。种类众多的杂草受到除草剂的影响,它们的基因组像拟南芥一样很快适应变化,于是就会出现了抗除草剂的情况。魏格尔教授表示,对于针对单个基因起作用的除草剂这种影响特别明显,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寻找可以针对几个基因同时起作用的除草剂。(摘自《科技日报》2010年1月6日,第二版)
个人分类: 国外农业科技|4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跑出豹的速度!
songshuhui 2009-9-11 13:18
桔子帮小帮主 发表于 2009-09-07 13:06 一年前,乌塞恩博尔特在北京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创下百米9.69秒的世界纪录,一位美国教授说,如果他在70米后没有东张西望,足可以冲出9.55秒的惊人成绩。不过,那场较量也因美国选手Tyson Gay的缺席而留下了悬念。 如今,在上次表演结束的一周年纪念日,博尔特又在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把自己的记录缩短了0.11秒非常接近美国教授的大胆预期。人们称他是一个传奇,跑到90米,他知道一块新金牌已然到手,竟用最后十米的时间检查对手跑到哪里了,然后扭头看成绩牌,结束后还和队友一起裹起国旗,真像北京一幕的重演。 可怜的Tyson Gay屈居第二,他说他很高兴,博尔特的表现让他知道自己也可能跑到9.5秒,可惜这次还没能够和博尔特并驾齐驱几十米,逼出了对手的新成绩,自己成绩也不坏,要是放在一年零一天前,便是新的世界纪录了。 一如以往,运动员每次将人类的潜力再释放出一点,旁观者都忍不住问:人还能跑快多少? 最大手笔的预测是百米6秒。曾经有位记者问生物动力学家Peter Weyand,你说人有一天能在6秒内跑完百米么?专家回答:猎豹反正可以。那你说人呢?这我们人和猎豹有相似的肌肉记者说:恩,人类百米极限成绩是6秒,我觉得这么预测挺保险的;可是Weyand博士好像不愿意和我一伙儿。 博尔特啊,既然你有猎豹的肌肉,为什么只跑出人家二分之一的水平?事实上,做出6秒预测的人忽视了许多问题,我们一直嫉妒猎豹的速度,10年前,科学家终于按捺不住,将这位短跑能手大卸八块,尤其对它的腿部肌肉进行了拆卸和分析。他们发现,虽然在极好的情况下,人类快速收缩肌细胞的比例可以达到70%,确实和猎豹相仿,但猎豹的糖原分解速率却至少是人的两倍,它们体内其它掌管能量利用的酶活性,也是人类望尘莫及的。 看过生理差异,再从物理原理的角度来说。速度受到体重和肢体对地面发力的双重限制。虽然博尔特力大无穷,可以在1/10秒的时间内以体重4、5倍的力量击地,然而,男子猎豹短跑选手才不过80斤重,博尔特和它一比俨然成了大胖子!更不要说猎豹可以四足发力看来,人既然把直立行走标榜成一种荣耀,就要承受这种能力带来的损失。 利用生物动力学来预测极限速度似乎不定因素不少,数学家们则采取了一种幕后作战的工作方式,他们不用学习人体结构,也不用了解生理学常识,而是待在电脑前,将历史上人类创下的速度记录拟合成分段对数曲线,这条曲线的走势即告诉了他们极限的数据,如果随着时间的推进产生了新数据,他们只需将之加入,重新计算,然后,被修正的曲线又会将修正后的极限速度告诉他们。 许多生物学家对此不屑一顾,一条没有生命的曲线,既没有考虑发展的科技,也没有考虑营养和训练方法的进步,如何能同我们那些精确复杂的分析同日而语?然而数学家也有自己的辩驳:这条曲线实际上已经将历史上发生的种种变故记录进来,比如,运动员的训练从一周2次变为3次,再加到4次、5次,世界纪录也随之一次次上升再达到极值,再比如违禁药物这个概念的诞生,给世界纪录的产生加上了一定的限制所有这些因素才造就了曲线的形状;而像这样值得考虑的因素太多了,生物学家们根本无法全都考虑进来进行准确推算。事实上,数学家的方法已经在跳远等项目上赢得了人们的信服。 即使如此,人们在阐释曲线时还是得留个心眼儿,毕竟大名鼎鼎的《自然》杂志就在三年前刊登过一篇论文,文中根据拟合曲线预测:由于女子百米成绩进步趋势太显著,因此女子总有一天会跑过男子,这一论断自然在运动员界成了一条笑料 说到这儿,让人不禁想起Weyand的一句话:单从极限的定义来看,极限速度就是不可知的。 闹不好很多年后,运动员已经学会四足跑路,那时生物学家即可以把人类同豹子摆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科学比较;说不定未来的比赛将明确规定:参赛运动员只能双足着地呢。 文字编辑:拇姬 已发表于《新京报》 图片出处: peo pea aaronjuju79
个人分类: 物理|1623 次阅读|1 个评论
速度随想
zhaodl 2009-9-7 08:41
不管你读过书或没读过书,对速度一词都不会陌生。只要你在动或者能够感受到你周围的物体在动,那你感觉到的就是速度。哲学上讲的好: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我们所处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运动之中。也许你使用的不是速度这个词,你走路快或者他走路慢,这其中隐含的就是速度的快慢,就是指单位时间所经过的距离,即距离除以时间。 平常,我们无时不与速度发生关系,可我从来都没有好好理解过或者说没有好好体会过。来来去去,生活似乎本来就是这么自然。自从我开车以后,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着我对车辆控制的能力。在复杂路段,速度已经很慢了,可是还是手忙脚乱地控制不了;而在路面开阔、情况简单的路面上,速度已经很快了,可总感觉车跑得慢。速度,是客观存在的,可是我们对速度感觉是需要参照物的。感觉车的快慢,我们一般是以车外的物体后移的快慢来感觉,当然也可以与驾驶者的反应快慢来对照。 我们常常感慨周围的事物变化的快或者是慢,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是将周围的事物与一定的参照物进行比较以后的感觉。如果我们与周围处于同一时间段的事物比较横向比较的时候,总感觉周围变化的慢。这就如同与自己同向行驶的汽车比较,总感觉自己开的车速度慢,不停地有人超越我!可是当我扫一眼速度表,则发现:不慢了,限速60,我已经超过了。所以,如果总是与当下左右的车比较的话,你的车只能是越开越开快!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总是与周围的人比较的话,你总是感觉自己进步的比别人慢!所以就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一路加速行驶!开车有超速,等到出现车祸或者故障的时候,才发现车速太快了!而对于人来说,等到身体承受不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超速!只是我们当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使我们在感觉上产生一种错觉。所以俗话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对速度进行体验的时候,最好不要局限在一个参照物,特别是不要总是盯住前面的车,有时也可以通过后视镜看看被你抛在后边的车:稳稳当当地行驶,不是也挺好吗! 如果我们去的是同一个目标,先到和晚到又有多大的区别?更何况,眼前的目标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地!如何能够保证自己的车不会在到达最终目标之前抛锚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车况完好,到达目的地那是迟早的事。否则,将车和命断送半路,最终是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的。更何况,人生的终点并不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在变化的。比如,如果将体育比赛中拿到世界冠军作为目标的话,十年前的世界冠军和当下的世界冠军的难道没有区别? 慢速安全行驶,不一定比快速行驶去的地方少,因为速度是限定在单位时间内,而你能够将时间延长,同样可以达到游览更多地方的目的。人生岂不是如此:多活一年就可以多一份希望,行程并不仅仅决定于速度,还决定于时间。 汽车快速行驶在路上,沿途的地名、景色一晃而过,就是走过几遍我还是没有印象。当我放慢车速,慢慢行驶或者是走走停停的时候,周围的景色和路况就记的比较清楚。回想起来,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如果是打的到一个地方,往往是记不住路,而如果是乘坐公交车或者是步行走一次,那么来去的路就记得比较清楚。 人的记忆也是与速度相关联!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你对你周围事物的记忆是加深了还是淡忘了?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城市或者乡镇在你的记忆中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记忆往往是会停留在快速变化之前的状态。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样,我们往往记忆最深的是大学本科时期的同学,往往是儿时的伙伴。我知道,在我工作的近三十年的经历中,朋友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已经换过了几波。而由于变化的速度太快,不仅是因为失去了联系,往往在我的记忆中能够留下一点影响的也是很少的几个。网络使我们开阔了交往的范围和渠道,可是方便快速的人际交往,能够给我们留下印记的又有多少! 俗话说:时间是治疗创伤的最好的方法。实际上,其中的关键不是时间,而是与时间相关的速度使我们的记忆淡忘。可以想象,如果只有时间,而没有变化,我们的喜悦、悲伤是不会那么快地褪去!因为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没有快速变化,人的记忆就不会被冲淡反而有可能被不断地强化。记忆中对亡者的淡忘,是因为我适应了没有你的变化了的环境! 变化是什么?就是一剂让人失去记忆的药,描述变化特征的物理量就是速度。速度,如今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唯一目标:快快长大、快快发展、快快提高、快快富有、快快成名;马车换汽车、汽车改火车,火车加飞机,汽车、火车和飞机本身的发展指标也是提速、提速、再提速。速度提高了,换来的是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是变化的加快。结果,体现在人类自身:欲望的膨胀单位时间内享受内容的增加和花样的翻新,但是内心感受又如何?人们是否变得越来越幸福了,还是忙忙碌碌中,脸上少了些自然的微笑。
个人分类: 闲思偶得|3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提高电脑使用效率的方法
lingfeng 2009-3-26 22:4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例如我现在每天就花十个小时坐在电脑旁。所以,学习一点提高电脑使用效率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以下就是我所学到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1, 提高电脑运行速度 。电脑速度越快,当然效率越高。决定电脑速度快慢的首先是配置,在配置一定的情况下,适当的使用方法也可以提高电脑的运行速度,可以参考前一篇博文《 提高电脑运行速度的方法 》。 2, 建立桌面快捷方式。 对于常用的文档和文件夹,可以在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方法是右击图标,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例如我常用的一个文件夹“读书笔记”目录是在D盘,就在桌面上建立了一个快捷方式,还有在D盘建立了一个word文档“记事本”,用来随时记录一些容易忘记的事情例如突然的灵感、重要的事情等,也把它的快捷方式发送到了桌面上。 3, 善用快捷键。 对于自己最常用的一些程序、文件夹、文档,可以建立快捷键。建立的方法是右击图标,属性,快捷方式,快捷键,输入快捷键后点击确定即可。前面提到的“读书笔记”和“记事本”,我都为它们建立了快捷键,打开很方便。 4, 不要将有用的文件存在C 盘(包括桌面和我的文档) 。一旦系统崩溃、中毒,需要还原或重组系统时,C盘上的数据就会丢失,所以重要资料都要存在D盘或E盘。 5, 使用休眠代替待机或关机。 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方法,感觉非常有用。开机不仅速度慢,而且多次开机对电脑有损害作用。待机比较快,但是待机时电源没有断开(内存供电,其余的供电已经断开),仍然耗电,大约相当于五六十瓦的功率,而且待机后再开机往往速度比较慢,至少我的就是这样的。而休眠具有多个优点:完全断开电源所以节能,速度快,大概是开机速度的两三倍,重新开机后不需要重新打开很多程序。例如我用电脑时常常打开两三个word文档,三四个PDF文件,五六个网页,几个文件夹,两个电子词典等。如果关机后再开机,光打开这些程序就需要好几分钟的时间,而采用休眠后再开机,十几秒中就搞定。休眠的具体方法是:1.在桌面上单击右键。 2.从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快捷方式”。 3.在“创建快捷方式”对话框中输入“ rundll32.exe powrprof.dll,SetSuspendState ” , 4.单击“下一步”。 5.在“选择程序标题”对话框中输入“休单击“完成”。这样在桌面上就有了一个名为“休眠”快捷方式。(方法转自 http://blog.ixpub.net/html/19/13151619-89469.html )然后按照第3点为其建立快捷键,例如F4。当你暂时不用电脑时,按下F4电脑就自动进入休眠,再要用电脑时,按正常开机的方法开机即可。 6, 记住常用的快捷键 。常用软件中都带有许多快捷键,没有必要都记住。但是记住一些常用的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使用电脑的效率。常用的一些快捷键如下: Ctrl + A 全选 Ctrl + C 复制 Ctrl + X 剪切 Ctrl + V 粘贴 Ctrl + F 查找 Ctrl + S 保存 Ctrl + L 左对齐 Ctrl + R 右对齐 Ctrl + B 粗体 Ctrl+Y 重复上一操作  Ctrl+B 应用加粗格式 F2  重命名项目 Ctrl + W关闭当前窗口 CTRL+O  打开“打开文件”对话框 ALT+TAB 切换当前程序 Ctrl+Z 撤消上一操作 ALT+ F4关闭当前窗口或退出程序 WINDOWS+ D最小化或还原所有窗口 BACKSPACE 查看上一级文件夹 格式刷的快捷键是:源格式上:Ctrl+shift+C目标格式上:Ctrl+shift+V Ctrl+N 创建与当前或最近使用过的文档类型相同的新文档 DELETE 删除被选择的选择项目,如果是文件,将被放入回收站 SHIFT+DELETE 直接删除被选择的选择项目 7, 使用绿色软件。 很多软件都有绿色版本,绿色软件免安装,在重装系统时可以提高效率。 8, 记录下常见电脑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用电脑时间并不太长,但是同学们遇到问题喜欢问我,因为我每次遇到问题都是先从网上查找到解决方案,然后用word保存在一个文件夹“电脑问题”下,这个解决方案是我验证过确实可行(网上许多复制的答案往往不可行)并且精简为短短的几句话。这样下次遇到同样问题如果我忘记怎么办了,直接找到这个文件及可以方便地解决,免去了重新上网搜索方法并一一尝试的时间。 9, 整理收藏夹。 把经常要用的网址放到收藏夹里面并按类别整理好,定位到D盘。收藏夹的路径是C:\Documents and Settings\Owner,打开该路径,选中收藏夹,按住shift键把收藏夹拖到想定位的地方例如D盘,以后原来路径下的收藏夹消失,以后对于收藏夹所做的任何更改都保存在D盘。方法转自: http://bbs.xunlei.com/thread-625037-1-1.html 10, 使用系统还原功能。 不是指XP自带的系统还原,该功能极不可靠。建议安装“一键还原精灵”,重装好系统、打好补丁、杀毒、优化之后备份,以后如果遇到问题花五分钟左右还原一次即可,免去了重装系统的时间。 11 ,其它: 文献管理用EndnoteX2,可以方便地在论文写作时插入参考文献、自动下载全文、做笔记等。Word使用时注意经常保存,按快捷键“ctrl+S”即可;选中某一文字,双击格式刷可以多次复制该格式。同时打开多个文件,可以按ctrl+A全选再回车,或者选择其中几个(利用ctrl或shift键)再回车。
个人分类: 电脑与网络|8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提高电脑运行速度的方法
lingfeng 2009-3-26 22:22
电脑买了快三年了,当年还算可以的配置现在已经落伍。而且我安装的程序比别人多,电脑的速度自然就变慢了。提高电脑速度的根本方法当然是更新换代,可惜米米不足,只好想其它的方法。在经过多方摸索之后,终于总结出一套在不改变原有配置情况下提高电脑速度的方法,简单的来说就是使用三种软件。用这三种软件,使得我的电脑运行速度提高了三分之一。当然如果你的电脑已经很快,运用这些方法提速的感觉就不会很明显。 1, 给系统减肥。XP系统庞大,但是很多功能我们一般都不需要,通过软件删除这些文件可以提高电脑速度。一个不错的软件是XP减肥专家,附件可以下载XP减肥专家v1.3 绿色版,软件很小,不到1M,免安装直接使用。打开程序后,会出现选项的界面,基本上所有的框都可以勾上(图片所示是我选择的项目),选择好之后点击“开始减肥”,不到一分钟就删除完了。删除后Windows文件保护会提示你还原,选择取消即可。删除的文件放在回收站里面,如果有问题可以还原。我用了之后感觉提速效果非常明显,唯一遇到的问题是打开outlook不能用了,不过基本上我不用outlook发邮件。 2, 使用超级兔子或windows优化大师。我用的是超级兔子2008.01版本,使用超级兔子清理王的清理系统功能清理系统、注册表、使用痕迹、IE记录,这些基本上都可以全选,除了IECookies。使用超级兔子清理王的专业卸载功能卸载插件,标准卸载功能卸载不用的软件,智能卸载功能卸载难以删除的软件,优化系统及软件功能优化系统及软件,我一般采用自动优化功能。使用超级兔子魔法设置设置开机启动程序,去除不必要的开机启动程序可以加快开机速度。Windows优化大师同样可以实现上面的功能。软家具体的使用方法网上有很多介绍的文章,例如 超级兔子使用教程 , 超级兔子使用简明教程 , Windows优化大师使用教程 windowsXP减肥专家
个人分类: 电脑与网络|92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平面上升速度的历史和现在
杨学祥 2008-11-28 11:15
IPCC最新报告预测,到 2100 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 1 . 8 至 4 摄氏度,海平面升高 18 至 59 厘米。在 2001 年发表的评估报告中,IPCC曾预测到 2100 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 1 . 4 至 5 . 8 摄氏度 ,海平面将升高 9 至 88 厘米 。由此引发剧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Wu 和 Peltier ( 1983 )估计北半球劳仑泰德冰盖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冰盖于 18000 年前开始融化,快速融化始于 13500 年前到 7000 年前, 7000-5000 年前间的冰融量减少。 Jaritz 和 Ruder ( 1977 )绘出莫桑比克全新世海面变化曲线, 10000-8000 年前期间海面以每百年 2.65 米 的速率快速上升, 8000-6000 年前期间海面上升速率明显减慢,将为每百年 0.47 米 。 6000 年前海面达到最高点,高出现代海面 2.5 米 。此后海面缓慢下降至现代海面位置 。 中国沿海全新世海面变化可分为 6000 年前的急剧上升、 6000-5000 年前期间的最高海面和 5000 年来相对稳定成微微下降等 3 个阶段;同时,海面是波动的,具有 8500-7800 年前期间、 7300-6700 年前期间、 6000-5000 年前期间、 4600-4000 年前期间、 3800-3100 年前期间、以及 2500-1500 年前期间 6 次波峰,其中后 4 次波峰为高于现今海面的高海面时期。我国全新世珊瑚礁发育,可分为 8500-7800 年前、 7300-6700 年前、 6300-4800 年前、 4500-4000 年前、 3800-3100 年前、 2800-1400 年前以及小于 1000 年前 7 个时期,我国全新世珊瑚礁发育和海面变化以及地壳运动的有关。 6 次海面波峰对应 6 次我国全新世珊瑚礁发育,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的结论正好相反 。 10000-8000 年前期间海面以每百年 2.65 米 的速率快速上升, 8000-6000 年前期间海面上升速率明显减慢,为每百年 0.47 米 。 6000 年前海面达到最高点,高出现代海面 2.5 米 。此后海面缓慢下降至现代海面位置。 6000 年以来海平面不升反降,平均每百年下降 0.04 米 ,说明 6000 年以来不是地壳均衡剧烈活动时期 。这些数据得到最新研究的证明。 19 世纪气候变暖以来,海平面上升速度为平均每百年 0.10 -0.15 米 。 即 10000-8000 年前期间海面上升速度是其近 26 倍,因此 10000-8000 年前期间地壳均衡的强度也应该是目前的 26 倍。这样,在 10000-8000 年前期间,目前的 1000 年间隔的强震将缩短为 50 年间隔,百年间隔的地震将缩短为 4 年间隔。 6000 年前海面达到最高点,高出现代海面 2.5 米 。 10000-6000 年前期间应该是地球的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    网易探索消息讯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近日,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海平面的上升会在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的影响,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的一些地区很有可能会被海水淹没。 虽然海平线上升的趋势已经持续了数千年了,但是据科学家估计,在过去的 6000 年中,海平面平均每一百年上升 5 厘米 ( 2 英寸 ) ,而在距今 18000 年至 6000 年间,海平面一共只升高了 120 米 ( 400 英尺 )。海浪冲击着海岸线上的岩石,用冲击得到的碎片制造海滩,海岸线就这样一步一步周而复始的上升着。然而人类却加速了海平面上升的步伐。根据联合国资助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会的报告,在 20 世纪,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 1.7 毫米 ( 0.07 英寸 ),而根据最近的卫星观测结果显示,自从 1993 年以来,海平面每年上升 3.1 毫米 ( 0.12 英寸 ),增长十分显著 。 海平面的威胁受到美国州政府的关注,他们已经委托斯克里普斯和其他机构的创建和更新海平面上升的情景。同时研究不同地区的受影响程度。美国加州资源局的秘书长布鲁说道,目前还没有研究的明确方法,或许通常,你想得到一个数字,但是,我们希望人们来对整个范围进行估计。斯克里普斯研究的研究人员表示,研究估计下个世纪海平面的难点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研究人员估计的范围是基于对未来 100 年来全球温度变化的估计,他们估计的范围为 2 摄氏度 至 6 摄氏度 。到 2100 年,全球海岸线上升很有可能达到半米,如果全球变暖速率更高的话,这个数字还会增加。而全世界各个地区都必须重视这个温度变化,因为正如奥尼尔在他的文章中说的,海平面上升的会在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的影响 。 补充资料: 由于冰川融化和陆基冰原融化和变暖海水量的增加,海洋正在不断上升。但是由于冰川和陆基冰原融化对海平面的影响及其复杂难以预料,所以对其一直存有争议,而最近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中也没把它当作海平面上升的因素。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计是明显低于海平面上升的实际值的,有些个人指出,根据陵兰岛和南极冰冻的水量以及古代海平面的证据可以推测,在 21 世纪末,海平面的上升将达到数米。然而,前斯克里普斯前博士后研究员沙德奥尼尔 8 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却表明,那些关于到 21 末, 海平面将上升超过十米的言论是十分荒谬的,沙德指出,根据物理学的知识,在 2100 年海平线上升很有可能为 2 米 。 参考文献 1. 刘浩,王宇。联合国最新报告:人类活动引起全球变暖。 2007 年 02 月 03 日 08:41 来源:中国证券网 . 上海证券报 http://it.sohu.com/20070203/n248019491.shtml 2. 赵希涛,杨达源。全球海面变化。科学出版社, 1992 。 118 , 108 , 74 。 3. 杨学祥 . 不能按常规来思考:全球变暖与冰河世纪 . 发表于 2008-11-25 16:28:2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323 4. 杨学祥 . 速度非均匀的海平面上升和地壳均衡运动 . 发表于 2008-11-26 7:04: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394 5. 小尔。全球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在不同地区影响不同。 2008-11-26 09:47:33  来源 : 网易探索 ( 广州 ) 。 http://discover.news.163.com/08/1126/09/4RLS218R000125LI.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5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