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电离辐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电离辐射,是否屏蔽材料的密度约高越好?
热度 5 liwei999 2014-12-30 00:36
对电离辐射,是否屏蔽材料的密度约高越好?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28/2014 19:32:59 这也是个问题,考试的。对学生的考题,有时候要放些“迷惑”的不相关的东西,这些可谓是 买个破绽。这些破绽有些是故意为之,有些是人云亦云,有些则是学识不高。 言归正传。这个题目应该说也是有陷阱,所以有“是否屏蔽材料的密度约高越好?”的问法。作为一般论,屏蔽材料的密度约高越好还是有道理的。比重为10的材料至少比为1的要省屏蔽空间,而空间也是很值钱的东西。 电离辐射的成因中,有个不常见的 中子 的电离辐射问题。 中子 本身不带电,没有所谓的电离作用。但是中子发生往往带着很高的能量,与原子核反应、自己衰变时,都会放出一些东西伴带来电离辐射。这就是把中子也归到电离辐射里的道理。对中子,“屏蔽材料的密度约高越好”的说法不能成立。为了把 中子 的能量消耗掉,最有效的手段是用与中子差不多大小的东西与中子碰撞,截获其一部分能量,或者是可以吸收中子的材料。 这些东西看似很难,其实也都是“常识”。国人总是对日本车有“偏见”,说不结实,一撞就坏。殊不知,洋人测试车辆安全的名单里,日本车有很多。国人认为“不结实、一撞就坏”也有道理,看上去的确 一撞就坏 。但是思考误区在于在思考车辆安全时,重心 不在于保护车辆 , 而在于保护乘员 。因此 一撞就坏 根本就不是问题,车坏的现象证明了碰撞能量损耗在了车体破坏上了。 撞车与中子散射看似不相关,但是从物理的原理上看,则是同一类事儿。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 机翼的升力 、 热量的交换 领域。当然,每种现象都有其专业领域的纵深,不可认为是微不足道、有个物理就可以横扫的东西。但同时也不能小瞧了物理的力量和世界观的作用。在镜某看来,工程师们常常犯一些 举轻若重 、没有世界观、大局观的错误。 【扯微观的,扯分子运动论就这么高深吗?】那倒不是,那也不过是些经典的应用而已。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在有些人看来是个事儿的命题在学术里根本就不是个事儿。也难怪有大师说物理学完成了之后,剩下的就是攒邮票的工作了。小脉管儿,邮票攒得如何了呢?楼下有人晒大学的数学教程,镜某读书时看是斯米尔诺夫的《高等数学教程》。那套书本来是 全须全尾 的,可惜家母不识字,用那些书皮当了厨房的挡油隔板。。。。。。 对于中子,并非密度高的好,而是要用低密度的,比如树脂、水来做屏蔽。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28/2014 21:33:59 屏蔽X射线,“好”的评价指标也有不同。比重应该说是个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用铅也是 因为其成本低的缘故。不计工本的时候也可以用钨合金来做。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4809 次阅读|7 个评论
六自由度科技——Ascension 3D Guidance medSAFE医学三维导航系
热度 1 cangdongbo 2014-2-25 13:51
以无源直流磁传感器引领着医疗器械前进 ● 同时跟踪多个微型传感器 ● 在无电离辐射情况下本地化三维 ● 没有视线限制下引导灵活的工具 ● 没有电力线噪声干扰 ● 通过低成本的一次性传感器来引导导管,探针和观察镜 多种发射器选择可以应用在医学环境里不适合磁跟踪的情况 medSAFE的小型传感器经常被安置到医疗机械和导管上,以提供更安全和更少侵略性的跟踪和定位。这里1.3mm的传感器可以看到是从一个气管镜的工作通道里突出的。亚毫米直径的传感器可以扩展导管和视镜器官和血管的周围。 规格参数 技术参数 传感器配置:800型(8.00mm),180型(2.0mm),130型(1.5mm) 自由度: 六自由度(位置与方向) 更新率: ● 近程和中程发射器:每个传感器达到375次/秒的更新速率 ● 六自由度扁平(耐金属性)发射器:每个传感器达到162次/秒的更新速率 翻译范围: 800型传感器 ● 中程发射器:78 cm(任何方向) ● 短程发射器:46 cm (任何方向) ● 扁平发射器:46cm(在z方向上) 180型传感器 ● 中程发射器:58 cm(任何方向) ● 短程发射器:(与公司联系以得到最新的数据) ● 扁平发射器:46cm(在z方向上) 130型传感器 ● 中程发射器:46 cm(任何方向) ● 短程发射器:(与公司联系以得到最新的数据) ● 扁平发射器:46cm(在z方向上) 角范围: 全方位;±180°方位角和辊,±90°垂直方向 静态精度: 位置:1.4 cm有效 定向:0.5°有效 *在更小的体积里实现更高的精度 *精度的变化取决于具体的发射器-传感器配置 静态分辨力:位置:0.5mm在30.5 cm时 方向:0.1°在30.5cm时 输出: X,Y,Z轴位置坐标,方向角,方向矩阵或四元数 接口: RS-232,USB,以太网(工厂做选择) 数据格式: 二进制记录 通信方式: Windows应用程序接口(API)和驱动 物理参数 电子器件: 27.9cm x 27.3cm x 6.4cm金属盒 发射器:三种选择:近程(6.27cm x 4.6cm x 5.2cm,带有3.3m光缆);中程(9.6cm^3,带有3.3m光缆);扁平(金属耐受型 ):联系公司 无源传感器: ● 800型:外径为8mm,长度为20mm,带有长3.3m,外径3.8mm的光缆 ● 180型:外径为2.0mm,长度为9.7mm,带有长2m,外径1.2mm的光缆 ● 130型:外径为1.5mm,长度为9.7mm,带有长2m,外径1.2mm的光缆 ● 090型:外径为0.9mm,长度为9.7mm,带有长2m,外径1.2mm的光缆 只适用于180型和130型: ● Ascension Medi-Mag 光缆,美国专利6级的护套材料 ● 美国专利6级的传感器外罩 ● 传感器装配和光缆材料是耐环氧乙烷和冷灭菌剂的。警告:传感器连接器内的半导体器件是没有伽马屏蔽的,如果暴露于伽马射线或高压环境下,有可能被损坏或擦除。 ● 传感器和电缆组件是易碎的部分,所以在您耐心使用之前要有护套保护,并隔离存放。 电源: 100-240V ~ 50/60Hz 操作温度:15°C to 35°C; 95%非冷凝湿度 环境: 在操作环境中存在铁磁物体和杂散磁场可能会降低性能,联系我们以获得我们优化工具的协助来减少金属失真和噪声干扰。 特性优点 金属耐受性:使用非磁性导电金属可以比交流磁跟踪器减少80%的失真,输出也不受复合材料影响。能够通过调整测量速率将由高导电金属(如铝)引起的误差减少为零。 先进的新型磁技术和信号处理:具有黑金属屏蔽的平面发射器否定了由程序表产生的失真。 闭塞和自由漂移:测量精度不受植入人体的传感器影响。 低成本传感器:为批量应用的处理而设计 软件支持: 嵌入式XP/ Pro和XP兼容的SDK和示例程序;专家支持的API方便纳入到用户应用程序中。完全集成于合作伙伴的满足解剖结构的三维渲染和可视化的医疗成像软件。 精度: 0.5mm在30.5 cm时 分辨率: 范围:全方位 更新频率:375次/秒 电源:100-240V 用途:解剖结构的三维渲染和可视化的医疗
3125 次阅读|1 个评论
“电离辐射危险”的多部门管理问题
lanxum 2013-6-2 13:08
“电离辐射危险”的多部门管理问题 130602 李健 去企业做项目交流时,因为该企业有两套用于测量钢板厚度和凸度的X射线装置,涉及到了电离辐射的HSE管理问题,企业项目联系人给我们找来了2个人来交流,一个是从环保角度负责电离辐射工作的,一个是从职业卫生角度负责电离辐射工作的,问到为什么一个“电离辐射”的事2个人来管,他说企业要对应上面不同部门的检查,所以只能这样划分工作,他也觉得电离辐射的危险是一回事,企业分开管理有点多余,对企业是个资源浪费,但没办法。 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我国的电离辐射的确是由多部门管理的,只是管理的角度和职责不一样,看看我整理的列表: 职能部委 职能部门 主要职责(摘录) 依据法规 个人理解的各部门管理重点 环境保护部 辐射安全管理司 负责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产生放射性(电离辐射)污染物的防治 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 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 指导规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负责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电离辐射的职业危害标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 监督检查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情况,拟订执法标准 职业危害角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责分工;危险物品角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电离辐射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 通过上面有关电离辐射的管理职责列表,个人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无论从危险角度、职业健康角度还是环境保护角度,电离辐射终究是给人带来的危险,对人的危害来说都是一回事,而实行多部门管理会带来很多弊端,“都管”其实就是“都不管”,很容易出现监管责任不清、管理资源浪费,这是个基本的管理认识问题。 2 、从“电离辐射”的警示标志看,由于是多部门管理,在制定的警示标志标准里,各部门会按照自己管辖的危险角度来制定警示标志,造成同一个“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在多个标准里重复出现,显然是浪费,如《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GB2894-200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3 、多部门管理给企业带来了很多麻烦,如上面这家企业按多部门要求需要做的“对口”工作有: (1)按环保部门要求,接触辐射岗位的员工上岗前要办理“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合格证”; (2)按环保部门要求,公示“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3)按卫生部门要求,公示“电离辐射——职业病危害因素”; (4)按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和安监部门要求,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电离辐射的多部门管理,与化学品的多部门管理如出一辙,如前面博文提到硫化氢的燃爆危险是安监部门管理的,而其危害健康的毒性则是卫生部门管理的(制定标准),而美国OSHA,只要危及人的安全和健康问题,都视为“安全”问题,都由OSHA一家管理。整合,就是把支离破碎、分散的信息整理、合并到一起,让人们通过整合后的信息,能一目了然、全面地了解一种物质或一种现象的全貌。也许是因为人们对物质或现象认识的不足,人为把这些原有的整合信息割裂了,给人们的认知和后续的管理带来了诸多麻烦。所以,整合管理和认知“电离辐射危险”是必要和有意义的。 背景知识: 电离辐射( Ionizing radiation )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等,如生产上测料位用的料位仪、X射线探伤及测厚仪、测水份用的中子射线、医学上用的X射线诊断机、γ射线治疗机、核医学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试剂。
个人分类: HSE管理|3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学成像的危害
热度 1 jiandanjinxin 2012-7-11 17:02
现在医学成像技术越来越发达,成像手段五花八门,大家对于医学成像的危害也略知一二,但对其严重性和防护办法却认识不足。约翰高夫曼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放射科专家,在心脏病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并因此多次获奖。他曾是美国里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退休后在伯克利加州大学任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名誉教授。据他称,医疗辐射是“20世纪美国人患癌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极有可能是首要原因)。”这里有必要作一个较为详尽的介绍。   1、常规X线   (1)危害。1999年11月,高夫曼的研究报告对医疗辐射致癌的大量病例进行了全面分析之后认为,50%以上的癌症患者死因与医用X射线有关。人们早就证实,电离辐射极易致癌;而X光正属于此类辐射。高夫曼首先提出假设,经过反复验证后得出结论:在美国,大量的癌症病例确系医疗辐射引起。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症)以前从未被人认为与电离辐射有关。高夫曼的研究工作以具体数字将真相公之于众,6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死因与医用X光有关。1995年,高夫曼完成的研究表明,很多癌症都与医疗辐射有直接联系。   (2)降低危害办法。减少医疗辐射,可以避免诱发癌症和心脏病。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X光照射。减少照射,应对非受照部位进行防护,主要是穿戴铅防护用品(如铅裙、铅帽、铅颈套)用以防护易受损伤的性腺、眼晶体、甲状腺等部位。常规X线透视采用影像增强器取代普通荧光屏,可使照射量降低系数为0.2;稀土增感屏取代钨酸钙屏,可使患者受照剂量降低近1/2。   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环境医学教授萨缪尔·埃普斯滕博士说,如果您每年体检一次,就会吸收一千毫雷姆放射线的照射,经若干年的积累,您患乳癌的概率就提高十个百分点。埃普斯滕博士总结说,对健康妇女而言,接受乳腺X光检查得不偿失。   建议40岁以上的妇女应考虑每两年做一次乳腺X光透视,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CT   (1)危害。时下,不少人非常迷信CT,滥用CT检查者比比皆是。为此,专家提醒:滥用CT检查不仅浪费了医疗费用,而且一次CT检查,人体所接受的X线剂量大约为一次X线检查的5~10倍,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孕妇做CT检查,当然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孕妇在怀孕头3个月内接触放射线,可能引起胎儿脑积水、水头畸形或造血系统缺陷、颅骨缺损等严重后果。孕妇如果不是病情急需,还是不做CT检查为好。如查孕妇其他器官有疾病,必须做CT检查时,那么需要在腹部放置防X射线的装置,以避免和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   (2)降低危害办法。对年轻患者的大区域检查起初不应用CT,在选用薄层扫描时要慎重,此必然增加辐射量。如能将大量必须作检查的人群,由CT改用磁共振影像(MRI),则可减少对人群的辐射负荷。CT检查是诊断某种疾病的一种手段,且具有严格的适应症;并非万能。如对胸部疾患,普通X线检查价廉而有效,就不必劳神CT;肝胆及肾结石,B超和普通X线检查效果较好,而且做肾分泌造影时可判断肾功能情况,这是CT所不及的;盆腔病变,B超效果不错,亦不必劳CT的大驾。患者不要因治病心切,忽视常规诊疗技术。   3、口腔全景   (1)危害。口腔X线机、口腔全景X线机在进行X线摄影诊断时均存在电离辐射。   X线过量照射可能导致发育的牙胚被破坏,整个牙齿或牙根生长受阻,钙化不全,根尖过早闭合或过早萌出,牙根锥形化以及发育延缓。X线对牙齿的影响,取决于照射量和照射时病人的年龄(从而也取决于牙齿发育的阶段)。   (2)降低危害办法。眼睛的晶体,甲状腺和下颌骨的骨髓都是X线敏感组织,而在全景X线拍片中这些组织都受到照射、眼晶体的吸收剂量为0.118mGy。儿童的头部较短,上述组织可能直接暴露在全景X线摄影的X线光束之内,由此受X线照射的量势必大于成人。Block等曾经注意到全景X线摄影对甲状腺的影响,日本中村正等调查受照牙片的1000人中,甲状腺肿瘤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出用较小的胶片和缩小X线光束以减少对甲状腺的照射。甲状腺的平均照射量对于没有铅围脖的儿童是60.7mR,用了铅围脖者降低到到25.9mR。   4、MRI(磁共振成像)   (1)危害。磁共振成象仪,在运行过程中可产生很强的静磁场、超低频高变电磁场和射频场。射频场在MRI在防护中不是重要内容。目前,MRI的防护主要是静磁场和超低频高变磁场,尤其是静磁场。此外,MRI是一种昂贵的精密设备,通常采用空调系统,室内氡浓度也较高。   (2)降低危害办法。目前,普遍采用磁场屏闭来防止磁场对人体的影响,还有的采用铜网,等方法来消磁。不管怎么说,它对人体的危害要比CT小得多。   5、激光   (1)危害。激光辐射对眼的危害最大,这与眼的结构特性有关,如0.35~1.4μm激光能穿透前眼组织,以高能量密度聚焦于视网膜使之受损。分析表明,操纵激光时,直射或水平反射激光对眼底有同等的损害机率。   (2)降低危害办法。在验收时要对医学影像激光打印机的密闭情况加以认真检查,维修时尤其要注重眼的防护。   6、显、定影液   (1)危害。一位摄影记者曾长期在暗室里工作,接触了大量的彩色冲洗药液。后来他经常感到皮肤瘙痒,全身起了红疹。据医生推断,可能是因为冲洗照片的过程中,显影液中的彩色显影剂破坏了他体内的免疫系统所致。还有一个例子是,70年代某电影制片厂,职工患癌症的比例比较高,有人怀疑与洗印胶片时所产生的废水有关系。从化学构成来看:彩色显影液最主要的成分是彩色显影剂CD2、CD3、CD4。它们是有机还原剂,属于苯胺类的衍生物。苯胺衍生物就其致死效应而论,属低毒或中等毒性化合物。临床医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类物质能引起红细胞病变伴血红蛋白失活,并且,对肝和肾有影响。   (2)降低危害办法。有人认为改善工作室通风条件、减少对这些试剂的暴露是降低放射照相人员职业性哮喘发病率的根本措施。在更换药液时要带上皮手套,防止药液沾在皮肤上。
25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食品辐照灭菌好处不少
热度 1 fumigation 2012-6-19 16:10
各种产品在收获、加工和贮运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和虫害、加之气候及产品加工贮藏方法上存在的问题,造成了大量的损耗。因此,如何使食品不受病原微生物及昆虫的破坏,减少损失,保护人类的健康,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长期以来,人们采取干燥、加热、冷藏以及化学防腐等传统的方法来保存食品,曾经收到明显的效果。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污染及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重视。 食品辐照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灭菌保鲜技术,以辐射加工技术为基础,运用X射线、γ射线或高速电子束等电离辐射产生的高能射线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达到杀虫、杀菌、抑制生理过程、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持营养品质及风味、延长货架期的目的。在辐照处理的过程中,食品本身的温度变化不大,而且外形也不会因辐射加工而发生变化,灭菌的效果比加热和冷冻的还要好,因而人们称之为一种冷加工技术。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辐射食品卫生安全联合专家委员会上世纪80年代初认定,在10kGy(1兆拉德)剂量以内辐射任何食品,大量卫生安全实验证明,辐射后的食品安全可供食用,不会引起营养和微生物方面的问题。辐照杀菌的最大优点是能彻底消灭微生物,防止病虫危害。射线穿透力强,可在不打开包装的情况下进行消毒。此外,辐照杀菌还能延长食品和农产品的保存时间,如辐照后的粮食3年内不会生虫、霉变;土豆和洋葱经过辐照后能延长保存期6到12个月;肉禽类食品经辐照处理,可全部消灭霉菌、大肠杆菌等病菌。事实上,我国辐照食品的数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迅速增加,目前辐照技术大多应用在脱水蔬菜、香辛料、宠物食品、花粉、熟畜禽肉、速溶茶等食品中。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经过辐照处理的食品已过1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用放射性元素的辐射作用进行杀菌消毒的 ldquo;辐照食品rdquo;,我国多部法规要求在外包装上必须明示。但调查发现,有些企业所使用的部分调味料包都涉嫌经过辐照处理,但未在包装上作任何标注。让人震惊的是,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企业甚至将一些即将过期食品或细菌超标的产品送去辐照灭菌,然后继续上架销售。 可以应用辐照技术的产品有:药品、食品、珠宝、化妆品、玩具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辐照食品,品种包括脱水食品(洋葱粉、八角粉、虾粉、青葱、辣椒粉、蒜粉、虾仁等);保健品(减肥茶、洋参、花粉、灵芝制品、袋泡茶、口服美容保健食品);冻品(冻鱿鱼、冻虾仁、冻蟹肉、冻蛙腿等);延长货架期的食品 (月饼、袋装肉制品、果脯等)和病人食用的无菌食品。
个人分类: 检验检疫|3072 次阅读|2 个评论
什么人易患癌?
热度 1 weiwu207 2012-6-19 08:40
癌生有因,长期接触化学、生物及电离辐射者容易患癌。具体地,下列人群易患癌: 1.嗜烟的人:长期、大量吸烟和肺癌及多种癌症的发生呈正相关; 2.嗜酒的人:长期、大量饮酒和肝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生呈正相关; 3.饮食习惯不好,不讲卫生的人:因为食入、吸入及皮肤接触化学品、病毒、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容易引起多种癌症;诸如,食入过多腌制食品、烧烤烹炸食品、剩饭、含有霉菌的酸菜、酱油、食品添加剂、包装袋灌溶出的化学品,吸入工厂排放在空气中的化学气体、汽车尾气,饮进水源中的化学物,接触乙肝病毒等;男人不爱洗澡,易患阴茎癌,妻子易患宫颈癌;爱憋尿、便不起夜的人易患膀胱癌及直肠癌;爱吃肉少吃蔬菜、水果的人易患前列腺癌、乳腺癌等; 4. 忧郁的人:人的压力过大,长期闷闷不乐,导致机体激素分泌紊乱,酶的活性降低,免疫力下降,易患不限于肿瘤的多种疾病;诸如退休、更年期、降职、失恋、丧偶等因素导致祸不单行,癌症随之来袭; 5.化学及生物科学家:整天在实验室里与化学品、微生物接触易患癌症;油漆工、化工厂中的工人、附近居民也容易患癌症; 6.接触放射物质的人:放射医师、核物质生产及使者和居住在放射源附近的居民; 7.老处女和未孕女:性生活和妊娠能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平衡,促进细胞分化(不生癌)。催乳激素分磷酸化和非磷酸化两种,乳汁中95%的催乳激素是磷酸化的,前者促进细胞分化,后者加速细胞癌化;老处女和未婚女易患乳腺癌、卵巢癌; 8.住新房的人:装修和购置新家具不知不觉地请进了大量、多种致癌化学魔杖,新婚夫妇容易患癌; 9.爱用药的人:是药三分毒。药用多了,就会蓄积,产生基因突变; 10.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疾病多半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些癌,如有些类型乳腺癌等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
23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医学物理学研究动态与文献分析
xupeiyang 2012-5-29 09:17
医学物理学是把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交叉学科。该学科以放射治疗、医学影像学、核医学以及其他非电离辐射,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应用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辐射防护与安全等为主要内容。医学物理师和医生配合,工作在肿瘤放射治疗、医学影像、核医学以及其他非电离辐射,如超声、核磁、激光等各个领域,从事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物理和技术支持、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在诊疗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保健物理和辐射防护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生物物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引文报告 主题=(Medical Physics) 时间跨度=所有年份. 数据库=SCI-EXPANDED. 此报告中的引文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文献。执行"被引参考文献检索",可查看Web of Science未收录文献的引文。 找到的结果数: 1892 被引频次总计: 23509 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总计: 22911 施引文献: 21234 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 20915 每项平均引用次数: 12.43 h-index: 63 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CitationReport.do?product=WOSsearch_mode=CitationReportSID=X1LGEKm7A@9l87c5CdOpage=1cr_pqid=1viewType=summary 作者 记录 计数 %,共 1892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HENDEE WR 28 1.480 % CASTELLI E 27 1.427 % LONGO R 26 1.374 % ARFELLI F 25 1.321 % ANONYMOUS 23 1.216 % OLIVO A 23 1.216 % KITAGAWA A 21 1.110 % TROMBA G 21 1.110 % MURAMATSU M 20 1.057 % POROPAT P 17 0.899 % 国家/地区 记录 计数 %,共 1892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USA 682 36.047 % ENGLAND 171 9.038 % GERMANY 149 7.875 % ITALY 145 7.664 % JAPAN 108 5.708 % FRANCE 96 5.074 % CANADA 80 4.228 % SWITZERLAND 76 4.017 % PEOPLES R CHINA 64 3.383 % NETHERLANDS 49 2.590 % 基金资助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1892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9 0.476 % NIH 7 0.370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5 0.264 %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5 0.264 % EUROPEAN COMMISSION 4 0.211 % EUROPEAN UNION 4 0.211 % GERMAN RESEARCH FOUNDATION DFG 4 0.211 % DOD 3 0.159 %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3 0.159 % 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3 0.159 % 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1892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IST NAZL FIS NUCL 68 3.594 % UNIV TRIESTE 31 1.638 % CERN 30 1.586 % UNIV WISCONSIN 29 1.533 % NATL INST RADIOL SCI 22 1.163 % MAYO CLIN 20 1.057 % UNIV FLORIDA 19 1.004 % HARVARD UNIV 18 0.951 % UNIV MICHIGAN 18 0.951 % UNIV TEXAS 18 0.951 % 出版年 记录 计数 %,共 1892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2011 153 8.087 % 2008 151 7.981 % 2010 143 7.558 % 2009 133 7.030 % 2007 125 6.607 % 2006 119 6.290 % 2004 110 5.814 % 2005 107 5.655 % 2002 93 4.915 % 2003 87 4.598 % 2000 76 4.017 % 2001 75 3.964 % 1999 66 3.488 % 1995 55 2.907 % 1997 55 2.907 % 2012 50 2.643 % 1996 47 2.484 % 1998 43 2.273 % 1994 25 1.321 % 1991 22 1.163 % 1992 22 1.163 % 1993 21 1.110 % 1974 12 0.634 % 1982 11 0.581 % 1981 10 0.529 % 1972 7 0.370 % 1977 7 0.370 % 1983 7 0.370 % 1985 7 0.370 % 1987 7 0.370 % 1984 6 0.317 % 1990 6 0.317 % 1979 5 0.264 % 1970 4 0.211 % 1986 4 0.211 % 1988 4 0.211 % 1973 3 0.159 % 1976 3 0.159 % 1980 3 0.159 % 1989 3 0.159 % 1975 2 0.106 % 1978 2 0.106 % 来源出版物 记录 计数 %,共 1892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MEDICAL PHYSICS 179 9.461 % NUCLEAR INSTRUMENTS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SECTION A ACCELERATORS SPECTROMETERS DETECTORS AND ASSOCIATED EQUIPMENT 124 6.554 %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95 5.021 % HEALTH PHYSICS 63 3.330 %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62 3.277 %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55 2.907 % 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55 2.907 % PHYSICA MEDICA 44 2.326 % RADIATION PROTECTION DOSIMETRY 41 2.167 %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38 2.008 % 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2 1.163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21 1.110 % MEDICAL ENGINEERING PHYSICS 21 1.110 % AUSTRALASIAN PHYSICAL ENGINEERING SCIENCES IN MEDICINE 20 1.057 % NUCLEAR INSTRUMENTS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SECTION B BEAM INTERACTIONS WITH MATERIALS AND ATOMS 20 1.057 %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18 0.951 % STRAHLENTHERAPIE UND ONKOLOGIE 17 0.899 %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 16 0.846 % JOURNAL OF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RY 14 0.740 %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14 0.740 % JOURNAL OF THE KOREAN PHYSICAL SOCIETY 11 0.581 % PHYSICS WORLD 11 0.581 % ACADEMIC MEDICINE 10 0.529 % RADIOLOGY 10 0.529 %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MEDICAL PHYSICS 9 0.476 % 学科类别 记录 计数 %,共 1892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PHYSICS 608 32.135 % RADIOLOGY NUCLEAR MEDICINE MEDICAL IMAGING 565 29.863 % NUCLEAR SCIENCE TECHNOLOGY 348 18.393 % INSTRUMENTS INSTRUMENTATION 260 13.742 % ENGINEERING 245 12.949 % SPECTROSCOPY 131 6.924 % 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 119 6.290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 118 6.237 % COMPUTER SCIENCE 87 4.598 % ONCOLOGY 80 4.228 % CHEMISTRY 69 3.647 %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57 3.013 %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51 2.696 % SCIENCE TECHNOLOGY OTHER TOPICS 42 2.220 % MEDICAL INFORMATICS 41 2.167 % SURGERY 40 2.114 % HEALTH CARE SCIENCES SERVICES 39 2.061 % MATERIALS SCIENCE 35 1.850 % MATHEMATICS 33 1.744 % OPTICS 33 1.744 %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27 1.427 % NEUROSCIENCES NEUROLOGY 24 1.268 % BIOPHYSICS 20 1.057 % HISTORY PHILOSOPHY OF SCIENCE 20 1.057 % OPHTHALMOLOGY 18 0.951 % http://wcs.webofknowledge.com/RA/analyze.do?APP_RETURN_URL=http%3A%2F%2Fapps.webofknowledge.com%2Fsummary.do%3FSID%3DX1LGEKm7A%25409l87c5CdO%26product%3DWOS%26qid%3D1%26search_mode%3DGeneralSearchSID=X1LGEKm7A@9l87c5CdOproduct=WOSPRODUCT=WOScanRun=yesmode=AnalyzeviewType=summaryparentQid=1db_id=resultSetID=1ua_url=http%3A%2F%2Fapps.webofknowledge.commaxRecs=100000maxSave=100000HISTORY=field=SJ_%E5%AD%A6%E7%A7%91%E7%B1%BB%E5%88%AB_SubjectCategory_enmaxRows=25threshold=2sortType=Valuex=22y=6 2012年世界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大会召开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5/264748.shtm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3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医学院最新报告评估乳癌与环境关联
xuxiaxx 2011-12-14 09:52
女性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减少与环境相关的乳腺癌风险?美国医学院最新发布的报告所提供的建议并不多:避免不必要的医学辐射、如有可能放弃使用综合雌激素进行更年期治疗、限制饮酒量、戒烟、保持健康体重和定期运动。但报告同时指出,染发剂的使用和来自手机等的非电离辐射不太可能对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产生影响,因为多项研究并没有发现它们与这种疾病的关系。   乳腺癌是困扰女性的一种主要疾病。据估计,2011年,美国大约有23万人被诊断患上乳腺癌,其中4万人死亡。受苏珊·科曼治疗基金会委托,美国医学院组织一个专门委员会实施研究,评估目前有关乳腺癌与环境因素相关的科学证据、审视乳腺癌研究面临的挑战、探讨以证据为基础的风险降低措施,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美国医学院的“乳腺癌和环境委员会:科学证据、研究方法和未来方向”由15位专家组织,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公共健康科学系教授IrvaHertz-Picciotto任委员会主席。经过两年的研究,委员会制定了长达364页的报告,苏珊·科曼治疗基金会为该项研究提供100万美元经费。   苏珊·科曼治疗基金会1982年由南希·布林克尔为纪念病逝于乳腺癌的姐姐苏珊·科曼而创立,是全球最大的乳腺癌研究和教育基金会。美国医学院于1970年成立,负责为政策制定者、健康专家、私人组织和公众提供独立、客观和以事实为基础的建议。   在对一系列影响乳腺癌的环境因素研究进行了仔细评估后,委员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他们根据确凿科学事实所提出的具体建议只有几条,其中绝大多数建议已广为人知但效果尚不确定。Hertz-Picciotto说:“过去20年中,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私人基金组织花了大量的钱试图鉴别乳腺癌风险因子,相比较于所投资的经费,我们从研究中所知甚少,令人失望。”   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尽管尚不明确,但有证据显示暴露于气态汽油、汽车尾气、烟草烟雾以及某些工作场合中的化学物质如苯、丁二烯、环氧乙烷等之中,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然而,因不充分或矛盾的证据,委员会还不能确定许多化学物质是否改变乳腺癌风险,比如双酚A、杀虫剂、化妆品和食品补充剂中的成分等。女性有可能会选择让自己尽量少暴露于化学物质中,但委员会指出,还没有充足的研究可以显示这类举措的潜在利益。在进入市场前,化妆品、食品补充剂和其他产品的化学物质只接受过极为有限的测试,委员会提醒应该努力帮助消费者明白这些事实。   委员会在报告强调,尽管所提出的预防措施在一般情况下有可能会降低女性乳腺癌风险,但每项措施具体能降低多少风险尚无定论。预防措施的效果会因人而异,因为女性会在一生的不同阶段暴露于各种物质之中,此外还有生理、遗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即使女性遵从了委员会所提出的每项建议,也不能保证她们不患上这种疾病。他们在报告中谨慎指出:“对每位女性来说,因这些措施带来的潜在风险降低情况各有不同且效果可能相当适中。”   委员会探讨了目前环境与乳腺癌关系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委员会指出,环境与乳腺癌的研究非常重要,尽管目前的证据尚不确定,但首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夜班工作和随之而来的对睡眠周期的破坏、导致基因变异或改变基因表达的化学物质、雌性激素等影响性激素、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分析女性一生不同阶段所暴露的环境和多重暴露所导致的累积性影响。绝大多数研究主要针对成年人和诊断前几年的暴露经历,但最近的研究已经显示一生不同阶段所暴露情况的重要影响,比如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怀孕期和更年期等。   苏珊·科曼治疗基金会主席伊丽莎白·汤普森表示,基金会对医学院的报告表示满意,基金会寻求医学院的建议是因为医学院的工作严谨并受到高度尊重,基金会需要严格基于科学的报告。 来源:人民网
1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子射线:稍微懂点“内功”
songshuhui 2011-8-16 22:39
Sheldon 发表于 2011-07-06 19:03 福岛核事故以来,相信大家对电离辐射的概念不再陌生。大师兄α射线,是带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氦核,二师兄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三师兄γ射线,是一种高能光子,四师兄X射线,是一种比γ射线能量低一些的高能光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名气不大,本事不小的小师弟,他就是中子射线。 中子射线之所以排在四位师兄的后面,因为出场的机会较少。α、β和γ常常产生于天然放射性衰变中,X射线也常常与医学检查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工业生产当中也时不时地会遇到这几位的身影。相比之下,中子射线就没那么常见了。只有极少数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会放出中子,个别原子序数较大的天然放射性元素也会自发裂变释放出中子。为了得到大量的中子射线,往往要用一种粒子去轰击原子核。例如,用α射线轰击铍-9,会生成碳-12和中子。因此,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中子射线的机会要比其他射线小得多。 由于宇宙射线的影响,在海平面附近,中子的通量密度约为60中子/平方厘米·小时,这代表平均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一个小时之内会通过大约60个中子。而在3km的高空,这个数值就增加到了600中子/平方厘米·小时 。相比之下,体重70公斤的成人体内每秒钟有约4300个钾-40原子发生衰变 ,释放β或γ射线 ,假设人体的横截面是500平方厘米,宇宙射线全部来自竖直方向的话,那么每秒钟穿过人体的中子数约为8.3~83个,还不及钾-40衰变的零头,完全不需担心。 微妙的平衡 中子虽然是小师弟,但他还懂一点儿师兄们都不擅长的"内功",那就是把某些本来没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变成它的放射性同位素,叫做中子活化(neutron activation)。我们知道,化学元素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明争暗斗之下,原子核的“砖块”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此时,如果原子核俘获了一个外来的中子,三种相互作用的比例就会发生变化,微妙的平衡也许就不复存在,原子核的大厦变得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土崩瓦解——这就形成了该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 中子射线的师兄们也有类似的本领。不过要么是它们的穿透性比中子弱,不能深入物体内部;要么需要很高的能量,天然放射性元素释放的能量通常没这个高;要么与原子核发生反应的概率比中子的小几个数量级 ,所以放射剂量学的文献通常不考虑它们的“活化反应”。那么,中子射线相对擅长的本领要不要考虑呢?看一个真实的案例就知道了 中子射线的真实案例 由于天然的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极少释放中子,因此,一般人受到大剂量中子射线影响的唯一可能便是核武器和临界核事故了。在核爆炸的最初十几秒中,会释放出大量γ射线和中子射线 。1999年,发生在日本JCO公司某燃料厂的临界事故 ,也释放出了大量γ射线和中子射线,造成2人死亡,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在日本JCO公司的这次事故中,共有三名操作员受到了致命剂量的辐射,其中A为16~20Gy,B为6~10Gy,C为1~4.5Gy ,与之相对的是,人们平均一年所受到的所有辐射的剂量当量为1~10mSv。Gy(戈瑞)表示 吸收剂量 ,1Gy等于1焦耳每千克。如果换算成衡量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的 剂量当量 ,Sv(希沃特),还要乘以一个比例因子 。对α粒子来说,这个因子是20,对中子来说,这个因子在5~20之间,对β和γ射线来说,这个因子是1。 JCO事故中,患者A的尿液所含的放射性元素的能谱,样品96ml,计数时间为20000秒 由于中子射线活化了人体内的化学元素,它们还带上了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日本放射科学国家研究所的一篇论文写道 ,研究人员对受害者血液、尿液和呕吐物进行检测,得到三位受害者体内的钠-24的放射性衰变活度约为每秒1百万~9百万次衰变(8.7MBq,4.0MBq,1.2MBq)。自然界中钠-23的丰度为100%,因此受害者体内的钠-24一定是在核事故中产生的。我们根据文献 中的“放射性药物单位给药量的有效剂量”做一个大概的估计 ,这些钠-24将给受害者造成额外的0.4~2.8mSv的照射,大约相当于做了一次CT检查 。因此通常的放射性计量学文献也很少提到中子射线的活化反应。 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按照重量排,依次是氧、碳、氢、氮、钙、磷、硫、钾、钠、氯、镁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超过人体重量0.4%的微量元素。这些化学元素中的大部分并没有天然放射性;即使其中一些元素俘获了一个中子,要么新产生原子核很稳定,没有天然放射性,要么它的半衰期非常长,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 。要么衰变时不发出、或很少发出γ射线 ,不易探测。因此,JCO核事故中,从受害者样本中检测到的被中子活化的放射性元素主要有放出γ射线的钠-24、钾-42和溴-82。 表一: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按照重量排) 氧 碳 氢 氮 钙 磷 硫 钾 钠 氯 镁 61% 23% 10% 2.6% 1.4% 1.0% 0.20% 0.20% 0.14% 0.12% 0.027% 中子射线与食品安全 中子射线会不会对我们的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呢?笔者查询了许多文献,搜索了各种关键词的组合,都没有找到相关话题的讨论。从理论上讲,食品当中的化学元素的确有可能被中子射线活化,从而带有额外的放射性。但讨论这个问题实在有点儿杞人忧天——自然界单位时间的中子通量密度约为60中子/平方厘米·小时,而JCO事故中,受害者遭受的中子通量密度约为5700亿中子/平方厘米,相当于自然情况下100万年的总和。因此,不需要估算吸收剂量,我们就能确定完全不需要考虑日常生活中中子射线的影响。 况且,在核事故中,中子射线主要产生在堆芯附近;而食品安全主要讨论的是周围几十公里的区域。在这种时候(即使受到了核武器攻击),对食品安全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放射性物质的沉降——如果随风飘散的放射性物质都没有影响到食品安全,那么直线运动的,经过防护罩重重阻隔所泄露出来的中子射线(造成的活化)就更加不需要考虑了。这是由于资料匮乏,笔者得出的个人想法。 相比α、β、γ和X射线,中子射线的确是个不容小瞧的角色。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中子射线对人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完全不需要考虑。许多工业技术、科学研究和医疗手段都要依赖中子射线、或中子活化所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它就像其它几位师兄一样,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知不觉之间,它就在改变你的生活。 参考资料: 《中子辐射的防护》,美国国家放射防护与测量审议会(NCRP),原子能出版社,1981年 沐右 《被核辐射污染过的牛奶,煮开了能喝吗?》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K-40 《核辐射及相关其突发事故医学应对》,龚守良,刘晓冬,原子能出版社,2006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 核事故” ? 《辐射、人与环境》,国际原子能机构编著,原子能出版社,2006 Determination of Radionuclides Produced by Neutrons in Heavily Exposed Workers of the JCO Criticality Accident in Tokai-mura for Estimating an Individual’s Neutron Fluence 《电离辐射剂量学基础》,李士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由 中知,含钠-24的钠盐静脉注射的有效剂量为0.32mSv/MBq,那么人体内活度为8.7MBq钠-24的总有效剂量为8.7×0.32≈2.8mSv。 Radiation Exposure in X-ray and CT Examinations 简单地说,产生相同数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半衰期越短,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数就越多,对人体的影响也就越大。 Determination of Neutron Dose from Criticality Accidents with Bioassays for Sodium-24 in Blood andPhosphorus-32 in Hair Handbook on Nuclear activation Cross-sections 致谢:本文感谢沐右和一位物理师朋友的帮助。 注:本文原始版本的细节上存在一些不严谨的地方,经过网友的帮助,现在已改正: 1. 有极少量的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会发射中子,原文说法有误。 2. 天然放射性元素释放的射线,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与某些化学元素的原子核发生反应,但由于种种原因,除了在实验室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原文对此没有表述清楚。 3. 补充了一些细节内容,修改了一些措辞
个人分类: 物理|16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衣防辐射?
songshuhui 2011-3-28 22:01
Fujia 发表于 2011-03-22 05:41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又将“辐射”一词提升为热门话题。一时间,翩翩白衣成了流行色,“孕妇专用”的“防辐射服”炙手可热。然而,白色衣物是否便是乌蚕宝衣?“防辐射服”能否成为金刚护甲? 白色衣服“仅能”反射可见光 人视觉所见的白色,源于物体表面几乎将所有可见光线反射回来,这与是否反射核辐射没有任何关系。核辐射的能量大大高于可见光,物体反射或阻挡核辐射的能力与其颜色并无联系。 日常衣物的白色来自纺织染整工序中的漂白或添加荧光增白剂。漂白衣物时,加入的过氧化物破坏纤维原本所带的发色团,使其失去颜色。而添加的荧光增白剂则可吸收紫外光,并发射出蓝光,使织物在人眼中显得更加洁白。但荧光增白剂并不能吸收高能量的核辐射。 防辐射服“只为”电磁辐射 防辐射服的原理是在织物中加入金属。金属有导电性,可以屏蔽部分电磁辐射。手机信号等电磁辐射的波长远高于核辐射,对人体也无甚危害。普通金属电子数不大,对伽玛或x射线的高能核辐射并没有阻挡效用。 市面上防辐射服的制造方法不一,或为纺织纤维表面镀金属,或为金属纤维与纺织纤维混纺而成。织物中所含金属越多,则其防辐射性能也越好。然而金属可大大增加织物的重量,影响穿着的舒适感,织物的孔隙也显著减少其防辐射功能。更重要的是, 在衣服的领口、袖口等地方,电磁波可轻易侵入人体。如果“防辐射服”不将人体完全包裹住,其屏蔽效果便非常微弱。 如何挡住核辐射? 核电站所发射的辐射大约包括α、β、γ与衍生的x射线。这其中,α与β粒子对人体造成伤害更为巨大。如若进入体内,它们难以穿透身体,只能将其全部 能量用以与身体各组织碰撞。但它们也很容易被截留,能量最低的α粒子可以轻易被一页薄纸挡住,β粒子也仅需1厘米厚的塑料便可被抵挡在外。织物的密度与厚 度可以决定其是否能阻挡这些高能例子。 高能的γ与x射线则可由真正的“防辐射服”——铅服来阻挡。铅拥有很高的电子数,这些数目众多的电子可以大幅度阻挡伽玛与x射线的行进。这种沉重的防护用铅服便是放射专业人员的工作服。但一般γ与x射线能量极高,可以直接穿透人体,短期暴露并不对人体有太大伤害。 如果核辐射来临,逗留室内是最好的选择。大部分阿法与贝塔粒子可以轻易被家中墙壁隔离在外。户外活动需避免将皮肤暴露在外,增加穿着衣服的厚度。怀疑已被核污染的衣物应当迅速更换丢弃。 您也可能喜欢: 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 谁最需要防辐射? 后辐射时期海鲜,吃不吃? 那些食物真的能防辐射吗? “盐”尽于此 无觅
个人分类: 专题|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
songshuhui 2011-3-28 21:42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1-03-17 05:28 作者:赵承渊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爆炸吸引了全世界的的目光。有两颗原子弹以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阴影在前,人们对核辐射通常谈之色变,对遭受辐射的后果 忧心忡忡,甚至产生恐慌。由于此次灾害性事故发生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故此更是格外引起大家的关注。不过,有关电离辐射的危害细节,公众可能了解得并不多。 故此本文试图就相关内容做一些简单说明。 所谓电离辐射,顾名思义是指能够使物质发生电离的辐射。电离辐射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高频率的电磁波,如X射线、γ射线;另一类为高能粒子束,如 α、β 粒子或中子束等。引发电离辐射的放射性物质是人类居住环境的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的电离辐射41%来自石头、泥土及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气体;28%来自岩 石、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15%来自X射线等医疗辐射;9%来自食物和饮料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6%来自宇宙射线;1%来自高空飞行等。天然辐射源所致平 均辐射剂量就世界范围来看,每人每年大约为2.4mSv。而我们所关心的“电离辐射危害”指的是人们在利用射线和核能时受到超过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而造成 的健康影响。 【注:上文中所提到的mSv(毫希沃特)是一个当量剂量或有效剂量单位。当量剂量是电离辐射的吸收剂量(单位是Gy)与不同射线生物效应系数的乘积;对于人体来说,有效剂量是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相应组织权重因子的和】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效应是通过电离辐射的能量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和水,使得后者发生分子不稳定、分子重排、产生自由基并造成损伤。在这其中受影响最大 的就是 DNA分子。受损的DNA可以经体内酶系统修复,但也可能发生错误修复,这是电离辐射可能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分子电离、自由基产生、化学键断裂使得亚细 胞结构破坏,表现为细胞代谢、结构、功能的改变。相同辐射剂量作用下,不同细胞出现的损伤程度不同。一般来说,淋巴组织、骨髓、小肠上皮和性腺对辐射最为 敏感;其次是角膜、晶状体、内皮细胞等;肌肉、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对辐射最不敏感。 从时限上来说,大量电离辐射造成的危害可分为早期效应和延迟效应。早期效应发生在暴露后几星期内,如急性放射综合征(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ARS),表现为反复发生并逐渐加重的恶心、呕吐、腹泻,同时伴随疲乏、发热、食欲下降、抽搐甚至昏迷,严重者在几个月内死亡。多数 ARS患者会有骨髓损伤,由于免疫和造血功能下降,发生严重的致病菌感染和内出血。ARS还包括严重的皮肤灼伤,表现为皮肤发痒,刺痛,红斑或水肿。皮肤 损害可迁延数周或数月,有时会危及生命。延迟效应则包括辐射白血病,辐射致癌,放射性白内障,遗传损伤等。其中辐射致癌与辐射致遗传病又称为电离辐射的随 机性效应。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但严重程度与辐射剂量无关。根据受辐射细胞的种类,又可将电离辐射的效应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前者 作用于体细胞,后者作用于生殖细胞。辐射造成的皮肤损伤、骨髓损伤、乳腺疾患和甲状腺疾患,以及辐射致癌均可归于躯体效应;而辐射造成不育、胚胎死亡或胎 儿畸形、遗传病等则归于遗传效应。 目前,电离辐射的危害资料绝大部分是来自高剂量辐射下的调查数据,尤其是广岛、长崎两次核爆炸、若干核事故以及放射治疗的资料。而人们更关心的低辐 射剂量对健康的影响,很难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给出确切的答案,只能通过大剂量调查的数据外推得到一个相对的结果。经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对广岛和 长崎两次原子弹爆炸后8万名幸存者5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核辐射引起的超额死亡低于700例,幸存者中出现的癌症约6%与辐射有关。大剂量辐射对人类健康 的影响认识已较为清楚,但对低剂量辐射效应,还有一些争论。尽管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学实验表明小剂量的电离辐射可能对生物体起到“刺激和兴奋”作用, 甚至可能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肿瘤发生率;但从安全角度出发,全世界对电离辐射仍采取保守态度:假设小剂量辐射仍有潜在风险,应予以防护。资料显示,如果每 年接受电离辐射当量剂量超过1000mSv,癌症的发病率则会升高。故此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对职业工作者和公众每年所接受的辐射剂 量予以了严格限定,见下表。 《基本标准》的剂量限值 剂量限值 应用范围 职业工作者 公众 有效剂量 连续5年每年平均20mSv任何一年不大于50mSv 每年1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不超过mSv,则某一单一年份可提高到5mSv 年当量剂量 眼晶状体 150mSv 15mSv 皮肤 500mSv 50mSv 手和足 500mSv 【注:有效剂量数值小,年当量剂量数值大,是因为前者是后者乘以各器官组织的权重系数得到的平均值,而不是说只要某器官接受了超过5mSv的照射,就一定超过了“每年1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可提高到5mSv”的限值。】 2007年David J. Brenner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综述称,每单次CT扫描将使成人受到15mSv,新生儿受到30mSv的辐射,而一次CT检查常需进行2-3次扫 描,这个剂量大约相当于一组25000名日本核弹爆炸后幸存者所受到的照射量(小于50mSv)。而这组平均接受了40mSv的核弹爆炸幸存者的研究中, 癌症的总体发生率明显提高了;另外,他援引了一项对象为400000名核工业放射工作者的医学研究,这些工作者暴露于平均20mSv的电离辐射中(相当于 一次CT扫描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发现随着暴露剂量的提高,死于肿瘤的风险也提高了。故此David J. Brenner认为CT扫描(辐射剂量大约在30-90mSv)会增加肿瘤风险的流行病学证据是“直接”的,随着CT扫描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美国每年 有6200万人次进行CT检查),它所带来的辐射伤害不可忽视——美国每年1.5-2%的肿瘤可能由于CT检查所致。 这篇文章发布后引起了广泛注意,许多媒体采用了文中说法,更以“做一次CT所接受的辐射量相当于在核弹爆炸中幸存”吸引眼球。不过在专业领域,对此 文的质疑之声并不少。质疑意见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目前并无CT检查会增加肿瘤发病风险的直接报告,一切结论均是从其他类型辐射推断而来,说服力不足; 其次,低剂量电离辐射致癌的“线性无阈值模型”在使用上还有争议;根据动物实验、放疗经验及其他流行病学调查,辐射剂量低于100mSv时并未观察到肿瘤 发生率增高的迹象;更有人指出,美国自1980年以来估计共有5.5亿人次接受了CT检查,1990年前这个数字是7500万,那么有如此多在1990年 后接受了CT检查的人,该有更多人罹患肿瘤才是,可是事实上这些数字惊人的“癌症患者”并没出现。低剂量电离辐射究竟对人体健康有多大影响现在仍处于激烈 争吵中。 对于公众而言,正确的做法是在专业人士们吵出个一致意见之前保持冷静,不要无端恐慌,也不要掉以轻心。对大到核燃料泄漏级别的电离辐射做好防护,严 密关注事态动向;对小到日常医疗照射剂量的电离辐射提高警惕,避免无意义的暴露。了解相关知识、相信科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 《生物医学安全与法规》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 2 David J. Brenner, Eric J. Hall. Computed Tomography — An Increasing Source of Radiation Exposure. N Engl J Med 2007; 357:2277-2284 您也可能喜欢: 白衣防辐射? 辐射伤害知多少?(下) 辐射伤害知多少?(上) 一着凉就感冒? 会说二种以上语言的人有可能推迟患上阿尔茨海默症 无觅
个人分类: 专题|7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所谓“防辐射”是说防电离辐射,不是太阳光的辐射。
liwei999 2011-3-17 09:56
所谓“防辐射”是说防电离辐射,不是太阳光的辐射。 作者: mirror (*) 日期: 03/16/2011 19:35:03 因此在法律上对X射线这类辐射的说法叫做“电离辐射”。就是说其能量高,可以使原子、分子电离 。而一般的电波也是辐射,但是不分类在“电离辐射”之内。阳伞这类挡太阳光的“防辐射”根本就挡不住“电离辐射”级别的辐射。 “内部辐射”是说放射性元素在体内产生的辐射。有些辐射线比如阿尔法粒子,能量虽然高,但是比较容易抵御。因为它的穿透能力很低。但是到了体内,这部分辐射就都要被人体吸收,因此要避免吸入放射性物质。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