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三国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生皆在名著中
热度 9 杨学祥 2012-2-12 07:45
人生皆在名著中 杨学祥 莫笑僧尼诵佛经, 人生如戏戏中生。 千谋万虑终无解, 黄粱一梦红楼空。 闲看三国心不静, 戏说西游怪有形。 梨园伤心多无泪, 只缘身在此戏中。 杨文祥评注:莎士比亚有名言道“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特定的角色。”诚如此 言。人生如戏,人在戏中。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35224
个人分类: 诗词|4013 次阅读|18 个评论
八卦中国院士增选舞龙事件: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热度 10 laserdai 2011-11-19 07:05
很欣赏‘三国演义’开篇的卷首词,相信大多数人耳能详述: 明代的杨慎《二十一史》弹词第三章《说秦汉》开场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但是,这首太多人太多次使用的名词,居然还没有跟中国的院士选举联系起来,现在在这里立下这个题目和一些简要提纲,作为一个学术方面一小点首创,以后有时间和功夫会搜集素材,希望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并提供素材,再经过一番文学化,合众人之力慢慢积累成一个大部头的《中国院士选举演义》,希望可以流传百世。 另一方面,自1991年学部委员改称院士,并第一次院士大增选,至今恰好20周年。20年来院士选举中很多的酸甜苦辣,全都埋没在民间,随着时间的冲刷,恐怕会 被 慢慢淡忘和遗忘,如果能稍微整理一下,留下一个相对完整的纪录,也会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 1. 著名化学家 唐雯霞 自杀 一了百了,从此再无尘世挂念。 这件事情,说来很沉重,不宜笑谈。 2. 饶施二将(感觉有点像西游记里的哼哈二将) 2011年 饶毅 提前出局 与 施一公 ( 个人博克 )的 命运未卜 许培扬: 施一公落选中科院院士,宣布永不参选 肖重发: 施一公落选:饶毅的功劳(纯属娱乐) 曹聪 : 如果施一公落选2011年院士选举,原因何在? 杜立智 : 评饶毅施一公落选院士 黄秀清 : 施一公不是落选,是被烤验 饶海 : 施一公当选院士, 说明了什么? 张彦斌 : 如果施一公博士也落选...... 王志成: 从饶颖、施一公落选院士,再思考中国选院士的问题 许培扬: 何祚庥早说了,施一公未必能当选院士 王涛: 施一公要是当不上院士,科学网恐怕要大乱了 传言称, 施公是清华的一大赌注 。 有心栽花无心插柳,如果是真的,那么这顶一定要戴上的院士的帽子应该是其中的一步,希望清华能成功。 3. 一两弹元勋的科研秘书(跑腿的),对中国科学还没有做出贡献就选上了,后来积极补课:对中国科学终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反对伪科学。 4. 袁隆平 他就是选不上中科院院士,几番折腾之后,不得已去了工程院,这老人家还是没有放不下这颗心思。 5. 屠呦呦 被上报过院士候选人,被踢出去了。老人家不服气, 墙里开花墙外香,去美国拿国际大奖 。 6. 段振豪 段教授 学术水平已经明显达到院士水平 ,可惜时机不够好,天时地利人和没有凑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也没有排列到最好,刚一出现,就被自己 原配夫人一臭脚丫子 踢出去了。 家和万事兴,这可是古训。攘外必先安内,有很深刻的道理。 云南大理国段王爷的曾经水平,现在看来,还是令人相当佩服的,虽无人能出其右,但是他也被恶老大带了一顶绿帽子,并留下了很厉害的事实证据。 boxcar 2011-11-18 23:27 还有“段王爷”们的传奇。。。 shimu 2011-11-19 04:34 论科研水平,段振豪绝对在地质大学高山之上。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院士比地大多,段振豪当院士可能性所以肯定要比高山大,这正是地大有关人士害怕的。... 7. 肖传国 (个人 博克 ) 肖氏反射弧,在科学上 的确 有意义,临床上也的确遇到了一定的副作用问题。如果肖教授能挺住并挺下去,继续投入努力,最后总会水落石出。 zhangxw 2011-11-19 08:01 难道肖传国的事不能列入? 8. 9. .... 更多有待补充。 *注:题目中‘ 舞龙 ’应该为‘乌龙’一词,故意错用以增加题目的美观和幽默度,相信读者很容易明白并不会造成误解。
个人分类: 科学丑闻|6704 次阅读|14 个评论
小时候那点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篇
热度 7 liuhaitao123 2011-7-16 12:50
故事从1988年上幼儿园开始,当时的背景就是一个字——— 穷。 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一块吹牛逼,一个同学说他能喝白酒,我不信,打赌只要我拿来白酒他就敢喝,遂偷来家里白酒,不想被同学告发,人生第一次叫家长,从此叫家长这种事在小学,初中,高中屡屡发生,直到高中结束才偃旗息鼓。叫家长乃人生一大杯具! 小学的时候游戏机很盛行,摇把的那种,如空中岛,三国志等,当时很痴迷,从小学2年级就偷偷打,多次被父母在游戏厅逮到为此不少挨打,记得有一次中午吃过饭就说去上学,实际是去打游戏了,不想被老娘跟踪,在玩的最爽的时候有人拽我胳膊,很不耐烦的甩之,又拽,又甩,再拽,扭头一看,顿时如五雷轰顶,魂飞魄散,老娘什么时候来的,回到家,搓板伺候。还有偷老娘的钱去打游戏,好像是偷了十块,一部分打游戏,还有借给别人了,幸被英明的老娘及时发现,追回余额五块多,回家又是大刑伺候,这个太没面子不说了。小学为了打游戏和老娘展开了一次跟踪与反跟踪的游击战,从此学会了老娘休息,我运动,考研时才明白这原来是毛主席老人家的对敌策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用老娘身上好像不太合适,对不起了老娘,哈哈~~~~ 还有一件事记忆犹新,玩火自焚,冬天的时候经常和小朋友去地里挖个坑然后点火,一次玩火不小心把一家盖蒜黄的玉米杆点着了,在大人的帮助下才灭了火,害得老爹给人家背了不知道多少玉米杆。最惨的一次是玩塑料,一个家伙把塑料滴我中指上了,现在右手中指还有一块疤。 初一的时候死心不改因为逃课打电子游戏还被班主任找上门来,当时家里没人,班主任找到了邻居,晚上9点左右邻居来家告诉了父母还说,说说他就行了别打他,走后,一顿狂风暴雨。 记初一上地理课的时候,我同桌竟然拿出小JJ让我看,还非要看俺老人家的,一再考虑,没让他得逞,太囧了,隐私都爆出来了 还是在初一的时候拿打火机把前面的一个同学的头发点着了,赶紧在他头上拍灭火,最后被踹了两脚: 还是那个时候上早读,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我的座位在靠窗户的一边,窗户外边是学校的停自行车的地方,再外面是学校的后墙。一看下大雪了,我就兴奋的站起来趴窗户上往外看,语文老师什么时候在我背后都不知道,因为我喜欢看雪景,就让我站外面雪地里欣赏了一个早读,当时如果学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应该会有更深的体会 那时候不是被父母打就是被老师打,被打可以追溯到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小学数学老师也是学校校长,觉得拿棍子在屁股上打几下不过瘾,棉裤太厚,一打都是土,就把手伸到裤子里拧屁股,所以小时候屁股上应该经常青一块紫一块,最难忘的是一次排着队挨打,拿尺子打手心,一个同学还没轮到就晕了,可见老师的威力不是一般。 初二的女班主任更狠,拧胳膊,只拧一点,被她叫进办公室没有不是哭着出来的,我们经常比胳膊上的淤青,来证明班主任的黑心,本来她长的就挺黑的,她老公好像也怕她,上高中的时候才知道她老公在一中教历史,也教过我一年,人很好,没见过他发脾气。 太饿了,先吃饭去,有时间了接着撇-------精彩无限,请不要走开
2146 次阅读|11 个评论
“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
热度 3 gxhfly 2011-6-2 17:15
《三国志·蜀记·简雍传》记载了这样一段笑谈,“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大意是有一年大旱,刘备下令禁酒,凡酿酒者都处以刑罚。有官员在民众家中搜得酿酒的器具,打算和酿酒者同罪并罚。一天简雍和刘备出巡,见一男一女走过。简雍就对刘备说:“他们欲行苟且之事,还不快抓起来?”。刘备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呢?”。简雍答:“他们有行淫的器具,和想酿酒的人一样”。刘备听罢哈哈大笑,就放了藏有酿酒器具的人。 “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的逻辑存在于世间久矣,古有,今有,中有,外亦有,其中毫无例外都体现出一种威权思维,一种基于权势的对某种原本合理制度执行层面的无限制外延。比如自2005年实行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我觉得就有点这种意味。我对条例本身并无反对意见,也觉得可能在防治毒品领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对其中的一些药品被列入其中,始终感到不妥。比如,第二类的三氯甲烷,乙醚;第三类的甲苯,丙酮,高锰酸钾,硫酸,盐酸。像这些常用试剂被列入易制毒,实在是难以理解。对于这些基本化学品的限制,造成了正常实验工作的很多不便之处,管理成本也是高企。就好像是因为犯罪分子要吃饭,因此要控制全国大米白面的出售一样。不知道是哪些砖家提出的这些意见,恐怕这些专家自己是不怎么做实验的。实际上,对于铁了心要制毒的犯罪分子,只要他稍微懂点化学,能查点文献,其中的一些易制毒控制品是很容易由其他非控品制备的。而对于绝大多数老老实实的研究工作者来说,你就算把这些违禁品给他,他也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也颁布这么久了,不知道有关部门有无数据统计,实行该条例后,制毒贩毒的数量有无切实下降。另外,实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其行政成本的增加又是多少。希望有关方面能够给出这些数据,好证明我们麻烦是麻烦的有道理的。
1159 次阅读|4 个评论
【麻雀博文】貂蝉当成吕布家小三了吗?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1-4-29 07:05
  看到甘肃某县抢去了貂蝉故里,大乐,去寻了《吕布传》来看。   《三国演义》描述的王司徒献的连环计里,貂蝉的角色不可或缺。   糟糕的是,也是正史不载的没谱事。   当然,也可能是陈寿重男轻女,把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在《三国志》里弄成了nobody。   以下为《三国志》里关于吕布的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要貂蝉嫌疑的只有一句话“ 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 ”。兴许这个 侍婢就是著名的貂蝉呢。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进败,董卓人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已,行止常以布自卫。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语在《卓传》。允以布为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卓死后六旬,布亦败。将数百骑出武关,欲诣袁术。
个人分类: 史论|4389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