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落汤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二十九:“落汤”鸡
蒋高明 2013-7-26 19:49
蒋高明 乌云塔娜的实验顺利地进行着,可有一天还是出了大问题,实验差点全军覆灭。事情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我们在玉米地养鸡,在晴天或者小雨季节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给鸡搭了简易的鸡舍,鸡舍里有鸡喜欢抓的木棍,它们是蹬着木棍睡觉的。鸡是夜视,一到晚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回鸡舍去。这些鸡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是在温室里养到 1 斤左右被放在露天环境中的,还没有什么野性,野外生存经验还不足,它们一旦走远了,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如遇到天黑就更困难了。 这一天天刚放亮,起得比人要早很多的鸡们,开始离开鸡舍到玉米地里找食物吃了。不料天气大变,天空一下子黑了起来,紧接着瓢泼大雨就落了下来。那些没有经过训练的鸡们,在浓密的玉米地里,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傻了,也找不到自己的窝了,而是“呆若木鸡”的缩起脑袋任雨淋。 “ 淋了个落汤鸡 ” ,老百姓这个谚语一点都不假,聪明点的几只鸡紧紧靠在一起,相互取暖,但也是在雨中不停地哆嗦。塔娜发现了被淋雨的鸡,叫上同学和工人师傅一起去玉米地里抓鸡,很快那些可怜的鸡被送回了鸡舍,但是因为清晨的温度较低,加上鸡全身都淋透了,鸡那些羽毛是不能防水的,严重的淋雨使它们依然哆嗦不停,为了挽救它们的生命,我们必须采取措施。 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差异太大了,如果换成鸭子或鹅,它们会兴奋地在雨里振翅狂欢的。我们经常看到鸭子浮在水面上,悠然自得,还经常钻到水里去捉鱼吃,而鸡只能在岸上找食吃。如遇大雨,小鸡们就会惊慌失措,呆若木鸡就是指鸡的应急能力不强,而这些特点是天生的。人类将鸡笼养后,更使得它们害怕自然界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使得它们完全成了产肉 “ 机器 ” 或产蛋 “ 机器 ” ,没有了天性的 “ 机器 ” ,即使人们放鞭炮都能够吓死它们。鸭、鹅、天鹅等鸟类身体里能分泌出大量油脂覆盖在羽毛上,它就是靠油的这样特性来保护自己的,不怕雨淋,还能够在水上自由自在地游动。而鸡的羽毛上没有油脂,所以也就经不起雨淋了。世界万物的进化是多么美好啊,可惜人类将物种的天然属性大大改变了。 雨停后,按照工人师傅的指点,我们来为鸡驱寒。我们在院子里支开一个铁盆,在仓库里找来玉米棒和木柴,点上火,给那些严重淋雨的,一只一只地烤火,烤干它们身上的雨水,鸡们再抖擞几下,身上的羽毛才重新立起来。经过这样的拯救,一些鸡又能够下地找食物了。 图 4-4 给严重淋雨的落汤鸡烤火。 尽管如此,还是有 3 只鸡被雨淋死了,塔娜伤心地哭了,她对这些小生灵们有感情了。同时,我们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死亡的那 3 只鸡是吃正常饲料的那一组的,即没有喂饲捕获的虫子的。另一组吃虫子的鸡,也经历了雨淋,却都健康的活着。这说明,我们从农田里捕获的害虫,具有增加禽类抵抗力的作用。在这里,害虫就变成益虫了。当前,人们为了让鸡长得快,完全不考虑用活的生物喂养它们,而是用大量激素、添加剂,生病了就打大量的抗生素,这些有害的物质最终还是在人体内安营扎寨,儿童性早熟、医院里的抗生素失效,都是食用大量有害食物引起的。鸡吃活的生物大大增加了抵抗力,可远离抗生素和激素,这个结论也令我们很兴奋。我们只是暗暗高兴,因为这个信息是鸡用三条生命换来的,塔娜还在为与她朝夕相处的小鸡的不幸伤心呢。 ​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下雨的路上
chens 2012-8-1 08:45
旧文收集:该文原题目为《美女的回忆》,是我大二时候写的(2006年),现在看来是虽然幼稚可笑,也不失为曾经青春年少的回忆。 似水流年,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随着时间慢慢向前移动,曾经认为永恒的东西逐渐腐烂;曾经的记忆也在年华的“腐蚀”下一点一滴的剥落;生活永远试图抹杀我们的回忆,它是那么的执着,那些看似“曾经”的东西都在它的消磨下渐渐沉没了。特别是对美的感受,当初是多么的激动和深入人心,可是转眼间全都在烟雾朦胧中,但是,大学期间有个美丽的记忆,却都还深深地在我脑海中,它是那么的清晰,仿佛发生在眼前,时时勾起我美好的回忆,给自己带来甜蜜的温馨。 记得一个夏天的周四晚上,我因为参加了某社团在四教开会,突然间,天下起了雨。雨很激烈,不一会儿功夫,地面上腾期阵阵烟雾,四处的低洼处也积起了不少的雨水,路灯照在上面泛着点点的寒光。我们从教室出来,大家来的时候天气还很好,都没有带伞,看到这个阵势,估计冲回去是不免落汤鸡了。我想还是我回去拿伞吧,因为同学大多数是女孩子。我从四教的屋檐下冲出去,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路上的积水一处接一处,我左腾右挪,等到冲回去还是全身都湿透了,我换上干净的衣服,拿着伞又折回四教。等我到了四教,原来同学们又有在新村住的拿来了伞,也有一些人已经冒雨走了。等到我分完我的同学,发现自己还剩下一把伞,就在我走的时候,看见旁边在隔壁上自习的一个女孩还没有走,她挺直地站在那里,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似的。我想了想还是朝她走去,问她是不是需要帮助,她腼腆地笑了。 路上的水潭很多,虽然雨下了些,可是雨还是凶猛地砸在路面,不是地听见雨水和水潭相互激荡的声音,时而雄浑,时而清脆,时而浑浊。路面上早已腾起淡淡的烟雾,一点一点侵袭路灯淡黄的灯光,那些淡黄最后也飘渺起来,时隐时现地,我是很喜欢雨的声音,一直注意到雨打在伞上的声音,时疾时缓,时重时轻的声音很让我享受,当时正在读《周易》,这种感觉很符合《周易》的审美观念。我一向没有和女生搭讪的机警,所以几乎和她并行,却没有和她说话的想法。但是我还是不经意望了望她。 她是那么的安详,仿佛雨不存在似的。小腿微动,脚步轻盈,步水潭而没有激起过大的水花;在伞下的她,虽然灯光很昏暗,可是朦胧的路灯下她的身材曼妙,曲线柔美,过度的那么自然。我下意识地和她错开了距离,落在她后面,好欣赏下她的风姿。 她穿着白色的上衣,白色的运动鞋,素白为主,铅尘不染;身材挺直,真有点“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美妙。路过主楼时,路边的灯渐渐亮了些,经雨水洗刷过的广场,留着淡黄色的光。她的身影一倒映上去,将这淡黄打成一圈一圈的黄韵,并随着她那轻盈的脚步慢慢移动。她像山野的百合,素白幽香点缀在春天的青翠中;又像山脚下的不知名的野花儿,一簇一簇地,虽然不惹眼,可是看过一眼后都会记住的。雨水似乎也小了些,似有似无的打着伞沿儿,她似乎还有淡淡的体香,虽然也似有似无,可是由于新雨余后,草香和当时清新的空气让我明显感觉到了她的香气。她的身影也渐渐融合在雨中和灯光中,似有似无,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她经过主楼的一段时间就那么短,可是我却记住了当时的那种感觉,虽然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可是她那晚带给我的美学感受,这种激动一直持续到现在。也许,它似乎存在我的心里,由我一人静静品享。可是又禁不住把它写出来了,虽然语言难以描摹当时那种感觉。也许,是我担心害怕时间久了后会忘记青春的感动。
个人分类: 旧文收集|3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0711
热度 3 lofty1123 2011-7-11 20:26
也许是习惯了单身生活 所以即使是下雨也不愿带雨伞。 因为即使自己淋成了落汤鸡, 也不会有人会在意或担心我! 爱上淋雨的感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雨的味道....甜甜的...
2950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