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读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0-10-26]读研感想之初进校园
jiatong123 2010-10-26 18:53
这是我的第一篇博文,来讲讲我的感想吧,我是今年才考上研究生的,大学四年自己一直努力地学习,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我本科学校自己感觉不是很理想,已近大学就保定了考研的决定,不过我并不是只关注考研的几门课,而是尽力的多拓展自己,我尽最大的努力学习理论知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我读研和读博的两种环境的对比
热度 1 pinjianlu 2010-10-21 16:37
我读研和读博的导师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类型。 我的硕士生导师属于小老板,因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而破格提前晋升为研究员。他总共只带了6、7个硕士研究生,不带博士,在现在这个虚浮的社会里,这样的人数真的算是少的了。我们那一届我们导师带了4个硕士,一个来自电气、我来自计算机、一个来自机械、一个来自实验室本身的专业:载运工具。专业都不一样,都是给导师做不同的课题,他也许不懂细节问题,但是他却有时间来和我们一起调试程序、一起做实验、一起探讨问题。而且他一般都在实验室,很少出差、很少出去开会。而且我读研的实验室还有个特点:我们不需要每周开会、每周写总结和计划,导师会跟着你做,只有开题报告、答辩之类的都不是强制性一个导师的学生必须去,而是整个实验室的人有兴趣、方向差不多的原意去听的就可以去,这意思就是说这些都是开放性的,你要接受更广泛的检验。 再说说我读博的环境。我读博的导师可以算得上是大老板,手下有几个小老板。总共带的硕士、博士加起来好几十个,还有些我居然没见过面,哪一天碰面了还大吃一惊:居然是一个导师的。每周开会、每周写计划、总结,并要在开会的时候讲,每周开会的时候至少有一个人要作报告。开会的时候导师自己却常常不会来。其实我发现一个问题:虽然专业都是一样的,但研究方向可以差别很大,有些学生方向不一样的,在开会作报告的时候完全听不懂,也没有听。博士老板常常出差、开会,很多时候都不在办公室,找他交流就总是没时间。他也确实是太忙了,基本上很多时候都在写基金申请,演讲报告,奖励和计划一类的东西。 所以对比两种不同的环境,我现在更喜欢读研的那种环境:轻松、自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看书。我认为那才是真正做学术的环境。其实我现在发现大多数人做博士都是导师只给了一个题目就什么都不管了,然后就是自己看文献、自己想方法,有可能走了很多弯路。导师的交互作用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更有甚者,某些导师已经真正地把学校当成公司,自己当成董事长一类的了,而学生自然就成了员工。所以导师才那么心安理得地被称为老板。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560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与三位学生关于考(读)研的对话
wangdh 2010-10-1 00:22
与三位学生关于考(读)研的对话 (王德华) 【说明:经常收到大学生或研究生们的留言或来信,咨询关于考研和读研的一些事情。有时候事情一多,忙起来可能会忘记了回复。也有些邮件被服务器作为垃圾邮件过滤掉了,我也可能没有看到。如果是这样,实在抱歉。今天将前段时间对三位学生的短消息的简单回复,放在这里。一则由于自己的回复很简单,希望其他老师给这些学生一些更多更实际的建议,二则由于这些问题的代表性,也许对有些同学会有些益处。】 学生 1 : 【王老师您好!不经意间看到你的博客,觉得很让人心头觉得温暖,最近状态一直不好,本来很想考动物所的生态学研究生,因为之前一直在做肿瘤,从事分子方面的研究。刚决定要改方向,所以相关方面了解不深。 9 月将尽,自己也没有怎么准备,怕是无望;本来想那就保研吧,现在却很是纠结,担心自己后悔,学院的科研条件有限,意向导师的研究方向虽然很喜欢,但不想作为专业的鸟类。考虑来考虑去,很想让自己休息一年,好好考虑这些事情,明年再来考动物所,没有了解过又不知道往届生考动物所,时间紧迫,容不得我更多的时间去想,真是难以抉择!王老师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谢谢!】 回答: 抱歉刚看到留言。 1、 不管怎么说,自己喜欢还是重要的,自己愿意和期盼也是重要的。对自己做的事情喜欢,对做研究生,做科学,有一种期盼,是很重要的。这需要自己判断。毕竟做学问是发不了大财的。 2、 如果没有很强的专业方向的话,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兴趣,还是有必要的。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3、 休息一年备考不是不可以,为什么今年不去练练兵呢?这样不就了解了整个过程了吗? 4、 要有自己意向的导师,早点联系,或者去实验室访问一下,面谈一下,等等。这些也很重要。科学院的指标不是很宽裕,一般一个导师 1 个指标 ( 2 个指标的导师不多)。 祝福你。 学生 2 : 【王老师:今天极其偶然的看到了这个网站以及您的博客。其实我一直在犹豫该怎么称呼您,我是一个面临多重选择的中国大学生(千千万万中的一个),由于面临要开始选择以后考研还是工作才开始在网上寻找各种信息。本人及其喜欢动物行为生态领域的东西,所以本科也是选择读了相关的专业,时光转瞬即逝,转眼又到了面临选择的时候,我本来在很大程度上想要读研并且考取动物行为生态这个方向,心中很向往动物所。但今天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时,偶然看到您的一篇关于一个研究生询问您要不要继续读博的问题, 给一位研究生的回信:马上毕业了,是考博,还是工作? 感触很深。我认为自己同样面临相似的问题,我想知道如果自己继续义无反顾地选择自己所爱,会不会影响到对于家庭责任的承担?如果我去考取动物行为生态的方向,以后就业上形势会是怎样的呢? 真心的希望您能有时间看完我的心声,如果您能再忙碌的工作之余给与我一些建议和帮助,我将感激不尽】 回答: 迟复,见谅。 1 。现在科学院的研究生,生活是不会成问题的。所以读研不会是家庭的负担。 2 。只要自己内心喜欢,还是要坚持读研究生。读博士是走向科研的道路,是一种个人需要和职业需要。 3 。动物行为学等领域,就业前景不好估计。但如果自己是一位出色的研究生,就业一定不会有问题的。 再说,如果考虑就业的话,读博士不是一个好选择。 祝福。 2010 年10月9日补充回复: 实际上是我不知道如何称呼你。很感谢你的信任。 首先,我必须特别要说明:千万不要因为读了我的文章而影响了你考研的决心和信念。如果是,那我就做了一件十足的坏事。心里当然会十分不安的。 回答你的问题: 1、 如果我继续义无反顾地选择自己的所爱,会不会影响到对于家庭责任的承担 ?我想你首先要清楚自己对于家庭到底有哪些责任?是挣钱还是进一步深造?家里哪些责任需要你必须马上负呢?人生的路很长,紧要处就那么几步,这句话听说过吧?有些事情,如青春,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有了,这应该很明白吧。考虑到当今中国科学院的情况,我了解的身边情况是,现在读研究生,生活自理是没有任何问题了。节俭点的话,给家里贴补一些还是可能的。根据文件,从2010年9月1日开始,国家已经大幅度提高了研究生的待遇,科学院(北京)的硕士生大概在1500元左右,博士生在2800元左右,维持基本生活没有问题了。当然如果你的家里急需你挣钱养家或给家里补贴,看急需到什么程度吧。只要学习能坚持下去,我觉得还是要争取的。 2、 如果我去考取动物行为生态的方向,以后就业上形势会是怎样的呢 ?就业的事情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好预测。总体说,未来几年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依旧很严峻。但是,如果是优秀研究生,成绩突出,就业应该不成问题的。每个行业,新老演替是自然规律。如果自己成绩平平,没有竞争力,那遇到问题是在预料之中的。再说了,从事基础研究,是发不了大财的。 3、 再补充一点就是,既然喜欢动物行为学,一定要花点时间看点专业的书和文献,分析一下自己到底喜欢动物的哪些行为?自己对这门学问到底了解多少?多了解一些是有好处的。 学生 3 : 【王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学生,自从来过科学网,就喜欢上这里了,也喜欢上了您的风格。 我曾经凭着兴趣报考研究生,凭着兴趣报考了微生物专业,但是事与愿违调剂到了现在的大学(从事水产养殖研究)。曾经我是那样的热爱微生物,我可以自己查看文献(包括英文的),设计实验,本科的导师可以让我自己放手去做实验,可是现在跨专业读研究生,我怎么也找不到感觉,我很困惑!对于一个喜欢做实验的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没有想法是很困惑的。王老师,我该怎么努力适应新的环境? 祝工作顺利,每天好心情。】 回答: 谢谢你的信任。 1 )你对微生物感兴趣,有哪些具体的方面(课题)?钻研到什么程度了?做过哪些实际观察?阅读过哪些专业书籍文献?对国内外动向和发展,了解多少?这些问题是可以对自己的兴趣进行一些评价的。 2 )如果没法改变自己对微生物的热爱,尝试看看你喜欢的微生物内容与现在的研究方向(水产养殖)有没有交叉点,与导师协商做点交叉方面的工作,继续发挥你的兴趣,又可兼顾当前的实验室的方向。 3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很容易进行调整的。如果认真读一些现在专业的文献书籍,与实验室的学姐学兄交流交流,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兴趣是可以转移的,也是可以培养的。 4 )首先情绪上不要抵触任何新的知识。 不一定说到点子上。祝福。 (王德华 2010.9.30 整理)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7112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转载:一位清华校友香港读研后的心灵历程
热度 1 geoallan 2010-9-22 01:11
一个清华学生留学香港后对人生的思考----名校就是名校,可见精英阶层的存在是不争的,难得看到那么清明的文字(转) 来源: 杨永富的日志 写的是真的很好的,今天看的两篇文字都特别有感觉,一个励志,一个醒身。。。红字是此文原来带着的,蓝色的字是看过了这些话跟自己产生了共鸣所以标注上来的~~~~~这也是为什么不分享而是自私的保留的一个原因~~~~~~也算是一篇蓝色的日志吧~~ 98 年本科毕业,又顺利地被保研,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憨憨的书呆子,纯洁的如同高中生,在清华这种和尚庙一般的理工学校里呆了四年,女孩似乎是山下的老虎,神秘得让我一见就脸红心跳。未来是什么对于我就是读完研再说,反正成绩还行,不读白不读。天上掉了馅饼,用我的兄弟的话来说。香港正好回归一周年,教育部要选派一批本科毕业生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以加强两地的教育和科研交流。清华当然要占不少名额,系里的几个牛人去了美国,所以这个饼就掉到了我头上,确实是个不错的饼,不用考G、考托、全额奖学金,连什么手续都是学校和教育部包办了,我分文不花,后来香港科大的联络人抱怨中国的办事效率和程序烦琐,至于怎样的麻烦过程,我至今都一无所知。   香港科大   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来到了香港。依山傍海的科技大学美得如同世外桃源,现代感的建筑更让我们爽眼。当时的一个哥们说:妈的,就是用银子在荒山野岭堆出来的,这样的物质条件算是让我满足了。后来得知就是亚洲最美丽校园,倒也丝毫不怀疑。据说是香港政府感到了贸易和服务的优势正受中国沿海城市的挑战,而科技就是竞争力,就下了狠心投钱建了这学校,请来了学者。耗资400亿港币,相当于微软公司一年的纯利。组织的参观,教授的讲话,英语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当时的新奇兴奋也褪得干净,每天面对这青山海景,最后也麻木得没有感觉了。由此可以推测娶一个漂亮老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不是为了炫耀。教授大多是华人,台湾和大陆出身的不少,反倒香港人是少数派,很多都是在北美的名校里拿了PhD,奔这里的高薪来了,他们的PhD头衔总要和名字相片挂一起,挂一辈子,Harvard和Standford之类的当然就香了。正教授可以一年拿到一百多万港币,也就是一个月可以买小汽车,比一般的美国大学高。知识真的值钱了,让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有回和教授们吃饭,谈及大陆大学教授的待遇,他们就感慨:知识分子真被廉价到了可耻的地步。我们也无话可说,反正不是我的错。然而钱不是好拿的,很多教师正是三十出头,教授职称还未到手,和学校只是几年合同,其他的学者也不断在申请进来,所以压力颇大,辛勤程度比公司打工仔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自己做学问要紧,培养学生的事就要往后排了。刚进来时很多教师和我们亲切讲话,之后就不见了,好久不见就不认得。研究生当然有导师的,只要自己不去找他,他是肯定不会找我的。上课之后就是绝对的自由,当时自由得很是惬意。 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这话的确是部分的真理。当我住在这绝世美丽的地方,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商店买东西不用担心付不起帐,可以任意的支配自己时间时,最初的半年里,却发现情绪每况愈下。西方化的建筑设计将个人的所谓privacy保护发挥到极致,进了宿舍就基本感觉不到他人的存在,同单元的人也有独立的卧室,大家都是进了房,将门一关,隔离了,谁也不好意思去敲门。刚来时认识的一伙人,后来发现根本遇不着,如同消失了一般。同住一起的是三十好几的叔叔级人物,偶尔可以说上一两句话,却永无可能说很多。大家都像是住在不同的空间里做研究,忙碌的无瑕顾及他人。   平心而论,对于一个成熟的研究者,如果他有确定的目标和兴趣,对生活人生都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准备投身科学研究中,那么这里真是一个好环境。但是我种茫茫睁着无知的眼睛的毛头小子,却是完全另外的感觉。那种茫然的苦闷感觉真是难以描述,找不到人玩,只是将窗户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不停的喝水,仍然感觉不舒服。 怀念在清华的破楼里相互串门打闹的日子,怀念抱着篮球在走廊里叫一声就应者云集的日子,可是怀念解决不了问题。以孩子的心理去进入成熟严谨的环境,不可不说是一次考验。   多年的功利教育的辛勤培养,我一路顺当地走过来,发现完全的上当。我在成功的通过了一次次考后,最终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通过这些占距人生的考试,这个所谓的优秀学生只是在不停地让自己去符合那个优秀的外在标准来麻痹自己的虚荣心,而自己,那个真正的自己却一直没有存在过,没有发育过。我学的任何课程都无法帮我解决当时的苦恼,那么每天学那些微分方程又是为了什么?还去为了父母的微笑,人们的赞许吗?年年得奖学金的清华毕业生是了这么一个怪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对社会毫无接触,二十出头,可是见女孩子就一身不自在,会解各式各样的方程,却不能解决自己的困惑,硕士博士的路就在眼前,可是不知道还应不应该这样走下去,这状态难道就是我的追求?一个智商还不错的人努力多年就变成这样?   这是一个问题,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太晚地暴露出来,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依然将被很多师弟师妹们面临,我相信在清华依旧有很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学生。当看到他们天真的讨论: G 2***, 托 6**,GPA 3.*, 学校名次Top **, 仿佛几年的辛劳就只为那么点数字,人生的终极标就是goabroad. 我无法不为他们忧虑。这也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没有对做研究的真正兴趣,但是用尽了精力去获得一个去国外做科学研究的机会,就洋溢在掩饰不住的喜悦里,甚至对人生毫无真正规划,对自己的兴趣一无所知,为出国而出国,那将在告别父老乡亲后去迎接苦闷的开端。   香港的学生很实际,决大多数本科毕业就去赚钱,三十之间为结婚买房奋斗,如果告诉一个香港人说你二十八了还在读博士,他会觉得你很失败,可能是根本不会赚钱。而留下来读博士的香港学生,就是真的很喜欢作研究的人,扎实地做事,他们的认真让我们一批朝三暮四,心猿意马的大陆学生汗颜。   生活在香港   都说香港是弹丸之地,其实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也不算小,不过大多是山,可利用的地方不多,很多商业区都是添海造出来的。亚热带的气候,又在到处是山和海湾的地方,风景当然好。香港的气候比北京舒适一万倍,冬天冷不了,夏天也不太热,甚至没有明显的四季感。只是上半年天气有些潮。成天都有湿湿的感觉,北方人有点受不了。   香港的交通极其发达,公共车从不拥挤,也很少堵车,可是香港的道路比北京的窄得多,车也不会少,布局和管理更好而已,看来北京走向国际化还须努力。这里是名符其实的购物天堂,东西也不算贵,电器和服装可能比北京便宜,特别是国际名牌,由于没有关税,肯定要比大陆便宜。所以不必带很多衣服来,足够便宜了。但是服务业,比如吃饭,理发,涉及到员工劳动和地租的就要比大陆贵好几倍。可以随便往来深圳也是在香港的一大好处,一天可以轻松来回好几次,在香港读书的学生可一得到香港的临时身份证,加上护照上盖个章,就可以自由出入境了。   常有人问及香港的影视明星,可是到了香港就觉得那些人也只是打工仔,背后是更有影响力的老板,一旦老板不想捧了,明星就会很快消失,新人会取而代之。看到他们卖力地载歌载舞,其实也是生存需要,在商业社会里那是绝对的驱动力。   香港的金融和资讯服务相当发达,在所谓第一世界里也算相当突出,可以很便宜的享受到信用卡,电讯,互联网服务,因此有些人在香港呆久了再回来反而不适应了,主要就是这些方面,当然还有其他制度等软件原因。   说到学校的生活,物质条件比国内任何大学好,甚至条件好过美国不少学校,香港的学生很少住宿学校,所以一到周末放假学校就很冷清。通常大陆学生独享学校设备,偌大电脑房和运动场,舒服的游泳池,都有不少美好回忆。学生宿舍条件不错,可以做饭,自己做比在餐厅里吃来的便宜,所以大陆学生会乐此不疲,周末常三五成群,做吃的为乐。餐厅里中西餐都有,中餐以广东口味为主,忙起来时以营养为重,口味不对也只能将就吃了。   现在在香港的大陆学生不算多,总共有四五百人,各个学校都有学生联谊会,是比较松散的组织,也有一些机会认识朋友。周末会组织放放电影,搞舞会。临近考试或论文时,谁也没心思搞活动。香港的学生很好打交道,在成熟的社会里长大的人,心理相对简单且好玩,不像一些大陆学生常常过分盘算自己的明天,将自己逼的很累。他们对大陆也渐渐感兴趣,虽然他们常常不知道湖南和四川,只说得上秦始皇和毛泽东。只要主动点和他们交流,是可以结识不少朋友的,粤语不是障碍,很多人可以听普通话,而且,广东话不难学,不留神就长进不少。   关于工作机会   很多人就终于跳到北美去了,大多还是接着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只是跳板。   在香港留下工作的机会不多,如果在进香港的第一天了解这一点,是有好处的。也有回祖国的,我就是,所以我在这里写文章了,看到很多朋友询问去香港读书的问题,作为过来人,就写了这些,如果能给这些朋友提供一点有益的信息,就很满足了。   上次写了文章发表在海外学子版,很多朋友给我回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真的没想到过自己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影响。留学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几乎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在一篇文章里是不可能都讲完的,所以我再写一个续集,好莱坞搞续集纯是为赚钱,我呢是什么都不图,万一有ppmm看了之后找我,最爽不过。将心底里的一点点龌龊 都暴露出来,可以痛快讲了。   凡事都是虚空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难免在神情上都多一丝生存紧张,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尤其让人感觉到这一点。看不到出自内心的笑,连谈话时也似乎只有一个主题:今后有什么打算?每做一件事,都在问自己:对我有没有好处?   坦白的说我自己刚到香港时就是这样,只觉得自己多么没着落,无根无底的飘在他乡,我要努力啊,绝不可浪费自己的任何精力,房子,车子,名誉,地位,还有漂亮老婆,我什么都要啊。要学最能给我带来利益的东西,去做最有利自己的事情,直到我成功。当时我就是这么典型功利,到现在我都想这样痛骂自己。   数学指出函数的极大值往往在最不稳定的点取到,人追求极端就会失去内心的平衡,到时候就不难体会到数学原理的深刻。我很快让我的功利心理逼到无路可走了,对所学的东西怀疑,担心自己变成书呆子,对自己有信心,找不到真正的朋友,找不到让身心平静的乐趣,每天都在心潮起伏。最后我去找学生辅导员。愚蠢的诉说倒不多提了,不过我记得他大胡子的脸有了微笑,眼睛里放出宽容而温和的光。他告诉我觉的我很有意思,他第一次遇到这么坦白的学生。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你怀疑得很好。之后就翻出圣经来,给我读某些章。   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竟是圣经里的话语。那是我看到的最为震惊的一句话,也是我后来觉得最深刻的一句话。中国人很难理解,对在功利教育里熏陶过来,缺少人格教育的中国学生,更无异于晴天霹雳。成绩,offer, 学位,这样那样的好处,每天拼命算计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假设你突然死掉,世界将会怎样?世界将一样绚丽,地球转的一样快,太阳系每天在宇宙中换一个位置。大海还是大海,波涛还是波涛,一样的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你的亲人可能会掉眼泪,但是周围的人在三个月内将你忘个干净,那是你曾经那么在乎他们怎么看你的一群人啊。如果上帝存在,在他的眼里,你是多么可怜的小虫子,在活着的短暂岁月里,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都不曾快乐过,用尽心力去聚集一大堆外在和心灵没有关系的小东西,只是出于对未来的没有信心,小小的心灵在接近熄灭的一天还在发出那个愚蠢的声音,让你忙碌,让你忧虑的声音:我要,我还要。天底下充满了这样的小虫子,当一个离开了,又有一个来了,做着同样的事情,汹涌着同样的小小念头,受着同样的煎熬。于是上帝要感慨了: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    ------圣经 旧约 传道书   我不是在传教,当时的辅导员也不是在传教,但是让我立刻看到自身的渺小,物质追求的虚妄,内心的愚昧。看看资本主义的学生辅导,是不是比我们这边高明多了?马哲曾帮助过我们什么?   不要忧虑   不要为明天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收获,上天尚且要养活它,田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是不是可以开得和其它一样美,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人比飞鸟和百合花贵重多了,上帝会弃你不顾吗?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等美国 offer 的时候,常常梦到接到牛校offer, 过度兴奋到醒,更为郁郁,感慨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样的故事大家听了不会太惊诧,由此不难理解《儒林外史》中的进中举了。而得到offer的人到了海外,往往要经历更多的梦醒时分。   为什么活得这么累?生命本是如此美丽,连飞鸟和野花都可以尽情地享受上天的恩赐,而这些有高等思维的聪明人,却活活让思维搞得神情郁郁,哀声叹气。   常有人感叹西方人笑起来那么真实,那么出自内心,探讨起来,又归结到他们更有钱,他们的社会更发达。可我觉得那不是原因。原因就是他们比中国学生更接近飞鸟和野花罢了,更接近《阿甘正传》里的弱智罢了。他们更天真,相信那个万能的上帝会永不遗弃他,所以他们可以少想很多的问题,反而过得更顺利,在团队里表现得更凝聚,因为过分的私心是无法向大家共同的上帝交代的,他们可以很快做出一个Microsoft,一个Dell,但是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的北大方正,联想,新浪,管理层一年的地震比台湾还多, 这么多年来,连冲出亚洲的野心都没有真正实现过。 这难道不是上帝给西方人带来的好处,耶稣说信我就可以得救,不管这个上帝是不是虚拟的,但他在事实上填补了人性的巨大空白,人家的Microsoft就证明了他的存在,正如计算机的虚拟内存,尽管虚拟,但事实上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学生总是怀疑这个看不见的上帝是否存在,更在私下里说,他对我能带来好处吗?其实中国人什么都不信,只信好处,从古时的考八股起,读书就是为了好处。因此,大家每天活在害怕没有好处的忧郁里,想靠自己小小的思维,在着巨大的世界系统里去谋取好处,上帝忍了泪水,背过脸去。   思维的无奈   我并不主张虚无,尽管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尽力去指出物质追求的虚妄。正如萨特认为,人生本是本无意义,但是怎样摆脱虚无却是有意义的。王朔的意义在于砸碎那些没有意义的假崇高,伍迪.艾伦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指出人生的荒谬。如果一切都是那么可笑,我们怎样面对每天的24小时?但是活着就是这么简单,它只是一个过程,简单而自然地发生,以至于任何干扰和关注都是多余。就像飞鸟掠过天空,野花静静地开放。能把什么东西叫做现在吗?你能占有什么东西吗?一切的意义只在时间的流动的河中。就像一团火,哪个燃烧的过程才叫火,一旦过程停止了,火不存在了。人的思维在作怪,它是一个双面的东西,它不总是带给我们好处,虽然我们对它有那么多自信。思维在很多时候严重地干扰了那个自然的生命过程,它在想单个的状态好不好,值不值得,合不合规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所以我们很快变得不快乐,不安稳,再也无法享受那种自然的喜悦了,正像被摄像的人,他的表情立刻不自然起来。恐怖片里的鬼魂可能一直不曾出现,人们却开始牙齿打颤,是被自己思维折磨而已。学计算机的朋友肯定知道操作系统将一个进程悬挂起来的意思。人的那个蠢笨不堪的思维,凭什么要常驻内存?它那么长期的运转,又真正解决了多少问题?为什么不在必要的时候悬挂它,去享受生命的自然?明白这一点将改变你的生活,思维会使你陷入矛盾,很多时候它是多余的,用心去体会,甚至用毛孔去感受就足够了。当你不再判断,不再分辨,不再比较,不再权衡,你就立刻、和谐起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还用考虑什么呢?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连言语都是多余,因为言语来自思维。佛陀的捻花一笑,详和的神情,虽静坐,似乎已飞跃世间一切,他坐在了那个生命的根本之上, 再也没有一丝的不和谐。   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到海边听涛声,坐下来看着太阳落下,那会是我一天最美好的时间,当太阳没下去,晚霞渐渐褪去颜色,波浪依然轻轻拍打岸边,幕色从四周将我围过来,静默中我会在心灵里升起喜悦,感觉到冥冥中那个永恒的力量,它在紧紧将我抱住,天地万物和我一样同在,也被温和地抱着,我将永不孤独,永不伤心,永不绝望,因为那力量就一直在那里,将永远在那里,我是它的恩赐,我的灵魂从未像那时一样枝繁叶茂,内心从未像那时一样宁静和谐。   我不用去分辨那种力量,是上帝也好,上天也好,老子说的道也好,有什么关系呢?分辨只是是思维常干的蠢事罢了。所有的心灵都是一样的,所以我相信所有人都有那个和谐的状态,就像收音机有那个频道一样,只不过太多人没有调到过。太阳,大海,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生生不息的物种,是多么大的恩赐啊,只在我们断暂的生命里才可以感受到,可是太多的人从不念及。他们将自己全部地交给了少得可怜的脑细胞,心灵交给了那个拙劣的 CPU,时时刻刻在做狭窄不堪的运算和判断,所以才会长时间挣扎焦虑,只看到85分和90分的区别,5000元月薪和10万年薪的不同,牛校和烂校的分辨。所以郁闷,无耻,倒霉,不爽,急,这样的词汇就开始在嘴边泛滥了,就像破电脑的出错提示一样多。 本没有打算再写很多了,关于人生的刨根问底本来就是沉重的课题,无异让学业繁多的学子们再怀疑自己,平添忧虑。倒不如多说点逗乐的事,每天多嘻嘻哈哈一阵。 前不久见到北大的一个女生,说我前面介绍香港的文字很实用,后面的文章就越来越看不懂了,可以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像我一样想这些问题的,特别是女孩,一天多说几声挺好的好温馨哟就算过得不错了,古今中外都不曾出过一个女哲学家。但是,这位未曾谋面的北大师弟在等我的续集,谢谢你,xmdl(阿扁鱼), 我不愿让你失望这一篇是为你而写的。   我们看的人文书前面提到的女生就问我,在留学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回答是长了见识。就像在小地方呆久的人出来见了大海,这个收获大得很。所以我渐渐地学会了真正的谦虚态度,越来越承认自己所可以理解到的,可以认识到的只是这世界的太小一部分。在我的脑力范围外有太大的空间,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过多的自负,每天都在或多或少的干着作井观天的蠢事,争论着盲人摸象的争论。   清华北大的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想,很多来源于图书馆的人文书籍,因为喜欢读书的学生多半在那里搬书回来看。可是那些书多产于七十,八十年代,基本上是被一把姓马的刀阉割了的太监式的书,我不怕得罪人。怎么阉割法?举个例子,总体而言,宗教是唯心的,错误的世界观,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麻痹被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从此,你知道了这一点,你么读释迦,读耶稣,读老庄,都觉得如同太监一般阴阳怪气。 在红色的年代里,马刀所向无敌,包括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曾国藩到蒋介石,都少有可以逃脱的,因为他们有阶级局限性。   但是我到了香港,就看到了很多台湾的书,很多香港的书,原来这些书本不象太监的,甚至不比姓马的书少阳刚之气,可以读得让人忘食,哎,可怜它们的被阉。这些都是我以前脑子以外的东西,所以我立刻知道要谦虚了,人总是受着他的经历和环境的巨大局限,他甚至不意思到,没有选择地被限制隔离着。   耶稣呢,用我们的眼光看,他太失败了,没有妻子,没有儿子,没有房子,没有财产,没有地位,最后还要被钉死,他只是游走于四方去救助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有余的眼光总是看到了世界的外面,因为他也到过更高的维度里。   庄子至今看来还是活得最浪漫最洒脱的中国人,他是超脱的同义词,他也是高维空间的蚂蚁。   去读他们,去体会那种来自另外一个维度的智慧的震撼,尽管你可能无法改变无奈的现实,但是可以深刻地改变自己,尽管无法摆脱沉重的肉身,依旧无选择地活在平面上,但是,心灵获得了自由。愿意升起你的心灵吗?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我们永远只能是自己,卢梭说的,对于整个世界我微不足道,但是我对于自己确是全部。事实上我们只对于自己重要,如果我死掉了,没有几个人会在三年后保持对我的记忆,如果我痛苦,没有几个人会有真正的同情,因为太难了,每个人都无法了解我的意识。所以我们要独立,活着就是成为自己,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去寻找自内在的完美与和谐,去实现句那没有选择的话: I am who I am。   Simply because I am not and can not beanyoneelse.可是我们受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我们忘掉自己,去变成一个称为标准的人,不是这样吗?从小学起我们就要评三好,树标兵,学雷锋,学赖宁。老师总是看到我们的恶习,你那样子不合行为规范,不可耻吗?   到了大学,我们又自由了多少呢?我们依旧看别人,看典型,看所谓成功者,我们依旧活在要忘掉自己的标准包围中,去bbs看看,似乎所有人都统一了口吻,GRE 2400,拿了牛校offer, 签了著名外企,找到了ppmm,牛啊,羡慕啊,爽啊,历史走到了21世纪,北大和清华人只剩下一副面孔了,每年招了很多新生,最后就剩下了一个。   比较是有意义的吗?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全部主宰,为什么要什么都和人家比才可以找到意义?为什么当别人考G的时候,我也一定要考,为什么考不过2200就要郁闷?为什么billgates成功的时候,我也一定要学计算机?可是自己和别人是多么的不同,些不同难道可以在一些欲念的驱动下轻易的忽略?   崇拜是有意义的吗?明星是需要那样追捧的吗?中国的那支烂球队是需要那么多关注的吗?   当我们倾注希望的时候,他们借此赚到了更多的银子,活得更加嚣张,更加让我们失望,我们是在给富翁们献爱心,爱心那么多,为什么不献给需要爱心的更多的人们,为什么不献给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当我们崇拜自己,热爱自己,追捧自己,关注自己,我们就都也是明星了。这样盲从将无法发生,起哄将无法发生,个人崇拜将无法发生。这个意义大的很,至少大跃进将不发生,文革将不发生,我们的经济有可能早三十年走上正轨,现在我们不需要拼命飞跃重洋,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就不要象现在一样,在亿万人没有工作时还竭力吹嘘7%的GDP增长,就像阳痿的人,为了脸面,郑重地去声名:请看我浓密的胡须,年增长率7%。 不知道多少人可以耐心有共鸣的看完这个帖子,但是看完后却激动的想向每个好朋友推荐。关于人生的追求、香港的开明及其他、大陆人被蒙蔽太久、海外学习生活的好处和收获、是否出国以及为了什么出国,好多好多曾经是我想过滴为之郁闷过滴,幸好有留美归来的老师点拨,有Joe的严厉质问,才让我度过了当初的挣扎和煎熬,如今的心境已经远离那种浮躁和焦灼了。因为学会欣赏不同的美,懂得珍惜和付出,因此每一天都很开心。这一篇帖子真的是让我看到绚烂浮躁下面自己真正缺少什么,好好珍藏!有机会还是要出去看看好好体会。
个人分类: 勉为学术|3648 次阅读|2 个评论
黑色的道路该如何走?——出国留学读研小议
yangsk 2010-7-27 16:33
黑色的道路该如何走?出国留学读研小议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每年的夏天都是出国留学读研的高峰期,以便赶上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各大学秋季开学的正学期。过去30年来,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稀罕之事,成为了国人培养提高子女教育素养,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重要手段。但是勿用讳言,近年出国留学呈现低龄化更加功利化的的趋势,已经大大不同于80-90年代公派出国的价值取向。当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开放度,包容性和柔韧性更大,作为中青年学子留学读研选择的机会和余地更大。 出国留学读研,个人奋斗目标如果选定在经由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全过程科研工作教育训练,那麽须得把握住学术方向,通常说的按着沟沟踩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要在这条黑色的道路走到目的地是要付出艰苦卓决的努力。在这里,我建议学子们最好是在国内有较好资质的科研院所先攻读一个硕士学位,设计出个人出国留学读研博士-博士后)打好出国 深造的学术框架,以利后来的发展。 在这里仅以本团队的一个成员出国留学读研博士-博士后的经历,就很好说明了这是一条可行之路。近几年的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教育训练,她已经在植物生物化学前沿交叉领域作出显著成绩,多次参加学术会议,阶断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笔者特将该文部份译出附后(译文未经原作者审阅,文责自负),供有兴趣者参考 杨维力等 6 人,植物生物学系,生化分子生物及化学系,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东兰辛市 . 一新颖类型偏爱 Sn-2 甘油三磷酸酯酰基转移酶及其产生 2- 单酰基甘油磷酸酶活性 摘要 :合成 膜酯和储备甘油脂质的首步是甘油 -3- 磷酸酯( G3p )的酰化。过去表征过的所有真核膜结合 G3p 酰基转移酶,都是酰化 G3p 的 Sn-1 位而产生溶血磷脂( 1- 酰化 -LPA )酸。角质是带有 w - 氧化脂肪酸和甘油作为整合组份的甘油磷脂,作为胞外聚酯存在于所有植物的气生表面,提供一道对病原菌和抗胁迫的屏障,及维护器官的同一性。我们已经确定拟南芥里和角质生物合成相关的酰基转移酶 GPAT4 和 GPAT6 以转移酰化基团到 G3P 的 sn-2 位置为主。 此外,这些酰基转移酶还具有磷酸化酶的结构域, 因此能产生 sn -2 单酰甘油( 2-MAG ) 作为主要产物,而不是以产生 LPA 为主。 此前这种双功能活性未在任何生物体中见诸报道 。 此前这种双功能活性未在任何生物体中见诸报道。我们还对 2-MAGs 作为角质合成中间体的可能性也进行了讨论。对于积累木栓质脂类单体必不可少的酰基转移酶类 GPAT5 ,也呈现对 G3P sn -2 位置酰化的强烈偏爱。但是, GPAT5 不具有磷酸化酶的活性,其主要产物是 2- 酰化 -LPA 。 显然,植物中的 3- 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 GPAT ) 可以催化更多的反应,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其 sn -1 酰化反应的传统定义。 无论如何,磷酸化酶是缺失的,且 2- 酰化 -LPA 是主要产物。 GPAT4-6 这类同源酶存在于所有陆生植物中,但是在动物,真菌或微生物(包括藻类)是不存在的。于是这些独特的酰基转移酶对于胞外甘油脂多聚物的(分子)进化和植物适应陆生环境具有重要性。这些结果为自然界中两种最大量存在的角质和木栓质的生物合成(分子)装配打开新视野。 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0914149107 (PNAS Early Edition) 引言 甘油 -3- 磷酸酯酰基转移酶( GPAT )( EC2.3.1.15 )催化甘油酯类合成的初始步骤,由酰化辅酶 A 的一酰化基团倂入 sn- 甘油 -3- 磷酸( G3p )的 sn-1 位,生成 1- 酰化 - 溶血磷酯酸( 1- 酰化 -LPA )。该反应已经在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广泛地表征。拟南芥中的 8 个植物 GPAT 酰基转移酶基因作为一个家族已经首次依据已知的非植物酶类序列相似性于以鉴定。当其在酵母中表达的时候,该家族的若干个成员表明催化酰基转移到 G3p ,尽管在甘油上的酰化位点尚未测定。 角质和木栓质是一道与细胞壁结合的亲脂性屏障。它们在调控小分子进出和作为保护屏障起作用方面均具有类似广泛的功能。角质和脂肪族类的木栓质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脂肪酸的 w - 氧化产物,称为 w - 羟基脂肪酸( w -OHFAs )和 a , w - 二羧酸( DCAs ) , 附带有不同数量的甘油。于是角质和木栓质也属甘油脂类。在自然界该类物质也是一种最大量存在的脂类聚合物,按表面积计算,其总面积 5 倍于地球陆地表面积。但是其特异性酶反应在角质的(分子)装配中多数仍属未知。我们最近报告了 4 种酶参与了拟南芥生物合成角质和木栓质,并调控角质或木栓质的数量和组成。我们的证据是根据突变体分析的结果,以及在转基因植物过表达获得的表型判据。拟南芥的叶和茎的角质含有大量的 DCAs 。 GPAT4 和 GPAT8 在叶和茎中呈现优势表达,且 gpat4/gpat8 基因双敲除突变体具有 C 18 不饱和 DCA 角质单体显著降低的现象。 GPAT5 是有必要积累木栓质脂肪族化合物,特别是 C 22 : 0 , C 24 :0 w -OHFA 和 DCA 单体。在拟南芥花中角质主要由 C 16 单体组成, GPAT6 在花中强表达,以及 gpat6 基因突变体在所有 C 16 角质单体( DCA , 16- 羟基 - 和 10 , 16- 二羟基棕榈酸酯)都显著降低,同时 GPAT6 的过表达增高了这些单体量。加之, C 16 : 0DCA 在中链羟化酶 CYP77A6 失活时成为了主要的角质单体。 为了进一步表征由这些酰基转移酶,即 GPAT4 , GPAT5 , GPAT6 催化的反应,借助在酵母中 GPAT- 缺失突变体( gatI delta )和 / 或麦胚无细胞转移系统进行表达。使用 a , w - 二羧酸酰化 -CoAs ( DCA- CoAs )作为酰基供体和 G3P 作为酰化受体,对这些反应产物的分析表明,所有 3 种酰基转移酶酯化都偏爱酰化基团在 G3P 的 sn-2 位。加之, GPAT4 和 GPAT6 均是双功能酶,它催化磷酸酶反应,生成 sn-2 单酰甘油( MAGs )代谢产物,但是 GPAT5 不起酶促反应。 GPAT6 的磷酸化酶活性借助推定的活性位点残基定点突变而完全失去活性,主要产物为 2- 酰化 -LPA 。这样,植物的 GPATs 呈现了一类反应的多样性,有别于以前报道的结果。本文就角质和脂肪族木栓质生物合成中 GPATs 的作用,讨论了这一新颖的酶学问题。 讨论 1. 角质和木栓质生物合成的黑箱 . 虽然角质和木栓质是自然界最大量的脂类聚合物,但是对其详细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合成步骤,即导致由其单体的装配聚合过程相对而言所知甚少。未知的内容包括在细胞内外分子装配程度,组成聚合物单体的数量,以及在单体和其它细胞壁结构间的交联程度。尽管最近鉴定了若干个在角质和木栓质生物合成中功能清础的蛋白质,但仍然缺乏细节内容知识,其中主要有 P450s 的 CYP86 和 CYP77 家族, GPATs ,部分 LACS 和 BAHD 基因家族。于是若干蛋白质,包括 ABC 转运蛋白, HOTHEAD 和 BODYGUARD 均都存在不确定的生物合成功能。有关这些多聚物的复杂性即便是拟南芥,都可能在单体组份上定义出几个新颖的角质和木栓质。在富含 C16 单体的角质 GPAT6 起了基础作用。这些角质以典型富含 10 , 16- 二羟基棕榈酸,并发现分布在拟南芥花瓣和萼片的表皮上为其特征。 GPAT4 和 GPAT8 对存在于叶和茎的角质富含不饱和 C18 脂肪酸和 DCA 的角质起了基础性且又是重叠的作用,并同时对气孔边缘构造起作用。最后, GPAT5 要有 C22:0 和 C24 : 0 w -OHFA 和 DCA 作为木栓质单体贮备之用,例如在根部种皮的外皮均存在有这些物质。 在本研究中对 GPAT4 , GPAT5 , GPAT6 的体外表达及其产物进行了表征。但是都没有 GPATs 酰化转移 sn-1 位作为主要活性存在,令人惊奇的是该活性先前却已经在所有真核 GPATs 表征过的膜结合物检测出来。而这就是我们未曾预料到的结果,它表明上述每一个酰基转移酶偏爱转移酰化基团到 G3p 的 sn-2 位 . 同时也令人惊异地发现 GPAT4 和 GPAT6 乃是双功能 G3P 酰基转移酶 / 磷酸化酶,它俩的生物催化产生 sn-2 MAG 作为主要产物。这样,我们得出结论:角质甘油脂类生物合成经由不同的初始反应系列进行,有别于膜或贮藏甘油脂类的生物合成。该反应的亚细胞定位待定。我们的模式数据表明 GPAT 磷酸化酶和酰基转移酶功能域是经由膜螺旋表征相连接的,它可能是在两个催化结构域之间由 60 个氨基酸残基连结头联结,在膜的相互作用中起作用的。然而,要更好地了解该过程有必要作深入的分析。因此,留待要研究的问题是在表皮细胞中 GPAT 蛋白是否存在有更准确的定位,或许是一种 ER (内质网)亚结构域同质膜结合。在这一方面 GPAT8 最接近同系物 GPAT4 ,它已经被证明定位在胞液 ER 上的 N 端和 C 端。 1. sn-2 MAG 和 GPATs 在聚合物生物合成中可能的作用 . GPAT4 和 GPAT6 的事实真相可以直接在体外合成 sn-2 MAG ,这就提示 sn-2 MAG 可能就是拟南芥聚酯合成的元件。虽然对该情况作出了推测,但是阐明 sn-2 酰基转移和 GPAT4 和 GPAT6 双功能的本质可能提供角质合成又一个假说。例如,设想 sn-2 MAG 就是一个角质生物合成的中间体(或合成子)。可以设想 DCA-MAG 的游离羧基借助长链酰基 -CoA 合成酶进一步活化 CoA 。就此意义上,作为 w -OHFA 的一种类似物可以被识别,位于脂肪链的 COOH 之末端,而非另一末端,即脂肪链另一末端上的两个伯碳位 OH 基。它就可能让 DCA-MAG-CoA 进行转移第二个酰基到游离羟基上,造成在细胞内合成一个寡聚体。换言之,当 MAG 可以经由表皮细胞全部排出时,由于 ABC 转运蛋白 WBC11 已经提示在角质形成中起直接作用, MAG 也可能被认为在角质合成中作为前体物排出的一种形式存在。无论如何,进一步的实验就是测试 sn-2 MAG 参与附加反应的能力,看来应有信息资料提供。 分析 gpat5 基因突变体种子木栓质单体时程曲线表明 C22:0 和 C24:0 极长链脂肪酸( VLCFA ), w -OHFA 和 DCA 单体的累积依赖于 GPAT5 。加之 GPAT5 异位表达,产生带有极长链脂肪酸的 MAG 作为外角质膜表层蜡的一组份。这些结果表明 GPAT5 的确是在体内作为一种 VLCFA 酰基转移酶甘油基受体起作用。这些研究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在于胞外 MAG 在热动力学上作为优势的物质存在,且是较不稳定的 sn-2 异构体。于是我们现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体外的 GPAT5 偏爱转移酰基到 G3P 的 sn-2 位。这就与先前观察拟南芥 GPAT5 异位表达后体内产生的结果相吻合。体外的 GPAT5 酶检験产生出 sn-2 LPA 作为主要产物,而非是 sn-2 MAG ,它与酰基 -CoA 底物( FA/ w -OHFA/DCA )无关。这样可在体内观察胞外生成的 MAG 经由表皮细胞转化 LPA 为 MAG 的内源性磷酸化酶 / 脂肪酶呈现活性的结果。换言之,我们尚不能排除当 GPAT5 同别的因子起作用时, ) 它可能参与磷酸化酶反应。 2. sn-2 G3P 酰基转移酶 / 磷酸化酶对植物胞外脂类生物合成可能有特异性进化作用 . 对 GPAT 家族 8 个成员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所有成员全都有一个 plsC 酰基转移酶 C- 末端区的结构域。但是,仅只有 GPAT4 , -6 , -8 ,具有 N 末端区关键位点的所有保守氨基酸,它们对磷酸丝氨酸磷酸化酶的磷酸酶活性是致关重要的。借助搜索序列数据库可以检索出其它几个双功能酰基转移酶 / 磷酸化酶候选者。然而据我们所知,尚没有对这些推断的酰基转移酶 / 磷酸化酶于以表征或者证实其双功能活性。不过已经报道了一些含有磷酸化酶活性双功能酶的鉴定和表征的工作,例如有一种可溶性环氧水解(合)酶带有脂类磷酸酯磷酸酶活性。虽然已经观察到短杆菌( Brevibacterium )在体外甘油磷酸酯酰基转移酶体系生成 sn-2 LPA ,以及从菠菜叶增溶微粒体 GPAT ,尚未见有 sn-2 专一性的 GPAT 酶被克隆和表达。 根据化石纪录和其它证据,角质和木栓质的进化是结合当其海洋植物适应从水生到陆生迄今四亿年前期间所发生的遗转适应过程。该假说要得到支持,证据就是 GPAT 家族在脂类聚酯中生物合成中存在有植物特异性分子谱系,作为证据存在的事实是在动物或微生物(包括藻类)没有同源性鉴定结果能被检测 28% ( Blast PE10 -5 )。但是发现 7 个原生藓类植物( Physcomitrella patens )基因组和两个穗状地衣( 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 )类似物基因组作为非维管束陆生植物早期祖先却有如此( E10 -100 )记录。这些同系物的大部分都具有如上所述的带有结合磷酸酶活性的保守残基。藻类不存在这类同源物,但是它们的存在对大部分广泛分佈的原生陆生植物却支持了一种假说,即双功能 GPATs 对陆生胞外脂类结构生物合成可能存在专一性分子进化现象。作出的一个类似结论基于发生在 P.patens 和较高等植物 CYP86 家族脂肪酸的 w - 氧化酶,但不是在藻类或其它有机体。 近年虽然在角质和木栓质单体生物合成知识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了解它是怎样进行分子装配,成为植物细胞质膜外一种不溶性胞外聚合物基质,对该植物生物化学仍然留下一个挑战性课题。本研究不涵盖发现一种未预料到的双功能酶过程,或许该过程是导致合成聚合物的早期步骤。进一步开拓 sn-2 MAG 是如何参与细胞内外反应,探讨酰基转移反应,从而导致生成植物甘油酯类聚合物方面应该打开一个重要的视野。 部 分摘译自: Weili Yang,Mike Pollard , John Ohlrogge et al. A ditenct type of 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 with sn-2 proference and phosphatase activity producing 2-monoacylglycerol,, 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0914149107
个人分类: 科技评论|59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受与收获
bliping 2010-7-26 15:35
在这里开博很久了,一直都没能动笔写点东西,总觉得自己太稚嫩,下不了笔。时间过得很快,读研究生已经一年了,从开学前的些许憧憬到现在对研究生生活的了解,收获也很多。读大学的时候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很轻松的,原本以为研究生也会轻轻松松的过来,读了研才知道并不是这样的,忙碌勤奋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接触了很多以前从没接触过的东西,学习怎么查找文献,看论文,利用网络资源,随着岁月经历的累积,生活方面也在慢慢提高成熟,体会怎样与同学老师很好的相处。 学习上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编程。大学的时候也学过一些计算机语言,但觉得自己不太感兴趣,学的也不好,总觉得编程是件非常难的事情,一直挺发怵的。直到上个学期,开了两门数值计算方法的课,在课堂上需要把老师讲的算法掌握,课后再上机编程,进一步理解算法。一开始真的特别头疼,编程基础实在很差,现在又是开始自学,后来通过自己的一些摸索,加上 和同学 老师的讨论,慢慢的自己也能独立编出一些程序了。我的感受就是先把算法步骤理清楚,在纸上有个大概的想法,只要想法有了,编出来不会费太多时间,但是后面的调试程序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其中与同学老师讨论特别让我受益匪浅,有时自己看很久看不明白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也许就很快领悟了,这也让我体会到团队精神的力量。由于我的导师这个方向只有我一个学生,能与同学讨论的机会并不多,因为我接触的问题他们没有学并不了解,所以有时一个问题会搁置很多天找不出答案,真的非常感谢我的导师,他花了很多时间精力来帮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次编的那个边界元解积分方程的程序,出来的结果总是不让人满意,我找了很久也找不出问题,老师不辞辛苦的帮助我调试,甚至有时会工作到深夜,后来找出错误,是个很小的转置的问题,越小才会越隐蔽越难调试出来,老师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特别让我感动。让我领悟到以后编程一定要更加注意一些细节,不然会给后面的调试造成更大的麻烦。现在慢慢的也能体会到编程的一些乐趣了,每当工作有了一些的突破,就特别开心,觉得很有成就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现在有很多人觉得读研究生没用,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经历也是种财富,这种经历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对自己的素质学术修养也有一定的提升,要努力让自己充实忙碌起来,到毕业的时候不要因碌碌无为而后悔。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74 次阅读|3 个评论
原来我是这样开始研究生生活的——做《影响力》PPT
热度 3 spring87 2010-5-26 09:35
刚刚在整理电脑中的文档时,偶然看到去年刚开始读研时写的一篇学习心得做《影响力》 PPT 的心得总结,感觉很有意思,忽然发现:原来我是这样开始研究生生活的呀! 在自己沉浸于回忆之时,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是去年刚进师门,我接到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看《影响力》,并将读书笔记做成 PPT ,后来作为给团队成员讲学的材料。) 做《影响力》 PPT 的心得总结 虽然做《影响力》 PPT 所花时间比较长(整整两个月),但是这段时间并没有白费,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看这本书,还是做 PPT ,我都学到了很多。 一、做 PPT 的体会 (一)、耐心 做 PPT 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最重要的是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踏踏实实地做。一字一句,一张一章,都需要花心思,不能随便。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心浮气躁,尤其是在工作比较多,时间又比较紧促的时候。好几次,我都有一种遇到瓶颈的感觉,老半天也做不出一张,当时心里着急也没用,只有不断地告诉自己:沉下心来认真做。说也奇怪,每次遇到困难,只要使自己要静下心来,问题总能迎韧而解。正如《影响力》每章都提到的要冷静的思考,才能做出理智的决定。不管是遇到什么问题,都需要有冷静的头脑,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清晰。 (二)、细心 我每做完一章 PPT 都会发给师兄师姐检查,通过他们提的意见可以看出我最大缺点就是做事太粗心。刚开始他们的意见总有会有几条是关于粗心的,如错别字、空格和标点等等。不过,后来这样的意见越来越少,我犯这种错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几章几乎不再出现这样的错。刚开始做 PPT 时,我总是急于求成,本知道自己比较粗心,却不认真多检查几遍。后来在给师兄师姐检查的过程中,我慢慢地学会了从多角度认真地检查,在有可能出错的地方,多加留心,这样,出低级错误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做《影响力》 PPT ,有效地锻炼了我的自检能力,提高了我的细心程度。 (三)、虚心 虚心,即虚心请教。这次做《影响力》 PPT 确实遇到了不少问题,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向师兄师姐请教才得以解决。做第一章 PPT 时,遇到的问题最多:首先是没有模板,我也没有想到要问师兄师姐,看他们是否有模板可以发给我。我只是在网上搜很多相关的图片,希望能在幻灯片里插入一些图片,一方面可以充实内容,另一方面可以美观画面。结果不仅花费很多时间,还总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其次就是字体和段落格式,刚开始做出来的东西让人感觉很乱,没有统一的格式。再就是动画太多,在演示的过程中让人看着眼花。幸亏得到老师的指正和师兄师姐的帮助,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才能参照这些意见不断修改。然而,在发给大家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我自己的电脑上却没显示出来,但是一发送出去,就有好几页出现了掉字、漏字还有色差现象,最后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我才知道可以把 PPT 转换为 PDF 格式,这样 PPT 上的内容就不会随电脑的不同而改变格式。后来,在做一个硕士论文的 PPT 时,师兄给了我很多做 PPT 的模板,为我后来的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节省了不少时间。 除了模板上的问题外,还有对书中内容提炼方面的问题,这是在做《影响力》 PPT 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并且也不好找别人帮忙,只能靠自己去领会,提炼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我考虑最多就是:一方面要能让人看懂,另一方面要方便讲解。在内容提炼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现在做出来的 PPT 只能适用于对《影响力》这本书很了解的人来讲解,一些故事和案例的背景并没有在 PPT 中详细交代,可能有些地方会让人一时看不明白,因此,在内容的充实方面只能靠在讲解的过程中去补充。 二、读《影响力》的收获 很感谢老师推荐《影响力》给我看,这本书一定会让我终身受益。书中所讲的六个影响力的武器: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以及短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很多时候,这些武器在被利用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察觉,或者即使察觉到了也不会留心,不会深入地思考,不会从现象看本质探个究竟。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会让人不断地产生联想,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行为都受到这些影响力的影响:商场里的打折策略(互惠)、试吃与试穿策略(互惠、承诺与一致、喜好)、数量有限和截止日期策略(短缺);名人广告(喜好、社会认同);买品牌服装(社会认同);对老师言听计从(权威效应);请客吃饭和亲朋好友送礼(互惠)影响力的武器应用范围太广,以至于任何人都无法一一列举。 我们看这本书,不仅要学习这些知识原理,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并学以致用。这些影响力的武器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优劣之别。有种说法叫做人的本性,这些武器能够广泛应用,就在于充分利用了人的本性。 互惠 没有愿意白白吃亏的人,这是人的本性之一。正如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人们在给予的时候,心里总会或多或少地想着获取。从而,给予,获取,再给予,再获取如此循环往复。 承诺与一致 老师一直在强调的八个字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是对这个原理的最好诠释。自尊心也人的本性之一,因为有自尊心,就会想着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因此会尽可能保持好自己的形象,避免成为他人心中的不守信用的人。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自身角度来看,我们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同,如让他人赞同自己的观点或是想得到他人的表扬;二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受大众的观点所左右,大家认为是正确的,我们也会跟着认为是正确的,即从众心理。 这点有利有弊,利是我们可以不用思考或是少思考,只要跟着做就行了;弊大家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正确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喜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漂亮的东西和漂亮的人总会受到大家的喜爱,这也是人的本性之一。喜欢一样东西或一个人会让你失去理智,即使付出很高的代价也愿意,也许会受骗,却被骗得高兴。 权威 小时候,我们就开始被父母和老师教育要做个听话的孩子,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成年了,我们被倡导要做一个安分守纪的公民,要听政府的话;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听话。因为,只有听话,才不会轻易地被环境压迫,才不会有太多烦恼,才不需要自己努力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也只能听话,尤其是听权威的话。因为大部分情况下,相比于质疑,我们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很多。但是,作为一个理智的人,应该要有怀疑精神。 短缺 有时是只想占有,就会拼命地想去得到一些有可能得不到的东西,也许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用处。短缺使得人们在获得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会让人们看得更重。 总之,影响力的武器无处不在,要想好好的保护自己不被击伤,最好的途径就是勤于思考,不要事事都想着走捷径。要想充分利用影响力的武器,也需要多思考: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个人分类: 读研思考|8110 次阅读|8 个评论
经济学视阈下的读研行为——投资or投机?
spring87 2010-4-20 10:59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到处充斥着投资与投机行为,读研也不例外。我国读研大军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去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将近 40 万,今年各招生单位的招生计划比上年实际招生预增长 5.0% 左右。当越来越多的人投入考研和读研浪潮中的时候,这些想要读研或已经读研的学生又是如何看待读研呢?是将其视为人生某一阶段的投机,还是当做对自己人生的投资? 众所周知,投资和投机是两种基本的市场经济投入与收益行为,两者看似都是对资本的运作,但本质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收益时间长短不同。投资者注重长期收益,耐性强,投机者短期趋利性较强。二是资金周转快慢不同,投资者的资金流动性小,而投机者经常性倒腾资金。三是追求收益目标的方式不同。投资者喜于选择具有潜力的投资,认定目标后,毫不动摇。追求收益过程中,冷静且理智。往往在寂寞的等待后,利润超过他所想像。而投机者喜于追赶流动性,从众心理比较强,容易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不断改变投资方向。 读研,也是一种投入获益行为。投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成本,即读研期间所耗费的生命和所花费的金钱;另一种是因放弃本科毕业直接参加工作可能获得的收益,即机会成本。获益方面,按是否可见分为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两部分。显性收益,主要包括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读博机会、各类职业证书(如注册会计师、监理师、造价师等)、毕业后签的工作等等。隐性收益,则指在读研期间为人处事能力的培养、品德修养的提高和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观于一体的人生价值体系的形成。 读研到底是投资还是投机?可基于读研者在读研期间的投入与预期收益的不同来进行判别。本文综合考虑投资与投机的区别、读研投入与收益的内容以及根据获益时间长短的投机行为分类,将读研者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投资型读研者、长线投机读研者、短线交易型读研者和逐小利型读研者。 第一类,投资型读研者 投资型读研者,即希望通过读研促进实现自我价值者。该类读研者,自我人生定位非常高。他们绝不甘心栖身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普通、平凡者之列,而是志在成为社会上精英中的精英,对人生真、善、美的追求近乎狂热。在读研期间,他们表现得非常勤奋和努力,学习和工作热情高,做事主动性强,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每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善于思考,乐于钻研,积极对待学习和工作并能为之全力以赴。他们非常注重在为人处事方面的知识、技能与品格的培养、锻炼和提升,不仅是为了能力储备,更是为慎思、明辨夯实基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笃行。 社会心理学界的研究者 Kronsnick Alwin 早在 1989 年通过研究表明:十几岁以及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处于非常重要的人生时期,此间形成的人生态度很可能到中年都一直保持稳定。投资型读研者的认识出发点与此类似,他们认为读研是自我实现道路上的重要路程,在此期间注重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观于一体的人生价值体系的形成。与此同时,投资型研究者认定人生最大的投资就是自我实现,面对如考从业证书、到职业专科学校代课挣取外快以及去施工工地实习等短期利益的诱惑,能够理智分析,综合权衡长期与短期收益后,往往会毅然拒绝。 第二类,长线投机型读研者 长线投机读研者,就读研投入获益方面,相比投资型读研者更注重物质层面,具有典型的趋利性。该类研究生对人生职业生涯的中长期规划明确,对读研投入与收益的权衡期限较长。其读研获益目标明确,注重读研时获得奖学金,读研后能找到舒适和安逸的高薪工作、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以及更广范围的高层次人际关系网络等显性收益,且通常能为获益目标付出努力。但他们带有太过强烈的趋利性,往往不能沉下心来思考什么是读研更深远的意义。例如读研期间从事科研工作时,他们会努力做科研并发表相应的论文。但事实上,科研并不是他们真正有兴趣而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只是为实现物质利益或者是为顺利打开自身的职业生涯上升通道多准备几块敲门砖。此类研究生,虽具有较强功利性,但也能实现培养研究生的基本目标。并且,他们毕业之后仍可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甚至是大用之才,可称之为社会精英。 第三类,短线交易型读研者 短线交易型读研者,其读研主要是为了实现其短期目标,即通过获取硕士学位增加就业时的交易成本。在读研期间,该类研究生思考最多的是如何 提高就业技能,对知识积累、品质与修养的培养等,考虑甚少。他们甚至认为品质与修养谈起来虚、空、软,而从业证书与实习经验较为实在。因此, 其读研目标旨在读研期间多考取几张从业证书、多参加各类 实习实践等,以期积累工作经验并证明自己具备专业素养。至于读研最需培养的科研能力,短线交易型读研者往往不以为然。他们基本不做任何科研项目,对毕业要求发表的小论文和撰写的毕业论文,一般仅能符合基本学术规范要求,对于创新则无从谈起。 用反事实推理来分析,综合比较短线交易者读研与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两者之间的投入与收益,前者所获收益与后者所获收益差异不大。如果不考研读研,本科毕业直接参加工作,在这两三年间亦能积累实践经验,且更丰富。对于从业证书,工作单位一般都会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参与相关从业证书考试。短线交易型读研者,若不能意识到这些问题,在思想上和行动中不能及时作出改变,那么事实上其并不能通过读研真正获益。 第四类,逐小利型读研者 逐小利型读研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为推迟就业而选择读研;二是迫于父母期望的压力,为获取硕士学位提高学历。其共同点是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对读研没有强烈的获益期望。读研期间,其大部分时间并未用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和提高品德素养,他们既不从事科研工作,也不参与基本的公共培养环节上课,而是用来追逐小惠小利。有些人凭借本科学识和研究生头衔,或忙于到各职业高校做代课老师,或接几份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家教兼职,甚至兼职发传单、张贴广告等纯粹的体力劳动,以挣取外快。有些人本身并没有读研意愿,不知读研应该做什么、学什么,恰巧不幸碰上了放羊式管理的导师,一年到头难得见导师一面,无人引导和指导,易迷失人生方向。致使整日蜗居于宿舍,沉迷游戏者有之,整日看小说者有之,迷恋电影与连续剧者有之,其所追求的小利即为每天安逸与舒适,无忧无虑,享受简单的快乐。此类读研者耗费了 2-3 年的宝贵青春,投入了父母辛苦挣取的学费和生活费,得到的回报也许仅仅是毕业证和学位证两张证书,甚至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敲门砖。 读研,有人是投资,有人是投机。投机者中亦有长线投机型、短线交易型和逐小利型。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一样,每个人的选择亦不同。究竟想要成为哪种类型的研究生,值得我们深思。
个人分类: 读研思考|3249 次阅读|6 个评论
青春读研“六大收获”
pony1984621 2010-4-11 21:26
文/马志飞 军旅中流行一句话: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不懂军人的生活,所以不太理解他们的心情。然而,读研三年对我的磨练却如同军旅生活一样,是我收获最多的三年,最青春的三年,最快乐的三年。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读研生活,那就是:读研我不后悔,不读研我将后悔一辈子。 我记得在我考研面试的时候,一位考官问其中一位同学:你现在选择了考研,你的同学选择了工作,三年之后毕业你再出去工作的时候,可能你的那位同学已经成了你的领导,你该怎么办?那位同学很幽默的答道:那就不去这家单位找工作。 其实,考官的意思正是在考大家为什么选择读研,可这位考生竟然相当搞笑地回避了这个问题。也有过很多朋友问我,是读研好还是直接工作好?一听到这样的问题我就觉得这是要我回答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或许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吧,但至少,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高考没能走进理想的学校,无奈之下我只好选择了调剂。从迈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起,我就立志要考研走出去。可是,当大学临近毕业的时候得知自己被免试推荐读本校的硕士,一下子给了我一个两难的选择:是放弃保送再拼搏一次争取更好的学校?还是委曲求全接受命运的安排?苦苦煎熬了几天之后我毅然选择了留在本校,因为我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只要能读研就成。 读研三年,我尝过了拼搏奋斗的酸甜苦辣,走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苦乐年华。虽然我已经毕业离开了美丽的大学校园,但校园中我经历过的那一件件小事都深深地印在心里,这些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就如同千篇一律的日升日落一样,构成了我三年平凡而不平淡的生活。回头想想,这一路走来我都得到了哪些东西,简单地盘算一下,至少应该有六大收获: 收获之一:学历更高一筹 即使你不是单纯地奔着高学历的目标而读研,但这样的事实你无法回避:招聘中的高学历要求随着人才的不断增多而水涨船高,甚至很多单位都明码标价,非硕士博士不要。很多同学被逼上梁山,不得不走上考研之路。未来社会的发展更是需要大量高学历的人才,取得一块求职的敲门砖这也算是我读研最直接的收获之一吧。 收获之二:学会了主动学习 读研和本科期间最大的不同,我觉得就是学习方式的不同。本科的学习除了上课还是上课,几乎每天都是排得满满的课程,上课听讲记笔记,晚上占座上自习,考前老师划重点,考后抛得一干二净这一整套流程就像是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一样,送走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 读了研究生才发现,原来除了书本上那些知识,外面还有更丰富、更精彩的世界等着我们去追求。大学本科,每一门课都是各成一家,自成体系,缺乏系统的综合,面对着那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很多人都是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了研究课题,有了导师的指导,才能明白自己缺少哪方面的信息和知识,然后再针对性地去做文献检索。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完成一件工作而去主动地学习,才能真正掌握住所学习的东西。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英文阅读能力,以前总觉得学英语没啥用,这会儿才知道英语的魅力,熟练掌握了英语便可以毫无障碍地畅游于国外文献的海洋,尽情地享受知识所带来的快乐! 工作后我也发现,很多人要评职称了才发现自己还有没有发表过论文,而发表论文是一项硬指标,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只好临时凑合凑合完事了。其实,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平时没有这种经常阅读文献资料、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向、坚持学习最新知识的习惯,那么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自己将逐渐被历史淘汰。 收获之三:学会了交流与思辨 研究生的生活相对自由,不再是单纯的上课下课,更多的是交流和互动。不管是全国甚至国际的学术年会,还是学校内部的研讨会、研究生论坛、学术沙龙,只要你用心关注,总能聆听到来自不同世界的声音。交流中总能学习到别人的智慧和思想,并给自己以启发。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并不是别人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哪怕他们是教授、研究员甚至更高的头衔,学术的繁荣应该也是百家争鸣,逐渐的交流当中我们也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而不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了。 收获之四: 结识了一位好导师 大学本科四年,我也记不清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我了,但给我的感觉是好像每个老师都很忙,总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认识老师而老师认不清学生。那时候,如果某一个老师能够记得住我的名字,都是一件令我十分高兴的事。 读研,却大不相同。一位导师就带那么几个学生,与学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平日里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导师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也能体会到导师慈父般的教导和关怀。记得有一次,零八年奥运会开幕式的那天晚上,导师突然打电话给我,问我们几个同学能不能看到电视直播,询问一番之后急忙给我们几个安排了能看电视的地方。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已,却让我们感动了许久。从导师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冷峻和威严,更多的是亲情一般的关爱。所以,我常对学弟学妹们说,考上好学校不如选个好专业,选个好专业不如跟个好导师。 收获之五: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既然是读研,那就是要从事研究工作。只要你怀着热情、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当中,你就能够体会科研的乐趣。拿我们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来说,地球就是我们最好的天然实验室,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见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所以我们常常要奔赴山川盆地,亲身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正是这一次次的实践,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我还清晰地记得,去年我在北京一家单位求职,面前坐着十四位领导,面试我们十三个学生,人家问的最多的问题不是你考过多少分、得过什么奖学金,而偏偏问你做过什么科研课题,在这个课题中你处于什么角色,然后再详细问你具体的专业问题,看你是不是真的做了这些工作。几乎所有的单位都是这样,因为他们是在招聘员工,而不是在招收学生。 当然,在学校从事助研工作并不完全是义务的学习,常常还会有一定的科研补助,虽然不多,但基本上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相比本科时的勤工俭学,这时候的情况已经是非常令人艳羡的了。 收获之六:锻炼了承受压力的能力 读研的日子,痛并快乐着。看似一帆风顺的生活,背后总是有着艰辛和汗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敢丝毫的懈怠。都说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这可能只是某些人的自我安慰吧,因为成绩不合格或者答辩不通过而无法正常毕业的学生也是有的。要知道,写成一篇差不多一百页五六万字的硕士毕业论文,没有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是绝对办不到的,妄图复制+粘贴东拼西凑速成一篇论文来糊弄导师和学校,终究逃脱不了惩罚的。为了能够完成合格的毕业论文,顺利毕业,大家常常夜不能寐,通宵达旦地分析、处理和计算那是常有的事情。我的一个舍友,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居然在实验室连续通宵达两个周之久,计算机连续数日不关机,程序一直在计算数据,最后的辛苦换来的成果令大家羡慕不已,写出的论文比一篇博士论文都要厚,我们开玩笑地说建议学校直接授予他博士学位吧。 当然,读研并不是就一定要求你每天埋头在实验室,搞科研的人也并不是都戴眼镜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是书呆子的作法,只要你足够开朗乐观活泼,你同样能够活得很潇洒、很幸福、很快乐。 时间就像一辆直行的马车,载着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渐渐远去可当我回头遥望走过的这段路时,就会发觉自己所收获的每一点一滴,都是我一生的财富。无论未来是否一帆风顺,这笔财富都将激励我用更多的努力换取更大的成功。(本文系《求学.考研》杂志社约稿,载于2010年第一期)
个人分类: 发表作品|4223 次阅读|4 个评论
工作与读研,一个新的围城
zjqsbzh 2010-3-1 17:59
记得钱钟书先生在他的名著《围城》里把婚姻比喻成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而城外的人又想进去看个究竟。这个比方打得很经典,很确切。我几年前拜读了钱老的著作,除了看到智慧的幽默和细腻的笔触,还看到了哲学的意味。 我觉得世界上所有只有两种存在状态的事物,都有这样的特性。婚姻是典型的例子。人的状态有两种,单身与已婚;大学毕业生的状态也有两种,读研(包括出国读研)和工作。所以,在工作和读研之间,也存在着围城。那就是,读研的相去工作,而工作的想来读研。 大学的同学有读研的,也有工作的。每次聚会,凡工作的人士,都寻思着如何再考取研究生攻读;而读研的同胞们,则羡慕工作人士的社会经验与比他们多的薪水。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当目前所处的情况不是很顺的时候。工作的同学会每每感觉到社会的压力和生存的压力,在压力面前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老想着要再深造才会有更大的机会;而读研的正好相反,看着别人在社会上打拼已经小有成就,往往心急如焚,想赶紧出去大展拳脚。 其实,这样的困惑原本是没有必要的。研究生,顾名思义,是要做研究的。如果打算工作,就没有必要去上研;如果要投身科学事业,那就去读研,再读博,最后做点科学上的贡献。为什么这样说?我是感觉很多考研的同学都把上研作为一种缓兵之计,甚至是畏惧踏入社会的不得已而为。虽然社会上的企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也是万千毕业生无目的读研的结果。试想读研三年,对于实质性为公司创收的能力能有多少提高?说白了,公司喜欢招硕士毕业生还是具有同行业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显然是后者。硕士文凭本不是去公司工作的必要条件,但太多的硕士生来应聘,那就只能笑纳,同时应届本科生就会走投无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本科生感觉找工作压力大,都去读研,研究生逼得本科生读研,最后,大多数人都被逼读研,这就浪费了三年时光和国家宝贵的研究生教育资源。 综上,要工作,本科毕业就去打拼;要做科学,就一路向前。不要再围城的纠结中感叹年华消逝,青春不在。
个人分类: 小品杂文|2708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中医学生(聊天记录)
luowenxin 2010-2-4 12:27
Cindy (2010-02-03 19:40:54): 我在广州读书 是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上半年在惠州人民医院 下半年在我们学校的一附院 Cindy (2010-02-03 19:41:14): 不过我舅舅想让我去湘雅 只是我自己不够自信 luo (19:42:51): 广州中医药大学啊,好学校,中西结合也是好专业。中医系统中最好的专业,湘雅实习好啊! luo (19:43:16): 只要能进,就是最好的选择 Cindy (2010-02-03 19:45:44): 可是现在的就业不好咯 我也不知道是否要读研 luo (19:44:32): 肯定要读研 Cindy (2010-02-03 19:46:35): 那你是支持读完本科后直接读研咯 Cindy (2010-02-03 19:46:15): 有点难以相信咯,一个外科医生会觉得中医好咯 l uo (19:48:32): 当然。祖宗的医学,当然好啊。不过,中医系统毕业生本科毕业的现代医学水平约相当于一个医学中专生。医学生本科阶段医学方面有约2600个学时,中医院校的本科学生现代医学相应课时只有约850个学时,与一个医学中专生的课时差不多,到医院后很难适应。拉丁不会认倒还不是问题,化验单不会看,就连最简单的血常规也不会看。听诊器不会用,看着快死的病人只能干瞪眼,什么也不会,连病人死了没有都不知道。 只因为这些是所谓西医的内容。 luo (19:48:56): 我在医学中专教过,也给医学院本科生上过课,现在中医学院教书。所以对现在中医教学体制的弊病了解最清楚。 luo (19:51:16): 有时间看看我的博客,里面说这些事比较多。网址: www.blog.163.com/luo.wenxin Cindy (2010-02-03 19:50:57): 哦 那样啊 我在准备西医综合的时候 感觉到挺困难的 因为有挺多老师都没有讲咯 看来我还是要读研的 Cindy (2010-02-03 19:52:17): 我是想考湘雅的研究生咯 luo (19:52:42): 当然。 l uo (19:53:34): 当然。现在的中医教育体制很落后,最好不考中医系统的。本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全国是最好的中医院。 Cindy (2010-02-03 19:55:32): 只是西医院校很难接受中医学院毕业的,我不想读中西医研究生 我想读西医研究生 luo (19:56:10): 极正确。 luo (19:57:51): 三级医院中医科医师有很多招中医学院的毕业生。 Cindy (2010-02-03 19:57:55): 导师一般喜欢怎么样的学生啊 Cindy (2010-02-03 20:00:05): 如果我想的话,我可以去浏阳市人民医院吧,尽管难点,但是也有希望,我想在长沙发展,因为毕竟有大学咯。 luo (20:01:02): 医学院与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都会要。中西结合医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所谓西,就中医人看来是西。就现代人看来,就医学看来,西是现代医学,本身西的概念都是错的。 Cindy (2010-02-03 20:01:16): 你博客里有好多东西咯 luo (20:02:00): 浏阳市人民医院好呵,那就先就业,就业为首要问题。 Cindy (2010-02-03 20:02:54): 可是一旦工作,有很多问题就要面临,买房,结婚,如果我现在先就业,我可能永远也无法再有很大的成就了 luo (20:03:47): 先就业,在人民医院就业才有发展前途。以后想读书了,再去读。 luo (20:04:50): 要是在小诊所,中医院就业,那就不必了,可先读书。 Cindy (2010-02-03 20:06:16): 我是22岁毕业,如果读研毕业是25岁,对于一个女生来说,不算太老吧?如果去人民医院也是被分在中医科咯,并且要走后门咯,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先读研吧。 luo (20:07:38): 如在中医院说业,一般来说,发展很慢,也很难。工作一、二十年后,往往连证、症、征都分不清,误诊也多。这与我国中医系统畸形发展有关。 Cindy (2010-02-03 20:08:53): 那你觉得妇科中医有优势吗 luo (20:10:09): 如果在人民医院,一般医学水平比较高,分配在一般科室都可,在中医科也不错,因为在整个高水平的圈子里,中医也会发展快些。妇科中医没优势。 luo (20:12:15): 中医妇科是在现代医学环境下被子挤得剩下来的领域。所谓疑难杂证,中医妇科等,都是这种情况。 luo (20:13:19): 只有在掌握现代医学的前提下,再回过头来从事中医工作,才有优势。 Cindy (2010-02-03 20:14:46): 嗯,知道了咯。只是有些迷惑而已 luo (20:15:09): 我要求我的中医学生,毕业后十年不使用中医思维,不开中医处方。一切从头学起。 以下消息没有发送成功我要求我的中医学生,毕业后十年不使用中医思维,不开中医处方。一切从头学起。 luo (20:15:55): 我要求我的中医学生,毕业后十年不使用中医思维,不开中医处方。一切从头学起。 Cindy (2010-02-03 20:16:05): 嗯,十年之后再重学中医吗? luo (20:18:10): 不是重学,只是重新捡起来。重新捡起来快得很。 luo (20:19:38): 我十六岁中医出师,三十年后再重把中医捡起来,不也挺好的。 Cindy (2010-02-03 20:19:47): 嗯,知道了咯,那我考西医研究生,等十年后,再重新学中医好了。其实还蛮喜欢中医的。 Cindy (2010-02-03 20:19:58): 好厉害哦你 Cindy (2010-02-03 20:20:07): 好厉害哦你 Cindy (2010-02-03 20:20:38): 我不过跟大多数人一样,高中毕业读大学,然后再读研咯 luo (20:20:58): 不是我厉害,是我家传中医,祖传四代都是中医。 Cindy (2010-02-03 20:21:21): 那多好啊 我家都没有学医的 luo (20:22:13): 我实际上是学医学的。同济医大毕业(78级,83届)。 luo (20:22:52): 毕业后就当外科医师。近十年才把中医捡起来。 Cindy (2010-02-03 20:23:12): 嗯,那就更厉害咯。我恐怕是一辈子都赶不上了 luo (20:24:11): 赶得上,只要路走得正确。 Cindy (2010-02-03 20:25:08): 我也知道咯,只是现在选择很难咯。当然如果选择好的话,我就不会走这条路咯 luo (20:29:14): 就怕认识错误。有些人认为祖宗的东西都是好的。特别是一些中医人,只钻所谓的中医经典。用中医思想,中医理论,中药去看病。如果真是那样,就像在现代社会里,读着《孙子兵法》,拿着大刀,长矛,去和美国鬼子打仗一样。 luo (20:42:05): 如果使用传统的中医思维,病还没搞清楚,处方就出来了,因为只要辨证嘛,证相同,处方基本相同。 luo (20:44:19): 胃溃疡、胃炎、胃癌就会按一个证来辨,也会按一个证来治,等到吃了几个月不见好时,才发现是胃癌。扯皮的事也来了。 Cindy (2010-02-03 20:44:32): 其实我看了很多关于豪斯医生的电视,我发现比较喜欢诊断,但还是有很多现代医学无法诊断,并且,中国的诊断技术还不高。中医的话,我比较喜欢内经。只是总觉得自己很肤浅,我觉得我是个浅尝而至的人,所以,经常会感到头晕 luo (20:50:37): 中医认识疾病可分四个层次,或者说是四个等级阴阳为第一级,卫气营血为第二级,五行,脏腑或藏象为第三级。以症状为基础的证或证候疾病为第四级,认识力争达到四级。以往的医书因认识还没到这一步,一般都没有涉及。 luo (20:54:30): 第四级认识与现代医学的症状疾病基本相同。所以,以四级为基础,所谓中医或西医,可在这个基础上统一起来。没有什么中西,医疗对象就是一个人,医学也可统一为一个医学。 luo (20:55:47): 其它可参考我的博客汇通医学。88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41 次阅读|5 个评论
读研有感
wucongyi 2009-12-28 18:37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第一个学期将要结束了。学到了不少东西,开阔了眼界。但也有不少遗憾。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还不足。不知道最应该看哪些文献,以后要用到的核心知识到底是那哪些。半年就要过去了,总算有了些收获。还有,对以后非常重要的专业知识,一定要认真,踏实地深入钻研,绝对不要蜻蜓点水。否则,表面看来,很渊博,看了很多书,但那样基本没用,还会让人更浮躁罢了。非常期待名家高说的指导!!!不胜感激!!!谢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研期间该怎样读书?
kellyhan 2009-12-25 14:57
最 近有以前的学生问我读研怎么读书的问题,联系目前的状况,认真考虑了这个问题,算是对自己的总结,也算是对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全面,跟各位交流。 个人认为,研究生期间读书,总体上来说是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好像是废话,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毕竟研究生期间2、3万字的毕业论文没有一两年的专业熏陶,是做好的。书海无边,一本本细看还不看死了。 精读的书 精读的书是头拱地也要下功夫去读的书。个人认为本专业领域的名家名著是一定要细细研读的,要读懂读透。当然,哪些是名家名著,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很难一开始就有敏锐的专业判断力。可以借助导师给出的书目先读大概,然后在细读的同时,也要参考名人文献里列出的宝贝,用各种手段搞到研读。 精读的时候,要时刻做笔记或笔录,有人喜欢做在书页空白处,个人觉得不妥,因为要需要的时候不好找。即使有这样的习惯,也没什么不好,只需要在书末空白页上做一个问题/灵感摘要,比如:Affective and Social strategy:not sufficient-P**页(只要自己明白就可以)。这样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回头要回顾哪些重要或难理解的要点,或者自己在读书的时候灵光一闪的地方,都是可以一翻就到的。这样的笔录,也常常是科研可寻找的地方。 另外一个需要认真研读的材料是相关核心期刊上一些本领域牛人做的介绍性综述文章。他能节省你不少时间,你就可以站在他文献积累的基础上思考问题,而不是从头做一遍。 至于买不买下这些精读的书,看自己的选择。有的是可以下载电子版的,但即使这样,个人也不提倡看电子版的。一则累眼,二则也无助于做笔记(有人可能提出批评了。本人确做过word笔记,纯粹是做了悦目,没法随手翻开)。下载来的,也最好打印出来。虽然现在流行E-book,但纸质的书籍看起来的感觉和获得是不同的。名家的书不是读一两遍就可以完事的。另外,若有书房,也是可以充充门面的(你想象下:朋友到家来,有书香门第的感觉,而且别人赞美一句:哟,汗牛充栋哦!也会给你的心里美美的虚荣感,哈哈,此是意外收获哈) 读名家的书,当然了解名家对某问题的结论很重要(它们会成为你presentation或者论文中最有力的注解),更重要的你要学会和名家一起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切入,我会怎么论证,然后再对比牛人的论证思路,这本身就像中学做一道题目一样,你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结果,而是解题的方法。名家之所以有名,也是因为他们的论证思路被大家认可甚至欣赏,结论的重要性是比较次要的。 泛读的书 泛读的书的选择就比较从容了。只要在专业内是你感兴趣领域的文献,基本都可以成为泛读类的书。读这种书最大的忌讳就是太细,一般就应该只看开头和结论,扫一下目录就可以。主要目的是知道这本书大概讲什么,如果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回头来看相关的章节。泛读书中有些作者的观点比较新奇,有些论据比较宝贵,这些也应该是快速阅读时要注意的。不过也可以你有需要的时候,回头再来找。 另外,本领域核心期刊网的近期论文题目,也是应该在网上定期扫一扫的,你得知道目前国内大家都在关心什么。这也是你学术敏感和功底很重要的一部分。 拓展型书 这类 书,个人觉得翻翻而已,不必要花大力气去读,应该分清主次。床头书、蹲厕书...,闲来读读,往往无心插柳的时候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个人分类: 心路|7225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研生活
wucongyi 2009-12-4 19:31
很高兴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在北京石景山区的研究生院里,有着不错的教学条件,虽然校区有点小。最重要的是,在这里能听到一些好的讲座。赵忠贤院士做的有关超导的讲座,还有几场知名专家做的讲座,如成思危,柳传志等等,让人开阔眼界,大长见识。但是,这里的一些老师的教学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84 次阅读|2 个评论
爱读研,更爱工作?
zhouli08 2009-11-4 21:24
读研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多数人最终的想法是找到更好的工作。爱读研,更爱工作? 那我们是应该我几年工作经验还是多几年研究生教育?工作可以让我们更务实,更加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读研则是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领域,相对专业化。先工作可能让我们更有学习针对性,但可能已不会再想读研。先读研可能会比较盲目,但相对能静心读书。读研其实更讲究后劲,或者说读研期间应该要更高的要求。更加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加深自己的思考、行动能力。相当于是在进行岗前培训。读研出来的钱不一定会多很多。 读研:后劲,准备。工作:经验,积累。各有自己的利弊。 读研应该是个慢慢融入社会的过程。而去找工作,则会极大加快自己的社会化,这是不由得我们选择的。 一种看法是,有利有弊的选择很难做出。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执着与勤奋。 最终还得做个选择。看看自己的追求和个人条件。想做科研的肯定要读研了。 学会生活,学会选择,形成自己的积累。 人生会有很多意外,分析自己的需求,做选择,执着向前,好好生活。
个人分类: 研究生路|3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保研经历
zhouli08 2009-10-30 21:44
工作 or 读研 大学很快就要毕业了。之后应该干嘛?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当然,认真考虑的话事情还真的很复杂。自己喜欢干吗?自己适合干吗?自己有什么条件?这些似乎都是职业规划的内容。也有些同学是没有办法,或者是选择的路少一条,工作或者考研。保研的同学似乎是过得最舒服的。但只能说是表象吧。读研之后,依旧面临是否工作或者深造的选择。所以同学一直都要努力呀。保研与考研的同学的优势在于,早几个月可以准备。如果不准备了话,那的确就不会有什么优势了。 校内 and 校外 我自己分析:自己喜欢做有点挑战性的工作,不太擅长协调人际,办事能力需要加强,而且的确对很多生物实验感兴趣。那就选择继续深造了。感觉学校都差不多,中科院应该更为专业,有更高的要求。进入中科院一般而言应该会得到更好的训练。 考研保研 如果过去呢?自己的平时成绩实在不怎么行。基本只能做考研准备了。但如果有保研机会不到最后也绝不放弃,谁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呢。到了暑假前夕,本来想到 NIBS 做个暑期实习,再考那的。后来又联系了 ION 和上海巴斯德所。得知北大和 ION 有夏令营及推免报名,就报名了。最终的结果是去北大参加夏令营,再到 ION 参加保研面试,再回校实习。机会总要自己去争取,而且和几个人一同相互交流一起准备,能很大提高效率和成功率。选北大的原因是可能它的直博生可以占用它自己的名额,选 ION 则如果不能保送考研的话就相对容易一些。 北大 or 神经所 先去参加北大的夏令营。听了两三天报告,对北大的研究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也参观了几个实验室。由于对它的招生的信息理解不充分,只是简单的找了几个老师谈谈,并没有确定去北大,相当于是去北大玩了几天了。看得出老师们大多都很努力的。再去 ION ,经过了比较规范的面试,很幸运的通过了。师兄也提示我们,中科院也是个活泼的地方。 备考 + 复试 回来学校做完实习,就开始了考研备考。开学后九月底学校组织复试,确定最终入围名单。幸亏大三的成绩不错,不过似乎我们学院今年有些反常:只要进也复试名单的基本想保外都没问题。这让一些放弃学校复试一心考外校的同学有些后悔。觉得有机会就不能放弃,不到最后不能放弃。 感谢 其实要感谢的人很多。自己的个人简历主要是在三个老师指导下的实验经历,有了它们我才有了今天的选择和机会。还有 ION 的学长,给我面试时很多指导。还有一起准备材料,同行的许多人,团结就是力量。还有各地的老同学的支持,当然还有家庭亲友的支持。也感谢那些默默关心支持我的人。还有给我提供各种服务的人。
个人分类: 研究生路|4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就业还是读研?
陈龙珠 2008-11-29 13:30
大四第一学期上课,老师们是更要多点耐心的,因为许多同学要赶场子找工作单位。今年的情况或许相对更糟,因为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似已向全球各国的实体经济延伸,而房地产、出口尤其是向美国出口状况等较大份额地影响GDP的我国也不例外。尽管我国已开始动用巨资以拉动内需来应对,但毕竟现在这还是处于策划阶段的事情,许多单位为明年招聘高校毕业生的热情尚有待于激发。 面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诸多争议和对未来就业的担忧,一些原想继续深造的本科或硕士生同学便放弃了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想法,目前也已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之中。 可我觉得,经济滞涨或下滑乃至就业困难,我国以往也曾有过。但这种困难,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地区生活不断追求小康的情况下,几年后得以解决的可能性较大( 亚太领导人承诺一年半内平息金融危机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guonei/2008/11-25/008@021048.htm )。 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欠佳的情况下, 对那些原本确实期望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 ,在这段社会经济相对困难的时期去攻硕或攻博( 而不是抢着时间出去工作 )为自己继续充电,并可望在三年后在经济形势相对转好时毕业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应该是合适且值得考虑的选择。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3953 次阅读|1 个评论
你后悔读研么
yangjingangel 2008-11-25 12:05
实际的情况要比现象中的差,上研的日子肯定不能和以前想比,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太急,也不能太散漫,度还真不好把握。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地方,而我觉得这种地域的陌生感倒还其次,关键是你一定要学会自己去处理每一件事情,无论简单的,复杂的。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别人举手之劳的事却没能帮助你,你可以不爽,但是你也应该知道,任何人都没有帮助你的义务。 所以,最好不要求人,求人就会出现人情,人情就需要我们去还,自己的事情尚里不出头绪,何况别人?唠叨至此。我也不知道我像说啥。 我就想说,一个人的日子,要保重自己。 best wishes to you! ----------这是上研初期一位老朋友给我忠告 最近心里老是很压抑 , 有很多事情去做 , 却一件也没有完成 . 所以 , 我的心每天都吊在半空中 , 而我自己能做的 , 只有等待 . 一直以来都不喜欢 有求于人 的感觉 , 所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 哪怕自己做起来会很慢很艰难也只想自己去完成 , 不想求别人 , 更不想低声下气 看人脸色 , 所以我很讨厌做营销甚至任何跟营销有关的行业 . 也许只是因为自己做不了吧。 轻易不求人 , 但总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 这个时候 , 朋友在哪里 ? 最怕别人求我帮忙 , 是因为怕帮不了别人或者怕帮别人做的事情不够好 , 心里会很愧疚 , 但是却很愿意用心去帮助别人 , 只要是自己可以办到的 ! 也许大家都努力去做了 , 只是没有结果吧 . 五十步笑百步 很滑稽吧 . 但是真的是有区别的 , 只是结果都是一样的 . 在这样的社会里 , 大多数人还都是只看重结果 , 谁又真正体会到过程的快乐 ? 就象考研 , 大家都在祝贺考上了 , 不管怎么是上了 , 他们只看到了这样一个光环般的结果 . 而考不上的人 , 即使付出再多的艰辛结果都是失利和落榜 . 金榜提名 是值得开心的 , 但是那个 金榜 真的是你期望的那个 金榜 么 ? 今天的你快乐么 ? 在《 情书》 里 , 看到太多的人在用心去表演 , 也有的人会察言观色的迎合 , 有的人即使没被选中或者明知对方心里想的不是自己 , 却一如既往的跟随自己心里的感觉 , 而有人为了得到某个结果不惜违背自己的内心 .( 人跟人的差别就在这里 ) 也许只是个游戏 , 真的只是游戏 ! 是自己太过认真了呢还是太过较真了呢 ? 人的心就是一个天平 , 向左还是向右偏移会有不同的结果 , 一切就在一念之间 . 乱发一些感慨,似乎有点跑题了。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3391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研,一个精致自己的过程
baozhuo85 2008-11-10 09:32
   读研,是一个精致自己的过程。   在本科的时候,才从父母的羽翼下走出来,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于是,在四年的摸爬滚打里不断尝试,发过传单?做过家教?当过干部?钻研过学业?当四年的时光接近尾声的时候,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都要作出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从此,迈向不同的路,开始各自不同的生活。   每一种选择,都意味着一种机遇,一种优势,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挑战,一种劣势。所谓有舍必有得。读研,势必会缩小今后就业选择的范围,但却在你已选择的范围中增添了砝码。也许文凭是敲门砖,那么门敲开后又将如何?不打无准备之仗,就要明确需求方向,积极落实行动。这样读研才不是混日子,敲门砖也更厚实。   开始研究生的生活,初时像个刚进大学的小学生,总觉得职场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离的还远,没多久便觉得其实这些近在眼前。在每一天里,都好好珍惜这种安然精致自己的时间吧。别对自己的选择后悔,没什么可后悔的,你认为失去了的未必比得到的更好,我们只能活在当下。看好方向,珍惜并努力,才是王道。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5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