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场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你最喜欢的环境决定你人生的幸福度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7-8-29 06:23
你最喜欢的环境决定你人生的幸福度 蒋继平 2017年8月28日 我们人是高级动物, 是有自由活动能力的。因而, 我们每天都在动态之中。工作日在单位, 业余时间可在不同的地方, 这个因人而异。 虽然每个人每天活动的地方不一样, 但是, 我们可以笼统地把人活动的地方归结为下列几个关键的环境。 工作场所。这个包括办公室, 实验室,教室,医院, 车间,工地,商场, 店铺等。对于一个全职的员工来说, 在工作日,这个场所每人每天至少要花费8个小时以上。可以算是人生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 家舍。这个包括家庭中的所有地方, 当然最主要的是厨房,餐厅和卧室。这也是人生活动最主要的一个场所。这个环境可能要占去人生的一半时间。不过,人在睡觉时不能算作活动的时间, 所以,这个环境占的人生活动时间没有工作场所多。 体育运动和养身消遣场所。 这个可以是健身房,公园, 体育运动场, 棋牌室, 网吧和一切可以用来健身和消遣的环境。这个环境占人生活动的时间因人而异。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占的时间多一点。 购物场所。 这个是超市, 店铺, 地摊等一切可以提供货品的地方。这个环境也是因人而异。 吃喝和娱乐场所。这个包括餐馆, 酒店, 宾馆,俱乐部,戏院, 电影院,旅游胜地等供人们娱乐消遣的地方。这个环境除了本身在那里工作的人员外, 一般不是每人每天必须去的地方,所以, 总体来说, 占人生活动的时间是很有限的。 从以上的数据来分析, 一个人的活动时间花在工作场所最多, 其次是家庭, 然后是其他地方, 这些其他地方因人而异。 现在让我们用正常的逻辑思维把生活幸福度与环境联系起来考虑。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我这里谈及的度, 是一个百分度, 是指在一个整体中的比例。 我把每人每天人生活动作为一个整体, 算作100%。 然后把人生活动的环境按照时间的多少换算成百分比。 按照这样的构思, 我得到下列的百分比。 工作场所:40% 家舍:30% 体育运动和养身消遣场所:15% 购物场所:10% 吃喝和娱乐场所:5% 有了这个百分比, 我们就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幸福度。 假如一个人觉得在工作场所最幸福, 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幸福度最高。一个人在家中觉得最幸福, 那么这个人的幸福度次之,要是一个人觉得在体育运动和养身消遣场所最幸福, 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幸福度属于第三, 那些在购物场所和吃喝娱乐场所觉得最幸福的人的人生幸福度最低。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在工作场所觉得最幸福的人, 每天有40%的时间处于最幸福的时刻,这是人生活动最大的百分比。在家庭中觉得最幸福的人, 每天有30% 的时刻处于最幸福的时刻, 在人生活动中占第二位的百分比, 所以, 幸福度次之。以此类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很容易看出, 要想获得人生的最大幸福, 一个人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场所建立一个友好的人际关系, 在为公司作出贡献的同时,尽心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 由此, 我想起中国古代一位先哲的话:要想获得一小时的幸福,去做爱;要想获得一天的幸福, 去钓鱼; 要想获得一周的幸福, 去度假旅游,要想获得一生的幸福, 只有热爱你的工作(和家庭)才能做到。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250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57)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7-7-2 23:47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57) 五十七 地方教会是民众释放压力的最佳场所 蒋继平 2017年7月2日 美国是个宗教自由的国家, 大多数民众都是某个宗教的信徒。教堂在城乡遍地林立。许多美国人周日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穿装打摆整齐带着全家人赶赴当地的教堂做礼拜。除了周日早上的正式教会活动外, 许多地方教会还有很多名目繁多的其他聚会活动, 时间也没有具体的规定。 美国的最大宗教团体是基督教。 基督教信奉上帝和基督作为最高权威, 认为世人都是上帝的子民。 因而,所有参与教会和接受基督的人都被认为是上帝的孩子, 所以,他们在教会内和平时的交流中总是互相称为兄弟姐妹, 不管你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如何, 在教会内是一样的称呼, 男的是兄弟, 女的称姐妹。 一般来说,正规的大型教堂有专职的圣职人员在礼拜时做专门的宣道, 而许多地方教会的支派并没有正规的教堂和专职的圣职人员, 而是具有同样的信仰的人们在一起唱诗歌, 读圣经, 和互相交流各自的感想和见证。 我参与的一个地方教会属于一个地方支派, 没有正式的教堂, 也没有任何专职圣职人员, 参与的人都是自愿组织起来的。 这个教会每个星期天早晨从10点开始做礼拜, 来的人有各种肤色,讲不同语言的,老老少少, 男男女女都有。 在一开始的一个小时, 是唱诗歌,然后一起读圣经, 最后个人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对神的见证, 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 只要你自己有话要说。 一般来说, 急着站起来发言的人都是有好消息与大家分享, 或者是遇到不顺心的事需要大家帮忙调解, 或者是在阅读圣经时得到某种灵感的人。 在我的感觉中,这种地方教会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社会作用, 它成了普通大宗释放压力的场所。 人们把参与教会的人当成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所以, 在这种场合, 大家都感到是一家人, 好像在家里一样, 因而,不管是开心, 还是忧闷, 大家都愿意说出来让大家知道。这样一来, 好事和喜事大家可以分享, 困难, 冤屈和挫折大家一起分担。 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欢快情绪和降低了大家的生活压力。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2777 次阅读|3 个评论
鸟类翅膀的进化场所应该在水岸边
coltec11 2015-12-11 16:03
动物从水里到陆地进化,只能爬上岸,不能飞上岸吗? 鸟类的翅膀对应人及其他陆生哺乳动物的前肢,对应海洋鱼类的胸鳍。 鸟类应该是在海里就进化出这样的结构功能, 鸟类翅膀应该是直接从鱼类的胸鳍进化出来的。 若鸟类是在从海里爬出,在陆地上进化出这一结构功能的,必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1. 前肢的解放 2. 对抗重力 3. 不被摔死或摔伤甚至不能受一点伤害 若鸟类从爬行动物进化阶段,解放了前肢, 那应该像人类及灵长类一样, 首先用在搜寻食物上, 而不是用于飞翔。 若解放了的前肢,可以去进化为翅膀, 那解放了前肢的树栖猴子 应该有部分 可能成为下一个有翅膀的物种。 但如何对抗重力,从高处跃下,不被摔死? 鸟类若遵照这个过程,要进化出翅膀, 一定要付出严重的代价,即便不会摔死无数头,至少是伤痕累累吧。 有哪个物种会去选择这样的进化方式呢? 若没有付出极大代价,物种还能持续存在, 一定需要很大的物种勇气、物种决心跟物种智慧 。 但若鸟类是在从水里出来前,就会飞了,需要克服的问题就没那么严峻了 1. 有发达的胸鳍 2. 有一定行走能力 3. 有在陆地上觅食的能力 若在海洋里,像飞鱼那样进化出飞翔能力再上岸 至少物种不会面临被摔死的命运, 其肺部功能进化,似乎跟“爬上岸”、“飞上岸”的方式没太大关系。 鸟类的后肢,是否也是在海里进化出来的 跟我们见到过的海底会爬行的鱼那样? 只会爬跟飞的鱼就可能是鸟类的祖先。 从这些构想中看,鸟类的飞翔能力,应该是在水岸交界处进化出来的。
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