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子午工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子午工程台站信息集成系统安装调试基本完成
pengf 2011-8-2 23:58
系统功能: 1. 按照子午工程数据传输规程,顺畅汇集子午工程--地磁、电高层与高空大气物理台链的数据。 2. 从子午工程项目的科学目的出发可以汇集总览与本工程目标相关的国内外全球联网台站和数据中心、节点与网络数据库提供的补充数据与信息图像。 3. 可以将这些数据、信息及其图像按照监测需求在九屏液晶显示墙上予以分屏分别显示和多屏数字拼接显示。 4. 对任一显示屏和任一多屏数字拼接显示区,科研监测不同需求持续式定时自动切换显示本地数据、图片、图像、 PPT 、视频和远程台站、数据中心、节点、网站、网页等。 项目组在通过对液晶拼接墙的安装与调试工作,安装内容和要求包括: 1) 液晶显示屏系统 由 9 台 46 寸工程级窄边液晶显示器拼接而成,物理拼缝微为 6.7mm; 亮度为 450 流明,可以实现整屏显示功能;配置液晶显示器固定架。 2) 主机系统 十屏工作站主机与各输入输出设备(显示器、键盘、鼠标)连接良好,主机配备良好的接地措施,散热良好。 3) 相关外围设备 安装了音响、功放等设备,设计并施工支撑显示器的液晶拼接墙体。 4) 系统联合调试与运行 包括: l 液晶显示屏能够实现分屏、整屏显示效果 l 能够获取清晰的视频高清图; l 能够实现远程开关机; 本地信息数据与远程台站、数据中心、节点信息数据持续与定时切换检测显示
个人分类: 项目-工程|2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kejidaobao 2011-5-19 11:23
“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试验成功 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发射场成功发射,将为中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研制出超薄显微镜 5日,德国弗朗霍夫应用光学与精密工程研究所研制出一种厚度5.3mm、分辨率5?滋m的超薄显微镜,可对火柴盒大小的观察面积一次成像,即使手持移动,其观察到的影像也不会模糊,对观察皮肤病变非常实用。 芯片将采用三维晶体管 4日,美国英特尔公司表示,已研发出可大规模生产的三栅(Tri-Gate)三维结构晶体管,配备了新晶体管的芯片能耗大幅降低、性能得到改进。这是集成电路问世后计算机领域最重要的转变。 氨甲环酸可有效挽救伤者生命 4日,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对车祸等事故中受伤而大量出血的患者,及早使用止血药氨甲环酸可有效挽救生命。氨甲环酸是一种止血药物,适用于伤者大量出血的情况。 成功实现单原子存储量子信息 3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格哈德·瑞普领导的科研小组,成功实现用单原子存储量子信息——将单个光子的量子状态写入一个铷原子中,经过180?滋s后将其读出。 老年人过度补充甲状腺素有风险 2日,研究显示,补充甲状腺素过量会增加骨折风险。甲状腺素能调节身体多方面的机能,许多老年人因自身甲状腺功能衰退而服用甲状腺素,以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 证实广义相对论2项关键预测 4日,美国航天局发布消息,该局2004年发射的“引力探测器B”卫星已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2项关键预测:短程线效应、惯性系拖曳效应。这项成果对理论物理学具有长期影响,将来要挑战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须获得比“引力探测器B”观测结果更精确的数据。 揭示细菌抗生素耐药化学机制 3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副教授Squire Booker领导的研究小组,揭示了特异的菌株进化形成抗生素耐药性的详细化学机制。 研制同时获取立体和多光谱图像方法 4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同时获取立体和多光谱图像的方法及设备,解决了面阵CCD芯片设计复杂、价格昂贵的技术问题。 发现系外“超级地球” 4日,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密度与铅相当的系外“超级地球”,名为“55 Cancrie”,绕母星运行一周只需要不到18h,这是行星演化和幸存研究中具有突破性的发现。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2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子午工程进展与重大意义
xupeiyang 2011-5-10 06:54
子午工程是利用东经120度 子午线 附近,北起漠河、经北京、武汉,南至海南并延伸到 南极中山站 ,以及东起上海、经武汉、成都、西至拉萨的沿北纬30度纬度线附近现有的15个监测台站,建成一个以链为主、链网结合的,运用地磁(电)、无线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手段的监测网络。这一大型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系统由 中国科学院 牵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地震局以及 信息产业部 等七个部委都参与了这一项目。2011年5月7日7时整,“子午工程”首枚 探空火箭 发射成功。  子午工程的建成将使中国在空间环境的地基监测方面快速步入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先进国家之列,在亚洲发挥主导(或中枢)作用几十年。中国卫星的故障40%都与空间环境有关,若故障率下降10%,效益将十分巨大;带给 通信 、 导航 、 资源 、气象、地震、 减灾 、 防灾 、GPS应用、 电力 、 生态 和人类健康以及国家安全等领域的长期累积效益更是难以计算的。   子午工程完成后,对于充分发挥中国地域优势,获取气球和卫星都无力探测的低电离层、热层区域的环境数据,了解中国上空空间天气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报,都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http://baike.baidu.com/view/663425.htm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1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