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常州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母校又一个长江学者走了
热度 1 gaojiange 2012-2-19 10:09
离开母校半年多了,偶尔转一下,关注一下学校的变化。早晨,去论坛转一转。惊讶的看到母校又一个长江学者走了,还是自己所在学院的。 信息如下: 2012年2月16日,浦玉忠校长亲赴南京禄口机场,迎接我校新引进的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邓林红教授来校报到。这是常州大学发展史上迄今引进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也是常州历史上引进的第一位“长江学者”。邓林红教授全职加盟常州大学,标志着我校“人才强校”战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意味着我校人才队伍建设从高原型向高原高峰型转变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1年初,校党委书记史国栋教授在得知邓林红教授有变动工作意向的想法后,亲自登门求贤,以满腔的热忱,表达了学校在快速发展、弯道超越进程中对高端人才的渴求。随后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跟进,邓林红教授于2011年底与我校正式签约。 邓林红教授系生物医学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生物流变学科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杰出学术领军人才,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客座科学家。邓教授近几年在生物医学工程的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等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论文总计60余篇,被Science等权威刊物发表的论文广泛引用400余次。其中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的论文2008年获评美国材料科学领域全球“快速突破论文”。 邓林红教授加盟我校后,将依托常州市重点发展的医疗仪器装备、生物医学材料等产业,结合常州大学的特色,建立起一个能进行尖端科学研究,又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这一新学科的建设必将加快实现我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 浦玉忠校长亲赴南京禄口机场迎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邓林红 2012年2月18日,是常州大学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校党委书记史国栋教授在贵宾室会见了全职加盟常州大学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邓林红。组织部、宣传部、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科技处、财务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学科办及相关学院的负责人陪同会见。 在龙年龙城的大地上,在常州大学新年开篇的良辰吉时,史国栋书记对邓林红教授的加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向邓教授的家人转达美好的祝愿。史国栋书记向邓林红教授一一介绍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早在2011年年初,史国栋书记在得知邓林红教授有工作变动的最初想法时,就上门求贤。邓林红教授今天的如约而至恰恰是记住曾经相约的真诚和情怀。史国栋书记感谢邓林红教授对常州大学的信任,相信“长江学者”的全职加盟将会为常州大学实现弯道超越提高加速度。史国栋书记要求各职能部门做好全力配合,兑现学校相应承诺,并同时要求各部门择时主动介绍职能,为邓林红教授缩短适应期,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邓林红教授对学校领导的诚挚和重视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相信常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对常州大学跨越发展充满信心。有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自己愿以实际行动与大家共同描绘常州大学的美好未来。 史国栋书记会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邓林红 附录: 教师代表邓林红在2011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欧书记、林校长、各位担任和未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教师同仁们、自豪的父母们,亲爱的2011届全体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好! 昨天上午接到学校有关部门的通知,要我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讲话。我的第一反应是:“不会吧!”。因为我清楚我并没有充分的资格作这个教师代表,我既没有给你们上过什么课以获得你们广泛的尊敬,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可以作为你们的表率。再者我也没有经历过这么大场面的考验,实在胆怯的很,担心讲不出像根叔那样既哲理深厚又让大家兴奋的话语,若有半点扫兴,岂不罪莫大焉!所以一开始也力图婉言推谢,但没有被批准。大家也都知道,上级安排的任务只有全力以赴去完成,哪有推脱的道理,领导说你行,你还不行吗? 当天还有其它更急迫的任务要完成,只好晚间挑灯夜战,准备讲稿,直到夜半三更也没有想出什么宏篇大论的主题,最后决定放弃主题,随意识流说说心里话。讲稿也来不及送领导审阅了,讲得不对的地方,除文责自负的原则外,还请大家批评和指正。 第一,我要感谢全体毕业生同学们,是你们的毕业才使我有这份荣耀向你们全体同学讲话。此时此刻,我站在台上,你们坐在台下,但我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对我是第一次在一个著名的大学,而且是我的母校的毕业典礼上讲话,而对你们则是即将离开学校,开启人生舞台的重大典礼,都是处女秀。二十九年前的今天,我也坐在这个风雨操场的某个位置,看起来其貌不扬的一个男孩,但内心充满着激情与期望。其后的二十九年间,从中国到欧洲再到北美,游学于哈佛等若干大学,走过了大半个世界,见识了无数美丽风光,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不断成长为两鬓斑白的中年男人并且又回到这片曾经熟悉的校园任教。我花了整整二十九年从台下走到台上,当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但我总是在努力一步步向上走来,这一点绝没有辜负母校对我的培养和期望。至少,我骄傲,我是重大人!我相信,今天在座的所有同学也会天天进步,许多同学进步的步伐会远远超过我,不需要很久,也许在母校90或100华诞时,你们中就会涌现出大批杰出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今天我为母校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自豪”的含义。 第二,我想说的是,同学们就要离开母校了。母校对于我们每一个在此接受过教育的人而言就如同母亲一样永远割舍不掉。不管我们当初是如何来到这个学校的,我们在这里接受教育,获得生存必须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成长了人生的智慧。正如哈佛大学一个校门入口处刻写的“Enter to grow wisdom”----Charles W. Eliot, Harvard President, 1901。所以可以说我们真正的人生是从这里开始的,也许有的同学的爱情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呢!我常常讲,人生大事如婚姻等都有可能不是唯一的,只有大学毕业典礼只此一次,不可再来。国内外大学,尤其国外大学对毕业典礼都是极其重视的,因为其不可重复性。许多父母、亲朋就算长度旅行也要亲临见证这一关荣的时刻。去年,我儿子从多伦多大学毕业,我也不远万里前去参加。而同学们毕业离去后,母校就像母亲一样永远关心、牵挂着你们,许多年后你可能会发现当年教过你或者你接触过的老师还记得你,你的故事还有人谈起,母校的发展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你的成就。这是在血缘关系之外的另一种母子渊源关系,其忠诚度有时甚至超过血缘的母子关系。所以,我们不可能忘记母校,更不可能不爱母校! 第三,我想说的是,同学们离开母校就要步入社会。我们重大办学的一贯宗旨就是“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相帮,振导社会”。我个人以为,这是我知道的全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宣言。而这里面,我认为前两条主要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如果我们不能产生一流的研究成果,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我们就辜负了同学们和你们父母对重大的厚爱,就不配做你们的老师,这一条可以说天天鞭策着我自己,不敢懈怠。而后两句,对于学校也是则无旁贷,但我认为更是同学们肩负的重任。因为同学们源源不断地从母校走出去,奔向五湖四海,通过你们的行为,服务于广大的社会,推动国家的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提高。前面说过的哈佛大学同一校门的出口面就刻着这样的文字“Depart to serve better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意。 当然,同学们走上人生旅途后会发现,前路可能并非平坦,还可能荆棘丛生。但这也正是人生的奇妙之处。人生的灿烂只有在回望中才在可能出现,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是前人反复咀咬出来的味道。同学们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价值多元化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容易使人丧失对挫折和失败的抵抗力,尤其是对于从小受到宠爱和成长顺利的孩子。我在这里想告诉大家,没有经过挫折的人生注定是脆弱的,就像好钢是锻打出来的一样。同学们如果以前没有准备好,那从今天起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好将每一次挫折作为下一次成功的前奏。我最近看到《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应邀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她就避而不谈她的成功经历,而是大摆她曾经受过的挫折的龙门阵。她认为,她通过挫折和失败才认识到和做回到真正的自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我自己对她的见解是感同身受的,因为也有过许多挫折和失败的经历,但精神上却是愈挫愈奋,最后还是收获多些的。 过几天就是建党90周年纪念日了,共产党9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奋斗,才会有最后的胜利。有的同学可能看了最近拍的《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我就经常想,当年多么险恶的一个环境,这么一个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成就一番伟业!其间的艰难和挫折我们现在绝对难以体会,如果我们有他们当年十分之一,哪怕百分之一的坚忍不拔的精神,那还有什么是我们不可以做成呢! 最后,但不是最次要的,我想说,同学们行完今天的典礼后一定要坚持强身健体,保持心情愉快。这个话,有的同学会觉得婆婆妈妈的。但真理并不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说了一千遍的也不一定就是谎话。作为一个研究生物医学工程的,我认真地告诉同学们,有确实的科学证据证明健康要从青年时代做起,其效果才持久和高效,不要等到年龄大了,身体出状况了才觉得健康重要了,这方面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的。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础,保持健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大理石墙上就用包括中文在内的六种语言刻下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享有可以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的宣言。 临别,送大家一句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同学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工作或学习顺利,并请大家常与母校老师联系,常回母校看看。 谢谢大家! 个人选修过邓林红老师的课。他的中文书写不是很好,经常想不起来怎么写汉字。不过来重大这四年,没有听说也没有找到他发表几篇有影响力的文章。不知道怎么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章还是在来重大之前发表的,还有很多署名作者一起合作的。个中缘由,不知其解。 看来新来的林建华校长,让重大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路,内部矛盾太多了。只有在发展中一个又一个解决了。
个人分类: 随记人生【日子月份】|6152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我反省之“自勉”——“墨菲定律”
gangyan 2011-6-14 20:19
硕士毕业在即在,不幸的是没有如愿考入同济大学的博士,幸运的是受博导赏识,自己以人才派遣的方式可以先来同济做科研;至今已往返 “ 同济大学 ”——“ 常州大学 ” 三趟了,从陌生逐渐变得熟悉,再到融入整个团队,加起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适应这儿的生活、学术氛围,心里默默地为自己庆幸着;一如既往的早起、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整理笔记、讨论问题、思考…… 时常在想,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1 )给我一个研究方向,然后努力钻研,直至做到国内外的顶级水平;( 2 )努力发高水平文章,做导师的得力助手;( 3 )认真钻研,辅助即将开公司的师兄把事业做大。第一条是心里的愿景,貌似在某一次会议发言时不小心畅想了出来,第二条和第三条是自己同博导讲的,未来五年对自己的定位。 有反省才有进步,毕竟不能老是活在畅想之中,现实还需要认真的去面对。眼前的事情一件一件排队了:协助硕导修改一篇未投的英文论文;协助师兄修改论文并回复 BT 审稿意见;撰写小论文;查阅文献,结合已有试验和数据构思一篇好文章;这是目前一个月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晚上修改论文,查资料时偶然发现了 “ 墨菲定律 ” 这个好东东,在对号入座自我反省后,觉得应该记录下来借以“自勉”。 定律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修改论文,尤其是目前要大修的 SCI 论文,表面看起来只要改好就有希望接受,为师兄搬掉这块石头;细看后才发现,修改意见一大堆,有些意见感觉短时间内真的不好解决(统计了下:修改意见 62 条,一多半是细节、另一半还要额外写新的东西),而且今天接手这个事情至一个月的期限已过去一周了,有点发愁,我要愁在师兄前面努力做好这件事。 定律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就像毕业前恋上师妹一般,爱情不是简单的一厢情愿,还需要时间去磨合、去检验。 定律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有些事自己是不相信会出错,但总担心出错,日子久了,回过头来才发现还是错了。 定律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每个人都有例子,还是留给大家去思考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听“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系列报告会(常州大学)
yanhuasanman 2011-4-20 18:39
当我看到“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报告会”今天我作为一个主动去听报告会的学生,有点失望但感觉心里还是很振奋。“失望”可能就我们两个人主动去听的报告会,其他都是安排的。振奋是被那种拼搏精神所感动! 或许我们这代人已经开始进入比较幸福的一代,思考的太少,打击的太少,听一听上代人的事迹让心灵经历一次涤荡,感觉好舒服,感觉好幸福。毕竟当年没有历经那样的处境,现在才能体会到社会主义初期中国上下是多么的团结一致,感受国人是怎么的勤劳与智慧。现在开放的程度高了,反而团结的程度低了,好的风气反而少了。被那代人的精神所震动,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一切,为了未来可以抛弃一切。所幸运的我们今天看到是发达的社会与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所缺少的就是一种执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无论在学问还是该科研,我们都要认真,俯下身,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很好的结局。 现在我们就要一步一步的坚定地走着,过去了就过去,现在可以弥补的是将来的不后悔,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将来的幸福。趁着年轻还可以多干点,趁着年轻就可以为未来多积累点财富与创作! 什么是铁人,经历无数风风雨雨,历练坚定不移的性格,敢做敢为,敢于挑战,奋发向上!也许真的我们的毅力相差了很多,从现在做起,可以相信未来的美好,学习上我们也要做到好的,更好,追求自己的未来,开创自己的天地!
个人分类: 为自己留点记忆|333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