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园林绿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春天的脚步
saraca 2020-1-1 21:54
图1:深秋时节,一树绚丽的朴树 (一)朴树 冬至已过 凝霜依旧 冷风中 绚丽一秋的朴树 褪了一时的金黄 把枝丫清理得干干净净 不留一丝秋的痕迹 在蓝天下 成为了倦鸟可栖的寒树 图2:隆冬时节的,清爽干净的朴树 图3:倦鸟可栖的寒树 (二)黄连木 隆冬腊月 一树金黄的黄连木 是滇中高原 最常见的落叶树 春夏时的枝繁叶茂 掩了它在绿荫里 漆树科的身份 秋风乍起时 在街边公园 古刹村落 一株金黄灿烂 绚丽多姿 的古树 照亮了漠漠的天空 低矮的主干 分叉的枝条 饱经风霜 遒劲有力 随着 一春一荣 一冬一枯 渐渐 深了沟壑 添了痕迹 图4:校园的黄连木 (三)玉兰花 路边的玉兰树 枝枝蔓蔓 弯弯曲曲 不留一片树叶 光秃秃的树冠 挂满了 大大小小 毛茸茸的 花苞 一眨眼 白的 紫的 玉兰花 一朵 一朵 又一朵 悄然绽放 冬日暖阳下 泛着紫韵 绯红 的花瓣 一片 一片 又一片 铺满了树根 阳光下 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图5:蓝天下的玉兰花 图6:悄然绽放的紫玉兰 (四)冬樱花 寒风中 在一树树光秃秃 布满粗糙皮孔的 落叶乔木中 不敢贸然说出你的名字 云开雾散时 天空湛蓝 阳光灿烂 在墙角 河边 公园 一株株 带着 大大小小 的花苞 欲蓓蕾初放 透着绯红 不几天 再路过时 一树繁花 惹人注目 驻足停留 仰望着 不由地 感到 春天的脚步 近了 图7:一树繁花,春天的脚步近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植物新语之旅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50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热度 1 gardening 2019-6-30 08:51
该文是本人第一篇以城市为对象发表的论文,可能也是我国探讨城市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最早发表的论文之一,刊登在1997年第四期《大自然探索》,迄今已22年!现在看来,文章写作规范还有差距,一些表述也不够贴切,但毕竟是刚工作一年的思考文字,文章阐述的观点和建议仍有一定现实意义。没有对文章进行任何改动和修改,原文完整贴此,同时,添加几张上海城市绿地的照片,以期图文并茂。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张庆费 刊于:《大自然探索》 1997,16(4):98-101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些措施,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化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以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 关键词: 城市化, 生物多样性, 城市绿化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总和,以及它们的各种生态过程。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愈来愈强烈,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第一次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问题列入全球四个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政府颁布的《二十一世纪议程》也将生物多样性列入重点议程。因此,生物多样性问题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重大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也成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方面。 同样,城市生物多样性也与城市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局限于自然生态系统,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问题还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因此,本文就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1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1 城市原生生境的消失和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栖息地生境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楼群、混凝土地面取代了城市原有的自然生境,自然景观消失,原生植被也随之消亡,原生植物减少乃至消失,而公园、城市绿带等多为人工栽植,人工筛选的植物占据优势,原生生物物种锐减。 当然,很多城市的绿地占据城市建成区的较大面积,甚至仍保留一些原生生境,许多人工景观也有自然和半自然景观的镶嵌,遗留一定的原生植被和原生生物。但城市化导致生态系统的碎化已不可逆转,群落间支离破碎,变成孤立的“岛屿”,破坏了生态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气温、湿度、风力和光照等小气候以及地表径流等都产生质的剧烈变化,原来生长良好的许多物种由于环境筛选作用而消失,遗留种群的数量较小,分布区狭窄,环境随机性逐渐起着决定作用;而异域种、尤其是伴人生物的生态入侵,更能利用剩余资源,占据有效资源空间,进一步恶化了其他生物的栖息环境,加剧了种群的衰退和灭绝过程。 1.2 城市环境污染物等系统胁迫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城市特殊的小气候、废水、废物、酸雨和大气污染物等系统胁迫对生物的生存具有明显的影响,一方面污染物等对生物本身产生直接伤害和生理伤害,影响了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导致生长势减弱乃至死亡,从而导致种群的减少,甚至灭绝;另一方面,污染物等也能通过毒化生物生存的环境,如土壤酸化、土壤有毒物质的侵入和积累、水体富营养化等,增大对生物的胁迫,使许多物种难以适应而死亡。加剧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总之,城市化恶化了原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对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利的影响,导致生物总种数降低,特别是K对策物种,尤其是仅出现于少数群落中的种类越来越少,广布的r对策物种却相对较多,导致群落结构的简单化和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原生生物多样性降低。不过,这些遗留的乡土物种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最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是开展生态绿化的物种基础,也是城市历史和自然性的重要方面,应予以积极保护。 2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由于生物多样性是城市自然性的重要基础,是创造人与自然协调共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因此,应该转变城市生物多样性不重要的观念,针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2 .1 扭转狭隘的人类中心论,重视生物本身固有的生态规律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丧失、保护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等问题,人类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不考虑人类影响的前提,生物多样性问题将变得毫无意义 (1) 。 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尤其应该正确认识自然对人的意义,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天然纽带关系和共同利益,认识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绿化中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同时,在“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原则下,也不能忽视生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忽略生态系统自身固有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运行规律,克服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在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中,增加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项目,适当地从物种的保存、进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完善、稳定出发,以人和自然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为基础,采取符合生态规律的行动,主动适应、补偿、调整和完善自然界及其过程,合理协调功能、景观设计和城市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和城市自然保护协同发展。 2 .2 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基础研究 首先应该对城市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类和编目 ,建立信息系统,同时 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 ,以分析和预测城市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后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城市化对生物物种本身生理、遗传、生活史、种群动态及种间关系影响的研究 ,探讨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内在机制和模式。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城市的物种容易形成小种群,在生境碎化、隔离以及城市污染物等系统胁迫下,物种灭绝的概率和速度加大。因此,不仅要加强城市“生境岛”中群落格局变化的研究,也要重视异质种群变化过程的研究,增加种群遗传多样性,提高异质种群的生存持久力。 另外,还要 加强研究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持续利用的有关规划设计、技术和工程措施 以及城市生物多样性检测和评估方法及其指标评定系统等,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和手段。 2 .3 建立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进化离不开基因交流,如果生物群落间距离大于它们重建群落的距离,缺乏必需的基因交换将影响群落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为重要原则,有意识地将城区内外的各种绿地类型视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绿化体系。绿地系统规划也应遵循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在城市各“生境岛”之间以及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修建“廊道(corridor)”和“暂息地”(stepping stone),减少城市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面,以形成城市大绿化的有机网络,使城市绿地系统成为开放系统,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大的生境空间,使城外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能经过“廊道”向城区迁移,增加各生境斑块的连接度和连通性,维持生物群体自身的生态习性和遗传交换能力。如美国华盛顿州就通过溪沟,将城市零碎分布的动植物公园和野外的生物群落区直接联系起来,使野鸭能从天然分布区进入城市公园区,城市公园区的动物可以进入天然分布区 (2) 。 2 .4 建立生态公园 公园的土地集中成片、面积较大,是保护和提高城市多样性的重要场所。自从1977年伦敦最先建立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后,西方生态公园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一定发展,促进了城市自然的保护。生态公园大多利用市中心或建筑物比较稠密地区的荒地或废弃地,重点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抗逆性强的乡土植物,重视生态演替的作用,建立接近自然的绿地,增加景观的自然度,为生物的觅食、安全和繁衍提供良好的空间,增加物种潜在的共存性;展示了城市环境中自然景观的潜力,给公众提供自然的、生态健全的开放空间 (3) 。因此,生态公园的实质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合理利用和拓展。为生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机会。所以,应重视城区生境的调查,建立生态数据库,尤其要积极保护尚存的地带性次生群落,建立生态公园,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物景观而保存物种资源和群落结构模式,促进城市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 2 .5 大力开展物种的引种、驯化和推广利用 由于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退化颓势还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对大多数物种来讲,开展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扩大栽培范围和分布区,增加种群规模,是保护和持续利用物种的积极措施;而引进物种也是弥补城市物种单调性,丰富城市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城市园林绿化部门一直进行大量的引种和繁育工作,建立了植物园、公园、种质资源圃和动物园等,引入了大量的种类,如上海植物园种子植物达168科934属2985种(包括种以下等级);而上海的种子植物(包括外来归化野生草本和栽培林木)约169科863属1582种。可见,城市引进的物种比较丰富,有的绝对生物种类甚至高于同一气候区的其他地域。通过引种能大大增加城市物种多样性,但引进物种的筛选、推广和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当然,城市物种组成的变化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造成许多难以预测的结果 (3) 。 3 生物多样性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绿化已经逐渐从传统的观赏和游憩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再现自然的阶段。城市园林的外部形式不仅要符合美学原则,内部结构和整体功能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优化群落生态结构,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使人工群落和自然生物群落完美结合,提高绿地质量和效应。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大小应该成为衡量绿地建设质量检测和评估的重要指标。生物多样性研究已越来越重视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4) ,城市绿化也应该遵循生物多样性原理,提高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 3 .1 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带性物种资源,构筑具有地域性植被特征的生物多样性体系 提高绿地生物多样性的前提是丰富的物种资源。近年来,园林绿化部门很重视引进国外的观赏植物,丰富了城市绿化植物的种类和绿地景观。不过,城市生物多样性应具有地域性植被特征,各种植物的生长和繁衍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然地理条件,应充分挖掘同一植被区内的物种资源,尤其是乡土植物。如上海位于中亚热带北缘,处于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带,我国亚热带地区具有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上海绿地生物多样性应具有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特征。上海尚存的地带性次生群落主要乔木优势种都未能成为市区的主要绿化植物,尽管青冈( Cyclobalanopsis glauca )、红楠( Machilus thunbergii )、天竺桂( Cinnamomun japonicum )、黄檀( Dalbergia hupeana )和木荷( Schima superba )等优势树种在庭园绿化中具有应用价值,但目前几乎未得到应用。可见,即使像上海这样原生植被消失殆尽的地区,尚有可挖掘的物种资源。因此,提高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中,应该首先挖掘利用本地自然分布的物种;同时,通过积极的引种、驯化和筛选同一植被区内的植物资源以及外来物种,增加绿化植物的种类数量。 3 .2重视绿化植物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 由于城市主要是人造地貌和人工环境,不同于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如“热岛”效应、混凝土地面不透水性而造成土壤“干旱”、土壤板结、光照不足和环境污染物等系统胁迫都影响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群落的生态过程。因此,绿化植物的选择除了生态地理环境相似性外,必须考虑城市特殊的生境条件,重视抗逆性和适应性的试验过程,加强种间和种内不同生态型的选择和筛选,重视栽培变种的引进,减少引种盲目性,保证建成群落对城市环境的适应和相对稳定,提高绿化的效率和效益。 同时,通过创造和模拟植物生境,推广人工介质,改善立地生长条件,缩小植物新生境和原生境的差异,为植物创造适宜的生存和生长环境;同时,改进栽培措施,加强养护工作,提高植物的适应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3 .3根据物种的生态学特性,构建生物多样性高的复层群落结构 由于城市的绿化土地有限,生物多样性的提高主要靠增加单位面积物种的数量。乔木树种间生态关系复杂,企图通过人工营造乔木种类丰富的群落比较困难,一般只有通过增加绿地空间的异质性。但乔木能改善森林群落内部环境,为中、下层植物的生长创造较好的生境条件,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增加林下植物的多样性。如上海树龄15年以上的园林群落中,常绿阔叶林的灌木种类平均丰富度为0.05种/m2,密度为0.31株/m2;而丰富度最高的常绿针阏混交林为0.10种/m2,密度为0.30株/m2。但上海植物园引种区的香樟林灌木种类达32种,丰富度为0.26种/m2,密度为2.5株/ m2 (5) 。 提高城市绿地群落层次结构和生物多样性。首先必须了解物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如生长节律、生化分泌物以及对光照、水分、土壤等的需求度和适应性,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幅度,借鉴自然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构筑和拓展生态位,师法自然,再现自然,通过各种乔、灌、藤和草本植物在空间的合理配置,增加群落物种种类,减少建植大面积草坪,提高叶面积指数和绿视率;同时,这也有利于鸟类等动物的栖息和繁衍。 当然, 城市群落毕竟不是自然群落,离开了景观性,也就失去在城市存在的基础。 事实上, 增加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目的除了提高绿地系统自维持机制和生态效应外,提高绿地的景观效益也是根本出发点 。因此,复层群落要做到疏密有度,障透有序,高低错落,以丰富的层次结构和季相变化,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4. 结 语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主体,提高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园林绿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全体市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全社会应该共同关注的基础性和公益性事业。所以,应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市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自觉行动;同时,通过立法,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总之,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不仅给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出了难题和挑战,也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城市开拓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机遇。 因此,有关部门应该抓住机遇,做好协调工作,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既符合生态要求,有满足市民对住区环境的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IUBS SCOPE UNESCOICSU IGBP/GCTE IUMS. DIVERSITAS- An international program of biodiversity science, The next phase. 1995 2 Greer D M. Urban waterfowl population: Ecological 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83,6:217-229 3 David Godon. Green cities : ecologically sound approaches to urban space . Black Rose Books. Montreal. 1990. 177-232 4 王献溥 .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农村生态环境 .1996,12 ( 4 ): 32-36 5 傅徽楠等 . 上海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生态结构的研究 . 上海园林科技 .1996 ,( 4 ): 33-47 (收稿日期:1997-09-17) 《 大自然探索 》 杂志是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办的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学术季刊,1982年 创办,设有科技论坛、学术论文、科学技术史、自然辩证法、科学学与科学管理等栏目,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曾在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性刊物中独树一帜。但从2000年开始,该杂志改为纯粹的科普期刊。 附件:该期发表的论文目录
个人分类: 城市生态|6496 次阅读|4 个评论
望闻问切——如何让移栽苗木快速度过缓苗期
pinganyuanli 2015-10-13 22:11
望闻问切——如何让移栽苗木快速度过缓苗期 郑州市坪安园林植保技术研究所 张伟兴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事业的飞速发展, 城镇化建设水平加快,为创建园林城市、 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等城市规划标准提供 了巨大发展动力。 与此同时,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 绿化果实不断遭受来自各方的侵染。 年年种树不见树; 年年种树年年死; 大规格苗木移栽成活率低; 园林树木衰弱综合症遍布街头…… 苗木的成活率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极不协调。 因此,如何提高苗木成活率? 如何快速达到衰弱树复壮? 如何让苗木快速度过缓苗期? 目前用于绿化工程上的苗木,大多数来源于 园林苗圃,经过在苗圃的假植和精细化管理,移 栽成活率很高。但还有一部分苗木来源于山林或 农村闲散地,因为移栽过程的不规范和栽植后的 养护管理做不到位,导致了大片新栽苗木因假死 假活现象造成真死,损失惨重。 作为园林植保从业者,除了按照规范的苗木 移栽措施做好工作外,还应加强移栽后的养护管 理,通过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每一棵苗木都能安家乐业,这 才是造福人类,造福社会的伟大壮举。 因苗木在移栽后,不会用语言表达自 己的状态,即使生命垂危、奄奄一息时, 也不会呼喊救命。这就需要我们园林从业 者通过观察来判断植物的状态了。 叶片失水、根系腐烂、假死假活、根 系积水、病虫危害等等,树木都有自己的 表现形式。通俗的讲,这就需要我们园林 工作者具备“望闻问切”的诊断技巧了。 追根溯源 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曰:经言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 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 ,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 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 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 ,此之谓也。 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 :“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中医智慧博大精深,有几千年璀璨的历史文 化。在岁月的长河中,“望闻问切”的诊断手 段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一)、是对苗木的观察,观察叶片、观察枝条、观察根系 ,看叶片和枝条是否失水严重,查看根系是否腐烂,是 否长出新根。 二)、是对周围环境的观察,移栽土壤是否工程土,土质 如何、是否有积水现象,是否适应苗木对环境的要求。 三)、是对栽植技术的观察,查看是否按照严格的苗木移栽措施,包括选苗、断根、起苗、装车、运输、定植、 回填土、夯实、搭支撑等,查看每个环节是否都做到位 。 四)、是对工程质量的观察,是否对树穴消毒、是否对树 体伤口保护、是否用专用药剂、资材进行树体保护等。 一、如果出现苗木叶片干枯、 叶而不展、叶片小、 叶量少、干枝、叶片边沿干焦等现象,说明苗木 的根系有问题。一方面是新根少,另一方面可能 是根系受病原菌危害造成了腐烂。要采取拔土晾 根和增施土壤专用杀菌剂、生根剂为好。 二、如果苗木出现假死或假活现象,也可以通过挖 根闻气味是否腐烂,也可以用刀片划破树皮和枝 条,看颜色是否变化,气味是否发酸。如果韧皮 部和木质部变色,有酸霉味道,就要及时做好树 木抢救工作了。 一问苗木栽培措施是否到位? 二问苗木保护措施是否完善? 三问栽后是否使用过专用药剂? 四问移栽后都做了哪些养护措施? 五问水肥管理是否做好? 切也是判断苗木成活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动手,挖挖树根、折折树枝、砍砍 树皮、敲敲树体等,来判断树木的长势和 状态。 因实际情况瞬息万变,有时不可能仅 凭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手脚接触的现 象就妄下结论,有些苗木的生长状况必须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才能确定问题所在,需 要借助“望闻问切”的一系列手段才能更 好的把握关键,才能找到苗木衰弱的原因 ,然后提出解决方案,进而实施。 对于假死假活现象的望闻问切 假活:新栽苗木,靠树体自身养分发了芽,但没 有生根,当树体养分耗尽时因养分供应不足造成 芽枯死亡的现象。 假死:苗木移栽后,树体水分、养分比较充足, 但既没有出芽,也没有生根,从表面上看树已死 亡的现象。 “望闻问切”的树木移植技术,不仅 适用于对移栽后判断移栽成活率,衰弱树 复壮技术,假死假活树挽救等。同时也适 用于苗木的栽植过程,现将“望闻问切” 诊断后的结果做一总结。 望闻问切之--花灌木等小苗木缩短缓苗期栽植技术措施 一、叶片或根系喷施赤霉素加叶面肥打破休眠。 二、使用生根剂加杀菌剂喷雾或灌根,为根系生长提供 合理条件。 三、 1、挖苗后及时进行根系蘸浆。泥浆中可加生根剂和杀 菌剂,也可以加保水剂。 2、及时修剪或进行叶片疏除——此时有效果,将来没 效果;此时没效果,将来有效果。 3、运输中防止失水。遮阴或搭草帘。或喷施蒸腾抑制 剂减少水分蒸发。 4、点窑栽培。 5、栽后合理控水。 注意事项:提倡挖苗,禁止拔苗。 望闻问切之--树木移植缩短缓苗期技术措施 一、叶片或根系喷施赤霉素加叶面肥打破休眠。尽快实现自养。 二、使用生根剂加土壤杀菌剂喷雾或灌根,为根系生长提供合理条件。同时可采用浅栽高培土的方法提高成活率。 三、1、运输前合理修剪;运输中最大限度减少水分散发,上下车要避免损坏韧皮部;肉质根系树木适当凉根,避免腐烂 。 2、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使根系和土壤充分接合。可结 合生根剂和土壤杀菌剂一并施入根系周围。 3、反补水之伤口处理、蒸腾抑制剂的使用。 4、对胸径超过5公分以上的灌木,树干输液打破休眠并 持续进行根外补水。 5、根部后续浇水要科学。一月后可以增施肥料。 望闻问切之-对已经移植但前期措施不当的问题树木的补救技术措施 提出一个名词——移栽树衰弱综合征。 1、因浇水不当导致沤根的树木,目测叶片干枯、干枝、回芽等。 救护措施: (1)挖土凉根,观察根系腐烂情况,看还有没有挽救价值。 (2)如尚有挽救价值,对根系进行消毒处理,并合理使用生根剂 ,合理使用壮根措施。 (3)全面调整补水措施,保证根系合理补水的基础上,多采用根 外补水措施。 (4)进一步疏枝疏叶,缓解根系吸水的压力。 2、栽植时没解草绳或其他包扎物,土球草绳密度过大。 救护措施:一定时间内分数次挖土破除草绳。 3、栽植过深 救护措施: (1)移植时间较短者直接起树垫土抬高土球。 (2)移植时间较长者,观察根系,如有挽救价值参照1。 (3)使用透气管渗水技术措施。优点,制作及使用方法。 4、移栽树木留枝留叶过多,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光照加剧,出现干 枝干叶现象。 救护措施: (1)症状表现初期就尽快进行树干补水。 (2)进一步回缩枝叶,降低水分蒸腾,缓解根系吸水压力。 (3)科学进行叶片补水。
个人分类: 大树移栽|4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果树在我国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热度 1 zzllxx5168 2012-5-5 18:07
论果树在我国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张连翔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 辽宁 朝阳, 122000 ) 摘 要: 果树以其自身所具有的既可观叶、又可赏花、还可观果的多重特性,占领城市绿化、美化“生态位”已成必然。尤其是那些被划归到“林业”范畴的经济林果树,不仅具有可供观赏的叶、花、果等外在特征,通常还具有独特的耐干旱、瘠薄、风沙、盐碱、严寒等内在品质特性以及食用、药用、饮用价值,有望成为城市绿化、美化之新宠。本文就果树在我国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管之见,并就适地适树适景和乡土树种利用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果树绿化;北方地区;可适生;乡土树种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日新月异。新楼林立、新街纵横、新路成网,行人街道、休闲广场、公园绿岛规划有致,给城市的绿化、美化提供了广阔的造景空间。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城市绿化、美化植物大都是以花草、花木居多,难得寻觅到“别样风味”和“独具佳境”等特别能彰显城市特色的景观来,城市绿化尚未走出单纯栽花、植树、种草的误区。 众所周知,城市美化对植物来说是要实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二季见果以及乔、灌、藤、草综合绿化之效果。人们观瞻植物不光是瞧绿,还要赏花看果。由此看来,果树以其自身所具有的既可观叶、又可赏花、还可观果的多重特性,占领城市绿化、美化“生态位”已成必然。尤其是那些被划归到“林业”范畴的经济林果树,不仅具有可供观赏的叶、花、果等外在特征,通常还具有独特的耐干旱、瘠薄、风沙、盐碱、严寒等内在品质特性 以及食用、药用、饮用价值 ,有望成为城市绿化、美化之新宠。或许可以这样说:果树进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事实上,果树进城充当绿化之先例已非鲜见:福建的泉州、漳州以芒果、龙眼作为行道树,每年 6 ~ 7 月间果实成熟,满街的树上皆是青色的芒果和小龙眼,甚是好看;广西南宁早在 20a 前就已将果树作为街头行道树;英国爱丁堡市中心王子大街公园,游人尽可捡拾掉落在地上的苹果来丰富午餐;在印度,有近 1/4 的城市树木为果树;捷克的布拉格以及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户外空间到处是苹果、梨树和洋李;……国内外果树绿化的成功实践,无疑为我们推进果树进城进程提供了示范和动力。 果树在我国有 3000 余年的栽培历史,栽培管理技术成熟。我国地域广阔,横跨热、温、寒 3 个气候带,地形复杂,气候迥异,果树种类繁多,常绿果树、落叶果树以及乔、灌、藤本果树一应俱全,可以说每一地区的任一城市都可找到可适生的果树绿化树种,进而为果树进城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种质资源基础。 果树进城,尚可打破一直以来我国相关学科专业设置上的人为界限,那种“学果者进入农业领域,从事果树栽培;学林者进入林业系统,从事国土绿化;学园林者进入城镇,从事园林绿化”的传统格局将面临挑战。果树在城市绿化中的地位的确立,预示着一个新的综合学科——《果树园林学》应运而生。 1 我国北方地区可适生的果树绿化树种 兹将适于我国北方园林绿化的果树种质资源作一简介,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参考。 1.1 桃   小乔木,小枝浅绿色或紫红色,叶宽披针形成卵状椭圆形。花 1 ~ 3 朵簇生,粉红色,先花后叶,华北地区 3 ~ 4 月份开花。果实 5 ~ 8 月间成熟,果实底色黄绿,阳面有红晕。桃树喜光,较耐旱,不耐湿,喜夏季高温的暖温带气候。在我国“三北”地区,除高寒区外均适合栽种。桃树类型可分食用桃和观赏桃。食用桃有蟠桃和油桃两大变种,而观赏桃则有白花桃、白碧桃、紫叶桃、寿星桃、垂枝桃、红花碧桃与洒金碧桃等多个变种。此外,尚有抗性更强的山桃品种。 1.2 杏   落叶乔木,高达 10m ,小枝红褐色,叶卵圆或卵状椭圆形,先端突尖或渐尖。花单生,初开为粉红色,后变成粉红至白色,一般 3 ~ 4 月份开花,先花后叶。果实球形,色黄常伴有红晕,果径 2.0 ~ 2.5cm ,初夏成熟。杏树喜光,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较抗盐碱,但不耐涝。“三北”地区大部能栽植。杏的种类繁多,有鲜食的,有仁用(甜仁)的,还有重瓣、垂枝、斑叶等观赏型园艺变种。 1.3 李   小乔木,高达 7m ,小枝褐色,单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先端突出或渐尖。花白色簇生,先花后叶。果黄绿色、球形,果径 3 ~ 6cm ,外被蜡粉。李树为观花食果树木,在池塘边、 水田埂、山洼处栽植最好。李性喜光,耐半阴,好肥沃、湿润粘性土,不耐干旱及长期积水。“三北”地区栽培应选避风处,幼苗期应作防寒保护。另外还有紫叶李,因其叶、花粉紫红色,果黄绿色有紫色晕而得名,可常年观赏紫红色的叶,可在草地一隅、建筑物前配植,但要求背景颜色稍浅,方能显出特色。 1.4 山楂   又名山里红,落叶乔木,高达 8m ,常有枝刺。叶卵形,羽状 5 ~ 9 裂,托叶大,呈蝶翅状。花白色,成顶生伞房花序, 5 ~ 6 月开放。果球形、红色,表皮有白色皮孔,果径 1.5 ~ 2.5cm 。初夏开花满树洁白,秋季红果累累,甚是好看。其果实除可用于鲜食、制作果酱、果冻外,还可药用。山楂大红果变种的叶、花、果均比原种为大,果实表皮上白色皮孔特别明显,枝上无刺。山楂喜光、耐旱、耐瘠薄,但在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更旺盛。园林中可作刺篱、树群丛栽或草地上孤植,也可作园林行道树或庭荫树。 1.5 西府海棠   乔木,高达 9m ,树干及主枝直立,小枝纤细、紫红色后变红褐色。叶椭圆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单叶互生,托叶线状披针形。伞形总状花序,着花 4 ~ 7 朵,花蕾为粉色,开放后为浅粉红色或白色,半重瓣或重瓣。果红色、近球形,果径约 2cm , 4 ~ 5 月开花, 8 ~ 9 月果熟。西府海棠因春花艳丽、秋果妍红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常用于庭院门旁或亭、廊两侧种植,也是草地丛植和假山、湖石配植材料,盆栽赏花亦佳。西府海棠喜阳、湿润,好肥沃且排水好的沙壤土,耐寒、耐旱,“三北”地区大部均可栽植。另外还有垂丝海棠和海棠花。前者因花梗垂而得名,华北地区多盆栽,经催花,可将花期提前到元旦、春节;后者与西府海棠极其相近,但叶片较为狭长,花开后为白色,果黄色,又有白花重瓣海棠和红花重瓣海棠等变种。 1.6 柿树   柿树为落叶乔木,高达 15m ,小枝有褐色短柔毛。单叶互生,椭圆状倒卵形,表面革质而光亮。雄花成聚伞花序,雌花单生。大浆果成熟时橙黄或桔红色。柿树品种很多,形状各异,共通特性为喜光、耐干旱,不耐水湿和盐碱。秋季叶色变得紫红,果实满树,殷红可爱,能为秋景增色,为良好的观果树种,可用于行道绿化,也可配植于庭院、廊外和装点山石以及制作盆景或剪枝插瓶。 1.7 石榴   石榴又名安石榴,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 2 ~ 7m 。小枝有棱角,枝端有刺。单叶对生或簇生,长椭圆状倒披针形,亮绿色,无毛。花鲜红色,单生或数朵簇生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紫红色,质厚, 5 ~ 6 月开花。大浆果近球形,果径 6 ~ 8cm ,古铜黄色或古铜红色,种子多数 具肉质外种皮,汁多可食。石榴喜光、喜温暖气候,喜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美丽的观赏树,石榴孤植、群植皆可,也是制作盆景及桩景的好材料。目前,业已形成了以果为主的果石榴和以花为主的花石榴两大体系,主要品种有白花、黄花、玛瑙、重瓣白花、四季、重瓣四季石榴等。 1.8 枣树   枣为落叶乔木或小乔木,最高可达 10m ,枝上具刺,有当年随叶脱落的簇生状短枝。单叶互生,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花小,黄绿色, 2 ~ 3 朵簇生叶腋, 5 ~ 6 月开花,花期长达 2 个月。果椭圆形、圆形或圆柱形,色泽暗红。枣树喜光,适应性强,喜干冷气候,也耐温热,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也耐低温,常可用作庭院绿荫树。另有葫芦枣和龙爪枣等品种专供观赏栽培。 1.9 葡萄   葡萄为落叶藤本,茎长达 10 ~ 20m ,小枝光滑或幼时有柔毛,卷须间歇或连续性与叶对生。叶互生,近圆形, 3 ~ 5 掌状裂,基部心形。花小,黄绿色,圆锥花序大而长。浆果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有绿、红、紫、粉、黄绿色等,表面被白粉。葡萄喜光、耐旱,适应温带或大陆性气候,要求通风排水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中性土壤上生长最好。葡萄为传统的棚荫材料,园林中可搭棚架栽培,观果赏叶。盆栽葡萄可美化阳台和居室。 1.10 猕猴桃   猕猴桃为落叶藤本,幼枝密生灰褐色柔毛,枝上有矩状突出叶痕。叶近圆形或倒宽卵形,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心形。花常数朵簇生,白变橙黄色,芳香。浆果椭圆形,果径约 3cm ,密生黄橙色分枝长柔毛,有斑点。猕猴桃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气候,可作棚架绿化及观赏材料。 1.11 苹果 落叶乔木,叶椭圆形,花白色彩,四月中旬开花。果实 9 ~ 11 月成熟,颜色有红、绿、黄等色。苹果喜光,较耐干旱,不耐水湿。在小区和公园绿化中可广泛种植。 苹果原产欧洲中部和东南部、中亚细亚乃至我国的新疆,是世界上栽培面积较广、产量较多的果树之一。苹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 2000 多年,具有适应性强、品种多、分布地域广、产量高、产值大、营养价值和品质风味好等特性。 苹果是果树中最易发生变异的一种,由于芽变与原来的母本在某些性状方面产生了差别,人们即可将其视为一个新的品种。据了解,世界上的苹果品种,经过人们的长期栽培和选育,迄今已不下 10000 余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品种有:国光、鸡冠、倭锦、红星、红冠、元帅、金冠、青香蕉、甜香蕉等。除此之外,尚有专门用于园林绿化的观赏苹果新品种。 1.12 梨 落叶乔木,叶片椭圆形,油亮有光泽。伞房花序, 4 月中下旬开花。中国梨初花期基本不展叶,到盛花期后,叶片才初展。西洋梨在花序下有 3 ~ 5 片叶,开花前即有较多的叶展开。梨不仅品种多,适应性也好,对旱、涝、寒、盐、碱的抵抗力较强,可供公园和庭院等地种植。有关专家根据我国气候、土壤条件和梨诸品种特性,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梨树,并科学划分出不同的栽培区域。 1.13 银杏 落叶乔木,叶形独特,谷雨前后开花,果实长卵圆形, 9 ~ 10 月份成熟。银杏喜光,较耐干旱,但不耐水湿,对土质要求不很严格。银杏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又是珍贵的用材和干果树种,寿命特别长,我国就有许多有 3000a 以上树龄的古树。成年银杏树参天雄伟,古朴典雅,秀丽清奇,不失为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银杏适合做行道树,也可在庭院中种植、开阔地带配植等。 1.14 无花果 落叶小乔木,叶形掌状有缺裂。无花果果实即为花,浆果倒卵圆形, 9 月成熟。无花果喜光,适应性强,在园林中用途很广,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和工厂绿化。 1.15 板栗 粟树树体高大,树冠披散,枝条开张,顶端优势明显,属典型的深根性树种,特别是实生繁殖的栗树,根系垂直分布深达 1 ~ 4m ,侧根和细根也很发达。强大的根系,使之具有抗干旱、耐瘠薄的突出特性。栗树喜光,结果年限长,如在山东省郊城、泰安以及河北迁西、青龙等板栗产区, 200 ~ 300a 生、干周在 5m 以上的大树都比较常见。栗树开始结果的年限因繁殖方法而异:实生树结果较晚,一般需 7 ~ 8a ;嫁接树结果较早,嫁接后 2 ~ 5a 开始结果。栗树是雌雄同芽异花,雌雄花的分化期持续天数相差很远,分化的速度快慢也大不一样。实生苗 15 ~ 20a 生进入盛果期, 50 ~ 60a 生树结果最多,有些板栗产区,百年生以上的大树仍可正常结果。 1.16 果桑 桑科,桑属。传统桑树品种是以采叶养蚕为目的,结果晚,桑椹小而且少,难以作为水果开发利用。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历经 10 余年攻关,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终于在世界上率先成功选育出桑椹大、结果早、产量高、植株矮化的果桑系列品种,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系列研究,使果桑品种规模化种植成为现实,更为果树绿化增添了新的成员。在我国,南起广东、广西,北到黑龙江,东起山东,西到新疆均可种植果桑。 果桑系落叶乔木,一般株高 1.8 ~ 2.2m 。树冠倒卵形,树皮灰褐色,有纵裂。根黄色,叶卵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带有浅裂或深裂。花期为 4 月上旬,花淡绿色,自花授粉。聚合果(桑椹)为小浆果,圆筒形,外被肉质的花萼,常由红变为紫黑色, 5 月上旬至 6 月初果熟(豫南地区),采摘期 20 ~ 30d 。 3a 生以上果桑园,一般 667 平方米产量 1500kg 左右。 果桑为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速生,潮润肥沃的冲积土最适宜,微酸、中性、微碱及钙质土均能生长。根系极为发达,有极强的保持水土和抗风沙能力,能耐- 30 ℃的低温和 40 ℃以上的高温,土壤 pH 值为 4.5 ~ 8.5 ,含盐量在 0.2% ,均可正常生长,耐修剪更新。 果桑的果实桑椹含有丰富的果糖、果酸、果胶、天然色素、人体必需的铁钙锌等 16 种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 Vc 、 B1 、 B2 等 7 种维生素,具有补血、益肾、明目乌发、抗衰老、防治慢性肝炎、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桑椹系我国第三代水果中最年轻的一族,属亟待开发推广的新颖果品。 1.16 桤叶唐棣 桤叶唐棣( Amelanchier alnifolia Nutt ),属蔷薇科唐棣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高 1.5 ~ 3.0m ,果实为小浆果。为北美洲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是国际新兴第三代水果的代表。目前世界上英国、俄罗斯、丹麦等国家有引种栽培,适合我国长江以北至黑龙江地区栽培。桤叶唐棣果实营养丰富,果实含糖 11% ~ 19% ,蛋白质 1.9% ~ 9.7% 。每 100 克鲜果含钙 88mg ,为百果之首。并且含镁 400mg 、钾 300mg 、铁 79mg 、锌 3.28mg 等等,并且还含钠、锰、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富含 18 种氨基酸。果实除鲜食外,可用于酿酒、制作食品、饮料和药品等等。嫩叶可制茶或提取天然色素。花色鲜艳美观,具有观赏价值,也是不可多得的园林绿化树种。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 1999 年承担的国家林业局“ 948 ”项目“桤叶唐棣种植资源及果实加工技术引进”课题, 2004 年 12 月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项目成果验收。目前分别在辽宁省的朝阳、大连、抚顺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甘肃省、新疆等地建立桤叶唐棣试验示范园 50hm 2 ,皆能正常开花结果,长势喜人。 除此之外,可应用于园林绿化的果树尚有:核桃,花楸(包括从国外引进的灌木状的黑果腺肋花楸、红果乔木花楸),文冠果(已成功选育出红花文冠果),扁桃,北五味子,抗寒大果榛子,木瓜,樱桃,枇杷,茶镳子,枸杞子,欧李,大果沙棘,等等。其中每一个种的下面,常常又可分为亚种、变种、变型。这些乔木、灌木和藤本果树,除观赏价值外,还具有食用、药用和饮用价值。 2 按照适地适树适景原则选配果树品种 提及适地适树,似乎有给人以老生常谈之感觉。其实不然,人们总是在这些基本问题上犯错误,生态建设如此,城镇绿化亦然。与此有关的例子不胜枚举,也让我们吃尽了苦头。 所谓适地适树,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树种栽植到适合它生长的地方。当然,就城镇绿化而言,这里的“适合”有它更广泛的含义。事实上,这个貌似普通的问题,确应成为始终贯穿城镇绿化系统工程全过程的根本指导思想。因为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张,空间异质性亦随之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对环境和树种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尤其对引进的植物新品种,更应谨慎,万万不可人云亦云,贸然行事。在对待“地”的认识上,首先应考虑到大环境的影响,如地理纬度以及极端温度、湿度、无霜期、日照等,然后再对具体生境的其它生态因子加以考察。值得提出的是:作为一项原则,在草本植物的选择上则应适地适草;同理,该原则也适合正在兴起的高速公路绿化。 众所周知,在所有可供利用的果树资源中,每一种类都有其独特之处,有的抗干旱、耐瘠薄,有的抗寒性特别突出,有的非常耐盐碱,有的耐水湿,有的多种特性兼而有之 , ……要注意:生存是第一位的,无法生存何谈发展?为此,笔者曾提出一个“可适生”的新概念,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按照适地适树适景原则选配果树品种,说到底就是要设法抓住“关键因子”或称“限制因子”,并按其重要程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同时考虑到“造景”要求,加以综合考量,总能找到可适生的和理想的果树绿化树种。 3 充分利用乡土树种,酌情引进外来树种 所谓乡土树种,是指经过物竞天择后,长期历史适应本地生境条件保留和发展起来的树种。乡土树种的适生性就决定了它在城镇绿化中定能大显身手,应大力开发应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几年来,特别是北京申奥成功以来,国外树种尤其是彩色、常绿、阔叶树种炒得火爆,诸如北海道黄杨、美国红栌、常夏石竹、常春藤、 改良红枫、国王枫、美国蓝杉、红橡树、金链树、金边复叶槭等,加上草本植物,品种不下数百种,大体可归结为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观枝类、常绿类、蔓藤类以及其它乔、灌、草类等类别。许多带有倾向性的报道,不仅让热情如火的广大花农、苗农一时间有些茫然,就连某些行家里手也略感怦然心动。事实果真如此吗?就笔者所知,辽西某县一单位为了提升绿化品位,花高价购进美国红栌大苗用作行道树,虽呵护有加,但还是于翌春发现已全军覆没。为此,笔者特意查了一下该县的极端最低温度仅为- 29.9 ℃,不排除有冻死的可能,此外,恐怕还应考虑到空气湿度等的综合影响。再如北海道黄杨,媒体一再宣传可耐- 23.9 ℃低温(大树可耐- 35.0 ℃低温),实际上连北京地区都难能安全越冬,直到现在依然在炒,的确耐人寻味。其它绿化树种如此,果树绿化树种亦然,更应高度重视发展乡土果树。有鉴于此,我们强烈呼吁:充分利用乡土树种,酌情引进外来树种。 诚然,我们不主张封闭,不反对积极引进国外新品,因为这毕竟也是一种创新。但一定要讲究程序,要经过科学试验(种)后才能提炼结论,绝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盲目跟风,一哄而上,这一点无论对苗农抑或园林设计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不否认彩色树种是常开的“花朵”,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少花的北方,彩色树种倍受青睐是在情理之中的。如北京的香山红叶,秋天那种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的景象,还有园林绿化中“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点缀效果,都是非常美丽、壮观的。彩色树种确是丰富城市景观和看点不可多得的精品。然而彩色树种毕竟是起点缀或衬托作用的,作为大自然的颜色,绿色永远是园林绿化的主色调,园林色彩终应统一在绿色之中。因此,彩色树种的苗木需求量可能是有限的。根据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彩色树种,培育大规格苗木是必要的。但彩色、常绿树中的选择,必须以适生为前提,应充分注意到我国北方冬季寒冷漫长、春秋短促的典型气候特点,遵照自然规律,大力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树种,着力发展可适生的彩色、常绿树种,冬夏功能兼备,各得其所,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实际上,有些彩色树种完全有可能在当地自然群落的芽变个体中找到,这是很有意义的。
个人分类: 原创论文|51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园林绿化大树移栽保活关键技术
热度 1 zzllxx5168 2012-5-5 17:41
园林绿化大树移栽保活关键技术 张连翔 (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辽宁 朝阳, 122000 ) 摘 要 该文就大树移栽技术系统从栽前准备、栽中措施和栽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方法简明,技术适用,对 园林绿化大树移栽保活大有裨益。 关键词 大树移栽;关键技术;园林绿化 园林绿化中的大树,通常是指胸径在 20cm 左右的落叶乔木或树高大于 5m 的常绿树木,且要求带冠移栽。此外,在大树移栽工程实践中,尚有一种更广义的划分,亦即把胸径在 8 ~ 20cm 范围内的“大规格苗木”的移栽也纳入大树移栽之列。尽管社会上对园林绿化行业的大树移栽存在诸多非议甚至批评、抨击,尽管大树移栽的的确确存在着技术要求和移栽成本更高、成活率偏低、易造成资源浪费等公认的弊端,尽管某些权威专家一再呼吁不宜将大树移栽技术作为常规性技术加以提倡,以免产生“误导”、“歪导”、成风或走样,然而大树移栽似乎已经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一股不可阻挡之潮流。尤其是承办重大国际赛(展)事的城市,以及一些特别重要的景点和地段的改、扩建,为了达到环境相互协调、提高景观效果、体现生态文明之目的,移栽胸径 20cm 以上的大规格乔木已成为总体建设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为人们所理解和认可。显然,研究探讨园林绿化大树移栽保活技术,最大限度提高新植大树的成活率和移栽质量,避免因大树死亡造成资源和人财物力的浪费,乃新形势下广大园林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理论和应用上的双重意义自不待言。 1 移栽前的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树移栽系一项难度较大的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其难易程度常 因树种、年龄、季节、距离、地点等的不同而异。因此,移栽前必须进行精心策划并制定完整配套的移栽方案,确保大树移栽成功。 1.1 树种选择 根据园林绿化施工的要求和适地适树原则,选定树种及规格。所谓规格,系指胸径、树高、冠幅、树形、树相、树势、分枝点高度等。要注意,选树时切莫盲目求新追大,尽可能地选用生长健壮的乡土树种。要按照“生境相似性原理”,从光、水、气、热等小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海拔高度以及周边环境因子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比对,将生境差异控制在树种可适生的区间内。依照拟定的树种、品种和规格,通过多渠道联系、实地考察和成本分析,确定树种来源并落实到位。同时在选定的树木上用铅油在朝阳(南)方向的胸径处做好标记,顺序编号,一树一卡,挂牌登记,分类管理。 选树工作宜提前 2 ~ 3a 进行,最迟也应在移栽前的休眠期或恢复生长初期结束。 1.2 施工区域的树种规划及定植穴挖掘 根据绿化工程要求,事先确定好定植点,并绘制出详尽的树种规划图,准备好移栽时必备的工具及材料,诸如铁锹、支柱、肥料、地膜、水源及浇水设施、绑缚及包装材料等。 移栽前一周应将新栽地的定植穴挖好,定植穴直径要比移栽树土球的直径大 40 ~ 50cm ,深度超出土球高度 15cm 左右。掘穴时要将表土和中底部土分开放置(倘能将土摊开晾晒则更好),同时将土中的杂质(石砾、砖头、瓦块等)清理干净。 1.3 运输线路勘测及设备准备 按苗木运输需要,应提前考察运输线路,如路面宽度与质量、横空线路、桥梁及负荷、人流量等,制定出应对计划,准备好相关运输设备(汽车、吊车等)。起运前,还应做好准运证和检疫证的办理工作。 1.4 大树移栽技术及人员培训 大树移栽技术及相关人员培训亦系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制定好移栽技术规程和注意事项的同时,明确责任和分工,相互配合,协调联动,确保移栽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 1.5 对拟移栽大树做提前灌水处理 此项工作要在移栽前 3 ~ 4d 进行,本着浇足浇透的原则实施灌水,使根系能充分吸水。水浇透后,有利于挖掘成球,防止因土壤过干而散开。 2 移栽中的技术措施 2.1 移栽时期 大树移栽最好选择在树木休眠期进行,一般以春季萌动前和秋季落叶后为最佳时期。北方地区适宜移栽的时期当属春季。 现在,业内有句行话叫做“种树无时,只要树不知”,意思是说只要移栽时带有足够大的土球,操作规程正确,注意养护管理,移栽工作终年皆可进行。例如:城市改、扩建工程中的大树移栽,可在生长旺季(夏季)选择连阴天或降雨前后进行,但必须加大土球、加重修剪,并注意遮荫保湿;需带大土球移栽较难成活的树木时,可在冬季土壤封冻时带冻土移栽,但要避开严寒期并做好土面保护和防风防寒;南方地区尤其是冬季气温较高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移栽,有些较易成活的落叶树尚可裸根移栽。 但是,非季节移栽会因土球过大、养护困难等使施工费用大大增加。因此,合理选择移栽时期,对有效降低大树移栽成本很有裨益。 2.2 大树处理 大树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树种移栽成活的难易程度做断根处理、截冠处理和提前囤苗。 对于圃地中干径< 15cm 且移栽较易成活的大树,若是带土球正常季节移栽,可不必进行断根处理。而对于干径> 20cm 的大树,尤其是名优品种,移栽前的断根处理是十分必要的。亦即在移栽前 2 ~ 3a 的春季或秋季,以树干为中心,以胸径的 6 ~ 8 倍为直径画圆,先在圆形相对的两段东弧和西弧(或南弧和北弧)向外挖宽 30 ~ 40cm 、深 50 ~ 70cm (具体深度依树种根系的深浅而定)的环形沟,翌年按同样方法挖另两个方向的环形沟。注意:挖沟时遇有较粗的根,可用剪枝剪或手锯沿沟的内壁切断;但对粗度> 5cm 的大根要保留不切,以防大树倒伏,而是在沟的内壁处做环剥处理并喷涂生根剂促发新根。沟挖毕,回填肥土并分层夯实,然后浇透水。这样,第 3a 沟内长满须根,即可起挖大树了。应急时,第 1 次断根后数月即可移栽。 修剪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为了保持树木地下、地上两部分的水分代谢平衡。修剪强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树冠愈大、根部愈裸、伤根愈多、生根愈难、季节愈反,愈应加大修剪强度,尽可能减小树冠的蒸腾面积。对于落叶乔木一般剪掉全冠的 1/3 ~ 1/2 ,而对生长较快、树冠恢复容易的槐、枫、榆、柳等可去冠重剪;对常绿乔木应尽量保持树冠完整,只对一些枯死枝、过密枝和干裙枝做适当修剪。无论重剪抑或轻剪、缩剪,皆应考虑到树形的框架以及保留枝的错落有致。剪口可用塑料薄膜、凡士林、石蜡或植物专用伤口涂补剂包封。对于裸根移栽的大树,还应对根部做必要的整理,重点剪除断根、烂根、枯根,短截无细根的主根。 实践中,由于施工成本和工期的限制,很难做到提前 2 ~ 3a 进行断根促根及冠部处理,比较常用和被认为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提前囤苗。囤苗最适季节为早春树木萌发新芽前,具体方法为:按干径的 6 ~ 8 倍起土球并用无纺布和尼龙绳打包或起木箱苗,做适当修剪后原地假植或异地集中假植。原地假植时,保留大树向下生长的根系,待正式移栽时再切断,以提高囤苗的成功率。异地集中囤苗时,应在掘树前标记好树干的南北方向并严格按原方向栽植,以防可能出现的夏季日灼(原阴面树皮)和冬季冻伤(原阳面干皮),提高囤苗成活率。 2.3 挖树和包装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人工挖掘软材包装移栽法,适用于挖掘圆形土球和胸径为 10 ~ 15cm 的常绿乔木,用蒲包、草片或塑编材料加草绳包装(树干用浸湿的草绳缠绕至分枝点)。此外还有木箱包装移栽法,适用于挖掘方形土台和胸径为 15 ~ 25cm 的常绿乔木。北方寒冷地区可采用冻土移栽法。落叶乔木一般采用休眠期树冠重剪、尽量保留较大较多根系的裸根移栽法,挖掘包装相对容易。但秋季移栽的树要待翌春再行修剪,以防回缩的枝条因冬季失水枯死而无替代枝。大树移栽时,一定要尽可能加大土球,一般可按树木胸径的 6 ~ 8 倍挖掘圆形土球或方形土台进行包装,以尽可能多地保留根系。起树前要把干基周围 2 ~ 3m 以内的碎石、瓦砾、灌木丛等清除干净,对大树还应准备 3 根支柱进行支撑,以防倒伏后造成工伤事故和损坏树木。 2.4 吊装和运输 大树吊运是大树移栽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树木成活、施工质量及树形的完美等。一般的大树移栽都采用吊车装卸、汽车运输的办法。但对于距离较近、数量不大的树木,可用吊车直接吊移,对距离不远的特大树木,则多采用轨道平移法。树木装进汽车时,要使树冠朝向汽车尾部,根部靠近驾驶室。树干包上柔软材料放在木架上,用软绳扎紧,树冠也要用软绳适当缠拢。土球下垫木板,然后用木板将土球夹住或用绳子将土球缚紧在车厢两侧。一般一辆汽车只运载 1 株树,有必要装多株时要设法减少株间相互影响。装、运、卸都要保证不损伤树干、树冠及根部土球。长途运输或非适宜季节移栽,还应注意喷水、遮荫、防风、防震等,遇大雨防止土球淋散。 2.5 大树定植 大树移栽前要对穴土做灭菌杀虫处理,亦即用 50% 百威颗粒按 0.1% 比例拌土杀虫、用 50% 托布津或 50% 多菌灵粉剂按相同比例拌土杀菌。条件允许时,还应事先配制些营养土备用,具体方法为:按重量比取木屑 50% 、草木灰 30% 、熟土 20% ,充分混匀后放置 2 ~ 3d ,促其高温发酵,还可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化学肥料。正式移栽时,先在穴底铺一层营养土,紧接着拆除土球上的包扎物,借助吊车把大树缓缓移入穴中,扶正时注意方向问题。填土时要分层回填、踏实(土球四周和地表也要加铺营养土),当回填土至土球高度的 2/3 时,浇第 1 次水,使回填土充分吸水,待水渗毕后再添满土(注意此时不要再踏实),最后在外围修一道围堰,浇第 2 次水,浇足浇透。浇完水后要注意观察树干周围泥土是否下沉或开裂,有则及时加土填平。 裸根移栽大树时,要蘸泥浆或“坐水”栽植,泥浆应用 GGR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木醋 948 液肥调制而成。具体方法为:用 ABT3 号或 GGR6 号 1 包( 1g )、木醋 948 液肥 1 瓶、过磷酸钙 1.5kg 、黄泥 12.5kg 、加水 50kg 搅拌,待粘度适中时,将树根浸入其中 0.5 ~ 1.0h ,或随蘸随栽。 3 移栽后的养护管理 大树移栽后,一定要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俗话说得好:“三分种,七分管”,道理盖 出于此。从各地提供的大树死亡的主要原因来看,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后期管理不当,尤以第 1 年最为关键。因此,应把大树移栽后的精心养护看成是确保移栽成活和林木健壮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切不可小视。 3.1 设立支撑 定植完毕后必须及时进行树体固定,亦即设立支柱支撑,以防地面土层湿软大树遭风袭导致歪斜、倾倒,同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一般采用三柱支架三角形支撑固定法,确保大树稳固。支架与树皮交接处可用旧鞋底或草包等作为隔垫,以免磨伤树皮。通常在 1a 后大树根系恢复良好时撤除支架。 3.2 浇水及控水 大树移栽后应立即浇 1 次透水,以保证树根与土壤密接,促进根系发育。一般春季栽植后,应视土壤墒情每隔 5 ~ 7d 浇一次水,连续浇 3 ~ 5 次水;生长季节移栽的大树则应缩短间隔时间、增加浇水次数;如遇特别干旱天气,进一步增加浇水频次。 浇水要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水绝不是越多越好!恰恰相反,如浇水量过大,反而因土壤的透气性差、土温低和有碍根系呼吸等缘故影响生根,严重时还会出现沤根、烂根现象。与此同时,为了有效促发新根,可结合浇水加 200ppm 的 NAA 或 ABT 生根粉。 3.3 地面覆盖 地面覆盖主要是减缓地表蒸发,防止土壤板结,以利通风透气。通常采用麦秸、稻草、锯末等覆盖树盘,但最好的办法是采用“生草覆盖”,亦即在移栽地种植豆科牧草类植物,在覆盖地面的同时,既改良了土壤,还可抑制杂草,一举多得。 3.4 树体保湿 主要方法包括:① 包裹树干。为了保持树干湿度,减少树皮水分蒸发,可用浸湿的草绳从树干基部缠绕至顶部,再用调制好的泥浆涂糊草绳,以后时常向树干喷水,使草绳始终处于湿润状态。② 架设荫棚。 4 月中旬,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树体的蒸发量逐渐增加,此时,应在树体的 3 个方向(留出西北方,便于进行光合作用)和顶部架设荫棚,荫棚的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 50cm 左右的距离,既避免了阳光直射和树皮灼伤,又保持了棚内的空气流动以及水分、养分的供需平衡。为不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荫棚可采用 70% 的遮荫网。 10 月份以后,天气逐渐转凉,可适时拆除荫棚。实践证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搭荫棚是生长季节移栽大树最有效的树体保湿和保活措施。③ 树冠喷水。移栽后如遇晴天,可用高压喷雾器对树体实施喷水,每天喷水 2 ~ 3 次, 1 周后,每天喷水 1 次,连喷 15d 即可。对名优和特大树木,可每天早晚向树木喷水 1 次,以增湿降温。为防止树体喷水时造成移植穴土壤含水量过高,应在树盘上覆盖塑料薄膜。④ 喷抑制剂。北京市园林科研所及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均生产可用于园林植物移植的蒸腾抑制剂,市面上也有其他厂家的同类产品出售。此外,农业上常用的抗旱剂(如“旱地龙”等)也具有抑制植物蒸腾的功用。 3.5 输液促活 对栽后的大树采用树体内部给水的输液方法,可解决移栽大树的水分供需矛盾,促其成活。具体方法为:在植株基部用木工钻由上向下成 45 °角钻输液孔 3 ~ 5 个,深至髓心。输液孔的数量多寡和孔径大小应与树干粗细及输液器插头相匹配,输液孔水平分布均匀,垂直分布交错。输用液体配制应以水为主,同时加入微量植物激素和矿质元素,每升水溶入 ABT6 号生根粉 0.1g 和磷酸二氢钾 0.5g 。另外, 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生产的树干注入型活力素也可用作输液剂。输入的液体既可使植株恢复活力,又可激发树体内原生质的活力,从而促进生根萌芽,提高移栽成活率。将装有液体的瓶子悬挂在高处,并将树干注射器针头插入输液孔,拉直输液管,打开输液开关,液体即可输入树体。待液体输完后,拔出针头,用棉花团塞住输液孔(再次输液时夹出棉塞即可)。输液次数及间隔时间视天气情况(干旱程度,气温高低)和植株需水情况确定,一般地, 4 月份移栽后开始输液, 9 月份植株完全脱离危险后结束输液,并用波尔多液涂封孔口。注意:有冰冻的天气不宜输液,以免冻坏植株。 3.6 施肥打药 移栽后的大树萌发新叶后,可结合浇水施入氮肥(最好是氮磷钾复合肥),浓度一般为 0.2% ~ 0.5% ,如施尿素每株用量为 0.1 ~ 0.25kg ,当年施肥 1 ~ 2 次, 9 月初停止施肥。关于叶面施肥,是将 1kg 尿素溶入 200kg 水中,喷施时间要选择在晴天或阴天的 7 ~ 9 时和 17 ~ 19 时进行,此时段的树叶活力强,吸收能力好。 栽后的大树因起苗、修剪造成各种伤口,加之新萌的树叶幼嫩,树体抵抗力弱,故较易感染病虫害,若不注意防范,很可能置树木于死地。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敌杀死等农药混和喷施,在 4 月、 7 月、 9 月 3 个阶段,每周喷药 1 次,基本能达到防治目的。例如,春季移栽大桧柏时,一定要在栽后喷药防治双条杉天牛及柏肤小蠹等。 3.7 调整树形 移栽的大树成活后,会萌出大量枝条,此时要根据树种特性及树形要求及时抹除树干及主枝上一些不必要的萌芽。经过缩剪处理的大树,可从不同的角度保留 3 ~ 5 个粗壮主枝,然后再在每一主枝上保留 3 ~ 5 个侧枝,以便形成丰满的树冠,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 3.8 防寒抗冻 ① 北方的林木特别是带冻土移栽的树木,必须注意根系保护,移栽后要用泥炭土、腐 殖土或树叶、秸秆、地膜等对定植穴树盘进行土面保温,早春土壤解冻时,再及时把保温材料撤除,以利于土壤解冻、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② 正常季节移栽的树木,要在封冻前浇足浇透封冻水,并及时进行干基培土(培土高度 30 ~ 50cm )。③ 9 ~ 10 月份进行干基涂白,涂白高度 1.0 ~ 1.2m 。涂白剂配方为:新鲜生石灰 5kg+ 盐 2.5kg+ 硫磺粉 0.75kg+ 油 100mg+ 水 20kg 。④ 立冬前用草绳将树干及大枝缠绕包裹保暖,既保湿又保温。⑤ 对新植的雪松等抗寒性较差的大树,移栽当年冬季必须搭防风障进行防寒保护。新植大树的防寒抗冻措施不容忽视,尤其是南树北移的树种,更应格外注意,以防前功尽弃。⑥ 遇有冰雪天气,要及时扫除穴内积雪,特别寒冷时,还可采用覆盖草木灰等办法避寒。 总之,只要施工单位严格遵循“选好,挖好,运好,栽好,管好”的原则,抢时间、抓进度,同时做到队伍专业,责任到人,奖罚分明,技术规范,大树移栽保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个人分类: 原创论文|636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世博园林绿化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热度 2 gardening 2012-4-1 07:50
3 月 30 日 ,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上海园林(集团)公司 、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联合完成的《 中国 2010 上海世博园绿地规划与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项目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 “ 2011 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 该项目依托中国 2010 上海世博园绿地工程开展,面对所选 园区生境破碎、超容会展、超短工期、后续利用和超高要求 五大难题,在 绿地生态网络构建、老工业棕地的绿化土壤再造与保护、绿地快速成景 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 首次将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生态技术布局与绿地后续利用等融入城市棕地生态恢复,形成了城市多功能区绿地生态网络及其构建方法。 应用节点选择和网络优化的绿地基本生态网络构建和优化方法,使世博绿地的廊道生态连接度达 0.83 ;在大型区域开展不同立地条件下生态技术分类、筛选和布局,形成绿地生态技术系统布局;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在博览会前后采用双指标控制,实现了世博绿地的功能转换和后续利用。 有效解决了城区大型河道防洪与生态景观冲突的难题 。通过 “ 梯级 ” 和 “ 双滩 ” 生态驳岸消纳了黄埔江高 6.7m 的千年防汛墙,园区沿江自然化率提高至 56.5% ,恢复滨水植物种类 36 种,并对黄埔江畔 3.7 公顷 典型原生湿地的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进行保育和恢复。 应用建筑废弃物绿地芯表土填筑技术等方式消纳老城区建筑废弃物 192.5 万吨,实现世博园区废弃物 “ 零输出 ” ;利用超级积累植物、有机废弃物、生物菌肥和绿化介质等技术方法,分类实施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达到了绿地土壤要求。 创新集成了城市绿地快速成景技术 ,城市绿地成景由一般 2 - 3 年缩减至当年。针对上海特殊立地条件筛选了世博绿地适生植物达 1136 种;利用大规格成品乔木的断层容器化育苗和地下支撑特殊移栽技术,全冠乔木种植率达到了 92% ,不仅提高了绿化树种的存活率和稳定性,还节约了树下空间 8 公顷 。 该项目获得专利 5 项,发表学术论文 78 篇(其中 SCI 收录 4 篇),市级工法 13 项,出版著作 7 部,相关成果被《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GB - T50563 - 2010 )采纳,获得 IFLA 杰出奖、 ASLA 杰出奖、国际屋顶绿化和建筑学会金奖各 1 项,上海市建筑学会奖 3 项,成果在世博绿地项目应用成功后,节约土地 18 公顷 ,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7180 万元。相关技术成果已应用于台北、西安、重庆等国内大型会展绿地工程。
个人分类: 园林绿化|387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利用园林绿化废弃物优化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热度 1 gardening 2012-1-18 09:56
城市绿化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矛盾, 植物生理产物— 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置就是其中之一。由于长期将园林绿化废弃物 视为垃圾,不仅增加了城市环境管理的压力,更使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缺失,影响绿地自我调控和发展能力,降低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和作用。 园林绿化废弃物对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土壤肥力、污染物吸附、粉尘控制和野生动物栖息等功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共识。 从生态资源角度出发 ,研究和推广绿地废弃物资源化,优化绿地生态系统结构,这是更好发挥绿化废弃物生态功能的根本目标和途径,也是城市绿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方面。 原地利用 :枯枝落叶的形成和分解过程基本处于动态平衡,可在自然循环过程中,形成自我维持和自肥的生态机制。因此,城市绿地可保持枯枝落叶的自然形态,利用自然过程分解利用。同时,枯枝落叶也是营造绿地野趣和季相景观的重要方面,更是许多小型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原地利用途径可以应用于环城绿带、郊野公园、郊区森林等大型绿地。 粉碎覆盖 :树干和树枝分解较慢,尤其是行道树修剪物,将切割粉碎后的木片和木屑覆盖在绿地土壤表面,通过分解过程,促进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可明显改善绿地土壤质量,钝化重金属污染,并对降低大气悬浮物(包括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 PM2.5 )具有积极效果。粉碎覆盖途径可广泛应用于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和道路绿带等。 堆肥利用 :利用堆肥技术是推进园林绿化废弃物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除了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外,还应进一步筛选转化效率高而专一的菌株、研制适宜的堆肥温度、湿度、 pH 值条件和 C / N 值等综合参数、降低堆肥过程的臭味等次生污染,提高堆肥效率。不过,由于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后的产品养分不均衡,影响了堆肥产品的推广。能否结合 餐厨垃圾、污泥等资源化利用,拓展堆肥原料资源,增加产品肥力,还有待深入研究。 2011 年 12 月 1 日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行业产品标准《绿化种植土壤》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园林绿化种植土壤进入标准化阶段。正如负责该标准起草的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方海兰博士指出的: “ 发达国家的园林废弃物等有机废弃物利用率高的重要原因是对绿化种植土壤的要求高。提高绿化土壤的质量是重要抓手,可从源头和根本上促进行业良性循环。土壤改良不能仅靠泥炭土、草炭土等自然资源,减少对原产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为绿化植物废弃物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 本期专题“ 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 ”,我们邀请北京、广州、重庆、沈阳和上海等地的专家,全面分析和探讨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产业化途径、实施难点以及政策法规等,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促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刊于2012年第二期《园林》:卷首语, 本期专题: 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
个人分类: 园林绿化|397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