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沟通能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林兰医师中波101.10千赫健康播报奥络通ω-6修养护血管罗生门事件
ericmapes 2017-1-30 00:19
林兰医师中波101.10千赫健康播报奥络通ω-6修养护血管罗生门事件 林兰医师操一口亲和力极强的稍带东北味标准普通话,其主播答疑、对话沟通能力强,医药专业水准高。但智者千虑,必有其失。 作为终生研究血管类疾病的糖尿病专家,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北京医学会血管分会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目标指向就可能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林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科院研制成功神药奥络通ω-6(γ-亚麻酸),多在北京工作,更加把目标指向广安门医院林兰主任医师。 在回答患者提问师亲口说与中科院院士韩启德、王永言、陈可冀和李连达四院士合作研制神药奥络通ω-6(γ-亚麻酸),而这4院士都在北京工作,也就基本将目标指向广按门医院林兰主任医师。 在我首2017年1月25日发文揭露及李连达院士当日“郑重声明”(我27日才注意到)后,林兰健康播报主持人(年轻男士)特别说明,由于 奥络通ω-6珍贵珍稀货源紧张,每个地区每天只有最先10人,才有资格抢购3盒内 奥络通ω-6,赶快拨打订购热线4006828785,能否得到就看各位的缘分了。 我再发2博文揭露,李连达院士再回应发“ 关于四院士合作研制γ-亚麻酸(奥洛通)的说明”,林兰医师中波101.10千赫健康播报奥络通ω-6修养护血管似乎不受影响,实际似乎更专业可靠,让人信服难以怀疑! 信息量之大,我实在不能逐个码字报道,但昨晚及现在说1986年出国深造带回ω-6成立专家组联合中科院措辞变化。 特别是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显然不是广安门医院林兰主任医师,因为后者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7年1月29日“ 林兰热线值班杨老师回电说不清林兰教授工作岗位说错本科毕业院校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43885do=blogid=1030423 ),“杨老师”说林兰毕业于 中国中医药大学在 北京中科院在林兰工作室工作,我网上查询只有广安门医院林兰主任医师可能,但却不是?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2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杨凤:29岁中医师的号为啥挂不上
热度 1 fqng1008 2015-7-21 17:15
山东省 济南市中心医院 中医科 1986年 出生的 中医师 陈健的号难挂,该院院长马效恩注意到这一情况后,从今年2月起,给予住院医师陈健非常规待遇——全预约挂号,每天限号60人。这是该院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才享有的待遇。该院中医科主任张锡凤还选派了一名护士给陈健当助手。 有句俗话说“中医人到60岁才成才”,年轻的陈健为何会这么受欢迎呢?近日,记者到济南市中心医院进行了采访。 ■患者投诉挂号难 7月14日,中医科分诊护士走进陈健的诊室,告诉他:“又有患者打‘12345’政府热线投诉挂不上你的号。怎么办呢?”“我去和患者沟通一下吧。”陈健放下手头的工作,走到分诊台,接起电话。 济南市中心医院的预约挂号工作是由客服部负责的。该院客服部主任孟利平介绍,陈健每天有60个预约号,10分钟就能全部约完。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患者可预约所有专家一周的号,自7月8日起,该院单独将陈健的预约时间由一周改为两周,以尽量避免现场预约患者约不上。即使延长了一周,陈健的号依然很快就约满了,加上临时加的号,陈健每天看的患者有80位左右。 济南市中心医院上班时间是8时,下班时间是17时30分。记者观察到,7月9日,陈健在诊室一直忙到18时40分。7月14日,他7时10分就到诊室出诊了。这些患者多是反复几周挂不上号的复诊患者或外地患者。 ■“他能抓住我妈的心理” 一位胃癌患者的女儿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帮母亲预约陈健的号,但几次没约上,工作人员建议她挂其他中医医生的号,这位女士却说:“老中医是很有经验,陈医生虽然年轻,但他能抓住我妈的心理,吃了他开的药,我妈就感觉舒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患者认为陈健的可贵之处主要有3点:一是语言沟通很好,说得清楚;二是为人实诚,能治就说能治,治不了会告诉患者,建议患者找别的医生;三是药比较便宜,处方不大,还很管用。 记者注意到,陈健与多数患者交流的时间都超过了10分钟。“您是大便黏腻吧?”“您是个急脾气吧?”诊间,他不断与患者交流,说到中医术语,还会打比方:“您这个病,好比一扇门,门轴坏了,您换个1万元的门也不管用呀。我现在给您调一下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患者问陈健,家里有患同样疾病的人,能不能把家属的药一起开出来。陈健给患者打比方说, 中医辨证论治 好比量体裁衣,裁缝不量尺码,做出的衣服怎么能合适呢? 遇到怕喝汤药的患者,陈健会告诉他,煎药时放1片生姜、3个大枣,把枣掰开,这样药就不那么难喝了。 ■开小方已成习惯 “你的处方怎么就这么几味药?”患者惊讶地问。 “我开的方就是小。”陈健轻轻地说。记者注意到,只有在面对耳背患者时,他才会提高音量。 该院中医科副主任阎鑫将陈健的诊疗特点归纳为两点:一是所开处方多数为古代流传至今的经典方,或加或减,灵活自如;二是方中通常10味药左右,单味药大多在3克~9克。“一服药,基本上不会超过100克。” 陈健认为,并不是说方小一定就好,方大一定就不好,管用才最好。当然,小方的潜在好处就是省钱。 开小方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陈健告诉记者,自己来自山东省泰安市的农村。大学二年级时,一些亲戚朋友生病了找他看,逼着他推荐小方,追求疗效。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开小方的习惯。 张锡凤评价陈健的小处方是四两拨千斤。她认为,陈健的处方非常简洁,思路非常清晰,用药巧妙。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好的悟性并准确找到生病的原因。 现在陈健对跟他学习的医学生提的要求就是,多读中医典籍,勤读西医指南。 陈健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 七年制 本硕连读专业毕业生,研究生阶段师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院长杨传华教授。2012年年底,陈健被张锡凤“挖”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张锡凤介绍,陈健到该院时,初出茅庐,没有患者找他看病。张锡凤向自己的老病号推荐陈健,由于疗效很好,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张锡凤表示,陈健这么年轻就如此受欢迎,归功于他爱读书,而且悟性好、临证多,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145 次阅读|3 个评论
近期的一些感悟
热度 1 zhmgb 2014-6-10 18:17
除去外界的影响,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 1、健康的身体,有一番作为的人身体都很棒; 2、修养或者修行,修行如果不够,给你个高级职位你也HOLD不住,修养不够,日常生活也会出现 各种问题; 3、经验,就现实工作来说,有足够的经验比什么都重要; 4、沟通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前三者相比,我觉得只能排最后了。 暂时想到这些,纪录下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8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自己写作
xuxiujiang 2012-5-4 13:03
写作是思想的记录。写作是思想完善的过程。写作把五行的思想变成有形的文字,写作把一个个跳动的思想火花变成了明亮的精神火炬;写作把散乱的灵感珍珠串成了智慧的项链;写作把稍纵即逝的感受变成了永久的记忆。 写作对自己有益。写作是思想的积累,写作是深入思考的前提。写作丰富自己思想的有效手段。写作使思路更加清晰,写作使思维更有条理。 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写作把别人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思想。 养成好的习惯,为自己写作。
2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处女作:审者角度谈论文写作
热度 4 zhaodl 2011-9-15 10:50
处女作:审者角度谈论文写作
今天早上刚刚拿回来样书,内容不敢说好或者管用,但是我的一些思考,至少美编设计的封面我还比较满意,简单、素雅,适合我的口味。现在发出来,与大家分享。 本书尽管是为作者而写,作为科研论文写作教材的辅助读物,适合于具有一定写作基础或投稿经历的读者,正如网友所讲:解决了编者与作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对于普通期刊编辑进一步认识出版本质、增强与作者的沟通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少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感悟学术期刊出版。写作本书不为考核更不为职称,正如引言所讲“为不求人”,至少我是真心为读者而写的。如有价值请向你的朋友推荐。 据说已经发往全国个大书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发行部联系方式。 地址:710049 西安市兴庆南路10号 校 内:校北门口发行部书店 订购热线:02982665248,82665249 读者信箱:jdlgy@yahoo.cn 网购地址:京东书城( http://book.360buy.com/ ),当当书店( http://book.dangdang.com )等(估计9月底上架)。
个人分类: 社会生活|3616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从中国科学院走向成就——求索讲坛第四讲
DynamoChina 2011-6-26 21:03
从中国科学院走向成就——求索讲坛第四讲 2007年3月14日下午2时,求索讲坛于中科大厦三楼报告厅迎来了第四讲——“从中国科学院走向成就”。生科院研究生会特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中国科学院里的起始和发展,成长与成就,并就中科院学生的生活、心理、就业等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发表了深刻的看法。研究生部的吕幼翔老师和王蔷老师一同参加了此次讲座。 马教授从中科院的体制谈起,介绍了中科院从产生到现在所经历的许多改革和变化,剖析了现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矛盾,并就未来的发展和成功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之后,马教授就当下同学们最为关注的成功、就业等问题,分享了个人积累多年的经验与体会。他鼓励大家以投入的态度对待事业,培养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妥善处理好科学与失败的关系。马教授强调:成功意味着奉献,对于我们科学院的同学们来说,只要积累丰富的技术知识,保持坚定的社会责任感,持续不断的努力,一定能成为比人才更加成功的“人材”。马教授的讲座幽默中不乏深刻,诙谐中更有思考,讲座自始至终同学们都听的非常投入,讲座的最后还与马教授进行了极为热烈融洽的讨论。更值得感动的是,马教授此次在阴雨天气专门乘坐飞机前来演讲,讲座结束后又马上赶回去参加其他重要会议,他对于生科院 同学的关怀和给予求索讲坛的重视,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 “求索”之名来源于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我们坚信只有注入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怀才能成就一流的科学大师。我们的求索讲坛就是以“求内心和谐、索人生真谛”为宗旨,以“拥有哲学的头脑、科学的眼光以及人文关怀的心灵”为目标。每一期讲坛将真诚邀请哲学社会科学界知名学者、高新科技产业界成功人士、当代文学艺术界一流大师,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希望能帮助大家缓解考试造成的压力,忘掉实验带来的烦恼,让我们的内心多一份宁静,人生多一份从容。 求索讲坛项目组成员: 外联组:韩思飞(药物所,任组长)、张堤(营养所)、李婷(药物所)、孙靓(研发所)、王奎峰(药物所)、武元峰(药物所) 事务组: 曹刘丽(研发所,任组长)、孙晓潇(药物所)、查业(研发所)、谢鹏(健康所)、薛博亮(研发所) 宣传组: 黄超峰(研发所,任组长)、李胜(生化细胞所)、刘金凤(药物所)、李中山(计算生物所)、葛东亚(研发所)、汪超峰(计算生物所) 项目组负责人:严中华(研发所) 照片1. 马院长做精彩演讲 照片2. 现场热烈场面 照片3. 合影
2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好学术报告的几个要点
热度 11 kejidaobao 2011-6-13 13:39
文/马 臻 做报告是科学工作者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毕业答辩、应聘教职、参加学术会议、讲学,要做报告。去工商界工作,也要很强的表达、沟通能力。Timothy J. Koegel在《The Exceptional Presenter》一书中写道:“你的报告能力将影响你的收入和职业轨道。它会影响你的个人关系和你领导、劝说别人的能力。它会影响你得到什么工作、建立什么名声。”Michael Alley在《The Craft of Scientific Presentations》一书中写道:“能够做好报告不但对交流工作重要,而且对交流一个人在这个工作中的贡献也重要。听众常常把工作归功于做报告的人,哪怕那个报告者代表一个团队。”该书举例:朱经武和吴茂昆及其学生发现了新型高温超导体,在新闻发布会上,朱经武善于言辞。虽然他很清楚地把功劳给了合作者,但是很多报纸上只出现朱经武的名字。本文总结一些根据自身体验和看书学会的做学术报告的奥妙。 1) 很多人做学术报告都按照一篇科研论文的骨架进行,如同读论文。但J.W. Niemantsverdriet教授的网络资料“How to give successful oral and poster presentations”中指出,报告不等于科研论文。好的报告听起来如介绍自己系列工作的小综述。在催化界,有个刊物叫Topics in Catalysis,里面有些介绍自己工作的小综述颇似报告的风格。这些小综述没有实验部分,并用通俗的语言把同一个科研课题的几篇论文串起来,说出了逻辑线索和主要结论。 2) 好的报告不能单方面地“通知”听众“我要说什么”,而应该达到“说服”听众甚至“激发”听众的效果。事先了解、分析:听众是大学生、研究生还是专家?他们对本课题的了解程度如何?为什么听众要听我的报告?我的报告能解决听众的什么问题?听了我的报告,听众是否会有启发而开展后续工作?怎么建立和听众的联系?报告者得“剪裁”自己的报告,并把和听众的“联系”点出来,比如在报告结尾展望:后续工作可以如何开展,可以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尝试。 3) 报告要有中心思想和“藏宝图”或者说“地图”。要想:这场报告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要突出哪几个要点?希望听众离开会场后,记住哪几个要点?留下什么印象?在具体的报告中,可以有一张“地图”。在引出主题时,亮出这张“地图”,比如说“地图”上有4个箭头,然后对听众说本报告要讲4条路线(4个方法、4个点子),然后每讲一条路线,还是出现这张图,只不过把要讲的箭头用红笔加粗。 4) 《The Exceptional Presenter》一书指出:“大多数人在听到你信息的数分钟内,会忘了95%你说过的话。如果你要使你的信息被听到并被记住,那么让信息简短,让信息集中,让信息相关。”初学者往往害怕听众说其工作量少,而把所有的数据都罗列出来,这是大忌。做报告要围绕中心: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为了研究这个课题,采取了什么手段?得到什么结果?有什么重要贡献和意义?下一步可以怎么做?确保“基本盘”,达到的效果才好。 5) 一开始就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好的电视广告只有数十秒,却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同理,如果一开始未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就会影响听众完整、有效吸收报告的内容。吸引注意力的方法有几种,如讲故事、引用格言、从最近的时事引出、提出惊人言论、列出报纸的统计数据、向观众发问、说出和听众的联系等。 6) 在报告途中继续吊起听众的注意力。“How to give successful oral and poster presentations”一文指出,如果你讲一篇论文,听众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弱,到最后结论部分才增强。要吸引听众,就得不断地在途中加料,即把报告分为几个部分(几个例子、几条路线)。这样,每一部分的开头,听众会有新鲜感。 7) 注意避免一些常见问题。例如,有的人眼睛看着屏幕,背对着听众。有的人眼睛看着天花板,和听众没有视线接触。有的PPT背景是深色的,上面堆满浅色的文字或表,看起来很吃力。有的人把实验数据倾倒给听众,没有逻辑线索和重点。有的PPT每页就一句话,如喊口号。有的人严重超时,致使听众有的起身离去,有的不停看手表。还有的报告夹杂了没有意义的口头禅:“We actually…”、“I mean, …”、“You know…”、“…, OK?”、“…, right?”。 8) 带着激情去做报告。为什么有些报告内容是好的,效果却不好?因为做报告者缺乏激情。那么为什么要展现激情?这是因为,如果你自己不爱你自己的科学,又怎能让下面的听众爱你的科学呢?而且,当你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观众就默认你有重要的、有趣的东西介绍给大家,而如果你表现出你讲的东西不重要、没有趣,那么听众就会质疑你的分量。 9) 回答问题注意礼仪和策略。注意倾听和理解问题,等听众问完了才回答。注意简短、点到为止。遇到棘手的问题,先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你问……,是这个问题吗?”这时提问者会说:“是的。”很多书上说,当听众说“是”的时候,他的敌意就消除了,他感到你重视他的问题。当遇到不礼貌的问题时,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包装这些问题。当回答可能很长或者无法当场回答时,可以建议散场后个别交流。 10) 做好报告,离不开好好准备:不是让你把报告背下来,而是收集材料、制作PPT、试讲、吸取同事的意见、准备好回答的问题等。我有切身体会:当自己试着在家里或者在演讲厅里讲过几遍后,自信心增强了,现场的表现就自然、流畅得多了。让同事作为“模拟观众”进行“模拟提问”,作为“模拟评委”进行“炮轰”,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正式的报告更能经得起检验。当你怯场明显时,练好报告的开头,因为在报告的开头几分钟更容易紧张,一旦适应了现场气氛,便能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 (责任编辑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9791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不得不说:请关注独生子女的骄娇心
热度 1 duke01361 2011-6-10 07:28
请在乎独生子女那颗骄娇的心 计划生育是有意义的,但严格的独生子女制度并不一定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人口素质,主要是心理素质。 60年代及稍前的父母的独生子女现在已经长大,很多进了大学,成了大学生。最近几年,近距离接触了好多好多这样的中国的大学生。感觉非常有必要提醒这些孩子的父母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十分明显的-骄娇心。 “骄娇”心是人格不成熟的表现。 克服骄娇心,需要家长不要...,需要小学和中学教育要.... 建议:训练其心理承受力,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建立人际沟通能力 增加家务劳动,提高动手能力 增加劳动实践课,增进对社会生产的了解 少要稳重!老要狂!
274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科学网“八卦”多?终获科学答案
热度 1 xupeiyang 2011-5-23 21:40
原来如此,科学网也“八卦”多,原来真的老想不通这个问题。 研究证实人人都爱“八卦”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52310282887617048.shtm 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越是小道消息,好像越受大家欢迎:从超女到快男,从本·拉登到陈水扁,从公司绯闻到科技产品。闲聊“八卦”总是能很快获得周围人们的注意,快速地拉近人际距离。过去人们总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人爱“八卦”的原因,认为闲聊“八卦”是释放压力,显示个人人缘和沟通能力的一种心理需要,并能促进同一“圈子”中人的亲近和友好,形成某种“心理契约”,促使大家成为朋友。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442 次阅读|2 个评论
是什么原因导致基础数据采集不给力?
热度 4 zlhua 2011-4-29 13:56
通过调研发现,某公司门店发展的瓶颈在物流,物流的瓶颈在仓储,仓储的瓶颈在管理,管理的瓶颈在信息,信息的瓶颈在基础数据采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基础数据采集不给力? 第一 不知道采集什么数据? 第二 不知道为什么要采集这些数据? 第三 不知道该怎么采集这些数据? 是管理沟通出了问题?毋庸置疑,沟通能力是任何时代任何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良好的沟通不仅是思想和行动的向导,还是一个产生利润和实现价值的过程。那到底该如何沟通? 第一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问题? 第二 人和机器之间的沟通问题? 第三 机器和机器之间的沟通问题?
个人分类: 随便想想|2487 次阅读|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