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用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简议藏水入江以后的用水规划
fanxiaoyingz 2020-5-8 20:39
简议藏水入江以后的用水规划 由刘立远提出并且经过多个专家反复核查的藏青隧洞输水工程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这个隧洞的引水起点在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汇合口附近,出水点在柴达木盆地中部的格尔木附近,隧洞全长 700 公里,具有路程短、水量足、全程自流、水质好、不封冻的特点,而且在用水上可以储水,可以全程自流引水到塔里木盆地和河西走廊,优势明显。根据测算,这条引水线路大约可以引水 500 亿立方,尽管它可以汇聚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帕龙藏布江以及通天河的水,但是引水量的上限可能就是 500 亿立方。现在的问题是 500 亿立方的水看似很多,但是要满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的需求依然显得比较少。所以用水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反复权衡,我认为可以用这 500 亿立方的水全力打造“一带一路经济交通大通道”,开辟从兰州到喀什的“交通绿洲”。以后从兰州到喀什总长 2400 公里的一路人烟。从喀什到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再从这些国家到世界各地就非常方便。具体的用水设想如下: 第一, 使用 50 亿立方水打造柴达木盆地绿洲。柴达木盆地总面积 25 万平方公里,面积很大,将来发展的潜力也很大。其实柴达木盆地处在进入西藏和进入新疆的交通要道上,从方位上看它处在兰州市和西宁市的正西方(偏北),全长 550 公里,也就是说东方发达地区的人要去塔里木盆地走柴达木盆地是最近的路程,基本上可以缩短 200 多公里。所以很显然,柴达木盆地将来繁荣以后,可以成为一个交通大动脉,从柴达木盆地进入西藏也是必由之路,目前已经有青藏铁路、青藏公路( G109 )和 G315 通过柴达木盆地。其次,柴达木盆地四周封闭,外界影响很小,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农业生产条件,将来的农产品质量一定很好,目前已经有柴达木枸杞享誉全国。第三,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大平原,内部非常平展,适合规模化种植,其面积比关中平原还大,潜力巨大。第四,柴达木盆地四面封闭,是形成湖泊,冬季储水的理想场所,未来可以预见这里的养鱼业将非常发达,同时也是一个向塔里木河河西走廊供水的大水库。因此给柴达木盆地 50 亿立方水用于发展农业和渔业比较合适。 根据我们对塔里木盆地绿洲面积和河流径流量的比对研究发现,每平方公里绿洲需要 55 万立方水来维持,按照这个标准, 50 亿立方水可以灌溉大约 1 万平方公里绿洲,柴达木盆地的面积是 25 万平方公里,水量分配比较少。但是考虑到柴达木盆地是封闭盆地,水汽可以反复利用,再者这里会形成一个面积超过 300 平方公里的湖泊,所以 50 亿立方水基本能够满足需求。 第二, 用 200 亿立方水打造河西走两交通经济通道。河西走廊基本上以玉门市为分界点,玉门市以西会形成一个流域,水往西可以自流进入罗布泊,全长 540 公里;玉门市以东会形成一个流域,水往东可以自流进入黑河,全长 150 公里(如果供水到武威则长度为 560 公里)。现在把水从阿尔金山口引入玉门市,然后再向东分配 100 亿立方水,向西分配 100 亿立方水。向东分配 100 亿立方水用于灌溉目前已经存在的绿洲,包括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金昌等,尾水流入黑河,最终流入额济纳旗。这样,从兰州到玉门市会形成一个更好的经济带,全长 750 公里。这个经济带目前已经比较繁华,送去 100 一立方水是锦上添花。从玉门向西开辟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从玉门到塔里木盆地北的库尔勒市的经济走廊,交通绿洲,全长 950 公里。这条路线目前基本上没有公路,沿途都是荒漠化土地,给这条绿洲只能分配 50 亿立方水,由于这条绿洲是新建的绿洲,因此可以人为规划绿洲宽度, 50 亿立方水可以灌溉 10000 平方公里,因此绿洲的宽度只允许 10 公里宽(当然如果利用滴灌技术可以更宽)。另一条路线是从玉门市出发沿着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若羌县修建公路绿洲,全长 780 公里,可以修建 10 公里宽的绿洲走廊。而给沿途的玉门市和敦煌市城市供水预留 10 亿立方水。这样,在从玉门市到敦煌市之间 200 公里范围内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绿洲,成为未来的农业发达地区。 第三, 在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部山麓一带引水 150 亿立方,形成一个长度为 1000 公里的交通绿洲,经济走廊。从若羌县到喀什地区大约 1000 公里长,到目前为止有吐和高速和西宁到喀什公路两条路线( G315 和 G3012 ),沿途相当艰苦,几乎全是沙漠,交通条件很差。我们利用其中的 150 亿立方水打造这个交通绿洲,沿途经过若羌县、且末县、民丰县、于阗县、策勤县、洛浦县、和田市、墨玉县、昆玉市、皮山县到达叶城县,打造宽度为 10 公里的绿洲。这样就可以把尾水注入叶尔羌河和塔里木河,沿着塔里木河的绿洲带和新形成的绿洲带形成一个环绕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并且形成一个经济带,而这个经济带也是一个交通环线,但是还不是交通网。打造这个长度为 1000 公里,保证沿途十个城市供水大约需要 150 亿立方水。 第四, 用剩余的 50 亿立方水打造塔里木盆地公路交通网络。塔里木盆地环线长度 2500 公里,面积超过 45 万平方公里,仅仅依靠环线交通不能达到方便快捷的效果。因此必须修建几条横穿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目前沿着和田河存在 210 省道( S210 ),从库车到和田,但是沿途都是沙漠,条件艰苦,所以可以引 20 亿立方水流入和田河,让公路沿线 2 公里以内变为绿洲,保护公路,繁荣交通。另外从且末县到库尔勒市可以再引入 20 亿立方水修建一条绿洲公路,全长 330 公里。剩余的 10 亿立方水可以沿着省道 218 从若羌到达库尔勒市,全长 380 公里。这样,南北方向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公路有三条,可以实现塔里木盆地的初步繁荣。 以上初步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打造从兰州经过柴达木盆地到新疆西部的交通绿洲,全长 2400 公里。再打造一个从兰州经过河西走廊到新疆西部喀什的交通绿洲,全长 2700 公里。当这个交通绿洲完成以后,环塔里木盆地的公路绿洲网络也基本建成,未来从中原出关中经过两个交通绿洲达到喀什,一路都是人烟,一路都是繁华,一路都是景点。这条经济绿洲交通带是一条通向世界的大通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是一带一路的基础,是从中国西部走向世界的光明大道,也是繁荣西北地区治理沙漠的较好的方式。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3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央空调技术原理、用水分析及节水对策
zhao1203 2019-10-29 11:11
中央空调技术原理、用水分析及节水对策 文/赵顺安 一、中央空调的主要类型、原理与特点 中央空调是一种保障机场、车站、商场、娱乐、酒店、学校及办公公共室内场所空气质量的重要设施。包括室内新风处理、冷热源、输运分配和自动控制等部分组成。 大型中央空调(建筑面积10000平米以上)按空气处理设备可分为集中式中央空调和半集中式中央空调两种。集中式中央空调的新风处理、冷热空气的送回风机等集中在空调设备房内,通过送回风管与被空调的场所相连接,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和分配,如图1示;而半集中式中央空调只有新风由空调设备房集中处理,房间内的空气由分散的房间内装置处理,如图2示。集中式中央空调适用于公共场所面积较大的机场、车站、商场、娱乐等场所,而半集中式中央空调适用于酒店、学校、办公等场所。 图1 集中式中央空调 图2 半集中式中央空调 近年来对于建筑面积小于10000平米的中央空调多采用一种变制冷剂流量系统,也称VRV空调系统,如图3示。系统结构为一台室外机对应一组可多达50台室内机,控制系统采用变频抵制方式,这种系统也称多联机,是家用空调的一种增强型。系统具有节能、设备维护费用低等优点,适用于办公楼宇等。 图3 VRV空调系统 组成中央空调的冷热源部分是中央空调系统关键设备,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动压缩式制冷;另一类是热驱吸收式制冷。 电动压缩式制冷是气体压缩机在电力作用下将冷却媒介由气态进行压缩变为高温气态,冷凝器中与外界空气换热,冷却后气态变为液态,由于节流阀作用阀后形成低压液态,在蒸发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蒸发为气态。通过压缩、冷凝、蒸发、再压缩,变可以把蒸发器吸收的热量通过冷凝器散出去了,如图4示。压缩机按压缩方式不同又有活塞式、螺杆式和离心式。 图4 电动压缩式制冷示意图 热驱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溴化锂不变质、不挥发、不分解、极易溶于水,20度时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食盐的3倍具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够吸收比其温度低得多的蒸汽,其温度越低尝试越高吸湿性越强的特性进行制冷,如图5示。溴化锂溶液在吸水器中吸收水蒸气,蒸发器的水蒸发吸收冷水中的热量,由于溴化锂溶液吸收水分后,溶液浓度降低,吸湿能力也降低,这时将该溶液在进行加热使其中的水分蒸发,溴化锂溶液重新变浓,蒸发的水分经过与冷却水换热后凝结成水。这样循环往复便可将冷水中的热量由冷却水传给大气,低温冷水便是空调所需的冷源。按溴化锂溶液的加热方式不同可分为蒸汽型、热水型、燃油型和燃气型。 图5 溴化锂制冷原理示意图 热驱吸收式制冷比电动压缩式制冷的运行费用高出60%以上,一般在没有工业废汽和废热的工业区多数采用电动压缩式制冷。 图6 水冷式制冷系统 图7 风冷式制冷的空冷散热器 电动压缩式制冷按冷却方式可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热驱吸收式制冷只能采用水冷式,VRV系统为风冷式。水冷式是将压缩机中的热量由敞开式冷却塔传向大气,如图6示,而风冷式是通过空冷散热器传给大气,空冷散热器如图7示。 水冷式压缩制冷初期投资比风冷式低15~20%,运行电耗低约25%,因此,中央空调基本采用水冷式压缩制冷技术。 二、中央空调的用水情况分析 中央空调用主要是循环冷却用水,风冷式压缩制冷系统采用了空冷散热器方式散热,循环冷却不耗水。水冷却压缩制冷的用水集中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主要用水设备循环水泵、管路系统和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水损失包括4部分,包括:蒸发、风吹、排污以和泄漏。中央空调的循环冷却用水量是蒸发、风吹、排污以及和泄漏量的总和。 循环冷却水四部分损失的水量中泄漏损失包括冷却塔的溅散、管道和水泵等部件泄漏,在运行管理好时,其量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因此,中央空调的用水量主要是蒸发、风吹和排污而损失的水量,蒸发和风吹损失量与冷却塔有关,排污损失量与循环水水质相关。 循环冷却水补水量=蒸发损失量+风吹损失量+排污损失量。 蒸发损失量约为循环冷却水的1.5%,风吹损失可控制在循环水量的0.05%以下。排污量与浓缩倍率有关,量值为蒸发损失量除浓缩倍率减1,如浓缩倍率是2,则排污水量等于蒸发损失量,浓缩倍率为10,则排污损失为蒸发损失的0.1倍。新加波对于中央空调中的节水有一定的要求,在绿色建筑评价中浓缩倍率大于等于7才能得分。 综上所述,水冷式中央空调用水量约为循环水量的3%~5%,主要是蒸发与排污损失。一个10000平米的办公楼约需要配备1700千瓦的制冷量,相应需要循环水量约280立方米每小时,即每小时的耗水量约5~8立方米。 三、节水潜力及改进措施 中央空调的主要耗水是冷却塔的蒸发损失与排污损失,其它耗水可通过加强管理得到改进,所以,节水的主要方向是加强管理、采用减少蒸发排污技术。 循环水系统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几点: 定期更换除水器及淋水填料等塔内相关设备,减小风吹损失。 经常巡检设备,杜绝滴漏跑冒。 对中央空调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冷却塔是以蒸发为主要散热方式将热量传给大气,在不改变散热方式的前提下,减少蒸发损失有一定的困难。可尝试在增加能耗的情况下,采用以下方式减少冷却塔的蒸发。 昌导绿色生活降低冷却负荷从而减少蒸发用水。 选择风冷方式或其它冷却方式。 采用干湿式冷却方式,在循环水进入蒸发冷却前在空冷散热器中先行冷却,这部分冷却的热量不就产生蒸发损失,从而减少用水量。 研究采用经济合理的方法对出口饱和水蒸汽中的水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采用模块式冷凝技术回收部分蒸发水。 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量是一个比蒸发损失还大的用水量,减少排污可减少用水量。要减少排污量则要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率,浓缩倍率的提高需要对循环水进行水质稳定处理,以减少结垢和腐蚀。提高浓缩倍率可节省用水如下表示。 原循环水的浓缩倍率 将浓缩倍率提高至 2.0 2.5 3.0 3.5 4.0 5.0 6.0 7.0 8.0 9.0 1.5 33% 44% 50% 53% 56% 58% 60% 61% 62% 63% 2.0 17% 25% 30% 33% 38% 40% 42% 43% 44% 2.5 10% 16% 20% 25% 28% 30% 31% 33% 3.0 7% 11% 17% 20% 22% 24% 25% 3.5 5% 11% 14% 17% 18% 20% 4.0 6% 10% 13% 14% 16% 5.0 4% 7% 9% 10% 参考资料: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water conservation in cooling tower . Singapoer’s national water agency,2017-11,1th edtion 机械通风冷却塔 第 1 部分:中小型开式冷却塔 . GB/T 7190.1 机械通风冷却塔 第 2 部分:大型开式冷却塔 . GB/T 7190.2 机械通风冷却塔 第 3 部分:闭式冷却塔 . GB/T 7190.3 始于地球,始于荏原,荏原溴化锂产品知识介绍 常用中央空调冷水机组的种类及其优缺点分析,中国建材网, 2019-1-12 彦启森,石文星,田长青 . 空调用制冷技术 . 中国建筑出版社 凯德利冷机 . 风冷式冷水机与水冷式冷水机的区别分析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Water conservation in cooling towers. Facil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GB/T 50050 — 201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T 50102-2014 工业循环冷却水冷却设计规范 GB 50736 - 201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7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调水应该做区域规划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17-12-25 21:23
中国的调水应该做区域规划 京津地区的人已经喝上南水北调的水三年了,三年前的 12 月 12 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闸放水,三年来已经向北方输送干净水 95 亿立方(南水北调官网 http://www.nsbd.gov.cn/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早已经完工, 2013 年 11 月 15 日正式通水,几年累计向山东送水省 19.8 亿立方米。与此同时,陕西的汉水北调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据说从汉水到西安的输水隧道长度是 100 公里,目前已经完成了 80 多公里。从此,中国正式进入远程调水新时代。南水北调积累的建设经验,这几年积累的运营经验,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会进入一个远程调水高速发展时期。 其实美国早在 40 年前就进入了异地用水时代,美国每年的调水量为 200 多亿立方,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在中国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这是远程调水的根本原因。也正因为水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调水对于目的地和水源地的水资源都会有较大影响,我们总体认为远程调水对于目的地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我们既不能把水源地的水全部运走,也不能让这些有限的水彻底改变三杯地区的干旱状况,为了让有限的水源达到更好的农业和生态效益,我认为对调水进行区域使用规划更加有利。 对调水进行区域使用规划也是对混乱的调水方案的一种总结。许多跨地区调水方案路程长,投资大,重复建设危险性很大,建成以后效益差,闲置时间长是很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可能有些工程运营成本大,就无法运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个合理的调水区域规划很有必要。 我为此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 第一个区域,丰水区。这个区域包括长江秦岭以南,西南地区,藏南和东北东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州、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江苏、海南、浙江、上海、台湾、黑龙江、辽宁、吉林。这些地区只需要进行区域性水利规划,不需要外来水。 第二个区域,东部沿海用水紧张区。这些区域包括山东、安徽、河北、北京、天津等。这些地区是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用水和生活用水量很大。目前使用南水北调的水,将来的一个目标是使用海水淡化水。所以,西藏的水不需要调入。 第三个区域,水资源基本够用的省。包括山西、陕西和宁夏。这些地区可以通过区域内部协调用水,将来条件成熟可以利用渭河、泾河、黄河调用一部分外来水。也可以想办法直接从空气中补水。 第四个区域是 “海水西调”供水区,包括内蒙古东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这一区域将来可以利用“海水西调”引来的水。由于和横断山区较远,而且工程难度较大,所以不使用横断山区和藏南的水。 第五个区域是 “横断山区水源供水区”,包括甘肃大部分和内蒙古中西部。这里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需水量很大,面积也很大,有利的一面是地势平坦,海拔较低。 第五个区域是 “藏水水源供应区”,包括西藏、青海和新疆和河西走廊西部。 将全国划分五个区域的目的是为了采取不同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主要的方案涉及的是三北干旱地区的水源来源。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建设,为了避免调水路线过长,避免工程量过大,避免交叉供水造成水价的差异,避免水的使用效率低下。也是为了在不同地区使用最佳最有效有利最经济划算的用水计划。五个区域将采取不同的水资源供应措施。 丰水区采取区域内部调水计划,更多的采取治理江河污染措施。东部沿海用水紧张区使用南水北调的水,海水淡化水和当地自产水,加强节水措施。水资源基本够用的省应该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进行区域内调水。内蒙古东部地区应该加强海水西调的研究和应用。而从横断山区的水从海拔在 2200 —— 1900 米的川西高原引水到甘肃,修建当地水利工程把一部分水引到甘肃内蒙古西部各地,一部分注入黄河。而藏南地区雅鲁藏布江的水通过藏青隧道输送到柴达木盆地,然后利用天然低洼地向西北从阿尔金山进入塔里木盆地,此时海拔是 2700 米,可以沿着塔里木盆地周边等高线修建水渠,把水引到各地和北疆以及河西走廊西部,全程自流。 横断山区的怒江、澜沧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的水向甘南调水路线,通过研究谷歌地图已经明确。路线如下: 贡山县 —福贡县—宁蒗县—丽江市—木里县—凉山州—喜德县—越西县—石棉县—泸定县—天全县—汶川县—茂县—文县—九寨沟县—陇南市—岷县—漳县—渭源县—定西市—会宁县。 这条线路基本上都是海拔在 2300 —— 1800 之间的地区。可以利用现有的沟谷河滩进行引水工程。这条线路实际上是川西高原的边缘地区,人口也比较稀少,有很多河谷地可以利用。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2904 次阅读|2 个评论
核电比煤电用水还多?
热度 5 jiasf 2014-10-29 01:26
近日读到《中国对话》对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李俊锋 研究员的访谈,其中提到核电用水比煤电还多,不知道依据是什么。据我所知,大亚湾核电站装机容量2*98.4万千瓦,原设计年用淡水160万方,实际年最高用水65.91万方,现在已经降低到40万方/年,说明核电淡水用水定额在20万方水/100万千瓦装机左右。而燃煤火电100万千瓦装机电厂的淡水用水量在300万方以上。显然核电淡水用水定额比煤电淡水用水定额低很多。何来核电用水比煤电还多? 160 万 m 3 /a , 1995 年至 2002 年间大亚湾核电站的淡水用水 量为 62.16 ~ 69.45 万 m 3 不等(见表 1 、图 1 ) ,年均用水量为 65.91 万 m 3 ; 2003 年后大亚湾核电 站的换料检修周期由 12 个月延长为 18 个月,相应地 2006 年大亚湾核电站的淡水用水量为 55.36 万 m 3 ,略少于 1995 年 ~2002 年用水量, 2008 年甚至已下降为约 42 万 m 3 。与设计用水量比较, 大亚湾核电站运行期的实际用水量( 1995 年 ~2002 年、 2006 年、 2008 年)仅为其 26.3%~43.7% , 且随着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的提高,大亚湾核电站的实际淡水用水量在近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李俊峰:为何水比能源对中国更重要 作者:刘虹桥 来源:《中外对话》 2014年10月24日 字体: 小 中 大 中国水危机:为何水安全比能源安全更重要? 李俊峰 :中国是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也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水安全和能源安全都很重要且息息相关,但是水安全比能源安全更重要、更复杂,也更需要引起重视。从国家层面看,中国石油60%依赖进口,仍可维系;但若10%的淡水资源需要进口,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制造业大国而言,将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水危机:中国目前正在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在2050年前实现煤炭使用减半。在减煤过程中,水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俊峰:对中国而言,无论是“高煤”还是“低煤”时代,能源与水都密不可分。中国未来的能源布局应当将水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按目前的设想,我们希望煤炭使用量能够每年减一个百分点,其他能源的比例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煤炭开采、洗煤、燃煤发电、冷却、除尘、排渣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水。有人可能会认为,减少煤炭使用会节省大量的水。但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些替代能源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水。 以页岩气为例,中国计划天然气和页岩气年产量在2030年前达到4000亿立方米,仅开采环节每年就要消耗至少150亿立方米淡水。燃煤发电和燃气发电站都是中国的耗水大户。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也离不开水。 中国水危机:如你所说,所有能源都离不开水。根据现行的减煤计划,在能源转型后,能源耗水量是否会减少? 李俊峰:如果用天然气或核电替代煤,耗水量可能减不了太多。因为天然气开采、核电冷却都需要大量的水,核电比煤电用水还多。 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调整是“被动的”受制于水资源的制约。煤和煤化工都要以水资源来定,核电也是如此。核电所需的大量冷却水限制了它的选址,沿海核电站可以用海水冷却,内陆呢?抛开安全问题,在内陆发展核电只能建在大江大河上。海洋干枯的可能性很小,但内陆河湖干涸我们已经目睹很多了。未来能源选址、能源种类选择,都不得不考虑水的制约性。 中国水危机:煤炭产业发展已经强调“以水定煤”。现行的能源规划是否已经将水安全纳入其中? 李俊峰:现在还没有这么看待。我们过去对水资源没有那么重视,觉得水是天上掉下来的。过去我们说中国是一个能源缺乏、土地缺乏的国家,但很少把中国看做一个缺水的国家。其实中国的水资源绝不丰富,并且利用的不好,污染很多。 但是,现在应该是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从中央来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向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宣战”。中央很快出了“大气十条”,现在 国家发改委 等部门也在紧锣密鼓地编制“水十条”。可以说,现在对水的关注度已经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上。 中国水危机: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显示,气候变化会对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产生影响。这会否影响未来的能源决策? 李俊峰:短期看,水资源的地理分布限制着能源项目的选址。这一点已经在能源项目的前期规划中得到清晰体现——新项目需要在工程书中精确计算耗水量、明确水源供应渠道和应急水源方案。 长远看,能源布局不得不考虑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国家气候中心曾预测说,中国将从“南涝北旱”的格局逐渐转变为“南旱北涝”。显然,降水分布的变化将对中国未来20至30年的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以核电站为例,在核电站60年的运行周期里,气候变化的影响会比较清晰了。现在要在安徽、江西等内陆省份规划核电站,就是希望使用长江和鄱阳湖的水源。单位未来真的有那么多水可用吗?我持怀疑态度。鄱阳湖经常干涸,里面是可以放牧的。 中国水危机:现在公众的“反核”声音很大,核电规划会否搁置? 李俊峰:就我的观察,核电如果现在不建,那么以后可能会更困难。核电未来的发展,一是取决于替代能源的发展情况,二是取决于成本。如何未来风电、太阳能发展地很快,核电可能想做都做不了。核电的环保措施越来越高,也增加了发电成本,削弱了核电与其他能源的竞争力。美国现在的页岩气发电成本降到每度电5美分,风电大概5-6美分,天然气发电不到10美分;核电比谁都贵,谁还会投资? 在核电可有可无的问题上,国内有很多争论。不少支持核电的专家说,没有核电无法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那我要问,有核电就能解决问题吗?中国计划在2020年至2030年间发展7000万到3亿千瓦核能。中国到2030年能源需求预计要到27到30亿千瓦。按这个数据,就算把全世界核电站都搬到中国,核电也只能解决中国能源消耗的不到10%。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比例。你说核电有多重要? 中国水危机:“十二五”期间,中国在西南地区批复了不少大型水电项目。你怎么看水电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李俊峰:过去十年是水电的黄金时期,今后十年是收尾期。中国水电的发展已经是强弩之末,不是加速发展;80%的理论开发量都已经开发掉了。中国现在的水电已经接近2.5亿千瓦,未来最多能做到3.5亿千瓦。到2030年,中国大规模水电建设应当已经结束。 中国水危机:在雅鲁藏布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富有争议的跨境河流上,也规划了许多大型水电站。你做何观察? 李俊峰:这些(水电项目)很可能不会开发了。额尔齐斯河、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位置遥远、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成本高。许多项目选址在极其不稳定的地质带上,还有一些处于高风险的地震带上。在这些地区继续建水电,要慎之又慎。就像我说的,水电的黄金开发时期已经过去了。 从政治层面看,环保意识对高层决策的影响已经显现。前任总理温家宝在他的第二个任期里,已经大大减缓水电项目批复计划。大家都是慢慢在改变。 中国水危机:那么,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将如何调整? 李俊峰:这很难预测。我们必须汲取国外的经验,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加速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二是把化石能源弄干净。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多能互补”。 我不是反对核电,但核电只是能源发展中的一小部分。太阳能、风能、水能、天然气都要继续发展,最终过渡到非化石能源。 同时,我们应当提倡节能、提高能效。这是不得不做的。我们必须给“发展”戴上两个“龙头”:一是环境容量,二是能源容量。新项目批复必须满足不突破环境容量、不对能源容量带来多大损害的前提。具体到能源问题,就不能再批复需要大量耗水的项目;任何一个新建设项目,都必须提供水源供应的计划和合同。 在宁夏,新建燃煤电厂如果想采用“水冷却”技术,就得先找到水源。实际上,由于宁夏省的水资源基本已经分配完,新建项目没有别的选择,不得不采用节水措施,或改用耗水较少“空气冷却”技术,但这都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来源《中外对话》作者:刘虹桥,中外对话与“中国水危机”合作的水项目分析师。加入中外对话之前,她供职于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财新《新世纪》周刊和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日报《南方都市报》,并获多个奖项。)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9357 次阅读|17 个评论
龙抬头,下雨否?孩子的困惑
热度 6 saraca 2012-2-24 00:21
一、龙抬头,下雨否? “二月二,龙抬头”,说的是继立春、雨水、惊蛰等节气后,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农耕活动开始了。人们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祈求雨水、祈风调雨顺,开始农耕生产。 记忆中,儿时的立春前后,第一声春雷自然会从屋顶滚过,轰隆隆中,狂风肆虐,天昏地暗,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下来,一阵暴风雨来临了。接下来的几天,春雨开始淅淅沥沥,大人们总诙谐地说:“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一书生,笑倒一群牛。” 然而,近三年的彩云之南,秋、冬、春的干旱持续不断,开荒种地的山区频频缺水告急,水库、沟渠变成干涸、龟裂的土地,人畜饮水困难,更不用提春耕生产。是什么,让我们连续三年进入自然干旱的困境呢?想到上世纪1958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总会令人嘘嘘不已:幸亏现在粮食储备比较多啊! 大街小巷,节约用水的宣传随处可见,公交车、广场、公园、学校、电视报纸等媒体天天都在重复着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 8岁的女儿纳闷地问:“妈妈,为什么节约用水的宣传这么多,却不见人们用水与平时有什么变化呢?” 我几近无语。最近,老师要求孩子把家里的洗菜水用2升的可乐瓶带回学校打扫卫生;孩子在家里也很懂事,她总是学大人的样子、听老师的教导认真地节约用水:把洗菜水、洗脸水用空桶存贮起来告诉我可以拖地板、洗袜子用。 然而,在公园里,绿化工人依旧会拖着长长的皮管在给枯黄的草坪灌溉,流出来的是清澈的自来水。马路边水管爆了,水哗哗地流,行人只是蜻蜓点水般跳过水潭,很少有谁会掏出随身手机打个电话给媒体或相关部门。听说3月份开始限量定时供应生活用水,那又将会节约多少水呢? 二、孩子的困扰 干旱,困扰着昆明人,困扰着彩云之南的山区人,困扰着小孩子。 1、放学路上 放学路上,孩子担心地问:“妈妈,如果地球上没有水,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点办法都没有。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植物会枯死,动物会渴死、饿死,地球就会荒无人烟,一片沉寂。。”我想起了大学时,老师借给我的那本薄薄的书:《寂静的春天》。 “真不希望向像广告上说的那样: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孩子叹口气说。 2、饭桌旁 饭桌旁,孩子高兴地说: “妈妈,我现在先存半瓶水,等地球上没有水了,那半瓶水的价值就大了。” “什么意思?”我饶有兴趣地问。 “可以送到博物馆啊,为人们做宣传,做展览!让大家都知道水是什么样的?”孩子天真地说。 我有些无奈地看着小女:“既然地球上都没有水来,也不会有生命了,更谈不上有人类了。谁来做展览,谁来看啊?恐怕只有怪物吧。” 小女说:“那就让怪物们来看吧!” 过了一会儿,小女认真地接着说:“不过,即使我的半瓶水变得很珍贵,值得展览,我也不希望地球上没有水,也不希望用半瓶水去做展览。我存的水是没有用的。是不是?” “是啊,你的想法是对的。连生命都没有了,区区半瓶水又有何用呢?只会成为杯水车薪了,远水解不了近渴!” 3、入睡前 晚上孩子躺在床上兴奋地说: “妈妈,我要是孙悟空就好了!” 我好奇地问:“好在哪里啊?” 她一脸兴奋地说:“我要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用芭蕉扇一扇,地球就不会这么热了。一旦变冷,就会下雨、下冰雹、下雪。对了,要是天天都下雪,那才好呢,我就可以成天堆雪人、打雪仗了。”生在南国的小女一直非常渴望下雪。 我想了一下,说:“那可不好。天天下雪,那么冷,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怎么活呢?” “嗯,让我再想想吧!”顿了一下,小女接着说:“我的芭蕉扇有双重功能。把它往上抬,可以升温,就会出太阳;往下一放,是降温,开始下雨、下雪,这样人类不就有救了么?” 我轻轻地摸着她的小脑袋:由衷地说:“你可真聪明!小小的脑袋装了不少知识啊!真希望你就是孙猴子!” 4、梦中 孩子入睡了,变成孙悟空的梦想会在梦里出现么?
个人分类: 家有小女|2380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