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清真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伊兹密尔的清真寺
Mech 2014-7-3 17:25
看资料介绍,伊兹密尔的穆斯林、基督教和犹太教和谐相处。虽然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但我在街上很少看到女性带头巾,而蒙面的面纱压根未见。 小清真寺有六百多年历史,但已经被战火所毁,现在所见为后来重修。清真寺可以自由出入,但要求脱鞋,原因我不清楚。另有与时俱进的要求是关上手机,估计是避免影响他人祷告。小清真寺寺内没有拍照,后来弄清楚可以拍照,在另一个清真寺拍了几张。清真寺中有个拱门似的结构 ( 恕我不知道确切的宗教术语 ) ,都是对着沙特阿拉伯的圣城麦加。 小清真寺虽然历史悠久,但各种旅游纪念品上常出现的地标形象却是钟塔。 清真寺很多,但也有教堂。据说是奥斯曼帝国时就有的传统,信仰自由。 小清真寺 小清真寺侧影 小清真寺远景 清真寺室内 清真寺室内 不知名的教堂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摩洛哥之行---库图比亚清真寺
xuxfyuwp 2014-4-17 15:12
据说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是红颜色的意思,其原因是当年的城墙采用红色岩石砌成。其实马拉喀什的建筑基本上是以红色调为主,这大概与当地的土色发红有关。老城的城墙迄今基本保存完好,城墙不算高,约十几米,墙上有不少洞,给人的第一印象好像是枪炮打的,但有人介绍说这是用来插旗子的。 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当属库图比亚清真寺(Koutoubia Mosque) 了,高约60几米,老远就能看到,很显眼。清真寺建于1195年,有人说这是北非最优美的建筑之一,我不太会欣赏,只能从外表上感觉出确实有些古老了。据说库图比亚清真寺的独到之处在于当年修建时,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可以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因而也有人称之为“香塔”。有人说现在仍能闻到高塔散发出的香味,我的嗅觉不够灵敏,没能感受到。 当地人的服装比较随意,虽然大多数都是阿拉伯人,但着装差异较大,保守与开放并存,特别是女士们,有的抱头护脸,有的抛头露面,多元并存,不像有的阿拉伯国家那样严格。建筑风格上也呈多样化,特别是受法国影响较大,有些地方显得很西化。估计这与摩洛哥的地理位置有关,与欧洲各海相望,除经贸联系紧密外,大量的欧洲旅游者常会云集到摩洛哥,在文化上自然也会相互影响。 (原文写于2009-11-17 21:19:28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3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淡然古城 2013-09-10 02:53
taodeng 2014-2-25 11:25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 塔克西姆 从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走过来,伊斯坦布尔什么样的变故没经历过呢?所以刚刚的申奥失利似乎在匆匆而过的行人脸上什么也看不出来。塔克西姆广场是准备要庆祝的,但还有别的声音要表达,聚结的理由与叙利亚更有关联。其实这里与奥林匹亚仅隔着一泓爱琴海,不过,曾经东罗马的首都最后都成了伊斯兰教的核心,时间会改变一切的。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临夏砖雕 2009-06-22 08:58
taodeng 2014-2-10 20:35
甘肃 临夏 榆巴巴寺 临夏砖雕久已闻名,时常也在新老的民居上见过,但最好的砖雕据说是在清真寺里。终于有个机会进到清真寺里来,哎呀,真是名不虚传,只有一片赞叹了。临夏砖雕是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雕刻,题材可分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等几类,集绘画、雕刻、浮雕之长,构思精妙,造型生动,都给人以美感,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方麦加 2008-05-27 09:32
taodeng 2014-2-6 21:11
甘肃 广河 广通河 来到多民族穆斯林聚居的临夏,给你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那一座座精美的清真寺了。你可以看见宏伟壮丽的阿拉伯圆顶,也能发现古朴典雅的中国式殿堂。清真寺与世俗的居所紧密相伴,人口密集的城镇中宣礼塔鳞次栉比,道路偏远的村庄里也新月争辉。“南朝四百八十寺”已经让人惊叹,但说“河州四千八百寺”却一点都不是夸张。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位于吉隆坡的马来西亚国家大清真寺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3-8-14 00:27
据说,马来西亚是穆斯林国家中最温和的一个。
个人分类: 图论|795 次阅读|2 个评论
水上清真寺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3-8-12 20:42
远眺 中景 近观 内部 向外看
个人分类: 南游记|895 次阅读|4 个评论
伊斯坦布尔的教堂
热度 8 JRoy 2013-7-10 05:24
首先,前两篇博文都暂且没有回复。谢谢评论,回过头来再回复。累啊~ 今天一天把伊斯坦布尔比较大的名胜转了个遍:总体上城市建在好几座小山上,所以道路的起伏可想而知。并且直接决定了其道路通车的难度,地铁电车等等很有限,就连bus我觉得也不多,很多地方都需要私家车或者步行代路。 这一篇先传一些清真寺的随拍。说实话,昨天已经预计了看教堂不会太有感觉,果如其然,仅进去了三四个大点的。所有的穆斯林mosque,其设施和建筑风格基本完全一样。除了有些地方小设施位置(如净身洗漱处),或者形状方/圆微细差别外,基本完全一样。所以并不像传说中都值得看一看,我今天一共花在清真寺和教堂的时间也不过两个小时。感觉不到新鲜了,以前常去的学校附近穆斯林教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是更大更漂亮,上头的圆盖帽帽更多(mosque建筑最大特点,圆盖),也有了观礼塔(从一个到六个,各种都有,其中四个居多)而已。 另外这些地方都不收门票的。不像咱们的太庙啊天坛啊之类已经废弃无用了,当文物供着。人家的教堂每天是有实实在在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就如咱们离不开超市一样,人家每天都要三番五次的朝拜。所以,我们外来人看人家的mosque也不适宜当什么怪物乃至文物一样看待,就是人家的必备品而已。这样的文化是真实的存在,并将很好的延续甚至夸大。比如更多更大的mosque随着城市的夸大和人口的增加会建成,因为总不能一个人跑老远去朝拜吧。也所以在伊斯坦布尔有很多很多的mosque或者church。而我们文化缺的就是这种延续的动力(文化割裂了)。也所以很多人都不晓得太庙和天坛是干什么的?不晓得为什么还要穿民族服装了,甚至觉得丑了吧唧~~~~~ 先不一一介绍了(回头加上),待会还有两篇博文单独发,免得玷污了教堂圣地哈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372do=blogquickforward=1id=70680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372do=blogid=706809 6个观礼塔的比较有名,是蓝色清真寺,红色的也少见一般是教堂,带有观礼塔的是那个索菲亚教堂。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4831 次阅读|17 个评论
伊堡初感
热度 8 JRoy 2013-7-9 06:55
下午4点到的伊斯坦布尔Istanbul(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听,下面简称伊堡吧) 一点不添油加醋直接说说初到的感觉,你也许会感觉和别人说的完全不一样。 首先,ataturk机场大厅有些通道很宽,跟北京首都机场差不多 伦敦所有的街道和底下通道都很窄,这一点差别非常直接非常强烈 的一下子表现出来了 细节更能说明问题,大厅角落,柱子棱角什么的,很容易发现他们跟伦敦还有距离 我当时甚至想到一个词:暴发户。我觉得新兴世界的建设都有暴发户的感觉 之前查了查了伊堡的交通,因为整个城市就是建在很多的小山之间,所以地理高度崎岖不平,建筑也比较杂乱,交通有名的堵城,也不像北京伦敦那么好建造。出了机场因为时间早,就选择做metro先进市里再说。 上了metro之后,和邻座的哥们搭讪,问问路。主要是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足呀,什么地方都没摸清,好在他知道我的酒店。另外,也好在我一口印巴黑英语有发挥余地了,和中东和南欧的人沟通最拿手。 土耳其人的热情可真是感受了:这哥们给我指明了路之后,竟然说自己多坐了两站。我一阵感激哈,然后人家表现的非常小case的感觉,于是赶快交换电话乃至电子邮箱,期间又坐了一站。交换电话之后他说,只要我不在飞机上,你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我对伊堡熟得很 ----- 瞧这话说的,义气吧,也很幽默~ 后来,我在bus看地图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主动凑过来问。而他不懂英语,但是我看地图刚看看到我的酒店的地名,他就给我指了两辆车。整个交流过程,我讲英语他讲土耳其语言。竟然一个隔都没打,包括我按着想象拼念他们的地名。 这两个人再一次让我深深感觉到 亚非拉才是一家呀! 哈哈哈~~ 坐上车的时候,然后看着一路的街景和人的表现。我一下感觉对这个城市很熟悉很熟悉,就跟到了中国的某一个乡村一样。只不过咱们老的建筑没有保存下来。而它的建设多少有点我上面提的后现代暴发户的感觉(大体上还行,细节上生硬),说街道脏乱差应该不算过,现代和古老交杂。 这和开始想象的(和网上游记的)一个朝拜之地应该很干净整洁归一大不同。街道上晃荡的年轻人很有小混混的影子,小吃店杂货店布满了街边 ---这些都和伦敦大不一样。伦敦最不同的就是,90%的街道两边没有乱七八糟的商店(都很静),只有一些商业区才是,而且就算是商业区也很少是饭馆和杂货店这类东西,倒多是纪念品专卖店,咖啡店一类的了。感觉英国人不吃东西似的,除了喝咖啡。 (社会)道德和规则制度往往在天平的两端,往往是矛盾的一对。 东方人讲道德(包括道义),往往就不那么遵守规则和制度。比如,问路和指路,在伦敦不可能有人带你跑两站的,能给你多说几句就不错了,剩下的你找警察去吧。冷血的人有冷血的好处,他们按规则按制度办事,而且尤其尊重和遵守这两条。 当然也有完美平衡的,有一点我发现 伊堡人做的很不错,那就是他们的车站都特别的小,进展和出站的地方一般也就只有半米高的栅栏,长度也就四五米(如下图,你能看出来站里站外了吗?到处都是人走来走去,刷卡基本自愿的样子)。所以可以很轻松绕过去而不刷卡进站,事实上这些metro或者tram轨道上也有人行道,并不像咱们那样设置天桥而是直接穿过。这一点上可见他们逃票的不多,这一点上我又觉得伦敦都很难做得到(伦敦先前有很多那种前后门都能随便进,刷卡随便的公交bus,现在全变成双层必须前门进了)。 一路上就看到不下于十个大的清真寺,也许是白天的缘故没有那么‘金碧辉煌’。但是我突然感觉并没什么想看的好像都见过似的,因为直到今天我对信仰和教堂的理解都还很肤浅模糊。三个最要好的同事都是穆斯林,先前常跟他们去学校附近的mosq,常喜欢也进去看他们跪拜自己坐大厅的边上,有时候翻翻他们的古兰经。最大的感触,就是特别友好和热情,大家真的是一帮兄弟的感觉,我每每进去,其他人都要“萨拉马理工”的招呼(大体这个发音,意思上帝保佑你)先前对这些东西思考很多,也慢慢了解为啥中东穆斯林兄弟会很强大了。但是我对信仰和教堂文化一直很模糊。跟没有概念差不多,但是自己却又有想过,也跟他们朝拜人的询问过,一直没有结果。感觉已经不是我的世界的东西了,很难有交点~~~ 所以,我现在感觉看了伊堡一眼,好像我已经了解他了。就跟见了一个她一面之后,就觉得已经完全了解了,虽然可能连人家的名字还不知道呐。但是心里好像说句:来杯喝的,不说话可以吗?不愿不想再去多了解,我知道的已经够了。看看那密密麻麻的对岸,秘密全在里面。 总感觉这个地方就跟我对信仰的理解一样:离得那么近(每天看同事去朝拜)却又那么远(却有没什么概念)。但是我愿意说,我懂他了已经或者说我知道的已经让我感觉我懂他了,就跟有时候的爱情一样你永远觉得自己没懂。 好像明天开始进入穆斯林的斋月了(伦敦的同事又要开始精神与体力考验了)。。。。啊啊啊,不知道白天大街上还有没有买饭的呀~~~~哈,当然伊堡不全是穆斯林。但是必然会影响白天的生意,加强夜晚的活动。不过相信教堂的朝拜会更有规模 ~ 也许信仰和爱情一样,你永远不懂,除非你去尝试 ~ 一说信仰,就想起cy老师了~ 一谈爱情,就想起yc老师了~ 一说屌丝,我觉得可以照照镜子了:刚出炉的(下半身,咔嚓!哈) 这家hotel还可以,洗澡水有重重的海水味道~一定是海水净化过来的~ 特别隆重的推荐分享一首歌曲~ 上周六刚听到就觉得很不错,我估计应该能火的~~好的音乐需要一点思想,不能只顾得琅琅上口和所谓高雅路线。这首一下子把北京人的无奈和迷失唱出来,还有份淡雅的北京爷们味道,自信而又迷失。不是北京城长大的,估计很难写出和唱出这歌。 耿琦《孤城》
个人分类: 海外|3652 次阅读|9 个评论
清真寺(Masjid)——谨以此文献给穆斯林朋友们
热度 12 cissyludai 2012-8-29 22:32
清真寺(Masjid)——谨以此文献给穆斯林朋友们
清真寺是 穆斯林 举行礼拜、穆斯林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 礼拜寺 。系 阿拉伯语 “麦斯吉德”(即叩拜之处)意译。 《 古兰经 》云:“一切清真寺,都是 真主 的,故你们应当祈祷真主,不要祈祷任何物”。 中国唐宋时期称为“堂”、“ 礼堂 ”、“ 祀堂 ”、“礼拜堂”,元代以后称“寺”、“ 回回堂 ”“礼拜寺”,明代把伊斯兰教称为“ 清真教 ”,遂将“礼堂”等改称“清真寺”,沿用至今。 西北地区 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族穆斯林,至今仍沿袭原称“麦斯吉德”,或称“哲马尔提”(Jama‘at,即寺坊)。 以上来自百度。 清真寺1 清真寺2 清真寺3 清真寺4 清真寺5 清真寺6
2539 次阅读|24 个评论
甘南草原的一天(配图版)
热度 5 xuyingxiao 2011-7-13 10:17
两年前的8.12,在出国前将从未玩过的中西部风光玩一下。 甘肃听着像很西边了,但其实兰州是中国的地理中心。 从兰州出发,沿途。 途经号称“小麦加”的临夏市,车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清真寺,非常漂亮。 进入甘南之前,很多山犹如剃光的头刚长出些硬茬,只有一撮一撮十分矮小像草皮的绿化,单个看起来不好看,但整个崇山峻岭都是这种风格时,却额外地壮 观。尤其这样整个山脉都裸露出实际的纹理,显得非常美丽。进入甘南,山突然绿起来,像浙江的山,覆盖了厚厚的树林,只能从树顶的纹路看出山脉的层层轮廓。 途中,经过土门关拍了照片,这里是由四川、青海经甘南藏区通往兰州的主要隘口。 进入草原。 到达核心景区。 下午到达号称甘南藏区最小但是最美丽的草原——桑科草原。还没下车就看到成群的牦牛,周围群山错落有致,山脉棱角分明,非常漂亮。在帐篷中吃吃自带的水 果,然后骑马进山。一个小时的骑马很便宜,而且没有人牵着,可以完全自己控制马。一队人马出发,非常惬意。只是自己骑马技术不高,不是人控制马而是马控制 人了,那马时而疾奔,时而吃草喝水,时而缓行,任性而为,却也非常刺激。直至最后,回到了出发地后我的马还意犹未尽,直往侧方又狂奔了一阵。地处高原,中 午尽管凉爽,太阳仍比较强劲。而一旦太阳被云遮住,马上温度陡降,太阳快落山,老婆已经很冷,住进了屋里炕上,叫上烤羊排吃了晚饭。晚上参加篝火晚会时, 已经需要穿棉大衣围着篝火跳锅庄舞了。正应了小时候听说的“早穿棉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虽然不是指同一个地方,但感觉相同。 尽管以前丽江旅游时去过草原,但这里给人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非常美丽、精致,难以描述的美好感觉。
个人分类: 旅游|3804 次阅读|10 个评论
春游青海
yangyongtian 2011-4-17 11:49
青海湖碧水微澜, 塔尔寺佛院参禅。 东关清真寺洗礼, 经幡飘摇日月山。 藏羚羊访格尔木, 德令哈射电巡天。 水绿天蓝骄阳美, 古朴青海换新颜。
个人分类: 游记|202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