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天津财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访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
whyhoo 2012-3-14 15:18
中国的问题不是政策,而是制度 南方周末: 目前世界各国主要采用哪些税制?如何进行比较? 李炜光: 税收这方面,哪种税制更好很难界定。实行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制,还是实行所得税为主体的所得税制,还是双主体制,要根据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来决定。像法国实行的是增值税,而美国以所得税为主。我们国家本来也想建立双主体制,但没建成,到现在还是以流转税为主,达到70%左右。 但不同的税制会对政治与社会结构产生影响。比如,以所得税为主的国家,一般来说因税制产生的不公平就比较少。所得税制是按照利润来征收的,个人的全部所得要有一些扣除项目,比如子女享受的教育。 南方周末: 中国目前的税制与发达国家有什么不同? 李炜光: 最大的不同是决定一国税收的制度结构不一样。比如说,在发达国家,这个国家的税制、税种、税目、税率等一般都是写在宪法里。关于税收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是写在宪法里,而且往往写得很清楚。但在中国,宪法里关于税收的内容非常少,关于税的具体事项,基本上是国务院的事。 税收的问题,在中国少有经济学家出来说话。因为今天的经济学家大部分都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受过教育做过研究的,但那些地方通常已经是纯市场经济。财政税收预算问题在那些国家,只需要讨论政策而不是制度,因为是最基本的,是一个现代国家“打底”的制度建设,是最“ABC”的基础制度。 但中国的问题不仅是政策,更根本的是制度就有问题。作为向现代制度转型的国家,通过税收关系可以看到我们的差距。一个现代国家中人民跟政府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税收来体现。 破除财政幻象 南方周末: 在财税制度改革上,你认为现在有什么是应该做的? 李炜光: 其实中国现在正面临这个选择,中国急需成为一个税收国家。什么是税收国家,税收国家就是这个国家是由税收养活的,必须明确这一点——国家,机构,每个官员每个公务人员,他是吃财政的饭的,他是由税收靠亿万纳税人的血汗钱给养活起来的,这个关系得先理顺了。 真正提供税收的是普通纳税人,他养活这个政府,不是政府养活自己。政府国有企业交的严格说它不是税收,而是利润,是租金。但这个已经混淆了多年,政府抓着一百多个大型央企,认为可以养活自己,这叫财政幻觉。而且很多老百姓还认为是政府在养活我们,完全颠倒了。 南方周末: 就是这种财政幻觉进一步固化对国有企业的定位认识,最后造成改革的动力缺失? 李炜光: 这就是财政问题的复杂,很难说清楚,往往被表面上一些事情遮盖着。 南方周末: 在过去改革的动力来自哪里?将来又能从何而来? 李炜光: 税制的变化,最初是因为经济结构变了,税制不能不改。 中国的税制基本以改革开放为界,在这之前基本上是计划经济,全是国有企业。那个时候不是税制,而是叫上缴利润,然后产品由有关部门调拨。变化应该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在上世纪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开始的利改税,通过两步改革,以税收取代利润。 “利改税”的原因就在于这个时候市场已经越来越重要了,企业交税的问题越来越重要。后面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增值税改革,也是因为过去工商统一税是对国企征的,欧洲的增值税就被引入了中国。这些改革的背景是邓小平进行的放权让利改革,是贯穿整个1980年代的重要改革。 接下来的改革就是财政体制的改革,后来就是分税制改革。 将来再往下改革我觉得那就应该是财政支出的改革,是预算的改革。前面的那些改革是因为经济结构向市场化转变,它必须跟着变,相对难度并不是很高,怎么改也是收钱的改革,不过是改收钱的方式。但将来的预算改革就不一样了,那是花钱的改革,所以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至今没有多少推进。 税收杠杆要慎用 南方周末: 税收对于刺激经济的发展,是怎样的关系? 李炜光: 税收一直被认为通过税率和征收方式可以作为一个杠杆来用,但是市场化国家应该尽量少用。因为有一个税收公平的问题,你说我给部分企业减轻了税收负担,对其他纳税人不公平了。所以我倒是赞成实行轻税政策,税率降低,而且要达到一定规模才征收,而且税率也有梯次。这对刚创立的微小企业有帮助。 中国实际上也实行过这样的政策,在引进外资的时候。比如有的税三年免征,此后两年减半征收。内资上一些高科技工业园区也用过。 南方周末: 但你觉得这种其实也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方向? 李炜光: 对,像给外资的税收优惠现在已经慢慢取消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自己,提供了一种税收优惠的政策,主要是为了吸引别人来。但税收是一个杠杆,而且是经济里头杠杆作用最大的之一。它运用起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效率很高,但各国运用起来都非常小心,因为公平更重要。 原文见 http://www.infzm.com/content/72255
个人分类: 经济|1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硕士公务员打骂父母 不能容忍
热度 8 xupeiyang 2011-10-26 12:37
    廖某出生于湖南郴州市桂阳县,先后就读天津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是当地知名的大学生。 一对年近六旬的老人,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不料竟被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母亲被斥骂为“猪”,为公务员弟弟供应学费的姐姐也被打耳光。更为让人吃惊的是,这名殴母咬父的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深圳光明新区的一名公务员。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6223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邱东”现象-----国家不幸“天财”幸
Wuyishan 2011-6-24 12:54
(博主按:下面这篇与我刚才转载的周国平文章可以放到一起读。) “邱东”现象 ----- 国家不幸“天财”幸 邱询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da69a0100jdih.html 4月26日,我去天津财经大学拜访邱东,我学习和工作走过十所大学,认识很多校长,邱东却是我最敬仰的大学校长。此时的邱东既不是东北财经大学的校长,也不是中央财经大学的党委书记,而是到天津财经大学作“长江学者”。邱东校长领着我参观天津财经大学校区,介绍他现在安心于恬淡的教书与科研生活。 2001年邱东在东北财经大学作校长时采取引进人才政策,我有幸结识邱东校长并作为国际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进入东北财经大学任教。同时也了解邱东的办学方针,邱东认为:东北财经大学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较好,要想进一步发展,提升在国内院校的地位和竞争力,除进行必要的学科拓展外,关键的是要培养和引进一批人才,特别是学术领军人才和有创造力的人才。当时主要瞄准了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在全国排名在前十名左右,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献学等专家云集,成果丰硕,社会影响大。吉林大学正在进行多院校合并过程中,一批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都准备离开吉林大学。邱东当时先后引进著名数量经济学家董文全,著名汇率问题研究专家孙刚,准备把世界经济学家池元吉、几个著名法学家引进到东财,可惜,由于个别领导对于引进大师的疑虑使引进工作松弛,几个著名法学家被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捷足先登聘请走。导致邱东当时引进的百名专家计划,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当时引进的吕炜、赵大力、石永东、陈磊、王志强等现在都是东北财大的学术中坚力量和校、院级领导。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作博士后时,得知邱东调任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几次去拜访都没有见到,但是,邱东的谦和修养、领导才略、务实学风、专业素质、实干精神等在中央财经大学获得师生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在学科建设方面,邱东以专家的修养和曾经担任校长的高度能够抓住大学的发展关键。通过学术网络协调多方面财力、人力资源,推动了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更上一层楼,抓住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承担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很多重大课题,显著地提升了中央财经大学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009年年底听说邱东不再担任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而是去天津财经大学作“长江学者”感到惊诧和惋惜,几次电话联系都不巧,或者在外地出差,或者在主持学术会议。邱东作为学者,毫无疑问,一直就是杰出的学者,学术影响力在国内外学术界颇有声名。但是,这样一名年富力强的大学校长,在人才奇缺的时代,广东、广西、江西、辽宁、贵州等都在招聘大学校长,就是985、211大学有几位大学校长的人品、水平、能力、干劲、责任感能和邱东媲美? 国人对于中国的大学教育极为不满,主要在于缺少懂教育者,缺少懂得高层次教育者,缺少懂得培养大师的精英教育者,看中国的大学现状,有几个校长是真正有能力、有魄力,有魅力,长期专心致志潜心学问,深耕重犁,诚然,中国缺少有水平的大学校长,中国缺少真正的教育家,中国古代圣哲孔老夫子慨叹“才难”,中央文件也多次强调知识时代要重视人才,国家教育部是主管培养人才的部门,竟能够让邱东这样的人才“闲置”,“天财”有幸而“天才”不幸;天津有辉而北京无颜,学校得师而国家丧誉。 “邱东”现象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国家人事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庄子健在担任秘书长时让博士后科学基金发挥重大社会效应,博士后科技行、博士后引荐会有声有色,因为得罪某领导竟然退休;贵州商务厅厅长邵祥林博士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深受拖累和影响的时候,竟然在“三不沿”贵州使外贸业绩“一花独秀”,却回北京赋闲。 “邱东”现象导源于中国的红眼病,个别领导的“叶公好龙”,还是其他? 没有人才无法办一流大学,没有人才难以实现民族复兴,当一个国家人才凋零国力空心的时候,国家民族灾难已经来临,中国清代晚期实证,因为当初决策者没有高瞻远瞩,只能让后世志士仁人浴血疆场。“肉食者鄙”遇事怨天尤人,不愿正视自身。国破家亡谁之罪?清明雨雪飞纸钱!今天我们应以古人为镜,凡事以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为旨归。不断地校正、完善中国文化,强调诚信品德修养和树立高度责任感,才可能众志成城,“为一代除积弊,为万世开太平,为国家固根本,为生人振气节”。 邱东——知识分子的榜样,志士仁人的标杆!向邱东校长致敬,祝愿邱东校长健康长寿! 2010年4月28日
个人分类: 东鳞西爪|4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演讲的能力
zhanhui 2011-5-7 11:33
今天去听了广东省科技图书馆主办的世纪大讲坛。一个天津财经学院的教授讲《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和走向》。因为每个月的工资条上都有扣个人所得税,所以对这个题目还是很感兴趣,去听了,但是有点失望。演讲者讲的实在不咋地,非常散乱,说了半个多小时的题外话,如果说的“妙语连珠”也就罢了,事实是说的磕磕巴巴,一点也不吸引人。后来终于说道个人所得税的正题了,也讲的一点也不精彩,听他讲了一些基本概念,“政府不是统治者,百姓不是被统治者”之类的话,实在耐不住就离开,回办公室写论文了。 想起来电影《国王的演讲》里那个“医生”后来跟国王坦白说自己是一个大学的老师,不是医生,只是见很多人演讲的能力很差,就想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参加会议或者研究生答辩等,自己也是从硕士、博士答辩、中期考核这些需要做报告的过程中一路走过来,也确实发现演讲的能力非常之重要。 对于领导自不必说,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对上级汇报,对下级指示,稿子都是秘书写好的,只需要他们说一说,所以讲话的能力对于领导非常重要。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尤其做可科研的人,报告演讲也少不了,所以这方面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才你能演讲的好呢,我自己做报告的水平也不高,但听过很多讲的非常好的报告。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do your homework,报告前的认真准备是讲好的前提。首先要明确audience,知道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想通过报告知道什么,然后又针对性和侧重的准备,自己把思路理顺好是最重要的。
4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