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改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怎么理解机械行业的创新和改进?”
热度 1 liwei999 2014-7-2 12:39
“怎么理解机械行业的创新和改进?”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01/2014 20:13:48 这是回应有关创新的问题。 Quote 有跟帖 问: 李老师不知您怎么会这么思考这个问题( 对某获奖作品被说“抄袭”的评论 )。您是不是认为这里的动力改变相当于汽车从燃油换成了电池?即使这里相当于这种改进,虽然还都是汽车,但是从内部实现角度来说仍是创新。而且目前大部分电动力车从性能上仍然超不过燃油车,按照您的理解这种改进是得不了奖的。呵呵----------另外,个人认为做机械的实际上都是在做各种类“机器人”,您怎么理解机械行业的创新和改进? 有不少人有“是个外行”这类的思考。镜某对此很不以为然。因为这类思考往往会成为禁锢思考的枷锁,妨碍人们的自由想象。 怎么理解机械行业的创新和改进?这个题目很大,不容易回答。区分 创新 和 改进 固然需要,但是,更要紧的问题是能理解两者在一个事物上并存的 创新 和 改进 的因素。 创新 这个词儿被用烂了。 一般说来, 创新 是说零的突破, 改进 是说朝着1的努力。“目前大部分电动力车从性能上仍然超不过燃油车”的理解显然有误。至少镜某眼拙,看不出来哪里性能上不如燃油车。价格问题不是性能的问题,行驰距离也不是唯一的性能指标。 有些写不下去了。对于【认为做机械的实际上都是在做各种类“机器人”】人来说,说什么也没用。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714 次阅读|2 个评论
时空聚类算法改进设计初步
wwh1295 2014-6-30 16:53
DBSCAN 遇到的问题如下: 1 、全局聚类,对于密度不均的数据无法准确、全面的聚类;且对输入参数敏感; 2 、高维数据分布稀疏,将时间、属性(犯罪类型)作为距离坐标轴参与距离计算结果趋近于相等,欧式度量下的距离就失去了意义; 3 、计算性能,如果不指定 Eps 、 k ,计算需求和 IO 压力很大,特别是大数据量的时候。 首先,我对 2013 年福州市辖区案事件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提取出其中的 6,846 条警情数据进行了一下测试,在 k( 最小邻域对象数 ) 为 10 , Eps( 邻域半径 ) 采用函数 Eps=((prod(max(x)-min(x))*k*gamma(.5*n+1))/(m*sqrt(pi.^n))).^(1/n) 求得,其中 prod 函数表示做连乘积, gamma 函数表示求阶乘, sqrt 函数表示求平方根, .^ 表示矩阵中的各个元素做幂运算。默认结果显示显示重点人员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福州市辖区的 6 个部分,且为不规则形状分布,其中以鼓楼区和台江区活动最为密集,其他灰色圆点表示噪声点,不构造为簇。 图 1 福州市辖区警情聚类示意图 为了考察 k 和 Eps 对聚类结果的影响,编写了绘制 k-dist 图 的代码,分别将 k 取 10 、 50 、 100 、 200 ,得到如图 2 所示的 4 张图, k-dist 图横坐标为每个数据点 , 分别用数据点的输入顺序表示;纵坐标为每个数据点和它第 K 个最近邻居的距离。 图 2 k-dist 图 k-dist 图可以看作是空间数据聚类的单维度反映,但是 k 值的增大未看出 k-dist 的明显变化,这是因为 85% 以上的对象都在密度较为均衡的单一聚类簇中,故对于城区的案事件聚类而言,占案事件绝大多数的对象所处区域的相对密度较为均衡,这一数据特点避免了 DBSCAN 的全局聚类缺陷。 所以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可以在如何定义时间相关度并引入该算法,而非将时间标准化后直接作为第三个坐标轴而引发的高维距离灾难而无法获得聚类形态;同时,考虑在大的单一聚类子空间中进行二次聚类,探索其细部空间形态特征。 参考文献: 任兴平 , 何忠龙 , 孟增辉等 . 改进 DBSCAN 算法中参数 Eps 值的确定 . 现代电子技术 ,2007,30(11):120-121. 张拥华 , 杜飞明 , 吴代文等 . 基于信息熵的蚁群聚类 DBSCAN 改进算法 . 通信学报 ,2012,(z2):290-293. 刘彦 , 舒勤 . 一种基于时间相关度的盲分离方法 . 信号处理 ,2009,25(2):204-209. 单世民 , 王新艳 , 张宪超等 . 高维分类属性的子空间聚类算法 .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9,30(10):2016-2021. 何进荣 , 丁立新 , 胡庆辉等 . 高维数据空间的性质及度量选择 . 计算机科学 ,2014,41(3):212-217. 邓庚盛 , 刘承启 , 熊艳等 . 基于网格和密度的 CLIQUE 聚类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8,(12):8-11. 高亚鲁 . 子空间聚类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 江苏大学 ,2009.
4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斯和雅可比在解析非线性最小二乘解方面的贡献
xueshuqiang 2014-4-15 16:55
有一种不为大家熟悉和关注的研究方向,即非线性最小二乘解的解析公式的存在性问题。近代代数似乎不住支持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这是因为即使一个一般的五次一元方程组,都不可能找到求根公式。 然而,在测量中,存在一类非线性问题,当不存在多余观测时,其恰定的非线性系统具有求根公式。例如,三个距离观测构成的测距方程,就存在求解公式,再如由四个伪距观测方程组成的伪距观测方程,同样存在求根公式。这可能是高斯和雅可比曾考虑基于这些求根公式确定平差解的初衷。 下面就以二维测距定位方程为例,介绍这种方法。设定位方程存在3个方程,则存在1个多余观测,因此我们通过两两组合,可以得到下面三个解: x(1,2) x(1,3) x(2.3) 可以想象,由于观测误差的存在,这三个点将构成一个三角。高斯在日记中曾推测和初步推演,最小二乘点位解x'应该可以表示为 x‘= /(p1+p2+p3) 其中, p1=sin(a12)^2 p2=sin(a13)^2 p3=sin(a23)^2 a12,a13和a23分别是相应观测方向之间的夹角,例如a12即为第1个观测方向和第2个观测方向之间的夹角。 然而,高斯曾指出,这种方法可能并不严格,但是雅可比还是独立发展并发表。最新的研究可参考《Journal of Geodesy》2003年一篇关于矛盾测距方程显解的文章:Explicit solution of the overdetermined three-dimensional resection problem。 当然,上面的简单情形,很容易推广到一般情形。这一点也清晰的呈现出一个规律,复杂是简单的叠加和推广,这种不变的哲学思想。 注1:最小二乘解是所有可能组合解的加权平均 注2:组合解的权重取决于观测向量间夹角的大小,在三维空间中的推广就是三个观测方向形成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n维空间直接使用行列式的概念即可推广。 事实上,高斯-雅可比的方法是否真正解析一个超定非线性方程组,仍无理论上的定论,我比较倾向于不存在解析公式。但通过数值测试,也只是一种近似公式,只是这种近似公式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很高的精度。 这种方法的一种改进,即顾及二次非线性改正的方法,可参考笔者的《 Shuqiang XUE, Yuanxi YANG (2013). Gauss-Jacobi Combinatorial Adjustmentand Its Modification. Survey Review. 》一文。
36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曲面论的曲面建模方法相关文章(中文文章未收录全)
热度 4 宋敦江 2013-10-25 14:08
Some articles on the High Accuracy Surface Modelling (HASM) based on the Surface Theory 岳天祥,杜正平,宋敦江.高精度曲面建模(HASM4)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6, 12(2): 343-348 Tian-Xiang Yue, Zheng-Ping Du, Dun-Jiang Song, Yun Gong. 2007. A new method of surface mode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EM construction. Geomorphology 91(1-2): 161-172. W.J. Shi, J.Y. Liu, Z.P. Du, Y.J. Song , C.F. Chen, and T.X. Yue, Surface modeling of soil pH. Geoderma, 2009, 150(1-2), pp. 113-119. Tian-Xiang Yue, Dun-Jiang Song, Zheng-Ping Du, Wei Wang. 2010. High-accuracy surface model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EM gene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31(8): 2205-2226. Tian-Xiang Yue, Shi-Hai Wang. 2010. Adjustment computation of HASM: a high-accuracy and high-speed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4(11): 1725 - 1743. Tian-Xiang Yue, Chuan-Fa Chen, Bai-Lian Li. 2010. An adaptive method of high accuracy surface mode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imulating elevation surfaces. Transactions in GIS 14(5): 615-630. Chen, C.F., Yue, T.X.: A method of DEM construction and related error analysis. Comput. Geosci. 36, 717-725 (2010) Tian-Xiang Yue. 2011. Surface Modelling: High Accuracy and High Speed Methods. New York: CRC Press (Taylor Francis group). Tian-Xiang Yue , Chuan-FA Chen Bai-Lian Li (2012): A high-accuracy method for filling voids and its ver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33:9, 2815-2830 Chen, C.F., Yue, T.X., Li, Y.Y.: A high speed method of SMTS. Comput. Geosci. 41, 64-71(2012) Chen, Chuan-Fa, Yue, Tian-Xiang, Dai, Hong-Lei, Tian, Mao-Yi. 2013. The moothness of HA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7(8), 1651–1667 Chen, Chuan-Fa, Yanyan Li, Tianxiang Yue. 2013. Surface modeling of DEMs based on a sequential adjustment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7(7), 1272–1291 Na Zhao, Tianxiang Yue, Mingwei Zhao, An improved version of a high accuracy surface modeling method ,GEM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Geomathematics, DOI 10.1007/s13137-013-0051-z,2013(in press) Shengxiang Tang Daijun Jiang , Applicable Analysis (2013): Two efficient algorithms for surface construction, Applicable Analys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DOI:10.1080/00036811.2013.781157 Yue, T.-X., Zhao, N., Yang, H., Song, Y.-J., Du, Z.-P., Fan, Z.-M. and Song, D.-J. (2013), A Multi-Grid Method of High Accuracy Surface Modeling and Its Validation. Transactions in GIS. doi: 10.1111/tgis.12019 Christopher D. Lloyd (2013) Surface modeling: high accuracy and high speed methods, by Tian-Xiang Y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7:8, 1689-1690, DOI:10.1080/13658816.2013.790974 related topic: 1)It's meaningless to count the computation time of an iterative method while the initial values is not mentioned, for in an iterative method, from different initial values to the almost same results, time cost is different. 2)I t is irrational to say computation time of that method is very short, if the iterative method is dependent on some other conditon, such as boundary values. 3) It is wrong to say that an iterative method results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 method without mentioning the other specific method, if the a method's results is heavily affected by its boundary values.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6230 次阅读|4 个评论
基金申请新议-18:肯定主流 谋求改进
热度 24 sqdai 2012-12-28 08:00
如何评价我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制度和具体做法?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前天的博文里没有涉及这个问题,但有一位博友实名就此做了评论,我做了回复。由于此问题受到普遍关注,这里引述我们的讨论。 先转引这位博友的原话: “ (对上一评论)我提出三点依据: 1 .申请者 16 万,每份申请要有四人评审,约 60 多万人次的评审,假设平均每人评审 5 份的话,共需约 12 万名评审‘专家’。也就是说评审者和被评审者都是 10 万量级,平均而言,他们应处在同一个智力层次和专业水平层次(我个人确信评审我的那几位‘砖家’在我的方向上远远不能跟我比)。两者一个水平级别,被评审者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了研究探索总结,而评审者仅仅只有那么几天时间来评,试问他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居高临下地决定申请标书的水平价值前途方向?这样的评审,结果只能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2. 客观地估计一下,说实在话, 16 万份标书只可能有极小比例的具有真正的值得投入研究的价值,包括其主持人有能力搞出这样的价值。绝绝大部分是将人民的血汗钱打水漂。这个你只要随意观察一下获得基金的人,就不难得出初步结论,抽样验证,就能得证。 3. 客观环境非常容易发现,两个明显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一个有幸得到了基金,一个没有,结果各方面的待遇就大不一样。这说明,反科学的基金评审方法导致恶性的社会不公,和社会不满。 基金委那帮看不到这些吗?毫无疑问他们看得到,但他们却享受于自己对大笔钱财的掌控和糟蹋的乐趣中。 ” 接着照录我的回复: “我并不认为我们的基金制度和规定已是尽善尽美的了,的确还有不少地方需要不断改进。但是,探讨相关问题时,应求真务实,不要把自己放在基金委的对立面,动辄说‘基金委那帮人’。就我所知,基金委的工作人员中的绝大多数是好的、工作认真的(当然不排除‘害群之马’),他们的平均学历层次高于一般单位,而且内部有严格的纪律约束(如‘八不准’)。我参加过基金委数理学部组织的重点实验室评估,就从未吃过被评估单位的饭也拒收礼物。 对你的三点依据评述如下: 1 )你估算的申请人数与评审人数的比例不大靠谱。我参加基金项目评审 20 多年,较年轻时平均每年评审 20~30 项,每年‘五一’假期基本上用于评审基金项目,随着年齿渐长,受照顾,每年只评审 5 项左右。现如今评审任务主要集中于 45~55 岁的专家,他们中的不少人每年评审 20 项左右。基金委建有很好的专家库(按亚类),进入者经过严密审核(且是动态变化的),多为内行,平均来说,他们的学术水平高于申请者,有资格做出较为公允的评价。而且每份申请书的评审人主要是随机确定的。总体看来,大部分评审意见是靠谱的,绝非‘葫芦僧判葫芦案’。当然,评审人并非全能的神仙,评审态度并非个个严谨,他们的评审意见有可能不是句句在理的,这种现象存在的概率不算很低,据我估计,约占 15% 甚至更多一些。在这方面,香港 RGC 基金评审组织经验可供借鉴:他们的基金申请书全球评审,申请者可建议若干同行评议人,并列举为何请他们评审的详细理由,包括他们的著作表。但 RGC 的申请总量小,这种经验能否移植,可进一步探讨。 2 )不能要求每份申请书都是高水平的,也无法预判每个获准做基金项目的做出的工作一定有价值。然而,总体看来,得到资助的比未得到资助的水平要高一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于推动和发展基础研究功不可没,这已为很多事实所证实,只要不抱偏见,都应承认此点。有没有‘人民的血汗钱打水漂’的情况?肯定有。因为申请人良莠不齐,而且基础研究是对未来的探索,谁也不能保证项目目标一定全部实现,只要锻炼了研究者,就不能算‘打水漂’;少数品质不佳者拿到基金项目的也存在,但不是主流。 3 )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同一水平的人基金项目获准机会不同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只要连续申请,‘是金子总会发光’。另外,我一直反对把是否拿到基金项目作为评判学者能力的主要标准。我常说,拿到基金项目并非说明你高明到哪里去了;拿不到基金项目也不说明你的学术水平一塌糊涂,因为其中的随机因素太多了,但至少,你在某些方面还不能服众。给拿到和拿不到基金项目的人以相差悬殊的待遇也是不大明智的,但是其中的问题很复杂,而且领导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4 )基金委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我的博文 “ 基金申请新议 -16” 就提及基金委主任陈宜瑜院士说过的四个挑战性问题,所以,你的最后结论至少是不负责任的。” 我认为,我国的基金制度从一开始就力图与国际接轨,尽力做到科研资源分配的公正、公平、公开,在评审原则上坚持 “ 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激励创新,引领未来 ” ,其管理是认真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据报道,最近有过一次由第三方主持的对我国基金委的工作的国际评估,所获得的评价是基本肯定的(详见 http://www.stdaily.com/special/content/2012-11/12/content_539773_3.htm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我国基金管理工作中的主流,并且积极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得我国的基金管理制度更加健全起来,更好地促进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 限于时间,今天就说到这里,所说的内容不尽正确,愿与朋友们做进一步探讨。 写于 2012 年 12 月 28 日晨
个人分类: 科研方略|9397 次阅读|46 个评论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原则有待完善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2-2-16 15:35
刚看到一则新闻,报道 说: 自然科学奖是严格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进行评选的。《条例》明确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所谓的‘重大科学发现’,应当具备三个条件: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他说,一等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必须是得到国际认可的重大原创性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必须要获得评审委员会 2/3 以上的选票,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慎之又慎,宁缺毋滥,差一票都不成。” 俺觉得,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标准有问题,为何“重大原创性成果必须得到国际认可呢” ?为何非要唯洋人马首是瞻呢?得到实践或时间检验的重大科学发现不是“事实认可”吗?为何非要靠“专家”来认可?这太片面了。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 曾说过 “ 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因此,对国家科技奖评审,少些人为的因素、多些事实的依据为好。 参考 作者:赵永新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12-2-16 9:30:29 国家科技奖励办: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宁缺毋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2/259857.shtm 丁肇中: 20 年后我们能 “ 触 ” 到宇宙的边 作者:蔡蕴琦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 2011-9-18 20:49:45 http://news.163.com/11/0918/02/7E6UDGIA00014AED.html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414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受美国运送垃圾车的改进
热度 1 黄安年 2011-9-7 22:35
感受美国运送垃圾车的改进
感受美国运送垃圾车的改进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9 月 7 日发布 美国现代化的社会服务车辆堪称世界一流 , 以运送垃圾的车辆为例 , 不仅有专门的分类车辆,而且和以往相比 , 美国运送垃圾车辆不断有所改进。这两天 , 我注意到仅有一位司机的运送垃圾的车辆可以不下车 , 在车上操作将垃圾倒入垃圾车内 , 而前几年较为少见。像这样的垃圾车我还不清楚国内有没有。 照片 6 张是 6 日在社区马路上拍摄的。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4460 次阅读|1 个评论
也谈中国基金评审制度的改进
热度 19 lionbin 2011-8-28 00:07
本来,我并不想谈论类似的话题的,因为从基金申请和评审管理上来说,我们都是门外汉,从来没有涉足过这些方面,我只是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申请和评审而已。今天刚好看到 胡良军 对我一篇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2444do=blogid=478277 )的评价与商榷《从欧盟FP7项目评审看国基评审改进空间:兼与赵斌老师商榷》 。这里我想接着这个话题说下去,将我未尽的想法说完。 --------------------- 首先,谢谢胡良军朋友的问题和提供的EU-fp7 项目评审过程中所实施的办法,时间关系,我来不及认真研究EU-fp7的细节问题(如果以后了解了细节,再继续讨论)。下面就针对胡良军的建议: 评审采用去掉最高、最低分这样的办法来遴选 ,谈谈我的看法和可行性。我理解,这个办法有点类似于体操和跳水比赛中靠主观评价来遴选的机制,那些比赛中的评委一般有10个左右,显然我们的基金评审目前不可能满足这样的条件,但至少需要增加评审人的数量到5个吧,否则,三个意见,去掉最高和最低,只剩下一个起决定性作用了,偏差会更大。 我们的基金评审制度,似乎也是年年在修改,至于是不是修改得越来越好,目前我找不到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暂且认为是修改以前的不足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2005年以前,我们的基金评审额定是需要5个有效意见的,之后改成了至少3个有效评阅。从侧面获得的消息来看,基金委送达的审阅人一般是大于3个的,如果收到了3个有效评阅的反馈(可以大于3个),就可进入下一轮程序了,当然,普遍不看好的本子,在这个环节肯定就被淘汰了(除非你有很铁的关系会出现一些意外,但这不是我们这里需要讨论的问题)。我问过,为什么要减少评审人的数量,基金委认为并没有真正减少,只是略有减少,其实有时候也送出去了5个评审人,只是有效评审平均看来只有3、4个而已。那么为什么不增加一些评审人呢,回答是 申请者的数量比潜在评审者的数量增加得快, 因为申请者没有门槛,但作为评审人是有门槛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增加平均每个本子的评审人数量,可能性就有限了,只能通过增加平均每个专家的审阅数量来完成。目前的情况是, 许多专家每年收到的本子已经不少了,至少大于10个本子了吧(没有精确统计过,这是非常保守的数据了)。 就目前的这个数量,我觉得就已经太多了 ,许多专家都非常忙,他们能抽出时间来看完这么多本子,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还需要他们看更多,更认真看,目前来说只是一个奢望。 另外,在单方面要求增加审阅人数量的情况下,一定有许多本子送到了与本子的专业方向更远的专家,甚至外行专家的手中,这可能导致评审出现不公的风险更大: 本子如果无法送到真正的同行专家手中,会出现更加让申请者感到恼火和莫名其妙的评价 (我理解,这是前几年从5个评阅人降低到3个的主要原因吧),那样仅仅去掉一个最高分或者最低分也不够,因为有可能送到了两个外行的手中。但是,其实在减少评阅人的同时,基金委似乎增强了后面的会评环节,就是为了弥补这种基金评审人数量减少导致的评审样本减少吧,我没有参加过会评,所以这里无法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来说明这个问题。 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 降低门槛,增加评审人的数量 ,让所有的申请者都成为来年的评审人,但这样也会导致另一个麻烦,就是评审人的平均水平和科研鉴赏力将大幅度降低(这应该没有疑问,高级职称的水平平均来看还是最高的吧)。至于这样是否更公平,需要更进一步论证。 我觉得这里的 关键问题还不是评审人数量的问题,而是缺乏对评审人的评审结论进行反向评判的机制 ,让他们在评审的时候也需要自律。比如,细化评分体系,如果一个人的评判总是与其他的人有很大的出入,那么这个评审人的资格和信用等级就会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取消其评判资格。在目前的信息处理技术下,完善这样一个对评审人的反向评估机制并不困难。另外, 考虑更加科学的复评申请和复评手段 ,目前的复评申请完全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如果被评审人能够提出足够的理由,反驳评审人的学术观点,并证明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来年这个项目自动获得批准,同时对相应的评审人进行一定的处罚(降低等级直至取消资格等),也许这样的机制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有没有被批准的项目都会提出复评申请,那么对复评也设定一定的门槛和甚至苛刻的要求,杜绝无理取闹,比如复评仍然没有通过的申请人,取消其申请本基金n年(n=1)。这样,申请人可权衡一下是否值得,而不是一时赌气或者头脑发热。如果能采用这样的办法,保留申请人的实际的申述权利,相信可杜绝有明显学术评判错误的审阅,让公平、公正最大化。 最后,我想说的是, 我们认为一个制度不好,轻易否定之是容易的,但如果能给出一个更具建设性的意见,那将有更大的帮助,否则也只能成为一个牢骚 。非常欣赏胡良军朋友能给出具体的建议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其可行性。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8288 次阅读|56 个评论
有待改进的地方
热度 1 gangyan 2011-8-23 07:10
1,按时作息:早起,午休,凌晨前躺下; 2,不浪费:少量多餐,加餐,一天一水果; 3,每天一篇文献:勤记笔记; 4,提高写作技能:看书,摘抄句子; 5,少做无用功:实验动手前多思考,做完实验及时分析,今日事今日毕; 6,合理安排零碎时间:饭后打扫卫生,晚上洗东西,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实验准备工作; 7,不在早上折纸:每两周一小作品,每两月一大作品; 8,虚心向周围人学习:少讲废话,多请教,多讨论; 9,睡前多反思:不看负面的东西,积极,客观,为自己加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0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得不说:科学网新博客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ssglwu 2011-2-7 08:41
吴国林 本不想,但不得不说。 应当说,科学网的旧博客有很大的的方便与直观之处。而新博客的最大问题是: 1、首页不能把博文的主要内容显示出来,而旧博客可以。因为科学网的博主大多是学者等, 主要是直观,以便决定是否深入看文或图 。而新浪网现在仍然很直观。 2、旧博客中的 最新评论与博主评论 是两个非常有特色的东西,而新博客没有坚持。 3、 最新访客显示太不正常。与点击数差别太大。 而这点直接影响该博客的质量。总的点击数比原来少倒不是主要问题。 原来我是每天看一看,现在还要观察一下。 希望科学网新博客能尽快改进,否则,容易失去已形成大好局面。
个人分类: 追求真善美|25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圳行,访广东沿海在建核电站
liweiyin2009 2010-11-1 15:40
10月22日动身赴深圳,与中学同学小聚后,晚8点到高胜玉同志的家,准备开始对大亚湾的回访和参观岭澳及台山核电站的活动。高胜玉是我的老领导,我在为大亚湾核电站工作时,他是当时工程部主管施工安装的副部长,我离开后,他曾被任命为广东核电副总经理,在岭澳一期,已退休的他又被回聘为施工经理,目前,退休在家的他,还不断在各处奔走,并著书立说(我已经看到的正式出版的已有如何当好施工经理和开拓人生)。在他身上真是体现了第一代核电人对核电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当我在北京通过电话向他提出想回访大亚湾时,他立刻热情邀请,不仅可在他家歇脚,并为我的深圳之行作了全面周到的安排。由于他的周密安排,加上昝云龙总经理的悉心关照,我这次深圳之行尽管时间短暂,但收获之丰实在是难以想象。就不说从深圳到大亚湾一路的巨大变化(高速路的开通,沿途城镇的开发,进入大亚湾后绿化美好的程度等等让人耳目一新),单就核电建设来说,我特别感受到的有以下三点,并将就此三点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1. 自主建设的CPR1000在不断扩展; 2. 第三代核电CEPR1750在顺利推进; 3. 核电建设者一茬茬地在有序地接班。 自主建设的CPR1000在不断扩展 我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岭澳二期给出了CPR1000这样一个自主化的品牌,这是在大亚湾和岭澳一期基础上对堆芯计算、控制棒数目等做了自主改进后建成的核电站。这次我专门去它的一号机组见识了一个全新的采用数字控制技术的主控制室。当我一踏入主控室后,立刻被它的合理、舒展的布局所吸引,简直无用法国多少年前,我在西侬见到的1400机组的数字控制室与之对比,在西侬我见到的是一个拥挤的,似乎是一个硬凑起来的控制室。中广核用它一贯开放的姿态,取众家之所长,与韩国合作完成了整个控制室的布局,又与西门子合作完成了数字控制系统。室内后面一排是值长用的数字控制设备,前面是操纵员用的控制设备,正对着操纵员和值长的大立面是两块大的数字屏幕,左侧保留了给安全应急系统备用的经典模拟手动操作盘面。我们参观的时候,该机组正在运行,而旁边的2#机主控制室正在调试,我们没有去打扰。应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改进。 改进的还有建设的过程。岭澳二期的反应堆不仅穹顶仿照一期实施了整体吊装(法国是分4块在顶上拼接),而且实现了安全壳钢内衬的分层整体吊装就位(法国是分层就地拼接),大大加快了建设进度。这些全是中国的建设者们自主创新的成果。 CPR1000在岭澳的全面成功,使它在中广核的各个建设基地上得以全面推广,作为商业化的扩展。我们驱车到阳江,看到了预计6台CPR1000机组的1#,2#机组正在施工,1#机已经封顶,环吊也已就位,我们经施工时的临时楼梯登到了反应堆厂房的工作层,从顶面俯视堆坑底部,对2008年开工至今的速度心中充满喜悦,也从而十分理解该项目经理对设备交货进度的担忧。中国核电的快速推进,对国产核电安全级设备生产厂家的压力就加大了,想想从汶川地震中缓过来的东方电气集团,我为他们真既感到骄傲又感到压力。 CPR1000,作为商业电站在各处推广,这是非常正确的市场经营决策,有版可依,对安全和进度都可以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核电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 (待续)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良知评价
caoman 2010-8-26 09:25
在日常生活花费中,许多人有这样的经验: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而在人的品行或品质(良知)评价中,由于没有计算良知的方法标准,不能用量化数据来描述良知的大小、多少,只能停留在定性的好坏或有无上,使良知泡沫现象长期存在,掩盖影响人类发展的深层原因,不能根除战争、环境污染、资源危机、坑蒙拐骗等阻碍人类发展事件的发生。这里就此问题做一探讨,做就有希望找到,不做永远没有希望。 评价方法。 先做一个假设,良知由仁、义、忠、孝、德、礼、敬、和、信、知十个要素构成,每个要素占 10 分,共 100 分;每个要素分底、中、积、大四个层次,每个层次占 25% (即 2.5 分)。例如,仁分底仁、中仁、积仁、大仁,依其做事的主要动机对象为衡量标准,分别是为自己、为他人、为单位、为社会,许多人处于第一和第二个层次,分别可得 2.5 和 5 分;处于第三、第四层次的人越来越少,分别可得 7.5 和 10 分。也就是说许多人总分在 25 和 50 分间,达到 75 和 100 分的人越来越少。若 100 分是通天理的话,实际测评得分代表现在水平,未来得 100 分就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二者之间的差是需要我们去克服和弥补的。单位和单位之间良知的差距,可用人均测评分数来衡量。 结果分析。 良知在人的内心深处,是人类生下来就固有的,都接近 100 分。为什么用上述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不是如此呢?其实,以上测评的只是人类良知的外在表现,还有一部分没有表现出来的,被私欲屏蔽在内心深处。人一出生和到人生尽头时的表现主要是索取,两头良知的表现得分很少。到一定年龄(如 18 岁)才能自食其力,掌握一定技能才能为社会做贡献(如 30 而立),当然也能做破坏或不利于他人的事,中间阶段良知的表现得分可多可少甚至是负值,这就是得分差别大的主要原因。一生明显的转变发生在六十不惑之年,不同人间的差别很大,同一家族的人相似,相互间有影响。人的良知大小开始即起点几乎相同,后来千差万别,说明良知的外在表现受环境影响,故有环境造就人之说。 改进措施。 既然良知被私欲屏蔽、环境造就人,那么可以理解环境是通过引发、助长或抑制私欲,来实现对良知的调控。因此,要提高良知就要选择环境,并要在该环境中顽强的坚持下去。例如,前期(如 14 岁)主要生活在家庭环境中,良知的显现主要受家庭成员影响,而且不容易改变,占先入为主的光,这就是政审时看出身的道理;中后期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良知的显现主要受社会主流和工作单位的影响,故有物以类聚和人以群分之说。人有选择和左右自己命运的权利和能力,朱元璋叫花子出身,仍然可以做皇帝,说明良知是可以挖掘出来的。要成就什么命运,就要树立什么良知;要树立哪一种良知,就要到崇尚、敬畏这个良知的圈子(即环境)中去。但要顽强,能挺住。越接近圈子核心,难度越大;树立越快越到位,成就越大。 有了这个评价方法, 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良知用打分形式做定量评价。为了尽可能准确,最好征求了解你的人的意见,以防良知泡沫作祟。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良知表现出来了,有多少良知被私欲屏蔽住了。为了发掘被屏蔽了的良知,要走进拥有这个良知的圈子,并努力进入圈子的核心,让闲置的良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会发现,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大跳,甚至吃惊。原来不明白和想不通的事会豁然开朗,如自己付出这么多为什么不成功,学历比自己低、学习不如自己好的人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个人分类: 管理科学|2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先对事后对人
caoman 2010-8-12 14:53
职场习惯提倡对事不对人以避嫌办公室政治,领导习惯强调对事不对人以维护和蔼公正形象,对事不对人可以使我们对事的评价更加客观,但也限制了通过事来警示和激励人作用的发挥。故该道理可进化,同先做人后做事有异曲同工之处,应先对事后对人。 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做事是衡量做人的依据,二者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事是人做的,要想做好事,须先做好人,这就是先做人后做事的缘由;反过来讲,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可通过事来考评人、奖惩人、辅导人,这就是先对事后对人的缘由。 对事不对人指的是对事进行评判时,不要受做该事的人的影响,为的是保证对事评价的客观性。例如,在评判贪污的性质和定罪时,依据的是法规,不受贪污人官位级别的影响;在做检查时,发现问题按规定要求整改并上报,不能因为是领导就回避隐瞒。 先对事后对人指的是对人进行评判时,要依人做的事为据,先对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后对人进行盖官定论、奖励成绩、处罚过失、指明方向并帮助改进。例如,年度考评时,以一年所做事的结果为据;干部考核时,从其任职期间所做事的结果入手。 对事不对人 与先对事后对人不是孤立的,片面理解会引入误区。对事不对人是评判事这个环节应遵守的原则,而不是就事论事,要进一步上升到对人的考评,即先对事后对人,通过指导人再更好的做事 ------ 如此循环往复,事和人都越来越好。否则,重复错误老犯不长进,常发生在顾及个人面子对别人不负责的领导身上。 先做人后做事,先对事后对人同为做人做事二原则。
个人分类: 社会学|1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改进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罗帆 2009-8-29 22:45
2009 年 8 月 26 日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罗帆教授在武汉市汉南区为区政府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的讲座。 首先,以千州群体性事件、腾冲滑坡泥石流灾害为例,罗帆教授阐明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其次,界定了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的相关概念。其后,结合哈尔滨市大停水事件分析城市应急机制的薄弱环节,指出了我国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最后,简要介绍了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和过程,结合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等实例,重点探讨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预先进行应急规划,开展应急实时管理,理顺应急响应业务流程,实施危机管理程序,构建预警管理机制。 针对汉南区的实际情况和突发事件管理的难点,引导大家分析了甘肃陇南拆迁户上访事件、宿州市政府强拆大泽路门面等案例,讲解了不确定性决策的方法和群体决策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缩短应急响应时间,改善应急管理的效果。 贵州瓮安群体性突发事件现场(来源于网络) 甘肃陇南拆迁户上访事件现场(来源于网络) 讲座结束之后,汉南区组织部的张部长进行了现场总结和点评,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希望各级管理人员积极思考,学以致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个人分类: 教学花絮|6944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闻联播》“变脸”
刘玉平 2009-7-31 11:26
据《重庆晚报》(转引自 搜狐 ),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昨日在编播方式上进行了部分调整 加入了本台短评,而会议新闻则未在节目中出现。央视新闻中心对外联络人梁蕊妮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闻联播》的变化只是编播方式的尝试,不能称作改版。 《新闻联播》开播数十年来,起到了舆论风向标的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囿于编播方式的模式化和脸谱化。尽管相关人士回避改版之说,但此次编播方式的变脸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真实、及时、全面,是新闻的几大要务,也应当成为《新闻联播》的基本原则和努力方向。 增加国计民生方面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基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要报喜不报忧。可以充分利用日益发展的网络,增加与观众的互动。可以增加诸如身边的新闻等栏目,择要播出观众上传的视频,使之成为了解社情民意、高层与基层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 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国家层面的重要会议,是人民群众了解政治态势和政策动向的重要渠道。虽然两会(会见和会议)内容过多,是《新闻联播》值得改进重要之处。但昨天的《新闻联播》全然没有此方面内容,这种编播方式就值得商榷。 对此类新闻,可以采取以要点报道为主、详细报道为辅的形式,切忌矫枉过正 。 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新闻联播》应该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大致记得 89 年之前,《新闻联播》的国际新闻约有 10 分钟左右,而现在却一般不足 5 分钟(也许作为一种弥补,在《晚间新闻》开设了时长 10 分钟的国际新闻板块,但其收视率远低于《新闻联播》)。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进行必要的改进,可以动态地增加国际新闻的比重。 新增的本台短评栏目,值得肯定 。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将点评人的范围从 CCTV 内部,扩大到有关专家学者、乃至普通观众,不断予以改进。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4748 次阅读|7 个评论
九阳豆浆机改进的一点想法
lixungui 2009-2-23 23:41
前天花了499元买了一个九阳豆浆机,容量是1.3-1.6升的,终于喝上了新鲜豆浆,其乐融融,好不开心。 但很快烦恼就出来了,容量1.3-1.6升的豆浆机对加的水有一个最大(1.6升)最小(1.3升)要求,我们两个人一次要喝完至少1.3升豆浆(倒了可惜,只能喝完,呵呵),真是要命哟,一人三碗,两天下来,就喝得反胃了。 停下心来想一想,这玩意还真有个很大的不完善,也就是要改进的地方,就是容量最大最小的限制问题,对应于最多最少人喝豆浆的问题,因此,如果在购买了3-5人的豆浆机,1-2个人喝时肯定就喝得过多了,再去买一个小型的那肯定就不划算了,把喝不完的豆浆倒掉又太浪费了,反过来就不够喝了。因此,我想,如果九阳或其它企业在生产豆浆机时能考虑这个问题(如生产容量可调式豆浆机),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不会担心人多人少的浪费或不够喝的问题。
个人分类: 杂文|6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美国一起医疗事故想到的
jianxinz 2009-2-4 13:24
2008 年 5 月, The Joint Commission Journal on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 ( Guenter P, et al. 2008; 34: 285-292. )报道了一次关于肠内营养实施不当导致的医疗事故。 24 岁女性,孕 35 周,因纳差、脱水入院。于产科病房进行肠内营养(鼻饲)。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后 30 分钟,患者出现大汗、呼吸窘迫、高热,抢救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复苏无效,死亡(孕妇和胎儿)。事后发现肠内营养制剂被误连接至中心静脉输液管路。 事故发生后,美国食品及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责成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ASPEN )对该事件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复习, ASPEN 发现这次医疗事故并非单独的偶发事件。仅 2000 年 1 月- 2006 年 12 月,就有 24 例类似的个案报道,其中造成严重后果(永久损伤、残疾或死亡)的 8 例,占 33 %(表 1 )。于是, ASPEN 组织相关专家,通过循证医学程序,制订了临床营养操作流程(包括肠外和肠内营养两个文件),并发布于 ASPEN 官方网站( http://www.nutritioncare.org )。 至此, ASPEN 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继续倡议开展 Be Alert Safety Campaign (直译为警觉安全行动)。实际上是把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具有安全隐患的环节,总结成 5 个步骤,每个步骤以英文字头形成 ALERT 的缩写: A septic technique (无菌操作) L abel enteral equipment (在肠内营养装置上添加标识) E levate head of bed, when clinically possible (患者头部抬高 30 度) R ight patient, right formula, right tube - the three R's (查对) T race all lines and tubing back to patient (检查管路连接) 在这份倡议书中, ASPEN 提供了相应模板(图 1 ),建议悬挂于所有实施肠内营养的医疗单元,作为提示。 从对这次医疗事故的处理,我们可以借鉴两点: 1 )医疗安全隐患可存在于任何医疗操作过程中,于操作的负责程度无关; 2 )对隐患或事故的整改,不应仅停留在加强责任心。即使制订了整改措施,重新修订了操作常规,也应对关键环节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个人分类: 未分类|6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就“注册用户推荐”说几句
刘玉平 2008-11-30 19:18
关于注册用户推荐之管见 这几天,关于 注册用户推荐 的讨论颇为热烈(略举几例,如:黄庆 加州阳光之四十四 推荐人制度与同性恋婚姻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998 ; 刘锋 关于用户推荐博文的建议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961 ;王铮 就用户推荐博文与刘锋先生商榷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093 ),这反映了广大博友对科博的积极参与和关注。可喜的是,在斑竹、博主们和网友们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科博已经成为华人科研界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的重要媒介之一,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高,注册博主已经接近两千。作为开垦这块自留地近一年、对注册用户推荐板块的来龙去脉比较清楚的一名老博主,就此问题也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肯请批评指正!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规则,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关键在于大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不断加以改进,而不能全盘否定式的打倒。 注册用户推荐 板块,是今年四川大地震期间,在一些老博主(呵呵,包括本人在内)的提议下开设的,主要是基于 (1)斑竹人手和精力有限;(2)精选博文范围相对比较狭窄;(3)为了提高博主的参与和互动的积极性 等三个方面 。精选博文 板块,主要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科研、教育和重大时事等话题,容易得到科研界的广泛关注,提升科博的知名度和受众面,从而促进科博更好地发展。 注册用户推荐板块 ,既是对博主付出的尊重和肯定,更无疑是对精选博文板块的一种有益补充,不乏高质量的博文,其中一些还由此而被斑竹慧眼相中入选精选博文。该板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斑竹的工作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科博的影响力和改进版面、增加功能等更为重要或实际的问题。同时,也给其他博主提供了选读博文的参考线索。 从实际情况看,注册用户推荐板块是信息更新最快、题材及内容比较丰富、对促进博主之间和博主与网友之间沟通交流有不可忽视之贡献的一个板块。 因此, 注册用户推荐 的有利一面,应该予以充分地肯定。 注册用户推荐 ,最初是匿名的,但在一定程度上被误用了。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来自本人,记得四川地震后有一段时间,当时 地震不可预测(报) 的观点占据了科学网精选博文甚至头条,因为 质疑 这一 主流 观点(哈哈,小刺猬因此而得名),本人曾经自荐过几篇关于地震预测的博文(人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哉,呵呵。后来就此公开道歉,参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508 斑竹手下留情,多谢! )。因此,在一些老博主的建议下,没多久就改为实名推荐了。但这一改进,却把原来做得很好的表情符号(大概记得有 支持、温馨、高兴、实用、有趣、反对和夸张等七种表情。 ) 给忽略掉了,就成了现在只能从 数字上 看到推荐的肯定态度、而看不到质疑和反对的态度这一局面了。科学是对世界的探索, 对于一些科研方面的博文,质疑和反对意见,实际上对其是一种促进。如果在评论中,心平气和、有理有据地提出来,是最好不过的。当然,通过在改进时增加反对或质疑的功能,亦未尝不可。 世界是多彩多姿的,对同一个问题,各人的认识不尽相同。君子和而不同,重要的是,大家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在 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通过充分交流来妥善解决。 更希望在下一次改版时,通过功能的改进与增加,例如: 新发表的博文、新推荐的博文等能够设置为滚动显示,增加新加盟博主(一周内/或一月内加盟的,与特别推荐类似) , 恢复表情符号 等等。从而使广大博主和网友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也让更多待字闺中的好文章被发现和欣赏(冒昧地给大家提一点建议,有题无文、文题不符的文章能否少一些 *^_^* )。 呵呵,原来是想说几句而已,不曾想随手就写了怎么多,打住,算是对该问题的抛砖引玉。最后,还是那句老话:相信通过斑竹、博主们和网友们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科博一定能够成为华人科研界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的重要平台,为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4818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习,学会,改进
liaobenyou 2008-11-22 21:44
接受这份任务已经两个多月了,虽说是有点忙,不过从中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当作为他人的上级时,说话应该多一份威信。当他人有过失时,不应只是追究责任,你不是应该,你为什么不,你不知道要,事情已经发生,多说无意,而应该说以后记得,以后注意。这样他人也易于接受,也免得引起他人不悦甚至反驳。对他人多一份体谅,但不是决对的让步,要有自己的处事原则。 当作为下级时,说话应该多一份谦逊。自已的过失当然应该主动积极认错,即使自己是情有可愿,情不得以。如果是自己有理,也不能据理强驳,应该委婉表达。对上级也应多一份敬佩,做事不易跋扈,逾越界限,尤其不能自视过高。 其实每天都会遇到要学习的东西,每一件都是一份礼物,使我成长的礼物。
个人分类: 日志|345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