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退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学应该有严格的退休制度!
热度 28 lin602 2012-1-26 12:13
网上讨论退休的问题,主要就是要不要让教授们按时退休,有的说教授退休是学校的损失,也有的人的观点是,教授们应该按时退休。 我再有几年也就退休了,从理性上来说,教师们退休是应该的,主要有如下原因: 1 年龄大了,创造力特别是冲劲不如年轻人了。年龄大的人经验丰富,但也会保守。不愿意冒险,不愿意让自己的一时或一事失误而失去自己的一世英名,更不愿意再冒那么大风险为自己争取什么,因为这个时候已经不缺什么了。自己做事完全是凭兴趣,让自己快乐,再多做点贡献。 2 教授们退休有没有损失,那肯定是有的,但是,年轻人要增加实验室,要带研究生,要争取课题,要写文章,要登上历史舞台。如果年龄大的教授们没有退休,他们仍然会‘霸占’这些资源,在争取经费方面,老年人有自己的人脉,如果他们没有退休甚至还有课题评审权,那么年轻人就慢慢熬吧。当体力好的老教授们真干不动了,年轻人也差不多是‘老太太’‘老太爷’们了。看看自己的实验室少,研究生人数少,经费少,等等。现在的大学中,四十几岁的博士都是‘年轻人’,哈哈。 3 发言权的问题。如果老教师们不退,系里及学科里的重大事情,这些年长教授仍然是‘管家’,一是年轻人撼不动他们,二是许多年轻一点的教师以前是他的学生,那有学生不尊重自己老师的?第三,在年轻教师成长过程中,这些年龄大的教授们给予他们支持甚至帮助他们提过职称,他们从感恩的角度也是要尊重他们的。四是如果有争执,许多领导们都是这些年长教师的学生或受到过帮助的,年轻人只有听的份吧。五是,有的年龄大的教师就是霸道,年轻人也没有办法。如果老教授不退,五十多岁甚至六十多岁的‘年轻教师’,开会时坐在那里象个小媳妇似的。我就见过这场景。 4 不利于学术带头人的出现。我见过这样的情况,七、八十岁的教授是老带头人,下面四、五十岁的教师许多是他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由于老先生没有退,互相又不服气,关键时候都来抬自己的教师。没有一个人能够脱颖而出。如果没有这个老先生的话,可能总会出个领头羊的。 这段时间床头放了一本书,书名叫‘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里面有许多毛泽东与周恩来晚年的照片。看到二位英明伟大的人,因为年龄太大,毛泽东头都搭在沙发上见外面总统,握手时都站不稳,眼皮甚至都是搭拉着的,心里非常难受。年龄不饶人,不管你是多大的英雄。只有佛与上帝不老!毛泽东的最后时代其实在管理上好象并不怎么样。 我上面用十多分钟写的想法,不一定正确,但是真实意思的表达。欢迎大家指教。 当然如何发挥老教授们的余热,也是可以考虑的。一是以顾问形式出现,不直接做项目负责人,以协助指导的任务进行学术的指导。二是没有决定权,决定权放到‘中年教授’甚至‘年轻教授’身上。三是让出必要的实验室与科研条件。四是可以到企业指导新产品开发。五是到其他学校兼职。
6095 次阅读|70 个评论
退休与退出历史
热度 6 libseeker 2012-1-24 17:45
笔者认识一位1951年生教授,曾在《人民日报》等全国30个省、市、区的百余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40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转摘5篇,《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32篇,出版专著三部。在笔者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格外勤奋的、勤于思考且善于思考的学者。除夕发了一条拜年短信,收到的回复是:“虽然很少交流,心却彼此相通。我已退出历史,愿您万里鹏程。春节愉快。”引发关于退休与退出历史的思考。 笔者对那位教授的交流确实不算多。隐约知道的信息是,2009年学校搞教授分级,种种原因,教授曾试图争取更高级别,但最终仅被定为四级(为保底级)。经历此事之后,似乎心灵受到一定伤害,同时似乎“看明白了”很多问题。人生观调整为“注重体育锻炼,颐养天年”,他属于言行一致的一类人,听闻确实是经常爬山与旅游。笔者还曾在小区门口偶遇过教授一次,穿着十分休闲,健步漫行锻炼。交流了几句,教授十分享受当前的生活状态,思维十分活跃,谈锋甚健。 教授给我的综合印象是,心系学术,但被迫远离学术,可以察觉伴有一种感伤与无奈。用一句流传甚广的诗句形容便为: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笔者近年对学术史有所关注。钱亚新先生1903年生,1925年步入图书馆学领域,1990年1月逝世,在图书馆学、目录学、索引法等诸多学科领域从事学术研究、教育、管理和具体工作实践凡66个年头。类似钱亚新先生这样的学人,还有不少。世易时移,时下若干方面条件大为改善,然而对于大多数学者的学术人生却要终结在退休之日,悲夫!众所周知,对于学者,尤其是人文学者,退休之后,只要健康状况允许,仍可以大有作为。如今科学昌明,医学发达,人的寿命普遍延长,有学者总结了“要成为学术大师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前辈走光了,水落石出,你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学术大师。二是同辈也差不多走光了,水到渠成,你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学术大师。”,又云“珍惜生命吧!好好地活着,别人走光,自己不走光,就是在努力地造就一代学术大师!”。如此表述,幽默且富有哲理,意味深长。其中,我想还有一个前提和基础那就是:学问人生——与时俱进,退而不休。 关于退休生活,曾听到退休老人们自我调侃为“等死队”,还一致心领神会,哈哈一笑。笔者认为是一种相当冷的幽默。近些年,陆续有同事退休了,送别宴上曾有退休同事口误为“毕业”了,同样别有情趣,令人莞尔。退休之后,大多数人貌似脱离“组织”了,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人到中年说退休,“退休”似乎就在眼前,所谓未雨绸缪。如若“退休”就意味“退出历史”,于我难免凄凄惶惶,心有不甘。我向往的退休生活是——耳聪目明,吃嘛嘛香,且仍能勤于笔耕,如有“奖掖后进”的机会那就更完美了。 相关博文 : 1 姚小鸥. 也谈退休与退出历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1888do=blogid=531680 2 林中祥. 大学应该有严格的退休制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177do=blogid=531756 3 李毅伟. 利用博弈论手段促进快乐退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15774do=blogid=531810 4 骆小红. 若退休就开始补课——学习善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599do=blogid=531427 5 麻庭光. 青山几度夕阳红 -- 也说大学退休制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2992do=blogid=531867 6 刘钢. 人们为什么怕退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5489do=blogid=531957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3953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上访信
热度 5 TUGJAYZHAB 2011-11-20 18:37
内蒙古自治区信访办负责人, 我叫白图格吉扎布,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派出的‘博士后’,现在完成科研派出任务,要求叶落归根。 户口所在地: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宿舍 30 楼 3 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路 现任所长,法人代表:侯向阳 博士 共产党委书记,王育青 博士 我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培养的 12 名理学硕士之一( 1981 ,导师李博),毕业后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工作,出国前承担《中国草原退化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 1990 年受草原研究所派遣(所长李博),经农业部外事办公室批准【 1 】 ,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 1994 年,我把做‘博士后’期间完成的数学模型‘超球面模型( MDSM )’,申请了版权【6】,并要求雇主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出‘备忘录’,把模型的知识产权归属中国【 2 】【 5 】。在国外工作期间,我坚持用中文在国内发表研究成果,命名模型为‘超球面模型’,指数为‘商高指数’【 5 】。我在多次测试、验证模型后, 2000 年提出回所要求(这期间,曾因未能按‘一年期限’回国,被单位‘不保留公职’)。经农科院、草原所两级主管领导(农科院分管人事和草原所的高励生付书记,草原所当时主持工作的苏和书记)同意,所办公会议通过、填有关表格、报课题 ( 经办人:草原所人事处宋银芳,科研处张诚一? ) ;中国政府驻芝加哥领事馆审查批准(经手人:陈盈辉),以归国留学生身份(带劳动指标、带城镇户口指标、带免税汽车指标),携带科研成果回草原所报到【 3 】,却遇到单位换领导。草原所新上台的第一副所长、法人代表徐柱(硕士肄业)收下了领事馆给我的留学生归国服务证明,却拒绝接受我和太太回所工作。 但徐副所长并没有完成驱逐我出所的法定程序:他( 1 )没有和我协商,征得我的同意(违背《劳动法》第十七条),( 2 )没有给我正式的书面通知,( 3 )没有给我经济补偿,当然也就没有给我档案,没给我申诉的机会(违背《劳动法》第二十八条)。我认为,作为下级、继任人的徐副所长,口头、单方面终止我与前任领导达成的劳动协议是非法,因而是无效的,我至今仍是草原所的‘劳动者’,草原所仍然是我的‘用人单位’,即使我后来换了身份。 而草原所现任领导,认为草原所派出多位出国留学,都没有‘被允许’回来,所以也不能让我回来。因此,既不改正徐副所长的错误决定,为我平反;也不继续完成把我‘除名’的手续,给我经济补偿,给我档案,还我自由,使我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诉。我们双方差距很大,需要依法协商解决。 我坚持:草原所是我的‘用人单位’和‘派出单位’。我是草原所派出的博士后。按 1994 年《劳动法》,‘攻读学位’和做‘博士后’都是“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这里是‘草原退化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劳动合同。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信守承诺,坚持做国家急需的‘草原退化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的课题,有来往信件,和一系列科研成果,发表的论文为证。我坚持我的科研成果是创新【 4 】。虽然,我给出的草原(多元演替系统)退化(状态转移)的解,是数量生态学的世界难题,可能需要时间的检验和后来人的鉴定、完善,但我1997年所定义的多元向量乘(除)法: 对应分量的积(商),做积(商)的分量 【5】 ,和据此导出的‘多元指数增长方程’和‘白-杰木森时间链’【5】明显地是填补了数学领域一项空白。这个事实是任何一个认真的数学工作者都不可否认的。 据说,对于未能按期归来的留学人员,政府的有关规定是‘一年内停薪留职,一年后是否保留公职,视不同情况由派出单位决定。’也就是说,决定权在派出单位,可以‘保留公职’,也可以‘不保留公职’,但绝对没有: ‘坚决开除,永远不得录用’, 作为‘叛国者’处理 的意思。当时的自治区党政领导很关心我归国不得的事,努力为我们双方协调,并为我落了户口,发了居民身份证,批准我注册科研公司,资助我(伍仟元人民币)去扬州参加全国生态学会年会、去北京参加欧美同学会,事实上承认我为归国留学生。无奈,农科院草原所属于中央单位,不受内蒙党委、内蒙政府管辖。 我认为,徐柱副所长 2000 年滥用决定权,单方面‘毁约’的决定是非法的(草原所领导班子内部也有不同意见)。但他为了自己的私利一直坚持错误不改,十多年来给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晚年,我选择‘落叶归根’,再次带科研成果(超球面模型)回国,并于 2010 年 12 月向草原所现任领导提出‘平反’和‘落叶归根’的书面申请。一年多过去了,草原所现任领导至今不作为,使我不能作为有世界性创新的归国留学生,在中国有三十五年工龄( 1965-2000 )的劳动者依法享受退休待遇,对我合法权益形成侵犯。因此我请求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关注我的案例,主持公道和社会正义,出面依法调解我和草原所之间的劳务纠纷,允我补办退休手续;组织鉴定我做博士后取得的科研成果:‘超球面模型(又名:白-杰木森时间链)’,或正式书面答复我:‘调解失败’。 此致 白图格吉扎布 博士 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 希望阳光苑 1495 信箱 座机: 0471-529-7714 手机: 15560905072 电子信箱: tjbmdsm@yahoo.com 我至今仍然在做‘草原退化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网络证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论坛(普兰塔)’上我开创的‘ MDSM 讨论专版’ http://www.planta.cn/forum/viewforum.php?f=46 中国科学报社‘科学网’上我的科研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 附件 附件【 1 】草原所、农业部对我做博士后的报批。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869 附件【 2 】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关于我研发的模型的知识产权属于中国的备忘录(英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870 附件【 3 】 草原所前书记苏和的证明信,证明他曾主持办公会议接受我和我太太到草原所工作(我太太原本不属于草原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871 附件【 4 】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会名誉理事长,数量生态学家阳含熙,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王寿仁教授为我的科研成果‘超球面模型’的评语题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872 附件【 5 】 我的专著:《趋势分析及其在生态股市中的应用》,民族出版社。 附件【6】 国会图书馆颁发的股票市场监测器,SMM-52,版权证书。 附件【7 】 2011.10.29 给所领导的信:学习《劳动法》的心得体会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502416 附件【8 】 2010.12.13 给所领导的信:要求落叶归根的申请报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quickforward=1id=424013 附件【9】 自治区分管政法的王凤岐副主席2000.07.31对我申诉的督办批示 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 参考一 中国青年报, 2001.2.17 ,任彦斌:谁为他插上飞翔的翅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918 参考二 北方新报,内部参考, 2001.2.23 ,蔡冬梅:一个草原生态学博士的坎坷就业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874 参考三 民族报, 2006.10.20 ,阿勒得尔图:白 ∙ 图格吉扎布,从牧民到生态学博士。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879 参考四 呼和浩特晚报, 2007.6.29 ,陈鹤龄:白 ∙ 图格吉扎布,生态学家的草原情怀 ( 文件太大,无法下载 ) 。 相关链接: 权与理 (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424013 权与理 (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425302 权与理 (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440569 权与理 (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458997 《权与法( 5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502416 《权与法( 6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503907 上访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509993
个人分类: 维权|3936 次阅读|9 个评论
提前谋划积极面对退休
热度 1 wanxq10 2011-6-5 08:28
提前谋划积极面对退休
退休,标志着个人职业生涯的终结,对厌倦了职场拼搏或身体状况欠佳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慈善的好事。但是,对习惯了职业生活或有未尽事业的人来说,却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和痛苦的事。前者不用说,他们会很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后者呢?我认为,从长计议、提前谋划、积极面对,可减少退休带来的遗憾和痛苦,以求平稳过渡和愉快享受生命的每个阶段。 第一,健康。 45-55 岁是事业亮绿灯,身体亮红灯的时期,最容易为了事业,而忽略健康。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更应该注意规律而健康的生活,在保证事业顺利进展的同时,不要过多的损害健康,以免退休后病痛缠身,痛苦不堪。 第二,事业。事业正红火的舍不得退,事业发展势头良好的不甘心退。所以,应该在退休之前,把自己的事业传下去,使自己未做完的事情,有人接着做。比如老板把企业传给儿子、单位培养接班人梯队、老师带学生,甚至某学术思想发表后国内外自发出现的继续研究者等等,都是很好的事业传承。退休后,依然可以关注事业的进展和结果,人生快事! 第三,情趣。逐步的发现和培养对自己有益、对他人无害有益的情趣,最好能带给你内心的安宁和喜悦,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就能战胜退休后的最大敌人 —— 孤独,能战胜孤独就能长寿。 第四,人际。关爱和善待亲朋好友,培养良好的人际圈,为丰富退休生活提供人际支撑。
3357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选院士后必须退休
热度 25 xcfcn 2011-5-30 12:27
当选院士后必须退休 院士始终是热门话题,李永丹老师“ 诚邀院士走下神坛 ”,与民共乐很好很好,嵇少丞老师“ 建议无限期地停止院士增 选 ”,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只是觉得可行性基本为零。蒋继平老师继而提出“ 废除院士终身制,年度考核院士业绩,降低院士待遇 ”这就更不靠谱了,我不说理由,大家也懂得。而且院士在正式的制度里面,实在是没什么待遇,很多自甘边缘的老年院士晚年凄惨就是明证。 那么院士制度究竟怎么改革呢?我提出一个靠谱的建议过来,可行性 1000% ,也非常简单。 就是院士候选人必须是退休人士,要选院士,请先退休,不管是搞学术的还是当官的。 当上了院士干嘛?不是再去当官或再搞学术,搞什么呢?发挥余热搞科普。没事就学 1991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软物质之父德热纳( P. G. De Gennes ),到中学大学搞科普激发下一代的科学热情。在科普的一开始要讲自己当选院士的学术贡献,讲到连小学生都明白为止。至于待遇,那好说,一切吃喝拉撒国家全报销(包括配偶),并在所在单位、祖籍地、出生地树立院士的塑像,并以村庄 / 小路 / 大楼等命为院士名。当然除了出席两年一次的院士大会,其他学术活动就免了,毕竟已经不在学术一线了嘛。 已经当选院士的怎么办?还不想退休的就辞去院士荣誉,等退休后再参选院士。要么就直接退休保留院士荣誉。 我就说这么多吧。我的建议是严肃的。希望大家本着严肃的精神参与讨论。 PS:有人解读为我光谈了院士选举,没有谈到院士权利的制约,这显然是极大的误解,退休人士才能选院士就是要从源头上制约院士的权利,让院士回归学术荣誉性质。院士带有盖棺定论的味道,当然是退休后选举才好。 再PS:曹聪老师建议把题目 “院士候选人必须是退休人士”改成“当选院士后必须退休”,我觉得甚好。谢谢曹老师的高见。 又PS:我后来想了想,就是“当选院士后必须退休”的可能性也不大,有网友说:“院士可以继续发挥学术评价和学术咨询的作用,开评审会,做学术报告都没有问题,但是不准申请项目,也不准公开地支持某一个项目。现在的项目都是xx院士的项目,应当绝对禁止,潜在的也不行。”我想这是切实可行的。事实上很多研究所就是这么干的:就是院士可以不退休,但是到了65岁后就不能当课题组长了。
个人分类: 杂论|3464 次阅读|32 个评论
特想退休
dilingjun 2010-11-21 11:10
前些日子法兰西议会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条令刚刚出台就引起全国上下的罢工浪潮,整的整个国家不得安宁。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中国民众有着截然不同。既得利益的官员们说的妙:法国人真傻,让你多拿几年钱,你们还不愿意,要叫我,干到八十岁才好呢。小车不倒,尽管推,最好干到最后一口气!可下层群众说:资本家就是坏,想方设法多榨取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当牛做马一辈子,到了六十岁了,还不让人家退休,凭什么?累死了!老子四十岁就想退啦!说来说去,还是个利益问题。在中国,权力,就是印钞机。只要不撤职、不进监狱,做官绝对不会将印钞机丢掉的。说到这,我忽然想到,从参加工作到现在,辛辛苦苦,风里来雨里去四十多年,我不过是一个给人家开印钞机的马仔而已。想来想去,我决定申请退休!不干了! 提及退休之事,我征求了一下朋友的意见,昨天朋友什么也没说,给我发了条短信:正科副科,最后都凑到一起唠嗑,正处副处不知落到何处;正局副局最后都一个结局;正部副部最后都一起散步,总理副总理最后都一个道理,主席副主席最后都一起古稀。干了四十年了,能退就退吧,见好就收,是人生最好的结局。你自己想吧。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650 次阅读|8 个评论
退休:年满与年届——我们都被提前了一年?
feiyizhai 2010-9-12 13:30
按照规定,我所有高级职称的,男60岁退休,女55岁退休。我的生日是四月底,于是我在刚刚到55岁那年的四月底就按照人事部门的通知办理了退休。而实际上,我那年是年届55岁,不是年满55岁。如果按照年满55岁退休的话,我应该在56岁那年生日来临的四月底退休才对。换句话说,我被无形中剥夺了一年的工作权利,等于工作到年满54岁。 这个问题与具体执行人无关。他们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大家都这么办。 我也是最近才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提出这个问题是想问一下:是不是各单位都这么办?有多少人无形中被剥夺了一年的工作权利?大家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是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相关的大问题了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0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实行弹性退休制应对老龄化
xupeiyang 2010-9-8 16:5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8日16:45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杜新达)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根据岗位特点鼓励企业和职工协议弹性退休、中国养老金将朝着社会统筹国民化和个人账户制度化、全民化、市场化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今天上午,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举行社会保障专题研讨会,中外专家学者为应对中国老龄化问题把脉,从养老金储蓄、养老金的存缴保障、延长退休年龄等方面支招,同时就今后国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发展和挑战等进行了研讨。    将养老金和养老储蓄结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介绍,目前我国现行基本养老金政策主要包括退休金,覆盖了公共部门约4000万人,月养老金待遇为2000元至4000元;养老保险覆盖了约2.3亿企业职工,月养老金平均1300元左右,此外还包括养老低保、养老储蓄、养老补贴等,覆盖了少数城市居民、低收入群体、农村计划生育女孩家庭等。与英美国家相比,我国基本养老金统筹层次低、待遇差距大、退休年龄早(50岁至60岁)、预期寿命长,亟待一个全民的、统一的、可持续的基本养老金方案。   杨燕绥表示,应对社会老龄化应该从变革养老金制度做起,政府应开发老龄人口的就业能力(55岁至70岁),开发老龄人口的就业项目,增加老龄人口的收入;适度降低劳动人口消费比率,增加养老储蓄并做到保值增值。   杨燕绥还表示,目前北京的养老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但仍存在着政府补贴过多,社会组织和资源参与和开发不够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制定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    实行弹性退休应对老龄化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表示,应对老年风险可以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我国目前施行的是1978年确定的退休年龄标准:男职工60岁、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调整以及人们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这一退休年龄的规定已经明显偏低,可以考虑采取女先男后,小步渐进的延长退休年龄,力争用几十年的时间,把年龄提高到一个适中的年龄段(比如65岁左右)。   另外,有些国家还采取了间接提高退休年龄的办法,如延长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参保年限或工龄,减少提前退休者的养老金数额,实行弹性退休年龄等,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缴费年限提取年龄应提高   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法学和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梅格行(Mel Cousins)说,如果不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门槛,养老金成本将不断上升。许多欧盟国家已形成共识,提高年龄门槛既可降低养老金成本,同时还可增加养老金的来源(人们将工作更长年限并支付更多的税)。   目前政策规定了至少15年的缴费期,从国际情况来看这一期限比较短,参保人应该尽可能长时期地缴费,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养老基金规模和以后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大多数欧盟国家已采取措施增加缴费期限,多缴多得,从而也提高劳动参工率。X092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2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坚持,挺住,我的人生故事(连载十六)
热度 1 liweiyin2009 2010-7-4 09:08
坚持,挺住,我的人生故事 (连载十六) 告老退休 四年骨科手术 2000年,秦山二期核岛的土建图纸早已全部加夫,管道图纸也已交付,工地已经开始进入安装高峰,二院的电、仪、控的图纸文件也即将交付,4万根核岛内的电缆计算机敷设的电缆路径表的最初的1万根也已落实,而我的右腿的髋关节的疼痛已经到了不能忍受的程度,每次到地下室的计算机房都是硬撑着楼梯扶手拐下去的,除此之外,从60岁开始,血压和心脏供血都有了问题,还不断地泌尿系感染。再说,年轻人已经跃跃欲试。2000年4月1日,我正式离开工作岗位。 当年4月底正好是职工体检,我被告知,我的胆囊中的结石偏大,最好去医院复查,我到海军医院复查后,医生建议手术切除。6 月手术结束。就在身体刚刚恢复正常时,没有想到9月我的左臀部出现严重红肿。我以为是一般局部炎症,吃了些消炎药,到11月红肿开始消退。可是,到了第二年的5月,更加严重的红肿发生,我过了五一长假立刻去了 304医院外科,没有想到,医生非常紧张,知道我曾做过人工关节置换后,立刻找来骨科医生会诊,在外科门诊治疗室,用一根长针扎进我的臀部,立刻一股黄色浓液灌满了针管。大夫对我说,你举着这个针管,立刻去找给你做手术的大夫去。我去了北大医院,骨科文立成大夫接待了我,他借用外科门诊治疗室,给我注射了麻药,然后切了一个小口,接着浓液就灌满了一大碗。大夫让我每天过来清洗。我往北大跑了有一个星期,不上麻药,每次护士往我的伤口里掏,进行清理,疼得我回家坐在公共汽车上,使劲用大扇子挡住伤口,不让人碰我。一周后,我改在我们院的门诊部做清理,一直到8 月,每次都有浓液出现,我又去找了大夫,他使劲往我的破口里掏,最后说,住院吧。 住进医院后,我接受了放射性碘的探测,证实浓液瘘管很深。大夫决定切开处理,在手术之前,他让我设法从国外弄到庆大霉素项链(国内这种需求太少了,国外公司不进口),否则,开着口用滴液的办法清理太受罪了。多亏我的侄子在德国,他设法托人带回了三条项链,我弟弟接到后,立即送往医院,我也立即做好了进手术室的准备。 我接受了腰麻。我原来的人工关节上部的钢板背面集满了浓液,大夫把原来的一套钢板、螺丝钉和钢关节球全部拆除(骨髓腔里的长钉因为拔不出就保留了),清洗我的整个关节腔后,把三节项链全部盘在关节腔中,以便控释消炎,同时,为了保持我的关节腔内的空隙,保证今后腿不缩短,他在我的腔内安放了一块他在手术室内现做的骨水泥块,然后把我长长的刀口缝合,送我回病房。 我在医院里躺了三个星期,大夫不准我翻身侧卧,下地脚不准沾地,只能拄拐走路。我始终非常达观,躺在病床上,因为无事可干,我就和一些得骨癌和骨髓炎的孩子一起学英语。文大夫和护士们都对我很好,文大夫觉得我理解问题特别快,出院前给了我他的手机号,叮嘱我,3~6个月后,等炎症确实消除后来做修复手术。 医生对我的腿出现这种情况的解释是,异物在身体里后人体的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而我曾经十分频繁地泌尿系感染,没有及时彻底消炎,死亡的白细胞就积累在密实的钢板后面,这就是浓液。我知道我退休前实在太累了。 那段时间真是难熬。尽管我的外孙在我的小屋中支起活动桌在我的床边做功课,晚上临睡前,还会帮助我到尿盆放好,替我盖好被子,然后回他的小屋睡觉,让我感到很欣慰。但是,整晚上不得翻身,还是很难熬。12月底的一天清晨5点,那么坚强的我都受不了了,我把女儿叫醒,对她说,我真不想活了。女儿给我穿好衣服,披上大衣,说,我们下楼遛遛去。那天,她推着轮椅,我们两人在寒冷的清晨,在大院里遛着,我的心情好了许多。我想,如果没有我的亲人对我的体贴照顾,如此卧床,真会得了抑郁症,而后不能自拔,就会寻死。 过了年,女儿立即带我去医院,文大夫说我早该来医院了,可是他没有想到我是那么个死心眼,3~6个月,6个月不是还没到吗? 我立即被安排住院。重新安放新关节,大夫没有敢在我的髋骨骨面下使用别人的骨头,而是取用我腰部的骨头垫放的,因为怕我对异物过敏。大夫还用带网孔的钢筐代替了原来的密实的钢板。这条腿就这样修整了,大夫关照我,这条腿再也不能做手术了,否则刀口都会合不上。 两年之后,我的左腿可以完全自由活动,可是右腿股骨头的状况也到了无法容忍的程度。2004年8月底,我抢在外孙高一军训结束前做完手术回家。 文大夫是个好大夫,我感谢他。 大夫对我的腿坏到这种程度总感到有什么特殊原因,因为我不喝酒,不抽烟,不吃激素,没有摔过,一定有过大量促使我身体中的钙流失的情况发生过,譬如,过量的放射性线照射。我心里明白,是在404厂做离子交换树脂实验时受到了过量的照射:交换柱外的铅屏蔽没有做好,对着正面操作的我正好有一条不小的缝,计量仪表每次测量都会一下打过头。现在负责安装的那位同志已经去世,年轻领导又有谁知道当时的实验?1970年年中做完实验,当年头发大量脱落,1974年发现腿的根部不适。那时是革命工作第一。那年在戈壁滩做实验,我把62元工资中的40元留给给我看孩子的家,带着22元和生后补贴(最低时每天只有2角4分,连买个肉菜都不够)独自奋斗,但是实验是我申请下来的,就像一个已有两个女儿的母亲在用自己带血的乳汁哺育自己的儿子,我心甘情愿。再说那么多年过去了,又有什么好追究的?有病治病就算了,不就是自费承担人工关节的经费么? 多次的手术,让我对使拐和使轮椅几乎成了行家,2004年我接受右腿手术时,在病房里,我几乎成了其他病人的使拐教练。2009年我在原子能院为学生讲授专业英语时,因为膝关节疼痛,我就坐在轮椅上,在教室里自由转动,坚持把课教完。 不过,文大夫在看了我的膝关节的X光片后,说,行了,这辈子你不用再做手术了。他让我注射了透明质酸钠溶液,关照我不要跳舞和来回上下楼,除此之外,我的膝关节还是可以的。 2005年,我的双腿彻底修复,可以自由行动,3月我母亲的老年痴呆的精神症状加剧,我和妹妹送她去安定医院就诊,从此开始了为她忙碌的生活。我对别人说,这是上帝给我的安排:腿治好了,又该有新任务了,照顾妈吧!哈哈。 我目前的良好的行动状态,给一些人做了示范,一些人也去做了手术,他们之后骑车、游泳、旅游,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得了病,该怎么治就得怎么治,不能瞎凑乎或听信偏方。 与退休老人同欢乐 退休以后,我首先参加了二院老人合唱团,虽然唱的不好,但是这是一个与人相聚的机会,每个星期一次,大家见面,乐乐呵呵。有时主持人有事,大家让我张罗,我也不推辞。大家在一起唱些老歌,也是一种乐趣。每年还有些演出要求,也算是一种或检验,有一种成就感。这项活动中因主持人完全来不了而于2009年10月后最终停歇。 2006年,借着要举办奥运会,我向一些老人提出办个英语班的建议,还真有不少老人愿意参加。我义务出任教员,按大家感兴趣的内容自己编写教材,每次上课,我都想办法使教室特别活跃,使大家不感到任何压力,像玩一样,嘻嘻哈哈度过1个多小时,还觉得有所收获。大家觉得和我在一起特别快乐,说是我的快乐感染着大家,而我则觉得是大家带给了我快乐。这个班的十几名学员一直坚持下来,到奥运会前解散。 在2009年5月,我的膝盖犯病之前,我还每天傍晚参加健身操的活动,又交接了一些新朋友。后来因为大夫不准我参加这项活动,我不得不停止了。 没有了这些活动,我仍然设法与群众保持联系。每天傍晚,一群老人聚在带运动器械的场地上,在一起边活动边聊天,是为话疗。我发现,没有一个二院的老同事对我过去做事的急脾气和较真有意见,人人对我都很亲热,聊天时可以无话不谈,因为我和大家没有任何个人恩怨,极个别的人会偶尔开开玩笑,叫我一声劳模,也有人叫我李老师,但是绝大部分都对我笑笑后就开始说话,没有一点隔阂,我为此深感欣慰。 我不但和二院的同志们保持联系,我还和我的大学和中学的同学保持着联系。年轻时的同学相聚在一起时似乎人又年轻了。 总之,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始终置身于群体之中,这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个人分类: 未分类|5942 次阅读|8 个评论
参加一次为个人主办的学术会议
zhiwei 2010-4-8 05:10
昨天和今天参加了系里为Sune Svanberg( http://sv.wikipedia.org/wiki/Sune_Svanberg )退休特意举办的一次小型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是Modern Trends in Basic and Applied Laser Spectroscopy,所涉及的内容都是Prof. Svanberg所从事过的相关领域,主要包括原子光谱,激光遥感探测,光子医学,激光燃烧诊断和强场激光。会议以温馨为气氛,作报告者多为Sune的合作者和学生,其中有 Orazio Svelto (《 Principles of Lasers》一书的作者 http://www.amazon.com/Principles-Lasers-Orazio-Svelto/dp/0306457482 ) 主要回顾了激光的童年。有2005年Nobel Prize in physics的获得者Theodor W. Hnsch,介绍了laser frequency comb。除了学术报告外,也有来自非洲的发展国家的致谢报告,讲述了Sune在非洲激光光谱发展中所做的贡献。对了,还有一个报告是Sune在Nobel in Physics committe 时的一个组员讲述的有趣的历史故事。反正气氛是相当的温馨。晚上还有联欢会形式的晚会,可惜错过了。 这次也遇到了蒋老师和徐老师。蒋老师作为Sune30年的老朋友,特意从国内赶过来,其中还费尽周折,不过精神还是依旧强劲。当蒋老师讲述三十年前Sune在车站接他的情形的时候,还是蛮感人的。80年代初,坐了穿越亚欧大陆的火车,在一个大雪的下午...相比现在,那时出国交流真是太困难了。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在人群中容易辨认... 会议在Sune的回忆和畅想中结束,全体起立热烈的掌声。My wishes: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ways should have the purpose to shape a better world.(By Sune)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我是爷!”——一句话的事
JYH64J98Y99H 2010-2-24 12:27
这是2009年的几个生活花絮,就是一句话的事,但它触动着我的思绪,我感谢生活的馈赠,也采撷几片精心收藏。 之一:也许是看完200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国庆6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有点激动,也许是其他原因,2009年10月4日,天气一样晴朗,阳光一样灿烂,鲜花一样盛开。我像要完成一个重要仪式一样,独自一人来到了秋色宜人的鼓楼公园。古木参天,郁郁葱葱,百花争妍,生机盎然。这是免费的公园,只有登上城楼才需要买票。我特意选择了买票,就是为了寻求独上高楼的意境,找点登高望远的感觉,为自己设定的仪式增添蕴涵。就我一人去买票,售票员说:出示老年证可以免票。当听我口音不像当地人,她还用普通话善意地提醒:省内的老年证是通用的。 之二:2009年的一天,我遇到了已经退休六七年的老主编。我们在一起打了回乒乓球,聊起了家长里短。关于老主编,我顺便多说两句。他遇到厄运,依然积极乐观,仿佛困难与痛苦都与己无关。他的生活一波三折,依然保持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他梅开二三度,为有暗香来,宠辱不惊,保持了开明开放的人生态度。年近七旬,还坚持洗冷水浴,难能可贵。他语重心长地问我还有几年退休,我不敢懈怠,测算好了,如实回答。在年初的迎春聚会上,我觉得有趣,旧话重提,他依然像编学术期刊一样咬文嚼字,满脸认真地说:我说的几是多少的意思啊。人啊,有时就是这样,你刚刚找到上午八九点钟太阳的感觉,别人可能认为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夕阳西下,日薄西山了。当然,别人是善意的,我也没有曲解他人的意思,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还差得远呢。 之三:2009年12月31日。商场内,电梯上,人很拥挤。一个精灵可爱的娃娃冲着我笑,大声地喊:爷爷!爷爷!,他的爸爸、妈妈还在旁边鼓励着孩子的文明礼貌行为,我怕自己一说出话不像是爷爷辈的,就没敢说话,只是对着孩子笑了笑。后来,我把这件事当作笑料说给一个老朋友听,他说,你应该说话,你一说出话来,就更是爷爷了。哈哈哈,他乐不可支地大笑起来。我也跟着哈哈地笑了:2009我是爷! 这都是一句话的事。 我有时感到忍俊不禁、趣味盎然,有时感到耐人寻味、回味无穷,有时又感到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亲身经历的一桩桩小事,体会特别深。我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那首诗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2261 次阅读|3 个评论
明日退休,喜不自胜!得七律一首
xinmayouyou 2009-12-31 11:44
七律 归休见飞鸟 定自樊笼新破墙,匆匆不顾入苍茫。 想知身失天权久,犹见心存野性狂。 我本与君为异类,君今共我属同行。 江湖从此任来去,重感人生兴味长。 (明日退休,喜不自胜!) 外一篇(趁着高兴,把今秋作的原不打算贴出的秋兴八首 一并贴上) 再步杜工部《秋兴八首》韵 一 村北村西遍枣林,夏来枝叶绿森森。 惠人长供一年味,泽鸟也遮三季阴。 斫木教充熔铁炭,倚天好慰霸才心。 于今谶验不毛地,如诉秋声伴暮砧。 二 不辨骄词识影斜,书生枉自赌芳华。 徒赢三纪误身笔,轻弃一朝浮海槎。 或恐东南伤远笛,讵知西北奏哀笳。 滔滔不尽江河水,又见芦花疑浪花。 三 沉沉落日敛余晖,万里秋山气象微。 过岭偶闻孤雁唳,入林时见暮鸦飞。 阴阳造化有千变,兴替循环无一违。 惟叹鼠狐真智物,冬荒将至自先肥。 四 一局人间未了棋,长牵弈客喜与悲。 春山别却花开日,秋水迎来潮涨时。 掠地频传铁马至,攻城又见战车驰。 空中飞箭口中食,权重量轻颇费思。 五 谁倾古井灌群山,醉却层林一夜间。 玉露尚无临粤地,金风先已出秦关。 因看青女能侵色,也倩白衣为改颜。 好把年华追几纪,重回太学最高班。 六 一蛇长卧万山头,萧瑟京畿近暮秋。 枫叶将看红到紫,官袍难免乐成愁。 谁将心事追黄鹤,我把情怀寄白鸥。 不用寻求方外去,林泉一处胜瀛州。 七 少年曾未用全功,大比名犹黄榜中。 合是书生难走运,偏逢太祖患抽风。 群经化作炉灰白,小本汇成残日红。 多少当年赍志士,今皆碌碌白头翁。 八 清溪一曲自逶迤,南抱人家东入陂。 琥珀果肥山枣树,胭脂叶艳海棠枝。 远峰姿态因人变,怪石形容随步移。 何处轻雷声隐隐,山崖弯过水帘垂。
个人分类: 诗词|5152 次阅读|18 个评论
诺贝尔奖获得者或就在退休人群中
baijiab 2009-11-30 12:10
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优秀人物均出现于高年龄阶层。因为他们在人生最富有经验和关联能力而将要出成果的金黄时期没有失去工作权力(退休)。里根70岁担任总统。麦侃恩72竞选总统。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更是高龄云集.中国的政界和学术界优秀人物也均出现于高年龄阶层。而唯独中国普通公民则被剥夺了他们收获黄金成果的机会。中国的退休制度不仅不符合人(工作)权(利)法律,更阻碍了科学和其他事业发展。也许中国的失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在那退休人群中。因为这种特殊人才属ppm级,并不在概率规则的范畴里。
个人分类: 惠林之谏|1240 次阅读|7 个评论
呼吁‘院士’七十岁‘退休’
热度 1 lin602 2009-11-29 22:29
院士现在太受重视了,以至于部分院士在许多单位兼职,说穿了,这些单位就是让这些受聘院士们在评项目、评奖、评博士点时给予关照。 在本单位,院士由于特殊的地位,他们拥有许多权利,其实说穿了,院士只是他们在多年的积累中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到七十岁时,由于人的生物学规律,已经没有多少创新性了。他们申报的许多课题,已经不代表最新的,最有新意的。但他们仍然会得到973、863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头衔,因为他们仍然有评审项目的权利,仍然是国家的许多领域的首席科学家。 让他们退休,并不等于不让他们做事情,而是不能够掌握太长时间的评审权。不能够做为项目及课题的申请负责人。如果五十多岁做院士,一直拥有学术评审权,你想想是什么结果。 院士申请课题,让下面人做,层层发包,已经是学术界的普遍现象。其实许多院士的课题,院士都不清楚是什么核心点甚至内容,是其他人代笔写的,是其他人利用他的名义申请的。院士只要用个名字就行了,这种现象不是太普遍了吗? 院士们也是人,不是神,他们也有创新的最佳年龄期。也需要休息享受晚年的轻松生活。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其他人利用他们的名义及资源,得到自己本不该得到的东西。
个人分类: 未分类|6098 次阅读|14 个评论
退休后的上谷先生
罗帆 2009-11-3 21:56
2007 年 12 月,我和一些同事去日本参加第四届管理与创新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中国、日本、荷兰三方合作举办,当年的主办方和东道主是山口大学。 到机场后,山口大学派来大巴接我们。负责接待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还有一位年轻的中国女留学生当助手。老先生非常热情,抢着帮我们提行李。看着他年纪比我们大,还跑上跑下地搬行李,感到不好意思。 大家坐下后,老先生给我们深鞠一躬,自我介绍说自己名叫上谷克弘,会议期间将全程陪伴,为我们提供相关服务。 一路上,他为我们介绍沿途风光,经过跨海大桥时,专门让司机绕到停车场,让我们在海边拍照。 会议地点在全日空酒店(宇部),会议代表在此下榻。下车时,上谷先生又抢着提行李。他两只手各拎着一个行李箱,走路很快。 晚上进餐时,上谷先生与我同桌,彼此互换了名片。一看,才知道他原来是一家出版社的负责人。他说自己退休了,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就到山口大学来帮忙。这次能接待来自中国的学者,他感到很荣幸。 会议期间,安排了去山口大学访问交流;会议后,组织去附近的景点参观游览。整个过程,上谷先生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主动地为我们讲解、拍照,十分周到。 后来发现,有许多像上古先生一样的日本老人,退休后不愿呆在家中享福,而是重新找到工作,继续发挥余热。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3939 次阅读|2 个评论
旅美杂忆(八)教师情况
zhangqy 2009-5-30 23:42
旅 美 杂 忆 张庆营 (八)教师情况 宾大物理系教职员的名单中,有正教授29人,副教授6人,助理教授11人,由科研经费资助的访问学者和博士后25人。其他访问学者2人(这些人是由学校派来进修或者合作搞科研的),行政人员3人,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描图员4人。这里不包括教授自己用科研经费出资请来的科研秘书。正教授在教师中占多数,教学人员很多而行政人员很少,还有访问学者和几位从外单位请来的客座教授等,有这么多水平很高的教师,带上一大批访问学者、博士后和研究生,是一支很庞大的科研队伍,每年也就有很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问世。这些教师同时担负着物理系和全校物理课的教学任务。没有一位教师去办班,更没有一个人去搞开发。不但物理系如此,整个宾大都是如此。 宾大各系教师的名额由各学院的院长宏观控制。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之间,其名额没有硬性规定的比例,往往教授占了大部分。宾大物理系的47名教师,承担了本系和全校理、工、农、医各院系的全部物理课的教学工作。他们不设教研室,没有人为组建的学术梯队。在学术水平高的教授的周围,研究工作相同或相近的教师,往往自愿组成一个小组,也有外校、外地教师参加进来的,形成一个科研集体,增强了力量,这就是他们自发形成的学术梯队。他们一起讨论,共同研究,互相切磋琢磨,容易多出成果。由于年青教师都有晋升的机会,科研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教授把计算机终端拉到家里,周末继续在家里做计算。有的人甚至以自己的办公室或实验室为家,白天黑夜干,周末也干。妹夫宋颀贤是数学教授,一天晚上,他来宾大物理楼找我,看见有的实验室里仍然灯火通明,我告诉他,天天晚上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他深受感动,说:这些人专心致志搞学术研究,他们是以实验室为家啊! 美国特别重视扶植年青人,年龄在二、三十岁而又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的,往往容易申请到大笔经费。能力强的年轻副教授,一人招收二三十名研究生的,并不稀奇,宾大物理系就有这样的副教授。人们问他,招这么多的研究生怎么带法时,他说,我利用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自学为主,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极强。五、六十岁以上的教授,除非继续取得很好的科研成果,否则,即使他有很高的声望,也很难申请到科研经费。多出高水平的成果,就成为教授们、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教授们的头等重要的大事了。名校多名师,多高徒,就是很自然的了。 学校里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工作的时候不闲聊,讨论问题直奔主题,不讲多余的话,休息时不谈工作。在校、系办公室,没有人抽烟喝茶、看书看报,更没有人闲聊、打牌,也不会有人迟到早退,大家都自觉遵章守纪。职工上下班都很准时,他们都有守时的习惯。上班时间一到,就可以办事。下班前一分钟,还可以去办事;下班时间一到,立即走人。不像我们这里,上班时间过了老半天,也不一定能找到人来办事;下班前半小时,就陆陆续续有人离开办公室。有的年青妈妈,早早就去幼儿园接小孩子去了。美国人珍惜时间,认真做事的好习惯,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一天下午,我在系图书室查资料,要复印一篇文章,离下班时间只有几分钟了,我估计时间还来得及,谁知复印到一大半,纸张就用完了,我请管理员换上新的纸张。她说:看样子来不及了,明天再来吧。我估计换上一叠纸,要不了多少时间,应该来得及,就说:只有几页纸了,把这一点复印完吧。她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动手替我换纸。谁知这台复印机是老式的,用的是卷筒纸,换起纸来比较费事,等换上新的一筒纸,把文章复印完毕,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两、三分钟。她显得很不高兴,我赶忙向她道谢,并表示很抱歉。她一脸严肃地说:我也很抱歉。下班以后,就是我自己的时间了,你无权占用。你现在侵占了我的时间。下了班,我还得赶回家去做家务事。一席话,批评得我满脸通红,连忙赔不是。她的这种态度,和平时的客气待人完全不一样,简直像是换了另一个人了,使我十分尴尬。第二天,我在走廊上碰见她时,又再次向她表示很对不起,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她很友善地说:算了,不用再道歉了。这件事对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永远忘不了。在我们这里算不了什么的事,在美国却成了很严重的问题。他们公私分明,公家的公事认真负责,私人的东西神圣不可侵犯,两者有严格的分界线。 一天上午,我和克莱茵教授在他的办公室里讨论科研中的问题,到了中午,我们各自拿出自带的便餐吃了起来,我觉得刚才讨论的问题意犹未尽,想继续和他讨论,刚一讲话,他立即制止我说:现在是休息时间,不谈工作,等上班时间再讨论。于是就开始闲聊起来。一次闲聊中,克莱茵教授说,当系主任很麻烦,要花不少时间去搞行政工作,唯一的好处是学校替他配备一名秘书,不用自己掏腰包请人,而其他教授就需要自己出钱聘请秘书。他不愿意为了这个好处而去做吃力不讨好的差使。当然也有人喜欢当这样的官。教授请的科研秘书的工资,都是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拿出来的。为了省钱,往往两、三位教授共同请一个女秘书,一年签订一次合同,期满了还要再续订。不过,秘书做久了,会做得更加顺手,相互间更加熟悉了,也有一定的感情,除非确实不满意,或有特殊情况,一般都能够继续做下去,所以有的人年纪相当大了还在继续做秘书。秘书的任务就是打印信件,打印论文,事情不太多,一个秘书同时为两三位教授做事,完全能够胜任。克莱茵教授的女秘书当时用的是电动打字机,打起字来辟里啪啦,像打机关枪似的,比讲话的速度还要快得多,令我叹为观止。打信时,克莱茵教授连续不断地口授,她边听边打字,话讲完了,信也打好了。为了跟上时代,方便工作,她也开始学习电脑打字了。 教师除上课外,就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实验室做研究工作,工作时间从来不会聚在一起闲谈,更不用说下棋、打扑克了。中午没有午睡,师生员工都自带午餐或在附近吃快餐。平时难得开一次会,如果要开什么会(例如教授委员会开会等),一般都放在午餐时间进行,边开会边吃饭,从不占用上班的时间。每星期三中午,在教员休息室里摆上丰盛的免费茶点,教师们可以在这里边吃边喝边聊,大摆龙门阵,既得到了很好的休息,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在宾大,学术、教学、人品三馨的教师不乏其人,普林马可夫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我的办公室原来是普林马可夫教授的办公室,正好在克莱茵教授的办公室的隔壁。普林马可夫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不但教学好,更喜欢帮助人,关心人,人品好,人缘好。他的学生、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郑文魁教授一提起他,就动情地对我说:普林马可夫教授十分关心他人,每当他的生日,他的学生就会从全国各地纷纷前往宾大去祝寿,这在美国是很少见的,可见他的人品很好,深得学生的爱戴。我想,就是在我国,这样的事情也是十分少见的。 40年代,他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和合作者一起创立的霍尔斯坦-普林马可夫映射(Holstein-Primakoff Mapping),在我和克莱茵教授合作研究的原子核结构的玻色子映射理论中,正好利用上了(当然其中还有我们自己创新的映射方法)。我和普林马可夫教授可谓有缘,然而却无缘见一面,他在两年前去世了。克莱茵教授的女秘书一提到他,就心情沉重地说:他真是一个好人哪,可惜死得早了点。惋惜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一次,我和克莱茵教授正在讨论研究工作中的问题时,他忽然说:对不起,我要上课去了,请你等一下。过了一会儿,他就回来了。我问他上的是什么课?他手臂朝下摆来摆去地说:讲单摆实验,很简单的。我讲解完毕,就交给研究生去辅导学生做实验了。我不便再问,仍然继续讨论我们的问题。单摆实验是大学低年级的基础物理实验,用这样有名的老教授去教,好像杀鸡用牛刀,在我国是极其罕见的,在美国却很平常。后来在一个周末,我到他家里去玩的时候,问起上课的事情,才了解到有关情况。系里在安排下学期的教学任务时,系秘书会给每位教师送去一张表,要他们在下学期的课程表中,填上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然后由系主任统筹安排,再将排课表下发,有意见还可以提出要求,系主任再作调整,直至意见不大时为止。克莱茵教授说,他从来不提意见,系主任安排教什么课,就教什么课,所以,物理系的基础课和高年级课,差不多都教过了。宾大规定,任何一位教师都不能老教一门课,每隔三年就要换另外的课上。他们认为,一个教师常年只教一、两门课,牵涉面小,知识面窄,缺少联系,没有活力,不可能讲得很生动、有深度,难于启发学生产生联想,拓展新思路。所以,没有一位教师是一辈子只教一两门课的,每一位教师都教过多门课程。助理教授也可以教高年级的课程。不像我们这里,有一辈子教力学的,有一辈子教电磁学的,有一辈子教制图的,等等。所以,有不少教低年级课程的教师,不能和高年级课程的内容卸接起来,也不知道所讲的内容对高年级的一些课程内容有什么用,有什么重要性,因为他们不了解高年级的课程。美国高校的这种安排,对于进校门不久的新生来说,尤其重要。科研上有成就的教授对理论把握透,对概念理解深,对问题阐述准确,对学生启发大、影响大,不会误导学生,善于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 在美国,大学教师每隔7年都有一年的学术长假,其目的是让教师利用这段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克莱茵教授告诉我,在暑假三个月期间,学校不给教师发工资,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可从其中提取暑假期间的工资,经费多的提得多,经费少的提得少。他说:我的科研经费多,能拿足三个月的工资,有的教授科研经费少,不能拿够三的月的工资,甚至有只能拿半个月工资的。没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就在暑假期间给学生上课,以增加收入,这种教师被人看作没有多少能耐。职工没有寒暑假,照样要上班,但每年有一个月的休假。而在我国的高校,职工和教员一样,照样有寒暑假,只是比教师放假的时间少一些而已。 美国的教师一年只发9个月工资。有些教师就利用假期授课来增加收入。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可以按比例从中提取暑期的工资,多的可以补足三个月的工资,少的只能补一、两个月。克莱茵教授对我说,他的科研经费多,能补足三个月的工资,而系主任却只能补上一个半月的工资,有的教师只能补上一个月工资。有较多科研经费的教师,就不必在暑期上课,而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或到暑期高级讲习班去授课。年青教师也可以去进修,以提高学术水平。此外,教师每七年还有一年学术休假,不发或少发工资。 所以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和参加学术活动。可见科研成果不但关系到教师的学术地位,也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经济利益。 美国大学里都有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举凡学生的升级、留级、转系、转学、退学等,教师的晋升、加薪等等,都照章办事。日常工作由系秘书办理就行了,系主任只需抓重大事情,照样有很多时间搞学术研究。 我有一位老师,人很聪明,课讲得很好,很受学生欢迎。他在上课时向我们讲了他的亲身体验:某某教授是我的老师,他是很有教学经验的老教授,课讲得很好,学生很容易听懂,他讲的课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别的班的学生也跑来听课,大教室里常常坐得满满的。可是他没有搞过科研,把科研看得十分神秘,高不可攀。他说:要搞科研,必须把大学的普通物理彻底弄清楚,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懂,怎么能够搞科研呢?我听信了这位老教授的话,花了多年的时间去深入钻研普通物理,人到中年,还停留在普通物理的水平上,把科研看得高不可攀,而有些同班同学都出了不少科研成果了。后来他去了别的大学进修,才给我们开出高年级的课程。他坦率而又心情沉重地说:这位老教授害了我。当时这位老教授正担任领导职务,他居然不怕得罪他的顶头上司,直言不讳受了他的害,不是有切肤之痛,是不可能毫无顾忌地随便向自己的学生倾诉心曲的。他的这番肺腑之言,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跟着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年青教授搞科研,发表了论文,升了副教授、教授。由此可见,有学术成就的教授讲低年级的基础课,对于引导入校门不久的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重要! 2005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位教学效果很好,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晏才宏去世了。他的死,引发了全国大讨论,因为他直到去世时,还是一个讲师,一辈子评不上副教授。上海交大一位负责人这样解释:在中学,这样一个老师可被评为特级教师;但是大学要求教学、科研并重,教师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创新知识,两者不能偏废。以此衡量,晏才宏就不够全面。前面讲过,教学成绩优秀科研成果却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宾夕凡尼亚大学就破格给予副教授的职位。我认为,对待这样的情况,不要一刀切,给他升副教授还是合适的。 在美国,很有成就的教授教低年级的基础课,是很平常的事。美国的物理学家费曼,博学多才,被认为是绝顶聪明、创新思维能力极强的人。他无师自通,无锁不能开,被人称为开锁大王。他年青时参加过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一次,他偷偷地把保险柜打开,将藏在里面的制造原子弹的绝密文件拿了出来,吓得同事们虚惊一场,他却开心地笑了。他因对量子电动力学的杰出贡献而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他不在意获奖,认为这是多余的事。他觉得领奖以后,记者频频采访,请柬纷纷送来,忙于应付,太麻烦了,所以决意拒绝领奖,大家劝他也没有用。一位朋友想出一条妙计,劝他说:如果拒领,就会成为爆炸性新闻,麻烦就更多了。他想了想,觉得这位朋友的话很有道理,只好前去瑞典领奖。在诺贝尔奖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一个插曲。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图解法,用来表示基本粒子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使本来高度抽象的理论,化为直观的图形。一看图形,就知道是什么物理过程,立刻就可将相应的公式写出来,使复杂的问题大大简化,很抽象的问题变得很形象,求解变得很方便快捷。构思巧妙,别出心裁。这种图形就是著名的费曼图。1986年,美国的航天飞机奋进号升空不久发生爆炸,美国航空航天局组织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来查找爆炸的原因,也特地请了他。那些专家都没能找出问题所在,却被不是学工程的费曼找出来了。当时他己身患癌症,为了国家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抱病工作,检查结论出来以后,他已经心力交瘁了,一年多以后,就离开了人世。在他的晚年,被公认为是当时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纳米的概念就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他亲自教过大学普通物理,写出了一套很出名的《费曼物理学讲义》,影响很大。获得我国最高科技奖的黄昆教授,五十年代在北大物理系教过低年级的普通物理课,效果很好,很受学生欢迎。吴大猷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昆明西南联大教书,当时李政道就读于此。吴大猷回忆说,李政道很喜欢问问题,到了令人奇怪的程度。他发现这是一个好苗子,抗战胜利后把还在读低年级的李政道带到美国读书。据李政道自己讲,他当时连一句英语也不会讲。果然不负恩师的期望,1957年30岁时就得了诺贝尔奖。1992年,80多岁高龄的吴大猷从台湾来北京访问时,李政道一直跟在恩师吴大猷后面,亲自为吴大猷推轮椅,如影随形,其亲密无间的师生情谊,感人至深。现在,我国教育部也要求教授教低年级的基础课,我认为是很好的决定,使学生能得到正确 的启发和引导,并且有利于及早发现好苗子,使之能顺利成长。不过,真正全面实行起来,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在我教过的课程中,发现有些教材有错误,有的有不少错误,甚至是严重的概念错误。这些错误并非印刷错误,而是教材的编写者没有真正懂得这些概念,或了解不深。经过了解,这些编者没有搞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或者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工作,也就不可能对比较艰深的概念有透彻的理解,由于水平所限,他们自己不可能理解到自己搞错了。为什么我们提倡阅读阅读原文,阅读经典著作呢?原因即在于此。因为没有更适合的教材,我也没有时间写讲义,不得不使用这些教材教课,我只好一边上课,一边更正,并向学生指出其错误的原因所在。 文革结束后,恢复全国统考招收大学生,开头派了很多大学教师去改考卷,我也被派去改过卷子。虽然发了教育部的标准答案,考生的答卷中却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答题方法,有的真是稀奇古怪、五花八门,有的时候,有些教师也搞不清楚是对还是错,甚至于有把答对了搞成答错了的。当时我就指出了好几个被改错了的答案。自然,经过解释以后,还是能弄清楚的。可见即使是中学生想出来的东西,有时也会把一些大学教师搞糊涂了。因此,让水平高的教师去把关,去适当教一点低年级大学生的基础课,很有必要,对学生很有好处。 美国的教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大胆提出疑问,大胆提出新见解。我国的留学生是应试教育中拼搏出来的,往往比美国学生考得好,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般比美国学生略胜一筹。他们的教育方法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请看下面的短文《新师说》。 唐朝的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很有名的《师说》,文章的开头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这句话,长期以来被人们奉为圭臬,时至今日,仍然常常被当作经典名言来引用。例如,余秋雨教授就极为称赞这句话。他在2002年举行的一次现场直播全国性大型电视活动上说,韩愈对教师的定义说得非常准确,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恰到好处。我说不然。在封建社会,韩愈所定的教师的任务只适合当时的情况,对现在来说,这样的任务是不够的。其实,韩愈所指的道和业,只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圣人之道和书本知识,还加上巫、医、乐师、百工的技能,是一种被动的传授,往往是死记硬背,亦步亦趋,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学生不容置疑,更不能违背圣人的教导,只能代圣人立言,不准离经叛道。一提祖传秘方,就认为是最好的。反封建的坚强斗士、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早在《伦敦蒙难记》中,就批判过这样的封建教育。他说:中国政体专制已久,士人束发受书后,所诵习者,不外四书五经及其笺注之文字,然其中有不合于奉令承教服从之义者,则任意删节,或曲为解说,以养成其盲从之性。封建教育泥古守旧,天地君亲师是至高无上的,大家只能顶礼膜拜,只能盲从。很多人书读得越多越蠢,成了书呆子,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封建教育摧残人才,是封建社会几千年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科学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思想要更新,要与时俱进。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传授知识,承前启后,培养新人,开拓创新,促进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任。当前正在大力提倡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了,应该启发学生的智力,要求学生不拘泥古训,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超越前人,突破旧框框,勇于创新,敢于搞发明创造。当然,教师不可能个个都是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但要有创新精神,要设法启发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创新。就是在中小学,也应如此。不是有不少中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有很高的水平,有发明创造吗?有的学生还申请到专利,就连小学生也有这种情况,出现了不少小作家,小发明家。现在广泛使用的不干胶双面胶带,就是7岁小学生的专利发明。2003年,在非典型肺炎肆虐我国大地期间,北京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潘丹琳,创造出非典游戏棋。即使在幼儿园,教师也要尽可能启发幼儿的智慧,学会动脑筋,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幼儿的思考力、想像力、创造力。教育学生要有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韩愈生活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时代,他不可能超越时代,看到一千多年后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他的话肯定不适合于现在的时代,不应该再对他顶礼膜拜了。20世纪的大物理学家费曼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激发惊奇,而知识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更多地欣赏惊奇。虽然他的说法有点片面,但是,他强调了教育要激发受教育者的求知欲,要去发现使人惊奇的新事物,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科学才能进步,社会才能进步。我认为,韩愈的这句话应该改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启智也。启智当然包括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前人的框框,促进科学的发展。对于大学教师,特别应该强调这一点。 以上短文,就是我的《新师说》。 当年宾大副教授的年薪约为3万美元,教授的年薪在5万美元以上。现在美国的平均生活水平比20年前大约高出一倍,工资也相应有很大增长。现在一个助理教授就能有四、五万的年薪。物理系的克莱茵教授资格老,国际上很有名,退休后被宾大聘为名誉教授,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听说他当时的年薪接近10万美元。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教授克莱茵,他的年薪就更高了。在小地方不入流的小型大学、学院,不是博士也能当教授。但教授的年薪有低于两万美元的,低于人均收入水平。这是从一个小城市的大学来宾大进修的教师那里听来的,应该是可信的。名校的教授的年薪不一定是最高的,挖墙脚是常有的事。例如,得了诺贝尔奖的施里弗原是宾大物理系的年青教授,被别的大学用更高的年薪挖走了。杨振宁原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也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请去当了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以杨振宁为核心,吸引了一批能力很强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其中有不少是我国国内去的访问学者,形成高水平的学术群体,能申请到八、九十万美元的高额科研经费,做出了大量极具影响的成果,把本来不是很有名的学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术地位,提高了知名度。也有很多不为高薪所动的名士。因为一般名校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工作条件好得多,名校的教授在社会上更受人尊敬、更吃得开,也许还有清高吧。在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前些年,地处较偏僻的某所大学以高薪到北京聘请院士,只有一位院士应聘,引起一些议论。接着该校到北大和清华去礼聘院士时,竟然没有一位院士为高薪所动,吃了闭门羹。 在美国,有的教授在公司兼职,有的大学请其他学校的教授当客座教授,成就大者授予荣誉博士或荣誉教授的头衔。他们一般不太看重这些荣誉头衔,往往只拿出一个头衔:教授。没有听说有哪一所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知名度和争取排名靠前而请了大量名教授来装点门面的。最近,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前院长、工程院院士秦伯益说,在1994年当上院士以后,不下几十家政府机构请他当兼职教授和顾问,开大会时请他坐主席台,把他当做花瓶,忙于应酬。有人指出:你们评上院士后,没有再出什么大的新成果了。秦伯益说:我于是愕然自惭,明白了居里夫人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将一百多个荣誉称号统统辞掉,最后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奖,也明白了王选院士说过的至理名言: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6775 次阅读|3 个评论
旅美杂忆(八)教师情况
zhangqy 2009-5-30 23:35
旅 美 杂 忆 张庆营 (八)教师情况 宾大物理系教职员的名单中,有正教授29人,副教授6人,助理教授11人,由科研经费资助的访问学者和博士后25人。其他访问学者2人(这些人是由学校派来进修或者合作搞科研的),行政人员3人,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描图员4人。这里不包括教授自己用科研经费出资请来的科研秘书。正教授在教师中占多数,教学人员很多而行政人员很少,还有访问学者和几位从外单位请来的客座教授等,有这么多水平很高的教师,带上一大批访问学者、博士后和研究生,是一支很庞大的科研队伍,每年也就有很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问世。这些教师同时担负着物理系和全校物理课的教学任务。没有一位教师去办班,更没有一个人去搞开发。不但物理系如此,整个宾大都是如此。 宾大各系教师的名额由各学院的院长宏观控制。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之间,其名额没有硬性规定的比例,往往教授占了大部分。宾大物理系的47名教师,承担了本系和全校理、工、农、医各院系的全部物理课的教学工作。他们不设教研室,没有人为组建的学术梯队。在学术水平高的教授的周围,研究工作相同或相近的教师,往往自愿组成一个小组,也有外校、外地教师参加进来的,形成一个科研集体,增强了力量,这就是他们自发形成的学术梯队。他们一起讨论,共同研究,互相切磋琢磨,容易多出成果。由于年青教师都有晋升的机会,科研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教授把计算机终端拉到家里,周末继续在家里做计算。有的人甚至以自己的办公室或实验室为家,白天黑夜干,周末也干。妹夫宋颀贤是数学教授,一天晚上,他来宾大物理楼找我,看见有的实验室里仍然灯火通明,我告诉他,天天晚上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他深受感动,说:这些人专心致志搞学术研究,他们是以实验室为家啊! 美国特别重视扶植年青人,年龄在二、三十岁而又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的,往往容易申请到大笔经费。能力强的年轻副教授,一人招收二三十名研究生的,并不稀奇,宾大物理系就有这样的副教授。人们问他,招这么多的研究生怎么带法时,他说,我利用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自学为主,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极强。五、六十岁以上的教授,除非继续取得很好的科研成果,否则,即使他有很高的声望,也很难申请到科研经费。多出高水平的成果,就成为教授们、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教授们的头等重要的大事了。名校多名师,多高徒,就是很自然的了。 学校里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工作的时候不闲聊,讨论问题直奔主题,不讲多余的话,休息时不谈工作。在校、系办公室,没有人抽烟喝茶、看书看报,更没有人闲聊、打牌,也不会有人迟到早退,大家都自觉遵章守纪。职工上下班都很准时,他们都有守时的习惯。上班时间一到,就可以办事。下班前一分钟,还可以去办事;下班时间一到,立即走人。不像我们这里,上班时间过了老半天,也不一定能找到人来办事;下班前半小时,就陆陆续续有人离开办公室。有的年青妈妈,早早就去幼儿园接小孩子去了。美国人珍惜时间,认真做事的好习惯,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一天下午,我在系图书室查资料,要复印一篇文章,离下班时间只有几分钟了,我估计时间还来得及,谁知复印到一大半,纸张就用完了,我请管理员换上新的纸张。她说:看样子来不及了,明天再来吧。我估计换上一叠纸,要不了多少时间,应该来得及,就说:只有几页纸了,把这一点复印完吧。她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动手替我换纸。谁知这台复印机是老式的,用的是卷筒纸,换起纸来比较费事,等换上新的一筒纸,把文章复印完毕,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两、三分钟。她显得很不高兴,我赶忙向她道谢,并表示很抱歉。她一脸严肃地说:我也很抱歉。下班以后,就是我自己的时间了,你无权占用。你现在侵占了我的时间。下了班,我还得赶回家去做家务事。一席话,批评得我满脸通红,连忙赔不是。她的这种态度,和平时的客气待人完全不一样,简直像是换了另一个人了,使我十分尴尬。第二天,我在走廊上碰见她时,又再次向她表示很对不起,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她很友善地说:算了,不用再道歉了。这件事对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永远忘不了。在我们这里算不了什么的事,在美国却成了很严重的问题。他们公私分明,公家的公事认真负责,私人的东西神圣不可侵犯,两者有严格的分界线。 一天上午,我和克莱茵教授在他的办公室里讨论科研中的问题,到了中午,我们各自拿出自带的便餐吃了起来,我觉得刚才讨论的问题意犹未尽,想继续和他讨论,刚一讲话,他立即制止我说:现在是休息时间,不谈工作,等上班时间再讨论。于是就开始闲聊起来。一次闲聊中,克莱茵教授说,当系主任很麻烦,要花不少时间去搞行政工作,唯一的好处是学校替他配备一名秘书,不用自己掏腰包请人,而其他教授就需要自己出钱聘请秘书。他不愿意为了这个好处而去做吃力不讨好的差使。当然也有人喜欢当这样的官。教授请的科研秘书的工资,都是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拿出来的。为了省钱,往往两、三位教授共同请一个女秘书,一年签订一次合同,期满了还要再续订。不过,秘书做久了,会做得更加顺手,相互间更加熟悉了,也有一定的感情,除非确实不满意,或有特殊情况,一般都能够继续做下去,所以有的人年纪相当大了还在继续做秘书。秘书的任务就是打印信件,打印论文,事情不太多,一个秘书同时为两三位教授做事,完全能够胜任。克莱茵教授的女秘书当时用的是电动打字机,打起字来辟里啪啦,像打机关枪似的,比讲话的速度还要快得多,令我叹为观止。打信时,克莱茵教授连续不断地口授,她边听边打字,话讲完了,信也打好了。为了跟上时代,方便工作,她也开始学习电脑打字了。 教师除上课外,就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实验室做研究工作,工作时间从来不会聚在一起闲谈,更不用说下棋、打扑克了。中午没有午睡,师生员工都自带午餐或在附近吃快餐。平时难得开一次会,如果要开什么会(例如教授委员会开会等),一般都放在午餐时间进行,边开会边吃饭,从不占用上班的时间。每星期三中午,在教员休息室里摆上丰盛的免费茶点,教师们可以在这里边吃边喝边聊,大摆龙门阵,既得到了很好的休息,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在宾大,学术、教学、人品三馨的教师不乏其人,普林马可夫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我的办公室原来是普林马可夫教授的办公室,正好在克莱茵教授的办公室的隔壁。普林马可夫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不但教学好,更喜欢帮助人,关心人,人品好,人缘好。他的学生、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郑文魁教授一提起他,就动情地对我说:普林马可夫教授十分关心他人,每当他的生日,他的学生就会从全国各地纷纷前往宾大去祝寿,这在美国是很少见的,可见他的人品很好,深得学生的爱戴。我想,就是在我国,这样的事情也是十分少见的。 40年代,他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和合作者一起创立的霍尔斯坦-普林马可夫映射(Holstein-Primakoff Mapping),在我和克莱茵教授合作研究的原子核结构的玻色子映射理论中,正好利用上了(当然其中还有我们自己创新的映射方法)。我和普林马可夫教授可谓有缘,然而却无缘见一面,他在两年前去世了。克莱茵教授的女秘书一提到他,就心情沉重地说:他真是一个好人哪,可惜死得早了点。惋惜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一次,我和克莱茵教授正在讨论研究工作中的问题时,他忽然说:对不起,我要上课去了,请你等一下。过了一会儿,他就回来了。我问他上的是什么课?他手臂朝下摆来摆去地说:讲单摆实验,很简单的。我讲解完毕,就交给研究生去辅导学生做实验了。我不便再问,仍然继续讨论我们的问题。单摆实验是大学低年级的基础物理实验,用这样有名的老教授去教,好像杀鸡用牛刀,在我国是极其罕见的,在美国却很平常。后来在一个周末,我到他家里去玩的时候,问起上课的事情,才了解到有关情况。系里在安排下学期的教学任务时,系秘书会给每位教师送去一张表,要他们在下学期的课程表中,填上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然后由系主任统筹安排,再将排课表下发,有意见还可以提出要求,系主任再作调整,直至意见不大时为止。克莱茵教授说,他从来不提意见,系主任安排教什么课,就教什么课,所以,物理系的基础课和高年级课,差不多都教过了。宾大规定,任何一位教师都不能老教一门课,每隔三年就要换另外的课上。他们认为,一个教师常年只教一、两门课,牵涉面小,知识面窄,缺少联系,没有活力,不可能讲得很生动、有深度,难于启发学生产生联想,拓展新思路。所以,没有一位教师是一辈子只教一两门课的,每一位教师都教过多门课程。助理教授也可以教高年级的课程。不像我们这里,有一辈子教力学的,有一辈子教电磁学的,有一辈子教制图的,等等。所以,有不少教低年级课程的教师,不能和高年级课程的内容卸接起来,也不知道所讲的内容对高年级的一些课程内容有什么用,有什么重要性,因为他们不了解高年级的课程。美国高校的这种安排,对于进校门不久的新生来说,尤其重要。科研上有成就的教授对理论把握透,对概念理解深,对问题阐述准确,对学生启发大、影响大,不会误导学生,善于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 在美国,大学教师每隔7年都有一年的学术长假,其目的是让教师利用这段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克莱茵教授告诉我,在暑假三个月期间,学校不给教师发工资,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可从其中提取暑假期间的工资,经费多的提得多,经费少的提得少。他说:我的科研经费多,能拿足三个月的工资,有的教授科研经费少,不能拿够三的月的工资,甚至有只能拿半个月工资的。没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就在暑假期间给学生上课,以增加收入,这种教师被人看作没有多少能耐。职工没有寒暑假,照样要上班,但每年有一个月的休假。而在我国的高校,职工和教员一样,照样有寒暑假,只是比教师放假的时间少一些而已。 美国的教师一年只发9个月工资。有些教师就利用假期授课来增加收入。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可以按比例从中提取暑期的工资,多的可以补足三个月的工资,少的只能补一、两个月。克莱茵教授对我说,他的科研经费多,能补足三个月的工资,而系主任却只能补上一个半月的工资,有的教师只能补上一个月工资。有较多科研经费的教师,就不必在暑期上课,而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或到暑期高级讲习班去授课。年青教师也可以去进修,以提高学术水平。此外,教师每七年还有一年学术休假,不发或少发工资。 所以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和参加学术活动。可见科研成果不但关系到教师的学术地位,也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经济利益。 美国大学里都有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举凡学生的升级、留级、转系、转学、退学等,教师的晋升、加薪等等,都照章办事。日常工作由系秘书办理就行了,系主任只需抓重大事情,照样有很多时间搞学术研究。 我有一位老师,人很聪明,课讲得很好,很受学生欢迎。他在上课时向我们讲了他的亲身体验:某某教授是我的老师,他是很有教学经验的老教授,课讲得很好,学生很容易听懂,他讲的课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别的班的学生也跑来听课,大教室里常常坐得满满的。可是他没有搞过科研,把科研看得十分神秘,高不可攀。他说:要搞科研,必须把大学的普通物理彻底弄清楚,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懂,怎么能够搞科研呢?我听信了这位老教授的话,花了多年的时间去深入钻研普通物理,人到中年,还停留在普通物理的水平上,把科研看得高不可攀,而有些同班同学都出了不少科研成果了。后来他去了别的大学进修,才给我们开出高年级的课程。他坦率而又心情沉重地说:这位老教授害了我。当时这位老教授正担任领导职务,他居然不怕得罪他的顶头上司,直言不讳受了他的害,不是有切肤之痛,是不可能毫无顾忌地随便向自己的学生倾诉心曲的。他的这番肺腑之言,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跟着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年青教授搞科研,发表了论文,升了副教授、教授。由此可见,有学术成就的教授讲低年级的基础课,对于引导入校门不久的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重要! 2005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位教学效果很好,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晏才宏去世了。他的死,引发了全国大讨论,因为他直到去世时,还是一个讲师,一辈子评不上副教授。上海交大一位负责人这样解释:在中学,这样一个老师可被评为特级教师;但是大学要求教学、科研并重,教师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创新知识,两者不能偏废。以此衡量,晏才宏就不够全面。前面讲过,教学成绩优秀科研成果却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宾夕凡尼亚大学就破格给予副教授的职位。我认为,对待这样的情况,不要一刀切,给他升副教授还是合适的。 在美国,很有成就的教授教低年级的基础课,是很平常的事。美国的物理学家费曼,博学多才,被认为是绝顶聪明、创新思维能力极强的人。他无师自通,无锁不能开,被人称为开锁大王。他年青时参加过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一次,他偷偷地把保险柜打开,将藏在里面的制造原子弹的绝密文件拿了出来,吓得同事们虚惊一场,他却开心地笑了。他因对量子电动力学的杰出贡献而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他不在意获奖,认为这是多余的事。他觉得领奖以后,记者频频采访,请柬纷纷送来,忙于应付,太麻烦了,所以决意拒绝领奖,大家劝他也没有用。一位朋友想出一条妙计,劝他说:如果拒领,就会成为爆炸性新闻,麻烦就更多了。他想了想,觉得这位朋友的话很有道理,只好前去瑞典领奖。在诺贝尔奖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一个插曲。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图解法,用来表示基本粒子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使本来高度抽象的理论,化为直观的图形。一看图形,就知道是什么物理过程,立刻就可将相应的公式写出来,使复杂的问题大大简化,很抽象的问题变得很形象,求解变得很方便快捷。构思巧妙,别出心裁。这种图形就是著名的费曼图。1986年,美国的航天飞机奋进号升空不久发生爆炸,美国航空航天局组织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来查找爆炸的原因,也特地请了他。那些专家都没能找出问题所在,却被不是学工程的费曼找出来了。当时他己身患癌症,为了国家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抱病工作,检查结论出来以后,他已经心力交瘁了,一年多以后,就离开了人世。在他的晚年,被公认为是当时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纳米的概念就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他亲自教过大学普通物理,写出了一套很出名的《费曼物理学讲义》,影响很大。获得我国最高科技奖的黄昆教授,五十年代在北大物理系教过低年级的普通物理课,效果很好,很受学生欢迎。吴大猷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昆明西南联大教书,当时李政道就读于此。吴大猷回忆说,李政道很喜欢问问题,到了令人奇怪的程度。他发现这是一个好苗子,抗战胜利后把还在读低年级的李政道带到美国读书。据李政道自己讲,他当时连一句英语也不会讲。果然不负恩师的期望,1957年30岁时就得了诺贝尔奖。1992年,80多岁高龄的吴大猷从台湾来北京访问时,李政道一直跟在恩师吴大猷后面,亲自为吴大猷推轮椅,如影随形,其亲密无间的师生情谊,感人至深。现在,我国教育部也要求教授教低年级的基础课,我认为是很好的决定,使学生能得到正确 的启发和引导,并且有利于及早发现好苗子,使之能顺利成长。不过,真正全面实行起来,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在我教过的课程中,发现有些教材有错误,有的有不少错误,甚至是严重的概念错误。这些错误并非印刷错误,而是教材的编写者没有真正懂得这些概念,或了解不深。经过了解,这些编者没有搞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或者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工作,也就不可能对比较艰深的概念有透彻的理解,由于水平所限,他们自己不可能理解到自己搞错了。为什么我们提倡阅读阅读原文,阅读经典著作呢?原因即在于此。因为没有更适合的教材,我也没有时间写讲义,不得不使用这些教材教课,我只好一边上课,一边更正,并向学生指出其错误的原因所在。 文革结束后,恢复全国统考招收大学生,开头派了很多大学教师去改考卷,我也被派去改过卷子。虽然发了教育部的标准答案,考生的答卷中却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答题方法,有的真是稀奇古怪、五花八门,有的时候,有些教师也搞不清楚是对还是错,甚至于有把答对了搞成答错了的。当时我就指出了好几个被改错了的答案。自然,经过解释以后,还是能弄清楚的。可见即使是中学生想出来的东西,有时也会把一些大学教师搞糊涂了。因此,让水平高的教师去把关,去适当教一点低年级大学生的基础课,很有必要,对学生很有好处。 美国的教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大胆提出疑问,大胆提出新见解。我国的留学生是应试教育中拼搏出来的,往往比美国学生考得好,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般比美国学生略胜一筹。他们的教育方法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请看下面的短文《新师说》。 唐朝的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很有名的《师说》,文章的开头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这句话,长期以来被人们奉为圭臬,时至今日,仍然常常被当作经典名言来引用。例如,余秋雨教授就极为称赞这句话。他在2002年举行的一次现场直播全国性大型电视活动上说,韩愈对教师的定义说得非常准确,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恰到好处。我说不然。在封建社会,韩愈所定的教师的任务只适合当时的情况,对现在来说,这样的任务是不够的。其实,韩愈所指的道和业,只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圣人之道和书本知识,还加上巫、医、乐师、百工的技能,是一种被动的传授,往往是死记硬背,亦步亦趋,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学生不容置疑,更不能违背圣人的教导,只能代圣人立言,不准离经叛道。一提祖传秘方,就认为是最好的。反封建的坚强斗士、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早在《伦敦蒙难记》中,就批判过这样的封建教育。他说:中国政体专制已久,士人束发受书后,所诵习者,不外四书五经及其笺注之文字,然其中有不合于奉令承教服从之义者,则任意删节,或曲为解说,以养成其盲从之性。封建教育泥古守旧,天地君亲师是至高无上的,大家只能顶礼膜拜,只能盲从。很多人书读得越多越蠢,成了书呆子,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封建教育摧残人才,是封建社会几千年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科学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思想要更新,要与时俱进。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传授知识,承前启后,培养新人,开拓创新,促进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任。当前正在大力提倡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了,应该启发学生的智力,要求学生不拘泥古训,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超越前人,突破旧框框,勇于创新,敢于搞发明创造。当然,教师不可能个个都是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但要有创新精神,要设法启发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创新。就是在中小学,也应如此。不是有不少中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有很高的水平,有发明创造吗?有的学生还申请到专利,就连小学生也有这种情况,出现了不少小作家,小发明家。现在广泛使用的不干胶双面胶带,就是7岁小学生的专利发明。2003年,在非典型肺炎肆虐我国大地期间,北京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潘丹琳,创造出非典游戏棋。即使在幼儿园,教师也要尽可能启发幼儿的智慧,学会动脑筋,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幼儿的思考力、想像力、创造力。教育学生要有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韩愈生活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时代,他不可能超越时代,看到一千多年后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他的话肯定不适合于现在的时代,不应该再对他顶礼膜拜了。20世纪的大物理学家费曼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激发惊奇,而知识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更多地欣赏惊奇。虽然他的说法有点片面,但是,他强调了教育要激发受教育者的求知欲,要去发现使人惊奇的新事物,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科学才能进步,社会才能进步。我认为,韩愈的这句话应该改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启智也。启智当然包括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前人的框框,促进科学的发展。对于大学教师,特别应该强调这一点。 以上短文,就是我的《新师说》。 当年宾大副教授的年薪约为3万美元,教授的年薪在5万美元以上。现在美国的平均生活水平比20年前大约高出一倍,工资也相应有很大增长。现在一个助理教授就能有四、五万的年薪。物理系的克莱茵教授资格老,国际上很有名,退休后被宾大聘为名誉教授,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听说他当时的年薪接近10万美元。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教授克莱茵,他的年薪就更高了。在小地方不入流的小型大学、学院,不是博士也能当教授。但教授的年薪有低于两万美元的,低于人均收入水平。这是从一个小城市的大学来宾大进修的教师那里听来的,应该是可信的。名校的教授的年薪不一定是最高的,挖墙脚是常有的事。例如,得了诺贝尔奖的施里弗原是宾大物理系的年青教授,被别的大学用更高的年薪挖走了。杨振宁原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也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请去当了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以杨振宁为核心,吸引了一批能力很强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其中有不少是我国国内去的访问学者,形成高水平的学术群体,能申请到八、九十万美元的高额科研经费,做出了大量极具影响的成果,把本来不是很有名的学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术地位,提高了知名度。也有很多不为高薪所动的名士。因为一般名校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工作条件好得多,名校的教授在社会上更受人尊敬、更吃得开,也许还有清高吧。在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前些年,地处较偏僻的某所大学以高薪到北京聘请院士,只有一位院士应聘,引起一些议论。接着该校到北大和清华去礼聘院士时,竟然没有一位院士为高薪所动,吃了闭门羹。 在美国,有的教授在公司兼职,有的大学请其他学校的教授当客座教授,成就大者授予荣誉博士或荣誉教授的头衔。他们一般不太看重这些荣誉头衔,往往只拿出一个头衔:教授。没有听说有哪一所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知名度和争取排名靠前而请了大量名教授来装点门面的。最近,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前院长、工程院院士秦伯益说,在1994年当上院士以后,不下几十家政府机构请他当兼职教授和顾问,开大会时请他坐主席台,把他当做花瓶,忙于应酬。有人指出:你们评上院士后,没有再出什么大的新成果了。秦伯益说:我于是愕然自惭,明白了居里夫人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将一百多个荣誉称号统统辞掉,最后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奖,也明白了王选院士说过的至理名言: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新年双亲回湘(集唐人句)
liyuan26 2009-4-20 22:17
一 一为迁客去黄沙,东望湘水不见家。 天山雪后须风寒,一时回首月中看。 二 朝闻游子唱离歌,念慈能奈关山何?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多是客中过。 三 半生意气儿女事,行来蹉跎成白首。 东风送归潇湘月,还从物外起田园。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养老金改革的一点看法
guonianxiang 2009-2-10 11:32
对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养老金改革的一点看法 目前全国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 3000 多万人。随着每年工资的不断增长,国家财政对这部分人员的负担愈来愈重。另外,据预测到 2030 年前后,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 4 亿左右,即每 3 人当中就约有 1 个老人。若继续保持现行的退休养老制度,势必造成我国财政不堪重负。再加上现行的我国退休养老制度致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远远高于企业同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有失基本的职业公平和职业伦理,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因此,中央决定今年在我国 5 个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养老金改革的试点工作,将现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工资标准降至企业退休人员的一样。 前段时间网上广为流传广东各院校的科研人员纷纷申请提前退休。原因是工龄满 30 年的科研人员可比原退休年龄提前 5 年退休,退休工资执行现行退休工资标准,以后退休的执行企业退休养老金标准,前者退休工资约为后者的 2 倍。 暂且不说上述消息所说之事是否属实,但本人认为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养老金的改革不应是退休时间相差几天或几个月,退休工资相差就天壤之别的模式,而应采用循序渐进,逐步降低的方式进行。例如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的退休工资可在原退休工资标准下,按 4% 左右逐年递减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为止的方式来进行改革。这样,整个改革大约需要十年时间才能达到原定目标。又如,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工资标准,也可按参加工作的时间段(例如 86 年以前为一时间段, 87 年~ 96 年为一时间段, 97 年~ 2005 年为一时间段, 2006 年及以后为一时间段)不同而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改革,参加工作的时间段愈后退休工资所占原退休工资标准的比例愈小,直至为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 总之,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工资的改革应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能够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和全面的观点来进行改革,既能照顾到各方面人员的利益,又能稳步过渡,最终达到 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养老金标准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看齐的目的。 对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养老金改革的一点看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9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延长退休、公款考察与刺激内需
jinfanggl 2008-12-1 11:41
就业、退休、公款考察及刺激内需 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劳动部研究所的何平又冒出了65岁退休的梦想,搞研究的不搞创新是不行的,但也要尊重事实情况,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能为了出名而故意唱反调。而这几年有些女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延长女性退休年龄的原因,却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程更上一层楼,也是代表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倒也无可厚非。河南财经学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原本就是一个为了职称而必须完成的研究报告,其研究方法、样本的抽取、研究水平和结论最多只能代表河南的情况,刊登在〈中国青年报〉总是不合适的;即便是河南的情况,在他们的调查报告中称,有50%或60%的被调查者对现在的退 休年龄是满意的,还有10%左右的人认为自己退休年龄晚了。但研究者居然也能根据这些调查数据得出65岁退休具有可行性 的结论来,使我不得不佩服河南财经学院教授的才华!!! 根据媒体公布的数据,我国最近几年每年新增就业人口 2400万, 而能够实现就业的才 1200万 ,也就是说,每年有 1200万 人失业;鼓吹延长退休年龄者称: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可增加和节约 200亿 资金,而我国的养老金资金缺口到2030年有500亿美元(亚开行的研究数据),按现在汇率大约 3500亿人民 币。另外,央视《新闻1+1》披露的我国每年的公费考察、公费招待和公车支出高达 9000亿元 (特别强调,这不是所有的行政管理费用金额),占我国财政支出的 30% 。 还有一个数字就是这段时间国家为了拉动内需而提到的 4万亿投 资计划,当然这个数字是到2010年底前的总数字。 《 我无意中捡到的某市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 使公务员的腐败问题再一次成为焦点问题。这只是公务员不合理的开销,还不包括他们往自己兜里装的部分,这又有多少个亿呢?上千亿总是有的吧。这样也就是说我国的财政收入(假设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当) 至少有三分之一 被一些人民的公仆糟蹋了。 一些所谓的专家提出的延长退休年龄的唯一理由就是养老资金的缺口,但弥补养老金缺口的方法很多,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向普通老百姓开刀呢???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吗?到头来只能给政府添乱!结合当前经济大背景,本人认为应: 1、大幅度削减政府经费预算,制订严格的公共财政支出法规,不正当的公款消费以欺诈罪或贪污罪论处。 9000亿,至少要节约出7000亿来。这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一是可以向社会公众表明政府战胜经济危机的决心和力度,提高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二是借机向政府腐败开刀,提高政府在社会公众的形象,推动建设廉洁的政府;三是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办很多事情。 2、用公款消费节约出来的资金用于失业人员救济和养老金缺口的弥补。这些钱都是贴补给了下层的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消费倾向大,可以刺激内需。 3、 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现有的农产品价格应该提高一倍,真正增加农民的收入,必然会大大地增加农民的购买力,其中大多数都会转化为现实的消费的。资金从哪来?从4万亿里出!因为,这4万亿如果分给各个地方搞投资,根据我国的雁过拔毛原则和上面提到的公款消费原则,这4万亿至少又有1万亿不知道跑到谁的腰包或肚子中去了!中央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心,才三令五申地强调:不允许截留、挪用、贪污等等,但在我国的控制机制还不健全的今天,该发生的照旧还发生。至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带来的城市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还是从这4万亿里出。其效果无论如何都比搞所谓的投资要好得多。 4 、如果非要延长退休年龄,也要根据旧人旧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实行,否则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退休年龄延长派一个最大的理由就是拿美国说事。那我们就看看美国吧。美国在 1983年 修改了社会保障法,计划到 2027 年把当时的65岁退休年龄延长到67岁。人家在提出延长退休年龄到第一批人按照新的退休年龄退休,经历了44年,才延长了2岁。而我国的一些所谓改革派恨不得第二年就执行65岁退休的新制度。这些人希望通过延长退休年龄的动机不言而喻。西方国家延长退休年龄,并不是单纯的从弥补养老金缺口考虑的,还有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我国的劳动力不存在整体短缺问题。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2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