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退休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退休

相关日志

拿双份养老金的那些事
minyouwu 2020-8-24 00:15
前段时间网上有许多关于在中美两国拿双份养老金的议论。似乎在中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再到美国工作并拿到养老金或是相反,便是占了两边的便宜。其实网上有许多说法都是不准确的。由于我对这个问题比较了解,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要把美国的养老金与 SSI 分清楚。 SSI 如同中国的低保,是没有工作过的或没交足 10 年金的人拿的,约 6000 元(以人民币计价)。如果受益人在中国有退休金,是要从美国的 SSI 里扣除的,因此只能得到 中国退休金或美国 SSI较多的那份。 如果是工作所得,那就是另一回事。在美国工作了 10 年积下40个点,就可以拿美国的养老金,约 8000 至 20000 元人民币不等,与中国拿的养老金无关。类似的,在中国 工作了 15 年,就可以中国的养老金。 现在假设一共工作25年。如果这 25 年都在中国干,按企业算可拿约 5000 多元,按事业算更多些。 如果这 25 年都在美国干,可拿约 16000 元。 如果在美国工作了 10 年,在中国工作了 15 年,就可能拿两边的养老金。数量如下:美国拿约 8000 元,中国拿约 4000 元,共 12000 元。 因此,拿两边养老金,也不一定就是赚到。
0 个评论
专业不对口的烦恼
dongzg101 2020-7-29 15:11
工作了20年,有14年专业不对口,都不知道干什么才好,还好是在事业单位,有口饭吃,比上不足,比下有鱼,这十几年,因为在城市里,都没有干过什么农活,哎,外婆走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房子也没有买,谈对象,基本上只能见一面,有的同事退休了,我倒数着退休的日期,一天一天又一天,不知道该做什么? 路漫漫汽修远溪,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年的誓言早就忘记了,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平平淡淡,在一个小城市里生活,只知道上班,下班,放假了,博士也不打算考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看点文章,从心开始......
个人分类: 茶余饭后|24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在于平衡
热度 3 Taylorwang 2019-10-21 08:47
生命与运动 生命在于什么?大家肯定想到生命在于运动。可大家想想,有哪个超级运动员是长寿的?北京的养生专家只活了 59 岁,可我不认为他是养生专家,他武术七段,太极研究会副会长,武当顾问等,他怎养生?他就是一个超级运动员。有人说:龟寿千年,生命在于静养。可静养冬眠的时候,也是生命最脆弱之时。若让我来讲,我说生命在于平衡,在于行为的中庸。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中庸之道”。 中学毕业四十年,也已为祖国建设奋斗了 40 年,慢慢地我们一个个将走进退休者的行列。人是社会动物,要与亲人,朋友不断交流交往,从每天定时的上下班就慢慢改为晨练,广场舞。保证一定的运行量是必须的,活血通络,不断自我检查身上的各部分“零件”是否还能工作正常。但每个人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合适的工作量。不运动不行,运动过量也不提倡。退休后整天窝居在家中是最不可取的。若什么活动也不参加,什么也不想,慢慢就会发现,自己老年痴呆了! 我觉得生命就好象一盏灯,壶中的油,是爹妈给的,差不多是固定的,这由遗传基因决定。这灯头火焰的大小,取决于自身的把握与锻炼的调整。火头太大,生命力旺盛,油耗得快,油耗光了,命也就完了。这灯头太小,一阵微风吹过,灯灭了,命也就丢了。对于锻炼,有一个自我确定的运行量应是可取的,现在电子手环,智能手机都有记步功能,一天走了多少步,都有记录,我的建议是大家可以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如每天要达到 8000 步,争取每天都做到,且将锻炼分散到全天中。这个观点,也与医学专家的建议是相同的。目前对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瘁死往往是因血栓引起,而防止血栓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适当运动。静坐一个小时就要运动,有些电子手环有提醒功能,每到一个小时,就会告诉你要运动了。运动是适当的运动,平衡的运行。刚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王蒙, 85 岁了,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他也有电子手环,每天都坚持走 7000 步! 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 人活在世上,包含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有时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同时心理对生理也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人有不少疾病是自己想出来的,想病的原因五花八门,有想得到更多的关照,更多的注意等等。正因为如此,就给各种巫医,宗教甚至邪教留下了足够的运作空间。即使传统的中医,也有许多安慰的成份,有些偏方,用一些很难找到,价格昂贵的原料,往往价格越贵,药效越高。要找一些 “老中医”,名声越响,治疗效果也越好。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名声越响,花钱越多,心理暗示就越大!即使是西医,也强调心理安慰,西医的提法是:偶尔治愈,经常缓解,总是安慰!既然心理对生理有这么大的反作用,维持心理健康,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就显得特别重要。多想一些使自己快乐的事,当有一件没有办法解决的令人痛苦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它。 “这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更是缺少发现的心情”。重要的要保持有一颗好的心情,就会发现美,就会找到开心的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讲过:“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 笑天下可笑之人 ” 。 俄罗斯著名诗人普西金有首诗,现在应已编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 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物质与精神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在强调自我心理平衡心理调节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的某些不可为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身体中分泌 “多巴胺”,就使人觉得愉快。有人爱上了跑步,就想天天跑步,因为跑步时能分泌“多巴胺”。我们人身体就是一个化工厂,就是一个生化反应器。并不是所有的抑郁都可以通过心理调节能解决的,就好象普通吸烟者是可以戒烟,而一个吸毒者,是难以靠自己来戒毒,一日吸毒,一生都有心瘾。要想戒除毒瘾,只能去医院或戒毒所。同样,若是病变性的抑郁,且抑郁难以解脱,看世界,看什么都是灰色,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去医院,接受治疗。 中医与西医 中医与西医都强调心理安慰的作用,我的理解:中医是经验的总结,而西医则从生理结构了解发病机理,从而寻找解决处理方法。若病理清楚,西医处理(如阑尾炎),病理不清,也许中医有疗效。中医是几千年经验的总结,也许它能调节发挥自己的免疫功能,有固本作用。中医与西医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局限性,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有时西医好象找到了原因,但并没有找到原因本质,有可能在减缓某种症状的同时,又带来新的问题。如皮肤痒,过敏,吃抗过敏药,又引起胃不舒服,再吃胃药。其实若能诊断是因大肠中菌群失调引起过敏,先调理肠胃,也许能最快地解决这个问题。 和谐与共生理念 现在社会强调和谐共生的理念,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共生,人体与身体的中微生物,如大肠中的各种细菌也要和谐共生,甚至对待一些老年病,一些观点也要调整。虽然有些癌症,年轻人也有,但更多的癌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对于年纪较大得的癌症,通过保守的疗法抑制它,与生命共存,也许能活得更长久一些,生命的质量也更高一些。 当我看到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满经沧桑的老脸,华人首富李嘉诚老态龙钟弯着腰,中气不足地讲话,我知道,这世界仍没有解决衰老问题。大家可能也听过方清平的单口象声,人人都长生不老了,活着也就没意思了。生命不仅需要数量,更需要质量。既然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我们就要快乐地生活,优雅地老去。 本文是同学聚会上发言整理!
4932 次阅读|7 个评论
粗大垃圾
热度 1 zhgzhang 2019-7-8 19:19
大型垃圾,日语叫 粗大ゴミ ,如家具、家电、寝具、电脑什么的,不能随便拿出来放进垃圾箱,有专门的回收日,或者联系回收公司上门回收。 同样是在日本 , 有一种垃圾,再粗大,也不能被回收。 这种粗大 “ 垃圾”是什么呢? 日本人的家庭关系很微妙。丈夫叫“主人”。虽然这叫法有点盛气凌人,妻子也不是奴隶,妻子叫“主妇”,仍然可以主事。当然也可以认为是“煮妇”,因为结了婚,多数妻子就不上班了,在家相夫教子。白天“主人”上班,主妇除了接送孩子上学买菜做饭,剩下的时间比较自由,偶尔也会出现电视剧“昼颜”里描写的情况。 一旦“主人”退休,不上班了,白天家里突然多了一个人,而且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主妇就受不了了,主人就被当成了“粗大ごみ”,没地方搁没地方放的。有的主妇甚至拿了退休金就离婚,因为日本人退休金是按家庭交的,也是按家庭给的。主妇可拿一半退休金,如果不再婚,这个退休金可一直拿到去世。主妇一旦拿到退休金,主人的使命就已经完成,被当成粗大垃圾扔出门外时有耳闻。 今年春天去日本开会,想着在会上会碰到八树先生。八树先生是我在日本的第一个日本人老板。他很高很瘦,模样有点像高仓建。和我一样,他也是袋鼠国毕业的博士,他在的大学和我一个城市,所以他愿意让我做他的博士后,为我争取了STA奖学金。他英语很好,跟他交流没有障碍。项目做完的时候,他逢人就说,看,这是澳大利亚培养的博士,一个人完成了那么多工作!后来他给我介绍去日本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工作。回国后,有到日本访问的机会,我就去拜访他,在展会也能见到他。 遗憾的是,这次没看到他的身影,却遇意外地遇到了他以前的徒弟木间。木间竟然也五十七岁年纪!头发花白,背也有点驼了。 我问他八树先生的事,他反过来说,你不知道吗?他已经分开了。 分开,分开什么了? 看我疑惑的样子,他不得不改变日本人说话隐晦的做法,吐出两个字“离婚”。 我惊讶得嘴巴合不拢:竟然有这种事?八树先生也被当成了“粗大垃圾”被扫地出门? 木间肯定地点了点头。 那他去哪儿了呢? 回青森老家了。木间说。 啊? 回中国后的这些年,按照日 本人的习俗,我每年还要给几个日本人先生寄送年贺状,今年也不例外。日本友人也都会回赠年贺状。八树先生也给我寄了。我怎么就没注意他的寄卡地址呢? 开完会回到办公室,我急切地翻出今年八树先生给我的贺卡一看:寄卡的地址倒是没变,还是茨城县守谷町,就是他原来住的地方。可是仔细看,就看出毛病了:邮局的邮戳!邮戳虽然不甚清晰,仔细看还是能看出AOMORI几个罗马字。AOMORI就是日语青森的拼音!啊,他果然回青森老家了! 八树先生是两年前退休的。前年给我贺卡上,他还写道:我今年要退休了,我要一个人研究太赫兹,医疗诊断用的。没错,三年前在展会见到他时,他就跟我说过,他退休后要研究太赫兹波,用来诊断糖尿病,因为他的家族有这个病史。今年的贺卡上,他真的就没再提研究太赫兹波的事了。 回到青森,他还能继续他的太赫兹波研究吗?
个人分类: 日本友人纪事|11101 次阅读|3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20)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9-2-21 07:46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20) (二十)人生过程难以预料 蒋继平 2019年2月21日 我有一位相当亲近的上级,也可以说是朋友, 我们曾经经常在节假日在家相互请客招待对方。 在我们一起在同一个公司任职前, 他曾经是一个农业大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十五年前, 正是他事业处于巅峰的时候, 他花了一百六十万美元买下了一套豪华住房。 现在这位朋友已经70周岁, 在三年前就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 但是, 仍然在上班。 不过, 现在正式的交接工作已经结束, 下个星期二公司将正式宣布他退休的消息。 在美国, 退休人员的收入是有一定限度的, 即使年薪很高的人, 其退休社保福利也是有限定的, 通常不会超过每月三千美元。 这个收入加上其夫人的社保福利, 也达不到每月五千美元的收入。 这个收入是远远支付不起这个房子的费用的。 所以, 他在一年前就将这个房子放在房地产市场上出售。 可是,到现在为止, 还没有找到卖家。 因而, 房子的标价一再压低, 现在已经降到一百三十万美元。即使这样的低价, 还是没有卖家购买。 我看到这个上司最近的心情很不好。 退休对他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收入上的巨大损失, 加上房价的损失,他目前面临经济上的重大挑战。 由此我想到人生的过程难以预料。 要是他在十几年前就预料到今天的处境, 他是绝对不会花这么多钱买这个房子的。 会不会?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1971 次阅读|4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感悟(4)
jiangjiping 2019-2-4 08:14
草中笋的每日感悟(4) (四)退休生活就是吃喝玩乐 蒋继平 2019年2月4日 对于已经正常退休的老年人来说,从退休开始,人生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吃喝玩乐, 尽量使自己活得开心快乐, 轻松自在, 从而使自己心情舒畅, 身体健康。 说实话, 老年人的心情和健康状况不但对自己很重要, 也直接影响到子女们的生活。 所以, 老年人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是对子女们最好的帮助。 鉴于此, 我认为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应该及时调正心态, 尽快抛开以往在事业上的烦心事, 真正做到不在期位, 不操其心,专心致志地享受生活。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语境”杂议(之一):退休前后,体制内外,遮蔽与解蔽
热度 3 lvnaiji 2018-12-26 21:38
吕乃基 2012 年退休,转眼就是6年。 说起退休前后的变化,既有共性,例如大多数的退休者的时间相对自由,收入减少,等等;又有个性,在各行各业之间会有甚至相当大的差异。 通常作为某领域、某层次的领导者,失去了“领导”的对象,会有较大的失落感。 需要团队合作,使用复杂设备的科技界,一旦退休,就意味着失去职业生涯根基,不大可能延续旧业。当然,这两类退休者都可能在某种情况下“发挥余热”。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简称“学术界”)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个人研究的色彩更浓,无需他人辅助。于是,学术界的退休人员往往在退休后带着相当大的惯性,继续退休前的学术活动。 不过,即使如此,这样的学术活动在退休前后也会有甚至相当大的变化。一言以概之,退休前后的变化,相当于“体制内外”。这里的“体制”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所谓“事业单位”及更大范围。 不可否认,中国学术界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一体制内,退休后,退休工资和医疗等依然在大的体制内,就此而言,并无退休前后之分。这就意味着,退休后若是胡言乱语,体制,这一如来佛的手掌心照样可以发威,这一点已经不是个案。 “体制”的第二个含义指“学术界”的“小”体制。其中,最重要的是职称和某某“学者”之类;为此需要有纵向重大课题、经费,在专业方向的什么级别的刊物上发表多少篇论文,在什么出版社出版多少专著,获得什么奖项,等等。 退休之后,不在意职称、课题、奖项,不必沿着体制(梯子)攀爬。时间上的退休前后等同于空间上的体制内外。进而言之,不受专业之限,可以关注之前专业外,时空上的变化转化为视野的转换。原先被“学术体制”遮蔽或排除在外的领域。大千世界,由被遮蔽到解蔽。 退休前后=体制内外=遮蔽与解蔽。 以上说的是“变”,还有“不变”,路径依赖。那就是这样的关注往往都从退休者原有的学术背景出发,依然带有个人的学术视角。 就笔者而言,即以科技哲学的视角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看待全球化,以及看待人类的未来,所谓“三大命运”。这就是笔者退休后,一方面是30多年学术之延续,另一方面是近年来视野之拓展。 视野的转换,遮蔽与解蔽,即关系到“语境”。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972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转载)马云退休办的学校,必修课竟然是音乐、美术和体育
lyxiang 2018-9-17 10:52
此文来自 http://www.sohu.com/a/254236146_529085 “ 音乐课、体育课和绘画课是必修课,数学和语文慢慢来。因为现在的教育急缺艺术教育,反而一个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我没看到过谁不会算数的。”——马云 就在大家还讨论刘强东命运如何时,马云却挥一挥衣袖,跟我们提前告别了,刚刚,他主动宣布:将在明年辞去董事局主席职位,投身教育事业! 马云的出现,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天翻地覆,他自己获得的成就也是数不胜数李嘉诚干到90岁才退休,然而本可以更辉煌,才刚满54岁的马云,究竟为何这么早就在此时退位了呢? 2013 年,在接受,《时尚先生·ESQUIRE》时,他就曾说:“十年前我很关心全世界,结果我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五年前我很关心中国的命运,我也过得很艰难;三年前我开始只关心公司,我的日子开始好起来。现在我只关心自己,越来越好,每个人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好,这世界就会好起来。”他退位的真正原因是:害怕! 长相不好、考不上大学,他没害怕,坚持不懈地努力;在美遭到绑架、创业路上被骂骗子,他也没害怕,最后拼成了中国首富。 而他真正害怕的,是丢失初心,丢失自己! 所以,在顶峰俯瞰过了风景,现在54岁的他,要准备下山做最热爱的事业了,曾豪言改变世界的他终于明白:幼年时,我想改变全世界,但等我到了青年,我觉得不切实际。于是我想改变身边的人,然后我壮年了,发觉改变身边的人也很难,于是就想改变我的亲人。现在我认识到 改变谁都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便改变了亲人、改变了身边的人,就改变了全世界 。 那就让我们尊重他的决定: 再见了!企业家马云!祝福你!更欢迎你!教书育人的马云老师! 湖畔大学是马云近年大力筹办的中国企业家商学院,马云担任校长。3月27日,马云出席湖畔大学开学典礼并致辞。 一向以当过老师为荣的马云再次语出惊人:你们这些企业家来到湖畔大学,湖畔大学给你们准备的课程,商科不是必修课,音乐、美术这些艺术课是必修课,商科是选修课。 在谈到他正在筹办的另一所覆盖幼儿园到高中全学年教育的新型学校——云谷学校时,他再次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我们阿里巴巴合伙人准备创办一个新型小学、中学。在这个小学里面,音乐课、体育课和绘画课是必修课,数学和语文慢慢来。因为现在的教育急缺艺术教育,反而一个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我没看到过谁不会算数的。 一、马校长规定,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艺术课必修 云谷学校是由阿里巴巴集团领衔投资创办,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规划坐落在杭州西湖区,覆盖15学年制的私立学校。学校未来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最终能满足3000人同时就学。 马云从大学校长再变身,甚至变身成为了园长,操心操到幼儿园去了,真可谓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了! 马云对云谷学校的思考和规划是这样的:“希望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和改革做一点努力和尝试,我们立足中国、着眼全球,探索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注重五大领域的习得,包括双语言,人文与社会,体育与生活以及艺术、数学、科学与技术。 在云谷,幼儿园和小学以“育”为主,初中和高中大力放在“教”上。 幼儿园启蒙阶段,我们将通过音乐、美术和运动激发孩子的灵性,在孩子心里埋下文化的基础和种子。 小学的时候,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热爱,培养他的团队意识;同时还要让孩子了解东方智慧和西方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做人做事的良好习惯。 到了初中,除了学习“技能”和“学术”,要锻炼孩子的纪律性以及面对压力的能力。 高中,一定要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东西,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并为他们参与全球人才选拔和竞争做准备。 二、马云阐述音体美的重要性 可以看到,在基础教育阶段,马云相当重视音乐、美术对孩子的美育,以及体育对孩子团队意识建立的帮助。 马云在2016年的“重回课堂”演讲中,就阐述了这些领域的意义:音乐、体育、美术,这些东西让孩子真正成为了一个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如果我今天重新设置中国的教育体系,幼儿园的孩子们,刚刚开始,必须学会唱歌,必须欣赏音乐,将来要寻找开启人的智慧,是音乐启发的。 另外,马云在多个场合表示,未来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以往工业时代的很多工作岗位,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可创新、创意和审美能力,人工智能无法取代。 所以,未来时代的人才所需要的教育知识储备,音体美恰恰比语数外更加重要! 所以,不仅仅是孩子,全中国人都面临着这样一场知识机构的改变和补课。 如今,马云校长全身投入教育行业,要为音体美撑腰了,你还不引起重视吗? 今天我们教孩子学画画,不一定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为了通过绘画对孩子的心理、情操、人格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审美教育,通过开放、轻松的教学提升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变通力、精进力,从而为孩子在学习其它学科和后期的职业及人生产生正确的引导。
个人分类: 科教资讯|1116 次阅读|1 个评论
回忆录(62) 退休了,念念不忘学校领导的教导
热度 2 kd652 2018-7-23 13:50
学校领导没那么弱智,对退休的职工还来一番“谆谆教导”。我念念不忘的是校领导开全校会议时对职工常提醒的话: 1,“要想事,想大事,要做事,做成大事”; 2,“不指望教师对学生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用心,教师能拿出对自己孩子一半的心思对待学生就不错啦!” 3, “定奋斗目标以跳一跳能 够得着 最合适,定太高了是好高骛远,定太低了叫保守。” 关于1: 面对“退休”这样重大的人生节点,是应该做出新的规划了。有”猎头“者打招呼,聘请去上课,酬劳不低于原来上班时的工资,我断然拒绝,好不容易退休了,何苦再去辛劳? 想来想去,根据我自身的情况,休养调整好身体,有余力,帮助孩子做些后勤杂务,但绝不多插嘴。回忆个人的一生,写回忆录,以免时间长了,自己把自己的过去忘了。就个人感兴趣的专题,做些梳理,以便给后代做参考。 关于2: 我教学还是凭良心的,尽量突出重点,决不让学生在次要的可以泛泛了解的地方花费过多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有条件的进一步深造。我带过的八名硕士生后来有四名读博了,占二分之一。 想到2:“不指望教师对学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你拿出对自己孩子一半的心思就不错啦!” 退休了,我是不是也让自己的孩子读博深造呢?恰好我孩子当时工作的单位有跟国外共同培养博士的机会,于是就报考,经过严格的考试终于被录取了。此后,随着孩子读博,读居里奖学金,博士后,转战各教学点,我们也能顺便到世界各地主要是欧洲看看了。
个人分类: 回忆录|2986 次阅读|3 个评论
上班的感觉
fqng1008 2018-6-26 13:33
退休两年多,我仍在返聘。不是因为生计,不是工作离不开,也不是为了病人,而是想要一种上班的感觉。 早晨从家里出来,碰到隔壁家早锻炼的老王。他一脸羡慕地说:“又上班去了?还是搞技术的好!”听了他的话,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家上了20年班的医院,让我离开还真不习惯。如果换一家医院,待遇要高好多,那不是自己的“东家”,没有归属感。如果回到家里,可以到处旅游,但似乎对游山玩水兴致不大。亲朋好友说,忙了一辈子,该享清福了,但我好像比较贱,害怕享清福。 早些时,老伙伴到了退休年龄。 医院想他上三天门诊, 我问如何打算,他说家人不准上班。 犹豫了好久,决定只看半天门诊,半天查房,完全尽义务。人的想法不同,我觉得 上三天门诊其实很轻松,但他仍然嫌累,就想轻松轻松。也许我轻松的早,51岁就从主任的位子上退下来,一直没有吃太多苦。没想到,因为创三甲,61岁又做了一年挂名主任,也不是太忙。 每天早起晚归,比在职的下班还晚,甚至星期天上午门诊后也不回去。为的是那种感觉:我还在工作。说也奇怪,星期六在家里休息,即使面对电脑也只想打游戏。只有办公室的电脑,才能写点东西。 家里到医院,走路25分钟。多数人都开车,我一直坚持走路,而且很享受。好些个人生感悟(小诗、小散文,以及某些文章的思路),都是路上想的。办公室也很清静,但网上的东西却非常热闹,比不得路上人群中的孤独,优哉游哉,浮想联翩。 上班的感觉,说明自己没有老,还在江湖上混。当然不能太累,也不能太功利。退休了仍在上班,要的是这种感觉......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2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退休 2 年,用英语讲新课:Passion Project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8-6-19 08:48
退休 2 年,用英语讲新课: Passion Project 今年 3 月的一个偶然机会, 我认识了一位喜欢玩魔方的小朋友( 9 岁小学四年级), 这位小朋友把我推荐给了他们的老师, (案例:谋求教职,请小朋友推荐,有时比院士推荐管用! ^_^ ) 于是学校老师决定让我来给他们四年级的部分学生上 4 次课, 课程以 Passion Project 组织教学, 一周 1 次,连续 4 周,每次 1 小时(含课间休息)。 Passion Project 是列入课程表的,不是课外活动。 这是该校小学四年级某班的(日)课程表, Passion Project 列在下面。 温哥华的小学每天只有 6 个小时,早上 9:00 第 1 节课,下午 3:00 就放学了。我的课开始时间是 1:40 ,结束是 2:20 ,由于 2:30 之后就没什么教学活动了,因此我的课一般都是 2:30 收场(收拾教学道具)。 下面是我起草的“教学大纲”: In this Passion Project, 3 by 3 Magic S quar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will be i ntroduc ed and taught. We will use some famous puzzles to teach Magic S quares . May 16th, 3 by 3 Magic Square and the 8 puzzle May 23rd, Complicated Magic S quare developed by addition May 30th, Complicated Magic S quare developed by multiplication June 6th, 4 by 4 Magic Square and the 15 puzzle 学校根据这个“教学大纲”遴选 Project ,项目被选上后,要填写一个教学硬件需求表,学校有小额的经费预算( Budget )。学校通知说,买材料后,要保留发票,到学校报销,同时所买材料要交给学校保存。我的 Magic S quare 需求很小,只需要 1 包 Mini Wooden Cubes ,售价 $1.25 。正是这些边长 1.5 厘米 的棋子(立方体),让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学生们的 Passion 都迸发于这些小木块。 这是我的讲义封面, 每个星期三下午 1:00 前,我就到学校了。首先到学校办公室登记,同时我拿出讲义,要求复印,准备分发给学生,办公室人员立马就给我复印出来。一切准备就绪, 1:40 才开始上课,不到 1:00 我就到我讲课的教室了,为的是听学校老师的 1 节课。 讲课的老师不介意,我也不客气,我有意识地听了 4 次课。在这所小学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我觉得都非常有趣,需要专文来叙述。 Magic Square (幻方)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既古老又经典。如果学前班叫 Preschool 的话,那么 Magic Square 就是 Pre-Rubik’s Cube 。因此,我最后一次课要讲点 Rubik’s Cube ,要用魔方压轴。当然也有承上启下的意思,因为我有 The Rubik’s Cube Story ,期待来日再相会。 Passion Project ,对学生是激情学习,对教师就是激情讲课。我感觉难点在于对 Passion 的把握,而不在于语言( English )的表达。实际上,数学本身就是一种语言( Universal language ),其他语种对数学来说,只是一种交流的润滑剂。 因为我对 Magic Square (以及 Magic Cube )充满激情,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因此,我备课的重点侧重于如何让学生表现出 Passion 。如果我照本宣科, 4 小时的照本宣科,这需要多少英语啊,而且这么做要消灭多少 Passion 啊! 如果真的照本宣科,这就不是 Passion Project ,而是地地道道的 Stereotyped Party Project (党八股)。 通过和四年级小朋友交谈,了解到他们已经学习了分数( Fractions )、转动( Rotation )和镜面( Reflection )。(关于加拿大中小学数学体系,以后将专题讨论) 虽然我的课题目是 Magic Square ,但是我对 Magic Square 点到为止,重点要从 Magic Square 自然而然地演绎出 Puzzles ,要用 Puzzles 激发出学生的激情。 对 Magic Square ,我只讲 3 阶的和 4 阶的, 3 阶的 Magic Square 演绎出 the 8 Puzzle , 4 阶的 Magic Square 演绎出 the 15 Puzzle 。等到玩完 the 15 Puzzle 之后, Rubik’s Cube 也就呼之欲出了。 通过移动棋子,造型出上面的 Magic Square ,这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个内容,可以使学生迸发出 Passion 。 在第三次课的时候,我才给出了比较优化的移动次序,注意,箭头表示那个空格运动的方向。如果快速移动,令人眼花缭乱。这个内容两次课都玩过,并且要求学生画出路线图,结果学生画出的路线图像毛线团一样,因为 Ta 们画了棋子的运动,而不是画空格的运动。 学生 Sophie 送的感谢卡!
个人分类: 留学游学温哥华|4921 次阅读|2 个评论
经济进入上行周期,我退休前的日子有光了
热度 3 jiasf 2018-1-27 19:30
在刚结束的达沃斯论坛上,刘鹤做主旨发言,把中国未来几年的政策概括为一个总要求(高质量发展)、一条总路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关键战役(抗风险、扶贫、环保),并指出2017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时获得了显著增长。 从各种迹象来看,中国经济、世界经济,都已经走出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触底反弹,进入上升通道。 能源是经济的食粮,能源价格往往是经济形势的晴雨表。中国煤炭价格2016年就开始回暖,2017年价格、产量都稳步回暖。 ( 2017年煤炭市场迎来明显回暖 ) 起重机是建筑行业的重点设备。起重机的销售行情、起重机驾驶员的工资行情,可以反应建筑业的冷热程度。2017年 前三个季度,以中联重科、徐工集团、抚顺永茂、浙江省建、川建、沈阳三洋、广西建机、浙江虎霸、江西中天等为代表的行业前10家重点厂家的塔吊总销售额达到了35.7亿元,相比上一年度,平均增幅高达25%-30%。塔吊司机工资保障133%。据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统计,2017年12月,各类挖掘机销售量达到14005台,同比增长了102.6%。同时,这已经是挖掘机销量连续16个月同比增速超过50%了。 ( 工资暴涨133%,塔吊行业迎来春天意味着什么 ?) 统计数据也显示,2017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2%。中国的GDP增长率也在反弹。 尽管一些省份在挤GDP水份,纷纷下掉GDP数据,但在国家层面,国家的GDP是独立统计的,全国GDP往往低于各省GDP总和,所以国家的GDP可能真不受一些省份下调GDP数字的影响。而且下调GDP数据,除了纠正一些地方官员的虚报之外,说不定也有营改增税收改革的影响。因为按照新的税收制度,税要根据增加值也就是GDP相同的口径来征收,下调GDP就可以少交税!另外,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一些外国人总批评中国人经济统计数据造假,但原来是说中国虚夸浮报,这次却反了过来,说中国故意压低经济数据! 中国经济大概有10年左右的周期,例如1981-1990年,前半期为增速上升期,后半段为增速下行期,1991年-1999年(91,92年扩张,93年收缩,此后7年下滑),2000-2009年(2000-2007年扩张,08,09年收缩和下滑)。最近这次2010-2016年,虽然只有7年,似乎已经走过了扩张-收缩的轮回,从2017年开始进入新的扩张期了。 如果不延迟退休,还有六年就要退休了。按照前面的经济周期预测,工作的最后几年估计基本上都是经济扩张期!这对我应该是很好的消息:) 一些人说位卑言微,只要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不需要关心什么国家大事,殊不知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国家大事从方方面面影响到每个人——我们都逃不脱大时代的社会背景!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767 次阅读|6 个评论
老婆退休了
csiro 2017-12-16 08:41
当我天天念叨退休的时候,突然老婆退休了。说突然是因为从身份证看还差两年,那是80年代在合肥办身份证的时候,弄错了,小了两岁。当时就将错就错了。结果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转户口,身份证与户口记录不符合。只能说户口记录有误。不然还要申请改身份证。 穆兴民分管人事,他最近说可以看档案最早记录的,走档案。我网上查了以后,打了电话真是可以,然后按照要求复印身份证、户口本和银行卡,当天下午就办了申请。据说要2-3个月批复。无论如何现在不用自己交养老金了。 老婆大学毕业分配到邯郸,后来考研究生到合肥,然后跟我做博士后到上海,再后来到北京,又从北京辞职到澳洲。转了大半个地球。现在人生的新阶段来到了,可以歇歇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想从政,考公务员干嘛?等退休吗?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7-9-5 10:13
考试不及格不是因为智商低,是你漠视规则与权威。没说你智商有多高,但是你的雄辩也说明你智商没有多低。 不想从政,考公务员干嘛?等退休吗?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官(从政)的公务员也不是好公务员,因为职务上的晋升是一直是公务员体系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激励体制。如果公务员都不想当官,整个行政系统会失灵的。 当然,基层公务员的晋升空间很窄。我国 90% 以上的公务员永远升不到副处级(实职)及以上, 60% 在县以下机关工作。 700 万公务员队伍中,省部级领导只有约 3000 人,不超过万分之五。厅级干部也只有几万人。公务员由科员晋升到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比例不超过 5% 。一个县里面的处级实职(包括人大、政协)也就是二十几个。 作为本科生,起点已经低了,现在基本上只有县级及以下的职位才招本科生。本科生转正定级以后是科员级,但是对于大部分人, 一辈子大概也就是升一级,到副主任科员(副科级),基本上参加工作以后就能预见到退休的时候了 。除非有特殊的机遇,现在本科生以后达到县处级以上实职的机会不大。 我教过的学生里,我只认为 ** 适合从政,,校学生会副主席岂是浪得虚名?做技术工作会浪费了她的才华。当然,只有考研究生,她日后才能有更广阔的上升空间。如果 大学里没当过学生会哪怕是社团干部,这就说明你没有从政的意愿或者能力 。 对于公务员,首先要求 对规则与权威的尊重(不仅仅是服从) ,像军队一样,如果行政系统没有规则与权威,就会是一盘散沙,毫无执行力;其次就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 要管控自己的情绪 ,特别是保持良好表达与沟通能力,要善于抓住人的心理,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和市场营销的工作也是一样的。 很多人都喜欢直抒胸臆、快意恩仇,市井吵架没人在意,但是公务员是有身份的,在行使公务的时候(不仅仅是行使公务的时候),任何摩擦与冲突,都可能引起舆论的热点问题。 其实很 多人更适合技术工作,工具是客观的,不像人心那么善变 。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4690 次阅读|1 个评论
甲子本命猴年展望雄鸡高唱:退休之后去留学
热度 2 大毛忽洞 2016-12-22 05:21
甲子本命猴年展望雄鸡高唱:退休之后去留学 【博主按语:因为是讲述俺留学的故事,因此本文要夹杂了一些英语段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直是我的座右铭。】 好吧,就让我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讲起吧! Google 搜索表明:“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有 35,200,000 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有 1,990,000 条,差 17 倍,如果搜索“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会少一些。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换句话说,这个问题背后的内涵,就是我要留学的目的。 ^_^ 人生吗,不能太现实了( Practical ); 还是需要浪漫一些( Romantic ); 如果能学术地浪漫那就更好了( Academically Romantic )。 俗话说:“闷声发大财”。 闷声发大财靠的是本事( Guanshi ), 浪漫则靠的是手艺(如 Skill 和 Talent )。例如: 李白四海云游, 不带分文在手, 为了自己的吃和住, 墙上写诗一首。(例如,赠汪伦) 俺本事不大,但还有点手艺。 退休之后俺也想学术地浪漫,行不行呢? 俺有两样半能拿得出手的手艺: 1 )我会干木匠活( 北美的木房子文化正中我童年木匠之下怀,后面详表 ); 2 )我会文化地玩魔方( 已经玩了 34 年,未来预测后面详表 ); 3 )我在大毛忽洞熟读过《毛泽东选集》(对我学英语有帮助,后面详表)。 我的这两样半手艺,都起源于我的家乡大毛忽洞( 5 岁到 22 岁生活的地方)。 人生有甲子,再玩二十年 (这里有家乡毛忽洞照片,有野花野草,还有庄稼。以后会有更多的故事要讲) 我也想去四海云游, 不带分文在手, 为了我的吃和住, 拿出魔方一 SHOW 。 现在由于俺的英语水平有限,还达不到如此浪漫的境界。 为了吃和住,还需要用木匠的手艺辅助我的魔方手艺。 作为段落转折和语境过渡,下面是我的职业( Professional )简表: 我不但会做木匠活,我还善于自己造仪器设备(超塑性拉伸机)。 自己造土设备不仅仅是个体力活,也是产生科学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请参看: 土设备里的科学思想 (2007年博文)。 从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到2013年,我共写了1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10个申请书没有中(概率为0),6个申请书中了(概率为1)。最大的一个是2003年中的,经费30万。这个项目的经费一直用到2016年退休,支撑了我13年。 经费用完了,研究生答辩了,我自己也裸退了(100%退休了)。 退休前( 2015 年底),我认真地写了两个报告:《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魔方和数学建模”(含 8.5 万元建设经费)传承和交接报告》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材料界面实验室 / 材料电子理论研究室”传承和交接报告》。请有关部门签字画押后,相关人员分别存档保留。虽然这两个项目的负责人(主讲人)的“工分”可以让我实现年年满工作量,可轻松地再多干 5 年。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人生吗,不能太现实了( Practical );还需要浪漫一些( Romantic );如果能学术地浪漫那就更好了( Academically Romantic )”。 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让年轻人去干吧! 我十分崇拜和赞赏“裸退模式”,无论是官员,还是教授,都应该裸退,院士也应该裸退。 裸退并非是洗手不干了,而是要换一种玩法。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怎么找到一种玩法) 真正的境界(读书也罢、科研也罢、人生也罢),妙在“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俗话说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似乎包含着人来人往赶时髦凑热闹的意思。前天的超导,昨天的纳米,今天的碳烯。 而“独上高楼”,妙在一个“独”字。 “独上高楼”之后,望尽了天涯路。 天涯路,应该包括来的路和未来要走的路。 例如,我是从大毛忽洞走出来的,已经 38 年了,从时间尺度看,似乎很遥远了,也算得上是天涯路。 如果再玩 20 年,显然我必须要知道未来要走的路。我沿着未来的路,来到了北美的温哥华。从空间尺度看,也算得上是天涯路。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望尽天涯路, 往回看和往前看,我看到了什么呢? 我看到是:家乡大毛忽洞既是当年奋斗的出发点(起点),也是我未来奋斗的目标(归属)。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我搬回大毛忽洞去住去生活,这叫复位归零,没有一点升华的内涵。 我要在北美温哥华用英语讲述我们大毛忽洞和魔方的故事,可行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毫无疑问,“ 众里寻他千百度” ,不是在找人,而是要寻找和选择一种科研或人生的模式。在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的时候,似乎是看到了目标。当然了望得越远,目标越模糊。“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表明找到了,距离目标很近了,而且看得很清楚,就“ 在灯火阑珊处”。 北美的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关于维修房子的文化。温哥华的房子很多是用木头造的,房子里的家具也是木头的。木头需要用油漆来保护,油漆的种类也很繁多,不亚于木头的种类和花样。 据说中国是家具出口大国,但是,我们是否是家具文化大国(或强国)呢?我不知道。数学都有文化(数学文化),家具何尝没有文化? 《魔方和数学建模》 (3)VS 群星灿烂的匈牙利数学家 匈牙利人鲁毕克的魔方之所以能席卷世界风靡全球,就是因为匈牙利是数学强国(包括数学文化),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别的原因。 我认为家具文化的核心应该是木匠文化。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 工匠 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但是,我感觉到我们的木匠文化的地盘却被八卦文化慢慢地啃食着。我在大毛忽洞的时候( 1960s-1970s ),我见过很多木匠,因为我对木匠特别感兴趣,因此特别关注他们都有什么工具。后来我自己也慢慢积累(自己造)了几件基本的木匠工具。例如,我用废旧镰刀磨制刨刃,自己在木头上凿刨床,就得到了推刨。我的凿子也是自己造的。那时我们生产大队有家 集体制的铁匠铺,主要任务是打马掌。我有时可以从这家铁匠铺得到一些小尺寸的钢铁。 这是 40 多年前的事情了,我的木匠手艺完全是自学的,就是通过观看木匠干活的时候学的。由于我那时是小孩子,因此他们对我完全不设防。据说真正的武林高手都是偷着学武艺的(孙悟空也是偷着学的)。我看木匠干活,看着,看着就学会了。最大的挑战是我没有工具,因此,我必须要自己造工具,这使我学到了更多。当然了,我也有自己的作品(小家具)。例如,我造过一个灯竖子(北方话),就是安放煤油灯的台子。上面是一个带缘的圆盘,放煤油灯,具有约束功能,下面是一个木盒子,具有抽屉功能。这在当时是最时髦的灯竖子了,这是我送给我大哥的结婚礼物。 我的木匠生涯是上高中之前的一段日子,也就是说,我在读初中的时候,学会了干木匠活,其中也包括学会自己造木匠工具。高中毕业之后当了民办教师,主要兴趣就转移到数学上了,后来就上了大学,学了物理。 1982 年大学毕业,开始关注魔方( Rubik’sCube ),先在基金委立了个项,算是科研;后来又在教育部立了个项,算是教学。关于魔方,我出版了 3 本书(还有一个英文版),现在正写一个儿童版(英文)。 最近, 欧洲法院裁决:魔方的形状并不是一种商标 。这场德国玩具公司( Simba Toys )针对英国玩具公司( Seven Towns )为期10年的魔方商标诉讼,终于尘埃落定。由于魔方的专利过期,这家英国玩具公司把魔方的很多图案(包括颜色搭配)申请为自己的商标,这导致很多玩具公司不能生产魔方,否则就侵犯了他们的商标权。 这场为期10年的魔方图案商标诉讼官司说明: 魔方的春天才刚刚到来 。 此话题说来话长,容当以后再表。 现在我带着我的魔方梦和木匠手艺(还有很多能够倒背如流毛主席语录),来到北美温哥华留学,先学英语(听说读写),铺垫我未来 20 年的玩魔方之路(用英语表达玩魔方)。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温哥华的木头(各种各样的木材)十分便宜,温哥华的木匠工具更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例如,锯子(非电动)有 30 多种,每种又有不同的规格。推刨(非电动)有 80 多种,每种又有不同的规格。凿子(非电动)有 30 多种,每种又有不同的规格。还有很多很多的木匠工具,简直是木匠的天堂。 http://www.leevalley.com/en/Wood/Index.aspx 口说无凭,请登陆这家木匠工具店看看。我曾经几次光临这家木匠工具店,很多工具看起来像是艺术品,非常精致,但是价格也不菲。 美在四海云游, 不带分文在手, 为了我的吃和住, 一边玩魔方一边当木匠。 ^_^ 在温哥华,我已经有我的木匠作品了。(由于篇幅所限,下次贴出来) 毫无疑问,玩魔方是需要数学的,如果想浪漫地玩,还需要文化功底。我的家乡大毛忽洞: 是我数学启蒙的地方; 是我文化(描述大自然)启蒙的地方; 是我木匠启蒙的地方; 也是我启蒙地学习《毛泽东选集》的地方。 请看,我的家乡大毛忽洞是如何启蒙我的数学的: The name of my hometown village is Damao Hudong, a place where there are two salient characters: poor and blue. The poor sense has been pertained to the people and the view of the sky has been remaining the blue. The scenery of my hometown village in summer can compete with any place in the world. The boundless stretch of field is artlessly colored bysix colors of emblements : the light green of wheat , the blackish green of naked oats , the silvery white of buckwheat , the golden yellow of rapeseed , the offwhite of potato and the red of green manured land . When you look around the field, you will feel as if you stand in a natural colorphalanx. If you watch at the same location next year, the scenery of the field still looks like color squares, butthe color of the location changes, because the land should be cultivated by turns. The alternate cultivation of the plowland causes the permutation of the field’s colors, and the periods of the permutation is a mathematics problem. Itis very important that I found such question of mathematics in my hometown village during my childhood’s hard farming, which introduces me into mathematics’ kingdom. 人吗,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谁说这不是在展望未来呢?历经苦难痴心不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为了梦中的那棵“橄榄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错,机会(机遇)就是这么碰上的。 退休 11 个月,我似乎看到了未来 20 的目标: Itis like a ship far out at sea whose mast-head can already be seen from theshore; it is like the morning sun in the east whose shimmering rays are visiblefrom a high mountain top; it is like a child about to be born moving restlesslyin its mother's womb. (来自《毛选》)
个人分类: 留学游学温哥华|1621 次阅读|4 个评论
猫系列之十四:米奥的退休生活
热度 3 ncepuztf 2016-10-29 14:53
最近圈里流传着寿命精算的理论,如下图,统计意义上说65岁让你退休,再过2年你就game over,国家的退休金大窟窿就不用补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延迟退休政策推出的依据。该理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有人不信,比如兄弟单位的一位朋友:该理论只适合于劳苦大众,对领导而言,应该是退休越晚,活得越久!他的语气很坚定,不容置疑。 回家和老婆说起,她告诉我知识分子应该是该理论的应用对象,要不你喜欢猫呢!她发给我进一步的依据。 翻译家范晔的一句话或许可以解释豆瓣上为何那么多人爱猫:“ 猫是唯一从一出生就过上退休生活的动物 。”(《诗人的迟缓》,页183)这暗示着,许多爱猫的知识分子,实际上从心理上认同(如果还不能称之为羡慕的话)猫的生活方式。 好吧,那就写写米奥的退休生活,有图有真相。 【先来亮个相!】 【要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要经常锻炼,看我自创的运动体操,这比广场舞要好练的多】 【1 预备:侧卧,放松】 【2伸展:两臂打开,面朝上】 【3 提臀:双脚支撑】 【4 竖尾:调动尾部肌肉】 【5 解放:面朝另一边。完成一个周期】 【简单吧,除了运动,我的饮食也很注意】 【不能吃多了,营养过量会发胖的,要克制自己的食欲。我最爱吃红豆沙了,给我来个冰棍照!】 【不能一下吃光,要慢慢享受,知道不?】 【有时候,诱惑也真是抵制不住,酱牛肉的味道确实不错!】 【啊,米奥你不是吃冰棍啊,原来是在舔手!】 【鱼条,鱼条,我最爱吃了】 【既然是退休生活,当然要过得惬意些】 【睡觉要放松】 【有时候也睡不着,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我的第一需要呢?】 【站得高,看得远,我得抢占个制高点】 【俯视人类的感觉也不错】 【没事吊吊嗓子】 【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用儿时的玩具磨磨爪】 【顺便躲个猫猫】 【我的地盘我做主】 【这里适合躲避,安全】 【吊椅上休闲也不错,享受摇篮里婴儿般的睡眠】 【幸福不幸福脚知道】 【其实,生活怎么样,开心就好了,看上图看下图打一成语:知足常乐!】 猫系列链接: 【1】 2016,猫也有梦想 【2】 人之热闹,猫之烦恼 【3】 不干活,陪我玩 【4】 一年之计始于吃 【5】 姥姥,我不抢你的吊椅了,你回来吧 【6】 我也要刷存在感 【7】 家里来了扫地机 【8】 今生与鱼有缘,化作一汪清水 【9】 猫姿猫态,千娇百媚 【10】 有爱就有家 【11】 生活就是战斗 【12】 我是天猫,我会思考 【13】 我是表情帝
个人分类: 米奥系列|3219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102岁生态学家的新闻
zhuchaodong 2016-8-22 15:35
由于专业的原因,我经常浏览Jeff Ollerton教授的博客,并仔细研读传粉昆虫或物种互作相关的内容。今天,他刚刚发表了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生态学家,102岁的David W. Goodall博士的新闻。 Jeff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位102岁的生态学家被学校要求离开学校办公室?而我想到的问题则是:为什么澳大利亚的这所大学可以为一位退休这么多年的老科学家保留办公室,并提供基本的研究条件? Why has a 102 year old ecologist been asked to vacate his university office? David W. Goodall is an Australian ecologist with an outstandingly long career – he received his PhD 75 years ago! Over that period he has produced some seminal works in the field of vegetation analysis, and acted as Editor-in-Chief of the 36 volume, highly influential Ecosystems of the World series. Until recently David had been allocated office space at Edith Cowan University in Perth, and commuted into campus by bus and train at least four days a week. As reported in the Australian media , however, David has now been asked to give up his office and only come on to campus, accompanied, for pre-arranged meetings. The university claims that it made the decision in David’s own interest, but his own daughter (who surely knows him and his capabilities better than the university authorities) says it’s the “the worst thing … … could possibly do, I don’t know if he would survive it”. I really hope Edith Cowan University reconsiders this, it seems a very shabby way to treat a distinguished researcher with such a long working history. David Goodall, 102yo scientist, told to leave Edith Cowan University post By Charlotte Hamlyn Updated Sun at 9:10am PHOTO: David Goodall has been working at Edith Cowan University for al most two decades and now he has been told to leave. (ABC News: Charlotte Hamlyn) RELATED STORY: West Australians honoured in Australia Day awards MAP: Perth 6000 At 102, David Goodall is Australia's oldest working scientist. He's had a career in ecology spanning 70 years, producing more than 100 research papers, earning three doctorates and receiving a member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 for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His work has taken him around the world, but these days you will find him at his office at Edith Cowan University. He still goes to the Joondalup campus at least four days a week, making the 90-minute commute that involves catching two buses and a train. Media player: Space to play, M to mute, left and right to seek. VIDEO: David Goodall is also a keen theatre actor (ABC News) I have no social contact in the building where my flat is and few social contacts elsewhere in Perth actually, Dr Goodall said. But I know most of the people in my office corridor and it's very nice to be able to go and talk to them from time to time even though they may be pretty busy. He has served as an honorary research associate at the university for almost two decades. But now he has been told to pack up his office, with the university declaring him unfit to be on campus. The Dean of the School of Sciences, Andrew Woodward, said the decision was made after numerous concerns were raised by staff and students about Dr Goodall's safety and wellbeing. This is not an easy thing for anybody, he said. This is not a decision we've taken lightly, this is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considered over a period of time. We are now of the opinion where the situation is at a point where we really do need to make this change in David's best interest and our own. It's another blow for the botanist who was forced to give up his second love, theatre, a few years ago when his failing eyesight prevented him from driving to rehearsals. Off campus time PHOTO: While the university said Prof Goodall could work from home, he has no room for an office. (ABC News: Charlotte Hamlyn) From next year Dr Goodall will only be permitted on campus for prearranged meetings and will have to be accompanied. His daughter, Karen Goodall-Smith, said that would have a dramatic impact on his sense of independence and mental wellbeing. She expressed her sentiments to the university when it contacted her earlier this year to ask for her input. I said it would be the worst thing you could possibly do, I don't know if he would survive it, she said. After everything he has contributed, for them to do that, I'm appalled. Edith Cowan University said it wanted to continue its relationship with Dr Goodall and had just renewed his honorary professor position for a further three years. However, it said he would have to work from a home office. We're going to be providing a computer, a printer, Mr Woodward said. When he needs to come or he would like to come on campus for meetings or to interact with other staff and students he won't bear any cost for that, we'll arrange that transport for him. Dr Goodall said he does not have room for a home office in his one bedroom unit and he was looking for an alternative space. I would be glad if they did reconsider it, he said. But I don't feel that I'm in a position to press it. He said he was eager to continue to contribute to the university, even from afar. Topics: university-and-further-education , discrimination , perth-6000 First posted Sun at 6:42am
2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古稀新态(诗配画)
kd652 2016-4-30 04:53
鄙人曾自诩为“奔七”,直到原单位退休办发给满七十岁的职工十斤鸡蛋,才知道真的奔到七(十)了。 从此以后生活新常态也就是养花,种菜,读书,看娃(孙辈),喝茶,颐养余年。 凑了首打油诗: 山青葫芦地青瓜 注:农谚,当山看起来草青色的时候种葫芦,地青了种瓜 墙里种菜墙外花 晴耕雨读忆旧事 看小东西喝老茶 图片取自网络。
个人分类: 茶艺|2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院士退休提前绝不是好主意-2016年民间科学家新年献辞
热度 9 hongfei 2015-12-31 14:45
* 本文与微信公号 民间科学家 (hfwang43) 同步推送 院士退休提前是社会的损失 -2016年民间科学家新年献辞 12.31.2015 (王鸿飞摄 12.25.2015 于夏威夷Maui中山公园) 我从来就不赞成院士早退休,而且我也希望所有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工作性质有选择晚退休的权利。这不仅是对他们自己好,而且是对社会好。 羊毛出在羊身上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理由很简单,随着社会人均寿命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退休年龄如果不推迟,社会的养老体系会越来越无法承担。 假设没有通涨而且工资水平永远一样,如果一个人从20岁工作到60岁退休,工作四十年,每年存退休金10%,存下的钱不过是四年的工资。如果退休之后活到80岁,这四年退休金得用20年。这20年的日子过起来真的会比较麻烦。 退休以后有的开销会少,有的开销会更多,尤其是跟老年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开销。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不管是由社保负担还是由子女负担,反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具体的实际情况当然会比上面这最简单情形复杂。但不管怎样,总是需要有足够多的人工作,才能够有相对多一点的社会财富来负担整个社会中人们退休之后的养老费用。 美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 我的一位长我十几岁的美国同事,时不常会跟我讨论关于退休和社会保险制度的问题。有一次他到美国社会安全局的寿命期望值计算器网页上输入我的出生年月,然后就出现一个表,上面说我现在47岁,按统计平均我将再活35岁,一直活到82岁;如果我活到62岁的时候,按统计平均我将再活23岁,一直活到85岁;如果我能活到70岁,按统计平均将再活17岁,一直活到87岁。他说如果你65岁退休,你基本上会活到85岁。所以你到那个时候存下来的养老金加起来,需要能够让你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并从65岁一直活到85岁。 美国社会安全局寿命期望值计算器(Life Expectancy Calculator)网页链接: https://www.socialsecurity.gov/oact/population/longevity.html 他解释说,只要你看懂了这些数字,你就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社会安全和养老体系会破产,那只是因为人们退休之后活得越来越长。1935年罗斯福总统制定社会安全法的时候,美国男性平均寿命是59.9岁,女性平均寿命是63.9岁,而领全额养老金的岁数是65岁,比人均寿命还晚,所以当时那些能活过65岁的人都会有相当不错的养老金。现在开始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年龄从65岁逐渐延长到了67岁,但人均寿命已经到了将近80岁,你说退休金体系怎么会不破产? 不同年代的美国人人均寿命统计 http://demog.berkeley.edu/~andrew/1918/figure2.html 如果能够拿到有保障的足够的养老金,当然是越早退休越好。可惜从上面的简单算术知道,除非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和平均寿命之间的差别大大小于实际工作的年数,社会总是无法负担较高的养老金。 有人认为老年人不退休,年轻人会没工作机会。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尤其是在一个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和缺乏创造新的工作机会的能力社会。但解决年轻人就业的真正有效的办法并不是强迫老年人提前退休,而是需要社会通过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创新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工作和就业机会。 如果一个社会中人们退休越早,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和金额就会越多,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养老金制度破产就会更快。结果就必须在延长退休年龄或者降低养老金标准之间进行二选一。 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是如此简单,社会政策和个人的人生态度也应该顺其自然。 年轻人不要指望早退休 我常常跟自己的学生和博士后讲,年轻的时候学会一些长久有用的能力和手艺,掌握持续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至少能让自己年纪较大的时候不至于没用处,找不到饭吃,或者吃饭艰难。我相信如果一个人就算从某个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也需要继续去做其他能够适当挣钱的工作,除非自己以前就有很多积累,或者能够通过其他合法渠道获得收入上的保障,不然指望靠越来越会破产的社会养老制度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中国社会越来越老龄化。2014年中国女性平均寿命是77岁,男性74岁,而退休年龄仍然是女性55岁,男性60岁,这个养老制度是没办法不破产的。在35年前的1980年,中国女性平均寿命约68岁,男性平均寿命约65岁,当时的养老压力比现在要少将近9年,而且当时中国的年轻人口比例更高。将来等到我退休的时候,中国社会养老压力只会更大不会更小。所以我自己的打算是,如果还能做事情,还是得自己想办法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挣钱养活自己。 院士退休提前是社会的损失 任何人长期把握着太多的权力和影响都不是件好事情。不过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并不一定需要强制退休。 当年我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的时候,自己仔细看过所里的人事规定,其中规定院士超过70岁原则上不再担任课题组长,但并没有规定他们必须被强制退休。我一直觉得这样的规定挺合理的,因为既减轻了院士的科研工作的压力和责任,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其它作用。我从来觉得把一个精力和智力依然具有活力的有经验的脑力劳动者打发回家去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即使是不是院士的其他老科学家。我个人的认识是尽管少数院士可能显得比较霸道甚至糊涂,绝大多数院士其实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温文尔雅和关心年轻人成长的。而且,就算有一些院士看起来比较霸道或者糊涂,其实他们也从来没有比那些不是院士的老年人,或者有权利和影响的非老年人更霸道或糊涂。至少我在北京中关村工作了十年,接触过比一般人多得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从来不会神化他们,也从来没有觉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值得尊敬和信赖。所以我从来对社会上以及新闻报道中常常存在的对于院士群体的想象化的贬低和丑化,以及不信任深感不解。 当然我并不是对目前的院士制度的实施没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我对中国院士体制的主要意见是没有真正按照院士章程的规定对所有具有中国国籍的有成就的科学家开放,以至于近年来的院士整体水平相对下降,越来越无法更好地代表中国科学家群体。但这并不是社会应该贬低整个院士群体的作用理由。因为,院士群体受到尊重,是学术独立和学术自由的基本保障。削弱院士群体的权威性和影响,无非是增加了官员们在学术和科学问题上的权威和影响;而针对对年纪较大的院士的歧视性政策,事实上也不过是增加了年纪较轻的院士的权威和影响,而事实上从来没有证据表明年纪相对较轻的院士就会比年纪相对较老的院士们更公正和更负责任。选择性欺负老院士,这显然也是非常不公正的事情。再说,是人都会老,报应最后总会落在每个人自己身上。 不管怎么讲,我从来不认为削弱了院士群体的权威和影响,就会让普通的科学家的权威和影响得到提高。事实上,其结果正相反。对院士群体权威和影响的削弱,只会使得整个科学和学术体系的基础和社会影响脆弱不堪,更加无法保护学术界和科学界不受学术界之外的力量的欺凌和操控。 总之,我个人认为,院士退休提前绝不是好主意,从社会来讲是智力资源的浪费,从科学界来讲是削弱科学界和学术界的独立性和影响,使得社会中的其它力量对科学界和学术界的影响(常常是有害的影响)增加。普通科学家并不会从这个过程中得到任何好处,而整个社会也因此会受到更多的损失。 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都应该推迟退休 从整个社会来讲,一个人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开始独立工作的时间比普通人大学毕业平均晚差不多十年,脑力劳动比重复性的体力劳动更适合年纪较大的人,所以学术界的研究员和教授的退休年龄应该整体比普通工作的退休年龄延长十到十五年。不然的话,社会整体上花在培养和训练这些人身上的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压榨”出来,就强迫他们退休,还领取比一般人更高的退休金,实在是一件非常亏本的生意。只有一个糊涂和自断发展生路的社会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不加区分地一刀切,破坏和浪费自己社会本来就稀缺的智力资源。 另外一方面,不要讲科学是青年科学家做的。世界上一直就有很多非常有活力的70岁以上的科学家,他们在去世之前一直在做非常前沿的科学研究,绝大多数的青年科学家其实永远也到达不了他们研究水平和智力程度,而有天分和真正有能力的青年科学家从来没有被他们所阻挡。 青年人作为整体并非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希望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和智力的发展。 在科学和智力的领域,从来没有青年人整体超过中老年人的情形。那只是在靠体力干活的领域才出现的现象。 鼓动年轻人去取代年纪大的人,从来都是坏事。年轻人应该去开创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去强迫继承和取代别人开创的事业。否则一个社会只会在低级的层次上进行无效的循环并且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这正是中国社会在过去一百年的动乱经历中应该真正明白的道理和要吸取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文与微信公号 民间科学家 (hfwang43) 同步推送 ** 加微信,请搜 民间科学家 或 hfwang43 添加,或扫下面二维码。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3192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回首望去,西山已是夕阳灿烂
热度 1 rongqiaohe 2015-12-24 14:29
我们这代人,干了几十年的科学研究,现在已经进入“收官”阶段了。 前几天,在一个学术会议上,遇到一位同龄老朋友W老师,在国内小同行里颇有影响。散会的时候,我们相遇了,相互打了招呼,一起在冬日的阳光下散步。。。 我:“你好!” W:“你好!” 我:“还在做老本行?” W:“是的,还在做。” 我:“我们都是快退休的人了,下午听了你的报告,有些话我想直说。” W:“好啊!搞科学的人,必须直言。” 我:“你做老本行,做了20年了!” W:“是啊!一直在做。” 我:“值得敬佩!坚持下来,不容易啊!” W:“真的不容易!当年我做的行当非常火爆,可是现在,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很冷清了!” 我:“其实。。。” W:“其实什么?” 我:“我直说了,你在意吗?” W:“我不会在意的,请指教。” 我:“你20年前回国,把美国老板的行当引进中国,一直做了20年,发了许多高影响因子的文章,现在还在做。但是,你没有跳出美国老板思维的圈圈,一直在跟着他的思路走,现在该醒过来了。” W:“哦?” 此刻,我们一下子都无语了。W老师陷入了沉思。 回首望望,西山的夕阳是那样的灿烂。。。 这辈子, 忙忙碌碌 干了别人做的事。。。 醒悟时, 已是秋叶遍地。。。
个人分类: 日记|262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要因为诺奖打扰屠老安静的退休生活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5-10-6 13:17
老太太还希望再好好活十年八年的,长寿才是王道。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330 次阅读|1 个评论
年迈而勤劳者更健康(修改稿)
热度 4 zhpd55 2015-10-3 10:40
年迈而勤劳者更健康(修改稿) 诸平 洛杉矶时报 ( Los Angeles Times )记者凯伦·卡普兰( Karen Kaplan ) 2015 年 9 月 25 日 在 MedicalXpress 网站发表文章,论述了年迈的老人,如果坚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身体反而会更健康。 美国怀俄明州(Wyoming )的一名百岁老人——德雷尔·亚历山大( Derrell Alexander ),2015 年3 月23 日刚刚度过了他100 岁的生日。他说自己是1949 年首次开始汽车销售工作, 至今已经66 年了,但是他并没有从汽车经销商岗位退休的计划。他100 岁生日活动也是在卡斯帕(Casper )的白山雪佛兰(Whites Mountain Chevrolet in Casper )举行的,他现在在卡斯帕(Casper )仍然坚持每周工作6 天。 Credit: Peter Griffin/public domain 百岁运动员老当益壮, 38 ℃ 高温打破 5 项世界纪录 据英国《镜报》( Mirror ) 2015 年 9 月 26 日报道,一位百岁运动员在 高级奥林匹克 运动会 ( Senior Olympics ) 上,不畏酷暑,在 38 ℃闷热高温下,打破了 5 项世界纪录。这位 100 岁超级运动员名叫多恩·普尔曼( Done Pullman ),他有惊人的成绩,曾经获得 890 枚金牌, 2015 年 9 月再次打破 5 项世界纪录,但有谁会相信他竟然是一位百岁老人呢!尽管 2015 年的 高级奥林匹克 运动会 ( Senior Olympics ) 是在闷热的 38 ℃高温条件下举行的,但是,这位百岁老人能够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绝非偶然。 Athlete: Don has been competing for three decades 在 2015 年高级奥运会上,多恩打破了百米赛跑记录、还有掷铁饼、铅球以及跳高和跳远记录。多恩参加高级奥运会是在他 70 岁时开始的 , 他 对健身的态度 有 自己的 简单 看法。 此百岁老人告诉美国湾区第二频道电视台( KTVU )记者,他每天都会做一些锻炼 , 无论是步行或者是慢跑,从不间断。他说: “ 在 100 年期间 , 没有太多的人能做到这一点。 ” 他承认 “ 保持活动是最主要的。 ” 他说自己有一个热爱锻炼的良好习惯。多恩退休之前,担任力学机械厂的主管 , 在此他帮助建立了 美国宇航局阿波罗计划 ( NASA Apollo mission )的导航系统。 人工作到一定年龄就会退休 (retire)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制度,具体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休息养老。这主要是由人们生命和劳动过程的自然规律决定的,因而各国都规定和实行了退休制度。我国古代将退休称为“致仕”,汉代已有定制。新中国成立后的干部退休制度始于 1950 年,后不断完善和修订。但是,由于国情国力的不同,各国有关退休条件(主要是退休年龄)和退休后的福利待遇的规定并不完全相同。如果您到了退休年龄,退休之后有何打算?是彻底脱离工作岗位,居家养老,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工作?退休对健康有害吗 ? 这些都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 根据美国卫生部(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Human Services )公共卫生署( Public Health Service )疾病控制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以及 迈阿密大学 ( University of Miami )的研究人员等一项新研究发现,那些退休之后继续坚持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要比那些彻底退休,一心居家养老者更好一些。 相关研究人员在 1997~2011 年之间,调查了参与美国国民健康访查对象,年龄在 65 岁(含 65 岁)以上的老人 83338 人,平均年龄 74.6 岁。在这些接受访查的对象当中,其中有 13% 的人仍然兼职或全职工作,不过这些继续工作的大多数人( 61% )是白领阶层人士。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工作者,多个功能的局限性风险最低 (odds ratio , 0.8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 0.71–0.95) ;蓝领工作者多发病率( multimorbidity ) (OR, 0.84; 95% CI, 0.74–0.97) 和多个功能限制 (multiple functional limitation , OR, 0.84; 95%CI, 0.72–0.98) 的风险最低。与白领工作者相比 ,2.75 倍的失业或退休人员因为其健康不佳而无法继续工作。蓝领工作者,服务业工作或在农场工作的农业工作者,其健康状况的认定与白领工作者是大致相同的。 此项调查还采用一种被称为健康与活动限制指数( Health and Activities Limitation Index 简称 HALex )来评价健康状况 ,HALex 其中包括多种因素,如是否需要人帮助照顾或他们可以从事的工作类型是否受限。拥有 HALex 最高得分 80% 的人群,被认为是处于良好状态 , 相比之下 , 另外 HALex 得分最低的 20% 人群,则认为健康状况不佳。研究人员发现 , 未被聘用和退休的年迈公民,大约是白领工作者的 6 倍,但是他们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价结果, HALex 得分很低。此外 , 其他类型的工作者身体健康状况得分与白领工作者是一样的。美国 65 岁以上工作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也遇到了更好、更客观的健康评价。例如 , 全美健康访问调查(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就包括了是否曾被诊断患有严重疾病的信息条件 , 如癌症、糖尿病及心脏病。与白领工作者相比 , 那些失业或退休后未被聘用继续工作者,有超过 49% 的人至少可能具有两个健康问题,这种情况成为他们再难继续被聘用的主要障碍。按照这种评价标准 , 蓝领工作者比白领工作者的健康状况要更好一些 : 他们 16% 的人不可能有两种或更多种的健康问题。 最后 , 采访者询问这些调查对象在站立、走路或爬楼梯时,是否需要任何协助或特殊设备。失业和退休之后未被聘用的老年人,与白领工作者相比有超过 88% 的人具有多个功能的局限性。此外 ,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限制可能的蓝领工作者不足 16% ;服务人员不足 18% 。 该研究的作者总结道: “ 失业或退休之后未被聘用的最大风险,与健康状况不佳密切相关。健康状况贯穿于所有健康状况检测与评价之中 , 甚至与控制吸烟状况、肥胖情况以及其他预测因素有关。 ” 研究结果表明,退休年龄之前的工作,不一定就是适合退休之后,身体更健康的老年人的工作。实际上 , 作者承认 , 事情往往是相反的 : 健康问题迫使一些人不得不提早退出劳动力之列。不过 , 理解 65 岁老人与工作相关的健康益处,可以激励企业想办法适应老年工作者 , 即使他们有某些局限性。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老年人因为退休而脱离群体生活而带来的心理副作用,也可以使老年人,老有所为,充分发挥余热,服务社会。此研究 报告 2015 年 9 月 24 日已经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办的《 预防慢性病 》(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 )杂志网站发表—— Kachan D, FlemingL E, Christ S, Muennig P, Prado G, Tannenbaum S L, et al. Health Status of Older US Workers and Nonworkers,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1997–2011 ( 点击可以下载原文 ) .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 , 2015, 12: 150040. DOI: http://dx.doi.org/10.5888/pcd12.150040 . 更多信息请浏览原文。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6030 次阅读|7 个评论
不退而休
smallland 2015-8-23 10:11
当你拿我国的不文明现象和西方比较时,经常会有人说,美国发展了几百年,而我们,才几十年!此时,五千年就一下子不算数了。问题是,这样反驳的人,经常是保守主义的,在其他的场合依然会陶醉于五千年。 几千年使用一样的农具,几千年盖一样的房子,几千年喊一样的万岁,时间当然不是个问题。小的倚小卖小,老的倚老卖老,就不是成年的特征。他们的“卖”,不是依据什么规则,而是你敢还是不敢。比如,能在大街上打滚,不给我买某东西我就不起来,这样的孩子就知道家长不敢把他怎么样。同样,老人也觉得,反正我就这把老骨头,看你敢把我怎么样。前面说的退而不休,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不退而休。 比如,在机关事业单位,还有一年半载就退休了。反正,谁也不敢扣我的工资,你哪个领导敢把我怎么样?我想来上班就来,不想来谁也管不着。这样的情况,跟小孩满街打滚一样,依据是敢不敢,而不是该不该。此时,自尊、自爱都不重要,甚至,规则、规矩都无所谓了,因为你管不了我。我占了编制指标?对不起,你不敢把我怎么样,我的活,你找别人替我做,指标我还要占着。 等到真的退休了,虽然退休前没个一官半职,就一跃成了“老干部”,因为负责他们的机构称谓中常常会有“老干部”几个字。如果哪方面惹他不高兴,就敢大胆去找领导,而退休前他不会这样。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吗,以前我不高兴没办法,现在我是“老干部”了,再不受这个气了。 规则,规矩。等到退而不休和不退而休越来越少,也就说明我们越来越文明了。
2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院士退休的理解
热度 45 lilianda 2015-3-24 09:23
对院士退休的理解 李连达 李贻奎 院士退休的有关规定将颁布执行。有些具体规定及问题尚不十分清楚。 一、“院士”是荣誉称号。 不存在退休及年龄限制的问题,正如劳动模范、战斗英雄、艺术大师、国医大师、长江学者等等,都不存在退休及年龄限制,也没有 80 岁以上的“资深劳动模范”、“资深战斗英雄”、“资深艺术大师”、“资深国医大师”等称号。 二、院士所承担的行政职务或技术职务,应该有退休制度或退休年龄及退休条件等规定。 所有获得荣誉称号者(包括院士、劳模、战斗英雄、各种大师等)与未获得荣誉称号者,都是劳动者,都享有同等的权力与义务,所承担的各种行政职务(省长、市长、县长、乡长等,部长、局、司、处、科长等,校长、院长、所长、主任等,经理、厂长等)及技术职务(教育界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等,医药卫生界的正副主任医生、主治医生、住院医生等,科技界的研究员、副研究员、工程师、技术员等),都应遵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相同的退休制度、退休年龄,目前我国规定 60 岁退休,有荣誉称号及没有荣誉称号者,都是劳动者,都应 60 岁退休。 荣誉称号不是特权,有荣誉称号者不是特权阶级,不享有任何特权,在退休制度及退学年龄等问题上,不需有特殊规定。 三、退休的目的及意义何在? 我们应该正确理解退休制度与退休年龄等有关规定的真正目的与意义。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力,也有退休的权力。因此退休制度的建立是依宪法治国的体现,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是保护人权、公民权及广大劳动者权益的体现。退休年龄的规定是根据我国人体生理条件、劳动能力等多种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老年劳动者的关怀、爱护及保护,也是落实宪法规定对老年、儿童及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 因此,退休制度及退休年龄等规定,真正目的是依宪治国,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对人权、公民权的保护。 院士及各种荣誉称号,不是贪污腐败的根源,不是老虎高发区。因此,不应把荣誉称号获得者做为特权阶级或贪腐重点对象,加以特殊限制,制定特殊规定。似不必专门制定“院士退休制度”,“劳模退休制度”,各种大师的退休制度。 年龄也不是贪污腐败的根源,并非 70 岁以上的院士才有贪腐, 70 岁以下者无贪腐,只要 60 或 70 岁退休就可以防止贪腐。 35 — 100 岁的院士都可能自愿或不自愿的存在等级化、特权化、利益化问题,是否将院士退休年龄定为 35 岁?因此,退休年龄的规定,主要目的不是防腐倡廉,而是对老年劳动者的关怀、爱护与保护。 总之,社会上各行各业、各类人群,普遍存在的等级化、特权化、利益化,是孳生贪污腐败的温床。是反腐倡廉的重点。但是这“三化”不是院士特有的问题,也不是各种荣誉称号获得者特有的问题,更不是 70 岁以上特有的问题。因此,不应把院士及各种荣誉称号获得者的退休制度及退休年龄片面理解为反腐倡廉的手段或目的。 必须强调:院士退休制度及退休年龄的规定,首要目的是对劳动者合法权力的保护,特别是对老年劳动者的保护,是依宪治国的体现。 当然,所有退休或未退休的院士,都应注意防止等级化、特权化及利益化等不良社会影响。院士就是(也只能是)一个荣誉称号。没有任何特权,没有任何附加的不应有的利益。但是院士有大量附加的原职以外的社会义务及责任,不仅要完成自己原有的任务,还要完成大量原职以外的社会任务。 我拥护院士退休制度的执行,但希望对退休制度的主要目的及意义有正确的理解与合理解释。
18587 次阅读|47 个评论
院士70岁退休,但100岁也可以当选院士!
热度 16 zlyang 2015-3-23 11:00
院士70岁退休,但100岁也可以当选院士! 院士是对专家学术水平的承认,和年龄无关。即放开院士当选年龄,即活着就行。 但干活要有力气,岁数不能太大。 类似地: 诺贝尔奖得主没有年龄限制,尽管TA要在一定的年龄退休 。 相关链接: 新华网,2015-03-18,院士将统一70岁退休 其评选标准和条件有哪些? http://www.js.xinhuanet.com/2015-03/18/c_1114680121.htm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透露,中央已批准相关改革方案,规定院士统一70岁从工作单位退 休。“考 虑到当前我国两院院士中年龄75岁以上院士所占比例较大,凡是达到新政策规定退休年龄的院士可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办理退休手续。其中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70岁以上院士可经有关部门批准,将退休年龄延长到75岁 。”   在此之前,我国没有院士退休的明文规定,一些单位在院士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会根据院士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让其本人自由选择是否退休,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单位和地区从自身利益出发,如通过院士争取更多的国家科研项目和经费资源而拒绝院士的退休申请,此种做法曾引发社会争议。   2013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 确要求“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其中“院士退休”是指院士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在其工作单 位办理退休手续。   院士70岁退休政策将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这项政策强调了去行政化、去利益化,旨在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本质,同时也将为更多的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2014-04-10,《自然》文章:时间滞后将威胁诺奖地位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0410/c1057-24870188.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1709.shtm 等待诺贝尔奖的平均时间继续呈指数态增长,而且随着等待时间的变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平均的领奖年龄也在增加——到本世纪末,甚至将超过他们的预期寿命。
4586 次阅读|36 个评论
被人羡慕的老教授
热度 34 Taylorwang 2015-2-23 08:03
春节期间,华工的老教授有一家一定是最热闹的,也是令大家羡慕的,但在多年前,这个结果是谁都想不到的。 曾几何时,某家的孩子考取了一个好的大学,那是一件值得高兴,令邻里乡亲值得羡慕的一件大事。大学教师的孩子,往往受家庭气氛的影响,主要的兴趣爱好就是读书,再加上较好的会读书遗传基因,往往读书更优秀,孩子中考取比较好大学的比例更高。在刚开始全面恢复高考的那几年,那时还没有现在所谓的重点中学,高考录取率最高的中学,往往是大学的附属中学,或地处几个大学集聚地的中学,这主要是生源较好的原因。后来,重点中学开始兴起,重点中学可以在全市范围,甚至全省范围选拨优秀的生源,这样,重点中学的录取率才开始超过大学集聚地的中学。优秀老师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优秀生源。 我是从农村中学毕业的,我的中学同学读大学的比例非常低,反观同时代的华工教工子弟,不读大学的孩子反而是凤毛麟角,且这些教工子弟的孩子,不少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更早看到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出国留学了。早期出国留学的学生,回国服务的真的很少,造成了老教授群体中有不少空巣老人。 华工的这位老教授,一共有四个孩子,大一点的孩子在恢复高考前就中学毕业,恢复高考后也没有再考大学,小一点的孩子,虽然参加了高考,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没有能考取大学,但他们也不象其它父母一样,逼着孩子反复复读,而是随孩子们的要求,早日参加工作。四个孩子都没有考取大学,都在广州及周边城市工作。 老教授退休后,二个人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有二万多,收入甚至仍超过他们每个正在工作孩子的收入。每到周未,老教授做东,请所有孩子及他们的子女一起吃饭,每次都是二桌,其乐融融。老教授身体有点不舒服,四个孩子争着来照顾。原来背后讲老教授教子无方,四个孩子都没有考取大学的同事,现在反而羡慕起老教授,觉得还是老教授这样做好,四个孩子都在身边,多热闹。老教授也讲,我的退休工资,就大部分补贴给大家聚会,全家一起出去旅游,也不想存什么钱,反正生病了也有公费医疗,还有这么多子女可以出力照顾。 记得几年前看过一部名叫“洗澡”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在北方骒居的老头,独自哺养大二个儿子(濮存昕饰大儿子大明,姜武饰二儿子小明),大儿子读书优秀,大学毕业后到南方工作,后来创业成为老板。二儿子是先天愚型,但生活能自理。大儿子出去读书后,就是这个有点愚的二儿子一直陪伴着老父亲,跟父亲经营老澡堂,帮助老父亲搓背,天天陪老父亲跑步,给父亲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最后给老父亲送终的也是这个看上去呆呆的二儿子。而大儿子偶尔回家,除了问父亲要不要钱,可以给钱外,再也不能帮父亲什么,而作为老父亲,他也不需要钱。看完这电影,给人留下深思。 那些空巣教授,平时孩子都在国外,大部分也都是国外的白领阶层,假期有限,难得回国一次。这些老教授退休后到是可以到国外去与子女居住一段时间,但因没有朋友,或不能融入当地的文化,往往在国外呆上一月半载,又要赶回来。身体好时,还好,若患有一些疾病,没有人照顾,真是凄惨。当初孩子能考取好的大学,能出国留学,能留在国外找到工作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但多年以后,反而羡慕起子女没有考取大学的老教授,真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味道。 现在看来,对子女教育来说,并不是一定要逼着他们考取名牌大学是最重要的,而是要以身作则地树立做人的样板,孝敬自己的父母,培养孩子们做一个有家庭责任的人更重要。
9854 次阅读|77 个评论
这位退休教授是令我佩服的
热度 19 lin602 2015-1-6 06:54
昨天出门有事,遇到一位比我大近二十岁的退休教授,头发全白,退休十多年了,当然我与他非常非常熟悉。知道他退休后一直闲不住,但只是知道个轮廓。 昨天路上边走边聊了半个多小时。 他退休后十多年,一直被企业聘着。目前是一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一个公司的技术顾问(好象还有个公司聘他技术顾问),一个国家某个组织的学术联系人等。刚退休那几年,年龄六十多岁,他基本上就在广东某企业以技术总负责的身份参预技术指导与管理,后来来上海一家企业,靠家近点。年龄大了,就在家,利用电话与其他通讯工具来进行技术顾问的工作。当然,给的工资收入嘛,他说了个大概,这我就不说了,属于他私人秘密。 企业聘他,不是因为他有权,有势,有官,有人。这些他都没有,他只有技术!他的技术是全国有名气的,只不过他从事的技术为一个不太大也不算小的行业。 我见过的退休教授不少,许多教授退休后就真正彻底退休了,没有企业找,因为手中没有真功夫。有些教授说起来做了不少纵向项目,也发表了一些文章,甚至退休前还有一些头衔。 一个工科教授,只是发点文章,企业都不认可,这样的工科教授以我的标准来说,不怎么样! 工科教授,既要能够发表一些高质量的文章,更重要的是,他的技术被全国行业认可与尊重,而且产生了经济与社会效益,退休后仍然发挥着作用。 他是我们工科学人学习的榜样!
30377 次阅读|22 个评论
怎样活到三百岁?
热度 4 lhj701 2014-11-15 19:56
怎样活到三百岁? 前天晚上写了一篇博文《 学习什么技术可以在退休后再做20年? 》,本来是一时兴起,随手写了一段感想。没有想到有幸被编辑MM看到并被精选,出我意料之外的是截止到现在竟然有1万1千的点击量,并且有69个评论。当时写博文的初衷也想引起思考和讨论,然后期盼很多正在实践退休、继续工作了很多年的经验博文的出现,大家得到激励和鼓舞。 因为有这个点击量和评论,就想为什么会是这样。仔细想了一下,突然想到星云大师在《 舍得 》一书中的一篇文章《 人生三百岁 》,原文链接在博文后边,摘录其中一段: “ 我将自己奉献给社会大众之后,一生就没有放过年假,也没有暑假、寒假,甚至星期假日还比别人更忙碌。从早到晚没有休息,不但在殿堂教室里讲说弘法,在走路、下课的空档,甚至在汽车、火车、飞机上,我都精进地办公、阅稿。几乎每一天都在分秒必争、精打细算中度过。如果以一天能做五个人的工作来计算,到了八十岁,就有六十年的寿命在工作,六十乘以五,不就是三百岁吗?这就是我主张的“人生三百岁”;这三百岁不是等待来的,也不是投机取巧来的,是我自己辛勤努力创造出来的。 ” 我想大家之所以对退休后再能工作20年感兴趣,其实就是 一种人生苦短和追求无限的矛盾体现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工作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比如为了考核啊、职称啊、竞争啊、生活所迫啊、工作环境限制啊等等),没有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完全实现,存在一些缺憾和遗憾。而如果真的能够在退休后再工作20年,这么长的自由时间,几乎完全可以自由的让自己进行支配,真的可以做非常多的、有意义的、有兴趣的事情,也许真的能够弥补自己的遗憾。从而当自己要离开这个星球时,也就真的可以心满意足,真正放下了。现代人追求健康和快乐的生活,如果你60岁退休,再继续工作20年的话,就80岁了,就是按下工作不谈,单纯谈谈你到80岁身体还健康倍棒,甚至还能继续工作,这本身不就令人鼓舞和激动吗? 退休后继续工作20年,其实是一种永不放弃追求的精神的外在体现 。 如果退休后,能够连续退休前的工作,继续工作20年,实现自己还没有实现的梦想,的确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因为退休后这20年,是你最后的可以弥补缺憾的机会和时间了。而相对于这个目标和追求,人生其他目标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吗? 因此,这个退休后继续工作20年,其实就是星云大师《 人生三百岁 》在科研工作领域的一种体现形式,正如星云大师所讲,如果你一生真正珍惜时间,一直精心做自己心中召唤追求的事情,到了80岁,就是有人生三百岁了。 科学网上的著名博主程代展教授写了《 我的痴迷 》谈了他退休后对数学科研的追求和痴迷,在文中谈到: “ 我不知道我的研究工作还能做多少年,但我相信,如果没有意外,我会在计算机前坐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每天早晨,我都会对自己说:“过去的日子已经被上帝收回,而今天,是属于我的最年轻的一天。”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其实,每个人都如此,独一无二。易卜生说过:“人的首要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你自己。”我决无意对早晨做操,昨上跳舞的老太太置啄半句,也不会低看白天在马路边下棋或围观的我的同龄人。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每天都过得充实就好 ” 我想,这个退休后工作20年,最大诱惑力也许就是: 你最终还是能够自由的选择和追求,从而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直到你离开这个星球 ! 相关: 《 人生三百岁——星云大师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ec02f1010197td.html
个人分类: 观点建议|5938 次阅读|20 个评论
学习什么技术----可以在退休后再做20年?
热度 53 lhj701 2014-11-13 21:08
学习什么技术----可以在退休后再做20年? 人总是要老的,再能干也得退休,就是当了大学的校长到了60岁以后也得准备着退休了,最大干不到65岁。对于普通的老师,到了60岁,如果你不是院士、千人等等牛人的话,就得准备收拾摊子走人了。也许你说,干了一辈子,早巴不得这天到来呢,总盼到能歇歇的时候了。可人就是奇怪,平日工作也许会腻了,可这一旦真的退休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人的健康水平也提高了,很多60岁的人,还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呢。可一旦退休,就似正跑着几十公里的马拉松大跑,慢慢继续跑着停下来还好,如果是突然一下子停下来,也许会受不了呢。 科学网退休的博友也许不少,在这方面的体会和经验肯定很多。我就听说很多人不喜欢闲着,一旦退休了,突然闲下来,适应不了,竟然会大病一场。可见,这个退休生活,也不是那么简单随便应对的。如果过松,等一旦适应了,没有什么事情做,老的也许会特别快呢。因为,人就是奇怪,有用,忙着,大脑啊身体啊才配合灵光。整日如果真的无所事事,就如机器一样,也许会到处生锈。因此,如果退休后,仍然能够慢慢做些事情,大脑不但不会生锈,因为你有用,生命说不定会变得格外旺盛呢! 可问题是,作为一个普通老师的话,平日的技术活就是上课,退休后也不能上了,站久了还不行呢(不是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吗)。其他的工作,比如说做翻译,最近科学网潘老师的博文不是说自己贴钱翻译吗,也划不来。再说机器现在翻译水平也提高了,也不能和年轻人抢饭碗。另外一个就是医生,这个技术还是不错,生病的人多,很多医生退休后继续做,人家有社会需要啊,有人80多岁还出诊呢,特别是中医,越老经验越丰富啊。其他的,就没有听说什么技术这么有用了。好像最近美国一个报道,就是修理普通灯具,老伙计就是喜欢倒腾灯,八九十岁了还在每天修灯。美国劳动人少,人工又贵,因此只要喜欢不闲着,就可以继续修。 所以说,如果真的有这么一门技术,你认真学习了,社会有用,你有兴趣做,又能运用你的智力和能力,生活可以过的更加充实有趣,真是一件好事情,可问题是:这门技术是什么呢? 科学网的老年朋友很多,不知道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您的秘诀不?另外,感觉科研,退休后,如果不是很有条件、很有水平,估计是做不动了。您说呢?如果您退休了,还能坚持独立做科学研究,那么和大家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吧。 PS: 据估计,预计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到2020年我国老龄人将达到2.5亿,占到总人口的18%。如果接近总人口20%的老人,能够一定程度上继续发挥余热,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的贡献潜力还是巨大的。 相关博文: 1.《 74岁退休外科肿瘤专家一星期六天奔波在两家医院 》 http://www.ltxjob.com/News/Newshow/201312141029502890911.html 2.《 秦兆年老师从1995年初退休后,至今(2014年6月) 近20年,共获得专利7项; 获奖55次 》 http://lib.scnu.edu.cn/qinzaonian/pro/qzn_show.asp?b_lm=frameshidaixianfen 3、《 80岁白领一天的生活工作 》 http://www.laoren.com/ylzx/2013/433.shtml#p=000from=photoPrev 4、《 两院院士严东生:人生辛苦半九十 》 http://news.sina.com.cn/c/edu/2009-08-04/012418356160.s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171 次阅读|142 个评论
这位老师如何?
热度 4 lin602 2014-7-4 19:12
今天上午来了一位朋友,比我大几岁,已经退休四年,我们已经认识三十多年,认识的时候我还是大学生呢。他在我校教基础课,我的许多届学生的这门课都是他教的。 今天用手机照了一张二人合影照片,二人开玩笑说,这是我们二个人第一张合影。但已经是二个‘老人’或‘准老人’了。 将这张照片发到我的QQ空间,半天时间,许多毕业生在上面留言,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其中一些留言如下: 1 教过我们有机化学的,超喜欢的一个老师。 2 J老师课堂气氛很好,我一直记得。 3 大学里最敬重的老师。 4 J老师对我老关心了,老好了,我做完手术去考试,缺了2周课,还很关心我呢,要对2位老师鞠躬。 5 J老师的课堂氛围非常好,学了很多。我们是他最后一届学生。 6 偶也是J老师学生。两位老师好。 7 两位老师好。 仅六个小时时间,已经退休四年的基础课老教师,这么多只在我的QQ空间好友的这个小圈子中(绝大多数学生看不到),就有这么多毕业生给予这样的赞许(另外有18人点‘赞’),说实在,我还是觉得挺高兴的。假如所有的毕业生都看到,我想这评价人数会更多更多。 毕业工作多年,对上过基础课的教师这样,我认为这是一个好教师!学生爱戴的教师!这样的教师退休后,他的心是坦然的。 刚刚我打电话告诉他,告诉他这情况,并告诉他这些在网上称赞他的毕业生的姓名,他说,他都记不清楚了。因为他教基础课,学生人数太多了。 工作多年毕业生们的赞扬,这才是对教师真实的肯定。
3326 次阅读|6 个评论
人生从退休开始(退休第一天)
热度 91 yanjx45 2014-6-24 07:16
退休第一天,给自己加油、打气! 今天是正式退休后不用上班的第一天。 还是像平时习惯的那样很早就起床了。 以往正常上班时,为避开交通拥堵,我会提早一个多小时动身开车到单位,然后在办公室外的长走廊或楼顶平台上骑半小时的独轮车。 而今天则在居住单位的大院内骑独轮车。 在大院内骑独轮车,比在工作单位楼顶或走廊骑独轮车感觉更加畅快。 在大院内用的是一辆大轮子(直径24英寸)的独轮车,速度可较快。大院的范围更大,院内地形起伏多变,有些路段坡度很大,不喊着励志的口号全力以赴,是蹬不上去的。 所以在大院内骑车更有挑战性,每次骑行完毕,都感到是取得了一次新的胜利,很有成就感。一整天都会感到心满意足。 骑完独轮车,就先打开电脑,看看新闻,写写博客吧….. 周围的邻居和熟人中,曾发生多个退休后一、两年内就去世的案例。有些较大范围的统计资料也表明, 退休后的一个较短时期,是死亡率较高的危险期。 这些人的具体的死因可能多种多样,如车祸、突发心脑疾病,或原来已知或未知的其他慢性疾病迅速恶化。 但这些人往往都同时存在心理上的问题,从而未能很好适应生活习惯或状态的骤然改变。 如有的人认为社会已不再需要自己,有严重的失落感;有的人则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成天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各种疾病也趁虚而入。 我的情况当然完全不同。 还有许多人需要我,如我的3个小孙孙,还有许多恐狂症患者..。 我还有许多想做而未做到的事,恨不能再活500年。 又想起一首相关的诗( 2011-4-7 的博客中曾转载) ,再次附录如下,以记念退休后的第一天。 老有老的骄傲 作者:毛翰(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 春天说,夏天老了; 夏天说,秋天老了; 秋天说,冬天才老了呢! 冬天老了吗?不,冬天没有老! 拥有美丽的春的记忆, 拥有热烈的夏的阅历, 拥有丰硕的秋的收获, 悠然的冬天相信,老有老的骄傲! 没有了春天的幼稚, 没有了夏天的浮躁, 没有了秋天的忙乱, 冬天啊,是如此安详、淡定、逍遥! 没有了学业的压力, 没有了谋生的辛劳, 没有了功名利禄的诱惑, 人生啊,是如此从容、真实、美好! 人生从退休开始 啊, 朋友们! 每一天都是节日, 每一天都是假日, 每一天都是双休日, 每一天都是自由日! 每一天都是艺术节, 每一天都是旅游节, 每一天都是情人节, 每一天都是重阳节! 人生就像一本书, 越老越有智慧; 人生就像一支歌, 越老越有情调; 人生就像一幅画, 越老越有内涵; 人生就像一坛酒, 越老越有味道! 年轻的朋友啊, 是不是有点羡慕我们, 羡慕我们老了? 不要急,不要躁, 完成了各自的人生历练, 你们每个人都会得到 一张老年俱乐部的门票! 此诗的音画版下载: http://www.52e-mail.com/html/down_24_4564. html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430347.html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865 次阅读|234 个评论
再见,保持联系。(转发本博主给某出版社编辑的信)
热度 75 yanjx45 2014-6-17 22:59
李某编辑,你好, 近期我们实验室已完全搬到郊区,我的最后两名研究生本周末毕业答辩,我也在作完全退休前最后的工作交接,相关的杂事比较忙。 这大概是我一辈子最后一次如此忙碌了。马上就要“解放”了。 2 周后我将和老伴一起去美国,暂定去住半年。我的两个儿子和 3 个孙子都住在那边。我将一边帮着带孙子,一边收集些写科普书籍的资料。明年上半年计划住在国内,集中精力完成狂犬病的科普书籍,尽量争取为其他后续科普书的写作作些准备。明年下半年则多半会住在美国。 狂犬病的科普书,看来要稍推迟到明年上半年才能完成了。 如何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可能还需要一个调整、适应的阶段。我希望能尽快实现平稳的过渡。 再见,保持联系。 严家新               2014 年 6 月 17 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740 次阅读|255 个评论
一边是毕业,一边是退休
热度 17 nli2233 2014-6-14 01:12
昨天对我而言是个特别忙的日子,白天有两场学生答辩,我是答辩委员会的主席,所以格外费神。下午是学院给获奖学生的表彰会,晚上是我们系为退休老同志举办的退休party。到晚上9点,退休party结束,我才感觉一下轻松了许多。 这里先说其中一个答辩学生的故事,顺便传播一点正能量。整个答辩过程很流畅,学生对委员会的成员所提的问题对答如流,显然是实现经过了多次演练和充分准备。答辩过程就不讲了,我要讲的是他的开场白。学生在答辩前先说了自己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听起来像是在打悲情牌。其实不是,因为他的成绩很好,没有必要靠悲情来打动答辩委员。 这个学生出生在一个劳动人民家庭,他从小长大的生活环境也是处在一群劳动人民之中。这里所谓劳动人民,就是靠体力工作挣钱糊口的人们。人们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或者是大部分人已经认命了,认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就应该继承这样的生活。这个学生从12岁起,就开始打工挣钱,干过各种体力活。整个中学时代,他不停地为应付各种考试和作业的deadlines而伤透脑筋,因为他课余时间几乎都要用来打工挣钱。 高中毕业后,他要读大学,家里不让。跟祖国绝大多数家庭砸锅卖铁居家举债也要供子女上学乃至留学的做法截然相反,他的家庭坚决反对他读大学。他们认为,高中毕业了,就可以当一个产业工人,挣钱养家了。这个学生为此跟家庭闹翻了,以至于从那个时候其,他就断绝了跟家庭的联系。当时他还不到20岁。 这个学生是靠自己中学打工攒下的一点钱,加上政府的学生贷款,才得以完成大学学业的。他从社区学院读起,后来有接着在本地一所很不错的本科院校拿到了学士学位。毕业后,开始了白领工作。工作了10余年后,他认识到,如果要得到提升晋级的机会,他需要有个硕士学位。他马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学校继续读书。 现在他就要毕业,内心充满了自豪感。他说,通过两年多的硕士阶段学习,他发现自己在交流和演讲方面有些优势,觉得自己有兴趣将来从事教师的职业。我告诉他,你可以接着申请PhD Program,拿到学位后就可以申请大学老师职位了。他说他会考虑。 听他讲自己的出身和奋斗历程,我一边被感动,一边后悔。因为下午的表彰会,我们的硕士研究生里面有10个学生获奖。获奖学生的名单是按照学生的GPA成绩确定的,这个正在答辩的学生的GPA排在第11位,跟排在第10位的学生只有非常微小的差别,但比第12位的学生高出不少。当时在确定名单的时候,我们犹豫了一下,是不是要多出一个奖励名额。可惜,一念之差,我们教条了一下,没有把他列上。如果我事先知道他的奋斗历程的话,一定会坚持增加一个奖励名额的。 晚上的老同志退休party也很成功。与会者50余人,包括了校长和教务长,还有同事,朋友,校友和在读的学生。大家轮流发言,讲述老同志工作期间的逸闻趣事,整个过程充满了笑声。大家说,老同志的主要特点就是坚持原则但不乏幽默风趣,对待教学一丝不苟。从同行的角度来看,老同志的科研做得相当不错,一辈子写过两本书,被很多学校当作专业课的制定阅读书籍,这个成绩对牛校教授不算什么,但对我们这样的普通院校(估计相当于国内的二本),就算是凤毛麟角了。 老同志的即席发言也很动人,有两度差点老泪纵横。从他的声音可以听出来,他是很动情的。老同志刚刚65岁,在美国到了这个年纪还在奋斗在一线的教授比比皆是,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休。他说,一个教授,应该在三个方面做出贡献:研究i,教学,和社会服务。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在前两个方面做得自己还满意,但自觉得在社会服务方面,没有个别好的成绩。退休后,他将把以前花在教学上的精力,转移到对社区的服务方面。当然,他的研究工作并不会停止。 老同志当过多年的MPA项目主任和系主任。当年也是他把我招进来的,在我新来乍到期间,给予了N多的帮助。我顶替他的MPA项目主任职务,每每有棘手的事情要处理而自己无从下手或者不敢下决心的时候,我会给他写个email,问计于老同志。昨天我对老同志说,我都记不清我为此骚扰过他多少次了,但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他总是有问必答,而且动作迅速,没有一次我等待回复的时间超过了半个小时。老同志笑笑说,我记性不好啦,要不马上答复,过后就忘啦!敢情我还白感动了。 我们送了老同志两件礼物。一件是怀表,上弦就跑的那种老式表,表壳上刻了老同志的名字。另一件是一个太阳能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和电池充电。老同志喜欢旅游和远足,这两样东西都用得上。拿到这两件礼物,老同志笑得胡子直抖。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8652 次阅读|25 个评论
采访: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热度 3 wonsure 2014-2-11 18:32
记:老大爷,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什么?我耳朵不好! —————————————————————————— 记:老大爷,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我退休过了。 —————————————————————————— 记:同志,你好 答(一小摊贩):怎么的,啥意思?啥意思?我没违法呀! —————————————————————————— 记:阿姨,你好,能问个问题吗? 答:别拍,别拍,我头发这么乱。 —————————————————————————— 记:你好,能问个问题吗? 答:我是打酱油的。 —————————————————————————— 记:你好,能问个问题吗? 答:我是打工的,别乱问,别乱问。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I am sorry,I am sorry。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哪个台的?XX一的? 记:嗯 答:我很幸福。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采访收费吗? 记:不收 答:不收啊,等会儿,我打个口红。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哎呀,吓我一跳! 答:别录这玩意儿,别录这玩意儿。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一小朋友):这真麦克风还是假麦克风啊?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上不上电视呀? 记:上,上 答:不好意思,我脸都红了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一小摊贩在点钱):什么!?刚才数到几了,四百——九十三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XX台的? 记:。。。 答(掏出手机):来,合个影,合个影。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你问懵我了,你问懵我了,啥时候播呀?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我是种地的,来城里看孩子。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我是临时工。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延长?还是早点退吧,期待明天更美好!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一小朋友):我不知道,我还小! —————————————————————————— 记(在一高校):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我工作后再说吧,工作不好找啊,人太多了。 —————————————————————————— 记(在一高校):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都说毕业就失业,啃老到啥时候呀?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同意,同意,紧跟XXX。声明,声明,我不是公务员!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这事,我能决定吗? —————————————————————————— 记(在一旅游景区):小朋友,你哪里来的? 答:妈妈肚子里。 记:。。。 —————————————————————————— 记(在火车站售票区):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什么!延长退休? 记:嗯 答:你看,接受采访被插了队。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我是个华侨。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同意吧,我没工作,父母有。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什么?退休?退休什么意思,你们是干嘛的?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先活到60再说吧,看这环境!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采访我有意思吗?!你没见我在轮椅上! —————————————————————————— 记:请问你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吗? 答:我问你个问题吧? 记:你说,你说 答:老人没工作,和年轻人没工作,哪个好些? 记:。。。
3747 次阅读|7 个评论
1000万,院士贬值怎么这么快!?
热度 2 lbjman 2013-11-19 22:13
1000万,院士贬值怎么这么快!? 我等草民,实在很纳闷,中国的“院士”贬值怎么这么快!? 2012年辽宁省政府出台培养出院士奖励1亿元特殊支持计划。 张曙光用2300万元评院士 差一票,说明院士铁帽子比较值钱。 而 目前 武汉政府对评上一个院士奖一千万元 ,院士快速贬值。 说明国家 出台院士强制退休政策是动真格的,不知疗效如何 ? 备注: 院士快速贬值不是院士“荣誉称号”的错,是制度缺陷造成后果。
91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理解的院士退休、退出
热度 11 lin602 2013-11-18 16:14
二院院士,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没有去世,他们就是‘在职’的,他们是各个单位在编教师。我想各个大学都是这样的,我们学校的院士就没有退休的问题,南京大学我知道也没有院士退休的事情。中央说的‘院士退休’就是指的象普通教师多少岁要退休,不算在职人员的。这就象教授职称,退休了就不在职工作了也没有考核及工作量要求了,但他仍然被称为教授,只不过是退休教授罢了。 ‘ 退出’,我的理解是有些院士由于一些原因,不再是院士了。其中有自己申请,有一些不好的负面影响等,甚至有一些违纪与违规。例如:如果张曙光被评上院士,又下了大牢,那就‘退出’了,当然你说开除也可以。不过,有些没有那么严重的情况可以采取退出,例如:院士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数据或学生论文做假,经费没有按规定使用,当然如果用经费做不应该做的事,都属于要退出的范围。 我认为这是可以的。
2310 次阅读|24 个评论
小议“中国准备实行院士退休制度”一事
热度 6 张能立 2013-11-18 15:54
随着寒气不断增加,秋意虽然更浓,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犹如来年的春风,给早就在盼望深化改革的中国人民 予 以希望。对于中国科学界而言,最大的震撼恐怕是“六十条决定”中的“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一条。无须讳言,像前铁道部高官张曙光花数千万竞选院士未果(竞选科学院院士只差一票)等院士评选过程中的腐败,已经某些院士到处吃拿卡要,甚至为各种伪科学站台,为不法商家背书等各种劣迹,“院士”这个曾经在国人心目中,多么神圣的称号,现在终于也像“先生”、“小姐”、“教授”这些称号一样,成了被讥笑和调侃的对象。当然,“院士”在某些领导那里,还是一张很有分量的牌,不过,仅仅是一张牌而已。很多院士候选人也有这个自知之明,但愿意为当这张牌“大打出手”,他们为何要这样?显然他们知道,竞争院士成功,虽然上面仍然还是有人压着,但是成功者可以压住更多的人。中国院士们的表现,无疑也是这片神奇土地上,最精彩的“演出”之一,虽然还不好说他们的演出是最精彩的节目。 正如科学这个赛先生是从洋人那里引进的一样,院士这个制度,也是从西洋人那里搬过来的。不过,笔者虽然连土鳖都算不上,但拜“上帝”给中国人最好的礼物“互联网”所赐,通过互联网也得知洋人的院士,没有什么退休制度。为何好端端的院士制度,从洋人那里引进回来,几十年的功夫,就面目全非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国的院士的待遇说起: 1、中国的院士享受副部级待遇。有专门的私人秘书,当然,是花纳税人的钱。 2、中国的院士住豪宅。这个可以从各个高校院士的住宅可以得到证实。当然,这仍然是纳税人买单。 3、中国的某些院士像当红歌星那样,到处“挂职领导”,其实,是变相捞钱。 4、中国的院士是各有各的码头,控制着本领域学术资源分配,再通过“合纵连横”,也间接控制着其它学术领域的资源。 从上面的这些情况可以看出,说当今的中国某些院士是学霸、学阀,是一点都不为过的。正是如此,才导致底层老百姓怨声载道,今上龙颜大怒,才采用“一刀切”,拟实行“院士退休制度”。 为什么中西的院士制度的运行结果差异这么大的呢?这其实是由中西文化差异决定的。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准备实行院士退休制度,而洋人自设立院士制度之后,从未闻有什么院士退休制度可以看出。院士可以退休,其实,就表明院士和官员是一类的东西,也是属于“仕”。相比之下,洋人的院士,丝毫没有“仕”这个特性,参加学术会议也不会因院士这个身份坐主席台,更不用说享受什么豪宅香车和垄断学术资源。简单说,洋人的院士仅仅是一个学术荣誉称号,而中国的院士表面看也是学术荣誉称谓,其实是利益和政治的代名词。正因如此,洋人的院士只要评上就是终身制,除非是像维纳那样自己不愿意当自行退出,绝不会因政治不正确,生活腐化堕落等非学术原因被罢免院士称号。同样的原因,中国的院士因是政治院士和利益院士,因此,就存在因犯政治错误被罢免院士,因要腾出让别人捞利益的位置需要退休。 科学自鸦片战争失败后,从西洋人那里引入,迄今为止也有100多年的时间。政府和民间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除了技术层面学到山寨本事之外,科学层面乏善可陈,迄今为止,海峡两岸三地,均保持本土科学家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零记录。为什么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都不能将科学搞上去的呢?这要从国人对待科学的态度,也就是文化层面来考察。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我们不妨反过来看:未知死,焉知生?看看国人愿意为什么用牺牲生命的代价去做就明白了。 1、为尽忠尽孝死。 为尽忠而死,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岳飞和杨家将。为尽孝而死的,《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等故事,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学习的榜样。 2、为“革命理想”而死 为“革命理想”而死的中国人,就数不胜数。稍微远一点的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稍微近一点的有“方志敏等烈士”,更近一点的有“林昭”、“张志新”等烈士。不过,随着“革命信仰”的消退,目前为“革命理想”而死的国人,估计是没有了,但是为“革命理想”而斗争的人还是有不少的,这个方面有著名的左派公知孔庆东和司马南等人。 3、为钱财而死 这个方面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今,题材都是层出不穷的,不提也罢。 我们再看看洋人的死法,上面这几点除了为尽孝而死鲜见之外,其它几种差不多都有。但是,洋人有一种死法,中国自古至今都没有。这种中国从未有的死法就是“布鲁诺之死”。“布鲁诺(意大利语:Giordano Bruno,1548年-1600年2月17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为了坚持和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于1592年,被天主教宗教法庭控以“异端邪说”罪,在威尼斯被捕入狱。尽管被监禁了8年,布鲁诺始终拒绝放弃自己的信念。最后在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在罗马百花广场(Campo de' Fiori)的火刑柱上被处以火刑” 。 洋人这种追求科学真理,愿意赔上身家性命,这一点是国人很难理解的。国人几乎没有不视布鲁诺是“脑袋一根筋”的。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再说,“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更进一步,“万事不是都有例外么?”,万一为什么科学真理而死,科学要是错了呢?不是太不划算的么?这种“布鲁诺死法”不是“轻于鸿毛”的么?为忠孝和“革命理想”死,可以彪炳史册;为钱财死,可以图一个人生快活,这些国人都能理解。但是,要说为科学真理而死,国人抓破脑袋也是难以想清楚的。 从“死”这角度考察,国人搞科学,并不是为了追求科学真理,其实,几乎都是追逐名利。说什么因兴趣从事科学研究,因探索大自然奥秘从事科学研究,其实,兴趣和探索奥秘这些说辞,都是遮羞布而已,内心深处还是为了“权”。孔夫子也曾说过:学而优则仕。再说汉语的“权利”和“权力”都有一个“权”字,祖宗和祖宗的后人,明白无疑地通过汉语,向后人们传递在中国这片神奇土地上生存的不二法则:有“权”,才有“力”,才有“利”! 中国的院士,其实是“权”和“利”的一种表征,既然如此,中国准备实行院士退休制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权”和“利”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不过,笔者天真地认为,即将实行的“院士退休制度”,属于“乱世用重典”,不得已而为之。因为, 对比洋人的院士制度,如果中国永久性实行“院士退休制度”,这不仅仅是中国科学界的耻辱,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因为“院士退休制度”,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中国人搞科学,不是追求科学真理,而是借科学,行“鸡鸣狗盗”之实! 参考文献: 1、布鲁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4%A6%E7%88%BE%E9%81%94%E8%AB%BE%C2%B7%E5%B8%83%E9%AD%AF%E8%AB%BE
个人分类: 时评|3017 次阅读|9 个评论
“院士”怎么退休?
热度 49 张显峰 2013-11-18 15:37
就在这个月,年满80岁的沈国舫院士,向工作了一辈子的北京林业大学表达了退休的意思,结果党委书记和校长都不放。“他们说你怎么能退休呢,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还要靠你说话呢。他们不肯放,即使我到80岁了”。(11月18日《中国青年报》) 不同的人读这个故事,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我读出的是,一样无奈,两种滋味。一个80岁的老人想卸去肩上的担子颐享天年,实属人之常情,却卸不掉,岂止一个“无奈”了得;至于校方的无奈,想必熟谙国情之人不会觉得费解,一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还要靠你说话呢”,是多么意味深长的陈情! 沈院士的故事,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院士制度改革之难。一个耄耋之年的老院士主动申请退休都如此不易,要真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提出的“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需要克服的阻力可想而知。 “院士”究竟是什么?院士章程里说,是国家授予的“最高学术称号”,只是一个荣誉。但现实中,它却又像是“最高学术岗位”,往往被换算成“最高学术水平”,被假以“最高学术待遇”,这待遇动辄是“副部级”的,是数百万年薪的,甚至是行政职务的飞跃。而于某些地方和单位,有无院士和院士的多寡,往往被视作是否重视科技和科技实力高下的标志,也意味着能否获取更多的科技资源,有的落后地区和单位甚至不惜花重金“挖”院士,哪怕只是挂个名。如今要让其“退休和退出”,这无异于“割肉”。 我曾经在一个场合与一位资深院士激辩,我说应该打破院士终身制,老先生当即直斥我极端,恐怕院士中如这位“资深”者,不在少数。沈院士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没有文件规定说,院士何时办理退休手续。也没有一个单位说希望你退休,都希望你留下”。 已故院士王选先生常说,人们追捧院士是“把时态搞错了”,“千万不要把院士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我们这些当选为院士的人,在当选之后实际上已无创新能力,也不再拥有最高学术水平。”先生的肺腑之言,应是有切身体会。但可惜这样清醒,或者说愿意这样清醒的人,太少了。但愿来自顶层的改革设计,能够用制度让迷失的“学界权威”和信徒们醒来。 执政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可见改革之决心,也是关心科技发展和院士制度的人乐见且欣喜的。但“纲领”之下,需要执行者更为周密的设计来落实。比如“退休”,是到一定年龄就交回这顶学术桂冠,还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戴着“帽子”尽享天伦?其实都是两难:既然是“最高学术称号”,本就不该有退休之说;但若只是人从工作岗位退休,那院士的影响力能不能随之“退休”,恐怕需要更为科学严谨的制度安排。只有剔除附着在“科学”之上的利益“腐肉”,才可能真正还科学界一丝清流。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16499 次阅读|61 个评论
“院士退休”之我见
lilianda 2013-11-18 09:57
“院士退休”之我见 李连达 一、院士退休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以下简称 “两院”)的《院士章程》中明文规定: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既是荣誉称号如何退休?既是终身荣誉如何改为“任期制”?还要有年龄限制。 我国有多种多样的荣誉称号,例如“国医大师”是终身荣誉。没有年龄限制,不可能 60 岁以前是“国医大师”, 60 岁以后不再是“国医大师”。也不可能任期制、退休制,今天是“国医大师”三年后任期已满,退休了,不再是“国医大师”了。其他如文学大师、艺术大师、工艺大师、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也不可能任期制、退休制或年龄限制。 荣誉称号不同于职务、工作岗位。无论是省长、部长、校长、院长、所长、主任等行政领导或技术领导,或是一般工作人员、工人、服务员,凡是有编制的职务,均应退休制、任期制,并有年龄限制。但农民、个体,商户、小商贩等,没有编制者,不存在退休制、任期制及年龄限制。不可能 60 岁以上的农民不准种地。 院士是荣誉称号,不存在退休问题,但是院士担任的职务则应有年龄限制、任期制、退休制,且应与非院士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编人员,一视同仁,不享有任何特权及特殊优待,退休年龄、任期时间、退休条件等,也应与其他科技人员相同。必须明确,院士作为荣誉称号,不存在退休问题,但是院士所担任的职务,如校长、院长、课题组长等,则应有年龄限制、任期制和退休制。两者不应混为一谈。 二、院士特权及特殊待遇问题: 社会流传院士享有特权和特殊待遇,特别是“省部级待遇”。但是在“两院”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及章程中,从未见到任何明文规定,院士享有任何特权或任何特殊待遇,更无“省部级待遇”之规定。为何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传言? 1 、根据一些社会现象和媒体报道,道听途说,以讹传讹,逐渐形成一套似是而非的推测。把院士想象成享有特权、特殊待遇的特权群体。 2 、有些省市地方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招贤纳士、招聘院士、提供优厚待遇、给院士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一个亿,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大造声势、大肆宣传者多,真正落实者极少。真实情况是借院士之名,向上级申请巨额经费,全部用于当地大学或科研单位,买设备,建研究室,开展科研工作,对于提高当地科技水平,促进科技事业发展有帮助。但是这些经费院士分文不取,也无支配权,对院士没有什么帮助。尽管如此,只要对当地科技事业的发展有利,有些院士还是愿意“助人为乐”,接受聘任。 3 、极少数院士,利用院士的荣誉称号(更多的是利用担任的职务、职权),以权谋私,垄断大量科研项目及经费,掠夺别人的科研成果,到处摘桃,拉帮结伙,为本人、本单位、或亲朋好友,谋取私利,甚至用学霸作风打压后起之秀,排斥其他科研团队。严重干扰了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这不是国家给院士的特权,而是社会上不正之风在科技界的反映,这种不正之风应该坚决制止。 必须强调,院士只是荣誉称号,没有任何特权,不享有任何特殊待遇,更没有“省部级待遇 ” ,不应与任何不正当的权益挂钩。 关于院士的体制、机制及各种各样问题,应该不断改进、完善。是否应该取消“两院“,废除院士制?本人不敢苟同,也不敢妄加评论,希望高人指教。
19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当了一回替罪羊?- 说说院士的退休和退出是个啥问题
热度 19 hongfei 2013-11-18 02:55
又当了一回替罪羊? - 说说院士的退休和退出是个啥问题 2013.11.17 近日发布的我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院士制度有下面这么一句话,引发了不少猜测和热议。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院士退出制度从来有 在1999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之后,曾专门认真学习过研究所相关的管理规定、章程和文件和文件。记得比较清楚的一点是有专门的明确规定原则上院士在超过70岁之后不再拥有独立的课题组(一般研究员好像是63岁)。尽管这并不是明确的退休制度,但却是明文的院士退出制度。大家都知道,按照目前的研究所管理制度,课题组长是实际掌握资源的人。院士不再担任课题组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受到了制约,即使不退休,收入和待遇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这些规章,按照常理并不会只是化学研究所自己的发明,我相信中国科学院的其它研究所应该也有相关的规定。所以,在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里面,从制度上讲,院士的退出制度应该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高等院校和其它部门也许缺乏相关规定,另外是在具体过程中是否遵照执行。 中国科学院的体制从来都是所长负责,院士在研究所和科学院内主要起到辅助和制衡行政作用。这种制衡作用的存在,使得科学院研究所里面的院士其实很难形成独大的学霸,研究所的领导也不会独揽大权,做一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决定。再加上大部分科学院的基础性研究所基本上是清水衙门,研究之外没有更多其它的业务和衡量标准,所以据我所知,院士们尽管比一般研究员影响是要大一些,但普遍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威和影响,更没有太多实际的个人的好处。 当然我没在非基础类的研究所工作过,所以不太清楚那些研究所里面院士们的状况。如果这些研究所横向经费很多,而那些资助项目的单位又只认院士,也许问题会大一些。另外,工程院院士普遍会比科学院院士问题大些,因为他们直接影响产业和大工程项目,中间的利益关系相对更复杂。 总之,院士的退出问题在科学院的研究所原则上应该不是啥大问题。我在科学院工作十年,除了经常开会之外,也和好几十个大大小小的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住在一个院子里面抬头不见低头见,在这方面还是有点调查研究和发言权。 在高校和其他部门,情况可能有差别。 首先,科学院存在的制衡机制在高校和其它部门恐怕比较缺乏。其次,高校和其它部门有很多科研以外的资源和资金来源可以调配,能够给予院士利益和实惠的操作空间也更大,他们通过院士去谋求研究资源分配中单位利益的内在动力也更大。其三,他们也不一定有科学院存在的明文规定的院士退出制度。 所以的大家都不用奇怪为什么近年来科学院很多院士都愿意跑到高校去兼职或者全职,并且高校和其它部门也更热衷于操作和申报院士。相比之下,那些比较有研究传统的高校也比原来缺乏研究传统的高校在院士的问题上要好一些。 院士如何退休? 至于说院士退休问题,似乎是资深之后应该会退休,不过退休之后还可以返聘。返聘与否是各个单位作为独立法人自己内部的事情,按照法律和法规,还真不知道该如何限制。 院士属于高级人才,就算是退休之后按照目前的体制养老也不会交给社保。 其实,如果院士真的强行被退休或者退职,或者养老交给社保,他们反而可以正大光明地到各地和各高校兼职和返聘,或者成立自己个人的公司或者咨询以及评价机构,收取咨询费或者演讲费,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进行合乎法律的院外游说。 院士的所谓收入其实并不高,他们退休以后如果没有医疗和待遇上的保障,会有更大的动机到处挣钱,只要不违法,社会有这个需求,他们的精力也允许,谁管得着呢? 又当了一回替罪羊? 那么,目前社会上对院士体制的意见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实说,院士制度受到的很多诟病,并不是他们自身真有什么问题。只是表明他们将来的角色恐怕主要是成为目前科研行政体制的替罪羊。 老实说,以院士群体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界的精英阶层整体上从来无法与行政抗衡,由于中国科学精英的形成越来越脱离科学的普遍主义原则,他们也没法做到真正改善自身(这个问题需要在专文讨论)。这其实对于行政部门是最自然和最有利的安排,需要他们的时候可以把它们搬出来为自己背书,不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拿他们做替罪羊,不然就随时威胁要用渴望出头的的年轻人来取代他们。 那些拔苗助长出来的同样缺乏科学普遍主义原则的所谓中青年人才原则上并不是改善院士制度的希望,他们最大的可能只是成为中国的科学精英阶层中掺入的沙子。 过去将近二十年,科技部、科学院和基金委这些科研行政部门在国家面前立下很多不切实际的军令状,获得国家财政拨款的科研经费越来越多,最后总是要交差的。如果难以拿出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和社会效益,自觉和不自觉地都会拿研究人员群体的无能来为这个体制开脱,同时也还可以以改变体制为理由再去要钱。 过去这些年不是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么? 问题是,国内研究人员的成分和结构都是目前的科研体制所决定的,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从来就没有相对独立于国家科研体制之外学术界。就算拿他们当替罪羊又有什么用? 国家对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进行长期的投入是应该的责任,科学研究通过对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是不言自明的道理。那些瞄准短期目标和应用的投入,需要计算的是投入的成本和产出的价值,和科学研究本身没有什麽大的关系。不管怎么讲,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规律,不按照规律办事,找谁做替罪羊都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中国科研体制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得到钱,问题在于究竟应该要多少钱,形成什么样的研究队伍,要到钱后,又拿什么样的成果和社会影响去向政府和纳税人交差。 以前政府投入总数少的时候这个问题提不到日程上,现在还能像鸵鸟一样地回避么?
个人分类: 大众评论|13905 次阅读|20 个评论
资深院士还不能走
jiangming800403 2013-11-17 10:21
英雄肝胆两相照,江湖儿女日减少, 所以资深院士还不能走,否则或许就要群魔乱舞。 江湖纷争迭起,老先生们德高望重,怎么退出。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2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院士能退休吗?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3-11-16 18:29
任我行在《笑傲江湖》里面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你想退出,怎么退出?” 院士能退休吗? 从维护科学共同体秩序和尊严本身的需要,资深院士也不能走。 那些老先生还是有让人高山仰止的感觉。如果没有这些老先生坐阵,科学圈子可能更乱。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2620 次阅读|7 个评论
资深院士就是退休院士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3-11-16 18:14
院士退休?其实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事情。 资深院士就是退休院士。要那些八九十岁一百来岁的老先生们不退休也是不人道的,当然老先生们想继续从事科学工作,“退而不休”这谁也管不了,因为脑袋、嘴和手都长在他们自己身上。 红色藏军首领——阿沛阿旺晋美就一辈子没退休,活了100多岁,在政协副主席的位置上一直干到逝世,巴金先生也是。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1796 次阅读|3 个评论
取消院士特权不符合中国国情
热度 10 Bobby 2013-11-16 09:14
“取消院士特权不符合中国国情”。兄弟我这么说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大有道理在。 列位!试问大家做科研的是怀着什么目的?是纯粹为了探索自然奥秘吗?我看未必。为了国家、为了人类,无非是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私底下其实是为了自己的衣食富贵,多发几篇高点数的 SCI 论文想着的是今年的奖金又多收了三五斗,而不是又揭开大自然几多奥秘。院士特权作为最大的奖励,鼓舞着学术界的多少铮铮男女奋勇向科学进军?岂可说取消就取消? 兄弟我再说第二个方面。中国的整体架构不变,取消院士特权无异于扬汤止沸、舍本逐末。你看那公务员考试有多少俊男靓女、精英好汉参加?他们之所以前赴后继地奔向做公务员做官这独木桥,全因为那里面有油水,你当他们是傻瓜蛋子?不取消官和官科学家的特权,只取消院士特权,对中国科学的未来能有多大用呢?要知道院士里面还真有做事的人在,再差也比某些官员强吧? 兄弟我再提醒列位别忘了,院士的招牌对于一个单位有多重要。这种文化不变,院士特权取而不消,你不信呀?等着瞧! 兄弟的话,也说得笔秃口枯了。列位看官,切不可囫囵吞的读过,不然兄弟这一番苦心就白白废掉了岂不可惜!(最后一段为胡适语) 实行退休和退出制度 院士 “终身制”将被打破 新华网 院士 退休制度今后将强制执行 或在70岁以上退休 人民网科技 《看东方》 院士 遴选改革 推退休退出制 新浪视频 教授:取消 院士 终身制未触及根本 应去利益化 中国新闻网 高考全国统考不分文理科 改革 院士 遴选管理体制 腾讯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853 次阅读|20 个评论
这消息会极大反响-三中全会《决定》: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吴信 2013-11-15 22:25
最近几年院士增选争议性很大,没想到三中全会也涉及到这点了。 人民网北京11月15日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日前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今日全文播发。 《决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决定》指出,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
个人分类: 改革创新|2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养老----考虑过风险吗?
热度 8 lin602 2013-11-11 18:12
昨天与一朋友散步,谈到养老的问题。 现在大家没有退休的话,工资还可以,多多少少有点积蓄,有点病单位报销一部分,自己拿点钱,基本上没有什么忧愁。 但是: 假如一位教授现在是55岁左右,手上有一百万存钱,今后的养老你觉得怎么样? 如果生病突然见上帝,花钱不多,没有危机。 假如活到75-80岁,还要二十多年,情况会如何? 养老金制度改革是迟早的事,教授们养老金还会这么高?说不定也就给个基本生活费了,企业目前就是这样的。迟早要并轨的。到时候养老金保证基本生活。但是,要想在这养老金中大家再有积蓄,我觉得不会多了。 那一百万元存钱呢,当然现在还是可以的,可以对付一阵子,但是,如果按照这几十年来的货币购买力的变化,这一百万二十年后可能只有现在十万元甚至更少的购买力。 80年代那万元户,可不得了,一万元顶上现在一百万。那时候的一万元是吓人的一笔钱,现在加上利息,也就动个小手术就没有了。 现在病重点的人,除了报销外,自己花个二、三十万甚至七、八十万元钱的人多的是。原因是一是报销比例,二是有的药不能报,三是要找护工,四是要送红包或者用于这方面的钱,五是要加强营养,等等。 假如二十年后,你的一百万元钱即使加上利息变成了十万元的购买力了,就吃不消了。跟自己的孩子要点钱吧,再不行就卖自己的房子! 看看比我们大十多岁二十多岁的企业退休的职工,当年他们收入也不错,有点存钱,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变化,退休工资低,手头上钱非常少了,原来一笔大存钱(几万或几千)现在也‘小儿科’了。 通货膨胀----一把老人头上的利刀! 我见过二十多年前的万元户,当时的大阔佬,天天花天酒地,由于业务上没有跟进,现在贫困潦倒!
3430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德国国际教育研究所教授Horst Weishaupt荣休研讨会
berlindwh 2013-10-6 11:03
Horst Weishaupt荣休与有关教育研究数据的研讨会 发表于 2013 年 3 月 8 日 由 PAI 招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彭老师)进研究所的导师Horst Weishaupt于2013年3月4号正式退休。为此,研究所特别为他举办了一个研讨会。会议在法兰克福大学Westend校区的Casino大楼举办。主题是“德国教育研究数据获取的需求”。这个题目当然是和他一直负责的有关研究课题有关:这些课题都是基于数据的分析,比如《德国教育报告》,用的都是官方或半官方的数据。在这些课题研究中,他深切感受都研究者对于数据的渴求以及当前许多数据获取的困难。 http://www.dipf.de/de/dipf-aktuell/aktuelles/dipf-verabschiedet-professor-dr-horst-weishaupt-in-den-ruhestand 研讨会上做正式报告的有各个方面的代表:有大学和研究所中的研究者(Prof. Wilfried Bos)、有政府中负责统计的专家(如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负责数据保护和信息自由的代表Edgar Wagner;奥地利国家统计局负责科技教育统计的Magistra Regina Radinger;柏林勃兰登堡州统计局的Prof. Ulrike Rockmann)。研究者强调数据获取的重要性;官员们则要考虑数据保护的问题。这种交流很有意义。 教育研究中数据的获取问题非常重要。在许多国家,研究者们都在等数据,而数据也许正在政府的办公楼里睡大觉,不得其用。政府部门对数据的利用都是非常浅的,有时候甚至根本不看数据就做决策,而有专业分析能力的研究者却没有数据。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希望未来能有所改观,让教育研究者能有米下锅。 http://www.paipeng.org/?p=227
个人分类: 大学|2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退休后干什么?
xcfcn 2013-7-6 19:53
现在人的寿命长了,自然就有一个退休后干什么的问题,当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那是题中应有之义,我就不说了。我们高官退休之后可以跑去当大学院长和教授,官再大一点,也可以在家写写回忆录什么的。那么科学家退休之后可以干什么呢? 1、继续科研之路。有的学校可以保留退休教授的办公室,让他鼓弄点什么。或者是为自己此前培养的学生做些服务工作,或者是到企业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者是到差一点的学校继续当教授,貌似很多牛人都这么干,包括杨振宁先生。 2、怡情、旅游 我的博士导师现在大学二年级了 何士刚 秦伯益 3、搞科普和科学史 武际可 P. G. De Gennes 派斯 pais 生物化学史 昌增益 4、打假和吵架 陈永江
个人分类: 杂论|2 次阅读|0 个评论
退休后出书
热度 2 xupeiyang 2013-5-27 05:00
退休后,有时间了,著书立说,写回忆录,留给后人,很有意义。 等我退休后也出书,把博客变成书,怎么样啊。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1962 次阅读|4 个评论
对联一副:为老哥冯有斌退休而作
热度 7 yuncai 2013-5-2 22:52
冯有斌老师1978年留校,任辅导员、实验员,1984年调到科技处,历任副科长、科长,在副处长的位置上一坐就坐了16年。老冯职务不高,但威望很高,因为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敬业、实在、耿直。今年4月,因年逾60,拿到了人事处发的退休证。 我与老冯相识16年,认识老冯之前,有人告诉我老冯是我校的三大“恶人”之一,指老冯说话常不给人留“情面”,如果谁想不当得利,老冯会批的你无地自容。与老冯相识后,竟成为彼此间言语都不多的知己。 因在外地开会,没能参加老冯女儿的婚礼 , 是我与老冯交往中唯一遗憾的事。 4月27日下午,处里的同志为老冯开了个座谈会。会上,为老冯想了下面一个对联: 【上联】一十六年友情,月缺月圆,一百九十月坦坦荡荡、堂堂正正,横眉冷对千夫指。 【下联】三十五载校龄,日升日落,一万两千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批】好人丰碑
个人分类: 科技处|8896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一定要看的悲惨搞笑
热度 2 Bobby 2013-4-28 11:23
当延长 65 岁退休 —— 当延长65岁退休——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62 次阅读|2 个评论
什么人最不愿意退休?
热度 24 Bobby 2013-3-17 06:08
什么人最不愿意退休?据饭桌上人的议论,结论是当官的。原因是当官的平日作威作福,一露面就是焦点,下属和女人簇拥如众星捧月不是皇帝胜似皇帝,溜须拍马的话听多了以为自己本来就那么优秀,更多况,白吃白喝白拿的便宜尽日都有,一呼百应,放个屁都是圣旨,一旦退休了,“门前冷落鞍马稀”,昨日跟屁虫一样的下属远离了,卖弄风情恨不得立即献身的女人不见了,落差太大了,有的官一昼夜会衰老十岁不止。 网络上有个段子,很不错: 某官员退休,为继续官瘾,把房全部命名:客厅为广电厅,俩过道分别为交通厅和铁道部,书房文化厅,厕所卫生厅,厨房食品药品监管局,主卧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老人房社保厅,儿童房教育厅,保姆间劳动厅,医务箱挂牌红十字会,大门口挂牌人民政府。狗窝挂牌公安厅。最后鸡窝上挂牌天上人间! ... 什么人最想退休?答案是一般的科技工作者。多数人的感觉是“累”,退休不退休生活落差不大,还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 你想早点退休吗? 明年养老金缺口18万亿 延迟退休成趋势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2-06/14/c_112218594_2.htm
4140 次阅读|46 个评论
昨天听说的让我有点意外的教师调动
热度 6 lin602 2013-2-3 22:35
昨天晚上参加一个饭局,见到一位主人的朋友,一、二年前我们一起吃过饭,他今年56岁,一年多前是南京一座大学的教授,但这次参加聚会时,他已经是上海某大学的教授了。 他让我有点吃惊,他既不是院士,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大牛,原则上我们这个年龄要调一个大学工作是不容易的,主要是涉及到终生养老金的问题。 因为这事我1月27日还写过一博文: 养老金制度改革是高校深度改革的前提 。 所以我对这问题进行了咨询。原来他去上海的大学任教,退休后他不在大学领退休工资了,而是由社会付养老金。他到上海的大学工作,他在社保机构算一个交满养老金的职工,上海的大学只要按月给他继续交养老金就行了,退休后大学不再发他退休工资。 这所上海的大学也没有多少负担,反正工作一年就交一年的养老金就行了,不象现在我们高校,那怕来工作一年,退休后就是这单位终生给退休工资。 原来如此。网上不少上海的大学教师,你们的退休金制度是不是有重大变化?
3751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What Would You Do? 退休后你将做什么?
热度 1 waterlilyqd 2013-1-26 23:30
April 10, 2012 in Leadership , Success with 21 Comments By Mike Myatt , Chief Strategy Officer, N2growth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didn’t need to work? Golf, travel, volunteer, spend time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teach, go into politics – the list of options are virtually endless. A friend of mine called me today, told me the sale of his business had closed, and then informed me he had enough money to never need to work again. He told me he was calling to ask what I would do if I didn’t have to work again. I was impressed with his logical pursuit of advice and counsel, but wasn’t at all surprised that he was searching for a bit of direction. While many entrepreneurs tirelessly seek their exit by disposition, few have spent a great deal of time planning what life after work looks like. In today’s post I’ll ask a few questions and share a few thoughts with the goal of causing you to think about what defines you. I want to begin today’s post with an excerpt from my book “ Leadership Matters…The CEO Survival Manual :“ “By the time you reach the CEO level you should be striving to move beyond success and towards significance. You need to use your network, your wealth, your experience and intellect, as well as your passion to create a legacy that transcends your title. Having the advantage of hindsight, I can say with great certainty that who you are a a person is infinitely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job you hold. There are few things in life as thought provoking as witnessing what by all outward appearances seems to be a successful executive, but as you begin to peel back the layers of their carefully crafted veneer you quickly come to realize they are little more than an empty, bitter, and frustrated person. They work their entire career chasing some illusive form of fulfillment only to fade into the sunset with nothing more than an empty lifetime of regrets as their reward.” While my friend is the farthest thing from the illustration provided in the aforementioned quote, I have seen far too many people fall into this category. My hope in authoring this piece is to have you adjust your thinking when it comes to the definition of success. My clients usually tend to be successful individuals prior to finding me. My goal is to simply help them leverage their success into significance over the course of our dealings. The sad reality is that far too many people either confuse success with significance, or they are so focused on success that they are actually blind to the meaning of significance. Just take a look around and you’ll see that most people use their knowledge, resources, and experience to acquire things in an attempt to satisfy their personal desires, which in their minds constitutes success. Contrast this with the people that use their knowledge, resources, and experience to serve and benefit others, which by my standards constitutes significance. Sure, for those “who get it” success and significance are one in the same, but for most professionals success begins and ends with the achievement of a certain list of personal goals with little regard to the impact on others. These people confuse success with significance, and regardless of their wealth and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s, they fail to accomplish the true greatness that only comes through making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something other than one’s self. I don’t care how your resume reads, what your net worth is, or what your W-2 shows – what’s important is your underlying motivation as evidenced by what you do with what you have. I am always impressed by those who choose a life of service over personal glory, or those who understand how to leverage their personal success into significance. While most of my clients have acquired significant material possessions, they just don’t live their lives according to a “he or she who has the most toys wins” philosophy. They don’t give because their accountant told them to, or solely for estate planning purposes, they give to make a difference. They don’t throw trivial contributions to a variety of charities to see their name appear on donor’s lists, they mak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usually with little if any self-promotion). It all boils down to motivation – are you only pursuing fun, fame, fortune, and recognition, or are you seeking to serve and benefit others with what you have? It is my opinion that when you start to define your personal success by the value you add to the lives of others you have arrived as a mature human being who possesses true influence and has become a person of significance. My challenge to you is this – set the chinning bar very high for yourself by reevaluating your goals and objectives to ensure you are on a path towards significance. Don’t allow yourself to become blinded by your success, rather leverage your success in an attempt to make a lasting and significant legacy for which you and your family can be proud. So,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never had to work again? What defines you? C ‘mon you know you’ve thought about it – share your thoughts in the comments below
个人分类: Life and Fun|2142 次阅读|2 个评论
59岁人才引进,60岁退休----关于人才年龄
lin602 2012-10-13 10:52
现在许多单位引进人才都有年龄限制,如果引进‘莫言’的话,无论多大年龄都无所谓。 但现在高等院校与公务员事业单位,养老金还是单位负责制,因为不得不考虑调人进来的年龄问题。 假如一个人才引进时59岁,再假设按照这个单位的退休制度是‘60岁退休’时(我们单位博导63,有的大学65退休),那这个单位实际是让这个人才来工作一年,但要在这个单位领后面所有的养老金,假如这个人才享年80岁,后面得近二十年的养老金要在这个单位付出。 养老金制度不改,中国的高校与科研单位的人才很难流动,而公务员及政府官员养老金制度不改动,后面的事情还是不好办。 所以蒋老师关于‘将才’的博文,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才能分析更准确。
3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退休之乐(1)——楔子
热度 11 cswen 2012-7-11 15:19
退休之乐( 1 ) 楔子 温景嵩 ( 2012 年 7 月9—11日写于南开园) 我是 03 年 70 岁时退下来的。那时并不知道退休还会有其乐处。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没有一些人(据说常常是一些当官的)所谓的失落感。相反,我那时倒有一些解脱感。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经常处在所学非所用,专业和单位对不上口的状态。原来在北大学的是培养天气预报员的课程。但是毕业了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后正赶上全国大跃进时期,搞的却是一些直接服务国家建设的工作。如改造西北干旱气候的祁连山融冰化雪,湖南抗旱时的人工降水,为原子弹试验基地服务的烟团扩散实验工作等等。到了后来中央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政策时,就转到在大学没有学过的大气物理专业来了。当然要从头学起,那都是些在北大没有学过的专业如:近地面物理,云雾物理,湍流扩散等。到了 71 年,刚学出点味道时,又被调到了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这是个大转变:不仅专业从大气物理转到工程光学,而且连学部都变了。原来的大气所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部,而安徽光机所却属于科学院的技术科学学部。在安徽合肥工作了十几年到了 84 年,又从那里调到了天津南开大学的理论物理教研室。这又是一个大转变,如果在科学院,则又是一次所属学部的大转变。也就是说从技术科学学部,转到数理科学学部来了。更有甚者,这次转变连单位的性质也都变了,也就是说离开了专稿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到了以搞教学为主的大学里来。在这种状态下工作了一辈子,种种的苦恼之处可想而知。所以当年退休时,虽然有领导动员我可以再申请返聘,我却婉言谢绝了。我说:我不想再返聘。要退就全退,今后我要做个自由人,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再做那些自己不喜欢但又没有办法必须去做的事,也就是说不再听从任何别人的吩咐了。这就是前面本文开头讲到的一种解脱感。 退休以后可以选择做的事很多:如做家务事,旅游,摄影,做幻灯片,炒股,学书法和绘画,唱歌,打打麻将,打打扑克等等。根据我的身体条件和我个人的兴趣,我却选择了以休闲方式搞一点写作来自愉。虽说是休闲方式,但几年下来所得结果却也可观。从 03 年到现在退休刚刚九年还不到十年,就已经出版了四本文集。回想在岗工作四十多年,也就仅仅出版了四本学术专著,其中还有一本是译著。可见现在的出书效率,反而比当年年轻时为高了。 我很高兴:前半生出了四本书,老年时又出了四本书。我现在有“雄文”八卷在手,真可谓不虚此生了。只是在这时我才终于体会到退休之乐。关于这一点,有去年写的一首“五好”打油诗为证: 老年生活感悟:五好 温景嵩 ( 2011 年 5 月 28 日 写于南开园) 钱多钱少,够用就好; 房大房小,能住就好; 有病没病,能动就好; 有事没事,发点光和热就好; 总结起来,知足常乐就是好。 再有就是今年写成的一篇“四有”短文: 谈老年人的四有 温景嵩 ( 2012 年 6 月 9 日写于南开园) 友人刘正管先生在看过老伴朱珍华制作的幻灯片《灵秀石林峡》后,写下了如下两句评语:“老有所乐,乃人生之大乐也!”。这两句评语大大地启发了我,现在把它引申为老年人的四有: 一曰老有所养。为此就要做到:饮食平衡,适当运动,适当动脑。 二曰老有所医。老年人常会得病,有病就要及时医治,莫耽误。 三曰老有所为。此“为”不是“年轻有为”的为,那个“为”是拼搏的为。此处的“为” 则是自行愉悦的为。为此就要做到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扰和督促。第二就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度。一定要以休闲方式来做自己喜爱做的事。 四曰老有所乐。有了上面三条,自然就会有这一条。 总起来说:老年人要做到以上讲的四有。这里要再借用刘正管先生的那句话:做一个四有老人,乃人生之大乐也!
个人分类: 温景嵩文库|4089 次阅读|29 个评论
推遲退休論:自相矛盾?
LEOLAND 2012-7-2 07:12
推遲退休論:自相矛盾? 曲津華 每逢週日午間,若沒有要緊的事,照例都要收看鳳凰衛視的 TIGER TALK 節目,因為其中常常會有比較感興趣的鮮辣話題。 在 HK 回歸十五週年的這個週日,這家基於 HK 的公共媒體適時地開起了歷時一小時的關于中國內地公民推遲退休問題的論辯專場。這可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話題。 近期這個話題之所以火爆,是因為坊間都在說“中國內地的養老金餘額已經出現極大的缺口,推遲退休雖有弊端也是不得已而爲之”。這裡所謂的弊端,一是老人晚退新人难進,不利於年輕人的發展;二是老人们自身也多不願意晚退,會有相當大的抵觸情緒。而據倡導推遲退休的人所言,他們的根據是某些國家已經實施了推遲退休。 而據筆者從節目辯論的內容所得,一位體制內的專家居然說出了一句比較“雷人”的話,大意是“推遲退休只能填補養老基金巨大缺口的很小一部分”。筆者立馬就想到,既然事有利弊,推遲退休的所謂好處是讓國民多幹少得,同時也有諸多弊端,若按這位專家的說法,其好處是如此微不足道,何不乾脆斷了推遲退休的念想?或者說,還有何理由再強制國民推遲退休? 按說這位專家的位置還是很權威的,爲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應該是著名的賈康的手下。從年齡上看,其自身也比較接近傳統的“到點下課”了,這也許可以讓節目觀眾比較相信他的話——接近退休的人多會發出些真言。若果不是這樣,那如此說就等同於爲提高退休年齡的提議潑了冷水,爲推進這項提議帶來了負面的作用。因為,對各方都沒有好處的事情,有誰會去推動呢? 這個論點,是否會讓近期熱議的推遲退休動議給人一種悖論的感覺? 客觀地說,提高退休年齡並非所有人都會反對——某些人視工作爲第一需要,多元化的現代文明社會應該有配合這类人的工作平臺。但其實更加重要的,或者說是頂級重要的,是要給人們更多的選擇权——所謂奴隸,就亏在了選擇權這一點上。理想並和諧的狀況應該是,國民在退休年齡問題上都有選擇權,其何時退休都能自行決定(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恰如有人提出的彈性退休制。還是那句話,少幹少得,多幹多得,無比公平。如此,才有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 再客觀地看,退休基金總還要有個來源。節目中有些人一味強調用財政收入補充國民養老基金的缺口,殊不知政府的財政收入皆來自國民的納稅,仍然還是出自國民,這豈不更是一個悖論,一個怪怪的養老制度運作模式。 再補充一句,我們再不要“選擇性地”與國際接軌了。人家日本人退休晚,但人家的平均壽命也长得相當多。中國人的人均壽命男性只有七十一歲(食品如此不安全,再要提高平均壽命相當不樂觀),再讓國人晚退休,他们退休後还能有多少年的生存時間呢?這是否有點殘忍呢? 2012-07-02
个人分类: 时报时评|2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退休杂感
热度 67 lvnaiji 2012-6-1 08:06
吕乃基 已过退休年龄。去年申请“延退”。前提是工作量“饱满”,学院认可,以及学校批准。今年不再申请“延退”,下半年退休。 其一,去年之所以申请延退,说句放在文革期间要斗私批修的想法,就是等着加工资。说加,已经说了几年了。说是 11 年一定会加。实实在在又干了一年,未见丝毫动静。今年,还等不等,延不延?今年是否会兑现,又有谁知?却又有了新的说法:退休后的收入,以及医疗费用的出处会有所变化,国家出的钱越来越少。 不确定的“加”,加上不确定的“减”,就算是不加不减吧。这样的政府,把一个辛辛苦苦,应该算得上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的公民,弄得如此纠结,不知进退。呜呼哀哉。信息如此不透明,利益集团这般强势。既然如此,干脆,退! 其二,到“有关部门”探听,本人根本未说起延退二字,对方就忙不迭封门:第二年再延退,很难,难以上青天!真是,我当真还要向有关部门求这口饭不成?干脆,退! 不过,想想“最后一课”,想想从教 40 余年,高教 30 余年,不免神伤……。今天下午给本科生上完最后一节课,晚上看到博客上有这样的留言: 吕 老师,再见,我们爱你!!! 以博主的一大把岁数,能得到 90 后这般由衷的心声……一时说不出话来。 再想想,自由了!从此既可以一时兴起,给爱我的学生讲上一课,同时又不再受那股“鸟气”! 更可以云游四方,去风景秀丽之处,或应邀讲座,或寻访网友…… 哈哈,今天是六一!在儿童节宣布退休,难道是巧合?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9026 次阅读|151 个评论
退休博士 vs 论文博士
热度 6 neilchau 2012-5-4 19:30
这几天国内知名大学为官员量身打造的“论文博士”被推上了风浪口,自己不想对“论文博士”说太多。从根源上讲, “论文博士”只是“社会过度注重学历”和“官场上死要面子”综合作用下的畸形产物 。试想,如果所有用人单位都以能力作为用人的唯一标准,那么别说“论文博士”,就连正常博士,都会大幅度减少;而在处处讲究面子的官场,当大家都是博士学历,只有你本科学历,好意思拿得出手吗?既然“论文博士”是个畸形的东西,当然应该取消。 在澳洲还有一种博士叫“退休博士”,即退休后才开始读博士的人,我们学院就有几位这样的博士。其中一位叫 SusanIrvine ,我们都称呼她 Sue , Sue 是一位 60 多岁的老太太。她退休后在家呆了几年,觉得没意思,于是想找点有意思的事做做。年轻时候曾经梦想着读博士,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实现。现在退休了,刚好可以实现下年轻时的梦想。 澳洲人读博士,都有政府奖学金的,数目还不小。这也是不少中国人拿到绿卡后读博的原因之一。 Sue 的博士项目是关于城市规划方面的,好像与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相关的,自己是这方面外行,不太懂。 Sue 的博士经历也比较有趣,她利用项目的经费,去美国、德国和法国实地考察几个月,拍了大量不同城市的交通和住房方面的照片。退休了,读博士,还能周游世界,生活过得多惬意! 读“退休博士”,没有任何功利心,也不会有任何压力,因为不用面临毕业、就业、发文章的问题,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种兴趣、追求和享受 。 PhD is a journey 在“退休博士”身上得过了很好诠释。相比之下,“论文博士”完全是为了把博士学历作为升官发财的筹码,追逐功名利禄。 当然也不是鼓励大家去读“退休博士”,因为它需要占用教育资源,可能造成某种程度的浪费。不过, 用做“退休博士”的心态去做博士,抛弃功利心和杂念,回归天然的兴趣和追求,还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
个人分类: 科研共享|12958 次阅读|18 个评论
劳动受人尊敬
热度 1 chemicalbond 2012-5-1 16:59
今天是劳动节,很多人都已经歇息了3天,把各种交通工具和各类公园都最大限度地塞满。不过,我已经连续工作N天了(N=6+3),有些疲惫,不过把一些事情做好了,还是有点成就感。歇3天是歇,歇3小时也是歇;躺着是歇,换个脑筋写篇博文也算是歇,呵呵。 武老师在劳动节有篇文章,提及一些与劳动有关的名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65423.html 其中有这么一句,"There is no labor a person does that is undignified; if they do it right. " 上面的“right” 也许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呢。比如,即使是间谍,如果是为了帮助赢得反对非人道的战争,那种冒着生命危险的“偷窃”行为绝对是值得尊敬的。再比如性工作者,如果是在合法的地方(如赌城拉斯维加斯,或者一些欧洲国家),以自己的容貌来满足他人生理上的需求,这种行为也应该是有尊严的;相反,在中国,无数的性工作者严重受到老板的剥削和整个社会普遍的歧视:她们的基本权利应该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 劳动在哪里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很多人上了年纪却退而不休,继续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为社会发挥余热,这些人更加应当受到尊敬。 【补充:看到有着北京市50年劳动模范资历的黄老师的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565465.html , 想起我太太的姥姥也是1962年的劳模,八十多岁的老人,身体好,精神好 :-) 她上回拉着我的手说,小吴啊,你读了那么多书,现在回来工作了,好孩子啊。劳模的话就是中听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980 次阅读|2 个评论
你为将来退休做好准备了吗?
热度 9 BihongFu2010 2012-4-24 11:14
  博友王海辉退休后的理想是在学院路开一个咖啡馆,这是一个具有典型“小资情调”的革命理想,离我们许多人其实很远,在北京街头的咖啡馆,绝大多数没有文化氛围,退休之后我们有几个人愿意进去呢?   其实,真正促使我思考自己将来退休后干什么是周末在单位参加每年例行的体检。我们研究所的职工和学生每年例行的体检通常在四月中、下旬进行,今年安排在4月19-22日,最后一天(4月22日)是安排离退休的老同志们参加,因为我在19和20日有事在外开会未能参加,所以我有幸在22日加入到离退休老同志的行列。在体检过程中见到不少离退休的老同志,尽管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认识,但在体检过程中有些检查项目需要排长队,所以也有机会在排队时与他们聊聊天,他们最关注的话题当然是“健康”。其中,一个过去的老领导总结的非常好,一个人的健康取决于以下三方面:  1.是否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  2.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  3.是否具有良好生活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  在体检过程中观测了许多老同志,也证实了以上三点确实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健康的老同志都符合以上“三原则”。在与他们聊天时,有位老同志还尊尊教诲我们年青一点的同志说:“等你们退休后就会深刻地体会到,健康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因此,在近2个小时的体检过程中,从老同志们那里学到了许多平时自己未特别关注或仔细思考的一些问题。  在体检完后开车回家的路上,与我的夫人提起这些话题,她问我:“那将来退休以后,你准备去做点什么呢?”,我和她开玩笑说:“我们将来到一个遥远的山区去,我给那些孩子们教英语和自然常识课;你去种些花和菜,我们过一种健康的农家田园生活吧”,她愉快地说:“好啊,不过得有一辆电动小汽车......”。  科学网的各位朋友,你们退休后有什么理想呢,你为将来退休后的一切做好准备了吗?希望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424 次阅读|17 个评论
霍老有点寂寞了
热度 4 ywang69 2012-2-23 22:36
霍老是霍老师的简称也是尊称,他是我的同事,退休多年。刚退下的时候还到各路局联系一些项目,带着一帮年轻人挣点小钱,后来就宣布金盆洗手退出江湖,连自己折腾的公司也撒手不管了。 霍老的房子就在我住的房子旁边的一栋,他经常在窗户看人来人往,有段时间他家的电脑总是出毛病还喊我去摆弄过几次。由于小孩都在外地或者外国工作,他家里就老两口,我一过去就得和他聊上一半天。 前两年他跟我说他去加拿大去了,学校分房子他都懒得回来,只是和我打过电话询问了一下情况,就决定放弃选房不和年轻人争了,他认为到女儿家或者儿子家都可以何必买那么多房子呢?何况现在的房子也够住。 那天他从加拿大打电话给我一聊就是40多分钟,从铁道部长的下课,学校的房子到加拿大的生活,孙子的近况,系里面各位老师的情况到退休的各位朋友,美国的总统竞选,加拿大的这里选举等等等。总之,加拿大虽好,老头有点寂寞了。 六月份去加拿大开会,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去看看霍老。 霍老保重!!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3387 次阅读|6 个评论
Ray Leuning要退休了
热度 2 csiro 2012-2-20 14:52
我常常想,澳洲的人不多,在生态领域还是有一些出类拔萃的学者,Ray Leuning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今年要退休了,CSIRO 6月在堪培拉举办一个研讨会以示纪念。我有幸被邀请参加。 从他的个人简历中,我看到以下统计数字,发表论文 104,专著章节 4,总引用次数5228,H指数35,平均引用50.1。(截止于2009)。 Dear Professor Yu Each year the science team of CSIRO’s Office of the Chief Executive funds a small number of symposia on cutting-edge science. The aim of the symposia is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discussion across CSIRO, collaborations with universities and interactions with top international experts in new and frontier areas of science. This year our proposal on “Water and carbon coupling at regional scales: key issues and a new approach” was successful. Several distinguished scientists in the field, including Dr Chris Milly and Professor Gaby Katul (USA) and Dr Ray Leuning, have accepted our invitations to give keynote presentations. The symposium will be held at the CSIRO Discovery Centre, Canberra over two days (25 to 26 th June 2012). A number of presentations will be given during the first day and small-group discussions will take place on the second day.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will be kept quite small (35) to encourage good interactions among all participants. Dr Ray Leuning will formally retire from CSIRO on 30 th June 2012 after a brilliant career over 33 years with four CSIRO divisions; we hope that all participants will join us to celebrate hi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during the symposium. We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attend the symposium and, if you would like, to give a short presentation (about 15 minutes). We would be most grateful if you can reply to us by email within the next two week, including the title of your presentation. We are discussing with a publisher about a special journal issue. If we are successful, you will be invited to submit a paper to the special issue within two months after the symposium. We will pay for all your travel expenses, accommodation and food costs for attending the symposium. You will be contacted for travel arrangements after you accept our invitation. Please RSVP to Louisa Kung ( Louisa.kung@csiro.au ) or contact me ( Yingping.wang@csiro.au or 03 9239 4577)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symposium. We hope that you will join us to this exciting symposium and celebration of Ray’s achievement with his former colleagues, friends and their families. We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then. Yours Sincerely XXXXXXXX
个人分类: 消息篇|4393 次阅读|3 个评论
老骥伏枥盼制度 – 略谈咨询业的制度困境
热度 1 fpe 2012-1-29 07:06
老骥伏枥盼制度 – 略谈咨询业的制度困境 最近科学网有不少人谈退休制度,其实更多谈的是如何清位让贤的问题。我这里想谈一谈为什么人们不愿退休?按照美国人的普遍想法,一辈子的积累之后,从事咨询产业,是发挥余热的好机会。人生的乐趣在于有很多的选择机会,退休也有可能是人生的第二春天。笔者思考的是:为什么国内的咨询业不够发达?具体说来,什么导致人们不重视他人的经验?希望大家不要把我归入饶教授笔下的,站在国外报怨牢骚不已的一批人。因为我们看不清,所以还可以抱怨。如果看清了,我也可能当哑巴,如同我们的父辈那样。他山之石,或可攻玉;也许,我是旁观者清呢? 美国的老人很多是很幸福的,他们虽然辛劳了一辈子,但是如果不小心买了一些苹果(或其他龙头企业)的股票,或者从事一些高回报的咨询产业,就有了快乐的晚年。我校周末经常有球赛,周末开着高档房车(几十辆,非常壮观地趴满了一个大型停车场。把车厢两边的包厢打开,里面打麻将绰绰有余,非常宽敞。)来看球的老两口,绝对是衣食无忧的快乐退休者,至少他们有钱在房子以外买房车,而房车与房子的价格差不多啊。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老年人不能像美国人那样享受生活? 以下是我的思考提纲,没有展开讨论的 必要 ,读者没有兴趣,我也需要“牢骚太盛防肠断”,点到即可。 1. 立法司法执法权力集中,国营机构与民争利,胳膊拗不过大腿,所以退休者离开国营企业,不知该干啥。 2. 生命价格低廉,没有利益打官司。专家也许可以改变官司的结果,但是赔偿金额导致专业服务几乎是免费的。 3. 专业协会对本领域的规范管理不足。专家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民选的,是专业工作者在专业活动中自发产生的,得到大家认可的。如果专业协会没有提供这方面的机会,纵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打破国营舆论的封锁,所以专家缺乏平台,很难出头。 4. 法律体系对违规行为的惩罚不足,现有的网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看看那么多网络恶意诋毁的现象就知道了。司法机关对于这方面袖手旁观,令人不敢出头。 5. 入门门槛低,不称职者居多,降低了专家的含金量。国内不缺考试,考试的成功者未必可以担当专家的职位。标准是国营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通过为私企服务获得院士称号,说明选才标准有问题。最充满活力的小企业无法成长壮大,说明企业活力被另一部分企业压制了。 6. 私营学校无法与国营学校抗衡,垄断导致集中,无法合理流动,也就无法提高待遇。 7. 开源不足(全社会培训不足,继续教育不足)。专家可以提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可是这种机会需要专业协会出面来组织啊。我们的协会是国营的,没有动力和义务这样做。关键是没有制度和经验去向美国那样开源节流。美国的消防协会可以有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版权税,三分之一来自于会费,这两点在国内都是很可怜的。 8. 税收政策,排挤中小企业。美国开一个小公司,立即可以获得很多减免税的好处,大部分政策都向小企业倾斜,所以小企业主都有压力和刺激去发展。 9. 专业发展程度高的美国,任何想法都可以让别人实现,随便购买专业服务。可是国内需要事事自己干,因此创业的动力和保障都有不足。 10. 投资渠道单一,肥水只流外人田。这一点,很多人比我看得更清楚。我只能从国内运动式科研上看,每一次突进运动都会导致外国企业赚的盆满钵满。为什么不随机科研呢?随机才有可能开辟新天地。领导者缺乏识别的眼光,或者说没有刺激冒险的机制,所以追赶科研比较多,风险低,效益也低。 11. 最后一点,选举过程不透明,缺乏严格意义的问责。最有争议的选举过程,是不需要为过去的灾难负责的。每次执行的问责制,都有抓小放大的嫌疑,关键是不公开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调查有阻力。人人都怕被问责,说明问责制本身阻碍了真相和教训的出现。 以上是我对咨询领域不能充分发展的几点个人思考,目的还是提醒大家,未来社会的趋势是知识有价,咨询天下。大约 10 年前,美国最大消防咨询公司的老板给我们毕业生讲课时就提到,中国的设计费占总体投资的比例很低,也就是说,人工费投入太低,知识不值钱,让咨询业没有赚头。说起来,中国的国家标准就是最大的抄袭者,请问,有几条国家标准是原创的?是经过独立科研推出来的?因为我们社会的上上下下都缺乏这种科研意识,所以知识在国内的收费是相当低廉的,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咨询业在国内难以兴旺发展的缘故吧。不能通过咨询业来开发退休者的潜力,对于社会发展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想想乔帮主的成功,看看国内山寨领域的困难,我们对知识价格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相当表面和肤浅的水平上。 有道是,人人都说知识好,唯有付钱总忘了;作牛作马一辈子,脱离集体白混了。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313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与耶鲁大学比?
热度 12 lin602 2012-1-28 19:26
‘ 退休后做出诺奖成果的John Fenn ’中有一段话,‘ 当时耶鲁有个强制退休政策,教授到了70岁必需得退休。但是同时耶鲁对退休教师还是提供不少优惠的,比如办公室可以保留,实验室也可以保留一小块,如果有科研经费的话还可以继续做实验。博士生是不能带了,博士后貌似还可以招(这个我不是很确定,代考),当然也可以提供经费跟其他老师合带博士生。’ 看到这段话,让我对耶鲁的教授退休有个简单的了解。同时让我心里产生一种悲哀。 我们学校教授们是没有自己一间办公室的,原则上几个教师在一间办公室办公。不用说退休了,在职都这样拥挤,你说是不是觉得挺悲哀的。 再看看现在行政用房,处长副处长好象基本上都是一人一间办公室。有些科长都是一人一间,有时候二人一间,甚至有些办事员都是一人一间。更为让人气愤的是,领导们有一间行政职务用办公室,同时部分人(不是全部好象)自己在系里的办公室还留着,甚至有些人也是单独一间(不一而定)。 一般教授有几个研究生,加上十多个本科生做毕业论文,如果几个教师在一间办公室办公,所有教师的学生因为要来办公室谈论文的事情,你可以想象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景。 我到一学院教师办公室有事,看到他们的办公室比一般公司的写字楼办公室还要让人局促,现在这些办公室还都在使用,我不是假想哟。 科研上要求向国际一流学校学习,科研条件呢,教师们的地位呢?
4227 次阅读|19 个评论
退休后做出诺奖成果的John Fenn:耶鲁化工系四大导师之三
热度 20 Synthon 2012-1-28 14:30
John Fenn是2002年诺奖得主,与Tanaka(田中耕一)分享了一半的诺奖,奖励他们在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中的贡献。关于田中耕一的段子很多了,大抵是说此人年纪一大把,坚持在公司科研第一线云云,但是关于Fenn的段子并不多,今天咱们就来讲一段。 话说Fenn对于质谱的贡献,主要在于ESI(electrospray ionization)检测器,而这是他在退休前后才做出来的。Fenn的科研生涯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做一个叫做molecular beam的东东,这个东东到底是干啥的,说实话我也不是很懂。他退休前不久,开始对electrospray感兴趣,但是感兴趣了没多久,就要退休啦。当时耶鲁有个强制退休政策,教授到了70岁必需得退休。但是同时耶鲁对退休教师还是提供不少优惠的,比如办公室可以保留,实验室也可以保留一小块,如果有科研经费的话还可以继续做实验。博士生是不能带了,博士后貌似还可以招(这个我不是很确定,代考),当然也可以提供经费跟其他老师合带博士生。 就在这种科研环境下,退休后不久,Fenn发表了ESI的最初文献。据说,当年学校的相关部分找过Fenn了解情况,说这玩意儿产业化前景多大。Fenn说这是纯粹的基础研究,产业化没戏。但是同时,他老人家又自己为这个东东申请了专利,并且基于此专利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事情被学校发现是几年之后,有公司读到那篇文献,找到学校说要购买相关知识产权。学校查了一下,发现两点:1)学校没有申请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2)这玩意儿已经被Fenn拿去了。于是,学校要跟Fenn对薄公堂。学校说,你在为学校工作期间发生的知识产权都应该归学校。Fenn说,我没有为学校工作,我已经退休了,我在耶鲁的Mason Laboratory干活儿是学校给我的退休福利,不是工作,所以干出来的成果是我自己的。十几年后,法院还是判Fenn输掉了官司,赔了差不多一百万刀。 官司打了好多年,但是既然已经撕破脸皮,那Fenn是不可能再去Mason Laboratory干活儿了,于是他应聘了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的教职,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他是在VCU度过的,包括2002年在VCU获得了诺奖。这个事情不知道耶鲁有多后悔,反正我05-06年报考研究生院的时候,耶鲁化工系主页上最显眼的位置一直写着,John Fenn由于他在耶鲁的工作获得诺奖。现在这段话貌似找不到了。当然得了诺奖之后大家都为尊者讳,说是由于耶鲁当时的强制退休政策(顺便说说,这个政策现在也取消了),Fenn搬到了VCU,但是请注意,Fenn在耶鲁是1987年“被退休”的,但是加入VCU是1993年,中间这么多年在干啥呢?就在Mason Lab一间小房子里头研究ESI来着。。。 所以,直到现在,耶鲁对Fenn的感觉还是混合的。一方面,他的工作给学校带来了荣誉(以及金钱),而且,他在耶鲁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历史上有重要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对薄公堂一事,也确实让校方对他爱也爱不起来。2010年末Fenn在Virginia家中去世,他在耶鲁多年的同事Rosner教授曾多方联系为他在耶鲁开一个追悼会,但最终未能实现。 这两天看见科学网在讨论教授退休的问题,想起了这个陈年故事,又想起我两年前挖的坑还没填上,遂成此文。 相关阅读: 耶鲁大学化工系四大导师 靠关系起家的Benjamin Silliman:耶鲁化工系四大导师之一 Gibbs:耶鲁化工系四大导师之二(待写) John Fenn:耶鲁化工系四大导师之三(本文) Csaba Horvath:耶鲁化工系四大导师之四(待写)
个人分类: 专业介绍|12334 次阅读|38 个评论
《退休与退出历史》余话
热度 2 libseeker 2012-1-28 10:29
《退休与退出历史》余话
自2009年2月9日在科学网上开博以来,囿于学识,我的系列博文颇为边缘。从“博文400,已有426291人来访过”信息看,也许可以算是科学网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吧。正如本人科学网开博当天的一则博文《科学网,轻轻地我来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3646do=blogid=213880 )所言: “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算不上‘学者’,充其量一‘学习者’。轻轻地我来了,我不是来打酱油的,我是来学习的。”我很少参与科学网热门话题的讨论(但有关注),基本属于“我写我心”,因而被精选的博文不多,已有好几个月没有博文被精选,冷清的紧。此次关于“退休”话题的博文,也属有感而发的。而且我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一定范围的关注与思考。未曾想“心想事成”,但稍嫌“美中不足”。 拙文《退休与退出历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3646do=blogid=531405 )是托姚小鸥先生的福,被捎带精选了(也可以说是被“追授”,未曾出现在“精选博文”位置。因而关注度并不高。)继姚先生之后,林中祥、李毅伟、骆小红、麻庭光、刘钢等诸先生亦发布了有关退休话题博文,且有数篇被科学网编辑“精选”,有着较高的关注度。窃以为,这一话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退休是一个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从很多角度谈(目前“退休”系列博文涉及多角度)。我个人侧重的是“学术生命”问题。退休前在积极“谱写历史”,甚至“创造历史。”。然而,“世易时移,时下若干方面条件大为改善,然而对于大多数学者的学术人生却要终结在退休之日,悲夫!”。 简而言之,个人当前关注的是“学术生涯规划”问题。我很希望早日能读到科学网上已退休师长的文字,予人(尤其是我辈)启迪。 图片来源: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0/06/01/004734428.shtml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6777 次阅读|3 个评论
人们为什么怕退休?
热度 6 gl6866 2012-1-27 13:06
龙年伊始,科学网上先后出现了至少四篇关于退休的博文。一是王启云的 “退休与退出历史” ;二是姚小鸥的 “也谈退休与退出历史” ; 三是林中祥的 “大学应该有严格的退休制度!” ; 四是麻庭光的 “青山几度夕阳红 -- 也说大学退休制度” 。 今年十月就要召开十八大了,肯定会有一些人士变动。官场有其游戏规则,我们暂且不管;那么学界呢?是否与官场一样?这倒是值得讨论的话题。我从一个还有几年才有资格退休的研究人员的角度谈一下我个人对退休的理解。 根据我的观察,科学网上的博主大都来自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而人文社科领域的比较鲜见。那么为什么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比较忌讳“退休”呢?在我看来,不外乎现在的自然科学已经不是先前的那种“小科学”了,而是必须要求有先进设备和实验室的“大科学”。科学家一旦退休,似乎很难与这些东西再有什么交道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果跟不上趟,用不了多久,以前的知识似乎就“ out ”了。而从我接触到的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来看,他们对自己本领域之外的知识就不那么在行,所以当老之将至自然有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使得退休成为一个沉重的字眼。 院士是没有退休制度的,即使到了年龄,也还有“资深院士”在等着他们。有的院士还能进入政界,也是很光鲜的。但是毕竟廉颇老矣,有些力不从心。从我过去的经历发现,真正的老院士并不干什么研究工作了。而是去做些文人的事情,作诗呀、写字呀等等。我当年在中科院工作时,我们研究所的院士老所长,虽然也拿着相当的资源,而且每天都是按时有车接车送来到研究所上班,自己一间办公室。但我却发现,他并不那么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而是舞文弄墨,还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说“词是诗之宗”之类的话。我想这个东西如果放到搞文学的圈子里,大家最多也就会碍于面子,不说什么罢了。 但也并不是所有搞自然科学的人能混到院士这一级别,那么他们为什么也担心一个“退”字呢?以我之见,大概有二层原因,一是有“失落感”,从原先的 workaholic (工作狂)的状态转向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在心理上必有很大的落差,使他们对于退休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压力,甚至恐惧。从狂飙猛进到紧急刹车,从叱咤风云到门庭冷落,从众星捧月到月明星稀,我想他们对退休的心理预期是缺失的。第二层原因是由于我国几十年的文理分科造成了斯诺所谓的“二种文化”,使他们对除了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东西知之甚少或没有兴趣,这似乎会导致部分科研人员有心理上的“空虚感”。他们没有闲暇去领略何谓“不做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之妙道。 我想大约就是这么几点吧。当然,说俗一点,大概还有一个经济上的考虑。这就不是本文所讨论的了。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3645 次阅读|7 个评论
大学应该有严格的退休制度!
热度 28 lin602 2012-1-26 12:13
网上讨论退休的问题,主要就是要不要让教授们按时退休,有的说教授退休是学校的损失,也有的人的观点是,教授们应该按时退休。 我再有几年也就退休了,从理性上来说,教师们退休是应该的,主要有如下原因: 1 年龄大了,创造力特别是冲劲不如年轻人了。年龄大的人经验丰富,但也会保守。不愿意冒险,不愿意让自己的一时或一事失误而失去自己的一世英名,更不愿意再冒那么大风险为自己争取什么,因为这个时候已经不缺什么了。自己做事完全是凭兴趣,让自己快乐,再多做点贡献。 2 教授们退休有没有损失,那肯定是有的,但是,年轻人要增加实验室,要带研究生,要争取课题,要写文章,要登上历史舞台。如果年龄大的教授们没有退休,他们仍然会‘霸占’这些资源,在争取经费方面,老年人有自己的人脉,如果他们没有退休甚至还有课题评审权,那么年轻人就慢慢熬吧。当体力好的老教授们真干不动了,年轻人也差不多是‘老太太’‘老太爷’们了。看看自己的实验室少,研究生人数少,经费少,等等。现在的大学中,四十几岁的博士都是‘年轻人’,哈哈。 3 发言权的问题。如果老教师们不退,系里及学科里的重大事情,这些年长教授仍然是‘管家’,一是年轻人撼不动他们,二是许多年轻一点的教师以前是他的学生,那有学生不尊重自己老师的?第三,在年轻教师成长过程中,这些年龄大的教授们给予他们支持甚至帮助他们提过职称,他们从感恩的角度也是要尊重他们的。四是如果有争执,许多领导们都是这些年长教师的学生或受到过帮助的,年轻人只有听的份吧。五是,有的年龄大的教师就是霸道,年轻人也没有办法。如果老教授不退,五十多岁甚至六十多岁的‘年轻教师’,开会时坐在那里象个小媳妇似的。我就见过这场景。 4 不利于学术带头人的出现。我见过这样的情况,七、八十岁的教授是老带头人,下面四、五十岁的教师许多是他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由于老先生没有退,互相又不服气,关键时候都来抬自己的教师。没有一个人能够脱颖而出。如果没有这个老先生的话,可能总会出个领头羊的。 这段时间床头放了一本书,书名叫‘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里面有许多毛泽东与周恩来晚年的照片。看到二位英明伟大的人,因为年龄太大,毛泽东头都搭在沙发上见外面总统,握手时都站不稳,眼皮甚至都是搭拉着的,心里非常难受。年龄不饶人,不管你是多大的英雄。只有佛与上帝不老!毛泽东的最后时代其实在管理上好象并不怎么样。 我上面用十多分钟写的想法,不一定正确,但是真实意思的表达。欢迎大家指教。 当然如何发挥老教授们的余热,也是可以考虑的。一是以顾问形式出现,不直接做项目负责人,以协助指导的任务进行学术的指导。二是没有决定权,决定权放到‘中年教授’甚至‘年轻教授’身上。三是让出必要的实验室与科研条件。四是可以到企业指导新产品开发。五是到其他学校兼职。
6095 次阅读|70 个评论
退休与退出历史
热度 6 libseeker 2012-1-24 17:45
笔者认识一位1951年生教授,曾在《人民日报》等全国30个省、市、区的百余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40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转摘5篇,《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32篇,出版专著三部。在笔者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格外勤奋的、勤于思考且善于思考的学者。除夕发了一条拜年短信,收到的回复是:“虽然很少交流,心却彼此相通。我已退出历史,愿您万里鹏程。春节愉快。”引发关于退休与退出历史的思考。 笔者对那位教授的交流确实不算多。隐约知道的信息是,2009年学校搞教授分级,种种原因,教授曾试图争取更高级别,但最终仅被定为四级(为保底级)。经历此事之后,似乎心灵受到一定伤害,同时似乎“看明白了”很多问题。人生观调整为“注重体育锻炼,颐养天年”,他属于言行一致的一类人,听闻确实是经常爬山与旅游。笔者还曾在小区门口偶遇过教授一次,穿着十分休闲,健步漫行锻炼。交流了几句,教授十分享受当前的生活状态,思维十分活跃,谈锋甚健。 教授给我的综合印象是,心系学术,但被迫远离学术,可以察觉伴有一种感伤与无奈。用一句流传甚广的诗句形容便为: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笔者近年对学术史有所关注。钱亚新先生1903年生,1925年步入图书馆学领域,1990年1月逝世,在图书馆学、目录学、索引法等诸多学科领域从事学术研究、教育、管理和具体工作实践凡66个年头。类似钱亚新先生这样的学人,还有不少。世易时移,时下若干方面条件大为改善,然而对于大多数学者的学术人生却要终结在退休之日,悲夫!众所周知,对于学者,尤其是人文学者,退休之后,只要健康状况允许,仍可以大有作为。如今科学昌明,医学发达,人的寿命普遍延长,有学者总结了“要成为学术大师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前辈走光了,水落石出,你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学术大师。二是同辈也差不多走光了,水到渠成,你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学术大师。”,又云“珍惜生命吧!好好地活着,别人走光,自己不走光,就是在努力地造就一代学术大师!”。如此表述,幽默且富有哲理,意味深长。其中,我想还有一个前提和基础那就是:学问人生——与时俱进,退而不休。 关于退休生活,曾听到退休老人们自我调侃为“等死队”,还一致心领神会,哈哈一笑。笔者认为是一种相当冷的幽默。近些年,陆续有同事退休了,送别宴上曾有退休同事口误为“毕业”了,同样别有情趣,令人莞尔。退休之后,大多数人貌似脱离“组织”了,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人到中年说退休,“退休”似乎就在眼前,所谓未雨绸缪。如若“退休”就意味“退出历史”,于我难免凄凄惶惶,心有不甘。我向往的退休生活是——耳聪目明,吃嘛嘛香,且仍能勤于笔耕,如有“奖掖后进”的机会那就更完美了。 相关博文 : 1 姚小鸥. 也谈退休与退出历史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1888do=blogid=531680 2 林中祥. 大学应该有严格的退休制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177do=blogid=531756 3 李毅伟. 利用博弈论手段促进快乐退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15774do=blogid=531810 4 骆小红. 若退休就开始补课——学习善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599do=blogid=531427 5 麻庭光. 青山几度夕阳红 -- 也说大学退休制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2992do=blogid=531867 6 刘钢. 人们为什么怕退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5489do=blogid=531957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3976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上访信
热度 5 TUGJAYZHAB 2011-11-20 18:37
内蒙古自治区信访办负责人, 我叫白图格吉扎布,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派出的‘博士后’,现在完成科研派出任务,要求叶落归根。 户口所在地: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宿舍 30 楼 3 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路 现任所长,法人代表:侯向阳 博士 共产党委书记,王育青 博士 我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培养的 12 名理学硕士之一( 1981 ,导师李博),毕业后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工作,出国前承担《中国草原退化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 1990 年受草原研究所派遣(所长李博),经农业部外事办公室批准【 1 】 ,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 1994 年,我把做‘博士后’期间完成的数学模型‘超球面模型( MDSM )’,申请了版权【6】,并要求雇主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出‘备忘录’,把模型的知识产权归属中国【 2 】【 5 】。在国外工作期间,我坚持用中文在国内发表研究成果,命名模型为‘超球面模型’,指数为‘商高指数’【 5 】。我在多次测试、验证模型后, 2000 年提出回所要求(这期间,曾因未能按‘一年期限’回国,被单位‘不保留公职’)。经农科院、草原所两级主管领导(农科院分管人事和草原所的高励生付书记,草原所当时主持工作的苏和书记)同意,所办公会议通过、填有关表格、报课题 ( 经办人:草原所人事处宋银芳,科研处张诚一? ) ;中国政府驻芝加哥领事馆审查批准(经手人:陈盈辉),以归国留学生身份(带劳动指标、带城镇户口指标、带免税汽车指标),携带科研成果回草原所报到【 3 】,却遇到单位换领导。草原所新上台的第一副所长、法人代表徐柱(硕士肄业)收下了领事馆给我的留学生归国服务证明,却拒绝接受我和太太回所工作。 但徐副所长并没有完成驱逐我出所的法定程序:他( 1 )没有和我协商,征得我的同意(违背《劳动法》第十七条),( 2 )没有给我正式的书面通知,( 3 )没有给我经济补偿,当然也就没有给我档案,没给我申诉的机会(违背《劳动法》第二十八条)。我认为,作为下级、继任人的徐副所长,口头、单方面终止我与前任领导达成的劳动协议是非法,因而是无效的,我至今仍是草原所的‘劳动者’,草原所仍然是我的‘用人单位’,即使我后来换了身份。 而草原所现任领导,认为草原所派出多位出国留学,都没有‘被允许’回来,所以也不能让我回来。因此,既不改正徐副所长的错误决定,为我平反;也不继续完成把我‘除名’的手续,给我经济补偿,给我档案,还我自由,使我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诉。我们双方差距很大,需要依法协商解决。 我坚持:草原所是我的‘用人单位’和‘派出单位’。我是草原所派出的博士后。按 1994 年《劳动法》,‘攻读学位’和做‘博士后’都是“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这里是‘草原退化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劳动合同。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信守承诺,坚持做国家急需的‘草原退化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的课题,有来往信件,和一系列科研成果,发表的论文为证。我坚持我的科研成果是创新【 4 】。虽然,我给出的草原(多元演替系统)退化(状态转移)的解,是数量生态学的世界难题,可能需要时间的检验和后来人的鉴定、完善,但我1997年所定义的多元向量乘(除)法: 对应分量的积(商),做积(商)的分量 【5】 ,和据此导出的‘多元指数增长方程’和‘白-杰木森时间链’【5】明显地是填补了数学领域一项空白。这个事实是任何一个认真的数学工作者都不可否认的。 据说,对于未能按期归来的留学人员,政府的有关规定是‘一年内停薪留职,一年后是否保留公职,视不同情况由派出单位决定。’也就是说,决定权在派出单位,可以‘保留公职’,也可以‘不保留公职’,但绝对没有: ‘坚决开除,永远不得录用’, 作为‘叛国者’处理 的意思。当时的自治区党政领导很关心我归国不得的事,努力为我们双方协调,并为我落了户口,发了居民身份证,批准我注册科研公司,资助我(伍仟元人民币)去扬州参加全国生态学会年会、去北京参加欧美同学会,事实上承认我为归国留学生。无奈,农科院草原所属于中央单位,不受内蒙党委、内蒙政府管辖。 我认为,徐柱副所长 2000 年滥用决定权,单方面‘毁约’的决定是非法的(草原所领导班子内部也有不同意见)。但他为了自己的私利一直坚持错误不改,十多年来给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晚年,我选择‘落叶归根’,再次带科研成果(超球面模型)回国,并于 2010 年 12 月向草原所现任领导提出‘平反’和‘落叶归根’的书面申请。一年多过去了,草原所现任领导至今不作为,使我不能作为有世界性创新的归国留学生,在中国有三十五年工龄( 1965-2000 )的劳动者依法享受退休待遇,对我合法权益形成侵犯。因此我请求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关注我的案例,主持公道和社会正义,出面依法调解我和草原所之间的劳务纠纷,允我补办退休手续;组织鉴定我做博士后取得的科研成果:‘超球面模型(又名:白-杰木森时间链)’,或正式书面答复我:‘调解失败’。 此致 白图格吉扎布 博士 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 希望阳光苑 1495 信箱 座机: 0471-529-7714 手机: 15560905072 电子信箱: tjbmdsm@yahoo.com 我至今仍然在做‘草原退化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网络证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论坛(普兰塔)’上我开创的‘ MDSM 讨论专版’ http://www.planta.cn/forum/viewforum.php?f=46 中国科学报社‘科学网’上我的科研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 附件 附件【 1 】草原所、农业部对我做博士后的报批。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869 附件【 2 】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关于我研发的模型的知识产权属于中国的备忘录(英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870 附件【 3 】 草原所前书记苏和的证明信,证明他曾主持办公会议接受我和我太太到草原所工作(我太太原本不属于草原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871 附件【 4 】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会名誉理事长,数量生态学家阳含熙,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王寿仁教授为我的科研成果‘超球面模型’的评语题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872 附件【 5 】 我的专著:《趋势分析及其在生态股市中的应用》,民族出版社。 附件【6】 国会图书馆颁发的股票市场监测器,SMM-52,版权证书。 附件【7 】 2011.10.29 给所领导的信:学习《劳动法》的心得体会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502416 附件【8 】 2010.12.13 给所领导的信:要求落叶归根的申请报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quickforward=1id=424013 附件【9】 自治区分管政法的王凤岐副主席2000.07.31对我申诉的督办批示 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 参考一 中国青年报, 2001.2.17 ,任彦斌:谁为他插上飞翔的翅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918 参考二 北方新报,内部参考, 2001.2.23 ,蔡冬梅:一个草原生态学博士的坎坷就业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874 参考三 民族报, 2006.10.20 ,阿勒得尔图:白 ∙ 图格吉扎布,从牧民到生态学博士。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albumpicid=176879 参考四 呼和浩特晚报, 2007.6.29 ,陈鹤龄:白 ∙ 图格吉扎布,生态学家的草原情怀 ( 文件太大,无法下载 ) 。 相关链接: 权与理 (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424013 权与理 (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425302 权与理 (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440569 权与理 (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458997 《权与法( 5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502416 《权与法( 6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503907 上访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3331do=blogid=509993
个人分类: 维权|3936 次阅读|9 个评论
提前谋划积极面对退休
热度 1 wanxq10 2011-6-5 08:28
提前谋划积极面对退休
退休,标志着个人职业生涯的终结,对厌倦了职场拼搏或身体状况欠佳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慈善的好事。但是,对习惯了职业生活或有未尽事业的人来说,却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和痛苦的事。前者不用说,他们会很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后者呢?我认为,从长计议、提前谋划、积极面对,可减少退休带来的遗憾和痛苦,以求平稳过渡和愉快享受生命的每个阶段。 第一,健康。 45-55 岁是事业亮绿灯,身体亮红灯的时期,最容易为了事业,而忽略健康。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更应该注意规律而健康的生活,在保证事业顺利进展的同时,不要过多的损害健康,以免退休后病痛缠身,痛苦不堪。 第二,事业。事业正红火的舍不得退,事业发展势头良好的不甘心退。所以,应该在退休之前,把自己的事业传下去,使自己未做完的事情,有人接着做。比如老板把企业传给儿子、单位培养接班人梯队、老师带学生,甚至某学术思想发表后国内外自发出现的继续研究者等等,都是很好的事业传承。退休后,依然可以关注事业的进展和结果,人生快事! 第三,情趣。逐步的发现和培养对自己有益、对他人无害有益的情趣,最好能带给你内心的安宁和喜悦,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就能战胜退休后的最大敌人 —— 孤独,能战胜孤独就能长寿。 第四,人际。关爱和善待亲朋好友,培养良好的人际圈,为丰富退休生活提供人际支撑。
33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选院士后必须退休
热度 25 xcfcn 2011-5-30 12:27
当选院士后必须退休 院士始终是热门话题,李永丹老师“ 诚邀院士走下神坛 ”,与民共乐很好很好,嵇少丞老师“ 建议无限期地停止院士增 选 ”,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只是觉得可行性基本为零。蒋继平老师继而提出“ 废除院士终身制,年度考核院士业绩,降低院士待遇 ”这就更不靠谱了,我不说理由,大家也懂得。而且院士在正式的制度里面,实在是没什么待遇,很多自甘边缘的老年院士晚年凄惨就是明证。 那么院士制度究竟怎么改革呢?我提出一个靠谱的建议过来,可行性 1000% ,也非常简单。 就是院士候选人必须是退休人士,要选院士,请先退休,不管是搞学术的还是当官的。 当上了院士干嘛?不是再去当官或再搞学术,搞什么呢?发挥余热搞科普。没事就学 1991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软物质之父德热纳( P. G. De Gennes ),到中学大学搞科普激发下一代的科学热情。在科普的一开始要讲自己当选院士的学术贡献,讲到连小学生都明白为止。至于待遇,那好说,一切吃喝拉撒国家全报销(包括配偶),并在所在单位、祖籍地、出生地树立院士的塑像,并以村庄 / 小路 / 大楼等命为院士名。当然除了出席两年一次的院士大会,其他学术活动就免了,毕竟已经不在学术一线了嘛。 已经当选院士的怎么办?还不想退休的就辞去院士荣誉,等退休后再参选院士。要么就直接退休保留院士荣誉。 我就说这么多吧。我的建议是严肃的。希望大家本着严肃的精神参与讨论。 PS:有人解读为我光谈了院士选举,没有谈到院士权利的制约,这显然是极大的误解,退休人士才能选院士就是要从源头上制约院士的权利,让院士回归学术荣誉性质。院士带有盖棺定论的味道,当然是退休后选举才好。 再PS:曹聪老师建议把题目 “院士候选人必须是退休人士”改成“当选院士后必须退休”,我觉得甚好。谢谢曹老师的高见。 又PS:我后来想了想,就是“当选院士后必须退休”的可能性也不大,有网友说:“院士可以继续发挥学术评价和学术咨询的作用,开评审会,做学术报告都没有问题,但是不准申请项目,也不准公开地支持某一个项目。现在的项目都是xx院士的项目,应当绝对禁止,潜在的也不行。”我想这是切实可行的。事实上很多研究所就是这么干的:就是院士可以不退休,但是到了65岁后就不能当课题组长了。
个人分类: 杂论|3464 次阅读|32 个评论
特想退休
dilingjun 2010-11-21 11:10
前些日子法兰西议会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条令刚刚出台就引起全国上下的罢工浪潮,整的整个国家不得安宁。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中国民众有着截然不同。既得利益的官员们说的妙:法国人真傻,让你多拿几年钱,你们还不愿意,要叫我,干到八十岁才好呢。小车不倒,尽管推,最好干到最后一口气!可下层群众说:资本家就是坏,想方设法多榨取劳动人民的剩余价值,当牛做马一辈子,到了六十岁了,还不让人家退休,凭什么?累死了!老子四十岁就想退啦!说来说去,还是个利益问题。在中国,权力,就是印钞机。只要不撤职、不进监狱,做官绝对不会将印钞机丢掉的。说到这,我忽然想到,从参加工作到现在,辛辛苦苦,风里来雨里去四十多年,我不过是一个给人家开印钞机的马仔而已。想来想去,我决定申请退休!不干了! 提及退休之事,我征求了一下朋友的意见,昨天朋友什么也没说,给我发了条短信:正科副科,最后都凑到一起唠嗑,正处副处不知落到何处;正局副局最后都一个结局;正部副部最后都一起散步,总理副总理最后都一个道理,主席副主席最后都一起古稀。干了四十年了,能退就退吧,见好就收,是人生最好的结局。你自己想吧。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660 次阅读|8 个评论
退休:年满与年届——我们都被提前了一年?
feiyizhai 2010-9-12 13:30
按照规定,我所有高级职称的,男60岁退休,女55岁退休。我的生日是四月底,于是我在刚刚到55岁那年的四月底就按照人事部门的通知办理了退休。而实际上,我那年是年届55岁,不是年满55岁。如果按照年满55岁退休的话,我应该在56岁那年生日来临的四月底退休才对。换句话说,我被无形中剥夺了一年的工作权利,等于工作到年满54岁。 这个问题与具体执行人无关。他们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大家都这么办。 我也是最近才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提出这个问题是想问一下:是不是各单位都这么办?有多少人无形中被剥夺了一年的工作权利?大家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是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相关的大问题了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3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实行弹性退休制应对老龄化
xupeiyang 2010-9-8 16:5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8日16:45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杜新达)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根据岗位特点鼓励企业和职工协议弹性退休、中国养老金将朝着社会统筹国民化和个人账户制度化、全民化、市场化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今天上午,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举行社会保障专题研讨会,中外专家学者为应对中国老龄化问题把脉,从养老金储蓄、养老金的存缴保障、延长退休年龄等方面支招,同时就今后国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发展和挑战等进行了研讨。    将养老金和养老储蓄结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介绍,目前我国现行基本养老金政策主要包括退休金,覆盖了公共部门约4000万人,月养老金待遇为2000元至4000元;养老保险覆盖了约2.3亿企业职工,月养老金平均1300元左右,此外还包括养老低保、养老储蓄、养老补贴等,覆盖了少数城市居民、低收入群体、农村计划生育女孩家庭等。与英美国家相比,我国基本养老金统筹层次低、待遇差距大、退休年龄早(50岁至60岁)、预期寿命长,亟待一个全民的、统一的、可持续的基本养老金方案。   杨燕绥表示,应对社会老龄化应该从变革养老金制度做起,政府应开发老龄人口的就业能力(55岁至70岁),开发老龄人口的就业项目,增加老龄人口的收入;适度降低劳动人口消费比率,增加养老储蓄并做到保值增值。   杨燕绥还表示,目前北京的养老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但仍存在着政府补贴过多,社会组织和资源参与和开发不够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制定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    实行弹性退休应对老龄化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表示,应对老年风险可以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我国目前施行的是1978年确定的退休年龄标准:男职工60岁、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调整以及人们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这一退休年龄的规定已经明显偏低,可以考虑采取女先男后,小步渐进的延长退休年龄,力争用几十年的时间,把年龄提高到一个适中的年龄段(比如65岁左右)。   另外,有些国家还采取了间接提高退休年龄的办法,如延长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参保年限或工龄,减少提前退休者的养老金数额,实行弹性退休年龄等,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缴费年限提取年龄应提高   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法学和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梅格行(Mel Cousins)说,如果不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门槛,养老金成本将不断上升。许多欧盟国家已形成共识,提高年龄门槛既可降低养老金成本,同时还可增加养老金的来源(人们将工作更长年限并支付更多的税)。   目前政策规定了至少15年的缴费期,从国际情况来看这一期限比较短,参保人应该尽可能长时期地缴费,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养老基金规模和以后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大多数欧盟国家已采取措施增加缴费期限,多缴多得,从而也提高劳动参工率。X092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2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坚持,挺住,我的人生故事(连载十六)
热度 1 liweiyin2009 2010-7-4 09:08
坚持,挺住,我的人生故事 (连载十六) 告老退休 四年骨科手术 2000年,秦山二期核岛的土建图纸早已全部加夫,管道图纸也已交付,工地已经开始进入安装高峰,二院的电、仪、控的图纸文件也即将交付,4万根核岛内的电缆计算机敷设的电缆路径表的最初的1万根也已落实,而我的右腿的髋关节的疼痛已经到了不能忍受的程度,每次到地下室的计算机房都是硬撑着楼梯扶手拐下去的,除此之外,从60岁开始,血压和心脏供血都有了问题,还不断地泌尿系感染。再说,年轻人已经跃跃欲试。2000年4月1日,我正式离开工作岗位。 当年4月底正好是职工体检,我被告知,我的胆囊中的结石偏大,最好去医院复查,我到海军医院复查后,医生建议手术切除。6 月手术结束。就在身体刚刚恢复正常时,没有想到9月我的左臀部出现严重红肿。我以为是一般局部炎症,吃了些消炎药,到11月红肿开始消退。可是,到了第二年的5月,更加严重的红肿发生,我过了五一长假立刻去了 304医院外科,没有想到,医生非常紧张,知道我曾做过人工关节置换后,立刻找来骨科医生会诊,在外科门诊治疗室,用一根长针扎进我的臀部,立刻一股黄色浓液灌满了针管。大夫对我说,你举着这个针管,立刻去找给你做手术的大夫去。我去了北大医院,骨科文立成大夫接待了我,他借用外科门诊治疗室,给我注射了麻药,然后切了一个小口,接着浓液就灌满了一大碗。大夫让我每天过来清洗。我往北大跑了有一个星期,不上麻药,每次护士往我的伤口里掏,进行清理,疼得我回家坐在公共汽车上,使劲用大扇子挡住伤口,不让人碰我。一周后,我改在我们院的门诊部做清理,一直到8 月,每次都有浓液出现,我又去找了大夫,他使劲往我的破口里掏,最后说,住院吧。 住进医院后,我接受了放射性碘的探测,证实浓液瘘管很深。大夫决定切开处理,在手术之前,他让我设法从国外弄到庆大霉素项链(国内这种需求太少了,国外公司不进口),否则,开着口用滴液的办法清理太受罪了。多亏我的侄子在德国,他设法托人带回了三条项链,我弟弟接到后,立即送往医院,我也立即做好了进手术室的准备。 我接受了腰麻。我原来的人工关节上部的钢板背面集满了浓液,大夫把原来的一套钢板、螺丝钉和钢关节球全部拆除(骨髓腔里的长钉因为拔不出就保留了),清洗我的整个关节腔后,把三节项链全部盘在关节腔中,以便控释消炎,同时,为了保持我的关节腔内的空隙,保证今后腿不缩短,他在我的腔内安放了一块他在手术室内现做的骨水泥块,然后把我长长的刀口缝合,送我回病房。 我在医院里躺了三个星期,大夫不准我翻身侧卧,下地脚不准沾地,只能拄拐走路。我始终非常达观,躺在病床上,因为无事可干,我就和一些得骨癌和骨髓炎的孩子一起学英语。文大夫和护士们都对我很好,文大夫觉得我理解问题特别快,出院前给了我他的手机号,叮嘱我,3~6个月后,等炎症确实消除后来做修复手术。 医生对我的腿出现这种情况的解释是,异物在身体里后人体的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而我曾经十分频繁地泌尿系感染,没有及时彻底消炎,死亡的白细胞就积累在密实的钢板后面,这就是浓液。我知道我退休前实在太累了。 那段时间真是难熬。尽管我的外孙在我的小屋中支起活动桌在我的床边做功课,晚上临睡前,还会帮助我到尿盆放好,替我盖好被子,然后回他的小屋睡觉,让我感到很欣慰。但是,整晚上不得翻身,还是很难熬。12月底的一天清晨5点,那么坚强的我都受不了了,我把女儿叫醒,对她说,我真不想活了。女儿给我穿好衣服,披上大衣,说,我们下楼遛遛去。那天,她推着轮椅,我们两人在寒冷的清晨,在大院里遛着,我的心情好了许多。我想,如果没有我的亲人对我的体贴照顾,如此卧床,真会得了抑郁症,而后不能自拔,就会寻死。 过了年,女儿立即带我去医院,文大夫说我早该来医院了,可是他没有想到我是那么个死心眼,3~6个月,6个月不是还没到吗? 我立即被安排住院。重新安放新关节,大夫没有敢在我的髋骨骨面下使用别人的骨头,而是取用我腰部的骨头垫放的,因为怕我对异物过敏。大夫还用带网孔的钢筐代替了原来的密实的钢板。这条腿就这样修整了,大夫关照我,这条腿再也不能做手术了,否则刀口都会合不上。 两年之后,我的左腿可以完全自由活动,可是右腿股骨头的状况也到了无法容忍的程度。2004年8月底,我抢在外孙高一军训结束前做完手术回家。 文大夫是个好大夫,我感谢他。 大夫对我的腿坏到这种程度总感到有什么特殊原因,因为我不喝酒,不抽烟,不吃激素,没有摔过,一定有过大量促使我身体中的钙流失的情况发生过,譬如,过量的放射性线照射。我心里明白,是在404厂做离子交换树脂实验时受到了过量的照射:交换柱外的铅屏蔽没有做好,对着正面操作的我正好有一条不小的缝,计量仪表每次测量都会一下打过头。现在负责安装的那位同志已经去世,年轻领导又有谁知道当时的实验?1970年年中做完实验,当年头发大量脱落,1974年发现腿的根部不适。那时是革命工作第一。那年在戈壁滩做实验,我把62元工资中的40元留给给我看孩子的家,带着22元和生后补贴(最低时每天只有2角4分,连买个肉菜都不够)独自奋斗,但是实验是我申请下来的,就像一个已有两个女儿的母亲在用自己带血的乳汁哺育自己的儿子,我心甘情愿。再说那么多年过去了,又有什么好追究的?有病治病就算了,不就是自费承担人工关节的经费么? 多次的手术,让我对使拐和使轮椅几乎成了行家,2004年我接受右腿手术时,在病房里,我几乎成了其他病人的使拐教练。2009年我在原子能院为学生讲授专业英语时,因为膝关节疼痛,我就坐在轮椅上,在教室里自由转动,坚持把课教完。 不过,文大夫在看了我的膝关节的X光片后,说,行了,这辈子你不用再做手术了。他让我注射了透明质酸钠溶液,关照我不要跳舞和来回上下楼,除此之外,我的膝关节还是可以的。 2005年,我的双腿彻底修复,可以自由行动,3月我母亲的老年痴呆的精神症状加剧,我和妹妹送她去安定医院就诊,从此开始了为她忙碌的生活。我对别人说,这是上帝给我的安排:腿治好了,又该有新任务了,照顾妈吧!哈哈。 我目前的良好的行动状态,给一些人做了示范,一些人也去做了手术,他们之后骑车、游泳、旅游,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得了病,该怎么治就得怎么治,不能瞎凑乎或听信偏方。 与退休老人同欢乐 退休以后,我首先参加了二院老人合唱团,虽然唱的不好,但是这是一个与人相聚的机会,每个星期一次,大家见面,乐乐呵呵。有时主持人有事,大家让我张罗,我也不推辞。大家在一起唱些老歌,也是一种乐趣。每年还有些演出要求,也算是一种或检验,有一种成就感。这项活动中因主持人完全来不了而于2009年10月后最终停歇。 2006年,借着要举办奥运会,我向一些老人提出办个英语班的建议,还真有不少老人愿意参加。我义务出任教员,按大家感兴趣的内容自己编写教材,每次上课,我都想办法使教室特别活跃,使大家不感到任何压力,像玩一样,嘻嘻哈哈度过1个多小时,还觉得有所收获。大家觉得和我在一起特别快乐,说是我的快乐感染着大家,而我则觉得是大家带给了我快乐。这个班的十几名学员一直坚持下来,到奥运会前解散。 在2009年5月,我的膝盖犯病之前,我还每天傍晚参加健身操的活动,又交接了一些新朋友。后来因为大夫不准我参加这项活动,我不得不停止了。 没有了这些活动,我仍然设法与群众保持联系。每天傍晚,一群老人聚在带运动器械的场地上,在一起边活动边聊天,是为话疗。我发现,没有一个二院的老同事对我过去做事的急脾气和较真有意见,人人对我都很亲热,聊天时可以无话不谈,因为我和大家没有任何个人恩怨,极个别的人会偶尔开开玩笑,叫我一声劳模,也有人叫我李老师,但是绝大部分都对我笑笑后就开始说话,没有一点隔阂,我为此深感欣慰。 我不但和二院的同志们保持联系,我还和我的大学和中学的同学保持着联系。年轻时的同学相聚在一起时似乎人又年轻了。 总之,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始终置身于群体之中,这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个人分类: 未分类|5980 次阅读|8 个评论
参加一次为个人主办的学术会议
zhiwei 2010-4-8 05:10
昨天和今天参加了系里为Sune Svanberg( http://sv.wikipedia.org/wiki/Sune_Svanberg )退休特意举办的一次小型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是Modern Trends in Basic and Applied Laser Spectroscopy,所涉及的内容都是Prof. Svanberg所从事过的相关领域,主要包括原子光谱,激光遥感探测,光子医学,激光燃烧诊断和强场激光。会议以温馨为气氛,作报告者多为Sune的合作者和学生,其中有 Orazio Svelto (《 Principles of Lasers》一书的作者 http://www.amazon.com/Principles-Lasers-Orazio-Svelto/dp/0306457482 ) 主要回顾了激光的童年。有2005年Nobel Prize in physics的获得者Theodor W. Hnsch,介绍了laser frequency comb。除了学术报告外,也有来自非洲的发展国家的致谢报告,讲述了Sune在非洲激光光谱发展中所做的贡献。对了,还有一个报告是Sune在Nobel in Physics committe 时的一个组员讲述的有趣的历史故事。反正气氛是相当的温馨。晚上还有联欢会形式的晚会,可惜错过了。 这次也遇到了蒋老师和徐老师。蒋老师作为Sune30年的老朋友,特意从国内赶过来,其中还费尽周折,不过精神还是依旧强劲。当蒋老师讲述三十年前Sune在车站接他的情形的时候,还是蛮感人的。80年代初,坐了穿越亚欧大陆的火车,在一个大雪的下午...相比现在,那时出国交流真是太困难了。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在人群中容易辨认... 会议在Sune的回忆和畅想中结束,全体起立热烈的掌声。My wishes: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ways should have the purpose to shape a better world.(By Sune)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我是爷!”——一句话的事
JYH64J98Y99H 2010-2-24 12:27
这是2009年的几个生活花絮,就是一句话的事,但它触动着我的思绪,我感谢生活的馈赠,也采撷几片精心收藏。 之一:也许是看完200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国庆6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有点激动,也许是其他原因,2009年10月4日,天气一样晴朗,阳光一样灿烂,鲜花一样盛开。我像要完成一个重要仪式一样,独自一人来到了秋色宜人的鼓楼公园。古木参天,郁郁葱葱,百花争妍,生机盎然。这是免费的公园,只有登上城楼才需要买票。我特意选择了买票,就是为了寻求独上高楼的意境,找点登高望远的感觉,为自己设定的仪式增添蕴涵。就我一人去买票,售票员说:出示老年证可以免票。当听我口音不像当地人,她还用普通话善意地提醒:省内的老年证是通用的。 之二:2009年的一天,我遇到了已经退休六七年的老主编。我们在一起打了回乒乓球,聊起了家长里短。关于老主编,我顺便多说两句。他遇到厄运,依然积极乐观,仿佛困难与痛苦都与己无关。他的生活一波三折,依然保持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他梅开二三度,为有暗香来,宠辱不惊,保持了开明开放的人生态度。年近七旬,还坚持洗冷水浴,难能可贵。他语重心长地问我还有几年退休,我不敢懈怠,测算好了,如实回答。在年初的迎春聚会上,我觉得有趣,旧话重提,他依然像编学术期刊一样咬文嚼字,满脸认真地说:我说的几是多少的意思啊。人啊,有时就是这样,你刚刚找到上午八九点钟太阳的感觉,别人可能认为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夕阳西下,日薄西山了。当然,别人是善意的,我也没有曲解他人的意思,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还差得远呢。 之三:2009年12月31日。商场内,电梯上,人很拥挤。一个精灵可爱的娃娃冲着我笑,大声地喊:爷爷!爷爷!,他的爸爸、妈妈还在旁边鼓励着孩子的文明礼貌行为,我怕自己一说出话不像是爷爷辈的,就没敢说话,只是对着孩子笑了笑。后来,我把这件事当作笑料说给一个老朋友听,他说,你应该说话,你一说出话来,就更是爷爷了。哈哈哈,他乐不可支地大笑起来。我也跟着哈哈地笑了:2009我是爷! 这都是一句话的事。 我有时感到忍俊不禁、趣味盎然,有时感到耐人寻味、回味无穷,有时又感到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亲身经历的一桩桩小事,体会特别深。我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那首诗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2261 次阅读|3 个评论
明日退休,喜不自胜!得七律一首
xinmayouyou 2009-12-31 11:44
七律 归休见飞鸟 定自樊笼新破墙,匆匆不顾入苍茫。 想知身失天权久,犹见心存野性狂。 我本与君为异类,君今共我属同行。 江湖从此任来去,重感人生兴味长。 (明日退休,喜不自胜!) 外一篇(趁着高兴,把今秋作的原不打算贴出的秋兴八首 一并贴上) 再步杜工部《秋兴八首》韵 一 村北村西遍枣林,夏来枝叶绿森森。 惠人长供一年味,泽鸟也遮三季阴。 斫木教充熔铁炭,倚天好慰霸才心。 于今谶验不毛地,如诉秋声伴暮砧。 二 不辨骄词识影斜,书生枉自赌芳华。 徒赢三纪误身笔,轻弃一朝浮海槎。 或恐东南伤远笛,讵知西北奏哀笳。 滔滔不尽江河水,又见芦花疑浪花。 三 沉沉落日敛余晖,万里秋山气象微。 过岭偶闻孤雁唳,入林时见暮鸦飞。 阴阳造化有千变,兴替循环无一违。 惟叹鼠狐真智物,冬荒将至自先肥。 四 一局人间未了棋,长牵弈客喜与悲。 春山别却花开日,秋水迎来潮涨时。 掠地频传铁马至,攻城又见战车驰。 空中飞箭口中食,权重量轻颇费思。 五 谁倾古井灌群山,醉却层林一夜间。 玉露尚无临粤地,金风先已出秦关。 因看青女能侵色,也倩白衣为改颜。 好把年华追几纪,重回太学最高班。 六 一蛇长卧万山头,萧瑟京畿近暮秋。 枫叶将看红到紫,官袍难免乐成愁。 谁将心事追黄鹤,我把情怀寄白鸥。 不用寻求方外去,林泉一处胜瀛州。 七 少年曾未用全功,大比名犹黄榜中。 合是书生难走运,偏逢太祖患抽风。 群经化作炉灰白,小本汇成残日红。 多少当年赍志士,今皆碌碌白头翁。 八 清溪一曲自逶迤,南抱人家东入陂。 琥珀果肥山枣树,胭脂叶艳海棠枝。 远峰姿态因人变,怪石形容随步移。 何处轻雷声隐隐,山崖弯过水帘垂。
个人分类: 诗词|5202 次阅读|18 个评论
诺贝尔奖获得者或就在退休人群中
baijiab 2009-11-30 12:10
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优秀人物均出现于高年龄阶层。因为他们在人生最富有经验和关联能力而将要出成果的金黄时期没有失去工作权力(退休)。里根70岁担任总统。麦侃恩72竞选总统。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更是高龄云集.中国的政界和学术界优秀人物也均出现于高年龄阶层。而唯独中国普通公民则被剥夺了他们收获黄金成果的机会。中国的退休制度不仅不符合人(工作)权(利)法律,更阻碍了科学和其他事业发展。也许中国的失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在那退休人群中。因为这种特殊人才属ppm级,并不在概率规则的范畴里。
个人分类: 惠林之谏|1240 次阅读|7 个评论
呼吁‘院士’七十岁‘退休’
热度 1 lin602 2009-11-29 22:29
院士现在太受重视了,以至于部分院士在许多单位兼职,说穿了,这些单位就是让这些受聘院士们在评项目、评奖、评博士点时给予关照。 在本单位,院士由于特殊的地位,他们拥有许多权利,其实说穿了,院士只是他们在多年的积累中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到七十岁时,由于人的生物学规律,已经没有多少创新性了。他们申报的许多课题,已经不代表最新的,最有新意的。但他们仍然会得到973、863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头衔,因为他们仍然有评审项目的权利,仍然是国家的许多领域的首席科学家。 让他们退休,并不等于不让他们做事情,而是不能够掌握太长时间的评审权。不能够做为项目及课题的申请负责人。如果五十多岁做院士,一直拥有学术评审权,你想想是什么结果。 院士申请课题,让下面人做,层层发包,已经是学术界的普遍现象。其实许多院士的课题,院士都不清楚是什么核心点甚至内容,是其他人代笔写的,是其他人利用他的名义申请的。院士只要用个名字就行了,这种现象不是太普遍了吗? 院士们也是人,不是神,他们也有创新的最佳年龄期。也需要休息享受晚年的轻松生活。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其他人利用他们的名义及资源,得到自己本不该得到的东西。
个人分类: 未分类|6132 次阅读|14 个评论
退休后的上谷先生
罗帆 2009-11-3 21:56
2007 年 12 月,我和一些同事去日本参加第四届管理与创新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中国、日本、荷兰三方合作举办,当年的主办方和东道主是山口大学。 到机场后,山口大学派来大巴接我们。负责接待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还有一位年轻的中国女留学生当助手。老先生非常热情,抢着帮我们提行李。看着他年纪比我们大,还跑上跑下地搬行李,感到不好意思。 大家坐下后,老先生给我们深鞠一躬,自我介绍说自己名叫上谷克弘,会议期间将全程陪伴,为我们提供相关服务。 一路上,他为我们介绍沿途风光,经过跨海大桥时,专门让司机绕到停车场,让我们在海边拍照。 会议地点在全日空酒店(宇部),会议代表在此下榻。下车时,上谷先生又抢着提行李。他两只手各拎着一个行李箱,走路很快。 晚上进餐时,上谷先生与我同桌,彼此互换了名片。一看,才知道他原来是一家出版社的负责人。他说自己退休了,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就到山口大学来帮忙。这次能接待来自中国的学者,他感到很荣幸。 会议期间,安排了去山口大学访问交流;会议后,组织去附近的景点参观游览。整个过程,上谷先生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主动地为我们讲解、拍照,十分周到。 后来发现,有许多像上古先生一样的日本老人,退休后不愿呆在家中享福,而是重新找到工作,继续发挥余热。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3975 次阅读|2 个评论
旅美杂忆(八)教师情况
zhangqy 2009-5-30 23:42
旅 美 杂 忆 张庆营 (八)教师情况 宾大物理系教职员的名单中,有正教授29人,副教授6人,助理教授11人,由科研经费资助的访问学者和博士后25人。其他访问学者2人(这些人是由学校派来进修或者合作搞科研的),行政人员3人,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描图员4人。这里不包括教授自己用科研经费出资请来的科研秘书。正教授在教师中占多数,教学人员很多而行政人员很少,还有访问学者和几位从外单位请来的客座教授等,有这么多水平很高的教师,带上一大批访问学者、博士后和研究生,是一支很庞大的科研队伍,每年也就有很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问世。这些教师同时担负着物理系和全校物理课的教学任务。没有一位教师去办班,更没有一个人去搞开发。不但物理系如此,整个宾大都是如此。 宾大各系教师的名额由各学院的院长宏观控制。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之间,其名额没有硬性规定的比例,往往教授占了大部分。宾大物理系的47名教师,承担了本系和全校理、工、农、医各院系的全部物理课的教学工作。他们不设教研室,没有人为组建的学术梯队。在学术水平高的教授的周围,研究工作相同或相近的教师,往往自愿组成一个小组,也有外校、外地教师参加进来的,形成一个科研集体,增强了力量,这就是他们自发形成的学术梯队。他们一起讨论,共同研究,互相切磋琢磨,容易多出成果。由于年青教师都有晋升的机会,科研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教授把计算机终端拉到家里,周末继续在家里做计算。有的人甚至以自己的办公室或实验室为家,白天黑夜干,周末也干。妹夫宋颀贤是数学教授,一天晚上,他来宾大物理楼找我,看见有的实验室里仍然灯火通明,我告诉他,天天晚上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他深受感动,说:这些人专心致志搞学术研究,他们是以实验室为家啊! 美国特别重视扶植年青人,年龄在二、三十岁而又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的,往往容易申请到大笔经费。能力强的年轻副教授,一人招收二三十名研究生的,并不稀奇,宾大物理系就有这样的副教授。人们问他,招这么多的研究生怎么带法时,他说,我利用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自学为主,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极强。五、六十岁以上的教授,除非继续取得很好的科研成果,否则,即使他有很高的声望,也很难申请到科研经费。多出高水平的成果,就成为教授们、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教授们的头等重要的大事了。名校多名师,多高徒,就是很自然的了。 学校里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工作的时候不闲聊,讨论问题直奔主题,不讲多余的话,休息时不谈工作。在校、系办公室,没有人抽烟喝茶、看书看报,更没有人闲聊、打牌,也不会有人迟到早退,大家都自觉遵章守纪。职工上下班都很准时,他们都有守时的习惯。上班时间一到,就可以办事。下班前一分钟,还可以去办事;下班时间一到,立即走人。不像我们这里,上班时间过了老半天,也不一定能找到人来办事;下班前半小时,就陆陆续续有人离开办公室。有的年青妈妈,早早就去幼儿园接小孩子去了。美国人珍惜时间,认真做事的好习惯,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一天下午,我在系图书室查资料,要复印一篇文章,离下班时间只有几分钟了,我估计时间还来得及,谁知复印到一大半,纸张就用完了,我请管理员换上新的纸张。她说:看样子来不及了,明天再来吧。我估计换上一叠纸,要不了多少时间,应该来得及,就说:只有几页纸了,把这一点复印完吧。她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动手替我换纸。谁知这台复印机是老式的,用的是卷筒纸,换起纸来比较费事,等换上新的一筒纸,把文章复印完毕,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两、三分钟。她显得很不高兴,我赶忙向她道谢,并表示很抱歉。她一脸严肃地说:我也很抱歉。下班以后,就是我自己的时间了,你无权占用。你现在侵占了我的时间。下了班,我还得赶回家去做家务事。一席话,批评得我满脸通红,连忙赔不是。她的这种态度,和平时的客气待人完全不一样,简直像是换了另一个人了,使我十分尴尬。第二天,我在走廊上碰见她时,又再次向她表示很对不起,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她很友善地说:算了,不用再道歉了。这件事对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永远忘不了。在我们这里算不了什么的事,在美国却成了很严重的问题。他们公私分明,公家的公事认真负责,私人的东西神圣不可侵犯,两者有严格的分界线。 一天上午,我和克莱茵教授在他的办公室里讨论科研中的问题,到了中午,我们各自拿出自带的便餐吃了起来,我觉得刚才讨论的问题意犹未尽,想继续和他讨论,刚一讲话,他立即制止我说:现在是休息时间,不谈工作,等上班时间再讨论。于是就开始闲聊起来。一次闲聊中,克莱茵教授说,当系主任很麻烦,要花不少时间去搞行政工作,唯一的好处是学校替他配备一名秘书,不用自己掏腰包请人,而其他教授就需要自己出钱聘请秘书。他不愿意为了这个好处而去做吃力不讨好的差使。当然也有人喜欢当这样的官。教授请的科研秘书的工资,都是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拿出来的。为了省钱,往往两、三位教授共同请一个女秘书,一年签订一次合同,期满了还要再续订。不过,秘书做久了,会做得更加顺手,相互间更加熟悉了,也有一定的感情,除非确实不满意,或有特殊情况,一般都能够继续做下去,所以有的人年纪相当大了还在继续做秘书。秘书的任务就是打印信件,打印论文,事情不太多,一个秘书同时为两三位教授做事,完全能够胜任。克莱茵教授的女秘书当时用的是电动打字机,打起字来辟里啪啦,像打机关枪似的,比讲话的速度还要快得多,令我叹为观止。打信时,克莱茵教授连续不断地口授,她边听边打字,话讲完了,信也打好了。为了跟上时代,方便工作,她也开始学习电脑打字了。 教师除上课外,就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实验室做研究工作,工作时间从来不会聚在一起闲谈,更不用说下棋、打扑克了。中午没有午睡,师生员工都自带午餐或在附近吃快餐。平时难得开一次会,如果要开什么会(例如教授委员会开会等),一般都放在午餐时间进行,边开会边吃饭,从不占用上班的时间。每星期三中午,在教员休息室里摆上丰盛的免费茶点,教师们可以在这里边吃边喝边聊,大摆龙门阵,既得到了很好的休息,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在宾大,学术、教学、人品三馨的教师不乏其人,普林马可夫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我的办公室原来是普林马可夫教授的办公室,正好在克莱茵教授的办公室的隔壁。普林马可夫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不但教学好,更喜欢帮助人,关心人,人品好,人缘好。他的学生、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郑文魁教授一提起他,就动情地对我说:普林马可夫教授十分关心他人,每当他的生日,他的学生就会从全国各地纷纷前往宾大去祝寿,这在美国是很少见的,可见他的人品很好,深得学生的爱戴。我想,就是在我国,这样的事情也是十分少见的。 40年代,他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和合作者一起创立的霍尔斯坦-普林马可夫映射(Holstein-Primakoff Mapping),在我和克莱茵教授合作研究的原子核结构的玻色子映射理论中,正好利用上了(当然其中还有我们自己创新的映射方法)。我和普林马可夫教授可谓有缘,然而却无缘见一面,他在两年前去世了。克莱茵教授的女秘书一提到他,就心情沉重地说:他真是一个好人哪,可惜死得早了点。惋惜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一次,我和克莱茵教授正在讨论研究工作中的问题时,他忽然说:对不起,我要上课去了,请你等一下。过了一会儿,他就回来了。我问他上的是什么课?他手臂朝下摆来摆去地说:讲单摆实验,很简单的。我讲解完毕,就交给研究生去辅导学生做实验了。我不便再问,仍然继续讨论我们的问题。单摆实验是大学低年级的基础物理实验,用这样有名的老教授去教,好像杀鸡用牛刀,在我国是极其罕见的,在美国却很平常。后来在一个周末,我到他家里去玩的时候,问起上课的事情,才了解到有关情况。系里在安排下学期的教学任务时,系秘书会给每位教师送去一张表,要他们在下学期的课程表中,填上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然后由系主任统筹安排,再将排课表下发,有意见还可以提出要求,系主任再作调整,直至意见不大时为止。克莱茵教授说,他从来不提意见,系主任安排教什么课,就教什么课,所以,物理系的基础课和高年级课,差不多都教过了。宾大规定,任何一位教师都不能老教一门课,每隔三年就要换另外的课上。他们认为,一个教师常年只教一、两门课,牵涉面小,知识面窄,缺少联系,没有活力,不可能讲得很生动、有深度,难于启发学生产生联想,拓展新思路。所以,没有一位教师是一辈子只教一两门课的,每一位教师都教过多门课程。助理教授也可以教高年级的课程。不像我们这里,有一辈子教力学的,有一辈子教电磁学的,有一辈子教制图的,等等。所以,有不少教低年级课程的教师,不能和高年级课程的内容卸接起来,也不知道所讲的内容对高年级的一些课程内容有什么用,有什么重要性,因为他们不了解高年级的课程。美国高校的这种安排,对于进校门不久的新生来说,尤其重要。科研上有成就的教授对理论把握透,对概念理解深,对问题阐述准确,对学生启发大、影响大,不会误导学生,善于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 在美国,大学教师每隔7年都有一年的学术长假,其目的是让教师利用这段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克莱茵教授告诉我,在暑假三个月期间,学校不给教师发工资,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可从其中提取暑假期间的工资,经费多的提得多,经费少的提得少。他说:我的科研经费多,能拿足三个月的工资,有的教授科研经费少,不能拿够三的月的工资,甚至有只能拿半个月工资的。没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就在暑假期间给学生上课,以增加收入,这种教师被人看作没有多少能耐。职工没有寒暑假,照样要上班,但每年有一个月的休假。而在我国的高校,职工和教员一样,照样有寒暑假,只是比教师放假的时间少一些而已。 美国的教师一年只发9个月工资。有些教师就利用假期授课来增加收入。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可以按比例从中提取暑期的工资,多的可以补足三个月的工资,少的只能补一、两个月。克莱茵教授对我说,他的科研经费多,能补足三个月的工资,而系主任却只能补上一个半月的工资,有的教师只能补上一个月工资。有较多科研经费的教师,就不必在暑期上课,而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或到暑期高级讲习班去授课。年青教师也可以去进修,以提高学术水平。此外,教师每七年还有一年学术休假,不发或少发工资。 所以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和参加学术活动。可见科研成果不但关系到教师的学术地位,也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经济利益。 美国大学里都有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举凡学生的升级、留级、转系、转学、退学等,教师的晋升、加薪等等,都照章办事。日常工作由系秘书办理就行了,系主任只需抓重大事情,照样有很多时间搞学术研究。 我有一位老师,人很聪明,课讲得很好,很受学生欢迎。他在上课时向我们讲了他的亲身体验:某某教授是我的老师,他是很有教学经验的老教授,课讲得很好,学生很容易听懂,他讲的课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别的班的学生也跑来听课,大教室里常常坐得满满的。可是他没有搞过科研,把科研看得十分神秘,高不可攀。他说:要搞科研,必须把大学的普通物理彻底弄清楚,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懂,怎么能够搞科研呢?我听信了这位老教授的话,花了多年的时间去深入钻研普通物理,人到中年,还停留在普通物理的水平上,把科研看得高不可攀,而有些同班同学都出了不少科研成果了。后来他去了别的大学进修,才给我们开出高年级的课程。他坦率而又心情沉重地说:这位老教授害了我。当时这位老教授正担任领导职务,他居然不怕得罪他的顶头上司,直言不讳受了他的害,不是有切肤之痛,是不可能毫无顾忌地随便向自己的学生倾诉心曲的。他的这番肺腑之言,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跟着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年青教授搞科研,发表了论文,升了副教授、教授。由此可见,有学术成就的教授讲低年级的基础课,对于引导入校门不久的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重要! 2005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位教学效果很好,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晏才宏去世了。他的死,引发了全国大讨论,因为他直到去世时,还是一个讲师,一辈子评不上副教授。上海交大一位负责人这样解释:在中学,这样一个老师可被评为特级教师;但是大学要求教学、科研并重,教师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创新知识,两者不能偏废。以此衡量,晏才宏就不够全面。前面讲过,教学成绩优秀科研成果却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宾夕凡尼亚大学就破格给予副教授的职位。我认为,对待这样的情况,不要一刀切,给他升副教授还是合适的。 在美国,很有成就的教授教低年级的基础课,是很平常的事。美国的物理学家费曼,博学多才,被认为是绝顶聪明、创新思维能力极强的人。他无师自通,无锁不能开,被人称为开锁大王。他年青时参加过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一次,他偷偷地把保险柜打开,将藏在里面的制造原子弹的绝密文件拿了出来,吓得同事们虚惊一场,他却开心地笑了。他因对量子电动力学的杰出贡献而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他不在意获奖,认为这是多余的事。他觉得领奖以后,记者频频采访,请柬纷纷送来,忙于应付,太麻烦了,所以决意拒绝领奖,大家劝他也没有用。一位朋友想出一条妙计,劝他说:如果拒领,就会成为爆炸性新闻,麻烦就更多了。他想了想,觉得这位朋友的话很有道理,只好前去瑞典领奖。在诺贝尔奖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一个插曲。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图解法,用来表示基本粒子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使本来高度抽象的理论,化为直观的图形。一看图形,就知道是什么物理过程,立刻就可将相应的公式写出来,使复杂的问题大大简化,很抽象的问题变得很形象,求解变得很方便快捷。构思巧妙,别出心裁。这种图形就是著名的费曼图。1986年,美国的航天飞机奋进号升空不久发生爆炸,美国航空航天局组织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来查找爆炸的原因,也特地请了他。那些专家都没能找出问题所在,却被不是学工程的费曼找出来了。当时他己身患癌症,为了国家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抱病工作,检查结论出来以后,他已经心力交瘁了,一年多以后,就离开了人世。在他的晚年,被公认为是当时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纳米的概念就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他亲自教过大学普通物理,写出了一套很出名的《费曼物理学讲义》,影响很大。获得我国最高科技奖的黄昆教授,五十年代在北大物理系教过低年级的普通物理课,效果很好,很受学生欢迎。吴大猷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昆明西南联大教书,当时李政道就读于此。吴大猷回忆说,李政道很喜欢问问题,到了令人奇怪的程度。他发现这是一个好苗子,抗战胜利后把还在读低年级的李政道带到美国读书。据李政道自己讲,他当时连一句英语也不会讲。果然不负恩师的期望,1957年30岁时就得了诺贝尔奖。1992年,80多岁高龄的吴大猷从台湾来北京访问时,李政道一直跟在恩师吴大猷后面,亲自为吴大猷推轮椅,如影随形,其亲密无间的师生情谊,感人至深。现在,我国教育部也要求教授教低年级的基础课,我认为是很好的决定,使学生能得到正确 的启发和引导,并且有利于及早发现好苗子,使之能顺利成长。不过,真正全面实行起来,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在我教过的课程中,发现有些教材有错误,有的有不少错误,甚至是严重的概念错误。这些错误并非印刷错误,而是教材的编写者没有真正懂得这些概念,或了解不深。经过了解,这些编者没有搞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或者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工作,也就不可能对比较艰深的概念有透彻的理解,由于水平所限,他们自己不可能理解到自己搞错了。为什么我们提倡阅读阅读原文,阅读经典著作呢?原因即在于此。因为没有更适合的教材,我也没有时间写讲义,不得不使用这些教材教课,我只好一边上课,一边更正,并向学生指出其错误的原因所在。 文革结束后,恢复全国统考招收大学生,开头派了很多大学教师去改考卷,我也被派去改过卷子。虽然发了教育部的标准答案,考生的答卷中却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答题方法,有的真是稀奇古怪、五花八门,有的时候,有些教师也搞不清楚是对还是错,甚至于有把答对了搞成答错了的。当时我就指出了好几个被改错了的答案。自然,经过解释以后,还是能弄清楚的。可见即使是中学生想出来的东西,有时也会把一些大学教师搞糊涂了。因此,让水平高的教师去把关,去适当教一点低年级大学生的基础课,很有必要,对学生很有好处。 美国的教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大胆提出疑问,大胆提出新见解。我国的留学生是应试教育中拼搏出来的,往往比美国学生考得好,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般比美国学生略胜一筹。他们的教育方法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请看下面的短文《新师说》。 唐朝的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很有名的《师说》,文章的开头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这句话,长期以来被人们奉为圭臬,时至今日,仍然常常被当作经典名言来引用。例如,余秋雨教授就极为称赞这句话。他在2002年举行的一次现场直播全国性大型电视活动上说,韩愈对教师的定义说得非常准确,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恰到好处。我说不然。在封建社会,韩愈所定的教师的任务只适合当时的情况,对现在来说,这样的任务是不够的。其实,韩愈所指的道和业,只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圣人之道和书本知识,还加上巫、医、乐师、百工的技能,是一种被动的传授,往往是死记硬背,亦步亦趋,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学生不容置疑,更不能违背圣人的教导,只能代圣人立言,不准离经叛道。一提祖传秘方,就认为是最好的。反封建的坚强斗士、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早在《伦敦蒙难记》中,就批判过这样的封建教育。他说:中国政体专制已久,士人束发受书后,所诵习者,不外四书五经及其笺注之文字,然其中有不合于奉令承教服从之义者,则任意删节,或曲为解说,以养成其盲从之性。封建教育泥古守旧,天地君亲师是至高无上的,大家只能顶礼膜拜,只能盲从。很多人书读得越多越蠢,成了书呆子,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封建教育摧残人才,是封建社会几千年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科学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思想要更新,要与时俱进。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传授知识,承前启后,培养新人,开拓创新,促进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任。当前正在大力提倡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了,应该启发学生的智力,要求学生不拘泥古训,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超越前人,突破旧框框,勇于创新,敢于搞发明创造。当然,教师不可能个个都是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但要有创新精神,要设法启发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创新。就是在中小学,也应如此。不是有不少中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有很高的水平,有发明创造吗?有的学生还申请到专利,就连小学生也有这种情况,出现了不少小作家,小发明家。现在广泛使用的不干胶双面胶带,就是7岁小学生的专利发明。2003年,在非典型肺炎肆虐我国大地期间,北京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潘丹琳,创造出非典游戏棋。即使在幼儿园,教师也要尽可能启发幼儿的智慧,学会动脑筋,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幼儿的思考力、想像力、创造力。教育学生要有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韩愈生活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时代,他不可能超越时代,看到一千多年后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他的话肯定不适合于现在的时代,不应该再对他顶礼膜拜了。20世纪的大物理学家费曼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激发惊奇,而知识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更多地欣赏惊奇。虽然他的说法有点片面,但是,他强调了教育要激发受教育者的求知欲,要去发现使人惊奇的新事物,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科学才能进步,社会才能进步。我认为,韩愈的这句话应该改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启智也。启智当然包括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前人的框框,促进科学的发展。对于大学教师,特别应该强调这一点。 以上短文,就是我的《新师说》。 当年宾大副教授的年薪约为3万美元,教授的年薪在5万美元以上。现在美国的平均生活水平比20年前大约高出一倍,工资也相应有很大增长。现在一个助理教授就能有四、五万的年薪。物理系的克莱茵教授资格老,国际上很有名,退休后被宾大聘为名誉教授,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听说他当时的年薪接近10万美元。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教授克莱茵,他的年薪就更高了。在小地方不入流的小型大学、学院,不是博士也能当教授。但教授的年薪有低于两万美元的,低于人均收入水平。这是从一个小城市的大学来宾大进修的教师那里听来的,应该是可信的。名校的教授的年薪不一定是最高的,挖墙脚是常有的事。例如,得了诺贝尔奖的施里弗原是宾大物理系的年青教授,被别的大学用更高的年薪挖走了。杨振宁原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也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请去当了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以杨振宁为核心,吸引了一批能力很强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其中有不少是我国国内去的访问学者,形成高水平的学术群体,能申请到八、九十万美元的高额科研经费,做出了大量极具影响的成果,把本来不是很有名的学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术地位,提高了知名度。也有很多不为高薪所动的名士。因为一般名校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工作条件好得多,名校的教授在社会上更受人尊敬、更吃得开,也许还有清高吧。在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前些年,地处较偏僻的某所大学以高薪到北京聘请院士,只有一位院士应聘,引起一些议论。接着该校到北大和清华去礼聘院士时,竟然没有一位院士为高薪所动,吃了闭门羹。 在美国,有的教授在公司兼职,有的大学请其他学校的教授当客座教授,成就大者授予荣誉博士或荣誉教授的头衔。他们一般不太看重这些荣誉头衔,往往只拿出一个头衔:教授。没有听说有哪一所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知名度和争取排名靠前而请了大量名教授来装点门面的。最近,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前院长、工程院院士秦伯益说,在1994年当上院士以后,不下几十家政府机构请他当兼职教授和顾问,开大会时请他坐主席台,把他当做花瓶,忙于应酬。有人指出:你们评上院士后,没有再出什么大的新成果了。秦伯益说:我于是愕然自惭,明白了居里夫人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将一百多个荣誉称号统统辞掉,最后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奖,也明白了王选院士说过的至理名言: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6803 次阅读|3 个评论
旅美杂忆(八)教师情况
zhangqy 2009-5-30 23:35
旅 美 杂 忆 张庆营 (八)教师情况 宾大物理系教职员的名单中,有正教授29人,副教授6人,助理教授11人,由科研经费资助的访问学者和博士后25人。其他访问学者2人(这些人是由学校派来进修或者合作搞科研的),行政人员3人,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描图员4人。这里不包括教授自己用科研经费出资请来的科研秘书。正教授在教师中占多数,教学人员很多而行政人员很少,还有访问学者和几位从外单位请来的客座教授等,有这么多水平很高的教师,带上一大批访问学者、博士后和研究生,是一支很庞大的科研队伍,每年也就有很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问世。这些教师同时担负着物理系和全校物理课的教学任务。没有一位教师去办班,更没有一个人去搞开发。不但物理系如此,整个宾大都是如此。 宾大各系教师的名额由各学院的院长宏观控制。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之间,其名额没有硬性规定的比例,往往教授占了大部分。宾大物理系的47名教师,承担了本系和全校理、工、农、医各院系的全部物理课的教学工作。他们不设教研室,没有人为组建的学术梯队。在学术水平高的教授的周围,研究工作相同或相近的教师,往往自愿组成一个小组,也有外校、外地教师参加进来的,形成一个科研集体,增强了力量,这就是他们自发形成的学术梯队。他们一起讨论,共同研究,互相切磋琢磨,容易多出成果。由于年青教师都有晋升的机会,科研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教授把计算机终端拉到家里,周末继续在家里做计算。有的人甚至以自己的办公室或实验室为家,白天黑夜干,周末也干。妹夫宋颀贤是数学教授,一天晚上,他来宾大物理楼找我,看见有的实验室里仍然灯火通明,我告诉他,天天晚上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他深受感动,说:这些人专心致志搞学术研究,他们是以实验室为家啊! 美国特别重视扶植年青人,年龄在二、三十岁而又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的,往往容易申请到大笔经费。能力强的年轻副教授,一人招收二三十名研究生的,并不稀奇,宾大物理系就有这样的副教授。人们问他,招这么多的研究生怎么带法时,他说,我利用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自学为主,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极强。五、六十岁以上的教授,除非继续取得很好的科研成果,否则,即使他有很高的声望,也很难申请到科研经费。多出高水平的成果,就成为教授们、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教授们的头等重要的大事了。名校多名师,多高徒,就是很自然的了。 学校里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工作的时候不闲聊,讨论问题直奔主题,不讲多余的话,休息时不谈工作。在校、系办公室,没有人抽烟喝茶、看书看报,更没有人闲聊、打牌,也不会有人迟到早退,大家都自觉遵章守纪。职工上下班都很准时,他们都有守时的习惯。上班时间一到,就可以办事。下班前一分钟,还可以去办事;下班时间一到,立即走人。不像我们这里,上班时间过了老半天,也不一定能找到人来办事;下班前半小时,就陆陆续续有人离开办公室。有的年青妈妈,早早就去幼儿园接小孩子去了。美国人珍惜时间,认真做事的好习惯,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一天下午,我在系图书室查资料,要复印一篇文章,离下班时间只有几分钟了,我估计时间还来得及,谁知复印到一大半,纸张就用完了,我请管理员换上新的纸张。她说:看样子来不及了,明天再来吧。我估计换上一叠纸,要不了多少时间,应该来得及,就说:只有几页纸了,把这一点复印完吧。她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动手替我换纸。谁知这台复印机是老式的,用的是卷筒纸,换起纸来比较费事,等换上新的一筒纸,把文章复印完毕,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两、三分钟。她显得很不高兴,我赶忙向她道谢,并表示很抱歉。她一脸严肃地说:我也很抱歉。下班以后,就是我自己的时间了,你无权占用。你现在侵占了我的时间。下了班,我还得赶回家去做家务事。一席话,批评得我满脸通红,连忙赔不是。她的这种态度,和平时的客气待人完全不一样,简直像是换了另一个人了,使我十分尴尬。第二天,我在走廊上碰见她时,又再次向她表示很对不起,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她很友善地说:算了,不用再道歉了。这件事对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永远忘不了。在我们这里算不了什么的事,在美国却成了很严重的问题。他们公私分明,公家的公事认真负责,私人的东西神圣不可侵犯,两者有严格的分界线。 一天上午,我和克莱茵教授在他的办公室里讨论科研中的问题,到了中午,我们各自拿出自带的便餐吃了起来,我觉得刚才讨论的问题意犹未尽,想继续和他讨论,刚一讲话,他立即制止我说:现在是休息时间,不谈工作,等上班时间再讨论。于是就开始闲聊起来。一次闲聊中,克莱茵教授说,当系主任很麻烦,要花不少时间去搞行政工作,唯一的好处是学校替他配备一名秘书,不用自己掏腰包请人,而其他教授就需要自己出钱聘请秘书。他不愿意为了这个好处而去做吃力不讨好的差使。当然也有人喜欢当这样的官。教授请的科研秘书的工资,都是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拿出来的。为了省钱,往往两、三位教授共同请一个女秘书,一年签订一次合同,期满了还要再续订。不过,秘书做久了,会做得更加顺手,相互间更加熟悉了,也有一定的感情,除非确实不满意,或有特殊情况,一般都能够继续做下去,所以有的人年纪相当大了还在继续做秘书。秘书的任务就是打印信件,打印论文,事情不太多,一个秘书同时为两三位教授做事,完全能够胜任。克莱茵教授的女秘书当时用的是电动打字机,打起字来辟里啪啦,像打机关枪似的,比讲话的速度还要快得多,令我叹为观止。打信时,克莱茵教授连续不断地口授,她边听边打字,话讲完了,信也打好了。为了跟上时代,方便工作,她也开始学习电脑打字了。 教师除上课外,就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实验室做研究工作,工作时间从来不会聚在一起闲谈,更不用说下棋、打扑克了。中午没有午睡,师生员工都自带午餐或在附近吃快餐。平时难得开一次会,如果要开什么会(例如教授委员会开会等),一般都放在午餐时间进行,边开会边吃饭,从不占用上班的时间。每星期三中午,在教员休息室里摆上丰盛的免费茶点,教师们可以在这里边吃边喝边聊,大摆龙门阵,既得到了很好的休息,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在宾大,学术、教学、人品三馨的教师不乏其人,普林马可夫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我的办公室原来是普林马可夫教授的办公室,正好在克莱茵教授的办公室的隔壁。普林马可夫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不但教学好,更喜欢帮助人,关心人,人品好,人缘好。他的学生、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郑文魁教授一提起他,就动情地对我说:普林马可夫教授十分关心他人,每当他的生日,他的学生就会从全国各地纷纷前往宾大去祝寿,这在美国是很少见的,可见他的人品很好,深得学生的爱戴。我想,就是在我国,这样的事情也是十分少见的。 40年代,他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和合作者一起创立的霍尔斯坦-普林马可夫映射(Holstein-Primakoff Mapping),在我和克莱茵教授合作研究的原子核结构的玻色子映射理论中,正好利用上了(当然其中还有我们自己创新的映射方法)。我和普林马可夫教授可谓有缘,然而却无缘见一面,他在两年前去世了。克莱茵教授的女秘书一提到他,就心情沉重地说:他真是一个好人哪,可惜死得早了点。惋惜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一次,我和克莱茵教授正在讨论研究工作中的问题时,他忽然说:对不起,我要上课去了,请你等一下。过了一会儿,他就回来了。我问他上的是什么课?他手臂朝下摆来摆去地说:讲单摆实验,很简单的。我讲解完毕,就交给研究生去辅导学生做实验了。我不便再问,仍然继续讨论我们的问题。单摆实验是大学低年级的基础物理实验,用这样有名的老教授去教,好像杀鸡用牛刀,在我国是极其罕见的,在美国却很平常。后来在一个周末,我到他家里去玩的时候,问起上课的事情,才了解到有关情况。系里在安排下学期的教学任务时,系秘书会给每位教师送去一张表,要他们在下学期的课程表中,填上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然后由系主任统筹安排,再将排课表下发,有意见还可以提出要求,系主任再作调整,直至意见不大时为止。克莱茵教授说,他从来不提意见,系主任安排教什么课,就教什么课,所以,物理系的基础课和高年级课,差不多都教过了。宾大规定,任何一位教师都不能老教一门课,每隔三年就要换另外的课上。他们认为,一个教师常年只教一、两门课,牵涉面小,知识面窄,缺少联系,没有活力,不可能讲得很生动、有深度,难于启发学生产生联想,拓展新思路。所以,没有一位教师是一辈子只教一两门课的,每一位教师都教过多门课程。助理教授也可以教高年级的课程。不像我们这里,有一辈子教力学的,有一辈子教电磁学的,有一辈子教制图的,等等。所以,有不少教低年级课程的教师,不能和高年级课程的内容卸接起来,也不知道所讲的内容对高年级的一些课程内容有什么用,有什么重要性,因为他们不了解高年级的课程。美国高校的这种安排,对于进校门不久的新生来说,尤其重要。科研上有成就的教授对理论把握透,对概念理解深,对问题阐述准确,对学生启发大、影响大,不会误导学生,善于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 在美国,大学教师每隔7年都有一年的学术长假,其目的是让教师利用这段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克莱茵教授告诉我,在暑假三个月期间,学校不给教师发工资,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可从其中提取暑假期间的工资,经费多的提得多,经费少的提得少。他说:我的科研经费多,能拿足三个月的工资,有的教授科研经费少,不能拿够三的月的工资,甚至有只能拿半个月工资的。没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就在暑假期间给学生上课,以增加收入,这种教师被人看作没有多少能耐。职工没有寒暑假,照样要上班,但每年有一个月的休假。而在我国的高校,职工和教员一样,照样有寒暑假,只是比教师放假的时间少一些而已。 美国的教师一年只发9个月工资。有些教师就利用假期授课来增加收入。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可以按比例从中提取暑期的工资,多的可以补足三个月的工资,少的只能补一、两个月。克莱茵教授对我说,他的科研经费多,能补足三个月的工资,而系主任却只能补上一个半月的工资,有的教师只能补上一个月工资。有较多科研经费的教师,就不必在暑期上课,而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或到暑期高级讲习班去授课。年青教师也可以去进修,以提高学术水平。此外,教师每七年还有一年学术休假,不发或少发工资。 所以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和参加学术活动。可见科研成果不但关系到教师的学术地位,也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经济利益。 美国大学里都有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举凡学生的升级、留级、转系、转学、退学等,教师的晋升、加薪等等,都照章办事。日常工作由系秘书办理就行了,系主任只需抓重大事情,照样有很多时间搞学术研究。 我有一位老师,人很聪明,课讲得很好,很受学生欢迎。他在上课时向我们讲了他的亲身体验:某某教授是我的老师,他是很有教学经验的老教授,课讲得很好,学生很容易听懂,他讲的课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别的班的学生也跑来听课,大教室里常常坐得满满的。可是他没有搞过科研,把科研看得十分神秘,高不可攀。他说:要搞科研,必须把大学的普通物理彻底弄清楚,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懂,怎么能够搞科研呢?我听信了这位老教授的话,花了多年的时间去深入钻研普通物理,人到中年,还停留在普通物理的水平上,把科研看得高不可攀,而有些同班同学都出了不少科研成果了。后来他去了别的大学进修,才给我们开出高年级的课程。他坦率而又心情沉重地说:这位老教授害了我。当时这位老教授正担任领导职务,他居然不怕得罪他的顶头上司,直言不讳受了他的害,不是有切肤之痛,是不可能毫无顾忌地随便向自己的学生倾诉心曲的。他的这番肺腑之言,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跟着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年青教授搞科研,发表了论文,升了副教授、教授。由此可见,有学术成就的教授讲低年级的基础课,对于引导入校门不久的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重要! 2005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位教学效果很好,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晏才宏去世了。他的死,引发了全国大讨论,因为他直到去世时,还是一个讲师,一辈子评不上副教授。上海交大一位负责人这样解释:在中学,这样一个老师可被评为特级教师;但是大学要求教学、科研并重,教师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创新知识,两者不能偏废。以此衡量,晏才宏就不够全面。前面讲过,教学成绩优秀科研成果却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宾夕凡尼亚大学就破格给予副教授的职位。我认为,对待这样的情况,不要一刀切,给他升副教授还是合适的。 在美国,很有成就的教授教低年级的基础课,是很平常的事。美国的物理学家费曼,博学多才,被认为是绝顶聪明、创新思维能力极强的人。他无师自通,无锁不能开,被人称为开锁大王。他年青时参加过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一次,他偷偷地把保险柜打开,将藏在里面的制造原子弹的绝密文件拿了出来,吓得同事们虚惊一场,他却开心地笑了。他因对量子电动力学的杰出贡献而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他不在意获奖,认为这是多余的事。他觉得领奖以后,记者频频采访,请柬纷纷送来,忙于应付,太麻烦了,所以决意拒绝领奖,大家劝他也没有用。一位朋友想出一条妙计,劝他说:如果拒领,就会成为爆炸性新闻,麻烦就更多了。他想了想,觉得这位朋友的话很有道理,只好前去瑞典领奖。在诺贝尔奖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一个插曲。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图解法,用来表示基本粒子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使本来高度抽象的理论,化为直观的图形。一看图形,就知道是什么物理过程,立刻就可将相应的公式写出来,使复杂的问题大大简化,很抽象的问题变得很形象,求解变得很方便快捷。构思巧妙,别出心裁。这种图形就是著名的费曼图。1986年,美国的航天飞机奋进号升空不久发生爆炸,美国航空航天局组织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来查找爆炸的原因,也特地请了他。那些专家都没能找出问题所在,却被不是学工程的费曼找出来了。当时他己身患癌症,为了国家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抱病工作,检查结论出来以后,他已经心力交瘁了,一年多以后,就离开了人世。在他的晚年,被公认为是当时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纳米的概念就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他亲自教过大学普通物理,写出了一套很出名的《费曼物理学讲义》,影响很大。获得我国最高科技奖的黄昆教授,五十年代在北大物理系教过低年级的普通物理课,效果很好,很受学生欢迎。吴大猷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昆明西南联大教书,当时李政道就读于此。吴大猷回忆说,李政道很喜欢问问题,到了令人奇怪的程度。他发现这是一个好苗子,抗战胜利后把还在读低年级的李政道带到美国读书。据李政道自己讲,他当时连一句英语也不会讲。果然不负恩师的期望,1957年30岁时就得了诺贝尔奖。1992年,80多岁高龄的吴大猷从台湾来北京访问时,李政道一直跟在恩师吴大猷后面,亲自为吴大猷推轮椅,如影随形,其亲密无间的师生情谊,感人至深。现在,我国教育部也要求教授教低年级的基础课,我认为是很好的决定,使学生能得到正确 的启发和引导,并且有利于及早发现好苗子,使之能顺利成长。不过,真正全面实行起来,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在我教过的课程中,发现有些教材有错误,有的有不少错误,甚至是严重的概念错误。这些错误并非印刷错误,而是教材的编写者没有真正懂得这些概念,或了解不深。经过了解,这些编者没有搞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或者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工作,也就不可能对比较艰深的概念有透彻的理解,由于水平所限,他们自己不可能理解到自己搞错了。为什么我们提倡阅读阅读原文,阅读经典著作呢?原因即在于此。因为没有更适合的教材,我也没有时间写讲义,不得不使用这些教材教课,我只好一边上课,一边更正,并向学生指出其错误的原因所在。 文革结束后,恢复全国统考招收大学生,开头派了很多大学教师去改考卷,我也被派去改过卷子。虽然发了教育部的标准答案,考生的答卷中却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答题方法,有的真是稀奇古怪、五花八门,有的时候,有些教师也搞不清楚是对还是错,甚至于有把答对了搞成答错了的。当时我就指出了好几个被改错了的答案。自然,经过解释以后,还是能弄清楚的。可见即使是中学生想出来的东西,有时也会把一些大学教师搞糊涂了。因此,让水平高的教师去把关,去适当教一点低年级大学生的基础课,很有必要,对学生很有好处。 美国的教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大胆提出疑问,大胆提出新见解。我国的留学生是应试教育中拼搏出来的,往往比美国学生考得好,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般比美国学生略胜一筹。他们的教育方法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请看下面的短文《新师说》。 唐朝的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很有名的《师说》,文章的开头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这句话,长期以来被人们奉为圭臬,时至今日,仍然常常被当作经典名言来引用。例如,余秋雨教授就极为称赞这句话。他在2002年举行的一次现场直播全国性大型电视活动上说,韩愈对教师的定义说得非常准确,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恰到好处。我说不然。在封建社会,韩愈所定的教师的任务只适合当时的情况,对现在来说,这样的任务是不够的。其实,韩愈所指的道和业,只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圣人之道和书本知识,还加上巫、医、乐师、百工的技能,是一种被动的传授,往往是死记硬背,亦步亦趋,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学生不容置疑,更不能违背圣人的教导,只能代圣人立言,不准离经叛道。一提祖传秘方,就认为是最好的。反封建的坚强斗士、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早在《伦敦蒙难记》中,就批判过这样的封建教育。他说:中国政体专制已久,士人束发受书后,所诵习者,不外四书五经及其笺注之文字,然其中有不合于奉令承教服从之义者,则任意删节,或曲为解说,以养成其盲从之性。封建教育泥古守旧,天地君亲师是至高无上的,大家只能顶礼膜拜,只能盲从。很多人书读得越多越蠢,成了书呆子,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封建教育摧残人才,是封建社会几千年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科学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思想要更新,要与时俱进。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传授知识,承前启后,培养新人,开拓创新,促进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任。当前正在大力提倡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了,应该启发学生的智力,要求学生不拘泥古训,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超越前人,突破旧框框,勇于创新,敢于搞发明创造。当然,教师不可能个个都是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但要有创新精神,要设法启发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创新。就是在中小学,也应如此。不是有不少中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有很高的水平,有发明创造吗?有的学生还申请到专利,就连小学生也有这种情况,出现了不少小作家,小发明家。现在广泛使用的不干胶双面胶带,就是7岁小学生的专利发明。2003年,在非典型肺炎肆虐我国大地期间,北京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潘丹琳,创造出非典游戏棋。即使在幼儿园,教师也要尽可能启发幼儿的智慧,学会动脑筋,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幼儿的思考力、想像力、创造力。教育学生要有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韩愈生活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时代,他不可能超越时代,看到一千多年后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他的话肯定不适合于现在的时代,不应该再对他顶礼膜拜了。20世纪的大物理学家费曼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激发惊奇,而知识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更多地欣赏惊奇。虽然他的说法有点片面,但是,他强调了教育要激发受教育者的求知欲,要去发现使人惊奇的新事物,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科学才能进步,社会才能进步。我认为,韩愈的这句话应该改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启智也。启智当然包括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前人的框框,促进科学的发展。对于大学教师,特别应该强调这一点。 以上短文,就是我的《新师说》。 当年宾大副教授的年薪约为3万美元,教授的年薪在5万美元以上。现在美国的平均生活水平比20年前大约高出一倍,工资也相应有很大增长。现在一个助理教授就能有四、五万的年薪。物理系的克莱茵教授资格老,国际上很有名,退休后被宾大聘为名誉教授,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听说他当时的年薪接近10万美元。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教授克莱茵,他的年薪就更高了。在小地方不入流的小型大学、学院,不是博士也能当教授。但教授的年薪有低于两万美元的,低于人均收入水平。这是从一个小城市的大学来宾大进修的教师那里听来的,应该是可信的。名校的教授的年薪不一定是最高的,挖墙脚是常有的事。例如,得了诺贝尔奖的施里弗原是宾大物理系的年青教授,被别的大学用更高的年薪挖走了。杨振宁原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也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请去当了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以杨振宁为核心,吸引了一批能力很强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其中有不少是我国国内去的访问学者,形成高水平的学术群体,能申请到八、九十万美元的高额科研经费,做出了大量极具影响的成果,把本来不是很有名的学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术地位,提高了知名度。也有很多不为高薪所动的名士。因为一般名校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工作条件好得多,名校的教授在社会上更受人尊敬、更吃得开,也许还有清高吧。在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前些年,地处较偏僻的某所大学以高薪到北京聘请院士,只有一位院士应聘,引起一些议论。接着该校到北大和清华去礼聘院士时,竟然没有一位院士为高薪所动,吃了闭门羹。 在美国,有的教授在公司兼职,有的大学请其他学校的教授当客座教授,成就大者授予荣誉博士或荣誉教授的头衔。他们一般不太看重这些荣誉头衔,往往只拿出一个头衔:教授。没有听说有哪一所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知名度和争取排名靠前而请了大量名教授来装点门面的。最近,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前院长、工程院院士秦伯益说,在1994年当上院士以后,不下几十家政府机构请他当兼职教授和顾问,开大会时请他坐主席台,把他当做花瓶,忙于应酬。有人指出:你们评上院士后,没有再出什么大的新成果了。秦伯益说:我于是愕然自惭,明白了居里夫人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将一百多个荣誉称号统统辞掉,最后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奖,也明白了王选院士说过的至理名言: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新年双亲回湘(集唐人句)
liyuan26 2009-4-20 22:17
一 一为迁客去黄沙,东望湘水不见家。 天山雪后须风寒,一时回首月中看。 二 朝闻游子唱离歌,念慈能奈关山何?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多是客中过。 三 半生意气儿女事,行来蹉跎成白首。 东风送归潇湘月,还从物外起田园。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养老金改革的一点看法
guonianxiang 2009-2-10 11:32
对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养老金改革的一点看法 目前全国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 3000 多万人。随着每年工资的不断增长,国家财政对这部分人员的负担愈来愈重。另外,据预测到 2030 年前后,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 4 亿左右,即每 3 人当中就约有 1 个老人。若继续保持现行的退休养老制度,势必造成我国财政不堪重负。再加上现行的我国退休养老制度致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远远高于企业同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有失基本的职业公平和职业伦理,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因此,中央决定今年在我国 5 个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养老金改革的试点工作,将现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工资标准降至企业退休人员的一样。 前段时间网上广为流传广东各院校的科研人员纷纷申请提前退休。原因是工龄满 30 年的科研人员可比原退休年龄提前 5 年退休,退休工资执行现行退休工资标准,以后退休的执行企业退休养老金标准,前者退休工资约为后者的 2 倍。 暂且不说上述消息所说之事是否属实,但本人认为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养老金的改革不应是退休时间相差几天或几个月,退休工资相差就天壤之别的模式,而应采用循序渐进,逐步降低的方式进行。例如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的退休工资可在原退休工资标准下,按 4% 左右逐年递减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为止的方式来进行改革。这样,整个改革大约需要十年时间才能达到原定目标。又如,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工资标准,也可按参加工作的时间段(例如 86 年以前为一时间段, 87 年~ 96 年为一时间段, 97 年~ 2005 年为一时间段, 2006 年及以后为一时间段)不同而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改革,参加工作的时间段愈后退休工资所占原退休工资标准的比例愈小,直至为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 总之,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工资的改革应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能够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和全面的观点来进行改革,既能照顾到各方面人员的利益,又能稳步过渡,最终达到 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养老金标准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看齐的目的。 对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退休养老金改革的一点看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014 次阅读|1 个评论
延长退休、公款考察与刺激内需
jinfanggl 2008-12-1 11:41
就业、退休、公款考察及刺激内需 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劳动部研究所的何平又冒出了65岁退休的梦想,搞研究的不搞创新是不行的,但也要尊重事实情况,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能为了出名而故意唱反调。而这几年有些女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延长女性退休年龄的原因,却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程更上一层楼,也是代表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倒也无可厚非。河南财经学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原本就是一个为了职称而必须完成的研究报告,其研究方法、样本的抽取、研究水平和结论最多只能代表河南的情况,刊登在〈中国青年报〉总是不合适的;即便是河南的情况,在他们的调查报告中称,有50%或60%的被调查者对现在的退 休年龄是满意的,还有10%左右的人认为自己退休年龄晚了。但研究者居然也能根据这些调查数据得出65岁退休具有可行性 的结论来,使我不得不佩服河南财经学院教授的才华!!! 根据媒体公布的数据,我国最近几年每年新增就业人口 2400万, 而能够实现就业的才 1200万 ,也就是说,每年有 1200万 人失业;鼓吹延长退休年龄者称: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可增加和节约 200亿 资金,而我国的养老金资金缺口到2030年有500亿美元(亚开行的研究数据),按现在汇率大约 3500亿人民 币。另外,央视《新闻1+1》披露的我国每年的公费考察、公费招待和公车支出高达 9000亿元 (特别强调,这不是所有的行政管理费用金额),占我国财政支出的 30% 。 还有一个数字就是这段时间国家为了拉动内需而提到的 4万亿投 资计划,当然这个数字是到2010年底前的总数字。 《 我无意中捡到的某市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 使公务员的腐败问题再一次成为焦点问题。这只是公务员不合理的开销,还不包括他们往自己兜里装的部分,这又有多少个亿呢?上千亿总是有的吧。这样也就是说我国的财政收入(假设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当) 至少有三分之一 被一些人民的公仆糟蹋了。 一些所谓的专家提出的延长退休年龄的唯一理由就是养老资金的缺口,但弥补养老金缺口的方法很多,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向普通老百姓开刀呢???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吗?到头来只能给政府添乱!结合当前经济大背景,本人认为应: 1、大幅度削减政府经费预算,制订严格的公共财政支出法规,不正当的公款消费以欺诈罪或贪污罪论处。 9000亿,至少要节约出7000亿来。这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一是可以向社会公众表明政府战胜经济危机的决心和力度,提高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二是借机向政府腐败开刀,提高政府在社会公众的形象,推动建设廉洁的政府;三是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办很多事情。 2、用公款消费节约出来的资金用于失业人员救济和养老金缺口的弥补。这些钱都是贴补给了下层的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消费倾向大,可以刺激内需。 3、 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现有的农产品价格应该提高一倍,真正增加农民的收入,必然会大大地增加农民的购买力,其中大多数都会转化为现实的消费的。资金从哪来?从4万亿里出!因为,这4万亿如果分给各个地方搞投资,根据我国的雁过拔毛原则和上面提到的公款消费原则,这4万亿至少又有1万亿不知道跑到谁的腰包或肚子中去了!中央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心,才三令五申地强调:不允许截留、挪用、贪污等等,但在我国的控制机制还不健全的今天,该发生的照旧还发生。至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带来的城市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还是从这4万亿里出。其效果无论如何都比搞所谓的投资要好得多。 4 、如果非要延长退休年龄,也要根据旧人旧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实行,否则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退休年龄延长派一个最大的理由就是拿美国说事。那我们就看看美国吧。美国在 1983年 修改了社会保障法,计划到 2027 年把当时的65岁退休年龄延长到67岁。人家在提出延长退休年龄到第一批人按照新的退休年龄退休,经历了44年,才延长了2岁。而我国的一些所谓改革派恨不得第二年就执行65岁退休的新制度。这些人希望通过延长退休年龄的动机不言而喻。西方国家延长退休年龄,并不是单纯的从弥补养老金缺口考虑的,还有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我国的劳动力不存在整体短缺问题。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2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