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福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核电站:将人类带向天堂还是地狱
热度 2 tian2009 2011-4-17 12:29
(发表于 2011 年 3 月 31 日 12 版。原文较长,发表时有重大删节和观点上的弱化。这是发表时的版本。原稿未发表部分,将融入另一篇文章,暂不披露。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76 期 12 版 “ 科学与人文 ” 文章之一。 http://sspress.cass.cn/news/19452.htm ) 核电站:将人类带向天堂还是地狱 田松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还引起福岛核电站一系列爆炸。 3 月 12 日 ,一号反应堆氢气爆炸,顶棚损坏; 3 月 13 日 ,日本政府承认二号反应堆高温核燃料可能正在发生泄漏; 3 月 14 日 ,三号反应堆氢气爆炸,堆芯燃料部分熔毁,放射性物质泄漏; 3 月 15 日 ,二号反应堆压力控制池发生爆炸,放射性物质泄漏; 3 月 15 日 ,四号反应堆可能发生小规模爆炸,起火。    3 月 15 日 ,国内开始流传碘片(华素片)、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的 “ 神话 ” ,很快,国内开始抢购碘盐。   近些年,与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有关的话题不断引起公众的争论。由于这次日本地震,地震、海啸、核泄漏迅速抢夺了中国人的注意力。最初,人们 “ 隔岸观火 ” 。很快,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接连爆炸。于是,人们开始担心日本的核泄漏会对中国产生某种影响。   有一种说法流传很广,辐射飘到中国,对人的伤害不高于抽一根二手烟。人们本能地想象,无限稀释相当于没有。这与我们对污染的态度是一样的。污水被排放到江河之中,我们便深信,稀释到看不到就相当于没有。然而,物质不灭,污染物每天都在排入江河湖海,能够永远稀释到看不见查不出吗?   核辐射灰尘一路从日本飘来,散落在大海里,浮荡在全球流通的大气层里,不断被稀释,到了中国,浓度当然会很低。但是,浓度低并不是不存在。在海洋和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会一直存在于海洋和大气之中。在人类文明的寿命之内,会一直存在。而且,没有任何一种办法能够消灭它们的放射性,即便把它们扔到化铁炉中都无济于事。   这种辐射所造成的危害几乎是无可抵抗的。所谓出门打伞、戴围巾、吃碘片,全都无济于事。人类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现在,大气的放射性尘土中、海洋的放射性微粒中,依然有切尔诺贝利的污染,如今又加上了福岛的。   福岛核泄漏对于中国的直接影响可能不大,但是其所导致的间接影响注定是全球性的。福岛的核泄漏会使得海洋生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产生连锁反应。   所谓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们这样说的时候,总是觉得可以尽可能地发挥其正面效应,避免其负面效果。然而,这未免过于一相情愿了。核电站的严重后果是先天的。   每一个重大事故发生之前,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这样的事故不太可能发生,几率很低,万年一遇。而在事故发生之后,又认为我们吸取了事故的教训,科学和技术又发展了、又进步了,所以事故不会再次发生。然而,在三哩岛事件之后,发生了切尔诺贝利事件;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福岛还是出事了。人类再强壮的钢筋混凝土也抵不过自然的力量。福岛核电站,人类几乎考虑了全部可能的危险,做了层层防护,貌似固若金汤。但是,还是出事了。   即使核电站完全可控,没有天灾发生,核电站还有一个先天的问题,就是核废料。到目前为止,人类也没有能力消灭核垃圾。所谓处理,不过是填埋。而安全的时间,应该是千年、万年!也就是说,人类在建造核电站的同时,就必然知道同时在地球上埋设了千年万年的毒瘤,它们随时都可能迸裂。   核电在带给人类利益的同时又带来巨大的威胁,它引领人们通向的是天堂还是地狱?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2011 年 3 月 21 日 北京 向阳小院
个人分类: 工业文明批判|2805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灾难之真相渐明
zhangt10 2011-4-13 02:12
日本总算官方承认了大家这一个月来都知道的事实,这次核灾难是和Chernobyl同级的七级核事故。顿时全球股市大受冲击,日本经济的迅速复苏受到极大质疑。 其实从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放射同位素监测结果来看,日本政府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的对公众公布实况: 这里 是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从物理楼的通风口收集的数据。 这里 是伯克利的空气测量值。 一致的观察是辐射值高峰开始是3/19或者3/20那几天,也就是对应着日本3/12开始的氢气爆炸。 据纽约时报4/6 报道 的美国NRC3/26报告 "The document also suggests that fragments or particles of nuclear fuel from spent fuel pools above the reactors were blown “up to one mile from the units,” and that pieces of highly radioactive material fell between two units and had to be “bulldozed over,” presumably to protect workers at the site. The ejection of nuclear material, which may have occurred during one of the earlier hydrogen explosions, may indicate more extensive damage to the extremely radioactive pools than previously disclosed."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东京电力现在仍然难以控制情况。那里现在是一片核地雷呀。 另一篇日本读卖新闻4/12的 报道 则解密了东京电力在地震过后在最初24小时的灾难避免过程中的失误:供电车到了却没有电缆,总理亲至核电站要求开阀门东京电力却迟迟不予反应,终于灾难无法避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解福岛的核电站故障
songshuhui 2011-3-28 21:33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1-03-15 05:28 原图来自:华盛顿邮报网站- How the nuclear emergency unfolded 汉化者:ivanchaos 您也可能喜欢: 为什么我不担心日本的核电站 为什么我不担心日本的核电站 【福岛核电站】“最坏情况”有多坏?算算数字就明白 科学美国人:如何冷却核反应堆 核电站安全吗? 无觅
个人分类: 专题|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医生大逃亡,患者自生自灭
热度 1 welcomezp 2011-3-25 08:51
日本,医生大逃亡,患者自生自灭
3月19日,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福岛县大熊町的双叶医院,在地震以及海啸之前收到避难通知, 14日再次收到核辐射危机通知后,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立刻全员逃亡,留下所有患者在原地自生自灭。 报道称,三天后也就是16日自卫队找到他们的时候,一共还剩下330名病患,其中有128人是连路都不能走的重症病患,而医院相关人员一个也有看到。到17日,共有14人已经死亡。 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对这所医院的相关人员展开调查。 图片来自于网络 致谢
个人分类: 看日本|376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回望切尔诺贝利25周年:福岛唤醒的黑色记忆
meixianghao 2011-3-23 10:50
过去20年,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放射性核素的大量排放,前后持续了10天,对欧洲的污染程度超过了20万平方公里。 回望切尔诺贝利—— 福岛唤醒的黑色记忆 陈兴安在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前。 □本报记者 肖洁 4月26日,人类将迎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5周年祭。 然而,3月11日爆发的福岛核电站危机,让人们提前开启这一远去、甚至已经尘封的黑色记忆。 噩梦般的切尔诺贝利事故,究竟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伤痕?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灾后的一连串可怕数字,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人们关心福岛的同时难免也想了解切尔诺贝利。 《科学时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原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的研究员陈兴安。他曾担任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二常委会的委员,长期关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相关的研究和评估。1998年,陈兴安赴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事故现场考察,是我国唯一曾在事后亲临的专家。 现场辐射相当于拍两张X光胸片 《科学时报》: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你看到的切尔诺贝利事故现场吗? 陈兴安:1998年9月19日,我和11名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二常委会的委员应邀考察了切尔诺贝利的4号反应堆,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从核反应堆外表看,由于多年来采取的各项防塌陷措施,几乎看不出这里发生过严重事故。在四周绿树红花的映衬下,大约八九层楼高的反应堆建筑反而显出几分雄伟挺拔。 但考察的关键是看防护壳内的情况。当地政府在防护壳内开辟了一条相当长的通道,通向相当于8层楼高的反应堆堆芯旁。 我们先参观的是剂量监控室,室内只有一名工作人员,电脑上显示出4号核反应堆关键部位的动态变化情况。 接下来进入原控制室。其破坏程度可以用千疮百孔来形容。控制台上原有的209个仪表已经只剩下48个。在控制台对面的墙壁上,有一个1米见方的洞,反应堆爆炸时,气浪就是从这里冲破墙壁后进入控制室的。 最后参观的地方是位于第八层楼梯边的一个平台,它在已被破坏的大型循环泵上方,与堆芯仅一墙之隔。站在那里,可以看到为防止反应堆塌陷而设置的大批支撑横梁。 《科学时报》:曾经看到有媒体记者谈到去切尔诺贝利采访,非常忐忑害怕,好像要“深入虎穴”似的。在距离堆芯那么近的位置,你了解当时的辐射水平吗? 陈兴安:我们刚到4号堆的接待室时,门口所显示的辐射剂量率是每小时0.64毫拉德。对于职业人员来讲,这个剂量率不高,如果每天工作6小时,一年允许工作209天。 我们当天接触到的辐射最高水平是在堆芯隔壁。当时的实测值为每小时63.8毫拉德,根据剂量限制,在这里每人每年只能工作30小时。当然,若与核反应堆爆炸时堆内每小时超过10的7次方毫拉德相比,那就是相对很低的了。乌克兰政府和人民已为减少这次核事故的影响作出了巨大努力。 《科学时报》:你们当时是如何防护的? 陈兴安:每人穿上内外两套白布防护服以及袜子、手套、帽子和防放射性气溶胶口罩,还有黑色防护鞋,再加上一顶红色安全帽,并佩戴两支个人剂量笔。在4号核反应防护壳通道内上下楼梯16层,我们个个汗流浃背。总历时3个多小时,参观完进行了全身淋浴。 我们前后经过3次全身放射性沾染的检查,双手、脸部以及防护服均未发现任何放射性的沾染。每人都收到了1张4号堆辐射防护部负责人签署的证明,表明当天接受的辐射剂量为0.01雷姆,相当于拍摄两张X光胸片的水平。 小镇:是死城也是纪念碑 《科学时报》:切尔诺贝利附近原来的城镇情况如何? 陈兴安:我们来到原来的普里皮亚季镇,该镇的居民在爆炸发生第二天由政府组织全部撤离。我们见到绿树成荫,大楼林立,但空无一人。陪同的专家说这是个死城,也是一座纪念碑。 而斯拉维蒂镇是专门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工作人员新建的,位于核电站以东60公里,有一条铁路将新镇和电站相连。居民很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科学时报》: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5.5万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今天我们还在网上看到说死亡9.3万人,致癌人数27万人。你如何看这些数字? 陈兴安:这与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出入很大。2005年9月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发展署发布了题为《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真实规模》的文告。文告称,由于该事故已经死亡的人以及应急工人和污染最严重地区居民终身的预期死亡数加在一起,大约为4000人。 事故后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较高,有研究认为在应急工人中白血病的发生率略有增高,但在儿童和成年居民中没有见到。实体癌也有轻度增加,可能还有循环系统的疾病,但这需要进一步评估。而且,对不良健康的广泛预测以及把所有健康问题都归因于辐射的倾向,使得居民认为的事故导致死亡人数比实际要高。 《科学时报》:很多媒体报道说,当地新出生的孩子从生命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带有先天性疾病。另外,该事故是否导致了大量的不孕不育? 陈兴安:报告指出,在男人和女人中间都未发现生育能力降低的证据或可能性。而且,也无任何证据说明对死胎数、不良妊娠数、分娩合并症数或儿童总的健康状况有任何影响。在污染地区和非污染地区报告了先天畸形有轻度而又稳定的增加,但看起来是报告制度较好所致,而不是由于辐射引起。 不过,研究也指出,在高辐射的二三十公里距离内的真叶植物、泥土中的无脊椎动物和哺乳类动物出现死亡率增加,植物和动物出现生殖能力丧失。 《科学时报》:似乎有很多人认为原子能机构、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共同发布的这份报告大大低估了事故对人的伤害。 陈兴安:我也注意到了。不过我在相关国际组织工作过很多年,我还是很相信相关专家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程度的。而且,也不能排除有关方面人为夸大灾难以要求更大援助的可能。 20年善后,耗资数千亿美元 《科学时报》:报告关于事故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如何评价? 陈兴安:过去20年,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检测。放射性核素的大量排放前后持续了10天,对欧洲的污染程度超过了20万平方公里。沉积的程度取决于辐射云团经过时当地是否在下雨。大部分的锶和钚的同位素均沉积在距离反应堆100公里范围内。放射性碘的半衰期短,现已衰变完。锶与铯是今后数十年须持续关注的,钚和镅的同位素对人类照射的贡献是低的。 农业方面,除了少数地区外,农田的辐射浓度已经降至安全水平,但存在于牛奶、肉和某些食物内的放射性铯仍很重要。 事故之后,在森林和山区的动物和植物对铯有高度吸收,使其在蘑菇、浆果和野味内保持较高水平。 欧洲境内大部分的地面水污染已经迅速下降,但由于在水系食物链中的生物聚积,甚至在德国的河流中的鱼还可见到高浓度的铯。相似水平的放射性锶浓集在鱼骨中,不是在肌肉里,这对人类不重要。在一些无外溢水流的“封闭”河流中,仍应对垂钓加以限制。 《科学时报》:相关的经济代价有统计数据吗? 陈兴安:事故对农业的打击最为严重,784320公顷的农田停止生产,694200公顷的森林停止了木材供应。贫穷在受影响地区特别严重。 20年间,用于事故的相关经济花费达到了数千亿美元。这些花费包括直接损失,恢复和安抚有关的消费,人群重新安置费用,对受影响人群的社会保护和健康关怀费用,相关研究和辐射监测的花费,以及弃用农田和森林、关闭农业和工业设施所带来的间接的经济损失。 《科学时报》: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人类被迫与其影响共存,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补救? 陈兴安:从环境手段上说,早期最有效的农业对策是从动物的食物中去除被污染的牧草,以及对牛奶的放射水平进行检测。使用清洁饲料,采用某种化合物可以阻止放射性铯从粗饲料转移至牛奶,大幅降低污染,从而允许农业活动继续进行。此外,还有对公众接近受影响森林和蘑菇收获的限制,以及对公众采集柴禾的限制,并对狩猎作些变动等。 《科学时报》:通过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了解,你作为一名辐射医学方面的专家,对于我国制定核事故应急计划有哪些建议? 陈兴安:从这一事故中可以得到的借鉴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要重视核电站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切尔诺贝利是一场人为的事故。由于先前24小时的操作错误(其中最关键的错误是将所有安全系统都关闭,并将大部分控制棒从核反应堆的堆芯中拔出),以及反应堆运行方面的错误和不稳定,使得核反应堆处于一个脆弱的易受损的状况。当操作人员发现情况异常,迅速按下紧急停堆的按钮时,一切为时已晚。 另外,从医学研究方面,我想谈谈两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国应该加强核事故情况下对受照者心理影响方面的研究,设法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紧密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因为有专家指出:“切尔诺贝利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是迄今由事故引起的最大的公共健康问题。” 另外,我觉得我国应进一步开展公众成员单位摄入核素年龄依赖计量学研究,还有加强母体核素对胚胎、胎儿辐射剂量贡献方面的研究,这两方面的研究我国都比较薄弱。 《科学时报》 (2011-3-23 A3 科学 社会)
个人分类: 日本大地震|2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灾难之辐射危险
zhangt10 2011-3-20 01:22
日本福岛的核泄漏到底有多严重? 民众的恐慌是不是有根据? 为什么世界各国在从日本撤侨?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到底对现状控制如何? 让我们来看看各国媒体的报道吧。 一。最差情况在福岛会有多差? 英国议员们表示他们对福岛的现状非常震撼 - 现状已经完全超出了英国首席科学家Beddington爵士起初对最差情势的估计。为什么?- 主要的原因是第四反应堆的爆炸泄漏以及其他核废料的隐患。 福岛第一核电站当地存储的核燃料及废料共计超过1700吨。 其中每个正在使用的反应堆里有50吨左右,附属二层的储备池里有50-151吨。地面的储备池里还有1097吨。 现在最严峻的问题是二层储备池里的核燃料-而3和4号储备池在外墙损毁以后是完全的暴露于空气中了(见图)。西方媒体原本估计储备池起码能坚持个几个星期,没想到这么快就没水了。没水的后果大家都知道-强辐射,隔离材料氧化自燃,可能会链式反应。 如果东京能在短时间内把水加回去,情况还是有希望能控制住,如果池子还没有被掉下来的起重机砸烂的话(见图)。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nuclear-fuel-fukushima 二。民众对核泄漏的反应是不是没有根据? 这几天媒体里多次强调辐射没有超过人体能够接受的范围-而且以做CT,照 X光为对比。核泄漏和背景或者CT辐射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辐射源的位置! CT或者岩石的辐射是体外的源头,而核废料泄漏出来后最大的危险是被人呼入或食入-是在体内作用的。不同的同位素在不同位置富集,他们在富集点细胞组织环境的作用不是用背景辐射量可以替代(尤其是Alpha的)。 今天东京的饮用水里就已经发现低量的放射元素了。 民众也不是那么好骗的。而各国政府撤侨的理由-基本生活用品的保障,也包括了饮用水的考虑吧。 http://www.nytimes.com/2011/03/20/world/asia/20japan.html 三。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的反应。 东京电力和日本核能管理部门的默契关系一直是倍受质疑的。 福岛核电站的选址设计就存在很大的隐患(一个小的断裂带就从电站地下走过-据说当被问到为什么时回答是冷却管取水短一点)而本身的维护和危机反应也有问题。 http://www.iam-t.jp/HIRAI/pageall.html#page2 http://www.atanone.net/a-dangerous-mix-earthquakes-and-nuclear-power-plants http://www.smh.com.au/world/what-can-go-wrong-has-gone-wrong-20110318-1c0ia.html 以东京电力的文化背景来说,这次核事故的反应就不让人奇怪了。 美国时间11日1号反应堆刚出问题时希拉里曾在白宫提到过给日本提供冷却支持,后来被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拒绝-因为会导致反应堆无法重新使用。作为一个盈利机构,没有避开最大的社会危险而是着重怎样最大保护自己的投资将是他们未来会面对的严重谴责。 http://news.asiaone.com/News/Latest%2BNews/Asia/Story/A1Story20110318-268871.html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608504576207912642629904.html 哦,对了,东京电力总裁是这么(日本特色的)道歉:“ I humbly apologize to the public for causing such trouble. Although it was due to natural disaster, I am extremely regretful," 天灾?还是人祸? 为了日本东北的居民,还有邻国的民众,希望那些TEPCO雇员和九千日元一天的合同工们的牺牲能够力挽狂澜了。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3328404576207342010644486.html 哦,一个朋友刚转了一个越南裔日本警察的帖子: http://newamericamedia.org/2011/03/letter-from-fukushima-a-vietnamese-japanese-police-officers-account.php
2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信力建: 中国需要这么多核电站吗?
热度 2 zhilinyang 2011-3-18 15:25
3 月 11 日 发生 9.0 级大地震后,日本福岛核电厂接连发生爆炸,所引发的恐慌远远大过地震和海啸。有美国专家指,最坏的结果是将导致“数以万计人患癌而死”,核电站周围广泛地区在未来数十年不适宜人类居住。不仅如此,日本核扩散可能对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除了如何防范来自日本的核泄露威胁外,全球各国开始重新审视核能安全这一现实问题,瑞士表示将停建新核电厂 ; 德国现已暂时关自闭 7 座核电站,并可能中止实施核电延长计划 ; 欧盟将紧急磋商核电问题 ; 韩国、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专家紧急敦促自己国家重审核能安全。美国联邦参议员李柏曼表示,美国核电厂发展计划应“踩煞车”,直到完全了解强震及海啸对日本所造成的影响,而后再弄清楚,是否需要对即将上线的新电厂提出一套新要求。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及时的反应,总理在听取汇报后,在国务院常委会议上表示要对我国已建和在建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除此之外更要求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但是也有一种来自业内的声音认为,中国核电快速发展的步伐不会因为日本的核事故而放缓。 至 2010 年底,中国还只有 13 个反应堆运行,相比于美国的 104 个、法国的 58 个、日本的 54 个、俄罗斯的 32 个,中国的核电站数量还相对偏少,其 1.8 万兆瓦的发电量对基本能源需求的贡献不足 2% 。就在不久前全国人大通过的 2011 至 2015 年新的五年计划中,确定将中国核能发电量扩大到 4 万兆瓦。这意味着,中国政府想在 2015 年之前建造并启用具有几十个核反应堆的大约 28 个新核电站。届时,中国的核能发电量所占比例将增加一倍。至 2020 年,甚至增加 3 倍达到能源需求的 7% 或 8% 。中国的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定的具体目标是,到 2020 年核能发电量为 8.6 万兆瓦,这将是 2010 年的 8 倍。这标志着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扩大核能发展计划,从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大跃进”式的跨越发展思路。 如果按照这个计划发展的话,届时中国拥有核电站的省份的数量将占到中国省份的一半。核电站选址基本上都选择在人口稠密的东部省份,这样的选址是否恰当 ? 人口超密集的成都都准备上核电站,这是不是疯了 ? 一旦出事,四川将面临消失的危险。人口密集的深圳市内不单有横岗——罗湖、莲塘和温塘——观澜 3 条断裂带,而且和这次日本地震重灾区一样,既滨临海边,又紧邻大亚湾核电站,一但有灾害发生,后果难以预料。从近几年发生的情况看,中国一再遭受地震袭击,如果发生强震的话,这些通过加快程序所建造的核电站能有多可靠 ? 中国有许多断层线,近几十年来也发生过几次大地震。中国已服役和正在建设的核电站却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地理上,这一地区恰好靠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另外,中国的核电站技术如何保障 ? 核反应堆需要的受过训练的安全专家和技术人员从何而来 ? 以及谁来监督那些无论如何想拥有核电站的省份的问题。目前,中国还只有少数科学家批评 2020 年的核能发电的“增长目标过于凶猛”。无数事实表明,比核泄露更恐怖的是一窝蜂的硬上蛮干。 当初不少地区争抢核电,给人的理由在于“缓解用电紧张”。事实上,这种借口完全应该属于 3.15 打假的对象。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度统计数据, 2010 年 6 月,中国规模以上发电厂发电量为 3466.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1.4% 。 1-6 月累计,中国发电量为 19706.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9.3% 。其中水电发电量约占全部发电量 15%; 火电发电量约占全部发电量 83%; 核电发电量约占全部发电量 2% 。一举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因此很难想象,中国诸多地方存在着严重缺电的问题。前几年中国曾出现过“用电荒”现象,多半应该归功于人祸,据了解,在 1997 年以前,国内电力投资建设的规模,平均每年都在 2000 万千瓦以上,然而,到了 1998 年,由于判断错误,认为电力需求不再增长,人为做出了“三年不上火电”的错误决策,以至于当年开工规模陡然下降为 1021 万千瓦, 1999 年和 2000 年,更是进一步下跌,连续两年只有 600 万千瓦。直到 2001 年,这个下跌势头才得以恢复。全国性的电荒,促使中国的电力投资向极端扩张的方向发展,各地纷纷加大投资建设电力的力度,电力投资浪潮导致投资过热、重复建设和无序建设等问题。除国家批准建设的电源项目外,还有大量未经审批的项目擅自开工,不少地方领导与投资者对此怀着一种侥幸心理:有道是“孩子生下了就不能掐死”,所以不管批不批、准不准,先建成发电再说 ! 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 2004 年全年电力投资增长达到 35% ,这种势头持续到 2008 年,每年都大约维持在 25% 的投资增长率。到 2007 年、 2008 年,我国电力供应量出现大量富余的情况,这样跨越式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就在一轮旧的“多、快、好、省”的基建项目尘埃落定之后,核电的发展计划再次掀起各地新的一轮加大基建的热情,这并非是什么发电的需要,而是从中央到地方官员的 GDP 狂热所导致的结果,我们对于这种高铁速度建立起来的核电厂深表忧虑。 从上世纪至今,人类发生过无数起核泄漏事故,其中 3 次为重大核能电厂泄露事件,分别是 1979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城镇三哩岛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外泄事件, 1986 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爆炸事件,以及这一次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引发的爆炸事件。这 3 个严重的事件,导致民众对核能的支持大幅滑落。虽然核电有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人们对安全的关切远远大过核电的积极一面。对于普通国民来说,可能宁愿选择点着煤油灯过日子,也不希望核电站建在身边,尤其是大跃进发展思路下的核电厂将直接影响周边国民的心态和幸福指数。这次日本的核泄漏事件无疑给决策者们敲响了警钟,除非万无一失,否则核电站的兴建应该三思而后行。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个人分类: 沉思录|2153 次阅读|4 个评论
福岛不会成为第二个切尔诺贝利
热度 7 meixianghao 2011-3-17 23:30
□本报记者 李晓明 继日本遭受史上最大的9.0级强震和强海啸接连重创之后,位于东京以北240公里的福岛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再度让灾难中的人们陷入恐慌,令世人强烈关注。 核电危机一日连升三级 3月11日日本遭遇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危机短短20多个小时内三度升级,事态迅速扩大。 11日地震后,来自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的官方消息称,日本各地因大地震而自动停止运转的核反应堆已经达到11座,但各核电站周围的监视器目前均未发现异常,也未检测到放射性物质。 不过福岛危机已经隐现。 该机构说,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号和二号反应堆无法从外部获得电力供应,属于《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规定的“异常事态”。这是日本国内核电站首次出现这种异常情况。为此,首相菅直人发布《原子能紧急事态宣言》,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周边半径3公里之内约3000多居民开始撤离。 随后,根据东京电力公司的报告,上述“异常事态”系福岛第一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没有启动,导致紧急冷却装置失灵,无法继续对核反应堆进行冷却。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1日表示,美军有意紧急空运冷却剂驰援正处于危险中的日本核电站。 12日凌晨,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反应堆容器中的气压已达到设计值的1.5倍。 5点44分,菅直人下令,对福岛核电站周围10公里以内的4.5万名居民进行疏散。 为防止核反应堆容器内的气压持续上升导致容器承受不住、出现破损,日本核安全部门下令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向外释放反应堆容器的蒸汽。 日媒12日报道称,日本核安全部门表示,福岛一个反应堆内部的辐射强度已达到正常水平的1000倍,从福岛第一原子核电站正门附近检测到了通常8倍以上的放射性物质。东京电力公司表示,福岛核电站可能已经出现泄漏。 12日下午15点30分左右,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厂房发生爆炸,摧毁了反应堆外墙,造成东京电力公司4名工人受伤。电视转播和画面上,该核电站瞬间笼罩在一团巨大的白色烟雾中。 俟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称,爆炸摧毁了反应堆厂房的墙壁,但并非实际的反应堆安全金属外壳爆炸,安置反应堆的容器本身并未在下午的爆炸中损坏。他还表示,外部的放射性物质比爆炸前反而有所减少。福岛周围的辐射在核电站爆炸后并没有上升,而是下降了。 东京电力公司初步认定这是冷却用氢气爆炸,但仍在进一步调查此次爆炸事件。 12日17点30分,据NHK新闻网站报道,日本首相官邸下达指示,要求将避难范围从福岛核电站周边半径10公里扩大至20公里。 泄漏事故影响有限 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现状究竟该作何评价?事态发展是否会进一步恶化?《科学时报》记者连线持续关注此事的清华大学核研院曹建主和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袁竹书。 曹建主表示,福岛所采用的沸水堆核电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除了主冷却系统、辅助冷却系统之外,还有几套紧急缓解措施,一般而言,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较小。如果反应堆完全失水,发生堆芯裸露和熔化,就是比较严重的事故。不过他强调:“即使核燃料熔化,如果反应堆外安全壳完好,也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据介绍,核电站反应堆通常有三层安全防护,从里到外分别是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即使发生了罕见的熔穿压力壳的事故,最外层的安全壳由很厚的混凝土墙构筑,在安全壳紧急喷淋措施有效的情况下,发生核燃料异常穿透的概率也非常小。 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中,有45%的堆芯发生熔化,但放射性污染范围有限。根据美国核学会的事后统计,在当时的事故中,距离电站约16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平均所受到的辐射剂量,仅仅相当于一次胸透。即使个人所受到的最大剂量,也不高于美国居民年均背景辐射的1/3。 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之所以发生悲剧,是因为该核电站没有安全壳,导致核燃料直接进入大气。人为操作的失误,进一步放大了事故的严重后果。 让人们恐惧的往往是未知事物。曹建主认为,对核电的认识越多,对核电站安全防护措施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够在事故面前,尤其在核泄漏事故的媒体报道面前作出理性判断。对于前述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出现1000倍辐射异常的报道,他认为,需要仔细甄别其发生的地点是反应堆内部还是主控室内。 曹建主表示,平常主控室水平辐照量较低,而且设计为在一般核泄漏事故下具有可居留性,一旦发生泄漏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排除其中的污染空气,保证工作人员吸入干净空气。“中央主控室工作人员负有保证反应堆安全的重要责任,要求坚守岗位,即使发生事故也要保证反应堆安全停下来,启动事故缓解设施,比如关闭泄漏点上游管道阀门等,只有事故升级到极其严重、危及主控室人员生命安全,他们才最后撤离。” 同样,曹建主强调,对于媒体关于福岛核电站门口发现8倍以上的辐射异常的报道,也要分清楚是在什么情况下测得的,污染物质的运输没有处理好的话,也可能造成辐射水平异常。因此,从既有媒体报道并不确切的文字表述看,下结论还是要谨慎。 正常运行的核电反应堆,其冷却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较环境水体中高很多,但并不向环境释放,而是经由冷却水过滤净化系统在内部循环使用。对于日本方面主动给反应堆泄压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曹建主认为,如果反应堆燃料包壳没有破裂,仅反应堆容器内的水以蒸汽形式排出的话,会造成厂址边界放射性物质浓度比正常水平高出数倍或数十倍,但属于有序排放,总体影响在可控范围。 对于日本政府三度扩大疏散范围的应急措施,曹建主认为,这并不代表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实际影响程度,而是反映了政府的管理理念。“考虑到核电站会主动释放反应堆容器压力,日本政府的决策现在看来属于事先防范性的撤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众。为了应对可能的更大的泄漏事故发生,有组织的撤离、防止恐慌的做法和态度都是可取的。” 核电运营安全须警钟长鸣 对于福岛核电站发生的爆炸事故,《科学时报》记者12日晚8点连线袁竹书,正在参加某电视台新闻直播节目的他,在节目间隙时向记者表示:“从现有消息看,还不敢肯定说局面已经得到了控制。” 这次爆炸很可能是用来冷却堆芯的液氢引起的,袁竹书表示:“但媒体报道中没有详细说储氢的地方离堆芯的距离有多大,我国秦山核电站储氢和堆芯是有一段距离的。” 袁竹书介绍说,核燃料包壳是锆合金制成,但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分解水生成氢气,产生气体量会越来越大,现在堆芯已有熔化的情况,各种可能性都有。危险的临界点要看压力壳的具体设计指标。 日本现在采取的办法,是通过消防车高压泵海水给反应堆降温。袁竹书认为“这是一个办法,但还得想办法让水循环起来,不让水温上升”。 “关键是堆芯不能爆炸,现在有报道说反应堆温度到了1200度,如果温度无限上升,蒸汽压力过高,不排除会发生堆芯爆炸。后果就是大气、水、土壤都会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那疏散半径就不是现在的20公里了,将来可能会扩大到30~50公里,再远的地方也会有影响,但辐射强度会降低。”袁竹书强调说。 “一般而言,直接影响大概在几十公里,外围影响范围为200公里左右。”由于远离日本核电事故现场,袁竹书认为,如果风向朝向中国大陆,沿海地区上空放射性物质会有浓度异常情况,但不至于造成对人体的严重危害。 另外袁竹书表示,日本福岛核电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安全措施相对较差,在美国1979年发生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后,世界范围内核电站建设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了。我国核电站建成较晚,总体上设计建造周密,目前国家的核电发展建设步伐也不会受到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 “然而这次事件也提醒我们,尽管大地震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但在核电站选址和安全措施上必须更加细致严谨。”袁竹书说。
个人分类: 日本大地震|5091 次阅读|6 个评论
Fukushima给我们上的一堂课!
热度 10 等离子体科学 2011-3-15 22:12
Fukushima给我们上的一堂课!
今天, Fukushima 的 2 号堆和 4 号堆又发生了爆炸。 《纽约时报》说:日本正面临可能的核灾难( Japan Faces Potential Nuclear Disaster )。 日本政府也一反过去几天的态度, 开始呼吁国际核安全专家们的援助 。 中国使馆 宣布开始从重灾区撤侨 ——说明中国的核安全专家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已经有专家认为 Fukushima 核 事故等级被刻意降低了 。 Fukushima 会变成下一个 Chernobyl 吗?核电还是不是安全的能源? 笔者不是研究裂变堆的,只说说自己知道的事实和常识。 Fukushima 的 6 个反应堆机组(包括爆炸了的 4 个),以及正在建两个机组( 7 号和 8 号)都是沸水堆( BWR ) ,属于 二代堆 。其中最早出问题的 1 号机组的反应堆由美国的 GE 设计制造的,是 3.11 地震前世界上仍在运行的最早的沸水堆之一。二代堆的设计寿命一般是 30-40 年。这个机组 1967 年 6 月动工, 1971 年 3 月 26 日并网发电,正好是 40 年历史。原来预订在今年 3 月 26 日(即这次地震的 15 天之后)关闭。但是 上月日本有关的核安全部门决定许可这个机组继续运行 10 年 ! 据 TEPCO 和日本官方的说法,麻烦正是从这个按设计寿命再过半个月就该关掉的 1 号堆开始的:因为地震、海啸造成结构及供电系统的破坏,尽管已经停堆,但是堆芯温度难以降低——用来冷却的海水产生的蒸汽与燃料棒的锆壳(可能处于超过 1200oC 的高温)反应产生大量的氢气,引发了 13 日的第一次爆炸。而已经遭到地震损坏的 3 号堆又受到爆炸的影响,冷却过程失去控制;又引发了 14 日爆炸。当晚 2 号堆受两次爆炸的影响,冷却水位也出现下降。最后导致今晨的第三次爆炸。上午的新闻先说 4 号堆也有起火,然后又说 4 号堆实际上也发生了爆炸。特别是,今天的爆炸可能已经造成核泄漏的最后屏障——安全壳的破坏。 TEPCO 的人员已经撤离了现场。 关于沸水堆的结构和几次爆炸的可能过程,媒体和网上已经有很多专门的讲述。比较详尽的可参看 MIT 核工程系学生网站上的这一篇: Why I am not worried about Japan’s nuclear reactors 。这篇文章对基本的物理过程和技术问题讲得很详尽且通俗,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学校学生的功底——很希望看到国内学校核工程系的研究生写的这方面的文章。缺点是作者过于乐观,且没有回答一旦堆芯融化( meltdown )、安全壳被破坏会怎么样(二者现在都已经发生了)。 笔者主要讲两点:这次危机日本方面的处理;对世界各国核能政策可能造成的冲击。 说实话,从 12 日当天报道 Fukushima 核电站机组中央控制室中发现放射性物质超常,笔者就感觉日本方面在核危机处理方面总是迟疑:先是在第一时间拒绝了驻日美军提供冷却剂的建议,然后又错过了对 1 号机组采取断然措施的时机。 3 号堆爆炸之后,局面实际已经失去控制。但 14 日当晚日本官方的报道还提到 2 号堆的冷却水位恢复上升。可是 15 日一早就发生了爆炸。 在 TEPCO 的 40 年历史上,这种出现事故后谎报军情的现象就有 30 多次。据说有案可稽的修改数据的事件就有 4 次。日本政府为什么要根据这样一个信誉非常差的公司的报告来做出决定,特别是在关系全国和周边国家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危机问题上的决定?在地震的第二天,菅直人自己承认,因为 TEPCO 报告的不及时,导致决策的迟缓。既然已经意识到,为什么从几天来的发展看,日本政府并没有任何决断性的改进?直到今天局面已经失控,才成立对策总部,令人怀疑日本政府处理重大危机的判断力。中国使馆及时决定撤侨,说明中国的核安全专家们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很可能包括对日本政府是否具有可以应对这次核危机的能力的判断)。 Fukushima 核事故另一个可能的 aftermath ,就是对各国核能政策可能造成的冲击。 服役时间最长的另外几个沸水堆有两个在印度: Tarapur 核电站的 1 号、 2 号机组, 1969 年服役,已经“超期服役”,新的执照 2021 年到期。剩下都在美国:最早的是美新泽西 Oyster Greek 核电站的机组, 1969 年运行, 2019 执照到期;还有也是 1971 年开始运行的明尼苏达 Monticello 核电站机组、伊利诺伊 Dresden 电站的 2 号、 3 号机组,执照分别在 2029-2031 年到期。这些机组实际也都是“超期服役”,也就是说,设计寿命已经到了,但是执照都被延续了。 1972 年之后发电的“超期服役”的沸水堆仅在美国就还有 14 个。加上上面说的 4 个,一共 18 个! 事实上,还有更“古老”的一代堆仍在服役!比如英国的两个 Magnox 堆:在 South Gloucestershire 的 Oldbury 核电站机组,今年 6 月退役;在 Anglesey 的 Wylfa 核电站机组,明年退役。 这次 Fukushima 核事故之后,有关的核电站是否还要继续运行?如果继续运行,需要做哪些 upgrade ?可能是各国首先要关心的。 中国的核电主要是新世纪发展起来的。 1990 年代只有大亚湾 1 号、 2 号机组和秦山 1 号机组。但是从 2002 年开始并网发电的,到目前为止有增加了 10 个:岭澳 1-1 、 1-2 、 2-1 机组,秦山 2-1 、 2-1 、 2-3 、 3-1 、 3-2 机组,田湾 1 号、 2 号机组。正在建造的还有 27 个机组,预计在 2015 年之前全部并网发电! 这样的发展速度,引起的人们关于核安全问题的关注。 我国的反应堆基本是三代堆,也有几个是“二代半”( Generation II + ),比如大亚湾和岭澳电站的 CPR-1000 。但是即使是“二代半”堆,也是二十一世纪的技术,特别是使用了三代堆的安全系统设计。且使用寿命也达到 60 年。 三代堆的安全系统的设计理念最重要的是 passive safety (被动安全)的概念,即在紧急状况下不需要操控人员的操作或电子反馈就可以安全地关闭反应堆。 但是 Three-Miles-Island 的事故和这次的 Fukushima 事故说明,即使是“被动安全”停堆设计,也难以防止类似的灾难。灾难事件发生时,这些“被动安全”设计可以在开机的情况下不用人力或者机械、电子的手段关堆。而在停机状态下如何防止堆芯“过热”也是“被动安全”设计必须考虑的。事实上,无论是 Three-Miles-Island 还是这次的 Fukushima 的事故,尽管是关堆过程还是成功的,问题出在关堆状态下,仍然要求 the cooling system has to carry away the residual heat, about 7% of the full power heat load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如果冷却系统出了问题,仍然会导致水蒸汽爆炸甚至“融堆”。 Three-Miles-Island 和 Fukushima 的事故都是如此。 对目前正在研发的 四代堆 会提出更多的安全方案,特别是 即使在大的自然灾害造成断电和管路破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带走停堆之后“余热”的冷却系统 一定会成为四代堆安全系统设计的核心。 我国目前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四代堆:高温气冷堆( VHTR )、超临界水堆( SCWR )、熔盐堆( MSR )、快堆( FR )都在开展研究。对所谓“次临界堆”( Sub-Critical Reactor ,包括 ADS 和“混合堆”)的研究也在进行中。 但是无论哪种堆,核安全的研究一定是第一位的。这是 Fukushima 给我们上的最重要的一堂课! 下图:地震前的Fukushima I Nuclear Power Station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8357 次阅读|2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