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民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四男生穿长筒丝袜与高跟鞋 手脚反绑裸体吊死家中
热度 2 sheep021 2011-2-18 09:13
按:事情够离奇了,但警方的表示更离奇——“现场勘察初步排除他杀可能”,就像上海居民家里的电表一样离奇——官方测试正常,就是1月份度数普遍激增。 ------------------------ 大四男生穿长筒丝袜与高跟鞋 手脚反绑裸死家中 来源: 人民网 男生穿长筒丝袜手脚反绑死在家中   本报讯(记者 李德庆 闫硕) 是自杀,还是他杀?他杀为何屋内没有任何异常痕迹?自杀又为何双手双脚都被捆绑?16日17时许,长春市大四男生李某被发现手脚反绑吊死在家中客厅里,死因蹊跷。尤其令人意外的是,男生下身赤裸,只穿着女人的长筒丝袜和高跟鞋。   “怎么会出事?太可惜了,他大学还没毕业呢!”李某家位于长春市绿园区某小区一栋楼2楼,案发后,附近邻居非常震惊。   16日深夜,记者在该小区走访了解到,李某是长春某大学大四学生。知情者说,正值寒假,父母白天上班后,只有他一个人在家。案发后,李某的父亲下班到家后,发现了让他崩溃的一幕:李某的手脚都被胶带反绑,脖子上勒着一根绳子,吊在了客厅棚顶的暖气管子上,嘴里有血迹,浑身已经发紫。   警方接报后来到现场调查,初步判断李某已死亡3个多小时。   昨日10时许,记者再次来到该小区。李某家空无一人。对于李某的身亡,很多居民吃惊地表示没有听说,住在李某家楼下的一女子甚至出门打听真假。   “一点征兆没有,听见有哭声才知道家中出了事!”李某家楼上的邻居说。   有人曾看到过李某案发时的模样,当时李某上身穿着线衣,下身赤裸,只穿着女人的长筒丝袜和高跟鞋,这样的装扮让邻居和熟悉他的人诧异不已。   知情者说,当时屋子里的物品摆放比较整齐,似乎没有翻动痕迹,除了客厅留下一个脚印,窗子附近没有任何脚印。李某家的门锁也没有被破坏的痕迹。   “儿子啊,我的儿子……”昨日14时许,李某家楼下已经停靠一排来看望的家属的车辆,李某父母的哭声传遍楼道。对于李某的情况,其家属和朋友不愿多说。   一位邻居介绍,李某的母亲是附近一所大学的老师,父亲也属于公职人员。李某是他们惟一的孩子,看起来十分文静、懂事,还很有礼貌,模样也挺帅的。   昨日,警方表示,现场勘察初步排除他杀可能,不过具体情况还需要继续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media_span_url('http://news.0898.net/2011/02/18/631977.html')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2 次阅读|4 个评论
《IPAD:互联网的“终结”》令人大开眼界
zy2007 2011-2-17 15:29
我们国家第一代互联网人蒋亚平先生是人民网的创始人之一。虽然源于人民日报社体系,但人民网起到了网络媒体的先锋角色。我和他曾经有过一年在Cambridge的厮混,当时他在哈佛的Nieman新闻研修项目,我在MIT的Knight科学新闻研修项目。虽然我们之间年龄差距很大,但很快成了忘年交。 从个人色彩来说,我回国后在单位支持下,启动科学网项目,很多思路来自他的指点。 朋友不在于经常联系,更在于放在心上。今天有幸拜读他的作品《IPAD:互联网的“终结”》,收益匪浅,仿佛又回到当前和他一起进修时倾听他的很多战略性思考。 特转于此,供更大范围传播。 IPAD:互联网的“终结 ” 蒋亚平 一 从第一次听到关于苹果公司IPAD产品的介绍,脑子里就一直闪亮着这样的一个意象:互联网的终结。到现在,半年了吧,这个意象,团团转转的,就是不去。 普通的中国人开始知道互联网,约是在1994年左右。那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科尔对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很是兴奋,赞美有加,全力推广。中国IT界一些先知先觉如张树新、万平国等,陆续办起了瀛海威、中网一类的ISP公司,即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为一般老百姓提供上网服务。我是当时瀛海威的一名用户。上网电话拨号,用的是256K的Modem。 自己最早用的电脑是8088。约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一个叫刘享龙的朋友那里借的。他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下海,自己在中关村开了家计算机公司。至今记得,8088电脑偌大个机箱,里面好像可以装一床薄被子。没有硬盘,只有一个五寸的软区,软盘就是一张薄的黑色塑料片,拿在手里晃晃荡荡的,容量是1MB。 那时候,社会上了解互联网的人不多,有上网和消费能力的人更少。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基本态度是把互联网当成洪水猛兽。当时我在人民日报社经济部工作,部主任是艾丰。他是一个能够与时俱进的领导。给大家最初配的电脑是80286,没有硬盘,但是已经有了三寸的软驱,与8088比,速度快许多,数据的安全性也好一些。 1996年开始,互联网开始流行了,上网成为时尚,IT行业也逐渐火爆了起来。我那时在人民日报社负责筹建人民网。主管领导是充满创造力的朱新民副社长。前前后后,到现在,十五年了。这期间,事情大大小小,很多,英雄辈出,潮起潮落。到这次IPAd问世,更是互联网和IT领域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情。 二 就是情不自禁地、由衷地喜爱IPAD。就像喜欢一个人,总是在想着,在脑子里不走。喜欢IPAD的外貌,喜欢它的风情,和它的精神。伴着喜欢的,是此样的念想:随着IPAD的问世,随着它的巨大成功,近十几年来市场上种种与互联网及其产品有关的故事,开始进入收官阶段。关于互联网市场应用的第一个时代,或者说互联网进入市场后的第一次战争年代,可以话别了。 这十几年来,许许多多与互联网有相关的故事,被成功地引领进魅力无穷的资本市场,多是高擎的技术创新大旗。其实,从真正在市场发生了有效应用的角度看,与互联网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有关的主要技术,这些年来,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比如说吧。至今依然引领江山、风情万种的门户网站,其应用的基础技术,包括网站结构和基本服务,并无大的变化。几年前流行一时的博客,就是在十多年前互联网流行之初推行过、也曾火爆过的个人空间的现世版。校园网、开心网,所有以SNS为特征的社交网站及其服务,就是网上交互功能在新消费环境和新应用环境下的放大。眼下盛极一时的微博,其实就是一个放大了的、立体的BBS论坛,再加上了最初就开发并且非常成熟的聊天室(chat room)和新闻组(news group)的功能。 阿里巴巴、淘宝一类的电子商务平台,给了互联网应用巨大的惊喜。但是它们本质上仍然是内容服务提供商。其服务网民、服务消费者的主要技术及其架构,同各ICP大同小异。同十几年前相比,大同小异。不同的只是信息内容的性质不一样,和多出了相关的支付和验证系统。 另一方面,互联网领域,变化确确实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可以说基本都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初就存在的、就很成熟的一些技术基础上,因相关条件变化,和其他一些技术变化引起的各种量的变化。这些年来,与互联网应用和推广相关的技术,没发现有重大突破。换句话说,支撑当下红红火火的互联网的,还是先前的各种基础技术,和这些技术在新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下的排列组合。 与互联网相关的其他一些事情,却天翻地覆。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的人民网登陆互联网时,中国的上网人数是24万人。那个时候,张朝阳先生最近说的目前有资格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做最后决斗的七大互联网公司,都还没有踪影。1997年10月31日,CNNIC成立后的第一次中国互联网调查,网民为62万人。现在呢,到2010年6月底,已有4.2亿人。其中无线上网的手机网民2.77亿。与24万人比,增长了约1.9万倍。与62万人比,增长了6774倍。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市场经济后,三四百年了吧,有何样的应用和产品,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俘获了如此多的人们?互联网的魅力,真是妙不可言。 三 互联网的基础技术没有大变,网民的数翻着斤头往上蹿,什么东西在起作用?看来看去,影响互联网应用的因素,影响互联网市场的,是这样两个大的方面,五个要素。 一个大的方面,三个要素,属于硬件环境。一是带宽,二是芯片,三是存储器,如内存和硬盘等等。 先说带宽。在信息高速公路系统中,带宽就是实实在在的跑车的路的宽度。记得1997年人民日报社去邮电部为人民网数据中心要专线时,主管的周德强副部长给了当时国内最高待遇,2Mbps。那时国内的总带宽(国际线路总容量)才是25.408Mbps。现在呢?到2010年6月30日,达到了998,217Mbps。增长了39287.5倍。 再说芯片。芯片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上所有大车小车上的发动机。从上世纪开始做IT和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有个摩尔定律,即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提高一倍,性能提高一倍。创始人是Intel公司的创始人摩尔。四十年过去,这个定律还在被验证。1971年4004处理器上的晶体管是2300个。到1997年Pentium2是750万个。据说到2011年可能达到10亿个,每秒可以执行一千亿条指令。芯片这个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发动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成本越来越低,而且越来越省电,散热越来越快。 数据存储能力的发展,也大体是摩尔定律这样的速度。4004处理器时代,一般电脑根本没有硬盘,一个五寸软盘的数据存储能力只是1兆。现在,不过二十年的时间,一般个人电脑的硬盘也有500G,就是512,000兆。 芯片、CPU和存储器能力的这种梦幻式的变化,甚至让人怀疑,从最一开始,像Intel这样的公司,就知道自己的芯片一类产品的能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实际上没有限制。当时对技术局限的担心,和在所谓科研突破基础上新产品的推出,都是国家安全需要和企业利润需要支配下的成熟、有序的市场策略。 这期间,软件能力当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软件的能力,取决硬件的能力。随着内存设备容量的增长,系统软件包含的程序代码的行数也剧增。如Basic的源代码,1975年只有4000行,20年后发展到50万行。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1982年第一版只有27000行代码,20年后增加到200多万行。最新一版的Word的代码,更是有巨大的增加。 另一个大的方面,两个因素,与钱有关。一是互联网的资费,一是网民的消费能力。某种意义上,这两者的状况,决定了市场和相关产品的基本面。它们对互联网应用的影响,比技术和硬件环境的影响还要大。与钱直接相关的资费和消费能力,是引起一切产品和应用变化的动因,又是结果。邮电部1998年优惠给人民网的两兆专线,如果按当时规定的计费办法,专线费加上流量费,要三千多万元。但是现在,两兆的线路费用,500元就可以搞掂了。 四 回到关于IPAD的话题。 约是在1997年左右,IT界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争论,就是未来究竟是用PC,还是NC。PC是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NC是Net Computer,网络计算机。其实,NC也是个人电脑一种。不同的是,它的配置相对简单,更像是一个容易操作、成本相对低廉的输入输出的终端。更多的一些的应用,可以通过整个网络系统解决。有趣的是,这个想法,同现在领风骚的云计算,是完全匹配的。 NC开始提出来时,人们觉得这个概念干净,有力,且合理。说其合理,是这个理念,考虑到了当时的技术环境、硬件能力、资费状况、消费能力的局限。但是,PC和NC的争论很快就了无踪影。装备齐全、无所不能、价格能够接受的PC迅速占领了世界。为什么?因为人们对电脑的需求,随着上面讲到的带宽、计算、存储能力的变化,随着成本的下降,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在PC上逐步得到了满足。NC在当时失语,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缺少一个类似可以进行云计算的网络系统在后面支撑。这在当时的技术环境下,是不可能的。 如果没有后来出现的两个大的事情,PC完全可以风光无限地走下去。 这两个大的事情,一是手机的普及,短信的应用,及其相关功能同互联网平台的联姻。一是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完善和发展。 手机短信及其同互联网服务的联姻,极大地振兴和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时间是在本世纪初期,此时此刻,对刚进入21世纪、处于胶着状态的互联网业,特别是对于商业模式不成熟、不稳定的门户网站来说,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众所周知,手机短信服务及其收益,给当时的一些门户网站注射了新的精神。另一方面,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拓展和重塑了手机的功能,扩大和丰富了当代通讯的外延和内涵。这样的种种变化,意味着用于通讯的手机,和用于上网的PC,除了规格、外形的不同,实际上形成了两个功能完全可以互相重叠、服务可以交叉的平台。也就是说,对消费者来而言,它们已经具备同一能力,可以互相替换。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3G技术呼之欲出。这意味着巨大的视频产品市场,也将由以前的广播电视部门经营的电视机一家独霸,变为与手机和计算机三分天下 这便是为什么最近这些年电讯市场和互联网市场,包括广播电视领域,如此生机盎然,如此生生不息,如此热闹折腾的根本。对于这三个行业来说,都是不进则退,关涉生死存亡。 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对市场的预测,来自手机和电脑二者、但是方向完全不同的关于产品的期待和欲望,日日勃长。既然技术上完全可行,为什么不可以在一个终端上综合手机和计算机的功能,并且努力让这个终端大小适中、用途适中、价格适中,来代替功能太少、界面太小的手机,和功能太复杂,不便携带的PC,包括已经可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 现在,因为有前面谈到的带宽、芯片、存储能力,包括成本和消费能力的变化,有已经见到雏形的云计算,和因这些变化引起的投资商投资和创新的欲望,人们完全可以做这样一个大一统的念想了。 五 实际上,在苹果推出IPAD前,来自手机和电脑两个方面的类似尝试,已是琳琅满目。几乎所有名牌手机,都有基本上具备了电脑全部功能的产品,能够上网只是一个小Case。同样,几乎所有品牌电脑,在追求轻便、小巧上,有了不同规格的产品。在电脑上是否配上通讯功能,不过是一个想法的选择,甚至与硬件无关,只是相关软件上的一个取舍。人们注意到到,比较两种不同、趋向对方的极端产品,它们的模样,长得越来越像。 现在,我们得谈手持终端了。最开始,它是指人们在一定技术环境下,开发的一种能够拿在手中使用,但是不具备通讯能力和上网能力的电子阅听设备。当然,实际上,最近十几年来,手持终端一直在这三个领域不懈地探寻:通讯、上网和线下阅读娱乐。 手持终端最初确实与通讯和联接互联网无关。其主要功能是满足诸如游戏、听音乐和读书这样的一些离线需求。十几年前,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些手持终端产品,即PDA。一些PDA产品甚至是在BBP呼叫机上发展而起,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中后期。最初的这些PDA产品,许多是怀有与PC一起共舞互联网世界的壮志。伴随着电讯、互联网技术和市场的迅速成熟,大部分有远大志向的PDA产品都壮烈了。 这种情况下,PDA发生分化,兵分四路。一路主要用于听音乐。最成熟和最有代表性的产品是苹果的IPOD。另一路随着传统出版业的电子化,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演变为电子书、电子阅读器。典型产品是亚马逊的KANDLE,和中国的汉王。还有一路,就是Netbook,即上网本了,同开始的NC概念,很有些异曲同工之妙。IPAD未面市之前,上网本大有与PC一决雌雄的态势。其实,上网本,就是一个能够上网的大规格PDA。第四路是电讯化。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风行欧美上层的黑莓手机了。这其实就是一个能够通电话的PDA。 手机电脑化的努力,更是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每个著名的手机厂商都在这方便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最注重用户体验的苹果产品IPhone系列。在IPOD的成功市场形象牵引和烘托下,IPHON在同类产品中,后来居上。 如果不是挟苹果挟各产品之威霹雳登场的IPAD的出现,各大佬公司分别在三个领域精心耕耘的三类功能交叉、但是各有侧重的产品,或许还会沿着自己的路迹,巍巍向前。 IPAD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六 怎样来描述和表达IPAD呢? 尽管还是最初的产品,但是,IPAD几乎拥有了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与电讯、阅读和上网有关的终端的所有的东西。或者说,我们近二三十年来建立的所有与IT、Internet、视频、游戏、学习、娱乐有关的应用的概念,都可以在通过把IPAD捧在手中,得到诠释。而且,她漂亮,亲切,实用,合手,不贵,甚至觉得有点,性感。这几个特点,正是她的魅力所在,杀伤力所在。 人们注意到,目前上市的第一代IPAD,缺少一个功能,不能打电话。但是,谁都清楚,这完全不是一个问题。或者说,这是一个分分钟都可以解决的问题。眼下的IPAD,之所以没有加上手机功能,很可能与苹果公司想减少同政府和行业摩擦,降低产品成本,用合适价格迅速占领市场的想法有关。但是,最可能的,是她要把同手机市场有关的机会,留给已经手机在市场上有王家风范、朝气蓬勃的IPHone,特别是3G的IPHone4。现在看清楚了,苹果一直在凭着自己的产品的实力,以最优的用户体验和合理的价格为核心竞争力,打着一套从容、优雅、然而又是致命的组合拳。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苹果这套会令人眩晕的组合拳的高潮还在后面。IPAD的推出,是一个序幕。苹果有太多可以打的牌,而且都是有很大杀伤力的大牌,王牌。比如,立足于全球战略,将有3G功能的IPhone4做大做强。在适当时机,适时稍改规格和稍稍增加应用模块,便是了一个有通讯功能的IPAd。同样,在适当时机,就可以在IPAD上附上手机所具备的全部通讯功能。 此时,Iphone即IPad,IPad即Iphone。两军会合,将是何样风景。 还有,别忘了苹果的另一路伏兵,即在市场非常独立和成熟的IPOD,她可以随时从容地分别和同时向通讯和上网两侧策应。就在IPAD和IPHONE4在市场时领风骚之际,关于“苹果皮”的新闻和产品,也同样抓获了人们的眼球。只需花上三百多元,就可以把一个IPOD,变成漂亮实用的IPHONE。特别有意味的是,当人们欢呼苹果皮是中国人发明并以此赞美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是,却发现苹果早将此类的装置,申请了专利。一切都有了周到和久远的安排。 此等态势,如果一天,人们发现,在功能通用的手持终端市场,亮出了一片片白色、绿色和红色的苹果,真是不足为奇。 七 这些年,电讯市场和互联网市场发展的焦点,越来越指向无线终端。无线,宽带,规格,和人机界面,是四个关键点。背后的技术服务平台,和应用,都是围着这几个关键点在找接入,找平衡。这当中,一个多大,多重,多厚,多少功能,多少钱可买,多少技术可以兼容,拿在手中舒服,看在眼里舒服的终端,是所有关键的关键。当然,这样的终端,一定要是最早出现,有可能成为标准的终端,或者能够成为人们想象中的标准。至少在目前,IPAD看起来具备了这一切。 互联网从美国军方最初的一个技术应用,短短二三十年,发展到现在,成为可以从里从外、彻头彻尾改变世界的一个东西,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故事。现在,随着IPAd的出现,似乎可以做一个大的清盘。 这几十年,电讯,互联网,广播电视,包括所有真实世界里的信息的数据化,那么多的产品,都围绕着或技术为王,或内容为王,或渠道为王,依依展开。归根结底,这所有的故事,都要在一个能够让人体、人脑舒服,而且能够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物理的东西上---一个产品上体现出来。这个物理的东西,这个产品,是一个中介,是一个非人体,但是又能够为人体和人的思想所自在接受的中介。这个中介,在目前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就是人的体和人的脑的自然的延伸。或者说,是作为人体的人,同周围的社会和自然发生关系的一个渠道。 从这个意义上说,似乎应该是终端为王。 IPAD,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一个中介,一个渠道,一个终端。就是对互联网这样的一个清盘。这个清盘,即可以从实践,从技术,从物理的存在,来证实我们同类中一些天才在多年前对地球村主要特征的预测:中介即媒体,中介即信息;也可以对几乎所有正在开发与互联网与通讯有关的产品的人们说:请注意,一个大一统的标准已经出现。 也许我们永远不能说什么事物会终结。对年轻的互联网来说,更是这样。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说,在目前我们所有技术所能实现的范围内,IPAD、及其相应的“事物”的出现,确实终结了一个时代。或者说,在一个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时代的探索中,IPad以它的真实存在,和它的理念,做为人与虚拟世界,人与真实世界的真实信息连接的中介,帮我们在当下这个时空,找到了一个共认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享受我们的过去,可以开辟我们的未来。苹果可以不姓乔布斯,IPAD可以不属于苹果,甚至IPAD会消失,耀眼的会是WPAD,GPAD、FPAD。最近的消息说,黑莓手机即将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尺寸比IPAD小,功能比IPAD多,价钱还不贵。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我坚定的相信,关于互联网世界及其最终的中介和终端的故事,包括伴随这故事生发出的种种的战争,随着具有IPAD这样一个形体的产品的出现,已经结束。硝烟还会弥漫,战场将有不同的人打扫。但是,在可以预料到的时间里,这一阶段的互联网战场上的战争已经结束。随着这个盘点,这个结束,我们人类自进入信息时代为获取信息、展开行动的发现人体和环境之间最有效连接的那个终端、那个中介的努力,已见端倪。 事实上,IPAD及其相应的产品,将成为附属于信息社会里生活的人们的人体的一个新的器官。与其他器官不同的是,它不是由肉和骨和血的搅拌,而是塑料加上点点点金属的合成。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这个端倪的问世,为这个人体的新的器官的出现,而欢呼呢?! 当然,新的时代一定会到来。那时,我们人类获取任何信息,不需要终端,或者准确地说,不需要体外中介。我们根据需要,只是在身体中的某个部位植入一定程序的芯片,用我们的呼吸、语言、眼神、脉搏来操控。 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开始传行世界之时,就有人惊叹,这是一个与火一样伟大的发明。正是IPAD,将这个伟大发明,真正地送到了人身。 八 昨日上腾讯微博,看到老友、前大洋网总裁董宝青先生织的一条QQ围脖:说不定那一天IPAD会瘦身变小。 前日,在新浪微薄看到一条消息,人民网开了IPAD版。有网友惊呼:是否以后可以公费买IPAD。 再前日,大约是18日,即IPAD在中国大陆上市的第二天,报道说,尽管价格比美国贵将近20%, 仍比没上市以前的水货价格便宜两千元。而且,国美、苏宁供不应求。 十月一日,中国国庆日,中青网报道说,苹果承认Iphone4在中国断档。 ………….. 感谢INternet!感谢IPAD! 2010年9月16日 2010年10月2日修改
47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民网报道临沂市镇域经济建设进展,笔者团队事迹被收入
蒋高明 2011-2-10 11:46
蒋高明 最近,人民网发表了下面的文章。对于文章报道的内容,笔者是非常熟悉的,有许多项目是我们的研究团队与当时县镇政府一起策划的,这个过程已有五个年头了。 中国的事情, 只要认真就会有起色,中国的科学家尤其生态学家和农学家与地方结合尤其和农民结合,深入到农村去,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下文出处: http://sd.people.com.cn/GB/173802/173855/13821796.html 平邑县卞桥镇创先争优显成效 科学发展谱新篇 2011年01月26日13:36 唐贞强    人民网临沂1月26日电 平邑县卞桥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抓手,以保民生、富民、强镇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呈现出政通人和、 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听民声、顺民意,切实抓好惠民工程    一是完成了三条道路建设。蒙山旅游专线、国防路、汶泗路三条道路是市、县重点建设工程,对提升卞桥形象,改善卞桥交通状况,促进卞桥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有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为保证三条道路建设顺利进行,镇里分别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具体开展服务和协调工作,确保了三条道路建 设顺利完成。在去年投资160万元完成旅游专线道路建设前期及建设过程中地上附属物清理工作的同时,今年又投入60余万元解决遗留问题和土地占用工作,协调施工关系,化解各 类矛盾和纠纷,维护了工程施工秩序。此外,镇里还投资30余万元进行国防路、汶泗路两条道路建设完善和服务配合工作。 二是加强为民服务阵地建设。随着基层党委政府服务职能不断增加,我镇现有为民服务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改造提升为民服务阵地成为全镇干部群 众最为迫切的要求。为提高服务效率,满足群众服务需求,镇党委政府今年投资260万元建设完成了总面积240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楼,配套建设了相关基础设施。 三是开展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荆埠湖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涵盖孟家湖、西京埠等7个村,总投资875万元,新修道路64公里,新打深井3眼、修复大口井6眼,新建机房配电室 11处22间,修复渠道3121米,塘坝4处,蓄水池2座,栽植绿化苗木3万余棵,整翻土地3000亩,改善了项目区内生产条件,目前项目区内1.3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 为今后发展有机农业,实施种植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今年项目区内新增大蒜2000亩,蔬菜大棚50个,发展葡萄1000亩,发展铁葱1000亩,新增有机认证耕地400亩。 四是实施小流域治理工作。投资240.68万元对涵盖薄乐固、洪河、薄板沟等7个村的薄乐固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项目共新建基本农田38平方千米,整修梯田55平方千米,果园57平方 千米,封禁治理330平方千米,水保林40平方千米,修水池4个,建塘坝2座,拦沙谷坊4座,新修道路4千米。项目工程的实施,将增加蓄水量18.88万立方米,增加保土量2.08万, 林木覆盖率达到51.65%,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85.48万元。 五是实施全市首家农村环保治污项目。蒋家庄村农村环保治污项目是中科院博士蒋高明教授协助争取的农村环保治理试点项目,项目由国家环保部投资90万元,市县镇配套190万元 ,总投资280万元。项目总计新建污水收集管道 9100米,户用沼气池123个。项目建成后垃圾收集站可贮存生活垃圾2吨,污水处理设施可日处理生活污水50立方米,将极大地改 善蒋家庄村及周边村庄的环境,并将为2011年争取联村环境水域治理项目奠定基础 。 六是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卞桥镇共有上级批复的土地整理项目两个,分别为洪河村土地整理项目和大小广良土地整理项目。其中洪河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总面积55.99公顷,总投 资74.39万元,开发后新增加连片耕地8.02公顷,每年可增加总产值约32.83万元。大小广良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17.04公顷,总投资437.99万元,新建扬水站1座,蓄水池5 座,闸阀井32座,泄水井26座,开挖农沟7222米,铺设各种输水管道8272米,维修塘坝3座,新增耕地27.17公顷,并使原来的中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稳定田。    大招商、强工业,镇域经济不断壮大 2010年卞桥镇企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4.3亿元,比去年增长18.8%。共引进招商项目15个,其中过亿元的1个,过千万元的3个,合同利用外 资5.6亿元,实际利用市外资金6530万元,同比增长18.1%。江苏益客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益客惠康食品公司日宰杀6万只肉鸭,项目已于2010年4月底投产运营;投资 2160万元的东泰建材有限公司年产1500万平米覆膜石膏板生产线和红星石膏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建设的年产30万吨脱硫石膏粉生产线均已投产见效;投资2000万元的年产30 万张胶合板福瑞木业项目已基本峻工投产;山东美银膏业集团投资3000万元建设年开采50万吨石膏开采项目和投资5600万元的石膏粉、石膏板联产项目已开工建设。由河北丰华陶 瓷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扩建的金盾石膏制品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强石膏粉生产线,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5月也可投产。    大规划、大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城镇 卞桥镇先后投资900万元完成南安靖村建设高标准居民楼2栋,小康楼8栋;投资380万元完成东卞桥首批居民安居楼1栋;投资1000万元的 左庄4栋4+2的高层住宅楼已开工建设;投资200万元完成邱家崖村小康楼8栋;龙马、孟家湖社区服务办公楼已竣工,其他6个社区的服务办公楼正在规划实施;以汶泗路、国防路改 造为契机,投资200余万元,对国防路驻地段2000米路段进行道路排水、亮化、绿化等设施进行配套建设。目前排水沟、路灯安装等工作已全面启动。同时,加大镇驻地管理力度, 形成管理长效机制,在今年投入20万元进行垃圾清运消防车辆配备的同时,每年投入10万元,配备专门的队伍对镇驻地环境进行管理维护。2010年11月,投资260万元的镇政府综合 办公楼已投入使用,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搞创先、争优秀,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抓重点,同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有创新重点抓好“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创先争优“五好”、“五带头”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通过 设岗位搭平台、定承诺促落实、严奖惩促一流等工作措施切实将“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深入。 截止目前,全镇52个党支部,1722名共产党员,党组织作出承诺155项,践诺113项, 党员作出承诺2199条,践诺1985条,办实事好事955件;平安创建稳步深化。卞桥镇连续两年获得市级“三无”乡镇。卞桥镇坚持打防结合,群防群治,齐抓共管,使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社会治安秩序更加稳定,2010年共调处矛盾纠纷35起,调处调成率均为100%,同比下降80%,全镇95%的矛盾纠纷在村、社两级得到解决,确保了 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社、疑难纠纷不出镇,把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严格落实新农合、新农保、治安保险和银龄安康工四项利民工程。 2010年1—10月份,累计兑现种 粮直补及农业综合补贴236.6万元、能繁母猪补贴38.1万元;家电下乡补贴、农用车补贴等直补款97.8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到85%以上,同时,为全镇 年满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198万元;全年核定低保对象1030人、发放低保资金61.8万元。(责任编辑:解放)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09届政法类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专业对口率高达71%
freedom110110 2011-2-5 15:51
  来源: 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郝孟佳)近日,“麦可思-政法行业特色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跟踪”调查报告发布,调查显示,2009届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毕业半年后的专业对口率为71%。 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毕业半年后的专业对口率   政法特色型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明显高于其他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毕业生。前者2008届和2009届专业对口率分别为63%、71%,其他本科院校2008届和2009届这一指标分别为45%和46%。 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毕业半年后的母校推荐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政法特色型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毕业生2008届和2009届的校友推荐度分别为56%和57%,其他本科院校政法类专业2008届和2009届校友推荐度分别为52%和53%。
1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科学网到人民网 张立文 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热度 2 xupeiyang 2011-1-24 21:31
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张立文 2011年01月24日10:25来源: 科学网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3800524.html 创新是指继承往圣和诸子基础上,度越往圣和诸子,既不是照着讲,也不是接着讲。   不管哪种学术文化、哲学理论思维,若封闭自我,自我设限,便是一条自杀之路。   创新的核心是儒学哲学理论思维的创新,即理论体系的创新,学术观点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31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海外中国研究十大观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影响世界
xupeiyang 2011-1-19 19:28
http://world.people.com.cn/GB/157578/13769676.html 人民网 1月19日讯联合早报日前发表 中国 资深媒体人陈冰的署名文章,详细描述了海外研究中国的十大观点。原文摘要如下:   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开始之际,海外中国问题研究(亦有学者称之为“海外中国学”)的视野似乎在急剧扩展,上百种有关中国的书籍出版,触角深入到中国的各个领域,从政治、经济、历史到环境、文化、健康,近乎无所不包,深度和广度均超越过去简单的“威胁论”和“崩溃说”。   海外中国问题研究的成果,让人明白“世界是怎样看中国的”。无论你对其观点赞成或者反对,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镜面。笔者从2010年出版的英文书籍中,筛选出海外媒体和出版界热议的十大观点,以期华文读者了解海外中国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中国并不是“另类”国家。 美国 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杰弗里·瓦瑟斯通(JeffreyN.Wasserstrom)指出,中国的经历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另类”,一个庞大经济体和强国的诞生,必然会伴随着种种喧嚣。   二、中美关系的前景扑朔迷离。西方的主流观点认为,不管有怎样的冲突,中美关系不会从伙伴关系上脱轨。剑桥大学资深研究员斯蒂芬·哈尔珀(StefanHalper)则认为,中国模式将挑战西方价值观的愿望。   新加坡学者戴尚志(SimonTay)在其著作《后危机时代,亚洲有被美国孤立的危险》中认为,美国在某种程度上介入亚洲事务有一些好处。亚洲不需要在美中之间选择,而是应该与两方面都搭建桥梁。   三、市场经济是否会终结。对于G7扩展到 G20 ,新兴经济体国家认为自己的国际发言权靠实力提升,但在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Roubini)眼中,这是国家资本主义胜利的标志,自由市场经济也许会终结。   四、中国社会在“动”但少章法。《纽约客》杂志记者彼得·赫斯勒(PeterHessler)以纪实风格,通过三个故事感性地向人们介绍过去15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快速变化的代价是什么,给急于了解“新中国”的读者提供了一幅可感知的画面。《行驶在郊外:穿行于中国农村和工厂的一次旅程》充满很多细节,结论是值得中国人深思的:国家在动,每个人都在动,管理者和普通工人都充满理想,但对如何动并没有章法。   五、中国消费将影响世界。当一部分人把中国的经济和军力视为“威胁”的时候,牛津大学现代亚洲史专家卡尔·格特(KarlGerth)的《中国到哪里,世界就走向哪里》,给人带来巨大冲击。他认为,中国拥抱美国式的消费主义,是最值得人关注的重要的现象,将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改变世界。他指出,世界应该关注中国人每天在消费上是怎样选择的。中国人在消费上的微小变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都比军费预算、碳排放量、贸易争端等更大、更深刻。   六、企业全球战略须包括中国。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博斯集团(BoozCo)的大中华区总裁谢祖墀(EdwardTse)博士的《中国战略》一书,是对中国经济状况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的成果。他认为中国经济是由四种力量在推动:开放的中国、竞争的中国、官员的中国、一个世界的中国。那些希望在全球战略中获得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调整战略,要把中国作为其战略中心或者重要组成部分。   七、环境污染是中国最大的挑战。中国的环境状况已成世界关注的焦点,环境学者伊丽莎白·伊科诺米(ElizabethC.Economy)在其《河流成黑:环境对中国未来的挑战》一书中,通过历史研究、案例分析、采访官员学者,试图寻找中国环境恶化的政治经济根源。她认为,国际社会要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面对环境污染这一“中国21世纪最大的挑战”。   八、中国人的“美国梦”比美国人还强。无论是外国的忧患者还是中国的知情人,都担心中国的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不公,可能像火山一样挑战中国的现行体制。哈佛大学社会学家马丁·怀特(MartinWhyte)经过6年的田野调查,通过走访中国普通人,对1978年以来形成的社会不平等的后果进行评估。他在《社会火山的迷思:当代中国的不平等感与分配不公》一书中指出,中国人的“美国梦”比美国人还要强。   九、影响世界的政党。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理查德·麦格雷戈(RichardMcGregor)向人们揭秘。在副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者的秘密世界”的《党》一书中,他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共这个世界上“具有惟一规模和权力”的政党,是怎样掌管政府、军队、媒体、法院以及处理腐败成员的。   十、“肥胖”的中国值得关注。在中国为消除贫困做出杰出贡献之时,“肥胖”正成为潜在的灾难性的副作用。保罗·弗伦奇(PaulFrench)和马修·克拉布(MatthewCrabbe)在《胖中胖华》(FatChina:HowExpandingWaistlinesWillChangeaNation,另一译名为《腰围正在改变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快速增长的肥胖率,已达到警戒线,13亿中国人中有2亿超重,占15%以上的人口,5%的人患有“肥胖症”。 【1】 【2】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人均超7万居首”——我是光荣的低收入者
热度 2 merric 2011-1-19 10:19
今天刚刚看到一则来自“人民网”的权威报道:31省市居民收入排行榜:上海人均超7万居首。主要结论如下: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年28个省份翻番 天津上海北京增幅最快    比腰包 上海北京蝉联冠亚军   建议将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纳入“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工资翻番,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日前的言论引起舆论关注。   5年的时间收入能否翻番?本报根据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整理出2006年和2010年各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简称收入)的排行榜,这两年恰好也是 “十一五”的开局和收尾之年。   排行榜显示,有28个省份实现翻番,其中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五地实现收入增长2倍。此外,北京收入预计今年达到6.9万元,位居第二,上海排名居首,从增速上看,北京位居全国第三,排在天津和上海之后。    收入·比腰包    5年前16省份落选“万元俱乐部”   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尾之年,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这5年间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否能够翻番,对“十二五”能否实现工资倍增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法制晚报》记者根据收入排行榜发现,2006年,北京收入为19978元,位居31省份收入排行榜的榜眼,与浙江等14个省份组成了“万元俱乐部”,其他16个省份的收入则在万元以下。   上海遥遥领先,是当年唯一一个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的地区。    今年 京沪津组成新“贵族俱乐部”   根据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所立下的目标,北京预计达6.9万元,排名仍为第二。   上海预计收入突破7万元,轻松卫冕,天津也将超过5万元,三大直辖市成为收入排行榜上耀眼的“明星”,组成新的“贵族俱乐部”。   今年,收入超2万元已经很正常,河北、河南、宁夏等15个省份都成为这个俱乐部的成员,成了典型的“平民俱乐部”。   与当年上海收入达到2万元已是遥遥领先不同,2010年收入达到3万、4万元已经难称“贵族”。在3万元区间有山东、内蒙古等4地,4万元区间有浙江、广东、江苏等东南3强。 ======================================================================= 由此可见,我们在气象行业做基础研究的所谓“科研人员”在上海属于贫下中农,不仅收入没有如文中所述增长,消费倒是月月看涨,以每月 148元的住房公积金 ,加上不轻松的工作强度换来的是在魔都的苟延残喘,悲呼?!
个人分类: 千面生活|3101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时建锋偷逃368万过路费”向公正迈进!
rumford908 2011-1-17 08:58
人民网郑州1月16日专电 今天下午4时,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时建锋偷逃368万过路费一案的情况和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情况。 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时建锋诈骗一案”判决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起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的高度重视。1月13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批示,要求省法院刑庭、审判监督庭介入了解案情。1月14日,张立勇要求主管刑事、审判监督的副院长召集省院刑庭、审监庭调阅案件卷宗,认真审查。1月15日夜,张立勇主持召开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听取平顶山中院对本案的汇报,研究分析案情,随后又召开党组会,研究决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组织处理。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认为,根据现有证据,平顶山中院认定时建锋犯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主要表现在时建锋是否参与犯罪,是否与他人共同犯罪以及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地位是什么等。由于时建锋之弟时军锋15日晚向公安机关投案,供述称其哥是替其顶罪,案情出现了重大变化,鉴于此,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委会责成平顶山中院对此案认真审查,妥善处理。 平顶山中院对时建锋案件提起再审后,迅速将被告人时建锋供述其弟弟时军锋参与共同作案的情况,通报给公安、检察机关。公安、检察机关非常重视。犯罪嫌疑人时军锋于15日晚到公安机关投案。鉴于该案事实、证据发生重大变化,平顶山中院已建议平顶山市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认为,平顶山中院在审理时建峰诈骗一案时,存在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问题,判决结果损害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形象,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公信力,决定对相关审判人员予以责任追究。平顶山中院刑一庭主审法官娄彦伟对案件证据审查不细,把关不严,免去其助理审判员职务,调离审判岗位,接受培训,等候处理;平顶山中院刑一庭庭长侯晓宏领导不力,负有主要责任,失职,责令平顶山中院依照法律程序提请免去侯晓宏刑一庭庭长职务,接受培训,等候处理;平顶山中院副院长任建军,作为主管院长,主持审委会把关不严,没有尽到应尽职责,经商平顶山市委同意,对其停职检查;平顶山中院院长郭保振作为院长,要对全院负责,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不到位,对其诫勉谈话;责成平顶山中院向省法院、平顶山市委写出检查,对平顶山中院在全省通报批评。 此外,河南省法院作为审判监督的上级法院,因监督指导不力,向河南省委、省委政法委写出检查报告。(刘斌)
1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民网非常开放
xupeiyang 2011-1-3 18:58
http://www.people.com.cn/ 强国博客 毛岸英让人震撼 温总理咋让国人敬佩 习近平气魄令人赞叹 美三航母至,啥意图? 毛岸英牺牲真相解密 女强人官员为何元旦自杀? 文强最后4小时 揭习近平军旅生涯 张召忠:朝韩会否大战? 32岁美女当副市长靠什么 书记熊抱女主持 女教师为调工作被潜 城管围殴警察的玄机 16岁少女嫁34岁光棍 县委书记爱提拔啥官 周恩来咋对陈毅发脾气 男人11句话不能信 啥食物损男人阳气 女人不当官员情妇理由 人民微薄 2011写给自己的话 回顾:2010年是微恐怖主义的一年 微博言论自由如何管理标准如何定? 民国狂人:怒骂沈从文脚踢蒋介石 考古学证明台湾文化的源头在大陆 古代官员尚害怕上史书,但现在有些地方官已无所畏惧 当今中国还有像粟裕这样说软话办硬事的伟大将军? 分享经验:先立威后立德,为人处事和立足国际都是如此 至理名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但吃饭是为了活着! 有人千辛万苦终于在一起,却发现他们并不适合在一起 人民网络日报 离婚更精彩女主播 胡耀邦咋选中温家宝 习近平军事背景解密 毛泽东推选37岁委员 官员带陪酒女开房 副省级领导牛气嫖娼 女局长咋当上县长? 书记抱央视女主持? 女生咋争上教授的床 2010扫黄现场之最 局长泄官场天机? 黑巡警队长惊动中央 十大将军谁胆最大? 见证晚年华国锋 刘少奇九子女如今何在? 图揭李修平的平实生活 女人应拥有三男? 四种女旺夫 韩红不瘦身 朝鲜国宝级美女 强国论坛 高层善意不能转为惠民之举是中间出了断层 钱运会命运与黄四郎的大腿 上访村长之死真相不重要 中国当真满城尽带黄金假? 官中的颜如玉怎么去 周孝正:中国穷人有10亿 中国保障房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跨年晚会烧2亿打造谁的狂欢 中国官场醉生梦死到何时 施瓦辛格当官也是一条硬汉 让子弹飞是不是好电影?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民网:当今诺贝尔和平奖与世界和平事业相关吗
xupeiyang 2010-10-24 14:40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4日12:49 人民网   ● 周弘   世界和平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了能够解决冲突、促进和谐、避免战争的爆发,世界上有不少贤人志士前赴后继,付出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正是为了要褒奖这样的人士,诺贝尔先生才留下遗嘱,要奖励那些为促进民族和睦,增进各国友谊,推动裁军以及为召开和宣传和平会议而努力的人。可惜,这是一个难以执行的遗嘱,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世界是复杂的,矛盾是多重的,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士对于如何促进民族和睦、增进各国友谊,推动裁军的方式和道路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种利益和立场上的根本差异决定了:一、通向和平的道路是曲折的,二、维护和平的机制需要平衡和协调不同的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达成谅解、妥协、共识、乃至和平协议,三、为和平和正义做出贡献的标准应当综合各种观点,如果只代表了片面的意见,利用资金的强势,去制造一种利益压倒其他利益,一种观点强加于其他观点的局面,那就不是促进和平,而是促进强权了。   根据上述分析来看诺贝尔和平奖的评奖标准,特别是评奖委员会的构成和工作方式,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根本就不具备评判和平的合法性。   首先,诺贝尔和平奖评奖委员会的产生并没有经过任何西方崇尚的民主程序,其成员均由挪威人担任。挪威多年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并支持通过调解和仲裁解决冲突,但这并不表明挪威人对于实现世界和平正义的复杂性和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真谛有比其他国家的人士更多和更深的理解。其次,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的5名委员全部都有政府背景:4名担任过政府部长,1名担任过议会议长,他们的代表性即使是在挪威也难以称为广泛;一个自称是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却全部由挪威的政界人士构成,谁授权他们对世界和平与正义这样重大的问题进行评判了呢?第三,这5名评判世界事务的评委竟然有很多不谙世界事务,也并非该领域里的行家。在评选过程中,他们也没有设计征求各冲突方意见的程序。这样一个来自只有400万人口的高度发达国家的政界人士的委员会有能力、有知识、有见地代表全世界60亿人口制定和平标准吗?因此,挪威著名法学家弗雷德里克S赫夫迈尔将该奖项定义为挪威议会的和平奖,而不是诺贝尔和平奖。该奖项既不能代表诺贝尔先生本人的初衷,更不具备任何普遍性的世界意义。   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的构成和评奖程序决定了它在历次评奖过程中匪夷所思,甚至贻笑大方的决定。1939年,它曾因为德国人的压力,将战争贩子希特勒纳入候选人名单。1989年,它将和平奖授予了从事民族分裂和武装叛乱的西藏奴隶主达赖。2009年它又迫于美国人的压力把致力于武装分裂的热比娅纳入候选人名单。为了向世界第一大军事强国美国示好,它把2009年的和平奖颁给了正在向阿富汗增兵的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它把和平奖给了颠覆中国的刘晓波。评委会的另外一个宠儿,前苏联的戈巴乔夫用和平的手段葬送并分裂了自己的国家,给自己的人民带来了混乱、衰退、局部战争和不安全。领导了印度人民以非暴力方式赶走了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圣雄甘地,领导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并通过和平方式收回了被殖民地占领多年的香港澳门的邓小平等真正的和平志士都榜上无名。显然,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并不只是致力于将自己的偏颇强加于人,而是在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武器,打击真正爱好和平、致力于和平事业的人士。它们借助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世界声誉,兜售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内容,以达到更加叵测的目的。   对于所谓诺贝尔和平奖评奖这种极少数偏激人士自娱自乐的把戏,偏有一些西方政客出来捧场,包括自己获奖都不好意思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这使得诺贝尔和平奖作为政治工具的作用更加暴露无余。不过,现在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清诺贝尔和平奖的实质,采取了要么是置之不理,要么是直接揭露其实质的态度和立场。★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629 次阅读|1 个评论
“直通中南海”:总书记你好,总书记再见!
热度 3 book 2010-9-13 08:39
早上看到一则新闻,说官媒《人民网》开通了直通中南海留言板,让网民可以直接给中央几大常委、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等留言。按照新闻网页提供的链接去看了看,还有点意思。浏览了下留言,发现这留言也是什么样的都有,有些确实是很好的建议。有些则是玩玩。在给胡锦涛和温家宝的留言中,给我留下印象的有这样几条: 网友于 2010-09-10 21:06:50 发表 回复 123.118.175.★ 总书记你好,总书记再见! 网友于 2010-09-12 17:06:06 发表 回复 123.235.43.★ 总理啊,抽时间买件新衣服穿啊~ 网友于 2010-09-12 16:34:47 发表 回复 123.235.43.★ 强烈要求:取消奥数!! 网友于 2010-09-10 13:42:51 发表 回复 61.164.153.★ 敬爱的总理,学校吃饭太贵啊,饭菜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打菜还小气,我们是九江学院 网友于 2010-09-13 00:00:34 发表 回复 123.235.43.★ 这个留言板开得好,现在的地方官都是喜欢报喜不报忧,上面的人很难体察下边的民情民意,现在好了可以直通党中央. 网友于 2010-09-12 17:53:50 发表 回复 118.123.3.★ 直通中南海是一大进步!有待观察!等主席回复才有希望。 网友于 2010-09-10 11:47:30 发表 回复 124.207.144.★ 这些评论我们能看到,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看到? 直通中南海: http://cpc.people.com.cn/GB/191862/191865/index.html
2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民时评:科研经费分配应远离权力和人情 由学术共同体主导
Eucommia 2010-9-8 19:53
博主话:9月7日人民网发表了人民时评:《 科研经费分配应远离权力和人情 由学术共同体主导》 ( http://www.022net.com/2010/9-7/50444017301264.html ) , 本文以施、饶在《Science》上以社论形式发表的批评我国 现行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为开端,但却没有归于中国的文化,而是归于了分配中的特权。并呼吁取消特权,而且提出了有学术共同体主导,还强调要鼓励创新就要鼓励自由探索,特别是提到了 中国 自人工合成胰岛素以来就鲜有世界级的科学突破 ,这是我国科学家50年代末创造的科研奇迹,是大协作的产物,如果像现在这样一切学习美国,按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人人争第一、抢第一,互相保密,甚至互相拆台,是很难出现这样的世界级创新成果的。现转载此文如下: 要打破目前中国科研产出有数量奇迹、少质量惊喜的困局,必须建立起以学术创新为宗旨的课题申请和科研经费分配制度 日前,我国学者施一公和饶毅在《科学》杂志撰文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科研经费持续高速增长,但现行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巨大科研投入的保障下,我国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科研产出。从数量上看,1990年,我国大陆只有几千篇SCI论文;到2008年,SCI论文数超过10万篇,跃升世界前列,EI论文数在2007年更是位列世界第一。然而,在数量繁荣的表象下,却潜伏着质量的危机。 诚然,中国近年来发表的高引用率论文数以及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都呈增长趋势。然而,我国与世界科技强国的差距不在于SCI论文的数量,也不在于高被引论文的数量,而在于缺乏世界级别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世界一流的顶尖科学家。在科研成果方面,中国自人工合成胰岛素以来就鲜有世界级的科学突破。 世界上的重大科学创新大多是自由探索的结果。但自由探索的研究项目往往具有基础性和前瞻性,其应用价值不易在短期内显现。在科研导向上,我国的科技政策长期以应用价值为旨归,基础研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多从事数学、物理、历史等基础学科研究的青年学者待遇偏低,生活压力迫使其无法安心科研。对于这些青年学者,应配备一定的科研业务经费,鼓励其从事自由探索。 在课题设置上,我国的自由申报课题数量虽多,但资助额度一般不高,重大课题通常采取自上而下的设定机制,与自由探索的宗旨背道而驰。在当前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中,科技管理者、院士、学科评议组成员、资深教授等在研究课题设置和科研经费分配的过程中享有主导话语权,接近学术前沿并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学者反而没有发言权。要充分激励学者们的自由探索精神,必须打破一小部分人在科研课题设定和经费分配上的绝对权力,避免由少数人制定的课题指南主导未来的科学发展方向。 在项目评审上,尽管同行评议这一原则在项目评审中被广为采用,但人情因素的干扰仍然无所不在,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等领域更是如此。不少海归学者都反映,回国之后,不得不花大量时间用于拉关系、搞公关。这导致了施一公和饶毅在上述文章中所提到的结果: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浪费资源、腐蚀精神、阻碍创新。 要打破目前中国科研产出有数量奇迹、少质量惊喜的困局,必须建立起由学术共同体主导的、鼓励自由探索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具体来说,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成立以科学家为主导的研究理事会,打破专家垄断,实行学术民主,杜绝行政干预的影响和人情因素的干扰,最终建立起以学术创新为宗旨的课题申请和科研经费分配制度。 编辑:李娜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民网要爱护天才!清华型男誓当“抗癌先锋” 上湖南卫视获粉丝追捧
xupeiyang 2010-8-19 10:04
2010年08月18日08:53 来源: 人民网-《京华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责任编辑:魏艳)      我会继续奋战在对抗 癌症 战役的前线,也相信将来有一天, 癌症 将会永久地被载入人类历史。虽然只是一名高中毕业生,但18岁的赵中伦却早已为自己树立起远大目标攻克癌症。他自创研究癌症的治疗方法,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获得了明天小小科学家一等奖、北京第八届科技创新市长奖,目前已被清华大学 生命 医学工程专业录取。   近日,赵中伦亮相湖南卫视《以一敌百》节目,阳光、帅气的他凭借出色表现受到广泛关注,也开始有了一批粉丝。    查阅文献验证抗癌猜想   癌症,这是人类至今未能攻克的科学难题。对于年轻的赵中伦而言,却是他激发人生理想的一个催化剂。赵中伦曾看到一则关于癌症的故事:150年前,国外一家医院里的细菌感染事件使一位癌症患者的肿瘤缩小了,那是他第一次了解到细菌能够抑制癌症的病例。既然细菌有抗癌的特性,为什么不能以毒攻毒利用细菌的特性来治疗癌症呢?赵中伦感到非常好奇,萌生了用细菌来治疗癌症的想法。   高一时,赵中伦参加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有机会进入国家级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也使他第一次将自己的构想付诸实践。赵中伦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始了对治疗癌症猜想的验证。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赵中伦了解到,现 行 的癌症方法治疗十分有限,一般采用的化疗和放疗,不仅能杀死癌细胞,也能杀死正常细胞,存在特异性和靶向性不强的缺陷。他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只杀死癌细胞的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反复筛选,最终确定将SL7207减毒型沙门氏菌靶向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生长作为研究课题。在赵中伦看来,将细菌直接注入人体,使其杀灭肿瘤的想法确实非常大胆,但也颇具创新性。    很幸运和胡主席合影   赵中伦从小就受学医的父母熏陶,对科学研究非常感兴趣,看到什么都喜欢琢磨。   幼儿园毕业那年暑假,家中的两盆花都还没有开,赵中伦突发奇想,想做一个对比试验,如果不断地触碰一盆花,会不会使它比另一盆花长得快一些?他真的就每天不断地触碰一盆花,还坚持每天记录,坚持了大概一周多的时间,发现两盆花没什么变化就放弃了。回忆当年的举动,赵中伦直言很幼稚,这大概就是他最早做的一个实验,只是现在看来,当时的对比实验太粗糙,也太不严谨了。   从小学到初中,赵中伦一直就读景山学校。学校经常有接待外宾,为外国领导人献花的任务,当时品学兼优的赵中伦也是学校经常选派的对象。最让他自豪的一次经历就是与胡锦涛主席的合影。   那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胡锦涛主席会见外宾,赵中伦和另外一位同学作为学生代表要为外宾献花,在会见外宾之前胡锦涛主席接见了赵中伦他们,并和他们合影留念。   这张照片至今还挂在景山学校最醒目的地方,赵中伦也因此成为景山学校的小名人,让同学们很羡慕。赵中伦笑言:每次看见这张照片我都十分激动,全国数亿学生能有几个像我这么幸运和国家主席合影啊!    实验出意外印象深刻   确定好研究方向后,赵中伦在实验室中花费了大量业余时间,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写分析报告这些看来枯燥、乏味的程序对赵中伦而言却充满乐趣,也在一次次实践中培养着对科研的浓厚兴趣。而实验过程中的一次小意外,更让赵中伦记忆深刻。   正常情况下,实验用的小白鼠在注射特殊底物后癌细胞会发光。有一次,在给小鼠注射底物之后并没有发光,赵中伦想当然地认为是反应时间不够,可是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发光,他感到异常慌乱,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硬着头皮向导师请教,经过几个简单的步骤检查,导师立即指出:未发光的原因是因为注射的底物过期变质了。   后来想想,实验的几个关键步骤不外乎底物、癌细胞和成像系统三个环节,出现问题首先就要从这几个步骤找原因,可是当时遇到问题我一下就慌了。赵中伦不无感慨,这次意外使他认识到,科学研究必须时刻保持头脑冷静,坚持严谨、系统的研究方法,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 行 。   经过一年多的监测和试验,赵中伦的实验进展顺利,SL7207对于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凭借此项目赵中伦也荣膺第八届科技创新大赛市长奖。    油画作品被母校收藏   上高中之前,赵中伦在景山学校的成绩一直都数一数二,就是进入高手如云的人大附中他的成绩也很不错,尤其喜欢 生物 。   赵中伦并非是死读书,除学习之外,他兴趣爱好十分广泛,曾作为篮球队队长带领班级获得过人大附中的校园联赛冠军。他还经常画画,学了几年的素描,尤其擅长铅笔画,平时也会给自己画画自画像。高一时,受抽象油画的启发,自创的一幅展现宇宙星云的油画《十八层天堂》参加学校艺术展,被学校收藏。在2009年人大附中第四届电影节上,赵中伦饰演一位天使,获得了最佳男配角。跟其他几位获奖同学一起走上颁奖礼的红地毯   平时学习任务太重了,我又参加了很多活动,还要搞癌细胞科研,就很少有时间花在兴趣爱好上了。赵中伦还是有些遗憾。   上湖南卫视获粉丝追捧   今年暑假,赵中伦作为应届快乐毕业生代表,参加了湖南卫视《以一敌百》栏目录制。参赛选手包括人气作家、青春读物《左耳》作者饶雪漫,新版《红楼 梦 》小宝玉扮演者于晓彤,浙江理科状元李乐以及湖南理科状元王璨在内的100位高中毕业生。   整场比赛中,赵中伦同其他毕业生斗智斗勇,表现得十分出色,第一题海豚属于哪种泳姿就淘汰了接近一半的选手。在回答完四道题后,被赵中伦打败的对手已有87人,他的果断、睿智赢得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8月2日,这期节目在湖南卫视播出后,赵中伦一下子火了。阳光、帅气的外表、执着研究癌症的理想集合着诸多优点的赵中伦俨然成了一名青春偶像,得到不少年轻观众的追捧。当天校内网访问量就接近1000次,他在节目中的一些经典语录在网上多次转载。观众评价他:对 梦 想的坚持、自信阳光的性格是90后的代表。从那以后,赵中伦多了一大批支持他的粉丝,他们自称齿轮,并在百度贴吧上建立了赵中伦吧。   突如其来的关注,让赵中伦既惊讶又兴奋,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赏,他用爸爸送的一句话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时刻提醒自己,因为他明白:荣誉和成功都是暂时的,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主业,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对话   我会继续奋战在抗癌前线   记者:你为什么会对癌症研究这么感兴趣?   赵中伦:从小受父母的熏陶,对科学研究很感兴趣,同时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现有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效果不佳,且副作用较大,社会上并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记者:将细菌直接注入人体的想法很大胆,世界上有这样的先例吗?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在研究治疗癌症方法的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吗?   赵中伦:我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得知,当时世界上只有几个实验室或研究所在做相关研究。研究过程中当然遇到过困难,虽然有导师指导,但是很多想法还是要靠自己去摸索,在研究中还要忍受孤独。   记者:你觉得在高中研究癌症的项目有什么意义?   赵中伦:这要从两个方面讲。对我个人来说,这个项目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完整的科学实践,它敲开了科学之门,不仅锻炼了能力,还让我掌握了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来说,这个研究为今后的癌症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记者:你怎么看待在参加完《以一敌百》后拥有了一大批粉丝?   赵中伦:我当然感到十分高兴,在赵中伦吧里,我看到有人要以我为榜样准备考清华大学,我很荣幸,能够给这些人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记者:进入清华后你有什么打算?会继续自己的癌症研究吗?   赵中伦:我是冲着施一公院长才选择清华大学 生命 科学院,他是世界著名的结构 生物 学家。进入大学后,我还是会继续自己的科研,争取在大学阶段能够利用空余时间做一些科研项目,也会继续奋战在对抗癌症战役的前线。相信将来有一天,人类能够找到一种有力的武器来抗击癌症,癌症将会永久地被载入人类历史。(记者张灵实习记者罗骐图片记者张斌摄)
个人分类: 西施故里|2323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民网的文化批评真不错 我爱看
xupeiyang 2010-5-9 10:03
真不错,我爱看。----许看法 请见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6104/46105/index.html 文化批评:争抢西门庆、赵云地方政府没文化 文化批评:云南大理毁文物绕不过去绕过了什么 文化批评:马克思的生日与绊脚石带来的警醒 文化批评:热衷秘闻警惕战争影视剧猎奇倾向 文化批评:余秋雨上烂书榜腰封过度成妖封 文化批评:批文坛弱智麦家的真诚能否带来反思? 文化批评:乐读爱读明天的中国是学习的中国 文化批评:别陷入功利化泥淖读书只是种生活方式 文化批评:痛批没空读书国弊重拾中国诗书精神 文化批评:陈寅恪说无聊与下水道工人话美好 文化批评:透析官场怪现状官员原来不读书 文化批评:烂片退票?很不靠谱! 文化批评:四大名著翻拍热改编岂能乱炖 文化批评:影评界充斥着各种形式的软广告 文化批评:防止文化产业全盘主义偏颇化 文化批评:60年来中国为何不出文学大师? 文化批评:艺考热再度升温不得不说的两句话 文化批评:领导干部答记者问的几个不要 文化批评:有感胡适看中医别以科学的名义否定它 文化批评:不能只学权谋术读点历史更要读好历史 文化批评:两会不是摆龙门阵敢讲话还要会讲话 文化批评:《阿凡达》惨败拆弹部队真实为王 文化批评:委员批春晚,不如反思晚会文化怪状 文化批评:上海自主招生语文无用其病在骨 丁玲最后一任秘书:被编造的丁玲溺水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凤凰网转发人民网文章略去署名 对作者不尊重
黄安年 2008-12-8 18:14
凤凰网转发人民网文章略去署名 对作者不尊重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8 日发布 下午看到凤凰网转自人民网的一篇评论文章《先搞清楚萨科齐为何一定要见达赖》,文章使用了我的看法我曾看过这样的措词,我以为肯定出自个人撰写,但全篇转载没有署名人 , 不知道是哪一位作者写的。(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812/1208_23_911503_1.shtml ) 再到 http://www.google.cn/ 和 http://www.baidu.com/ 上搜索先搞清楚萨科齐为何一定要见达赖题目,发现资料来源都是人民网,同样没有作者署名,为搞清楚文章的署名作者,我在人民网上检索,居然也查不到这篇文章,这使我很奇怪,怎么来源人民网却在人民网上看不到这篇文章呢?我于是判断可能是许多网站从凤凰网转自人民网,既然凤凰网没有作者署名,自然这些网站也不署名了。 为了搞清楚事实 , 我拨通了人民网博客、时政频道、国际频道等栏目的电话 , 转展询问终于搞清楚文章原创是: 2008 年 12 月 04 日 16:32 来源:人民网 - 经济频道发布网友:何刚的文章何刚:为何萨科奇非坚持要见达赖?人民网告诉我该文的作者是何刚,而凤凰网转自人民网为何不署作者的名也感到困惑。再说 , 文章是 12 月 4 日的 , 怎么成了 8 日的文章? 我再以何刚:为何萨科奇非坚持要见达赖?的标题通过 http://www.google.cn 检索,发现了这篇文章,凤凰资讯也以《何刚:为何萨科奇非坚持要见达赖?》 2008 年 12 月 05 日 13:44 转发了人民网 - 经济频道的这篇文章。 既然 12 月 5 日凤凰网转发是有何刚的署名,为何 8 日重发是却将何刚的署名略去呢,而且将原来 4 日的文章日期改成 8 日 , 这样合适吗? 附网文: *************************************** 人民网 经济 评论 观察 何刚:为何萨科奇非坚持要见达赖? 网友:何刚 2008 年 12 月 04 日 16:32 来源:人民网 - 经济频道   这几天,因为法国总统萨科奇坚持要在波兰见达赖,中方宣布领导人暂不去参加中欧峰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急于从中国得到更多订单的欧洲工商界,当然对此不太高兴,埋怨萨科奇多事,也惊讶于一向温和的中国怎么突然强硬了起来。在国内,多数人支持领导人这样做,但也有不同的声音。   我的看法是,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为什么萨科奇一定要坚持见达赖?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恰当评估中方的做法是合适的,还是有新的选择。否则,只是空喊民族主义的口号,并不能解决问题。   萨科奇所代表的,其实是法国乃至欧洲政界一种独立倾向。这种倾向的历史基础,是欧洲作为西方文明发源地的荣光,特别是在美国崛起之后,欧洲政界一直有寻求在世界超级大国之外的另一种声音。这从欧盟的建立过程,就可以看出来。欧洲国家众多,各国面临的具体问题也不太一样,但硬是通过几十年努力,统一了货币,实现了资本、人才、商品的自由流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法国和德国一直欧洲大陆的是两大主力国,当然它们本身也是世界级的两大强国。   特别是在法国的政界,始终有一种故意对抗超级大国的倾向。这种倾向在二战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戴高乐总统与美国的分歧。法美之间,始终不如英美、德美和谐,其重要原因,就是法国人的历史和文化骄傲,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曾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德国人也好,美国人也罢,都是不怎么样的暴发户。而这一外交上的独立倾向,的确也使得法国成为美国各欧洲盟友中最容易跳出来搞点破坏的国家。比如在海湾战争期间,老布什首先就被法国人批评,当然其中有更复杂的法美在中东的利益纷争。   一句话,法国的政治和外交中有一个传统,就是敢于在一些不大不小的事上,故意和超级大国过不去,当初对英国如此,对德国如此,后来对美国也是如此。而今天,则轮到了中国。越是中国强大,越是欧洲和法国有求于中国,法国人越希望以一些外强中干的办法,提高自己的所谓独立性。对此,我们要见怪不怪。   再说达赖,实际上是在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界一直存在的一个重要人物。我记得十年前去欧洲时,许多国家的人和我说起西藏,都会表达对达赖的同情和尊敬。这当时让我挺生气,但他们的解释是,他们觉得达赖是在流亡,而达赖是宗教领袖,应当受到优待,他们不懂得当时达赖为什么走。   另外一点,就是你不得不佩服达赖在欧洲做的宣传工作,非常有成效。我曾和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使领馆工作人员,以及当时的华人华侨领袖们交流过,他们一致认为,达赖做得非常成功的,就是迎合欧洲人的文化、宗教和思想特性,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包装。比如,达赖在法国曾出版过一本非常畅销的读物,不是宣传他拉西藏独立主张,而是从人的生活与修养的角度,讲如何获得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如何让心灵和思想达到平和。这本读物在十年前,就是欧洲的畅销书,读者从政经要人到家庭主妇都有。   我曾看过这本书的英文版,虽然我也不喜欢达赖,也讨厌他的西藏独立主张。但是我不得不承认,那是一本语言优美,有一定思想见地的好书,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不了解达赖在西藏问题上的所做所为,只是从这本书看达赖,我也会认为达赖可能真是就是一位来自神秘而遥远的东方的一位流亡宗教领袖。   有了上述两个原因,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萨科奇非要见达赖不可。首先他的确有点故意向中国说不的意思,因为他的前任希拉克总统,一直是以中法伙伴关系推动者的形象在中国出现,热爱中国文化,喜欢中国诗歌,让中国人觉得很亲切。其实,这也只是希拉克的一种政治选择,因为他需要与中国密切合作,获得他所需要的东西。但萨科奇不想和希拉克一样,他要有自己的主张,反着来的做法,就是不那么与中国合作,至少不能淹没在希拉克的光环里,他对中国再好,中国人记得的,可能还是希拉克,而不是他。   另外,就是从萨科奇内心来说,他真的没有觉得见达赖是多大的事,虽然他也知道中国会反对,但中国又能怎么样呢,反对完了,还得继续中法关系吧,总不至于断交,所以他知道最坏的情况坏不到哪里去,就该怎么干,就怎么干。而且,媒体不是一直批评他是老花花公子吗,他就不妨拿达赖这件事做做看,让你们看看一个不向中国低头的政治硬汉的形象。他这样做,有利于树立自己的政治特色。   还有一点,就是他坚持要见达赖,事实上得到了欧洲盟友和美国的默许。中国的强大,让整个西方世界都不爽,他们不得不陪着中国人笑,争取中国人的钱和合同。但是,他们内心仍然视中国为弱国,只是不得不面对现实。一旦有机会让中国难受一下,他们不会拒绝。比如此前的日本对华乱来,美国是乐见的。现在法国对中国乱来,美国也非常高兴。所以在发达国家的高层人物里,萨科奇也是大受支持的。   有了这样的原因和基础,萨科奇这样的政客,当然愿意赌一把。而中国的反应,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所以我们看到,他根本不着急,急的是中方。中国领导人不去参加中欧峰会,正好成就了他在西方的名声。当然,我想,他出完风头后,也就会像意大利总理老贝那样,随便道个歉,给中国一个面子就了事。   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就不必把萨科奇见达赖当一回事。我担心的是,中国被他一哄,就下了台阶。而不能真正对法国人怎么样。我认为,如果中国想不被他玩了,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明确的贸易制裁和经济手段,而不只是不去中欧峰会这样的举动,而且我挺不满意的,中方竟然还留了余地,说要不要举动中欧峰会,取决于法方的态度。这是不是说,只要法国现在改口,我们还是去中欧峰会呢,这可不是大国的外交手段。   (特别提示:本文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立场) (责任编辑:刘阳)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8463123.html ************************************* 凤凰网:评论 先搞清楚萨科齐为何一定要见达赖 2008 年 12 月 08 日 08:32 人民网   这几天,因为法国总统萨科齐坚持要在波兰见达赖,中方宣布领导人暂不去参加中欧峰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急于从中国得到更多订单的欧洲工商界,当然对此不太高兴,埋怨萨科齐多事,也惊讶于一向温和的中国怎么突然强硬了起来。在国内,多数人支持领导人这样做,但也有不同的声音。   我的看法是,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为什么萨科齐一定要坚持见达赖?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恰当评估中方的做法是合适的,还是有新的选择。否则,只是空喊民族主义的口号,并不能解决问题。   萨科齐所代表的,其实是法国乃至欧洲政界一种独立倾向。这种倾向的历史基础,是欧洲作为西方文明发源地的荣光,特别是在美国崛起之后,欧洲政界一直有寻求在世界超级大国之外的另一种声音。这从欧盟的建立过程,就可以看出来。欧洲国家众多,各国面临的具体问题也不太一样,但硬是通过几十年努力,统一了货币,实现了资本、人才、商品的自由流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法国和德国一直欧洲大陆的是两大主力国,当然它们本身也是世界级的两大强国。   特别是在法国的政界,始终有一种故意对抗超级大国的倾向。这种倾向在二战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戴高乐总统与美国的分歧。法美之间,始终不如英美、德美和谐,其重要原因,就是法国人的历史和文化骄傲,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曾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德国人也好,美国人也罢,都是不怎么样的暴发户。而这一外交上的独立倾向,的确也使得法国成为美国各欧洲盟友中最容易跳出来搞点破坏的国家。比如在海湾战争期间,老布什首先就被法国人批评,当然其中有更复杂的法美在中东的利益纷争。   一句话,法国的政治和外交中有一个传统,就是敢于在一些不大不小的事上,故意和超级大国过不去,当初对英国如此,对德国如此,后来对美国也是如此。而今天,则轮到了中国。越是中国强大,越是欧洲和法国有求于中国,法国人越希望以一些外强中干的办法,提高自己的所谓独立性。对此,我们要见怪不怪。   再说达赖,实际上是在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界一直存在的一个重要人物。我记得十年前去欧洲时,许多国家的人和我说起西藏,都会表达对达赖的同情和尊敬。这当时让我挺生气,但他们的解释是,他们觉得达赖是在流亡,而达赖是宗教领袖,应当受到优待,他们不懂得当时达赖为什么走。   另外一点,就是你不得不佩服达赖在欧洲做的宣传工作,非常有成效。我曾和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使领馆工作人员,以及当时的华人华侨领袖们交流过,他们一致认为,达赖做得非常成功的,就是迎合欧洲人的文化、宗教和思想特性,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包装。比如,达赖在法国曾出版过一本非常畅销的读物,不是宣传他拉西藏独立主张,而是从人的生活与修养的角度,讲如何获得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如何让心灵和思想达到平和。这本读物在十年前,就是欧洲的畅销书,读者从政经要人到家庭主妇都有。   我曾看过这本书的英文版,虽然我也不喜欢达赖,也讨厌他的西藏独立主张。但是我不得不承认,那是一本语言优美,有一定思想见地的好书,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不了解达赖在西藏问题上的所做所为,只是从这本书看达赖,我也会认为达赖可能真是就是一位来自神秘而遥远的东方的一位流亡宗教领袖。   有了上述两个原因,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萨科齐非要见达赖不可。首先他的确有点故意向中国说不的意思,因为他的前任希拉克总统,一直是以中法伙伴关系推动者的形象在中国出现,热爱中国文化,喜欢中国诗歌,让中国人觉得很亲切。其实,这也只是希拉克的一种政治选择,因为他需要与中国密切合作,获得他所需要的东西。但萨科齐不想和希拉克一样,他要有自己的主张,反着来的做法,就是不那么与中国合作,至少不能淹没在希拉克的光环里,他对中国再好,中国人记得的,可能还是希拉克,而不是他。   另外,就是从萨科齐内心来说,他真的没有觉得见达赖是多大的事,虽然他也知道中国会反对,但中国又能怎么样呢,反对完了,还得继续中法关系吧,总不至于断交,所以他知道最坏的情况坏不到哪里去,就该怎么干,就怎么干。而且,媒体不是一直批评他是老花花公子吗,他就不妨拿达赖这件事做做看,让你们看看一个不向中国低头的政治硬汉的形象。他这样做,有利于树立自己的政治特色。   还有一点,就是他坚持要见达赖,事实上得到了欧洲盟友和美国的默许。中国的强大,让整个西方世界都不爽,他们不得不陪着中国人笑,争取中国人的钱和合同。但是,他们内心仍然视中国为弱国,只是不得不面对现实。一旦有机会让中国难受一下,他们不会拒绝。比如此前的日本对华乱来,美国是乐见的。现在法国对中国乱来,美国也非常高兴。所以在发达国家的高层人物里,萨科齐也是大受支持的。   有了这样的原因和基础,萨科齐这样的政客,当然愿意赌一把。而中国的反应,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所以我们看到,他根本不着急,急的是中方。中国领导人不去参加中欧峰会,正好成就了他在西方的名声。当然,我想,他出完风头后,也就会像意大利总理老贝那样,随便道个歉,给中国一个面子就了事。   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就不必把萨科齐见达赖当一回事。我担心的是,中国被他一哄,就下了台阶。而不能真正对法国人怎么样。我认为,如果中国想不被他玩了,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明确的贸易制裁和经济手段,而不只是不去中欧峰会这样的举动,而且我挺不满意的,中方竟然还留了余地,说要不要举办中欧峰会,取决于法方的态度。这是不是说,只要法国现在改口,我们还是去中欧峰会呢,这可不是大国的外交手段。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812/1208_23_911503_1.shtml *******************************8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393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